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发展

2024-10-24

跨国公司发展(精选12篇)

跨国公司发展 篇1

一、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 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制定的共同战略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在股权或其他方面的联系, 进而能够对其他实体的经营活动施加行之有效的影响, 特别是在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等方面的影响时尤为有效。

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就不断参与国际经济贸易, 主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规模, 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自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 世界各国经济均存在很大的波动。近年来, 在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国际直接投资继续回升的投资背景下,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平稳发展, 并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外资对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自2006年以来,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FDI流入国, 是最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 已有470家在华投资。其在华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金融、电子、通讯、计算机、汽车、生活日用品等行业。伴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 中国在跨国公司选择全球投资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止到2010年, 外商在华投资金额累计已超过1万亿美元,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12家, 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60.11亿美元, 同比增长9.72%。

三、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分析以及我国利用外资趋势的预测

(一)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分析

1、对制造业的投资仍在投资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服务贸易领域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

制造业仍然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行业, 2010年, 外商投资企业在制造业新设立企业24790家, 实际利用外资500.77亿美元, 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9.76%。外商投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

2、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外资进行投资的主要行业

2010年, 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仍然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行业。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外国投资企业看重中国的高精尖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并且工资水平较国内同类研究人员工资水平较低, 因此, 韩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等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投资于国内的技术密集型行业。

(二) 我国未来利用外资趋势的预测

1、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额增速放缓, 比重也有所下降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我国利用外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外资的需求开始由量到质进行转换, 资金流动从流入为主转向流入和流出双向并重, 吸收外资的方式也从新设企业为主转向新设和并购两种方式并重。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就不断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 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也不断支持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

2、我国还需要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外资, 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更重要的是在利用外资的质量上进行完善

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不会太快, 但利用外资的数量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 并且利用外资的质量会有所提高。我们并不能仅仅从国内资金供给是否短缺来解释跨国投资流向的基本格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各个层面都会因资本流动而密切连结我们应该在吸收外资的同时, 吸收国外各种优势要素。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大规模吸收外资并不仅仅是吸引外资而是要通过吸引外资更多地吸收全球各种优势资源。

3、在吸引外资的形式上进行创新, 我们不仅要引进资金, 更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较强的研发能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素质的人才

第一,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科技也逐渐趋于全球化,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跨国公司海外生产网络不断扩展, 向海外转移先进技术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许多新技术研发出来后很快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与此同时, 跨国公司开始较快向海外转移研发能力。由此可见, 经济全球化正在由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向科技全球化的方向扩展。

第二, 要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跨国公司加快向我国转移新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步伐。

随着国内竞争加剧和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 外商投资企业要在我国市场上立足和发展, 使用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条件。近年来, 随着外资进入我国的产品和技术, 基本上已经是跨国公司在母国最先进和比较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较早时期投资的企业也不断向高端制造延伸。与此同时, 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大量的研发机构。

第三, 国内的大型企业要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

最近几年, 通过利用外资, 吸引了较多原先在国外工作的海外华人回国创业, 其中有不少是相关领域中杰出人才。从而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新兴技术, 同时也要不断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我们应会继续采用这种以外资为载体、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的措施。

第四, 利用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机遇, 大力承接全球服务外包。

近年来, 全球跨国公司投资更多的向服务类部门集中。而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服务业利用外资仅占利用外资总额的22%, 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最近几年, 加快促进服务业高度发展受到国内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此相应, 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特别是承接全球服务外包被摆在重要地位。我国转移服务外包业务, 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未来一定时期内, 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将成为我们利用外资的重要新领域。我们要从观念转变、体制改革、政策支持和教育创新等方面适应并促进这种新趋势。

(责任编辑:韩梅)

跨国公司发展 篇2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前言

课件主要内容为五个方面:第一,全球化与竞争环境的变化;第二,全球公司与全球产业;第三,开阔视野与转变观念;第四,引进来与融入全球产业;第五,走出去与中国跨国公司。

一、全球化与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 1.冷战结束

经济全球化1992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一年的前一年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经济全球化的政治障碍被扫除;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冲开。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走一条死胡同,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全球市场开始出现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主流——综合国力的竞争取代过去的军备竞赛。也有些学者不这么认为,因为和平演变是一个外因,如果苏联解体东欧垮台是主要原因的话,这是违背马列主义的。我比较欣赏的是普京的解释,他认为关键问题是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意识形态化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后面讲的内容和这个关系非常大,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是一个通病,而且根深蒂固,中国实际上比苏联走的远的多,到文化大革命有一句名言,宁愿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达到了最高峰。把任何一个企业经历活动都要上纲上线到政治意识形态,这个事就逼着这个企业要偏离市场规则、偏离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这是普京的判断。(1999/12/30,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载俄《独立报》)。2.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 特别是90年代中期,移动通信英特网的出现获得普及,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这个对世界变化特别大。3.经济全球化

时间集中,这么相互促进意味着这些变化同步进行。在同一时间里,政治、经济和技术的变化相互作用、相互激荡、相互促进,加速度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跨国公司开始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1.[案例]ibm公司全球配置资源

ibm65%的员工来自海外、60%的收入产生于美国以外,采购中心总部在深圳,全球财务中心在吉隆坡,全球人力资源中心在马尼拉,全球援助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ibm全球的八大实验室五个在海外,包括位于北京的ibm中国研究院,还有在以色列、印度、德国等,为什么这样做呢?比如在中国采购,中国的产品配套齐全、成本低、质量越来越好,一旦进入这个采购,全国的成本就下降了,成长方式多样化,有机并购成长。他们发现如果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就跟不上套,因为一下就要进入最新的市场,最快的办法就是并购,所以90年代以来这个跨国并购逐年攀升,这个数值是讲跨国投资,到了2000年一个高峰,11380美元跨境并购置使全球外资流量暴增;私募股权基金扮演了非常活跃的角色。巨额交易数量居高不下,并购荷兰银行(abn-amro)为银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2007年私募股权基金跨国并购活动增加将近一倍,2007年全球fdi18330亿美金,跨国并购16370亿美金。2.[案例]经过110次并购思科成为行业龙头 思科公司是通过并购成长的一个极好例子。1984年思科公司成立时间并不长,跟海尔、联想、万科这些公司是同年诞生的。思科公司成立之初年销售收入不过几十万美金,从93年思科开始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小企业,使自己的技术既向纵深也向横向发展。07年讨论过,并购经验很值得研究,这些年并购了哪些企业,经过110次并购,从几十万美金到如今思科已经成为年销售收入近300亿美元,净利润近60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公司,20%的销售额是净利润。跨国公司成长方式变了。

(二)跨国公司全球管理结构的调整(1)股权结构变化(2)治理结构变化(3)管理结构变化

过去跨国公司是以母国为中心辐射若干国家子公司的中心辐射式的管理模式,现在转变为多中心多结点的网络管理模式;若干日本企业外资股权变化。就拿日本来讲,日本公司实际上是单一的一个民族,他民族中心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这十来年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日本的大公司在92年那次转折有点慢,他们是在99年开始大规模调整的,因为97年、98年有一次金融危机,所有日本公司发现这个问题比较大。他找到了问题,实际上是全球化比较差,所以在99年都在调整,99年他的公司股权比例里面这些外资股占多少,07年基本上翻翻。

(三)全球责任——企业理念文化调整

过去这些跨国公司,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做股东价值最大化;接触nba教材里面,基本上都是在90年代末、这个世纪初的时候核心的内容就是这个东西,包括我们一些公司在海外上市,那些外国咨询公司给我们老总上的第一课强调的就是这个,股东价值最大化;但是进入新世纪这个东西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跨国公司走上全球的时候面临一个问题,人家被投资的国家为什么要欢迎你来,过去不欢迎你,你可以用大炮、炮舰征服,你得接受经济上的掠夺。现在已经过去了,用原来的方法是行不通了,必须有一个新的东西,我到你这来投资也能给你带来价值,不然人家为什么要欢迎你呢?所以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在这个世纪转换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东西,实践了不少公司,分散的个别的提出这个理念,但是我认为转折点是在2000年,因为这一年联合国秘书长,在他带动下有几十家跨国公司联合签了一个东西叫全球契约,这个契约提出十项标准、十个原则,就是强调要承担社会责任;当然还要承担股东责任;公司经营成功获取利润回报股东。要提升,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健康福利,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承担环境责任;减少排放、节能降耗、循环经济。不仅承担股东责任,而且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不仅承担在祖国的责任,而且承担经营所在国责任。这样的一个全面的责任,而且对于一个跨国公司来讲,过去对自己祖国承担责任,现在到了投资经营的国家你不承担责任,他们不会排斥你,他们有一个重大的一个提升,就是我不单要在祖国还要在经营所在国承担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我把这样的变化称作:从全面责任走向全球责任。这只是一个方向,不能说跨国公司都已经做到了,有些公司做的比较好的,确实比较强,从我们调查来讲,确实有一批相当不错的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但是确实有些跨国公司没做到,这是一个过程,但是我觉得既然能这么提出来,这是在历史企业史上没有过的,所以2000年那个契约刚提出来就几十家跨国公司自愿承担,到现在四五千家大公司基本上全部声明要接受这个标准,在这么短的几年时间,一个理念一下子在全球推开,在过去也没用过。

