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课教案

2024-10-16

大班美术课教案(精选17篇)

大班美术课教案 篇1

活动名称:向日葵(国画活动)

重点领域:大班美术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 实验幼儿园 张晓雯

设计意图:

⒈结合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开展了国画活动“向日葵”。在活动中,通过幼儿自己欣赏,感受梵高向日葵作品中的色彩的亮丽和独特的线条。在感受画面的美之后,再请幼儿来通过摆一摆自己的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向日葵的脸的朝向,为接下来的作画做准备。

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直观感知,孩子不太清楚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以及特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的。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一定要先丰富幼儿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向日葵颜色上的搭配、花的遮挡关系等方面来讲,这些环节对大班幼儿已慢慢积累。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创作思路会更加生动,表现手法会更加独特。

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到:“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所以在讲评的环节,我将教室变身成一个向日葵展厅,每个幼儿则都是一位位大画家。在这个展厅里,我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来说说自己创作的作品。在自我介绍之后,又将幼儿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顾客,来评价一下他人的作品,在讲述他人作品的同时,其实也能看出幼儿对向日葵的画法是否真正的掌握,对画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能否较好的运用。这也与《指南》中的:“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相呼应。

大班美术课教案 篇2

一、用多媒体, 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中小学和乡镇幼儿园得到普遍推行, 由于多媒体具有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 从而更能吸引幼儿园的小朋友。譬如, 我在执教故事创编画《小姑娘和大拖鞋》一课时, 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前半个故事:小姑娘骑着大拖鞋冲向云霄, 一只灰色的小老鼠从鞋子中钻出来, 大拖鞋突然垂落, 一大群小鸟叼着小姑娘安全的回到地面……许多小朋友面对栩栩如生的画面欣喜若狂, 顿生创作灵感, 他们很自然地张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通过合作讨论, 最后画出了五幅图画:其一, 小姑娘躺在沙发睡觉, 墙上挂着弓箭, 床边有一双拖鞋, 鞋内藏着一只小老鼠, 梳妆台上摆着一台液晶电视机;其二, 小姑娘穿着大拖鞋到林子里玩, 恰巧遇到了小鸟、小兔、老虎、黑熊;其三, 突然, 小姑娘脚上的拖鞋飞速扩大, 几乎像一艘飞船, 小老鼠又躲进大拖鞋里;其四, 无数小鸟又结群圈叼住小姑娘, 老虎和黑熊赶走了小老鼠;其五, 小姑娘坐在大拖鞋里唱着《春天的故事》和鸟一起在空中只有翱翔。当然, 类似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否则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循循善诱,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凡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实物幼儿都能全神贯注的欣赏、观察, 而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逐步养成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 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并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概括出物体的外形轮廓。诸如桃子是圆形的, 小鸭可以理解为两个圆形的结合体, 小熊猫的身体、四肢和头部可以看成椭圆形。假如是比较复杂的形体, 那可以采用结构分解的方法, 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分解成若干部分, 然后逐一添加形成整体。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画向日葵时, 先让幼儿画一个圆圈, 然后在四周添上花瓣, 最后完成习作。

在幼儿进行具体的观察过程中, 假如教师不作相应的提示, 那幼儿的观察往往是杂乱无章的。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循循善诱的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较好的习作。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完成写生画《树》时, 先让学生到室外观察杨柳树和冬青树, 并通过比较的方法, 分别说出两种树的大致形状, 从而使幼儿抓住了大树各自的特征, 为完成习作奠定基础。

三、结合实际, 激励幼儿进行大胆构思

大班幼儿虽然拥有点滴绘画经验, 但教师还必须予以适度引导, 并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让他们进行大胆的联想, 逐步确立新的创作形象, 在脑海里构成一幅画, 并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譬如, 我在引导幼儿画《龟兔赛跑》时, 先鼓励他们在回顾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想象出一幅幅更生动有趣的画画。由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有趣, 形象鲜明, 有利于幼儿拓宽视野, 进行如下合理化想象:有的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兔子睡觉、做梦以及别具一格的比赛场面;有的学生按人物情绪设想———乌龟胜利后手舞足蹈以及兔子失败时痛哭流涕的表情等, 由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 所以画出的作品比较理想。

四、认识线描, 让幼儿在练习中获得美感

古今中外的名画一般以线条作为基本元素构成, 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旧石器时代的各种原始饰物、中国的敦煌壁画和欧洲的洞穴壁画都是以线造型的, 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美感的认识。诸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壁画中以粗犷的线条表现的千姿百态的野猪、野鹿, 这是对物象的美的认识;在我国, 线描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许多国画名作都以线条来表现“吴带当风”“曹衣山水”和“十八描”。因此, 把成熟的线描技巧渗透于幼儿美术教学是挖掘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丰富多彩的线条不仅可以表现外在的美感, 而且蕴含丰富的情感。譬如:有些线条苍劲有力, 恰似铁划银钩;有些线条舒缓流畅, 犹如流水行云;有些线条奔放潇洒, 可谓痛快之至;有些线条婀娜多姿, 秀丽无比……线条极强的表现力枚不胜举。

大班幼儿绘画时的线条一般没有多少变化, 只有通过欣赏古代绘画中等具有代表性的线条, 才能让小朋友初步了解线条的变幻莫测与强大的表现力, 真正感悟到线条的美感, 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 也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与创作热情。

大班美术活动:月夜 篇3

1.通过欣赏杨丽萍的舞蹈《月光》,了解月夜的特点,知道在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学习用黑色来创作表现月光下发生的故事及美丽意境。

3.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重点:通过想象创作出夜晚的故事。

难点:用语言讲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杨丽萍的舞蹈《月光》照片,了解月夜的各种样子,教师范画,黑色水彩笔以及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你们在夜晚见过又大又圆的月亮吗?

