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通用8篇)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篇1
XXX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
及2014年工作安排汇报
201X年XX月XX日
201X年,XXX局以“三抓三服务”为主要推进措施,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突出实效。全市旅游接待人数预计XXX万人次,旅游收入约XXX亿元。
一、201X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项目扶持,为基层服务
一是着力抓好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改善旅游硬件条件。鉴于XXX国家森林公园的木质栈道年久失修,我局积极主动深入该景区,指导建设石质栈道项目;在实地踏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帮助XXX研发乡村旅游和自驾游项目;帮助景区提档升级,完成了XXXX和西XXXX森林公园XX级景区材料的申报工作。
二是着力抓好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帮助景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扶持我市旅游项目发展,按照省发改委《XXXX的通知》(„201X‟X号)和XXX局《XXX的通知》两个加急文件的要求,我局认真研究《XX的通知》精神,迅速协调相关部门上报旅游项目。经认真筛选,初步选定了X个申报产业结构2-
游者的咨询和投诉;“十一”黄金周前夕,在XXX日报上登载了《旅游法》宣传专版,让更多的社会大众知晓在出游过程中各环节标准将有法可依,以便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联合XXX局对旅游合同进行了专项检查,规范合同格式和条款,避免了旅游旺季对旅游消费者的欺诈行为。截至11月中旬,旅游投诉率保持为零。
二是着力抓好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为游客创建优良旅游环境。通过全面摸底,对全市旅行社主体资格进行了重新审查,保证了经营主体资格的合法性;明确监管责任,要求旅行社、景点等旅游企业明确具体的监管单位和责任人,建立监管档案,确保旅游市场整治到位;与工商局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联合整治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旅游经营者守法经营、文明经商。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现有景区“差异化”不够,缺乏个性精品,对游客没有足够吸引力。这一方面是缘于两大XX级景区所属的林业系统自身资金困难,无力进行大规模建设,而旅游招商引资又没有实质性突破,使得我市以森林为主的景区,在我省森林覆盖比例较大的环境下,没有与其他地市形成“差异化”;另一方面,景区自身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缺乏创意性的思维和新颖的旅游产品,在景区内部建设中还普遍存在随意性,对游客的吸引力远远不够,加上旅游资源不集中,景区、景点之间交通不便,5-的安全等级进行评定,全面完善旅游行业安全自检体系,加大对旅游企业安全检查的督导,确保旅游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三是强化行业监督管理,通过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化建设、诚信建设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水平,推动旅游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强XXXX工作,持续跟踪已经上报XXX局的项目进展情况,与XX局等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做好招商引资服务,争取更多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篇2
一、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今年, 我国水泥行业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异常繁重。水泥行业经过多年的积极推进兼并重组, 延伸产业链,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使全国散装水泥的供应能力超过了水泥总量的90%以上, 显然, 从使用环节入手, 创新驱动散装水泥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是加快实现全国水泥散装化迫切任务。
今年以来, 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和散装水泥办公室, 在进一步完善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加强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产业规划和职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继14个省市就散装水泥工作地方立法之后, 又有安徽、云南、宁夏、河北四省 (区) 由省级人大出台了《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 为依法推进散装水泥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 散装水泥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情况
2013年, 全国水泥生产量为24.15亿吨, 同比增长2.30亿吨, 增长率为10.54% (增速比上年同期5.84%, 提高4.7个百分点) 。
2013年, 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为13.5亿吨, 比上年同期增加1.69亿吨, 同比增长14.27% (增速比上年同期10.66%, 提高3.61个百分点) 。
散装水泥增长速度快于水泥增长速度3.73个百分点。
2013年末, 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为55.96%, 比上年末54.14%提高1.82个百分点。取得了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水泥散装率持续稳步增长的佳绩。
(二) 发展散装水泥对节能减排的综合效益评估
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产量和相关装备设施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保障了水泥应用散装率的持续增长, 水泥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对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贡献显著。
2013年, 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为134 989.75万吨, 据测算, 可节约标准煤3101.52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1356.65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64.02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6.36万吨, 实现综合效益607.45亿元。
二、中国散协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 组织行业研讨、参与技术研发与推广, 保持行业的稳定发展和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创新升级服务
今年以来, 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3]1号) 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国发[2013]30号) , 文件均对“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国家正在重拳治理大气污染, 具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绿色流通的散装水泥产业链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正在引起各级政府和更多企业家的关注。为了更好解决行业发展的难点、疑点、困难, 我会加强了研讨力度, 及时研究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关问题。
1、开展了两次大型论坛
今年, 我会在“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和“五届二次理事会 (扩大) 会议”期间组织召开了“2013中国预拌砂浆产业科技发展报告会”和“2013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发展研讨会”。会上, 国家相关部委的有关领导、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散办主任、企业家紧密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各抒见解, 深入研讨并对行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攻克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推介和交流, 开阔了思路, 促进了发展, 增强了行业的凝聚力。
2、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与推广,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今年3月, “三一重工”推出了移动式砂浆成套设备 (A8砂浆大师) 新产品, 我会组织行业内专家进行评估和鉴定, 并协助商务部在武汉召开的年度散装水泥工作会期间进行施工现场观摩演示。这项新产品为解决干混砂浆离析等困扰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探索优质湿拌砂浆的流通及应用, 特别是针对机械化喷涂作业成套设备的解决方案问题, 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为有效地解决制约预拌砂浆发展的瓶颈难题迈出了新的步伐。“三一重工”今年8月再次推出适合农村市场需要的小型混凝土搅拌成套设备, 对于农村推散开辟了一条新路。我会敏锐地对行业的创新成果进行推介, 以促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徐州重工砂浆设备的技术研讨会, 山东潍坊推广预拌砂浆机械化施工现场会, 我会领导均应邀参与, 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3、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研究解决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今年3月商务部组织召开的“全国散装水泥工作座谈会暨预拌砂浆推广现场会”期间, 国务院关于“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文件精神颁布后, 能否保留已执行15年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问题, 引起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对于这一引发全行业震动的全局性问题, 本次会议以及我会在今年5月召开的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 分别就争取继续保留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统一了思想, 明确了相关的工作思路。我会的领导还分别参加了在济南、郑州召开的华东散办主任工作座谈会和中南地区散办主任工作座谈会。几次会议深刻分析了专项资金在加快行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和继续保留该专项资金的重要意义, 就2005年中国散协委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所长为组长的专家组, 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调研评估 (散装水泥绩效评价报告) 所发挥的作用和对保持行业稳定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 与会代表对下一步专项资金能否继续保留表示十分忧虑。会议中大家出谋划策,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商务部、中国散协加大向财政部汇报协商争取继续保留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工作力度, 各级散办予以积极配合。中国散协把此事作为服务行业稳定大局的重点工作来抓, 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商务部, 认真策划, 反复推敲报送的文字材料, 加班加点及时提供所需数据资料。随后, 协会领导又陪同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的领导登门向财政部综合司的领导及主管处负责人做了专题汇报。对财政部听取汇报中提出的有关问题, 我们均圆满地做了解答, 增进了对我们行业的了解, 进一步取得了共识。为把工作做扎实, 我们配合商务部再次研究并撰写了补充报告报送财政部, 为力争最好的结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 组织协调, 加强指导, 做好行业宣传, 提升行业影响力
宣传工作是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散装水泥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加大宣传力度, 让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相关行业, 社会各界认识了解我们, 从而支持帮助我们, 对于加快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协会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采取各种措施, 加强行业的宣传工作。
1、办好一报一刊一网
《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散装水泥》杂志、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信息网, 是我们行业的窗口, 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行业内各单位的业绩, 沟通信息, 互相学习, 共促发展。每年我会都要对报刊发行工作提出要求, 做出部署。今年10月, 在银川召开了《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编委会和笔会, 研讨交流宣传工作的经验, 议定新的办报思路, 表彰了优秀通讯员和发行先进单位。多年来浙江省和黑龙江省散办以及杭州奥拓公司对报刊编辑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会议要求各会员单位、各级散办能更进一步积极配合并大力支持报刊的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工作
今年, 我会与浙江网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进一步开发关于预拌砂浆产业的网络宣传, 旨在强化散装水泥产业专业化信息服务的功能。为加强发展散装水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社会化宣传, 我会指导并支持湖北鄂恒科技有限公司做好《鲁班幻游散记知识手册之pm2.5基础概念简介》和《鲁班幻游散记知识手册之pm2.5与散装水泥》动漫宣传片的制作与发行工作。配合各地有关媒体做好年度宣传周活动, 集中展示和宣传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重要意义。今年5月和11月, 我会与国家建材展贸中心和上海展业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2013第四届中国 (北京) 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和“2013第九届上海国际干混砂浆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国家商务部、工信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展会。展会充分宣传展示了我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的发展成果, 搭建了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提升了公众对我行业的产品和技术装备的认知度, 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商机。
3、编撰年度《全国散装水泥工作资料汇编》
