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轮胎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共7篇)
全球航空轮胎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1
全球航空轮胎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航空轮胎市场状况:目前全球每年航空轮胎的`需求量超过900万条,销售额50亿美元左右,我国航空轮胎市场总容量约为25万条.介绍航空轮胎产业概况:全球现有航空轮胎生产企业17家(共计22个工厂),法国米其林公司、日本普利司通公司和美国固特异公司3家占据全球市场主要份额,我国航空子午线轮胎已实现“零”的突破.指出航空轮胎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乃至未来10年内,航空轮胎技术发展趋势是结构子午化和骨架芳纶化.最后从不同层面对我国航空轮胎产业发展提出对策.
作 者:王松威 关伟平WANG Song-wei GUAN Wei-ping 作者单位:王松威,WANG Song-wei(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北京,100080)
关伟平,GUAN Wei-ping(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轮胎工业英文刊名:TIRE INDUSTRY年,卷(期):29(11)分类号:V226+.8 F407.5关键词:航空轮胎 市场分布 发展趋势
全球航空轮胎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2
通用航空是指除了商业航空和军事航空以外的对大众开放使用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文化体育等方面。通用航空具有高机动性、快捷便利、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其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文章针对发达国家和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总结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制约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
1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
1)国外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发展现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通用航空发展最快的国家,如今全世界大概有340 000架通用航空飞机,而美国占据了大约2/3。在美国,有15 000多个适合通用飞机起降的机场,目前美国通用航空公司总数已经超过10 000家,拥有飞机数量超过250 000架,大多是容纳6~8名乘客的小型飞机。这些公司每年平均飞行时间约400 h,最多的可达900 h。美国通航飞机1年运送旅客量超过1.72亿人次,每年向美国经济贡献超过1 500亿美元,提供约127万个工作机会。
1)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通用航空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通用机场超过300个,在册通用航空器1 874架,2015年飞行量达73.2万h。
2通用航空发展趋势
通用航空目前是一个市场发展极为迅猛的产业,需求旺盛,也是可以为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新行业。根据中国民航部门预测,未来10年,我国的通用航空业将会以年增长率超过20%的速度高速发展,到2020年预计中国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数量将达到12 000架,新建通用航空机场数量超过1 000个,将形成1 500亿以上的市场容量,同时通用航空的发展将带动一系列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总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 000亿元以上。
3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制约因素
1)发展规划不健全: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一直处于计划经济的指导,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其投资和营运思路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禁止开放中低空飞行空域,使得通用航空一直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此外,国家对通用航空制造企业和运营服务企业的发展也缺乏综合的发展规划。
2)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缓慢:中国的民用航空制造发展比较缓慢,截止到目前只有8家制造单位,13种机型。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
3)中低空空域开放迟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三大法规均未将低空飞行纳入统一的空域管理体系,也没有制定低空空域飞行的飞行原则,以及相应的审批程序。众所周知,通用航空受飞机自身所限,大部分需要在中低空空域中飞行,而现存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
4)缺乏专业人员:通用航空人才匮乏主要体现在人才素质偏低和人才数量少两个方面。我国通用航空业飞行人才、机务维修人才匮乏的问题相当严重,并且地勤机务、空中管制等通航专业人员也十分稀缺、而且业务水平不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
4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对策
1)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国家相关部门,如发改委、财政部等综合部门,中国民航管理局、国家空管委等管理部门,农业部、林业部等用户单位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制造单位应针对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联合制定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产业政策。
2)修订法规、加快低空空域开放:首先应该对现行法规进行修正,明确通用航空的行业地位,制定通用航空飞行原则。同时应该协调国家空管委等有关部门,加快低空空域的开放,改善空域使用环境
3)加快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快国产民用航空飞机制造的发展,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使用单位购置国产飞机,搜集反馈信息,提高国产飞机的性价比,其次,还要帮助制造企业完善售后服务,降低使用者的维护使用成本。
4)加快建立专业队伍:进行机构改革,建立与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相适应的机构规格,同时加强对行业内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及管理能力培训,尽快建设出适合通用航空业发展的专业化人才体系。
5结语
总而言之,通用航空鉴于其广泛的用途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的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和国外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相信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加上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的通用航空事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摘要: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主要针对通用航空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通用航空,发展现状,趋势,对策
参考文献
[1]顾晓,刘敏.上海发展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4).
