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经营

2024-10-17

跨国公司经营(共12篇)

跨国公司经营 篇1

摘要:文章探讨了与中美跨国公司经营密切相关的中美文化特点, 以及不同文化所造成的中美管理思想中的差异, 并强调中美跨国公司无论是将自己的产品打入目标国市场, 还是在别国进行生产、经营、销售, 都要特别注意不同文化的影响作用, 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上是在多个不同的集体中不停地变幻和担当着自己不同的角色。这些集体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等。虽然我们面对的对象不同, 做的任务也不同, 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在时时刻刻地与人沟通。两个有着不同背景、生活方式、处世方法的人在进行交流时, 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进行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文化的碰撞日益明显与激烈。在经济方面, 文化对企业良好的运营, 尤其是文化对跨国公司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美国文化探源

文化 (英语中为Culture) 源自拉丁文Culture, 最初是指耕种、培养、栽培等, 后又由此引发出文雅、修养的含义。韩承敏在《跨文化人力开发与管理》中精辟地总结了西方文化的演变历程:在西方, 古希腊文化使人类文化遗产变得更为多姿多彩, 文艺复兴使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18世纪的文化更赋有理性与知识的魅力, 人们在19世纪又为文化的本质、功能等进行了归整, 使之更加系统与完善。如今, 人们把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包括物质、制度、观念等。它们综合地反应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性成果, 包括:认知体系, 即人们的认知方法和知识体系;规范体系, 即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语言文字。

中美文化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有着诸多不同的方面。

美国是多个民族的大熔炉, 移民与移民带来的文化使美国的文化以“多元化”为主要特征, 强调自由与不受约束。美国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有许多不同, 主要表现在:美国文化追求物质主义的世界观, 强调利润最大化;开拓进取, 敢于创新;讲究效率, 提倡科学管理;尊重个体, 倡导个人的能力等等。

美国的这些文化特性与其历史紧密相关。在美国的殖民主义时期清教主义思想作为一种价值规则和生活哲学指导人们要努力工作, 在美国这片崭新的土地上建立自己新的伊甸园。但对于这批早期移民来说, 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但也正是在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出了敢于冒险, 随时应对不幸与困难的品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及他在经济上的成功更加造就一个抓住机会依靠自己不懈努力而由穷到富的美国梦的开始。他提倡做生意要诚实, 但也要讨价还价, 并善于利用对方犯的错误以达到自己的成功。美国人会做生意, 善于抓住机会可能就源于此。

二、文化差异在管理思想中的体现

文化的影响涉及人们的处事原则和生活方式, 也渗透到企业的管理思想当中。美国人讲究效率, 时间观念强, 所以很早就开始重视探讨科学管理的方法。例如被人们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对人们的工具、机器、材料以及工作环境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制定了每日比较科学的工作定额和工人们所使用的标准化工具,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人的积极性。在1925年美国科学院效率专家小组由梅奥教授带领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整个研究历时10年之久, 最后提出了“社会人”及非正式组织等成果, 为以后的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这些文化传统对现在的美国管理方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 美国的组织开发中重视系统化、法制化、程序化, 十分强调务实精神, 重视工作绩效而轻人际关系及我们常提到的“面子”问题。他们更加看重能力而非年纪与资历。在《中外企业文化》杂志刊登的一期关于美、日、德、中企业家素质要求比较中美国企业管理协会认为企业家的重要素质中的前三条素质是工作效率、有进取心和富有创造力。

跨文化研究的先驱霍夫施泰德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迈克尔·邦德共同合作调查了包括新加坡、日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和地区, 提出了“儒家动力论”的价值观, 指出“儒家动力论”价值观高的国家特征是:持续坚韧的意志力;关系由身份地位确定, 体现尊重与孝顺;有羞耻感;个体稳定性, 强调家庭、组织、社会协调发展;注重面子。中国文化受传统的孔孟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多。所以较多的中国人注意保持和谐与一致, 并且十分有凝聚力, 但同时也缺乏冒险与创新精神。

这些文化传统对现在中国的管理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孟子曾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说明中国的管理者很早就尊重人性, 强调以人为本。中国文化中对和谐的追求也为一个团体能相互配合顺利地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思想观念也阻碍了当今经济的发展。例如市场经济中平等的原则与传统的贵贱尊卑的礼数冲突;现代的创新精神与庄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治、保守的心理冲突;开放竞争与孔孟的中庸原则冲突;法治的管理与传统的人际关系的冲突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家今后需要注意与改进的地方。

三、中美跨国公司经营中的文化策略

中美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中美跨国公司的经营中, 通常文化这只无形的手也起到了事关成败的决定性作用。阿瑟·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提到, “经济增长取决于人们对工作、财富、节俭、生儿育女、发明、陌生人以及风险等方面的姿态。所有这些姿态都来自人们的心灵深处。”所以我们的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要十分重视国家文化的区别。

(一) 当一个企业要把他生产的产品打入目标国市场时, 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作用

1.要考虑产品名称的翻译问题。该产品的名称被译为目标国的语言后是否依然响亮, 容易被人们识别与记忆, 是否会产生歧异, 是否触犯了目标国的一些民俗或忌讳。

例如, 中国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 产品名称叫“紫罗兰”。“紫罗兰”在中国人们心中是一种很美丽的花卉, 人们都很喜欢。但当该企业出口此产品时对“紫罗兰”这个名称直接译为英语中的Violet, 之后该产品的销路一直不好。原来在英语中Violet与Violent (暴力) 的拼写很相近, 人们当然不愿意购买。有些产品名称的翻译就考虑到了目标国文化的因素, 名称既响亮又有深意, 深得消费者的欢迎。例如金利莱 (Goldlion) , 万事达 (Master Card) , 舒服佳 (Safeguard) , 高露洁 (Colgate) , 锐步 (Reebok) 等。有的公司则对此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他们在为产品起名字时使名字在各国均能发音, 但在各国的语言中都无具体的含义, 如“柯达” (Kedak) 和“埃克森” (Exxon) 等。有的公司还聘请两批翻译人员, 先请第一组人员把A语言译成B语言, 再由第二组人员又把译好的B语言回译成A语言。这样如果翻译的结果依然能体现出原文的创意, 那么该译文就是可取的。

2.要考虑产品的标识、包装等的颜色形状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否宜人, 并符合目标国人民的偏好。

可口可乐的包装则常以红色为主色并配以流型的包装瓶, 显示了青年人的活力, 所以深得大家的喜爱。各国人民审美偏好不同。例如, 日本人忌讳绿色, 埃及人不爱蓝色, 法国人讨厌墨绿色等。所以公司在出口商品时应充分考虑到目标国人民的风俗习惯。

(二) 当一个企业在别国进行生产销售时, 该企业更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作用

1.在与别国的人员谈判或商讨问题时, 应考虑到对方的沟通习惯和思维方式。根据人们之间的沟通是直截了当还是含蓄暗示, 可将各国的文化分为高情景文化和低情景文化。高情景文化中的人们在表达意思时比较含蓄, 例如中国人不喜欢当面表示出不同意、或对对方不满意, 出于礼貌会顾及到对方的面子问题。低情景文化则相反, 如美国人表达意思开门见山, 是就是是, 非就是非。美国人爱与别人争论, 认为争论能帮助双方都得到提高。这一点我们从美国大选中两个候选人进行的激烈辩论中可见一斑。双方矛头直指对方, 毫不留情面。这反应在生意中则是对对方提议的不当之处直接提出不同意见, 作决定时当机立断, 速度很快。这并不是对对方的不尊敬, 而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办事方法的不同。

2.不同国家的办事风格与办事速度也存在着不同。这一点可以从一个有趣的例子中看出。奥的斯 (Otis) 公司针对美国人与中国人不同的工作风格设计了两种不同型号的电梯。这两种电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电梯的启动与制动的速度上。在中国安装的电梯多数都是平缓地启动与制动, 人们感到很舒适, 并习惯在电梯中攀谈。而在美国安装的电梯启动与制动相对来讲就比较突然。这是由于美国人一般习惯夹着公文包冲进电梯, 并希望迅速地冲出电梯, 投入工作。

中国人制定决策时习惯把计划在心中勾画完整后再去执行, “三思而后行”的想法使人们认为缜密的计划更容易成功。而许多美国人则喜欢边制定计划边执行, 在执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与美国人爱冒险的精神有关。但这一点如今也不尽然, 例如许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为了抓住机遇也多采取美国人的方法, 例如国美电器的总裁就是如此。

3.采取何种方法对员工进行管理, 应考虑到对方的处事习惯。这一点可以从海尔集团的一个例子中看出。海尔集团的中国本部多年来一直实行6S的“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的管理方法。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每天如果有工作表现不好的员工都要在6S脚印上反省自己的不足。但当海尔进入美国市场, 面对倡导自由, 不受拘束的美国员工时, 这种6S的反省方法无论在文化或是法律上都是行不通的。于是海尔另辟蹊径, 把“负激励”变成“正激励”。每天不是表现不好的员工站在6S脚印上反省, 而是表现最好的员工站在6S脚印上介绍自己在6S方面上表现出色的经验, 这样一方面克服了美国员工过渡自由的不足, 又维持了海尔6S的企业文化传统。后来这种“正激励”的方法也被重新引进了国内。海尔的这种做法也正是人们越来越提倡的“全球化思考, 地方化行动”的典范。

4.根据不同国家人们的偏好来设计组织的结构。霍夫斯坦德在《跨越合作的障碍》一书中指出, “一个国家的组织之所以设计成这样, 组织之所以按这种方式运行, 主要是为了满足该国国民的文化需求的缘故。”例如, 在拉丁国家, 员工希望将管理活动系统化, 使人们有章可循。而在美国, 人们不喜欢过于严格的规章制度。

所以对于跨国公司来说, 无论是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别国市场还是在别国进行生产、经营、销售都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影响, 对工作人员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培训。国际交流工商协会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一个没有经过交叉文化训练的跨国经营者在国外失败的比率高达66%, 而经过交叉文化训练的人失败的比率仅为2%。

按照不同的需要, 可以对外派人员进行不同强度的培训。低强度的训练是通过授课、录像等方式提供目标国有关的商业和文化的背景信息。中强度训练是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语言学习等了解目标国的一般知识, 减少民族中心主义。高强度的训练是通过去目标国旅行、与有经验的管理者会谈、集中进行语言训练等方式使外派人员能够与目标国的国家文化、商业文化、社会制度达到融洽。同时针对不同的文化特色,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用本土化经营战略。例如, 可口可乐的董事长提出, “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开拓可口可乐的国际市场”。他们的具体策略是:在当地设立公司, 员工为当地人员;除了可口可乐的配方外, 一切的设备、材料、运输、销售都由当地人自制自办;技术及人员培训由总公司统一负责办理。

事实证明对文化的重视, 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对跨国公司的运营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 跨国公司在别国经营时要特别注意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 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 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发目标国的市场, 进行生产销售, 获得利润, 在跨国经营的浪潮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何曼青.超级竞争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2

[2].韩承敏.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建东, 黄熙.MBA使用英语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4].吴伟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第一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跨国公司经营 篇2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跨国公司理论

1977年,英国里丁大学邓宁(J·H·Dunning)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81年,他又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进一步对折衷理论进行论述。邓宁认为,早期的跨国公司理论,是建立在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基础上的,这些理论虽然对某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跨国公司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早期的跨国公司理论基本上可分为四种流派:

1、完全市场C.P.Kindleberger: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Six Lectures on Direct Investmen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的假设前提出发,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优势的来源,其代表是海默和金德伯格的垄断优势论。该理论认为,垄断优势来自四种市场不完全形态:(1)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2)产品市场的不完全;(3)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全;(4)由政府课税、关税等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前3种市场不完全使企业能够拥有垄断优势,第4种的市场不完全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实现价值增值。12

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提出的垄断优势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资产,如专利和专有技术、获得资金的便利条件、管理技能等;(2)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品牌、商标、差异性产品、营销技巧、价格操纵;(3)跨国公司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优势。海默等为代表的垄断优势论与新古典贸易和投资理论的最大区别是将跨国公司看作国际生产的主体,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国际交换的主体,从而将跨国公司的研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之中。后来不少西方学者沿着“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行为结果”这一产业组织理论分析范式,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的内容。比如约翰森(H·G·Johnson,1970)的占有能力论,凯夫斯(R·E·Caves,1971)的产品差异论、尼克博克(F·T·Knickerbocker,1973)的寡占反应论以及梅纪(Stephen Magee,1977)的信息占有论等等。13

