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导游

2024-08-19

中国历史文化导游(共8篇)

中国历史文化导游 篇1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试卷

第一章 中国历史及文化小常识

出卷人:朱异璠 答卷人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20分)

1、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_____

2、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_____

3、“夏夷之辨”并不是按人种,血统来划分,而是按文化来区分。______

4、“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是从炎帝时代开始的。______

5、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其以在陶器上绘制彩绘而异于“彩陶文化”。_____

6、发现于河南安阳商代晚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_____

7、春秋战国时期《甘石星经》上记明120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_____

8、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_____

9、东汉司马迁写就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______

10、元朝疆域辽阔,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贵州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_____

11、《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修订的药典。_____

12、在秦汉时期,姓和氏有不同的含义,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_____

13、在古代名人雅士的字比号更加尊重响亮。______

14、“武穆”是岳飞的谥号。_____

15、科举制度正式开始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完成于明清。_____

16、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并且以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国通行。_____

17、乡试,每两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也称“礼闱”。_____

18、四象是指东方白虎,北方玄武,西方朱雀,南方苍龙。______

19、紫薇垣中的北斗星座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_____ 20、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每天24个小时,2小时为一个时辰。_____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40分)

1、成书于商周之交的《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_________著作。()A 文学 B 史学 C 哲学 D 命理

2、在我国古代医学家中,被誉为“药王”的是___________。()

A 张仲景 B 扁鹊 C孙思邈 D 李时珍

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又称明太祖,这里“太祖”是___________。()

A 谥号 B 庙号 C 年号 D 尊号

4、北京山顶洞人什么时候学会使用天然火________________。()

A 170万~40万 B 140万~70万年 C 70万~20万年 D 20万~1.8万年

5、下列哪个不是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的代表______________。()A 大汶口文化 B 彩陶文化 C 龙山文化 D 良渚文化

6、古代的“四灵”是指__________。()

A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B獬豸、骆驼、象、麒麟 C龙、凤、麟、龟 D乌龟、白鹤、狮子、白象

7、下列为儒家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

A 老子 孟子 B 孔子 庄子 C 老子 庄子 D 孔子 孟子

8、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

A 《离骚》 B 《诗经》 C 《九歌》 D 《天问》

9、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兵马俑 B 万里长城 C 阿房宫 D 紫禁城

10、最早建立郡县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_。()A 商 B 秦 C 汉 D 唐

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A 商鞅 B 董仲舒 C 荀子 D 司马迁

12、下列是东汉时期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

A 《论衡》 《汉书》 B 《史记》 《论衡》 C 《史记》 《汉书》 D 《诗经》 《汉书》

13、《齐民要术》是哪一类书________________。()A 医书 B 科技书 C 天文书 D 农书

14、贾思勰的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A 齐民要术 B 神农本草经 C 文心雕龙 D 千金方

15、已知2002年为壬午年,请根据干支纪年法推算,2003年为__________年。()A 庚辰 B 辛卯 C 癸未 D 丙戌

16、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在________举行。()

A 县城 B 省城 C 市 D 乡镇

17、百家争鸣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_________。()

A 李悝 B 程颢 C 韩非子 D 吴起

18、张骞开拓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分别是______。()

A 西汉·唐·明 B 西汉·明·清 C 东汉·元·清 D东汉·明·清

19、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统一大业的是____________。()

A 刘邦 B 秦始皇 C 李世民 D 杨坚 20、不是南北大运河的作用的是__________。()

A促进了南北经济交通 B 促进了南粮北运 C 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D促进人员来往。

21、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唐朝的是_________。()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

22、古代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的是哪个朝代?()

A 唐 B 宋 C 元 D 明

23、下列属于宋朝的科学技术是_______.()

A第一次测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B 小数点精确小数点后七位 C 发明了麻沸散 D 活版印刷术

24、手工业生产部门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朝代是________。()

A 元 B 明 C 清 D 民国

25、下列属于编年提通史的是________。()

A 《史记》 B 《汉书》 C 《三国志》 D 《资治通鉴》

26、被誉为“中国科技史的里程碑”的是_______。()A 《梦溪笔谈》 B 《授时历》 C 《水经注? D 《论衡》

2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 C 国别体史书 D 断代史

28、下列不是在书法上得名的是_________。()A 王羲之 B 欧阳询 C 柳公权 D 顾恺之

29、被尊称为“画圣”的是_________。()A 张择端 B 石涛 C 吴道子 D顾恺之 30、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书的是_________。()A 《农政全书》 B 《大衍历》 C 《水经注》 D 《天工开物》

31、官谥为“文忠”的是________。()A 韩愈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范仲淹

32、每两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叫做_______。()A 院试 B 乡试 C 会试 D 殿试

33、哪个皇帝因为避讳自己的名号而把“玄武门”改为“神武门”。(B)A 乾隆 B 康熙 C 唐太宗 D 唐高宗

34、以干支纪年萌芽于_________。()A 春秋 B 战国 C 东汉 D 西汉

35、诸子百家中,在人与自然的看法上明显对立的是__________。()A法家与道家 B 法家与儒家 C 墨家与儒家 D 儒家与道家

36、我国古代的火曜日是星期几_______。()

A 星期四 B 星期五 C 星期六 D星期天

37、某人在乡试中考取第一名被称为________。()A榜眼 B会元 C 探花 D解元

38、今年是鼠年,在我国古代的地支中与它对应的是_______。()A 午 B 子 C 辛 D未

39、下列不属于总结性著作的是________。()

A 《徐霞客游记》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齐民要术》 40、下列不属于五代十国的是________。()A北魏 B 后汉 C 后蜀 D 南唐

三、多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近代史上那些重大事件是用干支纪年来表示的。()A甲午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2、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判断季节正确的是。()

A斗柄指东,天下皆春;B斗柄指南,天下皆夏;C斗柄指西,天子皆秋;D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3、阴阳五行八卦中五行相生的是()。A 金生水 B 水生木 C 火生土 D 土生金

4、纪年方式中,为帝号纪年法的是()。

A 周平王元年B 鲁孝公二十七年 C永乐十八年 D 乾隆四十七年

5、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就有了四象,它们分别是()。A 东方苍龙 B 西方白虎 C 北方玄武 D 南方朱雀

6、古代对星空的分区中的三垣为()。A 紫薇垣 B 天权垣 C 太微垣 D 天市垣

7、诗歌的代表作有()。

A,《诗经》 B 《文心雕龙》 C 《史记》 D《离骚》

8、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是()。

A 仰韶文化 B 龙山文化 C 大汶口文化 D山顶洞文化

9、伏羲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了哪些贡献?()。A 画八卦 B 刻文字 C 钻木取火 D 养蚕桑

10、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百家争鸣,对我国历史进程影响甚大的是()。

A 儒家 B道家 C 墨家 D法家

11、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___________建议,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

