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委双拥工作

2024-10-21

经信委双拥工作(共10篇)

经信委双拥工作 篇1

市经信委2010年双拥工作总结

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市经信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市双拥办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双拥工作特色,拓展双拥工作形式内容,认真扎实地开展双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军企团结的大好局面,为我市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为双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市经信委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安全、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做到有明确的任务指标,有具体的实施计划,专门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为双拥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2010年,我委把双拥工作纳入了全委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项双拥工作及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在全委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共同抓,上下结合层层抓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为双拥工作创建良好氛围 我委始终把拥军爱国作为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的主要内容,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警民共建工作的立足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形成大力弘扬拥军优属的社会风尚。一是2010年5月和10月两次召开了全市企业退伍军人座谈会,重温军旅生涯,鼓励保持军队优良传统。二是在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经信委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带领干部职工及有关企业负责人走访烈军属和其他抚恤优待对象,送去节日关怀。三是八一建军节组织慰问驻地官兵,帮助解决执勤、训练、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和官兵到部队或企业体验生活,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四是组织开展军企共建活动。企业与驻地部队共建,以发展生产力、提高战斗力为目标,按照双赢、互补、务实、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活动。建立共建小组,完善“军营日”、“企业日”等共建制度,适时开展联谊联欢,密切军企情谊。围绕部队科技强军需要,组织企业开展智力拥军和科技拥军活动,如帮助部队培育人才,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传技术、送书籍、送设备,支持部队搞好科技练兵等。

三、狠抓落实,积极做好企业军转干部工作

一是专门成立了涉军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督导、解决好离休干部生活、医疗待遇等问题,切实做好涉军人员的解困维稳工作。对企业军队离休干部情况进行认真摸底,完善相关手续,健全监督机制,并纳入目标考核的体系,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人员控制在本单位、本部门。特别是做好困难企业和转制企业中的军转干部的思想稳定工作,在春节前召开了企业军转干部代表座谈会及发放了慰问金,使他们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单位的关心和温暖。二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妥善处理企业军转干部和复退军人等上访事件。开展排难解忧活动,解除军转干部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三是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府全面推进指令性安置与自谋职业、扶持就业相结合的路子,帮助政府拓宽安置渠道,为军转干部、退伍士兵和部队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新空间。充分利用军转干部军政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文明素质高,顾大局,讲奉献,见识广,肯吃苦和敢于拼搏进取等优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发展私营经济、走专业致富之路的带头人;在接收安置部队随军家属问题上,从随军家属自身素质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对她们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使其成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四、201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坚持创建活动经常化。2011年,我委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成功经验的同时,充分借鉴其他部门双拥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好元旦、春节、八•一期间双拥宣传月(周)活动和各种拥军优属活动,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推动我委双拥工作的动力。

(二)发扬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在巩固走访慰问和项目拥军的成果上下功夫,争取创出特色,创出水平,不断丰富拥军的内涵,扩展拥军的领域,提高拥军的质量。

(三)认真做好转退军人的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好企业军转干部的各项政策。

(四)要抓好双拥制度的建设。力争将我委双拥工作取得的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纳入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将我委的双拥工作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经信委双拥工作 篇2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天津市2010年淘汰钢铁、水泥落后产能完成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 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设备拆除情况, 并督促落实迎接国家考核检查组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下达给天津市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40万t、水泥产能60万t的任务。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0年7月分别与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的宁河县、静海县、宝坻区工业经委签订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责任书, 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 要求相关区县、企业制定实施方案, 按期完成淘汰任务指标, 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对5家企业的现场检查, 核实确认了天津市列入2010年淘汰计划的4座炼铁高炉和4条水泥生产线。目前, 2座炼铁高炉已全部拆除, 另外2座炼铁高炉已拆除部分设备, 4条水泥生产线已拆除主体设备, 基本达到了拆除后不能恢复生产的要求。 (摘自中国水泥网)

经信委之窗 篇3

亚洲最大的第n届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于2014年3月18日上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世博展览馆同时举行。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等领导调研“信博会”并巡馆。本次展览由市经信委和浦东新区主办,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及中国电子商会(CECC)、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MMI)、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共同承办。本届“信博会”主题是“电子信息引领产业革命”,是历届“信博会”规模最大的一届,共有3056家参展商参展,展出面积超过19万平方米,大会共邀请了15万专业观众参观。本届“信博会”由著名的六大专业展览和六十八个论坛研讨会组成。同期举办中国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中国平板显示会议等共计十八个大型研讨会,世界半导体巨头高管齐聚一堂,共同演绎美好前景。

