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概要

2024-09-26

中国佛教文化概要(精选7篇)

中国佛教文化概要 篇1

中国佛教文化概要

第一章 历史演变

第一节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印度佛教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原始佛教:公元前6、5世纪至前4世纪中叶,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及其弟子承传结集时期,称原始佛教阶段。

二、部派佛教: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由于对教义、戒律理解的不同,佛教内部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并从中演化出许多教团,后称十八部或二十部,是部派佛教阶段。

三、大乘佛教:从公元1世纪左右至7世纪为大乘佛教阶段。大乘佛教以普渡众生到彼岸世界为标榜,因而自称大乘。大乘佛教后来又分为两大派,即中观学派,也称空宗;瑜伽行学派,也称有宗。

四、密教:公元7世纪以后,大乘佛教部分派别与婆罗门神教混合而成密教。至13世纪初,因受外来侵略的冲击,佛教在印度趋于衰落。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的流播

一、汉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佛教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它起初只在皇室宫廷内获得信奉,到西晋时才开始走向民间。东晋及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佛经大量翻译,寺院广为建造,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产生了“六家七宗”等般若学的不同学派,民间信仰也日益广 泛,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二、隋唐时期佛教:佛教在中国经过东汉以后四五百年的流传,到隋唐进入集大成时期,由南北朝时的学派进而形成若干新的宗派: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和密宗。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经济十分发达,佛经翻译的规模和水平空前绝后,佛教信仰进一步普及,其影响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鼎盛阶段。

三、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宋元明清时代,佛教的各个宗派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变化并不平衡,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较有影响,但佛教各宗之间出现了明显融通趋势。佛教与儒学的调和倾向越来越鲜明,佛教对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此期佛教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总的来看,宋元明清时期的佛教已转向衰落。

四、藏传佛教: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聚居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传入西藏,8世纪时印度僧人到西藏传播显、密两系佛教,9世纪时朗达玛禁止佛教流传,10世纪以后佛教在西藏得以复兴。藏传佛教在教义上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密俱备,尤重密宗。主要教派有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清代以后格鲁派成为最大派系。

第二章 基本教义

第一节 四谛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四谛”指“苦、集、灭、道”四个最基本的真理。“四谛”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

一、苦谛:“苦”是说“人生皆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

二、集谛:“集”是指造成“苦”的原因,包括“业”,即人们的身、口、意等活动及其结果;也包括“惑”,即由愚妄而引起的无边烦恼。“业”和“惑”集合招致了痛苦。

三、灭谛:“灭” 是指苦的消灭,即根绝一切“业”与“惑”,脱离生死苦海,达到“入灭”或“涅槃”。

四、道谛:“道” 即通向涅槃之路,指达到“涅槃”的一切理论教法和修行方法,理论教法包括“三藏”佛经,修行方法包括“戒、定、慧”三学,即“八正道”。

第二节 十二因缘—–四谛理论基础之一

一、缘起:佛教认为,“诸法由因缘而起”,即人生和宇宙事象都是多种原因和条件的和合而生起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这种因缘中,依一定的条件起变化。从缘起理论看,一切现象都是刹那变化、永远变化的,即“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起的,没有永恒不变、自我主宰的实体,即“诸法无我”。二、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用“缘起”理论解释人生本质及其流 转过程,由十二个概念构成一个前后相续的因果链条,所以也叫作“十二支缘起”。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十二因缘是说明众生生死流转的因果联系的,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没有获得解脱前,都依此因果律。

第三节 业报轮回—–四谛理论基础之二

一、因果报应:即任何思想和行为,都导致相应的后果。“业因”未得“果报”之前,不会自行消失;“果报”未有业因之缘,不会自动产生。因果相应,毫厘不爽。这种业报使人在前世、现世、来世三世间轮回沉浮,因行善而上升,因作恶而沉沦;前世决定今生,今生又决定来世。二、六道轮回:按照业报法则,众生在“六道”中流转。“六道”是对世间“有情”种类的划分,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鬼、地狱。众生在六道中的轮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身行为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众生能够洞破事物缘起无常的本质,舍弃贪欲,断除烦恼,停止造业,就能最终跳出六道,得到彻底的解脱。

第三章 诸佛菩萨

第一节 佛陀

一、佛的含义:佛是佛陀(梵文Buddha)的略称。小乘佛教一般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认为其数甚众。二、八相成道:释迦牟尼的一生,按佛传所说可分为八个阶段:下天、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灭,即“八相成道”。

三、佛像:释迦牟尼佛像的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所有的佛像基本上都按释迦牟尼像来塑造或描绘,区分这些佛像可依照各种佛像空手时的手势和持物时的姿势。其中,手势特称“手印”,如施无畏印、与愿印、触地印等。

第二节 菩萨

一、菩萨的含义:菩萨是菩提萨埵(梵文Bodhisattva)的略称。梵文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依据大乘教理修行,将来可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二、四大菩萨;八大菩萨;十二圆觉菩萨。

第三节 罗汉

一、罗汉的含义:罗汉是阿罗汉(梵文Arhat)的略称。在小乘佛教中是修行者最高的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则为第三位,低于佛、菩萨。二、四大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

第四节 诸天

一、诸天的含义: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诸天。二、二十诸天;天龙八部;十大明王。

第四章 宗派及经典

第一节 主要宗派

汉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理论的学术化和汉化,僧人间对佛教理论的解释不一致,于是产生了汉化佛教中若干宗派的雏形。佛教发展到隋唐时代,除理论歧见因素外,因寺院经济十分发达,为了维护寺院财产,师徒传承仪式等制度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具有组织性质的不同宗派。隋唐时期比较兴盛的八个宗派是: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和密宗。

