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

2024-07-31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共3篇)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 篇1

区域地理知识在地理高考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区域地理搭台, 高中原理规律唱戏”, 这是近年高考文综和地理单科试题的重要特点。高考地理试题中综合题尤其注重以世界或中国某局部区域图像为信息载体, 重在考查考生对区域位置、区域范围的空间定位,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区域差异的比较以及探讨区域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高考复习中, 考生必须重视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

一、考情分析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 有关区域地理的内容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有体现, 以综合题为主, 且所占分值比重较大。综合题多以世界或中国某局部区域图像为背景素材, 从多角度进行问题设计。从考查内容上看, 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矿产等) 、人文地理特征 (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 , 以及自然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能力考查上看, 主要考查区域定位能力, 从区域图像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的能力, 比较两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以及探究、评价区域现实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等。

(二) 命题趋势

以重大地理事件 (如叙利亚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第30届伦敦夏季奥运会等) 为命题切入点, 考查事件发生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并分析事件成因;考查该事件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热点区域 (如地缘政治敏感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经济持续增长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等) 的地理简图为信息载体, 重点考查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人文地理特征、热点成因 (如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宗教矛盾、历史遗留问题、西方大国介入) 等。从区域差异入手, 比较两个 (或多个) 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并分析其成因。从区域特征出发, 分析区域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 重点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或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

二、备考要求

(一) 心中要有“纲”

这里的“纲”主要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 (或《考试说明》) , 这些“纲”是科学备考的基础, 是做好备考的捷径, 是考生复习的行动指南。考生尤其要重视研究《考试大纲》 (或《考试说明》) , 因为它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具体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试题难易度比例”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同时还附有“试题举例”。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人人手中都要有《考试大纲》 (或《考试说明》) 。在复习具体章节时, 考生要根据“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能级要求, 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 并在教材中的相应位置注明“考试要点和能级要求”。只有心中有“纲”, 并且清楚地知道“纲”中的具体条目和内容, 才能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备考也才能有的放矢, 少走或不走弯路。

(二) 心中要有“网”

区域地理内容庞杂, 又缺乏系统性, 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 复习时费事费时, 有的考生甚至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仔细研读教材。在备考的过程中, 考生一定要对照《考试大纲》 (或《考试说明》) 中的具体要求, 认真研读教材、重组教材, 对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理出“知识链”, 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形成主干知识网络, 使教材由“厚”变“薄”, 由“粗”变“细”。同时, 在建构知识网络过程中, 考生还应进一步巩固知识, 强化主干内容和重点内容, 延伸知识外延, 拓宽知识面,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 再把书本变“厚”。从区域地理内容来看,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讲述区域自然条件以及人类活动, 分论部分主要是分别论述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 以及比较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考生可以按下列线索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

(三) 心中要有“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 高考地理试题非常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考查。以区域图为背景的试题, 综合性很强,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区域空间定位准确。而区域空间定位是考生解题面临的第一道门槛, 能否越过这道门槛, 拿到“入场券”, 可以说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区域地理课本和配套的地图册中有丰富多样的地图, 如政区图、地形图、剖面图、水系图、等值线图、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洋流分布图、六大板块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图、城市和人口分布图, 以及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 等等。考生在复习区域地理时, 要做到“图不离手”, 时刻“把玩”地图。在阅读各种地图时, 要从宏观地图到微观地图, 从整体特征到局部细节, 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 同时还要关注图中特殊的经纬线、特殊的地理事物、特殊的轮廓等。而且考生要做到熟练地进行“图文互换”:合上课本时, 心中要有一幅幅“活地图”;阅读地图时, 要能从地图中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显性的和隐性的地理信息, 以及这些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另外, 还要多填空白图、多绘图、多用图。

(四) 心中要有“理”

区域地理内容更多的是在阐述“在哪里”“有什么”“是什么”, 而系统的地理知识更多的应是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复习区域地理时, 考生一定要联系高中系统地理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用系统地理知识解释某一区域内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 以及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性等。不能脱离系统地理知识纯粹复习区域地理, 否则区域地理的复习就太肤浅, 没有深度, 并且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无法应对高考综合题的多角度设问。

(五) 心中要有“题”

