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2024-10-05

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方案(精选8篇)

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篇1

西子商业中心规划及建筑方案

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长沙市火星大道,芙蓉区政府西南侧。项目用地属城市商业建筑用地。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4431,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0189.02,其余为代征城市道路及绿化用地。

二、项目定位

本项目的定位为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当我们面对城市大型建筑时,往往会发现其产生和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

首先,现实意义上肆意膨胀的大型综合体建筑往往造成对传统城市格局的颠覆:巨大的尺度难以提供人性化的空间体验,步行交通成为一种磨难;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成为无法企及的奢求,高容量的开发强度带来难以解决的交通和环境问题。这成为我们在本项目开发中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其次,随着社会公众对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质疑之声日渐,大型商业项目唯我独尊、缺失明确目的的开发方式已难以为继。面对大型集中式购物中心开发热度的有所降温,寻求更为理性的大型商业项目开发模式,成为我们在本项目开发中面临的又一问题。

第三,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土地——这一至关重要的稀缺性资源,其利用方式和开发效率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和日渐重视。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和配置,达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第三个问题。

由上述三个问题出发,我们期望通过本项目的开发,达成三个明确定位,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

1.对城市空间的积极有效参与:

在城市发展版图中,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城市空间的构成,为日趋庞大的城市空间提供尺度宜人的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意义

2.对市场定位的灵活机动应对:

合理控制项目规模和分期形态,以更为灵活的策略、符合商业地产发展规律和特征的运营理念应对更为成熟的市场挑战。

3.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

通过大型集中式项目的开发,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物尽其用,同时有效避免带来使城市不堪重负的过大压力。

三、项目设计 1.基本概念

从项目实际定位出发,在设计中贯彻以下思路:

1)

设计体系标准化:

? ? 采用标准跨度柱网设计,在充分考虑平面户型分隔可能性的前提下,为项目的灵活运作提户型的高度标准化设计,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大大降低配套结构和设备方面设计及施工供充分的空间; 的难度,同时为装修房提供标准化运作的充足空间;

2)

空间配置集中化:

? ? 完全放开共享空间的尺度,包括大尺度的公共绿地、入口门厅及大堂、主楼多层面共享空集约的套内空间设计,在保证套内生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利于控制销售总价,降低产品间等,深刻切入项目开发特性定位,提升空间使用效率,提高项目附加值;

销售和市场推广的难度;

3)

细部设计集成化:

? ? ? 延续标准化设计体系,在建筑构件细部设计中强调标准化集成式设计,强化建筑物公共性相关设备用房集中式设置,简化管线配置,提高管线配置效率,缩减工程成本;

主楼分户空调机位标准化暗藏设置,为保证主楼立面的完整性和建成效果提供全面的考虑。外观的同时,实现细部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化;

2.项目组成及功能概况

1)

A栋(办公式公寓主楼):

? ? ? ? ? ?

由商业裙房及一幢办公式公寓主楼组成。地上建筑面积约 27594 ;

主楼高 28 层,最大建筑高度 88.35 米;主楼标准层每层分隔为 8~9 户套型式办主楼为核心筒框架结构,柱网采用 8000X8400,层高 3 米; 主楼每层共配置 4 台电梯,其中包含 1 台消防电梯;

商业裙房高 5 层,建筑高度 25.2 米,拟作为小规模集中性服务型商务功能使用; 商业裙房为框架结构,便于商业布置,柱网采用 8400X8400,层高 公公寓;

5.1~5.1~4.5~4.5~4.5 米;

?

商业裙房配置 3 台专用电梯,以保障商业客运及货运需要。电梯载重量为1150kg,载客15人,货梯载重量为2000kg。

2)

B、C栋:

?

由商业裙房及两幢单身公寓主楼组成。地上建筑面积约 54264 ;

?

两幢主楼均高 22 层,最大建筑高度 72.45 米,主楼标准层每层分隔为 17 户单身公寓,套型建筑面积 52~86 ;每层共配置 4 台电梯;

?

主楼为核心筒框架结构,柱网采用 8000X8400,层高 3 米; ?

商业裙房

局部4层,建筑高度 21.3 米;

?

商业裙房为框架结构,便于商业布置,柱网采用 8400X8400,层高

5.1~5.1~5.1~4.5 米;

?

商业裙房电梯配置 4 台客梯、4 组(8)台扶梯及 1 台货梯,以保障商业客运及货运需要。电梯载重量为1150kg,载客15人货梯载重量为2000kg。

3)

场地设计:

? 前置景观广场: 沿火星大道西侧北部区域设置集中型城市公共景观广场,总面积达 3500,通过硬质铺地和绿化景观的结合,在商业裙房的围合中形成适宜人群停留集散的开敞公共空间,同时与沿城市道路景观带及A栋、B栋之间的绿化广场呼应,形成完好延续。

? 地面交通:

地面总停车数 79 辆;消防车道宽 4 米,转弯半径 6 米;

4)

地下空间:

? ? ? 地下整体设置二层地下室,总地下建筑面积约 28554。主要为项目提供停车、设备用房及人防功能配套;

地下车库设置 3 处出入口,分别位于北部东侧、中部西侧、南部东侧,尽量避免出入口其中 坡道对于商业空间出入口的不利影响;

北部及南部出入口坡道宽度为净宽4米,为单向出入口,中部出入口坡道宽度为净宽7米,为双向出入口 ;

?

地下停车库总停车数 595 辆,其中地下一层停车数 296 辆,地下二层停车数 299

辆;

3.设计风格

整体设计思路以空间和造型的高效性为出发点,依据形态简洁完整的平面构图,形成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建筑造型。

1)

商业裙房:

? 在商业裙房的造型上,着重突出商业裙房沿南北向展开的整体体量感。运用大尺度折板型构架在空间立面之间形成连续的造型元素,突出表现商业建筑的个性化特征,与屋面绿化也形成良好呼应; ? ? 折板型构架同时成为与主要城市景观面相匹配的,具有标志性特色的特色巨幅广告位,从在有限的外立面展开上,对于数量众多的商家广告位进行规范统一设置,完好的保证立面而表现出本商业项目的强烈个性特征; 的实际完成效果。

2)

主楼建筑:

?

A、B、C三幢主楼外观均为大面积实体墙面和局部连续玻璃幕墙构成;

? 实体墙面部分由黑白灰三色有机穿插,强调具有体量感的构成关系:

白色:考虑为略带温暖色调的外墙涂料,用以表达主楼方形体量的四角部位及南北立面的顶部线角处理,以强调主楼整体体现的简洁明确、肯定大气的风格定位;

灰色:运用于主楼方形体量中部并在顶端部分形成较强的横向联系感,可采用灰色涂料,与窗口细部形成较强的整体性效果,表达对城市的谦逊和尊重;

黑色:同样略带温暖色调,但因为用于主要外凸框架线条部位,成为白/灰色块的分隔线条,拟采用深色釉面方形外墙面砖,在小面积尺度上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和对于环境的积极反映,加强立面层次感的丰富性。? ? ? 局部连续的玻璃幕墙与黑色框架线条构成严谨的对位呼应关系,鲜明且层次丰富的立面对黑白灰三色外墙饰面及局部连续的玻璃幕墙的穿插构成,与西侧西子花园的外观形成协调建筑细部:注重建筑细部对于建筑整体构成的影响,对于项目细部的控制和把握,成为强比由此而生,期望能够籍此对于城市界面产生积极且有成效的呼应;

和呼应,为项目的提供了完好的整体性保证。

化建筑效果的重要环节,

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篇2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属于Ⅰ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坐落在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地块北侧是339省道,南侧新纬路,东侧青阳北路,西侧为一公园,中间为规划路。项目分为A,B,C三区。A区包括2栋soho办公及其下的3层商铺。B区包括4栋住宅楼及其下3层商铺。C区由一大型购物中心及其上的2栋soho办公组成。C区总建筑面积227 882.60 m2。A,C区商业地下为一个整体地下车库,C区地下室面积66 774.81 m2,设通道与B区地下车库连通。C区属于综合性商业建筑,是我们此次消防设计研究的重点。C-1号楼、C-2号楼分别为28层和27层的soho办公,建筑高度99.9 m。C-3号为商业购物中心,大屋面为3层,高17.75 m,4层、5层为影城,高度为27.95 m,局部为IMAX影厅,高度为33.35 m。C-4号为分层式商铺,靠近新纬路一侧是一拖二、一拖三商铺(见图1)。商业部分建筑面积103 794.36 m2。各层的功能为:地下1层为设备房、车库及人防工程;1层为商铺;2层为商铺及超市;3层为商铺、餐饮及儿童业态;4层、5层为影城。

2 消防设计难点

万达商业综合体的商业业态基本模式是“主力店+次主力店+商业步行街及其内铺+开放式公共空间”,商业建筑体量巨大,房间功能复杂,合理的疏散距离和宽度是保障人员安全疏散的首要条件。

