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科学实验(通用8篇)
课题科学实验 篇1
一、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2、课题简介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
续发展。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是《Topic 1 Can you danceSection A》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专题。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对英语高效课堂特点教学模式构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具体目标。
1、观察学生对课程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对课程的具体要求。
2、观察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对课堂过程的了解,分析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通过班级的授课,不断完善,实现实验目标。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法分析
4、学法分析
5、预设教学过程,导学案四、实验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各版块之间属于“递进关系”希望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向深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结构完整,容量合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色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经过课后的仔细翻阅和个别学生访谈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设计,也感到本课程对他们的各门课程学习有所帮助。部分学生体会到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愉悦感觉,在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声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了成就感。兴趣很高。
课题实验课《威尼斯商人》师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到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注重“水涨船高”,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让学生获得“自我实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由衷而发的成就感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授课,我完成了这次实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在课堂上获取着大量的信息。这次实验所得到的第一手素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这次的实验过程,充分体会到了老师自身提高的途径“ 实验——反思——实验”的的第一过程,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进行,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得到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自身的课题研究。
附: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威尼斯商人 课实验信息采集表
课题科学实验 篇2
作为教研员, 我经常下学校听课, 与老师们一起研讨。2009年秋遇到的一堂课, 令我震惊。
那位教师教学的是语文S版二上《动物过冬》, 文中出现如“鹊、鹂、鹃、燕”等生字, 教师让学生观察, 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字都与“鸟”有关。我很高兴,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引导其观察、发现、归纳, 而不是直接告诉。这就让学生亲历了学习发现、思考的过程, 很好!
突然, 有个小男孩问道:“‘燕子’也是鸟, 为什么‘燕’字不带‘鸟’呢?”听此发问, 我为之一怔。是呀, “燕”字为什么不带“鸟”?说实话, 我也不知道。于是, 我为这位教师捏了一把汗, 更希望这位教师能够讲清楚。
这位教师解释道:“我们的汉字有些是形声字, 有些不是。”但小男孩并不满足, 追问道:“那‘燕’是独体字吗?”教师说:“不是, 是合体字。”说完就再也无法解释了。小男孩意犹未尽地坐下了, 小声嘀咕:“是合体字?”遗憾的是我也不知道“燕”字到底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 或是其他?研讨时, 我向在场的所有教师们请教, 更遗憾的是他们也不知道。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知识真是欠缺啊!
查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没能找到满意答案。因为这二“典”只释字词义, 不分析字形。于是, 我向集美大学教育学院的金文伟老师求教, 他的回复令我豁然开朗。
原来“燕”字是象形字, 像燕子的形状, 上面是不是“艹”, 是燕子的口 (如“革”的上部指兽的口, 代表头) ;下面四点, 不是“火”, 而是燕尾形的变体 (同“鱼”的繁体字“魚”) 。
随后, 金老师还寄给我释“燕”字的图文:
金老师的释“燕”, 让我再次深深感到, 汉字蕴涵着丰厚的文化, 同我们的识字教学、教师的语文素养密切相关。同时也认识到金老师当时在做的实验———识字教学科学化研究的意义。
课题的诞生
“燕”字的教学让我有种紧迫感。2010年春, 金老师为泉州市的省、市级课改基地校的代表做了《科学识字与汉字科学》的专题报告。金老师在讲座中谈到“汉字学”在古代称“小学”, 是专门教儿童识字的。这使我意识到,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汉字学的有关知识, 既然之前没学过, 就应该在教学中弥补, 在研究中积累。
带着对教学的思考与知识的渴求, 2010年12月, 我参加了在厦门市集美小学举办的福建省小语会“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活动中应用汉字学教学的四节精彩课例让我看到了汉字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看到了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研究汉语、汉字的构成规律和系统, 研究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作为“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子课题, “基于汉语汉字科学的小语教学科学化研究”就在这不断的思考、学习、论证中产生了。这里之所以提“科学化”, 在于小语教学多年的各种改革, 几乎难有成效, 究其关键, 乃是没有真正遵循教育科学。
“基于汉语汉字科学的小语教学科学化研究”这个课题的确大而难!但是, 凭着对汉语言文字学习的直觉和兴趣, 以及准备在研究中不断学习、运用、提升的朴素想法, 我们上路了……
课题的实践
一、理论研究成果
该课题比较大, 所以我们从识字教学研究切入, 兼顾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研究。目前, 识字教学在理论研究层面已探及了一些规律, 阅读教学也有所突破。
(一) 识字教学
我们总结出了基于汉字科学的识字教学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和几种方法。
1.遵循汉字特点, 形音义结合识字。
多年来的汉字教法, 主要是拼读字音, 描摹字形, 很少讲解形音义的关系, 这是拼音文字的教法, 没有“关注到汉字的特点”。汉字具有“因义 (音) 构形”的特点。许多错别字的产生, 就是因为初教时学生没有理解字的形音义关系。比如, 学生常将“游”的右旁写成“攵”, “隹”旁写作“佳、住”, 甚至“身”“犭”旁也常写错。实验中, 课题组教师尽量将汉字的形音义联系起来教学。如, 讲“游”字时通过图文对照, 让学生明白右旁“斿”从 (旗帜) 从“子”, 甲骨文写作, 意为有人持旗起舞, 在“游”中做声符兼意符。讲清生字的音形义关系, 还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汉字的极大兴趣, 尤其是在教师展示汉字的演变和相应的图片时。经常有学生自觉地预习生字, 通过上网查阅, 提前了解生字的字理、字形演变情况, 还有些学生喜欢把古文字“画”下来。运用汉字科学识字, 借助每一个汉字里蕴涵的传统文化信息, “润物细无声”地弘扬了中华汉字文化, 使识字教学既有趣又有效。
不过, 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 有些教师解析生字时, 过于喜欢溯源分析, 于是我们总结出:溯源分析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字的构形原理, 如果能直接讲清汉字形音义的就不要溯源, 实在讲不清的才用。溯源分析也要视情况确定溯源到哪一级, 从繁体字到古文字, 选出一个最易理解的即可, 不必罗列古文字的各种形体。
