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复习计算专题(含答案)

2024-09-27

地理会考复习计算专题(含答案)(通用5篇)

地理会考复习计算专题(含答案) 篇1

地理计算:

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地理技能,也是历年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初中地理计算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关比例尺的计算、有关海拔与相对高度和气温之间的计算、有关气候的计算、有关人口方面(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的计算、经纬度与实地距离的换算等。

一、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图上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1千米=100000厘米。

3.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的范围:比例尺的分子固定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1.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B.1/50 000

C.五十万分之一

D.1:1 000 000 2.要为学校绘制一张平面示意图,下列比例尺最适宜的是()

A.1:10 000

B.C.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二、有关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气温之间的计算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海拔高度与气温之间的计算

(1)气温递变规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2)计算公式:(T2-T1)/0.6=(H1-H2)/100(T1为海拔高度H1的气温,T2为海拔高度H2的气温)

1.乔戈里峰是世界 读某研究性小组在室外测得的一日内的气温表,完成1~2题。

1.根据上述材料推算,该地日平均气温是()A.8℃

B.9℃

C.10℃

D.12℃ 2.请你计算出该地的气温日较差是()A.2℃

B.6℃

C.8℃

D.10℃ 读某地气候资料表,完成3~5题。3.据表中气温资料可计算得知,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A.14°C B.15°C C.16°C D.17°C 4.据表中降水资料可计算得知,该地的年降水量约是()

A.540毫米

B.560毫米

C.580毫米

D.600毫米 5.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四、有关人口方面的计算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1)公式: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的出生人数÷同时期总人口数×100%;人口死亡率=一定时期的死亡人数÷同时期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意义: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的快慢。

(3)自然增长率的比较: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等于0,表示人口不变;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2.人口密度的计算

(1)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2)人口密度表示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状况,密度大代表人口稠密,密度小代表人口稀疏,与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快慢和经济发展状况没有必然的联系。【典型例题】

根据下表中的资料进行计算,完成1~2题。

1.该省2011年的人出生率、死亡率分别是()

A.1.15%,0.68%

B.0.68%,1.15%

C.1.15‰,0.68%

D.0.68‰,1.15‰ 2.该省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15%

B.0.68%

C.0.47%

D.1.83% 5.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人口地区不平衡

五、纬度与实地距离的换算

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典型例题】

1.右图岛屿南北端的直线距离约为(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0°,距离相差110千米)()A.220千米

B.330千米

C.440千米

D.550千 2.右图为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若纬度每隔1°,地表距离相差111千米,那么钓鱼岛南北距离大约是()

A.0.7千米

B.1.85千米

C.2.5千米

D.3.6千米

(2012年•山东泰安)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3.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A的海拔是()A.400米

B.500米以上

C.400~500米之间

D.400米以下

4.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4千米 注:3.因为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4.每厘米的实际距离为2千米。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5~7题。5.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①地与④地气温约相差()

A.0.6℃

B.1.2℃

C.3℃

D.1.8℃

7.张明要绘制一幅广州亚运村比赛场馆分布图,下列比例尺最合适的是()A.1:5000000 B.五千万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

D.注:5.②地为陡崖,适宜发展攀岩运动。

6.两地海拔相差300米,每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7.亚运村范围较小,宜选用大比例尺。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10题。8.图中可能出现河流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

9.若甲地气温为25℃,那么乙地的气温是()A.27.4℃

B.28.2℃ C.22.6℃

D.29℃

注:8.丙为山谷,是集水线,可能形成河流。

9.乙比甲的海拔低400米,气温应该高2.4℃左右。

10.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1.8厘米,其实地距离为()A.4000米

B.3600米

C.36000米

D.3000米

11.地震发生时,东京(东九区)时间为13时46分。此时北京时间为()A.14时46分

B.15时46分

C.12时46分

D.13时45分 注:10.注意统一单位。

11.北京时间(东八区)比东京时间(东九区)慢一个小时。

12.