2.1 疏散距离

昆山万达广场体量较大,总长度284 m,总宽度196 m。无论安全出口采取何种方式布置,人员的疏散距离都会超过新的防火规范的距离要求。而2层以上平面要满足疏散距离的要求,楼梯尽可能在建筑中间布置,势必带来首层无法直通室外的问题。

2.2 疏散宽度

按照规范计算出的宽度,往往较难满足,需要楼梯太多,直接影响商场的有效使用面积。而且疏散宽度在平面布置中并不能全部平均分配到每个楼梯,既要满足每层的疏散宽度,还要保证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出口,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宽度也要满足本区人员的疏散。

3 主要消防设计分析

3.1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是消防安全的外围保护机制。

昆山万达广场的消防车道在基地内沿建筑环通,消防车道的宽度、高度不小于4 m。C-1~C-4高于24 m部分为高层,其余低于24 m部分为裙房。消防登高场地沿高层建筑长边一侧,即青阳北路布置两块消防登高面,中间为一地下车库入口,两块场地间距小于30 m,扑救面利用消防车道及绿化硬地设置,长度大于高层建筑1/4周长,离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小于5 m,且不大于10 m。在青阳北路一侧的大商业及soho立面上按规范每层设置了消防救援窗,间距20 m以内,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C区与北侧B区、西侧A区建筑间距为12 m。

3.2 防火分区设计

3.2.1 地下室的防火分区

A,C区地下室为整体地下室,地下2层。地下汽车库为Ⅰ类,耐火等级一级。地下室功能为地下汽车库以及变电所、水泵房、风机房等设备机房,平层停车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4 000 m2,机械停车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 600 m2;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不少于2个直通室外的人员疏散楼梯。设备用房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 000 m2。

3.2.2 地上建筑的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按照商业的不同业态形式分为如下几种形式:

1)商业步行街。C-3号中部为一个长295 m的商业步行街,经消防部门认定,适用于新规中5.3.6条规定的有顶棚的步行街,步行街及其两侧内铺可不划分防火分区。

昆山万达广场步行街地面面积4 550 m2,两侧的内铺在2层、3层设置回廊和连桥,上层开孔面积为2 285 m2,大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7%。步行街两侧建筑间距不小于9 m。底层墙面间距10.4 m,2层、3层分别为14 m,15 m,不包括挑廊宽度,挑廊为不燃材料。步行街两端均设置可开启窗面积24 m2,大于该部分外墙面积的1/2。

新规对步行街两侧的商铺面积有要求,每间小于300 m2,且用耐火极限大于2 h的防火隔墙隔开。面向步行街的商铺一侧的围护结构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 h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并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步行街的顶棚采用钢结构玻璃采光通风顶,顶棚下沿距地面15.9 m,顶棚设置电动排烟窗,开窗面积1 215 m2,大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当步行街着火时,电动排烟窗自动打开,并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步行街内铺采用机械排烟系统。

2)1层、2层主力店、次主力店、超市等。此类业态在高层投影线范围内,防火分区按照高层建筑内商业营业厅形式来划分,面积不大于4 000 m2。针对投影线落在下层店铺中间的情况,按照高层投影下的区域不划入裙房,裙房划入高层。首层划分为4个防火分区,2层划分为3个防火分区。店铺开向步行街的开口,采用防火墙+常开防火门的形式。

3)3层餐饮、电玩、儿童业态。按照新规中高层民用建筑最大允许建筑面积3 000 m2来划分,3层划分为4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保证有2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其余根据需要与相邻防火分区合用。3层的宝贝王设有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4)C-4分层式商铺。面向室外步行街的分层铺,首层按疏散通道自然划分为6个防火分区。2层、3层分层铺以外廊相连,按新规中多层民用建筑来划分防火分区,每层2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除2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其余为合用出口,通过敞开式外廊疏散到各个楼梯。外廊沿边的隔墙及构件耐火极限大于1 h。

临新纬路一侧的一拖二、一拖三外铺,每个商铺单独划分防火分区,由于每层面积不超过200 m2,参照新规5.5.8,每个防火分区设1部疏散楼梯。楼梯为无采光通风的封闭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3.3 安全疏散设计

3.3.1 疏散宽度

主力店、商铺、超市、步行街公共区域,设计依据GB 50016—2014中5.5.21,疏散宽度=营业厅建筑面积×人数换算系数×疏散楼梯宽度百人指标。人数换算系数,1层、2层取0.43,3层取0.39。

餐饮部分宽度:疏散宽度=餐厅面积×餐厨比(6∶4)/人员密度×服务人员10%×疏散楼梯宽度百人指标。计算中餐厅面积包括餐厅、厨房的面积,除餐厅营业厅以外的楼梯、卫生间、走道等区域按商业计算人数。

大玩家、宝贝王等娱乐厅室宽度:疏散宽度=娱乐厅、室面积×0.50人/m2×疏散楼梯宽度百人指标。

楼梯指标按照高层投影线以内的1.0 m/百人,商业步行街及其内铺、分层铺及一拖二、一拖三商铺高度均在3层以内,按0.75 m/百人。按此原则计算出楼梯数量众多。为了提高商业面积的使用率,设计中重点从两个方面优化:1)在每个防火分区保证不少于2个独立的疏散楼梯的情况下,多数采用剪刀梯。2)借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借用的疏散宽度小于所需疏散宽度的30%。

3.3.2 疏散距离

合理的疏散距离是安全疏散的重要条件,新规对疏散距离有了更为明确的说明。

1)商业步行街。步行街2层及以上各层内铺至该层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7.5 m。2层、3层内铺通过开向步行街的门疏散,步行街全长295 m,独用疏散楼梯26部,其余8部为分层铺及主力店合用楼梯。用于内铺疏散的楼梯在首层尽量靠外墙布置,确有困难的通过步行街二次疏散,首层步行街内任意一点至室外安全出口距离不大于60 m。

2)主力店、次主力店等商铺。此类商铺设有自动喷淋系统,室内最远点至最近的疏散门满足37.5 m。受平面布局的限制,用于疏散的部分楼梯间在首层不能直通室外,且不能通过步行街疏散,我们在首层设置了3条避难走道,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疏散总宽度。避难走道的疏散距离及设置要求按照新规6.4.14设置。

3.4 特殊业态:电影院消防设计

本项目影院设在4层。12个放映厅划分为3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3 000 m2,商管用房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2个独立的疏散楼梯,其余合用,另设置了一个直通大屋面的安全出口。在影院大厅处设有一个为影厅层独用的疏散楼梯。除5号MAX厅外,每个厅室面积不超400 m2,设2个疏散门。经与消防部门沟通,MAX厅座位数控制在400座以下,设4个疏散门。影院疏散门均为甲级防火门。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商场的设计,既要满足商业业态的需求,又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要求,应当更注重科学和合理性的研究。本文仅针对在昆山万达广场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抛砖引玉,作为探讨,希望对以后的商业综合体建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彭庆.大型商业空间建筑消防设计研讨[J].南方建筑,2003(3):18-20.

[3]谢元一,胡忠日,张晓明.采用亚安全概念解决大型商业消防安全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7):699-701.

谈城市中心区的商业规划设计 篇3

1.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9

2.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从我国大多数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建设来看,由于规划的分期性、不完整性、商业开发自身的多次性、自发性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得目前的城市商业区呈现出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本文通过对调研资料的系统分析,根据复合生态系统的理念,初步探讨了为实现我国城市中心商业区规划设计优化应遵循的准则,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中心商业区;复合生态系统;平衡

前言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系统分析、设计方法的理论和调研步骤,经过对商业区的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城市中心商业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平衡的理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探讨的是具有普遍意义全国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优化设计,而非普通的规划设计。为今后在全国制定城市中心商业区规划设计优化应遵循的准则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为制定我国城市中心商业区规划设计优化应遵循的准则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

1、城市商业中心区规划设计应考虑的方面:

1.1空间环境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连续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由量到质的提升、城市景观由乱到美的提升、环境整治由点到面的提升、建设管理由粗到细的提升”。由此可见,空间环境在城市设计中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商业中心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空间环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顾客的心理感受。

通过对城市商业区的调查研究,发现它们主要存在有以下空间环境问题:

1.1.1总体环境的艺术性、整体性、标志性不强。没能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游客与顾客,环境的多功能性未能体现出来,各空间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不太完美。比如,建筑室内与室外缺乏过渡空间,缺乏灰空间,减弱了入口的标志性。所谓灰空间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也可理解为建筑群周边的广场、绿地等。此外,机动车道空间和步行道空间之间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和必要的衔接,机动车空间隔断步行道空间的频率比较高,此问题在大城市商业区的体现更为明显。

