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

2024-06-14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 篇1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

《神秘的图腾柱》是岭南版小学美术第7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堂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多种工具进行尝试,并创造性地运用泥塑技法进行情感表达的陶艺课。面对这一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来上陶艺课,的确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挑战。通过对陶艺课的长期听课和学习,多次向陶艺老师请教,邀请陶艺专家给予指导,战战兢兢地上完了。通过观看自己的上课视频,和聆听科组老师和专家建议,许多的问题却很值得我去思考和探索。为了更好的展开以后的教学,特作教学反思如下:

一、在课前准备方面。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由于本课主要内容“图腾柱”离我们的时代有些遥远,这就给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不少难度,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先查阅、收集了大量与“图腾”和“图腾柱”有关的资料和图片,掌握了世界各地的图腾柱的图文资料,结合我们身边熟悉的学校陶艺展厅作品和校园场景,在经过长时间的分类和整理,我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教具和课件,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足了功课。

二、在课堂教学方面。

1、一个关于图腾的故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索》加上文字引入新课,彻底地激发了孩子们好奇心和对图腾的初步了解。我想,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其实我也尝试过运用剪辑的视频《图腾》来导入,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要不就时间太长,给教学时间处理带来麻烦,要不就让小部分学生看不懂,因为“图腾”的概念实在太抽象。

2、要想讲好“图腾柱”,首先就得讲清楚“图腾” 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所以我先通过课件出示图腾的概念,结合我们汉族和其他民族来讲透彻图腾的含义。后运用图腾图案和实物图片进行对比,尤其是把非洲的人物图腾和美术老师的照片进行对比,学生觉得更直观,更有趣,学生在分析中很快找到并掌握掌握图腾的特点。

3、接下来教师出示了图腾柱的概念并附上两张图腾柱图片,后讲解图腾柱的存在意义并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图腾柱,让学生知道图腾柱是各民族常见的装饰品,很快就把学生拉回我们现实之中,出示学校里的图腾柱,讲解我们的“龙”这一图腾文化,让学生结合校园场景感知身边的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

4、大量图片出示,让学生在对比和分析中,寻找相同与不同,进而从绘画语言的角度感知和理解图腾柱的`造型特点、物象形态与组合特点,使本课的重点得以突出,为接下来的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的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师以“陶艺操”的形式,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理解泥塑基本技法:“揉、搓、捏、压、刻、贴”等泥塑手法,此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上两节课学习内容的复习和提升,同时为下一步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的结合做铺垫。

6、教师根据课件出示各种图腾柱图片,与学生一道分析和理解其造型特点、物象形态与组合特点在陶艺制作中的成型方法:泥点、泥条、泥片、泥块。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在这一环节进行结合,突破本课难点。但是稍显遗憾的是,在引导学生分析中,师生互动偏多,只从教学时间考虑,其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观察后讨论,再来评论。创造条件,使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推测、敢于发表或用陶艺术语表现不同的意见 ,甚至“异想天开”。这样才能做到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驱动内动力,发展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手法表达类型等独特的品质与风格。

7、在教师出示示范作品环节里,教师身位的降低,简单的三言两语中,既激励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自信,又把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的结合做了适度的提升。

8、布置作业,让学生齐读作业要求,环节中“齐读”既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前的畅想,又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9、在作业的创作环节中,由于我校长期坚持陶艺特色发展,所以本课只注重实现了对泥塑材料的体验,并没有达到学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美的事物的要求。

10、在作业评价中,评价标准体现新课程理念,要与作业要求联系起来。学生才能自己参与评价,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当然,学生美术术语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的加以培养和引导。

在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中,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空心柱的创作方法。

三、在评课方面(集体评课):

1、亮点:

①引入环节:故事引入,既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又注重文化渗透,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世界各地的图腾柱到我们校园里身边的图腾柱,让学生既看得见、摸得着,又好理解。

③“陶艺操”的设计,使制作方法的讲解深入浅出,用“捏一捏,搓一搓,

④有意降低自己的身份,让学生感觉到我可以像老师做得一样好,甚至超过老师,从而树立自信。

⑤绘画语言和泥塑技法的结合是本课特色,课堂语言组织严谨、幽默,板书设计结合图腾柱的造型,设计精心。

2、待改进:

①教师示范环节处理有问题,过于考虑时间的需要。

②对“神秘”这一概念的体现不够,值得加强探讨。

③教学时间的处理存在不足。本课要想一课时就完成,难以做到,所以必须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合理安排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使教学目的与内容、方法与技巧、欣赏观察与思维发散、学生练习与作业均能在课堂内得以游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在老师的巡视指导下,典型问题得以及时点评纠正,优秀想法或手法得以及时表扬与展示。

以上是我执教《神秘的图腾柱》的几点反思,有得有失,作为一节美术教师的陶艺课,需要探讨的地方很多,有待以后加以改进。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 篇2

新课程中每框题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按一课时安排,即如

3.3周期可停:发出停止要求后,系统需继续运行至完成整个控制周期才停止。

由图4可知,X1为停止信号,一旦X1所接外部停止信号按钮被按下,程序中M0线圈得电,并实现自保持,程序中的M0常闭点保持断开状,常开触点保持闭合状,但并不实现即时停止,直至程序运行至具备“停止与否”条件选择的那一步时,则选择“停止条件成立”支路,继续往下执行(图中为SFC图中的右侧支路部分)。

此类方案的特点是,程序运行过程中,不管何时发出停止信号,均需执行完整个周期才可以实现停止操作。

果用一课时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可以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师教学用书》建议“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安排两课时来教学,我们备课组也计划用两课时教完,而我却整整用了三课时才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课堂教学有效吗?我的课堂教学效率高吗?我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吗?……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在《经济生活》课程中以一个框题的形式呈现,可以用一课时来完成。但本框题共有三目,涉及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过程,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意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量的限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爱护人民币等主要知识点,再加上七个探究活动,显然本框题教学内容确实较多。而这在以往的旧教材《经济常识》中共设置为五个框题,我至少要用五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虽然现在新课程按新思路重新编写,删减较多,并要求按新理念进行

3.4程序需要运行到一定程度后,发出停止信号才有效。

将图5和图2进行比对,由图5可知,图中X3即为停止信号,但受顺序控制设计的影响,程序只有运行到第S35步时,按下X3外部所接停止按钮才能使程序返回至初始步,等待再次按下X0端子所接外部启动信号按钮,才能开始新一轮的动作。程序步在依次往下执行,直至第S35成为当前步之前的过程中,任意时刻按下停止按钮均无效。

4.结语

以上借用三菱公司FX-2N系列PLC,用最简单的控制系统,对停止控制环节的设计提出几种较为典型的控制方案,以便大家理解,并希望能对PLC编程有兴趣的人士提供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廖常初.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工程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庭双等.电气控制与PLC[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8.

C软件手册,1997.

[4]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FX系列编程手册,2001.