地理会考复习计算专题(含答案) 篇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____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________,____当时除了能____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A.虽然 深奥难懂

因为

触摸B.但

迷惑不解

所以

捉摸C.虽然 深奥难懂

所以

捉摸D.但

迷惑不解

因为

触摸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偏僻的乡村,他______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②供暖价格听证会上,听证代表们表示要认真行使法律赋予的______。③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北京市及各区县相关执法部门集中______了近期收缴的盗版光盘50万张。A.渡过

权力

销毁B.度过

权力

销毁C.渡过

权利

烧毁D.度过

权利

烧毁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器之人,语气______,性格______,气势______,举止______,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A.不猥不琐 不张不扬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B.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不骄不躁 不惊不惧C.不猥不琐 不惊不惧 不张不扬 不骄不躁D.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______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______,对兀鹰来说,______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A.因为

只要B.所以

因此

只要C.因为

因此

如果D.所以

但是

如果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学习中______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______不要轻言放弃。______大家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问题______会迎刃而解,最终走向成功。A.即使

只要

就B.因为

所以

无论

都C.即使

无论

都D.只有

如果

就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这座桥。②看着人类这种______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③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______和稳健的判断。④对你的痛苦,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______你、鼓励你。A.崇拜 疯狂 胆量 慰问B.推崇 狂妄 胆识 安慰C.崇拜 狂妄 胆识 安慰D.推崇 疯狂 胆量 慰问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莫言从“内部”______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______。③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______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A.审视

期待

警醒B.审查

期盼

唤醒C.审查

期待

唤醒D.审视

期盼

警醒8.下列词语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A.精细

精密

精巧

精神B.珍藏

收藏

保藏

贮藏C.修正

修改

修长

修订D.周密

严密

机密

保密9.下列词语感情色彩一致的一组是()A.虚怀若谷

巧妙绝伦

平易近人B.提心吊胆

目不暇接

狼狈为奸C.自私自利

转危为安

壮志凌云D.至理名言

沾沾自喜

远见卓识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敷衍了事——了如指掌B.错落有致——分工细致C.一挥而就——一切就绪D.莫名惊诧——莫名其妙11.在横线上填写日常生活中的谦称雅词。(限二字词)请人原谅说______,祝人健康说______,求人帮忙说______,无暇陪同说______,向人提问说______,归还物品说______,请人勿送说______,未及迎接说______,请人接受说______。12.新词语对换题。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然演变。比如,现在有人叫“粉丝”,说的就是“追星族”。请写出下面时兴词语的通常说法。①物流()②甩卖()③瘦身()④海选()训练二 成 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B.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D.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环水绕的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有巴蔓子,近有卢作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B.理想,有时候它像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你昂扬的斗志。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D.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感动温州”人物“兰小草”是谁,无人知晓,但“兰小草”的善举,家喻户晓。B.“地沟油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C.温州是水乡,河网纵横交错,这给各地的端午节划龙舟活动带来了便利。D.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B.九曲河,雁城人民的母亲河,早已今非昔比。沿河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百花争妍。C.分别十年,今又萍水相逢,欣喜感慨溢于言表。D.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是奥运年,各种赛事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B.知悉家中老母身体健康,心中稍安。此地诸事告罄,即刻回乡探望。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D.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传遍大江南北。10.下列谜语的谜底都是成语,你能猜出来吗?(1)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合唱——__________________(3)螃蟹过街——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书库里的老鼠——__________________11.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歇后语既生动形象又幽默诙谐。请仿照例句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例: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1)雨后送伞——____________________(2)狗拿耗子——____________________(3)哑巴吃汤圆——__________________(4)胸口挂钥匙——__________________附录:中考重点词语积累(一)七年级上册1.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2.乳臭未干:奶腥气还没有完全去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3.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4.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5.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归咎。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7.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8.苦心孤诣:费尽心思,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9.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10.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11.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12.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13.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14.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15.憨态可掬: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16.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17.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18.敏而好学:聪明而且爱好学习。19.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做耻辱的事。(二)七年级下册1.忍俊不禁:忍不住笑。2.融融泄泄:形容和乐舒畅。3.三眼一板:比喻有条理,合规矩。眼、板,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4.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5.无可言喻:无法用语言来说明。6.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7.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8.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9.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10.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11.首屈一指: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12.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三)八年级上册1.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2.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3.油然而生: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4.沧海桑田: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沧海。形容变化很大。5.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6.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7.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路。8.风风火火:形容行动迅捷。9.柳暗花明:比喻经过一番曲折后,出现新的局面。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10.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11.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12.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13.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14.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15.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16.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17.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18.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明白。19.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20.鬼使神差:好像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21.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22.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23.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24.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四)八年级下册1.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数量非常多,到处都能找到。亦作“俯拾即是”。2.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3.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4.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5.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6.喋喋不休:形容说话没完没了。7.生吞活剥:比喻生硬的抄袭或模仿别人的文辞、经验或方法。8.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膺,胸。9.令人发指:叫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10.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做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11.高山仰止:指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12.孤注一掷:比喻在危险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13.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14.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意见分歧,难有一致的定论。(五)九年级上册1.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2.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3.惴惴不安:因担心害怕而心中不安。4.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5.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贪婪而恶狠狠地注视。6.老谋深算:周密的谋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精明老练,算计非常周到。7.难辞其咎:难以推卸罪责。8.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9.未雨绸缪:趁着天还没有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10.不可思议:道理神秘奥秘,不可想象,也不能理解。11.不可名状:没法用语言形容。状,描绘。12.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全部失去。(六)九年级下册1.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顶礼,佛教徒拜佛最尊敬的礼节。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2.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3.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4.不一而足:不止一种,而是很多。5.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6.今非昔比:现在不是往日所能相比的。形容变化巨大。7.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好。8.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9.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第二章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演练·巩固提升】训练一1.D 2.B 3.D 4.C 5.A 6.B 7.D 8.B 9.A 10.D11.包涵 保重 劳驾 失陪 请教 奉还 留步 失迎 笑纳12.①货运 ②减价 ③减肥 ④初赛训练二1.B 2.C 3.C 4.B 5.B 6.C 7.B 8.B 9.D10.(1)节外生枝(2)异口同声(3)横行霸道