仅仅掌握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还不能应对高考。在有了基础知识储备之后, 考生必须做适量的综合试题, 才能知道“我已会多少”,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补漏”和改进后续的学习方法。在做题时, 考生不要滥做杂题, 要精心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题, 最好选做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典高考试题, 以及全国各地的统考试题或名校的模拟试题。试题难度以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试题类型以图表题、文字材料分析题为主。在解答试题过程中, 考生要善于归纳与总结, 要重视试题的归类分析、审题技能的培养、解题思路的探寻、答题技巧的提炼, 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考生通过做题, 一方面, 熟悉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 把握高考命题动向;另一方面, 提高审题技能, 训练解题技巧, 掌握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方法和套路,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心中储存的经典试题越多, 考生应对高考的信心和能力就越强。

三、热点区域

(一) 中国南海地区

1. 自然地理

(1) 南海的范围。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 北接中国广东、广西, 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 为中国领土的最南端。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 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南海为面积约3 500 000平方千米的深海盆, 平均深度1 212米, 最深处达5 559米。2012年, 中国继续开展有关南海地图研究工作, 编制有关南海和南海诸岛地图, 并向社会公布, 以宣示中方主张。

(2) 南海诸岛的组成。南海诸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面和南面海域, 包括数百个由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沙和暗沙。其依位置不同分为4群:东沙群岛由东沙岛和附近几个珊瑚暗礁、暗滩组成;西沙群岛由30多个沙岛、礁岛、沙洲和礁滩组成, 以沙岛为主;中沙群岛由20多个暗沙和暗滩组成, 一般距海面10~20米, 大多尚未露出水面;南沙群岛由200多座沙岛、礁岛、沙洲、礁滩等组成。

(3) 南海诸岛的气候特征。南海诸岛属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节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南海诸岛中个别岛屿年均温:东沙岛为25.3℃, 永兴岛为26.5℃, 太平岛为27.9℃。南海诸岛中个别岛屿年降水量:东沙岛1 459毫米, 永兴岛1 505毫米, 太平岛1 842毫米。该地夏湿冬旱, 降水多由西南季风和台风所致, 日最大降水量永兴岛曾达612.2毫米。

(4) 南海的资源。 (1) 生物资源丰富。南海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 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 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 吸引着大批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热带渔场, 鱼类有2 200多种, 占我国鱼类物种的2/3, 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2) 矿产资源丰富。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有“第二个海湾”之称, 其中, 位于我国传统海疆线内的石油潜量约425亿吨, 天然气约13亿立方米。磷矿的储量达25万吨, 超过世界著名磷矿产地智利、秘鲁和整个非洲磷矿产量的总和。 (3) 旅游资源丰富。随着科技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 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是海洋旅游开发的潜在资源。南海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2. 人文地理

(1) 南海诸岛的主权问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通过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 并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中国政府也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南海诸岛行政上隶属海南省管辖。2012年6月, 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设立地级三沙市, 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南海与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南海的战略地位。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其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 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 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随着我国石油进口总量和对外贸易额的激增, 每年至少有80%的石油运输和70%的外贸运输途经南海。

(3) 南海形势严峻, 维护海洋权利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

(二) 中国西北地区

1. 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该区域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 新疆大部, 宁夏北部, 甘肃中西部以及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份的局部。

(2) 地形。该区域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平原主要有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内蒙古高原表面比较平坦, 风蚀作用显著, 在戈壁滩上有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新疆境内,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高耸的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 山顶终年积雪;盆地中沙漠广布, 有沙丘等风积地貌。

(3) 气候。该区域深居内陆, 距海遥远, 再加上地形对湿润气流的阻挡, 仅东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其他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且干燥, 夏季高温。该区域降水稀少, 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向西减少到200毫米, 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由于气候干旱,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该区大部属中温带和暖温带。

(4) 植被。该区域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内蒙古东部夏季降水稍多, 牧草茂盛;在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 由于降水减少, 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 逐渐成为荒漠。在荒漠地区, 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 只生长极少数的骆驼刺等耐旱植物, 河岸附近也会有胡杨林。

(5) 河流与湖泊。河流稀少, 绝大部分是内流河, 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稀少, 也多为内流湖。流经本区的外流河, 主要是黄河。

(6) 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稀土、铁、镍、黄金、盐、宝石等储量大, 煤、石油、稀土等资源对中国发展具有广泛意义;本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水资源短缺。

