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共12篇)
课题实验 篇1
●立项背景
1984年, 香港爱国实业家周忠继先生开始潜心研究纵横汉字输入编码 (简称纵横码) 。十几年来, 他一直与技术研发专家们共同商议软件更新换代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探讨项目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步骤, 并秉承“益民利众”的理念, 使纵横码服务于多元化的应用群体 (如幼儿、少数民族、聋哑残障人士等) , 积累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
2004年下半年, 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绵德幼儿园率先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 (开始称纵横输入法教学实验) , 并取得可喜的成效。2006年7月28日, 来自广东、广西、河南、贵州的百余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校长参加了教学实验师资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前, 接受了来自四个省、市、自治区共63所学校的课题申报。2007年5月起, 第二期《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接受了来自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福建等十几个省的共58项子课题的申报… …一项凝聚着学术专家们研究理念和千百位教学实验教师探索热情的公益协助研究项目, 正在神州大地百余所中小学开展。
项目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 将纵横码的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汉语言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培养人的快乐学习, 主动探索, 信息素养, 提高信息学习技能, 促进人的潜能发展, 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实验, 研究具体可感的实验过程, 比较典型的案例, 分析详实的数据, 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整体研究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探索, 归纳了十项特点, 特别是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进行理性的分析, 以150多个项目学校的实验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作为实践支持, 初步得出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智力发展和创造潜能”的结论。
2008年3月, 在总课题组广州活动现场, 中央电教馆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领导, 亲临实验现场调研, 一个新的机遇使实验迈上了新的台阶, 实验被列入国家课题BCA060016重点研究项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牵头, 总课题组与九个省市电教馆合作, 在约180所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教学校中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此期国家课题与总课题实验研究同步进行, 成果共享。
●总课题组成立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组建于2005年。总课题组现有专家十五位, 其中既有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 又有认知心理学专家梁宁建教授, 有计算机信息编码专家钱培德、杨季文教授, 还有信息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学前教育、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专家。富有时代责任感和热情的专家研究团队, 共同的理念和相互之间的默契, 使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研究这项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持续发展。
●课题立项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 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香港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排名不分先后) 专家组成总课题组的一项利国利民利教的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
第一期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 纵横汉字输入法教学实验 (4省63校) ;第二期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研究 (13省158校) ;第三期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 (17省303校) ;第四期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 北京实验点学校延申、天津特别方案、特教特别方案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的研究、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 本阶段课题研究双轨并进同步发展。第一, 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再次合作, 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 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 可继续成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单位。第二, 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 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而立项的公益群体协作研究重点课题, 项目名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 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单位, 也可申报。
从未开展实验而有兴趣的单位和个人, 都可提出申请, 递交申报表。申报表将公布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资源库, 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9月30日。
第三,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共青团中央、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特别合作项目, 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快乐纵横数字体验”。
多轨并进, 滚动发展, 成果共享, 奉献时代, 造福未来。
●研究宗旨
优秀语言能力与语文信息素养, 是新型人才素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 是一种将汉语言学科与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原理有机融合的创新学习方式。
潜心探索研究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 更加有效地将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和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索精神, 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 促进其潜能的发展, 培育“高素质、高品格、高智慧”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创新人才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的研究宗旨。