地理会考复习计算专题(含答案) 篇3

17古诗文名句默写

1.填空

(1).人们总借助鸟语花香来描绘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与此相反,表现出诗人的忧伤情感。

(2).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关关雎鸠,________。(《诗经•关难》)

(2)三人行,________。(《论语•述而》)

(3)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岱宗夫如何?________。(杜甫《望岳》)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拟人写家乡之水,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万里送行舟。

3.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无期的复杂心理。

(4)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通过写蝉和猿的叫声来衬托山林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填空。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月圆人不圆”的怅恨之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命的坎坷里,在岁月的浮华中,杨绛始终怀着一颗与世无争的心,沉静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她用自己一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践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训,彰显了生命的智慧。(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语句作答)

5.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木兰诗》)

②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③感时花溅泪,________。(杜甫《________》)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⑤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

⑥潭西南而望,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小石潭记》)

6.填空。

①曹操《观沧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②秋瑾《满江红》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

③《十五从军征》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家院荒凉凄清之景,反映了乱世百姓的深重苦难。

④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7.默写填空。

(1),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3)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4)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6)“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7)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8)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两句,总能激起我们不惧艰难、无畏生死、矢志报国的豪情壮志。

8.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2),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4),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7)力尽不知热。(白居易《观刈麦》)

(8),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9)杜甫《望岳》中“,”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10)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改变,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

10.名句默写。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3)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了他实现理想抱负的乐观心态。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11.古诗文默写。

(1),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2)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3)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浣溪沙》)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孔子说:“,”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以此为乐。

12.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阡陌交通。(陶渊明《桃花源记》)

(3)尔曹身与名俱灭。(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4),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5)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蝶恋花》)

(6)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7)诗言志。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到,即使相隔千里,也要不失“①,”的豪迈与豁达;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写到,即使前途渺茫,也要不失“②,”的乐观与自信;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到,即使饱受摧残,也要不失“③,”的芬芳与坚贞。

13.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

(5)《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奖功罚过要一视同仁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14.名篇名句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________,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4)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6)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曾子曰:“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8)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故人开窗畅饮,亲切交谈的情景。

(10)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富春江江水迅猛奔涌之势。

15.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3)请从学过的古诗中选出一个含有“霜”字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

16.背诵默写。

(1)________,塞光照铁衣。(《木兰诗》)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17.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1)求之不得,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3)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5)绿树村边合,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6)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8)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18.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________,________;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4)白居易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诗句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与之类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品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会体会到诗人胸怀大志、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诵苏轼“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的诗句,会感悟到词人对人世聚散无定的洒脱旷达。

19.用原文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夕阳西下,________。(《天净沙·秋思》)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逢入京使》)

(3)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蒹葭萋萋,________。(《蒹葭》)

(6)《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

一句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录致。

20.默写

①________,关山度若飞。(南北朝《木兰诗》)

②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③看,像牛毛,________________,像细丝……(朱自清《春》)

④___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陈毅《梅岭三章》)

⑤《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⑥《行路难》中表明诗人坚定信心、实现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答案】

(1)在河之洲

(2)必有我师焉

(3)山光悦鸟性

(4)齐鲁青未了

(5)归雁洛阳边

(6)常记溪亭日暮

(7)仍怜故乡水

3.【答案】

独怆然而涕下

塞上燕脂凝夜紫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答案】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答案】