2. 人文地理

(1) 农业。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牧区, 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 各地牧场又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除了畜牧业外, 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人们利用河水、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发展了灌溉农业。例如,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以黄河水灌溉为主, 河西走廊、天山山麓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为主。西北地区适宜小麦、棉花、甜菜和瓜果生长。新疆的长绒棉驰名中外, 南疆是我国著名的商品棉基地之一, 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新疆有瓜果之乡之称, 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是:灌溉水源不足。

(2) 人口和城市。村庄和城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多分布在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和交通线两侧。东部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的平原地区, 西部集中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

(3) 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 植被覆盖率低, 加上经营管理粗放,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盲目开垦以及不合理采矿等, 致使生态环境脆弱。本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土地退化、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虫灾和鼠灾等, 其综合治理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牧;建设生态林;建设人工草场;封沙育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灌溉;合理采矿, 做好土地复垦工作等。

(4) 喀什经济特区。2010年5月, 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 依托国家特殊扶持政策, 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 以超常规发展步伐, 计划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喀什建立经济特区, 可以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其地缘区位优势, 促进内地开放型产业向西部转移, 形成我国与中南亚密切合作的格局。

(5) 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 东至上海市, 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市 (区) , 干线全长4 200千米。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南至广州, 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等8个省区, 干线全长4 900千米。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改善中国能源结构, 保障天然气供应, 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促进节能减排, 推动国际能源合作互利共赢具有重大意义, 并将有助于满足东部地区尤其是燃气电厂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及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要求, 更有助于燃气电厂的正常运行, 同时可以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能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 增加就业机会, 使沿线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 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 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6)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 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加强与经济较发达的中部、东部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三) 西亚和北非地区

1. 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本区处于12°N~42°N之间,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绝大部分处于30°N以南的低纬地区。本区处于联系亚非欧三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被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 (实为内陆湖) 环抱, 有“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之称, 地理位置很重要。

(2) 地形。大部分是高原, 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平原面积狭小, 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400m) 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 是由于地壳断裂陷落形成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地表植被稀少, 地下石油资源丰富;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 地面没有河流, 被称为“无流国”。

(3) 气候。本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非和阿拉伯半岛, 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 其成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其成因是冬季受西风控制,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为夏季气温较高, 冬季寒冷, 气候干燥, 降水稀少, 其成因是位于北温带, 高原周围有高山, 水汽难以进入。

2. 人文地理

(1) 民族和宗教。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半数为阿拉伯人, 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看做是圣城。

(2) 习俗与气候。阿拉伯人喜爱白色, 很多建筑物是白色的, 男人的传统服装也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 这是因为白色物品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 吸热较少的缘故。

(3) 交通便利。自古以来, 本区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现在的西安, 沿甘肃的河西走廊, 经新疆境内, 再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直达欧洲的一条东西贸易的通道。现在, 本区除了有铁路、公路、国际航空线连接三大洲以外, 还有若干连接海洋的要道, 如土耳其海峡 (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苏伊士运河 (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霍尔木兹海峡 (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 是石油运输的重要航道, 被看做是世界油库的“总阀门”) 、直布罗陀海峡 (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 等。

(4) 农业。本区的农业生产和分布受气候、地形条件的影响。畜牧业比较发达, 以游牧为主, 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边缘山区;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尼罗河谷地,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椰枣是本地的特产;地中海沿岸是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 主要产品有油橄榄、柑橘、葡萄等。

(5) 世界石油宝库。西亚的石油资源特别丰富, 是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这里的石油资源, 左右着一些国家的兴衰。中东波斯湾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如下:

(6) 中东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区。从中东地区发展的历史看, 历次冲突与战争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 (1) 中东地区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沙漠广布。恶劣的生存条件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些人文特征, 如中东地区居民的宗教、民族意识相当强烈, 恶劣的环境也使人们养成了善战的习性。 (2) 中东地区素有“五海三洲”之说, 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重要的战略地位导致世界大国争相控制中东。 (3) 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各国致富之宝, 也是大国争夺、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 (4) 水资源危机是中东地区新一轮矛盾与冲突的导火线。 (5) 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之间的矛盾突出。 (6) 土地之争仍是中东问题的一个焦点。

