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2024-09-06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共10篇)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篇1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

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

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公大笑乐。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分析古今词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

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咏雪》习题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

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 ②计划、筹划

5、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6、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6)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篇2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四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刘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篇3

第一课时 《期行》 【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否”等常见的文言词语。(重点)2.能合理补充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感悟体会“友人”“元方”的性格特点。(重点)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本书,书的编写者选取社会名流的生活小事随手而记,以德行、言语、政事等分类编排,读这本书中的故事,既可了解古代社会的风气,又能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本书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它就是《世说新语》。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学习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期行》。

二、自主预习1.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喜欢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2.词语积累。(1)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相委而去(古义:丢下、抛弃;今义:委屈、委托).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下车引之(古义:牵引、拉;今义:引导).(2)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名词作动词用).(3)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3.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三、合作探究

(一)疏通课文,积累字词

1.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见自主预习2。2.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文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明确: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聪敏,据理反驳。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三)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

明确: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他来就走了,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不信”,二为“不礼”。

2.用“这是一个„„的太丘(友人、元方),因为他„„”的句式说话。

明确:示例一: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太丘,因为他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晚一点来,他径自走了。

示例二:这是一个既不守信又无礼貌的友人,因为他不守时,并且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示例三:这是一个态度诚恳又知错勇改的友人,因为他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惭”而且“下车引之”,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示例四:这是一个落落大方、聪明机灵的元方,因为他面对友人对父亲的责难,据理力争、针锋相对。

3.元方的“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自己的看法。明确:示例一: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仪,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示例二: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

示例三:元方只有七岁,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年龄特征,是他坦率的表现。

示例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并且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一个大人能当面对一个小孩认错,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四)归纳主旨,畅谈启示

学习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提示:谈启示,可以选择的角度有陈元方、友人、陈太丘)明确:示例一: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示例二: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示例三: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有耐心、言而有信的人。

四、板书设计

期 行

人物陈太丘:没有耐心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五、课外拓展

请你发挥想象,依《期行》的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呢?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篇4

《世说新语》 两则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纪和来客的机智对话,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片教育孩子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3)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4)研读课文,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问答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了七个问题,既强调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又训练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思考,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围绕着“内集”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什么,参加人有哪些,天气状况如何,深层次思考:为什么会着重写天气;围绕着“咏雪”学生回答,文中考题是什么,答案有哪些,深层次思考:细读课文,谢太傅欣赏谁的答案,胡儿和无奕女谁自信,你认为谁的答案较好,你认为“聪明”从哪儿来等这些问题,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文意,同时又促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

(5)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直至背会。

四、板书设计

遵循简洁直观又能画龙点睛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撒盐空中过中不至—无信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之咏雪说课稿 篇5

七年级 孙志勇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我的说课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

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

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学法:

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

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讲解教材(1)诵读课文

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2)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

思考题:

①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欣然、大笑 ②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答:指子侄辈,今专指子女

③“公大笑”一句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3.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直至背会。4.布置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交代背景——雪天论诗

咏雪 叙述事件——咏雪答题:一问两答

补叙身份——兄女谢道韫

《世说新语》阅读附答案 篇6

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完成小题。(7分)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①因语恭( ) ②即举所坐者送之( )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小题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 的品德。(3分)

答案

【小题1】①对说 ②拿

【小题1】事后,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7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告诉。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 )

⑵家人咸以惊骇( )

⑶云是变怪( )

⑷果如之( )

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A、何陋之有

B、录毕,走送之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

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篇8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叉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树。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字词识读,理解文意 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请大家先自由的将课文读一遍,当你能够流利朗读的时候请举手,最先举手并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待学生举手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2.问――自读提问,词句积累: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如果有请举手告诉大家,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提问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提问,师生互答)3.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大家问题提的都很好。老师还想知道我们班上哪位同学最会背书。《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开始背诵这则故事,当你能的时候请举手,你的名字将会从“聪明树”会背的枝丫上长出来。(学生读书、背诵、上“聪明树”)4.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想上“聪明树”的话就必须创新,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讲的好的上“聪明树”)

三、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1.分组讨论一:现在“聪明树”上已有了许多聪明的少年,《咏雪》一文中也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树”,你同意谁上?为什么? 2.分组讨论二:第二则故事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如果失礼他将不能上“聪明树”,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树”?说说理由。

四、知识迁移,搜理积累 现在“聪明树”的顶端还有两个位置,名字被写到这个位置的人你将是最聪明的。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你。思考:《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说的好,你的名字将被写到聪明树的顶端。

七年级古诗词(世说新语两则) 篇9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释义】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七年级人教版古诗词学习

(九)姓名: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一、咏雪

1、创作背景

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后世有同名同题诗词多篇见诸文坛,一并流传下来。《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特殊声口,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2、原文及注释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释:

⑵内集:家庭聚会。代词,什么;似,像。⑶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⑽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⑷讲论文义:谈论诗文。比。⑸俄而:不久,一会儿。⑾未若:比不上。⑹骤:急(速),紧。⑿因:凭借。⑺欣然:高兴的样子。⒀ 即:是。⑻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⒃也:表示判断的语气。也可不读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子侄们辈们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作品鉴赏

《咏雪》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笺疏》,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二、陈太丘与友期

1、创作背景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元方答客》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出版于1982年,这一章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该文被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人教版)和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八课中(沪教版)

2、原文及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⑵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⑶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⑻ 相委而去:丢下别人。委,丢下、舍弃。去,离开。⑷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⑸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⑼ 家君:谦词,古代人称自己的父亲。⑹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⑽ 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⑺ 尊君在不(否):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⑾ 顾:回头看。

3、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就到了。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已经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的表现)。”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作品鉴赏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愧得下车来拉他。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

三、《世说新语》简介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篇10

1.走近作品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

(2)古今异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

②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③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④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⑤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

(3)特殊句式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做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3.主题解说

《咏雪》: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本文主要记叙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4.重点突破

短文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你还有其他好的比喻吗?

提示一:“撒盐空中”这个比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提示二:“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因为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应该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其他的比喻如:像飞舞的芦花;像撒出的面粉;像飞舞的鹅毛。

5.难点攻克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提示一:没有失礼,客人“无礼”“无信”,陈元方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提示二:没有失礼,陈元方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提示三:应该算作失礼,因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所以这也算无礼。

6.结构图解

背景:雪日论诗

空中撒盐

咏雪故事:命题答疑

柳絮因风起

点题:赞赏才气

陈太丘过期不至→无信据理

与友期对子骂父→无礼相驳

7.拓展延伸

咏雪名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

太傅()韫()无奕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君与家君期日中

(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待君久不至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行()(4)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6)元方入门不顾()

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

(1)友人便怒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5.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7.学了《咏雪》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陈太丘与友期》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下联:

8.星期天,小林到西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西流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10.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12.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①,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③得此金?”对④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⑤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⑥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⑦。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⑧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⑨朝还金,退请就狱⑩。王贤○11其母,说○12其义,即舍○13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14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为相:做宰相。②镒:二十两。③安:怎么。④对:回答。⑤治官:做官。⑥事亲:侍奉父母。⑦馆:这里指家。⑧去:送还。⑨造:到……去。⑩就狱:接受处分。○11贤:以……为贤。○12说:通“悦”,为……感到高兴。○13舍:通“赦”,赦免。○14《诗》:这里指《诗经》。承承:谨慎小心。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下车引之

(3)三年归休

(4)非吾所欲也

14.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宜尔子孙承承兮。

15.【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16.【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17.“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把冬雪的质地、形态等精妙地展示了出来。请走出教室,看看雪天的景色,写一段话,把它描述出来。

文言文对照翻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讲谈论议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

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

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

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随风而起。”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实词]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谈论诗文。骤:急。公:对谢安的尊称。欣:喜悦。兄子:哥哥的儿子。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无奕女: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

[虚词]与:介词,同,跟。俄而:不久,一会儿。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何:疑问代词,什么。所:助词,与“似”构成所字结构。“何所似”,可译为“像什么”。未若:不如。即:就是,表判断。因:凭借。

[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句,省略主语“谢道韫”,也是判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后(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就(自己先)走了,(他)走后朋友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

才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许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太丘那个)朋友便很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元方说:“您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听了元方的话)感到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实词]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做太丘长。期:约定。行:出行,外出。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戏:玩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待:等待。君:对对方的尊称,您。非人:不是人。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信:信用。礼:礼貌。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虚词]与:介词,同,跟。乃:副词,才。不:通“否”,表疑问。已:已经。便:副词,就。哉:语气词,啊。相:这里仅指一方,没有“相互”之意。而:承接连词,就。则:就,副词。之:代词,代元方。

[句式]过中不至:省略句,“不至”前省主语“友”。去后乃至:即“(太丘)去后(友人)乃至”,省略主语。答曰:前省略主语“元方”。

【参考答案】

1.xùnǐfǒuzhòufùyùnyì

2.(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君与家君/期日中(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待君久/不至

3.(1)不久,一会儿(2)比不上(3)约定(4)才(5)当时(6)回头看

4.(1)怒不可遏(2)至死不渝言而有信

5.(1)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2)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恰当。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恰恰反衬出陈太丘的守信用;而对元方的描写,则侧面烘托出父亲对儿子的影响,通过儿子来写父亲的守信和知礼。

7.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8.(1)小林不懂礼。(2)示例:老爷爷,请问到西流湖还有多远?(符合意思就可)

9.(1)聚会(2)急(3)相比(4)凭借

10.(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诗文。(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1.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

12.“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13.(1)相约同行(2)拉(3)退休回家(4)所想要的

14.(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2)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15.【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聪明、率真、正直明理的孩子,【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疾恶如仇的母亲。

16.【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文中的“友人”和“田子”都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17.【例文】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惜缘

上一篇:火灾消防工程下一篇:歌词纪检监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