2、探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互动关系的理论,主要有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产品周期理论(Product Cycle Model,PCM)是美国哈佛大学维农(Raymond Vernon)教授在1966年提出来的,该理论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角度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维农等认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比较优势呈现出动态转移的过程,贸易和投资格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结论是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属于某一生命周期阶段上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交换而获得利益。产品周期理论借鉴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强调技术发明给经济带来的革命性、突变性的影响,并从技术差距的角度阐述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基础。值得指出的是,PCM理论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与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结合起来,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第54-65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并以此来分析国际生产格局的形成,它认为FDI的动因不仅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而且取决于东道国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而且该理论比较关注供给与需求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因此该研究方法颇具借鉴作用。14

但是产品周期理论将FDI看作是对贸易活动的替代的观点却值得商榷。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来说,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此外,PCM认为,跨国公司的FDI是创新技术广泛扩散,产品进入成熟阶段的结果,但是事实上,跨国公司是以全球战略的视角来选择各个区位的生产经营方式,并在全球范围内对各个节点进行整合和协调。特别是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日趋明显,跨国公司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与当地企业或科研机构结成战略联盟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其一开始就在海外进行研发、设计并以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创新产品多数情况下也是同时在国内和海外市场推出。对于这种当地化日益明显的趋势,PCM理论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 Kojima)根据日本当时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他认为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产周期理论都是建立在垄断优势基础之上的,忽略了国际分工原则的作用,只能解释美国型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该理论主张,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国际直接投资所导致的技术转移就越容易移植、普及和固定下来,从而可以把东道国没有发挥的潜在优势挖掘出来,扩大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从而创造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

3、内部化理论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对跨国公司行为影响,其代表是巴克利、卡森和鲁格曼等。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利(P·J·Buckley)和卡森(M·Casson)在其合作出版的专著《跨国公司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中系统地提出了内部化理论。该理论仍然以市场的不完全作为理论分析的前提,但它强调的不是市场不完全如何导致企业拥有垄断优势,而是强调市场不完全如何使企业将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并通过企业内部使用而取得优势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超越国界便会形成跨国企业。内部化理论以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作为理论分析的前提,用交易费用概念解释跨国公司的形成及其运行。内部化理论认为,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中间产品主要包括专利、技术诀窍、营销渠道、商标、信誉等知识产品。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企业在进行知识产品的外部交易时,存在着泄密的危险和定价的困难,企业为了克服这些障碍需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由于外部市场不完全,企业不得不以内部交易机制来取代外部市场,将知识产品的配置和使用置于统一的行政管辖之下,并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加以利用以降低交易成本,使企业的中间产品获得充分的报偿

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述跨国公司的文献中,有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思想流派。一是交易成本--内部化的方法,其代表人物主要有Buckley & Casson(1976),Dunning(1980),Rugman(1981)等;二是从跨国公司管理的角度,主要代表人物有Prahalad和Doz(1987),Bartlett & Ghoshal(1989),Hedlund(1986)等。这两个流派在许多方面有明显不同。前者主要关注为什么会存在跨国公司,后者则关注跨国公司是如何运作的。但两者都是研究大型跨国公司,而且近来二者有逐渐融合的趋势,或者说交叉的部分日益增多。Hedlund(1986),Bartlett & Ghoshal(1989)最早指出,子公司日益扮演战略性的角色。而Dunning(1993),Rugman & Verbeke(1992)将其与交易成本理论加以融合。但是交易成本学派(Buckley,Casson,Dunning,Hennart,Rugman等)仍主要关注多国性内部化、Julian Birkinshaw:

(2000)Multinational Corporate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n Internal Market Perspective, 55-79, from Neil Hood and Stephen Young, The Glob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ctiv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acmillan Press LTD, pp.55-74对东道国和母国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而多国管理学派--如Bartlett,Doz,Ghoshal,Hamel,Hedlund,Kogut和Prahalad在90年代初则基本上抛弃了多国性问题而转向其他问题,比如知识管理以及核心能力的发展,而所有这些都主要与大公司有关。19 交易成本理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跨国公司外部化的原因。但是,要更清楚地说明战略联盟这一重要发展趋势,还应结合资源能力论来加以论。John Cantwell(2001)在分析企业为什么日益倾向采取准层级制或准内部一体化的安排胜过于完全的内部化时指出,成本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合作的增。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的下降至少可以使传统的层级制安排也同样受益。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战略联盟的“战略”来考虑。传统的企业间联盟,比如分包制中的顾客--供应商合作的主要动机是节约成本,而战略联盟还有另外一个动机,即其在本质上是战略性的。所谓“战略性”是指这些协议的目标在于通过增强企业资产的价值来实现长期的利润最优化。

伴随跨国公司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白热化竞争使企业低度增长,因此企业需寻求更廉价的投入或将销售从缓慢增长的市场移往潜在的市场,而且必须使这种转移快速进行。日益降低的边际收益以及伴随合约或准内部化关系而日益降低的交易成本导致在某些特定产业的企业的非内部化或“内部一体化的消解”(disintegration),因为企业追求灵活性和更低的风险。企业喜欢联盟而非层级制的更战略的因素是:(1)企业并非总是有办法通过专利来保护其知识产权,而必须依靠保密或共同发明。(2)以共同发明的方式,联盟允许企业监督竞争对手,并允许企业从事类似的研究。Narula & Dunning(1998)认为,在同一个行业,当两个领先企业都追求重大的和新的技术突破而又都没有把握他们能赢得这一场创新竞赛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合作,这样可以确保他们联合起来一定是第一的,而且在不确定性很大时,半块蛋糕总比一无所有要好。(3)当然,跨国公司并不仅仅与技术领先者结成联盟。与技术资源有限的企业也可结成联盟,此时其目的主要是了解潜在合作对象的研发能力,更清楚地了解其情况,以便为今后的类似合作提供经验(John Cantwell,2001)。

在一个动态的技术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个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盟关系,Kay, N.,(1997).Pattern in Corporate Evolu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包括与那些目前还没有显现其价值的企业建立关系是很有益处的,它隐含着更高的学习的潜能,可以应对复杂的形势。在技术前沿领域,主导性技术标准尚未确定,还存在很多潜在选择时,即使签订一些有交叉性的或重叠的协议也是值得的。Kay(1997)甚至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与某些企业建立联盟网络关系不是因为他们信任其伙伴,而是为了信任其伙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因为彼此信任才合作,而是因为合作是不可缺少的。20

R&D的海外投资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R&D投资的形式也同样表现为内部化与外部化的关系,因此也可以由内部化理论或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但是,鉴于R&D合作的特殊性,特别是“技术导向型”R&D活动的复杂性,用交易成本理论很难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技术导向型”R&D刘海云:《跨国公司经营优势变迁》,第231-238页,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活动并不完全是企业按照交易成本大小进行选择和设计的自主行为,而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联盟伙伴获取资源和能力的战略行为,常常涉及合作双方资源和能力的双向交流,有时甚至是完全外部化的。交易成本理论虽然可以解释区位选择问题,但是区位战略,尤其是R&D活动的区位选择的动机要比一般的FDI的区位选择复杂得多。21

跨国公司的R&D活动,逐步从过去的集中性大规模型转变为分散且较小规模的R&D活动。R&D活动在全球的分散布局,为跨国公司接近不同地区的外部技术资源创造了条件,为与其他企业构建R&D战略合作打下了基础。虽然现代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通讯网络能够使科研人员实时交流,使管理者们实时控制和协调,使跨国公司能够内部化地分散组织R&D活动,然后将分散的R&D活动加以整合并获得集中化的利益。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竞争已使从外部接近、学习、吸收技术资源同样重要。相对于跨国公司传统的主要靠内部发展的方式来说,甚至更为重要。弗洛达(1997)认为R&D对外投资的迅速增长,反映了跨国公司致力于利用外部化科学和技术能力并创造新技术资产的倾向。弗洛达的研究,基于对外国公司在美国的200多个R&D实验室的调查,主要分析了在R&D国际化活动中适应于生产和市场的动机的相对重要性。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接近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建立与美国科学技术团体的联系的考虑,是与R&D显著相关的唯一因素。这种R&D活动的组织被称为是“技术导向型”的(相对于“生产市场导向型”而言)。这一研究说明了日本、西欧的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美国“硅谷”等地区设立R&D机构的动机,是为了充分利用那里的科研环境,接近美国科技人才和与其他科研机构建立联系等。这一动机更多地使R&D活动表现为外部化的活动,如更多地通过分包、技术许可、战略联盟等合作形式,甚至是通过与科学家个人联系和合作的形式组织R&D活动。22

在过去的20年中,邓宁的折衷理论是解释跨国公司活动的主流理论。但如今它面临着许多挑战。经济全球化及战略联盟的迅速增长改变了国际、国内商业活动的运作和组织方式。战略联盟和外包这些新的运作方式要求将新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折衷理论中去。当然,OLI框架仍继续有效,它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比如从贸易理论、经济地理、进化经济学和资源基础论或战略管理的角度看。本文以下就分别对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进行探讨,并对邓宁的综合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

1、关于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是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1937年科斯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企业的性质》,该论文提出了企业均衡规模和市场交易内部化的思想。科斯认为,市场交易过程是有成本的。同时,科斯又指出,企业组织也是有成本的。但是只要企业能在内部组织交易并花费比公开市场交易更低的成本,企业就会将这些交易内部化。科斯还进一步分析了市场与企业的边界问题。科斯指出,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的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

内部化理论就是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跨国公司的形成及其运行的。其代表人物有巴克莱(Peter J·Buckley)、卡森(Mark C·Casson)、鲁格曼(Alan M·Rugman)等。巴克利和卡森认为,随着生产分工进一步深化,中间产品在生产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中间产品多种多样,它不仅包括半成品、原材料,而且包括隐含在专利权和人力资本之中的各种知识。一般来说,企业在其经营和活动中需要一系列的中间产品。但现实中,某些中间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的,表现在要么没有或只有很少可供企业进行产品交换的市场,要么市场效率低,使交易成本上升。特别是一些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其外部市场极不完全,而且知识产品在消费市场还存在外部经济性。而如果企业利用知识产品这种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的特点,将知识产品在内部市场转移和使用则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因为知识的开发和应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自我垄断”的性质,歧视性定价和差别定价是知识实现增值的主要形式,但现有的专利制度不允许歧视性定价行为。因此,知识产品内部化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最佳途径,内部化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资产的所有权优势。一般来说,内部化是对外部市场不完全的反应。鲁格曼认为,只要存在不规则市场,或者当规则市场交易成本很高时就会产生内部化的要求。巴克莱等认为,内部化的条件是内部化的边际收益等于内部化的边际成本,但由于国际市场极不完全,内部化处于边际收益递增阶段,因此内部化更显得重要。在影响内部化决策相关的四个因素中,即行业特定因素(包括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等)、地区特定因素(地理位置、文化差别、社会心理等引起的交易成本)、国别特定因素(东道国政府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企业特定因素(企业组织结构、协调、管理能力等),行业特定因素对市场内部化的影响最重要。23

就内部化过程而言,跨国公司通过所有权控制关系将其所属的海外子公司纳入其全球性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之中。对纵向一体化的跨国公司来说,子公司成为母公司的前向和后向联系的经营单位,分别承担不同产品的生产或同一生产部门不同阶段的生产任务。同时,在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技术等通过内部市场体系进行交换,从而将传统的国际市场内部化。比如跨国公司通过其国际化生产网络转移软硬件生产技术,使其子公司获得生产产品和零部件所需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中间投入品市场也可以通过内部市场来进行贸易。各子公司独立生产某个环节的零部件或半成品,通过内部市场供地区分市场上的中心工厂进行最后的组装。对横向一体化跨国公司而言,公司内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子公司分别承担同一种产品不同零部件的生产,然后集中到某个子公司进行装配和向外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科斯对企业性质的分析,还是巴克利和卡森在跨国公司理论中的进一步发挥,一个企业的边界都是内部化的边际收益等于内部化的边际成本时的规模所确定的。但是,由此确定的一个企业的边界只是一个静态均衡的边界。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原有的均衡状态就会被破坏,这会导致企业进一步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向外推展其边界,直到实现新的均衡为止。但在这种传统解释中。理论只涉及“一个企业”和“一个市场”,企业内部化的进程似乎是可以孤立进行的,与其他同类企业无关。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实际情况却是,企业在扩展其边界时,最终的均衡状态不仅由内部化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的规模来确定,而且也同时会受到其他同类企业已经确立的边界的制约。24

今井贤一等人也认为,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虽然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开辟了分析的切入点。但是交易成本理论有其局限性。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手段,两者可互相替代。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是由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是通过权威,即通过组织和行政命令来完成。但是,企业为何要替代市场,相邻的生产环节为什么要实行一体化,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看来,这主要是为了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但是,该理论分析其实隐含了一个假设,即一项经济活动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进行,其生产成本是没有差别的。但是现实是,不同企业显然具有不同的资源或能力,因此在从事相同的活动时其效率当然也明显不同,从而其生产成本也就不一样。笔者认为仅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引入资源基础能力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企业为何选择自制或外购,也可以更好地解释企业为什么必须在某些环节或领域与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总之,一项经济活动是通过内部化来组织进行还是通过外部市场交易获得,应取决于其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或协调成本综合的比较。因此,本文综合资源基础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企业的形成及其竞争优势的获得。