●研究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逐步总结并形成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普遍规律和实践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探索并总结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 培养学习者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快乐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意志和品质。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 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并揭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 (纵横汉字输入法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应用) , 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他学习群体潜能全面发展的特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与开发基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教与学的工具平台, 协作开发具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特色、可共享互通的软件资源。为实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样例。
●本码特点
民族性特点;创新性特点;承传性特点;简易性特点;通用性特点;快捷性特点;高效性的特点;自主性特点;人文性特点;发展性特点。
●操作定义
◇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培训与学习, 能够改变对这一实验课题的表面认识, 以科学的信息化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与学优化设计理论等指导整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教师和学生能够领会和表述课题项目的定位、发展、宗旨、目标;结合自己的理解, 表述纵横码本码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纵横码的基本原理、规则, 进行计算机上的汉字输入, 并运用这种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方式, 进行不同类型的创新性学习。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子课题的选题假设, 课题研究的设计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 能够根据选题设计的实验目标, 选用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 开展能够体现在愉快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特点的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 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分段目标
1.实验起步阶段——学习强化技能阶段
完成对基本原理、常用规则及常用功能 (笔形、单字、词组、简码) 的掌握, 实行计算机上机操作。
◇看打——文本输入。
◇选打——词语游戏。
◇想打——看图写话、看图作文、读后随笔。
2.研究初步阶段——促进能力发展阶段
课题实验研究与课程结合, 进入常态教与学, 根据总课题目标、子目标进入研究过程, 探索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定向与机遇相结合”等研究, 探索纵横数字化学习如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各子题可进行结合实验目标的微观研究, 例如:
◇看打──眼、脑、手协同并用的快速阅读。
◇选打──寓学于乐的游戏式词汇快速积累。
◇想打──看图作文读写结合促进思维流畅。
3.研究发展阶段——探索研究学习模式阶段
进一步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 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个案与整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科学实验方法, 结合本单位实验的过程, 研究具有本单位特点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模式和可供借鉴参考的范例。
4.研究反馈阶段——评估反馈总结阶段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 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通过抽取与组织实验样本、收集数据,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根据国家课题和总课题组的结题评审方案自行评审, 并配合结题总结工作。
●管理原则
◇课题实验科学性原则。
◇课题实验真实性原则。
◇课题实验实效性原则。
◇成果归属全体所有原则。
◇成果应用既独立又共享原则。
◇课题评估择优奖励原则。
●选题指南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教学实验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潜能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和潜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不同学习群体识字, 阅读, 写作教学实验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
… …
2.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语文技能的提升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幼儿汉语字词积累发展语言能力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学习者内隐学习能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及提高效率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促进小 (中) 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或扩大阅读量的研究。
… …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文献法、调研法为辅) 。实验法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 要进行实验设计 (要有实验假设, 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 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案例。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提炼, 形成实验结果, 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计划, 行动, 考察, 反馈与调整) 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选用什么研究方法, 以什么方法为主, 什么方法为辅, 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所选选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阶段要求进入常态教学、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形式。实验班应与常规班级一致, 欢迎全校性开展。
提倡比较分析实验研究方法, 可通过前测、中测与后测, 进行纵向的前后比较;通过以下几种实验研究方法, 进行实效性比较分析。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
◇定向与机遇相结合。
◇个案与整体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子课题组织
