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态绿化建设

2024-08-10

新加坡生态绿化建设(精选5篇)

新加坡生态绿化建设 篇1

加拿大是世界养猪发达国家之一,其先进的育种技术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猪种,这些猪种优势基因比较集中,生产性能表现突出,统称加系猪。2005年以后国内各大型猪场从加拿大引进的加系猪,其生产性能较原加系猪更加突出,是原加系猪再次选育提高后的猪种,简称新加系猪。

2006年,凉山州畜科所一种猪场从内江某种猪场引进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种猪共100多头,经过3年多的扩群、测定、选育,已组建了一个稳定的核心群和扩繁群。为研究新加系猪在南亚热带高海拔、低纬度生态区风土驯化过程中生产性能的表现,我场对其各项生产性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并分专题进行了相应研究。现综合各项研究结果,将新加系猪在凉山生态区的适应性及推广应用成果报告如下,旨在为今后新加系猪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测定方法

统计数据为引进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种猪场的原始生产记录及其后裔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记录每头母猪的配种日期、与配公猪、实产日期、断奶日期,断奶后发情日期、配种日期、发情结束日期,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10日龄重、20日龄重、28日龄断奶重,断奶头数,测定后裔育肥期(断奶后1周至100 kg体重)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

1.2 饲养管理

制定猪场免疫消毒制度,实行隔离、消毒、杀虫、灭“三害”、预防注射、药物预防及诊疗等七大综合防制措施。严格执行猪群免疫程序,全场封闭式管理,确保猪群健康。猪群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配备营养浓度各异的日粮,妊娠前期定量采食妊娠料,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定量或自由采食哺乳料,仔猪自由采食仔猪料,育成猪自由采食育成料。

头、kg

1.3 胴体品质测定

生长育肥测定结束后,各品种随机选择5头,作屠宰测定。测定其背膘厚、眼肌面积、系水力、pH值、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计算屠宰率、瘦肉率。测定方法参照GB 8467-87《瘦肉型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殖性能

2.1.1 产仔及哺乳性能

由表1可看出,大约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1~3胎逐渐增加,至第3胎时分别达11.8、10.9头,总产仔数较该品系平均产仔数(12.5头)少0.7头/窝(P>0.05),产活仔数已达该品系猪的平均产仔数。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断奶窝重,1~3胎逐渐增加;初生均重由初产的1.32 kg/头逐步增加至3胎后的1.57 kg/头,较该品系猪的平均初生重(1.65 kg/头)少0.08 kg/头(P>0.05);断奶均重由初产的6.0 kg逐步增加至3胎以后的7.1 kg;哺乳成活率由初产的76%增加至3胎以后的93%。另外,总产仔数每窝达10头以上的窝数占总样本数的百分比,初产为66.7%,2胎为70%,3胎及以上为86%,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说明该群体随着适应时间的增加,其繁殖性能越来越稳定。

杜洛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1~3胎逐渐增加,至第3胎时分别达10.7、10.0头,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较该品系平均数多0.3、0.5头;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断奶窝重,1~3胎逐渐增加;初生均重由初产的1.4kg/头逐步增加至3胎后的1.69kg/头,后者较该品系猪的平均初生重(1.7kg/头)少0.01kg/头(P>0.05);断奶均重由初产的5.6kg逐步增加至3胎以后的6.3kg;哺乳成活率由初产的93%增加至3胎以后的95%。

从上述数据可见,不论是大约克还是杜洛克,在引种初期由于受生态环境、饲养管理、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其产仔性能及哺乳能力水平均较低。在经过1年(2胎)的适应期后,其产仔性能和哺乳能力逐步提升,接近或超过原品种的指标。从变异系数看,两品种各指标虽从初产至第3胎均有所降低,但仍然较大,说明个体离散度大,有必要加强选育,建立核心群。

d

2.1.2 发情与妊娠

由表2可知,断奶后1周内发情配种率大约克、杜洛克分别为87.5%、86.89%,大约克、杜洛克断奶后平均4.75 d、4.42 d可发情,平均6 d、5.43 d可配种,持续发情时间分别为4.9、5.1 d,妊娠天数平均分别为114.3、114 d。说明发情、配种、妊娠符合猪的一般生理规律。

2.2 生长性能

2.2.1 体尺性状详见表3。

cm

2.2.2 育肥性状

由表4可知,大约克、杜洛克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64、169 d,育肥期全程平均日增重分别达728、677 g,料肉比分别为2.68∶1、2.72∶1,总体比较优良,但与各品系最佳性能相比还有差距,这可能与饲料营养水平的高低有关。

2.2.3 胴体性状

从表5可知,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猪的肌肉品质良好,系水力、pH值、肉色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产肉性能优良,屠宰率分别达73.3%、73%,瘦肉率分别达64%、66.8%。

3 结论

3.1 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在引入凉山州后其繁殖性能在适应凉山南亚热带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至第3胎及以后胎次已接近或超过各自品种的平均水平,发情、配种、妊娠均表现正常。

3.2 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在凉山地区的生长性能表现良好,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中等偏上,但生产性能的高低同时受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胴体性状表现优良,屠宰率、瘦肉率较高。

综上所述,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肉质好、繁殖性能优异,是优良的瘦肉型猪种,是开展猪杂种优势利用的理想父本或母本;其适应性强,各项生产性能在凉山生态区的表现优秀,完全适合在凉山生态区推广利用。但从整体来看,以下两点可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一是两品种繁殖性状的个体离散度较大,说明种质一致性差,有必要加强选育,可将产活仔数、20日龄窝重和哺乳成活率作为重要选择指标进行选育;二是从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看,新加系猪对饲粮营养水平的要求较高,今后应提高饲料营养水平,以促进其生长性能的充分发挥。

摘要:把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种猪引入低纬度、高海拔的南亚热带生态区有一个适应周围生态环境、饲养管理的过程,本文就对凉山州引进的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种猪的各项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各项繁殖性能初产后均逐步提升,至第3胎后达到一个较高且稳定的水平。

关键词:南亚热带生态区,新加系猪,生产性能,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强,敖学成.新加系大约克夏猪繁殖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四川畜牧兽医,2008,35(3):27-29.

