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共11篇)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1
问卷调查
1.您所在的村庄有多少户人家?
212.您所在的村庄有多少劳动力?(家住村里,有劳动能力的)
3.目前有多少人在家务农和养殖?
4.目前有多少常年务工人员?
5.您认为外出务工是否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啊)
A得到大量改善B得到少量改善
C 没有得到改善D降低了生活水平
6.农忙时节人手是否充足?(不)
A充足B勉强够C不充足
7.农忙时节人手不足时,您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的?(A、B、C、E)(可多选)A请亲朋好友帮忙B花钱请旋耕机、收割机
C让务工在外的家人回来帮忙D减少种植
E承包给他人种植F其它
8.村里有多少留守儿童?
9.村里有多少孤寡老人?(子女外出常年不在身边)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2
一、中国城镇化内涵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城镇化是指更多的人集中生活在某一区域形成城镇,或者人口迁移导致城镇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同时,城镇化也指农村更加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过程。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根据研究兴趣和研究需要,往往从“人”和“物”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城镇化问题展开研究。从“人”的角度而言,城镇化一般指人口的城镇化,即居住在城镇人口比重的上升以及非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比例的提高;从“物”的角度而言,城镇化一般指城市建成区域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当然,从“人”的角度和从“物”的角度定义的城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和对立的,二者在很多时候是融合在一起的统一过程。
在问卷设计中,城镇化的内涵涵盖了“人”和“物”的不同角度。结果显示,67.9%的厅局级干部认为,城镇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比例的上升”以及“非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比例的提高”;另外32.1% 的问卷者则认为,城镇化是指“城市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可以看出,当前厅局级干部大多是从“人”的因素视角理解和看待城镇化问题,他们认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应该是一个“造城”和“扩城”的“土地城镇化”过程, 而是一个不断创造城镇就业机会、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非农业经济部门就业的“人口城镇化”过程。相应地,对于目前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径的问题,大多数厅局级干部认为,发展城镇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及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等措施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即需要从解决“人”的问题方面去提升城镇化水平,选择这两项措施的问卷者占到79.6%,只有20.4%的问卷者认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种从“物”的角度采取措施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最有效方式。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厅局级干部从“人”的因素视角理解城镇化内涵并着力从“人”的因素角度提升城镇化水平,这表明他们大多秉承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这与城镇化的本质以及中央决策是一致的。厅局级干部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从“人”的角度还是从“物”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城镇化问题,并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会实实在在影响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二、中国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已经得到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践的检验,即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城镇化水平也较高;人均GDP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也相应较低[1]。2011年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2.1%,其中发达国家为77.7%,发展中国为49.7%,中国城镇化率为50.6%, 已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中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是超前还是滞后、是太高还是太低呢?
201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镇化率为50.6%;1970年美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当时其城镇化率已高达70%;美国在1920年城镇化率为51.2%,但当时其人均GDP仅为830美元。从这些数据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还是偏低。此外,与
此次问卷显示,71.7%的厅局级干部认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但也有22.4%的人认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不过仍需进一步提高;另有5.9% 的人认为,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需要进一步提高。可见,绝大多数厅局级干部认为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认识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工作的开展。
三、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与对策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6%,但由于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居住6个月及以上就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其中大多数并没有伴随户口的迁移, 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保、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待遇,严格的说,这部分人只是在城市居住的农村人,而不是城市市民。数据显示,我国户籍城镇化率目前只有35.3%[3],还有17.3%的城市常住人口即2.37亿人实际并不享有城镇户籍以及社会保障,由此产生了“城中村”、留守儿童、临时夫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此外,目前在城市常住人口当中, 还存在一些出生于城市或从小居住于城市、户籍仍在农村的二代农民工,他们中有不少已经进入就业年龄阶段,但这部分群体既没有务农的意愿和技能,也还无法均等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这个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易产生仇视心理,形成社会安全隐患。所以,解决数量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的社保、医疗、子女就学、廉租房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逐步融合,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难点问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75.4%的厅局级干部认为, 外来务工人员在所到城市工作生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社保、就医、子女就学、居无定所等社会保障问题无法落实。并进一步认为,城市保护农民工权益所采取的措施应该是逐步给予农民工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待遇,该项措施占比63.1%;认为应该设置最低收入、保障农民工及时领到工资的措施占比29.5%。此外,88.3%的人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只有11.7%的人认为是弊大于利或者“说不清楚”。可见,大多数厅局级干部已经意识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并且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也大多持认可态度。
在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多久应该被算作是城市的常住居民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厅局级干部持比较保守的态度。调查显示,只有22%的人认同迁入人口只要在城市居住6个月及以上就应该被认可为城市常住居民,但62%的人认为,流动人口要在城市居住12个月或以上才能被认可为城市常住居民,还有16%的问卷者甚至提出,流动人口要在城市居住和工作3年、5年甚或10年后才能被认可为城市常住居民。我国统计制度在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时,已将在迁入地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人口划归为当地常住人口,除了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采用“12个月及以上”的标准,1995年人口抽样调查以及之后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一直采用“6个月及以上”的标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厅局级干部对流动人口迁入城市多久后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问题的认识仍然停留在1990年时的政策规定。
