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

2024-09-28

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通用12篇)

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 篇1

一个项目经理的个人体会、经验总结

I T人

项目经理要紧的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只有最合适的,没有什么叫对的,什么叫错的,项目经理最忌讳的就是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做技术人员出身的,喜欢寻找标准答案,耽误了工作进度,也迷茫了自己。

本人做项目经理工作多年,感到做这个工作最要紧的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只有最合适的,没有什么叫对的,什么叫错的,项目经理最忌讳的就是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做技术人员出身的,喜欢寻找标准答案,耽误了工作进度,也迷茫了自己。以下是本人一些做项目的个人体会,写出来供大家指点,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水平。

项目开始阶段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项目经理在接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尽可能地多从各个方面了解项目的情况,如:

1.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具体大概做什么事情,是谁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在国内很多客户都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根据项目的名称望文生义地去想象项目的目标。一个名为“办公自动化”的项目很有可能在你进场以后一个月才发现客户其实需要的是一个计算机生产管理辅助信息系统系统。前期了解情况的工作越详细,后面的惊讶就越少,项目的风险就越小。

2.这个项目里牵涉哪些方面的人,如投资方、具体业务干系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方、技术监督方等等,很多项目里除了业主单位的结构很复杂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单位也会牵涉进来,如项目监理公司、业主的行业主管机构等。项目经理需要了解每个方面的人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和期望是什么。事先了解各个方面的看法和期望,可以让你在做项目碰到问题的时候,就每件事情分析哪些人会在什么方面支持你,哪些人会出于什么目的反对你,从而提前准备联合朋友去对抗敌人,让事情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一致的利益,这句话作为项目经理是一定要记住的;

3.基本了解了客户的情况后,下面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公司各方面对这个项目的看法。首先是高层领导是否重视,这个决定了你在需要资源的时候,公司是否会根据你的要求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领导口头肯定是说支持的,你需要做的是了解公司对这个项目的实际期望,是想把项目越做越大还是想赚钱?是想做样板工程还是干脆想敷衍了事,公司领导对项目的态度决定了你做这个项目的战略,而这个战略方针将对你做项目计划产生直接的影响;

4.在做整体项目计划前,还要大致计算一下你手上的资源。首先是时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往往很多项目要求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范围里完成。对于这一点,你在做项目的风险控制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次是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已往经验,大致计算一下未来的项目小组有多少种角色,每个角色目前公司是否有人,是否能完全归这个项目使用,是否需要另外招聘一些人员,招聘的准备工作要尽早启动。最后就是一些设备的准备,项目所需大件关键设备要尽早预定,以后不管发生设备等人还是人等设备的情况,浪费的都是你的时间;

5.现在是做项目说明书的时候了。一份好的项目说明书不仅将要做的事情描述得很清楚(主要是讲做什么,而不是说怎么做),而且把如何检查也说明得很透彻。也就是说它不仅说明白了要做哪些事情,也让客户的业务人员(一般不懂技术)知道项目做成什么样就算完成了。简单地说,项目说明书描述项目做哪些事情和每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检查每一个结果。

6.是到做总体计划的时间了吗?不,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客户的目标和你手上的资源,那么做计划以前,你还需要和你的经理和客户充分沟通资源的问题。因为很多资源是还不明确的,你需要写一份报告,详细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以及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如果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话,将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资源不够,就要高层改变策略,增加对这个项目的投入。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些公司会放弃这个项目。总之,没有人能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项目经理不能尽早发现风险,那么就只能去当烈士了。

7.明白了要做哪些事情和你手上的筹码以及你做这个项目的总体策略,现在是成立项目小组的时候了。很多项目经理都没有自己选择组员的权利,那么,就尽量发挥你的影响力去寻找那些你想要的人吧。成员的组成根据项目不同,相差较大,很难有什么具体要求,但是,一定要有精通客户业务的人,很多小项目里,这个人就是项目经理本人,大项目里会配备行业专家(Industry expert),这样和客户沟通起来才不会鸡同鸭讲,双方才可以相互理解。我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客户交谈时满口的专业术语,结果搞得客户一头雾水,反过来,他还指责客户不懂技术。其实,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的客户已经是很好的客户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懂怎么做还要指手画脚的客户到处存在,但是要明白,是客户选择了你,而不是你选择了客户,有了客户你才有工资拿,心平气和一点吧。

对于这种需求天天变的客户,你就一定要事先做好规矩:

一、统一联系人,客户指定一个人和项目组进行沟通,不能张领导、王领导都来说几句,如果他们意见不一致,那你只有得罪领导的选择了,所以,项目的最初就要定好规矩,我项目组只认一个的意见,有什么要求你们内部先统一再和我谈,我不想卷入你们内部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之中;

二、所有需求变更全部要有书面文字,这点切记!这样做好处多多:

*有书面证据,以后他还想改,你有了他以前要求的证据,告诉他:你以前可是这么说的;

*便于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如何慢慢演变的历史可以看清楚,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客户的目的;

*对于客户来说,嘴巴一动最方便,反正是你们做,不花他的资源,所以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和项目的目的一致,他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如果要他写书面要求,还要签字盖章,他就要谨慎多了,而且一写东西,思想就会更加深入,很多无理要求也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8.现在你要面对三群人:你的领导、你的组员和你的客户,和这些人沟通,让他们知道你打算怎么做,什么时候要他们做什么准备这些事情将是你的主要工作。既然沟通这么重要,那些事先定义一下沟通的原则也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很多沟通原则都是潜规则,如果你在一个部门时间做长了,对这些规则的运用觉得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你现在面对的是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单位,不把沟通规则说清楚,你以后就会吃亏。下面的东西看起来无聊,其实还是很管用的:第一个是规定信息的流动方式和介质,是推还是拉。推的意思就是项目经理将主动发布信息,不管通过电话、邮件还是书面方式,保证将信息传达到每个人。这种情况适合小项目,人少;拉的意思就是项目经理就是一个类似web服务器,你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就去问他。当然,没有项目经理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他会用发布信息到公共介质的方式公布信息,简单的是白板,复杂一点的是项目的公共信息交互区,潜规则就是我发了你没去看就不要说我没告诉你。说这些看似很无聊,其实里面牵涉信息传达不完全的责任问题。当然,这些都是指一般的方式,而且不要绝对化,一般情况下,主动沟通和被动访问是同时存在的,尤其是对领导,项目经理更加应该主动去和领导沟通。第二个问题就是文档问题,很多人怕写文档,但是项目经理一定要牢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有理有时候为什么会说不清呢?就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项目经理开始就要和客户说清楚有些文档是必须签字的,比如项目经理的项目日志,每个星期至少让客户签字,另外所有达成共识的东西,比如会议纪要,甚至领导的讲话记录,都要写成文档,双方签字,这样以后扯皮的时候,就能做到有据可查。记住:说了的就和没说一样,只有写下来大家签字后才算真正发生了的。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你提交的报告,给领导(包括本方领导和客户领导)做一个选择题,结果领导压住不批,让你无所适从,结果拖延了进度。这时候,你可以等,但是注意要留记录,标明是谁的责任;另外,如果你在开始阶段就和领导商定:如果批示提交三天后没有得到领导答复就算对方同意,这样你就会主动很多。再比如不同事件的审批流程问题:什么等级的事情记录在项目日志里、什么等级的事情要双方项目经理专门签署备忘录、什么等级的事情要双方领导出面签署合同附件等等。事先想得越周到,以后的工作就越主动。