[5]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FX2N编程手册,2000.

教学,但想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因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框题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那我为什么却整整花了三课时才完成教学任务呢?仔细反思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对本框题的课堂教学未能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理念更新缓慢,未能完全跳出旧教材知识的框框

经过国家、省、市三级新课程教学示范的培训,我已经明确课程的功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也就是说新旧课程的功能已经有所不同了,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那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理所当然要随之改变。

但由于对新课程不适应,特别是新课程把原来旧教材中几个框题的教学内容汇集成一个框题,而且打乱了原来的逻辑顺序,我感到有些手足无措。因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讲解知识还是探究活动,我都跳不出旧教材知识的框框,总有旧教材知识的影子,虽然上课是用新课程,但讲的知识离不开旧教材,正如俗话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

如在新课程中关于“商品的基本属性”只是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而在旧教材中却设置了一个框题。学生对“使用价值”较容易理解,而对“价值”的领会却感到相当困难。“价值”确实是很抽象的东西,并且经济学中的“价值”不同于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讲的价值,因而必须用非常通俗的话语来讲述,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我对旧教材知识非常熟悉,所以讲解“价值”时就自然而然地采用旧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和例子,引导学生和我一起去寻找“一把斧子=15千克大米”这个等式中两者存在的“共同的东西”。在价值含义中,我主要强调“无差别”,虽然生产斧子和大米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及生产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其中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至于对“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的理解,我这样设问:“斧子和大米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够按照1∶15的比例相交换?”学生经过我的引导和分析,正确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关于“商品的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既有新课程的知识,又有旧教材的知识,当然就会占用课堂相当多的时间,况且还有好几个知识点要分析,这样本框题两课时不够用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完全树立新的课程观,跳出旧教材知识的框框,不要老是顾及到旧教材的知识,而是要进一步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按新课程的思路和内容来教,这样才能大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理念更新困难,总是习惯于教教材

课程理念更新缓慢,新的课程观没有完全确立,必然导致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课堂观难以完全形成。课堂上虽然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给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但由于我的教学理念更新不到位,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不是按新教学理念的要求“用教材教”,没有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既不敢大胆地进行取舍,又不敢“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而是教材怎么讲,我就怎么教,习惯于教教材。如对货币的基本职能的讲解,我按教材顺序依次展开分析,包括“专家点评”和“相关链接”中的内容也不放过,而且越上课发现自己越放不开,总是生怕自己会漏掉某个知识点甚至某句话,这样,上课详略不太得当,重点不太突出,各个知识点都比较平均用力,再加上讲解知识时又穿插着旧教材的知识,上课节奏的控制越来越差。结果,“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我整整花了三课时才上完。因而,彻底更新教学理念,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追求的境界。

3.教学方式转变不易,仍旧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建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从而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但是,由于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未能完全摆脱旧教材的影响,习惯于“教教材”,又生怕学生没掌握,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整理,因而我常常主宰课堂,以自己的讲解为主,不仅在商品的含义、价值的含义、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的限度及其后果等知识和概念时如此,连某些探究活动如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等也主要由我代劳。而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教学的深广度没有把握好,我在课堂教学中边讲解边发挥,内容越讲越深,事例越讲越杂,如货币的其他职能,虽然本来只要求做一般性的了解,学生自行阅读即可,但我仍然给学生较详细地举例、分析,这不仅冲淡了在课堂上创设的生活化情景和给出的启发性问题,而且使学生感觉越学越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我仍过于注重教师的作用,过于“一言谈”,因而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较少,学生亲身探究实践的时间较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实现,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必须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虽然本框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但有亮点,而存在的问题既具有个性,又有共性,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务必用新课程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增强自我反思意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强化自我反思活动,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新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善于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永远处于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充分发挥镜子的效应,真正“学会教学”,进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朱明光主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史维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

[4]陈海燕等主编.走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蛇形图腾:珠宝设计中的神秘力量 篇3

关 键 词:蛇形元素 珠宝 设计

一、蛇形图腾——从未过时的流行

珠宝首饰不仅包含审美形式,还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情感与文化意识。珠宝首饰不仅仅是从形态、色彩、肌理与材质等方面带给观者美的愉悦,同时也在文化、理念、历史等方面满足观者更为深层的精神需求。

“耶和华神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 ——《创世记》。古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很多流传至今的神秘图腾,其中蛇形图腾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埃及法老和王后的王冠头饰上,我们已经能够找到由黄金与宝石制作的蛇形图腾。蛇象征着宇宙四神的统一,是法老的神力来源。追溯到古希腊神话,蛇从一开始就扮演着象征生命的重要角色,它代表治愈、死亡与重生,从公元前100 年左右就有绕指四五圈的蛇形戒环已不难看出当年的金工雕刻艺术。在繁荣的古印度文明古国,蛇咬自己的尾巴,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古印度人认为遍布毒蛇的山谷深藏着最珍贵的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与钻石,所以他们把蛇看作珠宝的守护神,蛇的形象变常被珠宝设计师们用于珠宝设计。蛇在中国历史中被许多部落视作部落图腾,皆因为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蛇又被称之为小龙,由蛇逐步演化为龙,也就渐渐成为了非凡力量的象征。在地支中排行第六的蛇有着振奋的精神和火一般的激情。象征着幸运的蛇将以其独到的直觉、经典的优雅和敏锐的智慧。

除了古代蛇形图腾珠宝首饰作品的经典,以蛇为灵感的近代珠宝首饰作品比比皆是。以蛇为灵感的珠宝首饰作品在近代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而流行。在维多利亚时代,被赋予爱与好运蛇形纹样收到了无数女性的追捧,成为当时的时尚,并沿袭至今。与蛇形佩饰有关的故事和传说,更是比比皆是。

蛇形图腾被维多利亚女王认为是保佑她的护身符,为了以自己的智慧治理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王在首次出席议会会议时便佩戴了一件蛇形手镯,甚至在她的结婚戒指上也有一条镶满祖母绿的蛇。神秘的蛇形图腾被古埃及文明所孕育,在古埃及王室中,蛇被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传奇人物埃及艳后,跟蛇图腾自然脱不了关系。无论是当年Elizabeth Taylor 在电影《埃及艳后》中所佩戴黄金皇冠与蛇形腰带,或是世人对埃及艳后形象的猜想,都与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设计角度探寻蛇形元素在首饰中的应用

在珠宝首饰设计中,首饰的造型形态、使用材料的色彩与质感、体量感触的比例、带给观者内心感知的节奏等不具备生命力的视觉元素在设计者情感的引领之下构建成为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珠宝首饰艺术设计作品。广阔的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完整性为珠宝首饰设计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设计灵感。其中作为代表神秘、魅惑的蛇的形象,自然成为了珠宝首饰设计师首选的设计灵感来源之一,被广泛的应用于珠宝首饰设计。