天台宗,创立于隋朝。以 “一心三观” 即所谓“圆融三谛”为核心思想。还提出“一念三千”学说。

三论宗,创立者为隋朝吉藏。以主要研习印度佛教的中观学派“三论”而得名。又因着重阐扬诸法性空理论,也称“法性宗”。

法相宗,唐朝玄奘所创。用一系列佛教名相对一切物理现象和心理现 象进行概念的分析、解释,宣扬一切事物“唯识”所变的观点。

律宗,唐朝道宣所创。因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而得名。华严宗,依《华严经》立宗,着重阐明法界缘起的观点。

净土宗,由东晋慧远初创,至唐代正式建立。该宗以称名念佛为法门,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以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民间流传很广。

禅宗,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相传南朝梁时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将心法传给慧可,再下传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弘忍门下出神秀、慧能二大弟子。神秀一派主张渐修,弘传禅法于北方;慧能主张顿悟,嗣后回岭南传教。慧能、神秀形成了南顿、北渐两派,史称南北禅宗,后来南宗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惠能去世后被尊为六祖,弟子们把他平时言论编集成《坛经》。禅宗的宗旨是单刀直入,指示人人本来具有的心性,以彻见此心性而成佛。自唐以来,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

密宗,渊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唐时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来华,翻译佛经,传播密教,形成宗派。

第二节 重要典籍

《阿含经》:早期佛教基本经典的汇集。基本内容是论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和善恶报应、六道轮回等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

《阿弥陀经》:是叙说阿弥陀佛净土功德庄严而劝导念佛往生的经典。《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主要说明般若的实际在于不著事相(无相),即情无所寄(无住)。中国禅宗南宗的重要典据。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般若类经典的核心和纲要。《法华经》:主要表达“诸法实相”的思想。天台宗的主要典籍。《华严经》:主要宣说“法界缘起”的思想。华严宗的主要典籍。《坛经》:是禅宗的基本著作,记录了慧能的行迹及语录。中心思想是主张净性,强调自悟,提倡顿教。

第五章 僧众及职位

第一节 僧众类别

佛教是有严密组织与纪律的宗教团体。其信徒依所受戒律约束之宽严不同,又加以男女之别,共分为七种类型。以汉化佛教为例,他们是:

一、比丘,是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僧,俗称“和尚”;比丘尼,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女僧(尼),俗称“尼姑”。比丘和比丘尼是真正的出家人,在佛教徒中属最高层次。

二、式叉摩那,年满十八岁的受过“十戒”的出家女性,在受具足戒以前,要用两年左右时间受“六法戒”,此时称式叉摩那。

三、沙弥,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性;沙弥尼,七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女性。

四、优婆塞,受“三皈”、“五戒”的在家男信徒;优婆夷,受“三皈”、“五戒”的在家女信徒。优婆塞和优婆夷属最低的一个层次,他们是在家的佛教信徒,常称“居士”。

第二节 寺院僧职

一、住持:寺院主持者,职能为住寺护持佛法。

二、执事:寺庙各类日常事务的负责人。八大执事:监院、知客、维那、僧值、殿座、寮元、衣钵、书记。

第六章 殿堂及器物

第一节 寺庙殿堂

殿堂是寺院重要房宇的总称,殿是供奉佛像以备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以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名;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以所发挥的用途而定名。禅宗的殿堂配置比较固定而有章法,因此成为佛寺建筑的范式。

一般寺院的殿堂按南北走向从南往北依次排列坐落。佛寺大门称山门,一般有三座门,至少中间一座盖成殿堂式,这座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大金刚力士像;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天王殿再往北是正殿,俗名大殿,正名大雄宝殿,殿中供奉主尊的佛。大雄宝殿前院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后面的一进院落,正房为法堂即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法堂之后是佛寺的最后一进院落,正房多为两层阁楼,下层是 千佛阁,上层是藏经阁。有些佛寺还有一些较为独立的殿堂,如罗汉堂。佛寺的生活区多集中于寺院的东侧,有方丈、茶堂、斋堂。一般僧人住僧房,打坐参禅在禅房。佛寺的塔是独立建筑,建于寺内寺外皆可。

第二节 佛教器物

一、法器:寺院中用于各种佛事的器物,以及七众所用的修道用具,称为法器。

1、鸣器:钟、鼓、磬、木鱼,铃、铙等。

2、庄严具:龛、帐、幡、幢、盖等。

3、供具:三具足。

4、随身具:净瓶、戒刀、拂尘、禅杖、数珠、璎珞等。

二、僧服

1、法服:僧人的正规制服。三衣;五衣。

2、常服:僧人的日常服装。直裰,大袍,小褂、中褂、长褂。

第七章 仪轨及佛事

第一节 戒律条规

一、戒律:佛教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的戒规,借以防非止恶。

二、在家居士受戒:五戒;八戒。

三、出家僧众受戒:十戒;具足戒。

四、大乘菩萨戒:六重戒;十重戒;四十八轻戒。

第二节 日常行事

一、课诵:每日僧众的共同宗教活动,就是“朝暮课诵”,俗称“早殿”和“晚殿”,即早晚一齐到大殿或法堂读诵经文并拜佛。

二、早殿:即早课。早殿上二堂课。诵《楞严经》、《大悲咒》、《心经》等。

三、晚殿:即晚课。晚殿上三堂课。诵《阿弥陀经》,作礼忏,放蒙山施食。

第三节 节日佛事

一、节日活动:佛诞日、佛成道日、佛涅槃日;观音菩萨生日、达摩祖师生日、僧自恣日等。节日内容,如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自恣日举行“盂兰盆会”等。

二、重要佛事:放焰口,从为饿鬼施食演变而来;水陆法会,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

第八章 文化影响

第一节 佛教与古代哲学 佛教的传入,一方面极大丰富了中国哲学资料和思维方式;一方面又通过时空无限、心性染净、见性成佛等具体命题,极大拓宽了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加大了中国哲学的思维深度,促进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给中国哲学巨大的启示和推动。从魏晋玄学直至宋明理学,中国哲学在思维模式、理论内涵等方面都深受佛教的影响。

