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精选10篇)
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 篇1
5.《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置
(一)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
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2:单元教学目标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品格,进行情感教育。
依据3:研讨与练习一、二
1、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并练习仿句。
依据4:《再塑生命》的核心内容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依据5: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表达能力较差。
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从研讨课文和激发学生兴趣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查找资料,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充实课堂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文件,设计各种表演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意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陈述
1、自主学习,概括文中主要事件,归纳文章的主题。
2、小组合作,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三)课堂评价设计
目标1:提问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目标2:提问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二、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目标1】自主学习,概括文中主要事件,归纳文章的主题
环节1: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
一次。
导语设计: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
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
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
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
生时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环节2: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迹的认识
和了解。
① 学生演示自己所查询的资料。(学生将资料进行整理,用投影仪或幻灯片进
行演示)
「表现性评价」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适合多媒体演示。
② 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
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
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
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
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3: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
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
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
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
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4: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
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
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5: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
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
物件的名称。
6: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
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主线十分清晰。
环节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A.同学们,本篇文章的题目是《再塑生命》,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
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
「表现性评价」要求: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 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B.谈谈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问题
1、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
在对“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提问式评价」要求:先解释词语的基本意思,再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
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
中。
问题
2、同学们,“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说。
「表现性评价」要求:能够找到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段落,讨论海伦
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挫折:将“杯”和“水”混为一谈(不能分清“杯”和“水”)
在海伦:与老师发生争执不耐烦,摔洋娃娃高兴
房
里莎莉文: 重新练习“doll”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在海伦:清泉从我手中流过理解
井
房莎莉文: 将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掌心写“water”
总结: 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明确: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和欲: 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环节4:研读,感悟文本的现实意义
莎莉文小姐应该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重点写“认识文字”
“拥抱大自然”“理解爱”三个部分呢?
同学们,当海伦回忆起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海伦在回忆“老师”给自己的帮助时,将“认识文字”
“了解大自然”“理解爱”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认为莎莉文教
给海伦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表现性评价」标准:1.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体验,发表对课文选材目的的认识;
2.语言通顺、简明,100字以内。
明确: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灵魂
大自然是人类的依靠
爱让我们变得崇高,人类因爱而伟大
……开放式命题,根据学生回答恰当引导既可。
二、课堂小结: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
艰辛,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美让海伦变得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
三、作业:
1.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光辉的起点
再
塑
生
命生命的复苏 成长的浪花 生命的升华
第二课时【目标2】小组合作,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环节1:学生找出所积累的词语,自主听写和默写。
搓捻niăn企盼qǐ截然不同jié花团锦簇cù美不胜收繁衍yăn迁徙xǐ繁花似锦jǐn期期艾艾ài油然而生觅食mì栖息qī落英缤纷bīn冥思遐想míng不可名状 环节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
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通读全文,联系课文的具体情节,说说海伦或莎莉文老师的性格特点。「提问式评价」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发表对主要人物的评价。
要点明确:安妮〃莎莉文老师:爱海伦,有责任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海伦思维、情感、智慧,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海伦:有毅力,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好学聪明,悟性极高,情感丰富。环节3: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表现性评价」要求:1.至少找出两个符合要求的句子。
2.结合上下文说出句子的含义,并对其写法进行一些赏析。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4)他很高兴得想吻我:1以真情回报海伦的送花举动。2借此机会让海伦感悟、理解什么是“爱”,唤醒海伦的爱。
(5)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生动形象地比喻,艺术性地解释了爱。
(6)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不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而且将爱的含义跟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教师提示: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八年级语文《再塑生命》练习题 篇2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
(1)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读音:意义:
(2)好几次我们不得不在路旁的树下小憩。.
读音:意义:
(3)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读音:意义:读音:意义: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特别痛快。()()
(2)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
(3)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1)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
(2)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
兴趣:
(3)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领悟:
4、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
(1)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些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了这种恐惧心理。A、克服 B、克制 C、说服 D、压制
(2)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情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的梦境中。A、美好
B、曼妙 C、奇妙 D、美妙
(3)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的感觉在我的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A、奇特 B、神秘 C、神奇 D、特别
5、成语填空。
()然不同小心()()美不()收花团锦()不可名()
6、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1)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2)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3)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4)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啊!正确的顺序是:()()()()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师安妮 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透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在雾 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缓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发生意外。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身我走来,我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 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画。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 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一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后,才领悟到的。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此示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旁,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
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了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海伦 凯勒在1887年3月3日认识了安妮 莎莉文老师。她说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为什么她会记得这样清楚?
答:
2、作者写在茫茫大雾中航行的意图是什么?