基于首饰外观设计,蛇形元素的造型非常符合珠宝首饰的实用形态,并很容易结合多种设计风加以运用,使首饰能够充分体现出设计美感。蛇形具有视觉上的均衡感。均衡是等量但是却不等形,是一种具有变化的平衡,并不拘泥于完全的相等。均衡的形式与对称形式相比,凭添了一丝动感之美,使造型与体量在视觉上富有变化,带给受众一种活泼、轻快、生动的视觉感受。珠宝首饰的颜色可根据蛇自身鳞片的自然颜色加以运用,也可以进行提炼、加工进行再设计,使用彩色宝石或金属着色使色彩搭配更加丰富和谐、灵活生动。蛇形元素能够给予设计作品不同的内涵和趣味,增添珠宝首饰作品的视觉美感与神秘感,蛇的造型流畅和谐、颜色生动,为珠宝首饰设计作品增添了自然生命的活力。

蛇元素颜色的搭配在先前的珠宝首饰设计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先前使用的宝石、金属材料较为保守和单一。而现今首饰设计师在设计珠宝首饰的时候用材选料更加大胆多元,并力求在“蛇”中探寻更多意蕴之上而并非仅仅限制于形态之上的设计灵感。在设计作品上对于色彩的应用更加大胆,例如大量运用有色金属材料,运用色彩更加丰富的彩色宝石进行大胆的设计,使蛇形元素在首饰设计中颜色的运用多姿多彩,得到受众的肯定与接受。

蛇形元素在珠宝首饰设计作品中的应用手法很多,珠宝首饰设计师可以从蛇的外观形态获取灵感,可以通过对蛇元素的个人理解进行再加工来表现不同风格的首饰作品,也可以对蛇元素进行变异延伸来达到设计师想要的设计效果。

现代的珠宝首饰设计作品已不是一味地在价格上做文章,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首饰佩戴者的个人风格和审美。很多珠宝品牌采用初始的蛇形形态进行珠宝设计作品的设计制作,多种不同种类、颜色的蛇形造型元素,通过镶嵌不同色彩宝石,搭配不同颜色的金属材料来达到与原始元素相近的颜色。这种蛇形元素的应用方法无论是从颜色的视觉感受还是造型的设计之上,都继承并延续蛇的原始形态。珠宝首饰设计作品形态将蛇婉转流畅的造型运用其中,用最直接、简便的方式将蛇形元素最原始的形体美直接应用在首饰设计中。

简单造型的构成更能体现出珠宝首饰作品品质的高贵与精美。珠宝首饰作品最初灵感来源往往来自周围生活的点滴启示。而珠宝首饰设计作品涉及过程中同样也要抓住生物形态的本质特征,注重抽象形态的构造。通过将蛇形元素中的某形态或特征进行变形,提取蛇形态中的几何形与流线形,对其进行拆散重构。打破对于蛇形态过度具象化的直接套用,简化多余不必要的结构,使珠宝首饰设计作品的形态简洁化、抽象化。将对比与均衡的处理手法用在珠宝首饰设计作品中,形成色彩上冷与暖、形态上动与静、体量上轻盈与厚重等的对比,充分体现技术、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nlc202309041036

三、各大品牌珠宝与蛇形图腾的不解之缘

神话之中,蛇象征永恒的青春与永生。《神话字典》这样描述:“它具有性流派和对立性,同时拥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自身像是一对双胞胎一样,好似那些具有创造力的神灵第一次显灵时,总是以宇宙中的蛇的形象出现”。作为智慧、生命与永恒的象征,蛇元素成为珠宝首饰设计的恒久主题。1850年之后,蛇形元素的珠宝首饰设计开始以镶嵌绿松石宝石的项链、手镯等造型饱满体量丰富的形式出现。19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新艺术风潮的影响,蛇形元素为主题的珠宝首饰设计作品逐渐风行,蛇形图腾这一神秘、高贵的设计元素再度盛行。

提到以蛇形元素作为创造主题的珠宝首饰品牌,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便是意大利著名珠宝品牌BVLGARI。无数件举世绝伦的蛇元素珠宝首饰作品,使蛇已然成为了19 世纪80 年代诞生的意大利著名珠宝品牌BVLGARI最为著名的品牌象征。银匠世家出身的宝格丽创始人SOTIRIO BULGARI出生于希腊,自幼便深受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影响,自然便使“蛇”成为BVLGARI珠宝首饰作品主题这件事变得理所应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VLGARI进行了一次设计上的重大变革——将其珠宝首饰设计风格从法国学院派的传统之中脱离出来,然后在意大利19世纪金属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给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相加融合。从这个时期开始,黄金与K金逐渐成为了BVLGARI蛇形珠宝腕表的主体材质,并将各色彩宝镶嵌于腕表之上,增添了腕表的艺术性与设计感。20世纪40年代之后,SERPENTI系列蛇形腕表(图1)成为BVLGARI最具标志性的珠宝首饰设计作品。腕表的一端通常设有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表壳和表盘,表现蛇的头部。

20世纪60年代首度推出的款式特别采用黄金材质,头尾则饰以钻石的写实风格的蛇形珠宝腕表。自此,BVLGARI宝格丽创作了许多演变之款,甚至包含无表款式。这一时期的BVLGARI蛇形腕表将表壳隐藏于蛇头下,蛇头的中上部分设有金属扣盖,揭开即可观看表盘。黄金与K金质地的表腕,蛇的鳞片逐渐由早期的较小的鳞片改变为较大的鳞片,以多种形状的钻石,或彩色华丽多样的珐琅相组合,并开始使用不同的彩色宝石镶嵌于蛇头之上以模拟蛇的眼睛,如白钻、黄钻、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与珐琅。表带长度不一,环绕手腕圈数愈多,也更能吸引人的目光。1962 年,ELIZABETH TAYLOR在为电影《埃及艳后》所拍摄的宣传照片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她佩戴了首款采用黄金材质的蛇形腕表。

好莱坞黄金时期的著名女演员MARIA FELIX酷爱动物造型的珠宝首饰,生前曾经委托著名珠宝品爱CARTIER订做一条蛇形项链(图2)。这款项链采用铂金与黄金材料制成,总共镶嵌了2473 颗重达178.21克拉的圆形钻石与明亮式切割的长阶梯形钻石,完美地展现出蛇体表面那微微发光、起伏蛇鳞,蛇的眼睛使用2 颗梨形祖母绿镶嵌而成。蛇形同样是CARTIER设计灵感无限的源泉之一,如(图3)CARTIER蛇形镶钻、祖母绿项链,设计彰显华贵神秘,叹为观止。

意大利DIEGO PERCOSSI PAPI 的一枚胸针是运用古珐琅装饰艺术制作而成的(图4),直观地呈现了画家CARAVAGGIO著名的美杜莎油画(图5)。胸针主体托绘制着美杜莎的头像,画面中的美杜莎嘴巴大张,眼神惊恐,与原画如出一辙。