“信博会”经过十年磨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电子信息化博览会。会议组织方希望通过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信博会”品牌,也让更多企业通过“信博会”的平台结交新客户,拓展新市场,了解、传播行业内技术发展的新热点、新产品,引领产业革命新发展,共享信息产业发展的盛宴。

上海市经信委、科委召开加强联动深化合作交流会

2014年3月14日上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科委联合召开“加强联动、深化合作工作交流会”,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李耀新、副主任徐子瑛、秘书长戎之勤。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副主任陈鸣波、徐祖信等两委领导出席。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与市科委副主任陈鸣波签署了两委加强协同创新,推进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市经信委、市科委将重点围绕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规划衔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示范应用、培育扶持技术创新主体以及共同创新支持政策等六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工作会商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分工协作的良好机制,并明确了共同推进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导航等5项2014年重点工作。会上,周波副市长充分肯定了两委的合作,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产业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加快政府转型、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社会创新氛围。二是要把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趋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三是要继续深化各部门间的协作,做到统一规划、分工合作、相互支持、优势互补。

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

2014年3月5日,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上海市社团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已经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和服务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产业园区能级提升、产业升级、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促进会旨在联合园区开发单位、研究机构、通信及信息化平台运营商、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咨询机构等组织,通过开展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宣传培训、发展评估等工作,引导和规范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加强会员单位间沟通和协作,促进产业、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果分享,为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智慧产业在推动园区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会将秉承“四个一”的发展宗旨,即:打造一个智慧园区服务门户、构建一套智慧园区标准体系、推动一批智慧园区建设形成、促成一系列智慧产业发展方向,致力于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完善的智慧园区发展综合推进机制,构筑政府、园区、社会多方参与、协同共建的发展格局,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更有力地推动上海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4年诚信IT,正版领军城市”活动在沪启动

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组委会联合上海市版权保护协会、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和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4年诚信IT,正版领军城市”活动近日在上海启动。包括联想、惠普、三星、微软中国、中标软件、国美、苏宁、百脑汇及易迅等在内的数十家电脑硬件厂商、软件企业、电脑零售企业及在线零售企业共同签署了《诚信经营倡议书》,承诺作为上海地区的诚信企业,尊重知识产权,共同建立公平竞争、诚信可靠的电脑及软件购物环境,向顾客推荐购买正版软件,杜绝盗版软件的演示和安装,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创造真正安全的电脑购买及使用体验,为打造上海“零盗版”城市而共同努力。同时,上海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组委会与微软中国联合开展的“正版领军城市宣教公益计划”正式启动,双方将在支持诚信创建公益项目、建立百家正版安全店、探索上海地区企业软件正版化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深入合作,促进上海软件行业的诚信建设工作。

经信委评估工作通知样本 篇4

关于做好山东省350户省重点工业企业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市经信委、各有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鲁经信信推字〔2011〕676号)的部署和要求,对《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133号)中确定的350户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现将评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问卷自查阶段

(一)问卷自查时间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市辖区内列入名单的重点工业企业(附件1),认真填写问卷自查表,于2012年10月15日前,汇总企业问卷自查表后寄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测中心),同时将电子版材料发至邮箱,过期不予受理。

(二)自查表填报要求

1、自查企业应仔细阅读《两化融合评估指标问卷自查表

填表说明》(附件2)。

2、本次自查企业一律使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一制定的《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估指标问卷自查表》(附件3,以下简称自查表)。自查表和填表说明可以从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网站(http://

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篇5

2013年,全市经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罕见的高温和洪涝自然灾害,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且提质增效显现,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去年一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年初预测的“平开平走”态势,呈现“三快二稳一严峻”的特点:

(一)“三快”。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1258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665亿元,同比增长25.0%(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8和9.8个百分点),石化、电力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同比下降11.2%。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30.3%(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5和14.4个百分点,增速和总量均列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个百分点,投资占比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技改投资763亿元,同比增长35.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高达71.6%;“机器换人”取得显效,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0.1%,达到16.3万元/人·年(规上企业职工人数同比减少2.3%)。创新投入快速增长。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4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2940亿元,同比增长22.1%,高于同期生产16.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3.0%,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859件,同比增长24.1%,当年授权发明专利2049件,同比增长7.3%。