新加坡生态绿化建设 篇2

2010年4月30日

2010年4月12日—16日,本人很荣幸地参加了区委组织部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培训班。通过一个星期学习和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本人对新加坡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特别是公共政策和廉政文化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新加坡政府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治国理念,对公共服务人员严格的纪律约束、严肃的制度管理、严密的考核奖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经过政府近四十年卓有成效的努力,腐败现象现已被控制到较低的水平上。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最近十多年来各种有关廉政的调查中,新加坡多次在亚洲国家名列第一。近年来,国际权威机构、总部位于柏林的“透明国际”的廉洁国家排行榜上,新加坡长期保持亚洲最廉洁国家的地位,并多次被评为世界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无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廉政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地寡人少的微型国家,新加坡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在多年的廉政建设实践中大力抓好廉政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之路,使公务人员“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从而有效地保持了公职人员的廉洁和高效。其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廉政教育

(一)重点抓好公务员廉政教育。

新加坡的廉政教育注意突出政府部门、法定机构职员这一重点,贪污调查局定期为其举办反贪防腐讲座,并与公务员学院、李光耀公共策略学院等共同研究开设专门课程,开展廉政教育。贪污调查局往往会由局长亲自出面,邀请政府的部长、国会议员等高官座谈、参观反贪展览、研讨廉政教育的有关问题,以及组织或参加反贪腐国际会议、与有关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等,以及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专题学习培训的方式开展教育。以各种形式教育、提醒高级官员、议员等勤政廉政,以身作则,树立廉洁公正的好榜样,让所有公务员追随。注意对公务员进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以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为荣,以玩忽职守、腐化堕落为耻,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从思想上筑起防范腐败的堤坝。新加坡政府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学院,新招聘的公务员必须首先接受训练,学习《公务员行为指导手册》,新上任的公务员必须书写本人宣誓书。在职的公务员每年都必须进行负债宣誓、财产与投资宣誓,以及至少100个小时的学习,参加反贪腐讲座,接受廉政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公务员,特别是执法机构的官员,其领导经常会向其灌输反贪防腐意识,让他们认清贪污腐败的陷阱和劝导他们如何避免牵涉到贪污腐败案件中。

(二)在内容上注重道德教育。

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政府大力提倡和重视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导全民要中庸、团结、安分守己、克己奉公、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通过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自律能力,从思想上抵制、杜绝腐败的念头,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前总理李光耀将儒家道德归纳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八德”,通过以德倡廉,廉洁、廉政已成为新加坡普遍接受和共同信守的政治法则,廉洁教育促进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影响和促进了

廉洁高效的官场作风。

(三)在范围上强调全民廉洁教育。

新加坡廉政教育的对象不局限于公职人员,而是针对全体国民。整个社会都在抓廉政教育,教育的触觉已延伸到政府每一个部门,社会每一个角落。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组织编写了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特点的专门教材,分别在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区等开展反腐反贪教育。社区领袖、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基层领导,不时也会在社区、基层组织通过图片展览、廉政讲座等形式开展廉政教育。就连私营企业也会通过工会组织开展有关的教育。对普通国民的教育则主要通过媒体向公众昭示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营造贪腐可耻,贪腐下场悲惨的氛围,传递贪腐“得不偿失”的信息。贪污调查局每查处一个重大案件,都会主动联络媒体进行公开宣传报道,以此教育警示国民。新加坡政府对贪污贿赂等不廉洁行为绝不容忍,这一点新加坡的公务员和民众都非常明白,在全社会形成了明确的道德准则,使廉洁勤政不仅成为公职人员的自觉行动,而且成为民众评价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基本标准。

(四)廉洁教育从娃娃做起。

在中小学课程中,有由贪污调查局统一编写的廉政教材,并规定课时。贪污调查组还不时邀请中小学生去参观座谈,通过各种形式,从小就教育孩子必须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他们该得的,而不能通过其他卑劣违法手段获得。贪污受贿是人人唾弃的坏事,是最见不得人的事,也是最可恶的行为,廉洁、诚实、秉公守法才是为人之道。

二、注重廉洁法制文化建设

将东西文化巧妙结合,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廉政体系。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和多元种族社会,作为早期的英属殖民地,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同时作为以华人为主的社会,有根深蒂固的华人文化传统。新加坡政府从本国实际出发,力求做到扬长避短,做到东西合壁,建立了独特的廉政体系。在西方文化中,吸取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和公务员体系。在东方文化中,将礼义廉政耻融入廉政法律建设之中,在有关公务员的纪律规定中,规定公务员的公平、正直、信誉、廉洁、礼貌、节俭和关怀等共同价值观,以及规定公务员不得有诋毁政府的言论,不得利用职权和信息谋取私利,不准向和本人有公务关系的人士借债,不准接受公众人士的礼物和款待等,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中社稷为先、国家为重、崇尚节俭、仁爱守信等优秀思想,但对东方文化中的重人治轻法治、过分注重人际关系人情文化等糟粕予以扬弃。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强有力的反腐法令,用法治精神治理腐败。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法制在腐败建设中的作用,把建立完备严格的反贪污的法制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加强惩治贪污犯罪的刑事立法的同时,制定有关行政法规,规范公务员的行为,预防腐败的产生,把肃贪保廉的各项活动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使肃贪保廉工作制度化、法制化。一方面,在宪法、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中都有廉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刑事法律规定禁止公务员收取工资以外的任何报酬,违者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制定了强有力的反贪法律《防止贪污法令》。另一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专门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法律制度。在预防腐败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预防与约束机制。新加坡建立了强有力的肃贪执行机构。贪污调查局拥有广泛的权力,成员的身份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局长由总统任命,直接对总理负责。贪污调查局创造了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注重肃贪保廉的实际效果,一旦决定调查的案件,除非案情复杂,需要更长时间调查,所有的贪污投诉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调查。对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任何贪腐行为,都要受到严厉制裁。对领导触犯法律实行严惩,职位越高,处罚越重。依法治理既形成一种很强的威慑力,又提高了民众对法律的公信力、公正的信任感和对反腐败的参与热