9.好了,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定义了一些游戏规则,现在是坐下来做计划的时候了。这一节,任意找一本项目管理的书都会说得比我好,所以我就少写一点,说一些自己的体会就是了。首先是找几个关键组员,比如客户业务专家、系统分析员等等,做一下项目模块划分工作。项目分成几块去做,每一块完成什么,模块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换等等。需求定义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这里说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这里要强调一点:完成一个目标有很多种方式,你要选一种你最熟悉的,而不是看上去最完美的,这个思路会让你的项目减少很多风险。有时候客户会被某种新技术打动,坚持要你采用那种新技术,你就应该告诉他:你选我做这个项目,就应该容许我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做事情,新技术之所以有诱惑力,就是因为吃亏的人还不多,我不希望你成为第一批受害者。采用一个计划会让你的工作更加明确,比如用微软的Project软件,你填写完表格以后,就可以知道这个项目有多少件事情要做,每件事情需要什么资源,他们之间的前后关系如何,消耗的时间有多长,完成后有什么标志等。所有的结果最后用一个叫做干特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你做完这个表以后会惊奇地发现,干特图上项目的结束时间会远远落后于你的计划结束时间(签合同的人永远不会先征求你的意见的)。当然,学过项目管理的人会大谈什么WBS、优化路径之类的东西,但是我的经验是你再优化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安排到计划的时间结束。如果你没碰到这个问题,在我恭喜你挑了一个轻松活之前,请你再去确认你是否罗列了所有要做的事情和正确评估了他们所需要的时间。这时候,你就要考虑牺牲一些任务的时间(也意味着质量)了。按照什么标准牺牲?这个项目的战略!我们在第三节提到过的战略。我的经验是如果你什么都赶进度,其结果可能就是十件事情你一件也没做好,想想多么失败啊。所以,把资源投到你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上,最后的结果是十件事情,你有三件做成了精品,三件完成,还有四件因为某些原因延误,成绩单是否靓丽了很多呢?战略决定优先级,而正确排列事情的优先级是一个项目经理能力的主要体现。

好,现在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了解了项目的目标、搞清楚了手上的资源,制定了项目的策略,然后编制了项目的整体计划,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反而是项目经理比较空闲的时候,不像前期的时候项目经理要象记者一样到处和不同的人接触,搞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努力猜测他们在想什么和他们的真正目的,那才是最累人的事情。当然,小项目的项目经理往往自己也是一个资源,要做很多事情,这时候反而比谁都苦。项目经理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保持和客户领导以及自己领导的沟通。和客户领导沟通时特别要注意,除非你需要对方给你支持,那么你才需要讲得具体一点,否则,告诉他一切正常就可以了,而且态度要积极一些,千万不要说一些领导不懂的细节,比如:“王局长,最近项目进度还算正常,就是JVM经常发生一些内存泄漏的情况…”王局长:“(*&$@@”。和自己的领导汇报也要注意这个问题,除非他是一个技术高手,你需要他的技术经验,否则一般就汇报进度是否正常以及有问题时你的对策和打算就可以了,有些需要他支持的地方,比如资源调用需要说详细一点。和组员开会,除了一些项目进度跟踪会议以外,还有很多讨论会,需要大家用头脑风暴方法给出解决问题。与会人员很多都是技术人员,他们的特点是注重细节、缺乏大局观、有点消极悲观、自尊心强(如果总结得不对,欢迎大家拍砖),所以,你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只要负责提出问题和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千万不要做评判者的角色。一个问题,有很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看,现象是完全不同的,想想盲人摸象的故事吧。这些技术人员,他们往往精通一个方面,就自己的角度发表见解,除非一些很特别的情况,你都应该认为,他们提出的方案,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是最合理的。你的长处是掌握事情的优先级,评估各个方面的轻重缓急,从而根据他们的意见得出一个合适的(而不是正确的)方案。所以,在会议上,你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和他的意见,夸奖那些意见提得比较好的人,千万不要把会议带入无休止的争论(你要让大家知道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多元的,唉,我们的教育惹的祸…)。会后,你自己写文档,做决定。会议上大家的面子都被照顾了,自己实施起来的阻力就小,如果还有意见的,你就私下找他聊,如果还不能说服他,你就要让他明白,因为你负责这个项目、你担当风险,所以,这个优先级应该你来判断。组织中的高层,并不见得水平会比一般的成员高,但是,他要承担组织的风险,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对事情的优先级的判断肯定比下属强。

在开发过程中,内部管理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时刻强调以验收为目的的思想,每个任务的最终可交付成果一定要是可以被检查的,比如,【界面要求:美观大方、简洁明快】,这个要求我就不知道如何检查。所以,给开发小组布臵任务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检查结果,比如我见过一个计划,里面有一个任务【开发人员熟悉EJB编程】,这个任务,除了让这些人去参加一些专业认证考试,否则,结果很难被检查。所以,时刻考虑如何检查结果、如何向客户交付是项目经理一直要注意的事情,我听说有些老项目经理拿到项目是倒排计划的,即首先看如何验收和验收标准,然后决定工作计划。很多项目开始了很久,还不知道如何验收,那么这个项目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做项目就是为了验收,我们的角色不是研究机构,我们的目的就是在付出那么多劳动后得到结果。

另外我插一句:我是极其不主张到客户现场开发的。尤其是一大群技术人员直接和客户交流,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技术人员的本性决定的)。我的做法是项目经理和项目实施人员到现场,软件开发人员还是在公司做项目。项目实施人员就是初级项目经理,他们了解自己的产品,懂得一些客户的业务,关键是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俗称“皮厚”。他们是客户和研发人员的桥梁,其职业方向也是很机动灵活,以后可以有很多方向可以转,比开发人员的路要宽得多。

接着,我们再谈谈最让人头痛的需求变更问题。变更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部分更改了原先的目标,即需求变更;另一种是没改变目标,但是客户不满意目前的实现方式,大到流程的实现,小到界面的布局,都是属于这类。碰到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主要是事先沟通的不够充分和客户随着项目的进展,慢慢想清楚了问题,改变了以前的思路。这时候,如果需要改并且你的战略是容许这种情况的,那么注意下面几点:

1.确保以前的文档,就是记载着以前的结论的东西,客户是否签过字,如果没有,赶紧把你的工作停下来,赶快再和客户自己确认一下你的方案,然后让他签字,避免以后说话没有凭据;

2.和客户坐下来,自己探讨他修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有同样能达到相同目的,但是对你来说有代价更小的选择?

