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2024-06-13

中国历史地理(精选12篇)

中国历史地理 篇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校本课程开发愈来愈受到重视。结合教学实践, 本文对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中国历史地理》的开发价值、实施途径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校本课程,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开发

新课程改革把中学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 其中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己开发的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可选择性和补充性等特征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校本课程开发愈来愈受到学校的重视。近年来, 笔者在学校尝试进行了《中国历史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有了许多收获和体会。结合教学实践, 本文对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中国历史地理》 (以下简称课程) 的开发价值、实施途径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课程开发价值

1. 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课程开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了历史、地理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如《尚书·禹贡》、《史记》、《汉书》、《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关注、了解这些典籍, 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现行高考模式下, 课程的开设还有利于高考选择文科综合或史地组合的学生拓宽知识面, 提高高考成绩, 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 培养时空融合观念, 促进历史、地理学习。

历史和地理学科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时空融合的观念, 从时空融合全新的视角去研究问题。例如, 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河流等内容, 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历史上我国省级行政区如何划分的?数量、范围又有什么变化?历史时期黄河、长江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和演变。通过时空融合观念的培养, 学生不仅了解了地理事物的现状, 还学会了思考、探究它们的过去和未来, 从而提高了史、地学科的学习能力。

3. 深入理解人地关系, 培养人地互动观念。

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地关系, 培养人地互动观念。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变迁、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变迁、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等都受到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同样, 人类活动也是改变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 对地理环境的变迁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如黄河改道和洪灾、长江水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土地荒漠化等现象的产生, 无不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4. 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课程蕴含丰富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例如, 学习历史时期中国自然环境的变迁, 学生了解了国情, 领略到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 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历史时期中国边疆演变的学习, 学生为中国强盛时期疆域的辽阔而自豪, 为中国近代贫穷落后, 导致被动挨打, 大片国土沦丧而痛心, 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二、课程实施途径

课程内容丰富, 为了能让学生短时间内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 发挥课程的教育价值, 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1. 依托乡土素材, 凸显地方、学校特色。

乡土区域最贴近、亲近学生。选择学生最为熟知的乡土素材作为课程学习的切入点, 学生更容易接受。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 徐州历史悠久, 课程资源丰富, 学习历史时期黄河水灾, 可以联系黄河泛滥、改道对徐州的影响;学习大运河的变迁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可以联系大运河的开凿对徐州的影响。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也为课程学习提供了资源。如学习历史时期学校书院的变迁, 可以联系我校位于明清两代府学宫的原址, 共有六百多年的办学历史, 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2. 依据学生兴趣,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开发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兴趣, 把学生引入课程学习之中。教学内容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而应去繁就简, 降低难度, 依据学生兴趣,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 笔者依据学生兴趣, 安排了中国古代重要关隘 (玉门关、山海关等) 的发展变化、长城的兴筑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的由来、徐州历史地理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了课程学习。

3. 着眼史、地交叉内容, 发挥课程实用价值。

学生面临着高考激烈的竞争压力, 因此课程天马行空, 完全脱离教学实际显然是不行的。课程开发应着眼中学历史、地理课程交叉的内容, 发挥课程实用价值。教学实践中笔者选择了黄河水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长江洪灾、中国近代边疆的演变、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变迁、中国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等内容, 让学生从时空融合、人地互动的全新角度进行学习, 使得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真正感受到学有所获, 学有所用。

4. 注重研究性学习,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开发中需要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 注重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面向学生布置和课程有关的研究性小课题, 如徐州市地名 (如河清路、黉学巷、少华街等) 考证、黄河改道对徐州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的影响、徐州历史时期多次兴衰的原因等, 让学生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文献资源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开展野外调查或社会调查, 进而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观点, 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学以致用,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发展策略

课程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的来说, 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 还远未成熟, 课程开发面临着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精力有限, 评价机制不完善, 学生缺少学习、研究时间, 部分家长不支持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进一步促进课程开发, 把课程开发落到实效,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发挥团队作用, 增强研发能力。

课程开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不仅需要通晓历史、地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还需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教学, 仅凭个人力量不可能完成。因此, 课题开发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 特别是历史、地理组教师的积极配合, 团结协作;担任课程开发的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业务水平, 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及时反思, 研究、解决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2. 摆脱应试教育影响, 发挥课程实效。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学生历史、地理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任务重、课程学习中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 致使课程开发出现学生研究的少、老师讲的多, 课外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等内容无法正常开展的局面,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课程开发的意义。课程开发要尽力摆脱应试教育影响, 让课程真正走近学生, 发挥实效,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3. 建立合理评价体系, 提高教师积极性。

课程开发迎合了当前的需要, 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内容。但是课程开发一旦和中学原有的应试教育发生冲突, 学校能否长期支持有待观察。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课程开发投入的精力大。评价机制和配套的奖励机制不完善, 将直接影响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因此, 学校不仅要在课时、资金、人员等方面对课程开发给予保障, 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 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4. 加大宣传力度, 争取各方支持。

由于高考的压力, 部分学生对校本课程不感兴趣, 认为课程对高考成绩没有帮助, 因此参与课程学习不够踊跃;还有部分家长也认为课程开发是教师和学校不务正业, 对课程开发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因此, 课程开发需要加大校内宣传力度,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研究中来。课程开发还要扩大宣传的范围, 转变家长的观念, 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

总之, 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参与性和可操作性。期待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让课程蕴含的价值在更广的范围内体现出来,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中国历史地理 篇2

第一类:以记载山川为主的地理学著作:

1)《山海经》:最早记载山川为主的著作。成熟于战国时代,《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东山经》、《西山经》、《中山经》、《南山经》、《北山经》各1卷,《海经》有8卷,包括《海外经》东、南、西、北各1卷,《海内经》东、南、西、北各1卷,《大荒经》5卷,包括东、南、西、北、经各1卷。《海经》叙述海中和沿海边远山区以及四海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而《山经》是全书的精华,地学价值重要,堪称我国最早山岳地理书。

2)《尚书*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不详。全文1189字,分为,九州、导山、岛水、五服等四个部分。“九州”是以名山大川为标志的自然地理区域,具体分为:冀、徐、青、兖、荆、豫、扬、雍、梁等九州。“导山”列举山丘名称和地势,注意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的特点。“导水”记载了当时的河流大势。“五服”指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书中对古代黄河流域的记载较为详细,是我国古代综合性的地理名著,堪称我国古代地理著作的始祖,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历代地理学专著产生直接影响

3)《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经过实地考察对地理现象做了比较深刻的观察和了解,之初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堆积形成的,雁荡山的奇观是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认识到了河水的冲蚀作用以及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指出地势的高低对物候出现时间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4)《徐霞客游记》: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作者徐霞客。全书目录分为10卷,卷分上、下,实为20卷,约40万字。该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这是该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徐霞客经过时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澄清《禹贡》以来“岷山导江”的错误观点。书中对于明代农业、手工业、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记载,为研究明朝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第二类:以记载政区沿革为主的地理著作:

1)《汉书*地理志》简称“汉志”,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是东汉班固所著《汉书》中十志之一,共两卷,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禹贡》和《职方》2篇,简述从传说中的皇帝开始至西汉的历代疆域沿革。第二部分为主体,即以郡国为单位,逐一记述西汉版图内103个郡国的政区建置。。第三部分辑录以《史记》为基础的刘向《域分》和朱赣《风俗》。该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我国历史记述疆域政区的先例,是研究我国疆域政区必读的文章。正史地理志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2)《元和郡县图志》:唐代地理总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唐代李吉甫撰。原书40卷,今存34卷。原有图47幅,宋代的时候丢失,因此后来又称为《元和郡县志》。全书记载了疆域沿革、水利、经济和人口等方面为主。疆域沿革追述到周、秦、西汉,保存了可贵的史料。该书取材广泛,引用书籍和碑记100多种,体例也比较完善,对后世方志的编纂有很大影响。

3)《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撰,宋代我国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原书200卷,今佚8卷。全书以道为纲,府县为纬,详细叙述宋初行政区划的变化,是继《元和郡县图志》之后又一部大型总志。该书取材广泛,许多今已失传已久的资料依靠《太平寰宇记》而保存下来。因而该书对唐、五代、宋初历史地理及社会经济有很高史料价值。

第三类:经济地理著作:

1)《史记*货殖列传》

2、《水经注》

《水经注》40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水经注》有如此深远影响,这与郦道元治学态度的认真是分不开的。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末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书中许多珍贵资料早已失传,不少人从中可以辑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第四类:地图类地理著作:

1)、《禹贡地域图》:西晋裴秀所制,提出制图六体―绘图标准六原则:分率、望准、道理、高下、方邪、迁直。比例尺、方位、距离、破面距离、高度、实际与平面距离间的折算,奠定了我国地图学的基础。

2)、南朝刘宋谢庄根据《禹贡地域图》编制了可以表示地形的木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

3)、元代郭守敬制造出了我国第一个地球仪。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 篇3

一、征文范围

1.新理论探讨:地理学习理论、地理教学理论、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理论等。

2.新课标探讨: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理念、地理课程目标等。

3.新课程探讨:初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地理教学实践与探索等。

4.新教材探讨:初高中各版本地理新教材的分析、研究与教学设计等。

5.新方法探讨:案例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6.新技术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多媒体教育的研究等。

7.新高考探讨:地理高考复习、地理中考及各类考试的改革研究等。

8.新教师探讨:教师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终身教育,骨干教师培养等。

二、征文要求

1.论文应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有启发性和代表性;表达准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最好打印文稿,以2 000~5 000字为宜。

2.纸质论文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邮编:400030,务请在信封正面注明“创新杯征文大赛”字样,以区别于其它稿件。电子稿件请寄至:dljy@cqnu.edu.cn,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创新杯征文大赛”。

3.参评论文每篇评审费为120.00元(中国地理学会正式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每篇论文评审费100.00元)。寄出论文时请一并从邮局汇款且在汇款单附言注明“评审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地址必须与论文作者的姓名、地址一致。汇款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400030)。

4.征文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09年7月31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5.论文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三、评奖办法

1.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论文客观公正地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获奖证书将加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公章。

3.获奖揭晓后,拟将在本刊2009年第5期公布获奖名单。

4.欢迎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及建议。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教育》杂志社

近代中国历史 篇4

一、试卷考查特点

近两年的全国新课标卷涉及近代中国历史的试题共9道选择题、2道材料解析题。近代中国历史是高考的重要板块, 考查力度很大。

从考查内容看, 主要集中在三个知识点上, 一是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包括列强的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二是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德先生”“赛先生”;三是抗日战争。

从考查角度看, 考查事件过程的试题不多, 大多数是考查事件的起因、影响等。

从考查方式看, 一是坚持设置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思路。试题均设置新材料、新情境, 且材料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来源广泛。材料来源包括档案资料、中央文件、评估报告、报纸报道、会议发言、统计数据、史书记载等。二是在教材知识的“边界处”做文章。试题中的某些知识学生似曾相识, 要么在教材中有简单涉及, 但没有深入, 要么是与教材知识类似的其他知识。这实际上就是教材的“隐性知识”, 也就是打“擦边球”。三是与教材无关的史实和学术研究新观点频频入题。随着史学研究的新发展, 大量新材料、新观点出现, 而教材编写明显滞后, 于是试卷中就出现了与教材观点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左的一些新观点。