2.遵循汉字特点, 系统组块式识字。
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引发出了汉字的其他特点, 重要的有“系统特点”, 体现着汉字几千年来科学的构形体系。比如形音义是统一体, 但其中又存在着字“形”系统和字“音”系统。如“工”系统有“功、巧、功、攻、空、红、虹、左、巩、贡、汞、邛”等字。“工”是带柄的铲刀, 本义是工具, 音gōng。掌握了“工”的形音义, 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带“工”的字的形音义。这在汉字学中叫作“系统识字”, 在心理学上叫作“组块记忆”, 具有以简驭繁的识字效果。
教学时, 我们的实验教师遵循汉字科学, 把握汉字的“系统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实现了学习“一字、一偏旁”, 认识“一串、一家族”。这样不仅把识字的“钥匙”交给了学生, 使他们迅速提高了识字效率, 而且使其产生了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
对于如何进行系统组块式识字,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个基本方法。
(1) 部首带字法。
这里所说的部首, 属据形立部。讲清一个部首的形音义, 使学生明白一串带有该部的字。如, 教学北师大版二上《丁丁冬冬学识字 (一) 》, 将带“穴”旁的字串归类, 先学习部首“穴”, 引导学生观察到“穴”的图片和金文, 像石崖所构成的石洞, 两个“口”形是石褶, 说明远古先民以穴为屋。此时教师归纳点拨:“穴”指洞窟、土室, 现也泛指有顶棚的形似房屋的建筑物。接着出示楷书“穴”, 说明为了书写方便写成“宀”和“八”, 石洞形状消失。最后出示带有“穴”的字词“洞穴、鸟窝、窗帘、天空”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窝、窗、帘、空”用“穴”旁, 以此理解字词义和记住字形。
其中, 理解“天空”一词与“穴”的关系, 学生有难度, 教师再作点拨:空, “工”表声, “穴”表义, 表示巨大洞穴了无一物, “天空”即像巨大的洞穴。
以上教学根据汉字构字系统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造字规律, 明白部首的本义及引申义, 再带出一串字词, 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 既提高了识字效率, 也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 可谓“教好一个, 学会一串”。
“部首带字法”的教学基本操作程序为:A.追本溯源, 学习部首;B.点明规律, 学习字串;C.拓展举例, 指导书写。
(2) 基本字带字法。
这里的“基本字”主要指根据汉字外形结构分析作为一串字的偏旁的那个字, 由“基本字”带出的字, 多为形声字或形声兼会意字。教学时, 我们要充分利用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形、义联系, 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培养识字能力。如教学“丁”时, 先创设情境:有个汉字家族叫“丁字族”, 成员由“丁”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 你们认识“丁字族”的哪些成员呢?学生纷纷说出“盯、叮、钉、订、顶……”教师依次板书, 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说说怎么掌握这些字的音、形、义。
另一种是“基本字间接带字法”。如教学北师大版一下《问银河》时, “银”字可以分别以“金”或“艮”为基本字, “金”字较好理解, 我们就重点讲“艮”的知识。先让学生明白“艮”音gèn, 甲骨文写作, 像人扭头向后怒目而视 (字的形义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许多学生模仿扭头怒视的样子) 。教师再引导:“艮”在字族里, 大都表声兼表义, 表睁大眼睛之义。在“银”里表音, 所以“银”是前鼻音。再请学生说出“艮”家族的其他成员, 也就是给“银”换上不同的偏旁, 从而“间接带出”“很、狠、恨、跟、根、眼、恳……”, 再适当结合“很、眼、恨、狠”等字说明“艮”的表义作用。这样, 掌握一个基本字就可以认识一串字。
把握汉字构字的“系统特点”, 讲对一字一偏旁, 就能化繁为简, 以简驭繁。掌握汉字的“系统”越多, 识字效率就越高, 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越容易培养。
“基本字带字法”的教学基本操作程序为:A. 创境激趣, 学习基本字;B.加换偏旁, 拓展积累;C.发现规律, 迁移识记。
(二) 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由汉字承载的文本, 无论是提取信息还是理解意义, 都建立在理解汉语汉字关键字义基础上。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古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汉字的形音义统一, 其“义”就是汉语的词素或词, 但词本义又产生出一些引申义, 构成一字多义。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初步总结了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主要有:
1.解析关键字, 辨析近义词, 体会用词准确。
准确掌握字义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包括阅读和写作 (写作强调“用词准确”) 。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抓住关键字来解析, 从而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 准确辨析词义的微妙差异。
如北师大版四下《七子之歌 (澳门) 》中有“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之句, 泉州师院附小吴友钧老师执教时, 巧妙解析“掳”字。她先引导学生区分“掳、抢、抓、夺”几个近义词, 思考作者为何独选“掳”字, 再适时讲解:“掳”是“扌”“虏”结合的会意字。“虏”的繁体“虜”是会意兼形声字, 从虍从力从毌, “毌”是古代用绳索穿钱形, 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虍、力”表示像虎兽强行用绳索拘捕之意。“虏”后来作了名词, 用绳索拘捕义就加“扌”造“掳”来表示。简化字“掳”也保留有像虎兽强行拘捕的意思。学生准确理解了字义, 再次朗读诗句, 脑海中就有了形象的画面, 感受到了汉字的细腻微妙, 也懂得了阅读要仔细体会近义词的不同和作者用词之匠心。
2.探究字本义, 明白引申义, 准确理解文本。
词义的引申促进了汉语语义的丰富, 但都产生于本义。阅读中, 如果教师不清楚, 引导不当, 就会造成学生理解错误。如人教版二上《从现在开始》中有个句子写猫头鹰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后神气极了, 课后“读读写写”中也安排了“神气极了/可怕极了/极了”的拓展练习。有教师教学时问学生“神气极了”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很神气、非常神气、十分神气等。教师表扬学生会用近义词来理解, 然后让学生们来表演。其实这样理解“神气极了”是不对的, 须知“极”“很”“非常”“十分”这几个近义词有程度不同之别。这里的“极”, 本义是房屋正梁、即脊檩, 因处在房屋的最高处而引申为顶点、尽头。“神气极了”就是神气到了顶点、无以复加了。显然, “十分”“非常”“很”都达不到这个程度。本来, 教师理应引导学生比较“神气极了”与几个近义词的差别,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之妙, 体会作品人物形象之生动, 甚至由此讲解“极”的本义及引申义, 可惜, 因为执教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无法施教。
对于字词教学, 教师应该能讲清词语中关键字的字义, 使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如, 金波先生的儿童诗《信》里有这样一节:替花给蜜蜂写, /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不少教师解释“姹紫嫣红”时, 将五颜六色的一片片花海的图片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其实, “姹紫嫣红”形容的是一个个单株花的姿态美丽, 颜色娇艳, 其中“姹”字从女, 宅声, 本义是美女, 引申为艳丽;“嫣”字从女, 焉声, 本义是指女子身材颀长而美丽, 引申为笑容美好, 进而引申指颜色浓艳。课题组教师在教这个词语时, 没有让学生替换近义词, 也没有展示各色花海, 而是在讲清关键字义后, 展示了一株株美丽的花朵,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学生豁然开朗。
二、实践研究成果
