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查表(精选10篇)
学生自查表 篇1
这种设计着力于让学生通过自由的阅读, 深刻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在阅读中逐渐提升能力。
没有目标的阅读容易成为无效阅读, 课外阅读也是如此。但是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截然不同, 阅读指导也要区别对待。课外阅读只需给学生提供一个宏观的阅读范围和能力目标。比如, 可以结合课内的学习进度, 分阶段地给学生提出目标, 诸子散文阅读, 唐诗宋词阅读, 现代名家散文、小说阅读等等。要求学生每次带着一个范围去阅读, 这样学生就不会茫然无措, 也避免了学生的阅读疲劳和思维同化。另外, 阶段性阅读容易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阅读体系和知识结构,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阅读表的过程中, 我考虑到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两个来源, 即概括能力和思考能力。概括能力包括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整合积累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和基础写作的能力等等。思考能力包括感受鉴赏能力、思考领悟能力、应用拓展能力等等。这两方面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说是较为全面的。而通过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无疑是落实这一能力目标的捷径。
表达与交流能力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很多教师通过话题讨论、专题讲解、设置情景等方式来实现, 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因为在一个虚拟交流环境中很难有真实的表达。通过阅读表的设计, 同学们每周或每月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 对自己这段时间的阅读成果进行相互交流, 学生在交流彼此的阅读表时既分享了知识, 在原有阅读的基础上也扩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 同时在交流读书心得的过程中也会有话可说, 有时还会有思想的碰撞, 实现由“分享一个苹果”到“分享一种思想”的质的飞跃。
教师点评这一设计, 主要是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偏激观念、错误方法等能及时给予纠正。对一些阅读成效比较突出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鼓励。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阅读表挑选出来装订成册, 形成一本班级读书笔记, 以此激励同学们共同读书进步。另外,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 也可以发现学生阅读的偏好。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有些学生只喜欢读一些浅显通俗的杂志, 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别人对某部作品的解读之类的文章, 我就在点评中鼓励学生去接近原著, 用自己的心灵体会原汁原味的文学。
学生自查表 篇2
【关键词】自主性 体验性 规范表达
一、存在现象和原因分析
表达是师生交流、生生之间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纽带。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态度、规范表达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重点之一。学生不会正确表达,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时,不规范表达,不喜欢表达,甚至不会表达,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冷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在口语表达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状况:问题抛出,明明看见学生积极举手了,请他发言,结果他说了好多,可都说不到点子上;让同桌或是小组进行探究讨论问题,看他们谈论地很热烈,当要他们汇报讨论的成果时,结果却发现他们组里不会整合;课堂上总那几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习惯当听众。
2.在书面表达上:在概括文章内容时,抓不住要点来答;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只停留在表面,或是用几个词来概括;在写自己在阅读中收获时,他们往往朝着思品课方向写,缺少语文的味道。
这些问题频频困扰着我们。笔者认为,一是学生不知如何规范表达,我们不断“叫”学生表达,他们却没有这个能力,时间久了渐渐产出畏惧表达的心理;第二是学生缺少规范表达的技能,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间久了就形成被动表达,或习惯听别人表达了;三是在课堂上口语交流多,很少以书面形式呈现,造成学生在书面表达的不规范。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环环落实规范表达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感受体验过程的重要远远高于所谓感悟的结果,缺少了体验的感悟就是教师的感悟了,这样教师以自己的阅读代替了学生阅读,然后强行推销给学生,于是就产生了学生听老师表达。作为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要从预习指导、创设情境、提供平台、及时指导,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实践与体验规范地表达出来。当学生的表达不规范时,我们还要及时干预、指导和规范。
(一)预习规范,指导要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致其知,养成自能读书习惯。其次要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习惯作为一种动力定型是在多次实践或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其中离不开一定外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到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习惯成自然”,同时又摈除那些不合规范的不良阅读行为。于是笔者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慢读——细读——跳读来进行预习课文。
1.慢读文本,作好记号
以往学生在预习课文经常把生字新词忽略过去,与文章割裂开,把这些词语抄了几遍后,还记不住。原因是他们没有理解而无法记清这些生字词语。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慢读课文,在朗读时候,边读边圈画好词和好句,遇上生字及时注音,有疑惑地方作好圈画记号,以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这样学生就有表达的材料了,他们也有了心理准备。如在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生将课文中“训诫、迂回、啜泣、纳罕、瘦骨嶙峋”等词语圈画起来,学生知道文本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话可进行交流。这是进入初中第一篇现代文阅读预习要求,今后学生按要求去做,习惯渐渐养成。
2.细读文本,感知概括
要求学生用细读的方式,再读一遍文本,读出整体的感知,并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再写在课文旁边。要求是:简洁、准确、全面。(按照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有何特点或功能,用形容词来概括。)让学生根据要求来写,即初步规范学生书面的表达,同时在课堂中与人交流。
3.跳读文本,点评妙处
要求学生以浏览的方式三读文本,然后评评本文哪些方面写得精彩,意在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就照应前面提到每读文章时我们要思考三个问题中一个: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在此环节中具体落实。教师引导学生从语句入手,赏析精彩之处,可从多种修辞手法、词语生动形象去评判赏析;从人物描写手法入手,评价人物性格品质;从作者入手,体味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这是学生自己阅读第一印象,不管他们的见解是否恰当精准,但一定要求学生在文本中批注下来。这是学生与文本交流后的思维碰撞,是学生的体验式阅读,同时也为学生答题书写规范做好基础。这样学生准备好了“米”,“万事俱备”了,就等在课堂上“煮饭”了。
(二)课堂交流,引导表达
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语感能力的提高是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关键,因而,语感能力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自觉地认真阅读、潜心体味,对语感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课堂上,笔者通过激趣导入——预习反馈——自主质疑——指导答疑——走进作者 ——小结拓展的教学环节,领引学生自主阅读,增强语感,提升阅读能力。
1.激趣导入,进入状态
上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也许处在上一堂数学课的内容,所以教师用一段原创的、感情真挚的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或有时让同学读一篇精美短文,或有时让全班同学背诵课外古诗词,虽然只有一两分钟,但可以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语文课的状态中。这样只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同时心理上容易产生表达的欲望。
2.预习反馈,指导赏析
引导学生以选择性阅读的方式读课文,从课前预习所列的多个精彩之处中选择两个,展开深入的研读和细致的赏析。研读赏析的要求是:准、细、深、新。“准”指准确找出课文相关词句研读欣赏,说出这词好在什么地方;“细”指用细腻的感性语言来表述,如怎样的美,怎样的好,给具体化;“深刻”指读出字里行间的深层意蕴或内涵,不停留在表面蜻蜓点水;“新颖”指读出自己有新意的个性化理解,充分调动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再推荐汇报组内的成果,由其他组成员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表达。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把同学认为最优秀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
3.自主质疑,规范答疑