1.1.2建筑缺乏统一性。单体建筑的立面过于单调,门头设计多以牌匾为主。有些商业网点过于强调自己,忽略了建筑间的协调与对话。个别商业建筑神形不一致,没能做到功能与形体的统一。不少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与布置虽为“新潮”,但缺乏品味与商业文化气息,没有明确的导向性。

1.1.3缺少休憩场所和城市家具。身处这两处商业区,会同时发现一点:除了道路就是商店,很少见到有供人们休息、娱乐、表演或集会的场所;没有提供诸如小品、雕塑、水池、喷泉、绿茵、花架等供人们观赏、休息的城市家具,同时绿化用地更是少之又少。

1.2交通问题

1.2.1人流的集散。商业区是人群集散之地,人流的流向、流量和组织问题成了重中之重。这一点小城市商业区存在有很大的问题:人流流向不明确;入口的标志性较弱;商业街中的动态人流和静态人流未能结合空间系列布置;道路宽度与流量分配存在冲突。

1.2.2车流的集聚。商业区最大的车流问题是停车场库问题。在大城市商业区会发现有不少地下停车场,但在小城市业区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停车场、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的出行购物。

1.2.3交通组织和管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混合使用,严重阻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降低了行车速度。另外人流的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行为均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与安全。

1.3广告牌设置问题

在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规划设计中,除以上几点外,笔者认为广告牌的设置亦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在一个信息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户外广告和招牌在城市中心商业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在两商业区中,各种形式的广告牌匾无孔不入,泛滥成灾,商家为了取得最大的广告效益,往往“以大取胜,以多取胜”,完全忽略了与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协调。一些广告覆盖了建筑立面,许多配以灯光的巨型广告,造成了空间尺度的混乱和景观破坏,同时极易使人们形成视觉疲劳。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3.1布点杂乱无序,有高有低,没有统一的商业牌匾位置。

1.3.2在形式和特色上千篇一律,色彩杂乱,与建筑群体环境不协调。以长方形广告居多,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等。

2、对制定我国城市中心商业区规划设计优化应遵循的准则的建议

城市商业中心是城市政治功能的体现,我国现存很多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各城市中心商业区面对的问题也均不相同,为了相对全面地分析和剖析我国的城市中心商業区,笔者通过上面两个实例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结合参考资料,提出了针对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商业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也是为我国制定城市中心商业区规划设计优化应遵循的的准则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建议。

2.1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该是社会的

一般而言,现代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该是社会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认为“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决定一切。” 城市特定的消费人群决定了城市商业中心的消费模式应该是集购物、社交、美食、娱乐、景观为一体的多元化体验式的消费模式。即要强调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使中心商业区功能多样化。随着现代化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消费者购物行为已转为多重目的的购物行为,更多消费者将购物与餐饮、康体休闲、获取信息、领略城市风貌等结合起来。因而混合使用城市中心商业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成功的中心商业区应拥有多样化的城市功能,结合办公、旅馆、零售、居住、文娱等多种活动,通过提供就业、购物、居住、旅游、文化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使不同市民阶层都能享受到市中心为他们带来的利益,这不仅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且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城市的特色和活力来自于对各种资源的混合使用,一个好的商业区应拥有可同时开展商业、办公、市民服务、文化娱乐等活动的集中中心地区,同时还应拥有广场公园等具有特殊用途和相当规模的公共开放空间。这种公共空间应当是相对密集的、在白天和夜间都令人感兴趣的场所,而不是白天人头攒动,晚上死气沉沉的单功能商业区。

2.2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该是集聚的

现代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该是集聚的,应该坚持商业空间从直线式沿街排列到围合空间组合的过渡,进一步利用空间分层组织交通流线和不同功能的立体形态,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传统的空间是建筑限定的空间,传统的城市空间由作为城市街区构成元素的建筑组成,因此街区界定和围合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形成及形状、尺度皆依赖于其周围建筑的围合,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即虚体的边缘限定是十分明确的。这样,即使出现图底关系的反转,仍能保持一种图与底的稳定状态。图底关系理论研究的是作为建筑实体的图和作为开场空间的底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只是将研究对象专注于建筑本身,还包括它所占据的场所与空间。

现代的城市空间,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是由在景观环境中随意摆放的“亭子式”建筑所组成的。现代城市空间中,建筑实体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角,大片虚体作为背景,建筑物孤立于其中,图底关系不可逆转,由于虚体空间的支离破碎,从而出现了许多消极的“失落的空间”。

因而笔者觉得在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更多地去寻找传统空间,因为城市的空间秩序与人们如何感觉、解读、了解环境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心商业区的步行系统中,给人体验的模数是脚步,以步数来度量距离的空间才是最佳的。

2.3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该是文化风貌特色的集合

现代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该是文化风貌特色的集合,需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提炼出来融入设计。商业空间的表征是多层次文化的聚合体,因而设计就应该运用场所的概念建立空间、意义、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建筑应该是多层次文化的聚合体,过分强调形式,会阻碍商业功能的发挥,造成各类建筑的冲突。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规划城市商业中心时,应把历史保护与增强城市中心区特征和个性联系起来,使城市中心商业区与独特的文化紧密结合。并且以现代化建筑作为基本载体,寻找空间、意义、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规划城市中心商业区首选的。但在简洁的现代建筑风格中,配以一定的唐风元素,建筑外形符合商业建筑的特定要求,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文化特征。从建筑造型、空间环境、园林意境乃至小品雕塑、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反映一个地域的文化背景。在环境设计中可以引入树木、植栽、水体、文化小品、仿古雕塑、画像砖铺地等折射出独特的人文背景。

2.4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该是和谐的

现代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该是和谐的,要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地设置交通空间、空敞通道、高效停车场及具有景观环境的步行空间和休息场所,为顾客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并且突出归属感和凝聚感,最好的做法是强调公共交通,多留步行空间。将城市中心商业区建成公共交通主导区和步行区,不仅可以保持传统商业街道的魅力,还有助于改善交通管理,加强老城保护,提高环境质量。激发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活力,应该积极创造公共空间,加强商业建筑与周围区域的联系,提高商业建筑的开放性,引入步行街、露天广场、室内中庭等公共空间,提高商业节点的内外步行空间的连续性,而有序、共享、开放、连续的步行系统将是商业氛围、文化气息、地域特质的重要载体之一。

2.5城市商业中心区中的广告牌设置应特别注重

广告牌作为建筑实体的补充,在反映城市中心商业区特色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城市的历史渊源、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笔者认为在广告牌的设置上可以学习天津市的做法,把广告和招牌的设计同建筑一样,纳入规划局统一管理发证施工(先征得工商部门、市政部门、交通部门等同意后,规划局审批发证,统一设计布点,控制数量,统一色调,统一实施)使之成为“有限度的杂乱”,而不是无节制的泛滥。此外,在广告招牌的设计上应该多种多样,除了在建筑立面挂吊外,还可与绿化、街灯、护栏、报亭、电话亭、公交汽车候车亭、人行天桥、休息座椅等相结合,另外还可保留和发展老字号的商业招牌。

2.6城市商业中心区应该具有良好的空间效应

在城市商业中心区的设计时,应该保持商业街道的合适距离,以创造“距离效应”。资料显示:一般商业街的黄金地段长度以600米为宜,美国的华尔兹,香港的弥顿道,上海的南京路等商业街莫不如此。保持优美的空间序列,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还可以促进商业的发展。此外,建筑立面设计和内部空间的组织,都应与本店的经营规模,性质及顾客的需求结合考虑。

2.7城市商业中心区应该有组织良好的交通

2.7.1人流的组织。人流的集散对商业区的影响较大,必须把商业街及其建筑设计成一种“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空间。在人流的出入口設计一些具有识别性的标志物,以加强对人流的导向作用。商业街和建筑除了要满足人的购物需求外,还得考虑购物者的安全,保证足够的街道宽度,建筑长度和建筑间距。在人流较大的十字路口,应通过地道和天桥来解决人行穿越马路的问题。

2.7.2车流的组织。“各行其道”是车流组织的最基本原则,在商业中心区应采用“公交优先”的措施,对出租车和私人小汽车,可采用“限道通行”的措施。对自行车占用人行道,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违章行为应该进行严格的管制和处罚。

2.7.3停车场库的设置。考虑到家庭小汽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商业中心区应设置足够的停车场库。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商在商场底层或地下层留出停车场地,当然,开发商因此也可得到诸如提高建筑层数和容积率的政策优惠。笔者认为把停车场库设在商业区边缘,而顾客可通过步行或换乘公共交通车道方式进入商业中心区。

3、地租理论与城市空间的综合博弈

城市土地价格的核心影响因素是指城市的区位条件及区位环境,它们是城市地租及城市土地价格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地租作为“作为土地使用的代价”,根据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土地价格取决于地租,地价是由地租转化的,即地价的状况和地价量是受地租制约的,决定城市土地价格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土地提供的地租的多少,地租的形成和转化的条件成为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核心因素;同时,由于城市土地的资产特性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城市土地地租量的多少是多种因素在城市不同地域范围内共同作用的结果。

4、未来的中心商业区的城市发展的综合考虑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内在的规律,即使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规划所追求的就是准确的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一个单独的规划方案不会是城市未来的终极体现,规划的本质就是具有灵活性,因时而变和因需而变,在变化的规划条件中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使规划是可执行的,可落实的。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国情下,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政策条件都在发展快速的变迁,因此规划除了要具有前瞩性和预见性外,灵活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城市中心區的规划过程正是深刻体现到这一点。从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开始,中心区的规划就处于不断优化和整合的过程,他所体现的就社会利益、政府利益及投资开发者利益的博弈与均衡,最终形成的相对最优的价值体系,并以建筑与环境形成空间表象。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心商业区应当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平衡的理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创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合理高效地利用物质、能源与信息,通过美化环境,并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充分适应社会再发展的需要,遵循以上建议的准则,才能实现规划设计真正的优化,最终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最优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如松,欧阳志云,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3)

[2]郭志宏,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1,(20).

