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分析(粤教版备课资料)

2024-07-18

文言句式分析(粤教版备课资料)(精选11篇)

文言句式分析(粤教版备课资料) 篇1

文言文句式2(粤教版高三)

(二)明确词类活用的理解方法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

(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②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如: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②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③藉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①汝幸而偶我。(《与妻书》)

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②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上述几例中,名词“毒、果、前”均活用作动词,译为“憎恨、实现、走上前”。

2.名词用作状语

(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从旁边)

②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从上边)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

②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依法)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①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象蛇一样)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过秦论》)(如客人)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

难点探析

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①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加点部分如果是主谓结构,译为“蛇爬行”“小儿啼哭”显然不对。

②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

一是弄清动词的主语,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语,“蛇”“儿”就不可能还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先确定谓语动词主语,另一名词必然是状语。如果句中主语不容易确定,或根本就是无主语句,那就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了。如: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如不结合上下文,就很难确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语还是状语。如果是主语,则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状语,则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样坐在前面”。从上下文意看,这一句是说其中一只狼的情况,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状语。

(2)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1)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有时用连词“而”或“以”连接谓语。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在早晨、在傍晚)

②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原毁》)(时时)

(2)文言文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每天)

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每年)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一天比一天地)

(3)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文言文中,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①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在右边、在左边)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在外边)

③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向上)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复活、使……长肉)

②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李元济雪夜入蔡州》)(使……下来)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使……灭族)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把……当作宾客)

②吾从而师之。(《师说》)(以……为师)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以……为鉴)

☆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忠良诚实的人)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

①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有很多、缺少)

②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痛恨、因……而痛苦)

③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与……交好)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使……遭受痛苦、使……贫困)

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使……灰暗)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以……为快乐)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以……为耻)

☆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①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射箭的技术)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伏兵)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④追亡逐北。(《过秦论》)(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使……挨饿)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使……愤怒)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使……受惊、使……鸣叫)

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使……起舞、使……哭泣)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使……喝)

难点探析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①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使……活下来)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使……学习)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使……跟从)

④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使……吃)

3.动词作状语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跑着)

忽啼求之。(《伤仲永》)(哭着)

☆数词的活用

数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但比较少见。

①“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梁惠王上》)

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

以上几例中的“一”、“二三”均为数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统一”、“数次改变”。

难点探析

“使动”和“意动”的辨析

“使动”和“意动”都是词的活用,二者结构相似,但有区别,表现在以下两点上:

(1)表示的意义不同。用如“使动”的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变为什么”的意义;而用如“意动”的词,对宾语含有“认为(感到)它怎样”,或者“把它当成(看作)什么”的意义。如: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例中“利其然”是“认为这样做有利”的意思,“利”,形容词用作“意动”;例“活之”是“使之(他)活”的意思,“活”用作“使动”。

(2)表现的主客观不同。“使用”必须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客观的变化,“意动”的主语没有让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变化,只是主语的一种主观认识,因而“使动”的主语可以是人或物,而“意动”的主语一般只能指人。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句中主语“春风”是指物,“春风”使江南岸发生了变化(绿),因而“绿”用作“使动”。再如前例中“父”指人,主语(父)主观上认为“其然”有利,因而“利其然也”的“利”是意动用法。

【粤题精讲】

1.广东高考题

2.(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A项为动词,到任;B项“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项代词宾语。D项为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考句式判断,此题为本套试题变化之三。答案:B。

3.(广东)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

名师剖析:此题考查我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看题干,例句是一个什么句式,再仔细分析选肢中的每一个句子。题干中的句子是一个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在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再看选项中,A项是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B项的“何”(为什么)作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是正常语序;C项的“何”(什么)作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前,是正常语序,“何厌之有”为动词宾语前置,即“有何陋”;D项的“何”的用法与意义同C项。

此题的选项全部出自高中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烛之武退秦师》《屈原列传》。因此,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各种句式,并善于区别那些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的句子。也可以借助语法分析,看词语充当的句子成分来分辨。

答案:A。

文言句式分析(粤教版备课资料) 篇2

一、两版本文言文练习概述

1.粤教版文言文练习概述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粤教版”)的主编陈佳民教授将这套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点:(1)以活动、文体、语体三线安排单元,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传统性和时代性;(2)强化阅读,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杠杆;(3) 安排活动,促进写作、说话、阅读能力的培养。1文言文的课文、练习、活动等也都体现了这些特点。在必修的五册教材中,文言文课文根据文体区别和时代顺序集中编排为三个单元,分别位于第二册、第四册和第五册的第四单元。每单元六课,包括基本阅读课四课和扩展阅读课两课。除第四册第14课的《孔孟两章》包含两篇课文外,其余均为每课一篇课文。该套教材的文言文练习附在每课的课文后,基本阅读课的练习名为“思考、探究、练习”,扩展阅读课的练习名为“思考、探究”,题量为三到五题不等,内容有课文理解、基础知识积累、背诵等,篇幅一般不超过一页。