以往课堂上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往往还是教师“叫”学生回答,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这样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了,同时他们也有交流的平台。当然提问和探究是有要求的:第一,有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是值得质疑的真问题;第二,有启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对他人有启发,能借此深化课文的学习;第三,有本探究,即结合文本展开探究,不离开文本想当然地猜测;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学生的问题就不会天马行空了。问题呈现在投影上,师生按照四要点选择有效问题,然后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组内整合——汇报展示——师生纠正 ——统一呈现。这样规范提问,规范解决问题,在作业本,学生也就规范地答题了。4.认识作者,指导评价
学生借助资料和课文注解,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创作观,并了解写作此文的背景和意图,以此深入文本学习,增进对文本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理解,同时感悟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大文豪、大诗人、伟大领袖、著名科学家的人生观和精神,值得学生敬仰和深思。在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和积累,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崇拜的作家或是作品中英雄人物。
5.交流收获,指导总结
下课前,同学交流:每人写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是: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通过这一教师指向,学生有了自己的收获,同时要把独特的东西告知他人,这既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又实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结合自己的学习的感悟和体验,通过片段作文的形式,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开展写作训练,“读”与“写”相结合,把“写”融进“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课后拓展,领引提升
课外阅读本是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空中,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章,拓宽了学生知识面,积累了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课文阅读,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课文同一作者的其它文章,尤其是那些大作家,先略微介绍他们其他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巧妙推荐。一个学期下来,班级的书架上,摆满了鲁迅、朱自清、老舍、余秋雨、龙应台、雨果等作家的书。有时教师找出与课文相同题材或体例的其他作者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的篇目。挑选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文,让学生课外阅读,并说说感想或评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每周一到两次在课前或自修课时,同学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同学之间互相推荐,既充分利用资源,又可相互交流,增加友谊。
每一个环节设计和流程都给学生预设好表达的目标和规范,学生解读了文本之后,一般根据要求或是看范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就不会泛泛而谈了,也不会茶壶煮水饺,有口倒不出。这样阅读效率自然提高了,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实践教学与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3] 韩雪屏. 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M]. 语文教学通讯,2012.4.
[4] 刘浩. 例说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策略[M]. 语文教学通讯,2012.2.
[5] 沈建军. 确定学的起点达成学的活动[M]. 语文教学通讯,2013.9.
自查报告、打分表 篇3
我公司位于武侯区佳灵路3号红牌楼广场,拟经销注射穿刺器械、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高频仪器设备、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临床诊断分析仪器(含体外诊断试剂),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先向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向公司情况作一个深刻自查。
一、人员
企业质量负责人蔡媛媛,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该同志自毕业后一直在本系统工作,对本系统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较为熟悉,同时工作责任心强,做事细心,工作作风严谨,有在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和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的工作经历,对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由于该同志有近十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要求自己,同时对医疗器械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对医疗器械产品熟悉,政策观念强,工作认真踏实,兢兢业业,该同志担任我公司企业质量负责人,定能把好公司质量关的大门。
质管人员吴东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四川省祥光医药公司,成都益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同行业单位的质管部门工作,具有多年的质管从业经验,该同志对医药行业熟悉,自身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深知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对患者的重要性,正常观念强,做事讲原则,对国家医疗卫生领域的政策法规十分熟悉,是担任本公司质管人员的恰当人选。
质检员周大为同志,毕业于重庆三峡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大专文化,该同志自毕业后一直在本系统工作,对行业政策法规、标准要求较为熟悉,该同志工作责任心强,做事细心,工作严谨,有在四川卫迪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圣弘源科贸有限公司、成都川卫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公司质管部工作的经历,对质量工作重要性认识深刻,业务非常熟悉,现担任我公司质检员,负责产品的验收、养护等质量验收工作。
售后服务专员杨荔同志,大专学历,从事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工作已有七年多的时间,有着丰富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经验,熟悉我公司的大部分产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本公司在筹建时,就设置了与经营规模和经营产品想适应的组织机构,设置了质量检验、验收、养护和售后服务人员,人员分工职责明确,公司约定厂家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为公司开展业务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同时,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我们还配备售后服务人员,为提高公司员工的业务技能,我们已经邀请了杭州圣石科技公司、青岛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天药医药有限公司等相关合作厂家的技术专家专门到公司为我公司员工进行多方面的技术业务培训,有效的提升了公司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今后随着业务的开展,我们还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完善我们员工队伍素质和职业技能。
公司还设置了以公司总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机构,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行使裁决权,依照章程,依照法规,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行使质量裁决权,杜绝马虎侥幸心理,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对消费者负责。虽然我们目前设置了规章所要求的各级机构,但在今后工作中
要让机构责任分明,按制度办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对 照相关法规进行总结、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随着公司的发展,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也要求我们不能懈怠,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
二、场地设置
场地我公司能够达标,也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我公司办公场地和库房同在一处,现有库房面积105平方米,符合相应仓储要求,库房进行了色标管理,各区有明显标志,做到三色五区,在仓库管理上,对各区各色库存商品严格按产品进库的时间,存放于相应的(色)区内,不得随意堆放,随时检查存储条件和环境,控制好温度、湿度,防尘、防潮、防鼠、防虫,防火及用电安全等。
我公司现有办公营业面积201平方米,设置了行政业务区、业务洽谈室、会议及业务培训区、质检室、财务室等,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施。
三、管理制度文件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表 篇4
为帮助各位老师自我反思师德师风水平,帮助学校全面了解全体老师师德师风现状特
2013年9月13日
塬上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生)问卷调查表
______年级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帮助学校全面了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大家服务,现制定师德师风问卷调查表,希望同学们客观、公正地给我们的老师以评价,认真地填写下面表格的内容,在相应的()里如实打上“√”,每项内容只能打一个“√”,否则无效。为了使同学们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次调查不用写自己的姓名,谢谢!