2.这时候你出来散步,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3.在月光下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二)欣赏杨丽萍舞蹈《月光》照片

1.有一位舞蹈家在月光下跳舞,看她在月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在这样静静的夜晚,天上挂着又大又圆的月亮,还有谁会出来玩,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想象并讲述)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那今天我们就用画笔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出来。

1.先拿出一张自己需要的彩色画纸,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再选出和它相近颜色的彩色画纸来画出一个月亮。(如:深蓝色的纸配上淡蓝色的月亮、桔黄色的纸配上金黄色的月亮。)

2.将月亮剪下来贴在自己选的彩色画纸上,自己可任意选择画纸上方的左、中、右位置贴上月亮。

3.画出自己想象的月光下的故事,先勾出轮廓,再全部涂上黑色。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先想好自己分别要选哪两种相近颜色的彩色纸来做背景和月亮。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尝试讲述故事,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都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好了,那你们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安静的月夜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并相互讲述。

请愿意上来讲给大家听的孩子大胆上来讲述。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回家以后都观察一下,看看安静的晚上人们都在干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呢?小朋友可以在家里也想一想,画出来。

教材分析:“夜晚”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而且夜晚可以让人产生很多想象,针对这个内容开展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的观察用黑色剪影的方法来描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来创作。同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回忆月夜,让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反思:这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学会画各种植物、动物、人物简单造型的基础上,学会自己组合创作。开始时我用谈话引出晚上,让小朋友说出夜晚的颜色,然后用杨丽萍的舞蹈《月光》引出夜晚黑色的景象。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一开始我示范的时候画的有点多,有些画面的定位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创作,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来进行绘画。总体来说,小朋友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画的也挺漂亮的,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附:幼儿作品和创编的故事

袁玫淇 6岁

讲述:今晚的月亮好大呀!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大狮子也趁着黑夜偷偷的跑出来玩,它和小猫捉迷藏真有趣呀!月亮看了都笑了。

史博文 6岁

讲述:夜里静悄悄的,大海里的鱼都睡着了,轮船也休息了,只有小鸟和海鸥还在飞着,找地方睡觉,夜晚好美呀!

蔡易轩 6岁

讲述:美丽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树都在黑夜里变得黑黑的,我也出来散步了,我看见了可爱的兔子、小鸟和蝴蝶,我们一起做游戏。

于谦 6岁

讲述:黑夜来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笑眯眯地看着。地上的小猫和小兔快乐地玩着游戏,它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小兔又蹦又跳,小猫也开心地翻跟头,真有趣!

蔡文清 6岁

讲述:黑漆漆的夜晚来了,小老鼠可高兴了。它说:“今晚我最大,我谁都不怕,我要自由自在地出来玩。小鸟、小蝴蝶,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贡湘仪 6岁

讲述:我最喜欢和小动物玩了,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大又特别圆,我想在月光下和小兔子、长颈鹿一起玩最好玩的躲猫猫游戏。看看,我们玩得多开心呀!

张梓琛 6岁

大班美术课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一个延伸课程,我们园在进行玩教具制作时进行了皮影的制作,我有幸参与了制作活动,在制作时幼儿也对我做的“鸡妈妈”产生了很大兴趣,并问东问西让我把做的过程讲给他们听,在制作完成后我为孩子们表演了这个皮影戏《蛇偷吃了我的蛋》,幼儿看过皮影后,对布上反射出的图像很感兴趣,并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对光和影子的变化深深的吸引了。借此机会我们生成了光影添画——《贝壳艺术》。

我们地处海南,贝壳便是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贝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这正是我们海南的独有特色,所以我选择贝壳为我这节课的主角。光影绘画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更别提作画了。光使物体呈现在幕布上的轮廓,让幼儿有自我想象的空间,敞开艺术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里任意翱翔。在教学实施前我们给幼儿欣赏了大量的图片,让幼儿有实际操作延着物体的轮廓绘画的基础,并了解在物体轮廓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线条变成精美的画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创作作品的意图。

幼儿有了以上的欣赏和铺垫,然后通过学习的方法,让幼儿探讨用不同种类的贝壳产生多种光影反射出的影子,幼儿通过影子描绘在纸上并加以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加强了幼儿创新能力,又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并描出贝壳在灯光照射下的影子轮廓,让幼儿根据轮廓大胆尝试创意添画。

2、体验光影添画的乐趣。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海星、螃蟹、海马、章鱼、投影仪、灯、白幕布、手电筒、纸、各种贝壳、油画棒、贴了透明胶的白纸。

幼儿在画画之前有描实物轮廓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活动《猜猜它是谁》

师:今天我们班来的一位小客人,们来看看它是谁呢?(在白幕布后面投射出螃蟹的影子)

幼:螃蟹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导幼儿尝试说出螃蟹的影子)

师:真聪明,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螃蟹(师幼儿一起验证)。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动物是谁呢?(在白幕布后面投射出贝壳的影子)

师:我们一起请小客人自己出来我们看看它是谁好吗?——出示贝壳。

2、探索交流,引导幼儿用描线的方法描出贝壳的影子轮廓,并进行创意添画。

师:那么谁有什么好方法让贝壳的影子留下呢?