二、复习备考建议

一是合理使用教材。重视对教材文本的解读, 同时要适度拓展。充分关注课文中的“历史纵横”“资料卡片”等, 适当补充与教材有关的一些知识, 并注意挖深教材的“隐性知识”。

二是抓住主干, 简化知识、网化进程。所谓“主干”, 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 是指能形成一个系统并能说明一个问题的历史知识体系, 它能够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简化知识”是指将历史知识简要化。“网化进程”是指抓点理线, 将历史发展进程要点化、线索化、网络化, 做到点线清晰。

三是注重史料阅读。史料选择要慎重, 不能滥用。所选史料一般应是对教材知识的说明、解读、补充或延伸, 没有必要什么都搬过来。要注意史料的权威性, 最好选取经典史学著作、名家作品中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材料。同时要学习使用史实的基本方法, 如甄别材料、准确解读、信息提取、观点论证等。并且, 针对史料要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这样就达到了真正使用史料的目的。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5 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第29 题)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 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 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 滇蜀不靖, 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 滇蜀不靖”反映出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面出现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之后, 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均未形成军阀割据, A、B、C三项错误, D项正确。

变式练习美国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道:“政治结构成了一堆废物, 对于现代化道路上任何有意义的行动, 它都毫无所用。政治上的失败乃是解释中国现代化起步缓慢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此处的“政治上的失败”是指

A.晚清政府进行腐朽统治

B.戊戌变法失败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答案】A

【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现代化起步缓慢”,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 在洋务运动中开始起步, 而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结构为晚清政府进行腐朽统治, A项正确。其他选项所述事件发生时, 中国近代化早已起步, 并有一定的发展, 因而均可排除。

示例2 (2015 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第30 题) 1938 年,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发行“联银券”, 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 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 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 “国统区”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A项错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 其发行“联银券”“军用票”是为了获得中国的物资以维持战争, B项正确;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沦陷区,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流通的货币, 没有体现对物资的管制, D项错误。

变式练习罗荣渠曾指出: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观视野看, 这场空前绝后的战争“把近三十年来的中国逐步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完全打断”“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二十年时间”。“这场战争”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影响极大, 这场战争有这样几个特点或影响:一是“空前绝后”, 二是战前中国工业化已进行“近三十年”, 三是“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二十年时间”。甲午战前, 洋务运动开展了三十年, 但这场战争并非“空前绝后”, 也没有“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二十年时间”, 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非“空前绝后”, 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也不大, B项错误。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春天”, C项不符合史实。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从规模和影响来说, 都是空前的;战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近三十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工业化重新起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延误了20年, 三个要素都具备, D项正确。

【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孕育阶段 (1840—1860年)

1840—1860 年, 西方列强连续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1860—1895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形成了中外“和好”的局面,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 但仅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次工业化的尝试失败。

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27年)

甲午战后, 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进一步传入,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全面展开, 呈现出勃勃生机。

第四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但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和内战的影响, 近代化历程艰难曲折。随着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 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 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 是纪念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一百周年的邮票, 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①这套邮票发行于1953 年 ②它描绘了金田起义等史实 ③它呈现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④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发行过的钱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 陈旭麓先生形容: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 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 缓缓荡开, 这一过程, 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据此表述最全面的是

A.近代百年中国经济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B.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逐渐的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近代中国始终存在

D. 近代中国经济变化都是由西方势力引起的

3.“在改革范式上, 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 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 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新政”和“预备立宪” D.新文化运动

4.“方今机器之利, 粤人知其益者, 十之八九;两江闽浙, 十之二三;河洛以北, 万不得一。名卿巨公, 以为是者半, 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旧

B.半数国人有了近代工业意识

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

D.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

5.“民国初建的时候, 无论是政治制度、国民思想还是经济制度, 一切坚硬壁垒都烟消云散了。”这表明中华民国的成立

A.实现了从专制到民主的根本转变

B.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

C.迎来了思想极度活跃的时期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

6.1922 年, 北京、上海的报纸举办“成功人物民意测验”, 投票选举全国“最景仰人物”, 70岁的张謇得票最高。这表明

A.新文化运动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D.民族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7.1923 年, 中共中央通过的《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强调:“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 当尽力运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材料, 使用口语, 求其通俗化。”这说明中共早期报刊

A.已经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

B.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

C.遭遇理论化与通俗性尴尬

D.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的作用

8.某誓词称:“国民痛苦, 水深火热;土匪军阀, 为虎作伥;帝国主义, 以枭以张。本军兴师, 救国救民;总理遗命, 灿若晨星。”该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卢沟桥抗战

9.长征中, 共产党的军队转战西南各地时, 被迎接他们的农民称为“天兵”。这是因为

A.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革命运动中农民运动不断发展

D.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影响扩大

10. 图2 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图 (部分) , 导致1938年后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进入缅甸作战

C.敌后抗日武装成为中流砥柱

D.国民政府消极抗战

11. 第一封信说:妈妈病重……第二封信说:妈妈成天念你之名, 茶不思饭不想……有时精神错乱, 四壁乱摸, 放声大哭。第三封信说:妈妈走了……第四封信说:你的孩子死了, 你的妻子谭氏改嫁……往后几封信, 姐姐气急地质问他, 且追问部队:怎忍心不回信?……果然已死, 死在何处?这位写信的姐姐最终也没有收到匆匆出川 (四川) 抗战的弟弟的回信, 她弟弟可能

A. 已经在日军攻占沈阳城的战役中壮烈殉国

B. 因为日军围困延安而无法突出重围并回信

C. 因武汉会战正酣致信件被部队扣留不知情

D. 在台儿庄会战中畏敌不前被林彪师长击毙

12.“傍晚的重庆, 鞭炮声冲破了嘈杂的夜市的空际!千千万万的市民拥到街头, 一片海涛似的欢呼, 连珠炮似的鞭炮, 狂烈的鼓掌声, 顿时掩盖了整个山城。”这一天最有可能是

A.1936年12月12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10月10日

D.1949年10月1日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 个小题, 其中第13 小题25 分, 第14 小题27 分, 共52 分)

13. (25 分) 社会习俗是一种历史记忆, 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普遍认为:缠足起源于北宋或之前稍早的五代十国, 在南宋时开始流行化, 明朝时开始普遍化和更加小型化, 清朝时登峰造极。国民政府颁布政策禁止缠足, 在新中国建立后缠足这一陋习终于彻底消失!

——《从宋朝后持续一千年的缠足陋习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20世纪初, 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服饰上, 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 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 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 谁就是文明、开化, 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到民国时期, 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 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 重商之风日益兴盛, 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材料四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这是一幅曾流行一时的春联。

(1) 缠足陋俗从宋代开始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分) 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分)

(2) 根据材料二、三, 概括近代中国社会形成的新观念, 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9分)

(3) 分析材料四春联内容产生的历史背景。 (4 分) 有人说习俗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有人说对习俗要合理引导。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举例并说明理由。 (6分)

14. (27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们从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中发现, 从第一届世博会起, 中国便有展品参展并有摘金夺银的记录。历史上的世博会几乎都留有中国参展的记录。早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多为传统的工艺品、农产品等, 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状况及工业落后的状况。当时中国有不少仁人志士正是通过参加世博会, 从这个窗口知道了世界, 并感悟到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1851 年伦敦世博会:中国商人和一些在中国经商的外商, 将丝绸、茶叶、中药等中国传统商品带去参展并获得多项奖项。“荣记湖丝”作为展品引起了轰动, 并荣获金、银大奖。

1873 年维也纳世博会: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一个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

1876 年费城世博会:第一次由中国人选派代表参加, 在这次博览会上, 中国展馆占地“仅八千平方尺”, 精心的布置, 以及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中国参展的商品共计有720 箱, 6801 种。中国的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等在各国展品中被推为第一。

1904 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参加世博会。当时清政府相当地重视参展, 花巨资修建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村和中国展馆。此次参展被视为历史上中国政府首次正式参与世博会。

1905 年列日世博会:1905 年时值中国光绪末年, 世界博览会在比利时小城列日召开, 清政府派员参加了世博会的展出活动。本次世博会我国得到超等荣誉奖及金银各等奖牌共100枚, 得奖数量与英、美、奥、意等国不分上下。

1915 年旧金山世博会:1915 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展品所获奖项计1211 枚, 包括大奖章57 枚, 名誉奖章74枚, 金牌奖章258 枚, 银牌奖章337 枚, 铜牌奖章258枚, 状词奖章227枚。

1926 年费城世博会:除了东道主美国之外, 当数中国与日本为参展作品之大家。中国以生丝、茶叶、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福建漆器、手工刺绣及翡翠等展品为主, 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在现代工商业展品方面, 也有印刷工艺、化妆品、革制品、电器、铜钢制品等展品, 并在各个奖项的角逐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

(1) 根据材料, 概括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特点。 (6分)

(2) 结合材料一中中国在历次世博会上的展品及获奖情况, 分析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7分)

(3) 中国展品为什么能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取得巨大成功? (4分) 1927—1982年, 中国为何不再参加世博会? (4分)

(4) 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 年的金田起义, 纪念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00 周年的邮票应发行于1951年, ①的表述错误, 排除。

2.C 【解析】抓住关键词“经济变化”“缓缓荡开”“尚未完结”, 这种变化从鸦片战争后就已经开始, 但整个近代一直没有完成, C项正确。三个信息都要涵盖, A、B两项没有涵盖第三个信息, D项没有涵盖第二、三个信息。

3.A 【解析】从“就其经济来说”, 可以看出材料所述的主要是经济改革。洋务运动只是单纯的经济改革,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在意识形态上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A项正确。维新变法不是“第一次输入式改革”, B项错误。“新政”和“预备立宪”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 而且是政治体制的改革, 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推动的是意识形态的变化, D项错误。

4.C 【解析】从“粤人”“两江闽浙”“河洛以北”, 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地区不平衡, C项正确“。是者半“”非者亦半”, 由此不能说重农思想依旧, A项错误。材料说“名卿巨公”约有半数赞同, 不能说半数国人赞同, B项错误“。两江闽浙”也是沿海, 但赞同者并不太多, D项错误。

5.C 【解析】中华民国初建时, 并没有实现从专制到民主的根本转变, A项错误。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未占主导地位, B项错误。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D项错误。中华民国建立以后,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为两股思潮, 随后又出现了新文化运动, 思想界极度活跃, C项正确。

6.C 【解析】张謇是近代民族资本家, 甲午战后投资近代企业, 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当时有“南张 (謇) 北周 (学熙) ”之称, 他入围“最敬仰人物”, 足以说明发展资本主义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C项正确。张謇并不是思想家, 他与新文化运动无关, 也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 A、B两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直没有掌握国家政权, D项错误。

7.C 【解析】“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使用口语, 求其通俗化”说明中共早期报刊理论性较强, 普通民众看不懂, 故作这样的要求, C项正确。题干所引材料只能说明宣传材料理论性强, 并不能说明其完全失去了大众读者, 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D项说法和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相反, 均排除。

8.B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本军兴师”的对象是“土匪军阀”和“帝国主义”, 目的是完成“总理遗命”, 以“救国救民”, 这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史实是一致的, B项正确。武昌起义的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南昌起义的斗争矛头指向国民党反动派, A、C两项与材料不符。卢沟桥抗战的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 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