1.你的任课老师能否真诚地关心你的学习、成长(A6、B4、C2、D0)
A、非常关心()B、关心()C、一般()D、不关心()
2、任课老师是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A8、B6)
A、是()B、否()
3、任课教师批评学生的用语是否文明(A8、B6)
A、文明()B、不文明()
4、任课教师是否会讽刺挖苦学生(A8、B6)
A、会()B、不会()
5.任课教师的外在形象(言行、举止、着装等)是否具有表率作用(A6、B4)
A、有()B、没有()
6.任课教师是否会在上课时间接打手机(A6、B4、C2)
A、会()B、偶尔()C、不会()
7.任课教师是否存在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A8、B6)
A、存在()B、不存在()
8、任课教师是否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A8、B6)
A、存在()B、不存在()
9.任课教师是否存在有偿家教现象(A6、B4)
A、存在()B、不存在()
10.任课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A8、B6)
A、按时()B、不按时()
11、任课教师是否按时批改作业(A6、B4)
A、按时()B、不按时()
12、任课教师是否存在不批改作业现象(A8、B6)
A、存在()B、不存在()
13.任课教师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无偿辅导(A8、B6)
A、会()B、不会()
14、你对任课教师师德师风的总体评价是:
A、优,即90分以上()B、良,即80—89分()C、较差,即60—74分()D、差,即60分以下()
15、你对任课教师和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塬上小学
家庭聚会项目准备自查表 篇5
独立经销商:人数: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讲人:
一、会前准备
1、家庭环境整洁卫生、水、纸杯………………………………………………………()
2、白板、白板笔(是否有水)、白板擦………………………………………………()
3、《让生命更精采》、《系统OPP》、《立新世纪---人民日报出版》、《全球顶级直销公司》 《创业锦囊》、《时间管理手册》、《公司产品简介》、两种产品价格单…………()
4、准备分享类产品和工具:
(1)蛋白粉;(2)咖啡;(3)天然茶;(4)水、纸杯………………………………()
5、适当摆放产品,产品要整洁………………………………………………………()
6、电视机、VCD机及相关VCD盘《健康讲座》、《香港之旅》、《公司简介》()
7、足够凳子并准备好订货表格………………………………………………………()
8、自我形象,男:白衬衣,红领带女:套装及淡妆…………………………()
9、主讲人茶水和杯子准备好…………………………………………………………()
10、主持人,主讲人独立休息间………………………………………………………()注意:
1、宠物领好,孩子安排好,电话筒拿下……………………………………………()
2、椅子放在别处,不摆太多凳子更不要摆成讲座形式,听众背对门……………()
3、不喝酒及提供食品…………………………………………………………………()
4、不提没来的人、不临时约人………………………………………………………()
5、不提前讲公司、产品、制度、及发出资料……………………………………()
6、与unicity有关的先收起来……………………………………………………………()
7、先播放《健康讲座》15-30分钟
8、主讲人到场:(1)帮拿公文包(2)简单介绍推崇主讲人……………………()
9、准备开始……………………………………………………………………………()
二、会议开始(3-5分钟)
主持人:
1、主持开始,简短沟通(谈危机,找需求)
2、推崇主讲人和会议
3、提出注意事项:(1)不抽烟(2)关机(3)不讲话,随意走动(4)记笔记
4、推出主讲人
三、会议期间(40-60分钟)
主讲内容:公司和产品 或产品专题讲座 系统的力量系列讲座
配合好主讲人:
1、饮水()
2、做笔记()
3、禁止录音()
4、不讲话、走动及离开房间()
5、示范分享(主持人)()
四、会后
1、感谢主讲人……………………………………………………………………………()
2、1-2人分享心得:(1)确信生意是可行的(2)分享产品的神奇效果………………()
3、留沟通跟进时间(15—30分钟)…………………………………………………()
4、同时小声播放《香港之旅》、《公司简介》………………………………………()
5、送出单页价格单…………………………………………………………………()
6、约再见面时间…………………………………………………………………()
7、晚十点前离开…………………………………………………………………()
学生自查表 篇6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类别, 其心理特点与普通大学生不完全相同, 其健康水平与普通大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适时编制、修订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测评工具就非常实用、重要。从心理健康的定义来看, 涉及的标准非常广泛, 至今没有统一的外延和内涵, 对心理健康认识的差异性大多源于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连续状态, 而不止健康与非健康这两个方面的极端存在。因此在对心理健康进行表述时, 如果对心理品质或者行为特征的侧重点稍有不同, 便会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 再加上文化的多样性, 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就更加多样化了。心理健康定义的多样性, 最直接的地表现在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上, 这将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编制和选择。笔者对现有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目前主要有两种主流的心理测评取向。综观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综合评鉴的工具, 使用频率最多的为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 这两种量表占七成;其他的有伯恩斯抑郁量表 (BDC) 、王极盛等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等诊疗式量表, 这些量表主要测量心理健康的消极方面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另外一种心理测评取向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 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即现在非常流行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强调个体要拥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功能, 如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自我接受、自主等。
本文在以上两种心理测评取向的基础上, 试图采用一种更加中立的测评取向, 因为心理健康是有层次性的, 心理疾病或障碍、心理机能正常和人格健全三个方面是心理健康层次的主要表现。以上两种测评取向分别是在心理疾病和人格健全层面上对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 但心理疾病状态是一种心理非常态, 而健全人格是一种非常难以界定的状态, 就如马斯洛提出的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 又因为个体多样性以及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提出健全人格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 所以现有的各量表, 就算是采用了相同的测量取向, 其各量表的结构因子也千差万别。具有积极心理学测评取向的量表有:郑晓边 (1997) 的“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与陈会昌和李虹 (1998) 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郑晓边的量表包括6个因子:学习能力与动机、人际关系、生活态度、自我观念、自控力和情绪状态与稳定性。“恋爱和性烦恼”、“学习压力”、“健康和情绪障碍”、“社会适应”这四个分测验组成了陈会昌和李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本文试图在两种取向的中间层级“心理机能正常”层面来对心理健康水平做一个更大众、更常态的测评, 避免是否有病的诊断式测量取向, 也尽量区别于积极心理学的健全人格取向, 因此本文采用了更加中立的心理素质一词。
从定义上来说, 一系列相对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就是心理素质。张大均等人认为心理素质结构包含个性、认知和适应性这三个要素。其中个性要素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待客观事物的表现活动中, 这种活动尽管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表现的具体执行, 但是在对认知操作的方面产生一定的作用。认知要素则表现在一个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中, 这种活动直接参与了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执行以及操作, 所以说它是构成心理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最后, 适应性要素指的是一定的心理特质要素。基于以上心理素质概念的理论阐释,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结构进行了专门化研究, 并编制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二、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构建与施测
1.开放式问卷调查。对30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涉及:①你认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越多越好) ;②请将你提到的心理素质分别归入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方面。
2.结构式访谈。采用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高职院校3位非心理学教师、2位心理学专业教师、4名心理学研究生、3位高职学生家长进行深度访谈, 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 考察高职院校教师和家长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认识和看法。
3.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构建。根据研究者初始理论依据, 结合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结果, 并参照张大均的心理素质结构划分, 最终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确定为三个分量表, 11个因子。分别是认知分量表, 包括元认知和创造性2个因子;个性分量表, 包括抱负、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乐观性5个因子;适应性分量表, 包括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社会适应4个因子。