(二)“二稳”。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去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378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完成2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8.0%(全国分别为7.6%和9.7%;全省分别为8.7%和8.4%),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795亿元,同比增长5.6%(ppi为96.7)。内销市场平稳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2381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内销额9557亿元,同比增长6.9%,完成出口交货值2824亿元,同比下降0.8%,出口交货值占全市销售总额的22.8%。

(三)“一严峻”。节能降耗形势严峻。全市工业用电量4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制造业用电3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工业用电基本实现与工业增加值同步增长;受个别高能耗项目投产的负面影响,全年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6%,万元gdp能耗下降2.3%左右。

去年10月,“菲特”台风带来的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对我市工业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亿元,全市多达3.1万余家企业不同程度停产,影响全市工业产值180亿元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损失100亿元以上,直接影响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0.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尽管遭到历史罕见高温、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工业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要求。但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未完成省市政府的目标要求。

二、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2013年,全市经信工作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七个抓”。

(一)抓结构调整,聚焦转型升级重点。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发布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数控成套装备、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装备制造业;完善工业设计产业扶持政策,依托工业设计网上市场推进设计与制造对接,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定《XX市软件产业骨干企业认定办法》等政策,扩大软件园区规模,组织开展“宁波软件·贴心服务”系列活动。二是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确定轴承生产装配、电热油汀行业和稀土成型装备作为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流水线)培育及推广试点的三个特色细分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已取得明显进展;以电子装配、家电制造、文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重点,确定62个“机器换人”项目给予面上政策支持,减少用工7300人,平均提高工效50%以上。三是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全市392家企业完成淘汰任务,其中关停落后企业199家,淘汰s7变压器1323台,腾出用能空间34万吨标煤;征收不锈钢企业差别电价4152万元,新关停不锈钢企业10家;完成旧厂区改造216个,完成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四是配合科技局筹建新材料科技城。积极参与科技局开展新材料科技城的前期设想、区域规划、政策措施、产业界定、资金筹措等工作,为科技城顺利挂牌尽了力。

2013年,全市经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罕见的高温和洪涝自然灾害,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且提质增效显现,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去年一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年初预测的“平开平走”态势,呈现“三快二稳一严峻”的特点:

(一)“三快”。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1258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665亿元,同比增长25.0%(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8和9.8个百分点),石化、电力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同比下降11.2%。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30.3%(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5和14.4个百分点,增速和总量均列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个百分点,投资占比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技改投资763亿元,同比增长35.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高达71.6%;“机器换人”取得显效,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0.1%,达到16.3万元/人·年(规上企业职工人数同比减少2.3%)。创新投入快速增长。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4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2940亿元,同比增长22.1%,高于同期生产16.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3.0%,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859件,同比增长24.1%,当年授权发明专利2049件,同比增长7.3%。

(二)“二稳”。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去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378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完成2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8.0%(全国分别为7.6%和9.7%;全省分别为8.7%和8.4%),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795亿元,同比增长5.6%(ppi为96.7)。内销市场平稳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2381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内销额9557亿元,同比增长6.9%,完成出口交货值2824亿元,同比下降0.8%,出口交货值占全市销售总额的22.8%。

(三)“一严峻”。节能降耗形势严峻。全市工业用电量4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制造业用电3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工业用电基本实现与工业增加值同步增长;受个别高能耗项目投产的负面影响,全年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6%,万元gdp能耗下降2.3%左右。

去年10月,“菲特”台风带来的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对我市工业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亿元,全市多达3.1万余家企业不同程度停产,影响全市工业产值180亿元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损失100亿元以上,直接影响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0.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尽管遭到历史罕见高温、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工业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要求。但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未完成省市政府的目标要求。

二、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2013年,全市经信工作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七个抓”。