(幼儿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第一,课文要好好地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解读教材,解读人文,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位。在《贝壳》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体验感受读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应当说,席慕容的这篇散文给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朗读过程中,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感情变化,在赏读一些段落和句子时,许多学生都动了真情,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

第二、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全课;把学生之间讨论作为解决读文疑难的重要手段;用“找最喜爱的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文章的美;课堂小结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韩愈曾说,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看来,这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了,在信息化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教师应当是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第三、应注意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就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文学欣赏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什么非要学生对作品(课文)只能按教参或者老师的一种理解去记忆呢?让“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是违背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课文,老师只是拿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例如:在前文所述的两个最喜爱的句子欣赏中,有的学生赞叹贝壳的坚韧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暂,有的赞美平凡的伟大,不一而足,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肯定,也许教参给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却是弊大于利。

通过《贝壳》的教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构建课堂教学的多元,把师生的平等的关系展示出来,走出技术设计的误区。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5

大一班

唐会

一、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三、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1)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3)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教师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董娅

活动目标:

1.学会画一幅完整的画。

2.幼儿能将生活中认识的物体创造性地改变成房子。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小白兔头饰图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小熊的故事)

小熊在森林里造了一幢房子。

那是一幢美丽的小房子。

小熊说了,等他的新房造好以后,他要请所有的好朋友来做客,还要用最好的食品来招待他们。

朋友们呢,也都盼着小熊的房子快点造好。

小猪看见小熊装好了最后一块窗玻璃,他说:“我要买一桶蓝色的油漆送给小熊,帮他房子漆成蓝色的,多美丽。”

小刺猬看见小熊钉完了大门上的门槛,他说:“我要买一桶红色的油漆送给小熊,帮他把新房子的门漆成一个大苹果。”

小兔子看见小熊做好了小屋四周的木栅栏,他说:“我要买一桶黄色的油漆送给小熊,帮他漆漆屋子和栅栏。”

第二天,三位朋友都为好朋友小熊送来一桶油漆。

小熊看见朋友们的礼物,高兴极了。他感谢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小熊、小刺猬、小兔子提着漆桶,去油漆小房子了。

小熊请好朋友们进屋做客,他用最好的食品招待大伙儿。

二 出示图片(大树房子)

小熊的房子真美丽,那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房子(幼儿答)那现在我们来

看看小猪和小刺猬的房子,哦,小猪胖胖的,他喜欢大房子,所以他就住在了鞋子房子里,小刺猬喜欢轮船房子,所以他的房子是轮船房子。

1. 小白兔,你怎么了,好像不高兴啊!

小白兔答,我也想要一所美丽的房子,我想要一所蘑菇房子

2,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3,先画出屋顶,屋顶像一个半圆形

4,再画出小白兔住的地方,房子的身体,看像一个正方形。

5,最后画出窗户和门。最后涂上美丽的颜色。

6,小白兔你高兴吗?

三.

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小白兔的蘑菇房子好不好,我们把房子画好了以后就送给

小白兔,那他就有自己的家了。

大班美术课教案 篇7

一、从生活中挖掘材料,为个性化思考作基础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是激发幼儿再创造的前提,教师应让幼儿带自己认为有趣的材料,而不是教师强制性要求带某种同一材料,或者教师应提供有利于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材料要是生活中常见或者意想不到的材料,种类要丰富,要易操作。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激发出学生的独特思维的,只有当这些材料是有趣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才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案例一:在一次大班美术活动中,用颜料进行涂色,完成一幅A4纸的作品。请幼儿进行思考除了用毛笔和排笔,还可以使用哪些工具进行绘画涂色,让幼儿回家思考,并把自己想带来的工具进行作画涂色。不限工具的形状、大小和原有的功能,但前提是要能完成一张A4纸的作品,要用颜料涂色。有的幼儿从家中带来牙刷、玩具、布料、棉签、瓶盖和纸盒等。教师让幼儿了解所带东西原有的用途,在发现它们的新用途后进行绘画,并提供充足颜料让幼儿完成作品。幼儿兴趣高涨,整节课气氛活跃,他们都非常有想法,能大胆说出自己创作的构思。幼儿创作的有印画、点画和贴画等,作品的好坏是其次,看中的是幼儿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过程。

二、不限制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能诱引个性化思考

在大班美术教学中,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是教师最应该给予的能力,绝对不能限制幼儿提问的机会,把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个性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在幼儿创新的这条道路上幼儿的很多想法与个性需要教师去学习和思考。

