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共11篇)
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篇1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世界上关于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诸多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司社会责任的范畴不断的变化。如何清晰正确的认识公司社会责任及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论,对于公司协调各个相关利益者关系,提升公司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时代背景下,我国《公司法》将公司的社会责任明文纳入立法之中。但《公司法》对于公司社会责任体系的构筑并没有太多的条款去规范。如何构筑一个公司社会责任体系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推动和完善具有总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提纲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与构成1、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
2、公司社会责任的结构性分析
二、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演变
1、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议
2、高中公司社会责任价值观述评
三、推行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中国公司社会责任现状
2、推行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四、公司社会责任体系的构筑
1、发挥政府规制制定和监督作用
2、建立完善的公司社会责任自律机制
3、建立完善的谁责任评估机制
五、总结
刘长喜(2009)在研究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综合性契约责任,这种综合性契约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伦理责任和企业慈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分为两个层次,即自律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他律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他律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指企业的经济责任和企业的法律责任,它们体现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他律层次,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基础层次;自律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的伦理责任与企业的慈善责任,它们体现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层次,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高级层次。从操作化的较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分为包括对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商业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作者认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并不理想,如果不加快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但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为:
一、摆正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位置,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发挥政府规制制定和监督作用,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道德调控机制,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自律机制;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机制。
沈洪涛、沈艺峰(2007)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初,它与美国当时企业与经济的工业化过程紧密相联。一方面,大公司的出现导致了公司在经济和社会中全力的膨胀,人们开始要求公司承担与其全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公司革命和伴随而来的管理革命开始要求公司培养“公司良知”。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出现后,成为一股挑战传统企业理论,改变人们对公司性质和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认识并影响公司立法的重要思潮,同时也改变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积极理论的根基,即利润最大化原则。
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篇2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各国至今尚无统一的界定, 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有的学者认为, 当社会上多数人希望某一公司为一定行为时, 该营利性公司就应当放弃营利的目的以符合多数人对该公司的期望。有的学者认为, 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为股东们营利作为自己的惟一存在目的, 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第三类观点认为, 公司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当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笔者认为, 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 但是如何界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 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营利性之间的关系。第一种认识实质上表明公司社会责任优先于公司的营利性, 即当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公司的营利性相冲突时, 应放弃营利目标。由于公司的本质属性就是为了营利, 如果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的话, 股东们的投资积极性就会被打消反过来也并不能很好地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 因此把公司的社会责任作为公司的首要目标是不可取的。第二种认识表明股东利益以外的其他社会利益与股东利益同等重要, 即股东利益最大化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是公司的两个同等重要目标。它似乎是想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但当股东利益最大化与所有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最大限度”的含义如何界定, 人们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循, 很有可能步把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公司首要目的的后尘。第三种认识实质上把公司的社会责任视为公司营利性的限制和补充, 这既尊重了公司的营利性, 又照顾了非股东相关者的利益, 因此笔者同意这种认识。
股东投资建立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为自己营利, 如果没有营利, 公司就没有存在的基础, 也没有发展的动力, 所以应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存在的首要目标。公司的社会责任是建立在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或营利性活动的基础上, 公司在谋取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应尽可能地为社会上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种义务或责任。因此, 公司的社会责任与营利性相比是第二位的。通常情况下, 公司的营利性与公司社会责任是相互促进的, 公司营利目的的实现能增加公司的实力, 从而更好的实现公司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知名度与大众信任感, 促进公司长久的营利。所以还是应把为股东营利作为公司存在的首要目标, 同时由法律规定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低限度, 这个最低限度是公司必须承担的义务, 同时道德规定公司更高要求的社会责任, 公司可以任意决定是否承担, 如果公司的道德义务与股东利益相冲突时, 应维护股东利益。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
2 公司社会责任的特点
2.1 公司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公司
公司是通过法律拟制而被赋予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依法具有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承担责任的能力, 股东、董事和经理对外所为行为均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因此公司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公司, 而不是股东、董事等公司的实际控制者。有学者认为, 在谈及公司的社会责任时, 责任主体根据不同的情形, 有时候是公司法人本身, 有时候是控制该公司的大股东, 有时候是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这种观点实际上混淆了公司与公司大股东、公司与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的界限。股东出资以后仅仅是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对公司仅仅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特别是随着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 公司控制权由股东会向董事会转移, 股东实际上对公司的经营不享有实际的权利。虽然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作为公司的代理人享有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 但根据民法上的代理理论, 代理人代理行为的后果是由被代理人承担。因此,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应由公司承担, 即公司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公司而不是其他的主体。