第二节 佛教与古代文学

一、佛教与古代诗歌:魏晋南北朝以后,许多诗人崇信佛教,他们的人生观念、审美意识都深受佛教影响,其诗作境界渗透了浓厚的佛理禅意。佛教还深刻影响到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以禅喻诗”即是受佛教禅宗影响而出现的典型诗论。

二、佛教与古代小说:神异多彩的佛经故事增强了中国古代小说作家的文学想象力;佛教的广泛传播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题材内容;“苦”、“空”、“因果报应”等佛教观念影响到中国古代小说的主题立意和结构模式。

第三节 佛教与古代艺术

一、佛教与古代雕塑

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的犍陀罗佛教雕塑艺术传入中国,直接带动了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数以千万计的佛教造像;中国佛教造像在服饰、面相等方面形成了民族化的特征。

二、佛教与古代绘画

佛教对中国古代绘画影响最显著的是壁画。佛教壁画的流行,促使中国佛寺道观壁画迅速发展,也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技法。中国佛画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印度佛画的长处,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自己的佛画特点,第四节 佛教与汉语

佛教的传入,极大推动了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的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词语,如“世界”、“实际”、“平等”、“知识”等都来自佛教词汇。佛教词语还形成许多成语被吸收到汉语中,如“一尘不染”、“三生有幸”、“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等。汉语中还有许多运用比喻的与佛教相关的生动话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已抵达人们的深层意识,成语即是其突出的表现。

第五节 佛教与民俗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长期流传,一些佛教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节日;佛教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佛国净土、饿鬼地狱,对民间信仰影响甚大,派生出拜佛、烧香、还愿、诵经、塑佛像、造佛塔、建佛寺、赶庙会等民俗活动,以行善积德、祈福禳灾。附:阅读参考书目

《中国佛教》(1-4册)中国佛教协会 知识出版社,1980年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3年 《汉化佛教参访录》 白化文 中华书局,2005年 《佛教史》 杜继文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佛教哲学》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郭良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佛陀的智慧》 陈兵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释迦牟尼传》 王惕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中国禅宗通史》 杜继文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中国禅宗》 刘长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禅外说禅》 张中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坛经的智慧》 贾题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佛教与中国文化》 汤一介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佛学与中国文化》 张立文 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佛教与中国文化》 薛克翘 昆仑出版社,2006年

中国佛教文化概要 篇2

产业的前提是市场, 市场本质上就是供需关系。中国公共关系的市场源头最早可追溯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随着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 由于市场条件尚不充分, 它们遇到的首先是“大市场营销”中的政治和公关问题, 于是美国伟达公关公司1984年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以对接服务其国际客户在中国的公关需求。几乎在同样的时间段, 一些中资和合资企业也以自我服务的方式开始走出了它们的公关脚步, 如当年广州的白云山制药厂、中国大酒店、北京的长城饭店等。在长达近十年时间的中国公关市场初级或称原始阶段, 公关服务领域活跃着三种力量, 其一就是公关公司, 尤以国际公关公司为主;其二是企业的公关部门;其三是最早接触公共关系知识的学者策划团队, 主要以服务中资企业为主。应该说, 中国公共关系三十年的前十年, 公共关系市场的概念还很模糊, 产业更是尚未形成。

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逐渐明晰和最终确立, 1993年的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提出了“开拓、建立和发展中国公关市场”的战略构想。同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手《公共关系报》 (浙江) 推出“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化”专版。1994年, “中国公共关系市场高级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国经营报》推出“中国公共关系市场探索”专版, 《中国名牌》杂志推出“机遇、策略与发展——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特别报道”, 《公共关系报》再次推出“公关实务界人士眼中的中国公共关系市场”专版。可以这样说, 此时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概念才真正确立, 而用市场概念肯定十年左右的中国公共关系实践, 也为其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1993年可作为中国公关市场发展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说, 1991年成立的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于1993年进行了中国公关市场的顶层和战略设计, 那么此后的若干标志性事件印证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关市场的崛起。其一, 继1984年伟达公司在京设立办事处, 1985年另一国际公关公司博雅公司也以与新华社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 并促成中国第一家本土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关公司成立。此后国际上的奥美、爱德曼、福莱、罗德、凯旋-先驱、万博宣伟等公关公司相继挺进中国市场。1995年6月2日, 中外八大公司在京签署“对在中国开展公关业务的职业标准立场”文件 (其中七家为国际公关公司, 本土公关公司仅中国环球一家) , 尝试建立市场标准、统一业务规范、加强彼此协调。其二, 1996年, 中国本土公关新生代的代表——蓝色光标公关公司在京诞生。整个90年代中期后, I T产业的发展带动和催生了一批本土公关公司, 除蓝标外, 还有宣亚、迪思、灵思、海天网联等。正是由于这一代本土公关公司的成长, 之后中国公关市场的中外实力竞争发生了变化, 新的市场格局得以形成。其三, 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呼唤着中国公关的职业化。1997年两家国家级公关协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联手启动了中国公关职业的论证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于1999年诞生了为当时国家劳动和社会部正式认定的公共关系职业定义和标准, 这无疑成了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职业化的基础是市场和产业, 但反过来, 职业化的进程又推动了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目前关于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研究, 较成系统的, 当数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97年开始的中国公共关系业年度行业调查报告。1996年, 中国环球公关公司——中国首家本土公关公司成立十周年, 我为此撰写了“中国公共关系咨询业市场——国际化与本土化”一文, 这也许是第一份有关中国公关行业的市场调查报告。此后, 以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框架模式,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98年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公关行业市场调查, 并于次年发布调查报告。1999年度的调查报告首次测算并公布中国公关市场上中外公关公司年营业额接近10亿元人民币。