3.(项目初期的工作)明确更改流程,一般是客户指定一人签字(否则客户每个领导都有权力来插一杠子,你就废了),以正式项目文件的方式提交给你,然后,你做评估分析,分析对成本、进度的影响,在你的领导同意后,出相应意见书,主要是要说明更改设计的原因和指出由此带来的不确定后果(这个东西先写出来,后面如果真的发生了,至少不是你的错)。然后再让客户在上面签字。见过医院给病人做手术以前让家人签的免责条款吗?对,就学习那个,让大家都意识到任何的更改都有成本和代价。

系统开发告一段落后,就进入客户培训、系统验收阶段,这个阶段,我一般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给客户做培训前,多注意一些表面功夫。很多程序员认为,系统的逻辑核心是否正确是关键,至于界面如何,界面上的用词是否准确,那是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且培训的时候也是信手拈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下面听讲的人不知所云,云山雾罩,培训效果自然可以想象。我的体会是,给客户做培训的版本,如果你在做多次测试以后仍然不能确定逻辑是否合乎要求,那么,你至少要在界面上多花一点功夫。注意每个界面的布局、用词、链接的正确性等等,总之不要让客户看到一些他不该看到的东西。文档方面,准备至少两个文档:用户手册和培训手册。这两个文档的内容很多都是一致的,但是角度完全不同。用户手册往往是站在系统设计者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模块讲解系统的操作和功能;而培训手册,一定要站在客户业务人员的角度,根据每个角色面对不同业务的办理,如何通过使用本系统的一系列功能来实现目标。所以,第一次培训以前,系统界面是否完整正确、培训文档是否完备都是很关键的因素,第一炮打不响,以后就麻烦很多。

作为项目经理,其实脑子里就是几样东西:做哪些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怎么交货、手上的资源以及各个事情的优先级。所谓多快好省那是人类的梦想,这四个方面都是相互矛盾的,属于典型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类型。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方面,往往是把快放在第一位,各方领导都会给你最后期限,所以保进度是第一位的;省是第二位的,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如果收入不能增加的话,至少费用要控制住;好是第三位的,没办法,谁都想精益求精,但是,没有强大的资源保障,质量只好先牺牲了;最后是多,客户的要求源源不断,如何降低客户的期望值,让他们从理想回到现实也是项目经理的分内工作。

验收前,除了做好文档工作,即可交付成果以外,多花时间搞清楚客户的做事情流程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些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多说。

我对验收最大的体会就是举证问题。即千万不要让客户这么想:你必须有证据证明你的系统是没问题的。这样你就没戏了,微软那么多天才,做了XP还天天打补丁,要你的程序没问题,既不可能,你也没办法拿出证据。你要让客户明白,所谓验收,就是我按照测试文档的测试用例跑一遍,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就应该算通过了,而且还容许有一些小错误留在验收后改正,他可以对测试用例提意见。所以,验收前双方要确认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如果他认为系统不符合要求,那么他应该举证,证明这个系统和最初设计相背离的。所以,参考法律概念,千万不要举证倒臵。另外,认为系统完美了才能验收的想法也是错误的,软件开发合同里一定要注明验收以后维护期的费用问题,否则,客户担心一旦验收就得不到你们的支持,自然不配合验收,那么,你这个项目经理就很难交功课了。

1.项目范围管理

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范围的界定,范围的规划,范围的调整等。

2.项目时间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

3.项目成本管理 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臵,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

4.项目质量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5.人力资源管理

是为了保证所有项目关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组织的规划、团队的建设、人员的选聘和项目的班子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6.项目沟通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的信息的合理收集和传输所需要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它包括沟通规划,信息传输和进度报告等。

7.项目风险管理

涉及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制订对策和风险控制等。

8.项目采购管理

是为了从项目实施组织之外获得所需资源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采购计划,采购与征购,资源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管理等项目工作。

9.项目集成管理

是指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协调和配合所展开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和过程。它包括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集成计划的实施,项目变动的总体控制等。

OPM3对项目管理流程的成熟度定义了四个阶段:

1、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是否文档化并且发布给企业员工;

2、可测量,对项目管理流程质量的评价指标问题,项目管理流程是否有KPI指标;

3、受控性,项目管理流程实施过程的控制性,是否得到基于KPI的监控;

4,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流程是否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个人判断,目前在国内,达到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阶段的企业并不多,许多企业还处在知识和概念阶段,专门建立项目管理的流程似乎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商务谈判

假设我们将与一位大公司的采购经理谈判,首先我们就应自问以下问题:

——要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有哪些敏感的问题不要去碰?

——应该先谈什么?

——我们了解对方哪些问题?

——自从最后一笔生意,对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果谈的是续订单,以前与对方做生意有哪些经验教训要记住?

——与我们竞争这份订单的企业有哪些强项?

——我们能否改进我们的工作?

——对方可能会反对哪些问题?

——在哪些方面我们可让步?我们希望对方作哪些工作?

——对方会有哪些需求?他们的谈判战略会是怎样的?

列出一份问题单,要问的问题都要事先想好。

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 篇2

ABAQUS是现在较为流行,且较为先进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具有广泛的模拟性能。在本文中,作者结合一些近期对ABAQUS的使用经验(主要是铸钢节点弹塑性分析[1,2]及索夹接触分析[3]两个应用)对ABAQUS做出一些使用体会的总结。

从积分算法的角度出发,总体来说,积分的次数越高,计算的精度越高,但是ABAQUS里的二次单元不可以用于接触分析。缩减单元虽然精度不会改变太大,且计算速度较快,但是容易造成沙漏问题(需要划分较细的单元网格来克服)。Hex,Wedge形状的单元计算精度和速度都很好,但不是所有的实体形状都适用。Tet单元可以模拟任意的几何形状,但计算的代价要比Hex,Wedge大。其线性单元精度很差,但是二次单元精度较高。网格划分的方法中,在实体中最常遇到的方法是Sweep和Free方法。当然Free方法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实体;Sweep方法只适合于类似柱体的形状,但是其划分网格的质量通常比Free方法要好。

本人参与实验室做的几个铸钢节点[1,2]模型由于几何形状较不规则,因此只适用于Tet单元,网格划分密度为默认值。而索夹模型[3]在ABAQUS中可以运用Hex单元,所以优先选用Hex。

本人做了一个实验:在同样的划分密度下,用Tet,Hex,Wedge二次单元分别划分一个圆柱体,进行简单的收压弹塑性分析,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0 s,7 s,6 s。因此粗略估算:运用Tet单元要比Hex,Wedge单元的计算时间多40%左右。

2 关于接触问题的要点[3]

在每个part的相互接触最好运用独立的荷载步(step)来施加,使得接触可以顺利地实现。若与荷载施加共用一个step,则十分可能造成不收敛的问题。接触问题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合理的定义接触对。在ABAQUS的接触分析中,主面与从面的定义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主面的刚度需要比从面大(这里需要综合考虑材料和结构刚度两者),且为了使得计算更加容易收敛,从面的网格划分应该比主面要细分(见图1)。从有限元计算的角度出发,主面上的节点都应该与从面的节点重合[4],但是ABAQUS的算法允许其两者不重合的情况。其他为了使接触分析计算更加容易收敛,可以采取的方法有:1)主面上的节点尽量与从面的节点重合;2)主面与从面须尽量连续光滑,若存在很大的凹角或尖角,则应该分别定义为多个面,使得有限元方程组尽量简化[4]。

