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精选14篇)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 篇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复习试卷
姓名 分数
1.张老师带450元去买篮球,每个篮球27元,能买几个篮球?还剩多少元? 450÷27=16……18 2.小军8分钟走了64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640÷8=80 80×15=1200米
3.印刷厂装订一本子,每本32张,可以装订140本,如果每本35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2×140÷35=128 4.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运来的梨比苹果的2倍多60千克。水果店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 150×2+60+150=510 5.同学们去秋游,汽车以每小时38千米的速度行使了2小时后,距目的地还有8千米,如果返回时用了2小时,那么返回的速度是多少?
38×2+8=84米 84÷2=42米
6.一列火车有12节硬座车厢,每节车厢有108个座位;另外卧铺共有乘客160人,这列火车如果座满,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12×108+160=1456 7.工厂买回一批煤,计划每天烧45千克,可以烧26天。实际烧了30天,平均每天烧多少千克? 45×26÷30=39
8.商店运来15台电视机,每台卖856元,全部售出后,可收入多少元? 15×856=12840 9.一辆汽车15小时行使了675千米,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675÷15=45 10.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6千米,25小时就到达。如果乘汽车3小时就到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6×25÷3=50 11.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310×19=5890 12.一辆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74÷3×12=58×12=696
13.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800÷5×30=160×30=4800 14.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75÷3×5=25×5=125 15.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王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大约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375÷5×12=75×12=900 16.红旗小学的180名学生在雷锋日做好事。这些学生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学生?
180÷5÷4=36÷4=9 180÷(5×4)=9 17.李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还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700-60)÷16=40 18.植树节同学们栽了684棵杨树和76棵松树。栽的杨树是松树的多少倍? 684÷76=9 19.养鸡厂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有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18×8+16=160 20.有500吨货物,一节车厢能装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500÷60=8……2 答:需要9节
2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现在一次买3棵,每棵树苗便宜多少钱? 16×3÷4=12 16-12=4 22.一台电视机780元,王老师要买12台。他带了1200元,够钱吗?
2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24.学校要为图书室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科技书每套125元,故事书每套18元。一共要
花多少钱?
25.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26.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速度是40千米/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27.一辆汽车在平原和山区速度分别是50千米/时和30千米/时,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目的地。这段路程有多长?
28小明一家去旅游,先坐汽车2小时,速度为45千米/时,再坐火车8小时,速度为120千米/时。小明家到旅游点有多远?
29.一块长方形绿地的面积是560平方米,宽是8米。现在要把宽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30.妈妈要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31.海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32.一个粮店3天卖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8千克,这个粮店30共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33.前进小学有学生612人,全镇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镇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34.市某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每公顷森林每年可滞尘约32吨,每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大约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35.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 篇2
一、数学模型的定义及意义
所谓的数学模型, 就是用数学语言和方法对各种实际对象作出抽象或模仿而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所谓数学建模是指对现实世界中的原型进行具体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 是“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类型。最常见的例如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方程式等。
18 世纪, 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大数学家欧拉将七座桥抽象成七条线,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一笔画的数学模型, 解决了众人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研究力学的过程中发明了微积分, 又成功地在开普勒三定律的基础上运用微积分推导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一创造性成就可以看作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模型之一。
这些数学模型的例子, 可以看出模型思想不仅能解决数学问题, 更能广泛运用于不同学科领域, 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数学建模的教学已突破纯粹由教师讲、学生听、做习题的模式, 学生的主动介入多了, 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多了, 这些都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经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优秀的人才, 而培养优秀的人才要有载体, 完全结合专业的课题是一种载体, 对学生进行的数学建模活动很可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载体。数学建模作为“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种类型, 可以真正地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二、数学模型在四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时时刻刻都展现着它的魅力。数学模型思想是要使学生加强对教科书上所学的模型的理解, 老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推导、验证这些基本的模型, 如果学生认清了模型的背景、实质, 就自然而然能够加强对它的理解了。
1. 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如四年级上册乘法单元获得了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 × 数量= 总价, 速度 × 时间= 路程, 利用这两种数量关系采用化归模式来解决问题:
例题:篮球每个是80 元, 买3 个这样的篮球要多少元呢?
练习:每套校服要120 元, 买5 套这样的校服要多少元钱?