A 罢黜百家 B 独尊儒术 C 设立太学 D 教授五经

12、五行之间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相克的是()

A 金克木 B 木克土 C 土克水 D 水克火 E 火克金

13、明清时期,科学技术方面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著作,它们是()。

A《本草纲目》B 《农政全书》C 《徐霞客游记》D《天工开物》

14、中华文明史的基本特征是()。A 深远性 B 悠久性 C 持续性 D 兼容性

15、下列属于名人的号的是()。

A 放翁 B 五柳先生 C 青莲居士 D 鉴湖女俠

16、帝王的谥号中为表扬意义的是()。A 文 B 武 C 昭 D 穆

17、中国五行论中,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A 土—中---黄 B 金—南---白 C 水—北---黑 D 木—西—青

18、唐代书法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有()。

A 欧阳询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19、中国的四大名著是()。

A 《聊斋志异》 B 《西游记》 C 《水浒传》D 《红楼梦》E《三国演义》 20、我国帝王谥号中属于贬意的有()。

A 悼 B 厉 C 烈 D幽 E 炀

答案:

一、判断

1、× 2 × 3√ 4 × 5 × 6 √ 7 √8 √9 × 10 ×11、× 12 × 13 × 14 √

15、× 16 × 17 × 18 × 19 √ 20 √

二、单选

1、C 2 C 3 B 4 B 5 B 6 C 7 D 8 B 9 A 10 B

11、B 12 A 13 D 14 A 15 C 16 B 17 C 18 B 19 D 20 C

21、A 22 B 23 D 24 B 25 D 26 A 27 A 28 D 29 C 30 D

31、C 32 C 33 B 34 D 35 D 36 C 37 D 38 B 39 D 40 A

三、多选题

1、ACD 2 ABCD 3 ABCD 4 AB 5 ABCD 6 ACD 7 AD 8 ABC 9 AB 10 ABD

11、ABCD 12 ABCDE 13 ABCD 14 BCD 15 ABCD 16 ABCD 17 AC 18 ABCD 19 BCDE 20 BDE

中国历史文化导游 篇2

“导游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游”角色,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参观历史的“知识景点”,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发现、研究、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要上好一节历史“导游”课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慎选“景区” 精挑“景点”

历史课的内容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内容都适合“导游式”教学,如汉代儒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等内容理论性较强,抽象难懂,缺乏具体的实物供学生观赏和分析,不适合“导游式”教学。所以,教师选取教学“景区”时须慎重小心。适宜使用“导游式”教学的“景区”,里面应有足够的“景点”供学生参观欣赏,且每个“景点”都有不同的特色能供师生分析。例如,笔者选取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就具备大量的文物、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内容涉及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多个领域,且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而学习兴趣浓厚,乐于自由发言。

由于上课时间短而教材内容多,每个知识点都旁征博引、面面俱到,显然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找到了合适的“景区”以后,还要对其各个“景点”进行筛选,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陪衬,“导游”心中都应一清二楚。重点、难点的“景点”应放慢语速详细讲解,而一般性“景点”则可快速带过,不得顾此失彼、随意展开。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前,笔者认真学习了“新课标”及《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拟定欣赏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为一般性知识点,而将重、难点定位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上,并要求学生在欣赏“景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总结。在前期游玩“景点”时,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了小组,要求按照年代顺序用表格记录下陶瓷业、纺织业和冶金业方面的具体“景点”,为后面讨论古代手工业发展 的基本特 征做好准备。

二、策划路线 多管齐下

“景点”选好以后,怎样才能让“游客”走得方便、快捷又玩得尽兴?这就需要“导游”精心策划旅游的路线和方法,引领学生自然而又快速地进入“旅游”状态。《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除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的内容外,主要涉及了“纺织业发展”“先进的冶金技术”和“陶瓷业的成就”三个子目,我们可以分别将其视为“纺织业展区”“冶金业展区”和“陶瓷业展区”。为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笔者在课堂导入部分特意安排了一首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并附上相应的瓷器图片和歌词。此举果真有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都自发地哼唱了起来,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先从“陶瓷业展区”的“陶瓷业的成就”入手,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纺织业展区”和“冶金业展区”的教学安排,打破了教材中本节课的原有框架,思路正确,一气呵成,效果显著。

为了让学生在“旅游”时能积极投身其中,快速地把握各“景点”知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讲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时,笔者主要选用了小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和情境再现法。小组讨论法按“分头游览”“成果分享”“讨论概括”的顺序进行。“分头游览”主要是在课前对“陶瓷业展区”“纺织业展区”和“冶金业展区”三个展区,以朝代发展顺序列好学案表格;再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查找搜集“陶瓷业展区”的主要成就并完成学案表格,第二组负责“纺织业展区”,第三组负责“冶金业展区”。“成果分享”则是将三个小组完成的表格依次呈现,由第四组成员对照课本进行快速纠正,其他学生观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仔细分析三张表格,并结合相应文字史料,让学生讨论概括出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显然,通过这三张表格的记录,在分析总结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时,学生手中就有了一份较为直观的材料。对照这三张表格,学生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1:通过这三张表格的题目可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行业类型比较多,如纺织业、陶瓷业、冶金业等。

学生2:通过这三张表格的具体内容可知,不管是陶瓷业、纺织业还是冶金业,其技术发展都是越来越进步。

学生3:通过汉代丝绸之路,大量中国丝织品远销到罗马等地中海地区,长期受到推崇并当作奢侈品享用,中国甚至被称为“丝国”。所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技术是长期领先于西方国家的,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

发言学生的总结相当准确,可见学生在游玩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将各展区的“景点”记录下来,再分析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就轻松自如了。但是,如果想要全面地总结其发展特征,仅仅三张表格还远远不够。于是,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出示相关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供学生分析。

材料一:《清代全史》记载,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问题:根据材料一,能够看出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材料二:明代主要商业城市及其主要手工业分布

材料三: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够看出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情境再现法。笔者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附以相应的历史纪录片,如《国宝档案·司母戊鼎》等。为了让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演变发展有个直观清晰的认识,“游览”每个“景点”时,笔者都展示了相应朝代的富有典型意义的实物图片,冶金业就有商周时期的司母戊鼎、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东汉时期的水排装置等,从而使得学生在“游览”时更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师生互动法。主要就是解决学生“游览”时产生的疑难困惑,帮助学生理解概括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游览”陶瓷业展区时,笔者呈现一幅“鬼谷子下山”瓷罐图片(见图1)。“鬼谷子下山”瓷罐是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的一件珍品,当时拍出的价格是1568万英镑 (约合人民币2.3亿元)。许多学生得知后都发出惊呼,对如此高的价格表示难以置信。