9.A 【解析】天京变乱以后, 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天国军队转战西南地区, 给当地的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征中, 共产党的军队在西南地区被农民称为“天兵”, 与太平军不无关系。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共产党无关。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农民运动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广东等地, 西南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发展, C项错误。国共十年内战中,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影响也主要集中于以江西为中心的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 与西南地区无关。

10.A 【解析】1938 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 停止了对中国的大规模进攻, 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这才是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党军队进入缅甸作战是在1942 年初, 时间不吻合。1938 年, 敌后抗日根据地还处在初创阶段, 不可能成为中流砥柱。国民政府消极抗战不是主要原因。

11.C 【解析】九一八事后, 日军占领沈阳, 但当时中国军队没有抵抗, A项不符合史实。抗战期间, 日军并没有围困延安, B项不符合史实。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 由李宗仁指挥, 林彪并没有参加, D项不符合史实。C项符合史实, 完全有可能。

12.B 【解析】“山城”是重庆, 抗战期间重庆是国民政府所在地,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对中国人民, 尤其是都城的人民来说无疑是重大喜讯, 因而人们欢欣鼓舞。A项事件与重庆无关;C项事件发生在重庆, 但其意义远逊于B项事件;新中国成立时重庆还未解放。

二、非选择题

13. (25 分) (1) 原因: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受士大夫审美观的影响。 (2分)

影响:摧残了妇女的身心;限制了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发展进步。 (4分)

(2) 新观念:崇尚西方;重商;享乐等。 (3分)

原因: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社会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心理的认同;西方物质文明先进性的吸引;进步人士的提倡等。 (6分, 任答其中3点即可)

(3)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分)

同意“习俗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分) 习俗变迁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如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众多新风俗。 (5分)

同意“对习俗要合理引导”。 (1 分) 习俗变迁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人的行为受各种因素制约, 要积极引导, 才能形成健康文明的新习俗, 如近代的享乐观、现今婚俗中的大操大办等要积极引导。 (5分)

14. (27 分) (1) 从首届起就频频参加;从私人参加到政府组织;展品大多是传统工艺品、农产品, 具有民族特色;展品频频获奖;现代工商业展品也有出现。 (6分, 任答其中3点即可)

(2) 缺陷:经济发展畸形, 产品结构不良;以传统工艺品为主;片面发展轻工业, 大机器生产技术水平低, 工业产品落后。 (3分)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阻挠;民族企业先天不足 (缺乏资源、资本、市场和技术) ;工业基础薄弱;长期战乱。 (4分)

(3) 成功原因:辛亥革命后, 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重视开辟国际市场;列强忙于一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产品品种增加, 质量提高。 (4分, 任答其中2点即可)

不再参加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长期战乱, 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封锁包围和长期受“左”倾错误等的影响。 (4分)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核题目 篇5

请针对以下你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写一篇字数在3000左右的论文,题目自拟,但要要准确表达论文的内容,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题目一: 请对历史时期广西人地关系与环境变迁进行分析评价。

题目二: 请分析历史时期广西西江水系交通发展与城镇布局的形成。

题目三: 请对广西某一地区历史时期政区建置变迁的区域效应进行分析评价。

备注:

1、文章结构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引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几

个部分。.2、用论文纸(每人两张论文纸,不够写的同学自己复印)、签字笔手写,拒绝打

印稿,并注明班级、姓名、学号等基本信息。

中国温泉地理 篇6

北部温泉(北京、内蒙古、辽宁)>>

北京凤山温泉

北京凤山温泉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蟒山路10号,泉水是储存于3800米深的侏罗纪白云岩温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风格:山庄风情

面积:500亩

费用:温泉每人198元

水温:常年维持在40℃左右

36种各式各样的温泉池,按摩泉、溶洞风情泉、热带雨林泉,隐藏在山石、古木、花草、山洞中,使消费者更能体验独享私密空间的欢乐。冷泉和热泉的交替,让消费者可以随心所欲选择最爱。在这里,最浪漫的时刻是在晚上,华灯初上,露天温泉区的点点灯光,让紧绷的神经彻底舒缓。

北京凤山温泉周边还有不少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明十三陵、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游乐园等,在享受温泉的同时,还可以轻松游玩周边景点。

北京九华山庄温泉

九华山庄温泉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泉水中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水色淡黄,享有“一盆金汤”的美誉。泉水对治疗皮肤病、色素沉着、色斑、关节炎及神经衰弱等有特殊疗效。

风格:都市风情

面积:40万平方米

费用:平时温泉每人220元,黄金周期间温泉每人300元

水温:39℃〜42℃

九华山庄温泉分东泉和西泉,共有21种浴法,40多个温池。在这里浸浴,一定不能错过火龙浴和品酒池。火龙浴仿古代埃及宫殿式建筑,富丽堂皇且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品酒池是由八个相连的小池子构成,池中的温泉注入了特制的药酒,可以起到美白嫩肤的作用。

内蒙古阿尔山温泉

阿尔山温泉位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尔山镇,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大量放射性元素,对人体运动器官、消化器官、呼吸系统等病症有较高疗效。

风格:山中温泉

面积:1平方公里

费用:温泉每人60元

水温:一泉一温度,48个泉眼温度各不相同,最冷的1℃,最热的48℃

步入温泉区,在方圆一平方公里的地方,可以看见密密匝匝地排列着48个泉池。这些泉池排列的形状像一个南北躺卧的人体,当地人以人体的部位给这些泉命名——头泉、腿泉。这些泉的温度各不相同,相隔只有1.5米的两个泉,温差可能会相差10摄氏度,一边雾气升腾,一边冷眼观望,形成了奇特的景观,浸浴的人在这里最能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冰火两重天。

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

鞍山汤岗子温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区以南7.5公里。泉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含有钾、镁、氡、钠、硫和氯等30多种微量元素,有滋补、活络、健体、松筋骨、祛病之功效。

风格:小镇风情

面积:45万平方米

费用:温泉每人40元

水温:出水温度72℃

鞍山汤岗子温泉树木葱郁,环境优美。除温泉之外这里还有迄今为止亚洲唯一的温度高达45℃的湿润泥土,它形成于几亿年前,是火山爆发后火山灰的堆积物,并经过近亿年的温泉滋养等理化作用而形成,对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病、神经衰弱、软组织损伤及解除疲劳等有奇特的疗效。“到汤岗子来,不被泥埋等于白来”,就是对这个泥温泉的真实写照。

北京磁化温泉

磁化温泉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水质经天然磁化,出水温度达60摄氏度,富含硫磺、碘、锂、氟等矿物质,不仅水质清澈,且对风湿、关节炎、心脏病等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对于女性的皮肤保养更显磁化水疗的独特魅力。

风格:小镇温泉

面积:200余亩

费用:温泉每人85元

水温:常年维持在60℃左右

来到磁化温泉,有一个“靓点”是不能错过的,就是8000平方米的大型嬉水大厅。这个大厅设置了游泳区、水中健身区和儿童乐园,是目前北京市最大、设施最先进和齐全的嬉水厅。靠近池边的水流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在水中翻转后形成一个接一个的小漩涡,人在其中,身体也“随波逐流”,可享受到按摩和磁疗的作用。

西部温泉(四川、云南、西藏、陕西)>>

海螺沟温泉

海螺沟温泉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境内,属碳酸钠或碳酸氢钙中性热泉,水质无色透明,无异味,是良好的浴疗矿泉水,能治疗多种皮肤病、关节炎、湿寒症等。

风格:峡谷温泉

面积:200亩

费用:温泉每人65元

水温:40℃〜90℃

海螺沟内有大流量的沸、热、温、冷泉水。从刚一入沟始,至游人足迹所能至的所有路线,随处都有甘甜可口的冷泉。这些冷泉水无污染,可放心饮用。

海螺沟温泉富有野趣,站在沟畔,远远望去,烟雾袅袅,甚为壮观,若是冬季至此,更可享受露天雪地温泉之乐。一边泡温泉,一边欣赏雪景,如果运气好遇上降雪,则可在热呼呼的露天温泉里慢慢欣赏漫天“梨花”飞。

海螺沟最著名的温泉位于二号营地及一号营地与沟口之间的贡嘎神汤处,大量沸泉从地下喷涌而出,出口水温达90℃,足可用以沏茶和煮食鸡蛋。海螺沟温泉最为奇特的是,有热泉从池中漫出,落下10多米高的钙化崖坎,形成奇特的温泉瀑布景观。

云南金平勐拉温泉

金平勐拉温泉位于云南省南部勐拉乡西隆山自然保护区西南坡纳木思河畔,泉水内含有多种矿物质,属高热氡氟水,对治疗神经痛和皮肤病有帮助。

风格:山寨风情

面积:42.5万平方米

费用:免费

水温:50℃〜60℃

温泉呈圆形,面积有两个篮球场大。这座开放式的露天温泉没有围墙,不收门票。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这里傣族男女裸浴的传统民风。

温泉周围遍布层层梯田,棵棵古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环绕四周,野花点点,苔藓翠绿。眼望温泉,浮烟吐气,多情的傣家男女,或蹲、或立,男女半裸同浴,情趣盎然,构成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在这里浸浴温泉,你也会忘了太多的束缚,和这些淳朴的傣家男女融为一体,感受自然最原始的馈赠。

峨眉山灵秀氡温泉

位于四川省峨眉山灵秀湖畔,泉水中的氡对促进人体健康、治疗各种疾病有特殊疗效。氡水温泉比较罕见,因此有贵族温泉的美誉。

风格:山寨风情

面积:400余亩

费用:温泉每人118元

水温:常年维持在60℃左右

有人说,峨眉灵秀氡温泉带来了一场温泉的革命。传统的温泉以泡为主,讲究的是一个静字。而灵秀氡温泉动静相宜,讲究放松的静和体验的动。

温泉区依功能分为洗浴区、理疗区、保健区。其布局错落有致,泉中有岛,岛中有泉。六种峨眉山地方名贵药材如人参、灵芝、芦荟、海藻等泡在温泉里,令人身心俱怡。

云南腾冲温泉群

腾冲温泉群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境内,泉区自然景观独特,以奇异而壮观的火山地貌和遍地热泉著称。这里的汽泉含有钍元素衰变而成的大量氡气,以及其他多种化学物质成分,与各种中草药配合,能治疗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二三十种病症,其中尤以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疗效显著。

风格:幽静农庄

面积:9平方公里

水温:38℃〜98℃

腾冲温泉所在的腾冲镇历史悠久,明清古寺、古碉、古城随处可见。傍晚,从吱吱叽叽的腾冲竹桥上走过,走进温泉,感受如烟如雾的水汽,欣赏着千姿百态、美丽多姿的景观,云雾缭绕,如梦如幻。著名的 “大滚锅”,温度高达90多度,几乎可以煮熟所有的食物。

西安华清池温泉

华清池温泉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温泉形成于二三百万年以前,泉水纯净,细腻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硅、氟离子等10多种矿物质,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消化不良等有显著疗效。

风格:帝王泉

面积:8.556万平方米

费用:温泉从每人30元到每人588元不等

水温:常年维持在43℃左右

华清池温泉主要是因宫廷御用而闻名天下,为世人所向往。相邀友人,躲开喧嚣的都市,走进苍翠欲滴的骊山,享受这千年来经久不衰的温泉水,感受一下当年贵妃们“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惬意,一时间,仿佛自己也回到遥远的唐代,被人搀扶着,变成了宫廷名媛。