(1)关山度若飞,(2)晴川历历汉阳树,(3)恨别鸟惊心,春望,(4)千里共婵娟,(5)逝者如斯夫,(6)斗折蛇行,柳宗元

6.【答案】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②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或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④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答案】

(1)人有悲欢离合(2)草色入帘青

(3)自缘身在最高层

(4)色愈恭,礼愈至

(5)一鼓作气

(6)吹面不寒杨柳风

(7)在河之洲

(8)留取丹心照汗青

8.【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

(2)举杯邀明月

(3)风正一帆悬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化作春泥更护花

(6)江山如此多娇

(7)但惜夏日长

(8)苔痕上阶绿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答案】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日暮乡关何处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答案】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答案】

(1)雄兔脚扑朔

(2)心忧炭贱愿天寒

(3)去年天气旧亭台

(4)伤心秦汉经行处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答案】

(1)温故而知新

(2)鸡犬相闻

(3)不废江河万古流

(4)十年磨一剑

(5)为伊消得人憔悴

(6)千里共婵娟

(7)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答案】

(1)此夜曲中闻折柳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无案牍之劳形

(4)可怜后主还祠庙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答案】

(1)化作春泥更护花

(2)山光悦鸟性

(3)纤纤擢素手

(4)水尤清冽

(5)陟罚臧否

(6)百废具兴

(7)士不可以不弘毅

(8)无奈何花落去

(9)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1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5.【答案】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2)一箪食,一豆羹

(3)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任选其一)

16.【答案】

(1)朔气传金柝

(2)归雁洛阳边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斜晖脉脉水悠悠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答案】

(1)寤寐思服

(2)得道者多助

(3)水何澹澹

(4)千里马常有

(5)青山郭外斜

(6)落花时节又逢君

(7)门前流水尚能西

(8)载不动许多愁

18.【答案】

(1)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9.【答案】

(1)断肠人在天涯

(2)凭君传语报平安

(3)会当凌绝顶

(4)千里共婵娟

(5)白露未晞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0.【答案】

地理会考复习计算专题(含答案) 篇4

(专题2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本资料收集整理了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新乡市、开封市、驻马店市、周口市、焦作市、信阳市、南阳市等市和部分重点名校2015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适应性考试、模拟考试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

1.(2016·河南洛阳二模·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点之--。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①废除科举制,大办各类新式学校(当时称为学堂)。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取士,再加上鼓励兴办新式学堂的政策一一落实,我国出现近代以来兴办新弍学校的热潮。到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的数量已达5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60万人。新式学校取代旧式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②提出新的办学宗旨。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1906年清政府又提出“忠程、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崇尚(崇尚科学技术等实用知识)”的五项办学原则,清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又宣称,学堂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体育培养人的身体之能力,智、德、美三育培养人的精神之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期培养完全之人物”。

③制定全国统一的新式学校学制。仿照日本将普通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幼儿园、小学)、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大学)。并规定各级学校的学习年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师范和工程技术职业教育。部分开放女子教育,允许兴办女子小学和师范学校。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提出的办学宗旨和传统旧式学校办学宗旨的异同。(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作用。(7分)

2.(2016·河南六市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选官似乎又回到了东汉混乱局势。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令势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T政期摸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自1927—1937年录取各类行政人员、司法人员、外交人员及其他专门技术人员等1072人,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9分)

3.(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的这些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9分)

4.(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根据汉律,郡国都必须向朝廷贡纳当地的土特产,由于交通不便,这些贡品的运输成本很高,采购、保存十分繁杂,甚至存在各地商贾乘机哄抬物价的情况。(武帝时)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提出了均输的办法,规定所有贡品均按照当地市价,由政府统一采购,然后由官办的运输机构运往其他不出产此类物品的地区高价出售。朝廷在大农丞之下设立均输令,各地设均输官,建立起一个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国营商业网络。在大力推广均输法的同时,桑弘羊还配套采取了平准法,由国家来控制全国的物资和买卖,以平衡物价,它与均输相辅相成,成为中央政府控制市场、从流通领域获取利益的重要工具。均输与平准,两者互相配合,构成国营商业的统一体系。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下卷)(1)据材料概括指出桑弘羊改革措施的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改革措施的影响。(9分)

