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区规划(精选8篇)
新加坡社区规划 篇1
关于新加坡学习体会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部署安排,本人参加了在新加坡关于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高级研修班的课程学习。这次赴新加坡培训学习,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组织严密,达到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的目的,为今后开展工作找准了标杆、明确了方向。
面对我区在城市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与新加坡的差距,大家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并纷纷表示将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到的先进经验转化到推动“文化荔湾、低碳荔湾、智慧荔湾、幸福荔湾”的建设实践中来。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微观层面着手,就是构建和谐的社区。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社区,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是社区与政府之间、社区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的社区。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点,社区管理功能的更新和完善,实际上就是构筑一个全新的“强政府”和“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机制,其核心在于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形成有机结合,实现不同管理主体在管理功能上的合理分工和协作,形成管理上的和谐有序。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成为和谐社区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和谐社区建设及社区管理相关理论的梳理,分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借鉴,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和谐社区构建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街道办事处为指导的多元参与分工协作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街道办事处处在城市基层管理第一线,不仅是连接政府与社区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后几天,学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培训中。在新加坡管理大学、陆路交通管理局等地,学员们先后听取了关于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新加坡政府架构与公务员管理、新加坡社会保障机制与运作机制等8次讲座。讲课老师既有学识渊博的大学学者和咨询机构智囊,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府原任官员和社会工作者,不同的授课者们都以其重点突出的授课内容、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讲授了新加坡几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功的先进理念、具体做法、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发展的宏伟蓝图,让学员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
学习新加坡,学员们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我区有城市建设与社区建设的良好基础,城市长效管理、和谐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也始终按照“全国争先、全省领先”的目标去努力、去实践。作为来自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社区建设的一线实践者,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新加坡,让他们建设实力钟楼、优美钟楼、幸福钟楼的目标和举措更加清晰。
大家一致认为,二、必须坚持学以利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方向、有目标、有准则,是学习能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坚持利德、增智、致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才能为党和人民、为南昌的崛起
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以立德,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人生抱负上有新追求。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准实现人生抱负的着力点。要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南昌快速和谐崛起的不懈努力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找准实现人生抱负的立足点。“要立志干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在干事的同时,大家还要做到“干净”。新加坡和香港之所以成为众多跨国集团看重的地方,很重要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公务员非常廉洁,办事公开、公正、透明、高效。
学以增智,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执政能力上有新提高。勤学习,善学习,终身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自身能力的一个主要方法。而学习中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才能不断进步。同时还要重点加强现代化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现代管理、现代科技、现代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当前各种新情况、新形势的挑战。
学以致用,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有新作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学是用的前提,用是学的归宿。学而不用,将知识束之高阁、沉于腹中,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紧密结合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活学活用,把在外学到的先进知识和好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促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三、新加坡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长春的启示
新加坡经过40多年的奋斗,实现了小国变强、穷国变富的梦想,从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培训班全体一致感到,新加坡的很多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大家也深刻认识到,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完全的照搬照抄并不一定有效。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学深圳,九十年代学浦东,还学过沿海,都曾经推动了改革和开放。但是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取得象深圳、浦东、沿海一样的变化。因为深圳、浦东、沿海就是深圳、浦东、沿海,我们就是我们。所以,在学习新加坡成功经验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的条件和环境出发,分析哪些是能够学到的?哪些是可以变通学到的?哪些是不可以照搬照套的?我们自己有哪些做法也是很可宝贵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学到有用的,摒弃无效的。通过对新加坡的经验有选择的加以吸收和借鉴,大家认为以下几方面对于长春很有启示:
1、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加坡短短40年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经验是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加坡政府是最具代表的强势政府,主导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方向。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并通过政府的作用推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新加坡政府职能到位并不越位,它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只受法律和市场约束。新加坡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廉洁、高效、透明”上。新加坡基本不存在“吃拿卡要报”,政府官员和职员身体力行,严格遵守法律和规章。
经过近年来的软环境治理,长春的政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过去比,成绩是巨大的。但同发展的需要,与公共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必须继续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抓,这是提高竞争力、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从新加坡经验和长春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当前应突出抓好四件事:
第一,按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要在搞好经济调节
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第二,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政府的强势,规范科学地利用行政手段、政府资源,有效地组织社会、动员公众、影响舆论来实现政府的主张。
第三,坚持依法办事,既要遵守实体法,而且也要遵守程序法,特别是要牢固地强化法治意识,未曾决策就要时刻准备面对法庭、面对社会公众。