(四) 拉丁美洲

1. 自然地理

(1) 地形。北部是墨西哥高原, 草原广布;西部绵长、高大的安第斯山南北纵长9 000千米, 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由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成, 山间有盆地、高原, 并多火山和地震;大陆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自北而南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 平原上密布着原始森林, 人烟稀少。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铁矿储量丰富, 分布着热带草原。

(2) 气候。在世界各大洲中, 本区的气候条件最优越。从气温来看,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对比其他大洲, 具有暖热的特点。从湿润程度来看, 全洲年降水量平均多达1 342毫米, 是世界上最湿润的一个大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本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地区气候都很湿热;高原地区气候比较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40°S以南的安第斯山西侧迎风坡多雨, 东侧的背风地区则干旱少雨。

(3) 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其流经赤道地区, 干流水量极大。该流域内平原广阔, 水流平缓, 航运便利。洪水季节, 河口地区一片汪洋, 有“河海”之称。

2. 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本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广大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因气候湿热, 人口稀少。内陆高原区和沙漠区因降水稀少, 很少有人居住。目前, 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经济比较发达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些位于热带的国家和地区, 其人口和城市通常不是主要位于平原地区, 而是位于气候比较凉爽、降水适中的高原和山区。拉丁美洲近年来人口增长很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也在不断膨胀, 不少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

(2) 农业。本区许多地区气候适宜, 雨水充足, 土壤肥沃, 农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稻米、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以甘蔗、咖啡、香蕉、棉花为主。食糖产量约占世界食糖产量的四分之一, 加勒比海地区有“世界糖罐”之称, 古巴是世界上出口食糖最多的国家。咖啡产量已远远超过非洲, 巴西生产和出口的咖啡均居世界首位。香蕉产量大, 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0%, 厄瓜多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国。棉花产量增长很快, 不少国家出口棉花, 其中以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量最大。本区有大面积的草场、牧场, 适宜大规模发展畜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是拉美著名的天然牧场, 以生产大量的优质牛、羊肉驰名于世。此外, 还有面积广大的森林和丰富的沿海渔业资源, 秘鲁沿海在上升流作用下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 (秘鲁渔场) 。

(3) 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但是,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雨林遭到严重破坏, 现在每分钟大约有6个足球场大的雨林遭到破坏。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减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而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 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 又制造大量的氧气, 亚马孙热带雨林也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例如, 过度的耕地开垦 (迁移农业) ;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过度伐木;采矿、修路、水利和城镇建设等。开发还是保护?这是雨林的两种前途, 也是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在当前背景下,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 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例如,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建立国际基金组织, 使当地从雨林管理和保护中获益。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 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 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 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四、综合训练

1.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表示, 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中国公务船一直保持对黄岩岛海域的警戒。

材料二:2012年5月9日, 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钻成功, 此次南海首钻是我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 也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

材料三:南海诸岛示意图。

(1)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

A.甲岛B.乙岛

C.丙岛D.丁岛

(2) 2012年5月, 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

(1) 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2) 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3) 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4) 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3) 红树林海岸是指由红树植被覆盖的海岸, 红树林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均有分布。简述红树林海岸的主要作用。

(4) 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 中国政府对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

(5) 当前, 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2.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 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2012年, 江苏省计划安排援疆资金16.89亿元。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

材料三:近年来, 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 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 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材料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所在地区简图。

(1) 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2) 简述江苏和新疆两省区相互协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

(3) 塔里木河主要靠_______水补给, 一般干流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月份。

(4) 分析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5) 简要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6) 进入21世纪, 伴随着全国旅游中心的西移, 喀什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不断地培育和发展。请评价喀什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3.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非简图。

材料二:材料一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1)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试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 简要分析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 简要分析材料一图所示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4) 预测材料一图中丙海区的面积变化趋势, 并分析其原因。

4.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西人口、矿产资源等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咖啡原产于非洲被荫蔽或半荫蔽的森林和河谷地带。巴西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 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农业部称, 巴西2012至2013年度的咖啡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达到5 100万袋。

(1) 巴西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

(2) 巴西城市萨尔瓦多附近及其以南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其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此地和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使该地区易产生_______等生态问题, 对全球的影响是_______, 对此问题进行检测的最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

(3) 巴西利亚为巴西首都, 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巴西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 巴西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5) 分析巴西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的优势地理条件。

(6) 为什么亚马孙河径流量世界第一, 而航运价值不及长江?