3 如何使非线性计算更容易收敛

要计算容易收敛,单元划分的质量十分重要。可以在单元划分后用ABAQUS自带的网格划分检查技术来检查单元质量,从而改变单元类型,甚至改进实体几何形状,来达到提高单元质量的目的。本人在铸钢节点弹塑性计算模拟中,发现造成不收敛的很大部分原因是荷载突然加得过大。在ABAQUS的有关书籍介绍中,提到ABAQUS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子步的步长。但是经过实际检验发现ABAQUS的这一功能并不理想。倘若自己将荷载按实际需要分为多个子步(step),会使收敛更加容易。本人在铸钢节点的模拟计算中,希望看到塑性区开展的过程,因此在一个荷载步就加上10倍的工况荷载,导致电脑迭代得非常困难,在未达到60%已经不收敛。后来本人将10倍的工况分为10个子步(step)加力,可以算到第9步,即接近90%的荷载。

4 S.Mises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应力的分析

在ABAQUS计算结果中出现S.Mises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应力的情况。

铸钢节点的分析中,本人所设定的材料性质是理想弹塑性材料,屈服应力定在300 MPa。但是从计算的结果来看应力值明显高于屈服应力,甚至达到了400多兆帕。应力图见图2,图3。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1)应力云图是通过积分点外推形成的。在非线性分析中判断材料是否屈服也是通过积分点应力为判断依据的。之所以应力云图中会出现局部应力高于屈服应力的现象是因为积分点应力外推的结果。2)单元网格的大小对这个影响也比较大。误差比较大时,说明了网格太粗糙,应该适当细化网格。网格越小,越精确,但是耗费时间也增加许多。本人用不同的网格划分密度来计算铸钢节点模型(二次单元),所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另外,为了验证Tet线性与二次单元的计算结果差别,在铸钢节点的分析中,本人分别运用了线性及二次Tet单元来计算其荷载下的弹塑性工作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表2取同样的第8荷载步的结果。在二次Tet单元的计算过程中,若要完全计算完毕所用的时间应该大于11.5 h,这是因为在第二天上午来看的时候发现虽然仍然在算,但是迭代的子步长已经非常小,接近不可收敛的程度,因此将其计算终止。

5 其他一些总结

1)由于ABAQUS的建模相当麻烦,因此建议避免在ABAQUS程序中建立模型。应该在Auto CAD中建立好模型,按照不同的方法导入到ABAQUS中然后进行布网计算。从Auto CAD导入ABAQUS的方法:a.若模型为线,本人用的方法是先将Auto CAD的文件用dxf来保存,接着运用“犀牛软件”将其转化为iges,然后再用ABAQUS来导入;b.若模型为实体,则可以直接用Auto CAD将文件保存为sat格式,然后直接在ABAQUS中导入即可。

2)在本人分析铸钢节点的时候,经常发现在一些模型的不光滑地方(在Auto CAD中无法进一步处理)、或是支座处发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但是知道在实际结构中不会存在的。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其应力的云图却使得别的地方显示不明显。这时,我们可以在计算后运用ABAQUS中调节应力云图所显示的最大应力功能来得到想要得到的较为理想的结果。

3)在建模的过程中由于单元的限制,有时候不能很好的模拟实际情况而需要运用到“刚臂”,如模拟预应力筋偏心的简支梁。倘若运用实体单元,则简支的边界条件就不好模拟;倘若运用梁单元模型,则预应力筋的偏心布置如何建立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本人建模中就是运用建立“刚臂”的方法来解决预应力筋偏心布置的问题,如图4所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刚臂的弹性模量不宜太大。因为若太大,则整个模型所建立的刚度矩阵的数据会在矩阵数值运算中被刚臂的数据“吃掉”,导致数值分析上的精度丢失问题的出现。所以刚臂的弹性模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实际上,其取值在其余材料最大值的20倍左右即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若再大则有可能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6 结语

ABAQUS是个非常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入门容易,但精通却很难。本文对ABAQUS运用过程中不同实体单元的计算速度、接触分析计算的要点、如何使弹塑性分析更加容易收敛、S.Mises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应力的情况和其他一些建模及计算技巧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参考文献

[1]蔡建国,冯健,顾洪波,等.大型铸钢节点的工程应用和分析[J].钢结构,2008,23(4):53-57.

[2]Jian-Guo CAI,Jian FENG,Jing WANG,et al.ICCSIT 2009 Ses-sion 1.

[3]Chen Yao,Feng Jian.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Cable Clampof a Concave Cable Arch[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15):105-107.

[4]王勖成.有限单元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篇3

上半年,根据集团公司计生办的统一部署,结合我们第一炼钢厂的实际情况,年初我们组织各车间、科室一把手、支部书记、计生员签订《计划生育责任合同书》,并与近200名农合职工签订《农合职工计生责任书》,组织各车间、科室计生员对一些生育意愿强烈,又不符合生育条件的职工及特殊人群进行了排查登记,建立了特殊人群管理档案,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了不同的措施,实行登门服务、定期随访、全程跟踪的管理与服务方式,消除了违法生育隐患。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计划生育的.文件及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做到来人登记,数据准确,按时上报药具报表,并做到账目清晰,无计划外生育,认真组织各车间、科室计生员学习计划生育工作方针和有关知识,每月召开例会一次。

充分发挥各车间、科室三级网络和阵地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并通过个性化的服务,赢得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厂计生办通过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准备结婚登记青年男女的信息,由计生员与职工面对面宣传优生措施落实的好处,发放一张关于优生优育的宣传明白纸,让职工自觉认识到优生优育的好处;及时转变职工的婚育观念。

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 篇4

今年以来,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查找不足,对症下药,固本强基,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措施,抓重点,破难点,努力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树立两个意识,即责任意识和专干培训意识。

该项目区今年来把基层队伍建设作为抓基层基础工作的突破口,在主观和客观上不断加大措施,首先,加强基层干部责任意识,做到两强化,即强化“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意识,强化“人口计生工作生命线”意识,要求计生干部紧绷出生统计准确率这根弦。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其次,主抓村专干的培训,基层工作专干是主力军,其工作的好坏关乎全局,从人员配备、思想教育、业务操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对专干进行了系统培训,并不断的跟踪管理、培训,做到现场指导,案例操作,工作总结相结合,使她们尽快进入角色,发挥好“信息员、宣传员、操作员”的作用。

二是抓入户核查工作。

面对及其严峻的形势,该项目区积极发动全员,进一步入户核查比对,纠错不漏,既核查基础人口信息,又清理修正以往长效节育措施上报不准,细查无措施重点对象,积极说服其落实长效节育措施。