2.2 公司社会责任的责任对象是非股东利益相关者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以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公司义务的相对方的。所谓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 是指在股东之外, 受公司决策与行为影响的一切人, 这种影响可能是现实的或潜在的、直接的或间接的, 具体包括公司的雇员, 公司产品的消费者, 公司的债权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和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的受益者等。反对公司社会责任存在的学者认为, 由于笼统的消费者、一般大众、公司所属的社会全体等不能作为现实的权利人, 因此对于公司向谁承担社会责任, 谁可以作为权利人请求履行等问题不能确定, 即公司社会责任的责任对象无法确定。本人认为,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个原则性的规定, 具体责任的责任对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如公司对消费者的不欺诈的义务, 就是公司对消费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公司能积极主动地承担此责任时, 无需找出具体的权利人是谁, 反之, 被欺诈的消费者就是社会责任的责任对象, 即使范围很广但还是能确定具体的受害者的。
2.3 公司社会责任具有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相结合的特点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的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统一体。法律规定了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最低限度, 同时道德规范又提倡公司承担更高的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因此具有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相结合的特点。法律所规定的公司社会责任是强制性义务,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如果公司不履行, 将会受到法律的强制或惩罚, 因此它是对义务人的“硬约束”, 是维护基本社会秩序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法律化。道德层次上的公司社会责任是非强制性义务, 不以法律强制力保障实施, 因此它是对义务人的“软约束”, 是在法律义务之外对人们提出的更高的道德要求。
2.4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种积极责任
责任一词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积极责任, 一是消极责任。积极责任是指一方主体基于与他方主体的某种关系而负的责任, 这种责任实际上就是义务, 而消极责任是负有积极责任的主体不履行其积极责任所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公司的社会责任是公司基于与非股东利益相对方的某种关系应承担的一种义务, 尽管违反此义务将产生某种道义上的或者法律上的否定性后果, 但依各国学者的理解, 消极责任并未纳入社会责任这一范畴, 所以公司的社会责任属于一种积极责任。
2.5 公司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
传统公司法以个人本位为出发点, 认为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是公司的最高及惟一目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本位思想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对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公司社会责任肯定了股东利润最大化仍是公司经营的目标, 但是否定了股东利润最大化作为惟一目标, 公司在为股东营利的同时, 不应损害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应尽可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正确处理股东利润最大化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出发点和归宿。
3 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立法
由于公司社会责任更多体现的是道德责任, 因此, 在法律调整方面各国的做法略有不同。西方国家大多是通过判例的形式处理公司社会责任问题, 成文的立法并不多见。关于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化, 笔者认为, 现阶段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的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必须在确定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强调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保护;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公司的终极目标,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保护也是公司的重要目标, 但处于次要的隶属地位。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的公司社会责任立法。
首先, 在公司法中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来强化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公司法人格否认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 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 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 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也即当公司的法人人格被不正当使用时, 公司的独立人格掩盖了个人的非法的、不正当的行为, 若继续拘泥于公司的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原则, 是有悖于法人制度的真正目的。因此, 当公司法人人格与股东人格混同, 或将公司用于非法目的时, 应要求公司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 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著名公司法学者高尔教授认为, 在现代公司内部真正与治理结构打交道的权益主体是公司职工, 而非股东, 尽管法律上看股东是公司资产的出资者, 但是员工们为公司工作并在公司中度过他们大半生的时光, 因此, 必须重视员工们作为公司成员必要组成部分这个客观事实。当前我国公司法在制度设计上许多地方也都体现了对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理念。但我国公司法的现有规定还存在着内容过于抽象与空泛、缺少程序与法律责任保障等问题。特别是关于职工董事仅仅在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全资公司董事会中存在并不能对职工进行有效的保护。在采行双层制公司机关体系的国家, 公司监事会一般是低于股东大会但高于董事会的公司机关, 其权力范围包括任免董事会, 对公司的重大经营活动直接决策并对董事会具有拘束力, 这同我国的公司董事会平起平坐的对股东大会负责, 而且其职责仅限于消极监督的监事会, 虽名称相同, 但其地位和作用迥异。公司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实体, 其实质上是各种利益合力的结果。在公司的成立阶段, 股东倚仗其出资, 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公司这一生命体的诞生, 但当公司成立以后, 在统一的游戏规则下进行运作, 就相对独立地脱离了股东, 而与其他利益群体发生了一种胶合关系。人力资本论的提出, 认为职工是以人力资本投资, 与股东的实物和金钱投资一样, 因此也应置于一种股东的地位。基于以上原因, 为了使我国职工参与制度更有实效, 建议扩大职工董事的适用范围, 在所有的公司推行统一的职工董事制度。具体操作上, 可以以公司的规模, 或者雇工人数为准决定公司职工参与公司管理机构的规模。
第三,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是由中国证监会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引进的, 是以监事会制度失效为背景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主要矛盾与英美上市公司有极大不同, 后者的主要问题是在股权分散前提下, 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裂所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 故公司内部监督机关的主要监督对象是作为代理人的执行董事与经理人从事损害股东利益以求自利的行为。虽然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代理成本问题, 但代理成本并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由于股权过度集中而产生的大股东利用控制权去控制董事会、经理层乃至监事会, 从而从事损害公司和少数股东利益的滥用权力行为。我国公司治理中, 大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主要矛盾, 决定了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关应以监督控制大股东的行为为己任, 而这是监事会所无力胜任的。独立董事制度能够比监事会制度更有效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同时, 也应在所有的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因为独立董事并不和公司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 可以从相对超然的立场参与公司决策, 从而一方面可以维护小股东的利益, 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另一方面, 他们可以在涉及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增强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更好的为公司的其他利害关系人服务。
最后, 完善具体的部门法。由于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很广, 因此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涉及债权债务关系、竞争关系、环境保护关系、雇佣关系、税收关系、社会救助关系等。公司法作为私法的基本性质, 决定了其不可能囊括所有的调整公司社会责任所需的法律规定。因此, 应当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贯彻公司社会责任这一理念, 建立与完善具体的部门法。如为了保障雇员的利益, 应当制定我国的劳动安全法、社会保障法、反歧视法等;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制定我国的破产法, 完善破产制度;为了刺激公司捐赠公益事业, 可以由税
参考文献
[1]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 1996.