[2]王霄宁.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1).
全球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3
作为医疗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应用,移动医疗根据一定区域内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对医疗资源进行柔性配置,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医疗信息与诊疗手段,促进居民健康服务均等化,改善医疗水平与服务能级。
全球市场强劲增长
移动医疗规模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日渐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由45亿美元增至230亿美元。2017年欧洲地区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有望居全球首位,达到69亿美元,亚太和北美地区紧随其后,分别为68亿美元和65亿美元。就国家而言,美国移动医疗市场收入将达到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中国和日本移动医疗市场收入将分别在25亿美元和14亿美元左右。
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各国在开拓或进入移动医疗市场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点,起步时间、发展进度和规模也不一样,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的进展取决于国家地区的经济和市场发展的成熟度、社会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及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统一的移动医疗服务模式。
各级厂商竞相涌入
移动医疗产业主要由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厂商、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构成,涉及协同诊疗与护理、疾病诊断与治疗、远程医疗数据采集、慢性病与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监控与管理以及远程医疗教育与培训等方面。预计2017年,全球范围内移动运营商在移动医疗服务和应用领域收入为115亿美元,医疗设备厂商、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的收入分别为66亿美元和26亿美元。
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利用通信运营服务能力,从起初引入合作伙伴提供移动医疗解决方案,逐渐发展到与医疗设备提供商及服务商深度合作、联合开发产品并提供服务,更进一步,部分运营商基于对该领域的巨大市场前景的考量,专门成立公司,开始独立运营移动医疗服务。
法国最大的移动营运商Orange与通用电气在法国联合开展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存储服务,Orange的云计算资源优势解决了医疗级诊断图像和视频在带宽和存储容量上的瓶颈问题;美国AT&T和专业医疗设备服务公司开展合作,利用WellDoc研发的DiabetesManager软件,在手机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护和管理,通过心脏监测领域翘楚eCardioDiagnostics的心电设备提供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在中国,中国移动已经开展预约挂号、远程诊疗、无线查房、医患互动服务;日本NTT DoCoMo与欧姆龙联合,合力构建移动医疗云平台,成立合资公司DoCoMo Healthcare,融合了欧姆龙的移动健康业务Wellness LINK、NTT DoCoMo的监控用户活动和食物摄入量的iBodymo和健康关怀Healthcare服务。
医疗设备厂商
医疗设备厂商将移动医疗设备研发生产视作新兴业务增长关键,而一批非医疗领域的制造型企业也开始涉足移动医疗领域。
美国Proteus生物医药公司(Proteus Biomedical)开发出一款可以被人体消化的内置无线芯片“Ingestible Event Markers”,该芯片达到胃部后,与胃酸接触获得能量,随即发送出超低功率信号,反馈药物服用的时间以及服药类型、剂量等,还能收集心率、呼吸率及其他生理指标;日本松下推出具有无线功能的血压计,这款血压计可以跟踪一段时期内的血压发展趋势;此外,诸如福特汽车等非医疗领域的公司也开始涉足移动医疗,开发车内健康跟踪技术,并与美敦力等生产血糖测试设备和软件的医疗器材公司合作,辅助糖尿病患者追踪他们的饮食和服药情况,如果用户在行驶过程中血糖水平下降过低,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芯片制造商高通成立高通生命公司(Qualcomm Life),全面开展高通无线医疗(Qualcomm Wireless Health)业务,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用来扶持相关移动应用创新与设备研发。高通还与从事开发医疗监控终端及应用的公司,如InTouchHealth、HealthPia及Myca等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型医疗设备,用于无线医疗终端和数据信息整合传输的2Net平台和集线器已在美国上市。
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
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通过整合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厂商的网络和终端资源,在数据分析挖掘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近年来,该类型涌现出众多创业公司,在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上进行实践并取得成功。
合作与创新是永恒主题
看中移动医疗背后蕴藏着巨大商机,众多一流的信息技术公司和医疗机构联合组建了“康体佳”健康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开放式行业联盟,该组织不断完善移动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致力于确保产业链上下游设备互连互通,迄今在全球已有超过220个成员公司。核心成员包括英特尔、思科、通用电气、IBM、摩托罗拉、松下电工、三星电子、夏普、飞利浦以及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机构之一Kaiser Permanente、美国最大的医疗联盟集团Partners HealthCare、个人及家庭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英国Tunstall集团、医疗合作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RMD Networks公司等。不同技术和商业背景的公司在进入或拓展移动医疗这一市场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各不相同,尤其是传统医用传感器、医疗保健设备和仪器制造厂商,将移动医疗视为其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实现从单纯产品销售到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的转变。