2.人教版文言文练习概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跟粤教版一样,根据文体区别和时代顺序集中编排,但文体划分更细致,一共划分为五个单元,必修五册教材中每册一个单元,但单元序号不统一。每个单元三至四课,其中包括零至两篇略读课,其余为精读课,每课均为一篇课文。该套教材的文言文练习同样附在每课的课文后,练习名称统一为“研讨与练习”,题量一般为三题或四题,篇幅同样一般不超过一页。

二、人教版与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分类比较

1.按题型分类

按照胡中锋先生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一书中所做的分类2,粤教版练习题型所含题目数等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在粤教版中,问答题所占比例最大,涉及的内容也最广;其次是词语解释题,包括词语解义、归纳词义、词义辨析指出特殊字词等题目类型;再次是背诵、体会等指令题和翻译题,其他题目类型较少。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题型具体统计见表2:

表2与表1相比,可用饼状图做直观分析(见图1):

由表1、表2和图1可得,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的题型相比粤教版略为丰富;词语解释类题目共8题,占总题目数的10.53%,明显少于粤教版的19题(占总题目数的24.68%);写作类题目共5题,明显多于粤教版的1题,其余题型差异不大。

(1)按内容分类

由表1、表2和图1可得,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的题型相比粤教版略为丰富;词语解释类题目明显少于粤教版;写作类题目明显多于粤教版,其余题型差异不大。

2.按内容分类

按照古汉语知识范畴和阅读训练范畴的常规分类,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具体内容分类见表3: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内容分类具体分析见表4:

表4与表2相比,同样可用饼状图做直观分析(见图 2):

注:图2为二级饼图,左侧饼图显示的是全部题目的内容分类和比例,右侧饼图显示的是阅读分析类题目的分类和比例。

由表3、表4和图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中,重点字词类内容明显低于粤教版。

第二,其他文言文常识类的内容两套教材数量相差不大,但所训练的内容很不相同,人教版的内容包括对文、同字重出、骈句、常用句式,每项内容各一题,而粤教版则是特殊句式 (分别为省略句和宾语前置的专项练习)、成语、对偶,每项内容各两题。

第三,人教版的扩展思考类题目远超过粤教版,且形式丰富多样,有扩展阅读类、写作类、讨论类、对比分析类、论述类、演讲类等。

3.按目标层级分类

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较符合四分法的目标层级分类,但由于应用类题目较少,特将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合为一类,统称应用类,以便统计归类。具体分类情况见表5:

由表5可得,位于目标层级中理解层面的题目数最多,占总题目数的55.71%;其次是是识记层面的题目,占31.43%;应用层面的题目很少,占12.86%。也就是说,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更多地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更高层面的练习题目较少。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按照目标层级也可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面,具体情况见表6:

表6与表5对比,同样可以用饼状图表示(见图3):

由此可见,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识记类题目明显低于粤教版,理解类的题目所占比重略低于粤教版,而应用类题目则明显高于粤教版。

三、粤教版和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差异分析

从以上各类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教版和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各有优缺点。人教版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扩展性强,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如上文所述,人教版的扩展思考类题目数量远超于粤教版。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每堂课至少有一道扩展思考类题目,分别注重学生联想、表达、辩论、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这也正是粤教版较为欠缺的一点。同时,人教版还较为注重指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古代问题,并用现代的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观点是否过时”等词句在练习中随处可见。另外,在联系实际对作品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分析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能力也可随之培养起来。

第二,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目标层级整体高于粤教版。如上文所述,人教版的识记类题目比例明显低于粤教版,应用类题目比例明显高于粤教版,也就是说整体上层级高于粤教版。这说明人教版的练习题综合度高,应用性强,像文献综述中所归纳的那样,更与国外先进的教材理念靠近,注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识记和理解阶段。粤教版在这方面略显逊色。

第三,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包括题型和表现形式两方面。从题型方面看,人教版词语解释类题目少于粤教版,写作类题多于粤教版,使题型分布变得更均匀,同时增加了填空题和演讲活动题两类题型。在问答类题型中,还包括给语段加标点、给固定格式找例句、给多义词的各种含义找例句等较新颖的题目形式。从表现形式方面看,单单内容分类中的扩展思考类题目的18题中,就有扩展阅读、写作、讨论、对比分析、论述、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内容。而相比之下,粤教版的题目类型、表现形式就比较传统。

同时,粤教版相较于人教版也有较明显的优点,即粤教版对基础知识的关注更多。如上文所述,从内容分类方面看,人教版的重点字词类内容明显低于粤教版。单从特殊句式一类题目的训练来看,人教版只有一题,且共三个例句,每句涵盖了一种特殊句式的类型,而粤教版则有两题,每题专项训练一种特殊句式,这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显然有更加显著的效果。此外,粤教版的文言文常识类题目经常在不同的课中重复训练同样类型的常识,这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很有帮助,如必修五第14课《鸿门宴》的第三题和第15课《陈情表》的第三题同为成语的训练,这样的安排在人教版中却难以找到。其次,在文言文常识题目中,粤教版文言文练习的指向性也很强。重点字词部分,粤教版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纯释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五类常识的训练,其他常识部分,包括特殊句式、成语、对偶三类常识的训练,这些类别的题目中,除词类活用类题目只有一题外,均各有两题以上,同为两题的包括特殊句式、通假、对偶、成语、古今异义五类常识,比例分布较平均。不同于人教版其他常识每类型只有一题的情况。