[3]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1996.
[4]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0:54~56.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篇3
任条款。但公司法的该项规定有何法律意义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对该条文如何加以适用,仍存在争议。本文对上述问题,发表个人看法,从而求教于法学同行。
关键词:社会责任 强制性条款 任意性条款
1 建立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现实性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在推动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假货问题、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损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导致的公司资本家们的盲目追逐私利的片面思想。
伴随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也逐渐被得以清醒的认识。美国学者谢尔顿1924年正式提出了公司的社会责任这一命题,他提出应将公司发展的战略及产业的发展与内含道德因素的公司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公司的利益区别于地区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后者从价值上远远高于公司的利益,一个公司不能仅仅专注于公司利益,而置社会利益和包括消费者、劳动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不顾。
谢尔顿提出公司社会责任的命题后,从美国和欧洲开始,许多国家对公司的社会责任予以立法上的回应,表现出对公司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和对公司漠视甚至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欺诈、误导甚至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欺诈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种种行为的否定和不满。他们同时认为这些严重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问题,固然与社会整体的诚信体系和缺乏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具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缺失也不无关系。
后来越来越多的经营者、立法者以及司法实践部门的人纷纷主张引入利益相关者来参与公司的管理,并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社会利益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平衡作为对公司和股东的诚信和守法的评价机制。
2 构建公司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2.1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有利于公司、股东、利益相关者形成利益共同体。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加强,世界各国的很多公司提出了做大做强的长远战略目标。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绝大部分的公司法学者非常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他们认为一个公司持久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取决于协调工作的结果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程度,他们还提出公司、股东、包括劳动者、消费者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是共同体的观点,没有劳动者对公司的强烈归属感和消费者对公司战略品牌的相当认同,任凭公司和公司的股东的努力,公司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实现。适当保护利害相关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公司和利害相关者之间就创造财富和工作条件以及保护企业财务进行积极合作和友好协商才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
2.2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最直接的利处是保护了利益相关者。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强调市场主体平等发展和自由协商,但实际上有的时候消费者与劳动者与生产者、销售者相比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掌握的信息资源较少,难以和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掌握信息资源的生产者相抗衡,因此公司常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去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例如在中国消费者买假货、债权人的的债权不被清偿和履行的情况经常会见之于报端。因此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让公司认识到公司股东和消费者、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的社会现实,实际上是从侧面上保护了劳动者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则的利益。
3 如何理解我国《公司法》中第5条的公司社会责任条款
《公司法》第5条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性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条文如何理解,在公司法颁布后存在很大的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法》第5条中规定的公司须承担社会责任的条款是法律上的强制性条款,如果该项条文不是强制性条款,而是具有宣传和道德范畴的条款,法律没有必要使用“必须”的字样。
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司法第五条规定的公司的社会责任属于任意性条款,即使违反也不会产生法律责任。在法律中使用“必须”的字样的条款不一定都是强制性条款。另外公司法第5条虽然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但该法却没有规定,如果公司没有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的时候,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公司法第5条的规定属于倡导性条款。
笔者认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强制性条款和任意性条款反映出国家对民事行为的干预程度和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而言,纷纷减少强制性条款,增加任意性条款。
第二,就该条文而言,整个公司法确实没有规定,如果公司违反条文中确立的“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监督”和“公司社会责任”义务,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理解诸如此类的条款,不能看见法律中有“必须”二字的条款,就认为该条款就属于强制性规范的条款,而是应结合整个法律做整体理解。
第三,虽然公司法第5条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不是强制性规定,但并不意味着公司法第5条没有任何法律意义,公司法第5条规定的公司社会责任属于倡导性条款,起到宣传和教化的作用。
因此公司法第5条规定的公司社会责任不是强制性条款,但是仍对公司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代富著.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刘俊海著.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版.
[3]梁慧星著.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4版.