普华永道在其研究报告《中国移动医疗:创建一个制胜的商业模式》中指出,移动医疗的推行步伐可能会由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引领。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中国受访者期望在将来广泛地使用移动医疗技术,54%的受访者相信移动医疗将改善他们管理自己整体健康状况的方法,45%的受访者希望移动医疗能使就诊更加便利,36%的受访者相信移动医疗将会减少医疗费用。当前,中国移动医疗产业仍面临不同区域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商业服务模式稀缺等问题。中国偏远的西部地区相对贫困,而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地区已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这意味着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细分策略,设计开发多种形式的移动医疗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医疗健康需求。
无疑,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上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信息技术厂商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目前还限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等层面,在切入移动医疗系统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厂商可能会在服务模式创新上遭遇困难。这一切都应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真探索,期待各方智慧合力解决。
航空电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篇4
【引言】伴随当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逐步发展,航空电子也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一些先进设备的使用让航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让航电系统的性能进一步增加,符合当前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重点对我国航空电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后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供参考。我国航空电子的发展现状
航空电子开始于1970年前后,主要指的是飞机当中的一些电子系统综合。航空电子设备的种类多种多样,用途也各不相同,简单的有警用直升机上的探照灯等设备,复杂的有预警机当中的航电系统,也就是飞行器任务系统,这些电子设备都能够确保飞机完成各种指定的任务,依照任务的不同,航电设备可以分为军用以及民用两种,军用主要是以作战为基础进行使用,而民用主要是以导航为基础进行使用。因我是民航学生,故只对民航部分的航空电子做分析,不对军用航空电子进行分析。
1.1民用航空电子发展现状
我国出现航空电子之后,在航空电子系统当中,军机一直是主力,民用航空电子没有与当前的世界产业链进行融合,另外我国民用飞机大多数是从外国进口的,这就造成我国在对其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缺陷,民用航空电子从制造业技术、可维护性、可靠性以及价格方面都和国外具有较大的差别,民用航空技术、机载航空系统技术管理能力都无法达到相关要求,跟不上民航发展的需要,尽管当前我国航电产业市场很大,然而在对大型飞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已经较为落后,造成我国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无法保证在未来航空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有领先的地位。在我国未来航空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通用化、模块化、综合化,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航空电子系统符合以后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我国在实验研发大型飞机电子航空系统的过程中,依然处于尝试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年我国首款依照国际航空标准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c919首飞,c919的首飞还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能够,确保数控机床、冶金加工、金属材料、动力控制等航空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快速发展,确保我国的航空产业建立起来。我国航空电子发展的提高策略
2.1 制定产业政策,改善宏观环境
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航空电子发展的重要性,并联合诸多部门,如:财政部,发改委部等以及相关电子公司和航空工业公司等的大型单位开始分析航空电子制造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各种政策,以规范航空产业的发展。
2.2 修订法规体系,改善法规环境
对我国的民用航空法进行修订,依照国际民航的具体要求对通用航空的定义进行调整,对通用航空行业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积极对当前的规章进行调整,并且将通用航空和航空运输界定以及相关内容的衔接问题解决,进一步简化和区分航空安全管理,人员执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准则和要求。
2.3 改善保障环境
对国家空管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进一步加强空低空空域改革的试点工作,对空域使用环境进行完善,其次从项目设备资金的角度,加强新技术的使用,积极推广高效的ADS-B系统,让指挥保障能力提高,依照航空运输企业的燃油费制度进行通用航空用油的补贴,从政策上保证航空管理的环境。
2.4 改善运营环境
加强飞行员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短途客货运输市场的服务条件,加强相关市场的保障政策,制定有指导性的作业价格,并且向社会公布参考价格,让机场收费降低,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保障通用航空使用民用机场的收费,积极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民用飞行事故的等级标准进行明确,对安全管理责任进行区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2.5 改善支持服务环境