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水平处于30%~ 70%的阶段中,人口将持续大规模由农村迁往城市寻求就业,因此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城镇化过程还远未结束。如果城镇化率按照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①,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这意味着届时城镇人口将达到8亿左右, 进城的农民工将会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亿。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和贯彻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对流动人口城镇常住居民身份时限的认可,这样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政策思想。
四、中国城镇化的道路模式
关于中国城镇化应该走以大城市为主的道路还是走以小城镇为主的道路的争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市场经济的实践已给出了回答: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由于大城市具有规模效应而最先吸引众多企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城镇化最初主要表现为大城市的迅猛发展;待规模效应达到峰值,出现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不断推高、城市拥堵严重、规模不经济时,市场机制会促使人口向郊区、中小城市、小城镇甚或农村的回流,此后城镇化将步入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发展阶段②。一个国家的发展没有固定的道路模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城镇化的模式也有所变化,不能一概而论[4]。
对于中国城镇化道路模式问题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60.7%的厅局级干部认为应该政策鼓励各级城市自身的发展,带动郊区和周边农村的“就地城镇化”;28.5%的人认为,政策应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动,因为“大城市病”问题已经很突出;只有不到11%的人认为,应该鼓励人口继续向大城市和城市群区域流动。这表明,大多数厅局级干部认为,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和城市群区域的规模集聚效应已行将结束,郊区、中小城市以及非城市群区域应该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创造就业、吸引人口迁入、带动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认识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与特征。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已经开始下降,未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存在于郊区、中小城市和城镇当中,我国城镇化也将逐步进入大城市郊区化、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快速发展阶段。
据Chen(2008)的研究,目前3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是中国城市结构中的主体,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城镇数量过多、占比太高而人口规模又太小[5]。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的要求,将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以弥补我国城市规模结构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重要的是,这将为农民工均等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实现其市民化提供重要渠道。
五、结语
中国目前仍处于城镇化的加速时期,乡村迁移人口规模庞大,让进城务工人员逐步享有与城市市民均等的公共服务、实现农民工的彻底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难题。放开城镇和小城市户籍管制及附加之上的城镇社会保障既是推动农民 工市民化的主要渠道,也是克服中国城市结构中小城镇太小、太多等结构性缺陷的主要措施,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理念,中央城镇化会议也提出了“以人文本, 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主要是指推动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化进程。相对于农业产值和发达国家曾经的发展 经历,中国目前农村人口的比例还是太高,必定要通过城镇化途径得以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占总人口30%甚或更低比例的农村人口生活富裕、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对于数量规模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除了城镇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这些人之外,别无选择。什么时候我国在农民工市
摘要:本文基于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449份厅局级学员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厅局级干部认为,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措施是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与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保、医疗和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大多认为中国城镇化目前应该走“就地非农化”和中小城市快速发展的道路。文章提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一个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放开城镇和小城市户籍管制以及附加之上的社会保障既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弥补我国城镇规模结构所存不足的良方。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3
朋友:
您好!我们是重庆邮电大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现状调查”课题组,为了解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现状,我们特意设计了此问卷,以便为政府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的形式,我们承诺对您填写的资料完全保密。请您认真阅读,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重庆邮电大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现状调查”课题组
1.您的性别()?
A 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1-30岁C.31-40岁
D.41-50岁E.51-60岁F.60岁以上
3.您的学历是()?
A.小学及以下B.初中C.高中或中专
D.大专E.本科F.研究生及以上
4.您的家庭月收入()?
A.1000元以下B.1001元-2000元
C.2001元-4000元D.4001元以上
5.如果您生了病,一般选择什么地方看病()?
A.个体医生B.卫生院
C.县医院D.不严重就不看了
6.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
A.宣传资料B.报刊C.网络D.电视E.医疗机构F.亲戚朋友同事G.12333咨询热线H.医保机构
7、您参加医疗保险了吗
A没参加B、参加了
若没参加其原因是:(1)经济条件不允许(2)用人单位不管
(3)作用不大(4)其他____(请填写)
8、当您遭遇疾病时,医疗费用的支出:
A、自己承担全额B、单位承担一部分C、完全单位承担
D、社会医疗救助机构承担E、其他___(请填写)
9.如果您已经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您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
10、你对医保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满意吗?
A、不满意B、基本满意C、比较满意D、满意E、说不清楚
如果不满意,其原因是:(1)医疗水平不高(2)收费不合理
(3)医疗设备落后(4)服务态度不好(5)其他___(请填写)
11.您了解我们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吗()?
A.很了解,包括覆盖对象,办理流程,缴费额,医保待遇等
B.比较了解,看见身边有人办理过职工或居民医疗保险
C.听说过一点
D.完全不了解
12.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后您是否认为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提高?
A.感觉明显提高
B.提高不明显
C.感觉没有提高
D.感觉下降了
E.不清楚
13.您觉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制度怎么样()。
A.太麻烦,难以顺利完成所有程序。B.有点复杂,但是可以接受。
C.很简单,非常方便。D.不知道
14.您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清楚吗()?
