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2024-07-30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共9篇)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1

实验二小“课内比教学”系列活动 ――数学组“同课异构”决赛活动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这次“同课异构”决赛活动我们是提前一天告诉课题,提前一天抽签定班级,定讲课节次,这对于参赛老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这次活动每位参赛老师都积极为自己的赛课做着尽可能充分的准备,而且,他们一个个准备都很认真,很充分,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数学组的评委及全体听课教师都给予充分肯定。的确,她们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体教师学习和提倡。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讲课教师所展示的都是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所有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知识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有构建新知识的合理过程,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他们都在精心创设供学生自己发现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探索和质疑,教学思路清晰,还能注意到在课堂上使用更多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快乐和成功!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可以说是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温床,“同课异构”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固步自封,走出保守封闭,让教师与教师之间交流互动成为可能,“同课异构”用同一课题共享同样的教学资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看似唱的是同一首歌,但“同课异构”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品尝到诸多的不一样——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不一样的教学魅力,不一样的数学味。

“同课异构”《搭配问题》这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一节课六位教师都讲得很成功,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设计衣服搭配图(学生动手操作),到合作学习(学生探究方法)。再到初步渗透可以用乘法来算的思想,最后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数学利用数学的乐趣,所有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了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很深,记忆非常牢固。

本次活动做到好的几个方面:

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与学生握手、早晨起床、到游乐园去游、外出旅游穿什么衣服、做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在实践操作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本节课所有讲课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卡片来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算一算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清晰、有条理、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体会有序、全面地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求知欲,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力求为学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本节课让小组同学交流,你是怎样搭配衣服,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连一连,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活跃、自由的交流氛围中,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让个体的经验与同伴、老师的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中有序的全面的思考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通过衣服的搭配、早点搭配、路线图、数字搭配等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平时大多数教师上课只是按部就班,根据教材编排内容,有顺序进行教学,乍一看整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应该是不错的课,然而这样的课往往操练形式单调,气氛沉闷,教师和学生很少有创意,也很难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活动中,有几位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教师教是轻松,学生学得快。如:

(1)用“读、好、书”三个字重新排列组成几个不同词语。学生汇报后老师教育学生,你们现在正是读书的最好时节,老师希望你们能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2)“访万家活动”、“室外活动”一是能与全省的大活动联系起来,二是与我校每天的室外活动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数学是很有用的,总之,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要老师理解新课程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我们的数学课就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就会爱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会高质量,轻负担。

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要从形式走向实质。如搭配衣服时要求学生做到两点:

(1)独立思考怎样摆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2)一边摆一边在练习纸上记录下来

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有顺序思考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学生整体地认识新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分小组,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合作功能,起到交流并优化方法的作用。

2、数学课多一点拓展

最好的数学课堂,不是课上完了,就到曲终人散的时候,其实数学课也可以来一点拓展和拓宽,学数学还要懂得现实生活才是一个更大更宽广的大课堂,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有意设计一点有意义的拓展延伸,那么我们的数学课或许在课结束的时候将会是别有一番模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1)如“每一位小朋友跟每一位老师合了影,总共合了8张,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位小朋友和老师呢?”

(2)从猴山经过金鱼塘到出口有9条路线,猴山到金鱼塘有3条路线,要小朋友求“金鱼塘到出口有几条路线”。这是两道逆向思维的问题,目的在于我们要让学生能够活用所学的新知,而且能够反过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次赛课的老师们,如果对于这次的活动你感到欣慰,我们祝福你,能够百尽竿头更进一步;如果今天你感到了一些遗憾,我想只要你有勇气,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请千万不要气馁,我们相信,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你大可以从头再来;如果你在这次参赛中有了新的收获,请千万用心珍藏生命中的这一页吧。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2011年11月9日

实验二小“同课异构”活动评课稿

一周前,就在此时就在此地,曾经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大戏,几位老师为了一首古诗,展开厮杀,一时间,“刀光剑影,龙腾虎跃”…….所以,那天我们每个人过得很“刺激”。感谢导演!让我们有如此美妙的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大大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课文原本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小姑娘,任人打扮,怎么打扮都漂亮,“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面就几位老师的课,不能说点评,而作一个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教学的重难点是品味古诗的意境,体会友情。这节课几位老师能按照“评诗题,理诗意,悟诗情”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条理清晰,知识技能的目标基本达成,综观几位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定位准:几位老师都能从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抓生字、生词,进而理解,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并且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个环节,都能做到“瞻前顾后”,真正做到了为学生的能力成长服务。无论是成纯海老师不放过学生课堂上任何细微的问题,还是张赋老师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无不闪耀着一切为学生的思想光辉。