案例二:上一节大班美术课“太阳”时,我先让幼儿回忆对太阳的感受,并进行发散思维,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接着我说出自己对太阳的感受及为什么和幼儿的不同,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幼儿对太阳光芒的认识。一些幼儿只会用单一的线条表示光芒,这时我再出示几组线条和图形,问幼儿有哪些图形和线条,像什么?然后我让幼儿进行创作,随意搭配组合,用自己认为好看的图形或者线条完成太阳的光芒。小H在太阳里面画了很多很多的螺旋形线条,问她为什么这样画,没有按我的要求来画,她说太阳也可以是女孩子,她烫了卷发,我要给她戴上不同形状的发卡。我突然觉得幼儿们的思维很跳跃,不应该限制他们。最后,我让幼儿们给太阳涂上颜色,结果小J把整幅画都涂成了黑色。我问他原因,他说太阳累了想睡觉,光芒就是黑色的了。我觉得小J还是很有个性很有想法的,不应该抹杀他的这种个性与创造,就请他说了说他的创作意图。

三、给幼儿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为个性 化思考作保障

如今学习的形式不是一味地灌输,需要给幼儿时间去吸收和消化,再转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内涵。而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和富有个性的思考是完成这个建构的核心环节。例如,教师可利用一些课后时间,给那些没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的幼儿进行交流与讨论,而不是一节课结束了就等于都结束了。一些课上幼儿的答案不能全部否定,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体验不同,所以每个幼儿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思考的方式到分析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为他们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四、提倡培养合作意识,在竞争中发展

幼儿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投身到学习、训练的具体行动中去。在大班美术活动中,可让幼儿合作完成小制作,最后进行比赛。虽然会有争抢的行为和思维思想的碰撞, 但是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欲望。幼儿们商讨交流,完成作品,是一种很好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在比赛的推动下,更能引出具有创造性的点子,促使幼儿完成作品。

总之,教师要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上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在大班美术中,教师只有创新方法和手段,才能不断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教师肩负着从小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教师只有挖掘生活材料、不限制好奇心、留有空间和时间、自主合作,才能不断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班美术活动:多彩的秋林 篇8

1.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尝试在创作过程中欣赏色与色交融所带来的色彩变化。

2.学习点彩的表现技法,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单一或组合的形式用水粉表现秋天的树林。

3.能合作使用材料,有较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秋天的变化,已有初步使用水粉笔和颜料的经验。

2.各色(较多暖色)水粉颜料,课件(风景照片、美术作品),人手一只调色盘、水粉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讨论和观赏图片,感受秋天色彩的独特魅力。

边讨论秋天的景物变化边欣赏秋天树林的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和暖色系的色彩的增加。

二、欣赏秋的作品,讨论点彩技法,感受秋的作品和秋天景色的丰富和多样,扩展审美经验。

1.欣赏一幅水粉作品,观察作品中的内容和树叶的丰富色彩,分析、讨论画家用的表现方法——点彩技法,并请幼儿尝试示范点彩技法。

重点:一点一点连成一片,可以点上一种又一种颜色。

2.欣赏多幅水粉作品,引导观察作品的内容、构图、色彩以及点彩技法的运用,扩展审美经验。

三、幼儿作画,尝试运用点彩技法表现秋的景物和色彩的丰富,并欣赏色与色交融的奇妙变化。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讨论作画的顺序。

2.介绍颜料区域、作画区域以及简单的操作要求。

3.幼儿自由选择作画的位置。开始作画。

分别重点鼓励一些幼儿用平涂和点彩的方法表现色彩丰富的树林;鼓励一些幼儿大胆尝试点彩方法:鼓励一些幼儿表现出秋天的树。

四、相互欣赏交流作品。

1.互相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美的表现,引导幼儿关注作品中色与色交融带来的变化。

2.共同收拾场地材料。

从《多彩的秋林》分析美术评课的角度

一、活动选题

秋天的树、景以及秋天的色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这符合《纲要》中的目标“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对于树,幼儿也是能够表现的,选择水粉画的方式是基于水粉色彩和表现的特点和秋天的多彩一致。

二、活动目标定位和教育策略

教学目标定位有三方面:感受、学习和操作习惯。

这三方面都有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和扩展幼儿经验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感受中对秋的认识是已有经验,提炼对秋天树木的变化则是扩展经验:学习中对水彩笔和颜料的初步使用是已有经验,而点彩技法的学习以及在色彩运用中自然产生变化的探索则是扩展经验:操作习惯中对作画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是已有经验,而对公共颜料的取放以及水粉作画后的收拾整理则是扩展经验。

教育策略有三种:

1.引导发现。丰富的秋景照片和绘画作品给幼儿以视觉冲击,让他们发现秋林的多彩和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2.尝试错误。从点彩的不足到知道点彩操作要点到掌握点彩方法是个成长的过程和主动获得的过程。

3.探索积累。每次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一种收获,是新经验融合旧经验的过程,儿童在积累和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获得技法提升和情感满足。

三、活动组织的结构和方式

整个活动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导、学习、创作和分享。时间分配引导部分2分钟,学习部分10分钟,创作部分20分钟,分享和整理部分5分钟。

这样分配时间是基于幼儿从创作初到开始投入创作需要7~8分钟,因此必须保证儿童有2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作画全过程。在引导和学习部分的节奏要紧凑,环环相扣,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围绕重点和难点。