作者简介:
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篇4
摘要:通过案例分析,理清业主被盗物业公司有无责任,有多大责任。认定物业公司有无责任是看物业公司在事发时有无过错,如盗窃主要是因物业公司工作失职造成,物业公司最高可赔偿业主三成损失,如物业公司承担次要过错,可赔偿两成左右,如物业公司是一般过错,则赔偿一成左右。最后经法官调解,物业公司负次要责任,赔偿业主四千元人民币。法院判决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业主损失能够确认;二是物业公司有明显失职过错。
关键词:过错、责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房地产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选择小区模式的居住环境,物业服务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但相伴而生的物业纠纷也就呈现出来了。其中因盗窃引发的 此类纠纷占比较多,我现在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来理解小区业主家里被盗物业公司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
一、案例背景
某高档小区内,一业主家中失窃,被盗走笔记本电脑两台、手机及现金等共计价值20000元左右。业主认为自己财产被盗是因为物业公司的安保工作不到位,所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物业公司赔偿被盗财物的损失。
二、案例中物业公司的责任认定
(一)正确理解物业公司的保安义务
在业主与物业公司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公司除了提供保洁、维修、绿化养护等服务外,一项最重要也是最模糊的一项服务就是保安服务。目前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对其认知出现矛盾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发生失窃后,业主自己不找原因,首先就到物业公司大吵大闹,动不动就不交任何费用或是要马上赔偿,甚至堵小区大门、掀物业桌子和砸东西等,好像都是物业公司的责任。我认为正确理解物业公司所承担的安保义务是认定其是否应在业主被盗案中承担责任的关键因素。
有人认为物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并不仅仅是由物业公司给小区找个老头或大叔来看门,而应是要对住户人身财产安全承担责任。我认为从社会责任公平的角度看,这种理解具有片面性,理由如下:一是,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物业公司的保安服务实际上是配合公安机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活动,要物业公司来承担起对整个小区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有些强人所难。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物业公司也很难达到保护财产的要求,物业服务中的保安服务只能起到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用,是一种“治安防范服务”,而不是“治安保障服务”,其工作只能降低物业服务范围内的犯罪率,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杜绝物业服务范围内的犯罪现象。三是,从保安的权利义务上看,保安虽然着统一制服,在管理上比一般行业更严格,更规范,但他们在法律 上绝没有任何超越于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执法权”。四是,目前物业服务的经费来源是向业主收取物业服务费,这些费用基本是收支平衡,这些费用只能够勉强维持公共设施的运行和保养维修以及物业人员的薪酬等费用开支。在这种低收入的情况下,一旦要失窃一户物业公司就如数赔偿一户,那么物业公司就根本无法正常运行下去,整个物业服务行业无利可图,最后物业服务行业的出路只能是夭折。物业公司无法运作后损失最大的当然是全体业主,我认为物业公司承担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责任应当是有限的。
(二)物业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
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该条例可知,物业公司的安保措施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标准来判断其是否承担责任。所以我认为只要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履行了正常的安全防范义务且不存在失职情形,业主家中财产失窃并不能要求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物业公司有明显的失职情形,且这种失职与业主家中被盗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则物业公司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对于物业公司是否履行了正常的安全防范义务,且不存在失职情形的判断,是要根据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业主公约及住户手册等依据进行综合判定。
三、物业公司如有工作失职应承担多少责任
我认为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关系是合同关系,且业主被盗的直接侵权者是小偷,被盗业主应对自己的财物承担最大的保管责任,所以应负主要责任。物业公司只是没有按规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在工作中出现失职,所以只应负次要责任。在该案例中,对赔偿比例一般以财物损失的10%-30%为准。赔偿标准分为主要过错、次要过错和一般过错,如盗窃主要是因物业公司失职造成,最高可赔偿业主三成损失;如物业公司承担次要过错,可赔偿两成左右;如物业公司是一般过错,则赔偿一成左右。同时被盗业主必须提供被盗物品及价值的相关证明,经相关部门查实之后才认定被盗的价值。本案经承办法官协调,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以调解方式结案,物业公司愿意承担次要责任,同意赔偿被盗业主损失的20%,即人民币四千元整,并承诺对业主提出的小区监控系统、小区灯光、保安巡逻等事项进行全面整改。
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篇5
【摘要】 公司捐赠行为在公司产生之初,是属于公司权利能力范围之外的范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兴起,公司捐赠行为大量涌现,法律也逐渐将其纳入到立法和司法规制中。我国公司法正处在完善与发展阶段,对公司制度的设计应当力求精细化,所以对于公司捐赠也应当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特点做出更详尽的规定。本文主要从公司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对公司捐赠的理论基础和法律规制进行论述,通过分析企业公益捐赠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公司公益捐赠现状,探寻在和谐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中国公司公益捐赠的法律途径。公司的公益捐赠只有在法律的合理规制下才能健康发展,公司公益捐赠的具体制度设计要体现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主要表现为公益捐赠的认定、捐赠决策权的归属、捐赠数额的确定以及对股东权利的救济,在公益捐赠中实现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法律规制的目的既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又能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本文从公司自治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捐赠的决策者、捐赠的数额和捐赠的对象等问题提出建议。从公司社会责任入手,通过介绍有关公司慈善捐赠的基础理论,就我国现行公司慈善捐赠...更多还原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rporations’histories activities to donate was outside the scope of the legal perspective.However, as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orporation don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Law in China is in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stage, the design of company system should seek to fine.So the company should also be donated on the basis of theory, according to its cha...更多还原