(一)抓结构调整,聚焦转型升级重点。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发布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数控成套装备、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装备制造业;完善工业设计产业扶持政策,依托工业设计网上市场推进设计与制造对接,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定《XX市软件产业骨干企业认定办法》等政策,扩大软件园区规模,组织开展“宁波软件·贴心服务”系列活动。二是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确定轴承生产装配、电热油汀行业和稀土成型装备作为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流水线)培育及推广试点的三个特色细分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已取得明显进展;以电子装配、家电制造、文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重点,确定62个“机器换人”项目给予面上政策支持,减少用工7300人,平均提高工效50%以上。三是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全市392家企业完成淘汰任务,其中关停落后企业199家,淘汰s7变压器1323台,腾出用能空间34万吨标煤;征收不锈钢企业差别电价4152万元,新关停不锈钢企业10家;完成旧厂区改造216个,完成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四是配合科技局筹建新材料科技城。积极参与科技局开展新材料科技城的前期设想、区域规划、政策措施、产业界定、资金筹措等工作,为科技城顺利挂牌尽了力。

(二)抓统筹谋划,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一是确立建设工业强市总体战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强市大会,发布《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意见》,总体部署工业强市建设工作,制定出台工业强市“1+x”政策,开展对各地工业强县(市)区建设工作的专项督查。二是积极帮扶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第一时间出台《XX市工业灾后自救恢复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应对“菲特”台风,安排36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淘汰更新机械设备、恢复生产贷款担保、提高重点产业技改专项补助比例等方面;依托8718平台宣传政策,动员行业协会和工业企业发起救灾自助,组织459名志愿技术维修人员帮助企业维修设备1157台(套),灾后半月内99%以上受灾企业全部或部分恢复生产。三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有力推进国有投资项目招标(采购)优先使用地产产品工作,编制《XX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544家企业900余种产品入选,本市企业中标率、中标金额分别比上年提高10个和9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四是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下放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审批权限。五是营造宣传舆论环境。开通企业政策查询平台;在《宁波日报》开辟专栏专版,开展连续报道,宣传推广“机器换人”、“节能降耗”等先进典型,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工业强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抓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一是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大信息化项目重点扶持提升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通过低价或免费软件推广开展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组织“普及工业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7个主题系列活动,共为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低价(或免费)信息化服务,培训各种层次信息化骨干人员1100多人。二是强化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升级指导和认定管理,去年我市有15家企业被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创历史新高;重点扶持省级企业研究院9家。三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继续实施“百家中小企业管理诊断计划”,对开展管理创新提升效益明显的企业进行标杆认定;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论坛和讲座近200场次,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近2万人,其中我委组织实施企业素质提升系列培训近40期,培训中小企业管理者5000余人。四是加强产学研对接。加强与企业、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征集企业技术(人才)需求105项,联合委托我市科研院所和高校予以研究解决;加大“军转民、民参军”的工作力度,分别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签订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新增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16家,取得四类资质19项。五是工业新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全市认定三批2109项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其中,4项技术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94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四)抓有效投入,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组织实施重点项目。编制发布千万以上新开工工业投资项目计划表,2013年投资235亿元;围绕“四减两提高”重点行业,制定发布《2013XX市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领域导向目录》。二是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各地初步建立工业投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3亿以上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和列入国家专项项目各级领导联系责任制。三是加强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建立市、县分级管理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制度和跟踪机制,动态跟踪监测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杭州湾大众汽车一期、南车宁波地铁列车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南车超级电容汽车、石墨烯产业化、吉利春晓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四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2013年我市共有38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改专项资金补助计划,争取到国家财政专项资金1.7亿元。

(五)抓“三创”工程,推进企业梯队建设。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创一流”工程。制定发布《XX市“810实力工程”企业认定和扶持管理办法》,明确认定条件并给予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差别水价方面的政策支持,开展“810实力工程”企业的申报和认定工作。二是实施“高成长企业创新工程”。发布《XX市“高成长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目标任务评价办法》和工作计划,新增认定42家企业列入第二批高成长企业培育名单,审核认定93家企业达到高成长企业考核要求并兑现政策奖励。三是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工程”。制定《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实施意见》,对入库培育的1600多家企业开展运行监测分析,超额完成省定660家“小升规”企业任务(实际完成719家);推荐国家工信部认定了7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数量列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一;推进8718平台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建设;新增1461亩的专项用地指标,新建扩建15个小微企业集聚区。