两个题目看上去不一样, 其实都是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学生已经建立起单价 × 数量= 总价的模型, 那么解决此类问题就得心应手。以此类推, 还可以解决更多看似不同的问题。学生也从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信心。
2. 经验模型
经验模型则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新知的方法和能力。与新课程标准相统一的新教材在编排的时候更注重模型思想的体现。如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的学习, 从加法交换律开始让学生逐渐获得总结规律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枚举中验证规律→用字母概括规律这样的学习模型使后面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同时学生也会主动去研究这些运算定律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如我们学的加法交换律a+b=b+a和乘法的交换律a×b=b×a有着相似的规律,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着相似的规律。而乘法有分配律 (a+b) ×c=a×c+b×c, 加法却没有。至此,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已经学的加法和乘法有相通的地方, 那么减法和除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生便主动地进行思考。而此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 篇3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四年级数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在笔者多年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较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对策,以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一、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侧重讲解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以及数学解题技巧,忽视了对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把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做教学目标。这造成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定理、记公式、做题目”,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比较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1、设数学情景课堂。当前,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教学设备的普及,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便利的教学途径。四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如何对亿以内数的大小進行比较时,可以借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我们国家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面积(具体数字),然后问学生:你们能比较出这些省份面积的大小吗?让学生分组讨论:①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大小?②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怎么比较大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教师要对学生合理的想法表示肯定和赞许,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学生列出总结: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指导比较出大小为止。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让学生在简单案例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设置灵活课后作业。以往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很多课后作业和习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在完成作业后,似乎是完成了一个任务一样,将数学抛之脑后,不再去主动学习思考。要培养學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能只是借助布置习题作业来实现,更需要教师给学生设置灵活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教师给学生讲授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在学习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询问家人的年龄都是多少,然后按照辈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学生通过询问和动手绘图,能使学生具体了解收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3、加强生活实践应用。生活中从不缺少数学,而是缺少发现发现数学的眼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将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去超市的时候观察超市商品的价格,以及超市打折商品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计算上学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探索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实例,并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应用实例中会用到三角形等等。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数学应用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综上可知,小学四年级教师要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景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灵活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应用,将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子万.四年级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谈[J].读天下,2016,18:129.
[2] 徐文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谈[J].学周刊,2015,33:180.
[3] 赵婷婷.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谈[J].快乐阅读,2016,08:102.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有学生21人,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
效率低下,比较浮躁和骄傲,有爱做小动作的现象。需要对其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2、个别学生因生病耽误一些课,知识前后学习不够系统,因此,除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本学期重点基本题的训练外,还应对班级中的个别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以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二、复习的目标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
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
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
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
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三、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
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多做综合训练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5
四年级两个班一共84名学生,总体情况还好,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学习也比较勤奋,少数学生学习懒惰,不动脑,基础较差。但是普遍存在计算不仔细,做题不认真检查的缺点。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课时)
2、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1课时)
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4、三角形的认识、位置与方向(2课时)
5、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1课时)
(三)复习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所领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同时,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提优补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复习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 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篇6
复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内容包括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八个单元。复习要求: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乘除法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的发展与完善。