(一)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汉语汉字科学的小语教学科学化研究”课题首先要求成员们掌握汉语汉字科学的有关知识。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没有系统学习过语言学、汉字学, 无法开展科研。于是, 我们邀请金文伟老师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了系列学科知识讲座。在一次次培训会上, 老师们吃惊地发现, 原来自己平时教的很多知识是不准确的, 有的甚至是伪科学知识。如有一位教师曾将“鹅”字解说成“我的鸟”, 讲“娥”字引导学生用“我的女人”来记忆, 这样的解析与“鹅、娥”的词义毫无关系, 是将“我”为声旁的形声字讲成会意字的典型错误案例。有的教师曾认为这样教学生容易记忆, 将其奉为得意妙法。现在老师们认识到, 这种违背科学的教法, 干扰了学生对汉字科学系统的认识, 不利于学生掌握字义, 也不利于后续学习, 更不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健康发展, 危害很大。
正因为本课题实验研究始终将教师的学科培训、研修作为重中之重, 课题各实验学校、子课题实验校在参加总课题组集中研训后再组织二级校本研训, 课题负责人、特聘专家通过邮箱、QQ群等加强与各校的沟通、联系, 有力地指导了实验研究。所以课题实验教师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 学科专业知识, 尤其是汉字学知识持续增加, 教学观念逐渐转变, 特别是将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将语文教学法放在第一位的观念转变为语言文字第一位。老师们深切体会到, 语文知识欠缺, 汉字知识不懂, 教学方法再好, 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所以, 课题组教师备课, 先对所教的语文知识勤问细查, 慎重研究, 查清问明后再设计如何教。老师们对学生易错、难学的字词不再随意编造顺口溜或故事, 而是根据汉字科学, 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讲解。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表现。这种表现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效率比较高、效果比较好。比如, 泉州师院附小的吴友钧老师执教北师大版一下《竹乡之歌》一课, 不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 还通过溯源引导学生了解了“竹”字象形字的特点和字形演变, 由此拓展认识了“简、篮、竿、筷、箱、笋、笼”7个字;学习了“饣 (食) ”旁, 并在学习“饭”字的基础上拓展认识了“饥、饿、饱、饺、饼、馆”6个字。
(二)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实验班的“心”课题 篇3
不过短短的时间很难看到实现这一切运转的前提,那就是实验班教师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正如周六的今天,大家要去县城采购,于是老师们自发组织了学生前去体验“城市生活”。看着临出发前一大群孩子兴高采烈的表情,老师们脸上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知道,这笑容的背后,是他们的心已经扎进了教育和班级里。
心能够驻扎,时常源于一个人能够满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源于教育环境能够实现人人渴望的优雅与从容。
乡村教师工资不高、见识不广、生源不好、条件不够……如何实现这份“优雅从容”? 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总结的小课题——
办公室的一角,一位女教师正趴在电脑前网购,她被同事们公推为“网购版主”,所以练就了以低价格买到有品味的服装或者用品的能力,为此几乎可以节约大家一半以上的购物时间以及每月开支。
高中实验班教室,一台投影仪加一台电脑,老师和学生正在展开十八大相关主题学习。同学们都很有“主题式学习经验”了——无论美国总统选举、还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种族与文化冲突等,他们都是用这种方式深度拓展自己对国内外大势的理解与把握。当然,多数时候是师生一起“冲浪”,共同研讨,齐头并进。
半期考试后的教研会上,一位老师在总结情况。大家都感觉压力不大,因为实验班坚持“三年看成果,坚决不比较”,讨论的重点很快转移到下一周天寒地冻,综合活动课该怎么走出户外;“最后一个问题学生”的英语成绩从30分上升到50多分,但还是不愿意出任“音乐版主”,怎么办;两位老师在争论:我这个阶段在训练孩子们的行为专注力,你那边提前搞学生自治运动会,大家会不会又心思乱飞……
收入不高,却并不为缺钱发愁;才能不全,彼此像友好邻居一样互补帮衬;书籍不多,但运用所有的工具手段学习,依然进步飞快;乡村空气清新,饮食健康,人际关系简单,即便从大城市来的教师也渐渐把日子过得兴致勃勃;实验班机制导致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被挡在门外,教师不必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活泼的课堂、单纯的爱心、足够的小舞台,使得孩子们狂热地喜欢老师与学校;老师们在言谈举止、服装礼仪、时间管理等方面,都不断地被学生信任的目光推着进步;大家在一个足够小的班级物理空间和足够大的自由教学空间中,渐渐地趋于自信、安静与幸福……
突然觉得,对教育人在现有客观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工作情态探究,是不是应该成为如火如荼的学校文化建设,及区域教育规划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课题实验方案 篇4
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国内外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目前针对这一课题国内外都在开展研究探索,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如美国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目标中都增加了创新目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新教育的发展。我国近几年结合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在此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丰富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于指导各学科教学实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又关系到中学生能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是科学发展观及素质教育理论、创新学习理论。围绕中学生各学科教学改革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坚持一切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其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学习基础等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着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和超越,勇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激发,创造潜能不断得到挖掘,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立足于目前中学生实际,提出相关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形式和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研究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研究实验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最终结题。
2、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自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按计划分为准备与培训、实验与研究、总结成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与培训(自2008年7月至2008年10月)(1)组成课题小组,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分工。(2)制定详细具体一的课题研究方案。(3)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
(4)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开展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与研究(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1)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在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2)课题组成员每月举行一次小型座谈会,做项目阶段性的研究分析,不断调整方案,完善过程,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成果,指导教学实践(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