2、教有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够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统一。这堂课几位老师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如:左利华、柯新艳、成纯海等老师能够创设情境,播音乐,使学生未读课文先有情;展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入情入境生情;还有张赋、熊晓娟、汪海燕等老师的品词析句法,通过抓“烟花三月、孤帆”等关键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感悟诗情。

3、练得实:古诗的教学,读是核心,让学生动口,动心,甚至动容地去读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这几位老师都能通过自由读,指导读,配乐范读,齐读等手段把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所得有层次,有要求,有指导,也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尊重学情,不求学生能力的一步到位;关注成长,只求学生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左利华老师那充满曼妙的身段,还是张赋老师那激情澎湃的引读,真的让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

4、个性明:同课题PK,除了看每位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处理教材的方式,以及对文本的研读能力外,最有看点的应该是授课老师个性的张扬。很幸运,这次我们看到了,同时我也捕捉到了:柯新艳老师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连一个小结也美称作“温馨提示”,真是表现出了一个人民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成纯海老师美中不足的是没穿一件长衫,没喝二两白酒;还有左利华老师你应该尝试一下用京剧式的语言是不是跟你的身段更契合,熊晓娟老师的试图用自己的冷峻来掩饰你对学生对教学的热情,但结果却是欲盖弥彰。还有汪海燕老师那经典的招牌POSS,是不是在表达着某种誓言,无一不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当然,最令人震撼的还是张赋同志,他干脆就一个歌曲大串烧来暖场,尽管歌词唱错了,但是这个同志很善于自我批评,所以心情不受影响,让人不能不佩服这个同志经验的老道。

好了,这几位老师个性鲜明的表演,“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让课堂烙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让我们体会到了职业的愉悦感,这是不是比一味模仿一些名师的优质课更有真实感,更能激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我认为:教师除了有奉献精神外,还得有一种勇气,这种勇气叫“私奔”。不是跟某人私奔,那是为了圆一个爱情梦,我们得跟我们的理想一起私奔,我们要圆的是一个专业梦!

当然我认为这几节课也有争议的地方:比如一些词的教学没有讲清楚。如“烟花三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景:即使有准确的图片,似乎许多老师没有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画面!还有大部分教师讲个词的时候,运用的“扬州城”的画面,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似乎目的地很美,送别地很一般。我没有看教参。如果部分教师把江南狭义地理解为江浙地区,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我认为诗中的美景都应是武昌的江边美景,武昌位于长江之南,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是广义的“江南地区”。

还有些老师在时间的控制上有点欠妥,前松后紧,读的形式虽然多,但是时间并不够充分。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几课的看法和由此想到的一些问题,由于能力有限,还有许多精彩之处也许没有欣赏到,有些个人观点也许值得商榷,欢迎老师指正。

谢谢!

王能强

2011年11月11日

实验二小“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活动专项奖惩督查

10月24日下午,我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专项奖惩督查启动会在我校电教室会议室召开,全校所有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张召亮书记主持。在组织大家学习县教育局相关文件后,工会主席陈绪风宣读了《实验二小开展奖惩挂勾型专项督查通知》,学校分管校长对本次督查中涉及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内容进行了解读,对督查时间、督查方式、督查办法、督查兑现等进行了说明。石启顺校长强调:本次督查文件上说是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元月每月开展一次,实际上它是一项长期工作,每次督查都要实现教师全覆盖。课内比教学是所有教师的常态工作,课外访万家是把过去的优良传统再次找回来,说起来全是教师份内的事。我们要来真的,干实的,每月工作要扎实,督查后立即进行通报,结果坚决与蹲点领导、教师个人工作奖惩挂勾。我们将把督查结果与全校所有教师的师德考核、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评优晋级、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挂勾,并把结果记入教师成长档案。无论是谁,在哪个岗位,就该干好那个岗位的工作,如果哪个人不重视活动的开展,走过场、搞应付、不务实、拖后腿,明年将不予聘任。最后,他要求全体教师以对人民、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去开展工作,使全校上下工作思想进一步强化,工作作风进一步硬化,工作环境进一步净化,工作方法进一步优化,确保各项硬性工作不走过场,刚性工作不流于形式,常态工作常抓常促。

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 2011年10月15日

实验二小“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活动督办会

10月10日上午,我校组织年级主任以上领导召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督办会。

督办会上,先由各年级蹲点领导汇报开学以来在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创新举措,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从各蹲点领导汇报情况看,前段时间,我校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展的很不平衡,还存在误区和盲区。

