做一位学生喜欢,家长尊敬的教师演讲稿

2024-09-25

做一位学生喜欢,家长尊敬的教师演讲稿(精选4篇)

做一位学生喜欢,家长尊敬的教师演讲稿 篇1

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家长尊重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班主任老师,我深知自己不仅肩负校领导的信任、家长们的期望、更重要的是我心系77名学生的学习成长与日常生活。自从接过这个班的那一刻起,我的每一天都属于我的学生。每天清晨听着一声声“老师,您早”,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晚上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了明天的希望之光。感受这份幸福同时,我也更迫切的希望自己成长为一位学生喜欢,家长尊敬的人民教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可以肯定的说,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定会和他们有良好的关系。作为新老师我的经验显然是不足的,这时总结前辈的经验就十分的中药,因此我归纳了几点,希望在实践和教学中成为一名真正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首先,用诚心打动学生。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喜爱,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正的为他好,是真正为他考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不变的诚心,真诚与学生交往。就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被你的真诚所打动,就会相信你,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再次,用爱心感化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宽广的胸怀去爱每一位学生。但是,拥有一颗爱心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的迁就放松,而是要严中有爱,爱而从严。只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喜欢。

同时,用赞赏激励学生。作为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我们多一些观察,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亮点,暂时藏匿他们的缺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哪怕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加油!”、“老师永远喜欢你!”„„,也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

最后,用知识照亮学生。渊博的知识是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试想:一个知识匮乏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当然也就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得到孩子们的信任与喜欢的同时,家长的支持对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十分的重要,一个学生对一个班来说可能是几十分之一,对一个学校来说可能是几百或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却是百分之百。家长看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有多少问题,他们总喜欢看到孩子闪光的一面。

但是我们在平时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往往遵循着“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原则。尤其对班级中“有问题的学生”。一遇到家长,教师或许也会敷衍说一些学生的优点,但接着便是滔滔不绝的说着孩子在学校中存在的问题,致使一些家长都不敢到学校或者不欢迎教师进行家访。时间久了,家长或许就会因为与教师的隔阂对教师渐渐的产生不满的情绪。根据家长这样普遍的心理,我们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应该尽量多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点,在这基础上用比较委婉的语言向家长指出:“你家的孩子在某某方面如果能够努力的话,一定会更加的出色。”其实这就是遵循着教育的引导性原则,现在的教育观告诉我们: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小成功才促成大成功。教师帮助家长有针对性的找到孩子的成功或闪光之处,有助于孩子在家长的配合下,引导他们去的取得更大的成功,使闪光点更加耀眼。教师适当地“夸张”的宣扬学生的闪光点,这正符合了家长的心理需求,再加激励孩子在鼓励的阳光下更快的成长,教师当然就会得到家长的尊敬与喜爱。

总之,工作中,只要我们用民主去营造和谐的环境,用智慧去启迪懵懂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枯竭的心田,用真诚去化解无端的猜忌。那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对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理解,不可以满意,不可以信赖的呢?

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的绽放。波光粼粼,我只是浪花一朵;霞光万丈,我只是金光一缕。但平凡的我坚定而执着,我愿做一个小小的音符,用激情扬帆向前,为谱写教育的华彩乐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位学生喜欢,家长尊敬的人名教师。

做一位学生喜欢,家长尊敬的教师演讲稿 篇2

一、学识渊博

何谓老师?“智足以为源泉, 行足以为表仪, 谓之师。”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应该是“师德高品位, 专业高学识, 能力多方位”。他 (她) 不仅要具有通达的性情、清明的睿智、宽阔的胸怀、高贵的教养, 更要具有渊博的学识, 有“足以为源泉”的“智”。他 (她) 讲课时, 才会像是体操运动员做自由体操, 敏捷轻巧、舒展自由, 让人如沐春风、赏心悦目;而知识贫乏的人讲课, 好比年迈体弱者走平衡木, 小心翼翼、左顾右盼, 生怕离开了脚下那根狭窄的“独木桥” (教学参考书) 。故古人云:“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又云:“授人点滴, 当有满怀。”苏格拉底是位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的学界泰斗, 人们对他高山仰止, 顶礼膜拜。乔布斯尤其崇拜他, 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愿意用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这句话与其说是对苏格拉底这位伟人个人的崇拜, 不如说是对知识和智慧的崇拜。