4.高职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编制。问卷题目的来源主要根据开放问卷和访谈结果以及参照其他心理素质测评量表编写出本研究使用的高职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预试题项。另请4名心理学研究生与5名高职学生对难以理解、存在歧义的其他表述方面的问题进行修改。每个因子下的题目不小于3道, 该量表共包含35道题目, 采用5点计分。
5.问卷施测。研究以团体施测的方式, 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中施测, 共130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女生92人, 男生38人。
三、量表的结构分析
1.项目分析。项目分析主要是考察题目鉴别力, 鉴别力通过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每个题目上得分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来进行, 根据项目分析结果, 将相关系数小于0.2的题目予以删除, 结果35道题目均符合要求。
2.因素分析。项目分析中, 所以题目均符合要求, 因此直接对量表各因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11分因子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1.748%, 元认知因子 (4, 1, 3, 2) 载荷值为0.473~0.721;创造性因子 (6, 5, 7) 载荷值为0.553~0.592;抱负因子 (8, 11, 9) 载荷值为0.449~0.647;独立性因子 (10, 12, 14) 载荷值为0.425~0.541;自信心因子 (13, 15, 16) 载荷值为0.493~0.549;自制力因子 (17, 20, 18) 载荷值为0.473-0.518;乐观性因子 (19, 22, 23) 载荷值为0.502~0.603;情绪适应因子 (21, 25, 24) 载荷值为0.475~0.569;学习适应因子 (26, 33, 28) 载荷值为0.549~0.620;人际适应因子 (31, 35, 27, 29) 载荷值为0.504~0.617;社会适应因子 (30, 32, 34) 载荷值为0.486~0.563.
3.信效度分析:①信度分析。本研究间隔一个月以后, 考察了量表的重测信度并分析了总量表、各分量表以及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三个分量表和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均处在0.49~0.76之间, 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48~0.81的范围之间。②效度分析。量表的内容效度:在问卷编制过程中, 请高职院校的有关教师、教育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对项目陈述进行专业审核, 确保量表的内容效度;量表的结构效度: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法对量表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各分量表主要拟合指数见表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整体拟合度满意, 说明此量表具有较高的构念效度, 可以用于今后的研究测评工作。
四、讨论
为确保高职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科学性, 我们严格按照心理量表的编制程序:首先, 结合已有的关于心理素质概念和结构的研究成果, 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形式, 在理论上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框架。其次, 参照已有的心理素质测量问卷题目以及结合访谈和调查结果形成初始问卷, 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题目再次进行修订。最后, 对初始问卷进行初测和重测, 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检验。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其进行拟合度检验, 拟合度较好, GFI、CFI和TLI的值也都大于0.90, RMSEA的值小于0.05, 模型可以接受。除此之外, 对量表的信效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考察, 总量表由认知、个性、适应性三个分量表组成, 共35个项目, 各分量表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1.748%, 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0.74, 各分量表之间的重测信度为0.68~0.76。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 三个分量表的模型拟合指数均表现良好, 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我们对于量表编制的整个过程也是严格按照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 最终有效保证了该问卷编制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
摘要: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类别, 其心理特点与普通大学生不完全相同, 其健康水平与普通大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所编制量表主要用来测量高职院校在校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素质, 量表由认知、个性、适应性三个分量表组成, 共35个项目, 各分量表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1.75%,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 三个分量表的模型拟合的指数均表现良好, 结构效度较好。具体数据为: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0.74;各分量表之间的重测信度为0.680.76。
关键词:心理素质,量表,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烜之.心理测量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黔南大学生民族认同量表编制 篇7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信度效度
一、前言
在多民族国家中,各个民族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是国家统一稳定的基础,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在文化交往和文化交融中,少数民族和亚文化群体的心理适应与认同问题。另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平衡和整合也影响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关键是如何在维持原有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认同。虽然血缘关系和外部差异对民族认同具很大作用,但共同命运和利益冲突等同样对内—外群体分化有重大影响。利益关系会由于社会关系的变迁重组,而这往往导致民族认同变迁,因此研究民族认同变迁的对象主要集中于移民社会或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迁中的社会。
民族认同的定义尚未统一,一些学者强调对本民族的归属感或共享的价值和态度,另一些学者强调成员对民族文化的接纳。Carla认为,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并且这种群体水平上的认同包含群体认识、群体态度、群体行为和群体归属感四种要素。其中态度是最关键的,表现为积极地民族认同和消极的民族认同。Phinney以发展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编制了MEIM(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提出了民族认同的四个维度: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的实现,民族行为和归属感。Umana-Taylor等针对MEIM中存在的实际使用和理论基础之前存在矛盾开发了ELS(Ethnic Identity Scale),该量表包含三个成分:探求、认定和情感。探求指个人探寻民族认同的程度,认定即个人明确民族认同对其意义的程度,情感指和其认同决心相联系的积极或消极情感。万明钢等人以Jackson的黑人认同四阶段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民族自我认同、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和民族行为卷入四方面切入,编制了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调查问卷,该量表包含三个维度:主流文化认同、消极的民族认同和积极的民族认同。我国学者秦向荣等人编制了基于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四个方面的问卷,并将民族认同定义为该民族成员对其民族身份的知悉和接纳的态度。董彦彦等人以兰州高校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民族认同包含三个因素:确认、肯定和探索。
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且由于交通愈加便捷,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东西方及国内民族文化融合增强,少数民族面临着民族文化重组和认同的问题。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各民族的居住格局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因为近年来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大量少数民族成员进入主流群体社会中,出现了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这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得而知,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本土化的实证研究来探索。民族认同既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长远发展,也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以及个体在异文化背景中的文化适应和人际关系。我国首次接触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始于1983年发表于第3期《心理学报》上的《跨文化心理学前景》和《跨文化心理学中的知觉和认知》两篇文章,介绍了国际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研究取向,随后我国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本土化,开始了系统的少数民族心理研究。但少数民族心理研究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十分薄弱,万明钢等对2000~2005年间发表在心理学专业期刊、大学学报和民族学类期刊的少数民族心理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少数民族心理研究论文总量不到6年发文总量的1%,且研究方法单一,创新性不足,模仿国外研究和运用国外量表的研究较多,没有稳定的研究人员群体。因此,急需在我国进行相关的本土化的研究,本研究将将编制适用于黔南民族区域的民族认同量表,并试图探索当地学生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为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增砖添瓦。