西藏拉萨德宗温泉

西藏拉萨德宗温泉位于西藏雪绒河北岸不远的山谷中,海拔4300米。温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常在此沐浴,可以治疗胃溃疡、风湿类关节炎,有调气血、通筋骨、强身减肥等功效。

风格:圣洁山地

费用:免费

水温:常年维持在40℃左右

德宗温泉是一个很奇妙的温泉,是气泡浴。池子分为男池和女池,中间隔着一堵石墙。池底有蛇,但不咬人,池边可以看到很多不知名的野花,据说很名贵。在温泉里浸浴,可以听到德宗山村里悠扬的海螺声,抬头可以看见西藏蓝的透彻的天空,阳光照在浸浴人身上,仿佛有种灵魂被净化的感觉。

东部温泉(山东、江苏、安徽、浙江)>>

安徽黄山温泉

黄山温泉位于安徽省黄山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是含重碳酸盐等多种矿物质的淡泉水,可以泡茶酿酒。

风格:山中温泉

面积:54公顷

费用:温泉每人168元

水温:41.1℃〜42.5℃

温泉区与黄山风景区毗邻,从温泉区步行到黄山风景区仅需30分钟。对喜爱登山的游客来说,该温泉有利的地理位置会提供不少便利。温泉区内共有五大温泉功能区域:室内SPA温泉池区,中药养生汤池区,动感温泉游戏池区、养颜美容温泉池区、异国特色温泉池区。均是鹅卵石垫底,大理石为壁,水清至底,热气腾腾,几个出水口不停的往里注水,少了些许野味温泉的霸气,多了几分家庭的温馨和贵族的奢华。

浙江宁海温泉

宁海温泉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城西北20公里处,泉水水质极佳,含有氡、锂、锶、氟、钾、钙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除具有天然保健作用之外,对治疗风湿关节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奇效。

风格:峡谷温泉

面积:2.8平方公里

费用:温泉每人120元,如果在景区住宿,温泉可以半价优惠

水温:常年维持在49.5℃左右

大凡泡汤,都属静止状态,立在水中,慢慢体味热流环绕的感觉。宁海温泉属于泡汤中的奔放版,静静细品的感觉在这里似乎太文雅了,面对满满一池暖水,迫不及待地跃入水中,痛快地游上一圈,然后忽然发现没有初入泳池的寒意,不用遵守泡汤时的呆立,猛生一种窃喜感。泡汤的仪式感就此远去,留下的,只有尽情的嬉戏、通体的舒泰。

南京汤山温泉

南京汤山温泉位于南京市汤山镇,水质清净,含有钙、镁、硫等30余种矿物质,还有微量氡氟等放射性元素,具有健身、益体、治病的效能。

风格:城市小憩

面积:800亩

费用:温泉每人108元,如住宿,温泉每人98元

水温:50℃〜60℃

不但可以感受这里的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泉水细腻,还可以看到许多结晶较好的天然矿物,大饱眼福。其中有白、浅黄、灰白等色的菱形体方解石,还有浅黄、浅绿、淡紫的立方体或八面体萤石。这两种矿物都是温泉水带到地面的沉淀物,称“泉华”。美丽多姿的泉华,是大自然生命的凝结,能勾起人们奇幻的神思。

南部温泉(广东、江西)>>

江苏连云港东海温泉

连云港东海温泉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泉水常年自流,清澈透明,可直接饮用,在游泳池里呈天然淡蓝色,温泉属氟硅复合型医疗热矿水,水温高,含有钾、钠、镁、氡等多种元素,对各种皮肤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关节炎等均有良好疗效。

风格:小镇风情

面积:150亩

费用:温泉每人88元

水温:常年维持在74℃左右

青岛即墨温泉

即墨温泉位于青岛即墨温泉镇,泉水总矿化度为每升12克,氯离子约占阴离子总量的97%,钠离子约占阳离子总量的60%,另外含有钾、镁等10多种化学元素,对皮肤病、风湿病、关节炎、早期心血管病等有显著疗效,温泉洗浴,辅以泥疗,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炎等疾病,被誉为医疗矿泉。

风格:城镇风情

面积:6.5平方公里

费用:温泉每人30元起

水温:30℃〜60℃

在碧水蓝天中收获一份健康。洗浴后可在地炕间裹着泥巴,甜甜美美的睡个好觉,让多年腰腿痛的老毛病在不觉间顺畅的离去。因工作压力而经常吸烟的朋友,可到香熏室,给肺来一次彻底的解放,让您的呼吸系统和您的身心一同抛开生活的烦躁,在清香中舒缓的休息。

广东英德溶洞温泉

英德溶洞温泉位于广东省英德市望埠镇李屋村,是世界上独有的英石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它是多种有益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罕见的原生态温泉。

风格:溶洞风情

面积:600亩

费用:温泉每人138元

水温:30℃〜60℃

溶洞入口,灯光幽幽,有几分神秘。扶着洞壁,沿着窄路,走进溶洞,来到温泉池畔,抬头可见溶洞顶端钟乳石,色彩斑斓,多彩多姿;洞壁,石幔丛生,晶莹剔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一边欣赏溶洞如梦如幻的绚丽风光,一边享受温泉泉水对肌肤的滋润,实乃一种享受。

广东珠海御温泉

珠海御温泉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黄杨山西麓,是中国第一家日式露天温泉。泉水含有极其丰富、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元素,如偏硅酸、溴、硒、铁、铜、锶等,对风湿病、神经性骨痛、消化道等多种疾病有特殊疗效。

风格:异域风情

费用:温泉每人128元

水温:常年维持在70℃左右

一个环境优美的度假圣地,如果你想感受空气的清新,想拥有一种心灵的荡涤,就要去御温泉感受一下!抬头便是无边际的天穹,并不时从远处传来悦耳的琴声,偶有山风吹来,闭目暇思,一切烦心事都可忘却。

江西庐山西海温泉

庐山西海温泉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易家河村,温泉出水量为2000多吨/天,属低矿化重碳酸钠型水质,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皮肤疾病及关节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对康复健体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风格:山庄风情

面积:4300平方米

费用:温泉每人138元

水温:平均水温61.3℃

庐山西海温泉内建造了尽显各国温泉文化的世界风情温泉谷;浓郁泰国风情的泰皇宫水疗馆、神秘莫测的太极八卦区、五彩斑斓的西海瑶池、简洁洗练的东瀛居、加有天然中草药的药王洞……可以满足不同人对温泉文化的需求。

中国商业的地理特征 篇7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基础条件不同, 各省、市之间以及中、西部和东部之间、城乡之间在商业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1.1 中国商业发展的省际差异

反映商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中国各省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如图1所示。

2005年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前十位的省市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四川、上海、湖北、河北。它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63%。其中除四川、湖北、河南外, 其余都属于东部地区。相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少的十个省、市是:西藏、青海、宁夏、海南、贵州、新疆、内蒙古、甘肃、天津和重庆。除天津外, 其余省市都属于西部地区。

2005年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137.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辽宁、福建、山东、内蒙古、吉林。其中除内蒙古、吉林分别属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外, 其余都属于东部地区。

综上所述, 中国商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 东部地区省市商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省市商业发展水平。

1.2 东、中、西部商业发展的差异

1995年中国东、中、西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为56:29:15, 2005年中国东、中、西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为59:24:17。如图2所示, 东部商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从1995年到2005年,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商业发展水平差距保持平衡态势, 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呈拉大的趋势。

1.3 中国商业发展的城乡差异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 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远远低于城市。农村的商业发展水平低于城市, 同时城乡差距呈拉大趋势 (图3) 。零售业作为商业的分支, 总体呈现城市发展饱和, 农村滞后的趋势。据2002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企业联络部对中国180个城市超市状况的统计结果表明, 37个城市中的超市已经过剩, 大部分城市中的超市发展空间已经很小。然而在我国农村, 零售业的业态主体个体化、零散度高, 商业网点建设不足, 消费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经营者业态意识淡薄、业态界限不清、规范化程度低, 虽出现诸如超市、连锁店等零售业态的新形式, 但很不规范, 有的名为连锁店, 实为自选商场, 连而不锁, 无论是价格、进货渠道, 还是决策管理都各自掌握, 达不成统一, 新业态优势难以发挥。[1]

2.中国城市商业的空间特征

影响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因素:①城市内各区的特点、人口数量、人口流动情况等;②购买力水平及其投向影响, 包括常住人口购买力、流动人口购买力大小变化规律等;③原有商业网点;④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及其变化;⑤历史因素。[2]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呈现以下特征:

2.1 城市商业分布密度自内而外递减, 城市中心区商业单位密集, 越向外围, 分布越少

城市中心人口密集, 交通便利, 流动人口多, 商业网点密集。以石家庄为例, 市内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部位, 以一环 (中华大街中段、槐安路中段、体育大街中段和和平中路围合而成) 内网点居多, 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也分布于此。一环以外的区域主要布局了各类连锁超市和一些大型交易市场。[3]

2.2 大城市中心商业区网点过密, 区域商业中心则发展滞后, 居民区社区商业零售网点明显不足

在很多城市, 大型商业网点扎堆现象严重, 特别是中心商业区网点过密。而与商业中心区商业网点过分密集相反的是区域商业中心则发展滞后, 居民区社区商业零售网点明显不足。

目前, 多数城市的大中型超市主要分布在市级商业中心或区域商业中心, 个别区域密度过大, 而居民区内以满足居民生活消费为主的中小型超市相对较少。很多新开发的商住楼、住宅小区缺少配套的超市、农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居民购物的现实需要催生了大量的马路市场、马路摊点群, 不仅影响了交通, 而且影响市容。[4]

以天津市商业网点的建设为例, 大型购物休闲广场和超市的圈地运动的热度一直有增无减。从地域上看, 这些大型的商业网点, 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随着天津城区建设的发展及城市轻轨、地铁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新建居民区使天津城市生活空间延伸。但由于商业网点拆多建少, 房屋开发商又缺乏商业网点的预留意识, 造成了一些生活小区, 特别是新建小区商业网点较少, 尤其是连锁经营便利店缺乏。[5]

2.3 商业郊区化趋势出现, 但发展迟缓

相关学者提出了商业郊区化的概念, 并把其界定为商业企业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的过程。这种扩散既可表现为商业企业以连锁的方式在郊区扩散, 也可以在郊区出现新的商业企业。只要中心城区的商业企业的经营收入的增长速度小于郊区, 就表明商业郊区化开始出现。

随着城市人口郊区化、工业郊区化的发展, 商业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向郊区化发展的趋势,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 随着上海的发展, 徐汇区已经由边缘区变为了中心城区之一。徐汇区南北纵跨上海市的繁华市中心、一般城区和新发展的北部城郊结合部地区, 其本身的发展已体现出从北往南推进的特点。徐汇区的商业郊区化可以从徐汇区消费地域结构的演变中看出。

1990年前, 徐汇区商业在上海中心城区中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其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居全市第七位, 拥有1个市级商业街即淮海中路商业街;3个区级商业街, 即徐家汇商业街、田林路商业街、大木桥商业街;7个居住区商业点, 分别位于襄阳南路、宜山路与中山路交会处, 中兴、漕溪路、漕河泾、中山南路与宛平南路交会处, 龙华等。业态形式主要是传统的百货、菜场等柜台式的销售形式。沪杭铁路以东除小卖店、供销社式的零星商业点以外, 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存在, 是一片城市商业的空白区, 全区基本上没有形成特色商业街。

2001年, 徐汇区商业获得了高速发展, 商业地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梯级商业地域结构: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小区商业中心—临时性简易商业街;超市、连锁店趋向普及;特色商业发展较快;城郊大量专业市场兴起。[6]

摘要: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 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联系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商业的地理特征的分析对商业的空间布局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 总结得出中国商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商业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特征。

关键词:商业,空间分布,地理特征

参考文献

[1]刘治江.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 2006, (2) :327-328.