二、友善的态度

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深谙“仁者无敌”的道理, 一旦遇到问题, 他 (她) 总是坚持“多商量、不强制, 多克制、不发泄, 多宽容、少指责”的原则, 总是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 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 用爱的关怀感染学生, 用爱的惩罚约束学生, 用爱的言行鼓励学生。即使是批评, 也能做到“批评的话表扬说, 批评的话委婉说, 批评的话幽默说”, 像呵护花朵上的露珠一样呵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有尊严而快乐地生活在班集体中。有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他 (她) 最崇尚孔子和曾子的育人之道——“孔子家儿不知骂, 曾子家儿不知怒, 所以然者, 生而善教也”。他 (她) 最欣赏法国蒙台梭利学校的做法——学校所有的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必须蹲下来, 绝对不能对孩子进行训斥和教训, 绝对不能对孩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这是错误的”, 必须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去改正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我们应当记住这句话。

三、公平公正

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高悬“公平公正”这块明镜。我们身边有的老师公平公正之心缺失, 他们只爱学生的聪明、长相、分数;只爱学生家长的权势、地位、财物, 而不去爱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去爱学生这个“人”本身, 尤其对后进生, 常常不屑一顾, 从心底排斥他们。殊不知, 只爱学生的聪明、长相、分数, 那是“假爱”“伪爱”;只爱学生家长的权势、地位、财物, 那是“错爱”, 而爱学生的个性差异, 爱学生这个“人”本身, 尤其是爱后进生, 那才是“真爱”“大爱”。作为老师, 要大爱无痕、大爱无疆, 心中永远装有全体学生,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更不能惟学生成绩论素质, 唯自己喜欢论好恶, 唯学生的家境论高低。

四、注重培养兴趣

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方向、是梦想的来源、是成功的真正秘诀。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 因为孩子天生就有好动、好强、好胜、好奇等天性, 有探究世界的强烈欲望。因此, 作为老师, 就应像一位矿工,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喜好、兴趣;要为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 如带他们去游泳、观看各种竞技表演和比赛,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 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全面了解生活;要采取有效措施去引导, 发展孩子的兴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 大多数孩子将成为英才。”这是至理名言。

五、良好的仪表仪态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 他 (她) 的仪表不仅是自身情绪、气质、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延, 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典型化, 是一部活脱脱的“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端庄的仪表、亲切的教态、规范的行为、形象的手势语、会心的微笑、满意的点头、适当的姿势, 都是教师口语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 都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它们可以传递极其丰富的信息, 表达非常细腻的情感, 在学生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并能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幸福感。同时, 还可以起到化繁琐为简洁、化平淡为神奇、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成为仪容高雅、态度诚恳、举止端正、言谈文明、斯文和谐、落落大方的人。

六、幽默

在教书育人活动中, 教师的幽默要无处不在, 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导入新课时幽一默, 激发兴趣;处理突发事件时幽一默, 海阔天空;遇到学生违纪时, 幽一默, 润物无声;讲解知识时幽一默, 焕发活力;德育渗透时幽一默, 情理交融”。尤其在课堂上, 老师要有相声般的幽默,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引人入胜, 又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欢声笑语里完成了书本知识的大挪移, 同时, 还能使严肃的活动变得充满谐趣,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七、颇有方法

一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他 (她) 应该是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者, 是学生自行获得知识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是参与讨论、解释解难的点拨者, 是创造情境、呼唤情感的激发者, 而绝不能只做知识的灌输者或搬运工。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一个受欢迎的老师, 总是注重把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潜力素质, 转化过程中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高超的技艺体现在他 (她) 的教学过程总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不是一览无余, 而是耐人寻味;不是洞若观火, 而是柳暗花明;不是一马平川, 而是曲径通幽;不是全面出击, 四面开花, 而是精讲一个点, 振动一条线, 波及一个面;不是给学生一连串句号, 而是给学生无穷的问号。这样, 他 (她) 的学生就会从不愿意学到愿意学, 从不会学到会学, 从不知到知, 从不懂到懂, 从不能到能。

八、乐用赏识

《拉封丹寓言故事》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北风和南风比试威力大小, 看谁能先把行人的衣服脱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顿时, 狂风骤起, 寒气袭人, 吹得行人的衣服敞开飘起, 而行人非但没有解开衣裳, 反而把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则不然, 它徐徐吹动, 暖意融融, 行人感到周身发暖, 开始解开纽扣, 继而脱掉衣服。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 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 雕刻后又每天捧在手中, 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 时间久了, 忽然有一天, 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赏识教育就好像暖暖的南风, 好像皮格马利翁深情的眼神, 能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善于和喜欢赏识自己学生的, 绝不会错过任何一次表扬学生的机会, 哪怕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因为他 (她) 知道,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愿望, 这个愿望就是受到他人表扬。激励与赏识是洒在玫瑰花上的水珠, 是一把挖潜启智, 培养学生奋发努力, 快速成功的金钥匙。“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 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