文言句式分析(粤教版备课资料) 篇3

【关键词】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不重复字种数;计量分析

高中学习文言文作为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语文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不仅是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高中学好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1]- [5]文言文作品作为封闭性语料,运用数据库分析手段,对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作品的不重复字种数进行穷尽性的计量考察与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选取的科学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字种数的计量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作品不重复字种数的提取并将之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6](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相比较,考察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作品的用字情况。

(1)不重复字种数。“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不重复字重数为2417个。其中字频在20以上的有177个字,我们称之为高频字,字频为1的有857个字,我们称之为低频字。

(2)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字。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不重复字数为2417个字中,有134个字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共135个,其中常见文言实词120个,常见文言虚词15个),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99.26%。

(3)不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字。“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不重复字数为2417个字中,有1个字不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0.74%。该字是:质。

二、从字种数来看“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选取的科学性

上文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不重复字数的计量统计和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选取有很高的科学性。首先“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所用字中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有134个,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99.26%。由此可知,“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所用字包含了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绝大部分字,这是体现其科学性的重要指标。其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作品”所用字中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有99个,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73.3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作品”所用字中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有120个,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88.89%。“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3文言文作品”所用字中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有125个,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92.59%。“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4文言文作品”所用字中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有132个,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97.7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作品”所用字中见于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有134个,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99.26%。由此可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作品”所用字遵循循序渐进的增加模式以包含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的绝大部分字,这也是体现“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选取的科学性的重要指标。

注释:

①关于语料的相关说明:文中用于计量分析的语料范围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的《<诗经>两首》(《静女》和《氓》)、《<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并序)《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汉乐府两首》(《上邪》和《饮马长城窟行》)、《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与妻书》、《逍遥游节选》、《论毅力节选》;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的《唐诗五首》(《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登高》、《石头城》和《锦瑟》)、《蜀道难》、《琵琶行》、《宋词四首》(《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三首》(《虞美人》、《书愤》和《扬州慢》)、《元曲三首》(《[双调]蟾宫曲.叹世》、《[南吕]四块玉.别情》和《[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的《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节选)》、《过秦论》、《师说》、《晏子治东阿》、《谏太宗十思疏》和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的《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节选)》共24篇课文,其中作品中作品名涵盖在内作者的姓名不涵盖在内。

参考文献:

[1]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陈佳民,柯汉琳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陈佳民,柯汉琳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陈佳民,柯汉琳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陈佳民,柯汉琳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陈佳民,柯汉琳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篇4

1.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 杠杆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

2.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

3.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 费力 杠杆,它的特点是 费力但省距离 。

4.当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时,既不杠杆有: 跷跷板 、订书机 、天平等。

5夹 、羊角锤 、手推车 等。常见的费力杠杆有: 钓鱼竿 、筷子 、镊子 、扫把 、理发剪刀 、垒球棒 等。

6.世界上没有既又省

第3课 滑轮、轮轴与齿轮

1.根据滑轮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分为是 定滑轮 。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它的特点是可以向 ,但不可以 省力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它的特点是可以 省力 ,但不可以 改变用力的方向 。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变用力的方向 。

4.一些门锁的把手,把手可带动转轴旋转,起到了大轮子带动小轮子转动的作用,这些轮子就称为 轮轴 。

5.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 轮 ,螺丝刀的杆就是 轴 。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 轮 ,小的圆叫做 轴 。轮和轴连接在一起,并围绕着 轴心 转 动。

6.在生活中,像、、用了轮轴。轮轴有 省力 作用。 7.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种边缘带齿的奇特轮子,这种轮子人们称它为 齿轮 。

8.齿轮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机器都离不开它,使用齿轮可以动力 ,可以 改变运动速度 ,还可以 改变运动方向 。

第2课 杠杆的平衡

1.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做捣谷的槔 。

2.通过实验,我知道杆杠尺平衡的规律(原理)是阻力臂 。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 质量 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 杠杆平衡 的原理制成的。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原理的结果。 5.这是古希腊的基米德 发现的。

曾经说过:”!” 6.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的钩码数×格数=右边的钩码数×格数 7.给你 2 个钩码,在杠杆尺右边怎样挂才能使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呢?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第4课 斜面

1.人们常在 低处 和 高处 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叫做 斜面 。 螺旋 是变化了的斜面。

2.利用斜面搬运重物可以 省力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 小 ,沿斜面提升重物就会越 省力 。(坡度越缓越省力)

3.斜面的作用是 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 小 越省力。斜面越 长 越省力。

4.斜面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而达到省力的目的,常见的斜面有 盘山公路 、螺丝钉 、立交桥 、公路引桥 、商场的自动扶梯 等。

第5课 研究自行车

1.像 杠杆 、滑轮 、轮轴 、齿轮 、斜面 等都是简单机械。 2.人们根据需要,对、进行组合,发明了各种复杂的机器,我们日常使用的 自行车 ,就是其中一种使用广泛的机器。

3.自行车发明于身轻巧 、使用方便 ,而且不会 排放废气 ,不会 污染环境 。 4.→ → → 齿轮 → 后轮 。

5.自行车部件应用简单机械的情况。(连线题)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车 杠杆 车轮和车

轴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

6.怎样才能使自行车跑得更快?