石启顺校长总结、分析、反思了前段我校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方面的成绩和不足,围绕10月8号省召开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视频推进会就后阶段如何贯彻落实“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开好四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是开好校委会,坚定持久开展活动的决心;二是开好教师会,提振教师全员参与的信心;三是开好研讨会,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四是开好总结表彰会,推广总结活动的成果。

二、研读细则,完善方案,扎实开展。各年级组、学科组要认真研读省、市、县、校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实施细则》,在探索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学校的方案和实施细则,扎实开展活动,确保活动过程有序,活动成果有效,全体教师有为。

三、全员参与,全科覆盖,全程跟进。各年级组、学科组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是带课的领导要率先示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要涉及到每一学科,确保无一遗漏。整个活动过程要采取步步为营,步步紧逼的方式,层层跟进,使活动成效日益显现,直至出成果。四、八个结合,落实机制,创出特色。要提高“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实效,开展该项活动必须做到“八结合”:一是与常态教研(听、说、备、讲、评课)相结合;二是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三是与比武赛课相结合;四是与治庸问责相结合;五是与教师考核评价相结合;六是与构建本色课堂相结合;七是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八是与家校共建相结合。要建立好长效机制,把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建立激励机制,将活动成效与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认定和绩效工资挂钩;健全考评机制,确保活动结果的公正、公开、公平。要创出特色,重在宣传、总结、提升上做文章。

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 2011年10月10日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2

一、智慧碰撞, 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长期以来, 各位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的、分别展开的, 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集体备课, 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探讨教学的艺术, 交流彼此的经验, 共享成功的喜悦。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 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 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 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思想提供了借鉴的平台和空间。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 我们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 我们各自的教学思想发生了碰撞, 我们讨论得越深入, 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 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进行;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 要讲究精炼, 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 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有时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 食不甘味, 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 迥异的风格, 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 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拓宽视野, 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 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 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 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 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制可以被相互体会。

三、更新观念, 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听课期间, 我不仅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 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置身于课堂中, 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 在这里, 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 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 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 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 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 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 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 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 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 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 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 也缺乏理论的高度, 不能站得高, 看得远, 所以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 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 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虽然教学风格各异, 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的能力!

四、相互对比, 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 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 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 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 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 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我觉得, 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 因为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 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 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 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 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 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 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 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 循循善诱, 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 重视课堂生成,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 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 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 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总之, 这次学校组织的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 共同研究探讨, 共同提高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认真反思, 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 借鉴别人的长处, 不断在实践中探索, 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构建多重对话平台;可以拓展视野, 丰富教育教学艺术;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比较相互对比, 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并且可以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它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活动的误区辨析 篇3

关键词:同课异构;懒惰教师;形式

一、“同课异构”与“同课异教”

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材解读、教学经验之间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必然导致教师对相同授课内容的不同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异构”。“异构”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是我们追求的个性化,是值得我们表扬和赞同的。教师针对自身的研究与努力,针对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出许多种教学设计。一个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也可以设计出多种教学设计。但是在现实中,许多教师为了求“异”而“异”。这就是对“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矫枉过正的做法了。只是为了新颖,而忽视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很多教师对教材过分挖掘,过分设计,往往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理会不研究,造成实践的片面性。

二、“同课异构”与“懒惰教师”

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挖掘,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智慧在备课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建议逐渐完善的过程。不同教师在“同课异构”过程中相互成长、相互补充,成为教研组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在这个大家庭中,不同教师的教学规律、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不同教师所具有的不同学生的学情,互相之间不断优化组合,形成强有力的教研合力。许多学校效仿这一模式,在这个备课组的大家庭中,就形成了懒惰教师。实际上教案交流了,但是有些教师却坐享其成,简单照搬培养了懒惰教师,背离了“同课异构”的精神实质与最终目的。

三、“同课异构”,流于形式

“同课异构”要展示不同的方式设想,彰显不同的风格特点,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个人的才华与智慧。教师的“异构”并不只是个人的苦思冥想,也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需要教师在相互比较中辨明优劣,学习借鉴;在相互竞争中各展各长,受到启发;在相互争议中产生碰撞,迸发灵感;在相互学习中张扬个性、扬长避短。然而有的教师在“同课异构”时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还只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力量,他们只希望自己出奇制胜,脱颖而出,他们总认为自己才华超群,优于别人。因而他们不愿交流,不愿过早暴露自己的设想,不想合作,生怕别人从自己的设计中学到什么;不愿与人探讨,即便参加说课评课也总要留一手,藏着掖着,等上课时才亮出绝招。这种做法既难让说课评课充满争议,闪烁火花,又难通过比较让教师获得借鉴,还因其做法未得到他人的评价与指教,缺陷未能消除,错误不能纠正。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4