(四)全球公司——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全球化潮流中,跨国公司通过战略、管理架构和理念文化的调整完成了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的转型。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其跨国指数(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超过50%,把十多年集中来看变化就很大,比如94年我能找到的就是当年100个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跨国指数资产比例是41%,销售比例45.6%,雇员有43.6%在海外,到2006年来看都是55%以上了接近60%,就这么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跨国程度大大提高了,我给这个跨国指数改造成全球化指数,这是平均的跨国公司。2006年全球100大跨国公司中,跨国指数超过50%的有79家,超过70%的有35家。而1994年,跨国指数超过50%只有43家,超过70%的只有16家。

2006年跨国指数超过70%的大公司包括vodavone,bp,shell,total,honda,volvo,和记黄埔,oche,novartis,unilever,philips,mittal,thomson,nestle,mcdonald,coca-cola,nokia,lafarge,cemex,crh,nokia,anglo-american,中国进入最大的跨国公司只有一家公司就是和记黄埔,和记黄埔是高度全球化的。这就提出了一个探讨,当一个公司超过一半的资产在海外,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超过一半的雇员在海外就业时,这家公司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就与一般跨国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差异,海外经营成为这家公司的重心。其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必然发生重心转移。1.[案例]米塔尔公司——典型的全球公司 2.全球公司宣言

跨国公司通常被认为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首要动力,但如今它正悄然地呈现新的形式。不管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种新形式无疑都会带来新的希望之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新型企业将被人们透彻地理解成“全球性的”,而不再只是“跨国性的”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公司一直都在不断演变。20世纪后期的跨国公司同百年前的国际公司之间鲜有相同之处,而这些百年前的国际公司又同18世纪的东印度公司大相径庭。而今,全球整合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目前虽正处萌发阶段,但却标志着企业演变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ibm公司总裁帕米萨诺。静悄悄的革命,从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

(五)从全球公司到全球产业

与全球公司形成同时出现了全球产业。什么是全球产业,跟过去不同的地方在哪?产业发展所需资本、技术、人才、原料、市场等资源全球范围获取产业链,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全球布局;各个环节通过外包在各地形成簇群;纵向的产业链和横向的产业簇群、进而形成超越国家地理界限的全球产业系统,若干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而且这些龙头企业成为全球公司。【案例】汽车全球产业

跨国公司在河北省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跨国公司;河北省;发展趋势

河北省处在京津冀大都市圈之内,具有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优势,同时又是环渤海经济区中间地带,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有着众多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因此,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但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吸引外资,伴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方式的变化,跨国公司对河北省直接投资必然向出现新的趋势,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国公司投资的本土化趋势

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适应当地市场环境的需要,纷纷进行了本土化战略,具体表现为:

1、研发中心的本土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产品升级、产业换代的提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淘汰率的提高以及产品与当地消费者的适用性都使跨国日益注重研发的本土化。同时,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跨国公司的研究中心本土化成为可能。因此,向中国转移研发能力,提升在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已成为跨国公司的共同目的。

河北省具有毗邻京津和研发成本相对低廉的区位优势,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的增多,河北省必然成为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的热土。这些研发机构将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具有优势的信息通信、生物制药、精细化工、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

2、产品生产的本土化。

为了利用东道国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优势和减少因交通、区位和时差产生的成本,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厂家。可以说这是跨国公司追求最佳国际经营绩效的体现,产品生产的当地化一方面克服了各个国家之间因为文化、传统、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困难,另一方面又缓解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当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产品生产基地迁到了中国,如国际上有名的跨国公司戴尔、可口可乐、三星等公司都在华设有生产基地。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本土化,对东道国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收入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都带来了益处。河北省交通便利,市场容量巨大,土地、劳动力成本低廉,这些都是吸引跨国公司人驻河北的有利因素。只要积极的引导,在新一轮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中,河北省将会极大的吸引跨国公司的目光。

3、采购的本土化。

在我国,摩托罗拉是采购本土化的典型,除了某些关键和核心部件外,其余产品和部件则尽量从本地购买。采购本土化使摩托罗拉在华产品的国产化程度迅速提高。据统计,1996年,共有130多家直接配件或材料供应商为摩托罗拉公司提供了2.6亿美元的产品,600多家间接供应商提供了2.13亿美元的产品。1997年,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直接采购的配件和材料总值达到5亿美元12000年,摩托罗拉从中国采购了将近14亿美元的产品。2001年摩托罗拉有176家供货商,本地采购金额高达16亿美元,平均国产化率已经达65%。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摩托罗拉的本土化进程在不断加速。近年来联合利华、可口可乐、通用等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提升采购本土化的进程,这些公司为了推进本身采购本土化的进程,一方面对我国的供应商进行严格把关,一方面又帮助我国的供应商进行技术改造以提升我国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可以预见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将进一步增强:一部分没有设立采购中心的将设立采购中心,已经设立采购中心的将加速扩大其采购规模和提高效率。

4、经营管理的本土化。

经营管理的本土化、生产本土化和研发的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网络中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加深刻的植根中国,各个跨国公司在不遗余力的推进生产本土化和研发的本土化的同时,又开始了经营管理本土化的进程。为了更好的支持和管理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工作,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调查结果,有92%的跨国公司已经计划近几年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仅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就有184家,其中《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家企业有62家。除了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之外,跨国公司经营本土化的另一个表现是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2万多名员工中,只有不到1%的外籍员工,普通员工的本地化程度达到99%。更值得关注的是,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本土化比率也很高。

二、跨国公司生产的聚集化趋势

1、高利润行业的聚集化。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最初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在的趋势主要是以高利润行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从事的行业大多为通讯、计算机、软件、电子、电气设备、生物技术、化学化工、汽车和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由于这些产业的利润,集中度和规模度和生产效率都比普通行业高出许多,因此今后的长时期内这些行业都将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行业。

2、投资区域的聚集化。

我国各个地区在地理位置、开放的时期及各个地区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制度上的不同,因此跨国公司在对我国投资的过程中呈现了区域聚集化程度。具体来说,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较少。在东部地区之内,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内。在三大经济圈内,外商投资又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大连等主要城市内。河北省作为我国三大都市圈(京津冀)所属省份之一,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定将因为跨国公司投资聚集化的趋势而受到注目。

三、投资方式的多样化趋势

1、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的最初,对我国进行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在我国建立新的企业,上新的项目。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和对外资政策的调整,跨国公司为了以最快速度和最小成本的进入我国市场和推进对华投资的本土化进程,纷纷调整过去的投资方式,重新规划对中国的投资方式。通过并购方式实施跨国经营和全球扩张,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对我国近年的投资中,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并购的对象案例越来越多。2006年沃尔玛收购了中国排名第11位的好又多连锁超市。而英国帝亚吉欧酒业并购中国知名白酒企业四川水井坊,凯雷将收购徐工机械正在等待有关部门的批准中,等等,两年时间内,涉及资金超过亿元的并购案例就有十几起。从中国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已有的并购案例看,今后跨国公司青睐的主要对像为规

模较大、具良好品牌和销售网络的龙头企业、股权结构分散的企业、限制少的企业和金融服务业。

2、从单个项目到产业链投资

从单个项目到产业链条的投资主要体现在纵向一体化投资和横向一体化投资。纵向一体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产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与这个产业有关的上、中、下游的各个产业链条进行大规模投资;横向一体化投资主要指跨国公司对某个产业进行投资的同时还对与其上下游产业相关联的运营环节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大规模投资。这样就可以形成跨国公司的连带效应,即一家跨国公司的投资可以带动多家与之相关联的跨国公司的投资。例如,诺基亚及其合作伙伴选择在北京建立星网(国际)工业园就是产业链投资的一个典型例子。星网工业园以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30多家国内外著名的移动通信设备配套厂商共同投资兴建,开创了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企业相互合作共同投资的新模式。

3、企业组织独资化

受经验和政策的约束,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初期主要是采用合资的形式,所以外资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中国本土企业为载体,依靠中国企业打开局面。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经验的积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的以合资为主的方式变成了以独资为主。

四、跨国公司的垄断化趋势

1、技术垄断

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因此长期以来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行业是计算机、汽车等本身发展缓慢并且与外资在技术上差距较大的行业。上述因素导致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垄断趋势不断增强。同时,跨国公司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更趋于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这种合作也进一步巩固了外资企业的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即使在中外合资企业中,也是跨国公司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具有技术控制权。