参考答案:

1. (1) A

(2) B

(3) 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 有利于海岸保护, 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4)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维护海洋权益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 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 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5)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对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 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2. (1)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2)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3) 冰雪融8

(4) 原因:日照时间长,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养分积累多。问题: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5) 是联系我国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附近的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政策支持。

(6) 有利条件:旅游资源丰富, 集群状况良好;地域组合条件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游览价值高;政策扶持。不利条件:交通通达性差;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改善;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

3. (1) 甲地降水多且主要在冬半年, 乙地全年降水少;乙地同期气温均高于甲地, 且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 热量资源丰富,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 沿海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 丙海区面积将扩大。因为丙海区 (红海) 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张裂地带) 。

4. (1) 种类多分布广

(2) 沿岸有暖流流经;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全球变暖RS

(3) 政治因素巴西利亚海拔较高, 气候温和;有利于平衡全国人口分布;带动广大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 东南部沿海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开发较早;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5) 自然条件: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 热量充足, 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谷众多, 遮光条件好。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海运发达, 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

(6) 亚马孙河虽然径流量世界第一, 但是亚马孙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 人口、城市稀疏, 经济不发达, 人流、物流量小;而长江径流量也比较大, 并且长江中下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沿岸人口、城市密集, 经济发达, 人流、物流量大, 所以航运价值高于亚马孙河。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 篇2

(一)第一讲 中国的疆域及人口

一、知识要点归纳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 北半球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

邻国位置:陆上邻国有利15个,隔海相望的有6个 2.疆域:

领土四端点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附近)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附近)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3.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4.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2.9亿多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稠密,西北稀疏(以黑河市和腾冲县连线为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人/平方公里、262.2人/平方公里和51.3人/平方公里,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五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为东部4.9亿人、中部4.2亿人、西部3.6亿人,而东、中、西部地区面积大小排序恰好倒置,依次为108.6万平方公里、158.5万平方公里和692.7万平方公里。)

农村人口比重大占占总人口的63.91%,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36%以上。

人口增长过快,就业与老龄化问题突出(我国年平均净增人口仍在1000万以上据专家估计,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大约少生3亿多人口,为国家和社会节约社会抚养费7.4万亿元,节约物质技术装备费用6.99万亿元,同时还对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民族

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民族分布: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二、检测题

1. 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分别属于

A.西亚、中亚地区

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 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 D.西亚、东亚、北亚、中亚、南亚地区 2.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是 A.北京 B.天津 C.重庆 D.上海 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苗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4.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 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 C. 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蒙古

B.朝鲜

C.越南

D.日本 6.下列省份与滨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渤海

B.辽宁、山东--东海

C.江苏、安徽--黄海

D.浙江、广东--南海 7.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

A.蒙古、俄罗斯

B.越南、老挝 C.尼泊尔、锡金

D.阿富汗、巴基斯坦 8.关于我国四至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北端是漠河 B、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C、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D、最西端是帕米尔高原 9.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D.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10.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我国的:

A.云、桂、粤、台

B.云、贵、桂、粤 C.台、粤、桂、滇

D.粤、桂、黔、滇 11. 有热带和亚热带的省区有:

A.琼、桂、川

B.闽、赣、湘 C.苏、皖、鄂

D.台、粤、滇 13.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有:

A 16个

B 17个

C 18个

D 19个 13.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1)图内四个省中临海的有

,临 海;纬度最高的是

。(2)几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

、。(写省名)14.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别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5.读图填图题:(共 20 分)(1)下面的一些词语中涉及到一些地名,你知道指的是哪些省区吗?写出它们的名称,并用序号在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10分)晋冀鲁豫游击区

eq oac(○,1)1 晋()省

黔驴技穷 eq oac(○,6)6 黔()省

eq oac(○,2)2 冀()省

皖南事变 eq oac(○,7)7 皖()省

eq oac(○,3)3 鲁()省 闽粤赣边区 eq oac(○,8)8 闽()省

eq oac(○,4)4 豫()省

eq oac(○,9)9 粤()省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 篇3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矿产资源 【答案】D 2.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D 3.有关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再生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故人类可无节制的开发利用 B.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利用 C.石油、海盐、森林、气候属于可再生资源

