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2024-09-06

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通用11篇)

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1

荣程中学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体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探究、合作性,有力推动我校“1+2+1”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师风采,学校决定期中考试后在全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现安排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校各年级任课教师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各年级现行教材下册,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按规定的教学进度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三、组织形式:

本次活动共安排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周至下周,准备阶段。

宣传队员并学习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课活动要求、意义和实施方案。人数比较多的备课组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可先安排3人讲课,余下的老师下学期同课异构周活动时再安排。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和总结阶段。

同课异构活动在一周内按时完成,各备课组长做好组织安排和上课记录及评课总结工作。

四、活动要求:

1、各年级备课组长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程序,做好听课、评课及总结工作,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2、各参加教师应提前协调,统一内容,从不同侧面进行授课,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艺术,体现同课异构的精神内涵。

3、各备课组长在网上公布当天上课老师,学校领导进行推门看课。

二○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2

一、智慧碰撞, 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长期以来, 各位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的、分别展开的, 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集体备课, 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探讨教学的艺术, 交流彼此的经验, 共享成功的喜悦。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 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 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 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思想提供了借鉴的平台和空间。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 我们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 我们各自的教学思想发生了碰撞, 我们讨论得越深入, 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 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进行;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 要讲究精炼, 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 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有时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 食不甘味, 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 迥异的风格, 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 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拓宽视野, 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 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 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 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 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制可以被相互体会。

三、更新观念, 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听课期间, 我不仅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 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置身于课堂中, 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 在这里, 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 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 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 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 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 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 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 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 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 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 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 也缺乏理论的高度, 不能站得高, 看得远, 所以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 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 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虽然教学风格各异, 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的能力!

四、相互对比, 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 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 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 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 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 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我觉得, 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 因为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 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 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 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 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 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 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 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 循循善诱, 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 重视课堂生成,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 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 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 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总之, 这次学校组织的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 共同研究探讨, 共同提高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认真反思, 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 借鉴别人的长处, 不断在实践中探索, 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构建多重对话平台;可以拓展视野, 丰富教育教学艺术;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比较相互对比, 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并且可以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它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活动的误区辨析 篇3

关键词:同课异构;懒惰教师;形式

一、“同课异构”与“同课异教”

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材解读、教学经验之间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必然导致教师对相同授课内容的不同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异构”。“异构”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是我们追求的个性化,是值得我们表扬和赞同的。教师针对自身的研究与努力,针对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出许多种教学设计。一个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也可以设计出多种教学设计。但是在现实中,许多教师为了求“异”而“异”。这就是对“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矫枉过正的做法了。只是为了新颖,而忽视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很多教师对教材过分挖掘,过分设计,往往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理会不研究,造成实践的片面性。

二、“同课异构”与“懒惰教师”

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挖掘,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智慧在备课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建议逐渐完善的过程。不同教师在“同课异构”过程中相互成长、相互补充,成为教研组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在这个大家庭中,不同教师的教学规律、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不同教师所具有的不同学生的学情,互相之间不断优化组合,形成强有力的教研合力。许多学校效仿这一模式,在这个备课组的大家庭中,就形成了懒惰教师。实际上教案交流了,但是有些教师却坐享其成,简单照搬培养了懒惰教师,背离了“同课异构”的精神实质与最终目的。

三、“同课异构”,流于形式

“同课异构”要展示不同的方式设想,彰显不同的风格特点,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个人的才华与智慧。教师的“异构”并不只是个人的苦思冥想,也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需要教师在相互比较中辨明优劣,学习借鉴;在相互竞争中各展各长,受到启发;在相互争议中产生碰撞,迸发灵感;在相互学习中张扬个性、扬长避短。然而有的教师在“同课异构”时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还只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力量,他们只希望自己出奇制胜,脱颖而出,他们总认为自己才华超群,优于别人。因而他们不愿交流,不愿过早暴露自己的设想,不想合作,生怕别人从自己的设计中学到什么;不愿与人探讨,即便参加说课评课也总要留一手,藏着掖着,等上课时才亮出绝招。这种做法既难让说课评课充满争议,闪烁火花,又难通过比较让教师获得借鉴,还因其做法未得到他人的评价与指教,缺陷未能消除,错误不能纠正。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篇4