从组织方式看,分区有利于有效学习。分成交流讨论区、作画区和材料区三个区。比如,作画区考虑到幼儿的喜好问题,体现在作画主材上虽是一样的,而作画的组合上是多样的。

四、幼儿作画过程和作品分析

幼儿作画过程也是教师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发现幼儿的风格和特点,同时观察幼儿的需要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既要因材施教又不可以干扰孩子创作:还要鼓励或帮助幼儿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教学活动的作品和参赛作品不是一回事,看待教学活动的作品首先应欣赏幼儿的创造,看到孩子好的表现,看到孩子对今天所关注的信息的反馈,也就是学到的东西能否去实践和运用,哪怕还不够好,也应该去肯定。

五、幼儿的主体性、层次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

主体性:对秋天的印象的反馈、由观察作品到探索点彩技法、自由表达自己对秋天树林的感觉、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作画经历等。

层次性:可以独立按自己的想法去表达、可以利用他人作品给自己启迪、可以模仿同伴的作画内容和构图方式。

大班美术线条教案 篇9

使用马克笔进行线条绘画

活动目标

1巩固孩子对线条装饰的掌握。

2、欣赏线条画的美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3、鼓励孩子用孩子喜欢的线条和图片装饰自己的画面。

活动重点难点

线条和图形的装饰

活动准备

线条画欣赏作品、展示常见的线条(直线、曲线、电话线等)、花朵简笔画

活动过程

1、开场白:问好、组织纪律

2、认识:常见的线条直线、曲线、电话线、锯齿线

3、认识:常见线条的变化与组合

4、欣赏线条画,发现画中用了什么线条做装饰。

5、出示花朵简笔画,提问:你想用什么线条将装饰。

6、孩子作画:请孩子画出你喜欢的花朵,用自己喜欢的线条进行装饰。

7、孩子作画时可以将所有的线条都展示给孩子看。包括常见线条和经过变化和组合的。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 篇10

1.感受脸部彩绘的多样性,体验彩绘的乐趣。

2.能使用彩绘油画颜料和绘画工具在脸部大胆作画。

3.初步了解非洲脸部彩绘的特征。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初步了解非洲脸部彩绘的特征。

活动难点:能使用彩绘油画颜料和绘画工具在脸部大胆作画。

活动准备

1.学具准备:人体彩绘油画颜料(该颜料无毒无害,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镜子、湿巾、绘画工具排笔

2.教具准备:非洲脸部彩绘的图片、非洲舞蹈音乐和服饰、代表非洲地域特色的ppt、红地毯、草裙

3.经验准备:幼儿对非洲彩绘文化部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王老师把我的好朋友也请来了,(请一位穿着非洲衣服、画着脸部图案的老师出场)有没有小朋友认出来她是哪位老师?XX老师和你们平时见到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穿了什么?脸上画了什么?)

总结:其实,非洲人就是这样穿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二、播放视频,出示图片,了解非洲脸部彩绘

播放土著人电影片段

——这个电影里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的打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结::这个电影片段讲的是一个土著部落在欢送客人时所举行的一个仪式,他们在欢送客人的时候,会穿上特别的服装,跳起独特的舞蹈,最特别的是他们在脸上涂上了各种彩色的花纹,这是一种脸部彩绘。

(二)播放非洲人脸图片

——图片上的人物脸是什么样的?画的什么颜色?

总结:在非洲国家的艺术节上,人们除了在脸上进行彩绘外,还戴着各种配有装饰品的头饰,非洲的孩子也从很小的年龄起就参与脸部彩绘活动,他们在进行各种文艺表演时通常学大人的样子在脸上涂抹出色彩艳丽的彩绘图案。还有一些土著部落的武士也在自己的脸上图上彩绘,这些彩色图案象征着部落武士的勇敢和威严,在各种军事操练中武士们都会“盛妆”列队。

(三)模拟情景,参加盛会。

想不想和XX老师一起参加盛会?但是要自己在脸上画上漂亮的图案。

三、幼儿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示范,了解作画方法

——认识彩绘油画颜料,一起用手和绘画工具在脸上作画。

2.讲解规则,幼儿自由创作

——这是我们今天在脸上作画的彩绘油画颜料,不用担心擦不掉,画错时可以用湿巾。

——对照镜子中的自己在脸上恰当的部位画上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注意不要碰到眼睛。

——作画时不能在别人的脸上画,也不能涂到眼睛、嘴

巴里。

——换另一种颜色时用湿巾擦干净或洗下笔。

——用手指或笔蘸颜料时先轻轻蘸点水,然后多次反复

使劲。

——音乐结束后我们回到原地方。

3.教师适时指导。

4.展示脸部彩绘,相互评价。

四、参加盛会,自然结束

和老师一起参加非洲盛会,穿草裙舞,铺红地毯共同跳舞、摆炫酷造型结束。

活动延伸:

1.延伸至区域

(1)美工区,继续完成其他图案的脸部彩绘。

(2)图书区,投放有关非洲人脸彩绘的相关书籍,让幼儿了解更多脸部图案。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兔子》 篇11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不同的绘画方式表现兔子的动态,如先用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后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装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尝试用各种线条表现兔子的有趣动作,并添画相关背景。

重点:表现兔子的特征。

难点: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一套(内有兔子的耳朵、头、身体和四肢。)

2.幼儿绘画工具材料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寻找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征

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一位小动物。这个小动物它很顽皮,他想让大家先猜一猜?瞧!它先露出了他的两条腿。看到了这两条腿,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呢?