5.(2016·河南周口期末·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初年,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造成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景帝在“七国之乱,中认识到令民私铸的后果不仅仅带来经济问题,而且造成严重的政治问题。汉武帝时期,“大兴兵伐匈奴”,加上皇室用度庞大,使得略有好转的国家财力储备又出现入不敷出的枯竭获态。于是在公元前113年进行币制改革,“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五株钱。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金钱的流弊,从此以后,全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一。

——摘编自周艳常《试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作用。(5分)6.(2016·河南驻马店期末·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

——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

材料二

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14年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

——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特点(2分)及意义。(6分)(2)材料二中的盐业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7分)7.(2016·河南南阳期末·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犬后方,教育部长以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9分)

8.(2016·河南开封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特点。(6分)(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历史地位。(9分)9.(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27)(15分)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折射出时代要求和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后动议神宗改贡举制度,神宗深知贡举之弊,且本人笃意经学,加之认为诗赋取士使西北人才选出过少,遂下诏令众大臣议论科举改制一事,此提议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如直史馆苏轼在上奏中说:“得人之道,在于知人……其选举有道,何必由学乎?……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力主改制,在上表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若谓此科当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举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购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脱脱等《宋史·选举一》(卷一百五十五)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苏轼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简要概括二者的理由。(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其目的是什么?(7分)10.(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与明代省级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代按省设置督抚为最高长官并成为定制。皇帝以奏折之朱批及廷寄上谕直接指挥督抚,督抚亦将重大军政要务先行奏闻,以得到皇帝密谕的指示。乾隆年间将前代巡按制度永行停止,赋予督抚监察所辖省区的最高监察权力,同时督抚之间、督抚与藩臬两司间通过密折相互监督制约,道府州县等官遇督抚不公亦可揭发,盐政、织造等内府官员也负有监察地方的特殊使命。督抚、布政使及重要的道府官员之选任,由吏部、军机处开列候选名单,呈皇帝选定。官员定期考核,三年一次,以定其奖惩及升降补调,激励其尽职守法。因清初军费开支巨大,中央留给地方所用的赋税收入、衙署办公经费、官员薪俸比明代大为减少,全国平定后,留给地方经费仍然很少,且在使用上严格控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明清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举措。(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代前期对地方控制举措的影响。(7分)11.(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9月质量监测·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刑书》、《竹刑》,战国时期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秦朝时被发展为《秦律》,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命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其中曹魏的《新律》和北朝的《北魏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公元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英国生活着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到7世纪初,先后建立起7个国家。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这种习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弹性和可接受性。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具体的数目则由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一个国王的估计价值是30000先令,大主教为15000先令,一般主教为8000先令。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法庭可以根据他人保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12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国王阿尔弗雷德10世纪统一英国,发布三个法令,但是否能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同意。当然这种原始的法治传统观念发展成英国的普通法,再转化到现代英国的司法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区别。(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法制建设所产生的共同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1)同:都以儒家纲常礼教(或忠君尊孔思想)为办学根本原则。(2分)

异:旧式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儒家的文化知识传授,忽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新政教育改革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2分)

旧式教育培养的人才只突出德育、智育,新政教育改革培养人才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分)旧式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封建官僚(或读书做官),新政教育改革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实用人才。(2分)

(2)作用:推动我国教育从传统的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新式教育转变,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4分)对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与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也产生深远影响。(3分)2.(1)背景: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北洋政府奠定的文官考试基础;国民政府建立后的行政需要。(任答三点得6分)

(2)特点:将西方文官制度与传统科举制度相结合。(3分)

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6分)3.(1)内容:设立新机构;制定法律;变专制为立宪。(6分)(若是从经济、外交、政治等角度来答亦可)

(2)原因:国际环境恶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丧失民意基础,镇压戊戌变法、签订《辛丑条约》等;反清力量不断积聚,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日趋高涨;改革目的和本质具有落后性,是为维护其反动统治。(9分,答出三点即可)4.(1)特点:中央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平抑物价;利用不同时间和地区的物价差获利。(6分)

(2)影响:增加了中央政府收入,增强了国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抑制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9分)

5.(1)原因:允许私人铸币,币制紊乱,不利于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掌握铸币权,威胁中央政权;解决政府财政危机;打击豪强对经济的垄断;适应政治和思想大一统的需要。(10分)

(2)作用: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统一了货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5分)

6.(1)特点:运用行政、财政和商业手段把食盐的专利权收归朝廷。(2分)

意义: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商人进行扶植和保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大了对商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6分)

(2)变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分)