做一位学生喜欢,家长尊敬的教师演讲稿 篇3

关键词:受尊敬的教师;受欢迎的教师;教学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受尊敬的教师

1996年夏天,我留校任教,非常荣幸地成为南京大学的一名教师。十年来,我恪守着孔子所说的一条原则进行教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中记录到,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按此行动,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严格地把这条“恕”的原则贯彻在我的教学活动之中。

比如,我担任南京大学商学院本科生的“管理学”教学任务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掌握一、本教材的基本内容之外,还要阅读十本容易读的管理学经典,背诵《孙子兵法》13章中的7章。在自己备课阅读过程中,我认为《第五项修炼》、《企业不败》、《竞争大未来》、《从优秀到卓越》等是值得阅览的经典。背诵《孙子兵法》已经成了我的“管理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内容。我要求精确背诵,每篇不能多于5个字的错误。

再如,我在担任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读、议、写”方法。读39篇经典论文,学生在课堂对所读论文进行详细讲解,然后我进行评议,学生进行讨论;学期末每位学生完成一篇课程论文。“读”和“议”占总评成绩30%; “写”占50%;期末考试占20%。期末采取面试方式进行考核。

用心和辛勤的劳动并不一定换来学生的欢迎。一天,一位学生对我说,“贾老师,您是学生最受尊敬的老师,又是不受欢迎的老师。”事实上,我也一直在思索:为什么按照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导来教学,却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我也试图从学生那里找到答案,结果没有给我信服的解释。许多学生给我说:任务太重,一门课占用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其他老师不是这样,看不出读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等等。他们建议我改变教学方法,也没有从根本上说服我。

一天,我把这个困惑——“最受尊敬但不受欢迎”告诉了我所敬重的周三多老师。他告诉我: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的原则,遵照之,可以做一位受尊敬的人;但要做受欢迎的教师这条原则还不够,需要孔子的“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做受欢迎的教师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自己角度出发,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自己所追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话,那么,“因材施教”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把应该传授的知识和理想的知识用学生能够接受和喜欢的方式进行传授。何谓“材”呢?按照我的理解,“材”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另一个是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学生和学校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关系,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他/她就接受了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这个目标和定位明确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按此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基本内容和体系。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并非仅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的,所以说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并不等同于厂家和顾客的关系。教师的一个任务是,完成学校在目标和定位中的承诺,依此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计划。不然的话,学校有理由认为该位教师不称职。当然,如果学生认为该校的目标和定位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和特点,他,她可以进行重新选择。“材”的第一个要素影响着教师的选择,如果学校的目标和定位与教师的“所欲”不相符,教师要么改变自身,要么重新选择别的学校。所以,教师的“所欲”与学校的目标和定位相符,然后,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进行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师深刻研究和领悟学校的目标和定位。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培养符合并引领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高端人才,具有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我的“所欲”完全与学校的目标和定位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强调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系统知识,而且强调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阅读经典,一起讨论,就是重点培养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要求他们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并提出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得出什么新的观点,只是重复别人的东西,我会借用孙子的一段话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战者;战胜而天下日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形》)我理解的所谓高端人才,就是孙子所言的“善之善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励和要求学生做“善之善者”。

虽然学生选择了南京大学,但并意味着他,她对选择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的另一一任务是,把学生潜在的、可能是不清晰的需求和认识显在化和清晰化。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感也。”传道,要求教师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业,要求教师塑造和创造学生,帮助学生立业:解惑,要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并与学生一道解决疑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决定了教师“传道、受业、解惑”过程中的方法,而非“道、业、惑”的内容。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教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把“传道”、“解惑”与“受业”统一起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如果“传道”、“解惑”是“知之”过程的话,那么“受业”就是“好之”和“乐之”过程。如果能把“传道”、“解惑”与学生自己的“立业”统一起来,那么,学习就成了学生自觉追求。教师自然就能成为受欢迎的教师。

如何做到“传道”、“解惑”与学生的“立业”统一起来,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呢?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主要在思索这个问题。无论在本科还是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是与学生共同理解南京大学的目标与定位,帮助他们能够立意高。我对每位学生都反复强调,来南京大学读书,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是理解南京大学的精神,并用具体人和事说明南京大学的精神。