情。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整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工、一般工人都必须参加公积金制度。一个公务员每月可获得月薪33%的公积金,工作时间越久,所得积蓄越多。而且规定公务员在退休前,除购买政府组屋、为子女交纳学费等规定用途外,不得动用公积金。如果在职时廉洁奉公,没有贪污腐败和违法行为,退休后,全家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同时新加坡法律规定,对有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的人,一律全部撤销其公积金。在如此严厉的法律面前,几乎没有人敢冒此风险因贪小便宜而毁掉自己整个后半生。

三、廉洁自律形成社会风尚

(一)领导干部带头做好廉洁自律。

新加坡反腐败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上面没有权威。新加坡的公职人员上自总理,下至一般公务人员除应得的工薪以外,没有任何的其他好处和油水。新加坡政府在培育诚信社会、反腐倡廉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高层带动、素质培养、民众参与,长期坚持就形成了反腐倡廉的主导力量。政府首脑以身作则,树立廉洁公正的好榜样,让所有的公务员追随,执政者放下一切跟他们有关的商业和财务活动,比下属更勤奋工作。领导者自身的示范作用为打击和预防贪污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础。李光耀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自己买车,自己置房,自己提公文包。李光耀为政之初,把亲人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告诫他们不要有任何攀龙附凤、趁机捞好处的想法,并谆谆嘱咐道:“从今后,不要指望从我这里得到任何特殊照顾,你们应该完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来对待自己”。对一些犯事的高官,李光耀也毫不袒护遮丑。新加坡前国际部政务部长等人,都因在廉政问题上出了事而遭罢黜。新加坡的公职人员没有公用车,没有官邸“公房”。对于一切应酬活动,都有严格的限制,任何人都没有找借口开上发票便可胡乱报销的机会。国内的接待、会议、庆典,一切从俭,有一套严格而又公开的财务制度,谁也休想从中揩油。官员不得到处题字、剪彩,更不准以此为由收受红包。官员不得向下级单位或所辖企业“借钱”、“要钱”。公务人员选拔有一套严格的选拔任用制度,没有任何后门可走。

新加坡生态绿化建设 篇3

在推进政府、社会、国家信息化进程中,新加坡政府营造电子政务技术的良性生态环境颇具一格,并侧重处理好三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一、妥善处理公开与安全的关系

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政府管理民主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确保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安全,则是关系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妥善处理公开与安全的关系,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及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尽管两者都不可偏废,但要注意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偏向,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就信息化初起阶段而言:最大的阻挠是片面强调安全而否定信息公开的保守观念;随着电子服务的兴起,主要隐患就是只讲公开而忽略安全的躁进情绪。新加坡就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

坚定不移地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政策。2002年6月13〜14日,新加坡资讯局吴彩宾先生率团到中国上海,参加主题为“电子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第三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他认为:“政策的透明化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政府也没有那么多需要保密的信息。”在政府拥有的信息中,只有极少数属于秘密范畴,一旦泄密就会威胁到国家安全。而很多情况下,导致保密范围扩大化的原因,只是基于貌似“谨慎”的一种保守观念。譬如:一册资料中,属于应该保密的内容可能只有一页;但只要在封面上钤盖“机密”章,整册内容就被列入保密范围。因此,不能因为安全问题就对实施电子政务心存顾虑,关键是如何界定信息的性质。新加坡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重点是具体界定哪些信息不能公开、哪些可以公开。从概念上讲,凡被列入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政府信息就都公开了,也就被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这样做能够保持政府政策与公务员具体执行的一致性,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政府透明度,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也确实能使政府的服务做得更好。

赋与数字签名法律地位。出于访问权限控制的考虑,公众要获取政府信息就必须具有自己的数字签名或专门密钥,以在网上认证身份和确保不被别人冒用。

1998年6月29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由电子商业政策委员会拟订的《电子交易法》(Electronic Transactions Act)。该法共分为12个部分,主要内容有:序言、电子记录和签名、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电子合同、安全电子记录和签名、数字签名的效力、有关数字签名的一般责任、认证机构及证书申请者的责任、认证机构的认证规则、政府对电子记录和签名的使用(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对电子填单的认可)等。新加坡《电子交易法》六、七两部分确认,用数字签名成功地签署一个文件,表明了以下两点:(1)自签署之时起,文件内容未被修改;(2)可确定签署者的身份。此外,第6条规定,信息不能仅因采用电子记录形式而否认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强制执行力;第7条规定,凡法律要求信息应以书面形式记录或存在时,电子记录即满足该要求;第8条规定,当法律要求书面签名时,电子签名也符合要求。对于电子合同,《电子交易法》第四部分第11条规定,要约和承诺都可以用电子记录的形式做出。从而,确认了数字签名和电子文件(包括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的法律地位,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合法化奠定了法律架构。

1998年6月,新加坡成功地测试了全球首例政府与政府间的交叉证明,使新加坡与加拿大的商人得以在线相互确认对方的身份。可能采用以电子邮件发送的合同文本上附加数字签名的方式,在线签订电子合同。

1999年2月,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发布CA执照条例。明确规定,由具有公信力的认证中心以数字证书予以确认的安全电子签名,同书面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约束力。目前,发放数字证书的当地机构只有一家,即新加坡政府与本地银行合资的“网户保障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各政府机构和银行都采用该公司发出的数字证书。

采用规范的密码。在新加坡,许多政府机构的网站都提供电子交易服务,但各个网站往往需要不同的密码。在公积金个人密码的基础上,财政部和中央公积金局于2003年3月1日联合推出全新的“电子政府密码”。使用这一个密码,居民可在12个政府机构的网站进行100种交易。诸如:登录公积金网站,查看账户存款额;往经济重组股票网站,申请把股票兑换成现金;在公益金捐款网站,向公益机构捐款等。财政部副常任秘书罗锦贤指出,任何新加坡公民都可以申请该密码。他披露,不但公积金会员已采用这种密码,另外约有40万人也将使用它来获取网上服务,包括学生、家庭主妇等。此外,那些年满15岁申请身份证的年轻人,都会自动收到电子政府密码。不过,仍然有40多个政府机构采用彼此独立的密码系统,如教育部、国防部、建设发展局等。新加坡政府将敦促这些部门逐步改用“电子政府密码”,并希望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400种电子交易。