建议每申报单位以单位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师、语文教师组成子课题管理小组开展实验研究。子课题每半年 (6月30日前) 递交一次中期实验研究报告, 每一年 (12月30日前) 递交一次年度实验研究报告。中期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各省组织初步评审, 总课题组秘书处抽查。年度实验研究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 两年为一期总结评估以综合评估方案进行评审。
对积极有效组织子题进行课题实验各省市组织机构, 总课题组按原来模式给予奖励和支持。
●申报方案
◇实验对象清晰明确。
◇实验比较同质均等。
◇条件基础扬长避短。
◇提出假设研究问题。
◇变量关系基本确立。
◇方法灵活内容充实。
◇预期效果突出有效。
●奖励机制
经过申报并获批准的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参加总课题组征集组织的活动成绩和实验报告评估成绩, 均可作为申报奖励的资格与材料。
●奖励项目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组织管理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校长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先行探索研究示范点校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学习能手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研究成果奖。评奖以两年为一个周期。
●预期成果
◇组织举办“优秀实验设计与课例”和“优秀课件学习软件”、 “创新学习”大奖赛或活动测试。
◇出版发表科研论文。
◇出版科研学术论著。
◇总结优秀成功案例。
◇发展纵横信息教学化学习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写作及评阅作文系统。
●成果应用原则
◇子课题相对独立。
◇著作权限自主。
◇成果资源共享。
◇协作关系友好。
◇团队公益奉献。
课题实验 篇2
1.基于C/S模式的校园局域网网络聊天系统开发与设计
2.计算机系考试综合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软件工程》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实现
4.天机子计算机安全防线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基于C/S模式机房监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6.《软件文档编写》自主式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郑州科技学院学生社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9. 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10.房屋出租管理系统
1、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开发
2、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3、基于Socket的网络聊天系统开发与设计
4、基于.NET实现的模拟彩票系统
5、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开发
6、基于.Net实现的毕业论文选题系统
7、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开发
8、仓库物资信息管理系统
9、售书信息管理系统
2、基于.NET的作业管理系统
3、基于.NET的网络办公助理的设计与实现
4、基于.NET的校内邮箱的实现
5、基于flash和xml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6、基于.net的视频点播系统
7、基于.NET平台的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社区住户信息管理系统
9、酒店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10、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11、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12、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课题:如何在社区中生活? 篇3
大自然的教育从来都是直接的:任你再讨厌潮湿的雨季,没有了水,别说洗碗,地里的菜都要干死;任你再惧怕大大的骄阳,可万物生长靠太阳,拥有瓜果梨桃才是正经事。对“自然”二字的解释,既美好又残酷,正如:水既可以脏也可以干净,明白自然的性质不难,与它做朋友很容易。
为了给家园计划的第二步——“共识社区”做一些充要准备,冠华认为,仅仅物质上的自给自足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敞开怀抱,让更多有共识的有志之士来到山上,与我们一起生活。这样既可以模拟未来共识社区里的成员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又可以有更多人参与并加速社区的建设,同时为未来的社区做一些人力储备。所谓一举三得,我自然高举双手赞同。当然我还有自私的念头,在这寂静的山、孤独的夜,多一个小伙伴总是好的。
自冠华在网络上发出常驻人员以及志愿者邀请后,小伙伴们陆续来到了自给自足实验室。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年每周有3~5人,第二年变为每天1人,第三年由于媒体的大力宣传,我们已经完全没有时间去计算人数了。我很惊讶有一天,参与家园计划的人将我家以及院子都挤满了,而这样的人潮在一天之内竟达到过3次高峰。这些来来往往的几千人里,能留下居住1个月左右的,被称为常驻人员,他(她)作为我和冠华的家人,和我们一起分担自给自足实验室以及家园计划的工作。
每当回忆起这些家人,第一个就会想到雪菲,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也是我在山中的第一个朋友。我们曾经一起看书、劳作、漫步、制作风干肉以及麻婆豆腐,研究如何把公共空间收拾干净。我们还一起拜师学习制作皮鞋。某些清晨,我们在田埂上散步,数树干上开会的喜鹊到底有几只,一些午后,在果树下弹琴……那些美好的回忆,像电影快速播放。
然而完美的关系还是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矛盾。直到有一天产生了争执,事后简单归结为我的急躁和她的慢热性格,以及独生子女生长过程中的不完整等。近期我与一个在美国巴金森街dome合作居住社区的成员聊起,她也认同:在社区里,争吵是很正常的,没有人是完美的,人和人之间最需要的便是包容。
合作、互助、了解、共生,是共识社区的标签。
我不是一个思维缜密的人,只能通过一些日记节选,对近几年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做个回忆,谈一谈在社区生活中的思考。
2013年6月 访客来袭
来客总是猝不及防,让你的情绪都是不连贯的。我们总是希望制定一个灵活有效的访客制度。问题是:“如何才能兼顾我们的需求,又能保证成员们随时加入又随时离开呢?”
2013年8月 社区中的交往
秋天啊,从来不让人消停。耕种、做手工,还要盖房子。但秋天把一切变得太美了,你又能对这位使者抱怨什么呢?距上一位常驻人员离去,已经2个月了,哦,那个巧嘴生花的四川男人离去后,我有好长时间都那么害怕再有什么人住过来。午后醒来,隔壁还住着一个女生,已5天。她是个俏皮的姑娘,她的大度和宽容常常惊醒我所有的感觉,重新激发我对陌生人和过客产生交朋友的愿望。我家的灯泡,每到夜晚都会聚集各种各样的飞虫,它们大多翅膀扇动地、激动地、义无反顾地向光而来。然而它们一定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爱好,不一定每一个喜欢光的飞虫都能成为挚友,不是吗?
2013年9月 私人财务以及议事规则
一位新常驻人员抵达,当天协助做晚饭,并负责洗碗,之后几天,不仅可以协助做饭、洗碗,还能参与一些实验和日常工作。比如制作火箭炉,一起打水、种菜、捡松球。我们把工作归为两个部分:实验和生活。大概一个月后,她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可以发博客,做肥皂实验并一起接待访客。然而我们又遇到了崭新的问题:财务以及私人财产问题。
在国外各种模式的共识社区中,有的毫无私人财产可言,有的是集体出资,共同管理。但无论哪一种成功的规则,都很难直接拿来仿效。我们更需要的是一套有效率的议事规则。
2013年11月 社区里应合理分工
最近,自己一定出现了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无法控制。例如,我常会比较谁干得多谁干得少。例如,我会以一种挑剔的目光看他们,我不愿借给他人工具,担心他们弄坏。如果看到他们在浪费时间,就像在浪费我自己的时间。我催促他们,希望他们马上就行动起来。我给自己这种病命名为“不爱吃亏综合征”。人家并没有不想干活啊?!谁又可能想要浪费时间?!那么未来社区里出现我这样的人怎么办?