[2]邓世文.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研究[J].人文地理, 1999, (7) :36-39.

[3]陈红娟.石家庄市商业网点分布现状及其布局优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 .

[4]易开刚.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8) :107-108.

[5]李娜.天津商业网布局规划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 .

[6]王琳, 白光润, 曹嵘.大城市商业郊区化的问题及调控——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J].城市问题, 2004, (3) :26-30.

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 篇8

翘首等待三中全会“大新闻”的外国媒体, 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归纳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他们梳理着这块土地上那些雷厉风行的举措与抓铁有痕的成果, 认定“国际社会有理由期待从中国新一轮改革进程中找到合作机遇”。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新起点”。十八大之后短短一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以作风建设提振全党精气神。励精图治的改革举措, 奋发进取的务实行动, 推动着中国现代化巨轮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开创了党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形成了全党全社会的新风气。

这一年, 面对复杂形势, 中国主动调控经济增速, 赢得了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 换来了发展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指标一致向好, 速度、结构、效益同步改善。转型发展再出发, 中国经济航船穿越激流、动力强劲。

这一年, 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马前卒”, 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敢啃硬骨头, 勇于涉险滩,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程, 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 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 从创新驱动中关村科技引擎强劲轰鸣, 到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 改革大业在深水区劈波斩浪、一路向前。

这一年, 八项规定新风扑面, 反腐倡廉铁腕治党。“照镜子, 正衣冠, 洗洗澡, 治治病”, 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剑指作风痼疾, 直击官场积弊, 8500多万党员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一系列举措, 为现代中国打造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这一年, 民生改善难点变亮点。备受关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力推进, 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笼, 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 与之密切相关的就业却创出历史新高, 民生投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 诠释着“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的理念。推进教育公平的举措在多地试水, 户籍制度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大气污染防治让美丽中国从实处筑建, 多项民生举措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信念熠熠生辉。

这一年, 国际舞台上一系列精彩的中国亮相, 谱写了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想交织共鸣的恢弘篇章, 见证着中国外交新格局的确立。从咖啡飘香的拉美村庄到阳光明媚的加州庄园, 从风景如画的俄罗斯到骄阳似火的非洲大陆, 从驼铃声声的中亚大漠到鲜花锦簇的东南亚邻邦, 秉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积极推进周边外交, “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 “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表述, 向世界传递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胸怀。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向来重“势”。《孙子兵法》曰, “激水之疾, 至于漂石者, 势也”, “善战者, 求之于势”。这一年, 转型的力度势不可遏, 攻坚的勇气势如破竹, 发展的劲头势不可挡。有学者赞叹“开局之势, 来势宏大、气象喜人”。

没有盘点, 就没有发现。短短一年, 一个国家能向着未来走出多远?就让我们在盛会召开之际, 循着这一年的足迹, 重温这宏大开局的喜人收获, 回望我们共同走过的这段历程。

自信, 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

那些对未来中国充满疑问和期待的旁观者大概没有想到,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自己这一代人历史责任的勾画, 是从“梦想”的角度破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012年的11月29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观看《复兴之路》展。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的铿锵宣示, 道出“接过这一棒”的领导者无比坚定的信心。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 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近25分钟的讲话中, 9次提及“中国梦”, 44次提到“人民”。话音落处, 掌声如雷, 经久不息。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 就把实现复兴大业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想当做未来愿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正如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的, “这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梦想是信念的代名词。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 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媒体评述, 这梦想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 折射着13亿民众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 展现了35年改革开放之后, 这一代领导人不同寻常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顺应13亿普通中国人的新期待,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穿越现实迷雾的战略眼光和魄力, 一笔笔清晰地勾勒出深化改革开放、走向伟大复兴的目标布局和现实路径。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无论是2013年新年前夕的政治局集体学习, 还是莲花山上的缅怀、江城武汉的座谈、湘水之滨的探访, 习近平总书记无不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勉励, 鼓舞人们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中国, 是实现梦想的制度保障。“依法治国, 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 关键是依宪执政”,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沿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向前。

———以创新理念推动科学发展, 是实现梦想的内生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转型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结构调整的道路向何处去?中国科学院、天津、辽宁、湖南……每到一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创新促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条件。“打铁还需自身硬”, 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履职伊始推出八项规定, 到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自身建设, “赶考命题”常说常新, 激发起“生于忧患”的使命担当。

———凝聚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是实现梦想的必然选择。“只有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 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时代呼唤宣传思想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为精神“补钙”, 为发展鼓劲, 积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是中国梦想的世界维度。一年来, 习近平主席踏访五洲的足迹, 中国向世界传递的, 是“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的愿景。统筹自身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 统筹与大国、周边及发展中国家关系, 中国梦为全球梦注入鲜明的“东方元素”……

没有科学的理念, 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真正奋起。综观这一年300多个日日夜夜,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世界展示的, 是一个执政64年的大党励精图治的深刻思考, 是一个走过35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大国更上层楼的治国方略。改革开放的中国航船驶向一个新的境界。

勇毅, 弘扬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

无论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主题, 还是作为一场范围广大无所不在的社会实践, 改革无疑都是这35年中国无可争议的核心价值, 也是考量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当之无愧的重要坐标。

或许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中, 能够读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这一关键词的时代把握——

2012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履职后第一次考察, 就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地标深圳。“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宣示, 振聋发聩。

半个月后, 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五大关系, 从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 到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改革方法, 体大思精。

2013年7月, 在武汉座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研的6个重大问题, 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到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从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思考, 全面深刻。

2013年10月, 在印尼巴厘岛上, 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重申, “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惟其艰难, 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 才弥足珍贵”, 改革决心, 明确坚定……

穿越春秋冬夏, 跨越内陆大洋,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的反复强调, 点燃全社会的激情。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的系统阐述, 既有斩钉截铁的决心, 更有开阔缜密的思路。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进一步解放思想,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成竹在胸的改革思路, 化作势如破竹的改革举措。

反腐倡廉的政治改革, 消解的是“固化的利益”, 突破的是“守旧的藩篱”, 彰显的是改革者“自我限权”的勇气。“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但这样的利益不触动, 如何体现改革的价值指向?转变职能的政府改革, “开弓没有回头箭”。与此同时, 被观察者称为“最严厉的反腐举措”, 既打“老虎”也打“苍蝇”,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 以“有腐必反”的雷厉行动, 振奋了党心, 赢得了民心。

转型升级的经济改革, 牺牲的是一时的发展速度, 超越的是“GDP至上”的落后观念。十八大以来, 在转型发展的主旋律下, 中国经济增速主动调控到合理区间。从淘汰落后产能, 到增加高新技术投入,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让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更多信心。虽有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 但深化改革正激扬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 中国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

更多领域, 问题在解决, 改革在突破。土地流转试点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 营改增将为企业减负上千亿元, 23个省份出台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近一年来堪称密集的改革举措, 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驾驭改革开放的领导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深刻洞察。过去35年,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居于改革的核心。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新潮中, 二者的界限进一步明晰、关系进一步融洽。“市场能办的, 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 就交给社会。”简政放权的基本思路, 清晰有力。上海自贸区一份不足10页的“负面清单”, 更让人看到“非必要不干预”的思路。政府慎作为, 市场才有活力;政府有担当, 市场就有信心。“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密切结合, 让经济的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健康。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法治与人治关系的清晰体认。习近平主席庄严宣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李克强总理郑重承诺“我们将忠诚于宪法”。“依法”的理念, 贯穿于改革的方方面面。从十八大以来,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密集部署,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努力的目标,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是成为依法治国、依法治权的基本理念。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年的改革实践,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把GDP的增长甩在身后, 预计到年底新增就业有望超过1200万人, 基本养老金、新农合、最低工资标准……幸福指数连成幸福曲线, 体现共建共享的执政追求, 诠释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舆论评价, 十八大以来的改革, 给中国民众勾勒出的中国梦“不仅是理想、是目标, 也是现实, 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在今天的中国推进改革, 需要“气吞万里如虎”的勇气, 也需要“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谨严, 更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 这是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年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发展实践, 让人想起外国学者当初的判断, “中国新的最高领导人都受过良好教育, 他们是深思熟虑的思想家, 为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带来了大量经验。”

笃行, 凝聚实干兴邦的中国力量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掷地有声的话语, 折射出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真抓实干、务实笃行的为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 要求基层干部“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 不看那些不真实的”, 中央领导同志在基层考察纷纷鼓励群众说真话、道实情、讲“恼火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实际行动传递出求真务实的强烈信号, 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即知即改, 立说立行。善始善终, 善做善成……这样的语汇, 自上而下地在全党层层传导着压力。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微小”的务实之举, 开拓出一个个广阔的工作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徙木立信的气概, 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立竿见影的扎实行动, 收获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信任。

当务实的理念深入人心, 务实的作风成为一种自觉, 造就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会期缩短了, 开会不念稿了, 公款吃喝少了, 奢靡之风成了过街老鼠……不少群众感叹, 坏风气正在消减、好风气正在形成。

笃行, 源自从上而下的垂范。善禁者, 先禁其身而后人。“抓作风建设, 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广东, 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设红毯, 轻车简从, 与群众相伴而行。

没有豪言壮语, 没有刻意渲染, 中央政治局带头做出的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 从文风会风改起, 从小事小节抓起, 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手, 抓住了作风建设的要害。“中央新领导班子上任之后, 开局令人振奋, 完全可以用6个字概括:亲民、务实、自律……”网民如此评价。

笃行, 源自必作于细的扎实。遏止公款吃喝、治理会员卡腐败, 叫停奢华晚会、严禁公款寄送贺年卡, 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 从群众希望办的事做起, 无论是重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法宝, 还是提出“开门办活动”“开好民主生活会”, 传递的是从严治党的决心。

在经济领域, 挤压公款消费的泡沫, 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行为, 形成可持续、有效率的消费规则, 为发展凝聚起更强大的正能量。在政治领域, 提高行政效能, 通过权力的规范运行、机制的调整优化、制度的创新完善, 堵住政治运行中的漏洞。在文化、社会领域, 倡导质朴、清新的社会风尚, 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础……改作风小切口, 掀动起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笃行, 源自动真碰硬的魄力。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简政放权的改革推动完成了一批“多年想干而未能干成”的大事。涵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13个重点区域, 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出台;从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入手,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美丽中国建设……

扔掉文过饰非的“面子”, 真诚面对公众的批评与监督, 挤掉发展和政绩的水分, 放下盘根错节、公私不分的利益考量, 一项项求真务实的雷霆之举, 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一切为民者, 则民向往之”。纵观十八大以来的新开局,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 中国梦的人民底色日益鲜明, 它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坚信, “有梦想, 有机会, 有奋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 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 有时穿过尘埃, 有时穿过泥泞, 有时横渡沼泽, 有时行经丛林。”在俄罗斯访问时,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名言。

确实, 任何道路, 都会遇到泥泞曲折, 需要爬坡过坎, 需要闯关夺隘。一年的理论创新, 一年的实践探索, 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积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