2001年的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 首次推出中外公关公司 (T O P公司) 排行榜, 分列中外十大公关公司 (T O P10-international和TOP10-local) 。当年公布的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为2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3年, 之前历年的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均是国际公关公司实力胜过本土公关公司, 但2003年的调查报告首次明确显示, 参与调查的十大本土公关公司年平均营业额 (4000万元人民币) 超过了十大国际公关公司 (3000万元人民币) , 虽然营业收入还是国际公关公司略占先。当年公布的公关市场营业额为33亿人民币, 其中T O P10公司营业额约为9亿元人民币。

2006年起, 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首次将中外公关公司排行榜合并成“T O P20公司”。当年公布的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为80亿元人民币。此后, 国际公关公司进入T O P20排行榜始终未达十家, 最少时仅剩四家, 这里固然有外资公关公司参与调查积极性的问题。2012年, 调查报告基于中国公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以及本土公关公司迅速成长的大背景下, 为更好地反映中国的公关市场现状, 首次将T O P公司榜单由之前的20家扩大至25家 (当年外资公关公司入围8家) 。当年公布的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约为303亿元人民币。

虽然这些调查和统计还未近科学严谨, 甚至非常粗略, 但以此描述或勾勒中国公关市场的概貌, 还是基本有效的。若以1993年提出发展中国公关市场战略构想算起, 十年后的2003年应该是这个市场发展的第二个节点。因为自此以后, 在这个市场上, 先是营业额后是营业收入, 位居前列的本土公关公司超过了国际公关公司。2003年1月1日, 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制定的《会员行为准则》正式实施, 这是中国首部较为完善并付诸实施的职业行为准则。同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新成立的公关公司委员会, 起草制定了它的第一个文件《公关咨询业服务规范》 (指导意见) , 它对于规范公关服务市场和从业人员行为以及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006年9月3日,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又审议通过了《行业自律公约》, 该准则涉及信息传播、客户关系、媒介关系、商业保密、同业竞争、人才流动、共同利益等七项行业基本原则。相比较1995年中外八大公司在京签署“对在中国开展公关业务的职业标准立场”文件, 此次签署公约的21家公关公司中, 中资本土公司占了三分之二略多。

2010年2月26日中国公关业的领军企业——中资本土公关公司蓝色光标作为中国公关业界第一股成功在深交所创业版上市, 2012年该公司年报显示当年公司营业收入已达21.75亿元人民币之多, 其中公关业务的营业收入达11.87亿元人民币, 其营业额和收入已远超在华任何一家外资公关公司。值得肯定, 中国公关市场近20年来每年的高增长率远超过G D P的增长率。而在此其中, 中资本土公关公司近十多年来, 对中国公关市场规模的做大贡献良多。

根据全球权威公关行业资讯机构《霍尔姆斯报告》 (T h e H ol m es Report) 2013年发布的年度调查数据, 2012年全球公关行业收入接近110亿美元, 增长近8%, 增长率与前两年基本持平。《霍尔姆斯报告》还显示, 亚太市场引领全球公关市场增长, 中国本土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则在全球公关公司榜单中, 跃升至第19位, 进入全球20强, 继续蝉联亚洲最大的公关公司, 同时以公关业务38.9%的增长率在20强中继续排名第一, 成为增长最强劲的公关公司。

其实, 中国公关行业市场统计标准与国际相仿, 无论是1999年最初公布的10亿元人民币, 还是2012年的303亿元人民币, 其实都是首先核算若干大公司 (后来的T O P公司) 的营业收入或营业额, 然后再以它们所占市场份额, 推算整个市场规模。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显示, 这些年T O P公司的营业额约占整个市场的40%, 考虑到中国市场难以统计的众多地方小公关公司的营业情况, 比照全球市场, 目前有关中国公关市场规模的估算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问题是, 303亿元人民币 (约50亿美元) 的中国公关市场意味着什么?它约占全球公关市场110亿美元的4.5%。2012年中国广告市场经营额469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0.32% (超过公关市场增长率) , 广告业市场总体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大概也是为何蓝色光标2010年上市时还是一家标准的公关公司, 2011年随着大举并购广告公司, 公关和广告业务收入比例差不多为2:1, 2012年这个比例则达到近1:1。2013年4月蓝色光标并购博杰广告, 当年广告收入估计将首超公关服务收入。实际上不少中资本土公关公司的业务本来就不是很纯, 公关广告混搭的局面早已存在, 所谓公关第一, 广告第二, 这只是公关的公关。

值得注意的是, 2013年《霍尔姆斯报告》指出, 获得较高增长的公司普遍包含大量的并购, 而靠业务驱动获得有机增长的机构仅有3.3%。2013年4月, 蓝色光标提出了公司发展“十年十倍”的战略目标, 即2012年营业收入为20亿元人民币, 到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将至少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而其增长源泉则为更积极的并购, 尤其是在数字化领域。2013年10月蓝色光标旗下蓝色光标公共关系机构正式更名为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 以加速蓝色光标向数字整合营销服务的转型。这些做法基本与《霍尔姆斯报告》描述的国际状况类似, 该报告指出全球排名靠前的大多数英美公关公司均在数字化和社交媒体上做了重大投资。

若将1993年、2003年视为中国公关市场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 则2013年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节点。前二十年中国公关市场发展大致线索可概括为“国际化与本土化”, 或者说中国公关市场上中外公关公司的实力比较和转换。

无论是国际公关公司的本土化, 还是本土公关公司的国际化, 本质上都是“跨国本土化”以及对拓展或做大市场的需求, 当然对于中资本土公关公司而言, 首先是一个接轨学习的过程。问题的关键是, 2013年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 尤其是国际国内经济市场发生的变化和中国社会进一步变革的需求, 中国公关业进入一个结构调整期。告别了多年的高增长率, 中国公关产业亟待以创新引领新一轮的增长。