这本汇编是行业的大事记, 记载着散装水泥行业年度重要文件、报告、活动、统计等资料。这本汇编全面收集了年度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与产业发展有关的政策、法规、条例等, 记录了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的历程, 是散装水泥工作人员学习宣传的必备资料, 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中国散协秘书处坚持每年编发, 订购数量逐年提高, 越来越受到会员单位的关注, 为各级散办和会员单位提供了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史料。
(三) 完善标准、加强培训、推动预拌砂浆产业健康发展
制定行业标准, 开展行业培训是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商务部委托中国散协协助完成的重要工作。是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1、完成两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我会在完成了“焊接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和“螺旋卷边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等六个部颁行业标准的编制后, 今年又启动了“预拌砂浆生产线基础构架设计安全规范”和“预拌砂浆筛分系统技术要求”两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已在北京和无锡召开了两次行业内专家论证会, 并于岁末年初召开了标准审定会, 完成了相关申报工作。
2、开展行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 行业内新产品、新技术、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行业管理迫在眉睫。受商务部委托, 由中国散协组织行业专家编印, 经商务部审定并作为行业培训指定教材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两本专业培训教材已出版发行。在商务部的指导下, 中国散协已经组织了四期近400人参加的预拌砂浆专业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山东、河南、广西、广东、湖南、天津等省市散办十分重视培训工作, 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地市散办技术骨干及企业人员参加培训班。由于各期培训班组织规范、专家授课水平较高、通俗易懂, 受训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大、有提高, 对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希望中国散协多组织这类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的评审会上, 专家们对我会举办预拌砂浆培训班及有关组织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管理师》的证书已通过审核, 正在办理之中。
《预拌混凝土》教材的征订工作进展顺利, 河南、广东、新疆、安徽、青海、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济宁等省市散办集中订购教材, 自行组织属地企业举办培训班, 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强化了散办行业管理的职能。
(四) 表彰先进, 推动实施网上智能直报, 提升行业统计质量水平
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是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全国性行业统计的组成部分, 部分指标体系同时列入到《商务部商贸流通业统计表》序列。统计数据反映我们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是各级政府指导、决策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依据。数据的及时、准确、真实才有它可用的价值。
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是中国散协受商务部委托, 无偿承担的为行业服务的重要工作。在全国各级散办统计工作者的配合支持下, 较好地完成了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 受到商务部的充分肯定。今年十月, 在宜昌召开了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会,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刘耀东处长,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统计处董博副处长到会指导。会上表彰了2011~2012年度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依照《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办法》, 经中国散协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共同对各地散装水泥办公室报送的评定材料进行综合评定, 授予辽宁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等133个单位为“2011~2012年度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授予窦金松等192位同志为“2011~2012年度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先进个人”。会上还讲评了工作, 交流了经验, 研讨修订了报表, 对2014年统计工作做出了部署, 提出了要求。
为了提升散装水泥统计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提高统计系统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与中国散协在调研、试点、培训的基础上, 决定自2012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应用“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就经费支出等问题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和中国散协相继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的通知》 (商流通司函[2013]79号) 和《关于落实商务部关于实施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散协函[2013]15号) 。河南、山东、新疆、广东、吉林等省积极配合, 并向地市转发文件, 落实通知精神, 但此项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商务部、中国散协多次提出要求, 全国各级散办要从行业发展的全局出发, 积极支持全国的行业统计工作, 加快推进实施步伐。
(五) 加强管理, 廉洁办会,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今年下半年, 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反对铺张浪费, 整治“四风”。党和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的新规定新制度。我们协会必须紧跟形势, 联系实际, 严格执行, 加强自律。今年, 中国散协举办的会议压缩了规模, 取消了晚会, 降低了标准, 不组织旅游。最近根据国家要求, 今年我会不再印制台历、挂历、贺卡。中国散协秘书处根据形势的发展, 修订了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了电子考勤登记, 加强了管理, 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根据民政部和中国散协《章程》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今年中国散协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议, 一次理事 (扩大) 会议。通过了10个单位为新会员, 增补了1个常务理事, 变更了2个特邀副理事长和6个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
一年来, 在各级散办、广大会员的支持下, 中国散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了新的进展。但是, 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困难和不理想的方面。一是秘书处的工作力量有些不足, 人员结构不很合理, 需调整加强。二是有些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够, 缺乏手段, 财力不足, 协会号召力不强。三是会员单位凝聚力不够强, 有些会员考虑自身利益多, 尽义务少, 甚至不尽义务。中国散协是行业的家园, 全体会员应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谐、团结、有影响的社会团体, 增强中国散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提高行业的社会地位, 加快行业的发展。
三、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总部署的开局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 散装水泥行业要紧紧围绕“农村推散、城市‘禁现’、三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 在创新中提质增效, 在改革中稳步发展。中国散协拟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 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推散力度, 扶持推广小型混凝土搅拌站, 推动预拌混凝土下乡, 带动农村散装水泥散装化。
(二) 围绕国家治理雾霾, 实施蓝天规划, 加大城市“禁现”力度。推进国家及各级政府发布在大中城市全面开展在建筑工地全面禁止现场搅拌的法规。各级散办做好预拌砂浆企业布局规划和监管, 为百姓的身心健康造福。协同商务部、住建部组织砂浆“禁现”督查工作。
(三) 加强职工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各级散办抓好预拌混凝土的培训;中国散协继续办好预拌砂浆专业技术及管理培训班。加大力度, 扩大规模, 提高质量, 严密组织。希望各级散办给予配合支持。
(四) 依据商务部颁发的《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规范》的行业标准, 组织开展相关企业的等级评价工作。促进行业自律, 转型升级, 规范发展。
(五) 继续做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进一步推动应用“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 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着力做好统计分析, 加强统计成果的应用, 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六) 继续办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技术装备展览会。不断创新内容和方式、拓展领域和规模、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
(七) 继续加强行业的创新发展工作。面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 散装水泥行业的发展必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深入调研, 办好论坛, 开展交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 推动散装水泥行业新发展。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篇3
市场即将进入2014年,我们认为,2014年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一方面从行业外部因素来看,中国房地产业面临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强度相对有限,欧洲复苏基础仍不牢固,美国势必退出QE,新兴经济体景气回升态势逊于发达经济体的格局还将持续;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会更多关注市场配置资源改革释放的要素有效性的提升、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释放的新的生产力、以农民收入增长为重点的土地制度改革对新型城镇化转变增长方式带来的影响,会更关注平衡发展、改革促发展的新的发展硬道理产生的持续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从行业内部因素来看,全国市场发展不均衡态势将进一步加剧,部分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由于供需矛盾,房价存在进一步上涨动力;部分三四线城市前期库存量较大,市场下行的风险仍然较大。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房地产业的下一步健康发展相当重要。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如何?未来的政策调控方向应该如何操作?房地产业的发展定位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独立的研究机构,期望从对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客观分析中,发掘出市场发展的基本脉络,为消费者购房提供参考、为地产从业者理清思路、为决策者提供政策依据。
一、2013年市场概况
1.2013年全国市场探底回升明显,开发投资额、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均呈现回暖迹象。
2013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74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9.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保持在20%左右,与去年全年16.2%的投资增速相比,开发投资已触底回升,但与2011年全年27.9%增速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2013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108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这是继2010年以来的最高销售增速,市场回暖迹象十分明显。但从各月销售情况来看,年初高位增长,而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销售市场渐趋理性。
2013年1-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810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2013年前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的持续正增长显示出开发商对房地产短期信心回升,由于今年楼市复苏明显,预计后期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仍会保持相对正增长局面。
2.全国市场库存面积小幅回升
截止2013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46806万平方米。从全年来看,商品房待售面积从2012年年末的36460万平方米增加到2月末的41904万平方米,增速较高;但从3月份开始,待售面积的增速相对稳定。
3.房价上涨、信贷收缩致刚需热度下降,改善类产品渐成市场上行主要推动力
去年重点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并且2013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贷款层面收紧,从而导致今年刚需群体入市门槛逐渐提升,小户型刚需类产品销售热度小幅下降,而改善型项目热度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4.土地市场量价齐涨,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显著,地王频出
2013年1-11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各类用地15.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3%,增幅较2012年全年扩大13个百分点;并且各类土地总推出量均好于去年,住宅、商办用地增长均超过15%。2013年1-11月,全国300个城市各类土地共成交12.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1%,增速明显高于推出量,其中住宅用地增速高达34.2%,为2010年以来成交增速首次超过商办用地。今年一线城市成交溢价率最高为27%,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下半年一二线城市高总价地块频出,总价地王纪录不断被刷新。