A.十分清楚B.了解一点C.不知道
15.您能否及时、足额地领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金()?
A.及时且足额B.及时不足额
C.不及时足额D.不及时不足额
1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没有真正减轻您的经济负担()?
A.保险费用加重了经济负担B.和原先没有区别
C.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D.明显减轻经济负担
1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用如何()
A.不能解决实际问题B.有一定作用
C.能显著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8、您最希望政府加大实施哪方面的医疗保险?
D、综合医疗保险E、特种疾病保F、其他___(请写)
19.您觉得现有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哪里需要更改(多选题)?
A.缴费率过高
B.报销比率低
C.公平性不够
D.账户信息不明确
E.异地报销结算不便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4
班级: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够让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良好的教育,是家长们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了解各位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的期望与要求, 为了更有效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我园各项活动,不断提高我们教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更好地教育好您的孩子,特制定此份问卷,真诚希望您的参与,请您抽出您的宝贵时间,认真填写好问卷。填写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希望您在填写时不要有任何顾虑,填上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谢谢合作!
一、关于幼儿园
1.您希望幼儿园应该实施什么样的教育?
保姆式的只要照顾好吃喝和安全就挺好。()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指导理论,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使孩子得以全面的引导和发展()
2.您对幼儿园的整体印象感到: 满意()一般()不满意()3.您选择幼儿园最看重的是(可多选):
收费低()教学理念新()特色教育()硬件好()软件好()饮食好()口碑好()就近方便()
教学质量好()能让孩子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能让孩子学到小学阶段的知识()能让孩子发挥天性、自由的成长()其他()
4.您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识字、算数、英语()培养良好的品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主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其他()
5.您对幼儿园的管理及服务满意吗: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6.您觉得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很好()好()一般()不好()7.您认为您的孩子在幼儿园发展得():
很好()好()一般()不好()没有变化()8.您认为幼儿园存在的不足之处:
硬件设施()软件()饮食()9.您认为幼儿园的那些方面让您满意?(可多选)
师资队伍建设()办园质量()育人水平()伙食()服务态度(生活护理()
课程设置()孩子能力培养()
10.幼儿园的膳食结构合理,营养均衡,伙食花样丰富、量充足: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
二、关于老师
1.教师是否较具亲和力,对您的孩子是否热情有礼貌: 好()一般()不好()2.您对老师的工作满意吗:
满意()较满意()一般()较差()
3.老师和孩子的情感融洽,孩子热爱班集体,喜欢上幼儿园:
非常喜欢()一般()不喜欢()
4.教师对家长热情,能听取家长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尽量满足需求情况: 经常()偶尔()很少()没有()
5.您认为班级教师的责任心,师德师风情况: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6.您对孩子近来性格和兴趣方面的进步满意吗:满意()较满意()一般()较差()
7.您认为幼儿园教师教学水平:好()一般()不好()8.您认为幼儿园教师跟您联系:很多()一般()很少()9..您和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幼儿教师?
年轻漂亮,面带微笑,具有亲和力()有爱心、会照顾到孩子的安全有过孩子的()
富有爱心的专业幼儿教师()
其他()
三、有关家长
1.您是否愿意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很愿意()有时间偶尔参加()不乐意()
2.您是否做到经常关注幼儿园内的家园联系栏,及时配合班级工作:经常()一般()很少看()从不看()
3.你是否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并为老师提供孩子的在家表现情况:经常()一般()偶尔()从不()打算今后开始()
城镇化中的信息化调研问卷最终版 篇5
“城镇化中的信息化”调研问卷
请您配合如实填写如下问卷,谢谢!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注:该份问卷对“信息化”的定义为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1.贵单位性质属于()
A.国有B.三资C,集体D.私营E.请他请注明____
2.贵单位目前规模()
A.100人以下B.101—200人C.201—300人D.300人以上
3.贵单位是否设置了信息管理部门()
A.否B.有专职部门(5人以下)C.有专职部门(5人以上)
4.贵单位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基础()
A.无B.差C.一般D.较为完善
5.贵单位是否建立了外网网站并有相关应用()
A.否B.建立并有应用C.建立很少应用
6.贵单位是否建立了内部局域网()
A.否B.建立并有应用C.建立很少应用
7.信息化系统的来源是()
A.购买通用软件B.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免费获得C自行开发
D.聘请专业公司量身定制E.其它(请注明)
8.信息化办公设备有(请在选项后打勾)
A.服务器【 】B.台式计算机【 】C.笔记本计算机【 】 交换机【 】
E.无线通讯设备【 】 F.工作终端【 】G其他
9.已拥有的信息化系统有()
A.通信系统B.员工管理系统
C.信息化生产系统D.其它
10.企业有专职IT技术人员____人,信息化工具操作水平如何?
()
A.熟练B.一搬C.不熟练D.没有使用过
11.贵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对信息化设备的掌握程度如何?