推出网上数字身份。就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以姓名和居民身份证为代表那样,所有新加坡人还将在数字化虚拟世界获得一个以网址形式出现的网上身份,从而使新加坡的身份认证管理系统更趋完善。2000年11月新加坡资讯局副主任胡女士说,这种网址将成为一个人在互联网上的终生身份号码,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丹麦的一家公司正为新加坡致力于将这种域名转换成数字身份的安全技术工作。不管人们现在是否注册数字身份,最终还是会接受它。政府会通过特殊用户群——电子大使——向越来越多的人展示:拥有一个数字身份将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新加坡资讯局希望,到2010年将有百分之九十的新加坡人注册这种数字身份。

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从实施电子政务的角度认识,信息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可区别为两个方面:政府拥有的技术人才;社会(包括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专业的信息技术开发与服务公司)拥有的技术人才。

信息化建设是以电子化方式实现: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在实施电子政务、推动电子商务、构建电子社区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资,兴建国家和政府的基础设施;同时也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和采用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呼叫中心、因特网、智能卡、数字电视、无线接入技术等,并不断探索和开拓新技术在政府电子服务中的应用。政府服务提供方式的技术含量增大,显然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IT专业技术队伍。尽管可以把一些业务外包给专门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但政府自身还是必须有非常懂技术的人员。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与国立大学联合创办研究机构肯特数码港,专门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和开发信息技术项目应用。

在20世纪末,新加坡信息通信行业已拥有9.3 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三分之一是外国人。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0年新加坡信息通信行业将需要25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人才需求缺口超过15万。新加坡政府从三方面着手:提高现有人才、培养新的人才、引进国外人才,以助于使新加坡的IT人力资源,在本世纪的头十年内逐渐增加到25万人。

为增强本国信息通信行业的竞争力,并帮助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由新加坡电脑协会和新加坡IT联盟牵头制订了《信息通信技能证明和认可框架》。在这个新的发展纲要中,大致描述了变化迅速的IT界最需要的新技能,明确信息通信行业内部各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并指导业内专门技术人员如何掌握这些新技能。此外,还耗资207万美元建立新加坡电脑协会资源中心,作为该协会培训基地,及4500名会员集会、交换行业信息之用。

新加坡政府投入8亿美元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在新加坡材料研究工程协会2000年10月的大会上,贸易和工业部长乔治·姚(George Yeo)宣布,新加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得到40亿美元的政府预算,用于2001—2005年的科学技术发展。预算的一半将用于技术进步、研究和开发;30%用于鼓励企业建立科研中心,加大研发力度;其余部分(即20%)则用于人才培养。《2005科技规划》(即2001〜2005年科技规划)也要求:“吸引大批海外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并大力发展国际合作项目。”

为缓解信息科技人才短缺现状,新加坡资讯局与印度信息科技服务业的亚太NIIT公司,于2000年8月在新德里签署协议。通过该私营企业在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培训中心,在当地每年帮助新加坡招募1000名信息科技人才。这些人才通常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能出示在信息科技业界工作年限的证明。资讯局则负责最后筛选,并帮助被录用者获得新加坡工作签证。

三、把握控制与放开的时机

新加坡政府有自己独特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和运作方式。即:在初起阶段,由政府起主导作用,以稳定保持国家对互联网接入的宏观控制;并有限度地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开放政策,以避免因垄断而导致僵化、保守的衙门作风。一旦本国ISP市场基本成熟,又及时地彻底放开市场,引导真正的自由竞争,以降低民众上网成本。

从1995年开始,新加坡相继成立三家由政府控制的ISP(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公司,作为专司互联网接入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即:SingNet、Pacific Internet和Cyberway。凡新加坡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运作都由其控制,并负责收费、维持网络运作效率。为确保政府、企业和公民的信息安全及维护安全传输,新加坡实施资料保护法案并采用SSL(Secure Socket Layer)技术来加以保护。政府设置的服务器同时封锁了所有色情和政治敏感网址,以引导互联网应用的健康发展。

经过激烈的竞争,三家ISP都已各自打开局面。譬如,从1999年7月起,Pacific Internet向预付一年因特网访问费的用户免费赠送电视机、DVD播放机、VCD机或者照相机。享受这项特惠的用户包括:支付1236新元一年无限制访问费;或选择一年772.5新元每月访问32小时的超易链接方案;或以一年679.8新元每月访问13小时的易链接方案。

之后,新加坡逐渐开放基础电信服务和宽带接入领域。一方面,政府鼓励、协助和引导更多的新加坡企业走出国门,与东盟国家和泛亚洲地区乃至世界信息业界广泛联系,寻求多边合作的商机,拓展国外市场。例如,新加坡政府资讯局十分看好中国信息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上海市设立信息产业处,并多次联络信息企业组团到中国访问,与上海信息业界接触、交流、研讨,进行洽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政府也主动充当红娘,为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和风险投资家牵线搭桥,吸引众多国际厂商自由进入新加坡市场,帮助发展本土的先进技术应用。自1999年起,新加坡政府相继实施新的鼓励措施。比如,加快工作签证的办理;为新兴的网络公司优惠提供最初的办公场所;乃至资助推出为旅居新加坡的外国人特别设计的公寓等。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非常慷慨地提供种子基金。约200个新公司获得总计2.5亿新元的种子基金。据粗略计算,1999年狮城已有500家新兴的科技公司,比上年增长70%。仅2000年1—4月份政府就颁发新执照200张。使新加坡信息业界不断注入新血、增添市场活力。

当然,竞争局面也更为错综复杂:老牌商家力图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后起的新锐则采取激进的竞争措施,挤占一定市场份额,谋求立足之地。