第四,加强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标本兼治,深入治理,塑造廉洁政府形象,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就街区工作提出要求。他说,社区工作十分重要,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生活的享受首先就是来源于社区,基础也在社区。社区承担着支持发展、维护稳定、促 进和谐、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以典型引路、比学赶帮、进一步促进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社区居委会要强化责任,区街要加强对社区指导,社区管理组织要负起责任,努力把本社区建设成为政治清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舒心的温暖大家庭,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要改善服务,坚持以社区居民新需求新期待为出发点,面向社区提供多方面服务。现阶段特别要注意抓好治安、就业、社保、医卫、环保、创业、政治学习等服务,特别做好面向残疾人、特困群体、特殊人员的服务,通过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创新方法,社区任务重、人员少,要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来做好社区工作。现行体制下,要用活辖区人力资源,组织党员、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发掘辖区单位资源,鼓励辖区单位资助社区,弥补社区公共资源不足;创造新载体,通过广播、网络等平台扩大社区覆盖面;还要争取外部资源帮助社区发展,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快速地向社会、向社区转移,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较好地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实行有效的覆盖,这是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和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市强化体制机制优势,营造最佳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就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要通过还权、转权、赋权进一步明确社区的自治职能。要将本来属于社区的自治权力交还社区,如社区干部选免权等;要将适合于社区管理的部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赋于社区相应的协管权;赋于社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权。
要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保证社区的自治职能。在社区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民间组织“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要理顺社区对外、对内关系,创新社区管理体系。要规范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明确办事处的职能是指导社区工作;要规范有关部门和社区的关系,规定部门的职能不准向社区延伸,实行政务公开到社区;要规范物业公司的定位,与社区是合同关系、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要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要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把社区服务的重点放在面向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社会化服务以及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上,形成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要创新社区服务实现形式,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开办社会服务项目。
要坚持制度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使社区建设和管理
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为社区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运行环境。要建立积极的投入机制,形成良性的社区财力运行机制。政府要建立积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着力解决好交通、通讯、卫生、学校等社区公益设施建设以及社区办公经费等资金投入问题,确保社区建设后续有源,长期发展。
要结合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充分挖掘社区优势资源,努力做好社区经济发展这篇文章,着力提升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市管理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社区,社区参与城市管理是促使居民养成文明习惯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定位,坚持做好社区发展、管理、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方面工作,大力整合各种资源,抓好社区经济发展,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
社区建设要始终坚持“发展社区经济、服务城市居民、承接城市任务”的基本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夯实居民自治的经济基础。要努力寻找社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鼓励社会服务进入社区,积极开展公共管理的有偿服务,为社区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做好与民生相关的事务,履行好社区管理职能,协助搞好城市管理。
和谐社区建设应做到四个结合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构建 和谐社会应以和谐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做到四个结合。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一抓党组织设置,根据社区党员分布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使党组织建到“楼门院”、建到“胡同”、建到“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档公寓、危改小区党组织的建设,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百分之百覆盖。二抓党组织负责人的配置,从机关选派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挂职锻炼,发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抓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党员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群众评议、党员谈心等制度,加强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要抓就业和再就业,坚持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党员下岗职工带头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双带”活动为载体,通过发展开发岗位资源,通过共建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公关增加就业指标,经过各种努力,改善民生状况。二要抓困难群众救助,要因地制宜,开展面向老、幼、残、孤、困、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三要抓社会保障,建立市、区、街、居四级城市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应保尽保。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体现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一是加强文化建设,采取针对性较强、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优化社区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和市民出行条件;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开展整治交通秩序、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等工作,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整合服务资源,建立社会服务中心,发展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组织,逐步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一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各社区通过与学校联合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方式,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贯通,相得益彰,形成社会化、开放型的思想道德体系。二抓矛盾纠纷调处,各社区应建立健全民事调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释疑解惑、情绪疏导,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抓社区综合管理,初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基层政法、综合治理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格局。
服务是街道社区党建永恒的主题。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把提高服务水平作 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着力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拓宽服务 领域,切实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夯实党在城市领域的执政基础。
在创先争优中更新服务理念,把握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辖区的政治 核心,游离于社区服务这一工作的基本点,工作就失去了方向;沿袭传统的服务思路,工作也难有新的活力。街道社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首先要在服务理念上有所创新,树立“大共建”、“大服务”、“大和谐”理念,破解社区服务与党建等工作相脱节、服务功能不强、内涵不足、受助面不宽、社区服务与党建等工作相脱节等问题,紧贴居民需求,构建社区服务新格局。
在创先争优中做到以人为本,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服务水平。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注重扩大民情搜集渠道,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大走访,围绕基层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做基层党员和群众的“代言人”;要注重集民智、解民忧,通过开展“三支队伍”进社区,组织辖区各级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到社区接待选民和群众,倾听他们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受理他们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联系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注重排查各种矛盾,化解各类纠纷,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正确反映利益诉求,特别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做老百姓的“贴心人”;要注重为民服务,实施“一门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建立监督机制,为民排忧解难,做广大居民群众的“服务员”。