5.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库存量下滑明显,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较大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市场持续回暖、成交量继续走高,而相对应的新增供应却依然不足,从而导致其去化周期基本维持在15个月以下。以北京为例,前11月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仅700万平方米,而市场成交面积却高达1104万平方米。二线城市中,南京、成都等城市消化周期逼近6个月红线,而合肥甚至不足5个月。另外,鄂尔多斯、营口、铜陵、连云港等城市由于前期土地供应量较大,市场的供大于求现象较为严重。
6.开发企业出现恒者恒强态势,千亿俱乐部扩容,并且拿地回归一二线
虽然2013年经历了几次政策波动,但在今年楼市持续回暖情况下,房企还是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年内销售突破千亿元房企将从去年的3家增加至7家。2013年房企销售TOP10金额占比从12.76%上升至13.27%,增加了0.51个百分点,同时TOP20及TOP50企业同比分别增加0.63个百分点及0.79个百分点。继2011年万科跨入千亿后,2012年绿地及保利也加入千亿军团阵营,2013年万达、中海、碧桂园与恒大4家房企强势进入。
在各大龙头房企的城市布局方面,大多数房企将一二线城市作为布局的重点,少量布局三四线城市。近年来,由于三四线城市各种风险叠加,众多开发商逐步重回一二线城市。虽然一二线城市土地价格较高,但其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可观的利润空间仍吸引各大龙头房企的进入。
2014年房地产基本面展望
1.1 总体展望:销售量价继续增长但增速趋缓,投资开工平稳增长
在宏观经济合理增长,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房地产调控政策日趋分化的背景下,根据“中国房地产长期发展动态模型”,预计201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量价继续增长但增速放慢,投资新开工增长平稳”的特点。预计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7-14.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5%-7.8%;商品房销售均价为6705-674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7.0%-7.6%,销售面积和均价同比增速均较2013年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9.8-10.0 万亿元,同比增长15.0%-17.5%;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0.9-2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0%-8.0%,低于2013年全年。
nlc202309040341
1.2 需求展望:销售面积继续增长但增速放慢,上半年增速较高下半年渐趋平缓
2014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尽管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额仍将增长,但总体增速趋缓,推动商品房销售增长的动力有所减弱。预计2013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将接近13亿平米,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增速也处于2010年来的高点,在高基数下2014年销售面积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预计2014年上半年各城市成交量在经济稳定、供应加大的背景下继续好于今年同期,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年比重约4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将前高后低,下半年季节性规律推动成交量环比增长,但同比增速将趋缓,由于2013年基数较高,2014年下半年可能出现部分月份同比下降的情况。
1.3 供应展望:土地成交推动新开工量继续增长,但多数城市潜在供应充足、销售增长趋缓、货币政策稳健背景下,全国新开工和投资增速放缓
2012年四季度以来土地市场成交回暖,2013年前三个季度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均超过30%,考虑到拿地与新开工的时间差一般为6-12个月,预计2014年新开工量将继续增长。由于目前三四线城市供应充足,占全国新开工面积超过60%,企业在此类城市开工保持谨慎,与新开工密切相关的销售面积增速在2013年也不断趋缓,预计2014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20.9-2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0-8.0%。
1.4 价格展望:供应加大促热点城市供不应求矛盾缓和,信贷投放趋稳缓解房价上行势头
自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房地产调控方向由抑制需求转向加大供应。2013年以来,随着销售面积增速持续放缓,新开工增速止跌回升,价格涨幅在供求关系缓解的背景下逐步收窄。预计2014年这一趋势将继续延续,在供应加大的背景下价格涨幅收窄。在货币政策逐步回归中性的背景下,房产价格涨幅缩小是大概率事件。
1.5 供求分化:一线城市供不应求压力持续,部分二三线城市供应过剩风险凸现
一线城市短期和中长期供不应求矛盾均较为突出,但今年以来新开工面积增长或将略微缓解供应不足压力;部分二三线城市潜在供应明显超出当地人口、经济和市场规模的承载能力,供应过剩风险凸显。
1.6 价格分化:地价和供求矛盾加大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部分三线城市价格存在下跌风险
地价快速上涨、供不应求矛盾严峻仍将推动一线城市住宅价格上涨,而二线城市除杭州、南京等热点城市外,多数城市土地市场运行较为平稳,供求基本平衡,未来房价上涨空间有限;而多数三四线城市由于供应充足、地价涨幅最小、部分供应过剩的三线城市房价存在下跌可能。
1.7 政策分化:房价上涨压力大的一二线热点城市政策继续从紧,绝大多数城市政策保持平稳,少数市场低迷城市可能继续微调政策鼓励需求
今年3月“国五条”细则出台,此后10月以来,一线城市先后加码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目前仅部分二线城市加码调控,无论是政策力度还是执行层面均弱于一线城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城市由于市场持续低迷,通过松绑原有政策刺激市场需求,如温州8月放宽限购政策。此轮热点城市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将在短期内影响市场预期,但不能从根本上平抑热点城市房价,因此,未来热点城市政策仍存在加码可能;而部分市场低迷的城市,地方政府在不突破调控底线的范围内灵活调整将是大概率事件。在市场量价分化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全国政策“一刀切”的局面不复存在。
1.8 企业分化:大企业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中型企业不进则退,小企业边缘化
品牌房企布局已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由于自身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在武汉、成都等主流城市占有率持续扩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本地龙头企业地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在调控持续背景下,品牌房企凭借较强综合实力以较低成本优势获取大规模发展资金,融资优势表现突出,拿地十分积极,而区域性中小房企更多面临资金短缺,土地储备减少等不利局面,生存空间缩小,未来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
1.9 行业转型:消费升级、政策支持促使更多企业转向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等新领域,但去化周期长等潜在风险亟待关注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多,消费需求逐步升级,除商业、办公、工业产业等传统经营性项目外,旅游、体育、文化等休闲类地产也逐渐受到关注。2010年以来,世茂、万达、雅居乐、恒大、碧桂园等知名企业对旅游地产的开发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在全国300个超百万平方米规模旅游地产项目中,百强房企占比为23.4%。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旅游产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之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旅游地产本身具有“投资”与“自用”的特性,投资者不仅可以在投资中获得保值增值收益,更可以享受物业带来的空间享受和消费功能。与此同时,近年来限购政策持续实施,严厉地限制了重点城市的投资和投机性住房需求,部分购房需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促使具备资金实力的房企纷纷转战旅游地产。但旅游地产销售主要针对外来需求,大规模推盘、较高的定价使其对当地市场冲击明显,并且旅游地产项目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未来面临不确定性。
总结:
2013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但房价已由“普涨时代”进入“分化时代”,进一步促使调控政策的差异化。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的核心思想,正引导着各地调控机制的稳步建立。2014年是从行政调控到市场调节转变的一年,是从大涨大跌向稳步发展的一年,是制度化建设推进的一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年份,理清市场发展的走势、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平衡市场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一年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整体继续向好但增速放慢,上半年增速较高而下半年趋缓,城市间的市场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一二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需求旺盛、而土地供应不足,房价的上涨动力较强;部分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低,前期土地供应不科学,导致库存量过大,市场或将进一步恶化。
同时,2014年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推进,房产税等相关长效机制有望逐步确立。但是市场化改革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热点城市房价仍然上涨的背景下,难以期待限购限贷政策的放松,现有的行政化调控手段很难在短期内退出,不同城市的政策取向继续差别化。中长期来看,不动产登记、财产公示等制度出台,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的进一步扩大,将进一步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限购限贷等行政性措施才有望逐步退出,从而促使房地产业更加健康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也必将迎来更加市场化的机遇和挑战,市场供需关系将更趋良性,明年乃至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环境正在孕育变化,市场有望逐渐回归理性。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篇4
一、我局XX年工作完成情况:
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到12月28日止,我市财政收入完成9039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32%,迈上了9亿元的新台阶。支出方面,1-11月累计支出220197万元,占预算的87.35%,比上年同期增长41.30%。支出进度正常,有效保障了全市重点支出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需要,较好地实现了“保增长、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我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全力抓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目标中,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一些重点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北流的经济运行平稳,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为了确保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圆满完成,财税部门广大干部和职工埋头苦干、不辞辛苦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为完成各项财政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财政队伍的政治素质。局党组在年初即制定了全年思想教育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时代特点和精神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组织学习了中央、自治区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的重要文件和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干部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能与局党组保持一致,系统内政令畅通,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我局采取了办班培训、以会代训、函授和自学等形式,先后组织了乡镇财政所会计、助理会计、中层干部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学习新理论、新制度、新法规、新政策,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市公务员岗位培训考试和“五·五”普法考试,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函授教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三)不断更新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财政工作行为。结合本局工作的实际,制定完善了财政系统岗位考核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各股室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修订完善了局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制度,并将各业务股室的工作职责、工作守则、职业道德规范、业务办理程序流程图以政务公开栏的形式公布上墙,各项业务实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树立起财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一把手工程,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现象。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纪检部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努力规范财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税,杜绝了税收征管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同时,努力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反腐倡廉的源头治理工作,推进了全市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狠抓财源建设,提高生财、聚财能力。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项目建设战略。我局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点财源建设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我市财源建设的激励机制,贯彻执行市政府确定的各项财政资金扶持企业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起各镇、各部门上项目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招商引资和扩大内需项目工作,全市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重点财源建设单位创税水平稳步提高,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一是今年以来,我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全力抓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目标中,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一些重点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北流的经济运行平稳,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兴市”的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业、项目是北流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城市化和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强市兴市”之本、财政收入之本、劳动就业之本,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和发展生产服务业之本,是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税收保障。