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告诉学生,“鬼谷子下山”瓷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图案画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武被敌方所擒,其师父鬼谷子接到齐国使节通知后前往营救,与使节一起下山的情景。图画生动形象,鬼谷子乘坐一辆由一虎一豹拉的两轮车,跟在两个“步卒”后,齐国使节苏代骑马殿后,两人之间有一少年,英气勃发,策马而行。所以,该瓷罐作为一种古董,承载着一定时期历史与文化的丰富信息,所以除了经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等等。

学生听完笔者介绍,心中豁然开朗,纷纷点头赞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甚至对古代手工艺品所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具有了较高的认识。

三、寓教于乐 事半功倍

在旅游途中,导游大多会给游客留下风趣、幽默的印象。同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导游式”教学时,也应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欢快的“旅游”场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旅游”氛围中增长知识。

例如,当讲到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的炼钢技术时,学生对其意义的认识并不深刻。于是,笔者就刻意穿插了一则历史趣事。

笔者告诉学生,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都是熟铁制作,过于柔软,每次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还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了不可,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刺一下、踩一下的奇特景观……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媲美。

故事简短但不乏风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容易通过这种幽默故事加深了认识:中国战国时期出现的炼钢术,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冶剑技术和军事实力。

又如,在讲到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见图2)时,笔者也不乏幽默地对其进行了描述:此款素纱襌衣,轻盈飘逸,薄如蝉翼,总重量才49克,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酷若女神下凡。而且针对此件素纱襌衣,到底是外衣还是内衣,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不管是哪种,想必女子穿上肯定都万分性感。

话音刚落,学生早已笑得合不拢嘴,纷纷表示通过笔者耳目一新的教学,他们对历史这门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原来历史课上起来这么有意思。

中国导游谋生记 篇3

“我很热爱这个工作,我也希望能给游客带来精神享受。”已经干了近十年导游的赵行,如今仍心藏这样的职业理想。“不过为了让游客掏钱购物,我必须把购物店里的玉器说得神乎其神,神到让游客觉得,如果他们今天不买几件带在身上,明天参观十三陵的时候就得撞见鬼!”

已经算不上是“内幕”的实话,但依旧会招致詈责,特别是近来。

2010年初,一位名叫李巧珍的香港导游,因比赵行更彻底地变身为导购,且对游客怒言“是你们在欠着我的,不是我欠着你”以及“我给你吃,给你住,但是你们不付出”云云而获“恶导游阿珍”之名。更早的2006年,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的深圳导游邬敬民,则曾经在他那本著名的《叫我如何不宰你》一书中揭露出中国导游的种种宰客术。《宰你》的封面上,“中国旅游到底有多黑”几个字既是广告语,又像副标题。

显然,在中国旅游休闲产业迅速发展的这些年里,负有提供旅游服务职责的中国导游们已经沦为游客眼中骗夺钱财的“黑恶”势力。

赵行认为游客有理由抱怨,“但我希望人们知道,在如今中国旅游业的潜规则之下,导游这工作干起来太难!”

不宰客就没有收入

干起来太难的理由说起来太多,没有工资和社会保险是其中之一。

“导游多是挂靠在旅行社,旅行社只在有团的时候才需要导游工作,所以几乎没有旅行社给导游开工资或上保险。”北京导游李娜说,这样的现实也可以理解为,除“宰客”所获之外,绝大多数导游没有任何收入。

事实上,2009年5月开始施行的新版《旅行社管理条例》已明确规定:“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但是旅游行业的季节性太强,旅行社没有必要养导游。”赵行对旅行社不愿“依法”办事的难处表示理解。

不过,为了应对至少在《条例》施行之初曾轰轰烈烈的检查,不少旅行社还是在形式上为导游开出了工资,而被形式掩饰的事实是,导游须每年交给旅行社一笔钱,旅行社用这笔钱的1/12为导游发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的方法如是。

就职于山东省临沂市一家旅行社的褚啸说,其实也不是所有旅行社都不给导游发工资。“我们社的专职导游是有月薪的,400块,没团的时候要来办公室坐班。”不过褚啸的同事们如今也面临着暗淡的前景。“我们准备不要专职导游了,以后都用兼职导游,兼职导游我们不给工资。”褚啸说这是个趋势。

在北京及其他旅游业竞争激烈的城市,很多导游不仅没有工资,而且还要在带团之前先花钱“投资”。

李娜算了一笔账:昆明至北京之间的往返机票,价格约为2000元;每人每餐15元乘以五天里的6、7次包餐,约需100元;每人每宿50元乘以四晚,再需200元。也就是说,从昆明来北京的游客在一次“四晚五”的旅行中,每人的吃、住、行成本约为2300元,北京市内交通和景点门票费用还要另外计算。

然而在昆明报名的时候,每位游客交给组团社的费用通常连2300元都不到,当真正操办行程的北京地接社收到钱时,这不到2300元的团费中又有一部分已被组团社当作利润扣留。那么,进项与成本之间的差额该由谁来补足?

“只能是我。”李娜说。“上团之前,地接社会向导游收取一定数量的‘人头费’。以一团30位游客、每位游客30元‘人头费’的常规标准计算,我在一分钱还没挣到的时候,就已经交给旅行社900元了。”

对于旅行社的这种做法,李娜也能理解,“中国游客报团的时候只求便宜,完全不考虑实际成本。”报价低者得天下的现实,使得旅行社一方面纷纷降低团费价格,以至不惜低于成本线运作,另一方面又不断提高“人头费”标准,以期尽量弥补亏空。李娜觉得,作为这个产业链最末、最弱的一环,导游因此注定要在宰客之前先被宰。

事实上,导游“买团”支付的“人头费”尚不足以填补团费与成本之间的缺口,而旅行社无疑还要在不赔的基础上赚取利润,于是,导游就有了其他必须完成的任务,比如带游客进指定商店购物。

“指定购物店大多和旅行社有协议,游客就算不买任何东西,只要在店内待够三四十分钟,商店也会根据人数向旅行社支付费用。”赵行说。

问题在于,并非所有游客都愿意进店停留40分钟。赵行说:“如果一个客人出去抽烟,商店会少给旅行社一个人的费用,他这笔钱就要由我来扛。”这时候,赵行只能请求客人“配合工作,再逛逛”,而反问“凭什么配合你工作”的客人也不在少数。

除支付“买团”的“人头费”和可能发生的进店费赔偿外,许多导游还要为旅行社垫付游客用餐和购买景点门票的费用。李娜所在旅行社的规矩是,上第三个团的时候,报销第一个团的垫付款,“不过,听说有的导游在旅行社压了十几万还没报回来,后来旅行社干脆就赖账了。”李娜说。

“玩这一趟其实是我在请客”

导游付出这些“投资”和风险成本,无疑是因为对更多的收入心存期待,而事实上,大多数导游的收入来源只有两个:购物回扣和自费景点门票提成。

据李娜介绍,购物店给导游的回扣通常是30%,“这部分钱是留给导游吃饭的,旅行社一般不碰。”然而,随着报团价格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下降,最近几年,旅行社为了找回让给游客的利润也开始参与购物回扣分配,至少在北京,导游的回扣比例已因此下降到25%。