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侯营联校教研室组织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力图通过这次活动能为我校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同课异构”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了“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

5月15、16日观摩了二年级语文老师孔凡俊、王晓霞的课《29 数星星的孩子》,5 月17日观摩了一年级语文老师冯丽娟、付有荣的课《乌鸦喝水》,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从课堂效果来看,都能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每节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科学的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尽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亮点:

1、积极参与、认真点评

或多或少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

2、激活了教师的潜能。

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评课的教师通过评课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这本身就是进步。上课教师表现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积极钻研,并根据新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如王晓霞教师的课过程细致入微、设计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见长、形成了自已的严谨治学的教学特色;冯丽娟老师教学思想转变较快,课上能落实语文课程的要求,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组织、指导、合作的作用体现得较好。孔凡俊、付有荣老师注重了朗读训练的落实。

3、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得到转变。通过这四节课,可看出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所谓“实”,表现在教师课堂上花架子少了,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的意识加强。

5、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这次活动中,四位教师使用多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去学习、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会思维活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对教材挖掘得不深不透,对学生情况没有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有些环节的设计不明确,设计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心中没数。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设计没有有针对性和深度。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虽有小组活动但讨论也只是浅层次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提问,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更不要总是固定地提问几个学生。这需要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情的研究。

3、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及阅读特点没有较好地体现。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会说会写会用。所以语文课一定要把语文知识和技能有机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每节课设计时都要围绕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训练。低年级要偏重于听说训练。

二是要优化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合理分配时间。初读环节一定不要怕花费时间。初读要让学生达到读文正确流利,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清晰地进行概括,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初读部分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潜心读书。只有打好了初读的基础,精读才能做到理解深刻。品读课文要围绕课文的核心内容设计问题,要抓住重难点进行设计。问题要集中,不要太零散,而且要适度,不要过高,让学生有的下手。问题要明确,模模糊糊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反而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拓展内容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是重视朗读训练,要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要有层次,朗读指导方法要适当。朗读时要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不能单纯地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要把理解课文内容与指导朗读相结合。做到边读边理解,边理解边朗读,要把读与理解无痕地融合在一起。

4、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三、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多听课,多写课后反思

听课首先要抱有积极的、谦虚的态度,取人所长,有的课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有的课导入很好,有的课问题的设计独具匠心,有的课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等。课后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就是反思教学的有效方法。

2、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广大老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缩短公开课与平时教学的距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教法,而且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多学习、多交流

一是向同行学。把学习交流的重点放在新课改的研究、教学案例的交流、典型问题的研讨等方面。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5

本次赛课从申报、磨课到赛课我都全程参与,感受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很重要。本次赛课准备时间段,但学校领导王校长非常重视,邀请了县教研室领导和史地教研员及县一中袁主任、南湖中学地理老师进行观课、磨课指导,为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2.团队精神要用发扬赛课前,两位老师在家都经过了几次磨课,每次磨课都有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集思广益。上课者的教学设计在集体智慧中不断修改,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观课着也受到熏陶。到了佳木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6人团队辗转三个校区,见教师、学生,熟悉电子白板、安装软件,地理课前发学案、摆地球仪;班会课前,宋主任、董老师、陈老师等分组、分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彩排。可以说,没有团队的精诚合作,就没有今天取得的成绩。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篇6

2015年3月27日在通川区二小,通川区二小北岩寺分校两校领导的支持下,通川区二小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的教学观摩活动。“同课异构”是数学名师工作室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两校所有数学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探索规律之积的变化规律》,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最后的部分是课例点评。通川区二小的李东霖,胡佳和通川区二小北岩寺分校的王凌霞,邹枝芳四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通川区教研室赵成毅主任和两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张永红,徐斌对这四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四位年轻数学老师承担了此次“同课异构”讲课任务后,他们经历了选课题——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独立备课——上课———反思——被评——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四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活动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数学名师工作室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通川区二小数学名师工作室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7

进入21世纪,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角色意识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技巧, 更要具有反思意识, 即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正确的审视和分析;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调整、自我构建, 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 (陈俭贤, 2011) 笔者认为:近几年兴起的同课异构活动能综合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和反思意识, 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理论依据

(1) 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学科选取一个课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独立备课, 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分别在两个平行班上课, 听课后进行比较性研究。“同课异构”活动旨在追求教师专业上的共同发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 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能够引发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郏灵萍, 2011)