幼:通过观看、自由猜测是什么小动物的腿。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狗的腿……看一看是不是呢?瞧!他又调皮的把他的小肚皮露出来了。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猫,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谁呢?呦!他又把他的小门牙也露出来了。

幼:(幼儿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兔子。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兔子的三瓣嘴。

师小结:兔子有三瓣嘴,是不是呢?(师把布拿开,露出兔子的长长的大耳朵)。你们还真能干,真的是一只可爱的兔子呀。一起跟兔子打声招呼吧!

(二)请幼儿表演兔子的动作

师:刚刚我们跟兔子都互相认识了。谁来学一学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幼:上台表演兔子走路时的样子。

师:哦!你觉得兔子走路是这样的,那你能不能来摆一摆兔子的动作呢?(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一只腿抬的高高的,另一只腿还弯了过来,两只手还来回晃动呢。)

师小结:原来呀让兔子的胳膊和腿都动一动,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你觉得兔子还会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幼儿自由想象兔子的有趣动作。

师:你觉得兔子会跳,那你来摆摆看。

师:哎呀!他摆的兔子很开心的跳了起来!两只手都举起来了,他又调皮的把他的两只脚也都翘起来了,看来这只兔子是很开心的。

师小结:刚刚你们帮兔子摆出了这么多的造型,都是通过兔子的四肢来改变他的动作。那你们想想看,兔子除了会走、会跑、会跳,还会做什么动作呢?(师可提示幼儿想想看,兔子吃东西时是什么样子的?)

师: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两只手都放在了嘴巴的下面,手里还拿了一根胡萝卜,就好像在吃东西一样!想想看,兔子还会不会像我们人一样做运动呢?

师:原来兔子也可以像我们人一样倒立!也真有趣啊!那你们再想一想,兔子累了他会想干嘛呢?

幼:想躺下来休息一会。(摆出兔子休息时会做出的有趣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兔子躺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的四肢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兔子休息的时候,两只手枕在了自己的头下面,一只腿还放在了另一只腿上面。

师小结:要想兔子做出不同的动作,我们除了可以移动他的头,更重要的是移动它的四肢来改变动作,这样兔子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那么接下来你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然后送给他的伙伴们,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你们在画兔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的四肢都扭动起来,这样你画出的兔子才会更有趣。(此环节主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大胆想象和画出兔子的各种有趣动作。)

(四)欣赏交流——说说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玩接龙游戏依次介绍自己的兔子在干吗)

师:你的兔子在干吗?

幼:我的兔子在跳舞。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 篇12

为了聚焦内容,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我们把这节美术欣赏活动定位在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构图上。目的是引导幼儿观察、体会画家对作品的空间安排,对物体之间关系的位置处理,以及把局部形象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能力。

大班幼儿的构图特点

大班幼儿自由绘画中出现了散点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即物体向着四面八方离散开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将整张画纸作为地面来表现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开始具有层次感,他们还会尝试运用图形间的相互遮盖来表示深浅远近的关系。

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德伊芬德里奇的农舍》的欣赏定位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作品构图的审美认知。

活动目标

1.观察作品内容,感受作品的水平线式构图的平衡美。

2.欣赏画面平静、安闲的意境之美。

3.运用《德伊芬德里奇的农舍》的构图方式创作一幅作品,表达自己感觉到的美好事物。

活动准备

米黄色卡纸、白色绘画纸、刮画纸、沙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竹笔。

预设提问

1.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作品中地平线的位置在哪?它是怎么表现的?

3.作品的构图给你什么感觉?

活动重点

1.地平线位置略低于中线,表达了绘画主体是地面物体。

2.倒影中景物与地面上景物是上下对称的。

3.倒影中物体是相对简洁模糊的。

活动难点

描绘出水中倒影对有些幼儿是困难的,他们容易在创作中画顺了,因此,需要教师在欣赏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其仔细辨别,并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个别辅导。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观察画面,感知主要内容。

①你从这幅画中都看到了什么?(房子、树、水,天空中有鸟,水里还有倒影。)

②天气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天气很好,因为有云彩。)

③仔细看看画家画的水中的倒影与地面上的景物是怎么表现的,有什么不同?(水里的不如地面上的清楚,颜色也浅一些。)

教师提示:表现主体与倒影时,要体现色彩与线条的虚实、繁简的区别。

④你们觉得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冬天,因为树枝光秃秃的,没有树叶。)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的构图。

(编辑) 引导重点:观察、感知作品水平线的构图方式,体会构图所显示的意境。

①你能来说说地平线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吗?