编辑流云飘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

3、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二、组织动员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确定课题

根据语文教学进度,选择四年级《猫》一课,作为“同课异构” 教研活动课题。

四、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五、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六、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举行同课异构现场教学活动时间定为:

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多媒体教室

10月27日下午在团结学校

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七、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后反思,然后教研组内互动交流评课,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最后确定出一份最为优化的教学案例。

八、自我反思,撰写教学反思

附:“同课异构”活动具体安排

“同课异构”即对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一、鲤南中心2009秋“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安排表

二、各阶段活动要求:

1、独立备课阶段,要求各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正确解读新课标,科学把握新教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基点小组备课阶段,要求各基点校教导主任精心组织,有效开展,充分交流教师对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教师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其他成员提供参考意见,大家集思广益,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3、课堂教学研讨阶段,要求同年段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课过程。开课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补充说明:各基点校要做好活动过程性材料的收集。

1、活动时间安排(见上表)

2、每位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电子文档)

3、课件

4、听课笔记

5、小组交流记录(电子文档)

6、活动照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篇5

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级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活动步骤

1.选定同一课题。综合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确定三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步骤。以上课、观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评议。课上完后,由综合教研组组织参与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参与形式

1.综合组科学教师全体参与,其他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课来调整参与。2.学校领导力争参与全过程。

四、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2018年6月13日上午第二节在三(3)听课、第三节在三(2)听课。2018年6月13日下午2:00在会议室参加评课议课

五、具体安排:

观课教师在观课过程中认真记录观课内容,积极参与议课。

六桶镇中心小学校综合教研组

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6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解决以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遇到的“同课头教师过少”的问题,我们特意和宝工子校联合举办本次“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长寿小学“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实施方案。本次活动旨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同课异构、联校教研”的新模式。

一、活动目标:

1、展现两校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做到“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相互促进”。

2、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4、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小规模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和“新形势下校本联校教研模式如何构建”两个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确实加强本次活动的组织管理,提高活动质量,特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活动实施工作。

组长:薛友明(宝工子校校长)方颖(长寿小学校长、书记)

副组长:张昕(宝工子校书记)方韬(长寿小学副校长)

组员:

于红波(长寿小学教导主任)

张志遐(宝工子校小学部教导主任)

杜莲凤(长寿小学教导副主任)

刘宏彬(宝工子校)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安排、准备阶段(10月14日—24日):

1、两校相互沟通,确定活动形式、年级、课题等,安排讲课教师开始着手备课;

2、讲课教师前期备课;

3、各教研组集体研课,对备课进行研究、提出修改意见;

4、讲课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完善备课,规划方案《长寿小学“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第一次同课异构联校研讨活动(10月25日—27日):

1、长寿小学1-3年级教师讲课(10月25日)

2、宝工子校1-3年级教师讲课(10月26日)

3、联校研讨(讲课教师说课、反思;听课教师评课;相互交流)(10月27日)

4、本阶段活动小结。

第三阶段——第二次同课异构联校研讨活动(时间待定)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四、几点要求:

1、讲课教师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将本次活动当作一次展示自己教学水平、提高自己专业成长的大好机会。在上完课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在研讨时要进行说课,说课主要说对教材的分析、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教学的成败得失。

2、听课教师要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的记录;听完课后要写出听课的评价。评价要深刻、要中肯,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问题。

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7

进入21世纪,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角色意识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技巧, 更要具有反思意识, 即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正确的审视和分析;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调整、自我构建, 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 (陈俭贤, 2011) 笔者认为:近几年兴起的同课异构活动能综合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和反思意识, 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理论依据