著名奢华品牌DIOR这枚镶嵌105.45 克拉红碧玺的鸡尾酒戒指(图6),在棕榈树之上缠绕爬行的蛇被红碧玺果实强烈诱惑是这枚鸡尾酒戒的灵感来源。这款鸡尾酒戒指同时镶嵌了蓝宝石、祖母绿宝石、桔色蓝宝石、沙芙莱石等彩色宝石,黄金的暖色调融合天然植物的绿色调,演绎出无穷诱惑的异域情怀。另一款DIOR高级定制COFFRET DE VICTOIRE系列蛇形鸡尾酒戒同样风情十足(图7),用色大胆。翠绿色的蛇身配上银白的蛇头,盘踞在蘑菇状的主石表面,同样异域风味十足。

四、结语

本文研究了蛇形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并借助于著名的蛇形元素珠宝首饰设计作品向受众传达笔者对其作品内涵及创作的体会,希望能通过对这些珠宝首饰设计作品让观者感受到蛇形素在珠宝首饰设计作品中的应用价值。运用蛇形元素进行珠宝首饰设计,不仅可以创造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珠宝首饰设计作品,并赋予了珠宝首饰作品以生命的象征,使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当代首饰设计表达方式层出不穷,但具有设计美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首饰设计作品并不多见,在社会千变万化的今天,在这个不断追求异化与个性化的时代,蛇形元素是首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征,郭守国.珠宝首饰设计与鉴赏[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9月.

[2] 李英豪.卡地亚珍藏[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3年.

[3]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年3月.

[4] 吴祖慈.艺术形态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神秘的小岛》教学反思 篇4

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令人感到神秘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观点,而后又采用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再次感知并理解“忽现忽隐”的意思,整个过程显得水到渠成。由于课文最后一节讲述的是科学原理,我设计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内容,结合全文内容揭示奥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这段文字,再说一说。这样既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语言,更增添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高。课文最后的感悟,我通过“你还知道大海有哪些谜”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海啸”或其他自然景象的资料,激发学生探寻自然奥秘的兴趣。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形态特征,学习运用美术的绘画、形式表现蚂蚁的生活习性。

(2)结合学生对蚂蚁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喜爱,并从中学习蚂蚁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手指画形式来表现蚂蚁的形态特征。难点:创造性地表现小蚂蚁的各种生活姿态。

三、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等。

学具:绘画用具、国画颜料、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1、以巴西巨大地下蚂蚁王国的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错综复杂似迷宫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板书:神秘的地下宫殿——蚂蚁)

2、新授部分、。

(1)了解蚂蚁家族的成员

小蚂蚁的家族里有那些家庭成员呢?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板书:蚁后、父蚁、工蚁、兵蚁)

(2)蚂蚁的生活状态

图片欣赏各种场景下蚂蚁的动态以及蚂蚁勤劳的精神,同桌讨论a、蚂蚁靠什么来认路?b、蚂蚁又是靠什么相互传递信息?c、蚂蚁能把比它们大许多倍的粮食搬回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路上会留下一种气味来认路;蚂蚁直接的沟通用触角相互触碰;蚂蚁的团结互助,勇敢勤劳)

(3)认识蚂蚁的家

我们都有一个家,那小蚂蚁的家在哪呀?小组讨论。老师带你们去蚂蚁神秘的地下宫殿去走走

原来蚂蚁还是一位神奇的建筑专家,生活中哪些建筑是根据蚂蚁的原理来建造的?

出示图片地铁和隧道(4)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让我们起来看看蚂蚁朋友它有哪些形态特征。分小组讨论小蚂蚁的形态特点,再请代表来交流看法。

小组汇报 小结蚂蚁的形态特点:小小的脑袋,细细的腰,圆圆的肚子,上下摆动的触角,又细又小的六条腿。(板书:画简笔画蚂蚁)

(5)学生手指画蚂蚁作品欣赏,思考可爱的蚂蚁是怎么用手指来画的呢?带着问题观看。

师示范用手指画蚂蚁的方法。(如:先用食指蘸上颜料在准备好的宣纸上点出蚂蚁的头,然后用食指的侧部将细细的腰画出一节或两节,最后用手指蘸墨横着点画出蚂蚁椭圆形的肚子,用黑色勾线笔添画出蚂蚁的眼、触角和六条腿。)

适当的用其他绘画工具添画上画面场景

3、让我们动手画一画

作业要求:充分认识蚂蚁的基础上抓住特点进行手指画蚂蚁作品创作。用不同角度,大胆想象,合理运用工具创作。(师巡视并提示:场景设计可以是地下宫殿中的蚂蚁、墙角边的蚂蚁,草地上的蚂蚁、或者蚂蚁搬家等等)

4、展示与评价

部分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展示,请同学上前给喜欢的作品打勾,评价出学生心中最优秀的作品,最后教师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为依据,点评作品的优缺点。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从小蚂蚁身上学到了什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将怎样做?

美术课《神秘的地下宫殿》教学反思

蚂蚁的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庞大家族,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蚂蚁的基本形态特征,运用手指画的方式来表现蚂蚁的生活习性,从而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喜爱,学习蚂蚁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对深埋地下、深不可测的神秘的地下宫殿—蚁穴兴趣浓厚,让这次公开课的开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整节课顺利完成。但是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缺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学生的材料准备没有考虑周到,上课过程中出现颜料干了影响整个课堂的纪律与氛围。

二、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每个知识点的衔接语言不能巧妙的转变。

三、还有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忘记写板书。

四、课件中出示的视频图像太小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蚂蚁搬家的过程。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礼物的意义

2、学习包装和装饰礼物。

3、体验赠送和接受礼物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用纸包着的神秘礼物;彩色胶带、色纸、画笔、剪刀等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同欣赏挂图`《我喜欢......我会......》,结合幼儿用书中的内容,请幼儿想想自己对喜欢的人会做什么,与图中是否一样。

2、告诉幼儿,老师今天收到一个神秘礼物。“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向幼儿展示经过包装装饰的神秘礼物,请幼儿自由猜测里面是什么。

3、打开神秘礼物,让幼儿体验里面的礼物与猜测的是否吻合的惊喜或遗憾的心情。

4、与幼儿一起谈论礼物的意义。

(1)、你们收到过奖品吗?

(2)、收到礼物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3)、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赠送礼物或收到礼物呢?