首先,在飞机制造过程中,飞机制造业主管部门需要进行协调,申请国产飞机的补贴或者贴息等政策,让用户更好的购买国产飞机,并且对国产飞机使用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反馈,让国产飞机的性价比进一步提高,确保售后制度的完善,让使用者的维护成本降低,其次,加强适航维修,鼓励一些社会力量积极建设维修企业,吸引国外飞机制造厂商投资,对维护人员的水平进行考核,加强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让维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改善代理服务和融资服务,积极引导一些社会力量加入相关领域,提高航空电子产品的维护水平。
2.6加强行业管理机构及队伍建设
在进行行政体系改革的时候,让政府管理机构的力量加强,并且建立起一套与中国航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加强人员队伍的优化,让相关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需要将机场体系充分的建立起来,加强航空运行管理工作,可以从事一些观光、摄影、运输、紧急救难等飞行任务,另外,还需要对飞机的销售管理、融资等方面进行加强,重点加强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考核制度,通航企业还需要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进行挖掘,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我国民用航空电子发展趋势
伴随当前我国大型支线飞机c919客机的,投入市场,并且国内一些通用飞机,民航用直升机的快速发展,民用航空系统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在未来的20年之内,我国国产大型客机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高,航空电子行业将会随着c919的首飞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一些公务机、通用机、直升机、商用飞机等也逐步成为普通的航空电子产品,创造市场价值的空间,在c919研发的过程中,国内航空电子行业需要进一步以此为契机,创造一个成熟的航空产品发展集群,为以后我国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用航空电子方面不断需要加强发展,还需要进行对外合作工作,进一步融合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民用飞机航空体系,加强全球化、规范化,与国外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航电系统研发企业进行合作,了解国外先进航电技术水平,让我国航电系统的研发实力提高。
结语: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通用航空电子技术是支柱产业,所以一定要进一步了解航空电子技术,让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中国肉羊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5
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市场局面呢?在2005年, 全国绵、山羊存栏数一直在2.8~3.0亿间排徊, 近五年羊肉产量则处于390~428万吨之间, 发展呈现出裹足不前的状态。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 2001年, 全国许多地区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 缩小了发展养羊业的饲养空间, 饲养方式由放牧为主改为舍饲为主, 明显地增加了饲养成本。其二, 进城务工的农民 (特别是年轻人) 不断增多, 许多农区劳力缺乏, 从而无暇顾及养羊, 近年来农区养羊户不断减少, 养羊数量逐年下降。其三, 国家对发展养猪业、奶牛业等出台了许多扶持措施, 进行了力度很大的财政补贴和奖励;与养猪业甚至与奶牛业、肉牛业、养禽业相比, 养羊业发展后劲和比较效益明显下降。2000~2014年中国肉羊业的生产水平情况见表1。
但是, 由于羊肉特有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作用, 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消费呈刚性增长, 因此, 预计未来10年中国羊肉消费量将继续增加。
目前中国肉羊产业存在较多问题, 只有找准原因、有的放矢, 才能更好地把控市场, 扭转当前尴尬的发展局面。
目前制约我国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绵、山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 生产力水平不高;良种繁育体系或缺乏活力, 或名存实亡;生产第一线人才匮乏;抗天灾人祸能力弱;产销脱节, 中间环节多, 生产效益低, 消费成本高。
1 对策和建议
1.1 加大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农牧业是一个弱质产业, 国家应进行必要的扶持。在羊群分布密度大的地区, 对人畜饮水设施、道路交通、饲草料基地、种羊繁育基地、羊人工授精站、药浴池、疫病防治综合诊断室、羊舍羊棚、活羊及羊产品销售集散市场、畜产品分析检测中心等的建设, 要积极进行规划, 要实行政府投入为主等办法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要有专人负责, 不要什么都推到市场上去。
1.2加大对种羊良种补贴的覆盖面, 并对繁殖母羊进行补贴建议国家农业部和相关省份业务主管部门把对种羊的补贴与对养猪、肉牛、奶牛的补贴同等对待, 加大补贴的力度和覆盖面, 并对繁殖母羊实施补贴。对肉羊繁殖母羊 (产过1次羔以上) 实行补贴, 在国家肉羊发展重点区城, 每羊每年补贴600元, 在一般肉羊产区, 每羊每年补贴400元。
1.3建立健全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国家应在现有基础上, 加强领导, 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迅速推动我国羊产业良种化的进程。一个完整的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应当是以政府 (或有实力的大公司) 为主导, 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参谋, 由育种场、良种繁殖场和商品场 (农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 组成。各组成单位分工协作、责任明确、任务具体, 并有常设的专职机构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 同时要有专人负责和专项业务活动经费支持。
1.4加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议国务院出台针对性政策, 协调教育部、农业部和各省相关厅局,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制定相关鼓励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等政策, 为我国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和输送大批充满活力、敬业爱岗、善于动手和操作的各类农业专门技术人才, 促进我国农牧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引下迅速发展。