未来十年, 中国公关市场的发展至少有四大趋势或四大挑战, 值得关注。首先是传播整合。整合营销、整合传播虽不是全新的概念, 但整合却是当今传播业界的主基调。无论是线上、线下, 新、旧媒体手段的使用, 还是公关与广告, 实际上早已相互渗透融通, 而非经纬界限分明。从早期中国公关市场为生存无奈之无意识的运用, 到今天为发展有意识的作为, 究竟是非公关、去公关, 还是寻求甚至更大的跨界、越界以突破创新, 于公关之利弊, 目前一时还难以定论。但向传播整合转型升级, 作为一大趋势, 恐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是数字化数据化的业务突破。公共关系作为基于转播并对传播进行管理的实践, 需要对传播技术发展及其对我们思维模式的影响有深刻了解。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 已令当今的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时代, 走向未来的D T (D a t a Technology) 数据技术时代。如果说, I T重在控制, D T则重在激活, 如何将因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激活, 并让其产生价值, 而非为其所困, 需要我们很好地引入互联网思维的理念。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平等对话和充分交流, 这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公关由精英策划以操纵、控制大众行为的思维模式。

第三是国际化与海外市场拓展。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多年,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正日益增大。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 更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重新洗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出去, 中国公关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公关市场如何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海外市场的拓展对中国公关及其市场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很需要我们中国公关人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市场性的布局。

中国哲学史概要 篇3

什么叫“哲学”?哲学,英语中叫“philosophy”,是“爱智慧”的意思。在中国,可以称之为“道”。

什么叫“哲学史”?“哲学史”研究的是人类在每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也就是人对每一个历史时期主要思想的再认识。

中国哲学史,涵盖五千年漫长时光,经过多次演变,出现如下九个分期:

春秋战国时代 是中国哲学史的源头,这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称为“子学”,所谓“子学”就是“诸子百家之学”,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又称为子学时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代,一共持续了约560年的时间。在这样的时代下,所有的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就是“怎么把无序变得有序,怎么把分裂变成统一”,所以这一时期的核心问题就是“建序”,也就是拨乱反正。

秦汉时代 是儒家经学盛行的时代,这个时期哲学思潮的主要问题就是研究儒家经学,对其进行反思和认识,所以又名经学时代。在秦朝,中国完成了空前的大统一,如何巩固这个“大一统”,为“大一统”找到理论基础,是秦汉时候的人最关注的问题。所以它的时代哲学思潮就是巩固大一统。

魏晋南北朝时代 又名玄学时代,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潮主要用在研究“玄学”,这一时代是中国第二次大动荡、大分裂的时代,持续约360年。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和第一次大分裂时代的不同,因为秦汉纲常名教大一统的秩序已经建立起来,所以在这个动荡分裂的时代,人更关注如何保全自己,让人获得在这个短暂生命中的超越。所以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潮着重于个人的逍遥方面,重点在于研究庄老问题。

隋唐时期 从外国传来的佛学,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唐朝的佛学,它的核心所解决的问题是佛教中的禅宗大乘。禅宗成为了唐代哲学核心的主流思想。打破形式主义,是禅宗的最大特点。实际上佛学和玄学具有相似之处,玄学侧重于个人的逍遥,禅学接着玄学讲,个人的逍遥并不是最终问题,自己逍遥了,还要打破逍遥的形式,还要完成内心的自我修炼和成就,还要从这个纷杂的尘世当中解放出来。所以说,隋唐哲学的核心问题是“解脱”,到了后期哲学思想则变成了“解放”。

宋元时代 哲学思潮为之一变。由于唐朝佛学大盛,后期思想解放后出现了问题。不讲形式,人们就很自由,一自由人们就都打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旗号为所欲为,拿着禅宗中的这一套思想方法作为自己贪婪自私、藏污纳垢的一种借口。这样一来,再加上唐朝的节度使专权,天下攘攘,人心败坏,所以到了五代十国,社会的道德沦丧达到了极大的程度。因此到了宋朝的时候,最首要的就是重新建立儒家的思想体系,恢复儒家,用儒家的思想体系重新对人进行道德规范,塑造新的人格。于是宋代的主要哲学思潮是“理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镇人心”,使人不断地进行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从一个人,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贤人,最后成为一个圣人,最终成为一个天人。简而言之,宋代理学的核心就是让人成圣贤,以圣贤之道来匡正世道人心。

明代 主要哲学思潮是“心学”。实际上,宋代的理学和明代的心学是儒家学说中的两个派别,属于一个体系,统称为“道学”,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区别。明代的心学是对宋代理学的一个解放。因为理学过多的重视讲社会的道德标准,道德标准制定的太高,又被朝廷所利用,就成为了使人受约束的一个枷锁。理学本身是很好的,但被统治者利用之后,就成了杀人的工具,所谓“吃人的礼教”就是如此产生出来的。所以明朝就要求对人性进行解放,因此出现了心学。心学是对理学的补充纠正,它的核心问题是研究要怎样把人性从理学的桎梏当中解放出来。

清朝以后 由于心学讲的过于空虚,把心解放出来以后就以心为核心,导致人们空谈心性,不去研究实实在在的学问。所以到了明朝末年,人们没有务实的精神,这就导致清代要对心学进行纠正。所以,清代出现了“考据学”。考据学既不空洞的谈理,也不空洞的谈心,而是从实实在在的学问当中去进行研究。所谓“考据”,“考”就是考证,“据”就是有所依据,就是对古代的全部学问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总结。所以清朝人对中国文化做的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总结中国国学,《四库全书》就是这段总结工作的集大成者,它从经、史、子、集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每个方面都有伟大的成就,甚至于在每一个流派当中都有。比如小说家,是诸子百家的一家,就出了集中国古代小说之大成的作品——《红楼梦》。在诗歌上,就出了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总结的翁方纲的“肌理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等很多流派。经学上“公羊学”等都开始重新兴起。