2、品牌垄断

品牌垄断也是外资企业惯用的一种垄断形式,外资企业除了在中国市场大力宣传其自有品牌以外,还以购买中国本土企业的股份的方式参与中国本土企业改革,实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垄断。例如美加净这一中国著名的化妆品品牌则因为不注重自由品牌的保护,在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并后便迅速消失。因此,在将来的长时期内,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垄断趋势还将继续增强。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浅析 篇4

一、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地区分布中, 近年来, 我国跨国公司主要投资区域为亚洲和非洲, 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较少;2.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主要为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联营较少;3.就分布行业和企业类型而言, 跨国经营已经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展开, 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对外投资初期主要集中于贸易, 近几年已拓展到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多个领域。企业既有中信、中石化、中建等国有企业, 又有诸如万向、正泰、美的、华为等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尽管如此,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 每年对外投资总额远小于当年FDI流入量, 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境外投资企业多, 但规模小。

我国跨国公司众多, 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 但普遍规模都偏小, 还没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无论是海外雇员人数还是资产总数, 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据统计, 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下, 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项平均金额在600万美元左右, 发展中国家在450万美元左右。这反映出我国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不高, 也同时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 使得跨国公司对外融资受约束, 企业很难有规模地对外融资。

2. 跨国经营动机原始。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向海外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获得技术信息, 而降低成本、获得较高利润均不是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就表明这类企业到海外投资一般不是利用他们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和其他资源, 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是追求效率和发展全球战略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

3. 对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从产业结构来看, 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 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贸易加工类企业多,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产业偏少, 诸如保险、电信、媒体等新兴服务业偏少。从投资方式来看, 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占绝大多数, 这与国际上的跨国直接投资以并购、合资为主形成鲜明对比。

4. 缺乏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 难以建立国际知名品牌。

从总体上看, 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许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引进国外技术, 技术优势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长期性因素。此外,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品牌不多, 中小企业表现更为明显。缺乏国际性品牌, 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

我国跨国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 考虑以下思路进行调整, 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一) 产业升级, 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这里的产业升级主要是指:1.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指调整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调整同一个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产业素质和产业效率升级。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如提高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有能力的跨国公司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二) 主动出击, 开展跨国收购

跨国并购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企业应通过收购、兼并、改造和调整资产结构实现企业重组, 以扩大经营规模, 形成集团作战的竞争优势, 增强企业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施并购还有以下几方面好处:1.利于获取战略性资源。2.利于扩张与整合市场。企业通过并购一方面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 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 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 并借助对方的品牌, 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 从而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扩大原有企业市场总份额。3.利于获得实效性较强的研发技术。与通过自主研发去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 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成本, 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某一企业时, 并购其就成为获取该优势的唯一途径。

(三) 重视和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

跨国经营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用国际语言思考的复合型人才, 跨国公司的管理者更需如此。因此, 我国企业要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 使其具备海外经营、管理、法律、财会、外语方面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 人才培养按照市场需要进行, 企业除了在国内引进具备所需知识能力的现有人才, 还应面向国际市场招贤纳士, 启用东道国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 加强企业内部培训, 注重不同文化的结合, 提高和更新跨国经营人员的业务知识、外语水平, 熟悉当地文化习惯, 有较强的公共关系技能及强烈的开拓意识和献身精神。最后, 企业要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培养基地, 采用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 按现代化跨国公司的要求与规范, 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跨国经营人才。

(四) 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制, 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 政府应制定我国跨国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 对跨国经营企业给予宏观指导。

要把跨国公司的发展放入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中, 加强对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支持、协调和引导工作, 同时从法律上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2.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 建构我国市场经济跨国公司的框架体系。

目前, 我国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 他们在跨国经营中取得了成功经验。政府应大力支持那些新能源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 引导和推动这类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

3. 加强信息管理, 为跨国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

目前,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服务跨国公司的信息管理体系, 影响了跨国经营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建议尽快成立海外市场信息服务中心, 集中一批专家分析和评估东道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政策、税收、外汇等方面的信息, 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以避免企业境外投资的盲目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还处于处级阶段, 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因此, 今后应针对我国企业特征、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跨国又好又快地发展。

摘要:我国跨国公司近几年有了一定发展, 但仍存在一些弱点, 诸如规模小、投资不合理、适应能力差等。本文在分析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海外投资

参考文献

[1]张文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法, 2010 (7) .

[2]杨建清.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 2004 (8) .

[3]杨扬.我国跨国公司的战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 (12) .

[4]王晓红.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J].改革.2004 (1) .

[5]王瑞兰.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5) .

[6]汤跃跃.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 2005 (6) .

跨国公司发展 篇5

XXX 10级人管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国际型企业经营规模日益扩大,跨国经营面临着与国内经营极不同的环境,因而给管理带来了许多独特的问题,也给海外管理人员这种特殊的身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求管理人员扮演一个多元文化的角色,他们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下,指导和协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办各类海外企业近5000家。中国的跨国企业已经认识到培养国际经营人才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外派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及文化意识课程的培训。跨国企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国际企业经营活动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唯有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开发,才能使他们适应比国内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国际环境,胜任新的工作。这里将在简单了解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概述与新特点

人力资源的培训是指对公司的员工进行与岗位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以及公司为了企业的发展,让员工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行更深入层次的培训与学习,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指对新招聘进来的人员以及因自身能力问题无法满足相应的岗位需求的人才进行专业的培训,使这些人员能够达到岗位的工作要求,甚至能够胜任以前无法胜任的职位,弥补公司职位的空缺,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专业知识以外的贡献。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意味着必须追求战略一体化与市场活动本土化的统一。为了兼顾全球效率与当地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国际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多国环境制定战略目标和规划,跨国公司面对的这些问题使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环境复杂性。

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跨国公司面对的环境更不确定。跨国公司需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调整管理思想和实践,提供差异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二)文化多元性。

文化多元性是跨国公司国际经营中面对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多元化文化管理,即如何在使用原有的、已经证明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以保证公司绩效的基础上,适应当地文化,减少文化冲突的风险。

(三)目标多重性。

虽然跨国公司只不过是一般企业的特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上来看并没有特殊的地方,但其环境复杂性和文化多样性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四)雇员多样性。

跨国公司的雇员可能来自母国、东道国、第三国,其种族构成也多种多样,这就使跨国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一系列的新问题。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

子系统,也必然具有这些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培训开发那些有潜力、对跨国组织意义

重大的人力资源成为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发展趋势——思路与方法

(一)重视跨文化培训

不同文化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当一个企业从原有的文化环境进入一

个新的文化环境的时候, 新环境的文化、价值观、行为表现形式、思维模式都会对这个企业

产生重大冲击。跨文化管理首先需要认识文化差异, 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 以一个良好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这个基础上, 跨文化管理尊重文化差异, 权衡不同文化的优缺点, 扬长补短, 融合不同文化。跨文化管理实质上是权衡取舍不同文化的一种态度,是驾驭不同文化的一种能力。

跨文化培训被许多跨国公司视为消除文化冲突、实现有效跨文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成为

实现文化整合的有力工具。培训的具体目的是多方面的,如减少驻海外经理可能遇到的文化

冲突,使之尽快适应当地环境并发挥正常作用;促进当地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及习惯做法的理解;维持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保持企业内信息的畅通及决策过程的效率;加强团

队协作精神与公司凝聚力,等等。跨文化培训是许多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课程,如

麦当劳、肯德基、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等。其中爱立信公司是通过职责转换、资产

调配和地域、产品及职能群体间关系的协调培训等做法,总结出一套灵活应对地区差异的管

理方式,成功建立了一个多元文化协调的全球一体化组织。

多种方式的跨文化培训,能使企业避免交流和沟通中的文化误读和减少文化冲突,达到

文化的融合及建立和谐的经营管理模式。许多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都有这方面的成功尝试。

例如,中国惠普公司在东西方文化结合基础上,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中

国惠普之道,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惠普文化背景下,为提高外部适应性和内部和谐性而逐渐形

成了独特的公司理念:共同的长期战略、互利、相互信任和共同管理,该理念所包含的四个

内容被跨文化专家们奉为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四大要素。

韩国三星电子在中国成功发展也主要归功于它卓有成效的跨文化管理。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发挥中国的人才优势,三星在中国设立了研发基地——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所及博士后工作站。三星还与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签署共同培养博士后的协议,并在中国多所大学设立三星奖学金。培养并吸纳富于智慧、勇于挑战、开拓进取的创新型人才,为三星人才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了让中国员工和韩国员工一样为三星效忠,三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跨文化培训。除了比较学习中韩文化的差异和三星的企业文化外,公司经常选派中国员工到韩国三星总部学习、进修,总部也经常选派高层领导来视察指导,给中国员工上一堂跨文化培训课。三星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为三星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及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而更方便地开拓中国市场。