二、研究过程
参考董彦彦等大学生民族认同量表,Phinney的多民族文化认同量表(Phinney,1992),Valk和Karu的民族认同量表,万明钢和王亚鹏等的藏族大学生民族与文化认同调查问卷,王亚鹏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调查问卷,史慧颖民族认同问卷,Klink等的东德民族认同调查,秦向荣青少年民族认同问卷,喇维新的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问卷以及有关文献的论述,筛选出预试问卷的题项,并由专家对每个项目用语进行调整使其更适用于本次研究选用的被试。预试问卷包括56个题项,采用5点Likert量表法(1=很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台,5=很符合),在施测中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定与各题项的符合程度,为了避免施测时被试心理定势的影响,问卷中设置了19道反向记分题,在统计计分时作相应分数转换。
1.通过项目分析筛选题项
预测共有279个样本,该过程首先通过临界比率的显著性来筛选题项,临界比率指按照被试的问卷总分按照27%的比例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而后对每个题项得分在两组上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若某题项的临界比率值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则说明该题缺乏鉴别力,不予采纳。而后通过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的大小再次筛选,若相关系数小于0.2,也应予以删除。经独立样本t检验,删除4、5、6、11、25、29、31、34、36、40题,其他题项均有较好区分度。与总分相关小于0.2且相关不显著的题项有17、21、26、27、39、55,其余各题项与总分的相关都在0.2以上,且在0.001上显著。
2.因素确定与命名
对剩余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进行因素分析前,先进行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和因素模型的适合性检验(即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KMO=0.840,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141.580,显著性水平为0.000,极其显著,说明可以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对本问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求得初始因素负荷矩阵,然后使用最大方差法求得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30的题项以及包含题项数少于3个的因子后再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参照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碎石图拐点确定因素数目。结果见表1。6个因子可解释全部变异量的40.923%,本研究因素命名主要参照题项因素的负荷值命名,即根据负荷值较高的题项所隐含的意义命名,将六个因子依次命名为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联结、民族形象、民族依恋、民族身份。
3.信度、效度分析
内部一致性信度α=0.855,分半信度=0.825,信度较好。内容效度:该卷是基于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访问和个案访谈等多种研究的结果。经过专家评定以及多人对问卷题目通俗性、明确性进行检验,因而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根据测量理论,各分问卷之间的相关小于其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也可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构念效度(藏忠恒,1987)。从表2可以看出,各因素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高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说明各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一定的归属性,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对模型进行拟合估计,本问卷的主要拟合指标为χ2/df=1.57,P=0.00<0.05, RMSEA = 0.045,CFI=0.893。对于模型的拟合,一般认为RMSEA不应该大于0.1,最好小于0.08;χ2/df应该在5以内,CFI接近0.9,本研究的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该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
三、结论
本量表的编制参照多个研究量表,探索出民族认同的六个维度: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联结、民族形象、民族依恋、民族身份,比以往的民族认同的区分更加细化。对问卷分析得出的六个维度及总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克朗巴赫系数α在0.74~0.88之间,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并且六个维度之间相关良好,表明其测量的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方面。本研究编制的少数民族认同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一种评估工具使用。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主要以黔南高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的编制和修订,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等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但并没有对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还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在以往的研究中,民族认同还涉及到宗教认同,在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中发现,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研究中发现,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虽然有情感因素的作用,但也有理性思考。西部地区独特的严酷地理环境、家庭环境和文化环境是藏、回、蒙古等族宗教认同的基础和重要背景,对大多数人而言,宗教认同是一种社会定位,主要起到社会组织和民族心理的归属作用。高承海等人对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宗教认同和自尊、抑郁-幸福感之间显著正相关,其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万明钢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少数民族的宗教认同在自我民族认同和对主流群体的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后续研究将涉及黔南少数民族的宗教认同。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验法,虽能够大量快速地取样,进行量化研究,但考虑到民族认同有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分,被试可能会做出不真实的回答,从而降低研究的有效性。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先进行访谈调查,再结合严格的实验设计,兼顾被试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提高研究结果的推广效度。另外,本研究的被试的年龄虽横跨9年(1990年到1998年),但被试的出生年份主要集中在1994、1995、1996年,并未体现出民族认同随年龄的变化,后续的研究将采用纵向调查,以更好地掌握在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过程,以及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相互影响。考虑到个体认同会受到所处情境的影响,后续的研究需要将对情境的理解融合到民族认同研究中。
万明钢等人指出,国内的实证研究大多关注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很少研究主流群体的民族认同问题,而自我或同一性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互动双方的内群态度和外群态度必然会影响着他们的群体认同,因此进行民族认同研究时,不仅要研究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同时也要关注主流群体的民族认同,尤其是他们对少数民族的态度,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民族认同的互动过程以及促进民族关系。后续研究我们还将考量黔南汉族对少数民族的认同。
民族认同感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过程中他们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也会对比不同民族和阶层的政
治经济地位,从而调整自己对外部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民族群体的一员,若群体能满足个体需求,个体也能在群体中实现自身价值,那么个体就会主动认同群体,反之亦然。所以,要增强个体的民族认同感,不仅整个社会大环境要做出努力,各个民族群体也要尽力关注到个体的需求,让个体能够在本民族群体中达到自我实现,那么民族认同感自然会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董彦彦,高承海,党宝宝,安洁,万明钢.大学生民族认同量表的编制.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05):36-41
[2]高承海,王丽君,万明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民族教育研究,2012,(108):36-42.
[3]路宪民.美国的民族认同模式及其启示.西北师大学报,2014,(02):86-90.
[4]万明钢,高承海,安洁.西方关于青少年族群认同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民族教育研究,2010,(06):30-34.
[5]张艳红,佐斌.民族认同的概念、测量及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12,(02):467-471.
[6]Carla J,Reginald J.Racial identity,African self-consciousness,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i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women.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8,(01):28-36.