通过再次入户清理,对各村(居)进行分类管理,重点村进行重点整治,增加优质服务的次数,将优质服务作为经常性工作来开展。

三是抓典型示范工作。

今年来该项目区严格按照省、市、区要求,积极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示范村建设、示范村基础资料规范化建设,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上,以清理清查为契机,进一步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更新流出时间,完善五项地址,规范软件资料,继续办好异地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加强信息交换,属地管理与服务。

四是抓突破工作。

抓孕情上报不及时,要求各村计生专干时时走访,随时查访待出生人口,减少跨月漏报,全面推行孕情电话上报制度,提高孕情登记及时率;抓“两非”案件的突破,及时召开全项目区联席会议,统一规范出生实名登记制度,扩大举报范围,提高举报奖励,组建工作专班,将集中突击与明查暗访相结合,力争有大的突破。

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 篇5

一、政治方面,“四个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不坚定、两个维护做的不够,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辜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更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撸起袖子加油干。

二、深度广度把握不够。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够,虽然平时也较为注意学习,但学习的资料不系统,不广泛,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注重全面、系统;大局意识不强。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 篇6

一、建设地区教育中心的理念与实践

新加坡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就萌发了建设地区教育中心的想法。1998年贸工部下属的经济发展局提出《十所一流大学计划》, 即在10年内吸引10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在新加坡设立分校, 以增强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质量, 并通过这些大学聚集一流的专家、教师和学生, 使之成为地区教育中心。而环球校园计划则使这一理念得以进一步落实。2002年新加坡政府提出环球校园计划, 该计划主要从三方面出发:第一, 对确立的一流大学进行财政投入, 以支持它们在新加坡的运营需要;第二, 到2015年吸引15万国际学生来新加坡学习;第三, 全面改革新加坡各层次教育。[1]新加坡试图通过这一计划吸引大批国外大学以及国际学生“落户”本国, 实现本国成为地区教育中心的目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新加坡教育中心建设初具成效。政府超额完成了当初吸引10所一流大学的目标, 至今已有16所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校, 它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和印度等国, 主要提供旨在吸引国际学生的项目。[2]此外, 新加坡有超过1200所的私立教育机构提供国际课程, 以满足那些无法进入公立大学和国外分校学习的本国和国际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 新加坡国际学生数也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 发展到2007年共有来自120个国家的86000名学生选择在新加坡学习, 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数的1/3。[3]目前新加坡已成为全球学生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然而,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 新加坡地区教育中心的建设也遇到了挫折。2006年6月,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宣布将于一年内关闭其在新加坡成立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在随后不到一年时间, 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分校也在仅开办一个学期之后宣布关闭, 这给环球校园计划以沉重打击。不仅如此, 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质量问题和信誉危机。2008年, 中国教育部发布第3号留学预警:新加坡8所私立学校被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取消或暂停消协保证计划资格, 将不能再招收外国学生, 或须暂停招收外国学生。[4]种种挫折也使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审视在地区教育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积极出台应对策略。基于此, 文章有意分析新加坡在地区教育中心建设中的经验与不足。

二、建设地区教育中心的经验

(一) 建立良好的地区教育品牌优势

为了实现地区教育中心的目标, 新加坡选择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策略, 以建设和树立有品牌的地区教育中心。新加坡将高等教育机构分成三种类型:国际分校、三所大学以及私立教育机构, 针对不同类型的院校实施不同的品牌战略。

在吸引国外大学开设分校问题上, 新加坡政府有着非常清醒的品牌意识, 引进的大学都是有着良好国际声誉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方面得益于新加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中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以及语言优势, 国外大学往往将新加坡作为进入亚洲教育市场的跳板, 借此辐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但创建品牌更应归功于新加坡政府的积极争取, 作为第一所在新加坡设立分校的国外大学,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当初从12个候选亚太国家和地区中最终选择了新加坡。究其原因, 该院 (亚洲地区) 前任院长赫尔穆特·舒特指出, “新加坡需要我们, ‘引诱’我们, 最后说服了我们。我们从未后悔过这个决定, 如果今天重新选择, 我们的选择仍然是新加坡。”

新加坡三所大学, 即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学, 虽然起步较晚,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在亚洲乃至世界具有良好声誉的高水平大学。根据《泰晤士报》发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分列榜单第30位和第77位, 作为为数不多的入围前100名的亚洲大学, 它们对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周边国家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此外, 按照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模式成立的新加坡管理大学, 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今后迅速变化的世界的适应能力, 使其成为优秀的商界领袖和充满创意的企业家, 这些理念受到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学生的青睐。

相较于三所大学的良好国际声誉, 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虽然目前还没能树立自身品牌形象, 但政府提出了题为《卓越教育框架》的私立教育机构质量保障计划, 希望通过优质服务、卓越管理及高效的商业政策, 维护学生的各项利益和福利, 推动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发展成为高品质的教育机构。

(二) 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新加坡就意识到, 教育不仅促进经济发展, 而且具有很大的出口创汇潜力。吸引国际学生, 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减少本国学生因出国留学而造成的外汇流失, 以此实现综合经济效益成为新加坡建设地区教育中心的重要理念。其具体目标是:在2010年前, 在现有5万外国留学生的基础上, 再扩招10万自费留学生和10万短期培训国际学生, 使教育服务贸易收入从占GDP的1.9%增长到5%, 使教育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柱, 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5]与此同时,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入。2002年之前新加坡的教育投入仅为几百万新元, 但是到了2004年已达到1亿新元。政府为国际学生提供全面的经济援助, 在新加坡学习的国际学生只要同意毕业后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工作至少三年, 便可申请到本地学生享有的任何经济援助计划, 包括奖学金和学费补助, 此外还可以申请到多项助学金以及利率合理的学生贷款。[6]这些优惠举措在相当程度上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促进了新加坡地区教育中心的建设, 而通过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和资源也弥补了人力资源的不足, 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实现了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三) 政府引导, 部门协作落实

毫无疑问, 地区教育中心的建设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为此, 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引进来, 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最终把新加坡建设成为地区教育中心。“引进来”既包括由政府邀请世界一流大学到新加坡开办分校、举办跨国教育项目等, 也包括鼓励私立高等院校与国外教育机构、专业团体和考试机构合作, 为本国和外国留学生举办传统教育课程、资格证书课程和远程教育课程等跨国教育项目。[7]政府计划将新加坡转变成一个优质教育输出国, 吸引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计划的一部分。“走出去”主要是推动新加坡教育机构和在新加坡的跨国教育机构或项目去国外提供跨国教育或直接招收留学生。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积极在海外办学、AEC教育集团提供各种双联课程等, 都是新加坡推行“走出去”策略的成功典范。

虽然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建设地区教育中心, 但并不愿意“包办”各项工作, 而是实行部门分工协作制。主要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负责, 旅游管理局、标新局、教育部、国际企业发展局等部门协作落实。其中经济发展局负责选择和引进国外一流大学, 并负责制定教育服务贸易长远规划;旅游管理局负责在国外推广和营销;标新局负责质量认证;教育部负责按办学标准对跨国教育机构或项目进行资格认定和教学行政管理;国际企业发展局和工商管理部门负责对跨国教育机构或项目的设置条件的审核与法人登记注册;税务局负责收益盈亏和税收审计。