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商业中心的形成、兴起、职能、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的因素。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能够读图说明商业中心形成和分布的特点。2读图分析:能够读图说明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分布特点。情感目标

通过本教学,培养学生深入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1商业中心形成时应具备的基本条。

2商业网点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教学难点】

1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的方法。2商业网点分布的制约因素分析。【教学过程】 【复习旧】 提问:

1信息时代的电信通信指的是什么? 2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引入新】

电子通信带来了社会变革,也给商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商业活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加侧重商业活动的分布与联系,而商业中心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是我们这节重点学习的内容。

一、商业中心 1商业中心的概念

广义:主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

狭义:城市中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2商业中心的作用:商业中心是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3商业中心的形成: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某个地点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多了,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多了,就逐渐发展为市场,成为商业中心。在许多国家,商业中心往往是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而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4商业中心的分类:根据商店的数目、规模、商品的种类及服务范围等方面,可把商业中心分为商业街和商业小区。商业中心的区位:学生读“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和“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图,回答:“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和“西柳服装市场”的布局符合什么原则?(布局原则:商业街布局在城区中心位置──市场最优;商业小区布局在城区外围──交通最优)

学生回答:“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布局在人口密集和市场广阔的城市中心地带,符合市场最优原则;“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布局在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的城市外围地区,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商业小区多建在居民小区中,如粮店、小型综合商店、副食杂货店。

二、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商品的地区差异有关。

2商业中心的密度: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社会、经济共同影响和制约商业网点的分布。

学生思考:商业网点是不是越密越好?(合理分布)。3商业网点的效益:近的效益好,远的效益降低。4组织形式:读“山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和“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组织形式的差异和原因?(人口稀少地区:流动服务的灵活组织形式,如货郎担和大蓬车。人口稠密地区:交通方便,形式固定,如商业街、商业小区)

提问:电子计算机给组织形式带来什么变化?(电子计算机带来的变化:电视、网上购物、电子商务)

提问:读“山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和“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分析商业网点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地势崎岖的崇山峻岭地区,高寒的高原地区,往往人烟稀少,交通极其闭塞,商品流通网络难以伸展到那里。平原地区一般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商业网点设置可采用相应规模的固定布局。(2)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可为商业提供庞大的市场,商业网点布局的地区范围广、密度大。由于商品(如农产品)存在地区或季节差异,要求组织合理而又便捷的商品流通。(3)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经济东部发达,西部较落后,且人口东密西疏,因此我国商业经济活动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4)商业网点的布局,多集中于城市,广大农村的商业网点分布比较稀疏且规模也小。【巩固新】 [典题分析] 读图回答

(1)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城市:A

;B ;

;D

。湖泊:E

。(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芝加哥成为商业中心的原因。[答案](1)A纽约;B费城;匹兹堡;D底特律;E密歇根湖。(2)芝加哥地处密歇根湖南端,中央大平原以北,地势平坦,水陆交通极为方便,商品集散的优良的地理位置;芝加哥为美国中部最大城市和机械冶金、肉类加工等工业中心,拥有很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中部平原及五大湖的经济腹地广阔。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总结解题的关键:

1熟悉地理分布,有很强的空间概念;2熟悉商业中心的形成条;3能够熟练掌握美国的工农业的分布。[堂训练] 1下列关于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几个较大规模的商业网点

B人口稀少的地区,不便设置商业网点

商业网点都应该设置在经济发达地区

D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只受人口分布和交通条的影响 [答案]A。

2沃尔玛购物广场和部分超市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高等院校云集

B劳动力廉价且丰富

交通方便

D附近居民购买力强 [答案]。

3读我国重要商业中心图,回答:

(1)我国的商业中心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在地形上以

为主,属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2)大型商场大多分布在、或

沿线。其中南方商业中心多分布在 沿线,北方商业中心多靠

分布。(3)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商业

中心城市较少,分析其原因。

[答案](1)交通便利;平原和盆地;三。(2)沿海;沿江;铁路;河流;铁路。(3)西部地区自然条恶劣,交通不便,商品生产能力弱,人口少,消费量少。【板书设计】

一、商业中心 1商业中心的概念

2商业中心的作用

3商业中心的形成

4商业中心的分类

商业中心的区位

二、商业网点影响因素 1商业中心的形成 2商业中心的密度

3商业网点的效益

商业综合体供电规划设计方案 篇5

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提署路于湖路交口,基地面积约181亩,拟建建筑面积约37万㎡,其中:住宅21.9万㎡,商业10.7万㎡,配套用房0.1万㎡,地库3.7万m2。当涂恒生阳光城集住宅、挑高小户型住宅、酒店式公寓、电影院、餐饮、大型购物广场、配套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商业综合体。

2项目特点: 商业综合体具有定位的滞后性,业态的不确定性,专业系统的复杂性等一系列因素。

3编制依据

现行主要标准、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5年版)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当涂县居民住宅开发项目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4负荷计算:

4.1负荷等级

4.1.1 一级负荷:

1、十九层及以上居住类建筑的走道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障碍照明用电,应急照明、疏散标志灯,主要业务和计算机系统用电(高档住宅监视系统及综合楼机要部分),安防系统用电,电话机房系统,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用电,客梯用电、排污泵、消防用电(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排烟及正压风机、消防中心控制室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生活水泵等。

2、Ⅰ类汽车库、机械停车设备以及采用升降梯作车辆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电。

3、建筑面积大于5000平米的人防工程。

4、建筑面积大于15000平方米的百货商店、商场

4.1.2二级负荷:

1、十层至十八层居住类建筑的消防用电、客梯电梯、排污泵、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生活泵、主要通道及楼梯间照明等。

2、Ⅱ、Ⅲ类汽车库。

3、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5000平米的人防工程。

4、区域性的增压泵房、智能化系统网络中心等。

5、建筑面积3000~15000平方米的百货商店、商场

其余为三类负荷。

4.2负荷计算

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居民负荷(局管):

80m2及以下住户914户,标配6kW/户*914户=5484kW,80m2以上住户886户,标配8kW/户*886户=7088kW,公寓40734m2,标配0.08kW/m2*40734m2=3258kW,计5484+7088+3258=15830kW,负荷配置系数0.8,计算容量15830*0.8=12664kVA。

公共设施(含地下设施)(自管):

统计负荷1945kW,配置系数0.5,计算容量1945*0.5=973kVA。商业负荷:

居民楼附属商业(局管):

面积28077m2:标配0.15kW/m2*28077m2=4212kW,配置系数1.0,计算容量4212kVA

商业综合体(自管):面积64233m2,标配0.10kW/m2*64233m2=6423kW,配置系数0.8,计算容量6423*0.8=5138kVA

合计负荷:12664+973+4212+5138=22987kVA

负荷计算,详见附件1《用电负荷统计表》

5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拟采用10kV双电源,2回路专线供电。

6供电方式

高、低压供电方式均采用放射式供电。

高压供电系统图,详见附件3《高压供电系统图》

7变配电方案

7.1开闭所

拟设1个开闭所,进线2回,出线20回(备用2回)。

开闭所采用独立房屋结构,地上布置。

7.2变电所

拟设5个商住用电变电所(局管),提供居民楼及其附属商铺用电。拟设3个商业用电变电所(自管),提供商业区用电。

拟设2个公共用电变电所(自管),提供公共设施用电。

变电所采用10kV双电源进线,低压出线根据建筑电气专业要求配置。

4#变电所与开闭所合并布置,其他变电所采用附属结构,布置在地下车库。变电所设置,详见附件2《电房负荷分配表》

变电所定位图及供电区域,详见附件4《变电所定位图及供电区域图》 8高压系统接线方式及运行方式

开闭所、变电所高低压母线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母联开关,进线柜开关之间及与母联柜开关之间采用3取2闭锁方式,防止并列运行。