1.5 实施和推行政策性肉羊保险为进一步增强肉羊养殖业抵御自然灾害、疫病危害等能力, 规避风险, 减少损失, 提高肉羊养殖企业 (户) 对肉羊养殖的信心和积极性, 对肉羊养殖业实施保驾护航, 建议农业部和相关省份业务主管部门, 总结国内部分县、市已对种羊实行保险的经验, 进一步完善投保条件、保险内容、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等, 推动在更大范围内对肉用种羊、能繁母羊、商品羊等实行政策性保险, 促进我国肉羊产业积极、持续健康发展。
1.6 组建农畜产品电商 (网店) 平台在羊业主产区和大型规模养殖企业, 建议地方政府和业务部门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其组建农畜产品电商 (网店) 平台, 实现产销衔接, 提高养殖者的生产效益, 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2 未来羊业发展指导方向
鼓励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 采取多种形式入股, 形成利益共同体, 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议价能力。支持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等建立农牧结合的模式, 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数量, 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 促进农牧循环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和收购养殖场、自建加工生产线,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整合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模式, 发挥带动作用, 推进精深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订单生产、合同养殖、品牌运营以及统一销售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 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研发舍饲养殖先进实用技术和工艺, 加强配套集成, 形成区域主导技术模式。推广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 推动由散养向适度规模转变。鼓励电商等新型业态与草食畜产品实体流通相结合, 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研发推广适合专业大户和家庭牧场使用的标准化设施养殖工程技术与配套设备, 加大对饲草料加工、畜牧饲养、废弃物处理、畜产品采集初加工等草畜产业农机具的补贴力度。
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 推动育种场母畜补贴, 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努力实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杂交改良, 提高商品羊肉用性能;探索建立肉羊保险制度, 逐步扩大保险覆盖面, 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3 现阶段中国肉羊业生产主推品种
主推品种:各地根据气候、地形地貌、养殖目标和饲草料条件, 因地制宜选择。
绵羊:无角陶赛特羊、萨福克羊、特克塞尔羊、杜泊羊、澳洲白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羊、德国美利奴羊、湖羊、小尾寒羊、兰坪鸟骨绵羊。
全球航空轮胎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
中图分类号:T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9-0046-01
世界上用的最多的是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在北海和墨西哥湾工作,在我国的渤海和南海也有部分。目前我国海洋钻井平台企业有数家,大多数规模不大,还是处于中小规模发展,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相对较低,只有少部分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国家振兴海洋工程业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订单数量回暖增长,国内海洋工程行业基本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 平台简介
1.1 自升式钻井平台
此类平台带有能够自由升降的桩腿,作业时桩腿下伸到海底,站立在海床上,利用桩腿托起船体结构,并使船体结构底部离开海面一定的距离并把桩腿锁紧,大多数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作业水深在250~300英尺范围内。
1.2 半潜式钻井平台
半潜式钻井平台由平台上船体、立柱和下船体组成。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深水区域作业,作业水深范围一般是100~5 000英尺。需依靠定位设备,一般为锚泊定位系统。水深超过900英尺时,需要采用动力定位系统。
1.3 钻井船
现代钻井船多为专门设计,全部钻井和生活设施都在船上,具有海上航行能力并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能在100~12 000英尺的水深海域作业。钻井船的动力定位系统和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动力定位系统在作业海域进行钻井作业时是类似的。
2 全球行情概况
2.1 自升式钻井平台
多年以来,来自亚洲国家新加坡的两家公司——吉宝集团(Keppel)以及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主导着这类大型钻井平台的供应市场。在用于较浅水域钻探的所谓自升式钻井船领域,这两家公司在全球合计占有70%的市场份额。
但新加坡如今首次开始感受到竞争的热度,竞争来自中国以及韩国的新兴对手。中韩两国正在努力从墨西哥湾、巴西近海以及非洲西部的钻探热潮中分一杯羹,并已开始自主生产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其他设备。某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船厂所获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已占到全球订单总量的45%,而按合同金额计算,中国所获订单金额已占到全球订单总金额的32%,这也折射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船厂建造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利润率要远低于国外船厂的利润率,希望中国船厂能在不久的将来扭转低利润率的局面。韩国船厂同样也在奋力开拓市场,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获得了自1983年以来的首个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有证据表明,在旗舰产品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新加坡的船厂面临来自中国以及韩国船厂的竞争,这种竞争日益白热化。
2.2 半潜式钻井平台
2.2.1 国内行情