所以说有效的跨文化培训可以使员工更加了解对方民族的文化以及原公司文化,找出不同文化的相同点,提高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这也有助于加强员工的敬业精神,使其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

由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催生的学习型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对于国际化的跨国公司而言,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学习的能力是赢得竞争优势唯一持久的源泉,学习被视为组织不断提高并保持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最持续有效的途径。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这种观念已经远远不够。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竞争。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自身组织。学习在个人、团队、组织和组织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进行。学习不仅增长知识,还成为企业可以战略性地加以运用的过程。学习不仅导致知识、信念和行动的变化,而且可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由此而增强了组织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学习型组织强调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动,鼓励员工们不断扩大个人的心智能力,倡导世界主义人文素养,鼓励并引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共同愿景来共享文化资源和不同文化的生存智慧。这种组织的结构是开放的、灵活的、网络化的。与传统的着眼于个人学习提高的管理模式不同,学习型组织以团队为基础强调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

微软人(Microsoft)就非常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他们认为世界进入学习型组织的时代,真正创建学习形组织的企业,才是最有活力的企业。微软人为此制定了自己的战略,通过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和交流而力求进步,向未来进军。

微软在充分衡量产品开发过程的各要素之后,极力在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避免过度官僚

化之间寻求一种新平衡; 以更彻底地分析与客户的联系,视客户的支持为自己进步的依据;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研究项目与产品中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否定;通过电子邮件建立广泛的联系和信任,盖茨及其他经理人员极力主张人们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互动式学习,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共享制影响公司文化的发展战略,促进公司组织发生着变化,保持充分的活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使公司整体结合得更加紧密,效率更高地向未来进军。

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角度看,学习型组织的有效性将成为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为置于全球化语境中的跨国公司和企业达到跨文化管理目的的战略决策的目的。

(三)育人与用人中持久不变的“以人为本”

培训开发是造就人才、提高和发展员工素质的最主要途径。事实上,培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相应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也十分重视培训开发工作。下面一则案例则是美国朗讯科技公司在培训开发中以人为本精神理念的集中体现。

育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

朗讯中国公司不仅为它的员工提供一个岗位,一个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为员工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朗讯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它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当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部门经理必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长谈,内容包括“来到本公司后你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打算;一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三年之内达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除个人努力外还需要公司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所有这些都要形成文字材料存档。在朗讯,这已成为一项滚动发展的制度。每到年末,部门经理都要和员工一起对照上年的规划进行检查和修订,重新制定下一年度的规划。李剑波本人也有一个切实的规划,就是三年内再攻读一个学位。他说,当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会一步一步地向那个方向努力,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

为了使每个员工都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朗讯中国公司每年投入数十万美元用于员工培训。公司在职员工有近1/3在国外接受过培训。不久前,公司又选派5名高级管理人员赴美深造。这5名管理人员将在公司总部与其业务或个人发展相关的部门实习1-2年,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管理技能,为将来的更大发展积蓄能量。

用人:以共同目标激励员工。

“朗讯科技公司作为一家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如何激励自己的员工?” 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剑波认为,许多人以为外企激励员工就靠钱,这其

实是一种误解。当然,外企的收入是高一些,例如朗讯在制定薪金时就注意保证公司在吸引、容纳和留住出色人才方面有足够的竞争力。但是,包括朗讯在内的许多外企,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武器是敬业精神,是对共同目标的不懈追求。正如朗讯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里奇·麦金先生所言,为员工提供“优越的工作场所”,使他们“在一个以相互尊重、团体精神、诚实和坦率为准则的环境中工作”。

朗讯科技中国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未来领导人培训”,这一培训虽然不能保证每个员工都能成为经理,但它却能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价值得到提升。

朗讯公司的案例反映了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许多共同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世界500强一致地将人力资源部门摆在了公司中的主要(不是重要)地位,也就是重视人力资本,所以他们也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深深地体现并运用在人员的培训与开发中。这一方面是他们自身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在世界各国经营实践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达到了很高水平,确实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和推动。

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是联系在一起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是从人的角度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公司的战略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视员工为公司的稀缺资源,是企业增加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根本,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目的在于在员工现有的能力和知识基础上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用科学的方法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使员工能够最大程度的为公司创造效益。

通过培训开发,我们不仅需要使员工了解整个生产或服务过程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激励他们进行革新并输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引导与培养他们面对未来不确定环境的素质与能力,最终实现知识共享、开发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智力资本,帮助企业取得当期优秀的市场业绩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跨国公司发展 篇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逐步进入中国并成为高速稳定发展的中国经济中的一部分。在与外资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中国不断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成为一个活跃地经济体,并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跨国公司;外资;发展;竞争

1 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资本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凭借其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入驻和投资,跨国公司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展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世界工厂。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众多大型公司纷纷走向海外寻求原材料和占领市场,从此开始了跨国经营,由此产生了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发展至今拥有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又被称为多国公司,它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联合国有关组织对跨国公司的内涵做出了规定:(1)跨国公司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2)在国外分支机构不少于6个;(3)海外业务必须占总公司业务的25%以上;(4)有统一的决策体系,内部实行一体化的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979年~1991年,外资试水期,每年大约20-30亿美元;1992年~2001年,引进的外资大幅增长,在1998年高达455亿美元;2001年~2008年,外资规模剧增期金额突破900亿美元。到2011年吸收外资总额达到1万2千亿美元,中国吸收外资数量已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不断增加,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必要的资金和增加了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活力。

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逐步上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根据数据统计,1979-2002年间,我国GDP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高达9.4%,比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一倍,同时也比同期发达国家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两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创下了惊人的成绩,而这使得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呈稳步、持续和显著提高之势,直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

在改革的过程中,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采用市场经济的模式,从体制上减弱了对经济的约束,让经济更个性化的发展,整个市场充满了活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支力量一直起着很大的作用,就是跨国公司对中国的资本投入(外资),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提供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看,利用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经由1981年的3.8%提高到1996年的11.8%,随后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降低,但仍然保持在7%左右。自1992年起,利用外资在资金规模上已超过国家预算内投资,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仅次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的第三大资金来源。这就为国家国有和私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孕育条件。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步入到现代化工业社会,面临着从农业社会的转型. 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深化起了积极的作用。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催生了一批现代产业,如家用电器、通讯设备、饮料、工程机械和计算机业等;与生产相关的服务业如金融服务、法律咨询和工程咨询等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入股和资产互换等方式并购中国企业。跨国公司的并购为中国企业引进了新思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中国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全球化的框架下,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紧紧地跟上了世界的步伐。

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的重要一项就是在国内建设工厂和厂房并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还帮助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数据显示:可口可乐在中国当地采购就间接提供了20多万人就业,瓶装和零售可造就7万多个就业机会;麦当劳餐厅所需要原料95%在中国市场采购,可间接造就就业机会4万多个。通用电气公司从1984年成立时仅有几十人到现在在中国建立了20多家办事处和30多家独资或合资的企业,拥有9000多名员工。

跨国公司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和平之路。作为世界上吸引外资第二多的国家,中国呈现了巨大的市场容量。跨国公司的企业利益与中国市场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跨国公司也更希望本国与中国有亲密的外交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是一个活跃的组成部分,中国通过和平和公平贸易的方式吸收国际资源。

2 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全部都是有利的。剑有双刃,我们既要看到总体上的积极作用,也要认清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跨国公司企业发展目标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差异。吸引的外资是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一致,是引进外资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双方的目标协调的好,二者的力量就能够有效的结合一起,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协调的不好,就会给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中国是个劳动密集型国家,地方政府希望引进外资解决就业问题;跨国公司追求的是利润和效率,如果其采取并购方式进入后进行裁员就会给地方政府带来负担。

其次,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项目门槛过低,将已在本国淘汰的对环境有危害的落后工艺转移到中国,而且疏于管理,经常有对当地环境不利的事件发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制还不够健全,一些跨国公司的在华工厂借机钻空子使用严重低于母公司标准的方案对待本地员工,等等。 这样的事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 跨国公司进驻中国掌握了重要工业和挤垮本土品牌。比如,在中国玻璃行业中,最大的5家企业都是合资;电梯占全国80%的最大的五家厂商是外资;家电行业中18家国家级定点企业有11家是合资;医药有20%在外资手里;汽车销售额的90%来自于外国品牌;更重要的是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21个是被外资控制多数资产的。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逐步渗入本土知名品牌并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从改革开发至今,当初的名牌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扬子(冰箱)、孔雀(电视机)和香雪海(冰箱)等都已经退出人们视线,而国民品牌如大宝和美加净也早已由外资控股。在品牌效应意味着效益的今天,这些都是民族利益的巨大损失。

第四,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给予外资一些优惠政策。但是长期的优惠政策,就会给我国经济的全局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政策倾斜,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待遇的不平等会严重制约本国公司的发展。尤其是为了提升政绩,地方政府竞相提供优惠政策,一味地强调招商引资,以致将利益尽数流失给外资,失去引进外资的意义。而外资投入的地区过于集中,也会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过去与跨国公司合作和竞争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权衡利弊两手抓,一方面积极引导跨国公司融入中国可持续发展,使跨国公司长期的企业发展目标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致,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约束、限制和尽量避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

总之,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进步的机会,与此同时,如何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如何扬长避短,在为外资跨国公司提供一个公开、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时又无损于我们自己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形成两者双赢的局面,是一个巨大且长期的挑战。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竞争,我们一定能够迎接中国经济发展更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德荣.跨国公司的中国之路[M].九州出版社,2002.10-14.