看法:盐业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盐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加强对盐业的监管。(5分)7.(1)特点:具有前瞻性,更加重视教育;扩大免费范围,发展公益教育;将教育与救国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规模、数量增长迅速。(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2)影响:促进教育大发展;有利于推动抗战的胜利;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中国学术文化传承;有利于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为未来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9分,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得9分。)

8.(1)特点:政府重视,录取范围扩大,名额增加;考试过程规范严格;考试内容注重实用。(6分)

(2)影响: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皇权。(6分)

地位:宋代是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科举选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3分)

9.(1)焦点:科举考试是否废除诗赋取士。(2分)

苏轼的理由:认为兴学浪费民财;改考经义违反旧法,不宜改制。(3分)

王安石的理由:诗赋取士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强调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3分)(2)改革:废除诗赋取士,主张考经义策论;兴建学校。(4分)目的: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3分)

10.(1)举措:设立督抚,事权归一;通过奏折和廷寄由皇帝直接指挥;建立严密完备的地方监察系统;重视地方官员的选用和考核;削弱地方财权,将之收归中央。(8分)

(2)影响:积极:有利于政令畅达,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提高官吏素质,吏治清明。

消极:中央过分集权,地方官员懒政怠政,抑制了治政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对地方财权限制过严,导致加征滥派,贪污贿赂,败坏吏治。(7分)11.(1)中国:重视成文法典的制定;强调刑罚;君主自上而下强力推行;司法审判程序严格,注重证据事实;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每点1分,共5分)

英国:本质为习惯习俗法;注重经济惩罚;民众自下而上影响法制建设;司法审判随意性较强;保留着原始遗风。(每点1分,共5分)

地理会考复习计算专题(含答案) 篇5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的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茶瓶儿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①。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②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 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

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

解析: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回忆、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实写和虚写常常组合使用,相互补充,效果更佳,人们称之为“虚实结合”“虚实相间”或“虚实相生”。

答案:①上阕是虚写。写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女子,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与海棠花融为一体,美丽非凡。②下阕是实写。词人写眼前景物,感叹物是人非,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像是要追寻着东风远去。③本词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逝去的叹惋。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 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 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游人心。

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5分)

暮春山间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歌从侧面描写桃花。“濯手惟闻涧水香”,由“涧水香”写出了桃花之香。

答案: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题组二 综合练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官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做铺垫。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D.“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的春色,暗示了自己仕途上的顺畅,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E.“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6分)(1)解析:D项,“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了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E项,应为“暗寓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的心情”。

答案:DE(2)答案: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 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阕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山下”二句,承接上文由景到情,细雨,渔市和酒家都是那么遥远、缥缈,无法烹鱼饮酒一解胸襟,凄清伤感。

E.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2)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1)解析:C项,“全部实写”不正确,如“兴废事,千古一沾襟”。D项,应为“承接上文由情到景”。

答案:CD(2)解析:可从词中上下阕中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其营造的意境,从而得出其情感,即原因。关键词如:半晴阴、别离心、兴废事、孤烟、疏雨酒家深。这些关键词营造了凄冷孤寂迷茫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孤寂迷茫凄凉的情感,故由此得出“行客莫登临”。

答案:上阕写江上之景,天气阴晴不定令人心生沧海桑田、聚散离合之感。下阕写山下之景,环境迷茫凄清令人心生兴废难料、孤独落寞之情。所以才劝“行客莫登临”。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咏史(其二)〔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①,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岂不伟③,白首不见招。注] ①金:指汉代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7分)(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E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答案:CE

(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①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②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④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 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

(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E.本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亦多隐约不露。其表现方式与我们学过的《琵琶行》相同。

(2)下阕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1)解析:D项,“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诗无据。E项,其表现方式与《琵琶行》并不同。

答案:DE(2)答案:手法: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

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11分)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按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那种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授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E.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人物刻画细腻。

(2)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6分)

(1)解析:C项,词的原句是“待得郎来恨却休”,因此“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有误,实则是本有离恨要向情郎诉说,可情郎来恨已没。E项,小词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

答案:CE(2)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过辛稼轩神道①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 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1)下列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与不甘。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E.“英雄已尽中原泪”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相同。

(2)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1)解析:A项,对应注释太行天党应该是气势森然严肃之态,此项内涵错误;E项,诗中的句子表达的感情是:英雄已为中原流尽眼泪,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伤感痛苦。而辛弃疾的诗句表现的是欣赏江山美景的喜悦。

上一篇: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点下一篇: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