在创先争优中立足实际,创新街道社区服务工作新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是街道社区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以社区群众为督导的街道、社区、群众三点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架构,确立社区服务体制的基础,促进社区服务有序发展,逐步规范;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建立民情日记档案,做到社区服务覆盖每一户居民;完善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党内服务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单方受助与联动互助相结合、物质服务与精神服务相结合的兼收并蓄的社会化服务内容。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到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改进工作作风上创先争优,让群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新加坡社区管理服务的启示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新加坡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很强,使他们产生了持久的竞争意识和社会凝聚力,这是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这种理念引领他们重视并积
极参与社区工作。我国必须要在社区内树立这种理念,使所有的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树立社会、民族、家庭和谐的理念,树立守望相助的理念,紧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籍贯的人群,共同努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灵活性,规划制定和修编由市区重建局负责,总规划蓝图属于法定文件,每5 年调整一次,它的绘制、检验和审批受规划条例管制和约束。规划的每次修订,都要有交通、工业、公共住屋、环境、经济发展、旅游、娱乐、土地、文化艺术等政府部门参与,规划要兼顾各方的发展和保护。我国的社区规划一定要以人为本,从人口、社会、产业、自然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考虑,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
明确职责,健全网络。新加坡依托健全的基层组织网络开展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基层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覆盖了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我国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的基层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构建覆盖社区的组织网络。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各种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避免角色重叠、交叉和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要积极依靠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方法,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导、协调、鼓励各类企业进入社区,承担、兴办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培育骨干,强化队伍。包括基层领袖和义工在内的社区工作骨干是新加坡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要在大力提高现有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同时,发挥我们的组织优势,培育一大批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志愿者,尤其要吸引一批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和社会知名人士担当社区工作领袖的角色。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涵,完善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努力打造亲情服务型社区。
改革创新,营造和谐。新加坡社区活动很有特色,许多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很强。我国要以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活动为抓手,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以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使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科技、社区体育、社区治安等服务落到实处,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社区服务网络,实现社区工作的社会化。
新加坡社区规划 篇2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
1新加坡主要的社区组织
1.1人民协会
1960年7月1日,新加坡政府组建了人民协会。它的常设领导机构是人民协会董事会,董事会的主席由政府总理兼任,另有一位部长负责日常工作。包括总理在内的14名董事多数是政治家、国会议员和部长。其中10名董事由总理任命,其余4人是则由人民协会各附属团体选举产生。人民协会创立时制定的宗旨是:协助政府,联合民众,克服各种困难,促进人民的和谐共处、社会安宁与繁荣。
成立初期的人民协会只负责管理联络所。1994年4月29日, 人协被赋予更大的任务,接管所有的基层组织,包括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原属社会发展部的社会防卫和社区关系组与人民协会合并。时至今日,人民协会已被塑造成了新加坡各基层组织的 “参谋总部”。
1.2民众联络所
人民协会成立之初首先接管了殖民政府留下来的28间民众联络所,然后又在全国各地建立同样性质的联络所。因此,民众联络所是人民行动党上台后建立的第一种全国性的社会基层组织。为了对民众联络所进行有效的管理,新加坡政府建立了民众联络所管理委员会。截止到2006年7月底,新加坡全国总共有104个民众联络所或民众俱乐部管理委员会 (CCMC)。
1.3公民咨询委员会
公民咨询委员会是选区最大的基层组织。公民咨询委员会委员由选举产生后再由总理正式任命,同时给予青色的身份证。委员的任期为一年。公民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多半是小企业的经营者、商人或商店老板等。各选区的国会议员有权监督委员们一年来的活动,如发现其中有人工作不热心或不够积极时,次年就能罢免其职务。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国会议员们滥用罢免权,各委员的活动记录都保存在总理府内,以便与国会议员的报告相互对照。
1.4居民委员会
1977年,新加坡政府首先在马林百列和丹戎巴葛两个选区组建居民委员会。马林百列被划分为7个邻区,每个邻区大约有6到10座组屋;每一邻区设一个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来自这些组屋,每座组屋受邀派2名居民代表参加,委员会成员由15人至20人不等。 1978年,新加坡政府又在宏茂桥、文礼、红山、哥南亚逸和大巴窖推行5个居委会试验计划,随后在全国逐步推开。新加坡政府在试验居委会的同时,也设立了管理系统,把居委会置于总理公署的管辖之下。新加坡政府于1978年成立了5个协调居委会活动的全职秘书处。1979年,又设立了14个。到1980年,大多数组屋区都建立起了居民委员会。1994年4月29日以后,居委会也由人民协会接管。 截至2006年7月底,新加坡全国共有546个居委会。
1.5社区发展理事会
社区发展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关怀社区及维系区内的凝聚力,它协调及领导公民咨询委员会、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及居民委员会,同时也与其他社区及福利团体合作推出社会服务。社区发展理事会也必须处理保健基金和公共援助金的申请,并管理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储蓄奖学金和助学金、大学及理工学院助学金及贷学金等。
2新加坡社区组织的管理
2.1社区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主导是新加坡社区组织最重要的特征。多年来,新加坡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牢牢掌控着基层组织的走向。人民协会作为一个负责管理基层组织的法定机构,对基层组织领导层实行委任制。 目前分别担任人协董事部主席及副主席的李显龙总理及林文兴部长,有权委任基层组织委员会的委员及基层组织顾问。民众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隶属于人民协会,它们的组织章程里都明文规定:民众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委员由人民协会董事部主席或副主席委任;董事部主席或副主席有权随时终止任何委员之职位,而无需说明任何理由。从总体上看,新加坡政府对基层组织的掌控要高于西方政府对类似非政府组织的控制,而新加坡基层组织的自主程度则要低于西方社会。
2.2社区组织与政党政治
新加坡各社区基层组织在政治上是中立的,它们和政党政治没有必然的联系。特别是早期的基层组织和基层领袖皆由民间自发形成,带有明显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性质,其主要职能是维护本地域社会集团的利益。由于不论是在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选区,或是在反对党人担任议员的波东巴西区和后港区,都是由行动党议员或其落选候选人担任基层组织顾问,事实上基层组织已经被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所垄断。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基层组织不可避免地被抹上了党派政治的色彩。
2.3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
为了协调各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新加坡政府特别成立了一个由前总理吴作栋担任主席的社区组织协调委员会,以负责协调三大基层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的活动,并对各基层组织的活动作了划分:居民委员会的活动范围是地方性的,而咨询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则是全区性的。此外,居委会和管委会主办的活动性质也不完全一样。居委会一般偏重睦邻活动,联络所则主办社交文化活动。这样有助于避免基层组织间发生冲突。
3新加坡社区管理的内容与方式
3.1社区管理内容
区内大型公共设施的管理:包括现有设施的维护保养,新建设施的项目申请、规划等。
美化公共居住环境:发动组织区内居民实施各种美化公共环境的活动。
维护社区治安环境:如组织“邻里守望计划”等。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募集和设立基金,增进贫困人士、残障人士福利,为学生提供资助。
组织社区交际项目:增强社区凝聚力,密切邻里关系,包括组屋派对、文娱活动、休闲旅游等。
3.2社区管理方式
中介服务:一方面是把社区内的有关信息收集整理起来,反映给政府部门或有关法定机构,并催促其实施;另一方面是把政府或有关机构的信息传达给居民,以取得居民的认同与协助。
公益支持:主要是为募集、建立和管理社区的各种福利基金,提供义务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贡献。