(1) 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学科选取一个课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独立备课, 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分别在两个平行班上课, 听课后进行比较性研究。“同课异构”活动旨在追求教师专业上的共同发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 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能够引发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郏灵萍, 2011)

(2)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在相关文献中, 关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了五个专业化方面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目的, 协助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积极的氛围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成人教育, 增进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它关注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探究本身, 关注教学工作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3 同课异构活动对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 是教师终生教育的过程。它包括专业准备阶段和实际任教阶段。我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知, 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通过职前的师范教育一次性完成的。英语教师在入职后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研读英语学科专业著作、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杂志, 观摩研究课、示范课等, 都是不断获取英语学科知识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来源。

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教师一般有三到五天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 他们各显神通, 精心设计教案, 制作课件, 这些对授课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必须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来应对。而正是这些挑战和考验能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因为授课教师间的比拼并不仅仅体现在授课的45分钟或40分钟, 而是从课前准备阶段一直持续到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以及今后的教学生涯中。

4 同课异构活动准备阶段

(1) 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素养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集中体现, 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学理念不仅通过教学行为来体现, 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 (郭美红, 2011)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应用, 都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 能考验教师能否用理论指导实践。同课异构活动给教师提供了运用教学理念、尝试不同教学方法的平台和机会。

在去年我校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 有两位教龄分别为12至11年的教师参与, 上课内容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 (高一) An Adventure in Africa, reading (阅读) 课型, 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

[实例片段1]

G老师设计了以下五道配有图片 (如图1) 的prereading questions作为导入。

(1) Casablanca, the name of a classic fi lm, is actually a city in___.

A.Morocco B.Australia

(2) Hemingway wrote the novel“the snow of___”, which wa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Africa.

A.Himalayas B.Kilimanjaro

评析:因为是借班上课, 对学情不够了解, G老师只设了A, B两个选项, 以降低难度, 目的是让学生对An Adventure in Africa中途径的国家和名胜有初步的了解, 为reading做热身和铺垫。如第一题出现时配有电影《北非谍影》的图片;第五题的设计是因为文章的最后一段, 也是非洲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关于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山的, 问题呈现的同时放送有关乞力马扎罗山的几幅美丽图片 (见图1) 。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充满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和趣味性, 也充分体现了G老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刻领会, 体现了她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素养。

(2) 彰显教师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授课教师应该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设计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备课时, 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 融为一体。

[实例片段2]

我校S老师设计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放映有关非洲探险的电影片段, 上课后以向学生介绍一个叫做Daring to Dream Club利用暑假去非洲旅行作为导入, 学生要想成为其中成员必须完成图中 (见图2) 所示的从Level 1至Level 6的各项任务, 由此激发学生加入非洲之旅的强烈兴趣。当然, 这些任务由Fasting reading, detailed reading, presentation等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组成。

评析: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设计把通过完成Level 1至Level 6的活动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围绕主线由浅入深, 步步深入, 层层展开。本节课明晰的线索能帮助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和加工信息, 并为以后的信息输出打下基础。S老师在Consolidation环节,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任务型阅读练习, 这一设计也与导入阶段提出的6个层次的活动方案相呼应。本课设计自始至终贯穿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 鼓励学生“用语言做事” (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 , 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

(3) 展示教师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往往局限在单纯的读书和听录音上, 而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 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 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介入, 大大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显示出其独特的内在魅力, 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姿多彩, 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琚珍, 2001)

G老师和S老师在两三天的准备时间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文本 (Text) 、图形 (Graph) 、静止图像 (Still Image) 、声音 (Audio) 、动画 (Animation) 和视频 (Video) 等, 能集成处理多种信息, 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交互环境, 较好地补充了英语教学资源。

5 同课异构活动中

同课异构活动中的这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取决于授课教师对英语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在这类公开课上, 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观察能力和课堂操控能力,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公开课上的教师并不等同于舞台上背好了台词的演员,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能展示授课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层次性和整体性。