A.熟练B.一搬C.不熟练D.没有使用过
12.单位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多选)
A.应用于生产管理和工业控制B.应用于开发设计
C.应用于电子商务D.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E.建立企业内部网F.建立企业网站网页
G.其他应用H.无应用 D.13.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您认为国家或地区政策支持力度()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D.不知道有没有支持
14.贵单位人员(包括管理层、部门主管、员工)对信息化工作支持程度()
A、不支持B、一搬C、较支持D、非常支持
15.贵单位对于目前已实施的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A、提高生产效益B、提高整体管理运作水平C、改善产品质量
D、降低运营成本E、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16.贵单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A、信息化建设人员不足B、职工干部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到
C、信息化建设认知度不高D、资金投入不足E、没有问题
17.就该地区而言,您认为贵单位信息化水平相对于其它同等规模单位()
A、较高B、较低C、不明确
18.贵单位在最近一次比较大规模的信息化改革时间是_______(请大致注明年月)
18.贵单位对政府在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的建议是: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6
此外,据海南省人民政府网调查可知:海南省城市化发展极不均衡,除了海口、三亚和五指山城市化率相对较高,其他县市都低于40%。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在国内也常见,中心城市的位置和距离越远的中小城市,更容易地限制其发展条件、发展机会更小,更容易被边缘化,这是不符合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和英国,中等城市和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就业、社会保障和卫生条件非常相似。因此,面对新形势下的国际挑战,如何快速有效地促进海南省城市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它是特别重要的协调均衡发展的城市。
新型城市化的“四个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Nao Ti集成和职业身份。新城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所谓的“三大差别”: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异,Nao Ti工农差异和区别。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引擎,同时,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市扩张和简单的增加人口城市化,不仅生活环境的实现方式,社会保障、就业和产业结构,以及一系列的“村庄”“乡镇”“城市”的一个重要转变,可以说它的城市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仅要注意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并强调城市群规模的科学规划和布局,以及促进各种城镇和城市的分工更为合理,更在功能上的互补,实现集约发展。同时,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效益情况下农民和他们的家庭能够公民。同时,城市化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一个强大的共同愿望和广大农民。因为城市化可以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可以带来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增长,城市化是人民的福祉和直接导致农民利益,更加富裕。因此,人类新的城市化不仅是城市化的核心,而且必须相辅相成,农业的现代化。
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没有“三农”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习近平指出今年看着海南: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的老乡。简单的话说,是最深刻的真理。“三农”现代化的基本抓手,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社区的基本是走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出并实行城市化而不是城市化的概念,表明中国的坚定决心,避免外国的反复出现的城市化建设“城市病”的新道路。新的道路,最理想的结果,是使农村人口的质量传递,宜城,适当的乡,乡、“尽可能”从土壤中鼓励”。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城市化运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化运动,成功与否,不仅是中国的命运,也对世界的繁荣。海南省Chengmai县近年来,坚持“就地城市化”的概念,来解决问题”从土壤中鼓励”彻底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和有益经验,值得关注。海南的城市化的目标是解决农民的发展问题,增加收入,同时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这是海口、三亚、琼海和儋州和其他主要城市,加强县建设,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村庄建筑特点。
以重点城市和县城为支撑点,以小城镇和特色乡村为基础,建设海南新型城镇化,例如琼海市新型城镇化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拉动了社会投资、促进群众收入,使得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这一切都得益于琼海市“不占地、不拆房、不砍树,就地城镇化”发展战略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7
A 25~30岁B 31~35岁C 36~40岁D 40岁以上
2、社会保险包含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商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您有参加这些社会保险么?
A 有,单位代买 B 有,个人定期到社保局购买 C不清楚 D 没有
3、您参保的原因?
A 镇村领导要求 B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看大家都参加,自己也就参加了C交的钱很少,无所谓D 知道好处,了解后才参加
4、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A 没有B 加入了C 不知道
5、有了医保,您家里就医情况是?
A 就医方便且便宜B 只是便宜些C 便宜但就医难D 其他
6、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
A 满意B 一般,希望改进C 不满意,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
7您家里几口人?
8、你将来年老后生活费如何保障?
A 靠子女B 现在自己存款C 买保险D 靠救济金E、其它
9、您家里有没有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A 有1人B 有2人C 有3~5人 D 没有
10、您家中(老人)日常开销?
11、(假如有的话)您家中(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保险是多少?
12、您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多少?
A 1000元以下 B 1000~2000 C 2000~3000 D 3000~4000E 4000元以上
13、社会救济指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保障,目标是扶危济贫扶持社会最脆弱群体,您享受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接受过社会救济吗?
A有B 没有
14、您认为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
A 经费短缺,保障和救助水平低B 覆盖面窄C 缺乏制度保证
D 保障和救助对象确定不公正E 下级部门执行不力F 其它
15、您最近两年获得的政府补贴有?(可多选)
A 粮农补贴 B 家电下乡补贴C 农具补贴 D养殖补贴E种子补贴
16、政府定期会支出财政来帮补老百姓的生活,您认为哪些方面更应该加大力度进行保障?
A 住房方面B 教育水平C 医疗保险D其他
17、政府政策使您受益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A 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杂费 B 农机具补贴C 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
D 医疗保险E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8、您目前比较担心的是什么?