独立经营:对社区内的一些公共设施,按市场化形式运作,以取得经营收入,比如经营民众俱乐部等。
4新加坡社区管理的特点
4.1社区组织的潜政治化
从制度上看,新加坡的社区组织具有中立的地位,没有政治倾向,完全是民间的区域自治组织。但是社区组织和社区领袖都与政府和执政党关系密切。社区领袖的政府委任制以及国会议员对社区事务的深度参与,都使政府和执政党对社区组织极具影响力。
4.2社区管理的非经济化
社区组织本身不是法人。社区管理不为任何机构负担任何形式的经济职能,更不为其它机构代收任何形式的费 ( 税 )。社区活动经费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政府补贴;二是社会募捐。
4.3社区活动的非强制化
几乎所有的社区活动都是自愿性质的包括社区的公共环境美化等也都是义务参加。社区内名目繁多的各种组织,聚集了不同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的人,形成组织、参与和资助各种社区活动项目的群众基础。
5新加坡社区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走向
5.1面临的挑战
5.1.1社区领袖的更新与年轻化
新加坡现行的社区组织其实有两个源流:一是独立初期的乡村社区组织;二是新镇体制下的现代社区体系。这两种社区组织是有质的区别的。传统的社区组织,比如公民咨询委员会和民众联络所管理委员会,由于人口的迁徙和新镇体系的发展,使传统的社区领袖失去了原有的自然性区域的基础,而新的社区组织,如居民委员会和新的社区领袖则既不具有同政府的历史性联系,又不具有群众认同基础。因此,现行社区组织的认同度有所下降。
5.1.2基层组织如何“脱色”
政府委任社区领袖以及人民行动党国会议员(或落选议员)担任基层组织顾问的做法,一直是反对党的攻击目标。随着新加坡社会的发展,民间也出现了要求社区领袖民选的呼声。在这样一种现实面前,基层组织在协助推行政府政策时该如何与政党的政治操作保持适度的距离并维持组织的独立性,将成为基层组织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5.2未来走向
整合各宗乡会馆和其他传统同业工会的人力资源优势,挖掘具有领导才能的大学毕业生和专业人士加入基层组织,将成为新加坡社区组织在领导层更新方面的一大走向。
政府主导社区组织的做法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但新加坡政府对社区组织的管制会随着民主化浪潮的冲击而日趋宽松,政府主导的方式也将由“台前领导”走向“幕后指导”。
新加坡打造社区“健康圈” 篇3
实现“社区健康生态圈”的目标,首先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具体负责社区事务的市镇理事会与包括保健促进局、陆路交通局、国家发展部、教育部等诸多国家部门合作,确保公园、健身角等建设在居民住宅附近,并做到方便可用。陆路交通局甚至正在把全国的交通节点通过连廊连接起来,让居民在不惧风雨的廊道上步行,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新加坡有一个特色,即绝大部分新加坡人住在政府组屋里,为方便人们运动,从每一栋组屋到达最近的锻炼处距离是200米,政府还将提供移动搜寻服务,帮助居民更加快捷地找到运动场地。
骑自行车在新加坡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新加坡政府为此修建了很多自行车道,为锻炼者提供便利。淡滨尼和三巴旺社区的自行车道已经在2013年建好并投入使用;拥有这种车道的社区今年将增至8个,到了2020年,自行车道的总长将达到190公里。最终,组屋区会拥有自己的自行车道,并将与覆盖全国的公园网络整合在一起。到那时,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只有700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将拥有长达700公里的健身用车道。
在“健康圈”内,有益身心的活动多种多样。三巴旺社区首先开始实施的“周日在公园”活动,不仅让居民参加了舞蹈、瑜伽等体育锻炼,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锻炼。新加坡政府计划把这一活动在更多社区推广。基层组织寻找包括保健促进局在内的更多合作伙伴,组织更多促进新加坡人生活、精神和社会幸福的活动。其中,人们可以参加健康烹饪课程,跟他人一起玩桥牌等。
打造“健康圈”,离不开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人员。为此,保健促进局跟新加坡享有国际盛誉的医疗集团展开合作,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及医药指导和服务。居民可以参加一些疾病筛查以及向医生咨询,对此发生的费用,政府会提供相应的补贴。
饮食也与健康息息相关。新加坡人往往摄入过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时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不足。所以,在建设“社区健康生态圈”的工作中,“吃”的问题被格外关注。目前新加坡政府要求售卖餐饮的机构提供较为健康的食物,使用更健康的油品和全麦食材等。之前新加坡比较成功地实施了“职场健康生态圈”,其中单餐热量不超过500卡路里的做法被应用到社区。
创造一个无烟环境也是实现“健康圈”的重要一步。新加坡早在建国后第五年就在公交车、影剧院等处禁烟。近年来禁烟区域几乎包括了所有公共场所。2013年更为严厉的禁烟措施得以实施,居民所住组屋的公共走廊、巴士车站及其周边5米范围内,都已被列入禁烟区域。新加坡环境部和卫生部将进一步合作,让公众对烟草的危害有更多认识,同时确定更多禁烟的公共区域,最终目标是让新加坡拥有真正的无烟环境。
目前,三巴旺和蔡厝港社区是政府选定的“社区健康生态圈”试点。根据官方提供的资料,在这样的社区中,除了正常的步行道外,还有较多可以遮风避雨的步行道,后者把公共巴士站、地铁站、学校、医院以及居住区连接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居民步行的机会。在居民聚集的组屋区,有供大家锻炼用的健身和游乐区域;社区中也会有区域性的体育中心,提供专业的设备和场馆。社区中心准备有提高居民健康意识的课程和活动,居民可以参加;社区内的学校也会为推进健康而努力。在价廉物美的小贩中心、食阁和咖啡店,居民可以吃到更加健康的食物;在有一定规模的商业中心,居民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活动,有更多机会选择健康饮食。在社区附近的公园,居民可以尽情享用免费的锻炼设施,置身各种健康活动,当然也可以吃到健康的食物。在公共交通站点、住宅楼等处,居民可以随时看到鼓励人们参加锻炼的宣传图画、说明等等。
对此,费绍尔博士表示,“给社区的每个人都提供健康的选择,让健康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申请新加坡留学时间如何规划 篇4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申请新加坡留学时间如何规划》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留学热潮的出现,越来越多学生会选择前往新加坡留学,安排好申请留学的时间非常重要,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申请新加坡留学的时间该如何规划吧。新加坡留学时间规划 1 月:择校、...随着留学热潮的出现,越来越多学生会选择前往新加坡留学,安排好申请留学的时间非常重要,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申请新加坡留学的时间该如何规划吧。
新加坡留学时间规划月:择校、了解专业
2-3 月:参加语言考试培训
3-4 月:获得合格语言成绩
5-6 月:准备申请材料月-3 月:进行网申、寄送材料
次年 3-4 月:笔试、面试(部分专业)
次年 6 月:办理签证、申请宿舍
次年 8 月:赴新加坡留学
新加坡留学办理入学须知
勤工俭学有规矩 各国规定不相同
虽然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家庭比较富裕,不需要打工,但很多普通家庭的留学生,面对国外高昂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便不得不依靠半工半读的方式
支付各项支出,勤工俭学的同时还能积累工作经验。
新加坡留学方面认为:公立学校每周允许学生打工 16 小时。事前需由学校出具相应的“打工卡”。
新加坡入学小贴士:
1、大多数学校会为新留学生提供接机服务。如果你的学校提供接机服务,务必明确接机时的联络方式。
2、根据移民与关卡局规定,必须在到达新加坡后的一个月内领取有效的学生准证。
3、需准备一套较好正装,用于正式场合穿着。到学校的留学生服务中心走一走,确认将要参加的各种活动,如迎新活动等。
4、新加坡移民厅要求留学生每月的课堂出勤率不能低于 90%,否则将导致签证续签时被拒;学生在学习期间如因病需请假,需向学校系主任申请与提供正规医生出具的病假单,得到批复后方可准假。任何请假或回国超过 60 天的,在学生签证到期后必须重新向新加坡移民厅递交申请,不能申请延期。
5、自己的一切证件,建议带到新加坡,在学校升学申请的过程很可能会用到。准备一定量的 2 寸及 1 寸免冠照片,可以备不时之需。
6、初到新加坡可以带些钱,以备应急,人民币、港币、美元等都可在这里兑换成新币。
新加坡留学申请流程
一、留学思考
1.初三、高一在读的学生
此类学生在适合学语言的阶段进入纯英语环境学习,必然会在将来受益匪浅。新加坡的高中教育,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培训非常重视。
有了三年海外中学学习经历,克服了语言障碍,想要考取海外优秀院校的本科自然轻而易举。
2.高三在读的学生
去往新加坡留学,高中学完之前,就应该把国外大学录取和签证都落实了,等学生一毕业,即刻出发。
因为新加坡大部分院校的本科阶段都有语言加专业课的双录取政策,此类学生申请海外院校时遇到的语言压力还是比较小的,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毕业和留学的最佳衔接,既省时,又省力。
3.专科三年在读或毕业的学生
目前的学历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趁着年轻,学习效率高(一般来说年龄过大,签证难度会增加),可以考虑在新加坡读一个研究生学位;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士,也可以考虑申请研究生文凭课程,为将来的移民或者就业作铺垫。
二、择校
去往新加坡留学,新加坡 3 所政府设立的公立大学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它们可以颁发学士学位以上(含学士学位)的文凭证书;
因政府提供学费资助,所以对学生入学要求比较严格,一般中国学生要进入公立大学常见的办法就是高考成绩超过当地重点线 50 分以上,或者
报读新加坡的 A 水准(A-Level)考试。
新加坡私立院校一般来说分为中学、培训类学校、学位类学历教育院校和专门的职业学校。
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学位类学历教育院校(私立大学),完成三年(硕士为两年)专业课程后可获得由英、美、澳等国合作大学颁发的学士、硕士学位,学生还可赴合作大学攻读最后一年课程。
三、准备材料,提出申请
这是去新加坡留学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只要材料齐全并符合你所申请学校的条件,签证的办理就相对容易很多;
将填写完整的申请表格和所有必需的原始文件直接递交给所选择的学校。
四、领通知书和学生准证
如果你的高考成绩没有超过重点分数线 50 分以上,而又想入新加坡的公立大学,那么你就要参加 A-Level 考试了。其他学校有时候也会组织考试。
若学生通过入学考试,学校接受其申请并发出通知书,并给你填写好的表格 V36A。通知书将指明学校原则上接受申请者入学。申请者持入学通知书向移民与关卡局(ICA)申请学生准证。
五、领取签证,准备所带物品
新生申请一般在 4-6 个星期内有答复。如果材料没有问题,签证应该很顺利就被批准;签证批准后,请按照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指示缴付第一期的学费(有些学校是可以直接到新加坡以后再交)。
接下来你就要开始为今后在新加坡的生活做准备了。很多去新加坡的同学会在去之前把房子找好。
泗州路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规划 篇5
创建市级文明社区是为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建设规范化和谐示范社区的必要保证。为明确职责和任务,迎接合肥市文明城市测评,现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规划,确保创城各项指标得到贯彻和落实。
一、总体要求