“中国梦”实现的历史机遇 篇9

人类社会自近代划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之前各个经济区域封闭而缓慢的演进自近代以后出现了剧烈动荡。一些西方国家积极推动的航海冒险,开启了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通过航海探险,到达了一个个他们过去不曾知晓的地方,随之开始了世界范围的殖民运动。这种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开始的殖民又引起和加剧了欧洲内部的竞争和战争。这样一种动荡格局不仅打破世界原有的宁静,而且也使得世界开始分化。在欧洲,一些大国渐次崛起[1],成为世界列强,而其他各洲发展停滞,与列强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即使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经济体,也在这场与欧洲强国的发展竞赛中败下阵来。其中,中国的衰退表现最为明显。

在古代社会,中国以中华帝国的称谓为世界所仰慕。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西亚和欧洲形成广泛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更是把中华帝国的实力彰显于世界。按照国际著名的世界经济史学者———安格斯·麦迪森研究估计,在1820 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的三分之一[2]。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大国,由于没有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迅速地走向衰退,并且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1840 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长达100 多年时间里内忧外患,特别是在一次次外强入侵中,每一个中国人却都在怀念过去的辉煌,并憧憬着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现中华帝国般的强盛。由此,一个民族复兴的理想,一个“中国梦”,强烈地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一些最先觉醒的仁人志士开始为这一梦想而前赴后继地战斗。

第一批崇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人,探索实业救国的道路,但却被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击得粉碎。而以此为鉴的一批知识分子,提出制度改良是挽救中国的正确道路,但在保守派的镇压后陷入绝望。只有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才第一次真正认识到结束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建立民主主义的新制度。然而,积重难返的中国,只依靠软弱的资产阶级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显然力不从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追求却演变为更大规模的内忧外患。一直到新中国诞生,中华民族才得以新生,不仅结束了长达100 多年的内忧外患,而且可以集中精力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了一个特殊的进程。这种旨在赶超的经济发展道路,虽然遭受一些挫折,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但也获得了一定的回报,在较短的时间里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工业基础。不过,这条发展道路是在借鉴别人的经验,并按照别人的模式形成的,所以在我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形。在生产力水平还相当落后的条件下,过早地丢弃商品经济这一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而人为地运行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绝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当然,这里说不是正确选择并不意味着不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正像有人说,为什么当时我们不选择另外的发展道路,或者为什么当时不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对此,我们只能说,历史绝不是由当下的人们选择的,而是不同时期的人们按照自己面临的形势选择的。不过,作为内在规律最终一定会现实地体现出来,因此,历史才有自然演进的属性。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为我们阐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确切含义,这意味着我们开始了中国发展道路新的探索。改革开放,表面上好像又回到了过去,但这绝不是走回头路,而是理性的回归,也是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回归,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将自己投身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寻求世界经济发展可能孕育的所有机会。“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日常生活中的朴素之语竟成为我们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方向。也许我们是在长期缺乏自信的环境下过分依赖别人标准的觉醒,“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按照我们自己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朴素真理,对于我们有着更为非凡的意义。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就是在别人并不看好的道路上按照我们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前进的,而且这种前进显示的是一种加速度运动。无论是长达30 多年高达9.9%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用了短短31 年的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五的位置上升到世界第二的高位,都证明我们的朴素选择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再谈中华民族复兴,再次畅想伟大的中国梦,感到从未有过的自信。

中华民族自近代经历的巨大变迁,从一个中华帝国逐步变成一个内忧外患、受人宰割的残弱国家。这是我们不能顺应历史潮流,没有加入世界经济发展的竞争环境所导致的结果。这一结果使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民族心理都遭受了巨大挫折。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地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因此也付出很大的代价。中华民族怎样才能复兴?简单地讲,中华民族是由于没有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从而失去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可以把握到的机会才落伍的,因此,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必须要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把握世界发展新的机会。

二、世界经济转型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自近代以来,任何一个经济体实现经济发展,或者要成为世界大国,都必须加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以至引领这一潮流。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可谓潮起潮落,要跟上这一潮流的节奏,对于所有国家都是一个挑战。梳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15 世纪末由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启的新航路探险,以及因此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这是人类社会首次推动的全球化时代,由此也揭开了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序幕。借助于航海技术的领先地位,以及伴随地理大发现的殖民地开发、掠夺,像葡萄牙、西班牙,甚至像荷兰这样一些地理和人口小国竟成为世界性强国。其次我们可以看到的是,18 世纪最后30 年英国在之前加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所积累的生产力,在这个时期得到更大的发酵,开启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序幕,借助这一优势英国不仅成为继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之后的一个新崛起的大国,而且依靠升级了经济优势成就了自己“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由英国引领的这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随后的法国、德国、俄国、甚至新生的美国都因加入这一经济发展潮流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也成为世界性的大国。最后我们看到的是,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引领地位,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由于第一、二次产业革命主要发生在工业领域,因此这种产业革命可以在国内进行产业积聚,并借助这种产业积聚实现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如果其他国家也想借助这样的产业革命来发展自己的经济,那么主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技术引进或实现技术创新。第三次产业革命不同于前两次产业革命的一种重要特点是实现了一种新产业的拓展,即第三产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地超越了第二产业,成为产业结构中的主体。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一种新趋势是由于第三产业发展使得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出现了大规模转移现象。这种转移带来了一个不同于之前产业革命的新的扩散效应,即大规模产业转移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这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落后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因此,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全球化已不再是发达国家在世界寻求发展机会的一种单向度的经济关系,而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协调来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关系。这使得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了实现自己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而不像第一、二次产业革命那样发展权被少数国家所垄断。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转型。这次转型将会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像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对人的发展阶段总结的那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阶段,这是人的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对血缘、宗族的依赖表明人的独立性水平极低。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个阶段因为掌握了一定物质手段而摆脱了血缘、宗族的约束,但因此进入了一个对物的依赖的时代。第三个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这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每一个人的自由个性获得了全面的充分发展[3]。其实,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一个类似的进程。在人类文化初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只能匍匐在自然之下最低程度地维持自己的生存。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经济是建立在人对自然依赖的基础上。随着人类积累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社会走出了这一文化初期,开启了一个逐步超越自然的时代,人类对自然依赖变成对自然的征服,因此,人类的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经济也不断发展。人类把对自然征服的程度作为一种追求。然而,这种发展方式演变到今天,人们开始认识到这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坚持的自然可以无限制地开发的思维必须改变,寻求与自然的新的融合是未来经济发展唯一前途。如此,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依赖性融合到超越式对立再到可持续发展型融合。然而,要实现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这种新融合绝非易事,它需要建筑在世界经济的彻底转型之上。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世界经济的新转型实质上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受供给和需求约束向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转型[4]。这一转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整体性,即不是由哪一个国家单独完成。因为目前经济之所以要转型,其基本的逻辑是人类拥有的巨大生产能力使不可再生资源接近枯竭,相应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又引起气候变化并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而这种气候变化有着严重的外溢效应,因此要控制或改变这种气候变化必须采取世界性的一致行动。为此,国际社会已经就如何控制气候变化达成了共识,即发展低碳经济。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多把它看成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绿色生产为特征的经济模式[5]。这一认识并没有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应该具有的整体性。鉴于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快缩小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此外,发展低碳经济还必须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协调行动。

新的世界经济转型还有一系列的挑战需要解决,包括技术创新的突破、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性协调机制的形成等等。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也给寻求经济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机会。首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的突破,这可能是继信息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将有利于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一方面,随着新的技术创新,属于成熟的技术转移会加快,因此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新的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将呈现更短的技术扩散周期,正像20 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技术在发达国家兴起后的较短时间就开始向世界扩散,以至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上非常快,如中国现成为拥有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印度目前的手机用户以每月1 500 万的增长速度在积累。作为低碳经济基础的低碳技术也将延续甚至加速这种技术扩散周期。其次,发展低碳经济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不同模式,发达国家可以借助技术优势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来实现碳减排,发展中国家甚至落后国家基于自己的碳减排增量空间较大可以通过CDM项目,不仅降低碳排放,而且获得经济效益。最后,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世界性协调行动对发达国家提出新的要求,即发达国家应该在碳减排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要降低本国的碳排放,而且还要向愿意实现碳减排的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对这一计划多有保留,但是发达国家对世界气候变化的更多关注会不断地推动它们为世界性碳减排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因此,有资格也有条件在新的世界经济转型中,或者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希望进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必须使自己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并且努力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节奏。这实质上就是要实现各个方面的创新,除了技术创新之外,还必需一种更重要的创新,即制度创新,以为新经济发展注入一种新的活力,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不断衰落,无数的中国人也就是从那时起前赴后继地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但这个过程充满坎坷,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机会,或者我们没能把握机会。今天,世界经济正在发生转型,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到了,而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要抓住这一机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是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三、经济体制之争带来制度创新的机会

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主要借助于两种体制,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另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后所选择的一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体现了制度演进的创新。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消费选择建立在自由价格机制的引导之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在人类社会由自给自足发展到商品经济后发挥了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资本主义在其工业革命时期,以及之后的发展中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与市场经济所产生的配置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西方经济学家把自由市场制度奉为圭臬,并把绝大部分学术资源投到对市场机制的研究。即使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主旨下也客观地评价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具有的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能力,即: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一来自《共产党宣言》的经典评价充分地印证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所具有的活力。然而,不管对市场经济做怎样高的评价,也无法改变市场经济制度势必要经历的辩证演进,即市场经济一定不是终极的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它不会改变、不可替代。在理论上,马克思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会受制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不断爆发危机;在实践中,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危机中接受了一次次考验。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催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试图用国家干预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然而,对市场经济体制最彻底的否定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选择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在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根本矛盾,并借助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计划经济通过集中决策、全面计划、行政命令构成的一个系统来配置资源和调控经济。这种体制具有的优势在于明确的目标导向和强大便捷的动员资源能力,其短期效应非常明显。但这种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集中决策对决策的科学性提出很高的要求,进而对信息的准确和完备程度也有较高要求,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此外,计划的执行涉及多层的委托- 代理关系,因此存在较高的代理成本,如何提高计划执行的效率,或者降低代理成本就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又一挑战。尽管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计划经济体制缺少纠错机制,使得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更有可能被放大,进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当然,这并不是说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存在的理由。其实,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说是没有伯仲之分的,之所以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显示出二者不同的效率,主要因为它们各自运行所要求的条件不同,或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也就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所要求的条件越来越高,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断调整,因此,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在历史演进中的不同经历都显示出它们各有优势和劣势,因此,出现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代替,也出现过它们各自为完善自身而进行的改革。目前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崇尚市场经济,还是坚持计划经济,都不会是各自的原教旨主义者,实际上都在两种体制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加以综合。因此,各国把对经济体制的选择变成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如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6]。

20 世纪90 年代,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突变,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又一次兴起。首先是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在谋求改革;其次是20 世纪90 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形成了一种新经济,而且这种新经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一个新高潮;最后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中。这些变化为自由主义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大势扩张,从而形成了对市场经济一边倒的赞誉。1990 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研讨会。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总结了拉美国家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十项政策,并在与会者中间达成共识,因此,这些政策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在于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这实际上是为发展中国家,后来也为转轨国家开出的经济发展清单。而众多发展中国家,也包括许多体制转轨国家,在对市场经济抱有幻想的情况下,都按照“华盛顿共识”设计它们的制度调整或改革方向。但是,理论的严密性并不意味着现实的可行性,几乎所有的推动“华盛顿共识”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体制转轨国家,大多因为“华盛顿共识”的不服水土而饱尝了经济恶化的后果。