三、2012年主要工作目标及分析预测
2012年全市财政收入目标初步确定为101813万元,比上年实绩 90100万元增长13%。主要是考虑到到XX年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特别是中央继续出台扩大内需政策,我市一批新项目的开工、投资将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一批新的产业项目的竣工投产也将带来新的财源基础,实现明年财政收入的有效增长是有财源税源基础保证。
四、2012年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服务发展大局,努力做大做优经济财政“蛋糕”。
第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突出更快更好发展主题,助推全市经济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继续筹措资金,集中力量支持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为全市经济提速增效提供财力支撑。二是服务招商引资大局,主动做好全市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除认真做好项目引进的财政政策制定外,还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确定的各项财政优惠政策,及时拨付各项企业奖励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主动配合市政府和国土部门做好土地开发工作,及时做好土地出让收入征收管理工作,增加财政收入,筹措开发资金。四是结合国企改革,稳妥处置国有闲置资产,增加有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五是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我市各项事业建设。
第二,强化征收管理,坚决完成全年财政口收入任务,努力完成全市财政收入任务。一是要搞好税源财源排查,组织各所立即行动起来,针对本镇当前的经济形势、税源状况和特点,对照任务找差距,对照任务排税源,摸清税源底数,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将今年各项收入任务落到实处,整理出本镇的税源财源构成、征管计划、不确定因素的应对措施、收入缺口的弥补途径等。二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非税收入是财政系统收入的主要收入,是完成全年任务的关键。要将非税收入征管作为财政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抓紧抓好,要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征管措施,有计划组织收入及时入库。
(二)加大“三农”投入,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一、重点支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支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示范区建设,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耕作条件,实现农业增效的目标。
第二、重点支持农村,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主要包括:一是依托扶贫资金投入,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扶持农村沼气池建设,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继续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投入,集中财力树立起一批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样板。三是进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加快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四是侧重支持农村教育事业,贯彻落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年学杂费和对贫困生免费发放课本等政策,保证农民子弟不因贫困而失学;继续开展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深入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五是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保证广大农民病有所医。六是全力支持做好农村民政救助工作,热诚做好弱势群体群众的服务工作,保证农民老有所养。
第三、重点让农民受益,加快农民致富步伐。重点是继续做好财政涉农补贴的发放工作,本着便于操作、热诚服务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使此项资金能直接迅速发放到农民手中。
(三)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步伐。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要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益文化、群众体育的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一、支持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成果,完善从小学到大学的贫困生资助机制。支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第二,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扶持困难群体就业。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着力完善城镇、农村两大社会保障体系。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为重点,形成“低门槛、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
(四)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健全公共财政收支管理体系。
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镇财市管”,进一步完善镇级财政收入激励机制,加大对镇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镇级财政困难。
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利用新的国库系统管理软件,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一步扩大直接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网上运行单位规模。
三是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各部门、各单位非税收入要全部纳入财政管理,不得在部门预算之外循环。继续探索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办法,使非税收入足额征收,合理增长,既保障单位工作正常开展,又有利于软环境建设。
四是稳步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在完善升级财政信息网络的基础上,规范完善信息网络的相关管理规定,定期在系统内组织开展网络巡检,确保网络和系统安全。积极稳妥试行非税收入征管软件、局机关办公自动化软件上线运行。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篇5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我乡是较为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农业乡,农业经济结构主要以粮食、甘蔗、烤烟为主,全乡上下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提出的“拼烤烟、兴林业、活通道、育旅游”的经济发展思路,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预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5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52万元,增长5.3;乡级财政收入345万元,比上年减少21万元,减少5.7;农民人均纯收入2406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长4.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0万元,增长58。
(一)烤烟生产得到巩固。我乡的烤烟生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市、县烤烟工作会议精神,突出烟农利益至上,加大新区开发力度,保证种植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调整和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布局,合理轮作,强化科技,加强管理,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克服了前期干旱,后期低温、多雨困难,实现了我乡烤烟生产的巩固发展。全乡共有6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种烟户数1325户,种烟总人口6415人,劳动力3957人,县下达合同面积6200亩(其中:田烟1000亩,地烟5200亩),实际落实大田面积8530亩。收购量80万公斤(其中指令性计划71.2万公斤,出口备货8.8万公斤)。实际交售烟叶总量101.32万公斤(其中全等级烟叶87.06万公斤,级外烟14.25万公斤),比上年的96.97万公斤增4.35万公斤,增长4.5。均价15.06元,增长3.7。上等烟占50.89,中等烟34.95,中上等烟比例85.84。实现烟农收入1311.53万元(不含价外补贴和级外烟),烤烟财政收入预计270万元。
(二)甘蔗生产稳步提升。今年我乡坚持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择优布局,科学规划,规范种植,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增加总量,向科技要产量,用科技增效益,充分调动广大蔗农的积极性,加快发展,提升质量,增加效益。XX年至XX年榨季完成工业产量39688.86吨,实现蔗农收入860万元。
(三)畜牧业稳步发展。狠抓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养技术培训推广工作,鼓励和扶持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紧紧抓住丰富的天然草场发展菜牛、山绵羊和养殖生猪,引进优质畜种,改良优化老品种,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推进畜牧业发展壮大。大牲畜存栏5872头,出栏牛580头,牛肉产量60.3吨;生猪存栏6081头,出栏肥猪4045头,猪肉产量370.1吨;山绵羊存栏6904只,出栏菜羊1307只,羊肉产量38.3吨;禽肉产量26.65吨,禽蛋产量10.91吨。实现畜牧业产值840万元。
(四)财源培植有新突破。一是加快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开发。积极推进“三段式”林业发展(即海拔1300米以下发展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石脚底小组已发展到600多亩;1300米—1600米发展甜柿花、柑橘等水果,鱼多坝小组已发展到600多亩;1600米以上发展核桃产业),采取烤烟等农作物种植与核桃产业开发并举,以短养长,在海拔1600-1800米地带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今年规划种植3000亩,力争年底全乡核桃种植达2万亩,为群众增收奠定基础。二是扩大对外开放,抓好招商引资。做好矿产资源、森林生态等资源的保护,适时开发利用。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基础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篇6
今年以来,我局劳动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力资源保障厅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全市“四个四”战略为主线,坚决落实民生为本的根本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民生,扩大社保覆盖面和提高待遇扩内需,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工作增活力,审慎处理劳动关系促稳定,健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体系强服务,全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取得新发展。通过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对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职能目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现将今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主要情况和下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劳动保障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
我们作为“就业促进民生工程”的实施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相结合、扩大内需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与形成新就业增长相结合,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强化政府各有关部门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充分发挥就业联席会议的作用,狠抓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加强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统筹城乡就业,有效解决了“五类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推进了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社会保障民生工程”中,以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重点,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覆盖面。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0.97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28万人,分别完成目标的67.14%、74.62%和70%;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9户;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未超过4%的控制目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36万元,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0.8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68.17%和9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达到46.6万人,其中参保缴费30.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实现43.8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87.15%、244.44%和105.03%。