根据合肥市创建文明城市体系的要求,按照区文明委和街道文明办的具体部署,社区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必须认真、按时、圆满完成任务。
二、主要内容
健全社区组织、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保持社区秩序安定、开展社区共建、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加强社区思想道德教育、保持良好社会风尚、重视社区志愿者注册和服务、加大社区创城宣传等工作。
三、工作方法
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各部门配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统一安排部署任务,细化各项任务指标,搞好督查调度,限期完成任务。
四、实施方案
(一)加强创建文明社区组织领导,完善社区创建体系
社区工作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市民对创城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在街道党工委的具体领导下,社区成立创建文明社区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亲自抓,组建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同时,确保组织、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到位,按照创建文明社区的体系指标要求,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在2009年底市文明委检查组的检查验收顺利通过。
(二)采取立体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文明社区的创建氛围 深入社区宣传创城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创建市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和任务,充分调动辖区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人参与创建的工作格局,把开展巩固创建文明城市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发动,让社区居民了解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下一步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做好准备。
五、具体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扎实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
1、抓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品、社区广播、社区会议、社区网络平台等多种宣传形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将创建文明社区的各项要求送进每家每户,深入人心。以“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的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居民群众文明素质,在社区形成一个人人支持创城工作的浓厚氛围。
2、抓好专项整治。结合创建“文明城市”、“迎中博”、创卫生先进社区等活动,对社区各主次干道、各住宅楼,乱摆乱设、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停乱靠等问题,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进行彻底整治。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定期铲刷小广告,并针对社区内无证摊点进行专项整治。
3、抓督查,保成效。一方面抓创建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坚决做到创建工作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限“五落实”。二是及时向辖区物业公司反馈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具督办单,对创建工作实行全程督查,以查促干,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二)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形成创城工作整体合力。
通过宣传发动,使人人懂得创建文明社区要从自己做起,让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清除一块小广告,墙面会变得更整洁;捡起一个塑料袋,地面会变得更干净;说一句温暖的话语,邻里之间会更和谐。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提升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社区居委会的宣传栏定期刊登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对于创建中总结出的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居民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展示社区创建活动中的亮点,在全社区形成共创文明城的浓厚气围,力争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超过80%。
(三)完善社区党、团组织,促进基层民主发展。
1、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党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团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整合社区资源,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依法执行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直选社区选民参选率≥80%;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共同商讨社区重大事务,形成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做好登记注册建档工作,并上报团市委。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制教育进社区。
首先,在社区积极宣传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弘扬法制精神; 其次,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全民法制
宣传教育的普及率≥80%;再次,街道、社区居委会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群众矛盾。同时,发挥社区党员、团员和志愿者的作用,当好社区与居民的联络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通过他们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提升社区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
(五)抓好社区环境治理,优化居民生活环境。
社区环境治理的好坏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在创建工作中,要加强社区内环境治理,确保社区面貌有明显改善。同时,利用多方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向居民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文明的社区氛围。搞好社区治安联防,要在主要公共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并有明显标志;城市公共消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完好率达到100%;社区技防、人防、消防符合安全要求。
(六)重视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开展多种社区创建活动。要把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纳入创建文明社区工作中,对文明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广泛宣传,家庭美德的知晓率≥80%;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到创城工作中来。
六、时间安排
1、全面动员阶段(2009年3月中旬)。社区召开动员大会,布置创建合肥市文明社区工作,实现“动员更加广泛,目标更加明确,认识更加提高,合力更加增强”的预期目标。
2、全面提升阶段(2009年5月下旬)。力争实现社区“五个明显”的目标,即社区居民文明素质有明显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有明显成果,社区硬件环境有明显改观,社区和谐程度有明显提升,创建协调督导工作有明显收效。
3、扎实落实阶段(2009年9月上旬)。对照测评体系找出差距,确保对社区各项测评指标的全面达标,确保各类创建宣传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提交材料全面到位。
4、迎接检查阶段(2009年11月中旬)。按照市、区文明办“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的相应测评要求精心组织迎接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泗州路社区党委
社区规划书 篇6
组 长:张瑞宸09080229
组 员:李美凝09080135 梅冬雪 09080222
孙凯丽09080138 张连雨09080106 王 娟09080131 崔 争09080232 任晓玉09080129
2011-10-31
前言:
随着生活的节奏逐步加快,当代青年的内心压力略显沉重,为此,我们规划的社区努力营造出一种娴静的绿化新园区。
一、社区现状
社区布局整体结构:长廊开放式布局,长廊贯穿单元区居民楼分居两侧,单元区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人口2500人。这个单元区的特色是以党建为核心,发动社区党员打造和谐美好的绿色新园区。
概况:单元区的绿化率达到70%,绿地布置在每栋住宅楼前和每个院落里,绿色植被环绕在单元区内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多个景观亮点。建筑风格仿古而不失现代韵味,由东向西贯穿小区,单元区地上部分除有公共广场、健身休闲场地、纵横交错的小区道路外,社区服务中心,地下部分则将机动车、非机动停车场,社区内小型超市、美容美发、蔬菜、饮食便民店等基本能够满足辖区内居民生活需求,小型超市及配套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归纳其中。单元区内形成多个组团,既独立又相连,又各具特色。设计的单元区环境幽雅、生活方便、富有特色的新型社区。景观走廊上,区位环境受到严格的限高制约,建4层、局部6层的多层楼房。
社区党委对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思想重视。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副主任、社区管片民警、物业单位负责人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绿色社区规划以及付诸实现的环境卫生、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等各项计划。绿色社区理念,即:“创造绿色的环境,培养健康的习惯,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从现在开始”作为社区的健康理念。
这里的居民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上班族),且健身设施比较到位,文化层次较高而楼宇文化比较到位。为了搞好社区宣传,街道办事处投资两万余元在科技苑小区建立了13米长的宣传栏,小区院内及各楼宇都建立了文化宣传阵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健康社区的宣传。有三个安装了健身器材的场地供居民和儿童健身之用。