[2]任佩瑜.国际企业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30-35.

[3]陈建南.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新趋势及启示[J].经济前沿,2001,(1).

[4]江小娟.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利用外资:成就、存在问题与前景展望[J].中国经济研究,2001(3):23-25.

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的路径选择 篇7

一、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

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经济逐步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金融活动为依托、跨国公司为载体的格局。我国跨国公司虽然发展速度快, 但由于起步较晚, 在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具备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 主要包括:

(一) 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

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利用东道国如柬埔寨、缅甸和非洲等成本较低、贸易条件更优惠地区的丰富资源, 建立规模较小的生产基地, 推动技术、装备及服务“走出去”,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物流链、价值链当中。再者我国派出人员的费用、输出的设备及零件的价格低廉, 节约了管理及设施费用, 降低了部分生产成本。因此, 我国生产的产品能以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东道国的市场。

(二) 中国即将成为FDI净流出国

2014年6月,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以下简称“联合国贸发会”) 在《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2012年由于欧债危机导致全球FDI的规模下降, 但从2013年起FDI上扬9%至1.45万亿美元, 2014年进一步上扬12.5%至1.6万亿美元。”除了规模的上升外, 全球FDI流动趋势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FDI的投资数量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联合国经济学家认为, 2015年流出中国的FDI可能会超过流入中国的FDI, 即中国将成为FDI的来源国而不是目的国。这意味着我国结束了20多年来作为全球主要FDI目的国的角色, 有能力购买发达经济体的资产, 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 实现经营活动的全球化。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加强

2014年之前, 国际间的贸易清算是通过清算行和代理行模式直接或间接的接入CNAPS系统进行的, 这一清算系统运用的最初目的是服务境内贸易, 因而当运用于境外交易时便存在独立性差、受他国制度限制等缺陷。经过三年的筹备期, 2012年CIPS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推出上线, 该系统的建成运行使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大大提升, 降低了清算时的风险, 并可以完成大额的清算业务。迄今为止, 人民币已经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之后的第四大全球贸易使用货币, 未来随着CIPS系统的广泛运用, 人民币也将不断走向国际化, 届时将推动我国跨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跨国公司的设立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经具备发展跨国公司的客观条件, 但整体仍然处于跨国经营的初期阶段, 无论从战略、规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二、中国发展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 投资规模有限, 生产经营能力弱

目前我国在境外企业投资中的投资额大多在100万美元以下, 经营方式以合资为主, 范围狭窄, 在直接参与全球运营方面仍然缺乏经验和能力。且在海外经营活动中缺乏自己的金融企业, 在融资方面很难直接或间接的筹集到资金,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抵御风险能力弱且很难与大企业进行竞争。

(二) 缺乏明确的投资战略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经济组织, 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投资战略。其投资战略的一般流程是:立足, 奠基, 发展, 稳定最终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这一过程需要母公司与子公司携手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缺乏统一的全球营销网络, 很难对子公司的资源及信息进行合理的调配及利用, 从而制约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

(三) 管理水平有限

我国跨国公司起步晚、投资规模小, 在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母公司与子公司发展不协调, 行政管理氛围大,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缺少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力。海外子公司的创新力和积极性普遍不高, 市场应变能力不足。

我国发展大型跨国公司的道路艰难, 在这一过程中, 既得正视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还要利用现有的客观条件为跨国公司的成立奠定坚实基础, 尤其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使跨国公司的贸易来往更加便捷。另一方面, 2015年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对外投资下降到了1.23万亿美元, 即下降16%。”面对这一国际大环境, 就需要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道路。

三、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的路径

(一) 优化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的政策环境

1. 国内环境。

第一, 支持部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可以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外上市, 投资建厂, 开展综合经营, 延长生产线及价值链、物流链, 使产业可以上下拓展, 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购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国外企业, 设立总部争取与国外其他企业建立联盟, 有效利用对方资源, 弥补我国企业的不足。

第二, 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及国外投资自由、便利化程度。政府应该减少复杂的行政审批制度, 由此可以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可以适当放松融资条件, 允许一定规模的企业以投资为目的, 从事国际商业融资。

2. 国际环境。

第一, 对外交往时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坚持各国的合作在独立自主, 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为各国的友好合作, 创立最佳的国际环境。运用我国在WTO组织中的权力, 在全球贸易中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第二, 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密切我国与主要经济贸易伙伴的关系, 使贸易自由的谈判更加便捷, 也有利于区域经济问题更好、更快的解决。

(二) 加强政府的宏观服务功能

第一, 加快建立企业跨国投资的数据反馈制度。目前, 我国国外投资的数据反馈制度存在着数据不统一、不全面、缺乏深度分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国可以借鉴可口可乐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该公司可以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非洲最偏远的山村, 原因之一就是其重用扶植当地创业人才, 建立微型分销中心, 因地制宜的采取营销方式。其二, 就是他们采用实时数据 (Real-Time Date) 分析, 即企业可以对跨国经营的产品进行追踪, 知道产品是从哪一个销售点售出, 进行实时监控数据, 一旦出现销量下降等问题, 便立即调整产品及销售战略。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秘诀, 他们注重数据分析的时效性。

第二, 加快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跨国企业必须要加强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联系, 加快对外贸易的优化升级, 使销售活动国际化。首先, 企业应该对经营模式、经营方法以及合作模式进行探索及创新。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或代理其品牌, 参加世界各地的展览会、推介会增加企业的影响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设立新的思路, 创新销售方法。其次, 要想真正实现销售的国际化, 必须要具备国际化的思维, 没有放眼全球的思维, 就没有长远的营销策略。最后, 打造一支国际化的合作团队。能根据各国的国情, 设计出适合的营销方案, 有服务全球的能力, 使企业能与世界经济接轨。

(三) 发展价值型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加强了市场的竞争机制, 纯粹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是不能长久发展的。事实证明, 真正能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的都是价值型企业, 即以创造价值, 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服务体系的最高目标。我国跨国企业要想长远发展, 也应该建立价值型跨国公司。

首先, 价值型跨国公司实现了经济利益与价值追求的双赢。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其创造价值, 这是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考虑消费者需要什么, 有什么价值, 这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的兴旺。而那些昙花一现的企业, 缺少的就是这种“客户价值”的追求。

其次, 促进知识创新。现今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都是创新力的竞争, 创新也是各个企业永葆生命力的动力源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 跨国公司对一国经济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 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通过监测若干领域的国际商业活动发现:“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在2014年有所上涨, 跨国公司的对外销售和资产的扩张速度比他们的国内同行要快, 创造了约7.9万亿美元的附加值并在全球创造了400万个就业机会”。但目前我国跨国公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因而, 我国应结合当前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趋势, 不断提升跨国企业的学习能力, 寻求内部战略规划、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整体协调。从而能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 跨国公司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发展跨国公司就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实现跨国经营具备:较低的生产成本、即将成为FDI流出国等客观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我国需要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跨国公司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跨国公司,FDI趋势,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陈建南.《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新趋势及启示》[J].经济前沿, 2001, (1) .

[2]傅延泽.《跨国公司发展趋势对我国跨国经营的启示》[J].中国财政, 2000, (9) .

[3]赵伟, 秦政强.《当代跨国公司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04 (13) .

[4]联合国贸发会.《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R].2014-06-26.

跨国公司发展 篇8

跨国公司正向全球公司转变, 面临着全球战略、全球管理全球责任的挑战。跨国公司如何发展为全球公司?全球公司何把中国纳入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如何吸纳整合全资源, 增强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总裁如何理解全球化?