9保安应急电源

9.1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要求,应急电源可采用快速自动启动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或应急电源装置(EPS),或兼而有之。

9.2应急电源和正常电源之间采取闭锁措施防止并列运行。

10计量

根据供电公司要求,居民用电、商铺用电采用分户计量。商场、公共设施用电采用高压进线计量。

11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

高压开关柜选用中置柜。

低压开关柜选用固定柜或抽屉柜。

12控制、保护装置及操作电源:

高压开关柜的控制、保护装置采用微机综合测控装置,安装在高压开关柜上。操作电源采用交直流一体屏供电(交流380/220V,直流220/48V)。

设监控中心,对开闭所、变电所实行集中监控。

13工程造价估算

外部电缆线路(2回),约4km,约800万元(不含土建设施)。

内部电力设施:从门前高压电缆分支箱起到电表箱(配电箱)止的设计、设备、材料、安装费用,约2000万元

14项目实施

该项目计划三期分实施:

一期:开闭所,2#变电所,1#公用变电所,8#变电所

二期:3#-7#变电所,2#公用变电所

商业街市场定位调查报告设计方案 篇6

设计方案

《大学城商业街市场定位分析》

业:

统计学 班

级:

2011级1班 指导老师: 学

生:

号:

2014年12月13日

一、前言

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商业街规模大小不一,和经营的商品的类型有关,比如,经营服装的商业街和经营建材的商业街其规模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商业街的规模必须体现市场需求和所经营的商品适合的经营规模。如果一个商业街盲目追求规模效应,那么商业街将会面临市场承接力不够引发的经营困境,所以对于商业街的市场定位和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城这种高消费人流量密集的商业街尤其要对顾客的需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商业街的市场定位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商业街的衰退所以我针对大学城商业街的市场定位,规划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城商业街的消费者组成部分,消费者对其的认知程度以及大学城商业街内的店铺竞争及其销售情况,为大学城商业街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

1.了解大学城商业街的消费者主要构成 2.对于主要消费人群有针对性的调查其消费结构 3.了解消费者对大学城商业街的各种店铺的评价

4.全面了解消费者对于大学城商业街的不同店铺的支持程度

三、调查内容

3.1 调查前分析

那么现在的商业街会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经过了解大学城商业街作为一个商业街其商业气氛却是尚欠浓厚,无法与其他商业大街相比。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人群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从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出发,这是商业项目定位及业态组合设计的基本则。针对此原则列出了以下几个调查重点。

大学城商业街坐落于几所大学之间地理位置极佳,人流量巨大,对此次调查的重点是放在学生身上。大学生消费能力调查是主要的对此提出问题应了解附近大学生的消费比重进行了解。了解了消费比重之后我们还需要知道被调查者每次来到商业街的消费情况。这有助于我们对大学城商业街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学生整体消费能力并不是太强,消费层次划分比较明显。学生消费结构比较简单,对于各式各样的商品需求并不是那么巨大,但是学生对于服装,娱乐,餐饮的消费还是巨大的。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就是现在学生的通讯消费,以及日用品支出。伙食及日用品支出排在学生消费支出的首位,交通、通讯(手机话费、上网等)支出排在第二位,绝大大部分学生用于服饰、学习、聚餐交际方面的支出不大。

在大学城商业街的店铺与学生日常生活配套越高那么对于这种商铺的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好的因此我们还要调查大学生对于商业街的店铺的支持率以便更加准确的定位大学城商业街,根据以往的调查项目银行、水果店、超市、风味餐饮店的支持率排在前列,73%的项目的支持率超过

50%。支持率低于50%的项目是KTV、咖啡、体育用品、眼镜店、洗衣房、数码港,因为这些项目并不是必备性商业同时wi-fi也是吸引学生就餐或消费的重要手段。

当前吸引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所必须了解的,各种各样的商家吸引大学生购物,消费的手段不一样。但是在我看来吸引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任然是价格,质量,潮流。讲求实体,理性消费任然是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大学生多数是本着经济实惠的原则,在消费时也会兼顾到实惠的高标准。我们新建商业项目是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的配套设施,定位优先应该放置学生所需要的餐饮,商业零售,生活服务,引进大众品牌符合学生的消费特点,物美价廉,适合中低消费水平。

3.2调查对象

大学城商业街附近客人 分析单位:个人

3.3调查工具

问卷调查(见附件)

3.4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调查报告设计,修改,论证。确定调查人数,时间,安排调查人员名单,经费预算

2、实施阶段:培训调查员的语言举止,打印调查报告,准备小礼物

3、研究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

4、总结阶段: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并进行评估。3.5调查时间评估:

调研方案、问卷的设计、修改、论证--------------1周左右

实地访问阶段-----------------------1周数据统计分析阶段--------------------1周调研报告撰写阶段-------------------------1周3.6经费预算

材料费:调查问卷200份 20元

小礼物:100元

共计:120元

四、调查具体实施方案

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在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调查人员的培训等相关工作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各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上午九点之后或傍晚这段时间开始进行调查(因为九点各大超市才开门营业,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约时间和成本)。调查员在对消费者调查时说明来意,并特别声明在调查结束后将赠送被调查者精美礼物一份以吸引被调查者的积极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记得一定要求其在调查问卷上写明姓名、电话号码,以便以后的问卷复核。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这有力于被调查者充分考虑,得出更真实有效的结果。(调查问卷见附表)

大学城商业街调查问卷

姓名: 电话:(官方调查,绝不会泄露您的信息)

1.您是否是附近大学学生?

□是 □ 不是

2.您在大学城商业街的消费占你平时消费的比重是多少?

□5%以下 □5% □10% □15% 其他: 3.您平均一次在大学城商业街的消费情况?

□ 10元以下 □ 10-20元 □ 20-50元 □ 50元以上

4.您对大学城的各种商铺的满意程度?(不支持、支持、满意、非常满意)

小吃铺 电子数码店 服装店

餐 馆 酒 店 奶茶店

银 行 体育用品店 水果店

超 市 KTV 眼镜店

咖啡馆 洗衣店

其他:(请注明具体店铺名称)

5.您会去一家新店(或者从来没有去过的店铺)消费是有下面那种因素在决定?(多选)□免费wifi □店面招牌 □促销传单 □校园论坛/贴吧 □同学介绍 其他: 6.您对于那种店铺最感兴趣或者愿意消费?

□高端服装 □数码专卖 □特色小吃 □酒吧 □桌游吧 □奶茶店 其他: 7.您平时每一周会来商业街消费几次?

□1-2次 □3-4次 □4次以上

8.您在商业街逛街如果累了会去那里休息?

□街边长椅 □带有wifi的奶茶店或者小吃店 □咖啡馆 其他: 9.您觉得下面那种装修风格的店铺您更加愿意光顾?

□豪华高贵 □温馨小店 □简洁风格 □干净整洁 其他:

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篇7

商业建筑设计的灵魂是商业经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和商业建筑设计大师都已开始关注中国市场,步伐快的已跨入中国,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经验和创新设计。但从中国购物中心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反映的情况来看,中国商业地产有着自己独特的开发环境和建筑需求,中国国内商户更有对场地的特殊追求。

我们常说商业设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升建筑自身的商业价值,以帮助未来商户不断获得经营利润。如何使商业建筑设计与商业地产经营达到和谐统一;中国商户是否能在国外设计师的建筑作品中实现盈利;国内领先的设计企业如何将自己对本土商户的熟知与国外先进的理念相结合设计出成功的商业建筑……这是我们亟需探讨的实际问题。

从设计师角度来讲,建筑设计追求个性与唯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经典,才能历时百年而不落伍。从开发商的设计要求来讲,追求建筑面积的利益最大化,并以提升单位面积最高售价为准则;入住商户的唯一目的是盈利,不盈利就退租。于是这在商业地产圈内形成一个小循环,最终商户的盈利转化成地产开发的延续和设计公司的声誉。

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课题,开发商在提设计任务书时会要求尽量扩大售价最高的部位的面积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出现了双首层的设计理念;商户有大有小、有专有杂、对场地的要求、位置的前后及盈利能力的大小等等都有不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导致开发建设要求的变化,同样主力店和无主力店的区别、复合型经营、经营技术含量的变化给建筑设计带来变化……

诸多因素摆在设计师面前,我们的首要工作,是使之简化,并在商业规划中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成功的商业规划会使商业地产项目在起步时“不输在起跑线上”,并在实施过程中起到正确的导航作用。

中国商业地产作为新兴的开发领域,走过很多弯路,由于缺少完整的规划设计体系,造成目前许多商业项目设计不当,不符合商家需求,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而另一方面国内外连锁商家在选址时只能被动地选择卖场,面对有先天缺陷的商业地产项目,商家每每只能削足适履。