5、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想给谁送礼物。

6、将幼儿分组,采用不同材料做“礼物大包装”。包装好礼物后可以帮助他们写好卡片,然后将礼物分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来源于我们班级孩子在玩自带玩具时候我所观察到的元素:选出三排花中最多的一排。三排花分别是有小和大的区别,排列有疏密的区别,而孩子们基本都选错了,选了一排排得最长的花,而其实这一排只有6朵花,另外两排虽然小但是有7朵和8朵,而且排得紧密,所以给了孩子错觉,都选择了排得最长的6朵。由此我想到了应该让孩子感知数的守恒,而数的守恒有好几种情况。这个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已有的数数经验和主题内容设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教高。

1、从活动设计角度考虑,还可以有分组帮助大大和小小为妈妈选礼物,那么在教学节奏上可以更紧凑一点,孩子在小组活动时候可以有向同伴学习的机会。

2、在“帮助大大”这个环节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点操之过急,让可以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和验证到底哪条裙子上的花是最多的?然后孩子对每一条裙子上的花才会一一关注,去认真地数一数。

3、在最后的延伸活动我做了调整:请孩子们给大大和小小的妈妈想办法最多和最少的花的裙子,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添上1“和“去掉1”最后帮了大大和小小的忙,使得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故事有了完整性,故事的教育性也就体现了。

4、这个活动我教学的对象基本上在数方面经验不够好的一个群体,在活动中与老师的互动不够,孩子的思维较好,但把自己考虑问题的过程(思维)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老师一直长期需要思考的:在积累孩子数经验的同时怎么让孩子自己提升、梳理已经习得的经验,使得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神秘的图腾柱》的教学反思 篇7

一、在反复中领悟精华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针对一些短时间内学生难以理解或经过教师讲解后学生仍难接受的古文, 反复诵读, 不失为学习这类文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如《礼记〈大道之行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教学时可提前将背诵任务布置给学生, 先让他们反复诵读, 慢慢消化, 自己整理出诵读过程中不能理解的问题, 等到讲解文章的时候, 这些问题就会随堂解决。再者, 通过学生自己梳理知识, 也可增强印象, 完成学习目标。

二、知新不忘温故

学生学习古文往往当时能够学会, 过了一段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甚至一点也记不起来了。为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课文进行深刻的剖析, 从文章的背景入手, 让学生感悟课文中没有出现的东西, 增强对文章的再认识。但只做到这些还不够, 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还要不间断地复习回顾, 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复习要做到循序渐进, 对知识一点一滴的积累, 让先前所学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 一步一个台阶, 积累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让学生树立信心, 也能更好地完成文言文教学的任务。

三、先入为主, 预设效果

中学生感到艰涩的文章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硬骨头”, 要想攻克这些壁垒, 就要建立长远规划。我的作法是学期初就先制定好学期规划, 将教材中的“硬骨头”先拉出来, 放在一边, 在没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就先让学生“啃”, 无论是理解还是不理解, 先建立印象, 有条件的先背下来, 自己找出疑惑点, 等到讲解这些文章的时候, 学生自然就会聚精会神地去找自己的“点”, 从而解决疑惑。比如《诗经》《孟子》等文章的教学。如果将这些文章攻克, 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

四、让文学典故“飞”起来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文言文学习是枯燥的, 长时间的学习势必造成身心疲惫, 最终会失去耐心, 甚至会厌恶文言文学习。其实, 文言世界是一座宝库, 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文学典故就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文言文教学中若能运用典故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部《史记》就有三千多个历史典故, 如果熟知这些历史故事, 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开阔视野或者指导人生, 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上适当穿插文学典故,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而且在无形中还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其实这也是文言文学习的“包装术”。

五、走近作者, 与名人会话

要想学好文言文, 就必须了解其背景, 了解作者, 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样才能更深入地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深层次地探究文章主旨。为此, 可将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人的基本情况整理出来, 比如孔子、孟子、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为这些人建立资料档案库, 将他们的生卒年限、作品集、创作风格、写作特点、人生际遇等整理下来, 根据他们的生活背景、创作风格去阅读他们的作品。如学习《陈涉世家》的时候, 可以对司马迁及《史记》作全面分析, 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的坚强品格, 体会其良苦用心, 这样会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六、夯实基础, 成就未来

基本的字、词、句铸就华丽的文言大厦, 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就像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文言文学习需要一点一滴积累, 基本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石。比如, 常见的文言实词“辞”、“当”、“谢”、“利”等的用法必须积累, 虚词“之”、“以”、“而”、“也”等的用法非常灵活, 必须熟练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才能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特殊句式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句式在文言文中也经常出现。只有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才能对新知识融会贯通, 达到学以致用。

七、开阔视野, 强化训练

文言文学习只掌握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它只选取了少量的篇目, 为此, 教师可精选浅易的课外文章, 列出阅读书目, 让学生课下阅读, 开阔眼界, 增加知识储备, 增强素养, 学会知识的迁移。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多个维度不断强化, 才能达到真正掌握文言文的目的, 这就可以解决眼高手低的现象, 也是提高应试技巧的重要环节。

大班美术《图腾》的教学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图腾的基本特点,感受原始艺术的美。

2、能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图腾。

3、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

1、阿拉斯加的图腾柱的图片。

2、大量的图腾作品。

3、事先了解过有关非洲的风土人情。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谈话导入。

师:有一个离中国很远的地方叫非洲,你们知道吗?你们知道关于非洲的哪些事情?非洲人的脸上是黑色的,他们晚上架起篝火,身上画满了各种图形,脸上画上五颜六色,头上还插着羽毛。在美国也有这样一个部落叫印第安部落,当他们打仗胜利的时候,他们就把各种图形刻在木板上,拿着他们去庆祝,这些图形就是图腾。

中国也有图腾,如门神,传说中可以避邪。这些图腾表现出人们对勇敢、坚强的渴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图形刺激:

1、欣赏美国阿拉斯加的图腾柱。

重点欣赏其夸张、奇特的形象及古朴的色彩。

2、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基本构成。

教师示范画数张线描画,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图腾的特点。

3、欣赏绘画作品,感受图腾的形象及色彩。

三、创造表现:

1、鼓励幼儿图形要画大、形象要丰富。

2、涂色时,主体、背景各涂一种系列色。

3、对于所画形象较小的幼儿可以鼓励他用图形累加的方法进行添加。

四、作品赏评:

1、把幼儿的作品布置成图腾柱。

设计传承的图腾 篇9

由此可见,设计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发现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问题)改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产品、人与环境更和谐,进而创造新的、更合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设计的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某个固定的产品,它也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一种制度或一种服务,因为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的,这正是“非物资主义”设计观得以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设计不仅仅是艺术与技术、技术与情感的桥梁,它更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保障。设计理论强调的是资源共享,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单个产品本身。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类得以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设计理论提供科学的保障;但同时它所带来的全球安全问题、技术伦理问题、人文关系问题等亦需得到足够的重视。

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因此产品是反映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

设计不同于艺术,必须要体现出它的功利性,在使用中实现设计的价值。使用过程中使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伴随着对形式美、附加价值(如象征性、心理指示等)的欣赏,从而达到一种全方位的愉悦。这种全方位的“使人愉悦”,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的思想。“设计为人”实际上也正是要将设计的接受者塑造成为自觉的审美主体。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在当代设计文化中,设计与人文价值的结合更为紧密。当代的文化,是设计的文化。它既创造了当代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又承担着对人类未来理想的生活方式规划的重要任务。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运用现有的高科技成果,而应该借助科技为产品设计提供的物质基础,对未来的社会和世界有更远的预见和超前意识,不断探索新的设计方式和更为和谐的人类的生存方式。在充分实现设计美学的要求之外,将人文价值准确地融入到设计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