(1)整理加工全部教学实践材料和阶段性的成果。(2)尝试将研究理论成果推广指导教学,达到研究的目标。(3)课题组撰写经验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组成员及其它分工为:
吴宝明
男
38岁
中学高级
课题总负责人 陈
超
女
30岁
中学一级
负责资料收集、打印 武
平
女
34岁
中学一级
负责教学实验
仇丽鹏
女
40岁
中学一级
负责组织协调、会议召集、记录
姚智鑫
女
34岁
中学一级
负责教学实验
2、研究经费及保障
课题实验总结 篇5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我校阅读评价的课题实验,在这项课题实验中,我承担了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探索,现在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就把本学期的实验情况进行小结.一:思想认识逐步提高:每周一次的课题知识学习使我对本次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对新教材,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更坚定了我搞课改实验的决心,本学期工作虽然很紧张,但我坚持利用一切时间查阅资料,为指导自己的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实践中,我精心备课,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设计合理的教案。上课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朗读,理解,分析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评价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阅读方式,掌握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形式,例如浏览、略读、跳读、扫读、朗读、诵读、默读、等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猜测、联想、推理、寻找关键句、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对阅读活动产生了的兴趣,喜欢书籍,喜欢文字,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广泛的、有益身心健康地阅读范围。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加深了情感体验和感悟,通过阅读能够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能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
三:课题实施期间,我和其他实验教师互相听课,以求共同探索,共同提高。本学期内,有成功但也很多困惑,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如何能读进去,怎么样能让学生书为我用,我究竟该怎么指导学生的精读,怎样的方式才能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课题实验交流材料 篇6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研究》课题实验经验交流材料
西堡镇葛家学校课题组
课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作为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湟中县教育系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为未成年人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如今在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春节一过,大批农民便背井离乡,一走就是一年,这样便形成了一群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远离了直接监护,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这类孩子在生活中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差,带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在学校里,这些“留守学生”大多不合群,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上网、抽烟、打架。当教师发现问题时,由于无法及时与家庭取得联系和沟通,以致无法及时协商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这些孩子长期有心事无处诉说,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内向一些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常年在外的“打工仔”、“打工妹”有数千万之多。按照保守的估计,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留
守学生”在各地农村不会少于千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学生”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学习、生活现状经初步调查,十分令人担忧。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少孩子出现①行为问题(行为障碍)②个性问题(不良性格)③学习问题(学业不良与学习困难),这样,必然会对他们的后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身心健康,个性和谐发展,无疑是留守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众望所归。怎样使留守学生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五年前敏锐地发现和选取了该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问题产生的现状和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探索其教育对策,以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总之,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既是当今社会一个热门的永恒话题,又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难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解决好这一棘手难题,是摆在社会、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湟中县西堡镇葛家村在此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葛家村由于历史原因而成为本地区有名的商人村,葛家商人的足迹遍及西藏、四川、内蒙、北京以及本省的格尔木、黄南、果洛、玉树等地,近几年又有部分剩余劳动力外出,因而葛家村留守学生的平均比例远高于本县其他学校,针对这种突出的现象,葛家学校曾于2007年始,已开始对留守学生进行局部研究,参与省少工委,团市委,团县委等单位进行的
留守学生调研工作。2011年3月在具备课题研究的条件后,向教研室申请立项并获准,进而进入正常的系统的研究过程。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积极考察研究,努力探索对策,为教育现代化奉献光和热。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某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
1、通过研究,深入了解我校“留守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学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构建一个适合农村一贯制学校对“留守学生”发展教育的模式。
2、通过对学校留守学生生活内容、方式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留守学生生活现状分析研究,纠正、排除、防止我校“留守学生”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
3、对我校“留守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它足以影响整体素质发展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的个体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辅导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5、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重点是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研法。通过编制并实施问卷了解留守学生现状、需求。