目前,中国商业地产和零售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大差距。商业建筑设计师首先要懂商业,而在现实情况中为商业地产提供设计的建筑师不了解商业,也没有同具备商业经验的公司合作,这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商业地产的发展速度对设计师提出极大挑战,不会给你时间去调查商业市场情况,了解商家需求,熟悉商户经营条件等。因此,商业建筑设计要借助商业联合会的平台,使整个产业链各环节融合为一体,做到专业的事由专业人员去做,使各方专业人员能够相互融合。

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商业经营与建筑设计的交流平台,并在多方面开展工作。中国购物中心专业委员会的优势在于整合社会资源,既熟悉商业语言,了解商户规律、又了解中国商业地产的开发过程,会从全国整体发展的高度推动购物中心产业的发展,为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支持,并利用熟悉行业需求的优势,协助建筑设计企业及设计师了解商业需求,推动商业建筑设计在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的顺利实施。

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已经从盲目回归到理性,为了更加规范行业行为,购物中心专业委员会起草制定购物中心行业的国家标准,其中《购物中心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初稿已完成,并报送商务部,等待择时颁布;《购物中心等级划分技术要求》的起草工作正在进行,中国购物中心专业委员会既是政府与商家的桥梁,又是行业的推动者,同时也可为商家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发挥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针对共性的话题开展多学科的国际研讨。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商业地产能够顺利健康发展,开发出越来越多的经典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规划设计的几点感受

万达广场作为国内最成功的商业建筑模式之一,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遍布全国35个城市,并以每年开业8到10家的速度持续增长。其“上万人就业,超亿元税收、引领消费革命、新的城市中心”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商业建筑最大的社会价值。可见,商业建筑规划设计的优劣,影响的不只是建筑和房地产开发商本身,作为商业地产的最终产品,它反映了规划建筑设计、商业招商运营、房地产开发三个不同领域交融的成果。

开发模式限定商业设计

商业建筑的策划、规划在不同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仅以常规的房地产模式进行商业地产开发,即使招商完成,商场的成熟仍需经历较长的培育期。某些不符合商业规律的建筑设计,虽然空间造型丰富,却已隐含了不良经营的隐患。这正是商业建筑“一步差三成”的特点。

万达商业地产经历多年探索而走向成熟。商业建筑作为其核心产品,第一代为单店,即业态相对单一、独立的百货商场,如天津、长春的万达广场;第二代为多店,即由多种业态复合、组合而成的商场,如武汉等地的万达广场;第三代产品,则是为以大型购物中心为核心,集合高级酒店、写字楼、室外步行街、高尚居住社区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

万达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订单式地产的招商模式”,造就了独特的商业地产产品—万达广场。第三代万达广场具有鲜明的企业标签和建筑特点,虽然其形式可能被模仿,但作为灵魂的开发模式却难以被复制。

业态规划制约建筑设计

什么样的业态组合更有利于经营?商业有其自身的规律。以西安民乐园万达广场为例,万达进入这一区域之前,政府及房地产商委托多家规划院、设计院为其作过建筑规划设计,成果也通过了西安规划委专家会的审批,但却十多年难以开发实施。只懂建筑规划,不懂商业规划及商业地产的运营,做出的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西安规划委员会专家在评议万达商业规划方案后对其给与了积极的肯定,认为这种“业态规划为先,建筑规划随后”的模式值得推广。

商业动线决定功能布局

合理的商业动线是商业规划设计成功的关键。先确定动线,才能进行商业功能的布局。万达商业综合体(即万达购物中心)以“一街多楼”的平面组合模式和商务、商业上下组合的合理动线及功能布局,使其商业地产规划产品具有万达的鲜明特点。

招商要求影响工程设计

商业建筑因招商要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功能布局,同种业态也因品牌不同而布局各异。以超市为例,沃尔玛、家乐福、乐购、大润发等虽同为超市,但均有各自不同的流线及机电要求。另外,招商的不确定性也造成商业建筑设计的易变及不确定性。因此满足商家需求、不断地调整工程设计、预设商业条件也成为商业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

商业建筑设计使建筑师的思想游走于建筑与商业业态功能之间、规划设计与商业管理之间、有形与无形之间,也许它最能体现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辩证思想。正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所讲的,“规划产出效益,设计创造价值”,商业建筑设计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浅议购物中心动线设计

一、缘起

自刘老师打电话跟我约稿后,内心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一个外行在这样专业的杂志上发表文章,总觉得心有余悸。于是决定用一种谈话的方式把我对购物中心动线的理解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或者说是供大家讨论。

由于工作原因,我和很多设计师合作过,我发现他们在接到项目时,首先想到的是建筑外形和空间,然后才将一些必要的功能和动线安插进去。作为一个非设计专业人士,我认为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因此需求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购物中心动线设计,其优劣不仅影响消费者在购物中心购物的舒适感,更会影响到商家的经营活动,商家为了满足动线的需求,不惜血本改造建筑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个时候,人总会有既然如此何必当初的想法。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设计之初就把必要的功能安排就绪,避免今后的浪费呢?

二、动线设计是购物中心的灵性所在

一般意义上,购物中心建筑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布局与交通组织设计、停车场设计、防火与疏散、建筑设备与设施、购物中心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设计、无障碍与人性化设计等;环境设计包括室外广场与外立面设计、绿化设计、店面的规划设计、导向与标识系统设计、广告规划设计、商业设施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风环境设计、视觉筹划设计等内容。

上述这些设计内容都因为购物中心是商业聚集体,其建筑功能上要满足商家经营需要和消费者消费需求,当然,开发商的利益更加不能忽视,这也就决定了购物中心建筑功能的多样性。通常购物中心的设计理念,只从设计的广度上去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忽略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深度需求。

购物中心设计中的深度需求,是建立在一般建筑设计范畴之上商业经营的客观规律和引起目标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完美结合。从表面上理解,它应在购物中心的商业规划和定位中实现,而在设计过程中,它是依靠动线设计具体体现的。如果说,商业规划是购物中心的灵魂,动线设计应理解为是购物中心设计的灵性所在。当购物中心的设计将参与经营的人和物全部调动起来,在划定的建筑范围内外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时,才能称为成功的设计。

三、动线设计是购物中心设计的主动线

购物中心的动线设计应该从人、车、物三个方面考虑,同时,这三方面的需求和变化,也会影响到购物中心设计的全过程。

首先,人的动线设计中包括客动线和服务者动线,其中服务者动线包括商户的服务动线、业主服务动线和其他服务提供商(物业、保安等人员)的动线。其次,车动线设计包括了机动车和自行车等动线。其中机动车动线包括公共交通和非公共交通两类,非公共交通包括消费者自驾车和商户货用的机动车。再次,货的动线设计包括货物、货币、信息等有形和无形物品在购物中心中的动线以及废物动线。

当消费者驾车来到购物中心入口,首先需要停车落位指引,这要求导向与标识系统的设计能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找到距离购物中心大门最近的车位。而停车场的设计对消费者下一个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偏好地面停车。有统计说明,消费者下车至购物中心门口的理想距离是小于50m。也可以对消费者进行引导,设计屋顶停车场而改变了客动线,使部分消费者第一时间到达最高层的商家,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加顶层客流,引导消费者消费,增加顶层的租金。

此外,设计者应考虑客动线与车、货物的分流:消费者从停车位置走到购物中心门口时,不应与机动车动线交叉;购物中心应设立专门的停车落位地点,且与步行的消费者和货物进出口完全分开。国内很多设计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国外的购物中心设计在这一点上给了消费者极大的安全感。

在消费者进入购物中心大门后,带来的是建筑布局、设备安装、应急疏散等设计问题。消费者进入购物中心正门后,敞亮的门厅不一定是共享空间。若在主入口处设置共享空间,会阻断客流动线,而设置店铺会挡住消费者的视线,降低室内空间的可视性和可通达性。因此,主力店一般设在购物中心的边缘或偏角位置,而集客区或中庭一般设置多个,并与出入口保持一定距离。

有专家将在购物中心中的消费者比作水中的鱼,认为动线应当是自然柔滑的,能触及到所有角落。这就要求建筑外形和内部布局不能存在死角,使消费者最大限度获取消费机会。与此同时,商品会通过货物动线准确及时地进入消费者的眼帘。在购物中心中,影响消费者游走路线得不仅是商品,还有色彩斑斓的店面、商品展示橱窗、适宜的温度、新鲜的空气以及隐约的音乐声。

四、动线设计中的一些提示

购物中心动线设计应简单明了,且有别于百货店的动线。百货店多为“回”字形或“九宫格”型客动线,而购物中心的客动线应是单向的,即便有辅助动线,也一定要在其中放置目的性消费的店铺,避免出现没有消费者光顾的店铺。