自费景点门票的提成水平通常高于30%,然而由于提成总量受游客人数和票价的限制,加之参观游览耗时太多,所以很多导游更愿意带游客进店购物。

来源如此,能否挣到钱却是另一回事。赵行说他疏浚财源的习惯是先礼后兵。每次接团的时候,赵行都会向游客说明低价团费的来龙去脉,然后请客人给个面子,多少买点东西。“我得让他们知道,团费那点钱连吃、住、行的成本都不够,玩这一趟其实是我在请客。我希望客人接受一种价值观——羊毛应该出在羊身上。”

只是愿意接受赵行价值观的人永远是少数,这使得“后兵”的环节总难避免。据说曾有中国客人报低价团到泰国旅游,当地导游嘴皮磨破,游客就是不肯花钱。情急之下,导游开始翻弄手包,一把手枪当众落地,吓得游客纷纷调整计划。

“我也得想方设法让客人花钱,不过我顶多也就敢说几句风凉话。”

然而即便是风凉话,赵行也处于说或不说都为难的境地。“说了,游客可能会投诉导游服务有问题。这样一来,组团社就有理由罚扣应该付给地接社的团款,这部分损失可能还要由我来承担;可要是不说,我可能连人头费都挣不回来。”赵行说,有客人也希望他能接受一种价值观——“愿赌你就得服输”。

相比而言,接待外国团的导游境遇稍好一些,原因是外国游客的购买力强,且有给小费的习惯。但据李娜说,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外国团的小费数量已大不如前,而有些国家的游客则更是变得分文不出,“法国人比较吝啬,‘法抠儿’说的就是他们。荷兰人更抠儿,AA制都Go Dutch。”

“总体算下来,国内团导游的年收入一般是5到8万,外国团导游能超过10万。”赵行说,“如果带国内团一年挣不到3万,那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这份辛苦了。”比如早上四五点起床奔赴酒店,晚上十点之后才能回家,上车推销,进店把门,景点讲解,以及随时平抚游客对餐饮、住宿和行程安排的不满情绪。“干导游的没几个身体好,到了秋天不少人得病一场”,赵行说至少他如此,“得把夏天这点邪火都发出来。”

至于为数众多的女导游,另外有些委屈也可想而知。

褚啸记得,一位女导游曾经带过一个公司团。按照常规,公司先付一部分团款给旅行社,剩余部分待旅游结束后补齐。旅行途中,公司的带队领导频频对女导游进行性骚扰。行程过后,这位领导又以服务差为由拒付剩余团款,除非带团的女导游亲自到公司结账。“她到那家公司之后,公司领导让她到一间办公室去结账。”褚啸说,结果那间“办公室”里有一张床。女导游被这个场景吓住,钱也没要就离开了。

旅游业的潜规则很难改

汪童菲是吉林省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她觉得游客之所以有动辄拒付团费的强硬之举,主要是因为法律对游客有所偏袒。“不管客人有没有道理,只要他们投诉,旅行社和导游就有责任。”

有一次,汪童菲社里的导游带团走高速公路。出发之前,导游建议客人利用路边商店的卫生间方便一下,以免上路之后找不到厕所。游客们误以为导游要求他们购物,所以拒绝下车。于是车开了,再次途径厕所时,四个小时已经过去。旅行社和导游后来遭到投诉,只是故事变成“因为客人不进商店买东西,所以导游把他们关在车里四个小时,而且不许上厕所。”

然而游客并非完全不可理喻。在导游收入严重依赖购物回扣的情况下,游客凭什么相信进店的建议是出于善意?

“其实还是旅游业的潜规则对导游不利。”赵行认为,靠购物回扣补偿团费让利的潜规则,不仅使游客难以信任导游,而且还将导游置于绝对被动的境地。

“阿珍为什么崩溃?因为在她买的那个团里,每个客人都享受到了潜规则的利益,也就是只花600多块钱就能在香港这个一张报纸卖5块钱的地方吃、住、行、玩四天三夜,但是所有人都倚仗法律,粉碎了阿珍在购物这件事上对他们的希望。”赵行如此分析。

那么,能否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潜规则,杜绝赔本揽客的“负团费”现象?

事实上,新版《旅行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

但汪童菲感觉改起来其实很难。“旅游业门槛太低,旅行社和导游太多了,人心不齐!”

赵行则认为可以对旅行社进行整合兼并,“有实力的存在,没实力的淘汰,然后大家建立攻守同盟,不许任何人搅局。”不过他觉得,这样的改革也许更难。“每个旅行社在成立的时候都要交给政府至少20万元质量保证金,开张之后要纳税,而且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那么多环节,政府没有理由为了导游的利益限制旅行社的发展。”

所以如果这个链条的顶端没有改变,那么末端导游的困境也许只能是“依法活该”,赵行以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涉及的导游均采用化名)

公众通常采用的休闲类型

NO 1.文化娱乐类休闲 75.5%

NO 2.休闲旅游 58.8%

NO 3.怡情养性休闲 53.7%

NO 4.社会活动类休闲 48%

NO 5.体育类休闲 46.7%

对导游服务的五大不满

NO 1.欺骗或强迫游客消费 74.3%

NO 2.态度差 45.2%

NO 3.擅自增减项目或更改路线 43.7%

NO 4.私拿回扣 26.6%

中国历史文化导游 篇4

1.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是()。

A:«农桑辑要»

B:«东鲁王氏农书»

C:«夏小正»

D:«农政全书»

正确答案:C

2.«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编著者是()。

A:贾思勰

B:王祯

C:鲁明善

D:徐光启

正确答案:A

3.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农政全书»

B:«考工记»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正确答案:D

4.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史通»

D:«资治通鉴»

正确答案:A

5.唐代诗人中被誉为“诗杰”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勃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朋友,黄沙古渡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明朝庆靖王朱栴诗《黄沙古渡》描述了这里的壮丽景色,也阐述了黄沙古渡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当地政府深人挖掘了黄沙古渡历史文化,恢复与建设了黄河祭台、宁河台、观日台、禹王井、黄龙镇河、古渡口、黄河渔村、黄河古镇、古渡人家、黄沙古渡黄河楼、塞外浑怀障、芦荡飘雪、黄河人家、古渡、黄河小镇、大漠孤烟黄河落日、烽火台、时来运转阁、横城古渡、横城堡渡黄河、朱栴巡边、康熙渡黄河、昭君出塞和亲雕塑以及大漠驼场、漠北大营、黄河滩老羊圈等古迹景观。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开始游览行程。首站我们去乘坐沙漠冲浪车,冲浪车在沙漠里穿行,很颠簸,看不到前面的路。从高坡下来,近似六七十度,比过山车还要刺激!下了冲浪车以后,我们看到一处芦苇荡,一边是沙漠,一边是芦苇荡,非常的神奇,真的有“塞上江南”的感觉。在这里坐龙舟可穿行九曲黄河湿地,我们乘船穿行于芦苇荡之间。从湿地穿行过来,我们看到一座巨大的木亭子像乌龟的形状,所以这里就叫神龟岛。神龟岛上有几匹放养的马,悠然自得,还有小马驹,好可爱。这里有两种交通选择,有马车、羊皮筏子可以到下一站。乘坐羊皮筏子,很安静,万籁俱寂的感觉,这边的黄河水不打浪,很平稳。特别享受这种安静的感觉!当然乘坐羊皮筏子时,一定要记得把手机、钱包拿好,不然掉入黄河母亲的大怀抱可拿不回来。