2、主题活动参与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主题活动,如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
3、资料分析、比较法。建立留守学生辅导档案,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4、心理咨询训练法。安排专门教师解答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5、个案研究法。对留守学生的个案进行辅导和分析总结。
四、课题行动研究的过程及途径
课题组成员在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开展了很多补救教育的辅导活动,真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广泛深入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
学校每学期初对“留守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全面掌握家长姓名、家长的打工地址、联系电话、留守的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及地址和联系电话、“留守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表现情况。建立“留守学生”的专项档案,指定由各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备案。要求班主任对此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这些隔代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调查建档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五个大的方面。(1)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基本情况调查:①父母双方在外打工情况;③父母在外打工的地域分布情况;④父母在外打工回家频率情况。(2)留守学生基本情况调查:①留守学生对父母外出打工态度调查;②留守学生生活状况调查;③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状况调查;
④留守学生学习状况调查;⑤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⑥留守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⑦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对比状况调查。(3)学校教师调查:主要调查教师对留守学生现状及已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效果。
(4)家庭调查。主要调查外出务工家长及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成长所持的态度、监护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与子女亲子关系亲疏程度。
(5)社会调查。主要了解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建议。
这些详实的调查资料为课题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课题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留守学生的成长档案,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跟踪。具体内容分为:①留守学生类型的认定;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形成的主客观原因;③学生的性格类型及形成的主客观原因;④学生的各学期的学习成绩及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其变化的主客观原因;⑤对学生所采取的相应的教育方法、手段、形式;⑥落实帮教对象及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
在建档过程中,为了了解掌握真实详细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对学校的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①课题组参考有关资料编制了调查问卷,然后邀请部分专家、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从而掌握了留守子女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等情况。
②展开调查:
A、在校留守学生实施调查;
B、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留守学生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③调查结果处理: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因素分析法写出问卷调查报告。课题研究实施两年后,再次编制了研究效果调查问卷,以检验行动研究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根据第二次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对照两年前的问卷调查撰写了研究效果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报告。
2、分步实施
为使留守学生的教育不留“死角”,课题组很慎重地把不同状况的留守学生,分别落实给任课老师,班主任、政教处、校领导进行经常的教育管理。校长、主任、班主任负责全校或全班心理、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偏差相对较大的学生。
3、广泛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为使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性教育活动,主要有:
(1)建设留守儿童示范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健全了组织机构,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每一位留守学生都有自己生活成长的记录袋。每周一节的留守学生专题活动课,有计划有教案,并开展了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留守学生座谈会、留守学生专题教育活动、留守学生家长会等系列活动,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真正地改变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2)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热线,为他们和父母的心灵沟通铺设通道。鉴于留守学生的家中电话不多,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我们开通了
留守学生亲情热线电话。让学生能与家长及时交流学习,生活情况。“留守学生”在校期间若遇到棘手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与自己的父母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寻求帮助时,可向学校申请给父母打电话。学校有专人负责亲情电话的管理,学生每次打电话的事因均由专人负责登记备查。开始是使用座机,几个月后由于使用不过来,我们便向留守学生的家长公布了班主任的手机号,这样,亲情热线的开通,极大地拉近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3)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及代理家长会,宣传正确的家教理念。课题组每个学期都要召开一次留守学生的家长会。在开学初,召开监护人会,教给这些监护人正确的家教理念:不溺爱孩子、严格要求、不乱给零花钱、监督学习等;在农忙时及寒假之前,趁打工的家长回家,把他们叫到学校,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他们沟通共同教育孩子的办法。每个学期,老师要给打工的家长写一封信,提醒他们,不要光顾挣钱,而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
(4)让留守学生在“爱心妈妈”的关爱下幸福成长。课题组有五名成员当上了留守学生的“爱心妈妈”,每个周末将留守的学生带到自己的家里,给他们洗衣、做饭,让留守的孩子也体验到家庭的幸福。平时,洞察留守学生的心事、及时与他们沟通、到留守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爱心妈妈”的关爱中,留守学生快乐地成长着。为了使所有留守学生消除孤独心理,课题成员从2011年四月起,开展“爱心妈妈”活动,我校有五名教师担任“爱心妈妈”,他们在扮演则个角色之后,对自己所结对子的三名留守学生问寒问暖,给予精神的慰藉和物质的帮助,“不是慈母胜似慈母”的作法,得到留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一致好
评。