答:
3、海伦 凯勒怎样认识了安妮 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
4、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答:
5、“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是一种什么表达方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 篇3
学科 语文 时间 3月日 第1周 第1课时
年级 初二年级 课题 再塑生命
备课 语文备课组 备课人 邸伟贾延平李秀兰杨德淬
授课模式 四环教学 课型 预展型
学习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3.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核心贴士 熟读课文,品读文中重要语句,领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了解海伦凯勒的品质。
学习
活
动
安
排 一、自学环节(10-15分)
1、知识链接:
⑴作者作品:海伦凯勒(1880-1986)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我的一生》、《我的宗教》、《中流》等。作为盲人,海伦的成就是空前的`,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2.知识检索:(A级)
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搓捻(cuōniǎn)繁衍(yǎn)迁徙(xǐ)觅食(mì)
小憩(qì)遨游(áo) 花团锦簇(cù)冥思遐想(xiá)
企盼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油然而生风云变幻
3.读文感知:(B级)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题目入手,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她原来的生命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二)合作探究,赏析研读。
1.莎莉文老师为教育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
2.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感受?
3.结合海伦凯勒的变化,谈谈你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4.你认为海伦.凯勒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5.拓展性学习:(C级)
⑴.平凡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所谱写的动人故事吗?你知道他们成功的秘诀吗?
⑵.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哪些人生的启示呢?
二、展示环节(20-25)
1.作者简介2.生字词3.感知与探究4.拓展性学习
三、总结评价(1--2):
学法指导:
阅读相关信息,了解作者作品。
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字典掌握加点字读音。
2题结合文中语句加以概括。找出直接描写作者语言、心理、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5题中的(2)小题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讨论。
展示环节读文要有感情,精读品味要有生生互动,生成多而新的见解。
发现问题
检查签字
课后反思
5.《再塑生命》 篇4
一. 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1904年拉德克利夫学院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繁衍()迁徙()觅食()譬如()栖息()花团锦簇.......
()冥思遐想().
3、解释下列词语。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期期艾艾:
二、整体感知:
概括文章大意:
三、互动学习:
1、跳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老师哪几件事?
2、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3、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
4、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小组互动:
作者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联系全文内容和作者飞、生平经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你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三、扩展学习:
1、课后练习三:爱并不是一个具体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义,并模仿写两句话。
文中写爱的句子:
1)爱是 ;爱是;
5《再塑生命》导学案 篇5
1.《再塑生命》导学案
【教师寄语】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海伦•凯勒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课时计划】一课时 【知识链接】
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光无语的世界里,成为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的生活下来了,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2.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她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少女,直到进入大学。【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引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
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更不要说出类拔萃。有所成就了。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niǎn)繁衍(yǎn)迁徙(xǐ)觅食(mi)惭愧(can)譬如(pi)栖息(qī)小憩(qì)遨游(áo)花团锦簇(cù)冥思遐想(xiá)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3、下列加点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翼翼(jì)B.惭愧(kuì)觅食(mì)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C.预兆(zhào)迁徙(xǐ)企盼(qǐ)落英缤纷(bīn)D.穿梭(sōu)煎熬(áo)冥思(míng)不可名状(míng)4.填空(1)《再塑生命》选自《》作者是国女作家。(2)本篇文章的题目是<<再塑生命>>,思考文中_______ 帮_______再塑生命。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课文一共写了三件事:①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②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③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2.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
靖边县第六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总第课时上课时间:主编人: 慕智慧审核人:班级:组名:学生姓名:
无比的热爱和感激。
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莎莉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
(一)品一品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的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
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藏着利爪哩!”
【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3)“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将抽象的“爱”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演绎出来,使抽象的道理说的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又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一阵沉寂之后„„还隐藏着利爪哩!”,完成下面的练习。1、第一句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还是比喻?为什么?
【是夸张。因为第一句只是效果上的夸大,“似乎”也只是对状态的描摹】 2、选段中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段的中心句? 【最后一句】
3、有人说:这次惊险的经历是莎莉文老师有意的安排,你认为呢?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4、这一次的经历,使作者学到了什么?