二、社区发展规划
社区发展规划——面向未来: 单元区成员参与对象:全体居民
主体:上班族
21世纪的年轻人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面对生活他们也曾迷茫过、消沉过、沉醉过,对于未来他们努力去尝试用各种办法让生活丰富起来让家人快乐起来,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和痛苦无法得以释放。本社区针对于未来发展规划如下:
1、社区文化:
(1)休闲娱乐文化(沁馨园)——在社区花园内有专门为居民提供的娱乐场所像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器等都可以作为年轻人们闲暇之余的休闲项目。另外在花园内还会定期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让新时代的青年们感到工作之外的生活乐趣。
比赛项目: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竞走、拔河比赛、画展、阅历自荐等。(2)生活文化——在小区花园的长廊里会定期举行生活交流会,其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年轻人们能够大胆的将自己心中的困惑与无奈勇于讲出来,大家共商解决之道,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使人们害怕被讲出来,并且刻意回避,此时就需要有人来开导,这就需要让年轻人们在这个大家庭里自己来帮助自己,大家一起努力克服心中的压抑情感;在社区“沁馨园”内有一个生活广场,在这里人们可以放开的进行活动,每周有两天下午两点,由年轻人们自发组织的大讲堂,相关人员为生活困惑的年轻人们进行讲座,把他们的家庭困扰问题、感情波折问题、工作压力问题等,解决之道提供给大家,让每次来听讲的人们能够自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如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向相关人员提问,并给出解决办法让你去尝试,不过最后还是看自己能够做到的程度,提倡多多听讲,慢慢体会。
生活项目:生活交流会、棋牌献艺、情感切磋、父子连心、婚姻经营探讨等。
2、社区教育:
对于一天忙忙碌碌上班的年轻人们要接受得教育还很多很多,比如说作为儿女要学会怎样和孩子合理的沟通,让他们的子女健康成长;对于老人,儿女们要学会如何陪伴,让老人们不会感觉到孤单寂寞;对于自己,要学会如何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那么在我们社区的心理咨询室,为困惑的他们得到有效的帮助,无论有什么样的心理困惑都可以向心理咨询师进行诉说和询问,他们可以深入被咨询者的内心,最终给出解决的办法让年轻人们自己去调整自己的身心。
3、社区保障:
1.为失业或是未就业的年轻人提供就业的机会
2.为社区的老人们提供娱乐的场所,建立老年活动站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老人们感到温馨和快乐以尽量减少年轻人们的生活压力。3.为上班族提供开往不同地方的班车为上下班提供方便。4.为小区内的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障。5.为新生儿提供营养健康的保障。(定时注射疫苗)6.为小区内的居民提供家政服务。
三、社区管理规划
构建和谐城市社区,需要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建设情况来看,城市基层政府组织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积极,因为城市基层政府组织认为放权让利使自己利益受损,在工作中表现出过场的现象。在社区管理工作认识上,存在许多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有的人认为社区工作,没有什么搞头;一些单位认为社区工作是街道、居委会的事,并没有使得社区内居民加以配合。那么,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社区工作中,在社区体制方面进行合理化改革,达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善于抓住人才运用,时刻了解社区内居民生活需求。那么下面将进行对未来社区内的公共设施、社区环境整治、社区文化、社区宣传、社区合理化布局等进行一个“ 理想”性规划。
(1)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1.救助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是民政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人民群众既是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保护的对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是社会事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比如,《收养法》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使更多的弃婴、孤儿回归家庭。又比如,终结强制性的收容送制度,建立关爱性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就是为了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
2.共管性: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的运作,大多需要与有关部门协同,单靠主管部门是不够的,社会事务工作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救助管理工作,就是民政、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共管的一项社会事务。殡葬管理更是社会系统工程,既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在行政管理中又要有公安、城管、国土、林业、工商等多部门的齐抓共管。
3.群众性:社会事务管理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思想教育,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动员和组织群众实行自我管理是推动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措施。
4.公益性:社会事务管理有着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国家把社会事务的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予以扶持和帮助。所以在社会事务管理收费和服务中,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服从于社会效益的原则,即是这一属性的体现。
5.服务性:行政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但这里所讲的服务,则是相对于行政管理工作而言的,属第三产业。比如,在殡葬管理上是要通过规范指导,通过服务来引导人民群众的丧葬行为,建立文明、健康的殡葬制度。管理和服务是紧密相联的,管理对服务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服务,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
(2)社区治安:
一是要建立健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组织。要在街道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定期分析通报社区治安形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是二是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使民警能够真正“沉”到社区,拉近警民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治安服务。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原则。街道、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协调管理力度,调动驻社区各单位和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使社区单位和居民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给予支持和帮助。
四是要不断拓展治安服务产业化的道路。通过不断努力、扎实工作,使治安服务和法律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同时,面向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及成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和排查工作,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开展治安有偿服务,在服务中获取效益,使社区治安逐步走向良性循环。
四、社区环境规划
绿色社区是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来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1)具体有以下原则:
1、践行“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科技、生态”理念的标志楼盘、示范工程、优质项目、创新技术。
2、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做出有益探索和取得初步成就的社区品牌。
3、居民对社区环境状况满意率大于80%。
4、小区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规模:小区居民一般应达600户,新建小区入住率达80%。
5、各种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并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或者使用了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回用设施。
(2)社区环境规划十大特色
1、单元花——夏季(龙胆)春季(桃花)秋季(菊花)冬季(梅花)
2、电子滚动消息屏——居民能够及时得到最新消息(天气、新闻、国家政策)。
3、地下停车场——小区内的车辆过于拥挤影响小区内的环境,规划后把每户的车辆停放在居民楼的地下,并设有上下直升梯。
4、步行街自动化长廊——根据天气的情况,长廊的顶部可自动化开启和关闭。
5、天然脚底按摩器——步行街地面两侧附有鹅卵石小径,达到健身效果。
6、净化空气——小区道路两旁设有“蒸汽菇”,造型美观,缓解空气干燥。
7、宠物公厕——起到环境改善作用。
8、定点清洁——早中晚有相关人员定点清洁,此外,在小区内的主要活动场所都设有分类垃圾箱。(如:小区内的住宅区、自动化长廊等)
9、空中菜园——根据小区内的楼层设计,屋顶可种植蔬菜以及绿色植被。
10、水屏幕——单元区娱乐广场中心(沁馨园),每日晚7点到9点播放电影及宣传片,电影映在喷泉所形成的屏幕上,可供居民观看。
(3)社区生态规划
生态社区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辅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环境和人四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消耗最少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社区。以城市社区发展求社会和谐,加快经济发展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是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和谐才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生态社区建设,需要建立起更符合人性的社区规划全新理念,包括: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基本性能包括: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日照和交通条件,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减低资源消耗,充分利用再生资源;采用新型的自然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能等,以及各种节能措施,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利用生态技术实现“三废”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再生利用;控制室内环境的污染物质含量,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利用功能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的建筑体系。