G老师和S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各有千秋, 但是在正式比赛的公开课上, S老师更胜一筹, 最后的综合比赛结果是S老师胜出。S老师教态亲切、自然, 语言地道优美, 即使是借班上课, 她能通过lead-in (导入) 和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 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随着 (图2) 所示的从Level 1到Level 6的任务的层层推进, S老师绘声绘色、循循善诱, 引领着学生进行了一次充满了趣味、冒险的非洲之旅, 同时也是通往英语世界的探究之旅。

G老师的课无论教学设计还是PPT制作都充分体现了她的智慧和专业素养。

[实例片段3]她在Careful Reading过程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questions and answers, fi lling in the blanks, True or false questions等帮助、引领学生完成非洲之旅。但G老师上课时虽然在导入的部分设计非常简单, 但她没有及时利用这个机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没有把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明显不如S老师的那么融洽和活跃。

正如刘洪老师所说:在公开课上, 教师会以最佳的风貌展示自己, 包括教态、仪表、语言、板书等。公开课的表现树立了一个标杆, 教师会在今后的常态课和公开课上不断借鉴和超越。 (刘洪, 2010) S老师在公开课上的表现不仅为自己, 也为参加观课、议课和评课活动的老师们树立了一个标杆。G老师也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意识到了自己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由此, 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见一斑。

6 同课异构活动后

同课异构活动也是培养和体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好时机。G老师和S老师都是较成熟的老师,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无疑也是她们的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不将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那么, 这些经验永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教学反思恰恰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理性的审视过程, 是教师将经验转化为实践智慧, 进而改进教学实践的工具, 是教师凭借自身努力成为更优秀、更熟练、更有思想的专业人员的工具。 (申继亮, 2006)

G老师和S老师在同课异构的活动结束后, 通过反思参加活动的全过程, 审视了自己已获得的经验, 并撰写了相关总结文章。两位老师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解释, 来增进对教学现实的理解, 及时将经验升华到了理性的高度。所以,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 换言之,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7 结束语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所展示的都是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 真可谓是厚积薄发。青年教师应该及时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在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 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机遇, 脱颖而出, 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好的发展平台, 向着专业发展的更高的目标努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同课异构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结合教学案例片段分析了同课异构活动的准备阶段能技巧和反思意识, 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陈俭贤.通过增强自我反思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基础英语教育, 2011 (6) .

[2]郭美红.观课议课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 (10) .

[3]郏灵萍.从“同课异构”活动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 (7) .

[4]琚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1 (9) .

[5]刘洪.公开课——教师成长的快车道[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12) .

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8

【关键词】同课异构活动 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8-01

教研要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要贴近教师的实践,致力于解决实践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称为教师自己的研究。下面本文就我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模式、流程、实效性和成效方面做一些粗浅的说明,以期为其它幼儿园开展同类教研活动提供一些行动借鉴。

一、开展多种形式“同课异构”活动,使教研趋于“平民化”

(一)移植再构式

所谓“移植再构”主要指在现有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教师借鉴和学习教学经验,经过自己的“深加工”之后再用于执教的教学实践,以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同课异构”活动模式。

我们都知道,舞台上常常有名不经传的年轻人借助明星而出名,且不说这一行背后的娱乐精神,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模仿再现,移植再构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从移植优秀教师的优质教学活动入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追求移植后逼真效果的同时不排斥自身的思考,真正有效地移植再构要建立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使移植再构在原有单独的模仿上附上教师“自我”的灵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把好的东西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生活之中,这也是一种创新。我园在开展“同课异构”之“移植再构”活动时会依据“典型性”、“代表性”原则来选择再构内容,通过“提供实例——独自思索——再次建构——教师上课——研讨共享”的操作流程来进行。

(二)接力异构式

所谓“接力异构”就是同一位教师在集体磨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材内容先后在不同班级进行多次执教,教研学习共同合作体进行多次观察、研讨,在“独自设计——实操课例——集体磨课——再次课例——二次研讨”的螺旋式进程中,让教师在一次一次重复执教,反复式进程中厚积薄发,幡然顿悟。