相反,中国自1979 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基于我们对计划经济的认识,即计划经济仍然是我们要坚持的经济体制,对计划经济改革是弥补它的一些不足,主要是让一些非计划经济因素在体制外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把这种改革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说,我们在改革之初并没有一个改革的总体设计,是一种探索性地改革。虽然这种改革在标准的经济学看来有些不伦不类,但它却实现了一个标准经济学所推崇的制度变迁的帕累托改进目标。我们的改革使所有人利益没有受损的前提下实现了收益的增长。正是在这样一种不断深化的改革探索中,我们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且也正是在这样的改革路径中,我国的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并创造了一个增长奇迹。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这种增长中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被世界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看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此的成就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最好的佐证,也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并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提出“北京共识”。2009 年5 月,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伯为英国外交研究政策中心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北京共识》。其中指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循序渐进等特点,作为一种发展思路,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同样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北京共识”是相对于“华盛顿共识”提出来的,但我们国内的学者更愿意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探索的发展道路称为“中国模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再加上迅捷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显示了“中国模式”最重要的特征。当然,对于“中国模式”,人们并不满足它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而更想探究它可能包含的作为一种发展模式的普遍意义。

制度或体制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制度或体制创新可以给一个国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在当今世界,对制度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不仅对发展中国家,而且对发达国家都是一种挑战。如果一个国家能够选择对自己制度的创新,那么它就可以获得一种新制度的巨大的边际效应;相反,如果一个国家一味固守自己坚信的先进制度,那么它获得的只是递减的边际效应。因此,世界经济要重新走上正途,必须推动深刻的制度或体制创新。

中国自1978 年以后在不断推进的改革中获得了巨大的红利。中国改革形成的“中国模式”在今天具有的普遍意义主要在于它为一个世界性的寻求制度创新的时代提供一种选择。这种普遍意义不在于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模仿的发展模式,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制度创新的模式或方式,即勇于打破原有的模式,而不把这种模式当成一种信仰。“中国模式”的已有成就就在于它为每一个中国人注入了利益的动力,而“中国模式”目前遇到的问题则在于它需要很好地调整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这对于中国的制度创新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基点上继续保持制度创新努力,那么就可能获得更多来自这种制度创新的机会。当然,这也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机会。

四、把握“中国梦”历史机遇需要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追求的目标。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奋斗,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已经具备了把握这一机遇的条件。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决不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耐心等待这一时刻就会到来,而是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不仅要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而且还要努力解决我们经济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无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经历,都在证明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所具有的重要性。因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可以为人们提供长远的预期,因此可以引导人们将自己拥有的精力和资源用于长远的投资。同时,国家也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实施长远的发展规划。不过,要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一种单向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对此,要使经济社会稳定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必须做出一些经济发展之外的努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这既有改革的帕累托改进效应,也有中国特有的社会稳定机制所发挥的效应。然而,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否归根结底是由一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激化程度决定的。而这种经济和社会矛盾具有一个累积的效果,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并不尖锐的矛盾会变得尖锐化。中国在经历了30 多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在也暴露出一系列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导致不同群体的利益分化,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立。因此,今后我们为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必须努力扭转这种不平衡发展的趋势,并努力调整或缩小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差距,而努力的方向只能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途径。中国最近30 多年不断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巨大的“改革红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矛盾。对此,有人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红利将消减,而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矛盾需要对改革进行调整。如果说这种调整是要进一步地制度创新,那么这种观点可以深化;而如果说调整是放慢改革的步伐,那么这种观点就值得商榷。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完成,距离我们要建立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若我们这时放慢改革的步伐,那我们所取得一些成就会前功尽弃。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改革依然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源泉,但改革已不再是可以“摸着石头”推进的,现在人们普遍谈的“顶层设计”应该是改革的基本要求,形成一套完备的改革方案,实现改革措施的相互协调,这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努力方向。尽管深化改革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改革的成本也在加大,但实现改革的突破将会有更大的收益。现在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预测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这样的愿景离不开制度创新支持,所以深化改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

第三,继续促进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环境。近代以来崛起的所有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积极推行对外开放的国家。中国自1978 年开始逐步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带来的投资、技术以及市场支持。而目前,我们的对外经济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国际经济不平衡对我们形成一定的压力,粗放式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这些都引起人们对中国对外开放前途的担忧,特别是在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急剧下滑,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呈现负值,因此,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似乎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很显然这又是一种知难而退的表现。对外贸易变得较为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外开放的意义在下降,相反,对外开放对我们的意义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实现这一转型不能离开一个对外开放的环境,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都要借助于一个开放的环境才能实现。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在于重新恢复中国在国际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并在国际经济社会中成为具有主导性的重要国家。这仅依靠经济实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并且要参与国际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制定。只有这些都能够达到,才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受尊敬的大国,那样的“中国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摘要:中国在古代社会曾是一个世界强国,但进入近代以后落伍了,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未能抓住世界经济近代转型带来的机会,或是世界经济在近代转型时国人却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迎接这种转型带来的挑战。由此引起的一个问题——如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令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为之奋斗献身。然而,近代以来的任何国家要崛起或复兴都必须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并能够把握住这种潮流带来的历史机遇。如今,世界经济正面临新的转型,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其中孕育的新的机遇给中华民族复兴也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就可能把握这一机会,实现民族的复兴与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世界经济转型,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唐晋.大国崛起: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乔榛.供给、需求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机制演进[J].求是学刊,2010,(6).

[5]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中国历史地理 篇10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画,功能作用,历史价值,现实意义

历史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古老画种之一, 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的历史画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大量出现, 现存的陶器、青铜器、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画像砖上面都有表现。由于历史画的特殊性致使它没有像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那样被明确的界定出来, 而是被划分在人物画、风俗画之中。历史画的出现最早是宣传教化的社会功用, 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它的教化功能。历史是由人类创作的, 所以历史画的内容多以表现人物为主。随着人物画技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历史画发展到隋唐时期便进入了鼎盛阶段, 此时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历史画作品和著名的历史画家。历史画也由最初“成教化, 助人伦”的功用转变为具有较高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作为上层建筑的历史画, 不仅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 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往往通过真实的历史瞬间, 反映不同时期, 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 从而使人们认识真理。

1、中国古代历史画的历史价值

人类自从登上历史舞台就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而这些印记是以各种形式留下的, 其主要形式包括文字和绘画等。绘画, 就是以生动而形象的方式记录了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画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价值, 其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1 历史画是反映社会活动的一面镜子

在古代, 人们想记录下自己的历史以及各种情景人物和他们所认为的美好的事物, 只能借助于文字和图画, 在没有现代先进设备仪器的情况下, 产生了更加具有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的绘画作品, 而它们最初的用途和创作动机是记录下历史, 后世可以根据这些先人留下的画作研究历史极其以前的社会活动, 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1.2 历史画是为统治阶层控制的

在古代整个社会为统治阶级服务和控制的, 除了统治阶级平民没有任何的自由可言, 当然这也包括言论自由和绘画自由。而统治阶级则会利用其为手段和工具来为他们歌功颂德, 流芳于世。有些真正反映历史的绘画很有可能不被允许, 而被统治阶级毁掉, 以至于正史上所记载的一些事件是否被统治阶级篡改过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清代皇室很是热衷于用宫廷画来记录历史, 例如《康熙南巡图》和《乾隆南巡图》等等作品, 这些经典作品都表现并再现了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3 历史画影响着平民百姓的生活

历史画又为历史添加进了新的元素。历史画不仅仅只停留在审美欣赏层面, 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特点, 例如记录和写实, 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及活动, 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谋生手段等等, 历史画的独特特征, 具有相当的乐趣玩味和历史研究价值。其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首都汴梁繁荣景象, 是最有特色的。

1.4 历史画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历史不断更替, 留下了许多历史人物事迹, 由于种种原因记载变得模糊, 只留下一部分。有些历史画往往保留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画像经历, 这对后人了解画像主人的生平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绘画和文字记载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更加有利于我们研究有价值的历史事件。

2、现实意义

历史的过去并不是指简单的过去, 过去的历史对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历史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交流。历史是我们人类创造的。画家和我们一样处于历史之中, 他们用历史画记录历史, 为人们重现的历史时间的某一片段, 起到美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照片、影像资料似乎替代了历史画的某些功用, 但是历史画的艺术价值是照片无法比拟的。历史画不但将史实表现出来, 同时给人以美感, 欣赏者在欣赏历史画的时候, 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欣赏了艺术作品, 从而可以提升审美能力。

中国古代历史画是中国特有的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有结果, 它与古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历史画不但是一件美好的艺术品, 它还记录了历史, 同时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历史画不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 它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含义, 并作为民族艺术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

[3]彭德.中国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4]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5]陈传席.中国绘画美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6]郑朝、蓝铁.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

中国诗歌地理 篇11

越南风景

送来大米和大炮的

什么都没留下

还有送来炸弹的

也不曾改变什么

只有——

送来文字、咖啡和教堂的

留下了文字、咖啡和教堂

听音乐会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

《随想曲》

听得我想哭

终于热泪盈眶

马勒的《大地之歌》

听得我想跑

在蓝天下裸奔

贝多芬的四段华彩乐章

像巨人的四只大手

掌控一切

攥碎我心

又像巨人的脚趾

从天而降

踏过我身

伊沙,1966年生,现居于长安。文学家,首先是诗人。长安诗歌节发起人之一。

秦巴子

小春天

这个春天是小的

这个春天的风是小的

风吹开的花是小的

像米粒一样的香气是小的

香气里的歌者是小的

歌者的声音是小的

声音飘过的教堂是小的

教堂里的灵魂是小的

灵魂的哀怨是小的

在这个小小的春天

做一单生意交易是小的

约会了朋友谈话是小的

写下的诗句意象是小的

出行或者突围志向是小的

一盘棋的格局是小的

我打开一本书读到深夜

书上的字也越来越小

小到快要看不见了

一灯如豆像心的小跳

春夜之思如此之小

爱也如此之小

让我吃惊

在这个春天,是地震

太大了

美 人

35路公交车上

上来四个外国女生

金发白皮肤的

黑发褐皮肤的

短发黑皮肤的

红发白皮肤的

四个大美人儿

我猜她们来自

欧洲非洲和南亚

她们拎着超市购物袋上车

和我们一样刷公交卡

和我们不同的是

聊天用英语

而且压低声音

她们的笑声和表情

好像晾衣绳上四件

颜色不同的干净T恤

飘在清爽的微风中

让我想要取下来

穿在自己身上

秦巴子,1960年生于西安。诗人,作家,知名职业办刊人。著有诗集《立体交叉》《纪念》《理智之年》《神迹》《在长安》等。长篇小说《身体客》《过客书》《跟踪记》,短篇随笔评论若干。长安诗歌节联合发起人,并于首届、第二届连任主席。

朱 剑

位 置

我请教导演

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群众演员

把背影也演出生动的表情

他说:你还不知道吗

群众的表情

就是背影

新 居

我想把朋友都叫来

给他们做顿饭

饭后在阳台上聊天

我的阳台上

最多最奢侈

只能摆一把藤椅

和一张小茶几

上午的太阳

每天照在上面

朱剑,1975年生,湖南益阳人。著有诗集《陀螺》。曾获新诗典“李白诗歌奖”“秦岭文学奖”。长安诗歌节发起人之一。

王有尾

木 鱼

第一夜的木鱼

害得我凌晨时分

才睡着

我问出家的朋友

你们夜里敲什么木鱼

他说哪有

第二夜的木鱼

敲了有三百多下

就没了动静

我问出家的朋友

你们夜里敲什么木鱼

他说哪里有

肯定是你幻听了

第三夜的木鱼

始终没有敲

害得我半夜没睡着

我问出家的朋友

你们的木鱼怎么不敲了

他说哪有

他们从来不在夜里

敲木鱼

酒鬼的早餐

凌晨三点

走在踉跄的小区

我看见一只狗

夹着尾巴

嘴贴着地面

我把肉夹馍

扔给它

它却嗖地一下

跑了!