【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让作者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海伦·凯勒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双耳失聪奏出——《命运交响曲》;阿炳双目失明创作——《二泉映月》;史铁生身残志坚写出——《我与地坛》;张海迪„„】
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 篇6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⑴ 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㈠ 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品格,进行情感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
㈡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理解人物形象
⑵ 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⑶ 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二班级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表达能力较差。
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从研讨课文和激发学生兴趣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查找资料,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充实课堂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文件,设计各种表演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意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法分析
教学内容分理解内容、赏析语言、情感教育三大块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速读训练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研讨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听课文朗读录音、说研讨赏析感受、读课文优美句段、写感受疑问,整理成文达到结合听说读写训练的目的。
五、教学媒体设计
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导入部分用屏幕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以渲染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间用屏幕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结尾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以烘托课堂高潮,结束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㈠ 导入:用屏幕展示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全班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教师导言:
㈡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⑵你怎样理解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⑶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分小组讨论问题
全班交流,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㈢ 重点研讨,赏析语言。
1.教师导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㈣ 小品表演
1.小品场景:《新闻夜班》拍摄现场
2.表演成员:学生5人,一人饰盲人、一人饰记者、一人饰摩托车和汽车、一人饰路边摊贩、一人饰消防栓。
3.表演道具:盲道示意图、摩托车和汽车图样、路边摊贩图样、消防栓图样
4.剧情:
第一幕:(记者上)记者:(开场白)我市的环城公路已竣工通车,极大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而道路上盲道的使用情况怎样呢?人们却很少关注,今天,我们就此问题做了一个采访,记者请到一位盲人朋友,{盲人上}请她和记者一起,亲身体验一下,使用盲道是否便利,是否达到的设计时的初衷。好,观众朋友,我们来到了外环的某段道路,我们将一路前行,亲身感受一下。(二人前行)
第二幕:(盲人走到一个集市前,摩托车和汽车堵住了道路,盲人用棍试探)盲人(疑惑地):这是什么?怎么走不通了?记者:啊,这是菜市,我们绕开走吧!(继续前进)
第三幕:(没走多远,路边摊贩一字排开,有些摊贩占住了人行道,盲人又没法走了)盲人(吃惊地):这又怎么了?记者:这是路边的摊贩把路挡住了。(绕开前行)
第四幕:(向前走,来到一个施工遗留下的消防栓前)盲人(惊讶地):这又是什么?记者:一个消防栓。
第五幕:(记者结束采访)记者:盲道,本是人们关爱弱势群体的一种安全方便的设施,是人性化社会的体现。但在某些地方,人们却忽视了它的存在,我们在享受一己便利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了呢?
5.全班交流。
㈤教师总结:同学们热情的发言中,闪耀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爱心,是冲破黑暗的曙光;爱心,是解除干涸的清泉;爱心,是寒冬里的温暖;爱心,是酷暑里的清风,爱心无价,愿爱心满人间!
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板书
《再塑生命》
师:关爱善导热爱生活
爱——获得光明、勇气、信心、新生——关爱他人
生:好学自强扶助弱者
八、练习设计
将观后感整理成文。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 篇7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能力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情感目标:
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学习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学习准备:PPT课件
学习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学习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预防艾滋病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2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依法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日前,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 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今年活动主题仍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意在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都要勇于承担防治责任,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努力奋斗。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3).艾滋病期: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持续不规则低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持续慢性腹泻;三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盗汗,初为夜间出现,继而发展到白天也存在;极度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复头痛、反应迟钝乃至痴呆;出现肺炎、结核、肠炎等,甚至肿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3.艾滋病在世界和我国的蔓延情况。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身体一向很健康的青年男性同性恋中发现了一种“怪病”。患病者出现全身免疫功能的缺陷,从而引发致命的感染和肿瘤,各种治疗均不能解决临床症状,患者很快死亡。随后,在吸毒者、血友病患者以及多性伴者中也大量发现了这个怪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对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造成了人们很大的惊慌和恐惧,许多国家不惜投入巨资,研究病因,探索治疗方法。此“怪病”就是现在的艾滋病。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人(54万~76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约7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疫情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5.为什么说艾滋病可以预防?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6.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7.如何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8.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三、课堂小结: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
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 篇8
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
3、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情感目标:4、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5、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学习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整体感知,熟读课文
2.扫清文字障碍
3.了解作者海伦·凯勒
二、独立自习
1.导入,烘托气氛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2.了解作者
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 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 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 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美国著名 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她——海伦·凯勒!
与她那伟大成就紧密相连的是这个名字——安妮·莎莉文
3.注音解词
搓捻(cuō niǎn):用手指搓。 迁徙(qiān xǐ):迁移。
企盼(qǐ pàn):殷切地希望。 觅食(mì shí):寻找食物,泛指谋生。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花团锦簇(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各种各样的花颜色鲜明华丽。
风云突变:比喻变换动荡的局势。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冥思遐想(míngxiá):绞尽脑汁,漫无边际地想像。
期期艾艾(qīqīàiài):形容口吃。
三、合作探究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题目入手,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明确: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她原来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明确:结合文中语句作答:第四段,“她”原来的生命是痛苦的、黑暗的;现在她的生命是幸福的,光明的。
2、在海伦心中,莎莉文老师有怎样的地位?试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第五段: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二)再读课文,赏析研读
通过层层推进的几个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渐渐理解文章主旨,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
1、莎莉文老师为教育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可让学生给文中的三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这样拟题的理由)
学生可能拟出的标题有“认识文字”、“亲近自然”、“理解爱”或“认识具体事物”、“认识大自然”、“爱的认识”等等。
2.关于“爱”的教育: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爱”的?