“接力异构式”这一“亦教亦研,连环跟进”的活动模式,可以及时连环地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优势,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实效性,让我们看到了教研活动的成效,让执教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研”的价值,获得个体飞速成长。

(三)对比异构式

所谓“对比异构”就是选择教材上的同一具体内容,多位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本人对教材的不同理解、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不同的活动设计和处理,在对比展示中呈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较量,体现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重点考察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现场师幼互动适宜性的调控。而后进行研讨,以期在观念碰撞上提升理念,在经验交流中取长补短,产生“雪可借梅三分白,梅也增雪一段香”的效果,促进教研学习共同合作体专业成长的一种方法该模式通过“调研——异构——实践——研讨——反思——创新”六个流程进行。

(四)片区异构式

所谓“片区异构”即以片区多所幼儿园为一单位,逐级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推优、展示的过程中,展现各幼儿园教研风采。该模式通过“确定内容——各园实施——开放展示——研讨交流”四个流程进行。

“片区异构式”活动作为“同课异构”的其中一种形式,优点较多。其一可以充分调动片区内各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各园教研主动性;其二因片区各园均开展过相同的活动,教师们有着参与研讨的经验,为此改变了以往片区教研研讨活动中少语、冷场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片区研讨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开展多种形式“同课异构”活动,推动教师快速发展

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教研方式有着具有强调聚焦、同伴互助、狠抓落实、提高实效……优点。

(一)加深了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感到它对教师的专业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有力地帮助教师理解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在自我设计行动研究中教师们会时时面临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促使教师去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去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并为其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撑,并在理论的引导下调整其教学活动设计及教育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尺度和规范;在对比研究“观摩、对比、研讨”的过程中“学习共同体”会力求明白同伴设计活动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在探寻的过程中加深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每个人都有极富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特长。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这种差异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借鉴学习中启迪了教师思维,学会了多维思考,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无论是哪种“同课异构”活动,因其对比性强(与原形课例比对、与自我比对、与同伴比对),致使教师每一轮活动都不得不全力以赴、认真地对教材进行再三的解读,在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方面下足功夫,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几年下来无形当中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四)形成了多彩的、个性化教学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面对同一教材进行设计和展示,为教师们提供了多元处理教材的宽广视角,致使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她们知道要尽己所能,精心备课,这样就促使不同教师充分展开自己的实力,选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赋予了静态教材丰富的活力,展示自己的优点,来完成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程从而形成了个性的多彩的教学风格。

总之,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以上所述仅仅只是我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它。

参考文献:

[1]陶治红(作者).《从需求着手,提高园本培训的实效性》. 早期教育2012(7—8)

[2]李国华、王荣莲(作者).《多种形式的“同课异构”》 .http://www.doc88.com/p-371887367734.html

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9

设计方案

一、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传授的主要途径,但教学活动是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实践行为,所以由于教师的个人文化专业素质的特性不同,其课堂教学实践必然是色彩纷呈的。另外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才会促进我们课堂教学的交流、发展与完善。因此注重“同课异构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势在必行。

二、知识介绍

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是指围绕所要进行的相同教学素材进行不同方式处理和交流完善的研究课题。

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活动是指以几节课例展示的形式而开展的一种研修活动,即同一教学素材几人各自处理,然后通过课后的研讨。包括集体备课、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戒。

开展同课异构式研修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也会不断充实教研课题活动的发展。

三、总体活动设计

以“略读教学实施效果”为中心,围绕“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方式来进行开展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活动。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咱俩交换,我们各还是一个苹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咱俩交换,我们就各有两个思想。”实施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就是试图建立一个促进分享、促进交流、感受成长并重新建构自我教学活动的平台,进而为追求高效课堂的建立做出探索和努力。