【关键词】 公司捐赠; 公司权利能力; 公司社会责任; 公司法; 【Key words】 Corporation donation; Corporation purposes and powers;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rectors’ duty; Corporation Law;
【索购硕士论文全文】Q联系Q:138113721 139938848 即付即发
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 引言 7-9 公司公益捐赠的基本理论 9-13
1.1 公司捐赠的含义 9-10
1.2 公司捐赠的分类 10-11
1.3 公司公益捐赠的认定 11-12
1.4 公司公益捐赠的理论基础 12-13 2 公司公益捐赠中的利益冲突 13-17
2.1 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的冲突 14-15
2.2 股东利益与董事利益的冲突 15-16
2.3 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 16
2.4 公司利益与政府利益的冲突 16-17 3 公司公益捐赠的具体问题 17-24
3.1 捐赠决策权限的归属 17-19
3.2 捐赠对象的限制 19-20
3.3 捐赠形式和捐赠数额的确定 20-21
3.4 股东权益的救济 21-23
3.5 捐赠的监督机制 23
3.6 捐赠的激励机制 23-24 我国现行法对公司公益捐赠的现状、问题与立法完善 24-30
4.1 公司公益捐赠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24-26
4.1.1 调整公司公益捐赠的法律 24-25
4.1.2 相关税收法律、法规 25-26
4.1.3 行政法规规章与地方法规规章 26
4.2 我国公司公益捐赠法律存在的问题 26-29
4.2.1 我国公司公益捐赠立法滞后 26-27
4.2.2 公司公益捐赠法律缺乏可操作性 27-28
4.2.3 公司公益捐赠配套法律不健全 28-29
4.3 公司公益捐赠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 29-30
4.3.1 对公益事业立法的建议 29-30
4.3.2 对现行《公司法》的修改建议 30 5 我国公司公益捐赠的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30-39
5.1 公司公益捐赠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30-31
5.2 公司公益捐赠制度的模式构建 31-39
5.2.1 公司章程完善 31-32
5.2.2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发展 32-34
5.2.3 健全公益组织 34-35
5.2.4 激励机制建立 35-37
5.2.5 公益捐赠问责机制建立 37
5.2.6 捐赠机构绩效透明 37-38
公司与员工的责任 篇6
每一个人在公司工作,脑子里都划有两个圈圈,一个是个人利益,一个是公司利益,如何把这两个圈圈有机整合,我认为应该把个人利益置于公司整体利益之内。要知道,公司需要你,你更需要公司,所谓大河缺水小河干,如果美丽的溪流没有了大江大河的滋润,那它将变成了一条条难看的水沟。
在创新公司,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百战不殆”的企业战士,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信念和生活而战,更要为公司的荣辱和兴败而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不赞成“战死沙场”,但我希望能勇于挑战,敢于展现出智慧和勇气,敢于冲锋,敢于“亮剑”,以我们的智慧和意志撑起公司的一片天地。
在出色的企业里工作是光荣的,应该把这种光荣融化为一种激情,愉快和富有成效的工作更能增添我们生活的乐趣和信心。但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并找到快乐,一旦失去责任感时,即使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也会做得稀里糊涂。
承担责任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完成。要保持积极、认真工作的心态,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问题不回避,共同努力,突破心与心的壁垒,积极沟通、共克时艰,以解决问题为自己应履行的责任。
责任还体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我们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原则,强化立体责任意识,严格各项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如在生产过程中,应不断清理工作场所,各种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分门别类依次摆放有序,明确数量,标示清楚,定期打扫卫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措施,保障人员、设施和产品安全。
创新公司作为各项管理较规范的企业,如何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同样是提升企业发展后劲的重大命题。
在强化企业员工责任心问题上,应该给予员工更多关注与鼓励,一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觉悟和主人翁意识,鼓励员工积极融入创新公司这个大家庭,热情工作、愉快生活;二是建立满足员工发展的激励机制,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可操控的激励机制,如精神激励机制、物资激
励机制、岗位竞争机制等来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通道一旦畅通,则更会关心公司的发展,因为这时公司的前途已经和个人的前途紧紧相连了;三是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员工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认同,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之上,不断改进对人的管理,氛围良好,促使员工达到自我启发式的管理,才能使员工真正融入企业,真正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四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养水平,员工到一个单位工作,对其产生影响最明显的便是基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好、能力强,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员工就会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就会近朱者赤,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论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内部体系 篇7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社会本位
一、公司社会责任制度释义
公司社会责任, 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为自己的惟一目标, 而应该同时增进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即应以最大化社会利益为己任。因此, 按照这一责任制度的设计,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 一方面应以为股东谋取经营利益为自身经营的目的, 更要在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满足他们对公司的合理需要。
公司的利益相关者, 主要是指与公司利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利益集团, 如股东、职工、债权人、消费者、所在社区等等。这些利益集团通过提供物质资本、人力资源、资金往来、购买产品等与公司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他们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很大影响, 公司的决策和行为对他们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传统的私法角度看, 这些利益的联系与影响, 并不会对公司与这些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产生变化, 私法视野中的公司行为, 是建立在自立自由基础上, 不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至于其他利益, 则不包含在内。