傅自应:

紧跟跨国公司的发展潮流

商务部部长助理

中国企业的壮大, 必须紧跟跨国公司的发展潮流。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国际化, 中国企业要成长壮大, 就必须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和整合国际资源。面对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中国政府将把加强对外投资合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开放的重点,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的方式, 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品牌。

伍德克:

加强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

如何加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第一, 要有非常挑剔的, 具有各种各样需求的客户, 以促使企业不断发展, 促使政府不断制定开放、透明的政策来鼓励这个行业的发展;第二, 要有可靠的、富有竞争力的供应商;第三, 要让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 通过竞争的危机感, 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可持续的竞争力。

关志华:

全球公司全球责任

巴斯夫大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

全球公司, 负有全球责任。作为一家化工企业, 我们一定要在全球执行统一的标准, 不能看到中国的情况不一样, 就执行不一样的标准。目前全球化的趋势基本上是不可阻挡的, 因为全球化带来的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要有一些全球的考虑与战略, 只有担负起应有的全球责任, 才能够我们带来全球的机遇。

李君如:

经济全球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全球公司的出现, 对我们中国是挑战还是机遇?讨论个问题既要看到全球公司的出现, 将对民主国家及发展的企业产生难以避免的冲击, 又要看到中国应对和参与济全球化过程中, 并不是输家, 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验。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 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 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苗思凯: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杜邦大中国区总裁

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风险与对策 篇9

跨国并购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不断发展之下, 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 跨国并购迅速发展。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指导下, 我国政府逐渐取消部分贸易限制, 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积极引导外商投资,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然而, 我国的经济体系才刚刚建立, 相应的法律体系和市场制度也不够成熟和完善, 因此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为了能快速的进入当地市场, 跨国公司往往会采取企业并购的形式, 利用被并购企业在当地市场的人力、资源、固有的客户群等优势来达到其快速进入市场的目的。同时, 被并购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 也往往会采取被并购的形式, 来实现其自身更快更好的发展。

为了避免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份额的增长对本国企业产生的强烈冲击, 同时为了维护本土企业的发展, 我国往往采取一系列的法律措施并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 如提高跨国公司在当地经营的税率或增加对跨国公司征收的税目等来限制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发展, 达到维护本国企业的目的。这些措施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本国企业的发展, 但在维护本土企业的同时也限制了外国公司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形成了风险。

二、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形式

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形式多种多样, 大体说来, 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源直接在我国购买土地然后建造场地雇佣人员进行经营。这种方式, 是最直接的经营方式, 它不需要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有多大联系, 也不受当地企业发展规模的限制, 而是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市场经营发展获取市场, 但这种方式必须在跨国公司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实力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二是企业并购, 即跨国公司通过对当地企业进行并购达到其占领市场获取利润实现发展的目的。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最普遍形式, 也是一种间接的投资方式。针对并购的类型, 按照双方的行业关系分, 跨国并购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按双方并购的形式, 跨国并购可分为直接并购和间接并购。

三、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

我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 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市场经济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政府所发挥的市场调控职能还是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为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 政府必定采取一系列的法律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发展。同时由于思想、文化、教育理念和经营方式的差异性, 加之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的多变性, 这些必然使得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 如政治、法律、文化、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财务风险等都是构成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发展的初期首先需要面对的。由于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熟悉, 对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运行机制、经济结构和相关的经济政策缺乏认识, 在企业发展、并购的过程中忽略了经济、政治制度对企业的重大影响而给跨国公司带来了非必要风险。

(二)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法律制度和经济法规, 如税收、融资、劳动用工、汇率政策等缺乏足够的了解而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 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加入WTO后, 我国积极引进外资, 符合国际潮流, 融入世界。虽已建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完善企业发展中的经济行为, 但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并不是那么的完善, 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为避免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利用我国法律方面的缺陷所出现的种种投机行为, 政府对跨国公司的经济行为做出了种种限制, 从而大大制约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融资、整合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发展。

(三) 文化风险

文化风险是采用跨国并购的形式在我国进行经营发展的跨国公司, 在并购后由于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上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整合风险。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营理念。我国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 提倡以和谐为主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跨国并购、经营, 考虑的不应仅仅只是并购时的成本和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估价, 并购企业所采取的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是否适应并购后企业的发展, 是跨国公司并购经营中应该更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并购企业不能很好的了解我国的文化和经营理念, 很有可能导致并购后企业经营的失败, 这是跨国公司并购经营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四) 信息的不对称性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 是指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中, 由于对被并购企业的信息掌握不完整而产生的并购风险。企业的并购, 不仅仅是企业资源、结构、人力的结合, 在对被并购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过程中, 信息是否及时、完整, 财务资料是否真实是影响并购企业能否正确评估被并购企业资产价值的重要因素。任何市场都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竞争市场的本身就固有的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市场环境的差异、信息渠道的变化性, 跨国公司对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更是明显。同时, 被并购企业为了提高其自身的并购价值, 很有可能故意隐瞒公司潜在财务亏损、负债等方面的信息, 片面夸大品牌价值、专利技术、市场竞争力等无形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 并购企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对并购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而导致并购企业评估结果偏离被并购企业真实价值。信息不对称性风险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中, 尤其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的重大风险。

(五)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进行经营过程中由于其所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跨国公司进行跨地域经营, 无论是直接投资进行厂房的购置建造, 建立一个新的企业, 还是进行跨国并购通过被并购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 获取利润其背后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如果自有资金不足, 无法满足跨国经营需要, 企业只能扩大贷款规模, 甚至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这种情况下, 不可避免的引起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 还债能力和贷款规模极不相称, 长此以往, 企业可能无力偿还银行借款, 导致进入破产清算的境地。

四、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应对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 充分了解我国政治制度, 减少政治风险带来的危害

增加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了解和熟悉, 充分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运行机制、

经济结构和相关的经济政策。如增强与我国政府、公众和媒体的沟通, 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获取一个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尽量减少政治制度因素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

(二) 认真研究相应法律规范体系, 深入了解我国法律制度

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 是任何一个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必修课。由于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发展时期, 各方面的法律制度仍需完善。很多在国际上违法的行为在我国可能就是一个漏洞甚至是空白, 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来规范。这就要求跨国企业能够恪守准则, 严格遵守国际惯例, 不进行违法的投机性的行为, 并积极支持我国政府部门建立完善法律规范制度。

(三) 认真了解我国相关的文化, 有效进行文化整合

跨国公司应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 充分了解我国企业文化、企业风格乃至我国名族文化, 找出我国文化与其自身文化的差异性, 尤其是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和重叠的地方, 分析其缘由,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对两种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进行保留, 并根据企业的特点和新的发展战略, 有效的进行融合整合, 减少冲突增加包容, 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塑造企业灵魂。

(四) 对企业价值进行正确评估, 科学决策

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并购经营, 对并购企业应尽可能全方面多渠道的进行了解, 做到不乐观不盲目, 客观、正确的做出决策。在并购初期, 对并购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搜集财务、资产、生产、人员、技术等与之相关的信息, 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此外, 还可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的客户或当地权威的咨询公司对并购企业信息进行收集, 正确了解被并购企业未来的增长率、市场盈利率、毛利率、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前景等相关的信息, 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 正确掌握被并购企业未来市场的潜在增长价值, 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五) 对企业的资金预算做到合理的规划, 防止财务恶化

在既保证跨国经营能够正常运营的同时还应减少企业资金的占有量, 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合理的预算之后, 以预算为依据, 对各项资金在各个阶段的支出时间, 制定资金支出程序和支出数量, 做出科学的资金支出预算。同时根据企业财务实力和融资的可能性, 对支出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确保企业现有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保证跨地域经营公司的资金供给, 使企业整体保持一个健康的财务状况和良好的现金流量。

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跨国经营已经是全球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地域经营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 还应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风险。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经济前景的市场跨地域经营, 更应充分认识其风险性, 遵纪守法, 规范经营, 与本土企业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魏子力, 齐月, 冯媛.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J].中国外资, 2012 (4) .

[2].王曦.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致富时代 (下半月) , 2011 (5) .

[3].卜忠群.浅谈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致富时代 (下半月) , 2011 (3) .

[4].胡俐, 赵凌云.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6) .

[5].许义娇.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4) .

[6].黄涛.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24) .