答:通过调整大小齿轮的传动装置来实现,当前齿轮半径增加,后齿轮半径减小时,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要转好几圈,这样使自行车跑得更快,但费力点。

1.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中,约和咸水湖中的水),淡水只占 2.5% 。在淡水中,约 99.7% 是极地冰川及其他难利用的淡水,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为 0.3% 。

2.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 ,排在世界第

3.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 二、问答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答:淡水资源多是多么宝贵,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2.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我们该怎样用水? 答:1、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洁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用养鱼的水浇花,还能促进花木生长;3、用水后,应及时将水龙头关紧;4、餐具油污多,可先用一张卫生纸擦干净,再洗,既方便又省了水。 3.请你设计两条节约用水标语。 答:①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②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第7课 宝贵的耕地

1.国家已明确规定,随之结束。

2.土地资源包括设用地 等。

3目前,我国有 84 %以上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年耗 6000 亿块红砖。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篇5

2、大脑控制着你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你的食欲,脑也是你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官,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人为什么要睡觉?(答: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会使人头昏脑胀,反应迟钝。而充足的睡眠能消除大脑的疲劳,所以我们要睡觉。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6

1、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

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海洋与陆地发生变化。

2、大陆漂移学说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缓慢地运动是大陆飘移的原因。

第15课:大地的震动

1、地震是一种( 自然现象 )。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 岩层断裂 )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 裂缝 )移动时,大地就会( 晃动 ),这就是地震。

2、地层深处( 岩石断裂 )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 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 震中 ),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3、地震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发生是,地面震动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种内使地貌发生改变,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

4、( 中国 )是地震多发国家。

5、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1)在室内,迅速逃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2)在室内,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蒡边、墙角等;

(3)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

(4)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切记跳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16课:火山的喷发

1、( 火山喷发 )和地震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 岩浆 )、( 气体 )和( 碎屑 )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2、火山喷发的过程是怎样?

(1)岩石处于高温状态,部分融化成岩浆。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岩浆不

断的向地表上升;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裂缝上升,随时向外迸发。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3、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 岩浆 )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 熔岩流 )。

4、火山的利与弊

弊: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1)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2)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化工产品;

(3)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

(4)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5)海底火山爆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

1、岩石碎裂的原因:自然界的岩石受到昼夜( 气温变化 )的影响。

2、岩石碎裂原因实验:先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注意: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不要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3、除了日夜气温变化会使岩石崩裂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 结冰 )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 胀裂 );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岩石的裂缝中( 生长 ),也会使岩石破碎。像这样岩石不断( 破碎 )的现象,就是岩石的( 风化 )。

4、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 迁移 ),有( 搬运 )作用。

5、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 上游 )、( 中游 )、( 下游 )三个主要河段。 ( 上游 )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 中游 )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 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 下游 )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6、( 石笋 )、( 钟乳石 )和( 石柱 )都是石灰岩( 沉积物 )形成的。

7、石笋形成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100克明矾、柔软的棉纱线、开水、小石块2块。

(2)去两个烧杯,各加100毫升水,往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加入100克明矾。

(3)棉线两头各绑上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到两个烧杯中。

(4)将两个烧杯之间的棉线打个小环结,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纱线的小结和桌面上会形成仿似钟乳石或石笋的固体。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复习资料 篇7

2、我国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4、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

5、我国的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家。她面向浩瀚的(太平)洋,背靠广阔的(亚欧)大陆,陆上疆界有(两万多)千米,东面和南面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

6、与我国相邻的(14)个国家是:(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7、我国的最东端与(俄罗斯)相邻。

8、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9、早晨8:30我国东海上已是阳光灿烂,而西部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星闪烁)。 10、2月哈尔滨的雪花在飞舞,(海南岛)已是鲜花盛开。

11、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12、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13、4个直辖市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14、我国的首都是(北京),2008年在这里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

15、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 (1999年12年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16、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17、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8、主要河流是:(长江)和(黄河),它们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由(西)向(东)流入大海。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全长6300公里。

19、主要山脉是:(1)东西走向的山脉: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 、秦岭;③南岭。其中秦岭是划分中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长白山脉、武夷山脉。③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横断山脉、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

(4)其它走向的山脉还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20、(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

21、我国的四大盆地指(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22、我国的地势像(阶梯),西部(高),东部(低)。有(山地)、(高原)、(平原)、还有(丘陵)和(盆地)。我国各种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23、中国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北达(北京市),南至(杭州)。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中国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岛是(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群是(舟山群岛)。

24、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5、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带领两万多名将士,经过八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岛)。