2.进一步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及性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认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熟练的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4.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对比,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预测。
6.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
复习重点:
1.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2.小数的加、减法
复习难点:
1.简便计算
2.计量单位的换算
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角 课时安排:
1.四则运算:1课时
2.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2课时
3.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课时
4.计量单位的换算:1课时
5.三角形:1课时
6.位置与方向:1课时
九年级数学复习策略浅谈 篇7
一、把好脉搏精心策划
1. 研读课程标准, 研究数学考试范围及要求
课程标准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内容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是九年级学生备考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没有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的备考是低效的、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 师生都要掌握对每一知识点和考点的要求。
2. 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趋势及考题热点
进行九年级复习备考时, 应该研究近年来的命题趋势及考题热点。学业考试的要求是基本的、基础的, 以考察整体教学效果为目的的, 通过考试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 深度揣摩命题的难度要求和命题变化形式。还需教师开阔视野, 搜集新题型, 以及领会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二、把握学情合理规划
第一轮:单元复习
打破章节限制, 可以重新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成三大体系, 即: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在单元复习中, 不限于单一知识点, 而是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 按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知识有机地整合和综合, 对知识进行全方位梳理, 使学生真正地构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专题研究
结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 可设置专题研究。例如:应用问题, 开放问题, 图表信息问题, 运动变化问题等。例如, 在应用问题专题复习时, 又设定了方程的应用、函数的应用、不等式的应用。现以函数的应用中的一次函数的应用为例分析做法, 一次函数应用是近几年的中考必考考点, 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 教师应该搜集题型, 师生一起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学生便会对此类问题的分析有明确的思路, 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三轮:综合提升
这一阶段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拓展,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深、广、难度的发展,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例如, 在攻克压轴题时, 根据很多压轴题都有运动的元素, 就可以针对运动问题进行相应的训练, 如:1.用简单的代数式表示某些变化的量。2.找好界, 分清限。也就是分析图形变化有几种趋势, 找到关键点, 画出各种图形, 分清几种情况。3.解决运动问题常见的几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去分析、去实践。有的同学对压轴题采取放弃的态度, 要让学生拥有自信, 尝试成功, 消除畏惧心理。
第四轮:模拟测试
这一阶段可以采取“考—批—讲”的程序, 以考代练, 让学生在真枪实弹中迅速成长起来, 成熟起来, 因为只有在考试中才能暴露出问题, 只有在考试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 学生的失误才能逐渐变少, 才能很快走过害怕考试的心理阶段。
第五轮:考前浏览
这一阶段是考前休整阶段, 学生的紧张程度已达到极限,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环境, 把做过的试卷进行浏览, 是查漏补缺, 要有轻有重而不是面面俱到。在这一阶段, 学生可以浏览一下教材, 也可以浏览自己的错题集。
三、适度挖掘细致深化
1. 创新备课———复习课既是新课, 又不是新课, 复习课不是重
复, 不是原地踏步, 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具有片面性, 在复习阶段如果还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 那么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也没有什么新的收获。
2. 精选课题和精编试题———复习课上要做到精心选择学生掌握上存在困难的问题, 进行重点的复习, 强化训练, 力求全面过关。
3. 建立学生错题档案, 每一次考试中, 都要将学生易错的问题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 篇8
【关键词】数学复习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53-02
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复习上节课或前面学过的内容,导入新课;有的教师上完一个章节后,用专门的时间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复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温习旧知、巩固所学。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模式复习法,能让学生在明晰的思路导引下,逐步展开、串联,把学过的知识统一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复习效果较佳。
一、导出新意,温习旧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少中职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较重,有不少学生甚至放弃数学的学习。原因在于他们数学基础不牢。数学的学习讲究循序渐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和学生一起温习初中的一些数学知识。当然,如果不讲究方法,温习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对初中知识和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汲取国内一线初中教师的一些好的方法,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导出新意,让学生觉得好玩、新奇、有趣,帮助他们温习好初中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一是衔接导入,温习旧知。在高中,常用衔接教学的办法,帮助学生巩固初中所学和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笔者在教学时,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衔接教学,温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去括号、多项式的乘法、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笔者用新的手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温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笔者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介绍了笔者的“传统口诀法”和“数轴法”,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用这两种方法来全新、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出的新方法—— 过程口诀法、仿数轴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新课导入,温习旧知。由于课时有限,衔接复习教学也不能过多,如果过多,那么所温习的知识也不能全部马上得到应用,容易让知识变成生疏而被遗忘。在教学中,温习旧知识是引入新课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笔者在导入新课时,经常会跟学生一起先温习新课需要用到的初中知识,比如,在讲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和学生一起用思维导图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解法,并给了新的思路。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温习两道题目,笔者以“造形”的配方新手法,帮助学生明确配方的要点,掌握配方的整个过程,解开困在学生心中的配方谜团。接着,笔者将一元二次方程改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原思维导图之下,探索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配方解法,一举两得,顺理成章。
二、同寻线索,习好新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思维学科,知识的呈现也是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在新课学习中,学生会发现不少知识点之间似乎都独自分开、没有联系。因此,在章节复习时,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寻找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思维主线,引导学生逐步明晰各个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让这些分散的知识点统一到一个知识网络中,成为一个整体。