然而, 由于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影响的加深, 公司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角色不同强化。一方面, 公司的经营活动越来越社会化, 越来越需要其他社会主体的协作;另一方面, 公司, 尤其是大型公司, 往往集中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作为一个强势群体, 它有义务也有能力承担起与其经济力量相称的社会责任。另外, 随着社会本位的权利思想的确立, 私法意义上的所有权观念得到了修正, 出现所有权社会化的观念和立法,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公司制度从个人本位的业主制度向社会本位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推动了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最终确立同时, 社会本位的思想也使得人们在面对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冲突时, 更趋向于认同应以社会利益为优先, 在最大地保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来实现对个体利益的最好保护。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需要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这种贡献。这种合理化的需要体现在法律上, 就成为公司的一种特殊的法律义务, 而与这种义务对应权利的主体, 就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
因此, 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内部体系, 实际就是由公司对不同的相关利益者所具有的不同义务组成的。
二、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体系分解
1. 公司对雇员具有的特殊义务。
雇员, 是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在任何公司中, 雇员的劳动都是公司运营和存在的基础。拥有知识和技能的雇员是公司竞争致胜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了雇员的辛勤劳动, 公司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离开了雇员的积极创造, 公司的事业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 公司必须对雇员承担比一般契约更多的义务。同时, 随着劳动力与资本的日益结合, 公司的管理与重大决策的做出, 往往会对雇员的利益造成巨大影响, 这就要求公司不但需要给予雇员良好的待遇, 更要让其参与公司的管理, 对公司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2. 公司对消费者的特殊义务。
消费者, 是购买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社会主体。公司的经营目的, 在于盈利, 而盈利的前提, 则在于消费者消费了它们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公司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 在根本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 这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此外, 如果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令消费者满意, 通常消费者会形成一种对公司产品或服务较强的偏好, 改变或取消这种偏好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负效用。而且, 作为单个消费者能力的有限性, 又使得消费者在客观上处于一种社会弱者的地位。基于这种原因, 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将公司对消费者的义务视为公司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
3. 公司对债权人的特殊义务。
公司债权人对公司的债权是一种请求权, 是一种外部性的权利, 这就决定了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在控制权和现金收益要求权上有所差别。另外, 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是全面性的, 而债权人在公司面前则多是个别的。这些差异导致债权人的债权往往处于不安全状态, 尤其是当这种债权表现为长期的、公开发行的债券时更是如此。
因此, 各国法律都对公司的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进行了特别的规定, 这些规定往往集中于当公司发生重大变动时相关债权人实体与程序权利的特别保护, 如法国《商事公司法》301条、《日本商法典》320条等等。
4. 公司对所在社区的特殊义务。
社区, 是人类聚居的最小单位。社区的利益, 代表着人们基本的生活居住需要。对公司来说, 其必先生存于特定社区, 而后方有经营的问题。因此, 离开社区, 公司将难以发展;而漠视社区的利益, 也很可能对社区内人群的基本生活状况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公司扩建可能要动迁居民, 开发新项目或许会带来污染, 大量招募外地员工会加剧当地公共交通、教育、住房、用水、用电、饮食等方面的矛盾,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等等。所以, 公司应对其所在的社区及其居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社会现实与精神的发展, 使得公司的社会责任制度越来越具体化、体系化。在这一制度中, 公司对雇员、消费者、债权人, 以及所在社区分别负有的特殊义务, 构成了该制度的内部体系。
参考文献
[1]范世乾:社会责任理念的哲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界, 2008 (2)
论公司社会责任及其实施 篇8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股东利益;职工董事;独立董事
“公司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奥利弗·谢尔顿提出。1953年霍华德.R.鲍恩(HowardR.Bowen)在《商人社会责任》中明确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由此开始进入学者们的视野,自此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有关论战和纷争一直持续,至今犹未有统一的共识。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纷争和界定
对于公司社会责任倡导者来说,他们支持的理由主要是以下二种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如果绝大多数人想要公司实施某一行为,该公司就应当在此时放弃赢利最大化的目标转而实施社会公众所期待他们实施的行为。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公司在实现股东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其他社会利益。笔者认为对于公司社会责任从不同学科背景可以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不同的界定,但应当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能任意扩张,我国《公司法》总则第5条第1款中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不同的人对此规定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质疑“《公司法》第5条规定所规定的是何种责任?如果是指法律义务(如确保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那么这些已有其他法律(如《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等作出规定,公司法就不用如此大费周章多此一举了。反之,如果这里的社会责任是指道德义务,如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那么该条规定就更显不当,因为道德义务只能由公司自愿履行,而不能作为强行性任务指派给公司,所以诚然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承认具有重要意义,但限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可调整范围才能保证其目的的实现,进而实现多数人和社会经济所期待公司履行的社会责任。