A 家里有人生病B 孩子的教育费用太高C 收入没保障
D做(种)的东西卖不出去E 买到假冒伪劣的种子和化肥F 其他
19、您认为,政府提供的这些社会保障对解决了什么层次的生活问题?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8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请问你是否有创业的想法()
A.有B.没有
4.您对对待创业的态度()
A. 支持B.量力而行C.反对D.无所谓
5.您觉得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是()
A.积累经验B.获得财富C.缓解就业压力D.自我价值的实现
6.您觉得您毕业后创业的几率()
A.非常大B.有可能C.很小D.完全不可能
7.如果您能创业您希望选择什么行业()
A.与专业有关B.感兴趣C.认为有前景的D.热门行业E.小成本
8.您认为什么外部因素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
A.学校B.家庭C.朋友D.社会
9.对于大学生而言,您认为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
A.创业资金B.创业知识和经验C.创业技能D.创业团队E.家庭社会F.政策支持力度
10.您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多选)
A.自身的能力B.良好的沟通能力C.组织能力D.心里因素 E.适应能力F.专业知识背景
11.您对学校里关于创业方面的和培训关注吗()
A.非常关注B.有时关注C.不怎么关注D.一点也不关注
12.您了解以下哪些学校提供的创业平台()
A.创业街B.创业大赛C.创业班D.创业基地E.其他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9
一、研究综述
农村宅基地既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 又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息息相关, 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住宅建设存在差异, 南方自拆自建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各个家庭宅基地大小不一, 朝向各异, 导致住宅出现摊大饼式的无序发展, 而北方沿街建房现象比较严重, 老宅和新屋交错出现, 只见新房, 不见新村。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庄布局分散, 房屋闲置等现象。基于农村住宅的现状, 许多学者提出建设农村社区,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客观上存在经费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主观上存在对农村社区的认识不足, 社区的隶属关系不明确等原因。
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产物, 可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受到土地特征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影响, 农业用途需求不足, 非农用途需求强劲但受到政策限制是制约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 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流转速度加快, 流转类型多样, 流转主体多元化等特点。
地理学家们提出的“乡村重构”、“乡村转型发展”等研究成果很有借鉴意义。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特殊的工农、城乡“双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 因此, 大力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正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吴传钧, 2008) 。打破目前城乡分割的地域结构和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空间整合, 促进乡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发展, 凸显乡村区域价值, 提升农村生产力和竞争力尤为重要 (刘彦随, 2008) 。当前, 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双轮”驱动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乡村转型发展进程在土地利用上得以反映 (龙花楼, 2011) 。新农村建设可采取“三整合一提升”模式:即组织整合, 建设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 促进农村城镇化, 优化现代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产业整合, 发展国际化现代农业与股份制企业,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空间整合, 逐步推行“迁村并点”,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并着力提升农村生产力与竞争力。
从实践看, 发达国家和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都相继经历了乡村重建过程, 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示范城镇建设”、英国的“中心村建设”和法国的“农村振兴计划”, 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和日本的“村镇建设工程”等, 都采取不同措施推动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整体落后,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六县 (区) 的调研证明, 采取“五化战略”措施推动农村资源的集中与整合, 是实现农村转型发展和就地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困境分析
针对农村转型和就地城镇化问题, 我们对陕西省的汉滨、石泉、城固、宁强、麟游、彬县六县 (区) 1 800农户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 获得有效问卷1 710份, 问卷有效率占95%。从调查的情况看, 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困境。
(一) 年龄分布畸形化, 老龄化程度高
在1 710位调查对象中, 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5.8%, 30-40岁的占19.2%, 40-50岁的占27.9%, 50-60岁的占27.7%,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达19.4%, 平均年龄为49.77岁, 留守人口年龄整体偏大, 养老负担加重。
农村有五分之二的年轻劳力外出务工, 其中举家外出者占一成多。家庭外出务工者主要是子女、儿媳或丈夫, 近七成年龄集中在15-35岁之间。务农劳动力中, 妇女占六成, 男性40岁以上者占近三成。农村的持续发展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尴尬局面。