2000年初,Starhub Internet公司率先推出免费上网服务。为应对这一攻势,拥有一半上网用户的SingNet公司宣布,为用户承担本地电话呼叫费用,把因特网访问的总成本降低50%。这一举措把拨号访问用户的网上冲浪费用降低到每小时0.72新元。随后,占据约40%市场份额的Pacific Internet公司也宣布,将为因特网用户承担电话费。而Cyberway公司则从与StarHub的联合中获得开展广泛服务的资金、经验和前景,并自2000年4月起在新加坡提供有线和移动电话服务。

2000年4月1日,新加坡ISP市场完全放开:任何单位均可向电信管理局申请,在新加坡经营公众因特网接入业务。准营证的费用为45万新元外加1%的年营业额。准营证的有效期为5年,随后可再申请延长3年。

此外,为适应社会经济活动与政府公共服务的转型,新加坡启动立法程序,制定相关法律(如《电子交易法》);政府还制定了若干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如《信息安全指南》、《电子认证安全指南》、《电子交易法执法指南》、《电子交易(认证)条例》等。并不断发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以期更好地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保驾护航。譬如对1993年出台的《滥用计算机法》,在1998年适时加以修订,修订后的法律条款就增加了三项新罪的名称。即:“干预或阻碍合法使用的行为”;“在授权和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电脑系统犯案”;“透露进入网络的密码,非法获利和使别人受损失”。

参考文献

[1] 谷泉.新加坡将在亚洲范围内招募IT人才[N/OL].(2000-08-28).http://www.Chinabyte.com/20000828/109248.shtml.

[2] 新加坡创造信息化奇迹[N].计算机世界日报,2000-08-21(C6).

[3] 新加坡婴儿将拥有网上身份[N/OL].(2000-11-19).http://www.chinabyte.com/20001119/134382.shtml.

[4] 新加坡推行电子政府统一密码3月1日启用[N/OL].(2003-2-28).http://www.1st-eg.org/bank/gj/article.asp?idd3=44&idb2=1&idb3=2.

[5]初识新加坡《电子交易法》[N/OL]. (2001-11-19).http://news.xinhuanet.com/it/2001-11/19/content-119462.htm.

[6] 冯亦珍.新加坡与中国信息业界的交流合作升温[N/OL].(2003-04-09).http://www.1st-eg.org/bank/gj/article.asp?idd3=83&idb2=1&idb3=2.

[7] 新加坡电子政务:以民为本[N/OL]. (2003-04-16).http://www.1st-eg.org/bank/gj/second.asp?idb2=4.

新加坡生态绿化建设 篇4

——新加坡服务型政府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淮安市高职校

张农英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定要使政府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政府是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服务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增进公共服务的绩效,政府和广大人民都要清楚做事的规矩和条例,尽量减少误会、冲突等不和谐因素。要提高政府和人民的共识度,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凝聚力。

(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市场经济,更需要政府的管理服务,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应有的放矢,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管理服务,从直接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环境转变,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

(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

政府的公信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取信于民,为民众办实事。很多制度、法规等能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往往打

折扣,使得老百姓有怨言。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就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主要方向,塑造“民本”政府形象,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执政理念的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将评价党的工作的根本标准定位于“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政府管理创新恰能使政府在纷繁冗杂的事物中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臵,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新加坡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心系民众——公共服务的信念

该国议会和政府有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全国87名议员每周都要安排一定时间接见社区选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中有要求安排工作的,有身患重病要求政府资助的,还有要求升学的,要求调解夫妻矛盾的,反正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让我们感觉到老百姓提的问题基本都是生活上的事,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心系民众、关注草根、竭诚服务”。无论是人民行动党党员、国会议员、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公务员,似乎都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生怕疏远了群众,生怕言路堵塞怠慢和激怒了群众,生怕对群众的服务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他们为老百姓办事的确是出于真诚的。当然,国会议员之所以对选民关怀备至,还有争取选票的因素在内,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对选民是负责任的。服务型政府的意识也非常强烈。

(二)发展经济——公共服务的基础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言:“你可以帮忙人们解决失业问题,例如帮了二十多个人或五十个,甚至五百个人的忙,但是假使经济一蹶不振的话,外面会有五千人等着你”。正由于此,政府成立了经济发展局,作为一站式投资服务机构,欢迎国外投资,为民众创造就业机会。向国外大

举招商引资,至少在当时的亚洲尚属先例,并且取得意外的成功,成千上万的人迅速走上了工作岗位,新加坡经济也迅速红火起来,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近几年一直位居前四位。

最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推出的“公共服务二十一世纪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培养公务员卓越的服务理念和态度:顾客重要,有礼貌、易接近、快速反应,高效率服务;鼓励公务员提出改进素质的建议。与此同时,政府还组织开展了三大运动:一是亲企业运动,为工商企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二是亲民众生活运动,关注并解决民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消除繁文缛节运动,清理各部门内部条规,精简办事程序,方便民众办事。把经济发展与为民众服务同时考虑。

(三)关注民生——公共服务的根本

针对民众忧虑的住房问题,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建屋发展局,主要负责建造公共组屋,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并制定相关计划,利用五年时间,使那些原本挤在贫民窟里的居民们分期分批住进了新房。我们在建屋发展局实地考察时,就看到许多老百姓在登记选房。公共房屋计划成为新加坡官员最为津津乐道的政绩,因为时至今日已有84%的人居住在政府组屋,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在建屋发展局的大厅里,墙上挂着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大幅书法,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是公共服务这个温馨的情结把政府和民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又是公共服务这根红线把政府各项工作贯串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最终体现在为民众谋利益上。

1985年,新加坡成立了“民意处理组”这一机构,由国会议员及来自私人和民间团体的代表组成,主要任务是征询国人对国家政策及课题的意见,使政府更能了解人民的感受,正确地制定政策。在新加坡,每年的财政预算在国会批准前后都要各搞一次民意调查。新加坡人口出生率低,很多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不愿结婚或者结了婚不愿生孩子,政府也把这个难题交给民众讨论,收集到若干鼓励女性生育的合理化建议,政府还出台了对婚烟介绍所免税的政策。吴作栋总理说:“在新加坡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时,鼓励人民提出好的建议及踊跃地参与打造新加坡的未来,而使他们感觉在这个国家有“拥有权”,这是特别重要的”。一方面是真诚服务以赢得民心,一方面是发扬民主与科学决策,这正好印证了