埃及图腾对徽章纹样的影响 篇10

一、埃及图腾

图腾作为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而出现, 很大程度是远古社会对神明信仰的一种形式, 同时也是掌权者控制被领导者思想的一种手段。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图腾可算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实,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氏族徽号或标志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 古代图腾虽然已经成为历史, 但是无论在图案的运用上还是其所起的作用上对于现代艺术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同的发展时期, 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 并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其中, 图腾中的许多图案纹样及所呈现的文化特征,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变, 对于现代徽章纹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徽章纹样中很多借鉴和吸收了图腾的图案, 甚至在功能上也有相似之处。通过了解和认识埃及图腾, 对于进一步的研究现代徽章中的许多与图腾相似的纹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埃及图腾中很多图腾形象都与神话、宗教分不开, 伊斯兰教为埃及的国教。伊斯兰教复兴前, 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 盛行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同时宗教也是领导者管理国家和掌控人民思想意识一种手段, 通过图腾的形式在人们心中刻画一个信奉的实体, 可以算作是最早的规范人们身份一种标志。而古埃及人所信奉的不止是一个神的宗教, 他们认为大自然的各种物和现象都是由一种神秘的力量操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将其拟人化, 对神进行崇拜, 这些神大多以动物为象征。

王勇在《中国世界图腾文化》中写道:“古埃及的多神教中, 很明显带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在众多崇拜神中已经出现了和埃及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神, 比如保佑农业生产的丰收神、正义之神、智慧之神等。” (1) 埃及是多神崇拜的国度, 由此可知埃及的图腾崇拜是多种形式的。例如圣甲虫崇拜、睡莲崇拜、太阳神崇拜、鹰崇拜和蛇崇拜等, 而太阳神、鹰、蛇崇拜是最为普遍的。例如:由于鹰可以接近太阳在高空飞翔, 因此埃及人就把鹰看成太阳神拉的化身等图腾崇拜形式非常多。

关于埃及图腾纹样了解和古埃及的文化研究, 对现在研究当地文化有很大的价值。图腾艺术作为以图腾崇拜为基础的原始艺术形式, 是原始社会一种常见的艺术符号形式。彭涛关于《图腾艺术简论》中写道:“图腾艺术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图腾的崇拜情感, 因而在图腾艺术中充满着浓厚而神秘的原始宗教气氛”, (2) 这也使得图腾艺术研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认识它, 更多地了解它。

二、埃及图腾的特征

通过对埃及图腾的探究, 不仅对其功能和作用有所认识, 还需要对图腾的图案特征有所掌握, 才能更深入的分析埃及图腾对于徽章纹样的影响。

首先, 从图腾内容来看, 由于对神话传说的信仰以及宗教崇拜盛行, 对于

神话人物的展现是图腾中最为丰富的题材。古代埃及人相信神的存在, 以及对于特殊动物的崇拜情感, 太阳神、鹰和蛇的图腾纹样在埃及图腾中是描绘最多的内容。比如:埃及图腾中的太阳纹的形成和由来与古代太阳神的神话传说有关。上古时期, 太阳神在埃及成为“众神之父”。埃及作为最早的农业文明之一, 由太阳的作用而导致季节的变化, 对农耕民族具有的重要意义使得他们非常崇拜这位自然神灵。他们通过纹饰及雕刻太阳纹图腾的形式祈求神灵的保佑并表达对太阳神的崇拜, 主要还是与宗教有关一种崇拜方式。

其次, 从图腾造型来看, 埃及图腾很多都是以拉长直线的造型进行展现。突出表现物体的典型特征来阐明图腾的内容, 夸张、简明的造型是埃及图腾的典型特征。

最后, 从图腾纹样来看, 蛇、鹰的图腾纹样可以算是埃及图腾的标志性的纹样形式。眼镜蛇的曲身纹样是典型的埃及蛇图腾的标志, 无论是在埃及的标志性建筑金字塔建筑纹样中, 还是在埃及古建筑中都有这样的图腾, 典型的鹰嘴造型以及展开翅膀飞翔的雄健姿态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古埃及时期, 鹰被看作是王室的标志。直线型的鹰图案纹样表现出强烈的视觉震撼力, 展翅飞翔的张力表现得十分直接。据考古研究发现, 图坦卡蒙木乃伊头部带着一个用金银镶嵌的精美的面具。在这个面罩的前额上就镶嵌着一条蛇和一只鹰形的宝石徽章。因此蛇与鹰在埃及最为常见的图腾纹样形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了。

三、埃及图腾对现代徽章的影响

徽章作为历史的载体同图腾相似, 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记载了一段历史的形式之一。在周继厚的《中外体育徽章图志》中曾这样写道:“一枚枚小小的徽章, 就像一条回溯往事的路标, 牵着他走回被尘封的历史。” (3) 同图腾相似的是徽章背后也是简述一段故事或是文化甚至是一个文明的符号缩影。图

腾作为原始族群的保护神的标志, 很大程度是对神明的信仰。而徽章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作是佩戴者个人信仰和荣誉的体现。对于企业和公司来说, 徽章就是展现他们身份的一种直观的形式。 (4)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纹章学”的描述可以了解到“徽章的历史比纹章久远。纹章出现后, 徽章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纹章之一。” (5)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徽章起源于一种标识。在张立的《徽章》这本书中提到, 徽章最初可能来源于氏族的族徽, 并与图腾文化有关。 (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徽章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其功能和作用也各不相同。但是它是一定时期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的反映, 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由于埃及信奉伊斯兰教, 在现代徽章中, 以新月为主要纹饰内容的徽章有很多, 在形式的表现上是多样的。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来说, 新月造型图案是他们的神圣之物。1914—1922年间创立的埃及苏丹国, 在国徽的纹样上就采用了以新月为主要纹样的徽章样式, 十分典型体现了埃及崇拜伊斯兰教的宗教传统。鹰在埃及人的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现在, 埃及国徽上还保留着一只昂首挺立、舒展双翼的金色萨拉丁雄鹰的造型, 展示日益丰盈的文明的三色竖纹盾形徽章。 (7) 由此也可以看出埃及人对鹰的崇拜以及鹰在埃及文化中所拥有的地位和影响力。徽章不仅是一种纹样的图案展现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信仰展现的新兴方式。

1、造型方面

图腾是原始部落的徽章形式, 对于现代徽章纹样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 王权社会的没落, 徽章也迅速大众化, 成为一般的机构标识或为一般老百姓所佩戴, 成为用于装饰自己或体现自身特点的标志。现代徽章