26、层层山峦,怎能把心(阻隔);漫漫海波,怎能把情(分割)。

27、(团聚)是几代人的梦想;(统一)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28、海峡两岸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共同的心愿:实现祖国(统一)。祝愿海峡两岸的人民(团结幸福),伟大的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29、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台湾(日月潭)的水,融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的水中。

30、回乡探亲的邹爷爷,带上故乡的(泥土)回到台湾,把海峡两岸的(土)融在一起。

31、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台北),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是(日月潭)。日月潭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台湾著名避暑胜地。风景区还有(阿里山)、(阳明山)、(太鲁阁峡谷)、(清水断崖)等举世闻名,古迹有(赤嵌楼)、(郑成功庙)、(龙山寺)、(云林港妈祖庙)、台北中山(故宫)博物院等。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民族是(高山)族。

32、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拉萨),黑龙江的行政中心是(哈尔滨),云南的行政中心是(昆明)。

33、我国最南端的省是(海南省)。

34、(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临潼县,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5、(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成为历代(__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36、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省,石林是在(云南)省。

文言句式分析(粤教版备课资料) 篇8

一、填空题

1、时间是最(公平的),对谁都一视同仁,既不多给他(一分钟),也不少给你(一秒)。合理安排(时间),(时间)就会给你很多收获。

2、自主学习的表现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积极思考)、(坚持看课外书)、(经常给自己设立一些学习小目标),等等。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我们的(探索)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4、(兴趣爱好)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正的(兴趣

爱好)是需要培养的。

5、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许多(课程)。但在学习中,一些同学仅凭(兴趣)学习,产生了(偏科)现象。

6、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清晰),(生活有规律),(身心健康),(人生更加快乐)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学习要有“金钥匙”,但每个人学习的“金钥匙”不一定(相同)

9、遇到困难和(挫折),要保持一份好的心情。

10、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11、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找找原因)、(想想办法)、说声(“我能行”)

二、问答题

(一)、说说自己学习的金钥匙?

答:

1、不懂就问。

2、独立完成作业。

3、珍惜时间。

4、课前预习。

(二)、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保持一份好心情?

答:

1、想一想高心的事。

2、说说自己的优点。

3、说声“我能行”

(三)、有些同学仅仅凭着自己的兴趣学习,产生了偏科的现象。你认为偏科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

文言句式分析(粤教版备课资料) 篇9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名轲,战国邹人。世称“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托:托付。

妻子:妻子、儿女。之:到„„去。

比:等到。

冻:冷,这里指使„„受冻。

馁něi:饥饿,这里指使„„挨饿。反:同“返”,回来。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弃:放弃。

已:止,这里指罢免。顾:环顾。

《公输》

节选自《墨子·公输》。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与儒家在当时为“显学”。《墨子》是墨家的经典著作。墨子的主要思想是“非攻”、“兼爱”、“尚贤”等。为wâi:替。

云梯之.械:这样的。以:用来。

闻:听说。起:起身,出发。

至:到达。

命:教导,告诫。

焉为: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借:凭借,依靠。

请:在此为敬辞,意思是“请让我”。义:崇尚仁义。

固:本来,从来。再:第二次。

说:说话。

为wãi:做,制造。

何罪之有:宾语前置,“有何罪”。有余于.地:在。

争:争夺。智:明智,聪明。

知:明白。

争:争辩。

得:达到目的。

强:坚强,刚强。

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道理。服:被说服。

《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或者“春秋左氏传”。“三体”:史传文的三种体例,即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有《春秋》、《左传》;国别体例如《战国策》、《国语》;纪传体由司马迁独创,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皆为此体例。“三传”——“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伐:征伐。

将:将要。

其:代词,代指曹刿。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1:谋议;

谋2:谋虑。

间jiàn:参与。

鄙:浅陋,无知。何以战:宾语前置,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专:独自专有。

必以.

分人:以:把。徧biàn: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指猪、牛、羊等。

从1:顺从。

从2:跟随。

加:虚报夸大。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fú:信任。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虽:即使。

必以.

情:按照。忠:尽本职。

属:类。可:可以。

以:凭借。乘:骑,坐。

鼓:击鼓进军。败绩:大败。

驰:追逐。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既克:已经战胜。

故:缘故。作:振作。

再:第二次。衰:衰退。

盈:充满。故:所以,因此。

测:推测。伏:埋伏。

靡mǐ:倒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该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讽:动词,讽喻。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名词,批评意见。

修:长。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朝(zhāo):白天。

服:穿戴。

窥:看。

及:比得上。

复:又。孰与:“孰与”连用表示比较。意思是与„„相比,谁更„„

自信:相信自己。

旦日:明日,第二天。孰:谁,什么。

若:如。明日:第二天。

孰:通“熟”,仔细。如:比得上。

寝:睡。

美:赞美。

私:偏爱。

于:对。

见:拜见。诚知:确实知道。

以:认为。于:比。

方:方圆。左右: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

蔽:指受蒙蔽。

善:应答之辞,表示同意。面刺:当面批评。

过:过失,过错。受:通“授”,给予,付予。

谏:进谏。

谤bàng讥:指责、议论。

市朝cháo: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使„„听说。

进:进献。

若:像。

间jiàn:间或,偶尔,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

闻:听说。朝cháo:朝拜。

粤教版离骚课件 篇10

《离骚》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排内,既有利于包含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 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了解什么是骚体诗