[7]Klink,A.,Mummendey,A.,Mielke,R.& Blanz,M.A Multicomponent Approach to Group Identification:Results from a field study in East Germany. Froschungsberichte des Lehrstuhls Sozialpsychologie(Nr. 10,Dezember 1997),Jena: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y.
[8]Phinney J S. The 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A New Scale for Use with Diverse Groups.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1992,(07):156-176.
[9]Umana-Taylor,Adriana J.,Bamaca,Mayra Y.Conducting Focus Groups with Latino Populations:Lessons from the Field. Innovative Strategies & Techniques. Family Relations,2004,(03):261-272.
[10]Valk,A .& Karu,K:Ethnic attitudes in relation to ethnic pride and ethnic differentiatio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05):583-602.
一套表自查自纠报告 篇8
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为积极贯彻落实市统计局关于“企业一套表”自查自纠工作要求,针对企业一套表的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期报表工作情况,石埠综合统计办公室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接市统计局通知后,我们马上向发展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发展区成立了以张丽芳主任为组长、专业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工作组,制定了“石埠经济发展区做好企业一套表自查自纠工作安排”和“企业一套表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转发了市统计局关于开展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自查活动的通知。
第二、及时布置安排。发展区立即召开了相关企业统计员会议,传达贯彻市统计局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阶段性工作,对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自查自纠工作进行全面布置。
第三、重点开展自查。5月15日开始,紧紧围绕入库标准、联网直报条件、“一址多企”现象、是否独立真实地上报数据、“代填代报”、主要统计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匹配情况等“六个方面”,以自查、互查和深入企业现场核查等多种形式,对企业联网直报现状进行全面梳理,落实整改措施。石埠综合统计办公室各专业加强与基层单位沟通,及时解答和解决发现的问题,并对自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自查工作落到实处。发展区17家直报企业在检查中未发现IP地址重复情况,不存在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由于长江纺织有限公司会计徐文福年龄较大,我们
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另外石埠经济发展区从未发布过涉嫌干预企业独立上报真实数据的文件、通知、讲话等。
通过自查发现部分企业存在上报不及时的现象,发展区综合统计办公室要求各企业认真及时改正,争取让石埠的企业“一套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石埠经济发展区综合统计办公室
动物防疫条件自查表和总结 篇9
一、选址与布局方面:(一)选址
我场址位于南峪乡旧寨村,东靠荒坡,西临人行路,南临水沟北临王回春地坎,再加之周围无污染源、无养殖场及畜产品加工厂,基本上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防疫屏障体系。
(二)布局:
1、我场主要以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大部分组成,是严格按照养殖 场规划标准设计建设,是从人畜安全卫生条件,进行南北向建设。生活区位 于总场北端,在全场地势较高的上风地段,距生产区400米,中间有绿色植 被隔离带,并在两区通道处设有消毒池一个,人员进出紫外线消毒室一间,全自动喷雾消毒室一间,严格有效的控制了两区的各类疫病传播途径。
2、我场生产区内把母猪生产区、仔猪保育区、育肥猪生长区及引种隔离 观察区、病猪隔离治疗区严格划区分开。.3、生产区内道路建设不仅关系到生产区内饲料、猪只等运输和人员往来,也具有重要的卫生意义。因此,我场养猪区盗净污二道划分明确,净道居中,猪舍位于两侧的科学规范建设,净道专供运输饲料、工作人员走动等无疫病 传染源的2主干道;污道建于猪舍东南西三周,专供运厩粪便、死尸运输及只赶走等的通道。
学生自查表 篇10
分析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结构,编制符合当前形势的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
随机选取32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第一组样本进行预测,对结果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随机选取311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第二组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结果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的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共43个项目,4个维度,可以解释因素变量的62698%。量表分为戒断性,突显性,兴奋性满足感,手机消费4个维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研究当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有效测量工具。
关键词智能手机;手机依赖;大学生;量表编制
分类号B841.7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4.008
1引言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11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665兆。这意味着,中国的手机用户再次创下新高。同时,手机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依赖问题,特别在大学生中。Thomée, Hrenstam 和Hagberg(2011)的研究显示,年轻人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了压力增加、睡眠障碍等问题。Moisio和Risto(2003)的研究发现青年人使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等也成为普遍行为。因此,众多的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普及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依赖现象,手机依赖已经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危害(贺金波,陈昌润,鲍远纯,雷玉菊,2012)。
目前,国内对手机成瘾概念的界定和测量还没有公认的标准。师建国(2009)认为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addiction)又称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手机成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邱致燕、张斌、徐沁格、朱楠和崔润红(2014)则认为手机成瘾应该被界定为一种新型的医学临床障碍,其本质属性包括耐受性、戒断性、社会及心理功能受损,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即不对手机本身产生依赖症状,而是以手机为中介的功能成瘾。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做了一些相关的量表编制研究。在国内,徐华、吴玄娜、兰彦娜和陈英和(2008)编制了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该量表共13个项目,包括耐受性,戒断性,社会功能,生理反应四个维度。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和翟紫艳(2012)进一步编制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共16个项目,分为“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四个维度。苏双、潘婷婷、刘勤学、陈潇雯、王宁静和李明月(2014)编制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共22个项目,包含六个维度,且提出了“手机APP使用”“手机APP更新”这两个新的维度。姜永志和白晓丽(2013)编制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共22个项目,包含“强迫性使用”“戒断性反应”“关系卷入”“身心健康不良”和“人际疏离”五个维度。在国外,Toda,Monden, Kubo和Morimoto(2006)则针对女性群体编制了手机依赖量表,共20个项目。Bianchi, James和 Phillips(2005)编制了手机问题使用量表(MPPUS),共27个项目,该量表包括“耐受性”“戒断性”“渴求性”“逃避其他问题”和“产生消极的后果”五个维度,是当前在国外使用较多的量表。Billieux, Van der Linden和Lucien(2008)编制的手机的问题性使用问卷(PMPUQ),包括30个项目,提到了“禁止使用”“危险使用”“财务问题”和“依赖症状”四个维度。Chóliz(2012)开发了手机依赖测量(TMD),共包括22个项目。近两年,LopezFernandez, HonrubiaSerr ano, Freixa和Gibson(2014)则对西班牙语的MPPUS进行了修订,编制了青少年手机问题使用量表(MPPUSA),比MPPUS更具有可靠性。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量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取代以往的手机,人们使用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通讯。现有的量表基于单一功能的手机进行编制,并不能满足对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测量。虽然苏双等(2014)的量表中提到了智能机的APP使用维度,但这一维度的项目太少,不足以作为一个全面的界定。还有的量表只针对单一性别群体,而现在的手机使用群体的性别差异并不大。因此,开发符合当前智能机潮流的、结构完整的、项目丰富的量表甚为重要。