否定公司社会责任者们认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股东营利,公司只对股东负责,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维护。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现今社会具有相当的狭隘性,虽然公司对外承担社会责任在短期内会占用股东的利益,但从长远角度看,其不管是对公司商业信誉的提升,还是因此而产生的广告扩散和引发的关注度都足以抵消此不足,更何况如果是切实履行企业内的对员工的工作环境的保证等而激发的产业利益的增加更是难以估量。笔者认为无论是提倡还是否定公司社会责任者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都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稳定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同时满足社会及公众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期待,这不仅要求公司在实现利益最大化时就切实把公司社会责任作为辅之手段,而且要求其坚定的以长远利益均衡短期的投入。
二、有关公司社会责任实现的建议
为了保障公司更好实践公众所期待其履行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改善:
(一)统一而又分层的职工董事制度
职工董事参与到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不仅可以代表职工反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而且对于企业了解职工需求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也多有帮助。但是我国公司法却没有充分满足这种需要,而是规定内容过于宽泛,对于具体实施缺乏程序和法律责任保障。尤其是职工董事仅仅是在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全资公司董事会中存在,这样并不能对公司中的职工进行全面的代表和保护。因此,必须重视员工们作为公司成员必要组成部分这个客观事实,公司员工用自己的人力投资于公司为公司发展同样贡献自己的力量,理应受到礼遇,所以笔者建议扩大职工董事的适用范围,实行统一而又分层级的标准,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员工人数,经济效益等来确定具体的职工董事名额,有效的坚固实施效率和节约人力资源。
(二)独立董事制度的进一步构建
独立董事作为特殊的角色进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执行的监督中,对于实现公司社会责任也是多有裨益,但是应当完善独立董事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利用独立董事的专业知识和他们所具备的工作经验,强化独立董事在公司具体专业工作(如企业管理、法律、财务、)中监督作用。并建立独立董事的评选和退出机制,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期限及不履行相应职责时的惩罚措施,优胜劣汰有能者居之。而且独立董事多是在一领域有声誉的人,所以应当通过声誉体系和报酬方式等来激励独立董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三)建构完整的公司社会责任立法实施措施
我国在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中只是提倡性的要求企业履行一定社会责任,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范围、实施标准、以及具体的保障措施的规定,而使在公司社会责任的践行中道德责任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现在公司发展处在特殊阶段,所以保障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是应当摆在优先位置,在完成这一目标的前提下在进一步强调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并对于公司社会责任做进一步指导性的概括立法,至少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分别规定相应的责任并对企业具体实施起指引作用,不至于公司在践行这一责任时无法可循。
(四)对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企业的激励方法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9
何为企业?企业即以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为主要职能的,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那么,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呢?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外部责任与内部责任。
一、企业的外部责
企业是社会中的组织,社会是以国家为单位存在的,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企业就是国家的组织,那么,企业的外部责任,就是要服从国家的意志。
马克思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个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就是造福人民的工具。
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尤其在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家的这一职能分外明显,一切的理论、政策、制度、法律等,皆凸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造福人民的宏愿,那么,企业的外部责任,就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融入造福人民的宏愿中,放眼社会,展望未来,利润最大化不是惟一目标和终极目的,它只是企业应承担的物质方面的责任,国家所制定的一切制度、政策、法律等,企业都应认认真真地落实,比如税收制度、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资源保护法等等,企业都应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最终实现造福人民的宏愿。
二、企业的内部责任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主就是这个小社会的领导者,所谓企业的内部责任,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对其被领导者应承担的责任。
那么,企业领导者的责任是什么呢?企业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为被领导者谋幸福。人的幸福包括物质丰富、精神愉快、身体健康,那么,企业的内部责任,就是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要构建企业文化、更要确保职员身体健康。
当今的我国企业,都知道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忽视构建企业文化,有的企业还忽视工人的身体健康,这都是不应该的。职工走进你的企业来,你就要关爱他们,不仅要给他们物质财富,还要给他们精神财富,更要确保他们身体健康,只有实实在在地为职员着想,职员才能不遗余力地愉快奉献,整个企业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我们的国家在构建和谐社会,造福广大人民,企业就应该构建和谐企业,造福全体职员。
实实在在为职员着想,并不是要企业办社会,幼儿园、医院等社会职能,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为了企业的需要,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办个小型托儿所、医疗所也不是不可以。
公司社会责任案例 篇10
每年有超过310万儿童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中45%是5岁以下的儿童。6600万小学生饿着肚子去上学,其中仅非洲就有2300万。
尽管目前全球有数以百计援助机构正努力救助饥饿儿童,儿童受饥和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然持续着…
NU SKIN 如新集团及事业经营伙伴对于世界各地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深感忧虑,因此于发起了「受饥儿滋养计划(Nourish The Children)」,旨在凝聚遍布全球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的力量,透过持续性的蜜儿餐捐助,以滋养全球饥饿及营养不良的儿童,并拯救他们的生命。截止到年8月,该计划每天都在向全球超过15万名儿童提供食品捐赠,累计捐赠蜜儿餐量突破5亿份。