在科斯看来,企业之所以出现并代替市场是因为企业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换个说法,如果市场中的交易效率提高,那么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程度就会减小,也就是说,当交易制度或交易条件改善时(比如,法律的完善、交通通讯的发达、交易方式的完善等等),将导致市场交易费用降低,企业规模将会相对变小。但是这似乎与现实经济发展不相吻合。钱德勒曾经用大量实证资料对现代企业组织代替古典企业组织以及现代企业规模的发展进行过研究,认为这种变化是建立在市场规模扩大,尤其是技术、通讯、铁路、运输等交易条件极大改进基础之上的。虽然企业涉足的生产领域在不停地变化,但规模却是在不断地膨胀,而这与科斯理论隐含的思想不一致,因此简单地用交易费用概念是无法对此进行解释的。如果在此继续沿用科斯的标准,把企业规模的扩张简单地归为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市场交易复杂化,企业组织规模膨胀是将市场内在化的结果时,就难以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发展之初规模膨胀为何如此迅速,如此急剧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科斯的观点事实上是存在着悖论。如果完全延用交易费用概念是无法解释清楚,必须对以交易费用为标准的市场与企业的简单两分法的现代企业理论加以理论突破。25

确实,如果要使科斯的理论本身向前发展,有必要解释交易成本本身是如何受经济增长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的。交易成本理论虽然解释了在非市场制度安排下的情况(比如在企业内部),但是它忽略了管理策略的积极作用以及投资战略的影响。换句话说,跨国公司理论虽然能够解释企业或MNC的存在的原因,但是它却把企业本身当作是一个对外部环境的被动的反应者,忽视了那些使企业具有活力和使企业成长的内在因素。而实际上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及其内部生产的增长会影响交易成本本身。科斯强调导致企业所处的市场条件或交易环境。但是,企业的交易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安排的本质和范围,还有企业的市场份额都有赖于其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还有,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之所以实行内部化是因为市场交易的不稳定性和较高的交易成本。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一方面,电子商务是国际商务的促进器。它创造了新的虚拟市场来取代和补充现有的市场和企业层级制。这使人们反思内部化优势。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本身也是一个产业,它创造了可供选择的市场和层级制来产生经济租。换句话说,它是产生John Cantwell & Rajneesh Narula(2001)

:The Eclectic Paradigm in the Global Economy, MERIT-Infonomics Research Memorandum series价值的活动,与其他活动一样,电子商务产业内部的活动也可用OLI范式解释。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选择最适合其目的的区位,以互联网为杠杆利用和改善其所有权优势,这与传统企业是一样的。同时,他们又指出,电子市场的独特之处是它本身就是市场。在传统市场失灵的地方,电子市场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而不必求助于层级制的内部化方式。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使战略联盟更加流行。26跨国公司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不仅要寻找适当的区位来获得互补性生产要素和优势,而且要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来加以整合。但这并不是非得采取内部化的方式不可。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88)的《跨国公司:趋势与前景》的报告认为,内部贸易是反映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内部贸易比重高,反映企业生产国际一体化程度高;内部贸易所占比重低,则企业范围的国际一体化程度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直到现在也仍然被视为跨国公司系统内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间的贸易。在化工、汽车、电子、计算机行业,建立在国际化生产经营基础上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企张纪康:《产业国际化:理论界定、跨行业和跨国比较》,《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业内部的地位以及决定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地位时已越来越重要。以至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其国际范围的生产、经营内部专业化分工而引致的国际贸易,包括海外子公司之间的相互贸易在全球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和规模,一直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8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外部化和准内部一体化的发展,独立于母子公司体系的、不受母公司所有权控制而又与其有贸易关系的其他公司(如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之间的贸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现在跨国公司更多采取集中战略,抓住价值链的战略环节,这必然使其更多采取分包、外包等资源外取的方式,从而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可能减少,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跨国公司生产国际一体化程度降低了呢?显然不是。因此,以内部贸易多寡衡量跨国公司生产国际一体化程度高低在现在看来是没有说服力的。这也是对跨国战略联盟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之一。

跨国公司作为创造、获取、融合和应用不同区位的知识的国际性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关于跨国公司通过知识创造价值的过程。它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跨国公司管理知识开发和应用过程可以采取的不同制度安排。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对知识交易中的市场失灵进行分析,现在又增加了对企业作为一种进行知识加工的制度所作的分析。Kogut & Zander(1996)认为,企业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而是能够提供一套“更高层次的组织原则”和更丰富的社会环境(social context)来支持复杂的知识创造和融合的过程。当然,企业开发和应用知识的机制以及企业相对于其他制度形式的优点关键要看特定知识的具体特点。虽然在信息以及其他显性知识方面的市场失灵的根源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隐性知识方面,跨国公司的优势才更加明显。Kogut & Zander的研究表明,一种创新中所蕴含的知识越复杂、越难以编程或标码化,或越难以传授,它的转移就越可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而非许可证的方式来进行。企业间联盟作为获取和融合国内和跨国Kugut,B.,U.Zander.1996.What Firms Do: Coordination, Identity, and Learning.Organization Science,7:502-518.的知识的手段引起人们相当大的兴趣。许多研究者认为,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进行重复性博弈,经过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和相互适应,建立信任等等使联盟具有许多与企业同样的优势,可以克服独立企业之间市场交易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在跨国联盟中,独立公司之间的协作安排能够在知识的开发、转让和融合的合作中达到与单个公司类似的合作水平。同时,还可避免正式的管理结构所带来的僵化管理成本。

资源基础论的学者关注公司所具备的能力以及产生独特的和难以模仿的资产的策略以及将自己的这些资产与其他企业的资产加以整合和协同的能力。进化论者则更进一步,他们认为企业不仅仅是资源和能力的整合,而且这种集合代表着过去所创造的资产的不断积累,因此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的特征。企业进化理论的学者指出,可以通过创新来增强竞争优势。而资源基础论则强调企业特有资源的重要性,而不是具体国家的资源禀赋。而企业在设计和执行策略的能力将增强这些资源的竞争力。

在过去10年中,人们则更强调“知识”作为竞争资产本身的意义。它是企业和国家财富不断增加的引擎。许多早期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企Dunning, J.H.(1996),„The Geographical Sources of Competitiveness of Firms: The Results of a New Survey‟,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vol.5,no.3(December),pp.1-30业在英国的分支机构以及英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的R&D活动导致了对母公司知识的反馈和竞争力的增强。全球化经济的挑战来自知识密集型资产日益增加的在地理上的分散性以及企业更有必要开发外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与自己的资源进行互补和产生协同效应。而且,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界,企业面临快速获得国外各种隐性知识或无形资产的压力。因此,除了增加其现有的所有权优势之外,企业越来越多通过FDI来获得互补性的资产。因此,战略资产寻求型的FDI变得更加重要,它可以维持和强化一个企业的整体竞争地位或削弱其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要更好地发挥其核心能力就必须有效地利用对其核心能力能产生互补作用的外部资产。

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资产寻求型或资产互补型的FDI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Kuemmerle(1996)发现,制药和电子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知识。Almeida(1996)在对美国半导体产业专利的研究中发现,美

Julian Birkinshaw:

(2000)Multinational Corporate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n Internal Market Perspective, 55-79, from Neil Hood and Stephen Young, The Glob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ctiv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acmillan Press LTD, pp.55-74在国外的子公司更倾向于使用当地专利。Shan & Song(1997)在研究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现,在这个部门投资的外国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当地企业的先进技术。邓宁(1996)对《财富》最大的150家工业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来源的研究表明,这些跨国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约有1/3到2/5是直接来自其海外的经营,而这种比例的高低又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而且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由于全Doz,Y.L.,K.Asakawa,J.F.P.Santos and P.J.Williamson(1997),The Metanational Corporation,INSEAD Working Paper 97/60/SM,Fountainebleau,France.球化、竞争压力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企业更积极从事效率寻求型的FDI。这样,企业独特的和可持续的所有权优势越来越依赖于其管理复杂的和地理上分散的资产的能力。对知识密集型部门的跨国公司来说更是如此。根据Doz,Asakawa,Santos和Williamson(1997)的研究,现在正出现一种“无国界”企业。这些企业能够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当地化或特定市场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加以组合。

由于以知

础的资

布Contractor,F.J., P.Lorange.Why should firms cooperate? The strategy and Economics Basis for Cooperative Ventures , in Contractor and Lorange ed.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New York: Lexington Books,1988.的分散性以及资产增强活动的日益专业化,企业更有必要开发国外的互补性资产和协同性资源。企业要确认这些资产的来源并有效地获得,然后与自己现有的核心能力加以整合,这样可以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孔查特和罗兰基(Contractor and Lorange,1988)认为,“跨国公司的概念也许需要改变。传统上它可以被看成是跨国性的、由企业自身内部化的控制链,但在当今盘根错节且充满竞争的世界上,它更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由彼此依赖的准市场交易关系所组成的组织。”34这也反映在组织战略上,跨国公司不断加强自己的核心能力,以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为目标重新划分内部分工的效率边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跨国战略联盟,不同国家的企业通过股权或契约安排结成的全球网络型的战略联盟,正成为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一种新的竞争优势。

必须指出的是,跨国公司投资的区位选择已不仅仅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因此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更应从对竞争对手的反应或获得首动优势的角度来解释。虽然影响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成本、市场需求、贸易壁垒、政府政策等诸种因素,但是在这些因素是既定的情况下,处于同一产业且规模相当的跨国公司之所以采取不同的投资战略,是因为其所有权优势是有差异的,不同企业的能力有“路径依赖”的特点,特别是其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或在短时期内难以赶超的。不仅如此,这还与不同跨国公司现有的全球生产布局,特别是其母子公司的关系,即跨国公司组织其全球生产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组织形式也同样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选择资源扩张和资源使用的最佳区位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企业现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国外的更高附加值的活动,并且与外国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区外优势直接关系到竞争优势和所有权优势。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意味着,跨国价值增值活动的方式已从过去的强调层级制转向更加多样的组织形式。这已经沿着系统性地从垂直一体化企业向非一体化的模式转变。这种趋势是通过价值链和跨产业而发生的,但其在技术发展和创新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技术发展的路径在每个企业内部都各有其特点,这会影响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的条件。John Cantwell(2001)认为,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要关心所有权优势与区位优势的日益增强的互动关系。这已经成为贸易和发展的宏观理论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企业内部不断变化的内部分工的微观理论所关注的问题。第二种观点主要关注内部化优势的变化特点,以及经济活动的组织协调的新形式。那些专门研究企业间联盟和并购的文章则关注企业变化的边界。近来的研究使用企业能力论的方法,企图找出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进化是一种具有路径依赖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进入新的技术领域并在多个地理区域建立创新的活动作为发展潜在的公司能力的场所。在国际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企业的国际经营以及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盟,跨国公司可以获得当地分散的技术资产。Cantwell and Piscitello(2000)

John Cantwell & Rajneesh Narula(2001)

:The Eclectic Paradigm in the Global Economy, MERIT-Infonomics Research Memorandum series.为,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全球性公司,其技术创新在地理上的分散化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开发,因为跨国公司可以获得不同地区的创新资源,并建立有利的跨国性的不同地区的互动。竞争对手、供应商和顾客在任何区域或国家发展起来的联系总是具有那个地区的特色,并使企业的技术创造也带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其他跨国公司常常也需要使他们的生产和创新能力当地化,如果他们想从区域性的技术开发的最新成果中获益并促进自身的技术创新。35

过去国外子公司是自立的和相对独立的,现在正结合成为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该体系依靠各个专业化的子公司为整个跨国公司体系提供服务(UNCTAD,1993a)。在这种企业内部国际分工的框架内,一个企业价值链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移到国外,同时还能保持与公司网络的完全一体化。这种公司战略谋求利用地区或全球的规模经济并实现更高程度的专业化职能分工。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寻求资源的范围扩大了,从而使企业也有更多的选择。不过,这也能鼓励在那些虽然不能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拥有跨国公司所寻求的某些特定资产的国家进行FDI。而且跨国公司可以更多地利用和其他企业的非股权和合作关系,如联盟、合资经营、管理合同或分包安排等。这些安排可以满足公司的多种目标。这些安排在使企业分享创新活动的成本和风险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获得技术或其他资产。这些安排还可以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是网络型组织的出现扩大了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互动的范围。