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和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在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阅读教材、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每位学生必须做到的;对10本经典管理学著作的阅读,是按自愿原则。学生分成10组,每组学生精读一本著作,并详细讲解给同学们听。讲解的基本要求是:讲解者团队认真准备、相互讨论,让听者懂。在研究生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课程安排要就考虑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采取区别要求,战略管理方向的学生必须阅

读39篇论文,而非战略管理方向的学生只阅读20篇论文。根据学生的能力、需求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计划和内容是基本确定,只是教学要求和方法可以弹性调整。

三是不断提升讲课的水平,做到深入浅出。深入浅出不仅反映教师的学术素养,更是给学生一种震憾的力量,让学生产生信服感。比如,在与研究生一起研读论文时,我用四个词把Alchian&Demsetz(1972)的经典论文清晰地讲给他们听,用最普通的囚徒博弈的例子把Holmstrom1982)的思想形象地表达出来,用两个词把Richardson(1972)论文的逻辑清晰勾画出来,并且用简单的语言把Coase(1937)、Alchian&Demsetz(1972)、Jesen&Meckling(1976)、Fama(1980)、Holmstrom(1982)、Grossman&Hart(1986)、Hart&Moore(1990)以及Rajan&Zingales(1998,2001)这些经典著作间内在的关系描绘出来。在与本科生一起阅读经典著作时,把《竞争大未来》、《基业长青》、《第五项修炼》、《什么是管理》、《有效的管理者》、《从优秀到卓越》等内在关系与大家讨论,要求他们理解这些著作的思想内涵、思想脉络,要求:从未来、从文化、从价值观着手,不断修炼自己,做优秀乃至卓越的人!

四是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在讨论Stigler(1951)的论文,用中国VCD行业发展历程,说明行业发展的一般路径是:一体化→反一体化→一体化;在讨论Young(1928)和Leibenstein(1966)的论文时,请学生认真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的经济增长正是来源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交易便利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导致的不断深化的劳动分工,主要来源配置效率和激励效率;在讨论Alchian&Demsetz(1972)和Fama(1980)的论文时,解释中国企业改革的两个重点——市场建设和产权改革,请学生用论文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市场建设,又为什么要进行产权改革;在讨论Rajan&Zingales(1998,2001)的论文时,请他们思考中国企业改革中产权改革的功能一一把所有权转化为进入权等。这些紧密联系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现实的讨论,让学生认识理论的价值、知识的价值。用理论武装起来的头脑,不仅可以指导实践,少走弯路,而且可以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给自己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五是积极尝试案例教学。2005年夏天,我去哈佛大学商学院参加案例教学的培训,聆听哈佛商学院最优秀教授的教导,体验该院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我正在尝试部分的案例教学。尝试在一门课程中安排两个中国企业的综合性案例,从案例分析中,理解战略、商业模式、组织结构、领导风格、激励、沟通、控制等概念及其间的关系。

三、“传道、解惑”与学生“立业”的统一,培养“仰望天空”的人

十多年教学工作,我不断地思考:如何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教师?“受尊敬”和“受欢迎”的本质是什么?在实践、讨论、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受尊敬”是讲做人,在做好一个人的基础上,做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受尊敬”是推己及人的思考和行动,“受欢迎”是由人及己的思考和行动。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自己成为一位“受尊敬”的教师;履行“因材施教”,使自己成为一位“受欢迎”的教师。这本质是把“传道、解惑”与帮助学生“立业”统一起来,前者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受尊敬”的教师,后者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教师,要求我们既要“推己及人”又要“由人及己”地思考和行动。

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让我心生敬畏,那就是头顶的天空和心中的道德。我所理解的康德的“头顶的天空”,既包含未来和理想,又包括人类的过去,即人类过去所积累的经典思想和知识。“仰望天空”,既是与未来和理想对话,又是与伟人对话。阅读经典,就是与伟人对话和谈心。

最后,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来注解我对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教师的理解: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学生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在“传道”和“解惑”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立业”,培养“仰望天空”、“关注星空”的人!

做一位让学生感动的教师 篇4

单位里有一位初登讲台的年轻班主任老师,风华正茂,绰厉风发,怀揣一腔热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凭借三尺讲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厌恶教师职业,多次找年级主任谈话,要求辞掉班主任的职务。在教育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努力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的严格要求被学生认为是和学生过不去,教师的努力付出被学生庸俗地认为是为自己捞奖金挣荣誉,师生之间出现对立、矛盾甚至闹起冲突。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一些教师虽然没有俊朗的外表,不善言辞,但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走进学生心田,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学生走进他的班里,心悦诚服地认可教师、尊敬教师: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