四、目的预设

1、通过“同课异构”这个研修平台,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重点进行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性的探讨。

五、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

开学初组织各年级备课组讨论并决定了本学期实施并开展以略读课有效教学为核心的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明确分工,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

(二)实施阶段

1、重视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有效支持。在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中,不局限于本校师资教研的力量,需要邀请科研专家学者和先进理论与经验的专业引领,以避免校内教师同水平的重复,导致研究的平庸化。因此,可邀请县教研室老师评价指导,并积极上网查找相关教学研究资料,通过观摩网上的视频课例深入探讨教法,从而将这项专题校本研修推向纵深发展。

2、集体备课,撰写设计。

将实施校本研修的方案、教材文本、教学参考等印发给各备课组教师,使教师明确教研的目标,搜集各种信息,探讨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想法在会议上进行阐述,其他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对每个老师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并结合文本阅读的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修正,力求使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上达到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目的,真正做到同课异构的效果,体现“异曲同工”的妙处。

3、教学观摩。

由备课组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4、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5、教学总结

通过观摩了备课组每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形式上可以是课堂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专题论文,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处理等。将这些感受和收获总结成文,形成教研活动的具体成果和资料。

六、活动展望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10

本期同课异构前两站到目前为止用六个字概括就是顺利、圆满、丰实。本次同课异构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三个“新”,新加盟一所学校,xx高中、新的活动方案,集中上课评课、专家评课同时介绍了课堂观察方法。

在xx一中的同课异构我用“完美、精彩、盛宴”六个字简单总结,今天我将用8个字四个方面进行小结。

一、策划

校长对轮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每个环节都对我做了详实的解读,责成我安排好每一项活动,当初要求我全面负责,正赶上我在教育学院学习和省学科带头人学习,结果是校长本人全面负责了。

1、为何引入新的伙伴。引入xx高中不只是上课老师人数的增加,目的是激活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实践证明xx高中的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很高,课堂的掌控能力很好,值得我们学习。为今后更大的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2、为何改变为三个阶段上课。三个阶段上课更能使听课老师集中参加学习,尽可能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影响,所以这次要求同一个学科的必须听课、其他学科欢迎听课。

3、为何安排年级主任、德育主任、教务主任这些人也参加xx同课异构活动。

年级主任主要学习年级管理经验、德育主任学习学生管理经验、教务主任学习教学管理经验,这三个人每人都拿出半天的时间与xx高中的对应干部进行交流学习。xx主任全部参入了各项活动。他们所学习的经验会在后续的管理中结合我校的特点逐步体现出来。同时也为下一步老师、干部交流学习提供方向,因为要学人家的长处,所以就要提前的考核。

二、收获

1、上课评课方面

xx之行我校上课和评课的六位教师展现了个人的风采、呈现了教研组的业务能力、落实了我校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数学崔东丽老师的课稳重老练,环节设计丝丝入扣、李恒组长在评课中提出的问题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生物老师门少云的课教材处理精当,概念挖掘深入、张立波组长点评恰到好处,得到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连云港生物名师工作室在xx高中活动,参加听课教师26位,连云港教研室主任李玉柱教授级专家亲临现场听课评课。连云港正在推进生态课堂)。尹路老师的课激情四射,显现年轻人的活力,现场发挥超过在校的准备。刘作敏特教的评课高瞻远瞩,理论功底深厚,令人耳目一新。(xx高中两位政治特级教师,教学副校长蒋悍是连云港政治名师工作室组长,也是连云港生态课堂的组织者之一)

我校这次上课中、历史xx老师课教材处理完美,教学环节设计新颖、xx点评展现了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入理解,用校长的话说是开了个好头。杨磊的化学课堂多次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之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有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过程。李桂玉老师的点评体现了对教材、课堂、新课标理解的深度,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佟文刚老师的物理课在设计环节上推陈出新,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教学手段多样。毕雨露老师点评细致入微,体现业务功底深厚。