(2)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在相关文献中, 关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了五个专业化方面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目的, 协助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积极的氛围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成人教育, 增进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它关注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探究本身, 关注教学工作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3 同课异构活动对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 是教师终生教育的过程。它包括专业准备阶段和实际任教阶段。我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知, 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通过职前的师范教育一次性完成的。英语教师在入职后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研读英语学科专业著作、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杂志, 观摩研究课、示范课等, 都是不断获取英语学科知识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来源。

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教师一般有三到五天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 他们各显神通, 精心设计教案, 制作课件, 这些对授课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必须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来应对。而正是这些挑战和考验能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因为授课教师间的比拼并不仅仅体现在授课的45分钟或40分钟, 而是从课前准备阶段一直持续到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以及今后的教学生涯中。

4 同课异构活动准备阶段

(1) 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素养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集中体现, 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学理念不仅通过教学行为来体现, 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 (郭美红, 2011)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应用, 都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 能考验教师能否用理论指导实践。同课异构活动给教师提供了运用教学理念、尝试不同教学方法的平台和机会。

在去年我校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 有两位教龄分别为12至11年的教师参与, 上课内容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 (高一) An Adventure in Africa, reading (阅读) 课型, 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

[实例片段1]

G老师设计了以下五道配有图片 (如图1) 的prereading questions作为导入。

(1) Casablanca, the name of a classic fi lm, is actually a city in___.

A.Morocco B.Australia

(2) Hemingway wrote the novel“the snow of___”, which wa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Africa.

A.Himalayas B.Kilimanjaro

评析:因为是借班上课, 对学情不够了解, G老师只设了A, B两个选项, 以降低难度, 目的是让学生对An Adventure in Africa中途径的国家和名胜有初步的了解, 为reading做热身和铺垫。如第一题出现时配有电影《北非谍影》的图片;第五题的设计是因为文章的最后一段, 也是非洲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关于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山的, 问题呈现的同时放送有关乞力马扎罗山的几幅美丽图片 (见图1) 。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充满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和趣味性, 也充分体现了G老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刻领会, 体现了她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素养。

(2) 彰显教师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授课教师应该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设计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备课时, 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 融为一体。

[实例片段2]

我校S老师设计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放映有关非洲探险的电影片段, 上课后以向学生介绍一个叫做Daring to Dream Club利用暑假去非洲旅行作为导入, 学生要想成为其中成员必须完成图中 (见图2) 所示的从Level 1至Level 6的各项任务, 由此激发学生加入非洲之旅的强烈兴趣。当然, 这些任务由Fasting reading, detailed reading, presentation等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组成。

评析: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设计把通过完成Level 1至Level 6的活动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围绕主线由浅入深, 步步深入, 层层展开。本节课明晰的线索能帮助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和加工信息, 并为以后的信息输出打下基础。S老师在Consolidation环节,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任务型阅读练习, 这一设计也与导入阶段提出的6个层次的活动方案相呼应。本课设计自始至终贯穿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 鼓励学生“用语言做事” (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 , 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

(3) 展示教师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往往局限在单纯的读书和听录音上, 而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 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 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介入, 大大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显示出其独特的内在魅力, 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姿多彩, 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琚珍, 2001)

G老师和S老师在两三天的准备时间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文本 (Text) 、图形 (Graph) 、静止图像 (Still Image) 、声音 (Audio) 、动画 (Animation) 和视频 (Video) 等, 能集成处理多种信息, 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交互环境, 较好地补充了英语教学资源。

5 同课异构活动中

同课异构活动中的这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取决于授课教师对英语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在这类公开课上, 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观察能力和课堂操控能力,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公开课上的教师并不等同于舞台上背好了台词的演员,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能展示授课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层次性和整体性。

G老师和S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各有千秋, 但是在正式比赛的公开课上, S老师更胜一筹, 最后的综合比赛结果是S老师胜出。S老师教态亲切、自然, 语言地道优美, 即使是借班上课, 她能通过lead-in (导入) 和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 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随着 (图2) 所示的从Level 1到Level 6的任务的层层推进, S老师绘声绘色、循循善诱, 引领着学生进行了一次充满了趣味、冒险的非洲之旅, 同时也是通往英语世界的探究之旅。

G老师的课无论教学设计还是PPT制作都充分体现了她的智慧和专业素养。

[实例片段3]她在Careful Reading过程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questions and answers, fi lling in the blanks, True or false questions等帮助、引领学生完成非洲之旅。但G老师上课时虽然在导入的部分设计非常简单, 但她没有及时利用这个机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没有把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明显不如S老师的那么融洽和活跃。