过去仅仅涉及公开市场贸易所形成的“浅层”一体化现在已经转变为涉及生产层面各个方面的“深层”一体化。在此过程中,国际交易的很大一部分被内部化了,即采取了在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体系各个部分之间的交易。据估计,1/3以上的世界贸易和4/5左右的技术流动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大约1/4的世界生产由跨国公司所控制。而且,企业在国际范围内配置其经济资产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国际《1999世界投资报告》,第180-182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生产体系本身也成为新环境的一部分。结果,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因此也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国竞相引进FDI的事实也表明了这一点。实际上,生产设施区位决策正日益成为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区位决策决定了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流向。而且,如果所选择的区位在国外,区位决策就变成了FDI决策。36

经营婚姻公司 篇3

论证入伙:这是婚姻公司成立的先决条件。合资前,男女双方要对对方的长相、学识、品德等项目进行详尽的考察。恋爱到一定程度后,认为有合资的必要性便提出可行性报告,然后再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和平共处和长期合作的原则,签订一份共同投资的合同。合同经婚姻登记机关审核后,便颁发婚姻公司的营业执照,这就标志着婚姻公司可以正式开业运行了。合伙人双方各持证书一份,以备在今后的合伙过程中扯皮打官司。证书上的大红印章象征着法律的威严,也警示婚姻公司的成立不是儿戏。从此,合伙双方被牢牢地拴在一起,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各自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资本投入:这是婚姻公司能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合伙人要把真诚、信任、理解和宽容等爱情资本多多投入到婚姻公司中去。投入越多,增值越快,收益越大。这样,合伙人可随时享受到温馨、甜蜜、欢乐和幸福等丰厚的利润。你投入真诚,它回报忠贞;你投入思念,它回报牵挂;你投入关心,它回报体贴;你投入休戚相关,它回报患难与共……如果没有爱情资本投入,那就是名存实亡的“皮包公司”,注定要破产。但是,如果只投入钱物,婚姻公司也会岌岌可危。

合法经营:婚姻公司要受法律约束,合伙人必须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经营。首先要持证经营,像未婚同居、试婚等现象概不允许;要坚持合伙人双方协议投资、自觉自愿的原则,不得强迫他人入伙;合伙人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不得虐待和歧视对方;坚持一夫一妻制原则,在法定的范围内经营,不得擅自扩大经营范围,让“二奶”、“三奶”等参与;合伙人相互要忠贞专一,不得与“小蜜”、“情人”等一起“偷睡漏睡”……

盘活存量资产:这是激发婚姻公司内在活力的有效措施。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合伙人自身的原因,一部分婚姻公司疲软运行,负债经营,有的甚至濒临破产,这应当引起合伙人的高度重视。解困的有效措施是把爱情的存量资产盘活,充分利用它的自身价值,以改善经营状况,赢得最大的爱情效益,使婚姻公司扭亏为盈,走出困境。比如,可以读读昔日的情书,去反刍一下恋爱时的甜蜜;可以翻翻过去的照片,去欣赏那相依相偎的浪漫;到热恋时的地方走走,去追溯那花前月下的往事;回想一下蜜月时的幸福,去品味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温馨时光……

跨国公司经营 篇4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定位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企业的一种类型, 拥有着企业所具有的特质, 同时, 作为一种特殊产物, 其也拥有着特殊性。因此, 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定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一个公司, 它的存在同样要遵循相关法律, 履行相关义务, 并且以不断实现盈利、壮大自身力量为目的。其次,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一个政策性的工具, 其出现是国家相关部门为了调节国家经济和实现国家相关目的而设立的, 其存在具有很大的社会性。因此,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既具有一般公司的属性同时也具有自己特殊属性。

二、评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相关指标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经营效率的好坏受到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因此, 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评价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何正确的评价研究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 正确评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需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济效率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经济方面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市场影响力、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七个方面。

生产能力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强有利于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盈利能力大小反映了企业经营是否合理。偿债能力体现了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以及企业的经营能力, 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资产管理能力体现着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市场影响力是一个公司在这个市场上所拥有的口碑, 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市场影响力对于公司的长期盈利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潜在能力, 对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大影响。贡献能力体现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创造的价值, 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一种反映, 企业贡献能力越高,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就越好。

只有准确的把握了以上几点, 才能够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2.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社会效率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的社会效率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劳资关系和谐程度、政策负担状况和外部性四个方面。

创新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发展潜力。劳资关系和谐程度反映了劳动者受尊重的程度, 以及企业受拥护的程度。政策负担状况是企业所承受的相关政策大小, 企业在盈利的同时还应该要注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时, 如果只是一味的考虑经济效率的提高, 而没有注意社会效率, 就会产生很大的负外部效益, 比如企业经济的增加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的。

因此, 我们在考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时候不能够只考虑经济效率, 还要考虑相关的社会效率, 只有这样, 才能够对其经营效率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影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相关因素

一个公司的经营效率好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 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内企业正面临着多方抉择。但具体而言, 影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相关因素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的相关政策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自成立之初起就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其公有制的性质决定着其必须具有特殊的使命。因此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还承担着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实施的义务。因此为了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实施, 其必然会影响自己的营业策略, 从而影响着自己的经营效率。

2. 经济环境的影响

除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外, 整个经济环境的运行情况也会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整个经济环境良好的时候, 就有利于其发展, 反之, 则不利于其发展。

3. 管理者相关素质

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足够的领导魅力, 才能够团结员工, 带动经营效率的提高。同时, 也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知识, 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 管理者在企业经营效率提高上起着重要作用。

4. 企业内部环境

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率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企业自身环境的影响。当企业形成一种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 积极向上的氛围的时候, 企业的经营效率就会有着很大的提高。相反, 当一个企业里面充满着各种权欲斗争, 奖罚不公, 员工们互相勾心斗角的时候, 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因此, 环境的好坏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四、对当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评价

评价我国当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其经济效率的考察, 还应考察其非经济实现目标, 即从社会整体经济角度下来进行研究。这是由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

1. 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济效率

近年来, 我国出现了一批规模大, 技术先进, 管理先进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一些进入了世界500强, 其产品在世界上也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并且,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还注重自身的创新研究, 许多公司已经真正的实现了独立自主, 自主创新。这些都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济效率提高的表现, 但是, 仍然还有一些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思想还根深蒂固, 发展方式依旧沿袭传统模式, 经济增长以粗放型为主。在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环境,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社会效率

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我国经济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同时,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还配合国家, 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做出经营, 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做出调节, 为经济稳定做出贡献。但是,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经营的同时也占用了较多的社会资源, 存在较大的负外部性。总之, 虽然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存在着许多问题, 但是, 其总体经营效率还是较为理想的。

五、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意义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公有资本, 其经营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有利于国家进行经济调节,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

2. 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有很大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其经营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就业, 增加人民收入, 同时, 其效率的提高还对稳定物价, 带动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 有利于促进资产重组,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水平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壮大公司的力量, 同时, 对不良企业进行资产重组, 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通过资产重组, 壮大了企业的力量, 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的相关建议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不能仅依靠市场竞争来提高效率, 还需要政府的相关支持。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够具备处理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能力, 完成公司的特殊使命。因此, 笔者认为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由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健全, 从而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出现。所以, 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得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能够在经营的过程中依法管理。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政支持力度, 促进其规模的壮大, 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高经营效率。

3.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要注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

4. 构建完善的资产监管体系

由于我国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起步不久, 缺乏相关监督体系, 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因此, 需要构建完善的资产监管体系,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

七、结语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 篇5

经济学院2007级国贸2班 张特 20074068 【摘要】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新现象,对世界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应该在引进外国跨国公司的同时,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国跨国公司,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与利益分配。

【Abstraction】The phenomenons of the development across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merged substancially these years,caus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a great vicissidutes.Our nation should use every tactics to attract Superior enterprises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exert efforts on nurturing our own giant in commercial field,to make a nutritional ambience for propelling them to the classic level 【关键词】跨国公司 新形势 世界市场 经济一体化 【Emphasized vocabulary】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New circumstance International marke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当前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新现象,对世界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应该在引进外国跨国公司的同时,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国跨国公司,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与利益分配。

跨国公司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二战后,跨国公司依靠自身的积累和收购、兼并等,规模迅速扩大,实力也急剧增强,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许多跨国公司本身的经济实力甚至超过了一些中等国家的经济实力,理查德-伯内特和罗纳德-E-穆勒在《全球通达:跨国公司的权势》中分析指出:“假如我们将1973年跨国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就会发现,通用汽车公司比瑞士、巴基斯坦和南非大;皇家荷兰壳牌公司比伊朗、委内瑞拉和土耳其大;固特异轮胎公司比沙特阿拉伯大。”2000年仅全球最大的300家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就占整个西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随着世界市场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获得了空前发展,其势力扩展到了世界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必然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的新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自由化、信息化成为全球性特征,资本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跨国公司作为资本国际化的载体也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主要表现在:

1.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和比重明显增长

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施行者,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大幅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6.2%。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也逐年上升,1998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594亿美元,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占92%,200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额为9160亿美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可见,跨国公司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2.数目急增但分布不平衡

199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总数超过3.5万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15万多家。到了2002年,全世界约有6.4万家跨国公司,在海外拥有87万多家分支机构,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共雇佣了大约5300万员工。

但是,跨国公司分布的地区与经营的行业分布并不平衡,以海外资产衡量的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中有90家的总部设在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地区,这些公司一半以上的经营主要集中在电气和电子设备、汽车以及石油勘探与分销行业。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拥有十家以上企业的国家和地区共有十个,而这十个国家便拥有了全球500强企业中的440家,占总数的88%,其总的营业额占全球500家企业总的营业额的89.35%,利润额的85.97%。这十个国家中,除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外,其余均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一国便拥有500强企业的189家,占企业总数的37.8%,占总营业额39.3%,利润额的52.5%。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的分布是极不平衡的,这也是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经济根源所在。

3.投资领域发生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各国纷纷调整本国的发展战略,进行产业重组及转移。跨国公司则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其投资领域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自己开展主要业务,只是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而自9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如今,跨国公司慢慢减少了对制造业的投资,将生产环节分包甚至完全退出生产,服务业也出现外包现象,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跨国公司则将主要精力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及信息产业的研发及应用上,并且多把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留在母国,以保持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4.研发费用增长迅速

研发活动既是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基础,又是跨国公司自身经营战略的需要,自1982年~1992年间,美国跨国公司的研发经费由382亿美元增长到911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2005年美国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咨询公司对世界1000家大跨国公司研发资金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这些公司2004年的研发经费均有大幅度增加,共达3840亿美元。调查还显示,各大公司的研发经费自1999年以来以每年平均6.5%的速度增长,而在过去两年内更是达到了11%的高速增长。

5.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初步成长,但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较弱

二战后,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率先进行了海外直接投资,组建起了自己的跨国公司。经过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获得长足发展。1990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只有19家出自发展中国家,2005年则增加到47家。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实现营业额1.9万亿美元,雇用员工近600万。在能源和金属材料领域,许多新兴国家的跨国公司正与发达国家大公司展开直接竞争。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其中最大的仅与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中最小公司的规模相当。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地区与行业分布上较为集中,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基本上来自于大约13个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及南非,它们主要集中在建筑、食品与饮料以及多样化经营的行业,这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要集中于服务业及制造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仍处于初步成长的阶段。虽然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并且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各种经济活动,打破了以往在国际投资领域由发达国家一统世界市场的局面,给世界资本市场注入新的血液,但我们从以上的数字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创业阶段,规模小,资金少,其组建的跨国公司也以中小型居多,国际化程度较低,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较为薄弱。

二、跨国公司的新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新发展改变了世界市场的格局,势必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1.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扩展了世界市场,并最终成为世界市场上交换的主体

跨国公司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它们通过国际投资建立了庞大的一体化国际生产网络,把一个国家的生产与众多国家的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也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及其他领域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并购浪潮大大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其全球战略联盟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科技的研究与发展。跨国公司势力的扩大在更大范围内、更大限度地扩展了世界市场。当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时,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也日渐增强,它们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贸易方式,如部门间的贸易、部门内部的贸易等等,或者控制国内私人市场,或者通过与其他企业不对称的经济关系实现对世界市场的控制,从而使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在世界市场上,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就约占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因此,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扩展了世界市场的同时也最终形成了以跨国公司为国际交换主体代替之前主要以民族国家为国际交换主体的新局面。这种新局面也势必会对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残酷激烈

跨国公司使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残酷激烈,跨国公司垄断世界市场的主要方式就是跨国并购,1990年全球跨国并购额为1510亿美元,2005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金额为7610亿美元,是1990年的5倍,占2005年FDI总量的80%以上。2005年全球共有141起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交易,总共涉及金额为4540亿美元,占全球跨国并购总价值的63%。2006年上半年跨国并购比2005年同期又增长了39%,尤其是大宗跨国并购案数额急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上本国政府通过支持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支持科技政策等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这必将导致更多的潜在摩擦点,使世界市场上纷争不断。因此,虽然各国经济互相依靠的程度日益加深,但各国之间互相合作的基础仍是十分脆弱和短暂,一旦世界经济的天平出现偏差,以跨国公司为交换主体的世界市场上将又是一番“刀光剑影”的残酷厮杀。

3.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的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世界市场的整合与发展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世界市场上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不可否认,以西方为主导的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整体的影响多是积极方面,它们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其拥有的雄厚资本、先进技术、治理手段、丰富的从事国际商务的经验、优秀且练习有素的专业人员及完备广泛的全球营销网络对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是一笔丰厚的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由于跨国公司形成之初的动机是资本扩张的本性、资本家转嫁本国经济危机的需要等等原因,因此,从本质上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其基本矛盾而努力开拓、争夺世界市场的一种工具而已,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另外一种调整,是资本主义不甘于被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所代替的一种挣扎。

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组建跨国公司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相对于某一‘群组’或某一‘网络’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往来而言,跨国公司现在越来越像是乐队指挥,指挥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跨国关系。不管这种跨国关系是否含有某种资本投资,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它们的全球利益。”为维护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利益分配和格局,巩固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和权力,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利用其手中的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控制世界市场,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立足与发展设置障碍,因此,从这方面来讲,跨国公司的发展又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充分拓展及多元化,阻碍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针对跨国公司的新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的上述影响,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学习其先进的企业竞争理念与国际化的操作方式与治理经验;同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鼓励本国企业做大做强,组建本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与利益分配,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以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跨国经营的风流与风险 篇6

为了全面反映、总结和交流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的成就,抓住国际化经营中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机会,防范跨国经营中的各种风险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特别是在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以促进和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和跨国经营能力的提高, 下面这组文章对于有志于在开拓国际市场、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规避跨国经营风险、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中国企业国际化:昨天、今天和明天

长安汽车志在全球争一流

发挥军贸溢出效应推进兵器工业国际化战略

中国企业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成功“走出去”?