(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和政策,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抓扩面、强征缴、保发放,提高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
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我们强化制度建设,狠抓政策落实,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着力解决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参加失业保险、高风险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等问题,将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从城市扩大到农村、覆盖人群从职工拓展到个体和农民工,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今年上半年,全市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13120人、2600人、9513人、3059人和12276人,分别完成市政府目标的114.09%、130%、95.13%、61.9%和423.31%。
二是社会保险基金持续增长。去年,在克服金融危机实施“五缓四降”政策的特殊背景下,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征收总量达到22.2亿元。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大力实施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完善规范社会保险征缴政策,加大基金征缴、清欠力度,加强稽核,保持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持续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费、职工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征缴额分别达到9.76亿元、1.96亿元、4357.4万元、2644万元和792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81.33%、60.31%、108.94%、66.1%和88.99%。
三是基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我们认真贯彻《四川省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暂行办法》和《四川省社会保险基金内部审计暂行办法》,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健全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基金协同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了业务工作流程,切实加强了基金征收、管理、支付环节的行政监督,依法对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以及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监督检查,并组织力量开展对全市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建立实施了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要求及时整改并严肃处理,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完整。今年上半年,召开2次联席会议安排部署社保基金专项治理疑难问题的整改工作,开展1次就业专项资金检查。
四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切实有效。我市从XX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社会保险与货币安置相结合的被征地农民安置办法,将失地农民纳入了养老保险范围。随着我市“四个四”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失地农民不断增加,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逐步纳入养老保险,截止今年上半年,共安置失地农民2.47万人,已有1.03万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为解决老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局代市政府办公室起草并印发了《关于解决老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的通知》,将XX年前未参保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通过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方式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为让更多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部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采取了分次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发基本养老金等措施,缓解他们的缴费压力。此项工作体现了省、市党委和政府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深切关怀,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
五是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减轻群众负担。在去年大幅提高我市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我市经过大量精心的测算,按照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出台相关政策,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一是市政府出台《关于提高市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通知》(泸市府函[XX]21号),提高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将医疗保险封顶线调至10万元。二是市政府印发了《市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泸市府发[XX] 11号),高额补充医疗保险承保基本医疗保险封顶至封顶线3至5倍,按补充医疗保险责任报销70至90%。三是我局出台政策《关于降低基本医疗保险费用首先自付比例的通知》(泸市劳社发[XX]1号),降低基本医疗保险部分费用首先自付比例5个百分点。四是积极开发慢性病刷卡结算医疗费软件,解决职工慢性病费用报帐难问题。
(三)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我们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查处群众举报案件,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一是切实加强劳动工资工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摸底调查,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以非国有企业、建设等行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把参保缴费作为规范用工的重要内容,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指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巩固去年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成果,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创建和谐街道(社区)、乡镇活动。全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促进了我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到目前,全市实施集体合同制度企业1359户,实行工资集体协商企业389户,有22.8万在岗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
二是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日常巡查、举报投诉调查及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建筑、餐饮等使用农民工较多的行业的用人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执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参保缴费等情况,严肃查处了各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今年上半年,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女职工未成年工合法权益、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共4次,监察用人单位711户,完成目标1200户的59.25%;为7100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860.41万元。
三是积极稳妥处理劳动争议。认真宣传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员、调解员队伍建设和办案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积极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大案件处理力度,稳妥处理劳动争议。深入贯彻《信访条例》,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完善维稳应急预案,认真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上半年,全市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9件,已结案630件,结案率91.44%;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2163件人次(其中信访142件,来访2021人次)。
四是落实减负政策稳定就业局势。今年我市继续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泸市府办发[XX]8号),对泸市府函[XX]23号文件规定的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和鼓励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4项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XX年底。通过完善“困难企业”的认定条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认定困难企业16户,涉及职工2527人,审批市本级XX年认定的困难企业享受XX年延长政策待遇17户,享受社保和岗位补贴4228人。加上区县审批的XX年延长政策待遇的困难企业,全市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困难企业的社保和岗位补贴已超过1000万元。
(四)劳动保障基础工作扎实有效。
我们十分重视劳动保障基础性工作,重点抓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劳动保障宣传、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和“金保工程”建设等,效果十分明显。
(六)共同目标和重点督办事项圆满完成。
我局对目标管理、督查督办、办理工作、信息工作、公文处理、会议作风、值班、信访、政府12345呼叫中心交办工作,地方志、爱卫、双拥、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环境保护等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通过夯实基础,扎实工作,上年半我局上述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今年上半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当前我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明显。劳动力素质、技能整体偏低,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的现象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不高,城镇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更加困难。创业环境不足,城乡劳动者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创业促就业工作机制不健全,相配套的工作机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创业的后续服务没跟上,全社会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和关心程度还不够。
二是社会保险扩面任务艰巨,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难,保发放资金存在缺口,需要中央转移支付的大力支持。
三是个别用人单位不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个别用人单位无故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时有发生。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大力推进就业促进民生工程。
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扎实做好各项就业工作,着力解决各类群体的就业问题,最大限度缓解我市就业压力,切实稳定就业局势。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探索、认真研究、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切实有效解决社会保险历史遣留问题,让社保政策惠及更多群体。扎实抓好泸县新农保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三)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三法一条例”,严格执法,依法行政,重点加强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及时调处劳动争议,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篇7
一、全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一)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发展及农村推广应用散装水泥继续呈现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方针,国民经济由快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全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水泥产业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干法水泥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技术装备不断创新提升,使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主要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散装水泥的生产供应能力超过了水泥总产量的90%。
2012年全国水泥产量增速放缓,全年产量为2l 8213.0万吨;同比增长121 132.7万吨,年增长量比上年19 489.0万吨减少7456.3万吨;年增长率为5.84%,增速比上年10.44%回落4.6个百分点。