使命
该项目旨在结合教育和生产,打破贫困地区恶性循环,为全世界饥饿及营养不良儿童提供最迫切需要的营养。
我们遇到的问题
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营养不良及饥饿而死亡
每年则有超过5百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因此而死亡
全球儿童中有77%体重过轻
每晚有10亿多人饿着肚子入睡
尽管目前有数以百计援助机构正努力救助饥饿儿童,受饥及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然持续……
如新的解决之道
NU SKIN 如新集团及事业经营伙伴对于世界各地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深感忧虑,因此于20发起了「受饥儿滋养计划」。在该计划中,如新凝聚遍布全球的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的力量,透过持续性的蜜儿餐捐助,以滋养全球饥饿及营养不良的儿童,并拯救他们的生命。NU SKIN如新的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可购买蜜儿餐然后选择自用或捐赠。NU SKIN如新鼓励将蜜儿餐捐赠给第三方非营利性机构,由它们将蜜儿餐分发给正在遭受饥饿及营养不良的儿童。
作为蜜儿餐总体开发的一部分,NU SKIN如新的营养科学家们精心调配了适合营养不良儿童的营养成分和比例,从而研发出了富含多种儿童成长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蜜儿餐。与一般救济组织提供的谷物制品不同,蜜儿餐能为儿童提供更多营养。
「受饥儿滋养计划」“授之以渔”式的救助链条
如新的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购买蜜儿餐并委托NU SKIN 如新捐赠,NU SKIN 如新选择信誉卓越的慈善机构,专业慈善机构将蜜儿餐送到贫困地区的学校,而不是直接送给贫困地区的家庭。其目的是要通过蜜儿餐吸引贫困地区的儿童去学校接受教育,让受饥儿既吃得健康又学到知识,如此他们长大以后才有能力可以改变贫困现状,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该项目不仅仅是为贫困地区的受饥儿童和弱势群体捐赠食物,而是送去改变贫困命运的机会。这也正是善的力量“授人以渔”理念的体现。
同时,为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赋予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如新集团在当地安置了蜜儿餐生产基地,推动当地经济及民生的发展,使受惠者可投入到良性循环的新生活。
在华合作机构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世界儿童基金会
论公司股东出资瑕疵的民事责任 篇11
公司是股东依据契约设立的独立人格主体,股东出资则构成了公司资本。股东的瑕疵出资不仅是违约行为,更侵害了公司的财产权,同时对公司债权人债务的实现构成威胁。文章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公司股东出资瑕疵责任制度的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一、公司股东出资瑕疵的概念
公司作为民法上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必要的财产是其成立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公司的财产来自股东的出资,因此股东的出资是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物质基础,也是公司能够承受债务的保证。就这个层面而言,出资义务是股东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义务。但考虑到股东的集资能力的有限性和鼓励公司发展的经济策略,我国立法对股东的出资期限和出资方式限制较小,这为股东出资瑕疵创造了空间。
关于股东出资瑕疵的概念,我国学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狭义说认为,股东出资瑕疵是指股东交付的现物存在品格或权利上的瑕疵,如所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章程约定或国家规定的品质标准,不具备应有的功能或效用;或所交付的标的物存在着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公司对标的物的占有和使用。广义说则认为,在法律为股东出资设定了明确规则的前提下,若股东出资未能吻合这些规则,其用以出资的财产或财产权利存在瑕疵,即成立出资瑕疵。
文章采广义的说法,但对出资瑕疵能囊括抽逃出资这一观点存有异议。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在公司成立后,将其所缴出资暗中抽回。在抽逃出资情形下,股东将作为公司财产一部分的出资抽逃了回来,但在公司成立的过程中其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笔者认为,宜将抽逃出资界定为侵犯公司财产权的侵权行为。因为违约责任情况下,承担责任的只是违约者本人;而追究侵权责任时,可以将公司内配合该股东抽逃资金的相关责任人一并追究,这显然更有利于公司财产权利的保护。
二、公司股东出资瑕疵的民事责任
(一)对足额出资股东的责任
1.责任性质。“出资瑕疵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是一种以建立公司或增加公司资本,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契约关系”。个别股东不按股东合意规定的出资数额或出资形式出资背弃了其他股东的信赖,违反了股东之间的契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我国《公司法》第28条对此也有明确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2.归责原则。一般认为,合同法上追究违约责任时奉行无过错原则。具体到出资瑕疵股东的责任追究上,我国多数学者坚持了该原则,即只要出现了出资上的瑕疵,股东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文章对此略有异议。笔者认为,宜将当事人因不可抗力导致出资标的灭失作为免责事由,此种情形下追究该股东的违约责任未免太过苛刻。
3.责任形式。关于出资瑕疵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我国《公司法》未作具体规定。笔者认为,由于违约股东承担的是违约责任,我们完全可以比照债务不履行时的一般原则处理,即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应该继续履行或采取补救措施,并赔偿损失。足额出资股东可以根据协议或公司章程要求出资瑕疵股东继续履行出资义务。
(二)对公司的责任
1.责任性质。《公司法》第28条首先规定了股东按期足额缴纳认缴出资额的义务,接着在第31条和94条分别规定了出资瑕疵股东的差额补缴责任。学界一般认为这种责任兼具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性质。违约责任表现在出资瑕疵行为违背了公司章程,侵权责任则表现为对公司财产权利的侵害。股东出资构成了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必须具体的独立财产,而瑕疵出资事实的存在使得公司财产无法达到充实状态,破坏了公司财产权的完整性。
2.责任形式。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责任除了常态的追缴出资、交付替代物、损害赔偿等责任外,还有失权制度这一公司法上独有的责任形式。失权是对怠于履行出资义务股东的股东资格剥夺,实际上带有制裁的性质。目前我国立法尚未确立失权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展现了它的优越性。从大陆法系的司法实践来看,这一制度“赋予了公司一种单方面的认股契约解除权”,公司可以在行使出资追缴权与启动失权程序之间作出选择。失权制度规避了公司因股东消极履行出资义务带来的设立失败风险,是效益理念的体现。
(三)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
公司制度作为鼓励市场交易的产物,其着眼点在于保护股东免受公司债权人的追索。但公司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限制了公司债权人的债务担保,对债权人债权的实现颇为不利。一旦股东滥用公司的独立人格从事交易活动,公司债权人遭受损失将是不可避免的。出于公平精神和正义理念,法律有必要设置一定的规则来保护公司债权人,“刺破公司面纱”就是这样的规则。
【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推荐阅读:
跨国公司环境责任研究06-29
跨国公司的环保职责07-27
跨国公司的增长智道05-13
跨国公司招聘的一般流程06-01
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08-16
跨国公司经营10-17
跨国公司财务07-12
跨国公司发展10-24
跨国公司管理10-31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