粤教版精品教案 项链 篇11

《项链》这篇课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评价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同时也塑造了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

本单元课文包括《药》、《项链》、《陈奂生上城》、《守财奴》四篇小说,是高中阶段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它的基础是初中分散学习的小说知识,其近邻是本册第一单元的小说知识和鉴赏知识,它的延伸是高中各册文学鉴赏单元。因此,教学本篇文章,一方面要在学习《药》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指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欣赏人物形象;一方面,培养学生初步欣赏小说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文学鉴赏单元打下基础。

(二)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

A、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归纳各部分内容;

B、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C、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并客观公正的评价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研讨、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形象。

B、进行情景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 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执迷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及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与扭曲,人的命运的悲剧性与喜剧性。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跳出阶级论,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着诚实、坚强、善良的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亦是难点。重点难点突破的办法:

A、紧扣课文,抓住主要情节及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内心世界; B、进行情景对话训练,体味人物的心理变化。

这几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评价人物的能力。

二、说教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4)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5)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法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谈等。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的最终任务不应该是传授学生知识,而应该是教授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我个人认为,教授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比传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至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课文和《药》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已经了解,而且也掌握了一些初步鉴赏小说的知识。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本文时就是继续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篇课文固有的特色,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提问、讨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诵读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质疑等环节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这一点。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导入 1、以诗导入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清?无名氏《冰雪诗》)让学生考虑这首诗和课文的相似之处,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创设情景,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介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法国 莫泊桑俄国 契诃夫美国 欧?亨利 让学生在互相联系、互相比较中掌握知识,同时也完成了大纲要求的“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的教学内容

课文分析(以问题导入,逐步深入,各个击破)根据教学目标我将设置以下问题: 1、“项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完成知识目标 A)梳理情节,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围绕“项链”,玛蒂尔德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心理、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文章中有具体语句,请学生在文中用笔勾画下来,并说说这些情节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诵读描写非常精彩的句子。(完成知识目标 B)这环节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提供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掌握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让学生明白分析人物要结合语言和细节切忌脱离语言和细节架空分析。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在作文中,描写人物要靠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切忌简单的定义人物。、恩格斯曾经说过:“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请学生考虑本文的偶然性的因素都有哪些? 这是一个自主探究题,目的是让学生去寻觅去探索,了解文章精巧的构思。、行创新性赏析,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德。(完成能力目标 A)我将提供三种观点让学生参考,让学生讨论,然后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反映,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助于学生较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

课堂练习(表演场景)这里的表演不是课本剧的正式改编表演,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即兴表演,主要有以下 2 个场景:(完成能力目标 B)1、在舞会上,玛蒂尔德和男宾跳舞和时的对话。2、玛蒂尔德到水果店、杂货店、肉铺,争价钱,受嘲骂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心理,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布置作业 1、这篇小说构思精巧。例如,玛蒂尔德见了舞会的请贴反而“懊悔”,有了舞服依然“发愁”;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些情节在上文都有铺垫,试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设计这个作业题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篇小说不仅人物塑造非常成功,而且构思也非常精巧。学生通过做这道作业题就可以体会到文章精巧的构思。2、如果项链没有丢,玛蒂尔德的结局会怎样?要求: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文章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结 情节 人物借项链 错位丢项链 复位赔项链知项链 找到自我

五、评价分析

本课书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注重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情景对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紧扣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段和重点句分析人物,实现长课文短教,基本上能达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的。、结合语言和细节分析人物,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能教给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即结合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回首页]

项链

莫泊桑

【学前导引】

我们初中学习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那么《项链》又展现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通过什么方法展开情节,刻画了什么样的典型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呢?

【学习目标】

1.掌握基础知识、丰富理论仓库,形成与高考的链接。2.认识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谋篇对表现主题的作用。4.品味人物心理,掌握小说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基本方法。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故事结尾耐人寻味,以小见大地概括生活本质,蔑视嘲笑小资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仰慕。

二、识记积累 1.字音识记

奢(sh ē)华

寒伧(chen)

惊骇(hài)瘦削(xu ē)自惭形秽(huì)租赁(lìn)契(q ì)约 债券(quàn)佳肴(yáo)2.辨形(括号内为错误写法)

兴高采(彩)烈

租赁(恁)

债券(卷)

契(挈)约 寒伧(伦)黯(暗)淡 感慨(概)誊(誉)写 怨天尤(优)人 端详(祥)3.词语辨析

[毅然、决然]两个词语都有 “坚决地”“毫不犹豫”的意思,形容词。“决然”还有“必然”的意思,如: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宽敞、宽广]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宽敞”多指室内空间,用于房屋、庭院,表示面积宽、空间大,很舒畅。“宽广”多指面积和范围,用于自然环境或形容道路、桥面广阔。“宽广”还可形容人的气量大。