(二) 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婚姻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人口初中文化程度者最多, 占49.9%, 小学占30%, 大专及以上所占比例最小, 仅为1.1%。其中, 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4, 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96, 其中, 女性不识字和小学教育程度的比例高达47.79%, 男性受教育程度总体高于女性。
在成年人口的婚姻状况中, 有配偶的占83.5%, 无配偶的占3.5%, 丧偶的占9.9%, 分居的占2.3%, 离异的占0.2%, 婚姻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低, 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男性配偶常年外出, 不利于家庭与婚姻稳定。
(三) 打工收入超过务农收入, 农民收入差距扩大
2011年六县 (区)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 315.98元, 比同期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5 028元高出25%, 但各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 标准差达到4 875.39。
从农民收入结构看, 在家务工经商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年工资性收入主要分布在1万元到3万元之间, 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家庭占22.8%, 主要分布在年老体弱家庭。89.2%的家庭没有服务业收入, 说明农村地区的服务业依然落后。外出打工子女年供收入 (单方转移, 主要用于养老和子女教育) 大多介于1 000-10 000元之间。
种植养殖业是农民的传统主业, 年收入在2 000元以内的家庭占56.1%, 年收入在2 000-10 000元的家庭占31.3%, 年收入过10 000元的家庭仅占12.5%, 远不及打工的收入。
(四) 住房占地多空置率高, 普遍缺乏公共设施
调查数据显示, 农民家庭有1院宅基地及其住房的最多, 占82.6%, 2院的占15.1%, 3院的占1%, 4院的占0.3%, 5院及以上的占1%, 平均每户拥有住宅1.22院。宅基地的占地面积不同, 平均每户宅基地的占地平均为0.58亩, 住房面积在58-198平方米之间, 大多数家庭住房面积在120平方米左右。住房类型以砖混结构平房居多, 占44.7%, 其次是土坯瓦房, 占28.5%, 再次是砖混二层, 占22.6%。
在闲置房屋和宅基地的处理方式上, 36.6%的农户认为应在社区换楼房, 34.6%的农户认为应折价处理, 只有17.7%的农户认为应维持现状, 另外有11.2%的农户说不清。
从住房及生活现代化程度看, 公共设施拥有量普遍不高。拥有公共设施住户的比重分别为:20.9%的有电话, 18.0%的电路已改造, 17.5%的有自来水, 16.5%的门前道路硬化, 13.0%的离公路近, 但很多住户附近没有商店、医院、托儿所、学校以及网络和排水排污设施。
(五) 空心村居住分散, 孩子上学不便, 治安环境不佳
农民收入增加后, 纷纷在公路边或者耕地旁新建住宅, 致使村庄规模不断向外扩大, 原有村庄中心空心化, 出现空心村和居住分散现象。
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 村旷人稀, 村庄治安环境变差, 偏远地区的村庄更甚。夫妻外出打工带小孩进城读书成为时尚, 村庄留守儿童减少, 农村中小学并校高达三成, 加之校车很少, 儿童上学不便, 孩子往返安全时常令家人心情纠结。
(六) 教育程度影响住地选择, 多数期望住进社区
从住房意愿看, 大都渴望享受现代生活。其中, 愿意住进农村社区的达46.5%, 住进附近城镇的为32.3%, 有5.3%的农户认为无所谓, 持观望态度, 而仅有15.7%的农户愿意保持现状。进一步调查发现, 84.6%的农户愿意集中住进规划区的楼房里, 只有7.4%的农户不愿意, 8.0%的农户持无所谓态度。
农户进住社区的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喜欢住在城镇社区, 可能与他们务工经商能力较强有关;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喜欢住在农村社区, 可能与他们依托农地经营有关。
(七) 追求置换土地效益, 耕地意愿转让价格偏高
农户38.0%的同意撤村建社区集中盖楼房, 4.6%的不同意, 20.8%的认为可以用宅基地折价置换, 12.3%的认为可以用承包地折价置换, 15.2%的认为自己按规划在社区建房, 5.0%的认为可以购买。农户多数认可社区集中居住方式, 愿意用耕地、宅基地折价置换者占三成, 在社区建房和买房者占两成, 半数以上农户愿意付诸实施。对于置换出的耕地和宅基地, 农户30.2%的认为按政策去使用, 17.8%的认为宅基地可复耕, 14.8%的认为宅基地可商用开发加工农产品, 15.1%的认为应该从事规模经营, 7.1%的认为由受让人自己决定, 15.1%的认为招工应优先使用本村人。
农户可接受的每亩耕地的转让或置换价格因地域、地段差别很大, 山区的川道、坡地地价相对较低, 城镇周边和工矿区周围的地价相对较高。从调查看, 农户意愿的交集很小, 差异很大, 这或许是陕西目前土地流转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农户每亩地1年的转让价格汇总, 可接受800元及以下价格的占4.2%, 1 000元的占7.6%, 10 000元的占5.7%, 30 000元的占7.3%, 50 000元的占13.9%, 60 000元的占10%, 甚至还有更高的。
之所以出现耕地流转意愿价格偏高现象, 与留守农民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技能较低以及过分依赖土地的心态有关, 更与其缺乏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有关。
三、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五化驱动”
农村转型发展主要涉及村镇空间组织结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城乡关系与城乡差别等方面的转变。县域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与兴起即农村就地城镇化, 是农村转型发展的主要依托和标志。工业社会以资源的集中和集约使用为特征, 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追求效率。家庭经营和分散居住的农村社会难以实现资源的集中和集约使用, 导致农民的生产和消费只能在低层次循环。欠发达地区留守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建立和谐社会相比格格不入。因此, 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资源集聚、产业集中和居住集中, 是实现农村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土地资本化是农村资源集聚和整合的先决条件, 是变土地的不动产为动产、虚拟资本为实际资本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 农民只能转让土地的使用权, 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大量购买土地、发行土地债券筹融资的行为难以发生, 现行的从事农业的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种植养殖能手等实体经济投资人承租土地 (包括水域等) 的居多, 土地资本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决定土地流转的直接因素是价格, 按照级差地租理论, 落后地区的地价相对较低。但是, 我们的调查结论相反, 这与留守农民的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当地从事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偏少和外出在城市打工不稳定等有直接关系。因此, 发展县域经济、增加非农就业机会, 有助于加快土地资本化步伐。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依靠农业科技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 以市场为导向, 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 提高农业比较收益, 彻底改造传统农业, 增加就业机会,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就业, 减轻大城市的就业压力。陕西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 通过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和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潜力十分巨大。农业企业的生产基地遍布县域农村, 可带动土地成片开发, 农产品的加工、深加工以及物流、销售等服务集中在城镇的工业园区, 也可带动小城镇的发展。