②画家是怎么确定倒影的位置的?跟地面上的景物有什么关系?(与地面上的景物是上下对称的。)

③这种构图方式带给你什么感受?(感觉很舒服;很美;很安静,很稳定。)

④画面中每棵树的姿态一样吗?画家为什么这样处理?(更好看些;这样有变化,画面显得活泼一些。)

教师提示:在平衡中找变化,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⑤画面中树枝旁边飞翔的小鸟使你想到什么呢?(这里的人可能比较少,比较安静,小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教师提示:可以从侧面反映环境的情况以及表达的心情,比如归巢的小鸟和平静的倒影表示宁静,彩云表示温暖、安详,直立简洁的树枝表示坚强、力量,颜色的简单表示安静、纯朴、遥远等,每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

(3)讨论。

①画家表现的乡村景色你喜欢吗?

②你见过水边的景色吗?你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幼儿不但能欣赏作品的美,试着了解画家的意图,还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会、理解作品的意境。

2.创作。

(1)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水平线式构图、倒影的创作手法。

教师:让我们也用画家的构图方式来画一幅有水中倒影的景色吧!说说你们都想画什么。

询问个别幼儿,帮助其建立自己的想法。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强调构图,提醒幼儿可以先画出地平线的位置,然后再从一个主要的景物画起,比如一座房子、一棵树;鼓励个性化的创作,提醒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不同的内容。

3.作品评价。

(1)欣赏构图表现较好的作品。主要评价地平线的稳定和画面的分割以及细节的变化。

(2)欣赏倒影画得较好的.作品。主要评价倒影与主体的位置关系、线条和颜色的对比。

美术造型大班教案 篇13

1、让孩子们了解蟾蜍(青蛙)的特征及习性。

2、学会用黄瓜皮制作蟾蜍(青蛙)。

活动准备

黄瓜皮,木工胶

活动过程

[导入]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蟾蜍(青蛙)。

- 我“呱呱”地叫,在池塘里生活。

- 我小时候的名字叫蝌蚪,我喜欢蹦蹦跳跳,我是谁呢?

[展开]1、谈谈蟾蜍(青蛙)。

- 你见过蟾蜍(青蛙)吗?

- 你在哪儿见到的蟾蜍(青蛙)?

- 见过蟾蜍(青蛙)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说说蟾蜍(青蛙)的特征和习性。

- 青蛙在哪里生存?既在陆地上生存又在水里生存的方式叫什么?

(青蛙是两栖动物,因为它既能在水里生存还能在陆地上生存。它是用肺和皮肤呼吸的。如果它的皮肤变干了就不能用皮肤呼吸了,所以它喜欢栖息在池塘、雪地、沼泽或是小溪等有水的地方。)

- 蝌蚪和青蛙有什么不同?

(蝌蚪在水里生存用鳃呼吸,而青蛙可以跳出水面用肺和皮肤呼吸。 一开始会很生疏但是慢慢就会习惯了。)

- 青蛙是怎样长大的?

(从蝌蚪变成青蛙

1)蝌蚪过了20天就会长出后腿。

2)后腿长出后过了7天左右就会长出前腿。

3)长出前腿4-5天后尾巴就会变短最后变成青蛙。)

- 青蛙是怎样过冬的?

(青蛙渡过春天和秋天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在地上挖个坑或是在落叶,枯树下面冬眠,等到了第二年春天再出来活动。)

3、制作青蛙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要装饰出青蛙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黄瓜皮怎样装饰出青蛙呢?

4、用活动纸中的黄瓜皮制作出青蛙。

① 把黄瓜皮剪好。

② 使黄瓜皮干燥一下会更容易粘在活动纸上。

③ 用黄瓜皮粘出青蛙疙疙瘩瘩的皮肤。

[结尾]1、让孩子们把做好的蟾蜍(青蛙)介绍给朋友们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篇14

1.大胆想象与配色,初步学会用对称、对比色等方法表现京剧脸谱。

2.欣赏京剧脸谱图案的对称美、色彩美,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画4个(典型普通脸谱红色、黄色、绿色各1个,色彩搭配夸张变异的脸谱1个),未涂色的线条脸谱5张,炫彩棒,空白脸谱,毛笔。

2.京剧音乐《说唱脸谱》。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京剧脸谱

1.出示脸谱图片:你喜欢哪个脸谱?(根据幼儿回应随即出示红色、黄色或绿色的脸谱范例。)

①它有些什么颜色?哪种颜色最多?(脸谱上最多的颜色在脸颊上,引导孩子观察脸谱上的主色调和其他配色,并出示色卡。)

②比较三张脸谱范例:这几个脸谱都有一种同样的颜色,是什么颜色?仔细看看黑色在脸谱的什么部位呢?(眼睛周围、嘴巴周围,出示部分色块图片。)

③额头、嘴巴、下巴分别是什么颜色?

2.比较三张脸谱:除了有鲜艳的颜色,看看他们的花纹有什么特别?

①额头上都有怎么样的花纹?你还想画出怎样不同的花纹?

②眼睛周围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像什么?

③胡子都是怎么样的?

④画完脸谱,再给脸谱化个妆,涂上漂亮的颜色。

小结:京剧脸谱不仅颜色鲜艳好看、花纹特别,还代表了不同的性格。

二、设计京剧脸谱

这里有很多的空白脸谱,请你来设计一张你喜欢的京剧脸谱。

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以京剧乐曲为背景):

想一想,额头是什么花纹呢?