2、专家点评方面

这次三位专家的点评,各具特色。xx老师告诉我们怎样的进行课堂观察,也就是听课要从那些面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预设问题的生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7个方面结合三节课做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建议老师们看看《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咱家图书馆有20多本。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我建议大家研究一下美国人写的《透视课堂》。徐瑞阳老师在评课中提出的三不讲值得我们反思,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能研究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个不讲体现了新课程教育价值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在我省减轻课业负担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张世国老师提出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尊重学生,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层次、合作学习应有小组合作的文化基础,合作不是简单的分组讨论、探究学习有其固定的模式,探究的过程不能老师包办代替。不是探究课就必须做实验也可以进行理论探究,也不是探究活动就必须的有结果,探究课不是理科课堂的专利,文科课也有探究的空间。我建议每一个20高中的老师都要仔细琢磨专家提出的课堂教学的观点,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素养。

3、两校对活动的准备方面

不能用好与不好来评价一次活动。从上课的安排、接待的安排方面,体现了两地生活习惯,两校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的不同,这正是同课异构活动价值所在。相互学习到他人好的经验是收获,看到他人的不足之处是更大的收获,这样能使我们少走弯路。同时也坚定了我们今后举办活动的心态、姿态。

三、反思

1、记得去年我们安排同课异构上课教师的时候,很多老师担心因为自己的课而影响学校的面子。通过四次的同课异构发现,我们家的老师上课是一流的、我们教研组的教研风气是一流的、我们评课教师的评课水平是一流的。当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欣赏,应该通过同课异构寻找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方法和途径。现在大家比较认可通过上课和评课是提升业务素养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每一次磨练之后,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例如李桂玉老师去年是自己上课,今年是点评他人上课,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压力,更是不同的收获。

2、通过同课异构我们发现,不同学校的教师对课堂设计的理念真的不同,xx高中教师讲授多点、xx一中双边活动多点、我校探究活动多点。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眼观看待同行的课堂设计?是欣赏的眼光还是挑剔的眼光。欣赏的眼光能学到人家的长处,挑剔的眼光能让自己少犯同样的错误。一堂好课到底有没有标准?我看课通常从四个方面进行,当然这四个方面不是割裂的,是统一的整体。

(一)、学习问题 即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不是合理,两个方面

1、知识维度 事实、概念、程序、元认知

2、认知过程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二)、教学问题 教学环节的设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不是为目标的达成而设计。

(三)、测评问题 通过什么样的环节测评目标是不是达成,以及达成度如何。

(四)、一致性的问题。就是这三个方面之间是不是内部高度统一。例如,教学目标设定为概念的理解,但是教学环节设计的是让学生记忆概念,这样的课堂设计就不是高效的课堂设计,因为没有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理解的定义是这样的,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构建意义。理解有7个方面18种表现形式:1解释(澄清、释意、描述、转化),2举例(事例、实例化),3分类(归类、归入),4总结(概括、归纳),5推断(断定、外推、内推、预测),6比较(对比、对应、配对),7说明(建模)

3、我经常的想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呢?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学习后能解决新的问题这样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才是学习过程,否则就是原有知识的再现的过程,只能算作原有知识的复习巩固。那么在课堂上到底是教师讲授好、还是多边活动好、还是自主探究好呢?

四、设想

同课异构的目的就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研讨。通过同课异构学习对方的优点、通过评课指出教学方面不足、通过相互交流学习管理经验。

1、能否在课型上有所突破。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

2、能否在评课的人员上有所突破。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中年教师、青年教师、群体参入。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人员参入互动。能否就某个共性的问题集中进行探讨、讲座。

3、能否不只是停留在上课、评课上方面。能否在上课、评课之后就一些专题进行研讨交流,能否以课题的形式深入的研究形成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

双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11

一、深入研究教材,有效整合和建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同的教材由不同的施教者处理,最终体现在一节课中的内容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中,既要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对基本理论的传授,同时又不要局限于课本,敢于安排一定量的实践内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教学设计从“教什么”入手,在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从“怎么教”入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媒体,具体直观地表达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以确保教学取得成功。