(六)抓节能降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推进能源“双控”。严格对县(市)区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目标责任管理,下达分解节能目标,定期通报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加强目标完成的预警监测。二是创新节能工作机制。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采用能耗总量、单位产品能耗、单位可比产值能耗等多种指标,实行“一企一指标”;研究制定新建项目节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新建项目能效监察的若干意见,强化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评后评估工作;积极探索节能目标未完成约谈制、项目限批制、行政问责制等工作机制创新。三是推进重点企业节能改造。修订完善《XX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下达2013重点节能改造项目计划960项、总投资45.6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78万吨标准煤;创建认定了市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家、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0家、节能降耗标杆企业24家。

(七)抓组织建设,提升机关服务效能。一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省、市委统一部署,党工委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四风”、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查摆整改问题10条,健全完善制度6项。二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邀请专家辅导和心得体会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共组织12次集中学习,举办4次报告会,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三是加强工业管理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县(市)区经信局局级领导、委机关处级干部参加清华大学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和全市经信局、乡镇(街道)工业统计人员参加的业务能力培训班;全面调查全市基层工业管理队伍情况,谋划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思路和举措;严格按干部管理条例,选拔和使用好干部,严格执行换届纪律,确保干部任用工作风清气正。

总之,2013年,全市经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工业投资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全市新开工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数同比出现下降;产业布局规划亟待优化,缺乏工业布局规划和推进集聚集约发展机制。这些方面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并切实改进。今年,全球经济谨慎向好,国内经济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思路,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进一步释放,全市经济也将继续处在平稳增长轨道,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工业运行仍将保持“平开平走,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略超过去年,软件产业仍将实现快速发展。

三、2014年工业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及重点工作建议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深度融合”、“绿色低碳制造”为途径,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面实施“四换三名三创”工程,着力增强有效投入和创新能力,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着力优化工作机制和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宁波工业经济升级版,为全市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和建设“四好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质量效益: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6%左右,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保持在65%左右;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以上。——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规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以上;小微企业新上规模600家以上。

——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超过20%,省级及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增加8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5%以上。

——资源集约:单位gdp能耗力争下降4.3%;通过淘汰落后、腾笼换鸟,腾出用能空间25万吨标煤以上,通过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节能技改,再挖掘60万吨标煤的节能空间。

(二)重点任务

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将以“五个深化”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战略实施。具体包括:

1.深化有效投资,积极培育工业新增长点。一是积极推进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中确定的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领导联系制度,每月跟踪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健全分级管理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制度,完善工业投资网上跟踪平台建设和5000万元以上项目季度数据报送制度,探索建立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和复核验收制度。二是继续推进“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去年选定的三个自动化装备(流水线)重点扶持项目,今年必须尽早投用并召开现场观摩推广会;积极扶持专用装备制造企业以提高产品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为目标的技术改造,继续实施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工作;继续鼓励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三是加强现代集群中的产业链培育和提升,通过终端龙头企业带动、上游新材料企业的推动、现有产业链的补链增链来增强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2.深化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抓紧出台全面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各个推进专项;积极推广执行“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帮助500家以上无信息化基础的小微工业企业应用信息化软件,促进500家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升段,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的应用示范;探索建立大中型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和培训计划。二是积极推进“电商换市”。编制出台《工业企业“电商换市”行动计划》,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引导规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延伸“微笑曲线”两端;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三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力争新增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配合我市出台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政策。四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搭建融咨询服务和培训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实施“百家企业管理创新辅导”活动和优秀中小企业管理者境外培训活动,支持旨在宣传表彰和弘扬宁波新一代企业家的甬商评选活动。

3.深化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是培育企业梯队,推动协同发展。制定发布《关于加快工业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对高成长企业的跟踪管理服务,选优汰劣,及时兑现有关政策;积极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全面贯彻落实“小升规”的实施意见,继续监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组建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大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力度。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端发展。制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推进计划;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立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快推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等装备制造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重点推进余姚“千人计划”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化及应用、南车超级电容汽车等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园区管理,推动集群发展。研究拟定《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开发区(园区)制造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园区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基础工作体系及工作机制;完善《小微企业集聚区建设管理办法》。四是全力支持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引导延伸区、联动区主动对接核心区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对落户区域内的新材料项目,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扶持。