购物中心平面形状一般呈哑铃型,两端由主力店和次主力店构成,室内街由众多品牌店构成,由于每个店铺内又有各自独立的内部动线,虽然国内精品店铺的进深要浅于国外的店铺,但都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也有跑道型的购物中心,但值得注意的是“跑道”不能在中间断开,一定要让消费者按照跑道的动线指引前行。

一般购物中心内精品街的长度为150~300m不等,再加上店内的动线距离,消费者很难再走到第二条通道上去。香港的“朗豪坊”将购物中心的动线立体化,成螺旋向上的形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它仍旧采用的是单向动线手段。通过实践证明,双回廊的购物中心动线中,辅助动线上的店铺生意一般都很难维持,因此应尽量避免。

购物中心的动线设计是购物中心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既影响购物中心设计的全过程,更对购物中心今后的经营产生长效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是设计工作中重之又重的工作,不能忽视。

购物中心客流组织探析

客流是购物中心以及内部商家实现其经济目的的基本条件。如果把购物中心比喻为人的肌体,那么客流就是血液,没有这样的血液,购物中心显然不能生存下去。对于购物中心运营者来说,客流的有效组织是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的关键。

购物中心的客流组织必须按照商业运营要求为顾客提供消费行为的途径。因此,购物中心客流组织的任务就是:引导商家所需要的客流流向,满足商业区域内客流均衡性的要求;控制购物中心所需要的客流的流速—对每一位顾客而言,购物中心希望他能够滞留更长的时间和适当的流动速度;创造购物中心所需要的客流的流量。

一、科学引导客流流向,实现各区域客流流量均衡

顾客出于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呈现出不同形式的流向。例如,顾客往往流连于自己喜爱的区域,不愿意到不方便、不舒适且没有好产品的区域;采购大型物品的顾客,往往进入购物中心后直接到达目的地进行消费,并在消费完成后迅速离开,这种情形往往导致购物中心各街区客流不均衡性,部分区域人气及商气不足。因此,购物中心必须通过改善业态内部结构和布局、交通环境的改善和导购系统,来科学引导客流的流向。

1.通过业态内部结构和布局

真正实现购物中心各街区客流流向的均衡,主要依赖于合理的业态布局。

一方面应利用零售商聚集效应,租户组合实现多样化。零售商聚集效应包括非同类零售商聚集效应和同类零售商聚集效应。非同类零售商聚集效应是指不同类型的零售商出售互补商品和服务,同时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一般来说,在购物中心中,餐饮业态往往不能用于贡献现金流,却能够为其他非餐饮类零售商以及整个购物中心提供丰富的客流。正因为此,布局规划时应尽量将其置于购物中心的深处,从而为进餐顾客在沿途的服饰街区提供大量客流。

另一方面要利用需求的外部效应。依据需求外部效应理论,主力店产生需求的外部效应,可为步行街区的零售商带来客流,而且与零售商聚集效应不同,需求的外部效应是单方向的,即从主力店流向步行街区。在购物中心主力店和步行街接口初始设计中,步行街的装饰、灯光设计水平往往低于主力店的水平。而个别情况下,装饰和灯光过渡得很突然,没能为顾客提供适宜的想象空间,无益于拉动主力店客流。因此,设计可以通过岛柜、边柜的布置,强化步行街的装饰效果,引导客流从主力店向步行街聚合。

2.通过交通环境的营造引导客流的流向

在购物中心交通体系中,内部交通组织系统决定了购物中心客流的流向。内部交通组织系统包括客流进出节点、客流水平通道、客流垂直通道以及客用车辆行驶通道、出入口和停车场等内容。

首先,景观布置在主要出入口,如地铁出入口、地面出入通道、地下停车场的电梯候梯厅、中庭以及大堂等重要的客流流线节点。

其次,着力打造步行街区景观。步行街不仅是联系购物中心各个商业空间的客流轴线,而且是整个购物中心商业活动的灵魂和纽带。步行街的景观营造和环境运行不仅对于顾客的视觉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有效引导客流的流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购物中心的多种经营摊点和步行街区美陈布置应当成为步行街的重要景观,而栽植与休闲椅的组合布置应有利于客流向相对冷淡区域转移。

3.通过导购系统的建设引导客流的流向

购物中心的导购系统包括陌生环境指引和顾客消费引导的双重功能。顾客陌生环境指引系统是对顾客活动予以便利性或警告性指示和提示;引导顾客消费系统则需要通过DM单、POP等宣传性广告形式来发布场内各种营业信息,有效引导顾客进行消费。除了上述设施,导购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台和导购服务人员。

二、延长顾客逗留时间,有效控制客流流速

据某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机动车流量分析,驻留时间为1小时以内的车辆数高达39.36%,驻留时间超过2个小时的仅为31.04%,超过4个小时的仅为5.58%。由此分析可得知:来客大部分都是到主力店进行消费的。

顾客在购物中心的仓促驻留,无益于购物中心的运营,因此促进顾客在购物中心适当的快速流动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我们必须通过购物中心的业态内部结构和布局、购物环境的改善,有效控制客流的流速。

首先,运用学龄前儿童消费的商品和体验式服务业态推动长时间家庭消费。学龄前儿童的商品和服务业态能够极大推动整个购物中心家庭消费客流链的形成。学龄前儿童消费具有以下效应,一是具有带动家庭消费的“领导”力量,二是具有长时间消费的力量,所以这种业态对于购物中心及各零售商客流量的贡献是最大的。如果购物中心在其深处设置相当规模的供儿童长时间娱乐的体验式服务项目和类似于翻斗城之类的玩具超市,并在其周围销售从婴幼用品到儿童用品及其服务的系列产品,就会激发孩子长时间逗留的热情,迫使其家长长时间在购物中心里进行消费,从而带动整个客流沿线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兴旺。

其次,充分运用服务设施对于控制客流流速方面所发挥的功能。购物中心中的空气质量、灯光照明、休闲服务等对顾客身体和心理产生作用的服务设施都将对客流的流速发挥作用。例如,步行街中休闲小品的运用对于控制客流的流向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没有设置休闲座椅或者环境条件太差的购物中心,显然不能使疲劳的顾客长时间逗留,但是过于舒适的休闲小品也会不利于顾客的有效流动。因此,普通购物中心的休闲小品让顾客滞留的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可采用矮背和30~35cm进深的休闲座椅。

三、创造客流流量是客流组织中最重要任务

流量控制是客流组织中的首要任务。必须通过改善购物中心的业态内部结构和布局、交通环境和购物环境,努力创造足够的客流流量。

首先,通过业态内部业态结构及其布局,创造客流的流量。必须利用规模效应,建设一站式购物中心。一般来说,零售商业物业规模越大,其内部各个零售业态之间相互促进的能力就越强。根据中心地理论,消费者在购物中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在一次购物中购买多种不同商品就可以节约购物成本。建设一站式购物中心,就必须保证商品和服务的品种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满足顾客各种要求。

其次,通过交通环境的营造创造客流的流量。外部交通服务系统的变化也是影响购物中心市场容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外部交通组织系统包括与购物中心相联系的外部城市道路系统、城市步行街区、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出租车等。虽然购物中心在选址和规划时,已经对其所在区位市场容量和外部交通条件进行了论证,但是在持续运营的阶段,运营者还是应该充分评价和把握外部交通服务系统不断发生的变化。

再次,通过购物环境的积极改善创造客流的流量。改善购物环境,必须以顾客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行为等需要作为出发点。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控制空气质量,控制购物中心的各种嗅觉污染源;改善背景音乐,控制各种声源,避免对顾客的听觉污染;控制各种对顾客人体产生危害的触觉污染;完善内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满足顾客的行为需要;满足顾客的视觉需要,是购物环境建设最重要的课题;

购物中心客流的组织是购物中心运营最为重要和核心的课题。引导客流的流向、控制客流流速和创造客流流量,是客流组织的任务。把握好业态、交通和购物环境组织,是整个客流组织中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提升购物中心品质内涵

在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环节中,国内领先企业逐渐对“安全是根本,品质是核心,服务是关键”达成共识。安全和服务的提法相对较为直白,其中值得思索的是如何提升购物中心品质内涵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购物中心品质的决定因素,是品牌档次、硬件档次?抑或是租金?品质字面上可以解读为质地、质量与品味,消费者、商户、开发商及业内同行对品质的度量角度可能不尽相同。兼顾多方视角,笔者认为购物中心品质取决于购物中心的综合环境、内部经营的品牌组合、运营商的公共服务与管理以及购物中心的消费者群体构成等四类主要因素。细想起来,这四类要素对品质的决定机制符合“木桶壁板原理”,即购物中心品质受限于“短板”的高度,“长板”只意味着品质提升的想象空间,且“四根桶板”间还存在着复杂的联动关系,前三者更多地体现了重复消费感知,能够吸引和排斥部分消费群体,并影响消费者金字塔的动态构成,而消费者数量和结构又影响到众多品牌可否持续经营。租金,作为关键的平衡因素,也会影响到硬件维护和公共服务水准,触发新的消费感知和商户进退选择。周而复始,会不断有新的变化产生,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引起其他因素的联动,在系列变化中形成新的动态平衡状态。可见,单独一类因素只会影响到品质的“低度”,四类因素联动才能提升品质水平。