城镇社会化是一种追求城市与乡村结合的新理念, 通过辟建城乡小型城市网络, 实现自给自足, 以弥补工业城市的缺失, 还城镇于自然。城乡结合的小型城市组合以社区为单元, 且社区的进程重叠于城镇发展之中, 城在田中, 田在城旁, 建设产业集聚和居住集中的田园城市, 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陕西在全省31个重点示范镇、107个重点镇、827个建制镇和众多新型农村社区的小城镇体系建设中, 注重规划和基础设施财政投入, 体现出田园城市的建设理念, 初步涌现出一批如新民镇、崔家山镇和恒口镇等田园小镇, 集聚了当地优势产业和大量农村人口, 发展势头良好。
村庄社区化是基于土地资源整合与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的农民居住集中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有助于从根本上化解农村留守人口难题,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 有利于老人养老、就医, 孩子入托、上学, 妇女学习、交往, 还可以从农业产业化和社区服务中衍生出许多就业机会,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创业与就业, 实现就地转移。如陕西汉滨区的七堰社区和彬县的东坡社区已初见成效。村庄社区建设通过撤村、并村的村庄整理和土地整理, 还可节省大量的宅基地用于还田。如城固县崔家山镇, 以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为基础, 按照“一村一社区”的模式布局新型农村社区, 通过改善农民住房条件, 配套完善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与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社区环境,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等方式, 引导周边村组逐步向社区集聚;同时大力发展蔬菜、杂果种植及旅游观光服务等, 解决好社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问题;形成“镇区——农村社区”两级镇村体系结构;规划到2020年对现有18个村庄进行整合, 建设4个新型农村社区, 可以节约土地38.86公顷。
农民市民化, 从县域农村经济发展角度看, 它是考察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质量指标, 是土地资本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社会化的递增函数, 不仅涉及农民职业身份的转变——由传统农业农民到现代农业工人, 也涉及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由农村分散居住到社区集中居住, 还涉及到城乡人口变动的社会转型。现在的城镇化, 是不完全的城镇化, 据估算, 现在进了城但无法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的农民工有2.5亿人, 若扣除掉这部分, 中国真正拥有城镇户籍和福利待遇的居民, 大约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0%多一点。在未来的10年至25年内, 理论估算还会有5亿至6亿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如此宏大而复杂的城镇化进程, 任务相当艰巨。
四、农村转型发展中就地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在工业化进程中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转型成本, 农村转型发展进程中理应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成果。农村就地城镇化, 不仅能够有效减缓大城市的发展压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留守人口难题,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
(一) 做好土地资源规划, 实施耕地利用、宅基地置换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位一体工程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今后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民、农业、农村发展息息相关, 理应成为陕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 摸清留守农民宅基地和耕地家底, 搞好国土资源规划与农村土地资源整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 实施耕地利用、宅基地置换和农村社区建设三位一体的民生安居工程, 是实现农民住房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 加快重点镇建设和村庄治理步伐, 实现节约耕地和改善农民居住质量
重点镇建设有利于农民就近就业与转移。陕西在实施关中百镇和陕南陕北各50镇建设的基础上, 2009年又从全省827个建制镇中选择107个建制镇确定为重点镇。2011年陕西又在重点镇的基础上确立了31个省级重点示范镇, 按照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社区的模式与标准, 力争通过3—5年时间, 使重点示范镇初步形成县城副中心, 成为农民进城落户、创业的良好平台和全省小城镇建设的示范样板, 城镇人口明显增加。
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村庄治理, 节省耕地, 提高农民住房质量。从调查看, 村庄治理有以下形式。一是传统型集中居住。如城固县段家山村, 通过村规划集中居住, 15户搬迁, 腾出14亩耕地, 用去5亩建新宅, 净复垦耕地9亩, 用于种植水稻。这种空心村改造便于操作, 但缺乏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 是一种相对集约的传统式村庄整理模式, 农民住房集中, 紧邻公路, 出行便利, 其拆迁费和垃圾处理费等户均1万元, 由地方政府出资。二是农村社区型。如彬县东坡村, 社区规划、前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全由政府投入, 村民按照规划在社区自己建标准化楼房, 家均三分宅基地, 住房现代化程度高, 是典型的小城镇。这种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的财力充裕。三是撤村、并村建镇或集中建社区。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平村城中村自主改造, 在城郊集中建社区, 这种形式既可以整理出更多的土地, 也可以提高农民家庭的住房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