[黯淡、暗淡]两个词都有 “不光明、昏暗、不鲜艳”之意。黯淡也指神色。暗淡多指光线色彩,也引申指前景。

[压抑、压制] “压抑”主要用于人,可用于一时的冲动,也可用于积蓄了许多的情感力量。“压制”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的产生或发展,“压抑”还可做形容词做定语。4.成语识记

(1)自惭形秽:看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引申为感到自身的缺点或不足。(2)怨天尤人:指遇到不顺心事时责怪别人。

(3)面面相觑:互相看着显出惊惶或无可奈何的样子。(4)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

三、课文剖析

(一)结构分析及图示

小说以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可将分行隔开的七板块按照内容的紧密联系分成四部分。1.(从开头到“接着就带着这宝物跑了”)借项链。

2.(从“舞会的日子到了”到“他照她说的写了信”)失项链。3.(从“过了一星期”到“也可以成全你”)赔项链。4.(从“一个星期天”到结束)发现项链是假的。

图示:曲折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留给读者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二)《项链》别具匠心的情节布局

1.为了突出主题,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再到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失意的婚姻使玛蒂尔德陷入逆境,但舞会的请帖为她打开了希望之门,继而在舞会上大出风头,几乎使她成功,不料丢了项链,再次使她堕入逆境,这种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情节一波三折。

2.设计了一系列出乎意料的情节。最明显地表现在三处:玛蒂尔德接到请柬不喜却怒,准备好舞服,不悦却愁,使情节出现波澜不呆板;丢项链的偶然事件使人物命运发生根本变化,也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小说的结尾又出人意料地在惊闻真相中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

3.巧用暗示铺垫。出人意料的情节真实可信,得益于安排伏笔进行铺垫的巧妙构思。开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是一处,为玛蒂尔德的最终悲剧进行铺垫;另一处就是为尾声中项链是假的进行铺垫,借项链时女友很大方,还项链时女友不开盒检查,而买项链时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链与盒不是原配的。最后点明是赝品,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三)人物心理描写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直接和间接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揭示主题。开篇对玛蒂尔德的 “梦想”以及“梦想”与现实矛盾给她带来痛苦的描写是直接心理描写;对人物特定环境中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是间接心理描写,如“狂热地搂抱女友”,舞会上的“陶醉”等都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二者均突出了玛蒂尔德向往豪华、爱慕虚荣的性格。而她一系列的遭遇均源于这种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四)人物形象及主题

小说塑造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思想,诅咒和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

(五)疑难解析

1.如何理解“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点拨: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作者将玛蒂尔德丢项链的事情看成 “细小的”、偶然的事,实际上这件事蕴涵着必然因素,是玛蒂尔德的虚荣性格造成的悲剧。她虚荣,所以她有了一系列的举动,借项链、舞会上的狂热、沉迷、忘乎所以以及担心被耻笑而“赶快逃走”,导致了丢项链,所以说偶然中存在必然。2.路瓦栽夫人为还债辛苦十年,变成劳动妇女,是否值得同情?

点拨:(1)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从这一点看,值得同情。

(2)路瓦栽夫人表面像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而心灵深处仍向往资产阶级上流生活,所以对其思想进行讽刺、鞭挞也是有必要的。

【学习方法指导】

1.鉴赏小说情节结构的标准及方法 标准:(1)结构要服从主题需要。(2)结构要为人物的性格发展服务。(3)结构要完整统一、和谐。

方法:(1)着重了解叙述的时间、顺序、空间的变换。(2)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故事线索的明暗安排。(3)识别叙述中的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

(4)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悬念法、矛盾冲突法、铺垫法、误会法、反衬法等。

2.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

(1)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

(2)从旁叙述人物内心活动或感觉。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梦想”与“痛苦”的描述。

(3)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细节等暗示心理。如《荷花淀》中“女人的手震动了一下”这一细节暗示出水生嫂内心的震动。

(4)用环境描写衬托心理。如“雪下得紧”,一个“紧”字将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内心世界衬托出来。

【知识拓展】

小说中起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1.悬念法。设悬念要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才能使读者有一种想看结果心急如焚的感觉。

(1)倒叙设置悬念。选择有激情、有吸引力的高潮和结尾作为文章的开头,将读者一下子拉进文章去追根究源。

(2)故弄玄虚法。这种方法往往是通过在人物语言或事件的谜团之处设下埋伏,吊读者的胃口。如《枣核》一文中美籍华人的一句“等会儿你就会明白”,就引起读者的兴趣。

(3)环境氛围设置法。《荷塘月色》开篇烘托一种淡淡的哀愁,但为何会有那么一股哀愁呢?就会带着这个疑问去精读文章。

(4)激情赞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开头。开篇就疾呼称赞所写事物。如《绿》一开篇就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为什么“惊诧”?这样自然吸引读者去感受。

2.矛盾冲突法。可以在情节的开端设置一对难以解决的尖锐矛盾,然后巧妙化解。《雍正王朝》便以矛盾开篇。康熙末年天灾人祸,百姓需要赈济,国库空虚,官府却巧立名目,鱼肉百姓,矛盾至此展开,这就需要一位明君扭转乾坤,雍正即位就水到渠成。