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百年之中的主要核心思潮是“新学”,就是对整个古代哲学思想的再反思,在维新中探索,形成一种新的哲学思想,解决救亡图存的问题。

建国后 则是进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到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

一言以蔽之,中国哲学史的精神,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完成人的生命的超越。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不但要进行精神上的自我超越,更要围绕当今时代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编辑/徐展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概要 篇4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汽车文化

2.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Culture 3.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4.总学时:32学时 5.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主要讲述汽车文化的含义、汽车的民族性、汽车的诞生过程、汽车的分类、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的 VIN 码、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汽车技术发展的六个里程碑、汽车业界著名人物的业绩、汽车给 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汽车运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博览会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奠定专业课学习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概 论(1学时

讲述课程地位和作用;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方法。2.第一章 汽车地位(4学时

讲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谈汽车;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世界汽 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汽车概念、定义及分类;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 汽车史话(4学时

讲述汽车的萌芽阶段;汽车生产的三次变革, 掌握第一辆汽车以及柴油机的发展;掌握 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4.第三章 汽车外形和色彩(3学时

讲述汽车外形及汽车色彩。掌握汽车色彩对汽车的使用功能;汽车的使用环境;汽车的 使用对象;汽车的流行色彩;汽车的行驶安全的影响。

5.第四章 汽车公司和商标(6学时

讲述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能够

识别各汽车公司的商标及其含义。6.第五章 汽车名人(4学时

讲述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亨利·福特、威廉·杜兰特、阿尔弗莱得·斯隆、沃尔沃·克莱斯勒等的事迹。掌握他们对汽车工业的贡献几深远影响。

7.第六章 汽车运动(2学时

讲述汽车运动的起源、汽车运动的种类、汽车运动冠军车手、赛车和车队、汽车运动的 魅力。掌握汽车运动的种类,掌握 F1赛事等。

8.第七章 汽车花絮(2学时

讲述蒸汽汽车的由来等汽车史传;汽车新旧分类法及汽车命名法。掌握汽车分类, 了解 汽车命名。

9.第八章 汽车公害(2学时

讲述汽车排放污染的成因以及相应标准;汽车噪声成因以及相应标准;道路交通的公害。掌握环境、能源、安全和畅通为汽车技术管理的四大课题对汽车发展的影响。

10.第九章 汽车未来(4学时

讲述汽车质量轻量化;汽车燃料多样化;汽车控制电子化、智能化。掌握汽车工业的发 展方向。

四、考核方式 考查

五、成绩评定

五级评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拓展知识面, 培养和提高综合专业素质。了解汽车的基本构 造和基本理论,奠定专业课学习基础。学会查找汽车专业文献。培养热爱汽车专业的感情, 激发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信心。激发学习专业课的热情, 学会自主学习专业课的能力, 培养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素质。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郎全栋 《汽车文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参考书:[1]俞宁 曹建国 《汽车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概要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李琼。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下面,我将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书信体文章,讲的是一个由于战争而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催人泪下。

2、学生分析

本课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为主旨,但是就我们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很难感悟到“和平之花”的可贵。

二、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合作、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失去父亲后的无比悲痛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小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

□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和观念。

三、为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 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来完成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在传统教学媒体基础上引进形象生动、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影像、图片、音乐,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读书、自己感悟、自由表达,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

学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悟、说,从而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活情感

二、质疑全文,体味情感

三、营造氛围,领悟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一)复习导入,激活情感

上课前,我用轻松舒缓的《祈祷》这首歌为本课的学习拉开帷幕,暗示本课旨在祈祷和平,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后,开始听写词语。新课标指出:要在每节语文课上指导学生书写10分钟,所以我要求学生拿出一张田字格的纸进行书写,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运用电子白板给予指正。

接着,我问孩子们,“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正享受着幸福与快乐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过这样的一幕。”(播放课件),这期间伴随着隆隆的爆炸声以及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心拉入到战争的残酷中。

(此环节我通过引入战争的视频、图片,可以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使学生唤起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渴望。)(二)质疑全文,体味情感

我让学生带着上节课归纳出的两个问题有目的地细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用心体味情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我运用电子白板的倒计时功能,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任务。(电子白板展示——倒计时)(三)营造氛围,领悟情感

在此环节,我将引入的视频、图片、背景音乐和我的深情解说相整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合作交流,了解我的爸爸。

经过全班交流,得出我的爸爸是一个“爱家庭、有知识、爱和平的人。”

2、入情入境,体会“我”的伤痛。

我们都为有一位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与自豪。(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爸爸凯旋归来,一家人在机场团聚的幸福场面,“只见爸爸胸佩红花、昂首阔步地向我走来,我边跑边喊: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机场上,醉人的鲜花、热情的拥抱、热烈的掌声、欢乐的笑声。啊!多么幸福的场面啊。”正当孩子们沉浸在幸福之中时,我骤然间播放“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悲痛画面。)(没想到,我们接到的只有爸爸冰冷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一切化为了泡影。爸爸,你不是答应亲手给我戴上蓝盔的吗?我的好爸爸,你听到我和妈妈的哭声了吗?你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啊?)