假如你是海伦的老师,请你告诉她“爱是什么”?(教“我”理解“爱”——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爱——爱的含义——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3、安妮?莎莉文老师教导了海伦哪些内容?海伦又有怎样的收获?
试结合文中语句加以概括。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作者语言、心理、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学会正确拼写单词,
“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在暴风雨中感受到大自然恶劣的一面,
经受挫折,最终克服恐惧,
——心灵的成长,
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之间。
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 篇9
【自学指导】
1.反复朗读,了解正话反说营造意境的作用,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诗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来表达主题的方法,学习通过描写多种感受抒发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感受母爱的温馨,进一步培养感恩思想。【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全诗三节,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然后分别选取三个生活场景,从歌调、气息、形象三个方面,表达了母亲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诗歌的第1节,作者写道:“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这些内容告诉我们,这一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
第2节,诗人选取了特殊的意象:初秋早晨的合欢花香,暗喻母子和欢的温馨、甜美。再者,诗人由花香联想到庙里晨祷的馨香,既自然,更见精妙:人人都知道,到庙里烧香祈祷,心情该是何等的虔诚,而作者此时此刻竟那么真切地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足见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切、之烈。
第3节,诗人选取的环境是卧室,而且是“我”一个人在“外望悠远的蓝天”。起初,诗人也许感到孤独,或许原本就是因为孤独而“外望”——渐渐地思念母亲、渴盼母爱的心荡漾开来,强烈起来。于是,正如母亲的眼光“凝注在我脸上”一般,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具体起来、真切起来。因此,孤寂的内心顿时开阔起来,温暖起来,仿佛觉得母亲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这告诉读者:虽然“我”过早地失去了母亲,但“我”并不孤单,因为随时随地,母爱都相伴相随,甚至弥漫在“我”的整个生活中,将“我”包裹,“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厚重而丰富的母爱。【思维训练】
1.为什么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
引出下面的内容,表达母亲始终在“我”的生活中,一直在“我”的心中。2.诗歌的第1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其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3.为什么诗人从“庙殿里晨祷的馨香”感觉到母亲的气息?
因为母亲在孩子的心中,就像花一样美好温馨;而母亲对孩子的心,就像晨祷的人们那样虔诚。
4.“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是什么含义?
母亲始终在“我”的整个生活中,母亲一直在“我”心中,“我”一直想念她。5.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母亲为我哼的歌谣、母亲的气息、母亲的眼光。6.模仿本诗的格式和主题,再写一节诗。7.学习了这首诗,写一百字左右欣赏性文字。【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 篇10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叙述脉络。
3、揣摩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在寻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品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主题,并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
2、教会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爱和平,提倡人性美
教学重点
领会文章中“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懂得珍惜所拥有的幸福时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肃穆(mù)荒谬(miù)杀戮(lù)纳粹(nàcuì)憧憬(chōngjǐng)缭绕(liáorào)赤裸裸(luǒ)
2、释词
纳粹:“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zi”,即德国国家社会党,这里指以希特勒为头子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德国侵略军。
肃穆:严肃而恭敬。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理。健忘:容易忘记事情。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屠杀。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向往。
三、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已出版短篇小税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以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等。
2、背景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在欧洲很多国家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南斯拉夫的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7000人死于屠刀下,其中包括300个孩子。自从1945年起,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聂华苓于1988年10月21日来到这里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
二、看纪念演出 ;
三、参加座谈会;
四、摘录遗言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要和平,不要战争。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合作探究
1、引言部分萨特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记忆是沉重的是因为纳粹将所有的愤怒残酷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又是“美丽”的,是因为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喝仇恨。)
2、第一部分:来到纪念地
①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连用四个短句,不仅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也衬托出半个世纪前凄凉悲哀的景象。“天地亦与人同哀”,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3 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小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孩子们天真无邪,他们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作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屠杀的野蛮与残酷。
3、第二部分:看纪念演出
①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② 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的,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4、第三部分:参加座谈会
① 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讲话了。(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的狡辩。作家本应该具有人类的良知。对 4 他这样的称呼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和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② 明赫白仍然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5、第四部分:摘录遗言中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为什么课文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被纳粹残害的孩子在临死前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呼喊。用孩子的口吻烘托战争的残酷。这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强盗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以此为题有宜于引起人们的联想,在回顾历史事实中看现实的走向,揭示了文章主题“世界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四、作业布置
【5、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05-21
5再塑生命1107-05
人教版初中语文再塑生命教案游优秀09-02
八年级政治生命的滋味09-14
八年级感悟生命的议论文08-26
《再塑生命》说课10-23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09-26
读《再塑生命》有感06-14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10-24
《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答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