2013年8月,中集来福士为挪威FrigstadDeepwater公司承建的、世界上最大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FrigstadDeepwater Rig Alfa在山东烟台市海阳基地开工。同年6月,中集来福士为挪威North Sea Rigs As公司承建的North Dragon北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开工。同年9月,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服欧洲公司建造的第四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PROSPECTOR,按项目主计划如期实施上下船体大合拢。
2008年4月,上海外高桥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承建的“海洋石油981”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开工,该平台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一流的装备,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恶劣海况设计的,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选用DP3动力定位系统,1 500 m水深内锚泊定位,入级CCS(中国船级社)和ABS(美国船级社)双船籍。该平台于2010年2月,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出坞,并于2012年5月,首钻成功。该平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2.2.2 国际行情
国际上,新加坡吉宝与胜科海事还是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主要供应商,但相对于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新加坡造船厂仍然具有一些优势。相比之下,中国造船厂慷慨提供的贷款以及优厚付款条件容易引来投机者,这是钻探行业的一大特色。关键的一点是,中国的造船厂没有吉宝和胜科海事那样的跨国经营经验。吉宝和胜科海事多年以来一直在海外经营船坞(例如吉宝即将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在墨西哥合作修建船坞),这拉近了它们与巴西、里海(Caspian Sea)等关键市场上终端客户的距离。
但分析师表示,中国造船厂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以及可靠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大连船舶重工集团(Dalian Shipyard)以及南通中远船务工程集团(COSCO Nantong)就属于“不仅限于建造低端船只”的企业。在纽约举办的由巴克莱(Barclays)组织的一个能源会议时,与会海上钻探商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一些钻探商开始讨论向中国船厂下订单的可能性。至于新加坡船厂还可以高枕无忧多长时间时,相关资深人士认为他们可能还有三年时间。
2.3 钻井船
国际上,韩国的3个巨头造船厂(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还是钻井船的主要供应商。到2015年韩国的3个巨头造船厂可以获得年均20艘钻井船订单,钻井船新造市场将在未来4年会保持好景。但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弥漫着双谷衰退的气氛,因此钻井船订单量有所降低。但到2015年其订单量会再增加。韩国的船舶企业最近主要获得钻井船、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其好景趋势可能保持一段时间。
3 未来发展
油价的高低是直接決定海洋工程设备投资的关键因素,并且钻井平台的新订单量与油价呈高度的相关性。现在油价再一次超过110美元/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钻井平台订单会再一次大规模出现。在海洋工程行业持续低迷几年之后,现在呈现出了回暖的趋势,希望中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能在这次机会中奋起勃发,弥补不足,缩小与国际上其他企业的差距,追赶国际大趋势。
参考文献:
全球化学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7
自2002年以来,全球化工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呈现出投资进一步向中东和含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集中、企业通过购并等措施近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新兴市场国家化学品需求高速增长、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等特征。自2008年下半年起,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化学工业也走入低谷,到2010年全球化学工业才逐步走出低谷,重新步入发展的轨道。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0%[1]。世界银行预测,到2011年之后,世界经济将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的上升阶段。作为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4个金砖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 目前全球化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1.1 化工产业集中度高,垄断性强
全球化学工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并购、联合等战略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核心业务,逐步形成了一批专业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大型跨国公司。如埃克森美孚、中石油、中石化、英国石油、道达尔、利安德巴塞尔、阿克苏·诺贝尔、帝国化学、杜邦、巴斯夫、西格玛、拜耳、罗地亚等,他们无论是对资源的占有还是技术、市场的垄断,都在全球占主导地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化学工业“生产跨国化、贸易自由化、区域集团化”的特征进一步加强[3]。目前,全球化联合生产已经成为大型跨国化学公司发展的主流方向。
随着化学工业不断走向成熟,世界大型化工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活动,形成了新的企业格局,据美国CMAI公司统计,2005年,前20家通用化学品生产商占全球生产能力已达46%[4],而1990年时只占37%。目前跨国化工公司仍在不断进行着以结构调整为特色的业务整合和优化,更多的公司向专业化发展,放弃非核心业务,加强核心产业,使其在某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开始逐步退出低附加值、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
1.2 投资布局重新调整