各位游客朋友,坐完羊皮筏子需要步行800米到大漠驿站,四面通风,很是凉快。大漠驿站周围有骑马、射箭、打气炮、骑骆驼等,都可体验一把,骑胳驼爬坡的感觉真的不错!骑着胳驼到达沙丘上之后,看到的是“黄沙拥长河”的景色。西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视野非常的开阔,景色非常神奇。走过一段沙丘,我们就爬上了景区的最高点一观日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眺望的感觉非常舒畅,滔滔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河面平静如水,金色田园,隔河相望,景致唯美、粗旷而又秀丽。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一月牙湖湿地游览。这个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依黄河东岸,距市区约30千米。月牙湖湿地区由湖泊、浅滩、灌丛、草甸、沙丘构成,主要包括月牙湖及周边的河滩湿地,黄河在此流速变缓,形成了1.3万亩滩涂湿地,生长着茂密的芦華等自然植物,栖息着40余种野生鸟类;滩涂内有一形似月牙的湖泊,俗称月牙湖,也是当地月牙湖乡名称的由来。这里生长着茂密的天然芦苇、蒲草。湿地内修建了鸟类观测台,栖息着河鸥、大雁、山鸭、山燕、沙燕、灰鹤、白鹤、沙鸡等40余种珍禽候鸟。沙丘上种植了花棒、沙蒿、杨柴等植物200万平方米。未来还规划建设为湿地保护区、滩涂生态涵养区、古渡芦苇荡景观区、塞上田园观光区、治沙示范区、黄河水上娱乐区等,种植沙柳、新疆杨、沙枣树、刺槐等树苗500余万棵,成为保护最好的一片沙漠植物群。

各位游客朋友,最后我们要去参观的是位于景区内的黄沙古渡民俗博物馆。该馆是以抢救、保护、收藏和展示黄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民俗物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120__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共计26个展厅。馆内共分幸福年代、生产、生活、农具、石器、铜器、灯具、木雕、工匠制造、皮影、年画、剪纸、绣品、泥塑、毛文化等展厅。馆内主要藏品有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当中常见的各种工具、农具、器具物品和民间艺术品,如各种木器、家具、运输工具、工匠制作工具、生活用具和剪纸、年画、皮影、小人书等。这些民俗物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居住、民俗、民风、民情和艺术审美的历史风貌,也见证了我国北方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让我们在观赏古渡美丽景观的同时,也享受了一把民俗文化的美妙乐趣。

★ 山西导游词

★ 山西精彩导游词

★ 山西省内导游词

★ 山西五老峰导游词

★ 山西太行山导游词

★ 山西恒山导游词

★ 关于山西名胜旅游地导游词

★ 山西洪洞大槐树导游词

★ 关于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

中国渔村导游词 篇6

石浦渔民素来有“三月三,踏沙滩”、“祭海”等习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现在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期”结束称为“开渔”。当地政府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自首办开渔节以来,名声日长,开渔节已成该县一靓丽名片,现为全国著名节庆之一。

开渔节时候,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静态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海涌动,鼓乐喧天,爆竹齐鸣,焰花怒放,一派壮观景象。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交通指南

宁波市区方向

甬台温高速复线G1523→象山港大桥→象山新桥枢纽→大下线→沿海南线→渔港北路→渔港东路→皇城大道到达中国渔村。

杭州市区方向

杭甬高速→宁波绕城高速→甬台温高速复线G1523→象山港大桥→象山新桥枢纽→大下线→沿海南线→渔港北路→渔港东路→皇城大道到达中国渔村。

上海市区方向

中国历史文化导游 篇7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佛教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中的一种, 是以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浙江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息闻名中外, 是佛教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交流窗口。普陀山佛教文化是当前舟山最具号召力的旅游产品。导游词的翻译是旅游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而对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中禅寺导游词的翻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过中国知网数据搜索结果来看, 相关涉外导游词文献1992条;与佛教文化英译相关论文数量仅31篇, 大部分关注在佛教文化词汇、佛教术语、佛教景区或景点名称的翻译研究层面;而对于佛教旅游中禅寺导游词英译研究记录为0条。笔者试图从跨文化视角, 以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中的英文导游词为例, 运用语篇分析理论, 结合翻译策略, 研究禅寺导游词的翻译特点。

二、理论视角

(一) 语篇理论

语言学领域的语篇研究多注重分析“具体语篇”, 强调从具体语篇的分析入手, 更多地通过分析实际语篇来解释语篇所体现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田海龙2009:40) 。在分析语篇之前, 先确定语篇的类型。多年来, 语言研究专家从不同视角把语篇归纳为有限的几类。韩礼德从语境的维度划分出三种基本语篇类型:论说型语篇 (argumentative text type) 、说明型语篇 (expository text type) 和指导型语篇 (instructional text type) 。荷兰提尔堡大学 (Tilburg University) Jan Renkema教授写的《语篇研究导论》一书中, 以工具论为出发点, 探讨了语篇的各种类型, 包括书面语篇与口头交际、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以及时下流行的网络语篇等 (李红英2015) 。本文选取参加过浙江省导游技能大赛的一篇关于普陀山的禅寺导游词作为中英文语篇研究的语料, 通过语篇理论对比分析, 研究中英文禅寺导游词的特点。外语导游词可分为三类:预制类 (pre-translated type) 、现编类 (impromptu presentation type) 和预制现编类 (combined type) (陈刚2002)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英文导游词属于预制类文本, 是在中文导游词创建的基础上, 根据翻译原则和策略将其事先翻译成英文, 以海外旅游者为对象, 用于口头导游的一种特殊文本。鉴于语言学家的观点, 结合工作实际, 笔者认为导游词是一种口头交际或者口头传播 (oral presentation) , 主要起到传递信息和呼唤的功能。