正如刘洪老师所说:在公开课上, 教师会以最佳的风貌展示自己, 包括教态、仪表、语言、板书等。公开课的表现树立了一个标杆, 教师会在今后的常态课和公开课上不断借鉴和超越。 (刘洪, 2010) S老师在公开课上的表现不仅为自己, 也为参加观课、议课和评课活动的老师们树立了一个标杆。G老师也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意识到了自己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由此, 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见一斑。

6 同课异构活动后

同课异构活动也是培养和体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好时机。G老师和S老师都是较成熟的老师,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无疑也是她们的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不将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那么, 这些经验永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教学反思恰恰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理性的审视过程, 是教师将经验转化为实践智慧, 进而改进教学实践的工具, 是教师凭借自身努力成为更优秀、更熟练、更有思想的专业人员的工具。 (申继亮, 2006)

G老师和S老师在同课异构的活动结束后, 通过反思参加活动的全过程, 审视了自己已获得的经验, 并撰写了相关总结文章。两位老师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解释, 来增进对教学现实的理解, 及时将经验升华到了理性的高度。所以,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 换言之,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7 结束语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所展示的都是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 真可谓是厚积薄发。青年教师应该及时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在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 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机遇, 脱颖而出, 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好的发展平台, 向着专业发展的更高的目标努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同课异构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结合教学案例片段分析了同课异构活动的准备阶段能技巧和反思意识, 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陈俭贤.通过增强自我反思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基础英语教育, 2011 (6) .

[2]郭美红.观课议课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 (10) .

[3]郏灵萍.从“同课异构”活动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 (7) .

[4]琚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1 (9) .

[5]刘洪.公开课——教师成长的快车道[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12) .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8

【关键词】同课异构活动 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8-01

教研要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要贴近教师的实践,致力于解决实践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称为教师自己的研究。下面本文就我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模式、流程、实效性和成效方面做一些粗浅的说明,以期为其它幼儿园开展同类教研活动提供一些行动借鉴。

一、开展多种形式“同课异构”活动,使教研趋于“平民化”

(一)移植再构式

所谓“移植再构”主要指在现有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教师借鉴和学习教学经验,经过自己的“深加工”之后再用于执教的教学实践,以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同课异构”活动模式。

我们都知道,舞台上常常有名不经传的年轻人借助明星而出名,且不说这一行背后的娱乐精神,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模仿再现,移植再构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从移植优秀教师的优质教学活动入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追求移植后逼真效果的同时不排斥自身的思考,真正有效地移植再构要建立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使移植再构在原有单独的模仿上附上教师“自我”的灵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把好的东西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生活之中,这也是一种创新。我园在开展“同课异构”之“移植再构”活动时会依据“典型性”、“代表性”原则来选择再构内容,通过“提供实例——独自思索——再次建构——教师上课——研讨共享”的操作流程来进行。

(二)接力异构式

所谓“接力异构”就是同一位教师在集体磨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材内容先后在不同班级进行多次执教,教研学习共同合作体进行多次观察、研讨,在“独自设计——实操课例——集体磨课——再次课例——二次研讨”的螺旋式进程中,让教师在一次一次重复执教,反复式进程中厚积薄发,幡然顿悟。

“接力异构式”这一“亦教亦研,连环跟进”的活动模式,可以及时连环地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优势,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实效性,让我们看到了教研活动的成效,让执教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研”的价值,获得个体飞速成长。

(三)对比异构式

所谓“对比异构”就是选择教材上的同一具体内容,多位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本人对教材的不同理解、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不同的活动设计和处理,在对比展示中呈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较量,体现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重点考察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现场师幼互动适宜性的调控。而后进行研讨,以期在观念碰撞上提升理念,在经验交流中取长补短,产生“雪可借梅三分白,梅也增雪一段香”的效果,促进教研学习共同合作体专业成长的一种方法该模式通过“调研——异构——实践——研讨——反思——创新”六个流程进行。

(四)片区异构式

所谓“片区异构”即以片区多所幼儿园为一单位,逐级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推优、展示的过程中,展现各幼儿园教研风采。该模式通过“确定内容——各园实施——开放展示——研讨交流”四个流程进行。

“片区异构式”活动作为“同课异构”的其中一种形式,优点较多。其一可以充分调动片区内各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各园教研主动性;其二因片区各园均开展过相同的活动,教师们有着参与研讨的经验,为此改变了以往片区教研研讨活动中少语、冷场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片区研讨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开展多种形式“同课异构”活动,推动教师快速发展