三、建设地区教育中心的不足

(一) 目标过于理想

尽管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新加坡在建设地区教育中心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和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对现实情况缺乏准确判断, 订立的目标过于理想化。无论多么优秀的大学, 不可否认其分校的吸引力远不及母校, 因此分校在制定其发展目标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新南威尔大学新加坡分校和霍普金斯大学新加坡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关闭与其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不无关系。以后者为例, 当初它与新加坡政府达成共识, 即2006年2月前招聘12名具有国际声望的高级调查员为中心工作, 并定居新加坡。事实上这一目标最后未能达成。随后,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院长爱德华·米勒在《霍普金斯医学》杂志上直言不讳指出:新加坡政府希望说服资深教授放弃他们在美国的生活, 全家移居到27小时航程外的新加坡, 这的确非常有挑战性。[8]

(二) 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新加坡教育部对外国教育机构基本上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因而大部分国际分校都是全部引入输出国的教育机制, 仅有少数分校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调整。尽管国际分校受输入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当地学校会小得多, 但也不能忽视当地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对分校的影响。因为“任何一国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都是围绕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价值观来设定的, 所以不能完全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直接应用到跨国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活动之中。”[9]此外, 分校在办学水平上与总校参差不齐, 总校对分校的管理十分松懈, 放任自流, 缺乏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因此, 新加坡亟需建立具有本国特色、适合地区教育中心发展的国际分校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私立教育机构在地区教育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提供的教育质量水平也成为新加坡政府不得不重视的问题。1997~2007年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从305所增加到1200所。注册的全日制国际学生数从1997年的9000人增加至2007年的37000人。截至2008年, 私立教育机构注册学生总数约为120000, 其中45000人来自海外。但新加坡私立学校规模的井喷式增长与私立学校的学术与管理水平并没有并驾齐驱, 而是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质量信用危机, 甚至接到了其他国家对其发布的留学预警。因此, 建立适应私立教育机构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样迫在眉睫。对此, 新加坡政府积极应对, 2009年9月, 教育部为了规范私立学校的运营, 通过了一项新的《私立教育法》, 该法案更加严格地规范了私立教育, 提高了私立教育的门槛, 被认可的学校数量将有所减少。在新《私立教育法》授权下, 《私立教育条例》诞生, 该条例旨在提高新加坡私立教育总体质量, 规定了私立教育的基本要求, 涉及学校管理、学术规则以及学生保护等。法案颁布至今, 其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但政府积极的应对态度必将重塑人们对新加坡教育的信心。

四、启示

第一, 慎选适合自己的高校。我国目前正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而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政府应积极创设政策环境, 有效调动世界一流大学与我国重点大学的合作, 打造我国高校的品牌形象, 同时严格限制我国重点大学与国外三、四流甚至不入流大学的合作。而对于国内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 则应确立有别于重点大学的发展策略, 更多关注的是服务地方经济,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 应鼓励他们与国外同类型高校在特定学科方面开展合作项目, 从而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和水平。

第二, 积极发展跨国高等教育, 创建地区教育中心。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 2009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22万人, 年增长达27.5%。这为我国跨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发展空间。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 吸引国际学生来华学习, 以教育服务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本地学生足不出户接受国际教育, 从而减少本国学生因出国留学而造成的外汇流失。

参考文献

[1]Sidhu, Ravinder.Knowledge economies:the Singapore example[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07, (48) :22.

[2]EDB Singapore.Industry background[EB/OL].http://www.sedb.com/edb/sg/en_uk/index/industry_sectors/education/industry_background.html#Link2#Link2, 2011-01-05.

[3]www.sg.Education[EB/OL].http://app.www.sg/who/19/Education.aspx, 2011-01-05.

[4]张岳.教育部留学预警新加坡8所学校被取消招生资格[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9/08/content_9853427.htm, 2008-09-08.

[5]张民选.新加坡案例:拓展国际教育建设世界校园[J].高等教育研究, 2004, (3) :90.

[6]Ka Ho Mok.The Quest for Regional Hub of Education:Searching for New Governance and Regulatory Regimes in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Malaysia[C].The East-West Senior Seminar on Quality Issues in the Emerging Knowledge Society.Malaysia, October2009.

[7]顾建新.跨国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195.

[8]Ravinder Sidhu.The“brand name”research university goes global[J].Higher education, 2009, (57) :133.

团员个人总结不足之处 篇7

有不少新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而让老百姓印象最深的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不论是国内生产值翻多少,也无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多少,老百姓讲究的是实惠,收入多起来,荷包鼓起来,其它数据的提高才有意义,此次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量化指标,更贴心,深受百姓欢迎。

“居民收入倍增”不是一般的增加,而是大踏步的前进,实现此目标彰显出执政理念和能力,靠得是经济实力,此种实力来自于何方?只能是靠发展,用发展创造财富,用发展增加收入,而“收入倍增”对发展的要求更高,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飞跃发展,跨越式的迈进,要做到这一点,意味着思想要更加解放,观念要更加新颖,发展要更为科学,大挖潜力,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不满足于现状,敢闯,敢碰硬,再则,此种发展不是一时的出效益,而是长期的多出效益,快出效益,因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以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为主线,不断积累资金。

发展加快,财富增加,归根到底是用来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有很多种,而最实在的就是增加百姓的收入,百姓收入多,可支配的钱就多,幸福感也随之增强,而百姓收入多,干事业的劲头就大,反过来又推动发展,再则,收入多,消费也多,购买力就旺,拉动内需更有力,又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长与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居民收入倍增”具体到每个地方,因经济状况不一,基础收入有高有低,不论是收入相对高或者低的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相当的难度,因而,每个地方都应有自己的目标,根据总原则,进行量化,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让百姓来评来议,由此推进收入目标的实施。

提高收入水平有很多种,居民收入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其它隐性的社会收入更显得重要,因而,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还应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让公众整体幸福感增强,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尤其是要稳定物价水准,让“居民收入倍增”实实在在。这些,在报告中对民生问题有着重要的阐述,使居民收入含金量更足。

总结个人工作不足及努力方向 篇8

1、自我要求不够,学习有待加强。工作主动性不够,对自身的要求不够高,目标定的过低,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热情不够,水平有限。平时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2、没有充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平时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学习和活动都不是很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少,服务意识不够。

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认真学_,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克服思想上的懒惰性。

2、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老师、向同志们学习,向优秀党员同志们学习,培养优良的工作和学习品质。

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21例。对照组男12例, 女9例;年龄31~74岁;病史6个月~12年;并存疾病:颈椎病6例, 高血压病5例, 冠心病4例, 2型糖尿病3例, 其他3例。观察组男11例, 女10例;年龄33~76岁;病史8个月~13年;并存疾病:颈椎病7例, 高血压病4例, 冠心病4例, 2型糖尿病4例, 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并存疾病方面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组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并伴有程度不等的恶心、呕吐、耳鸣、步态不稳等。颈椎影像学检查 (X线片、CT或MRI) 均可显示颈椎肥大或椎间孔变窄。TCD检查可明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本组患者均排除脑肿瘤、脑出血、美尼尔氏病等疾病所引起的眩晕, 均符合VBI诊断标准[3]。