(二) 跨文化交际视角

本文研究的是中英文导游词的对比分析, 英文导游词作为涉外导游词, 是导游员在景点现场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的材料, 这显示出导游词翻译的难度。涉外导游词不仅要求其内容充实, 生动有趣, 有启迪收益之效果, 而且还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涉外导游词作为一种传播旅游文化的形式, 不仅是语言传播, 亦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导游词的过程中, 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 以吸引英语为母语的旅游者为出发点传播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就是要使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相互了解, 获得更多的信息,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付岳梅2011) 。陈刚 (2002) 指出, 导游词在涉外旅游中发挥着传播文化的作用, 译者在翻译导游词时, 要以跨文化意识为指导。英文导游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本, 只有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 适当运用意境, 灵活进行翻译, 才能保证导游词翻译的准确性, 从而准确传递其文化内涵, 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笔者所在单位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2015年浙江省导游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中英文导游词作为语篇研究的语料。该篇导游词由导游专业教师创作, 介绍了普陀山众多禅寺中最早建立的一个禅寺———“不肯去观音院”。“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山佛教文化一千多年来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也是中日友好的象征。浙江普陀山之所以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观音道场就是缘于“不肯去观音院”。该篇导游词内容丰富, 口语化特性和现场感强烈, 有情有景, 穿插民间传说, 既生动又蕴藏深刻的意义。

四、舟山禅寺导游词原文解读

据历代山志记载, “不肯去观音院”于唐咸通四年 (863年) 创建, 从此, 普陀山就有了佛教庵堂, 视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吴顺珠2013) 。笔者选取了“不肯去观音院”中文导游词中的三小段作为语篇分析的语料,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1。

(一) “不肯去观音院”中文导游词分析

正如黄国文 (2001) 所说, 每一个语篇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起交际作用的, 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通常都能看出其交际目的。Halliday (1985) 认为, 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 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其影响着我们使用语言。这三个因素是:语场 (field) 、基调 (tenor) 、方式 (mode) 。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语篇分析。

1.语场

语场决定交际的性质, 话语的主要范围, 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和使用。导游词在词汇的选择上大部分是由语场变化, 即语言发生的谈话环境引起。从语场角度看, 这是一篇导游员向游客进行讲解的导游词, 介绍了浙江普陀山上的“不肯去观音院”。导游词, 即导游解说词, 是导游员在指导游客游览时进行讲解、传播文化、交流感情所使用的语言 (丁大刚2008:114) 。导游员以民间传说的方式介绍禅寺名称的由来, 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悟。从呼语 (亲爱的朋友们) 和开头语 (欢迎大家) 可以确定, 这是一种口语化语式的导游词, 是一种面对面的话语模式, 显示出说话人对受话人的礼貌和尊重, 拉近了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距离, 增加了亲近感。同时, 导游词并不是平铺直叙的口语形式或简单的会话模式, 它是导游员在旅游景点的演讲词, 目的是引起游客的兴趣, 使游客放松心情, 达到导游的目的和效果。导游词中“迫切、稍快、大停顿”这几个语气备注, 无疑对导游员演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导游词的讲解好比是一场现场演绎, 对导游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语旨

语旨指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从基调角度看, 导游词的交际双方分别是导游员和游客。从双方的角色、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看, 笔者认为, 导游词交际双方可以被认作为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主人和客人的关系。导游员的职责是按照旅行社的接待计划, 安排和组织游客观光游览, 期间负责向游客讲解、传播中国文化, 并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总体而言, 导游员是服务于游客, 游客就是导游员尊贵的客人。在这种工作范畴下, 游客旅游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游员的工作是否到位。

3.语式

语式指的是语言的交际渠道以及语言所要达到的功能。从方式角度看, 导游词用语浅显易懂, 是一种口语化的语式。原文第二段选用了一个传说故事, 这也是导游词惯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穿插传说或者民间故事, 感染游客, 引起游客的好奇心理。另外, 原文中第一段“听完, 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文中选取第二人称的视点, 遵循了语用原则中的亲疏原则, 拉近了听众和演说者的距离。原文中第四段开头语“请大家随我来到……”, 这个话语标记说明语境改变, 随之接下来的话语模式也将发生转变, 尽管听者不变, 但是语言的选择应更趋于书面语, 这也是导游词强调知识性的原因, 多方位地为游客提供信息, 加深其对景点的印象。介绍完毕后, 导游员话锋一转, “亲爱的朋友们……”, 再次开启口语化语式。第四段中出现了“我们”这个第一人称视点, 发表说话人感悟, 起到号召、引起受话人共鸣的作用, 最后以一句“谢谢大家”作为导游过程的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语篇分析, 笔者对中文导游词的语义成分归纳如下: (标题) +称呼+导游词目的+文化叙事 (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内容+结果) +文化叙事的影响+现场语境叙事+演说者感悟+结束语。笔者通过对“不肯去观音院”中文导游词的分析, 将从跨文化交际视角, 运用翻译策略, 对比分析该中英文导游词在语义结构上是否一致, 导游词的英文翻译是否实现了文本创作的目的, 并总结禅寺这一区域性特色导游词的翻译特点。

(二) “不肯去观音院”英文导游词分析

笔者将“不肯去观音院”的英文导游词根据中文导游词进行翻译, 译文详见附件2。

1.翻译目的和翻译准则

英文导游词讲解的对象是外国游客, 让他们在轻松的旅游过程中了解中国并传播中国文化, 这成为导游词英译活动的主要目的。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等, 生产出符合译文习惯、读者期待的译文 (宋智2011:41) 。本文分析的是一篇预制类涉外导游词, 笔者根据以上翻译目的, 遵循跨文化交际原则, 采取以外国游客为出发点, 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的翻译准则, 对“不肯去观音院”的英文导游词进行了分析。

2.翻译策略

分析该篇英文导游词, 笔者发现, 由于交际对象的变化, 对有关“语场”的调控较为明显。导游员只有把某一个景观或者一个历史传说讲解得浅显易懂, 符合听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 才能更好地吸引外国游客。在新的阐释框架下, 以变通为手段的改造、变形与再组合, 是成功翻译的重要保证 (孙艺风2012) 。变译的实质是译者在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 (黄忠廉2002) 。笔者根据变译翻译策略中增、减、改这三种变通手段, 对该篇禅寺英文导游词进行了分析。

(1) 增

译文第一段增补了景点所在地———普陀山的历史介绍和重要地位, 是为了补足原文中缺失的相关信息。基于充分考虑跨文化因素, 又增补了“佛教”和“观音”两个概念, 并进行了文化对等诠释:“Chinese people’s faith in Buddism is as deep as Western’s in Christianity.We revere Guanyin just as you admire the God.”原文中关于“不肯去观音院”的由来阐述较为抽象和理想化, 在讲完传说后, 便承接“从此普陀山上有了‘不肯去观音院’”, 充分显现了中国大部分民间故事和传说追求美好愿望的旨归。在译文中为避免外国游客不解, 增补了渔民放弃自己住所供奉此观音像的内容, 增加了故事的逻辑性, 帮助听者进行理解。涉外导游词交际双方分别是导游员和外国游客。由于游客的特殊性, 交际双方即导游员和游客分别承担和享受相应的义务和权利, 导游员无形中还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角色——中国导游员形象的代表和对外文化的传播者。译文第一段最后增补了一句:“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ask me.”体现了导游员积极主动为外国游客服务的主人翁精神。在译文第二段最后增补了一句:“Isn’t it interesting and mysterious?”体现了导游员和外国游客的互动, 创造出轻松的氛围, 并通过观察游客的反应了解讲解的效果, 方便做出相应的调整。