其实,教师与家长相比,谁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成为孩子心灵的归依,道理非常明显。家长和孩子血脉相通,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急躁甚至苛刻,批评孩子,无论言语多么尖刻,措施多么过激,事后孩子总能够体谅父母并且原谅他们。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相处一般都很短暂,教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脾气禀性、心理状况不甚了解;学生对教师也需要有一个认可的过程,教师如果一厢情愿,单凭自己的美好初衷而出现言语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是厌恶。虽然没有一个教师承认他的教育是坑害学生的,学生的心里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初衷和教育的效果常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总会受这种心理的限制,找学生谈话的时候总会心有疑虑,话有顾忌,说话的时候总是在寻找恰当的话题或者是恰当的言语,或者干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影响了教育效果。对于犯错误的同学,教师总会有心情急躁、言语不周的时候,说一些过激的话语,事后,又常会用“我这都是为你好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之类的话来结束自己的教育活动,以期唤起学生心里的理解,情感的共鸣,期望自己的教育能成为促使学生觉省,从而改正,甚至奋发图强的契机。但是实际情况,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一般都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影响到班级荣誉,或者是降低了教师本人在班里的威信的时候,教师教育学生没有表现应有的教育机智,教育活动常会被这些学生误认为是教师故意找自己的茬,这样的教育当然不可能起到预先设想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促使学生变本加厉,向更加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面发展。这种情况不由得不引起人的思考。

其实,学生犯了错误,心里都非常害怕。不害怕的极少。教师却不能抓住这一特点,对于犯错误的同学,总会找来训斥一番,以示自己治班严格。训斥的内容从现在到将来,从微观到宏观,从家长到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说者动情,听者动容,但是学生却会别过脸去,无动于衷,事后,依然故我。教师不禁发出感慨:这些学生真的没有良心,真的是冷血,真是冥顽不化。

教师让学生认可自己也并非一件难事,明白学生是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理

论的动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太自信语言的功力: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语言的阐述,学生便可以立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道理,教师一番言语说教之后,学生便可以立即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了。其实,学生必定只是孩子,对于孩子不能有过多的期望,要他像成人那样,明白事理,通情达理,顾全大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当努力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教师的教育成为促使学生心灵自我解剖的契机,让教师的教育能够给学生感激感动,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做一位真正的好教师!那位提出要辞去班主任职务的教师就是在教学犯错误后就训斥学生,以致发展到师生之间互相不信,互相不理解,教师走进教室便觉着全班的学生都和他有敌对情绪,搞得自己很疲惫。而与他在同一个年级的一位教师则采取更细致的方法,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他总会等学生平静下来之后,才去找他谈,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真诚的与学生开诚布公的交流,常会说得学生眼含泪水,感动得学生心潮起伏。这样的教育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一个让学生感动的教师,不仅是靠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靠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心灵的影响,靠教师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给学生以感染,靠教师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更是需要教师体察入微,能够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欣赏,实现师生关系的容洽,共同谱写教育的和谐乐章。

教师的道德底线

人要想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灵向上的人,就应该有所坚持,也就是说他至少坚守一条道德底线。尤其是我们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的传承者,辛勤的园丁,那就更需要维护自己的道德底线。何谓道德底线?答案精彩纷呈,众说纷纭。其实道德底线是相对于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而言的,人必须首先满足这一底线,后才能去追求自己的道德理想。道德底线只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然而也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大厦。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就没有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经常是妥协再妥协,一直到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心安理得地习惯下去。口头禅常常是:何必跟他作气!他不学就不学,关我什么事!少交一本作业我还少改一本呢!诸如此类,完全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家中事的姿态。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工厂的工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创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师育人的周期性之长。当然这也反映,教师一两年的漠视是很难得以显现的,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是无法用物质来量化的。于是很多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需要良心维护的工作,我很赞同。

按照前面提到的教师道德底线,我们可以得出更为细化的底线,那就是工作中不颠倒黑白,不徇私舞弊,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不敷衍工作,不斤斤计较,不尔虞我诈,不勾心斗角等。当然,设定这一底线,也要防止两种极端:一是极端的虚伪;二是极端的无耻与骇人。比如教师节前夕,有些班级班主任就向学生索要礼品,同时还美其名曰:“科任老师辛苦了,我们买点东西献给他,聊表心意。”乍看上去,此班主任是为学生考虑,是为科任老师考虑,其实也就是为自己考虑,不过他极其虚伪与无耻罢了。你想一想,学生捐钱给科任老师买,能不给老班带吗?至于教学中的恐吓、威逼,那更是习以为常。你不好好学,将

上一篇:少年伤下一篇:病案管理与法律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