本研究将手机依赖界定为:将过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手机上,喜欢借助手机解决生活事件,并由此感受到生理上的疲劳感并波及社会关系,且脱离手机时产生会焦虑、紧张等心理不适感。针对当前手机普及潮流中所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本研究致力于编制一个信效度高且更适应当前的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为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更适用的测量工具。
2研究方法
21访谈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先对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同时,借鉴已有的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与综述,进一步总结出了半结构式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是否有强迫使用,戒断性,突显性,兴奋性满足感,社交安抚,手机消费,促进学习行为,资讯了解等行为。戒断性是指在遇到手机不在身边或禁止使用手机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王薇,2011)。突显性是指过分关注手机,使得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被打乱。兴奋性满足感是指将手机视为获得满足感的一种寄托,通过美化包装手机而达到视觉快感。手机消费(Massé,2011;Pearson,2012)是指使用手机进行购物的消费行为,并倾向于代替现金的使用。社交安抚是指在社交过程中,通过使用手机来排解社交带来的压力,减轻自身的紧张感。
nlc202309090514
22问卷调查
在访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多个专业不同年级的2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问卷调查。调查提纲包括:(1)日常生活中,你在使用手机时大部分时间在做些什么?(2)你会经常给手机更换壁纸,桌面,主题吗?(3)当你手机离身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是否感到恐慌或担心;(4)睡觉前会经常玩手机吗?有没有不玩手机就睡不着的感觉?(5)你觉着花大价钱买一部漂亮的手机值得吗?为什么?(6)在你无聊时,孤单时会不会想到使用手机;(7)手机对你的注意力影响大不大?如何产生影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发现戒断性,兴奋性满足感,突显性,手机消费最为突出。
23被试
第一组:随机选取328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完成预测,有效问卷323份,其中,男生152人,女生171人,且年龄在18~23岁之间。结果用于预测问卷结构。
第二组:随机选取313名在校大学生,完成正式施测,其中有效问卷311份,男生146人,女生165人,且年龄在17~23岁之间。结果用于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
第三组:在正式施测4周后,随机选取原第二组被试中的93名同学,再次施测。结果用于问卷的重测信度分析。
24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项目形成
根据访谈结果,结合《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中关于物质成瘾的6项诊断标准(突显性、耐受性、冲突性、兴奋性、戒断性和复发性)和现有的国内外与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综合和更新。初步编制了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共包括65个项目,理论构想:戒断性,突显性,兴奋性满足感,手机消费四个维度。
戒断性体现在如果几天不看手机会感到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例如,“没有手机我会坐立不安”等项目;突显性体现在当和朋友无话可说时会打开手机浏览,当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时会使用手机来平复自己的情绪等行为,例如,“我经常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感觉”等项目;兴奋性满足感体现在视觉满足,APP使用(苏双,等,2014)等方面,通过“我会在没事的时候浏览手机外壳或者手机主题,手机壁纸等,并想尽可能看更多”等项目体现出来;手机消费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维度,大学生在购物时倾向于使用手机进行支付,经常使用手机进行转账汇款,希望手机可以成为钱包,减少使用现金,例如,“我购物时尽量使用手机进行支付”等项目。问卷计分方式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计分法,分别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并依次为1~5分。
25数据处理
运用SPSS160与Amos17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样本一进行项目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样本一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样本二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样本二进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对样本三进行重测信度检验(葛缨,向晋辉, 刘清,张进辅,2015)。
3结果分析
31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测及结果
311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描述性统计情况
312项目分析
以问卷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作为分界线,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以被试的高低分组为自变量,以各项目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每个项目得分的平均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对每个项目与总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都可(r>04),且各项目之间的相关也可(r<08)。分析后保留所有项目。
313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初始问卷的65个项目进行了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卡方值为6202,p=000(p<001),并且KMO=0899,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迭代250次。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14个,可解释因素变量的73017%。通过观察碎石图发现,前4个因子有一个陡降,从第4个以后每个因子对累积的解释总变异的百分比贡献很小。分别抽取4个因子和5个因子进行比较,发现4个因子的量表结构比较合理。删除因子负荷低于04的14个题目。对剩余的51个项目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发现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1810%。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将解释不同维度的项目删除。此过程删除项目8个,剩余43个项目。再次对剩余的43个项目进行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显著,卡方值为5094,p为000,并且KMO=0907,再次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发现,4个因素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2968%,并且未发现解释不同维度的同一项目。最终剩余题目43个,共4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的项目对其进行命名,分别为因子一:戒断性,包含14个项目;因子二:兴奋性满足感,包含11个项目;因子三:突显性,包含11个项目;因子四:手机消费,包含7个项目。各个项目在其所属维度上的负荷均在0467~0798之间(见表2),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2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21内部一致性信度
总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65,“戒断性”“兴奋性满足感”“突显性”“手机消费”四个分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13、0889、0885、0916,表明问卷信度较好。
322重测信度
在施测4周后,选取原样本中的93名被试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25,表明重测信度良好。
323量表的效标效度分析
以大学生对自己的手机依赖程度的自评分数为效标,得到与量表的四个维度和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178~0493之间,且相关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334量表的结构效度
nlc202309090514
计算被试的测验总分与兴奋性满足感总分,手机消费总分,戒断性总分和突显性总分之间的相关,结果发现,相关系数均在0431~0883之间,p<001,且相关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各分问卷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699~0883之间,说明各分问卷与总问卷的相关度很高。而且各分问卷之间的相关在0431~0679之间,且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各分问卷之间既相互关联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各个分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远远小于分问卷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运用极大似然法对构想的四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模型各拟合度指数为:χ2=1813605,df=833,χ2/df=2177,RMSEA=0060,CFI=088,NNFI=086,GFI=089。根据因素分析的修正指数,发现需要对项目53和54的误差项之间设置相关路径,查阅发现项目53为“当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时我会使用手机来平复自己的情绪”,项目54为“当孤独时我会用手机减少孤独感”,这两者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故设置项目53和54的误差项之间的相关路径。再次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结果χ2=1779561,df=832,χ2/df=2138,RMSEA=0056,CFI=089,NNFI=087,GFI=089。再根据本次修正指数,发现需要对项目42和项目43的误差项之间设置相关路径,项目42为“我会关心最新的应用程序并下载到我的手机里”,项目43为“我会翻看别人的手机软件,渴望从别人手机中发现有用的软件”二者在理论上也符合相关性,故对项目42和项目43的误差项之间设置相关路径。再次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结果χ2=1653310,df=831,χ2/df=1989,RMSEA=0055,CFI=090,NNFI=089,GFI=089,多次进行此步骤,每次对修正指数显示的需要设置误差项之间的相关路径的一对项目进行分析,若是同样符合理论上的相关,便需要设置相关路径。最终共设置了项目28和项目26,项目14和项目41,项目22和项目25,项目15和项目13,项目35和项目19,项目38和项目37,项目26和项目22,项目44和项目46的误差项的相关路径。最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结果,见表4。