(5)与校园伙伴进行结对活动,感受友情的帮助。在进行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宣传活动之后,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为每个留守的孩子找到了一个成长伙伴。这些成长伙伴,多是留守学生同年级的优秀学生,他们与留守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学习上给予帮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与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结对活动,寻找成长的力量。课题组去年和前年的暑假,充分利用了清华大学生志愿者到我校实践活动的机会,邀请大学生们大量地接触留守学生,给他们做报告或讲故事,让大学生和他们互相交心谈心,通过大学生们的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地来启发矫正他们不健康的心理、性格和行为习惯,并争取让部分高年级留守学生与大学生结成对子。
(7)召开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班会。每个班级召开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关爱意识,同时也激励“留守学生”自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针对部分留守学生聚众过生日的特别案例,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商议决定,采用“贺卡庆生日”形式,利用主题班会,在某留守学生生日来临之际,向其他同学倡议,制作精美贺卡,为某留守学生献上节日祝福,热情洋溢的贺词,无不使留守学生感动。相反,有不少学生听了“留守学生”的事迹发言后都被他们顽强的意志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有不少“留守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思想上进了,学习主动了,性格开朗了。2011年6月,西堡镇中心学校在本校举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在会上,曾获西宁市“十佳自强之星”的两位留守学生的感悟发言,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
生。
(8)、举行留守学生的各种竞赛活动,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心。我们把各种学生活动形成制度,定期举行。如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田径运动会、每学期一次的单项体育比赛、每学期一次的“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经典诵读活动,逢节必有文艺演出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技能比赛、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教育转化留守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9)、定期开展教育辅导和心理咨询。我们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对其心理健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咨询工作。为此,课题组专门开通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如校长热线、教师热线,通过联络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他们随时保持心灵沟通。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学生家里看望学生,同他们进行心灵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10)、定期开展校园优秀留守学生的评比活动,激励其上进心。为了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激励先进,每个学期末我们都开展“自强之星”的评比活动。由班级推荐,课题组老师总评,将优秀留守学生的事迹材料在橱窗、板报中展览,并对优秀的留守学生进行表彰。不少留守的孩子在评比中看到了成长中的榜样,找到了前进的力量。五:课题实验成果
课题组在两年多的行动研究历程中,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思考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一)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
经过课题组近三年的教育转化,我校90%以上的留守学生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有很多留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们总是争先恐后,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以前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控能力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现象也得到了基本扼制,学生之间的吵架、斗殴行为明显少于过去,课题实施以来,我校留守学生一个都没有出现过违法行为。
(二)留守学生的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矫正
近三年来,我校留守学生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暴躁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的矫正。他们与家长、同学、教师交流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亲和度明显增强,有心事、遇困难和挫折时比以前更爱找同学和老师帮助。我校七年级留守学生李强在课题研究前后的变化,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张广梅老师提供)该生父母均长年在西藏打工,一年都很难回家一次。刚升入五年级时,凡事随便,自高自大,贪玩好耍;为人油腔滑调,并经常唆使同学违犯校规校纪,行为习惯差;在体育活动上所耗费的时间多,分不清孰轻孰重。学习上拖拉懒散,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踏实,常常一知半解却又自命不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骄傲自满,不思进步,字写得龙飞凤舞。
经过两年的教育引导,该生变化甚大,谦虚有礼貌,基本改变了以前的不良性格和习惯,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能自觉维护班规校纪;写字规矩多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勤奋踏实,现在在班里以能数上前十名。
(三)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在学习上,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有70%以上的留守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足,学习习惯好;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在我校毕业的留守学生中,尤其要提到以下学生:(田发德老师提供)李蕊同学2012考入陕西师大,李彩青同学考入延安大学,张顺娟同学考入四川外语大学,韩强同学考入青海大学,李苗考入长江大学,全国福同学考入遵义师大,另外有近20多名留守学生在高中就读。在全校成绩优秀学生中,留守学生的比例达50%以上。
(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课题组三年持之以恒的心理辅导,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厌学心理得以有效控制;持逆反心理的学生人数较以前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学生孤僻、闭锁等心理障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孙秀珍老师提供)在课题组的研究对象中有一个孩子,他是八年级的曹锦邦同学,论学习成绩,他应该是一个中等生,但他遇事总爱猜疑,从而与本班同学和个别科任教师的敌对情绪很重,经常与班上的同学发生矛盾,有意扰乱课堂纪律是家常便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全班43人中就有37人联名要求校长把该生调出本班。当课题组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对该生各方面和情况进行了再一次的全面调查了解后发现,该生的问题出在了心理上,必须通过“治心”来“治行”,为此,课题组落实专人对该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心理辅导,多次有意在学校的“五个一”活动以及文体活动中安排他担任重要角色或者专门为本班参加活动的其他同学服务,让他体会到为他人服务和他人为自己服务的不同心境,从而在服务与被服务中改变他的不良心理,改善他与班上同学之间的关