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是生态循环理念,围绕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定位,实现各种生态与技术、文化、体育、娱乐相结合型社区产品,包括:生态智能型社区,强调以生态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高科技与生态产品相结合的社区(自动化长廊、空中菜园);生态文化型社区,主要提倡环境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社区(娱乐广场“沁馨园”);生态数码型社区,提供生态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社区,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滚动式信息屏幕);提供生态技术与高科技制造技术相结合的社区,满足现代生产和制造需求。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1、提高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提高园林绿化率,同时关注垂直绿化、遮阳、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考虑降低噪声,以适当的绿化形成减噪设施;
2、小区内以步行区为主的,倡导“步行优先”;
3、园林绿地的重视对原有绿化和树木的保护,以及原有自然地形的维护,尽一切可能增加绿化率;
4、采用外墙遮阴和屋顶隔热措施,控制建筑对热量的吸收,与自然通风降温手段配合,减少空调费用;
5、小区内的居民楼建设,选择较少污染和较少浪费资源的环保材料,绿色材料;
6、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接收装置。户型设计采用节能的户型,讲求自然通风与采光。可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每户设计的热水装置与大楼太阳能热水系统相连接;
7、使用低容量抽水马桶,全面推行节水龙头;家庭废水经处理用于冲厕;采用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的方式,生活污水经过中水站处理;用于住区内的清洁、绿化、洗车等,从而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8、住区建成后设专用垃圾箱,收集指定的可再生垃圾,有机废料经处理用作花木肥料,倡导固体垃圾分类及回收使用,培养并鼓励居民的良好消费行为。
新加坡电网规划经验及启示 篇7
关键词:国际对标,世界一流,电网规划,技术原则,规划管理
0 引言
新加坡能源集团公司(SPGO)成立于1995年10月,承担地区电力系统和燃气系统的运行维护任务,包括新能源资产公司(SPPA)、新能源电网公司(SPPG)、新能源燃气公司和新能源服务公司。同时,新加坡政府主持成立了具有政府职能的能源管理局(EMA)和能源市场公司(EMC),其中EMA充当电力市场管制者和系统运行者的角色,EMC充当批发市场运行者的角色。
新加坡总面积为682km2,人口约有400万。截至2005年3月31日(文中新加坡电网的数据及现状均指2005年前后,其中的电网可靠性指标目前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对国内电网仍有参考意义),新加坡电网发电装机容量为9330MW。2005年新加坡电网最高用电负荷5408MW,全社会用电量333.14亿k Wh;全年负荷较为平稳,不存在夏季高峰和冬季高峰;全部负荷中商业占40%、工业占40%、居民占20%。SPGO服务的客户数超过100万户。
1 新加坡电网供电可靠性概况
新加坡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位于世界前列,已达到“6个9”(即99.9999%)的高水平。SPPG针对该国用电负荷密度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先进的电网规划思路、原则和方法,在规划理念、规划手段、管理机制以及与政府部门协调等方面值得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人员学习。
新加坡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指标及说明见表1。
注:“供电恢复时间”的统计周期为 2004 年 9 月 1 日至2005 年 8 月 31 日;其他指标 2005 年的统计周期均为 2005年 1 月 1 日至 2005 年 8 月 31 日。
需要说明的是,新加坡地区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对象涉及400(230)V~230k V各电压等级用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指标是统计到各电压等级所有用户的真正意义上的用户供电可靠性。因此新加坡地区不再统计各类输变电设备可用率指标。由于预安排停电引起的停电户数相当少,因此预安排停电不计入供电可靠性统计范畴。
2 新加坡输配电网主要技术原则
2.1 网络结构
66k 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网络均采用网状(Mesh)连接模式,并列运行,其电源来自同一个上级电源变电站;一些重要的网络还引入另外一个上级电源变电站电源(一般称为第3个接入点)。其整个网状网络的外接电源备用容量一般考虑整个网状负荷的50%左右。
22k V配电网络 采用环网 连接、并联 运行模式(Ring);每个环网(花瓣形)并联运行的两路电源来自同一个66k V上级电源点;每个环网的第3路备用电源来自不同的66k V上级电源点;每个环网的供应负荷应控制在15MVA以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电网22k V配电网络采用环网连接、开环运行模式。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新加坡电网公司开始实施22k V电网改造,具体原则为:花瓣型网络的电缆截面均按300mm2考虑,以增强网络的拓展性和可适应性,并为今后的改造、割接创造条件;每个花瓣型网络引入第3个电源点,供电可靠性大大增加;每个花瓣的容量按80% 考虑,确保了网络的健康运行水平;网络改造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区域开始进行且成片实施,确保“花瓣”的一次建成。22k V配电网络改造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至90年代初期完成。
6.6k V配电网络 采用环网 连接、开环 运行模式(Mesh),每个环网的两路或三路电源来自不同的22k V上级电源点;每个环网的供应负荷控制应在4.5MVA以内(环网的始端电缆为铜芯电缆)或3.5MVA(环网的始端电缆为铝芯电缆);每个环网中串接的配电站数量应控制在8个以内。为避免重复降压,6.6k V网络的发展受到限制。
400V低压配电网络采用环网连接、开环运行模式(Mesh),每环串接多个配电分支箱(OGB),每个配电分支箱最多配置6回用户电缆出线。
2.2 系统安全性规划准则
1)正常运行状态:所有设备均运行在各自正常的热稳定额定值内。
2)单一或可能性较高的紧急情况(单个网络元件故障,即“N-1”):所有设备必须马上运行在各自最大的热稳定额定值和电压限制值以下,并且不发生任何形式的电力中断、运行设备的长时间过负荷、系统电压无法调节和一个以上的网络元件振荡或系统失稳等。
3)可能性较小的紧急情况(同时或连续失去两个网络元件,即“N-2”):故障切除以后,系统不发生电压崩溃、一个以上的网络元件振荡或系统失稳。可能需要通过调整网络运行方式和发电机组出力来减轻网络中的过负荷现象和通过切除部分负荷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极端的紧急情况 [ 失去一座发电厂;失去一座变电站或开关室;失去同一敷设通道(电缆沟或隧道)内的多条输电线路 ]:需要维持系统的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可能需要通过自动切负荷装置等方式来限制这种大扰动的影响。
2.3 站内主接线模式
1)400k V变电站。400k V和230k V母线均采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4台500MVA变压器并联运行;“N-1”条件下供电能力可以达到1500MVA。
2)230k V变电站。230k V和66k V母线均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4台200MVA变压器或5台150MVA变压器并联运行;“N-1”条件下供电能力可以达到600MVA。
3)66k V变电站。66k V和22k V母线均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4台75MVA变压器,分成两组分别并联运行;“N-1”条件下供电能力可以达到150MVA;每组66/22k V变压器一般配置20回22k V出线,即可以连成10个22k V环网。
4)22k V配电站。22k V配电站有 两种电压 比:22/6.6k V和22/0.4k V。
在22/6.6k V配电站中,22k V和6.6k 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2台10MVA变压器。
在22/0.4k V配电站中,22k V母线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2台或2台以上的1MVA变压器(少数用1.5MVA);一般每段母线配置的变压器数量不超过3台,若所供用户为重要用户、申请容量超过5MVA的高压用户或所供变压器的数量超过3台,则可以考虑设置分段开关。
5)6.6k V配电站。6.6k V母线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采用环网负荷开关(RMU);1台1MVA变压器。
2.4 环境保护
1) 噪声要求:11p.m.~7a.m. 期间必须 小于50d B(A)。
2)电磁辐射要求:小于100m T。
3)退界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规定66k 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本体和其他建筑至少保持4.5m的间距,但SPPG为了更好地满足变电站噪声小于50d B(A) 的要求,公司规定增加间距至20m;22k 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允许与建筑相结合,没有具体的退界要求。
2.5 电力线路
新加坡输配电电网中的电力线路全部使用地下电缆。
2.6 用户接入系统
根据用户的合同容量确定其最高的供电电压等级限制,具体指标见表2。
3 新加坡电网规划工作的开展
3.1 输电网规划
3.1.1 概况
输电网规划主要由3个阶段组成,即规划研究(负荷预测、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网络设计(方案陈述、方案风险评估、建议)和规划批准(EMA、商务评估委员会、董事会)。
3.1.2 远景概念规划的编制流程(未来 35 年)
输电网远景规划以未来35年为规划水平年,主要规划远景年主干输电网架,并规划相应的电力主通道(以新建隧道为主)。
1远景年(未来35年)总负荷预测(由EMA预测提供);2输电网规划组的4位66k V电网规划工程师编制远景年区域负荷预测;3远景年发电厂分布和规模(实际由电力市场竞争确定,由EMA预测提供);4通过经济和技术比较(潮流计算、经济核算等)规划主干输电网(输电网规划科和管制事务处提供);5编制电力通道规划;6将远景年输电网站址和通道需求提供给EMA;7由EMA与政府协商确定用地控制。
3.1.3 长期规划的编制流程(未来 10 年)
1由EMA提供10年总负荷预测;2输电网规划科的4位66k V电网规划工程师编制区域负荷预测(落实到66k V变电站),并由其中一人根据总体负荷进行区域平衡;3根据区域负荷预测结果,确定66k V变电站分布和规模(计算66k V变电站容量是否够,设计调整变电站负荷, 进行10年所有变电站负荷预测,并将数据输入潮流计算软件,设计10年的6k V及以上的变电站);4根据EMA提供的发电侧电力市场竞争结果(发电厂分布和规模)由2位230/400k V输电网工程师确认电厂接入系统方案;5通过经济和技术比较(潮流计算、经济核算等)规划主干输电网(输电网规划组和管制事务组提供);6将输电网站址和通道需求提供给EMA;7由EMA与政府协商确定用地落实。