跨国公司发展 篇10

一、新疆跨国公司发展概况

目前, 新疆与中亚国家经济往来的企业主要是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导, 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 新疆跨国经营的主体逐步实现了多元化, 既有国有企业, 也有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过年来, 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逐渐进入中亚市场。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新疆广汇实业集团、新疆建工集团等在新疆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纷纷进入中亚国家开拓市场, 由于大的企业集团资产规模比较大, 资产运营质量比较高, 企业经营理念长远, 信誉度高, 并且大企业集团大多有自创的名牌产品, 有助于进入市进一步打开中亚市场, 增大市场占有率。同时, 一些“三资”企业也开始申报拓展中亚市场的境外投资项目。

截至2005年5月底, 新疆 (不含兵团) 经批准在外设立的各类企业共73家, 总投资额为6406万美元, 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金额为5500万美元, 其中哈萨克斯坦25家, 总投资额2619万美元 (中方协议额为2573万美元) , 主要从事商贸、番茄酱生产、建材生产和销售等;吉尔吉斯斯坦20家, 在吉国总投资额2037万美元 (中方协议额为1736万美元) , 主要从事食品加工、啤酒生产、商品分拨和展示、养鸡场等。其中属于中方独资的41家, 属于中外合资的32家。

目前, 在哈萨克斯坦9000多家外资企业中, 中国企业只有155家, 仅占1.7%, 新疆对哈投资企业主要有阿拉木图新康番茄制品厂、亚联中国商品商贸城等34家, 占全国对哈投资企业数的21.9%, 中方投资总额为166.95万美元, 新疆对哈投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但占哈国外资企业的比例较小, 新疆开拓哈方市场的潜力巨大。

从新疆在中亚的投资领域来看, 境外投资开始阶段的主要形式是在境外设立贸易分公司, 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对外贸易的桥梁和窗口。近年来, 随着中亚贸易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非贸易企业 (机构) 逐渐成为境外投资的发展方向。2005年新疆屯河投资800多万美元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果汁加工生产线, 乌苏啤酒也在吉尔吉斯斯坦新建了啤酒生产基地。到2005年, 新疆73家经批准设立的境外企业 (机构) 中, 非贸易企业 (机构) 的比例较以往有显著的增加。

二、新疆跨国公司发展中存在问题

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前些年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尤其是近年来同中亚国家的经济往业, 成效显著, 但是从总体上看, 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和经济技术不合作的发展速度比较的缓慢, 规模小, 仍然处于低发展水平。

1. 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据有关部门测算, 约有三分之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 各类工业产品中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8%。这一基本情况在新疆尤为突出:新疆广大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其直接结果就是, 新疆的对外投资企业, 多数为贸易加工型, 公司研发跟不上, 一些延伸产品无法生产, 造成产品单一, 产品也大多只能进入低端市场。

2. 管理成本比较大。

中亚市场比较复杂, 或者说目前新疆企业对中亚市场的了解程度远远达不到对国内市场那种程度, 因此增加了》难度, 不仅仅体现在了成本上的增加, 还存在着很多的风险, 甚至很难以操作, 尤其是中亚国家政治上、社会治安比较复杂的国家, 市场比较复杂, 给企业在管理上带来诸多困难, 这是一个市场认识和管理的困难, 企业缺乏有经验和能力很丰富的高级管理层。

3. 经营管理水平低, 经营人才匮乏是制约新疆企业拓展中亚市场的一大瓶颈。

从统计资料看在新疆经营的企业中, 大专文化仅占5%;高中文化占43%, 初中文化占45%, 初中文化以下的占7%, 由于无力或不重视高薪聘请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 这些企业面对全新的国际市场经营环境往往茫然无措、力不从心。派出的人员素质不高, 不懂当地法律, 不具备国际金融贸易知识, 甚至不懂当地语言, 以致企业在中亚的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 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4.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在国外建厂是企业的正确出路。

但由于很多企业追逐一时的利益, 企业的投资没有长期的规划, 致使投资人抱有“捞一把就走”的心态, 投资前期没有充分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

三、新疆跨国公司发展对策

1. 形成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为契机, 进一步拓展中亚市场

在乌鲁木齐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组织, 深入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形势、投资环境、投资程序、会计制度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 优化商品进出口结构

当今的国际市场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名牌商品称霸天下的时代, 新疆不可能生产出所有门类的优质产品, 但新疆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和发展高新技术的后发优势, 应立足本地, 放眼世界, 从长远出发, 根据自己的资源、资金和人力条件有先择地建立起自己的优质产品, 培育出自己的名牌产品。

3. 加强政策研究, 规范运作, 扩大向西开放

除了要进一步研究中亚的市场, 更重要的还要深入研究中亚的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 找出为我所用的政策条款, 为“西进”的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法律支持。加强在扑事活动中对企业的

推介工作, 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重要的外事活动。在乌曹木齐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组织, 深入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形势、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程序、会计制度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为新疆乃至全国有意在中亚地区发展的企业提供指导, 使我国企业在中亚地区的投资更理性、更规范。

4. 提高管理者素质, 促进企业管理能力

没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企业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市场的竞争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 逐步提高市场的预测, 经营决策和管理能力。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跨国公司境外投资适当采用人员本地化战略。公司把少量管理人员派往周边国家, 多数雇用当地人来管理和经营。而这些派出的少量管理人员则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要懂当地语言, 懂经济和法律、懂技术、懂管理。要发展跨国经营, 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跨国人才的培养。通过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收高校、研究机构等多种渠道来广泛吸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人才‘储备库, 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现有的人才留住、用好, 充分发挥国内人才在跨国经营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周边国家当地的人才资源, 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情况, 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乃武张可云:《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经济理论与管理》2004年第1期, 2005年第2期、2006年第1期和第2期

[2]胡毅高志刚:《新疆与中亚地区区域竞争力、产业分工与贸易发展研究》, 2005年新疆人民出版社

[3]《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双月刊, 2006~2007年诸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

[4]《2005~2006年新疆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新疆社会科学院, 2006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137”牵引望江公司发展 篇11

谋篇布局

——“137”工作思路谋发展

近年来,公司坚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强化市场开拓,实现了经营效益和员工收入的稳步增长。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增加产品订货驱动规模和效益增长的模式,那是不可能实现长期稳定存在的。

今年年初,公司在深刻分析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结合2015年生产经营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研究确立了“137”工作思路,即以“效率提升”为中心,加快产品结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着力抓好系统论证研发、生产效率提升、财务预算管控、精益成果落地、实物质量提升、市场开拓工作、中层队伍建设等“七项重点工作”。同时,面对依然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公司坚持有的放矢,着力抓好强化措施,确保圆满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加速产品升级,构筑可持续发展产业格局;强化市场开拓,着力完善产品市场格局;着力管理提升,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加快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健全人才体系,持续提升员工队伍水平;持续关注民生,推动和谐望江建设等七项主要工作。

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今年,公司围绕特种产品和民品两大发展战略支撑,持续优化主营产品结构。特种产品方面,加快现有产品向纵深发展,丰富产品谱系;以需求为牵引,加快新领域装备的研制步伐,切实提升在研产品转化为型号任务的比例;认真研究国际装备发展趋势,加强基础科研,为后续装备研制夯实基础。民品方面,风电齿轮箱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加快大兆瓦、紧凑型风电齿轮箱的研制步伐,提升模块化设计水平,努力提升产品的通用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特种产品和民品两大主业共同支撑公司发展的格局。

加快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公司坚持以总装需求为牵引,持续强化产品准时交付和产品成套性,重点解决“生产不均衡”的问题;以优化现场工艺为基础,以提高零件数控化加工率为路径,以提升设备开机率为保障,切实提升公司整体生产效率,重点解决“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建成以生产单位为“成本控制中心”的降本增效机制,重点解决“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以工艺优化、精益生产、质量管控为抓手,建立以市场为中心、反应时间快、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的民品生产方式,重点解决“响应市场不快”的问题。

加快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公司将逐步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切实增强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坚持依靠制度管人、管事,重点解决“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强化“事前认真计划,事中仔细点检,事后总结提高”的工作模式,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真正将公司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转化为执行成果,重点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简化现行管理流程,学习运用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强化目标牵引,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重点解决“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号召全体干部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变化,把握新趋势,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克服消极懈怠、不思进取、逃避责任的消极心态,面对任务不推诿,面对工作不拖延,面对困难不退让。二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克服经验管理、粗放管理的陋习,善于学习科学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升管理效率。三是要牢固树立改革改善意识。学会运用精益工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着手,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善提高,将改善无止境、精益求精的改革改善意识融入公司各项工作中。

今年1—9月,公司全体员工勠力同心,以誓不罢休的决心、分秒必争的干劲,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6.5亿元,实现利润4 017万元。

思想引领

——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2015年,公司在重塑企业文化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把这一年定为企业文化成果固化年,着力健全“党委领导、党政主抓、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制订完善“十三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滚动计划,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深化开展好“建体系”“促融合”“树形象”活动。“建体系”活动重点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三大系统”(理念系统、行为系统、标识系统)基础上,持续宣贯望江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重塑成果,完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规范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完善军工文化体系,加强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成本文化、保密文化、廉洁文化、精益文化、人本文化等具有望江特色的子文化建设。“促融合”活动重点在贯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修订《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办法》,推动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以及经营管理的融合互动,促使企业发展战略和各阶段发展目标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要求,符合企业长远利益和最高追求。“树形象”活动重点是激发员工精神状态,强化企业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企业品牌传播,提升企业形象,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促进管理、规范行为、塑造形象的作用。同时,积极组织企业文化的对外推广活动,加大与社会媒体的合作力度,不断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