此时学生的情绪在瞬间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千丝万缕般感受化作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环节,我还设计了师生对读的环节,以掀起本节课的高潮。(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他在呼唤生:【和平】。师:妈妈听见了他在呼唤【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在呼唤【和平】,全世界的人都听见了,他在呼唤【和 4

平、和平、和平】),(贴和平花)。通过 “和平”的重复,随着情感的递增,使和平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3、创设情境,感悟世界形势。

爸爸至死都在呼唤和平,但我们的世界真的和平了吗?出示相关句子:“世界并不太平······”(出示课件)谈谈自己的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以及和平之花的娇嫩,我再次创设情境。(播放课件)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睡梦中就变成了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你们看到我这血肉模糊的眼睛了吗?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正在大声呼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好害怕啊。一个5岁的小男孩睁着无助的眼睛在呼喊着:“妈妈,我好饿啊。”一觉醒来,我的双手呢?)孩子们此时最想表达的就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不仅是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也是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心声,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接着,我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在文中呼吁和平的句子,把我们内心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说一说。

最后教师总结出示:让和平永驻人间的字幕。并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反思:

1、电子白板的使用,使我的课堂变得轻松高效。

2、我将引入的视频、图片、音乐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巧妙创设情境,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中国佛教文化概要 篇6

2016年中国环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两会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有望在政策的持续加码扶植下,延续高景气度。同时,环保行业在发展速度上,则将取决于政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监管执法、PPP等创新模式的整体推进力度。

十三五”规划中,环保地位空前提升,带来投资需求大幅增长。环保绿色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6个重要目标任务、5大发展理念和2016年8大重点工作之中,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环保占到16个,环保在“十三五”期间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的细化落实及“土十条”的预期出台,“十三五”期间环保领域投资将大幅增长。

环保重要度空前提升

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9576亿元,同比增长6%,“十二五”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有望达到5万亿元。

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十三五”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3倍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支柱。其中,部分资金来自于中央财政。自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呈增长趋势,2015年1-11月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达到3,692亿元,同比增加35%。

图表 2006-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环保部

一、黑臭水体形势严峻,加大整治势在必行

根据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布的第一轮全国黑臭水体摸底排查结果,截至2016年2月16日,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已认定的黑

网址:

臭水体总数1,861个。

在排查上报的全部黑臭水体中,河流数量占比最高,达85.7%;而重度污染水体数量占比则达到33.5%。从黑臭水体地域分布情况看,经济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东部地区的黑臭水体数量占比较大,中南区域和华东区域合计占比达71.0%。分省份看,广东、安徽数量均超过200条,合计占总数的近1/4;

另外,江苏、河南、山东、湖南、湖北5省数量均在100条以上,合计占比约1/3。

图表 不同类型水体及不同黑臭等级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图表 部分省份已认定黑臭水体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网址:

图表 分区域已认定黑臭水体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黑臭水体治理总体目标。

同时,明确由住建部牵头,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共同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图表 黑臭水体治理时间表及路线图

资料来源:国务院

2015年9月,《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开始广泛征求意见。此外,财政部和环保部,已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列为PPP模式推广运用重点领域之一以及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将在创新模式和资金方面倾斜支持。

2016年3月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则再次强调重拳治理水污染,作为水污染防治薄弱环节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有望获政策持续加码而加快推进。

网址:

图表 政策逐步加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资料来源:国务院

我国目前共有城市市辖区数926个,假设平均每个市辖区内的黑臭河流数量为10条,平均每条河道长2公里,每公里整治费用2,000万元(包括控源截污、污水厂建设、清淤疏浚、引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投入),以此粗略估算,“十三五”期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按市辖区计)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约3,700亿元。

按照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标,估算这部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投资需求将达约1,150亿元,并预计将于今明两年内集中释放出来。

此外,从资金投入来源方面,预计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将成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投入资金筹措的重要方式。

图表 “十三五”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二、污水厂提标改造:市场或加速爆发,膜技术迎来机遇

根据“水十条”对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总体要求,2016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要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政府在推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方面的力度空前。

网址:

而在2015年11月,环保部便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启动意见征求程序,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实施准备条件。

新修订标准要求,敏感地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2018年1月1日起执行一级A标准,即2017年底前需完成提标改造。

图表 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力度持续加大

资料来源:环保部

图表 新标准大大收严污染物排放要求

资料来源:环保部

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802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61亿立方米;其中,完成提标改造比例约30%,即70%的污水处理厂、约1.13亿立方

网址:

/日达不到一级A排放标准,需要提标。

暂不考虑新修订标准中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假设以一级A作为统一改造标准,单位造价按750元/立方米估计,初步匡算剩余污水厂全部完成改造的投资需求约845亿元,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同时,假设待改造污水厂处理能力中,敏感地区的占比为50%,对应提标改造市场规模为423亿,按提标时限要求,该部分市场需求将于2016、2017两年释放,若考虑改造工期,订单或将于2016年内集中爆发。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膜法水处理(MBR、CMF、SMF等)技术成熟度较高,具备出水水质好且效果稳定、占地省、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市场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代表,近几年膜技术的应用加快并且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渗透率持续增加,2010-2013年,我国MBR污水处理能力从110万吨/日增至233万吨/日,达到翻番增长;同时,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中的比重也由不足1%迅速增长至约1.6%。典型MBR污水厂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

据报道,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高至地表水IV类标准,采用膜技术仅需增加吨水成本0.1元左右,一级A排放标准情况下,膜技术与传统三级处理在运行成本上的差距也缩小。因此,随着新修订标准落地,一级A标准及特别排放限值的强制执行,膜技术有望成为市场的优先选择,迎来发展良机。

三、土壤修复:“土十条”渐行渐近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严峻。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无机污染物中,以五毒重金属(镉、汞、砷、铅、铬)以及铜、锌、镍等为主,其中镉污染最为严重,点位超标率达7.0%。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土壤受污染比例最高,点位超标率达19.4%。总体而言,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与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相对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在政策、技术、法律及标准体系等方面均较为薄弱;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以持续引导投入,土壤治理行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土壤治理以试点示范项目为主,投入则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出资。“十二五”期间,我国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仅约300亿元,与土壤防治所需的万亿级别投入相比,资金缺口巨大,资金瓶颈制约着土壤治理行业的突破性发展。

网址:

图表 我国土壤修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中央财政部

在资金筹措方面,“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如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土壤防治投入可在1,500-2,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可筹措到1.1-1.4万亿元资金。