3.2 配电网规划
配电网规划的设计理念基于客户申请、适时发展、密切监视负荷增长(GMap的报告)以及需求容量发展,即GMap应用软件利用SCADA系统的负荷数据每月进行一次环网负荷计算(一般采用将一个22k V环网的起点、终点负荷相加),若负荷超过环网额定容量(15MVA,该容量是由截面为300mm2的22k V电缆组成的环网考虑“N-1”原则后推算出来)的80%,需要考虑采用网络调整的方案即通过平衡周边环网的负荷或新增环网的方法来解决。
3.3 规划辅助工具
在SPPG的规划过程中,工程师的大量工作依靠有效的辅助工具完成,为他们提高规划效率提供有效帮助,这些工具主要有:
1)PSSE:主要负责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
2)GMap:电缆线路规划和变电站连接。
3)NPAC:用户信息和接电流程管理。
4)负荷预测软件:主要用于区域负荷分析和预测。
3.4 电力通道规划
新加坡当时尚无系统全面的通道规划。由于新加坡法律规定新建或开挖道路两年内不得再次开挖,且道路开挖费远比电缆本身昂贵,所以SPPG通过参加政府相关部门每3个月召开一次的道路施工计划协调会,结合5年变电站建设计划适时预先铺设排管。电缆隧道主要用于敷设400k V和230k V电缆,设计的每条隧道可走8回共计24条电缆。
3.5 变电站建设的若干问题
3.5.1 土地落实
在新加坡,230k V和400k V的土地由SPPG自行购买。EMA每年根据SPPG的变电站建设计划,向政府提出400k V和230k V变电站的用地需求,政府相应提供廉价或者打折的土地(根据市场价格最多优惠40%),并由输电规划组的两位技术员负责完成这些400k V及230k V变电站用地购买。400k V和230k V变电站目前全是独立建筑。
66k V变电站站址一般由用户无偿提供,如果没有用户提供则由SPPG自行购买。66k V变电站目前全是独立建筑。
22k V变电站站址全部由用户提供,产权归用户所有,SPPG有使用权。22k V变电站大多数和建筑物结合。
3.5.2 变电站出线通道
在变电站里面预留铺设电缆的空间,如果公路紧挨变电站,最少要留4m宽用来铺设电缆;如果没有公路,最少要留6m宽用来铺设电缆;尽量避免在铺设电缆的地面上安装消防栓、路灯等。
3.5.3 变电站从规划到施工的过程
规划阶段:1从EMA获得支持以预留所需的土地;2市区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URA)对总规划的批准;3向新加坡土地管理局(URA下属机构)买地;4从发展管理单位获得规划批准;5从建设局获得详细蓝图批准。
施工阶段:1从建设局获得开始施工的批准;2初步完工后从建设局获得暂时运用的批准;3竣工后获得官方证明书。
4 新加坡电网规划经验总结
4.1 规划理念超前
SPPG所有工作的核心是为用户提供充分、安全、可靠的电能传输。首先从电网规划理念着手,对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和环网连接闭环运行等模式,可以真正的做到满足“N-1”供电安全标准,即在一台变压器或一回电缆进线故障的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同时,为了确保对重要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新能源提出第3接入点或备用电源的概念,使得重要用户在进线电源“N-2”紧急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供电,做到满足“N-1.5”供电安全标准(指介于“N-1”和“N-2”供电安全标准之间)。
区域负荷预测工作做得比较细致。一方面,区域负荷预测结果必须与能源管理局所作的负荷总量预测结果吻合;另一方面,区域负荷预测必须真正落地,即落实到相对应的每座66k V变电站之中,为下一阶段的输电网络规划提供扎实的基础。
电网规划原则与设备运行状况紧密结合,根据设备的使用生命周期确定网络的设计年限,具体实施时以30年为周期,确保网络在使用周期内满足负荷发展需求。
4.2 规划手段先进
新能源制定的输配电电网规划业务流程能够确保规划理念得到贯彻。由于大部分用户采用22k V及以下电压等级供电,SPPG通过建立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用户接入方案流程设计,使单个用户接入方案与整个配电网络规划和设计理念相吻合。
同时,通过应用相关规划辅助决策软件,例如负荷预测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Map)和网络规划软件(NPAC和PSSE)等,提高规划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
4.3 管理机制保证
SPPG依靠有效的管理机制来确保将先进的网络规划理念应用于网络规划的日常工作之中。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加强输电网络规划队伍建设,将其建成一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研究型队伍;另一方面,依据为用户提供充分、安全、可靠的电能传输的目的,制定具体的、具备实际可操作性的配电网络规划和设计细则,以便配电网络规划人员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从而规范和迅速地为用户提供供电方案。
同时,SPPG依靠有效的网络运行和资产管理模式,确保各级输配电网络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4.4 政府大力支持
能源管理局(EMA)通过技术(网络表现)和经济(电价和回报)指标对新能源电网公司(SPPG)进行管制,对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电力新技术的应用等具有导向作用。
SPPG的电网规划工作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方面,针对规划400k V和230k V变电站站址和规划通道的需求,政府将为新能源公司提供廉价或者打折的土地;66k V和22k V变电站站址一般由土地开发单位负责落实,其中66k V变电站为独立建筑,而22k V变电站基本上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另一方面,区域负荷预测工作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表现在:政府组屋局提供公共住宅的未来5年发展计划,每年滚动一次;工业园发展局提供未来5年工业发展计划;市区重建局提供土地征用以及出售的情况或计划、旧城改造计划及其他事宜;经济发展局提供新加坡经济发展规划;工程发展商提供大型基础设施发展计划。
5 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新加坡电网规划的了解和学习,在规划理念、规划内容及规划手段方面对我国的电网规划工作人员有很多启发,具体有以下几点:
1)提升规划理念。
电网的安全供电标准不能简单地按照全网“N-1”标准实施。在某些重点区域或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区域,应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标准,重点地区电网需满足春秋季计划检修方式下“N-1”不失负荷要求(类似于新加坡的“N-1.5”);春秋季计划检修负荷水平,宜按照最高负荷的70% 进行控制。电网检修方式下“N-1”安全供电标准的实施,将标志着国内重点城市电网规划的理念逐步与国际一流电网接轨。
2)深化规划内容。
配电网规划从简单粗放地、以电网容载比作为规划主要原则的阶段,过渡到精细化地、以变电站供电能力能否满足区域负荷发展需求为依据的阶段;负荷预测工作从传统的以功能块为单位的方式过渡到以供电块为单位,做到区域负荷预测的真正落地。同时,建立每年对规划进行滚动修改的工作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分析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措施。
3)完善规划手段。
借鉴国外电力公司先进的规划手段,逐步通过标准化、模块化、专业化的规划辅助设计工具,使具体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案与整个电网的网络规划和设计理念相吻合。具体来说,就是逐步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输配电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已有资源,加强对现有系统数据的挖掘和整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同时,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实现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负荷预测和电网规划辅助决策功能,真正提高规划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上海电力国际同业对标报告-电网规划[R].2006,11.
新加坡电子政府规划下五年 篇8
日前,记者在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了解到,新加坡正在制订下一阶段2011〜2015年的电子政府总体规划。该国下一阶段的电子政府将借助新兴技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采取与私营机构和公共部门新的合作模式。“新规划的愿景是建立一个与国民互动、共同创新的合作型政府。”IDA中国区司长李斯勤介绍说,新加坡政府积极打造各种电子服务平台、创新应用程序给公共部门、私营机构和国民。如今,新加坡政府已经推出了多项便利的在线服务,如网上商业执照服务(OBLS)及新加坡通行证(SingPass),SingPass为用户提供了访问各类政府网站的公用密码,供用户方便与政府打交道、办理各种事物。
新加坡整合政府2010(iGov2010)计划是新加坡政府当前的五年整体规划,它通过利用资讯通信技术整合政府工作,让政府感到满意并连通民众。新加坡在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一直努力把经验和技能带到中国。例如,今年6月,IDA国际公司和星桥新加坡国际公司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一份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制定并落实广州数字城市的总体规划;9月,IDA又带领新加坡资讯通信技术商务考察团到武汉进行访问,重点就“智慧城市”举行了研讨座谈会。在协助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同时,新加坡也想吸引中国许多独特的概念和应用,带回新加坡进行实践。
李斯勤告诉记者:“新加坡电子政府取得成功的经验是,政府要在资讯通信技术的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电子政府的计划和实施需要统一规划,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力量的紧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同时,电子政府可以通过资讯通信技术为客户和公众创造更多价值。”“智慧国2015”的愿景确定了四大关键战略:第一,通过搭建超高速且具有普适性的有线光纤和无线两种宽带网络,建设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第二,通过提供辅助资金、技术支持、合作征求计划等方式推动和支持资讯通信技术在金融、教育、医疗、物流等行业的应用,实现关键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转型;第三,通过吸引国外领先企业、刺激资讯通信创新和促进本地企业国际化发展,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最后,通过提供培训和奖学金等多种方式培养精通资讯通信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人力资源。
【新加坡社区规划】推荐阅读:
新加坡经验对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07-14
ZZ新加坡社区建设与管理考察报告10-16
新加坡城市规划简介08-26
新加坡国立大学规划07-06
感受新加坡09-02
新加坡经济09-09
新加坡景点简介08-30
留学新加坡要求10-11
新加坡特色的和谐07-03
新加坡小学的德育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