在造型发展过程中很多继承和保留了埃及图腾中的典型元素。埃及图腾中图腾造型较多的采用直线型进行表现, 在徽章中得到了保留。较为平均的水平、垂直肌理的造型在现代徽章中仍得到了保留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但是现代徽章造型同图腾相比有了很多创新, 例如在纹样上与古代图腾相比简洁、突出特征。在造型的表现上更加多元化, 除了继承图腾中基本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外, 多种图形融合的形式以及直接体现图案的异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徽章与远古的图腾单一崇拜性与氏族区别功用相比, 现代徽章更多地融入了艺术造型与装饰性在其中。为配合不同佩戴形式的需要, 现代徽章纹样已经脱离了只显示在墙壁、旗帜等平面绘画上的单一形式, 以立体的、异形等多变的造型风格为主要的形式。在材料的运用上, 脱离了单一的颜料涂抹描绘的方式, 铜、银等金属材料的运用使得徽章在造型的展现上更加丰富, 突出主题性和时代感更强。

在现代徽章的纹样展示上也比图腾单一的绘图展示更加丰富。胸前佩戴式、挂件式、肩章式等, 多样的展现方式不仅成为企业文化展示的手段、突显佩戴者信仰和荣誉的方式, 而且成为了装饰佩戴者的一种流行形式。

2、纹样方面

徽章纹样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以及对于图腾创作手法的借鉴与吸收, 在徽章创作中的体现是非常直观的。埃及图腾纹样随着历史的长河逐渐发展、演变到现代徽章纹样上, 例如:在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纪念徽章中就有很明显的体现, 从纹样展现的内容上看可以寻找到埃及鹰图腾纹样的影子, 但是在形式上与图腾相比表现得更加精细, 鹰翅膀与人的结合在内容展现上比图腾更为丰富。由此可见, 埃及人对于鹰的崇拜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鹰图腾对于埃及现代徽章纹样的影响是很深远的。鹰、蛇、太阳神等埃及图腾中典型纹样在现代徽章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在形象上基本保留了图腾中的图形特性, 眼镜蛇和展翅飞翔的鹰的纹样仍在现代徽章纹样中活跃着。而在纹样表现的手法上夸张并且突出内容的方式仍然是徽章展现中最为常见的方式。纹样肌理表现上现代徽章虽然少量采用与埃及图腾类似的填涂方式但是正在逐渐摆脱, 取而代之的是以立体肌理的形式来传达徽章内容。在《中国世界图腾》中对于埃及图腾的纹样的描写可以了解到, 埃及图腾崇拜大多是根据神话传说的内容表现的。对于现代徽章纹样的创作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在纹样表现上不止是图案上体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在徽章背后与图腾一样还有很深刻的意义体现。在徽章纹样上同图腾纹样相似的是采用简单的描绘手法进行表现, 由于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对于徽章创作和造型的表现上更加精致, 更具有时代感。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曾说过:“原始人为了表示对图腾的崇拜, 同时为了区分不同部落, 在自己住所或是脸上身上描绘自己部落的图腾形象” (8) 图腾作为原始部落一种标志, 它是现代人了解远古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对于现代徽章的形成与发展来看, 图腾可算是徽章纹样的雏形。

3、用途方面

古代图腾多用于祖先崇拜及统治者掌权时统一人们思想意识的手段, 是与其他氏族区别的标志之一, 与现代徽章相比图腾的用途就较为单一了。现代徽章不仅是掌权者一种身份体现、佩戴者的一种荣誉象征, 而且具有纪念收藏价值和商业价值。现代徽章可以分为旅游徽章、纪念章、体育徽章、奖章、功勋章等等多种形式。徽章与图腾的用途相似之处在于传承历史文化、纪念重要人物或事件的

一种形式。例如:上海世博会埃及馆纪念章, 就是对于这一盛会中埃及馆所展示的埃及过去、现代人文历史发展的纪念形式。随着人们对于经济的追求, 具有纪念价值的事物必定具有它应有的商业价值。

由于造型、纹样不断更新和发展, 徽章的商业价值也不断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巴瑞特系列设计中, 一款以类似于埃及蛇图腾造型为创作的主要图案形式出现在该现代徽章中, 不但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在商业售卖中的巨大经济价值。

该徽章纹样中依然保留了埃及图腾中的蛇造型并进行了一些形式上的扩展, 但是与埃及蛇图腾不同的是, 该飞蛇徽章纹样的展现不但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意义, 有非常典型的埃及异域风情。蛇对于埃及的意义在图腾中就有很丰富的展示, 眼镜蛇舞、法老蛇杖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埃及风情。巴瑞特系列中采用埃及蛇的纹样有很典型的地域性特点, 对于体现埃及文化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意味。不同的是, 徽章起源于图腾, 但是现代徽章的用途和价值已远远大于远古图腾。

4、情感方面

图腾是一个氏族的情感以及文化的结晶通过图腾纹样的描绘对于我们了解埃及的风土人情有很广泛的借鉴性。图腾是氏族甚至是一个国家对祖先或是他们所信奉的神灵的崇拜形式, 是一种宗教文化的表现。而徽章是一种荣誉的展现, 随着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徽章的装饰性和展现佩戴者个性的表现形式方面也不断被人们所体现。但无论是宗教崇拜还是自身的文化的体现, 都是一种心理的表现, 由此可以认识到, 埃及图腾就是当地先民内心情感的图像化表达。它是法老文化一种体现, 对于神明的崇拜以及埃及人对于自然物的崇敬之情的形象体现。由于现代徽章与埃及图腾有很大的关联性, 不难看出图腾中情感表现的内容在徽章中得到了继承, 图腾是埃及人信仰与崇拜物的体现, 徽章也有类似的意义, 它是佩戴者或收藏者自身荣誉与崇敬某物的心理外在反映。

王晓天的《图腾:古代神话还是现代预言?》中可以了解到弗洛伊德认为图腾是“俄狄浦斯情结”。认为图腾动物在所有原始部落中实际上是父亲形象的化身。 (9) 关于图腾的禁忌实际上也是原始氏族部落对于图腾崇敬的一种心理反映。 (10) 而徽章在现代社会来看, 虽然已经是大众化的产物, 但是从佩戴者的心理来说, 它是一种荣誉的体现和对某种图案的崇拜, 其中存在着和图腾相似的崇敬心理情感在里面。王晓天认为图腾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神, 是对大地母神崇拜的另一种表达方式。11对于原始社会来说维系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就是原始氏族的图腾, 其实也相当于一种原始部族的徽章形式。由于徽章纪念性、商业性内容不断扩大, 在拥有者的情感上虽然继承了图腾中图案崇拜的内容和浓缩、记录重大事件作用, 但其收藏或是购买后所获得的拥有感以及其中升值空间对于拥有者来说, 经济收益及社会价值所带来的愉悦感和影响力逐渐被体现出来。