入境先问俗

——跨国经营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跨国公司经营 篇7

一、EMS的内涵与经营特点

1、EMS的内涵

电子制造服务 (EMS) 是一个新兴行业, 指的是OEM/ODM一般只控制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 而将制造、采购、部分设计以及物流外包给生产厂商。EMS生产涉及很多过程及环节, 是一个全线的服务;开始时, EMS主要帮助客人处理加工部分, 即OEM业务外包;后期发展到可以帮一部份客户开发产品及设计产品工作, 即ODM, 再一步发展成为OEM (1) , 即原始设备制造商。

2、EMS/OEM的运作动机

EMS与OEM天然合而为一, 其运作机理和动机受OEM/ODM所看重的客户素质而增强和改变的。据Technology Forecasters Inc (TFI) 和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Inc. (CGMI) 调查显示:EMS均认为到经验和技术能力是首要因素, 接着是质量、成本控制。促使OEM采用EMS的决定因素在于降低成本、生产周期缩减和资源的约束等 (见表1) 。而EMS厂商接受OEM外包业务的动机来自于: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学习经验;产品创新、提升能力等。

3、中国EMS公司的经营特点

Kim (2003) 提出两类合约生产商 (CM) :一类是具有较低价格但不再具有降价能力, 另一类具有较高价格但仍具有可降的空间。笔者针对中国EMS厂商的技术条件、发展规模和运营特点等方面, 应该分为四种类型 (图1) , 前两种与Kim的两种经营类别相似, 定义如下:

资料来源:Technology Forecasters Inc 2006年度季度报告

量大利低型 (LLVP, Volume Large&Profit Low) :选择市场需求量很大, 但利润相对较低行业的客户;

量小利高型 (SHVP, Volume Small&Profit High) :选择较高端产品, 产品需求量相对较低, 但利润较高行业的客户;

普适兼顾型 (STVP, Same to Volume&Profit) :也有些CM公司对各种行业的客户均有兼顾;

来者不拒型 (CUVP, Catch up Volume&Profit) :有一些CM公司是任何行业的都接受。

至于EMS采用何种业务模式, 这和EMS进入市场的长短、内部运作机制和动机有一定的关联。洪韧 (2006) 谈到目前采用最多的模式是OEM+EMS和OEM+ODM, 这种生产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二、中国境内EMS跨国公司的行业背景分析

1、EMS与ODM/OEM的合约伙伴关系

EMS与OEM的合约伙伴关系, 将直接影响到EMS所采取的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制定。TFI的季度报告 (2006年) 显示了OEMs在9个关键领域在5年内 (2005-2010) 的外包业务趋势:主要集中在环境循环、维修、整机安装、家用电器控制板等方面, 而在分销和设计阶段外包的可能性不大。当TFI咨询员调查OEMs在售后服务过程选择EMS客户的标准时, OEMs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技术水平、价格、全球布点、适当规模等;在对收入和利润增长对其有很大的贡献的问题上, 管理者都一致认为是EMS的在厂设计能力 (sited design) 和整机装配 (box build) 均为“顶线增长”和“底线增长” (2) 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2、中国境内EMS公司的竞争优势

中国境内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吸引了大量国际EMS、ODM和OEM电子商的目光。中国拥有巨大的劳动力市场, 是一个原材料出口大国, 境内的EMS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着极强的竞争优势。再者, 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也是EMS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普适兼顾 (STVP) 公司, 浓集了中国境内的高学历人才, 解决了人力资源的后顾之忧;而量大利低 (LLVP) 和量小利高 (SHVP) 公司不能集中成本和技术的竞争条件, 与普适兼顾型EMS在中国境内的发展情况稍居逊色。

3、中国境内EMS公司的竞争劣势

中国境内EMS公司存在着众多的发展瓶颈问题和竞争劣势。中国境内主要的EMS厂商目前规模都非常小, 产品的附加值低, 尚无增值服务的意识。中国境内的电子制造业的ERP、MIS等信息系统建立不太完善, 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供应链管理还很落后, 和世界EMS的差距正逐步拉大, 在应用领域和客户区域方面的发展空间正在被侵蚀。

4、中国境内EMS公司的发展机会

基于TFI预测:EMS全球的市场收入从2005年125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2200亿美元;2005年全球EMS收入的一半来自于整机安装、最终装机和售后服务, 这为EMS提供了众多发展机会。EMS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对中国厂商也颇为有利。大型EMS现在正忙于并购资产的整合, 扩展新领域的力度将会减弱;而且很多OEM在小批量、要求快速反应的定单中更青睐中小型EMS;明显的地理优势和成本优势也会给中国境内中小型的EMS提供商带来更大的空间。目前主要OEMs都在中国设有机构, 这使得中国境内的EMS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5、中国境内EMS公司的市场威胁

OEM为发展核心竞争力, 将更多的业务外包给EMS提供商, 同时也把更多的责任赋予EMS, 这对EMS的战略、组织和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在境内竞争中, 前有欧美EMS提供商大军压境, 后有印度步步紧逼;排名全球前5大EMS企业 (Jabil、天泓、伟创力、Sanmina-SCI) 之后的第二梯队的20家-30家公司, 逐渐向亚洲市场推进;台湾电子OEM ODM向EMS的转型也将对中国EMS构成很大的威胁。另外, 近年来许多大中型EMS公司遭受运营亏损, OEMs业务利润的下降, 必然给中国境内的EMS带来一定的市场危险。

三、中国境内EMS公司的经营战略

EMS企业要取得成功, 必须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 例如来者不拒、普适兼顾、量大利低和量小利高型的EMS企业要采取相应策略 (图2) 。

1、EMS与OEMs的合作与发展策略

EMS应制定与OEM合作的合作经营战略。在与OEM合作与发展的同时, EMS要以满足OEM的真实需求, 提高公司自身的工作和组织流程, 以获得服务的高效能。为了让OEM能从外包关系中收获最大的利益, EMS提供商必须不断加强其技术能力, 在建立一个稳固的信息技术工具方面投入优秀的人力和大量的投资, 以增强EMS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成本最低的策略

中国境内EMS公司在管理和技术上整体处于劣势, 低成本策略是中国EMS公司品牌国际化最初阶段的历史选择。中国境内EMS要在海内外的市场上拓展自己高效的制造能力, 通过全面进入全球电子制造领域, 以强大制造能力为中心的EMS全球化发展必须重视总成本最低策略, 和合理BtoB营销策略。EMS公司采取成本最低战略, 必须要借助信息化手段, 对管理费用进行控制, 赢得市场更多机会。

3、从贴牌生产到自创品牌

Zhai&Shi et al (2007) 认为从EMS到ODM, 从ODM到OBM, 再到OEM, 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近些年来, 中国众多的中小电子企业采用EMS运营方式, 依靠EMS/OEM生产方式获得了发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这种方式因为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市场呈现完全竞争格局等因素, 利润率非常低, 越来越呈现出边际利润单薄、销售渠道脆弱等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内EMS企业认识到缺乏自主品牌, 只能处于弱势, 创建自主品牌, 才是出路之所在。

4、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

中国EMS公司在品牌国际化初级阶段实力较弱, 可以从中低端市场入手, 通过中低端市场积累经验, 逐渐发展中高端品牌。借鉴日本、韩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教训和经验, 采取产品由低档到高档、价格由低到高的策略, 并不断推陈出新, 树立品牌的高档形象。EMS跨国公司的品牌定位从低档走向高档, 必须以产品的技术含量为基础,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营销创新。

5、完善SCM的应用模式

面对当前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电子CM市场竞争已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建立和完善SCM, EMS厂商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战略与战术思想 (如:快速客户反应 (ECR) 战略、适时管理 (JIT) 方法等) , 并拥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如:EDI、网络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等。有效的SCM, 可以使管理者充分了解到整条供应链的信息, 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决策。

6、建立QHSE综合质量管理体系

中国境内EMS厂商在与业内EMS巨头 (或母公司) 相比, 除了技术上不占优势外, 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 尤其是质量管理体系。在此, 笔者提出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QHSE综合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Health、Safety、Environment) , 在发展EMS市场同时, 必须兼顾到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持性发展。通过实施国际标准 (ISO9000和ISO14000) 认证制度, 建立QHSE综合质量管理体系, 可以给客户带来持续的满意度, 从而也给自身带来更多的利润和相关成本的降低。

四、结束语

EMS/OEM是社会化大生产、大协作趋势下的一种必由之路, 也是资源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境内EMS公司要利用与国际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 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 来加速国内技术变迁, 加快国内电子制造的产业升级。中国本土EMS要早日摆脱跨国公司所带来的决策困境和弱势地位, 向自创品牌、自主研发的产业链高端迈进。

参考文献

[1]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Inc., EQUITY RESEARCH:UNITED STATE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J].November 21, 2005.

[2]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Inc., Industry Note: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J].August 22, 2006.

[3]Endong Zhai, Yongjiang Shi, Mike Gregory.The growth and capability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 (EMS) companies[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107 (2007) .

[4]Kim, B., 2003.Dynamic outsourcing to contract manufac-turers with different capabilities of reducing the supply co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86 (1) .

[5]Technology Forecasters Inc., THE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 INDUSTRY:NOW MOVING BEYOND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J].A Quarterly Forum Report, Third Quarter 2006.