4.深化节能淘汰,不断提升低碳发展水平。一是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实施以铸造行业差别电价为特征的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工程;探索印染、造纸、电镀行业差别水价政策;在调研基础上,对单位耗能贡献极低的能耗大户提出按耗能量差别化加价的政策建议。探索“单位要素产出论英雄”的评价模型,为下一步实施打好基础。二是不断创新节能工作机制。对100家企业实行能源监察(审计)、50家企业的能效对标;组织实施项目节能竣工验收和项目能效监察工作;配合做好“五水共治”中的工业节水工作。三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投入。计划全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00家以上;建立重点行业大宗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利用等综合信息管理体系,创建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四是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和应用。力争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规模达133mw;组织推进象山、宁海、北仑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在服务业的应用。

经信委依法行政年度工作计划 篇6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对推进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做出部署,明确具体要求。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二)继续把依法行政知识培训作为行政学院主体班培训的重要内容,举办全市行政机关局、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专题研讨班。及时组织对新近出台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三)严格执行依法行政工作年度计划和报告制度。各区(市)县政府要拟定本地区年度工作计划。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按要求向市政府报告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四)健全依法行政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考核体系,量化对区(市)县政府、市政府部门的考核。对我市五年来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一)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工作,修改完善《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积极、稳妥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安排,及时做好取消、调整我市行政审批项目工作。规范行政审批实施行为,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提高对行政审批的监督实效。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

(三)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制定并严格实施《成都市诚信政府建设若干意见》,完善政府信用体系,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四)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党的十x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我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围绕试验区建设等中心工作,加强政府立法工作

(一)以“全域成都”理念指导政府立法工作。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拟制定推进城乡统筹、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政府规章16件。修订一些过去制定仅适用于五城区的规章,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全市。

(二)坚持科学、___、依法立法。进一步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所有规章草案在网上公开本文来自范文大,请保留此标记。征求意见,组织召开2次政府立法听证会。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出台前的合法性审查工作,重点审查并坚决纠正违法设定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违法给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设定义务行为,确保文件合法有效。

(三)及时废止和修改规章、规范性文件。对照国务院行政法规和省政府规章清理结果,编制我市现行有效的市政府规章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探索建立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评估制度。

(四)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英译工作。组织有关科研机构把政府规章和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的重要规范性文件翻译成英文参考版本,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

四、规范行政行为,正确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章

(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市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依据和程序实施执法行为。完善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推动执法信息公开。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继续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目录制度和重要规范性文件备案公示审查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三)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各区(市)县、市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__〕83号)的要求,提出本地区、本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具体措施,确保行政处罚合法、合理。市政府法制办选取部分市政府执法部门进行重点指导。

(四)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通过电话、网络、新闻媒体等,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提供良好条件。拓展监督形式,采取案卷评查、听取工作汇报、法律素质测试、现场检查、专案调查、听取意见建议等形式,加大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网络、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做好对行政复议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工作,普及行政复议法律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熟悉行政复议制度,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设置行政复议窗口,方便人民群众行使诉求权利。探索建立网上申请行政复议等便民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申请行政复议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严格执行受案范围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

经信委双拥工作 篇7

9日下午, 检查组在市墙革散装水泥办公室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芜湖市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和发展散装水泥办公室杨权副主任就芜湖市开展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情况从六个方面作了专题汇报:芜湖市贯彻落实国家、省预拌砂浆有关政策, 出台地方砂浆“禁现”等配套政策;积极培育预拌砂浆生产企业, 为建筑市场使用预拌砂浆提供多元化需求;加大砂浆“禁现”宣传力度, 为芜湖市预拌砂浆生产和使用营造强大氛围;组织开展预拌砂浆生产和施工应用技术培训, 解决企业生产应用技术难题;筹建墙散执法机构, 制定有奖投诉举报制度, 加强砂浆“禁现”执法与监督;发挥专项资金扶持引导作用, 建立预拌砂浆应用示范项目, 推动建设工程使用砂浆等芜湖市预拌砂浆行业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当前芜湖市预拌砂浆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提出了下一步芜湖市稳步推进砂浆“禁现”工作思路与打算, 建议省散办尽快出台我省发展散装水泥条例等政策性法规, 为砂浆“禁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芜湖凝力特种干粉砂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中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就砂浆生产、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报。