若土地出让收益建议最终被采纳,资金落实将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所面临的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并将对土壤修复治理市场的加速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潜在修复市场空间巨大,根据环保部运用国际通行模型所作的预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预计随着“土十条”政策出台和推进,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将迎来拐点并持续加速。

参考美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假设“十三五”期间,我国GDP名义增速年复合增长率保持8%,土壤修复投资占GDP的比重各年分别为0.05%、0.08%、0.12%、0.18%和0.25%,测算未来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6,257亿元,其中2016年的规模为371亿元。

网址:

图表 2016-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预测

国史概要100点 篇7

国史概要100点

1.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对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前途以及各阶级在国

家政权中的地位和新中国的内外政策等重大问题作了明确阐述。

2.新中国的中央政权当时实行两级政府体制,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为一级,它所领导的政务院、人民革命

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署为另一级。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时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同时又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

是普遍选举。

4.建国初期,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过渡性临时政权是地方人民政权的最初形式,环境初步安定后,召开各届

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人民参政议政的初期形式。

5.建国初期的五种经济共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6.建国初期共和国最重要的外交举动,是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7.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完成的,并且没收官僚资本的斗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8.建国初期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其基本内容包括:一是统一全国财政收支、二是统一全国物质

调度、三是统一全国现金管理。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治水工程——治淮工程,从1950年开始,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动工修建。

10.1951年冬在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

运动。195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五反”运动。

11.1952年,新中国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的主要原因是没收官僚资本、接管帝国

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2.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土地改革,它同当时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并

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

13.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主题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

改造两大任务,两项任务之间的关系是同时并举。

14.1953年10月首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中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

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1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开始全面调整工商业,这次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公

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而以调整公私关系为中心。

16.建国后改革旧教育的重点是改革课程、改革学制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17.我国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一五”计划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防实力。

18.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标志着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并奠定了整个社会主

义改造的基础。

19.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时间是在1956年。

2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是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宪法规定

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1.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对富农经济采取的政策是消灭富农经济。

22.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开始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始于1954年。

24.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2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6.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和平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总方向。其中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军

官薪金制的三大制度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27.我国开始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当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以元帅军衔。

28.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1953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29.公私合营是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

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出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30.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事件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其中

经济关系是阐述的重点。

31.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并提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发展社会生产力。

32.刘少奇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

33.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34.1957年整风运动的目的,错误地确定为打退右派分子对党的进攻。

35.《事情正在起变化》的发表,标志着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和部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整风运动的主题开始由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向对敌斗争,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

36.中央开始违反“八大”指导思想的事件是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37.转折时期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第一个实践是1957年整风运动。

38.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

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39.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被毛泽东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远比农业社要大;所谓公是指

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

40.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教运动也称“四清”运

动。其前期,在城镇是开展“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在农村是进行“四清”(清帐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公分,又称“小四清”),其后期,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城乡统称“四清”运动,又称“大四清”。

4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最初是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

化的影响。

42.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建立的时间:内蒙古1947年5月;新疆1955年10月;广西1958年3月;宁夏1958

年10月;西藏1965年9月。五大民族自治区的先后成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实施。

43.“左”倾错误由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始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44.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

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45.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

46.“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最初形成是在1960年,其中“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

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1979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经济问题,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新的八字方针是“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47.建国后,党中央第一次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是七千人大会。

48.“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是在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49.在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八届十中全会的召开使国内政治上“左”倾错误再度发

展,标志着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倾观点进一步系统化

50.1964年由于中国周边形势的紧张,毛泽东提议加强战备,进行三线建设。中央确定的三线建设的总目标

是要在西南、西北、中南纵深地区建立起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51.中国政府从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到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的正式转变是在1956年。

52.“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53.“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54.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的发表是在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

55.标志着“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的历史事件是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

会的召开。

56.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等决定,在党内完成了发动“文

化大革命”的法定程序,把“文化大革命”运动推上了全面发动的轨道。会后,“文化大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57.“文化大革命”中,所谓的“斗黑帮”浪潮主要针对的是教育界。

58.“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性的大**始于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的内容最初主要是破“四旧”(即旧思

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采取了一些过火行为。

59.使“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的事件是“一月革命”。

60.“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含义是“革命委员会”取代原来各省市的中共党委、省市政府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

61.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62.“九一三事件”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63.1973年6月,毛泽东会见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毛泽

东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总体看法。

64.周恩来在纠正“左”倾错误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转国民经济的混乱局面,主要有着重解决国民经济

中存在的“三个突破“的问题、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和大规模引进外资。

65.为扩大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提过我国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1972年恢复了中断多年的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工作,开始打破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状态。

66.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67.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正式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8.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6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0.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和《中日

友好条约》的签订。

71.中共十一大重申新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72.1977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7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党开始为一大批冤假错案平反,其中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

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全国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于1982年底。

74.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对“文

革”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并且《决议》还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75.“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盛行。首先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观

点的是邓小平。

7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77.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的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78.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7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0.从1982年之后,农村实行政社分设,恢复农村政权组织,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了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至此,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不复存在。

81.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82.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83.1978年夏,四川率先在6个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84.198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宣布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

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而形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大步骤。

85.改革开放后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对外开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层层推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86.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期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87.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标志是安徽、四川两省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

生产责任制。

88.对比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

和分配的自主权。

89.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1985年。

90.为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为引导和推动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尽快建立起我国的高技术产业,1988年由国家科委推出了“火炬计划”;为发展基础研究,赶超世界水平,从1991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攀登计划”。

91.1981年7月,国务院批准湖北沙市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改革的试点。

92.中共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93.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4.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95.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9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要点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97.中共十四大最重大的决策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98.1995年,党和国家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首次把“科教”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99.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100.中共十五大最主要的成果是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上一篇:端午节的来历优秀日记下一篇:最新大学生积极分子入党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