4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共包含43个项目,四个维度,分别为“戒断性”“突显性”“兴奋性满足感”“手机消费”。本研究依据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及手机依赖等实际情况,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新的维度,分别为“兴奋性满足感”和“手机消费”。经过访谈,预测分析,正式施测,最终形成了一个信效度良好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维度的问卷。
41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65,四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均大于088,可见,量表的信度较好。进一步分析量表的四个维度时发现,“戒断性”的方差贡献率最大,信度也很高,并且这一维度所保留的项目最多,共14项。其次,“兴奋性满足感”的方差贡献率也较高,且信度较好。“手机消费”的方差贡献率最低但其信度最高,可能是因为此维度的项目较少的原因。本量表的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等信效度都较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的过程中,虽然建立的各观测变量的误差项之间的相关路径较多,但所得的各拟合指标较理想,并且各指标满足标准。
42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与已有量表的对比
首先,量表所包含的四个维度涉及大学生手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兴奋性满足感”和“手机消费”符合智能手机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兴奋性满足感”在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过程中频繁出现。例如他们经常为手机更换包装且更换频率很高,换后表现出兴奋与满足。关于“手机消费”,大规模的手机APP开发商不断地将消费与手机相关联,各种手机消费软件层出不穷。苏双(2014)的研究中,“手机APP使用”也作为一个维度出现。但其研究中这一维度项目过少,可以将其归入“突显性”中。
其次,“戒断性”在徐华(2008)的研究中也有相同的维度,这一维度在熊婕等人(2012)的研究中被命名为“戒断症状”,在苏双等人(2014)的研究中被命名为“戒断行为”。这一维度与DSM-IV中,对物质成瘾所具有的戒断性界定相同,都是指使用者停止或者减少某些物质(如手机)的使用行为和频率后所出现的特殊生理、心理不适感,或社会功能的受损。这一维度在Bianchi(2005)编制的MPPUS中也出现了,而且,这充分说明“戒断性”是大学生手机成瘾的一个重要维度。熊婕等人(2012)的研究侧重于“戒断性”和“突显性”,苏双等人(2014)的研究以“戒断性”为主,出现了新的“APP使用”和“APP更新”两个维度。姜永志和白晓丽(2013)的量表中,“强迫性使用”较为突出。但现有量表中,“突显行为”的重测信度较低,而本量表中的“突显性”信效度都较好。
综上所述,量表的四个维度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的各方面状况,比如许多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且分散时首先转移到手机上面,或受到手机的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进行社会交往时,使用手机摆脱心理紧张感,满足自己想要受到关注的需要等。例如:与家人、朋友聚会吃饭时要先拍照,分享到社交软件中。这些都是由手机依赖造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问题。
43对未来的展望
本量表提出了两个新的维度,分别为“兴奋性满足感”和“手机消费”,这两个维度符合当前手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Moisio,2003;Massé,2011),也是以前研究关注较少的方面,且“兴奋性满足感”维度上相关项目较多,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本量表存在的不足:量表选取的被试数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速度飞快,量表在将来可能会出现时效性的不足;对智能手机依赖的界定还没有得到各界的公认,本文的定义可能略有偏颇。
nlc202309090514
5结论
(1)本研究表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新颖的构想,并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研究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问题的有效工具,适合对手机迅速更新换代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测量。
(2)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包括“戒断性”“兴奋性满足感”“突显性”“手机消费”四个分维度。大学生存在以下手机依赖现象:遇到手机不在身边或使用手机受到影响时,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过分关注手机,使得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以手机作为寄托,得到满足感,通过美化包装手机而达到兴奋和视觉快感;使用手机进行购物,并倾向于代替现金的使用。
参考文献
葛缨,向晋辉,刘清,张进辅(2015).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心理技术与应用,9,24-28.
贺金波,陈昌润,鲍远纯,雷玉菊(2012).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6),822-825.
姜永志,白晓丽(2013).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 教育生物学杂志,1(3),181-187.
邱致燕,张斌,徐沁格,朱楠,崔润红(2014).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探析及其危害控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6),693-696.
师建国(2009).手机依赖综合征.临床精神医学, 19(2),38-139.
苏双,潘婷婷,刘勤学,陈潇雯,王宇静,李明月(2014).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8(5),392-397.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2008).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1),26-27.
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201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6(3),222-225.
王薇(2011).手机成瘾的研究综述.科教文汇, (7),176-177.
Adriana,B., James G., & Phillips.(2005).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8(1),39-51.
Billieux, J., Van der Linden, M., & Lucien, R(2008). The role of impulsivity in actual and problematic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2, 1195-1210.
Chóliz, M.(2012). Mobilephone addiction in adolescence: The test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MD). Prog Health Sci,2(1), 33-44.
LopezFernandez, O., HonrubiaSerrano, L., FreixaBlanxart, M., & Gibson, W. (2014). Prevalence of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 in british adolescents. 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17(2),91-98.
Massé, D.(2011). Nearly half of smartphone owners use phones for mobile shopping.Microwave Journal,54(1),48-48.
Moisio, R. J.(2003).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obile phone consumption, everyday irritations, anxieties and ambiguities in the experiences of finnish mobile phone consumer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30(1),340-345.
Thomée, S., Hrenstam, A., & Hagberg, M.(2011). Mobile phone use and stress, sleep disturbance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mong young adul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11(1),66-76.
Toda, M., Monden, K., Kubo K., & Morimoto, K.(2006).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healthrelated lifestyle of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4(10),1277-1284.
【学生自查表】推荐阅读:
中职学生实习自查报告07-02
学生资助资金自查报告08-03
中学学生资助自查报告02-01
师德自查表08-22
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自查报告01-02
大学生个人自查报告10-23
学生军训自检自查报告05-26
永宁中学学生宿舍自查报告08-23
学生管理制度自查报告08-30
学生学籍管理自查汇报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