会上, 检查组对芜湖市砂浆“禁现”工作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认为芜湖市政策出台及时, 走在全省各市前列;积极培育预拌砂浆生产企业, 满足建筑市场对预拌砂浆多元化需求初见成效;“发散”宣传工作创新力度大, 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特色宣传活动。对芜湖市全面推进砂浆“禁现”工作, 检查组提出了加强执法监督、加大砂浆技术研究和应用培训、建立相关部门正常联系制度等建设性意见。陈传宏总工程师在会上发言, 要求芜湖市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和发展散装水泥办公室以此为契机, 加大砂浆“禁现”多层面的宣传力度, 以重点工作来推动砂浆“禁现”工作全面开展。最后, 赵德副处长就近期在黄山召开的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散办主任交流会议谈了自己的体会, 他认为目前江苏、浙江等先进省市的砂浆“禁现”工作已推广到乡镇层面, 而我省目前砂浆“禁现”工作只停留在宣传、推广阶段, 至今没有一个城市规划区内实现砂浆“禁现”, 我省砂浆“禁现”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后, 检查组去润地商业广场等建筑施工现场检查工程使用预拌砂浆情况, 实地检查砂浆专用设备和施工应用方法, 认为芜湖市建设、施工单位对预拌砂浆应用认识较高, 施工现场基本按要求设置了预拌砂浆储存罐, 确保预拌砂浆能按质施工。检查组对安徽中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预拌砂浆生产现场考察, 向该企业负责人询问了砂浆项目的投资规模、原料来源、产品销售、物流装备等方面的详情后, 又深入到砂浆生产车间了解生产设备的运行、输送、及控制等情况, 对企业砂浆产品全面推向市场提出了建议。

市发改和经信委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篇8

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市发改和经信委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2011-12-

52011年,市发改和经信委紧紧围绕“五同五坚持”党建项目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新内涵,形成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齐头并进,互促双赢”的喜人局面,为出色履行发改和经信工作职能,为促进海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项目实施背景

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创优,充分发挥市发改和经信委参谋部、规划部、协调部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掌控信息的能力、统筹服务的能力、高效工作的能力、适应机制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经委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委开展“五同五坚持”党建项目创建活动。

二、工作做法成效

(一)同步谋划,统领党建工作区域

坚持全局与基础并重,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延伸,既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又深化与农村、社区、企业党建结对共建,使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功能、焕发活力。开展与四甲镇八索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深化党建联创机制,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农村党建工作的成效;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展风采”活动,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目标,衔接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开拓机

关与社区党建互动新格局;开展党组成员联系重大企业活动,有选择地建立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组建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在多样性上作文章,不断探索机关党建工作新的载体,以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促进机关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一年来,发改和经信委党组坚持统筹党建工作区域,推动平衡协调发展,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互联互通,共惠共赢。

(二)同步完善,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坚持硬件与软件并举,以队伍为关键,以阵地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制度为根本,以保障为前提,组成党建的基本保障体系。一是注重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办公设施建设、教育网络建设等开展正常组织活动的硬件建设。今年,我委被市远程办授予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点荣誉称号;二是注重党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党内生活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旨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软件建设,同时积极创新党员和党组织的活动载体,促进党建工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真正形成“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干部一根标杆”的良好局面。

(三)同步提高,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坚持先进与后进兼顾,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一是注重培养典型、发现典型、捕捉典型身上的闪光点。将我委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勤政廉政标兵的先进事迹认真进行总结、宣传、推广,通过在不同支部、不同科室树立典型,发挥先进群体的辐射力、引导力,使典型效应转化为群体效应,形成“一花引来万花开”的生动局面;二是在实践中积极创造新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赋予先进典型新的内涵,进一步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善谋笃行、追求卓越”效能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打造成为一个亮点工程。三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巩固提高中间水平的支部和党员群体,整顿转化软弱涣散的“后进”,确保整体推进,长期发展。

(四)同步运用,推动党建工作创新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继承海门精神、弘扬张謇精神、践行亚民精神,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海门进军基本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整合工作资源,不断探索符合海门市情、符合发改和经信工作实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在岗、在位、在状态”、“讲党性、重品行、树正气、创一流”等观念,在求新思变中推动创新;在工作思路上,着眼于统筹“十二五”规划纲要推进工作,分析当前,前瞻未来,提炼经验,大胆实践;在工作方法上,立足于贯彻市委、市政府两个问责办法,善思善为,奋发有为,在破解瓶颈的过程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五)同步建设,深化党建工作内容