(2) 减

禅寺是以佛教建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人文景观, 对来自英语国家的游客来说较为陌生, 他们的宗教背景多为基督教, 不容易理解中国的佛教。而且, 外国游客对佛教禅寺的观光更多的是围绕佛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 而并非因为宗教目的而从事旅游活动, 所以, 从英文导游词语篇的方式看, 更多地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 避免宗教术语。相较于中文导游词, 英文导游词缺少了华丽的辞藻, 多了平实的词汇, 少了煽情的表达, 多了直接的传意。导游词向国外游客传达信息不但要求浅显易懂, 还要尽量简单明了, 避免内容复杂又词不达意。原文中第一段的一个设问句:“究竟是谁不肯去呢?又不肯去哪里呢?”既煽情又冗长, 而在第二段中关于高僧慧萼遇到的暴风雨的描述更是辞藻华丽而夸张, 在译文中运用了信息删减的翻译策略, 用“a badly heavy storm”言简意赅地进行了阐述。

(3) 改

在时间的翻译上, 原文“公元863年”直接译成“about one thousand years ago”, 使传达的信息更加直接, 听者能够即时获取时间概念。在语言的使用上, 导游员除了做好服务工作, 还要考虑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所以, 在称呼语上, 原文中“亲爱的朋友”“大家”都以“ladies and gentlemen”作为称呼交流, 符合外国游客的交流习惯, 体现了对外国游客的尊重。最后一段中“人类心心相印, 世界欣欣向荣”的译文“establishing a better-off and harmonious world”达意明了, 避免生搬硬套, 起到了较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也充分体现了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达到传播中国佛教文化的目的。

通过对英文导游词翻译策略的分析, 我们发现, 英文导游词在语义成分上与中文导游词基本一致, 即: (标题) +称呼+导游词目的+文化叙事 (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内容+结果) +文化叙事的影响+现场语境叙事+演说者感悟+结束语。涉外导游词在中文导游词基础上进行创作, 基本保留了原文语篇中的特点, 也体现了中外文化的明显差异。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笔者将中外闻名的海上佛国普陀山上的“不肯去观音院”中英文导游词作为研究对象, 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 运用语篇理论, 遵循以外国游客为出发点, 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的翻译准则, 结合变译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阐述禅寺导游词的翻译特点。通过研究分析, 笔者认为两篇中英文导游词都属于一种口头交际用语, 在谋篇上起到了传递信息、传播文化和呼唤的功能, 两者语义结构一致, 实现了文本创作的目的。同时, 在禅寺导游词的翻译上突显了区域性、实用性和功能性等特点, 既忠实于原文, 又灵活变通, 让外国游客了解和欣赏禅寺这种以佛教建筑为主要载体的人文景观, 传播了本土的历史和文化。

附件1

“不肯去观音院”中文导游词 (节选)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朝礼普陀山历史上的第一座寺院——不肯去观音院。来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觉得非常的奇怪:究竟是谁不肯去呢?又不肯去哪里呢?接下来就让小许为大家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 听完, 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选自原文第一段)

公元863年, 日本高僧慧萼来大唐学习佛法祈祷国家和平。他在五台山见到一尊妙相庄严的观音菩萨像, 喜不自胜, (迫切) 打算迎回日本建寺供养。在他回国途中, 船只经过普陀山时突遇风暴, 滔滔白浪幻化为无数莲花, 接连三天寸步难行。慧萼这才顿悟 (稍快) , 是观音菩萨不愿意东渡去日本, 想要留在风光迤逦的普陀山;而他要带回日本的不应是一尊观音圣像, 更应是大唐文化中灿烂的观音慈悲精神。 (停顿) 从此, 普陀山上有了第一座佛教寺院———不肯去观音院。 (截取自原文第二段)

请大家随我来到大殿的西侧, 这里是一条长长的围廊。围廊内供奉的这33尊神态各异的观音菩萨石刻雕像, 是由日本大西寺、三佛寺等37个寺院捐塑的。这些观音塑像成为一千多年来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也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亲爱的朋友们, 让我们心中多有和谐之想, 意常存向善之念, 则人类可心心相印, 世界必欣欣向荣。谢谢大家! (截取自原文第四段)

附件2

“Unwilling-to-go”Guanyin Temple (excerpt)

Ladies and gentlemen, as we all know, since the Tang Dynasty, Mount Putuo has been the world famous place to enshrine Guanyin, also one of the four great sacred mountains of the Buddhist faith in China.Chinese people’s faith in Buddism is as deep as Western’s in Christianity.We revere Guanyin just as you admire the God.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he first temple built on Mount Putuo, that is, “Unwilling-to-go”Guanyin Temple.From your facial expressions, I’m sure you are curious about the strange name of the temple.So let’s share a legend to make you understand it.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ask me.

About one thousand years ago, a Japanese Monk named Hui E came to China for Buddhism doctrine in order to pray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Japanese peo ple who were suffering a lot from the civil war.Beyond expectation, he found a Guanyin statue with solemn appearance on Mount Wutai and felt so excited as to take it back to Japan.However, on the homeward voyage, his ship was caught in a badly heavy storm near Mount Putuo, which made him impossible to move forward in the next three whole days.Then a sudden enlightenment came to Hui E that Bodhisattva Guanyin was reluctant to cross over to Japan and the goddess of Mercy would like to stay in beautiful Mount Putuo.He also realized it was the mercy spirit of Bodhisattva Guanyin that he should take back to Japan instead of the statue.Fortunately, a fishman living nearby was helpful and he gave up his hut to worship this Guanyin statue.The hut became the earliest temple on Mount Putuo.Since then, Mount Putuo possessed the first Buddhism temple—“Unwilling-to-go”Guanyin Temple.Isn’t it interesting and mysterious?

Ladies and gentlemen, now we see a long gallery on the west side enshrined 33 Bodhisattva Guanyin statues with different looks.All these statues were donated by 37 temples in Japan.So these Bodhisattva Guanyin statues have become a witness of Sino Japanese cultural exchange and a symbol of Sino Japanese friendship as well.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propose to make full efforts for establishing a better-off and harmonious world?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摘要:在佛教文化交流的背景下, 佛教圣地的导游词创作和翻译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和传播中国佛教文化的媒介。以中外闻名的海上佛国普陀山上的“不肯去观音院”的中英文导游词作为研究对象, 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 运用语篇理论, 结合翻译策略, 从语场、基调、方式等三个方面对舟山禅寺导游词进行解读与分析, 并阐述禅寺导游词的翻译特点。

关键词:导游词,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陈刚.2002.涉外导游词的翻译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 :68-73.