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教研方式有着具有强调聚焦、同伴互助、狠抓落实、提高实效……优点。

(一)加深了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感到它对教师的专业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有力地帮助教师理解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在自我设计行动研究中教师们会时时面临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促使教师去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去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并为其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撑,并在理论的引导下调整其教学活动设计及教育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尺度和规范;在对比研究“观摩、对比、研讨”的过程中“学习共同体”会力求明白同伴设计活动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在探寻的过程中加深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每个人都有极富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特长。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这种差异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借鉴学习中启迪了教师思维,学会了多维思考,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无论是哪种“同课异构”活动,因其对比性强(与原形课例比对、与自我比对、与同伴比对),致使教师每一轮活动都不得不全力以赴、认真地对教材进行再三的解读,在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方面下足功夫,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几年下来无形当中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四)形成了多彩的、个性化教学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面对同一教材进行设计和展示,为教师们提供了多元处理教材的宽广视角,致使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她们知道要尽己所能,精心备课,这样就促使不同教师充分展开自己的实力,选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赋予了静态教材丰富的活力,展示自己的优点,来完成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程从而形成了个性的多彩的教学风格。

总之,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以上所述仅仅只是我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它。

参考文献:

[1]陶治红(作者).《从需求着手,提高园本培训的实效性》. 早期教育2012(7—8)

[2]李国华、王荣莲(作者).《多种形式的“同课异构”》 .http://www.doc88.com/p-371887367734.html

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9

崔晓丽

2016年3月29日至5月19日,在我校领导张校长和段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语文教研组七八年级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最后的部分是课例点评。在授课环节,由于老师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学环节,使同一节课的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画面。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各位听课老师进行课例点评。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诚恳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张校长和段校长两位校长不仅全程听课,一节不拉,而且针对每节课对都做了精彩的点评。

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对文言文的授课模式进行了课题研究,达成了一致意见,现将初中文言文授课模式教研成果呈报如下:

加强古诗文教学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之一,而建立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加强古诗文教学。我校弘扬传统文化,课题组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结合同课异构活动经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确立了我校古诗文教学的新模式:“朗读——译读——品读——联读”。

一、“朗读”。不仅是本教学模式的开端部分,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之精妙,不用多言。不过,学生朗读古诗文通常会遇到通假字、多音字、生僻字等一些读音方面的拦路虎,另外还要注意节奏、韵律(古诗词曲、韵文)、语气、语速等,这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因此,教学伊始,就要求教师首先进行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又分为四个步骤,其一,学生试读。教师可先请个别学生试读,要么是朗读水平高的,要么是朗读水平一般的。如果请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读时自然会出现许多差错。这就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了活材料。

其二,师生评议、归纳总结。教师应要求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朗读作出评议。读得好的地方应肯定、表扬,如声音洪亮,字音与节奏把握较准等。缺点与差错也应指出予以纠正。然后,在点评优缺点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一些具体的朗读方法及本课朗读方面的重难点。

其三,教师范读。教师可亲自朗读,给学生示范,也可播放朗读带,让学生欣赏。由于上一环节明确了朗读的重难点,因此学生听有针对性。

其四,学生练习。最后教师安排朗读练习,或分散读、或齐读、或分组读、或竞赛读等,形式多样,效果才更好,教师还可根据学生朗读时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

我认为这样的朗读教学方法要优于以往的先教师范读定规矩,再学生模仿练习的方法。它是在学生自己出错、纠错、总结归纳的实践中进行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总之,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使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为学生赶走朗读方面的拦路虎。

二、“译读”。是本教学模式的发展部分,也是古诗文教学中有别于现代文教学的特有环节。

古诗文正因为“古”,其语言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偏差,其中存在的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现象,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又一绊脚石。而移走这一绊脚石,师生都要在译读上下一番苦功。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第一步,自主译读。朗读之后,要继续让学生操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翻译时,如果遇到无法理解的词句,先不妨自己查找工具书,仍不能解决的,一定要做好标记。

第二步,小组译读。前后左右的同学可结成学习小组,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把自主释读时的疑难之处拿出朗读、交流、解决。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处一组、解决疑难是可能的,是较快的;同时他们的合作也是愉快的,顺利的。第三步,集体译读。经过小组合作释疑之后,存在的疑难已不多了,再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解决。解决疑难之后,再请两三名学生口头翻译或朗读部分译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翻译方法(主要是直译法)。如,省略的成份要增加,多余的成份要删减,语序倒装的要变换位置,地名、人名、官名、时间名称等词语可不译,单音节词语可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语来代替。同样,此译读教学方法也优于传统的教师串讲,学生被动的听讲之法。学生既掌握了正确有效的翻译方法,也做到了字字能理解、句句会串讲。