系。一年后,课题组再次对该生在班上的“信任度”进行调查,结果有89%的学生明确表示“我现在愿意跟他一起学习了”,有85.3%的学生明确表示:“我愿意与他交朋友”。
(五)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参研教师在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相关资料,参加了多次各种形式的培训,进行了多次的教育实践和总结提炼,已掌握了一套教育、矫正、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方法,全面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2、课题研究加快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步伐,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这样说,在进行这个课题研究之前,教师们总觉得教育科研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东西,不是我们一般教师能做的事。但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投身教育科研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课题组的张玉福、魏学青老师现在有了自己负责研究的县级课题,为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3、形成了一批成果性论文。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实验经验,撰写有价值的论文十多篇,《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思考》在核心刊物发表,《关注被遗忘的角落》曾获青海省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整理典型案例集,论文集,“爱心妈妈”活动记录,“贺卡庆生日”记录,“撑起一片蓝天”主题展板无不凝聚着课题组成员的汗水与智慧。
(六)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2008年青海省教育厅,共青团西宁市委到葛家学校进行留守学生专题调研,我校教师积极参与,为调研组提供了丰富的详实的材料,受到调研组成员的高度评价。2009年,西宁市少工委在葛家学校启动“西宁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仪式,有来自西宁市四区三县各部门成员70多人与本校留守学生结对子。2010年,清华大学学生“西部行”一行为我校留守学生捐赠学习用具,我校50多个留守学生受益,同年西宁市妇联为我校所有留守学生捐赠了价值达2万元营养餐。2011年10月,我校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经验特色,曾被县电视台采访报道。2011年11月,被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采访报道。2012年青海省少工委曾两次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到我校观摩留守学生教育特色,我校留守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书画作品展示”“我留守,我快乐”演讲等展示活动得到了好评。
耕耘换取的是收获,留守学生中,有36名学生曾被评为校级“自强之星”,十六位学生被评为校级“孝悌之星”,李超邦、葛海红2名同学曾被评为西宁市“十佳自强之星”,曹慧玲同学被评为西宁市优秀学生干部,有2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留守学生,田发德、候袁萍2名教师被评为“西宁市十佳爱心辅导员”。“青海省留守儿童家长师范学校”“中国关心下一代留守学生帮扶项目学校”“共青团西宁市委留守学生教育实验项目学校”,是对葛家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的最好肯定。
总之,课题的研究增强了学校教育特色,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提炼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留守学生管理教育策略。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地位,通过“留守学生示范之家”“心理健康教育”“爱心妈妈”“贺卡庆生日”“自强之星”(星级学生评比)“亲情热线”“被监护人联系”(家庭联系心得体会)等形式,培养了留守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了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验能力,使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课题组成员所撰写的论文,或发表,或评奖,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管理策略、家校联系、抗挫折能力培养、不良行为矫治、焦虑症预防等十多个领域,培养了教师从事心理辅导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了适合农村一贯制学校对“留守学生”发展教育的模式。课题实验在本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几点回顾和反思
课题研究实施两年来,一直受到省、市、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重视,特别是得到湟中教育局教研室、督导室、教育科的亲自指导,同时也得力于学校领导从人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课题组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逐步完善:
1、本课题要求课题研究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组成员显然达不到,导致有的论文质量不高,发表和获奖的论文不够多。
2、我们的本意是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转化其行为,但在心理教育方面,我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引领,不能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疏导,心理咨询工作也受种种因素制约而不能深入,只能借助组织活动和讲座开展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3、由于研究成员大多为班主任,且承担有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对留守学生的跟踪研究上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果。
4、社会转型时期许多负面因素的不利影响,并非家庭、学校能彻底解决改变得了的,也影响了课题的深入研究,所以更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才能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四性统一” 篇7
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做到“四性统一”, 即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 让小课题研究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一、贴近生活, “活”中发现
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研究的小课题。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开放性的原则, 组织学生从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 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身边和周围环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科拓展方面———蚕宝宝存活率低的原因调查、家乡的植物种类调查研究;环境领域方面———关于家乡水质情况的调查研究;社会领域方面———社会调查活动“家乡的变化”等。
小课题研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 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认识生活的本来面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探究课题, 找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
2. 小———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
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小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大问题、大观念。如, “农村百姓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看出人们文明礼貌、生活观念的转变;“关于家乡水质情况的调查研究”折射出的是环保问题。这些小问题、小现象清新自然, 往往使孩子童趣盎然, 符合孩子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天性。