新加坡官员所奉行的一句话:对人民诚实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

(四)基层组织——公共服务的桥梁纽带

新加坡基层组织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我们以为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才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和群众工作,其实不然,至少新加坡在这方面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他的社区建设组织严密、制度健全,基层工作网络覆盖着整个社会,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也起着实现种族和谐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全国87个选区分别设有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民众俱乐部管理委员会、妇女执行委员会、青年执行委员会、乐龄俱乐部、民防协调委员会、选区体育俱乐部、社会发展理事会等,它们的职责归纳起来有:向居民传达政府信息,向政府反映民众的意见与建议;协调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促进邻里和谐,培养积极公民,不同岗位均使用“义工”;组织并推动社交、文化、教育及康乐活动,举办电脑、烹饪、书画、音乐、舞蹈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以提高居民技能,服务内容涉及到人的一生。在参观场所我们亲眼看到,不少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在乐龄中心聊天、喝茶,快乐生活,还有小学生代管中心等服务设施呈现出一派祥和兴旺和为民服务的社区景象。

(五)言必信、信必果——公共服务的基石

新加坡一位国会议员说:我们奉行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言必行,行必果”。意思是说,每次大选时,候选人向选民许下的诺言都必须兑现。他们也的确是这样做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同样重要,政府必须讲诚信,说了的就要做到,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六)廉洁高效——公共服务的形象

新加坡政府是世界上少有的掌握国家和社会资源并大量进行政府投资的政府,其间,钱权交换的机会很多,但由于新加坡反腐制度的健全,再加之公共管理和运作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得新加坡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在廉洁高效上得到体现,政府得以为公众提供了大量低成本与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务实高效、清正廉洁、改革创新、亲商亲民的服务型政府形象,这是我们要特别借鉴的地方。

三、目前我们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陈旧

我们各级政府在为人民服务方面同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样有一整套政策、措施和制度,更何况我们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准则。但必须承认,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相对照,我们的服务工作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首先表现为观念上的差距。尽管应当肯定我们多数干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但仍有些干部这方面的观念确立的不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不纯,陈腐的“官本位”意识在中国沿袭了几千年,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一些人的言行。在有些人的潜意识里还认为当官就是统治人民的,缺乏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因而在行动上处处以领导者、管理者自居,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有时把为人民做了点好事也看作是“恩赐”,而不是应尽的职责。从现实情况而言,尽管我们也在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比如就业问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城镇拆迁中政策落实和安臵不到位的问题,农民增收难和部分农村地区贫困问题,还有因部门和行业存在不正之风而引起的问题,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办事难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尤其是对政群关系构成现实威胁。

(二)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定位有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重心转向经济领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职能,应该逐步加强,现在更应该与经济建设问题同步考虑。然而目前政府职能定位还有些模糊不清,有些角色不明,已成为政府管理的“软肋”,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越位”、“缺位”、“错位”。有些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门槛多、程序复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意见大。从我市情况看,通过几年的行风软环境建设,政府管理的作风、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企业服务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方面,我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存在很多的欠缺,离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和改善的空间。

(三)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任何的制度都要靠完备的制度体系才有可能达到保障的目的。现在

已经有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有关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条例、办法、纲要等文件,但从总体看,数量偏少,还没有成为气候。由于制度不健全,服务型政府建设缺少规范,不能成为政府机构、企业、个人行为的内在约束。不能形成习惯观念,主流思想深入人心也不够,在这种情况下,长官意志、扯皮推诿、敷衍了事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公务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公务员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而言,还有很多的差距,主要表现有: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常常是停在口头上为人民服务;二是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三是工作作风漂浮;四是主动服务不够,和群众有距离、听不进群众意见,为群众谋利益的思想不坚定,对上级言听计从、拍马溜须,对下级长官意志、对群众冷漠、敷衍了事。这些现象虽然存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五)廉洁高效的政府机制不健全

廉洁高效的政府,是人民群众最希望见到,也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目前,我们的廉洁高效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制度层面上还有要改进的地方,有的权力过大,监督形同虚设,还存在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的现象,有的潜规则还害人坐牢,因此,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任重道远。

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一)要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从国家管理的层面讲,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就是一个执政理念,但是从老百姓的观点出发就是一个政府形象的体现,那么如何体现这个政府形象呢?政府机关立个“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招牌或者注明身份、职务的半身标准像的墙报栏就体现形象了吗?采用集约化公开办公,提高办事效率就树立形象了吗?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虽然这些都是提高

政府服务的重要手段,但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讲,对政府形象的认知,往往直接来源于他在社会行为中的切身感受上,所以,在构建服务型政府方面,政府形象问题的核心出发点就是要重视和体现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就是积极主动深入百姓解决息息相关问题的机制保障问题;就是“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就是要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回归到党和政府的本源——“为人民服务”上来。

(二)要规范政府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框架体系

要推进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出台符合国情、省情,适应地情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纲领性文件,提出总体要求、思路和目标,确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即依法服务原则、诚信服务原则、高效服务原则、创新服务原则、人性化服务原则、廉洁服务原则。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达到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待遇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明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是加快职能转变,明确公共服务职权。继续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臵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编制和机构的法定化,切实做到一项工作由一个部门为主负责。科学划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的事权,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及事企分开,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

二是正确行使权力,依纪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科学确定行政执法主体,合理划分职责权限,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开展综合执法。深化行业依法治理,推动各项事业向依法管理、依法规范、依法运行转变。加强财务、税收、物价、统计、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文化市场等方面的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建设工程、农民负担、等方面的执法工作,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是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民主决策。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必须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努力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