(三) 积极发展农村新型社区, 有效化解农村留守人口难题
空心村特别是空巢家庭农民对集中居住在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很高, 农村社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及其舒适的住房条件, 正是农民世代追求的现代生活方式, 是城乡差距缩小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 也是解决农村留守人口难题的根本方式, 医院、学校、敬老院、图书室、商场、运动场、保安以及靠近耕地等, 都是农村留守人口所期盼的。同时, 农村社区的兴建不仅改善了农民的住房质量, 便利了孩子入托上学、老人就医养老、妇女交往学习, 还有利于宅基地置换、复耕与节约土地资源。如彬县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占地1万亩, 宅基地复垦2.5万亩, 净复垦耕地1.5万亩。彬县东坡村社区由原东坡村和杨家村共304户合并而成, 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上投入108万元, 原户均宅基地占地1亩, 现社区户均占地3分, 净复垦耕地213亩。整齐的楼房、完善的公共设施、干净的街道、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由空心村住进小镇一样的农村社区, 农民心情无比激动。
因此, 农民集中住农村社区是空心村改造的上选方式, 按农民意愿进行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搬迁及土地资源整理, 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加大宣传力度和增加地方政府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是先导条件。
(四)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实施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
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设施、道路、桥梁、通讯、邮政、电力、仓储、运销、农林科研院所等项目。由于农业效率的改进与获得具有天然的长期性和不稳定性风险, 所以, 对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私人不愿意, 家庭无能力, 只能是政府。二是采用先进农业技术, 把农业新技术的发明、推广与农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可以产生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的结果, 因此, 政府和非盈利机构承担新技术供给的任务是必要的。三是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需要有效的农村金融政策支持。通过实践发现, 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可以有效抑制农村资金较高的机会成本和风险费用, 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结合, 可能是目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金融制度。四是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的户籍制度。使有条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割断其与原籍土地的天然联系。五是对投资陕西现代农业经营的国内外客户, 采取税收减免政策。同时, 在收入、升职、子女升学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特别是去偏远农村奉献。六是简化土地流转流程, 明确土地流转制度, 以法规形式确保土地供求双方的利益。
(五) 实施以财政体系为核心的配套改革, 实现完全城镇化
思修调查问卷调查 篇10
同学,你好!首先感谢您参加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是浙江工商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行政0901班,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份关于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统计调查,需要收集数据,希望您能如实填写,谢谢!
1您的性别:()2.您的年级()3.您的专业()
2.你如何看待我校的综合测评体系()
A.很好,有利于我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且督促了我学习
B.一般,只要成绩不太差就行,其他的无所谓
C.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的在校情况,也不是很公平
3.关于学期末的综合测评,你了解其过程和详细标准吗?()
A.了解B.不了解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对于测评中的要求,你会以综测加分为目的参加一些活动吗?()
A.会B.不会,参加活动看个人兴趣
5.您认为当代大学生缺乏的素质是什么()
A.吃苦精神B.实践能力C.人文关怀D.团队精神以及人际沟通能力E.诚信F.专业素养
6.您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
A、金钱的多少B、权力的大小C、社会名望的高低D、生活的是否舒适、潇洒E、对社会贡献的大小F、是否干出一番事业H、其他
7.您认为现在的测评体系还应加强下列哪方面的考察()
A.吃苦精神B.实践能力C.人文关怀D.团队精神以及人际沟通能力E.诚信F.专业素养
8.对于社会认为大学生素质普遍下降的现象,您的看法是()
A、赞成,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没吃过苦导致综合素质下降
B、不完全赞成,教学体制及学校教学模式有很大问题
C、不赞成,社会环境不好,对大学生太苛求
9.如果综测要改进,你的建议是:
就地城镇化调查问卷 篇11
1、你玩过QQ农场“偷菜”游戏吗?
A、玩过B、偶尔玩C、没玩过
2、你为什么会喜欢这款游戏?
A、闲着无聊B、看别人都在玩C、满足心理成功欲望D、网友推荐
3、偷菜游戏最能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A、热爱劳动的光荣B、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C、可以得QQ币并管理农场D、窃取别人的果实很过瘾很刺激
4、你对QQ农场“偷菜”这个游戏作何评价?
A、只不过是一个好玩的游戏B、减压的最好工具
C、无聊的产物D、满足了大家的心理需求
5、每当“偷”完别人的菜,心里是什么感觉?
A、很满足,高兴极了 B、很懊悔,感觉自己像个贼C、没什么感觉,习惯了
D、担心现实中自己会情不自禁的成为习惯
6、对上班时间痴迷“偷菜”游戏,耽误工作的行为你怎么看?
A、玩忽职守应开除 B、无所谓大家都在玩C、只要不是造成严重后果就算了
D、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应加以教育引导
7、对小学生上网玩偷菜游戏,你怎么看?
A、游戏谁都可以玩B、应制止 C、会让孩子学坏D、会让孩子学好
8、如果朋友“偷”了你的菜,现实中你会对他有反感吗?
A、会,怀疑他的人品B、不会,我也偷他的C、一场游戏罢了
9、对于那些为赚QQ币彻夜不眠,但现实中却不努力工作赚钱的人,你怎么看?
A、典型的玩物丧志B、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很正常
C、反映出了人们一劳永逸的惰性和弱点D、逃避现实,寻求心理安慰
10、有些专家说玩“偷菜”游戏是一种典型的玩物丧志,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