一是关注方向,明确关系。认真总结和研究中职数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笔者发现知识的呈现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复习时,教师若能向学生指明知识生发的脉络,就能引导学生有条理性地展开、联系各知识点。例如,《直线和圆方程》这一章节,其方向和关系如下。
二是关注细节,明晰异同。在教学中,常会发现不少知识是有异同的,比如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复习时,教师要关注相关知识的细节之处,切实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全面学好新知识。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画出其思维导图如下。
三、共觅思路,解好题目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难点环节,同时又是复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环节。要解好题,关键在于思路的理清,通过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拨开云雾知解答。筆者在复习教学时,常会用和学生一起温习上新课时讲过的课本例题或习题来进行讲解,用导图的形式帮学生找回思路,然后再让学生练习一道相关的改编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的思维能力。
例如,若一条直线,经过了点 P(4,2)以及两条直线 l:3x-2y+2=0 和 m:2x-5y-2=0 的交点 Q,请求该直线的方程。
那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得出所求的方程。过程如下:
笔者利用这个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很快地,没有学明白的学生跟着就明白过来了,已经自己会做的学生也更深刻了。这个思维导图给出的思路为:
联立两直线方程,求出交点 Q→联合交点 Q 和已知点 P,求出斜率→利用点 P 和斜率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四、自导知识,抓好自学
布置作业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主要用来帮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所学,同时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后复习。笔者在教学中,常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将某一知识点、一节或一章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出来,然后在上第二次课时,请 1-3 名学生向其他学生进行解说分享,并将其他学生的复习思维导图分享在 QQ 群等平台。如此,不但为学生减了负,而且还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和复习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复习习惯,提升了复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作业和复习实践,笔者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积累了学生的不少导图作品,从而为优化自己的导图教学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惠娟.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J].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2015(9)
[2]罗俏春.思维导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4(14)
[3]高晓兵.基于思维导图的中职数学三种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6(30)
【作者简介】高晓兵(1985— ),男,硕士,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科研规划科副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和中职教育。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计划 篇9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复习内容
1、小数,
2、四则运算,运算定率。
3、空间与图形。
4、统计。
三、复习重、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
3、三角形。
四、方法与措施
1、对全册内容进行梳理,要正确地把握与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知识间的紧密联系。熟悉教材,老师要对每个领域各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个深刻的了解,并把其结构理清楚;认真钻研教材,通过集体教研,备好复习课,努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没有太多新鲜感。针对四一班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的现象,摒弃复习时一本课本、一块黑板的复习方式,将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做到多媒体课件当中,另外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的容量也会大大提高。
3、因材施教,提优和补差同时进行。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复习好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有挑战性的习题,既调动了学习兴趣,又树立的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需要将基础的知识、必备的能力进行要求,做到“会做的能做对”即可。重视处在边缘的学生,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薄弱之处,分析原因,加强训练,打好基础以后再进行提高训练。
4、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这个班级平时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失分之处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解决问题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提倡解题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讲练结合,归纳总结,及时订正及时落实;而计算错误是学生久已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每天“口算、简便运算、混合运算”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做一步就检查一步,尤其是做混合运算时,这样能逐渐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5、鼓励学生在课下自觉主动复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复习效率,做到自觉复习、查缺补漏、敢于质疑、师生交流。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 篇10
我教授的《统计复习》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在教学这节课时,我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使学生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能更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本节课在金校长和苏主任地精心设计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经验。
1.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我校近年来学生近视眼人数的变化,同学们跳绳的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3.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分别为:一是基本题,通过看视频,自己设计条形统计图。二是变式题,对比出示两个统计表,提问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选择折线统计图。三是综合题,通过某市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预测。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1.自己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数学素语表达不准确,练习中的每一环节拖拉,浪费时间,造成了前紧后松的局面。
2.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自己本身的语言匮乏,没有带动全体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对于有争执的问题,如第2、3题,应让学生争辩起来,这样才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应该是仅有的几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收场。
3.多媒体操作水平不过关,反应的速度慢,特别是多媒体的操作,让自己心烦意乱,还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思考。
九年级数学复习方法指导 篇11
关键词: 九年级数学 复习方法 教学策略
九年级数学的复习对于整个初中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过程。很多老师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教学方法还有些问题,下面探讨几种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复习教学方法。
一、抓住纲领,统一标准
《新课标》提出,需要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更注重实用和发散思维,对于能力的需求也提到了全新高度,如图表信息处理能力,推理证明能力与猜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与图形语言转换能力,等等。很多老师觉得这个太宽泛,不切合教学实践,觉得教学复习应该紧密贴合每个知识点,然而并不是这样的。比如,数学中考压轴题已经逐渐摆脱了以往“二次函数+圆”的综合的单一模式,而是更多地将数学思想和能力的要求包含在一些载体中体现出来。通过中考考题的变化不难看出,这些变化更贴合的是能力而不是一个个知识点。故而应该跳出题目的框架,从最基础的概念和核心中重新帮学生吃透每一个章节,以培养能力为导向,以贴合基础为基准,以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为标准,做好复习教学工作。