D.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永续利用 【答案】D 4.雾霾是众所周知的环境问题,除了机动车辆的尾气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目前的第一大能源是()

A.煤炭

B.石油

C.电

D.天然气 【答案】A 5.下列省名、矿产地名、矿产名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黑龙江省—大庆—石油

B.江西省

—德兴—钨

C.云南省—攀枝花—铁

D.河南省—峰峰—煤 【答案】A 6.下列关于水资源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

C.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D.兴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 【答案】D 7.读图,福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A.耕地

【答案】B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

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

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答案】C 9.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答案】C

B.林

C.草

D.水域 B.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

D.南水北调工程

D.东北多,西南少

10.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答案】B 1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描述错误的是()A.“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B.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C.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D.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部山区。【答案】D 12.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是()

①利用地下水②跨流域调水③兴修水库 ④利用两极地区的冰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13.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呼包银榆经济区”被列入西部重点开发地区。读“呼包银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呼包银榆经济区”突出的资源优势是()

A.矿产资源

B.耕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渔业资源(2)依托丰富的资源,本区域的优势工业部门有()A.航天工业、森林工业

B.棉纺织工业、电子工业 C.电力工业、钢铁工业

食品工业、玩具制造工业 【答案】(1)A(2)C 14.读下图,回答小题。

(1)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①水资源总量较少 ②人口数较少 ③水资源前景乐观

④耕地面积较大

A.②③

(2)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的方法是 A.减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的面积

C.控制长江以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

跨流域调水工程

D.B.①③

C.②④

D.①④ B.大力开垦长江以南地区的山地

D.尽快实施

【答案】(1)D(2)D

二、综合题

15.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

(2)我国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图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区。

(3)我国种植业以________为界划分为南方和北方。【答案】(1)400mm(2)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秦岭—淮河

16.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这主要受当地降水量、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降水量大多低于200mm,主要属于________(干湿地区),从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来看,该省区地下水资源量________。

(3)图中A省的简称是________,该省区地貌为可溶性岩石,渗水性很强,不易保存,因此与周围邻省相比,地下水资源较________(多/少)。

(4)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流)和海河流域。试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北京和天津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________;②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 【答案】(1)东南沿海(东南);西北内陆(西北)(2)干旱地区;极丰富(500亿立方米以上)(3)贵(黔);少

(4)黄河;降水量较少,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

17.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海河流域气温与降水统计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________、B________和C________的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已经调水成功.东线和中线相比,在可调水量和水质方面有何不同?(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城,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长江、________、________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该工程主要沿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2)中线调水可以顺地势自流,调水量大,东线调水可以利用原有的河道京杭运河调水,调水量较小,中线水质较好,东线水质较差

(3)北京和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4)淮河;黄河

18.读图“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山脉,它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___,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________地区的用水需求。(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是位于西北地区的青海湖

B.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它们因黄河水灌溉而成为“塞外江南” C.B河流是位于陕西省的汾河

D.黄河上游最严重的问题是“地上河”(4)在图中填出“黄土高原”所在的大致区域

(5)包头位于黄河的________(上、中、下)游,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河段,每当初冬和初春时节都会出现凌汛现象,试结合黄河凌汛现象相关知识概括河流发生凌汛的条件:________。(6)下列四条河流中的尼罗河、湄公河、长江和叶尼塞河,有凌汛现象的河流是________。【答案】(1)祁连(2)南水北调;华北(3)B(4)

(5)上;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6)叶尼塞河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次性用品充斥在人们高消费、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当着把资源变成垃圾的急先锋。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照相机、纸餐巾、纸抹布……目前,上海平均每天消耗一次性饭盒184万只,一年6.7亿只,重量超过3 300吨。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1)图中的物品是以发泡饭盒为代表的________消费品。(2)结合材料一,说说此类物品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危害?(3)你如何评价图中的物品?

(4)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面对这些物品? 【答案】(1)一次性

(2)难以分解,破坏土壤,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被动物吞食后导致死亡,影响土质结构、污染空气等。

(3)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浪费了资源,制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

上一篇:风险控制及建议下一篇:编队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