关于埃及徽章与图腾在纹样、造型、用途、拥有者心理等四个方面对比与描述可以更加明确的认识到, 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埃及人对于信仰的忠实性, 现代徽章是埃及图腾的继承发展的产物。通过现代徽章可以找寻远古图腾的影子, 而埃及图腾对于现代徽章的形成以及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勇, 《中国世界图腾文化》,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7, 第226页[M]

[2]彭涛, 《图腾艺术简论》, 东南期刊, 1992年02期, 第230页[J]

[3]周继厚, 《中外体育徽章图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第3页[J]

[4]张立, 《徽章》,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 第3页[M]

[5]列颠百科全书公司,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 第5卷[M]

[6]张立, 《徽章》,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 第4页[M]

[7]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32870.htm[Z]

[8] (美) 摩尔根, 《古代社会》, 杨东莼、马雍、马巨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08-01[M]

[9]王晓天, 《图腾:古代神话还是现代预言?》, 世界民族期刊, 2006年02期, 第58页[J]

[10] (奥) 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文良文化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第39页[M]

关于《狼图腾》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篇11

一、文学作品回顾

《狼图腾》是一部半自传小说,它是汉族作家姜戎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期间,以其在草原生活11年的独特生命体验抒写而成。小说在给读者展现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狼战”画面的同时,也让读者领略到了草原游牧民族那种开疆拓土、一路打拼的生存历史与生存哲学。

作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中,在以基本平和的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着以陈阵为主人公的几个北京知青插队于内蒙古大草原,在终日守护羊群、抵御狼群的蹉跎岁月中,观察狼、揣摩狼、了解狼,一次次对比着羊群的孱弱无能与狼群的机智勇猛, 一层层的剖析着羊性的落后和狼性的强大,进而在阅读的不经意处,悄然间将一杆锋利的文化长矛,直指农耕文明中庸守旧的文化软肋,让你在浑然不知的懵懂中怦然警醒,在一身冷汗后开始对自我的反省批判。

二、长生天信仰

在《狼图腾》里经常出现的有两个词:“长生天”和“腾格里”。蒙古人信仰萨满教,相信“长生天”主宰一切的最高神。 他们认为人的一切都是由“长生天的意志”安排的,一生是不能改变的。在蒙古人的精神世界里,十分崇拜与敬畏“长生天”, 他们对自然规律的体悟深刻,一生恪守着对大自然的钟爱情感, 有着对介乎人与神之间的“博”的神秘操演的笃信。蒙古人的这种文化传统延绵不绝,一直传承到今天。

崇拜苍天,即敬畏苍天;敬畏苍天,即敬畏自然。只有这种对自然和生物的敬畏感,才能培养人们对自然界和一切生物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西方曾有一批“人类中心主义者”,他们盲目地鼓吹人是宇宙的主人,是自然万物的征服者,居高临下地嘲笑崇拜自然的宗教是低级阶段的文明,是人类无能力和落后的产物。

三、草原狼精神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在狼与人的生存竞争中,草原狼是草原人的敌人、朋友、兽祖、宗师、保护神和楷模。广阔的大草原给了草原人开阔的心胸和视野,而神奇灵性的草原狼教给了草原人坚韧、顽强、勇敢、 进取的游牧精神,输给了草原人为自由和尊严以死相拼,雄强勃发的狼性血液。

所谓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之上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人类的劳动过程也就是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包括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及人们的相互交往。正是通过这种交往,产生和形成了民族成员间共同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结构。

有什么样的民族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族性格,而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作者认为,农耕民族的民族性格是羊性的,即软弱、保守、缺乏斗争性;游牧民族的民族性格是狼性的,即强悍、进取、不屈不挠。只有游牧民族的狼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游牧民族对中华民族和文明的伟大贡献,主要是精神性格上的贡献,而刚强进取的民族性格是创造和支撑中华文明的支柱。

四、“狼”意象的重新建构

尽管在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当中,流传着不少古代狼祖神话, 狼不仅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图腾,同时也是草原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内在民族精神和性格的象征,具有一定的原始宗教意识。然而,在中国历史的文明进程中,一方面,以狼性为象征文化的草原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不断侵扰与掠夺。面对草原游牧民族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不可磨灭的伤害,千百年,农耕民族对“狼性”般的草原游牧民族深恶痛绝,因此关于“狼”的意象描述大多带上贪婪、暴力、凶狠、狡诈等贬义的色彩。

另一方面,历史上由于草原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不断融合,随着大批游牧民族的南下,由于生活方式和地理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草原游牧民族则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信仰,不断接纳农耕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并被同化。因此游牧民族中勇猛、凶悍、崇尚武力的“狼性”在以农耕为本民族文化中逐渐弱化,狼作为图腾文化也逐渐淡出主流文化话语圈。

五、草原生态哲学——引发的生态思考

当《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一夜之间席卷网络的时候, 尹铸胜在《狼图腾》里依然指挥着车辆围追一匹亡命狂飙的头狼,在工业文明面前,再凶狠狡诈的狼,也只能迎接死亡的命运,陈阵无力的劝阻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极其微弱,仓促成一声听不清的咳嗽,只是几十年前被工业碾压驱逐的草原狼群,如今换做被雾霾砌进城市污染的人群——命运自有轮回。

通读完全书后,有几个问题不得不引发我的深思:

第一,当前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观念生活在地球之上、宇宙之中?就地球生态系统而言,人们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去对待人、环境和其他生物?人类是否依然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之上,惟我独尊,认为人具有裁决、并重新安排一切的权利, 以一种强者的姿态去拯救和保护弱者?

第二,人类生存与生态平衡、人口发展及人类欲望与生态资源之间,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函数关系?人只是自然生态链、 食物链上的一环。从完整链条来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过大,否则,整个链条就会有因失去平衡而导致断裂的危险。

第三,当前的生态保护工作,是否应该从单纯生态物种的保护上升到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濒危动植物保护的层面上?

六、总结与反思

总而言之,《狼图腾》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有全新的狼形象和狼精神所带来的心灵的冲击,有全新的审视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的探索和思考,有让人警醒的生态哲学和人类生存哲学的追寻和震撼,有异域民俗风情给人的独特审美和别样感受,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给人心灵的洗礼,有对民族精神的深层次地探讨,也启示着我们站在文化的角度去反思文化的内涵,站在人类学的角度去关照狼学和人学的关联。

但同时我们要看到,“批评创造性来自于解读的创造性”。 不可否认,从《狼图腾》折射出来的文本意义来看,作者对以儒家文化代表的农耕文明的一些弱点的进行了深刻批判,这与现代中国在全球化世界中所受到的歧视和现实社会生存的处境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作者在《狼图腾》中只用一个“狼图腾”标准,对文明形态及其进化进行一番梳理,隐含有否认、抵御、抑此扬彼不同文化、社会、历史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当用辩证的眼光来仔细甄别小说《狼图腾》的文化意蕴与内涵。

参考文献

[1]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化出版社,2004(4):21.

上一篇:第一次赚钱高二学生作文下一篇: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