深化抗日战争精神的宣传教育。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对于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激励员工爱国热情、忠诚企业挚情、凝聚员工合力、积极为公司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而努力奉献具有现实意义。为此,公司精心策划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方案,认真开展了“再现抗战精神”系列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弘扬抗战精神,促进公司发展”主题征文活动;“传承抗战精神爱厂教育”活动;举办了抗战主题文艺表演和抗战胜利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员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更加爱国爱厂,凝心聚力投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工作中,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司在巩固成为市文明单位标兵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强化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四德”教育,坚持开展了“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学习雷锋,争做最美志愿者”“送温暖、送关爱、献爱心”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以每年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引导和组织广大志愿者走进群众文化广场、停车场、社区、村组、困难群众家中,传递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正能量。坚持以“岗位学雷锋”主题实践,引导员工把学雷锋精神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之中,转化为共筑中国梦的实际行动里,大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宣传,组织编写“雷锋式好员工”“最美望江人”的感人故事,在《望江》报、《望江人》杂志、望江电视台连续刊登和播出,把身边的“雷锋”事迹编写成新闻小故事,并在外部媒体上进行广泛的宣传,用公司模范人物和模范班组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为积极构建军民融合、协调发展、优质高效的一流企业作出新贡献。

专题教育

——“三严三实”助力公司科学

发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公司通过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集团公司党组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要求上来,统一到以“三严三实”的作风,不断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行动实践中来。

快速行动,做好专题教育部署。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要求,公司立即行动,于6月初迅速在全体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中启动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及时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启动大会,结合“137”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部署了专题教育的总体安排。党政领导第一时间作了“严格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打造勇于担当务实奉献的干部队伍”的专题党课,深入阐述了“三严三实”的丰富内容和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公司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严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用“三严三实”的作风,抓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军民融合、协调发展、优质高效的一流企业。

躬行“严以修身”,践行“三严三实”。在公司开展的“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专题学习研讨会上,公司总经理李光福、党委书记陈永华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勉励广大党员干部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修身之魂,把站稳群众立场作为修身之本,把严守纪律规矩作为修身之要,把培养高尚道德作为修身之基,在转型升级上用心用力,在效率提升上有新的进展,在管理创新上献计献策,在推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上尽心尽力。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交流了学习认识和体会,表示将以严的要求、严的措施和即知即改的态度进一步夯实理想信念之基,使“坚定理想信念”和“严以修身”成为行动自觉。

躬行“严于律己”,践行“三严三实”。在公司开展的“严于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专题学习研讨会上,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受。一致认为,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心里要始终装着员工群众,要多一分责任,多一分辛苦,多一分担当,在严于律己上做好表率,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时刻警醒自己、鞭策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始终牢记“保军报国”的光荣使命,严于律己永不止步,忠诚履职永不懈怠,在实现“望江梦、强军梦、中国梦”的实际中奋发有为,为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凝聚精气神、汇聚大合力、提升正能量。

公司把开展专题教育与完成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结合起来,做到专题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学习践行“三严三实”,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行动体现在抓落实上,切实从“严”上要求自己、向“实”处谋事着力,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动公司效率提升、又好又快、协调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助力公司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跨国公司发展 篇12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现状

(一)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日趋增多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战略向全球化转变, 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加入WTO相关承诺, 我国取消了对外资企业技术转让的硬性要求, 相应放宽了专利保护期, 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 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优势, 使跨国公司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加大了对华技术转移的力度。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转移已由梯度式发展到跳跃式。据不完全统计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占我国技术转移的将近一半以上,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转移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尤其集中在以香港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及闽南地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集中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世界500强公司中, 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 从研发机构的行业构成来看, 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活动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商务技术、化工、医药、汽车、家电等行业, 从结构上看, 投资仍集中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一项调查显示, 电子信息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最高, 达到41.3%, 其他行业依次为交通工具、一般消费品和化工, 研发机构的比例分别为23.1%、10.3%和3.8%。以汽车行业为例, 目前上海大众、南京依维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增资, 宝马、现代设立了新的合资项目, 丰田、日产分别与一汽、二汽签署了全面的合资合作协议, 本田计划在广州合资建立出口轿车基地。

(三) 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组成技术战略联盟

随着外资逐渐进入国内, 实现了全方位的技术转移和扩散, 20世纪90年代初期外资以在华设立研究机构为主, 随着中国在跨国公司价值增值链和经营网络中角色和地位的提升, 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也获得大幅度提高, 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要想获得双赢的局面, 更多的是通过技术合作组成战略联盟的形式。技术联盟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双方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 另一方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目前在技术合作领域, 朗讯与康佳合作开发手机技术, 莲花公司与TCL共同拓展Internet业务等, 在通讯和机械制造领域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与我国内资企业合作, 以期达到研发的规模经济效应。

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的影响

(一) 提高我国技术的研发能力, 促进我国产业的升级

跨国公司同本土企业相比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其生产经营效率必然高于本土企业, 因而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 加速我国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创新, 与我国企业的技术联盟,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技术的研发能力。摩托罗拉投资2亿美元建立了电子领域的研发中心, 设立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微软在中国的一家研究机构投资8000万美元, 设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打算进一步扩大投资。正是这些研发机构的设立提高了我国技术的研发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地位。跨国公司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明显改善了资产的技术含量, 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 引进技术, 但使部分行业让出了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过度依赖对国外技术的引进, 在与外资合作的过程中常常以市场换技术, 为了获得先进技术, 付出了部分市场让出的昂贵代价。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时凭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通过各种手段使不少中方企业培育了多年且在国内生产已享有一定声誉的品牌减少甚至消失。现在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度的“宝洁”洗涤用品公司原来是中国洁花品牌洗涤用品与美国合资企业, 合资后由美方控股, “飘柔”, “海飞丝”, “潘婷”等品牌已家喻户晓, 但“洁花”品牌却渐渐消失了。

(三) 过分依赖国外技术, 缺少技术的创新

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上, 希望外国企业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 然后再通过国产化吸收这些技术, 但这样往往会造成我国企业在技术上一直依赖跨国公司的局面, 在核心技术上难以有所创新。其次在利用外资中获益非浅的汽车、电子等行业, 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也进行了封锁。拿我国的汽车行业来说, 国外各大汽车公司都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 但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几乎是外方品牌, 而设计和生产的核心技术还牢牢地掌握在外方手中, 我方自主开发能力难有突破。

三、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的对策

(一) 政府制定相关制度, 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应该全方位地提升中国的投资环境, 中国的优势不该只是劳动力便宜的成本优势, 更应该表现为一种与成本优势相配套的系统性优势:包括投资环境, 产业结构和研发能力等。好的投资环境是决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完善基础设施, 提供资金支持, 为技术引进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技术转移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因此, 除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外, 还应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的规章和制度。政府要原则上鼓励外资投向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增大高新技术在我国技术引进上的比重, 更好地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其次建立科技部系统知识产权托管中心, 管理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提高技术辨识能力, 合理筛选投资项目, 改善我国引进跨国公司技术的谈判地位, 争取更有利的技术转让条件。

(二) 提高我国企业吸收技术的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技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跨国公司向中国大量转移技术, 但涉及到关键技术的环节都是被牢牢把握的, 因此我国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技术, 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充分利用资本、技术要素全球流动的机遇, 实现“引进, 消化, 吸收, 创新, 出口”的良性循环, 加强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或模仿创新, 才能把引进技术与实现我国技术的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从而为未来的自主创新打下坚实的人才和制度基础。同时, 政府可以有重点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科技部可以组织成立专项基金, 对于新技术、新设计的研发给以专项资金支持, 同时对重点制造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给以专项研发资金,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研发负担还能有效改善我国制造技术过分依赖国外的状况。

(三) 国内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跨国公司在对华技术转移的过程中, 与我国企业采取合资合营的方式较为常见, 因此我国企业要树立联合开发意识, 建立广泛的技术战略联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尝试战略联盟, 不光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采取此种形式, 也可联合国内具有相对优势企业, 目的是为增加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迎接跨国公司的挑战。为了能增强自身的实力, 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我国业企业在跨国公司联盟过程中要主动学习国外公司的先管理经验和技术, 通过组织学习来提升整个组织的能力与知识积累。如目前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与康柏公司在1997年1月合作建立售后服务中心, 通过战略联盟形式, 使中国电脑服务很快达到国际规范, 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四) 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 建立良好的人才保障机制

人力资本是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重要要素, 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目前, 我国高科技人才还比较缺乏, 因此在人力资源上, 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 提升人才的总体水平, 努力培养一批既懂得国际规则又掌握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利用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的形式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及企业人力资本水平, 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技术溢出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条件。在技术转移过程中, 由于跨国公司可以提供很好的薪酬待遇以及良好的科研条件, 因此造成了我国高科技人才的流失。因此, 在我国对高科技人才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尤为重要。政府应提高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制定高科技人才的薪酬激励机制, 同时对于海外高技术人才归国创业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阳, 张辉, 施国良.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J].科技与经济, 2008 (6) .

[2]黄卫平, 李娇.国际产业转移平台与技术转移探析[J].经济经纬, 2008 (4) .

[3]傅正华, 林耕, 李明亮.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6 (3) .

上一篇:演进方案下一篇:改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