跨国公司经营 篇8

一、跨国公司税务筹划的可行性分析

(一) 税收管辖权上的差异

各个国家在税收管辖权方面根据各自的需要有不同的选择, 使得纳税义务的确定标准各不相同。除了对公民身份的认定标准都是以是否拥有某国国籍来判定外, 对收入来源地和居民的判定标准上, 各国有不同的规定, 如法国的法人居民身份判定标准为是否在法国注册成立, 而新加坡却是以管理和控制机构所在地为标准。

(二) 税种税率上的差异

有的国家对个人收入设置综合税种, 有的则按个人劳务收入、股利收入、资本利得收入等分别设置税种。有的国家税率很高、税负重, 有的国家则税率很低、税负轻。这些低税和优税国一度被用来作为跨国公司建立一个完全所有的“账面公司”的地点。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曾吸引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争相来华投资经营。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税收政策也越来越与世界经济接轨。

(三) 税基上的差异

为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和国家税收管辖权的冲突而缔结的国际税收协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签订的双边税收协议已有1 000多个。所有这些不同的纳税规定, 在客观上都可以成为跨国纳税人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纳税制度和法律规定, 以达到承担最小纳税义务的重要条件。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 各国对费用的确认和分配、资产的计价等项目的规定都有所不同。制定正确的会计政策, 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 是减轻国外子公司税负, 提高跨国公司整体税后利润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通过对国外税法允许采用的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分期收款销售利润确定方法、汇兑损益与外币计价方法等的比较和分析, 需要跨国公司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 提高整体税后利润。

二、跨国公司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

(一) 利用关联交易中的转移定价进行税务筹划

转移定价作为内部贸易不可缺少的手段以及跨国公司为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普遍做法, 转移价格在跨国公司中的特殊角色, 使其在国际税务筹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是以不同国家的税率高低作为优先考虑对象, 制定的价格与国际市场完全不同, 偏离其本身价值, 以借助转移价格对纳税的影响实现利润的转移, 减轻公司总体的纳税额。当跨国公司在其子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时, 面临如何制定内部价格的问题, 原则上这种转移价格不会对税收方面产生危害。在一个跨国公司里, 子公司都根据所在国的税法纳税, 从跨国公司全球的角度来看, 人为地通过协调内部价格来转移税收, 可以产生利润。

以Mintel制造公司的转移定价策略为例说明:表1说明Mintel制造公司在两个内部机构具有不同税率的情况下, 公司内部之间不同的转移定价对集团公司总的净收入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转移定价对集团公司的总利润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 相对于低价策略, 高转移定价策略可以给Mintel带来更多的净收益, 每单位高$60[ (2 000-2 400) × (0.25-040) ]。高加价策略使得每单位产品销售所得应税收益有$400从接受国转移到转移国, 他们在转移国交税, 税率要低15%。从而, Mintel缴纳的每单位销售产品的所得税从$395降低到$335, 本例中就是通过高的转移定价把利润保留在税率较低的制造公司, 达到了降低集团公司总体税负的目的。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就在于两子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所得税税率造成的。许多国家出台了形式不一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跨国公司减轻自己的整体税负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具体的跨国公司税务筹划过程中, 应因地制宜利用高转移定价抑或是低转移定价税收政策。

(二) 通过设立中介国际公司进行税务筹划

在进行国际税务筹划的过程中, 跨国公司一般都是充分利用国际避税地的有利条件和本国的推迟课税优惠, 将转移定价及国际税收协定的条款等用于减轻国际税收负担的手段综合起来使用。减少东道国的公司所得税和预提税, 以及母公司居住国对海外汇回利润征收的所得税是税务筹划的主要目标, 充分利用中介国际控股公司、中介国际贸易公司等中介国际公司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 通过该控股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进行参股, 并取得股息。由于控股公司一般设在有广泛税收协定的国家, 所以它从其他国家取得股息时就很容易享受到股息来源国的税收优惠。应当注意的是, 中介国际控股公司所在的居住国应当既有广泛的税收协定, 又对本国居民取得的海外股息实行免税或低税政策, 同时, 控股公司所在国向非居民支付的股息征收的预提税要尽可能的低。

其次, 当跨国公司集团内部的制造公司和销售子公司都位于高税国时, 就可以在避税地或低税国建立一个中介国际贸易公司, 将公司制造的产品通过该中介贸易公司转售给销售子公司。同时还可以结合转让定价来减轻税收负担。目前适宜作为中介国际贸易公司所在国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瑞士和我国的香港等。

例如A国设有母公司N, B国、C国分别设有子公司N1、N2, 在E国设有基地公司e。N1的产品实际上是直接运到N2对外销售的。从下面的产品流转来看, N2直接接受来自N1的产品, 但从销售关系上来看, 先有N1以低价向e出售产品, 再由e加价售给N2, 这部分价差形成的利润就沉淀在了e公司的账上, 而E国为避税地, 税负低甚至是无税的, 因此, 就达到了避税的目的, 如下图所示:

(三) 通过避免设立常设机构进行税务筹划

常设机构是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场所。现在, 常设机构已成为许多缔约国判定对非居民营业利润征税与否的标准。对于跨国公司而言, 避免构成常设机构也就避免了在该非居住国无限的纳税义务。跨国公司可通过货物购买、存货管理、货物仓储或其他辅助性营业活动而并非设立一个常设机构来达到在非居住国免于纳税的优惠。

例如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兴建了许多海上流动工厂车间, 这些工厂车间全部设置在船上, 可以流动作业。这些流动工厂曾先后到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进行流动作业。1981年, 日本的一家公司到我国收购花生, 该公司派出它的一个海上车间在我港口停留27天, 把收购的花生加工成花生浆, 把花生皮压碎后制成板又卖给我国。结果, 我国从日本获得的出售花生收入的64%又返还给日本, 而且日本公司获得的花生皮制板的收入税款分文未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我国和其他多数国家都对非居民公司的存留时间作了规定, 日本公司就是利用这一规定来合法避税的。

(四) 选择有利的国际组织形式进行税务筹划

在日常经营中, 跨国公司除考虑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技术和劳动力供应等常规因素以外, 要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制差异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 选择整体税负较低的地区或税区进行投资。在综合选定了有利的投资地后, 公司组织形式的选择就成为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 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分公司不是与母公司分开的单独公司, 它是母公司的延伸, 无论其赚得的积极或消极所得, 无论其外国来源所得是否交付给母公司, 都被并入母公司的国内来源所得计算所得税。外国子公司是跨国公司在外国独立的附属组织, 其获得的所得只有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母公司才会在母国纳税。在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税务筹划过程中, 一定要融入动态筹划的思想, 例如, 在生产经营初期设立分公司或者常设机构, 等到生产经营正常化后, 再改设为子公司。因为在设立初期产生亏损的概率极大, 运用分公司或常设机构形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可以用其产生的亏损冲减总公司利润, 减少总公司的应纳税额。而等到生产经营出现盈利后, 改设子公司, 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新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

综上所述, 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跨国公司有必要注意及时了解全球的经济动向、选择有利的投资地点、积极主动的运用转移定价、对税务筹划进行全局考虑等相关问题。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要做到全局性和综合性, 企业只有在考虑了各国各地区的情况, 权衡利弊以后制定出税务筹划方案才是可行的, 只有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税务筹划才是有意义的。S

摘要: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各国各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及相互间的税制差异进行税务筹划, 是各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着手, 分别介绍了设立国际控股公司、避免设立常设机构、选择有利的国际组织形式、充分利用转移定价等跨国公司经营决策的具体筹划方法。

关键词:跨国公司,税务筹划,税制差异,转移定价

参考文献

[1].杨绮.跨国公司国外投资地点纳税筹划的层次分析法研究[J].税务与经济, 2006, (01) .

[2].赵希海.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 2007, (03) .

[3].孙晓妍.跨国公司税务筹划策略分析[J].财会通讯, 2007, (11) .

[4].刘儒昺.跨国公司国际税收筹划分析[J].税收征纳, 2008, (03) .

[5].阴祁媛, 邹文娴.基于税收筹划的我国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10) .

[6].丁际波, 赵迎春.跨国公司如何进行税务筹划[J].商业会计, 2010, (07) .

跨国公司经营 篇9

关键词:跨国公司,内控高效,技术创新,转移价格,政府保护

在2001年全世界6.5万个跨国公司的85万个子公司, 雇佣5400万人, 是1990年的2.28倍;2001年销售额达19亿美元, 跨国公司子公司产值占世界GDP1/10, 世界外贸出口1/3;2001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达66000亿美元, 超过德、英、法、意四个国家GDP总值近10000亿美元。

一、跨国公司对外贸易投资和商品贸易突出国家利益和企业特色

1.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 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 外贸出口方面, 商品出口, 多选择高附加值产品, 美国的微软公司、IBM公司、英特尔公司等计算机公司, 出口多是高端产品, 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出口价格都很高。美国公司出口高技术计算机还有选择性, 本国高技术机器、设备、商品严格限制出口或禁止出口, 外国高技术产品大量进口。比如, 美国高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对中国、俄罗斯严格限制或禁止出口, 另一方面对中国和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设备大量进口, 比如:中国的超导电缆、俄罗斯的T-M联盟飞船, 美国就大量进口, 跨国公司为先导。日本公司往往先以优惠价格或干脆援助方式, 将其设备输往发展中国家, 然后高价格销售配套设备或只有日本能生产原材料, 不但收回成本, 还能赚取高额利润。

2.跨国公司对外贸易出口机器设备、商品, 在技术上留一手, 德国公司1990年出口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公司的设备, 是1970年时期的产品。美国公司在1990年—2000年出口到中国计算机每秒计算速度最快不超过l000万次/秒, 就是例子。

3.西方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成品, 进口稀缺原材料, 为了节省成本, 直接在发展中国家办工厂, 充分利用免税条件, 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 赚取超额利润。

二、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组织机构创立的理论渊源和特征及国家保护

1. 法国让·卢梭“三权分立”学说可以说是公司组织机构创立的理论渊源。

在中世纪欧洲, 在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领土的斗争中, 法国启蒙思想家之一的让·卢梭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 对欧洲各国政权结构影响很大, 法国人让·卢梭的“三权分立”学说, 被英、法、德、意、美、加、日本等国的合伙企业, 后发展为有限公司、股份公司、跨国公司所效仿, 建立了公司内部组织, 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

2. 跨国公司由母公司及众多子公司、分部、办事处等构成, 机

构精干, 结构完整, 母公司通过控股等方式, 对子公司、分公司进行控制, 构建了金字塔式的群落集团。

3. 西方国家扶持, 古典重商主义观点受重视对跨国公司保驾护航。

因为跨国公司对国家经贸的发展影响很大, 比如:美国政府对本国的跨国公司对外贸易百般呵护。税收优惠、投资保险、外交支持, 有时甚至动用武力为跨国公司服务, 伊拉克战争就有石油公司利益的因素。

三、不断创新和独到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和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投资发挥自己比较优势

1.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融资、技术、投资诸多战略计划, 都布置的很严密, 可操作性很强。同时, 跨国公司专设审计委员会, 领导本公司“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测评, 分析经营风险, 督导董事会下属职能部门, 贯彻母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 并提出评价意见和改进措施, 化解风险。

2.独特的商业文化贯彻公司控制制度, 并能有效地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开拓海外汽车市场时, “有车必有丰田车”的口号, 给日本和世界各国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日本跨国公司以“援助”为先导合作投资为基本特色。

3.美国微软、IBM、英特尔、洛克马丁、波音、通用等跨国公司, 始终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并与美国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或独立投入重金研发, 成绩显著。国际市场技术贸易, 美国公司居主导地位。2002年, 美国英特尔公司研发投入40亿美元, 占销售额的12%;福特汽车公司研发投入72亿美元, 占销售额的4.9%;通用汽车公司研发投入63亿美元, 占销售额的3.6%。

4.跨国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即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三个方面优势。 (1) 广义所有权优势表现为技术优势:专利、非专利技术、生产独有工艺、销售技巧、研究开发能力、工程技术人员解决技术难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通劳动力操作熟练、机器设备技术先进、高新材料供应内部交易等; (2) 内部化优势:交易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内部展开, 减少交易成本, 表现为减少银行交易管理费、延期付款违约金、价格按公司利益最大化原则;避免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即规避关税、配额、税收、资本汇出限制、汇率政策和政府干预等;运用“转移价格”手段, 通过价格转移, 可以达到多方面目的:使公司纳税减少、调整公司利润, 使公司整体利润最大;转移资金, 减少和避免各种风险; (3) 区位优势即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选择比较方案中最有利的投资场所:劳动力价格低、培训成本相对低、原材料供应充足和价格有利、市场位置好、市场消费潜力大、贸易壁垒相对少、政府宏观政策优惠、投资软环境好、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

四、跨国公司重视人才和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作用及投资避税

1.跨国公司通过捐款给大学和给优秀大学生、留学生提供助学金等办法, 把优秀人才招募其旗下为其效力。重视科学家、大学教授等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敢于风险投资。

2.公司+大学+研究所+国家实验室=高新技术。

3.为了避税, 跨国公司往往利用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联交易, 通过合同把利润转移到新设立同一国家、地区或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增收或少收所得税的子公司当中去, 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即母公司合并利润额最高。具体做法是转移价格: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在整个公司系统内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各个子公司之间) 转移货物或劳务所据以计算的价格。由于转出和转进的单位, 也即买卖双方分别处于不同国家, 所以又称国际转移价格。由于各个国家实行不同的所得税、进口税税制和外汇管理条例, 转移价格设计的恰当, 可以使母公司的合并利润额达到最高。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是老手, 一般集中管理转移价格。例如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60-70年代, 就责成司法部侦察转移价格逃税问题。其中的一桩是奇普逊石膏矿产公司案件。石膏矿由加拿大子公司在当地开采, 开采后由加拿大子公司以低价售与当地一家兄弟公司, 而这一兄弟公司是造纸厂, 赢利很少, 税级低 (当时美国公司所得税最低级税率为l5%, 最高级税率为46%) 造纸子公司随后便以高价卖给美国母公司, 这样美国母公司高价购进矿石, 将利润转移到其子公司———加拿大造纸厂。美国司法部为此提出控告, 并获得胜诉, 补进了漏缴的所得税。

五、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1.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 公司、企业必须从两个市场的角度, 分析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0的条件下, 买方市场为前提的市场态势格局中, 去研究资本的投入、产品的开发、项目是否上马、股票是否上市的问题, 放眼世界市场, 立足国内市场、选好目标市场, 并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大环境综合考虑之后, 决策经营方针, 决策要慎重, 控制要科学, 评价测试, 风险评估, 市场份额预测, 要有世界一盘棋思想。

2.必须清醒认识, 现代公司、厂商竞争是全方位竞争, 说到底是核心、顶尖人才的竞争。重视人才, 提高公司获得性禀赋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职务提升三个方面下工夫, 得到科技人才要留住、重用、奖励相结合。

3.产品质量标准要高要严, 要有商标品牌意识、质量认识, 充分认识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认证制度的重要作用, 要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销售手段、广告手段, 管理方式, 要因势利导, 应变能力迅速, 有效。信息时代, 公司应变反应要快。国际贸易要有应对贸易纠纷的预案。

4.对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的行为, 有关政府机构进行必要侦察和起诉, 法院进行必要审判, 结合我国政府与其他多国政府签订的国际反洗钱条约的内容, 对净化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投资环境和反腐败, 十分必要。

总之, 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上运用的战略战术和与众不同的管理特色, 可做如下概括, 即理论创新活用、管理创新调整、人才创新贵才、控制创新合流、关系创新合作、技术创新发展、资本创新滚增、机构创新高效、政策创新合作、思想创新超前、情报捕捉准捷、本国政府保护、风险转嫁政府、信息网络遥控。美国等国家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很值得中国企业借鉴与学习, 在后工业化时代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跨国公司主宰全球经济[N].经济日报, 2002 (10) , 16.