2012年全国散装水泥产业呈现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散装水泥累计供应量为118 129.94万吨,比上年同期106 753.95万吨增长11 375.99万吨,增长率为10.66%,散装水泥增长速度快于水泥增长速度4.82个百分点;散装水泥年增长量接近水泥年增长量。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已达到54.1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可节约标准煤2714.1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1 87.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56.8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3.07万吨,实现综合效益531.58亿元。预拌混凝土产量持续增加,预拌砂浆产量再创新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有所提高。
(二) 中国散协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国家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厉行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指引下,针对鼓励和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1]322号)、《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禁止现场搅拌砂浆检查工作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12]767号)等一系列政策规章性文件都强调了有针对性的关于加快促进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内容。全国各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工作的实际,相继出台地方性文件,把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散装水泥工作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持续推进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和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持续、全面、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继湖南省、江西省等12省市相继颁布了关于促进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条例后,今年又有云南、新疆、广西、安徽、青海、河北等省区的立法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制定和贯彻条例,使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逐步纳入到了法制化轨道,为全面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1. 协同政府部门为行业发展大局服务
(1) 争取预拌砂浆优惠税率政策早日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国家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了“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国家商务部和住建部等两次印发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因此,预拌砂浆产业在全国蓬勃兴起并快速发展。但由于预拌砂浆产品的增值税赋致使产品的价格偏高,进项税抵扣不足造成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等原因,使“禁现”工作推进难度增大,部分城市的工作难以启动。根据行业和会员企业的反映,我会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协同商务部多次与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协商,建议国家应参照预拌混凝土按6%的税率征收预拌砂浆产品的增值税。按照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意见,经我会协调商务部与国家工信部协调,特组织召开了由中国散协、中国水泥协会、中国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协会等相关单位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在各方取得共识后正式行文报财政部、税务总局,目前尚待税务总局正式发文施行。
(2) 积极推动砂浆城市“禁现”联合督查工作
目前,砂浆“禁现”工作和预拌砂浆产业在全国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中国散协根据会员企业的强烈诉求,积极向商务部反映情况,并将天津市关于“禁现”工作的调研报告报送住建部,建议商务部、住建部等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全国重点城市的“禁现”工作进行检查。商务部近期已印发文件,对检查工作做了部署,并对检查范围、检查内容、组织实施、检查要求、结果处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按照文件精神,在先行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届时接受国家督查组的检查。
(3) 开展散装水泥产业基础研究,促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意见的批复》(国函[1997]8号)等国家对散装水泥发展工作印发的专门文件已历时15年之久,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客观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界共同认为,争取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报请国务院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此,先从产业的基础研究入手,以开展对散装水泥产业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绩效评估的方式,用翔实的事实依据论证散装水泥产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贡献和重要意义,提升发展散装水泥在经济领域全局的产业地位,以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发展思路指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散协会同商务部组织部分散装水泥办公室及有关专家,在郑州召开了专题会议,就开展课题研究和起草《指导意见》统一了思路、确定了分工并对有关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4) 深入调研了解行业实情,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
中国散协区别其他行业协会的显著特点,一是国际上没有相同或类似的行业组织;二是全国有1275个履行政府行政职能的散装水泥办公室,在全国各行政区域行使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职能;三是各级散办与企业单位在中国散协的会员比例各占50%。这种点、面结合的会员结构决定了协会工作的特殊性。我会针对上述特点,始终十分注重把握好为不同会员进行交流、提供服务的方法,利用参与区域性会议及业务活动或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认真深入地了解“点“或“面”的诉求,全面及时地综合各方面情况向各有关政府部门反映,协同解决事关行业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如,原设在商务部并履行“指导全国散装水泥发展工作”职能的“全国散装水泥办公室”这一工作机构,由于名称需要再次规范等原因,目前新的机构名称一直尚未确定,对全国各级散办对口开展工作带来不便。我会及时协同商务部有关部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姜增伟副部长为此作了重要批示,此事已进入例行审批程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筑业现代化的进步,散装水泥产业链也不断拓展延伸,除业已形成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及农村推广应用散装水泥供应链体系外,与散装水泥产业链相关的新型墙体材料、城市建筑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产业也与之密切关联,不仅使散装水泥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业态,而且其科技内涵也相应地不断丰富和深化。中国散协是搭建产业平台、促进产业发展和行业交流、衔接和凝聚政府与企业及行业力量的重要组织。所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尤显重要。
2.引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1) 认真组织开展预拌砂浆企业等级评价工作
推进砂浆城市“禁现”工作和引导预拌砂浆产业的规范发展,发挥好骨干企业市场主体的引导作用,抓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良性的市场竞争秩序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中国散协为了进一步培育和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促进预拌砂浆相关企业的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经报商务部同意,中国散协会同各地散装水泥办公室及有关专家开展了两批对“全国预拌砂浆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认定企业’和‘示范企业’”的评定工作。根据评定条件和程序,由企业申请,报省级散办审核,经秘书处复核,提请专家审定。两批共评出全国预拌砂浆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认定企业”23个,“示范企业”35个,中国散协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授牌和宣传表彰。该项活动的开展,对规范和引导全国预拌砂浆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会拟从明年开始,依据我会今年组织制定并颁布的《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规范》行业标准,将对全国的相关企业进行等(星)级评定工作,依此进一步健全社会公信和行业监督体系的建设。
(2) 培育建立行业先进典型产业示范基地
为了培育行业技术骨干企业并发挥示范作用,中国散协还组织专家评定并授予南京天印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散装水泥产业链示范基地”、无锡江加建设机械有限公司为“免烘干干混砂浆成套设备示范基地”、山东圆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为“轻质砂浆产品与装备技术示范基地”、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为“振动流化床和机制砂生产线示范基地”等称号,他们为推动业界的交流与合作,较好地发挥了行业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
(3)在行业倡导并组织开展行业自律倡议活动
蓬勃兴起的预拌砂浆产业,已显现出市场竞争不规范的现象,为遏制市场恶性竞争的行为,发挥好行业协会在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市场公平的作用,中国散协在四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号召相关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南京天印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发起的《预拌砂浆行业自律倡议书》,并组织了企业的签字仪式。这一举措对规范预拌砂浆产品生产及设备制造企业的市场行为起到了自律监督的作用。
今年以来,预拌砂浆产业发展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中联重科、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特大型企业”阔步进入了竞争的行列,全国预拌砂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更加白热化。中国散协认真分析了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积极引导企业科学把握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会同协会共同抵制市场的不规范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中国散协在今年12月召开的“中国散协第五次会员大会暨行业年会”上,发动8家副理事长会员企业再次提出倡议,号召全行业积极响应倡议,并组织了隆重的《预拌砂浆行业自律公约》的签字仪式。中国散协将加大行业自律监督的工作力度,推进预拌砂浆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加强行业标准化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是规范行业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对促进技术进步以及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中国散协积极协调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及行业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积极申报标准项目立项,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行业标准的编制、评审、鉴定工作,先后完成了《多回程干砂滚筒》、《焊接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螺旋卷边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规范》等4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及报批实施。《预拌砂浆筛分技术要求》和《预拌砂浆生产线基础构架设计规范》两项新的行业标准也已在商务部批准立项。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散装水泥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4.办好行业展会及各项专业活动,搭建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会展业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服务产业,在促进行业交流、扩大行业的社会影响、带动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中国散协在商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联合主办了连续三届的“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
第三届展会于2012年5月10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住建部、工信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展会,全国业界的代表踊跃参会,行业的骨干企业积极参展,参展企业展位数、展位面积高于往届,展览效果一年比一年好。展会充分宣传展示了我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成果,搭建了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升了公众对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技术装备和产品的认知度,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商机。