1.3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的并存疾病予以治疗 (控制血压、降糖、降脂) 。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 10 mg/次, 1次/d, 7 d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口服西比灵胶囊的同时, 联合川芎嗪注射液 (010704, 天津药业新郑股份有限公司, 2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 静脉滴注, 200 mg/次, 1次/d, 7 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标准[4]并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制定: (1) 显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及步态不稳体征消失, 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 (2) 有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及步态不稳体征明显减轻, 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较前明显改善。 (3) 无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及步态不稳体征无明显好转, 颈项仍感不适, TCD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 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0.4% (19/21) ;对照组显效9例, 有效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71.4% (15/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 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亦随之发生变化。不注意身体锻炼和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及由颈椎病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发病率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必须引起重视。

3.1 病理表现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发生粥样硬化、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或微血栓形成状态, 致使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颈椎骨质增生、退变, 刺激或压迫椎管致管腔变窄;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上述诸原因均可引起脑干、小脑、前庭神经核缺血、缺氧而发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步态不稳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5]。

3.2防治

改善中老年患者的椎动脉系统血液循环, 缓解血管痉挛和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加强科学的身体锻炼及健康的饮食习惯, 对于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西比灵 (Sibelium) 为第Ⅳ类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能选择性地阻滞过多钙离子进入因脑供血不足或其他原因所致受损的脑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降低全血黏度和增强细胞变形能力, 纠正脑干、小脑、前庭神经核缺血缺氧, 保护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它还有抗组织胺和抗痉挛特性, 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 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 抑制前庭刺激, 是治疗中枢性眩晕常用药物[6]。川芎嗪由中药川芎提取, 是川芎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是有效抑制小血管平滑肌痉挛, 减少氧自由基和血栓素A2的形成, 改善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

本组资料显示, 观察组在口服西比灵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静脉滴注, 与单用西比灵相比, 可明显改善脑组织和内耳迷路的循环功能, 同时还具有扩张小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和血脂的功能, 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著, 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效果肯定, 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7]。

摘要:目的:总结西比灵川联合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将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1例单纯口服西比灵胶囊10mg, 1次/d, 7d为一疗程;观察组21例在口服西比灵胶囊的同时, 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 1次/d, 7d为一疗程。2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 (19/21) , 对照组总有效率71.4% (15/21) ,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比灵联合川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症状改善明显, 效果肯定。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川芎注射液,西比灵,眩晕

参考文献

[1]黄友歧.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47.

[2]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74.

[3]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5-22.

[5]亓令志, 梁彦林.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7) :90.

[6]王希明, 高宗良, 傅佳.脑血管病及现代药物治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16-222.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不足之处 篇10

一、学习缺乏深入性,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还在低度徘徊。

在学习上缺乏理论对实践的有力指导,学习要求不严,学习质量不高。虽然写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但大部分还是在摘抄的层面,真正感悟性、指导性文章还没有,学习缺乏档次,流于形式。

二、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习惯于按领导的安排和部署,机械式地开展。思想没有完全与社会发展构成的管理合拍,致工作中手脚不能完全放开,在团结等因素的左右下,在推动工作中,存在着萎缩心理。

三、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细致,不能进取全面掌握相关工作规定、资料、方法等,工作中时而出现盲目和被动。

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 篇11

在销售工作中也有急于成交的表现,不但影响了自己销售业务的开展,也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摒弃这些不良的做法,并用心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销售技能。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公司的要求,在当前的工作基础上更加努力,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持续联系,好稳定与客户关系。要更加珍惜客户的资源。要有好业绩就得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采取多样化形式的销售方式。

每月就应尽努力完成销售目标。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下次不要再犯。要多了解客户的状态和需求,再做好准备工作才有可能不会丢失这个客户。对客户不能再有爆燥的心态,必须要本着公司的服务理念去对待每位进店客户。

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多看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同行们交流,向他们学习更好的方式方法。和公司其他员工要有良好的沟通,有团队意识,多交流,多探讨,才能不断增长业务技能。为了销售任务的完成,我要更加努力一些,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

经验不足的体会-个人总结 篇12

小学生个人学习经验总结1

长了这么大,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说起学习,虽然不是很优秀,倒还说得过去。在我的记忆中,成绩总是在上中等,这并不是说我比别人聪明,而是我在上课认真听的基础上,坚持“以书为本”,认真搞好自我的学习。那里的“书”是特指教科书。

首先,以书为本,就是通读书本。教员讲课是以教材为基础,而教材的编写,则是以大纲要求为基准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书本上都已攮括。所以,要想学习好,就要通读书本。通读不是泛泛地读。有的同志象老和尚念经似的,倒是把书读了几遍,可一点印象也没有。我读书时则不那样,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带着“脑袋”去读。你可能感到惊讶,难道我的“脑袋”不是随身携带吗大家明白,人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思维。所谓带着“脑袋”去读,就是在读书时要有思维,善于思考书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专家们在编教材时,都是十分注重用词造句的,写在书上,就有它的必须道理。我在读书时,喜欢推敲,直至弄懂其含义,乃至用意。二是带着好奇去读。尤其是在预习时,好奇很重要。对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我对它总有一种好奇感,迫切想了解它。所以,在读书时,我就更注重发现其中的新的知识点,哪些东西是教师以前没有讲过的,哪些是以前接触过的,它们之间有无异同,带着这种对新知识的好奇,通读起来格外仔细。三是带着喜悦去读。在课后复习中,通读书本更显重要。经过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的知识,做到了日有所悟,心里边自然很高兴。此时,我再回过头来,重新通读书本,此刻心境是愉快的,对知识的巩固和领会都是十分敏捷的。因为,好的心境对于完成某种事情是很重要的。

其次,以书为本,就要提炼书本。人常讲,学习是一个过程,起初厚厚的一本书,学完之后要变成自我的东西,就变成了薄薄的一本“心中的书”。学完每一科,我都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回顾也是以书本为基础的。回顾的过程,在我看来,也就是提炼书本的过程,一本书很厚,能都回想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我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就是坚持提炼,主要是提炼观点、要点和难点。提炼观点,有助于我把握全书的资料,观点提炼准了,就抓住了实质,找到了要点。而要点掌握准了,就把握了基本问题,我在学习过程中,很注重提炼要点,因为要点大部分都是教员讲过的东西,都是书本的精华,要点把握住了,就到达了提炼书本这一目的。提炼难点。无论哪一学科,都有必须的难点。在学习中,提炼出难点,更利于自我对知识的掌握,我在平时的学习中,碰到一些难点,有些经过教师的讲解,不再成为难点,而有些当时弄明白了,时间长了,又有些模糊,这就需要不断地提炼出难点。难点很多,涉及到科学的难点比比皆是,我们不可能都把握,但有一点,是我学习资料中的难点,就必须要提炼出,这就要求以书为本,主要把握教材上的。课外升华的难点,虽然掌握也十分重要,但随着我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陆续学到的,所以,在提炼书本时,我始终注意做到以书为本。