[2]陈岱孙主编.《政治经济史学》[N].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 (10) , 1:58.

[3][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12) , 1:585.

跨国公司经营 篇10

当前,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涉足中国市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国外跨国公司为抢占和巩固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纷纷以“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理念为指导,[1]积极在华实施本土化的经营策略。

2 跨国公司在华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动因

第一,削减经营成本。削减各方面成本是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经营的首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因为相对于本土企业,跨国公司不具有低成本的经营优势,这种成本既包括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又包括管理费用的提高。例如,以管理费用来说,相比于公司外派,直接从本土选拔雇用本土人员则可以大幅度削减费用,如培训费、各种补贴费用。

第二,加强与我国民族企业的竞争。1978年以来,我国民族企业虽不断“茁壮成长”,但与国外跨国公司还存在一定差距。因为在中国“土生土长”,所以说民族企业相较于跨国公司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跨国公司要想了解中国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就必须真正“根植中国”,从而可以弥补自身的先天不足。

第三,融入我国民族文化。跨国公司在国外从事跨国经营时,所面对的是一个不熟悉且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因为不同的社会体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极有可能遇到经营困境,如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给跨国公司产生影响。因此,积极地融入东道国文化,实行本土化经营,能有效避免潜在的不利影响。

第四,在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主要是为了追求高额的资本回报利润,这一点毋庸置疑,只不过跨国公司在形式上比较隐蔽罢了。以前,很多国外跨国投资公司把本国落后淘汰的设备转移到中国,把污染较高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甚至有些跨国公司利用税收制度的漏洞或转移定价的方式损害我国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做法极大损害了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形象,极端情况下有可能激起我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不过,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主动转变观念,认识到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母国人民的利益是不会长久的,所以跨国公司开始注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此,跨国公司选择本土化经营的模式,这绝对是一个上佳的选择。因为,跨国公司在华本土经营对我国经济发展比较有利,所以我国政府、民众和企业都把跨国公司是否实施本土化策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3 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对中国的影响

3.1 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对中国的有利影响

第一,对我国市场体制的影响。一般来说,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例如,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设计、生产、销售等总部设在中国,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对我国民族企业的影响。跨国公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国内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等方式的变革,使民族企业不断弥补自身劣势,更加明确自身战略和发展前景。

第三,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跨国公司一方面能够吸引投资;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带动我国出口的增加。首先,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投资时,其合作伙伴也极可能来中国进行投资,从而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我国;其次,跨国公司如果把中国作为其亚洲或世界的制造基地,势必会提升我国的外贸出口水平。

第四,增加我国就业。跨国公司在华实施本土化经营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增加对我国人力资本的利用,增加我国劳动力的需求力度,进而有利于我国就业水平的提高。例如,爱立信、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大型的跨国公司在中国雇用了超过几十万的本土员工。此外,跨国公司在本土化过程中,不仅雇用了我国大量劳动力还为这些员工提供了较好的工作薪酬待遇,大大提高了我国员工的就业质量。

3.2 跨国公司本土化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第一,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跨国公司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最大化,他们不远万里来东道国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投资逐利。当涉及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时,跨国公司势必会维护其母国的国家利益。如果说国内大多数核心要素被跨国公司所掌握,那么其本土化程度越深,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的隐患就越大。

第二,挤压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跨国公司基于全球扩张的需要,积极实行本土化战略。相对于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实力比较弱的本土企业或者刚刚起步的幼稚产业的生存空间会被挤压缩小。跨国公司通过本土化抢占了未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市场垄断与产业控制,大大地冲击了民族产业,使本土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被边缘化。[2]

4 应对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第一,合理规范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行为。首先,政府应控制外资的进入程度,引导和监督外资进入的产业领域、规模。其次,制定与完善同跨国公司经营相关法律法规,尽量避免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使其参与公平竞争。

第二,增强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一国没有一定数量的能和外国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企业,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3]众所周知,中国有许多规模很大的国有企业,但由于缺乏创造力,因而其竞争力还不足够强大。而民营企业虽然活力有余,但规模不足。由此看出,我国的国企和民企同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想有效减轻跨国公司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发展我们自己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集团。

第三,本土企业要发挥和创造自身优势。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给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国内企业不能无动于衷,应该积极地迎接挑战,结合自己的优势,制定相应的对策。目前,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的不都是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高科技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因此,我国本土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积极参与更深层次的国际分工。

第四,中资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跨国公司在华实施本土化策略,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资企业人力资本的大量流失。为把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中资企业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的观念,建立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和体制。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跨国公司为抢占我国消费市场,形成对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纷纷在我国加大了投资经营的本土化力度,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提高对跨国公司本土化行为的重视,为使跨国公司同我国经济发展相结合,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政府应当规范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行为,培育民族企业。对民族企业来说,应发挥自身优势,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利用,防止人才继续流失。

关键词:跨国公司,本土化,民族企业

参考文献

[1]崔琳熠.关于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4(24).

[2]魏威.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27.

乾坤公司 多种经营市场宽 篇11

民以食为天 生产烤馒头好又赚钱

馒头,在北方地区里家庭一日三餐的主要食品,其销售量是可想而知的,但市场所能见到的是很多年不变的蒸制馒头,烤馒头是从韩国引进的,它是中国蒸制馒头与西方面包完美结合的一种新鲜特色食品,它无需蒸制,是直接将普通的生面粉加配料烤制而成的。

烤馒头可以作为一日三餐的主食,也可以当作点心零食,外观黄金色的烤馒头,上部白里透黄,又酥又脆,香味扑鼻,口感极佳,热吃冷吃均可,就连不爱吃馒头的南方人也对烤馒头情有独钟。

烤馒头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味道好,营养丰富,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砂糖、蜂蜜、食盐等配料,增加了馒头的营养成份和口感。有资料记载,长期食用烤制食品,有助于消化。对治疗胃病有良好的辅助作用。第二:烤馒头外型似馒头,但保存期长,常温下保存一周不会变质,其口感和营养成份都和新烤制的一样。第三:烤馒头不愁销路,凡是卖传统馒头的地方都可取而代之“占山为王”,一些卖糕点的摊铺都可以经营,也可以现烤现卖,批发给学校、机关、超市、菜市场等馒头摊位,烤馒头店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烤馒头投资少,见效快,如果生产像普通馒头一样大小的馒头,1斤普通面粉可生产25个烤馒头,即使按最低价1元5个来计算的话,一斤面可以卖5元以上,如果每天烤制100斤面粉的馒头,每天的收入也在500元以上。烤馒头的生产设施非常简单,租一个日处理100斤面粉的店铺,只需投资搅拌机一台,烤箱一个,发酵箱一个,总的投资在3000~5000元就可生产,烤馒头的技术和工艺也简单易学,普通的面粉加入多种调料和水搅拌和面,手工成型后放入发酵箱中发酵,然后放入烤箱之中10分钟即出成品,如上述计算,经营烤馒头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太阳能,一块诱人的蛋糕

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利用聚光式太阳灶接收阳光,聚光后烧水,做饭、炒菜、能节省大量的煤、电、气等能源,这种太阳灶的特点是:①热值高,太阳灶汇集的光斑温度高达880℃左右,使用功率相当于1000w的电炉,四季可用,十几分钟就能烧开一壶5斤重的水。②节能环保直接利用太阳能就可达到高温目的,无有环境污染。③生产投资小、见效快,只需几百元的简易设备,如小型电焊机等, 聚光板可以手工生产,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简易厂房即可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每台不足100元,市场售价300元以上,一个人一天能生产5—10台,利润非常可观,生产太阳灶是一个利国、利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做饭的热能的器具,这种器具就叫做太阳灶。世界上太阳灶种类繁多。但从原理结构分类,大致可分为闷晒式(箱式)、聚光式和热管传导式三种类型。

一、闷晒式太阳灶闷晒式太阳灶又叫“箱式太阳灶”,因为它的形状象一个热箱。它的工作方式是置于太阳光下长时间地闷晒,缓慢地积蓄热量。箱内温度一般可达120~150℃,适合于闷蒸食品或作为保温器和医疗器具的消毒用。闷晒式太阳灶是一四周和底层保温的箱体,箱体用木板或木框加纸板做成,保温层朝向箱内的表面涂以黑色,以便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箱内还需安装支承食具的铁丝架。箱盖为活动式,密封性能要好,开启要方便。箱盖装有平整、透光率高的双层玻璃。当阳光透过玻璃进入保温箱体后,遇到黑色的吸收体,光即转变为热。闷晒式太阳灶的箱内温度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受风速影响较大,为防止热损失,使用时要注意放置在向阳背风的地方。可以节省柴草,适合有些农村使用。

二、聚光式太阳灶聚光式太阳灶是将较大面积的阳光聚焦到锅底,使温度达到较高的程度,以满足炊事要求。这种太阳灶的关键部件是聚光镜。聚光式太阳灶的镜面设计,大都采用旋转抛物面的聚光原理。聚光式太阳灶的镜面,有用玻璃整体热弯成型,也有用普通玻璃镜片碎块粘贴在设计好的底板上,或者用高反光率的镀铝涤纶薄膜裱糊在底板上。底板可用水泥制成,或用铁皮、钙塑材料等加工成型。也可直接用铝板抛光并涂以防氧化剂制成反光镜。聚光式太阳灶的架体用金属管材弯制,锅架高度应适中要便于操作,镜面仰角可灵活调节。为了移动方便,也可在架底安装两个小轮,但必须保证灶体的稳定性。在有风的地方,太阳灶要能抗风不倒。可在锅底部位加装防风罩,以减少锅底因受风的影响而功率下降。中国农村推广的一些聚光式太阳灶。大部分为水泥壳体加玻璃镜面,造价低,便于就地制作。

三、热管式太阳灶热管式太阳灶分为两个部分:室外收集太阳能的集热器,即自动跟踪的聚光式太阳灶;热管。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件、利用管体的特殊构造和传热介质树蒸发与凝结作用,把热量从管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热管式太阳灶是将热管的受热端即沸腾段置于聚光太阳灶的焦点处,而把释热端即凝结段置于散热处或蓄热器中。于是,太阳热就从户外引入室内,热管中填以硝酸钠、硝酸钾和亚硝酸钠的混合物作蓄热材料。当热管传给的热量熔化了这些盐类,盐熔液就把蛇形管内的载热介质加热,载热介质流经炉盘,炉盘受热即可作炊事用。太阳灶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发的产品以其节约能源、价格低廉,广泛被北方地区农村所接受,尤其是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以及内蒙古西部和北京等地区。据分析:将来农民家庭使用太阳灶将象现在城市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一样普遍。

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当作柴烧的农作物秸秆也逐步用作饲料,秸秆还田或进行其它深加工,烧柴逐步由煤炭、煤气、电能、沼气等替代。但上述能源中除沼气不必耗资外,其它都需要耗资.而沼气的推广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太阳灶作为一种无消耗的农村辅助能源就将有着很广阔的市场,这个市场在我国农村至少按上千使用。1998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

电动自行车电瓶修复

一个可预见的商机

电动自行车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环保节能,经济实惠又不受交通部门的管制的优越性,正火爆热销全国,走进亿万家庭,电动车取代普通自行车的时代已经来临,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但电动自行车最大的缺点是电瓶因硫化而缩短寿命,通常新电瓶一般行驶一年左右就要报废更换,一组新电瓶的价格在300-500元,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开一家电瓶修复店,修理电动自行车,电瓶摩托车、汽车、轮船电瓶,是一个崭新的行业,修复后的电动自行车电瓶可延长使用寿命3-5年,而修复一组电瓶的成本价不足5元,收益非常可观。