3. 实———实在、具体、可操作。
小课题从内容上、研究策略上, 有很多操作的余地。只要很好地利用主客观条件, 就能得出研究结果。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让参与研究的学生感到快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选题的过程, 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值得研究的, 所以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筛选。
二、联系实际, “学”中设计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 需要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使学生在设计和论证过程中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1. 研究分工要实际。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 又要考虑他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
2. 研究过程要严谨。
要考虑全面, 提高效率。在方案制订完成后要组织论证。通过论证, 可以继续完善方案, 还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把握了方案设计的要求, 提高了参与热情和关注程度。
3. 研究方法要科学。
要考虑参与学生的能力水平, 要联系小组成员的物质条件, 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重视体验, “行”中探索
小课题研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进步。各研究小组依据自己的方案, 在课余按照预计的分工分头行动, 在活动中学习、探索。学生有的收集资料, 有的做实验, 有的开展社会调查……各负其责, 互相配合, 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 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 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注意积累资料, 随时记下数据或感受、体会等, 像记研究日记、写实验报告、写过程体会等, 提高了学生研究的效能。
如六 (1) 班吴双双等同学开展的“家乡水质情况调查”的小课题研究, 各成员去了工业开发区、居民生活区, 开展调查、访问、观测等实践活动, 回到学校后, 学生又上网、上图书馆进一步查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资料, 相继开展了“这水能不能用来洗衣服”“这水能不能用来养鱼”“这水能不能用来灌溉农田”等实验, 学生在参观、调查、访问、实验的过程中, 懂得了许多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知识, 从中深深感受到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由衷地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感情。
学生独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 并成为活动深入进行的障碍, 加上科学实践活动重在过程与体验学习, 所以教师要加强过程指导和评价激励。在适当的时候“架”上“一个梯子”, 使学生多掌握一种探究的工具, 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探究实践。
四、创设平台, “乐”中交流
1. 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
小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思维的空间, 学生在这里通过自身的尝试与体验, 不断地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举行的交流活动, 能进一步激发起思维的火花。通过交流, 可以在资料的收集和在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上相互补充, 加以丰富;通过补充, 可以激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永不满足, 将正在研究的课题尽可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激烈的争论,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在成果鉴定会中完善成果的表达。
在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时, 我们要求重点是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 其中包括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成果表达等, 大家可以提出看法或进行辩论, 而不是简单地用等第或分数来评价。必要时, 我们也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 具体做法是:先将成果发给“专家”, 在学生主持下, 由课题组组长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 特别是介绍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 并要介绍研究态度、合作精神、研究结论、对策建议、研究体会等;之后由“专家组”对学生介绍的内容进行质疑, 同时学生进行答辩;最后由“专家组”代表对成果给予评价。这样,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技能的运用更加熟练, 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课题科学实验 篇8
2009~2010年度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课题研究工作座谈会于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副局长、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卢卫东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原副巡视员、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特邀研究员、研究部部长李世华同志对2009~2010年度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来自中国中铁、中国兵器、中航工业、中国一汽、中国航天科工、中国铁建、中国网通、中国航天科技、中国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北车、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等12家课题组牵头单位就如何扎实推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工作初步安排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并提出了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卢卫东在讲话中对研究会成立以来的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课题组研讨活动有声有色;二是选题、立项围绕中心、指导实践;三是课题研究过程科学规范;四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指导性和应用性。他结合宣讲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对本年度立项课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做好研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新進展,始终站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前沿,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加强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 直]
【课题科学实验】推荐阅读:
科学个人课题小结09-20
科学社团课题结题报告08-28
社会科学课题开题报告10-01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10-23
景县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通知06-14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实施细则09-10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