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各项重大决策,都要由集体讨论决定。强化行政决策负责制,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加强效能建设,构建信息化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指标和市政府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以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推进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明确效能建设的具体要求,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适时进行检查考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广大公务员形成亲民亲商、服务至上的强烈意识,以一流的服务,争创优良业绩。

强化行政效能督查。围绕重大决策的落实,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开展督促检查,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效能投诉,细致深入调查,妥善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提高受理和解决信访投诉的工作效率。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问题,增强督查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建立信息化的政府内、外运作体系。加快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部门之间公文传输无纸化,部门内部公文流转网络化。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政府内部信息共享,并运用数据库技术有序管理各类信息,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电子邮件等手段,改善工作交流方式。

提供信息化的公共服务。探索推行网上审批,为企业、投资者和市民提供网上查询、表单下载、在线填报、网上预审、批复反馈等多功能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扩大政府服务网络,便于市民就近获得优质的政府服务。将各行各业具有空间地理要素特点的信息加载到统一平台上,为社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五是强化监督约束,优化财政公共费用支出,保障民生。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各级政府要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监督,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加强基

层自治组织建设,确保群众的自治权利得到落实。健全特约监察员、行风监督员和群众举报等制度,深入开展纳税人评议政行风活动,认真组织企业和市民评议政府部门、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探讨评价政府部门服务的机制。

抓好财政监管。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加强对政府公共工程、各类财政性资金投入绩效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逐步扩大审计结果公布范围。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支出次序。特别是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再穷不能穷教育,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的业余生活,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是加强公务员管理,提升公务员素质。创新用人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公务员进行调整。建立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制度,挑选优秀人才担任领导职务。探索建立公务员聘任制和雇员制,对部分操作性、辅助性、技术性、临时性或其他适宜的职位实行聘任制,对特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实行雇员制。完善轮岗制度,定期对公务员进行轮岗交流。认真做好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文化层次和业务水准。规范实施考核奖惩。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绩效标准和考评体系,引导公务员真正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拿出为人民服务行动,充分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

(三)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5+3”惩防体系建设

市纪委、监察局在全面总结我市近年来反腐倡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淮安市 “5+3”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指引》,围绕拒腐防变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预防腐败工作机制、纠风治乱工作长效机制、从严治腐惩戒机制等五大机制建设,着力健全支撑惩防体系框架的基础制度,解决突出问题,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制度、保障制度和执行的制

度等三大类制度,形成了具有淮安特色 “5+3”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同时还要加强廉洁高效的政府机制建设,使大家勤政廉政,不想贪,不愿贪,也没有机会贪,努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反腐败工作新成效。

二要坚持不懈的办好“阳光纪检”,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市纪委开设的“阳光纪检”活动板块,在淮安大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石激起千重浪……各方面人士对此说法不一,但也确实让大家感觉到,阳光纪检活动对了解民意,倾听民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推进政府和公共部门改进工作、依法行政、关注民生、改善服务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对方便群众举报,发现线索,查处腐败案件起到了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动员更多的网民监督政府工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言行,有效地促进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工作,促进了为民用权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影响稳定了,给“刁民”提供了“胡闹”的平台,甚至担心被不法分子和敌对分子利用等等。这也给阳光纪检一个很好的提醒,必须牢牢把握好阳光纪检的主旋律,使“阳光纪检”栏目,能真正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工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减少民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办好“阳光纪检”是我市纪检工作的重大创新,是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反腐倡廉建设中去;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实践;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政府效能提升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巨大力量;也能对滥用职权、腐化堕落、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拜金主义者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它告诉广大政府工作人员,执政为民才能享受灿烂的阳光。

新加坡生态绿化建设 篇5

关键词:新加坡廉政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启示

一、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经验

(一)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加坡在刚独立时,全国范围内存在着严重且普遍的腐败现象: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贪污之风盛行、社会风气污浊、人民穷困潦倒、社会动荡不安。1954年人民行动党成立,人民行动党对贪污现象十分厌恶,在建党之时就提出“为了生存,必须廉洁”;“为了发展,必须反贪”的口号。在1957年举行的市议会选举中,人民行动党表示要清除“贪污”这一行径。紧接着在1959年以李光耀为代表的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之后,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把廉政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事务,开始进行全面的反腐倡廉建设,先后颁布了许多反腐的法律法规,如1960年颁布的《防止贪污法》。到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正式成立,当时整个国家的腐败现象仍较为严重,人民行动党认识到廉政建设的迫切性,随后制定并完善了严密的法律法规,如:1988年颁布的《没收贪污所得利益》、以及之后的《财产申报法》、《公务员惩戒规则》等;完善廉政建设的各项配套制度;同时着重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公务员和民众的廉政教育,极力在全社会营造出积极的廉政文化氛围。此期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加坡的腐败问题基本得到了遏制。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并汲取儒家文化和西方的法治思想之精华,采取了许多富有本国特色的廉政文化措施,从根源上抑制了腐败行为,解决了腐败问题,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升了政府的形象、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如今新加坡在亚洲已成为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最廉洁的国家,并且新加坡每年在“透明国际”公布的“贪污观感指数”国家排行中,一直居于世界前几名。

(二)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

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在于该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列富有本国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廉洁的文化理念。新加坡执政党和政府一直把“廉洁”作为执政理念和立国理念。在高层国家领导人层面:秉持“有好领袖才会有好政府”的理念,在思想上要求他们树立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行为上要求他们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高层领导人如果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贪污之风就可以铲除”;在目标追求上要求他们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在一般的众多公务员层面:要求他们严于律己、崇廉尚洁,用儒家文化的中“八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来引导他们树立廉洁的理念,提高公务员的廉洁意识和廉政道德水平。在普通民众层面:注重用廉洁的文化理念来教育、引导、规范他们,在全社会宣传廉洁文化,让廉洁文化成为一种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文化。新加坡政府倡导用“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来凝聚国民的力量,增强其爱国情感和国家凝聚力,不断提升新加坡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形象。