其次,购物中心品质提升与企业长期利益是何关系?企业长期利益可以表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社会贡献率、相关群体(股东、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反映。资本市场提供了企业价值衡量机制,出于对长期融资的渴求,越来越多商业地产企业积极谋求股票上市。IPO发行定价实际上就是投资者、证监会、主承销券商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社会贡献率的综合评估过程,它既会着眼于企业以往和当前的盈利水平,也与其利润增长率和未来利润预期直接相关。发行价基于净资产数量,而溢价倍数取决于资产持续创造利润的能力。提升资产盈利水平则成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拟上市企业已开业的购物中心和在建项目及土地储备的价值量化核心指标正是其预估的经营利润。如将商业地产定义为收租性物业,只租不售就是其商规。这意味着开发环节不再变现利润,利润主要在运营环节靠租金收益实现。租金价格由物业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物业价值量理论上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品质高意味着对应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自然高。因而,品质成为价值量高低的外在体现,将最终决定租金价格。此外,购物中心的品质也反映出开发商、运营商的专业能力及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将不断提升产品服务品质作为可持续的竞争手段,而精工细作、高品质的购物中心就是股东、员工、商户和消费者及社会利益互动多赢的统一体。概括起来,提升购物中心的品质对外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利用,增进社会和谐;对内可以支撑更高的租金及提升资产盈利水平,品质提升无疑与商业地产企业的长远利益相一致。

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篇8

商业中心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大众进行购物、娱乐、互动交流的城市功能性空间区域,是展示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人文情怀与大众生活的独特窗口。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功能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目前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商业中心区 公共空间设计

中国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21-02

一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概述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商业中心区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公共开放型空间区域,通常位于城市中比较繁华的中心地带或商业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带,是大众文化的载体与精华。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水平与大众的满意程度,因此,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很高的关注。

1 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特征

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是人们生活与交流的必要性场所,它与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与城市的其他公共空间相比,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使用人数更多、人群更为密集、范围也更加广泛。总结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特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较强的综合性

城市商业中心区是凝聚经济、娱乐、购物、休闲、旅游等空间的综合体,是经济活动比较广泛的城市空间区域,因此其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发展的特征,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和社交、商业等活动的需要。

(2)较强的空间聚集性

商业区中心区的人口众多,规模较大,是居住生活密集的城市空间区域。城市商业中心区大多交通比较便利、街道繁华,商业活动信息的传播性与流通性较好,货源丰富流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是凝聚众多商家与大众投资关注与消费的聚焦点。

(3)较强的辐射性

城市商业中心区不仅对周围地区市场经济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同时能使商业中心之间、商业中心与周围商业群体之间的联系范围更加广泛,集散作用更为明显,功能比较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比较明显,对城市的流行趋势与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与传播作用。

2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功能分析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形式与功能也更加丰富多样,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多种功能,大致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促进购物娱乐的服务性功能

商业中心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服务性区域,是城市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满足居民购物、娱乐消遣的必要场所。商业中心区给人们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商品,以供人们的选择与购买,满足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与人们业余时间的娱乐消遣活动,缓解人们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区的繁华程度,体现商品价值、购买力与消费水平,是城市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引领时尚、传播信息的功能

在现代城市中,商业中心区不仅只是满足大众进行购物的场所,同时商业中心公共空间更是人们进行交往沟通的生活休闲地带。商业中心中的流行商品、潮流时尚对大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与引导性,能够引领一个时尚的潮流与流行趋势,对大众文化与信息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

(3)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功能

城市商业中心区能够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文化特色与形象等,是一个城市最集中的代表。例如,北京的王府井、沈阳的中街等。这些城市因为有了这些代表性的商业中心而更加让人难以忘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现代城市的历史气息与文化内涵。因此.建设具有特色的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重点和趋势所在。

二 目前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在不断地扩大与繁荣,然而追求商业效益的最大化需要与强调公共空间舒适度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许多公共空间设计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结合当前国内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环境的情况分析得出,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 商业中心区的交通拥挤

在一些城市中,由于商业中心区的路网主次比例结构不合理,多数机动车的主干道与步行系统相互叠加,大量来往车辆穿行在商业中心区,客流交通与车流穿行交通相互混合,使交通环境严重恶化,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安全性与功能性的发挥。同时,商业中心人车混杂严重,行人与车辆的矛盾日益加深。在许多繁华的商业中心路段缺乏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致使许多行人横穿街道,严重造成城市商业中心区的交通阻塞以及安全。(图2.1)

以沈阳中街为例,每当节假日来临,中街都有大量的车辆频繁通过,严重影响了沈阳中街的交通状况,人群拥挤,车辆闺堵,造成穿行中街道路的车辆迟迟不能通过,直接影响了中街的购物便捷性与交通的安全性。

2 缺乏公共休息的活动空间

现代商业中心区的布局形式就是大多都以步行街为主导,但是大面积的步行街经常使人们感到单调和乏味,在这些商场内外都很少设置可供人们休息活动的公其空间区域。大多数商业中心的经营者与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不能真正地考虑给人们提供人性化服务的空间环境。

3 商业中心区公共景观设施不足

目前大多数商业中心仅仅能够满足经济效益,而不重视对商业中心区景观环境氛围的营造。大多数开发商不愿意留出大面积空间作为绿化、水体等景观设施,一些商业中心公共空间更是将一些公共休息的设施取消。许多商业步行街除了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以外,很难见到雕塑、喷泉、绿化、小品、座椅等景观设施与休息设施,而更多的是一些商业亭与商业宣传。

nlc202309031937

4 对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不足

地域文化不仅包含了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与风俗特色等,同时还包括了各地区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状况,地域特征在体现一个城市地方文化特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商业中心区作为一个城市中最为繁华的地带,是一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但是,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地域性特色的体现正在逐渐减弱,人们不管去哪儿,到处都是模式化的商业建筑与空间环境,这让人们对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印象不深刻,到哪儿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的改进策略

1 构建多层次交通系统,合理分流

要解决商业中心区交通道路人、车拥挤的问题,首先应考虑将人车拥挤的繁华路线进行合理化分流,将人车比较拥挤、容易发生事故的交通道路尽量分隔。例如,采用城市道路分隔栏等。其次,应考虑在人车混行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多利用天桥与地下通道等设施来缓解商业中心区道路压力。最后应考虑多设置商业中心区外围停车场以及完全地下停车场来分散车流集中问题。

2 增设休憩空间,形成节点

对于商业中心区的设施改造上,应考虑增加商业步行街中的局部小广场,增设休憩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在人们逛街购物之余用来作为休闲放松的场所同时还能增添商业中心的环境色彩,调节环境氛围,使商业中心更加具有吸引力,(图3.1)

3 配置景观标志,提升艺术形象

在景观的改造上应注重对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对人们的活动空间设施进行深入研究。考虑设置喷泉、雕塑、节点建筑、座椅、环境小品及绿植等景观设施来吸引人们,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休闲氛围供人们休息与欣赏。整体环境创造上应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环境景观特征,展现舒适和谐的消费环境。(图3.2,图3.3)

4 创造人性化、整体化的空间区域

商业中心是满足大众需求的公共性空间区域,因此,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同时更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充分满足人们除了购物以外活动的多样性与需求性,从而提高人们的购物兴趣。在商业中心的整体化设计上,应加强各部分空间的联系性与渗透性,使得公共的空间区域与室内购物中心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5 强化城市历史要素,体现地域特色。

强化城市历史要素,体现地域特色,主要利用好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古迹、民风民俗,发展具有特色的商业中心与商业中心空间环境,从而吸引消费者,使历史、旅游、文化等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建设特色商业中心能代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商业经济的融合程度。

因此,在对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要结合本地地域文化,在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布局、形态、环境质量和文化氛围上更加注重体现本地的地域文化色彩,只有更好地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色彩进行理解与研究,才能在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上继承与发扬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区。

四 结论

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及建设水平体现的集中标志,在未来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受到城市公众的高度重视。本文研究的是针对当前我国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深入分析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人们期望并适合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消遣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及人与空间环境的交融点,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等需求,为大众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传递以及娱乐消遣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本文研究不仅能够为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可应用的建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丰富城市产业结构,对提高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环境的人文建设和精神面貌起到了更好的推动的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

上一篇:买手工作计划书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案《小公鸡(跑)》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