其经济效益分析和经营方式如下:

1、开修复店电动车新电瓶每组300-500元,修一次成本是5元,修复后收费40-100元,保用一年。

2、收购废旧电瓶,经过修复后按每组300元以上的价格出售或出租,可向用户承诺保用三年,如三年内充电一次行驶低于35公里可随时调换或免费维修。

3、以旧换新收取300元以上的用户,保用3年,三年内充电一次低于35公里,免费调换或修理。

4、会员或出租每年收取会员费100-150元,一年内随时免费修理或调换。

开电东半球修复店需要三台仪器,它们是检测器,负脉冲修复仪和测量仪,投资3000元左右就可开业,加上电动自行车的维修,以及配件、汽车、摩托车等其它电瓶的修理。经营得当的话,月收入万元不是问题。

沼气、超导彩暖

农村最具潜力的赚钱机遇

沼气干净、卫生,是一种环保的气体,但它并没有推广开来,随着液化气价格一路飙升,沼气正好是它的替代品,传统的地理方式,以及冬天产气不够用,夏天产气用不了也是限制其发展的原因之一,现开发的新型沼气能源,有小型的地上沼气罐和新型复合材料沼气池。以及秸秆沼气生物新技术,利用秸秆(如玉米秸、谷壳、麦秆、稻花杆等)能产出高质量的沼气,干湿发酵,罐池均可使用,夏季不结壳,繁殖起温快,拓宽了发酵原料的来源,这一新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真空超导采暖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得最先进的采暖技术,它的特点是:

1、传递速度快 整个系统不用水作为传热介质,而是用少量的超导液作为载热体来实现传热,这种液体在真空状态下35℃就能汽化,气体在管道和暖气片中迅速流动散热,达到供暖之目的,而水汽化传递必须超过100℃,水升温慢,传递更慢,因此,一般水暖的起动到室温升高必须经过1-2小时,而超导液供暖系统只要点燃几张报纸就能把散热器(暖气片)烧暖,它的传递速度可以以音速传递,每分钟的传导速度在20米以上,比水暖快几十倍,点火后约5分钟左右室内温度升高,一幢上万平方米的楼房仅需10分钟左右就能循环供热,其传递速度是水暖无法比的。

2、节约能源真空超导采暖热源随意,可以用煤、油、气、电作热源,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工业废热汽回收作热源,家庭供暖用一个小蜂窝煤炉就能实现供暖,还不影响烧水做饭,因超导液起动温度低,再者加入的量特别少,不像水暖那样必须将供暖系统加满,节约能源是无疑的。可以通俗地说在同等条件下,烧10斤水和烧100斤水相比,所用的时间和燃料肯定是不一样的,经验证得知它节约水100%,综合节省能源50%以上。

3、零下40℃不结冰水暖设备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只要有一天停烧就会结冰,从而会导致水管或暖气片的爆裂,超导采暖系统即使在零下40℃也不会发生冻结现象,可以想烧就烧,想停就停,烧停随意,工厂、宾馆、学校等供暖单位不会因休假熄火而发愁。

4、终生不用维修水暖系统几乎每年都得检查维修,跑、冒、滴、漏还会时常发生,因而,仅维修一项就会损失较多的人力和财力,若保养不好的话,一般水暖设备3-5年就不能用了。而超导系统供暖,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5、用途广泛真空超导采暖,凡是水暖能够达到的它都能达到,水暖不能达到的它更高一筹。它用途广泛,现今已用于家庭、饭店、旅馆、机关、学校采暖、室温、花窖、塑料大棚增温,烧水洗澡、淋浴、粮食、烟草,食品药材的烘干等领域用于塑料大棚,养殖厂供暖,节省成本,随意烧停,不受天气限制。用于化工厂、发电厂、汽车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效率和效益都会增高。用于生产干燥设备,会干暖气安装的就会生产,即可生产单独的生产设备,亦可建立如食品、粮食、烟草、药材、水果烘干、喷塑、烤漆的烘干,以及锅炉的改造等各种节能产品。在高寒地区,由于高温过低,空调无法正常运行,利用真空超导采暖技术生产的风机盘管热风机,在任何地区都能使用,超导技术用在太阳能热水器上,能够改变许多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缺陷,用途之广泛不一一胜举。

6、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造真空超导采暖安装结构简单,若家庭使用,不用安装暖气片和回流管,单管就可以循环供热,生产节省钢村,单管安装占用空间小,不会影响室内装饰和家具布置,超导液一次注入永久使用,使用过程中不用添加,它无毒、无味、无腐蚀,不燃烧,工作之中负压运行,永远不用担心爆炸。

7、投资少效益显著真空超导采暖系统的生产投资不限,可大可小。若开办一个采暖门市部,设备投资2000元,流动资金1000元,有一个电焊工即可。设备投资主要是用于购买电焊机、电钻、真空泵、空压机之用,现有上停设备的铆焊厂、电焊维修部等不用设备投资就可开业。若开办超导电暖气厂或家用超导空调加热器厂,生产超导采暖器材,家用中央空调,干燥设备、投资10-20万元,流动资金根据业务量而定。

科技光盘 技术书刊亦领先

李经理可谓是个有心人,她不但经营方式独特,她将从业20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并翻阅大量的资料和科技书籍,将800余项技术汇编成册,比较实用的科技技术并摄像刻录成了光盘,内容详尽,通俗易懂,分养殖类、种植类、化工类、食品类、机械类、工艺品类等,配方操作工艺,原料购买厂家,以及部分产品的销售渠道,都一一作了详细介绍,可称得上是想寻找致富项目人们的百科全书。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李经理一直追求的经营理念。

在这里祝李经理的事业蒸蒸日上!

济南雨晗乾坤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288号恒昌大厦

24楼2404室

电话:0531-8590098388290028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问题探究 篇12

中国银监会、中央银行于2008年5月8日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正式试点。尽管我国小额信贷组织有大量鲜活生动的小额信贷组织案例作为参照, 新兴的小额贷款公司究竟是否能够扎根于农村?能否持续的发展壮大?能否作为农村经济永久性的金融输血动脉?这一系列的困惑值得我们深思。

2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 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00元以上, 100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小额贷款在中国: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中小企业。作为一种新的重要的农村扶贫方式和金融服务方式, 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新的农村信贷服务方式, 为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引入生产和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不仅能改善农村的金融环境, 而且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依照合理的方式将民间资金集中起来, 在规范了民间借贷市场的同时, 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也有效地解决了三农、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2008年5月, 中国银监会、中央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努力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路径, 并试图将广泛存在多年的民间借贷市场引向合法、规范的道路。

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 不吸收公众存款,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 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 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我国国内的小额贷款公司从最开始试点到现在, 经历了将近五年多的时间, 小额贷款业务稳步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日益规范, 各地的试点工作都进展顺利。尽管目前正式挂牌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涉及比较广泛, 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小额贷款业务还是占主导地位。目前, 据调查, 中小工商企业、个人是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逐渐在好转。但是, 由于贷款利息是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 但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不能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空间, 尽管如此, 各小额贷款公司仍然有不同程度的盈利水平。

3 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较低的利率以及先天的功能性缺陷, 使得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1) 资金来源狭窄。

从目前的规定来看,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除了吸收投资者额自有资金外, 还包括社会捐赠资金和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 暂时不能面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由于缺乏有效的存款资金来源途径, 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自身发展规划。虽然有关规定指出小额贷款公司能在自愿的原则下, 可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转变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但基本要求是:必须交由银行控股或银行全资经营, 也就是说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在将控制权和经营权交给他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像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的转变。但这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人来说, 是很难或者说是不能接受的。此外, 如果小额贷款公司完成了向银行的转变, 那其目前灵活的经营机制也将转变为按照银行所规定的标准流程来经营运作, 这不仅违背了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初衷, 同时银行的经营制度也可能使得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难以继续存在和经营发展下去。

(2) 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

目前为止,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还是依据国家银监会、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文件来管理的, 国家和地方尚没有法律法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条件、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来进行明确的规定, 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进行界定, 这个没有被纳入银行监管体系但又经营银行业务的机构从根本上缺乏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约束。由此可知,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明确的法律地位, 其自身利益也很难得到保护。

(3)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面临的风险。

据了解, 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流程都是效仿整改的金融机构调查、审查、发放三个环节的贷款流程, 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缺乏严格的贷款前详细的调查, 贷款时的跟踪审查和贷款后检查等业务操作规范。负责贷款的人员对贷款客户进行考察主要是凭借自身经验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 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并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 同时缺乏有效的决策程序和内审机制, 并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再者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抵押物贷款和担保人贷款, 对贷款过程缺乏一系列的体制化管理, 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会过多地考虑信用风险而减少盈利的可能性。

4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对政策建议

4.1 放宽融资限制, 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转型

允许增资扩股的方式来增加资本金, 放宽融资比例, 扩大经营规模。据银监会的相关指导意见提出, 小额贷款公司只要满足持续营业3年以上、连续2个会计年处于盈利状态、不良贷款率低于2%以及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 就可以转制成为村镇银行, 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扩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 扩大经营规模, 使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有所提高。

4.2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主体身份, 加强内部风险防

控, 小额贷款公司争取尽快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法人条件、经营范围。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为保护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和进行有效的监管提供法律依据。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防范违约风险。为了降低贷款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应该避免向国家明确规定的限制行业和领域放款。同时建立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统一风险资产拨备标准, 预防风险向外部扩散。

4.3 加大向银行融资的力度, 提高抵御资金风险的能力

《指导意见》中规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余额, 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贷款对象是零散的客户, 并且贷款金额较小,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较为分散的客户群, 许多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从成本的角度出发, 没有将这部分的贷款群体作为其主要营销对象。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 由于其对贷款客户设立的门槛较低, 其自身拥有的资金规模较小, 从盈利的角度来看, 小型的贷款客户对小额贷款公司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并成为其主要的服务群体, 这样小额贷款公司就能在较低成本的前提下, 满足有效的客户群体的贷款需求, 及时发放贷款。因此, 小额贷款公司首先从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融资, 再将资金贷给分散的小型客户, 这样的资金链模式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监管体制允许的情况下, 这种有针对性的贷款模式应得到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然而最为长远的发展方式还是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又存又贷, 实现以存养贷。

4.4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搭建服务保障平台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

政府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必要的正向激励是提高小额贷款公司市场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 国家及地方政府将针对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出台的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及时扩展到小额贷款公司。其次是要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特点, 出台税收优惠、财政奖励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帮助小额贷款公司逐步发展壮大。三是在政策文件的指导下, 对于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按注册资本的比例, 逐步升级为可以在规定范围内吸收公众投资或存款的较大型金融企业。

5 文章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国家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动因以及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了解到引起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 提出了几种政策性建议。通过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之所以存在资金不足主要是由于两点:一是在我国信用经济环境不健全的条件下, 监管部门从政策上严格控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来防范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主体身份不明确, 使其融资渠道受到限制。

(2)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 本文认为在未来很有可能向村镇银行、民营银行、金融公司以及专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等这几种模式发展。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没有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实地的调研, 从而缺乏相关的数据分析。从开始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到现在, 只有五年多的时间, 很多方面都很不完善。除了资金来源问题外, 还有诸如监管缺失的问题、身份模糊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目前, 国内研究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以及经营模式的文献较多, 较全面的涉及到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然而对于每一种问题的应该如何有效的解决的成果还很少。但是, 从研究的过程中, 本文认为,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的完善, 以及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小额贷款公司一定能够在发挥其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作用的同时, 实现其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摘要: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从2008年开始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 近几年来, 小额贷款公司以其贷款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灵活性等特点应运而生, 被形象地喻为“草根金融”, 成为向“三农”以及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贷款支持的载体。与此同时, 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也为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借贷实现阳光化操作提供了一个平台。然而,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发展模式存在缺陷, 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面, 一直是其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绍瑞.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与挑战[J].中国金融, 2006, (14) .

[2]丁红萍.小额贷款公司的新机遇[J].江苏农村经济, 2008, (9) .

[3]郭田勇, 陆洋.小额贷款公司尚需规范[J].经理人, 2008, (8) .

[4]王学.小额贷款先天不足[J].管理与财富, 2008, (8) .

[5]何广文.“只贷不存”机构运作机制的特征与创新[J].银行家, 2006, (8) .

[6]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J].今日财富, 2010, (5) .

[7]韩梅.小额贷款公司可行性分析[J].集体经济战略研究, 2010, (4) :41.

[8]钟晓军.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因素分析[J].FINANCIAL COMPUTER OF HUANAN, 2010, (5) :86-87.

上一篇:高校影视艺术下一篇:CFG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