最终,以书为本,就要突破书本。书本是教材,是学习的依据,但不是说书本是完美无缺的,我在学习中,就是坚持以书为本,但更注意突破书本,掌握书本外的一些知识,使自我涉足更广阔的领域。那里有个前提,必须是以书为本,比如我们学习政工写作学,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说是我们学习的范畴,因为写作是一个大的领域,我在掌握了政工写作是政治性写作、工作型、受命类、制作式写作以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些政工写作领域以外的文体写作,这样,在学习中,以书为本,经过联想相关知识,有意识地突破书本,了解一些相关资料,也有利于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平时,我充分利用图书馆、报纸、杂志了解了许多知识,并将说、写、做结合起来,促进了我的学习。

以上只是我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做得很不够,对别人不必须适合,因为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不断地虚心向他人学习,提高自我的水平,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小学生个人学习经验总结2

此刻,我心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整个一学期,整个初中生活的六分之一就这么匆匆过去了。而我的收获又是怎样的?刚开学时的喜悦渐渐消失,而更多的是无穷的烦恼与忙碌。可是学习不是一个苦恼的过程,而是苦乐交织的。之所以是“苦乐交织”的,因为一般都是先品尝到学习的苦,然后再散发出学习的乐的清香。总体上来说,我对这一学期不是很满意。下头来分别总结一下上、下两半学期里的事情。

上半学期:首先刚开学时好像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好像仍沉浸在暑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当中,所以在学习上也没有下工夫,成绩也所以不是很梦想。直到期中考试的复习阶段我才刚开始下点工夫,看看书,做做题,但那时候晚矣,数学里的各类题型还没搞明白,语文需要背诵的东西还没有背熟,所以期中考试也把我这一阶段的学习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了。

下半学期:虽然期中考试考得是十分不梦想,可是我还是无忧无虑的,天天玩电脑,上网,看电视,语文该背的没背,该看的数学题没看,造成知识没有落实到位,最终在教师的督促下我才“进入状态”,开始为期末考试复习,在期末复习中我才开始努力学习,语文比以前多背了些,数学的卷子我都自我认真地做了,并且掌握了要掌握的资料,不知期末考试能考怎样,但肯定能比期中考试高出许多,可是有一些拿不准的题,可是还是祝福自我能取得好成绩,期待ing……作文

这一学期不仅仅学习出现了问题,纪律方面也出现了些问题,比如有过上自习课说话等等一系列问题,可是我会尽我最大努力改正这些不良习惯的,我也坚信我会化缺点为优点,不再出现任何纪律问题。

我这一学期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要努力学习才能换会好成绩,正如“先品尝到学习的苦,才能散发出学习的乐的清香”并且也适应了初中的新生活,我也会改正我上述所有的缺点。回首这短暂的一学期,感觉其实也蛮充裕的。此刻回忆了这么多,总结了这么多,我也不再感到迷茫了,而过多的是对未来的完美憧憬。让我以崭新的自我,更强的自我,去迎接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吧!

小学生个人学习经验总结3

六年级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学习之旅,而已经被我踏完了四分之一,在这四分之一是经历了许多大考小考,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为什么每次单元测试的成绩都不梦想呢主要原因仅有两个:1、马马乎乎~2、不虚心.就是因为这两点让我考不好.如;有一次测试的时候,一道应用题人家被来是16000而我移下来就成了1600.还有期中考试的时候,在做附加题的时候又把Y移下来就移成了X.你说这都检查不出来,平时还有什么好傲的!

我以后必须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做题,我要细心认真,并且做完还要检查一遍,还不能骄傲,要深记“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扬面花.”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我这一次考了满分,可是我还要努力前进,否则别的同学就会赶上,我就会落后,我要做到虚心、细心。

小学生个人学习经验总结4

不知不觉,我已经度过了近6年的学习生涯。成绩虽数不上最好,但我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这大概得益于我的学习方法吧。

一、课前预习。

每堂课前,我都要进行预习:语文,把要学的课文看一遍,自我先用笔将重点、要点及不懂之处做上记号;英语,则是先将单词读上几遍,读熟,读流利,这样上课时就不必再忙于熟悉生词,而能够很快进入课文、资料及语法的学习。

二、课堂学习。

课堂上的40分钟是极为重要的,课堂上少听1分钟,课下10分钟也补不上。所以,课堂上,思想要绝对集中,跟着教师转。我因为预习充分,听起课来就比较简单,在别人忙于记忆要点时,我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一些细小的地方。这些细节往往是学习时容易忽略的,是使考分拉开档次的地方。充分的预习再加上认真听课,一节课下来,往往便可将重点、要点牢牢记住了。

三、多加思考。

对于知识,我不喜欢死记硬背而喜欢加入自我理解去记忆。多问为什么,深入问题的实质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但使知识能够记牢固,使用起来也比较灵活。在课上,有了问题立刻记录下来,但不可再去想它,不然耽误了后面听课,得不偿失,务必要在课后再来想这道题。仅有实在想不通时,才去问教师,如果一有问题,不动脑思考就问教师,答案往往左耳进右耳出,远没有经过自我思考记得深刻。

四、增加深度、广度。

课后的复习,我认为务必多做练习题,应在课堂的基础上加大广度和深度。加大广度,就是增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知识。例如:平时,我爱看一些科学家的传记等,这样能够培养自我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扩大知识面,当学到与这些人物有关的知识时,还能够联系起来,理解得更加透彻。加大深度,就要在课余时间看一些比较难的知识,像竞赛教材一类,我觉得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浅的没学好,难的就学不下去。所以,看这些书,能检查出自我的基知识掌握是否牢固。换句话说,难的题都能掌握,容易的做起来不就更加游刃有余了吗?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中一点小留意得。

小学生个人学习经验总结5

时间就像那无情的流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我也在中学度过了充实而欢乐的一个学期。

一个学期来,我学了很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感激教师对我的培养!趣味的有理数、多姿多彩的图形、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各种描述方法、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向我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认识了新自我、懂得了过有情趣、安全、健康的生活、还了解了中华礼貌的起源、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生物圈和生物、细胞和病毒等等,真是十分丰富。而最令我高兴的是我最终学会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可是我不能骄傲,因为我的英语成绩还不是十分好,可是,我会继续努力,直到满意为止!当然,有高兴的事也必定会有不高兴的事了。而最令我不高兴的事就是我对语文学的不是很好,也许是我阅读的太少了吧。不明白为什么的,凡是一到了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很自然的就会“变得”爱说话、爱玩小动作,当我集中精神的听的时候,听着听着,就“不由自主的讲起话来,等我停止讲话的时候,教师要讲的资料都已经讲完了。还有很多知识我掌握得不牢固。可是,我绝不会放弃语文,因为以往有人说过:“越搞不懂的地方就要越靠近它。”所以,我会继续努力,为求做的更好!我要在下个学期“来临”前,把所有不懂的地方弄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上争取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下个学期的“来临”。

上一篇:卖手机的广告词下一篇:规范文明执法个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