2、完备的廉政制度。完备的廉政制度确保了新加坡的廉政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效果。新加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务员制度(包含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等各方面),通过公务员的个人品德记录和行为跟踪,来考核公务员的道德品质,使公务员“不能贪”。而且还建立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高薪养廉”制度和中央公积金制度,使公务员“不必贪”,促进了公务员廉洁从政,自愿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此外,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如《公务员法》、《公务员纪律条例》、《防止贪污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公务员廉洁从政,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的行为,对贪污行为进行零容忍,加大对腐败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同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把政府内部监督(公务员委员会和各部门常任秘书处对公务员的监督)和外部监督(新闻媒体和人民的监督)结合起来,提高监督的实效性,这样使得公务员“不敢贪”。

3、专业化的反腐机构。为了抑制腐败现象和保证政府廉洁,在1952年,新加坡成立了专门防止腐败的机构—贪污调查局,该机构在新加坡的廉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机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直属于内阁总理),法律赋予该机构较多的职权,如:身份特权、调查保障权、武力搜查权、逮捕权等;其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直属于内阁总理;同时具有高效性,一旦接到贪污投诉案例,能及时高效地回复投诉者,并马上进行调查。

4、分层次、精准性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新加坡廉洁高效政府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国开展有针对性的廉政文化教育,根据不同的群体,采取与之相应的廉政文化教育对策。对于公务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对他们的“心治”教育,通过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的品格来规范其行为,最终让他们自觉树立起廉洁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1];定期开展预防反腐败的讲座,提高他们的廉政意识和廉政道德素质。对于青年学生,设立了廉政、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相关课程,让他们树立起“人心向善”和“嫉恶如仇”的观念,并树立起“清廉”意识。对于社会中的其他阶层,新加坡政府根据各阶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定期知识开展讲座、展览等活动,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新媒体等手段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通过廉政文化教育,得以让政府和社会进行良性互动,让人们认识到“廉洁”对于一个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最终外化于人们的实践之中。

5、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卓越成效与该国在全社会营造的廉政文化氛围密不可分。新加坡执政党领袖以身作则,在全社会面前树立好榜样,坚决反对一切腐败行为,推崇“廉洁”的执政理念,进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廉洁的示范效应,提升政府的廉洁形象。同时,新加坡政府在全社会中提倡儒家传统文化中的 “八德”,让国民耳濡目染地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让全社会的人对自己的国家增强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廉洁政治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清除贪污腐败的不良社会风气。[2] 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廉洁文化,是新加坡廉政建设中的重要“资产”,这有利于新加坡政府在社会中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新加坡廉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廉政建设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廉政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单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下一代接班人,为社会输送合格后备力量的重要使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廉政文化环境。因此,在高校内有效的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树立廉洁的理念

(1)高校党政干部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一,要抓好高校管理队伍中领导干部的从政思想道德教育。领导者的素质、能力的高低对整个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领导理应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廉洁的文化理念,始终如一地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树立清正廉洁的作风。并且在工作生活中坚定不移的坚持这一原则,为广大师生树立良好的典范。第二,要抓好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而学生最了解的也是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也承担着科研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都应该起着带头作用。尤其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必须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杜绝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发生,树立诚信、清正廉洁的理念。

(2)大学生应以廉洁的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开展与深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思潮不断的涌入中国,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高校这块圣地,加上社会处在转型期出现的一些负面社会现象,例如贪污腐败现象剧增、权钱交易等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大学生呈现出诚信观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不信任政府等现象。大学生自身应看到问题的严峻性,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自觉运用廉洁文化的理念来武装自己。大学生还应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强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树立廉政价值观,増强反腐意识。

2.构建完善的廉政文化制度

(1)健全高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保障。高校应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特别是高校纪委要协助高校党委建立有效的制约监督体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2)建立高校廉政文化监督机制。在高校,仅有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完善的廉政文化监督机制,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双重保障。例如,加强高校监督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形成监督体系的制度基础,强化对各级领导权力的监督管理,形成程序监督、过程监督、结果监督和责任追究的防范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廉政文化监督机制。将高校的各个部门单位的责任人组建成监督管理小组,并对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交叉监督,特别是对基建工程、物质采购、财务管理、选人用人以及学术风气等进行严格的监督。

(3)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廉政评价体系。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建立一个量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可考核性强的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测评出反腐败工作的绩效,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工作深入进行。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应该将高校领导干部和教工师生纳入考评范围,设置具体的考评指标,包括高校师生员工、上级部门、等不同的评价维度和综合考评,高校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加强评价结果反馈这一方面的建设。

3、开展有效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1)开展教师队伍廉洁自律教育活动。对教师进行廉洁自律教育,将廉洁自律这一思想贯彻并落实到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丰富廉政教育内容,将廉政、权力和法律教育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廉政教育的作用,对于不实际或没效果的教育方法要及时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估机制,让教师成为廉政教育思想的有力传播者,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进而影响高校学生,用外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2)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廉政文化修养素质,是当前一项比较紧迫的任务。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廉政文化素质的主阵地,加强廉政教育,要将廉政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计划,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使廉政思想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另外,各个高校开设党课学习时,也要把廉政思想教育纳入其中,通过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灌输和引导,使广大师生能够树立起健康清廉的价值观,树立起廉洁无私的世界观,增强反腐倡廉意识,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袭和影响。

4.构建良好的高校廉政文化氛围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内,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于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是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文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廉政价值观,増强大学生的反腐意识。学校也可以利用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来组织和宣传廉政知识,如高校廉政文化知识方面的知识竞赛。利用网络平台来加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大学生认清反腐的形势,树立正确的反腐观念、廉政意识,进而在整个校园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2)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倡导廉洁教育的需要,社会要营造廉洁的大环境,形成廉洁氛围。实践证明,大学生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体验劳动者的艰辛中获得的知识,更能深刻地入脑入心。因此,根据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思想政治论坛、社会生活实践调查等,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引导大学生从实际具体事情做起,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廉洁教育,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总之,新加坡的廉政文化建设经验,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对探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具有启示作用。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各高校不同的实际情况,借鉴新加坡等国家的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大力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永和、李光耀传M]广州: 花城出版,1993.

上一篇:猪呼吸道疾病防控技术下一篇:甲基橙脱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