展会期间,协会同期组织召开“2012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荆林波副院长在报告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使参会代表从不同层面了解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和行业发展的动态趋势,荆副院长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全场听众的高度评价。会议期间安排的“无机防火保温砂浆(A级)技术研讨会”和“预拌砂浆生产、施工设备与应用技术研讨会”,紧密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并对行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攻克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推介和交流。全行业对中国散协组织各项活动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增强了广大会员与协会的向心力。此外,每期展会还对积极参加展会的优秀企业,为展会组织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5.开展行业专业技术及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随着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引导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关键要解决好创新和协调发展的问题,而不断丰富和提高各级散办及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及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是散装水泥行业当务之急的基础性工作。
为落实商务部领导关于加强散装水泥行业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国散协受商务部委托,承担了组织散装水泥系列培训教材编写及组织培训工作的任务。为保证《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教材的编撰质量,商务部和中国散协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编审工作会议,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讨论和修改完善。该教材被商务部指定为散装水泥应用系列培训教材,姜增伟副部长为教材亲笔作序。
商务部发文委托中国散协承担组织对各级散办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轮)训工作。目前,中国散协在郑州市已成功组织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50人,经过结业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将颁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统一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全体参训学员对培训班的组织及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积极建议中国散协今后要多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多提供这种学习深造的机会。
6.认真履行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职能
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局行业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指导全国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中国散协受政府部门委托,多年来一直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使统计工作更好的适应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的需求,各项统计指标更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中国散协坚持每年召开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专题会议,总结讲评工作,交流经验,研讨改进统计工作的措施,力求杜绝统计工作中迟、漏、错、虚的现象,使统计指标更加科学合理,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统计体系更趋于完善。商务部已率先核准将散装水泥统计工作制度的部分指标体系列入到《商务部商贸流通业统计表》序列。
为了提升散装水泥统计信息化水平,提高统计系统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司函[2012]126号),委托中国散协在全国范围开展推广应用“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的有关工作。我会已在今年的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会议上做了部署,有关技术培训工作正在各地抓紧进行,要求全行业2012年的统计年报全面应用网上智能直报系统。
7.重视并发挥好散装水泥媒体的宣传作用
强化和扩大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在社会的宣传功效及影响力,是引起社会有关各界及广大公众了解与关注、尤其是谋求政府有关部门重视与支持的重要手段,也是抓好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每年集中组织举办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各具特色,面向社会的宣传效果显著,是各地集中展示和宣传散装水泥意义和发展成果的平台。商务部印发的“十二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各级散装水泥主管单位和管理部门要努力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由中国散协指导并每年度召开的《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编委会笔会(或通讯员会议),研讨交流宣传工作的经验,议定新的办报思路,表彰优秀通讯员和发行工作先进单位,有效地促进办报质量的提高。《散装水泥》杂志、中国散协信息网、中国散协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经办的《中国砂浆资讯》、全国各级散办经办的单位网站、期刊动态、通讯、简报等构成了散装水泥行业宣传的网络体系。中国散协支持举办的散装水泥楹联大赛,印发专业知识台历等形式开展的宣传活动是对散装水泥宣传模式的创新;联合各地电视台编制和播放专题电视节目等,均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中国散协秘书处坚持每年全面汇总全国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资料,编撰年度《全国散装水泥工作资料汇编》,并将国家有关政策文件收录入编。该汇编不仅能作为散装水泥工作者及行业相关单位的参考史料,而且也是呈送相关政府部门有关领导极具参考和宣传价值的文献资料,已成为散装水泥工作者十分珍视的工作资料。
8.评选表彰先进,树立行业榜样
为了鼓励为行业建设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单位,在全行业树立崇尚先进的正气,我会在“2012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上(第三届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期间),向河南省等11个单位授予“促进散装水泥行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授予南京天印科技集团等12个企业为“促进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
在今年召开的第五次会员大会暨行业年会上,中国散协对第四届理事会期间的74个“优秀会员单位”、17个“促进行业发展与标准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和4位荣获“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的获奖单位及个人进行授牌表彰。
9.进一步抓好协会的自身建设
(1) 协会秘书处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质服务质量在全行业树立威信。我会秘书处从领导到每一位员工,始终保持爱岗敬业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共同营造了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在与行业各会员单位的联系与交流中,始终保持着热情、诚恳、谦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会员单位反映的每一件诉求信息,并尽力加以处理解决。多年来,秘书处行业建设与发展作出的努力和作为赢得了各会员单位的信赖和拥戴。因此,各会员单位对协会的工作及开展的各项活动都积极给予热情支持,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逐年增强,讲正气、促发展已形成了推进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注重发展行业骨干企业加入协会。随着行业发展和中国散协社会影响力的增强,以及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兴起,我会注重了对企业会员、特别是跨行业的大型企业会员的发展工作。今年以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特大型(上市公司)企业纷纷加入和要求加入协会,并给予协会组织的活动以大力支持。我会特将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骨干企业提升到理事会的领导层,进一步优化了理事会及会员结构。目前协会的有效会员总数达到近400家。
1 0.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顺利换届
我会第四届理事会已期届满。按照民政部、国资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协会换届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期成立了由靳平生、丁建一、王国群、朱南纪、于东威组成的换届工作筹备组,按规定程序按时完成了换届的各项筹备工作。12月12日,中国散协第五次会员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商务部王旭斌副司长、工信部潘爱华副司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余平副书记、湖南省经信委刘平凡副主任莅临会议并致辞。
会议全体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中国散协第四届理事会丁建一理事长所作的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四届理事会王国群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所作的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于东威主任所作的关于《章程》修改的说明;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朱南纪主任所作的关于中国散协第五届理事会筹备工作情况的说明。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国散协《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会员管理办法》《会费缴纳标准及管理规定》。
会议按照协会换届选举规定,对候选人采取等额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主选举。选举结果为:靳平生同志当选中国散协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丁建一同志当选副理事长(常务)兼秘书长,王国群等17名同志当选副理事长。会议还选举马淑珍等22名同志为特邀副理事长。
大会选举结束后,在随后召开的中国散协五届一次理事(扩大)会议上,靳平生理事长代表第五届理事会作了专题讲话。在新当选的理事会领导成员集体合影时,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表示祝贺。
中国散协第五届会员大会始终在团结、和谐、奋进的气氛中进行。期间,还召开了中国散协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和中国散协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座谈会及其他专业活动。
二、关于2013年的主要工作
(一) 协同政府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文件。
(二) 落实《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禁止现场搅拌砂浆检查工作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12]767号)精神,协同组织开展砂浆“禁现”检查工作。
(三) 依据《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规范》行业标准,组织开展相关企业的等级评价工作。
(四) 依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关于进一步做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函[2012]126号)要求,落实在全国范围全面开展推广应用“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工作。
(五) 继续落实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关于开展散装水泥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函[2012]78号)要求,认真组织好各期“预拌砂浆专业技术与管理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做好“商务部指定散装水泥应用系列教材”《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全面发行工作。
(六) 组织完成《预拌砂浆筛分技术要求》《预拌砂浆生产线基础构架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编制、审定及报批工作。
(七)继续组织办好“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篇8
(一)上半年就业基本态势
1、城镇就业继续平稳增长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比1—5月份增加130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74%,目标任务已完成大半。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与一季度持平。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6月末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5%,已连续4个月下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数据显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1,与上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0.04;绝对招聘指数在100以上,第二季度相对招聘指数自2011年以来开始逐年下降但幅度不大,说明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虽增长趋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定。城镇就业总体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2、非制造业引领就业增长持续呈现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回升,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6%,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升至年内高点,同比低0.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5%,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同期从业人员指数为50.4%,环比和同比分别回落0.5个和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4.1%;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5%,环比均有所下降;19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10个行业低于50%,与一季度行业情况基本相同。以非制造业引领就业增长的格局持续呈现。