丁大刚.2008.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付岳梅.2011.跨文化交际的界定和模式[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4) .

黄国文.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黄忠廉.2002.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 (1) .

李红英.2015.语篇理论与文本解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宋智.2011.从目的论看导游词英译的灵活性[J].文学教育 (下) , (10) .

孙艺风.2012.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中国翻译, (1) .

田海龙.2009.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吴顺珠.2013.定海.普陀山导游词[M].北京:海洋出版社.

高中历史的“导游式”教学 篇8

“导游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游”角色,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参观历史的“知识景点”,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发现、研究、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要上好一节历史“导游”课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慎选“景区” 精挑“景点”

历史课的内容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内容都适合“导游式”教学,如汉代儒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等内容理论性较强,抽象难懂,缺乏具体的实物供学生观赏和分析,不适合“导游式”教学。所以,教师选取教学“景区”时须慎重小心。适宜使用“导游式”教学的“景区”,里面应有足够的“景点”供学生参观欣赏,且每个“景点”都有不同的特色能供师生分析。例如,笔者选取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就具备大量的文物、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内容涉及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多个领域,且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而学习兴趣浓厚,乐于自由发言。

由于上课时间短而教材内容多,每个知识点都旁征博引、面面俱到,显然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找到了合适的“景区”以后,还要对其各个“景点”进行筛选,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陪衬,“导游”心中都应一清二楚。重点、难点的“景点”应放慢语速详细讲解,而一般性“景点”则可快速带过,不得顾此失彼、随意展开。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前,笔者认真学习了“新课标”及《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拟定欣赏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为一般性知识点,而将重、难点定位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上,并要求学生在欣赏“景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总结。在前期游玩“景点”时,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了小组,要求按照年代顺序用表格记录下陶瓷业、纺织业和冶金业方面的具体“景点”,为后面讨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做好准备。

二、策划路线 多管齐下

“景点”选好以后,怎样才能让“游客”走得方便、快捷又玩得尽兴?这就需要“导游”精心策划旅游的路线和方法,引领学生自然而又快速地进入“旅游”状态。《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除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的内容外,主要涉及了“纺织业发展”“先进的冶金技术”和“陶瓷业的成就”三个子目,我们可以分别将其视为“纺织业展区”“冶金业展区”和“陶瓷业展区”。为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笔者在课堂导入部分特意安排了一首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并附上相应的瓷器图片和歌词。此举果真有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都自发地哼唱了起来,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先从“陶瓷业展区”的“陶瓷业的成就”入手,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纺织业展区”和“冶金业展区”的教学安排,打破了教材中本节课的原有框架,思路正确,一气呵成,效果显著。

为了让学生在“旅游”时能积极投身其中,快速地把握各“景点”知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讲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时,笔者主要选用了小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和情境再现法。小组讨论法按“分头游览”“成果分享”“讨论概括”的顺序进行。“分头游览”主要是在课前对“陶瓷业展区”“纺织业展区”和“冶金业展区”三个展区,以朝代发展顺序列好学案表格;再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查找搜集“陶瓷业展区”的主要成就并完成学案表格,第二组负责“纺织业展区”,第三组负责“冶金业展区”。“成果分享”则是将三个小组完成的表格依次呈现,由第四组成员对照课本进行快速纠正,其他学生观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仔细分析三张表格,并结合相应文字史料,让学生讨论概括出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显然,通过这三张表格的记录,在分析总结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时,学生手中就有了一份较为直观的材料。对照这三张表格,学生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1:通过这三张表格的题目可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行业类型比较多,如纺织业、陶瓷业、冶金业等。

学生2:通过这三张表格的具体内容可知,不管是陶瓷业、纺织业还是冶金业,其技术发展都是越来越进步。

学生3:通过汉代丝绸之路,大量中国丝织品远销到罗马等地中海地区,长期受到推崇并当作奢侈品享用,中国甚至被称为“丝国”。所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技术是长期领先于西方国家的,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

发言学生的总结相当准确,可见学生在游玩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将各展区的“景点”记录下来,再分析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就轻松自如了。但是,如果想要全面地总结其发展特征,仅仅三张表格还远远不够。于是,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出示相关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供学生分析。

材料一:《清代全史》记载,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问题:根据材料一,能够看出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材料二:明代主要商业城市及其主要手工业分布

材料三: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够看出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情境再现法。笔者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附以相应的历史纪录片,如《国宝档案·司母戊鼎》等。为了让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演变发展有个直观清晰的认识,“游览”每个“景点”时,笔者都展示了相应朝代的富有典型意义的实物图片,冶金业就有商周时期的司母戊鼎、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东汉时期的水排装置等,从而使得学生在“游览”时更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师生互动法。主要就是解决学生“游览”时产生的疑难困惑,帮助学生理解概括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游览”陶瓷业展区时,笔者呈现一幅“鬼谷子下山”瓷罐图片(见图1)。“鬼谷子下山”瓷罐是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的一件珍品,当时拍出的价格是156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许多学生得知后都发出惊呼,对如此高的价格表示难以置信。

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告诉学生,“鬼谷子下山”瓷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图案画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武被敌方所擒,其师父鬼谷子接到齐国使节通知后前往营救,与使节一起下山的情景。图画生动形象,鬼谷子乘坐一辆由一虎一豹拉的两轮车,跟在两个“步卒”后,齐国使节苏代骑马殿后,两人之间有一少年,英气勃发,策马而行。所以,该瓷罐作为一种古董,承载着一定时期历史与文化的丰富信息,所以除了经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等等。

学生听完笔者介绍,心中豁然开朗,纷纷点头赞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甚至对古代手工艺品所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具有了较高的认识。

三、寓教于乐 事半功倍

在旅游途中,导游大多会给游客留下风趣、幽默的印象。同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导游式”教学时,也应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欢快的“旅游”场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旅游”氛围中增长知识。

例如,当讲到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的炼钢技术时,学生对其意义的认识并不深刻。于是,笔者就刻意穿插了一则历史趣事。

笔者告诉学生,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都是熟铁制作,过于柔软,每次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还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了不可,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刺一下、踩一下的奇特景观……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媲美。

故事简短但不乏风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容易通过这种幽默故事加深了认识:中国战国时期出现的炼钢术,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冶剑技术和军事实力。

又如,在讲到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见图2)时,笔者也不乏幽默地对其进行了描述:此款素纱襌衣,轻盈飘逸,薄如蝉翼,总重量才49克,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酷若女神下凡。而且针对此件素纱襌衣,到底是外衣还是内衣,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不管是哪种,想必女子穿上肯定都万分性感。

话音刚落,学生早已笑得合不拢嘴,纷纷表示通过笔者耳目一新的教学,他们对历史这门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原来历史课上起来这么有意思。

上一篇:成立30周年贺词下一篇:《触不到的恋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