鼻子画在纸的中间,画得大一些。

在眼睛周围画上你喜欢的花纹。

看看你的脸谱左边和右边一样吗?左边画一笔,右边也要画一笔,这样画出来的画左右就一样啦!

你的脸谱最多的是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意思?想好了再涂颜色。

三、京剧大舞台

1.巡回欣赏:谁设计的京剧脸谱最有意思?为什么?谁和他设计的不一样?(引导观察颜色和图案的不同。)

美术造型大班教案 篇15

1、让孩子们认识哪些动物的身体有一部分是长的以及它们有什么特征。

2、锻炼孩子们的肌肉和握力。

活动准备图片资料, 一大张纸, 韩纸, 胶水, 蜡笔, 彩色铅笔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蛇。

- 它长得很长,它有冬眠的习惯。

- 它有毒,如果被它咬了会很危险。它是什么呢?

[展开]

1、谈谈关于蛇你有哪些经历。

- 你见过蛇吗?

- 你在哪儿见过的蛇?它长什么样子?

- 看过蛇过你有什么感觉?

2、讨论一下身体一部分长的动物。

① 准备好这些动物的图片或照片。(猴子-尾巴长, 长颈鹿-腿长, 脖子长, 鸵鸟-腿长, 蛇-身子长等等)

② 讨论一下这些动物身体的哪个部位长。

3、制作世界上最长的蛇。

① 在韩纸上画好蛇的脑袋和尾巴。

② 自由发挥,用蜡笔或彩色铅笔画出蛇的身体。

4、用活动纸中准备的材料表现出动物。

① 把韩纸撕好。

② 在图片中被抹掉的地方用撕碎的韩纸粘贴好,完成图画。

[结尾]

1. 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出示图片]

大班美术活动:我设计的花车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上海旅游界的气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收集旅游节花车巡游的资料、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旅游节的花车巡游时的花车是怎样的?

2、与我们平时看见的车辆有什么不同?

二、我们来做个花车设计师,设计一辆美丽的花车。

三、讨论:可以设计怎样的花车?

四、幼儿设计草图

1、提示幼儿花车的设计不一定像我们平时见到的车辆。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的花车。

五、讲评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6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导入:你们知道以前的脸谱可以分几种?(4种)哪4种?(黑脸、白脸、红脸、蓝脸)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时候化的妆?(唱京剧的时候)讨论:

1、脸谱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画家把它做成艺术品挂在家里,所以现在的脸谱有非常多的颜色。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你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个名字。

2、师逐一出示红脸、蓝脸、绿脸、黄脸。脸谱是一种化在脸上的妆,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3、教师示范,幼儿参与。

(二)联想创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

提示: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画一张什么颜色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

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相互欣赏幼儿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

(三)引导讲评教师随机抽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画的是什么脸,请其他幼儿说说同不同意,为什么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从主要颜色上进行讲评)

四、活动反思: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幼儿,因为这样的内容正符合了幼儿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同时,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除此以外,脸谱中明显的对称装饰,对幼儿创作思路中的逻辑性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将脸谱装饰安排在大班后期,能够从脸谱的选色中逐步让幼儿感受主色与配色的映衬效果,为幼儿在今后作画中有选择地安排色彩表现主题情感作了一个铺垫。

大班美术课教案 篇17

1.观察碎裂纹瓷瓶的特点,尝试运用揉捏,涂染、冲刷、对折剪等手法表现碎裂纹瓷瓶。

2.在创作及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运用同类色和对比色的不同效果。

3.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体验装饰物体的乐趣。

活动准备

碎裂纹瓷瓶的图片、铅画纸、水粉颜料、剪刀、铅笔、各种形状的花瓶。

活动过程

一、感受“碎裂纹”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两个煮熟的鸡蛋(一个鸡蛋完整,一个鸡蛋敲破),让幼儿观察。

师:我这里有两个煮熟的鸡蛋,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初步观察敲碎的蛋壳图案。

师:仔细看看,碎蛋壳上的线条是怎样的?像什么?

3.出示碎裂纹瓷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瓷瓶的裂纹及外形特征。

师:瓷瓶的碎裂纹中有哪些线条?有什么形状?

小结: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裂纹,

附:绘制碎裂纹瓷器步骤图可古代的制瓷工匠巧妙地把这些裂纹变成了装饰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叫做碎裂纹瓷器。碎裂纹花纹的线条有很多种类型,瓷瓶的外形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创意制作碎裂纹瓷瓶

1.引导幼儿大胆讨论“碎裂纹”花纹的制作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制作出互相交错的线条?

2.教师介绍绘制碎裂纹瓷器的制作方法(见步骤图)。

步骤:将铅画纸揉捏成纸团,小心地将纸摊开,刷上水粉颜料,在颜料变干前用自来水轻轻地冲洗画纸,摊平晾干后待用,让折痕处形成碎花、对折,画半个瓶形,剪下后即制作完成。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欣赏并交流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板上互相欣赏,注意比较运用同类色和对比色的不同效果。

2.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哪个“花瓶”的花纹最特别,为什么?

上一篇:机关竞聘报告下一篇:递进式议论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