3.巧设伏笔法。预先对出现的情节进行暗示,然后照应,使读者体会构思之妙。在《项链》中有所体现。

4.误会法。情节误会连连,结尾真相大白,先抑后扬,引人入胜。5.以反辅正法。即以动显静或以静显动;以喜衬悲或以悲衬喜;以抑寓扬或以扬寓抑;以正求反或以反求正,这样对比强烈,主旨鲜明。

【同步达纲训练】

一、基础知识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 差(chà)错

湿 润(rùn)

租 赁(lìn)

扫(sào)帚

B. 惆(chóu)怅 瘦 削(xiāo)苫(shān)碑 贴(tiē)C.赔 偿(cánɡ)契(qì)约 请 帖(tiē)妥 贴(tiē)D.债 券(quàn)亲 昵(nì)寻(xún)思 呼 吁(yù)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墙壁黯淡 客厅宽敞 举行秘谈 B.十分艳羡 惊慌失措 毫不费力 C.很不耐烦 誉写清楚 得意扬扬 D.歪风斜气 排解郁闷 身分不明

3.下列各句,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篇作品,只能说明一两个哲理,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论 作者原意是什么,但我们能受到教益,这也就够了。

B.到目前为止,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 由于 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C.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是忧患,只是 喜欢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D.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 何止 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4.下列词语填空正确的是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 ____________,墙壁的____________,家具的____________,衣料的____________,都使她苦恼。

A.破旧

黯淡

寒伧

粗陋 B.破旧 淡 陋 伧 C.寒伧 淡 旧 陋 D.寒伧 旧 淡 陋 5.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领奖台上,当领导把一等奖的奖旗送到他手里时,他感到 自惭形秽。B.书记发言后,与会者 面面相觑,沉默了好久。C.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D.鼓风机和木风箱的效力不能 相提并论。6.对下列文学常识评说不当的一项是

A.莫泊桑,19世纪后期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成名作《羊脂球》,代表作《项链》。

B.都德,法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也很有声誉。

C.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D.罗曼·罗兰,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是《约翰·克利斯朵夫》。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类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由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C.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不下三十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D.由于日本在对意识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正常关系受到了严重干扰。

8.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1)这画前半幅为山景,峦岫回旋,树木森郁;后半幅为江景,_________________,笔墨雄秀苍润,力透纸背。

(2)对着那冷艳的脸,那脸上仿佛敷着一层洁光泛滥的晴雪,我恍惚漫游在雪后的荒山中,_________________。①白练平铺,遥峰隐约。②遥峰隐约,白练平铺。

③遗忘掉枯寂的心情,领悟到凄寥的静趣。④领悟到凄寥的静趣,遗忘掉枯寂的心情。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阅读理解 一枚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故乡。雷勃因为中了毒气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家里聚会,朱力斯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朱力斯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众座哗然,“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主人不客气地追问。“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雷勃回答。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朱力斯问到。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房门,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朱力斯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朱力斯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朱力斯嗔怪道。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朱力斯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一个贼呀,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一顿啊!”

9.小说第一段最后一句说“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与结尾所写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10.小说的结尾安排非常巧妙,初读感到意料之外,仔细想想又在意料之中,雷勃是因为“偷”了食品而拒绝抄身的。对此,小说前文作了伏笔,请指出两处伏笔,并加以具体解释。

11.小说第一段文字有两方面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将下面一个复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她陶醉于自己的容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所认为的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参考答案

一、1.D(A.差chā B.削xuē 贴tiâ C.偿chánɡ 帖tiě)2.B(A.秘—密 C.誉—誊 D.斜—邪)

3.C(A句中“不论”应为“不管”;B句中“由于”应为“由”;D句中的“何止”应为“何尝”)

4.C(此题考查近义词区分,注意从词义和适用对象上区分,因全来自课文,释义从略)

5.A(“自惭形秽”指看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6.A(莫泊桑是法国人)

7.B(A.“由于”改为“由”;C句去掉“病害”属赘余;D.属于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可将“举措”改为“政策”)

8.B(本题考查语意的“连贯性”。句中紧承“江景”,应选“白练平铺”故选①,先遗忘,后领悟,符合认识规律,选③)

二、9.不矛盾。雷勃是自尊自爱的,他之所以偷食品,是迫不得已,因为“全家老小实在饿坏了”,他只是“想让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10.一处在小说开头,交代雷勃“中了毒气„„生活很贫苦”,雷勃偷食品是出于贫困。一处写雷勃不愿搜身“狼狈”地退出去,说明做了“亏心事”,否则,文中不会用“狼狈”一词。11.铺垫 有助于揭示主题

12.造成雷勃悲剧的真正原因是战争;揭露资本主义贫富悬殊的丑恶现象 13.她陶醉于自己的容貌胜过一切女宾、成功的光荣、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以及妇女所认为的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上一篇:杨震廉政教育基地观后感下一篇:ActiveMQ 监控软件:ActiveMq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