如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由李老师(具体单位和姓名略去。下同)与谭教师共同执教。这两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建构。李老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自己的研究心得将本课整合为“一、印象·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二、考证·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拷问·明清——敢问路在何方?”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给学生以强有力的思想冲击,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也符合高二文科班历史教学的需要。谭老师敢于打破教材格局,重组教材内容,重新选取“军机处、奏折、礼仪、科举制”四个视角,“多角度看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他们俩都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这两节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李老师在“拷问·明清——敢问路在何方?”一目的教学中完全可以进一步优化,不至于拖堂。谭老师则只选取“军机处”一目进行教学,似乎有点背离课标的要求。

二、落实课程理念,有效引导学生“活学”历史

教学的有效性是作用在学生身上,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习惯于只论及教学的技法。一堂历史课上得好不好,首先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比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环节、教态、教具使用等,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关注不过是他们的发言次数、活动气氛而已,也就是看其对教师教学配合的程度。当然,这样的教学有效性是很难被学生认可的。再有一个传统的有效性指标,就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即我们常说的“在这节课上基本知识落实了没有”。因为我们把知识等同于教科书知识,所以这类评语意在强调对课本知识的落实,结果使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成了历史教学特别是其中的知识教学的通病。

但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个规矩,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学生的需求而言的,即使我们依然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但设计不是为教而做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为学而做的生成性过程。英国学者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 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从教科书的角度看,主要安排了三个目,即“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两位教师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都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活学”历史。如谭老师用多媒体打出下列材料:

[视角1]唯以一人治天下——军机处

材料一 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视角2]君臣间的秘密——奏折

材料 原为密知地方情形, 四季民生, 雨旸如何, 米价贵贱, 盗案多少等事!

后内外臣工无论是本职、本地或临近、偏远省份的一切地方之弊, 吏治之勤惰, 上司之职操, 属员才品的优劣, 营伍是否整饬, 百姓生计如何等等, 都属奏事范围。

并凡有作弊,或关系民生者,皆可风闻入奏!

[视角3]尊君卑臣的礼仪

材料 臣子对君主的称呼: 臣参见陛下! 奴才叩见皇上!

然后谭老师根据这些材料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生成新的认识。上述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视角来看待历史,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到“活化”的历史知识,不只是生动的、益智的,更重要的是其中蕴藏的生命力,而且这种生命力不是让历史教学或历史知识变得有趣那么简单。每位学生一定能够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知道的东西,并了解到“知道它们”的好处。

三、精心选取史料,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是历史学科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抽掉史料,历史学科这座大厦就会坍塌,历史思维能力也就要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困境。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为了说明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已经明显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统治者依然抱有“天朝上国”的观念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一史实,以更好培养学生“适乎世界之潮流”的历史发展观和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他用多媒体打出如下史料:

材料一 它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

——马嘎尔尼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大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四 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戴逸

李老师打出材料并不急于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阅读材料后自己提出问题,互相讨论问题并得出问题的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巴尔扎克曾说,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质疑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关键,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授之以渔,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地“教”,避免无效地“教”。“有效地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两位教师都注重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例如李老师在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分析时,就用多媒体呈现了以下内容。

原因跨度:原因=历史+现实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客观

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通过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朱元璋废相的原因,而且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充分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此不再一一枚举。但是所有方法与途径皆有赖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无论我们是将课程视为“预成的学科”“预期的计划”“行动的目标”,还是理解为“应获得的经验”“法定的文化”以及“师生间的对话”,若缺少了有自觉的、有理想的教师,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将毫无意义。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惠军.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的教学随笔[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3] 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得失[M].上海:三联书店,2005.

注:本文系作者参与的2011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研究》子课题“内容的整合”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G11234。

上一篇:第11章 习题与思考题下一篇:数据库营销的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