由于世界发达国家化工产品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加之环保压力、运输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因此其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及传统化工产品的生产正在向拥有广阔市场、丰富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亚洲地区化学工业投资增长迅速,形成了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欧洲化学委员会总裁分析说,由于亚洲的快速增长,欧洲化学工业将从现在占世界总量的1/3降到2015年的25%,并将继续下降到占世界生产量的16%[6]。此外,拉丁美洲、东/中欧、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一些发展中的市场也将引起跨国化工公司越来越大的关注。
从投资的产业方向来看,未来美国将更多地关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产业;西欧和日本将重点放在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新材料的生产和研发上;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将在大宗有机原料和化学品上增加投资的同时,向高技术含量的特种化学品和新材料过渡;中东则依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重点发展大型基础有机原料。
1.3 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大幅提高
化学工业不仅是能源消耗大、废弃物量大的产业,也是技术创新快、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全球化学工业的科技创新在两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对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正逐渐从“末端处理”转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二是在油气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开发多种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的化工利用、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的开发等。
国际领先的化工公司在科技开发上的投入都十分巨大,通常占其销售额的4%~5%,如巴斯夫、陶氏化学、杜邦、拜耳的科技开发投入分别占到总销售额的4.5%,4.5%,6%和7.8%,每年平均在20亿美元以上。
发达国家普通化工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增长空间有限,开发和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新产品是其主要竞争手段[7]。技术含量高、资产回报率好、具有前瞻性和产品往往是科技开发的重点,比如巴斯夫未来业务公司和巴斯夫风险资金公司,近些年重点关注新材料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要求,为新材料的创新性研发提供了大量有利于规避风险的投资、融资服务和支持。
1.4 化工产业转移
由于世界发达国家化工产品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加之环保压力、运输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因此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其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及传统化工产品的生产正在向拥有广阔市场、丰富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地区是化工生产及消费增长最迅速的地区,环保要求相对低,资源和劳动力相对廉价。因此,亚洲地区已成为国外大公司生产转移的首选地区。预计到2015年,亚洲在世界化工市场需求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4%提高到45%左右,高于北美的22%和西欧的25%。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国家已成为大型跨国化学公司生产力转移的热点和投资的重点。有报告显示2020年印度化工业产值将增长至2000忆美元以上[8]。
2 目前全球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
2.1 产品精细化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9]。精细化工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其突出特点是技术含量高,产品品种多,附加值高,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将发展重点转向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和高新材料作为核心产业加以发展。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将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转向精细化工[10]。2010年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精细化工率已超过60%。
2.2 清洁化和高效化
化工不仅是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产业,也是技术创新快、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化工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化工的内涵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革,既注重当前竞争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当前全球化学工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清洁化和高效化,努力实现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全过程洁净化。环境友好产品,如清洁燃料、可降解和可回收再利用的化工产品产能不断扩大,节能、降耗、节水技术开发投入快速增加,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绿色化工”是当今国际化工科研的前沿。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高效循环利用资源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低碳绿色发展,是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原料多元化
【全球航空轮胎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全球农业发展趋势11-16
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05-18
全球薪酬与福利趋势12-25
全球雕刻行业发展现状08-10
全球疫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012-30
金地毯商业区块链专题报告 ——全球区块链产业全景与趋势报告10-14
全球市场趋势07-21
经济全球化趋势06-16
经济全球化趋势思考06-15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