坚持中心与业务互联,围绕二次率先、建设幸福海门的伟大事业,把党建工作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服务转型升级的发展资源,把党建工作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加快结构调整的发展优势,把党建成果体现在海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奠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组织基础。委党组书记亲自动手抓党建、促党建,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大力开展“双学、双培、双带、双帮、双争”活动,持续创造环境良好、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形成“抓党建促发展,抓发展促党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党组书记点评

党组书记施惠东同志点评时说,深入开展“五同五坚持”党建项目创建以来,全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委党组安排,紧紧围绕“五同五坚持”党建项目创建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较为明显成效。一是理论教育上突出了一个“活”字。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理论教育方式方法有改进,从过去多在集中型活动中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立型转变;从单纯的“灌输型”,向寓教于乐的“渗透型”转变;从单一的“教育型”,向多元的“综合型”转变,实现党员理论教育的灵活性和多元化。二是组织建设上突出了一个“强”字。健全和完善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相互衔接、协调统一、严格有序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三是制度落实上突出了一个“严”。形成了严格的党建工作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的手段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形成了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靠制度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行为规范,营造一切事情按制度办理、一切权力有制度依据、一切问题用制度解决的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工作方法上突出了一个“实”字。结合我委工作特点和自身实际,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搭建党组织活动载体,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贯穿到发改和经信工作之中,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成为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推动了机关党的建设不断呈现新的生机和活

力。

经信委双拥工作 篇9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为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我委积极落实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组研究法治建设1次,党组中心组学习法律2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我们制定了普法责任清单,将各科室责任具体化、项目化,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责任,形成法治建设合力。今年上半年,我们进一步夯实政策法规科力量,增加至3人,制定了xxxx年法治工作总结,保证法治机关建设的参与性、针对性、有效性,确保用责任落实推进创建工作的落实,确保用制度落实促进创建效果的落实,做到统分结合、协同配合。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决策规范化和行政服务法治化水平

我委着力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五大必经程序,进一步规范我委行政决策行为。对xxxx年至xxxx年文件进行清理,决定继续有效10件,予以废止2件,宣布失效41件,并建立继续有效文件清单制度,每年进行动态更新一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服务效率,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运行和企业服务上来,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企业、服务于项目。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避免选择执法。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快完善经信委网站建设,将委内工作动态、经信要闻、通知公告类等政务信息准确及时向社会公开。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三)开展普法学习,积极参与法治培训,落实聘用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行政队伍建设水平

为全面推进我委“七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今年上半年我委开展了一系列法律学习宣传活动。3月15日,市经信委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科联合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管理办公室分别赴市区国美电器、通信广场、工贸家电开展电子电器产品法律宣传活动,向电子电器营业场所相关员工宣讲电子电器产品法律法规,并向来往群众发放《湖北省电子电器产品维修服务条例》宣传单,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为认真做好新修订宪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增强全委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加强学法、带头守法、依法行政,我们制定了宪法学习宣传“六个一”的.活动实施方案。4月10日,市经信委举行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暨宪法研讨会,市经信委政策法规科科长领学宪法修正案,三名干部职工做了交流发言。结合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监察法》学习讨论。根据市政府推进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安排,制定了《市经委机关法律顾问工作制度》,聘请齐安律师事务所黄福军为经信委法律顾问,为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发挥法律参谋作用。

(四)开展法治惠民活动,加大服务企业力度

经信委双拥工作 篇10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调查贵州建材产业发展现状。重点调研水泥、墙体材料、混凝土 (砂浆) 及制品、化学建材、建筑及装饰石材等大宗建筑材料的生产规模、产值、利润、从业人数以及利用“三废”资源等基本情况。二是收集整理现有建材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等。重点收集水泥、墙体材料、混凝土 (砂浆) 及制品、化学建材、建筑及装饰石材等大宗建筑材料有关技术标准和产业导向等。三是对各市州地建材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情况等进行调研。

本次专题调研是对贵州建材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较全面的摸底调查。贵州省经信委通过此次专项调研, 在基本摸清贵州建材产业发展现状、资源环境条件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提出解决制约贵州建材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对策建议, 为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上一篇:英语面试:离职、跳槽的原因下一篇:朱良初中书法社团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