3、雇主招聘意愿愈显乐观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 JOBS)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显示,88.6%的受访雇主表示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招聘比去年同期更多的雇员;《2014年第三季度的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显示,88.5%的受访雇主表示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比2013年同期招聘更多的雇员,与2013年三季度同比增加招聘的雇主有79.7%,仅有5.1%的雇主表示将减少招聘量。这表明今年上半年以来雇主招聘需求乐观增长的态势仍在持续。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小微企业发展仍需更多扶持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小微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倍至5倍。据统计,目前我国70%以上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微企业就业,小微企业发挥着就业吸纳主力军的作用。尽管今年5—6月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PMI有所回升,但6月份小型企业PMI(48.5%)在4月份较低水平上又下降了3个百分点,影响行业整体吸纳就业水平的提高。说明目前小微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制造业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更加巨大。
2、服务业就业尚未稳定居上
虽然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近年来逐步提高,但从部分行业、企业的发展和用人需求情况来看,表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从2013年5月份以来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变动情况来看,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一直处于50%临界点以下。而作为非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建筑业和服务业又表现各不相同,被寄予高期望值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在经历了去年连续几个月50%以上的景气阶段之后,从2013年12月开始至2014年6月,除3月份达到50.4%以外,其余5个月均处于50%以下,表现出波动下行的走势,其中住宿业、水上运输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而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则一直保持在50%以上,成为在制造业用人需求普遍下滑情况下支撑非制造业发展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再从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4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的数据看,与上季度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4.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这一情况表明,目前,以服务业替代制造业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局面尚未稳定形成,经济增速下行影响和服务业内部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是服务业用人需求总体呈现波动和下滑的主要原因。
3、结构性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主要集中体现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难”,传统工业集聚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挤出”和就业渠道狭窄,以及劳动密集性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的人才短缺等方面。人社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称之为“更难就业季”,和以往未就业毕业生累积叠加,将形成至少800万左右的就业需求压力。尽管农民工总量增速正在下降,2013年比2012年降低1.3个百分点,但是总规模仍在继续增加,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63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加274万人,增长1.7%;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加359万人,增长3.6%。如果假设2014年农民工增速为2%(2013年2.4%),2014年农民工总量则将达到27000万人左右,增加500多万人。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情况下,钢铁、煤炭、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聚集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和地区,由于强制性集中关停相当规模产能,带来较大的职工安置压力,由此产生的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问题在局部地区相对突出。老工业基地城市和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尚未形成,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比率普遍偏低,地区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显著。在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利润空间日益狭小的压力下,一些行业和企业转型开始加速,伴随有一定数量裁员发生,作为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的海尔、格力、美的等,近期均有裁员情况,2014年内仍有裁员计划实施,说明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正在显现。与此同时,部分地区、行业、职业岗位缺口持续存在并有继续扩大趋势,例如,2014年一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4.17,用人缺口达125067人,主要集中在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三大职业群体,三大职业群体需求量占全部需求的90.51%。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二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治安保卫人员、餐厅服务员、厨工、保险业务人员、购销人员、机械冷加工人员、营业人员、收银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较大,同时,各技术等级岗位的劳动力需求均大于供给,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1.95、1.78、1.68、1.64。既需要一线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也缺少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者。endprint
二、当前就业形势的主要成因及全年走势判断
(一)当前就业形势的主要成因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结构性矛盾愈显复杂,但城镇新增就业一直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仍然持续趋稳,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作用:
一是经济持续扩张奠定了市场需求规模的基础。1991年至2013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10.2%,GDP总值达到568845亿元,是1990年的5倍多。据我们的相关研究测算,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超过1万亿元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都能达到1000万以上,而与此同时,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相关性有所弱化。
二是服务业就业比重进一步提升。从统计数据来看,随着服务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贡献率的提高,我国分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服务业就业比重近十年来逐步,从2003年的29.3%提高到2013年的38.5%。由于服务业具有较之第二产业更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其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就业比重的扩大,必然会有利于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
三是民营经济新一波发展。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环境的压力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驱动下,新一波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知识资源都有较大的实力,投资和经营的领域更加广泛,对劳动力和知识人才的需求也明显提升。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民企依然保持一季度高歌猛进的节奏,招聘需求量增长31%。二季度外企招聘需求强力反弹,而国企招聘需求量却在一季度-2%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下滑到-25%。
四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近年来,随着国家促进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速,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增幅高于东部地区增幅的态势愈发常态化。今年二季度,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2、1.08、1.11,市场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的1.11、1.07、1.16相比,中西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增长显著,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21.1%和21.1%,中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43.1%和36%,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42.5%和42.8%。在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型、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后发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对扩大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五是劳动力供给逐步趋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规模正在逐步下降。多项预测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下降。同时,我国劳动参与率下降空间也在增大,16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79.2%下降到2010年的71.4%,年均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15—64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由84.2%下降到76.4%,劳动力供给压力将进一步降低,就业总量矛盾逐步趋缓。
(二)对2014年下半年就业形势的判断
从总体上看,2014年的就业将面临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考验。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我们认为,2014年下半年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平稳,并有望与上年同期持平或好于上年同期。对实现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4.6%以下的就业工作目标可持乐观态度。与此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会同伴同随,问题的复杂性也会有所加大。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和有效的应对。
三、对下半年的工作建议
根据对上半年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对下半年走势的判断,建议2014年下半年政府就业政策和工作应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重点,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新问题、新动态。
(一)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各级政府应继续高度重视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扶持小微企业的相关精神,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吸纳就业的税收减免和经费补偿政策,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范围,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制度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实力,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着力解决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和就业状况的不稳定,源自于服务业整体基础还相对薄弱,区域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解决制度和体制问题入手,应将解决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问题放入治理整体发展不平衡的工作框架之中,使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既具有整体方向性,又符合地方发展现实需要。应研究处理好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避免由于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政绩目标,使服务业变成“无本之木”,也要防止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使服务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释放。要将促进服务业发展建立在真实的发展需求之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
(三)以强化就业培训提升再就业能力
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减少行政体制壁垒和掣肘,集中优质资源和力量提升当地劳动力就业技能。鼓励各级政府建立城乡统筹、内外平等的就业培训机制,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服务,建立起农民工城镇就业与培训的连通机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的稳定就业。■
【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推荐阅读:
市旅游局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12-17
市旅游局2005年工作总结06-10
嵩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2013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05-08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发展规划11-08
年外侨旅游局双拥工作总结11-02
旅游局2011年工作计划09-07
年旅游工作总结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