二、制订计划,控制进度
大体来说,制订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夯实基础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不但要面面俱到,而且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首先,需要忠于课本的只是学习,吃透所有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做到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出题人的角度将题目进行解析和变形,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例如在复习几何部分的时候,将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等几个单元的内容精炼出来,引导学生复习,从而避免疏漏。其次要在根本上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很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合理的知识构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二)综合运用
这个部分应该在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综合运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培养运用数学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挑选的习题难度不要过高,注重双基训练,将第一部分的学习的方法进行拓展和发散。其次,适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复习重点设一些专题进行引导复习。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三)模拟冲刺
在这个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历年的考试题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发现为题为目的,找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要做到对每套题目的命题原则、题型、考查的知识点都要了解,避免题海战术,吃透每一个错题,做到举一反三,合理地选择试卷,练完之后一定要将错题联系到复习计划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让学生知道这是哪些基础知识构成的题目,方法又是由哪些在第一部分复习的方法综合运用解决的,然后通过思维发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三、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在时间紧迫的九年级数学复习中,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基础,学到更多东西。
首先,应该花更多时间备课,只有在课下老师花的工夫越多,课上的内容才会更精炼。其次,做到课堂有条理,有主次,有目标,有方法。再次,要与学生进行适当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以个体为单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多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模式思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以人为本,求同存异
每个班上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复习引导过程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法,以学生个体为主,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另外,给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督促其完成,并且让学生将个人问题记录下来,组织时间相互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享。然后老师再给予分析总结。这样能更快地让学生把疏漏的知识点补充起来。
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缓解中考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并且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个人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压力。这对于备战中考都有着重要意义。
五、重视历年数学中考试题
当前期复习结束进入考前模拟训练的时候,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进行计时作答,教师及时批改完后,在及时评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中考出现的题型,以及考试模式及分值,为真正中考做好充分准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比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归纳考过的所有知识点,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
(二)把每次以往考过的中考题都当做是真正的中考,养成认真审题和做题的好习惯。
(三)将做错的题记录下来,分析做错的原因,逐一攻克知识盲点。
(四)做题的时候,严格要求作答规范,书写工整,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参考文献:
[1]何磊.基于“掌握学习”和“元认知”理论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浅谈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篇12
一、加强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
根据心理学上的遗忘规律我们可以知道,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 人脑经历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 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 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 孰不知, 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 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 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我们在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 我们就会对原先的记忆开始遗忘,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知识都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的记忆, 都需要一个重新温习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特点和规律来设立的, 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版块后, 用来巩固和整理已经学到的知识点, 通过梳理一遍知识, 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促进知识的优化和重现, 并且培养用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 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的复习, 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按照计划, 必须有的放矢, 按照初中数学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200 多个知识点, 应该分别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等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 仅在两个多月内全部完成, 任务重难度大, 为此制定复习计划尤为重要.力争在计划上能够完成所有的内容、 计划中的目标要明确, 应对200 多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分类, 做到考点清晰、安排好复习时间, 落实好每一个课时的考点内容及复习内容、安排好综合训练的时间, 查漏补缺、定位考试模型, 理清考试思路.重视并认真的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查漏补缺, 掌握材料内容再学习. 因此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老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
三、巧设情景,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活动注重实效性, 复习课的好与坏, 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能否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要求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 创设富有新意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感觉复习不再是老生常谈, 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创设游戏情景, 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作为教师, 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 或者是模拟游戏活动情景. 创设悬念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景. 在课堂上如果能巧妙的设置悬念, 则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 除此之外, 还需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 什么是开放题呢? 开放题就是相对于传统封闭的题目而言的, 只数学问题, 如果这道数学题的答案是不唯一或者是有多种解题策略, 就称之为开放题. 学生在解决开放题的时候需要组织概念, 采用观察, 实验, 类比, 归纳, 分析, 推理等方法进行探索.