三、“品读”。是本教学模式的高潮部分,也是古诗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古诗文教学只让学生读准课文和理解字面意思,是不够的。入选初中课本的古诗文大都是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文质兼美,适宜学生品读,教师应多方位的引导学生来鉴赏。

1、赏一处精彩

古文的写景、叙事非常精炼,抒情议论典雅隽永,手法巧妙。令人回味无穷。教师在辅导学生欣赏、品味时,要指导一些切入点:

A.写景的,要注意写景的方法;描写的手法、情景的交融和体会;修辞的运用等。例如《与朱元思书》中写富春江一带的天下独绝的奇山奇水时,除了会欣赏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及作用,还更要从如何抓住写作方法来分 析,写水的“异”是从水的色、深、清、急来表现,山的“奇”是通过以动写静。以声写静,写出群山的高、密、幽深、寂静的特征。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B.写人叙事的,要注意叙事的顺序、叙事要素的交代、人物的描写、表情达意的重点句等。如《五柳先生传》,先说“传”作者用勾画点染之法描写了主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质性自然、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后说“赞”,采用与古人做比拟的手法,从侧面反映了五柳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厌弃态度。文章的构思及写人之法就值得品位。

C.议论的,要弄清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特别是论证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用排比句,采用一连串结构相同的句式,对于同一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说明,有如千流万壑,一时俱下,形成滔滔万里不可阻挡的气势。这种写法为今后写议论文,如何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品一种情操

海德格尔有句话:“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传承着古人的精髓。作者往往在记事、写景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要教会学生在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时,一定要结合重点句、当时的写作背景和生平来把握,才能准确地把握。例如在教《岳阳楼记》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操。如果我们只凭文章的内容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了解他的生平:他年少有大志,生活虽贫苦,却刻苦读书,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从小就立下“不能够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也始终践行这一信念。天圣七年因上书请章南犬太后还政退位,因此被贬离京城,三年后才回来。景祐三年向宋仁宗进《百官图》痛斥宰相吕夷,又遭贬斥。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这厚重的一生,才能承载这一高尚的情操。

3、质一个问题 《论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事物要有一种怀疑精神,这样,做学问才能去伪存真,社会才会进步,充满活力。质疑时要有的放矢,广开言路,让学生能大胆地交流。

许多人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不会怀疑那个白首、醉熏熏的欧阳修与人们喝酒、游山玩水就是与民同乐。但李瑾在学习却说:“只顾吃喝玩乐,与当今的贪官有何区别?”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简单从欧阳修与民游游山、玩玩水、喝喝酒、摆摆宴得出的主题“与民同乐”,显然是与孟子“与民同乐”的本意是相悖的,是与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背道而行的,也是对作者的一种误解。后来,我与学生一道查找背景资料才知他为徐州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与滁人游山玩水,是滁民因为“休养生息”而喜与欧阳修游的内心喜悦,毫无粉饰做作,更没有高高在上的赏赐与矫情,是发自百姓与欧阳修内心的自愿与自觉,体现的是官民之间社会之间的和谐与人性。这才是《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与民同乐”的真正意义。所以,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怀疑精神,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赏析,品味、质疑,可以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等。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好途径。但教师不能包办,要放手给学生去感受、训练,能力才能不断的增强。

四、“联读”。所谓“联读”就是以新课为中心,联想到相关相似的作品,然后进行扩展性阅读。联读是本教学模式的结尾部分,但又是课外古诗文阅读的开端。它是联系新旧知识,沟通课内外的枢纽。

同时,这也是中招考试文言文考试的必考形式,对比阅读。例如2015年河南中考文言文是《曹刿论战》和节选自曾国藩的《挺经》的一段文字,相似点在对战争的论述。2014年河南中考文言文是 《出师表》 和(节选自《容斋随笔》)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的一段话,试题形式为分析比较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013年河南中考文言文是《桃花源记》和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相似点在景物相似。我们可以看到联读是必要的。

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是先背读所学课文,再联读课内外积累的相关或相似的作品,最后倡导学生课外去联读新的古诗文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读整篇文章或整部作品;从课文扩展到读与课文内容类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所写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景物、某个细节、某种学法,甚至某句话、某个字,也都可以扩展到阅读相关的作品等。

通过联读,学生能由点到面,由课内到课外,由书面知识到实践活动进行延伸、拓展,这样巩固了课内,又指导了课外。

上一篇:期中总结教师演讲稿下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