我骂了一句

“狗咬吕洞宾”

又弯腰捡起

那个肉夹馍

把它扔进垃圾箱

才想起那是

我为自己准备的

早餐

王有尾,1979年生,诗人,山东东明人。长安诗歌节发起人之一。著有诗集《怀孕的女鬼》,合著诗集《在长安》。现居西安。

西毒何殇

邻 居

楼下

别墅区

不见有人

只有两只八哥

互相问候

你好

你好

卖红薯的人不见了

只剩下烤红薯的炉子

还在路边

自己烤

炉子旁边

排起了长队

nlc202309090045

可是

卖红薯的人不见了

有个女孩抱着纸盒

有个男人蹲在路上

卖橘子的担子

和臭豆腐车大声吆喝

傍晚的人流

把暮色和行色

挤出汁儿

收停车费的大婶

奋不顾身追一辆企图逃费的

奥迪

公交车站

有人打起来了

唯有烤红薯的炉子前

秩序井然

可是卖红薯的人不见了

西毒何殇,诗人,80后。长安诗歌节联合发起人,并历任主席、秘书长。出版世纪《人全食》。

黄 海

邻 居

邻居是隔壁家的

包裹是一个叫徐伟的

敲门的人我不认识

他敲了好几下

没人应答

他等了会儿

又敲了几下

没人开门

我从猫眼看

门外的这个人

他像站在远处的骷髅

穿着衣服摆动

他刚伸出手

敲打我的门

我问了句:

你找谁?

“徐伟。”

“在隔壁。”

小 镇

暮色中升起的尘土

长途汽车正缓慢地停下来

晚安的杂货店

有人敲门

肥胖的人道出商品的价钱

你好,她用方言问候你

沿路的花圈店、小旅馆

要比黑夜的星辰闪亮

它的招牌被风翻来覆去

标语涂写在墙上

无数的脸孔和我一样

青春已去

昏暗的街灯下

那些不可靠的消息

四处张贴,正被经历

路过的人

他们张望

他们到此一游

他们把垃圾和烦躁扔在了

汽车尾气的后面

他们还要去远方

不知道下一个是谁

相比这夜色沉寂的小镇

他们更像经历一场苍老的人

三十年后到此的迟到者

三十年前的人民公社

他们油灯下写字

没有差别

今天手机打天下

没有差别

但汽车就跑过了

他们到达了这个地方

他们还要去不同的地方

没有差别

黄海,1978年出生。诗人。现居西安。主要作品有诗歌集《穿花裙子的小佳》《乘火车》等。长安诗歌节同仁。

艾 蒿

小时候

离鞭炮最近

最安全的

是另一只鞭炮

从声音可以判断出

大的是家长

而小的

早已按捺不住

他们从父亲

和母亲那里

只用几秒钟的时间

就学会了爆炸

但总有异类

他们不肯爆炸

一定要等我

捡起来的时候

才敞开胸怀

心花怒放得就像

找到了朋友

嘿,大鸟先生

每次我们

经过菜市场

都会遇到那只八哥

向我们问好

女儿总会

兴奋地和它打招呼

嘿!大鸟先生你好

然后等待它回答后

再满意地离开

现在她去了重庆

爷爷奶奶家

准备在那里上幼儿园

我和妻子

要拼命赚钱还债

大鸟先生每次见我

依然会说你好

但我没有

回答它

艾蒿,1982年生于陕西汉中。长安诗歌节发起人之一。现居西安。作品零散选入各种选本。

严 力

与诗谈诗

来到西安

如今的唐诗不以朝代为荣

所以参观兵马俑

不是我的长项

坐在一家诗歌泡馍店里

与伊沙、秦巴子

以及几位年轻的诗人

仔细地掰着馍

掰着掰着

果然听见了

麦子朗诵出来的声音

咳!

这样的馍啊

诗说

要经常地掰

严力,诗人、画家、作家。1954年出生于北京。1973年开始诗歌创作,1979年开始绘画创作。为北京民间艺术团体“星星画会”的成员。1984年在上海人民公园展览厅首次举办个人画展,是最早在国内举办的前卫个人画展。1985年留学美国纽约,1987年在纽约创办“一行”诗歌艺术团体,并出版《一行》诗歌艺术季刊。首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获得者。长安诗歌节发起人之一。

徐 江

我 问

没有写诗的日子

我在问自己

那些半生不熟的素材

如果此刻就写

会是怎样一种滋味

此 岸

网页边上

浮现的

诗人照片里

有几位故去了

但他们在那里

笑啊

nlc202309090045

用生前

大家很少见到的

表情

徐江,诗人、作家、批评家、编选家。第二届《新世纪诗典》年度(2012)大奖——“李白诗歌奖”铜诗奖得主,第四届《新世纪诗典》年度(2014)大奖——“李白诗歌奖”银诗奖得主,第二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得主。

沈浩波

花莲之夜

寂静的

海风吹拂的夜晚

宽阔

无人的马路

一只蜗牛

缓慢地爬行

一辆摩托车开来

在它的呼啸中

仍能听到

嘎嘣

一声

在冬日的群山中

在冬日的群山中

我感到坦然

如同置身

失去辉煌穹顶的废庙

对面圆顶的山峰

褪去金黄的僧衣

这肥胖的和尚,百无聊赖

晾晒着灰白的肚皮

残余的碎雪

有细微的光辉

人类的城市在远方

像遗落在大地上的风筝

谁有权利审判

人类中饥饿的灵魂?

落日像孤独的宗教

张开空虚的怀抱

即使生命只是

上帝做出的鬼脸

也不能使我心

归于枯寂

沈浩波,1996年开始诗歌创作,1998年以《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进入诗坛。后成为“民间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第三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得主。

马 非

在一个从不下雾的地方

在一个从不下雾的地方

我想象着雾

让经常生活在雾中的人不

明白

这个世界真的有无雾之地吗

在一个从不下雾的地方

我也会被迷雾重重包围

他们就更不明白了

这个世界真的有魔幻之地吗

秋天的蚂蚱

有一晚散步回来

上台阶的时候

老婆想从一级台阶

蹦上高一级台阶的愿望

未能得逞

过去能跳四级台阶

并且一口气蹦好几次的我

也只勉强跳了两级

马非,口语诗歌的代表诗人。1971年生于辽宁。荣获《秦岭文学》2012年度文学奖、第三届《新世纪诗典》年度(2013)奖金诗奖、第四届(2013)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

唐 欣

晚点的列车

天色转暗 已经开始

打雷和闪电了

但暴雨还没下来

一群流鼻涕的小孩

嘴里念念有词

大事不好 楼房要倒

并排站在墙根撒尿

一个对另一个说

情况不妙 赶紧跑

而晚点的列车终于抵达

好嘛 他耽误了半天

但总算也到家了

像是学校的地方

没见过世面的人 不足以

谈祖国 他本人甚至

屈尊造访过监狱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

那里很像一所学校

位于群山中的小盆地

附近有铁路通过

他记住了 无数热情的

蚊子 还有两条

特别友好的狗

可惜老领导再也不能

拍打他的肩 咏叹说

“你这个同志呀”

但是放心吧 他正待在

一所最安全的牢房

有重兵把守 自己还

佩戴着手铐 外加脚镣

唐欣,1962年生于陕西。1984年入西北师范大学后开始写诗。作品被收入《百年中国文学经典》《现代诗经》《新世纪诗典》等,第五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得主。

韩敬源

有风吹过

有片刻的

片刻的间歇

我从九楼上看见了

看见了你

一个扛花圈的人

匆匆忙忙

从广场中央走过

这个人和花圈

是多么小啊

就像

就像蚂蚁拖着

寻觅已久

找到的食物

有风吹过

我仅眨了一下

发酸的双眼

扛花圈的人

已消失在广场尽头

就像一片树叶

被风吹走

轻度电话恐惧症患者

只要电力充足

信号指示也在服务区

我就不能保证自己的电话

什么时候会响起

接起电话但无人接听

我必须保证二十四小时开机

就像是自己体内的接线员

我不能把它关掉

就像捂住一个孩子的口鼻

韩敬源,诗人,曾使用笔名叠水,1980年生于云南昆明石林县。曾获长安诗歌节·唐名人堂荣誉,曾获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社区微诗大赛成人组三等奖、长安诗歌节首届青年诗人奖。

李 异

冷月亮

从窗子的一角

瞥一眼过去

这个城市的

灯火

像一艘船骸

在深海

散落

金币

李异,原名覃清,1982年生于海南,现居海口。

左 右

请这样介绍我

你可以这样叫我

陕西诗人

商洛诗人

山阳诗人

青年诗人

八五后诗人

还可以具体一点:八八年

生的诗人

处女座诗人

A血型诗人

身高一米六八的诗人

体重一百四十还重一点的

诗人

西安翻译学院毕业的诗人

中文系专业的诗人

农村走出来的诗人

穷诗人

假诗人

伪诗人

甚至新世纪诗典诗人

前万邦图书城驻店诗人

华商报副刊签约诗人

左右

但别叫我著名诗人

更别叫我聋哑诗人

左右

我不喜欢

耳 朵

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总习惯把自己的耳朵

从枕头下掏出来

仔细擦洗,然后找一个人

陪我一起听

左右,1988年生于陕西商洛。曾获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奖陕西新锐诗人奖、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奖青年诗人奖、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诗歌佳作奖、2014年陕西奋进文学奖等奖项。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大政治美文 篇12

这里说的是“政治美文”, 就是说既要有思想, 还要文字美。

贾谊的《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者必须施仁政, 不能反人民。后来提到农民起义时常用的“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一词, 即出自本篇。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 提出一个做人的标准:“人固有一死, 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趣异也。”成语“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本篇。

诸葛亮的《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名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亲贤臣, 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学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 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西方的政治名著《乌托邦》《太阳城》与其相类。“桃花源中人”、“只知秦汉, 不识魏晋”, 已成后人常用的成语。而“桃花源”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 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提出“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凡昔元首, 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这就是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后人常说的“居安思危”“善始善终”“水可载舟覆舟”, 主要出于此。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这句名言几乎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范的这篇文章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做到了形美、情美、理美, 是用文学来诠译政治的典范。

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提出的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 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正气”成了战胜一切邪恶、腐败势力的旗帜。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反对保守, 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 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林觉民的《与妻书》呼唤共和, 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 再次响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牺牲个人, 报效祖国。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 并已是检验一个政权成败、好坏的标准。

这些文章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经典。■

上一篇:GPS+INS下一篇:专业综合实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