四、注重考法研究, 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习前, 初三数学组要进行考法研究, 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 研究考纲, 研究中考复习策略. 每位数学老师都进行专题发言. 原初三数学老师着重谈中考复习体会及中考后的反思;现初三数学教师着重谈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及中考复习策略;其余数学老师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 着重谈如何及早把握中考动态,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中考考法研究的专题研讨会, 将对初三老师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 对初三老师把握中考动向, 纠正复习偏差, 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平时考试中, 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 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 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 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 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习的把握更深, 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 奋力拼争.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13
学习习惯和兴趣: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学习认真。班风正,学习氛围较好。学生能自觉地遵守学习的规章制度,完成作业情况良好,班级纪律较好。仅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不够良好,存在不喜欢做作业的情况。
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7个单元,分为五个部分。
(1)数的认识:
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关于公倍数和公因数,将安排在五年级再学习。
(2)数的运算:
第1单元“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
第4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
第7单元“运算律”,教学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练习中进一步安排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
(3)式与方程:
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运算。
(4)探索规律:
第6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5)解决问题:
第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
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4个单元,分三个部分。
(1)图形的认识:
第3单元“三角形”,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
(2)测量:
第2单元“升和毫升”,在教学体积之前,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这样安排会有利于以后体积概念的建立。
(3)图形与变换:
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确定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转90°,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统计与概率领域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12单元统计,先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四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1)结合学习容量安排“美妙的杯琴”,让学生利用容器里的容液量不同发音不同,制作杯琴进行演奏。
(2)结合学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安排“我们去春游”,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3)结合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安排“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图形变换在生活里的应用。
(4)结合学习统计安排“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让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学会简洁的分配律,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掌握倍数和因数;会用计算器探索积、商的变化规律;会用字母表示数、公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2)能解决常见的需要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会探索比较简单的搭配问题的解题规律;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某些数量关系不太明显的实际问题。
(3)认识升和毫升,会进行一些液体容量的测量;初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会画高;了解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
(4)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用它描述生活中的数据;会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力目标
主要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给应用方面培养观察能力、应用能力、比较能力、实践能力等。
3、情感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老师组织的数学活动,有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有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的信心。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
(4)对不懂行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讲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增强理性精神。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栏目和有关书籍中提供的资料,通过报刊、电视媒体和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初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和自然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感受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初步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四年级数学期中复习题试卷 篇14
一、填空。(20分)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30×2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40×2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3.125×4-326+78,先算( )法, 再算( )法,最后算( )法。给算式加上括号,使算式变为先算加, 再算减, 最后算乘。 算式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瓶饮料有750( )。
(2)一桶色拉油有4( )。
(3)一瓶墨水的容量是60( )。
(4)一间教室的.面积是60( )。
5.一个杯子的容量为400ml,5个这样的杯子的容量为( )ml,是( )升。
6.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分别为37°、53°,第三个角是( ),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长为6cm,腰长4 cm,它的周长是( )。
8.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6°,它的一个底角是( )。
9.小明从1楼到4楼需要1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1楼爬到8楼需要( )分钟。
10.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顶角是底角的2倍,则顶角等于( )度,底角等于( )度。
二、判断(5分)
1.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没有“0”,乘积的末尾一定也没有“0”。 ( )
2.小明口渴时一口气能喝13升水。……………………( )
3.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大。…………………………( )
4.在一个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小于90°。( )
5.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90°。………………………………(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1.任何三角形至少有( )个锐角。
① 1 ② 2 ③ 3
2.计算700-35×4÷20时,第二步算( )。
① 乘法 ②减法 ③除法
3.用一根长7cm,另一根长3cm的小棒,再加上一根( )长的小棒,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①6cm ②3cm ③13cm
4.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5.棱长是( )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①1米 ②1分米 ③1厘米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8分)
4×300= 22×70= 6300÷90= 0×17+13=
101×20= 840÷40= 18+216= 9×6÷9×6=
2.列竖式计算。(9分)
246×38= 209×83= 240×60=
3.能简便的使用简便方法算。(12分)
1560-360÷12×24 (936÷9-64)×520 7800÷50+2200÷50
780÷20+2×17 455÷[(109-102)×13] 72×44+72×56
五、操作题。(5分)
先画出下面等腰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再回答问题。
通过操作,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而且等腰三角形两条腰上的高是( )(填相等或者不相等)
六、应用题(30分)
1.长江电影院每排有28个座位,一共215排。这个电影院可以容纳6000个观众同时观看吗?
2.小红打一篇683个字的习作,前6分平均每分钟打18个字,以后每分钟打25个字,再用几分钟可以打完?
3.一片绿化林,有榕树50棵,松树是榕树的3倍,柏树的棵数比榕树和松树的总量还多80课。柏树有多少棵?
4.梅庄有一个长方形菜园,长80米,宽35米,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50米。菜园的占地面积比花圃的占地面积大多少平方米?
5.给一间房子铺地砖,用面积16平方分米的方砖,400块正好铺满。如果用边长是5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6.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试题08-27
数学四年级上册应用题08-16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训练10-19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及答案08-30
四年级上数学 倍数应用题07-29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07-2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07-26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应用题09-2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题07-0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