除了大学时光,我几乎没机会和其他人一起居住。而山居这段时间,通过一些实验日记内观自己,反思如何协助新成员加入大家庭,并不断学习如何在社区中生活。自给自足实验还未结束,时间会让我遇到更多不同的人们,来一起揭晓答案。
例谈探究性实验课题的确定 篇4
例一:2008年宁夏在用生长素促进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
分析:据题干信息可得出的关系为:“生长素浓度”→“植物枝条”→“生根”,因此课题名称可定为“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或“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是否有影响”。
例二:2008年海南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
分析:据题干信息可得出的关系为:“蔗糖溶液浓度”→“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因此课题名称可定为“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或“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是否有影响”。
二、总结归纳
1. 探究课题的呈现形式一般为“探究××对××的影响”或“××对××是否有影响”等。
2. 课题中一般应呈现出以下三种信息:
(1)探究因素(自变量):如例一中的“生长素浓度”,例二中的“蔗糖溶液浓度”。
(2)试验对象:如例一中的“植物枝条”,例二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3)观察(测量)目标(因变量):如例一中“生根数量”,例二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
只要能从题干中准确地提取出这三种信息,则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究课题也就确定出来了。
三、实战演练
练习1:近期某水域受到了有机物X的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物是否有致畸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根据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拟定一个探究课题。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用未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300只,解剖镜,有机污染物X溶液,养殖池。
练习2: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酸雨对多种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影响,但不知酸雨对蛙的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请设置一课题进行研究。
练习3:某山地进行植树造林后发现一种昆虫数目大增,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为探究昆虫数目大增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只写出课题的题目)。
练习4: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的题目)。
答案练习1:“探究有机污染物X对水生螺性器官的致畸作用”或“探究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螺性器官是否有致畸作用”。
练习2:“探究酸雨对蛙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或“探究酸雨对蛙的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
练习3:天敌对昆虫数目影响的研究(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练习4:病虫害对习惯产生对影响的研究(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课题阶段实验报告 篇5
嘉祥县老僧堂镇中学
宋文文
“中学数学优等生的培养”的研究,涉及操作、综合、理论三个层面。特别是“操作层面”的研究,从教学内容、学生要达成的主体变化角度,以及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和教学环境角度进行研究,构建了不少具体的、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80年代基本以知识的掌握为中心,90年代则明显转向了以思维能力和人格培养为中心。
“中学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我县的农村学校多、专业教师少、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汲取各地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而构建起有利于在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2解决的主要问题:
现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①教学目标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再向人格中心转变。②课堂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使学生动起来,让物理课活起来;③教学方式由过去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到学生自己学习知识,主动学会学习转变。④使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居于显著的位置。
“问题探究法”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识的重要教学手方法,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真理追求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因此,“问题探究”是激发和增强学习兴趣和内驱力的有效方法。
“问题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扬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问题探究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它超越了物理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而且在实践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将问题探究引入到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成为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问题探究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问题解决”和“探究学习”两方面研究的成果。20世纪以来,国外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流派:(1)描述性研究。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循序渐进的程序。如杜威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华莱士也曾描述过解决问题的四个程序。这种描述性研究,指出了问题解决是思维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了它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价值,促进了人们对问题解决重要性的认识。(2)皮亚杰的问题解决途径。皮亚杰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儿童心里成长过程的研究手段,指出问题解决与特殊心里结构的本体论发展有关。(3)格式塔派理论框架。他们认为问题解决是观念的加工,问题解决过程是问题组织的重新建构,期间伴随着顿悟、体验。此外,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巴班斯基也对问题解决理论做了研究和探讨,在世界各地有很大的影响。
“探究学习”产生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率先倡导“发现法”,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迅速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并由理科教学扩展到文科教学中。2)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预计有那些突破
“问题探究法”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识的重要教学手方法,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真理追求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因此,“问题探究”是激发和增强学习兴趣和内驱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问题探究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它超越了物理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而且在实践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本课题旨在解决问题探究法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就是应用性研究,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探究问题,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理论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正确应用问题探究法的方法和经验,进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对完善“问题探究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本质意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探究的氛围,点拨学生的思维,调控探究活动过程,评价探究的成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最终达学生到自己能生成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因此,运用问题探究法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1)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的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问题探究法”来进行教学,也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必须用“问题探究法”来掌握。就知识的分类来看,有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种。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学生自学就可以掌握。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这类知识
则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自主内化和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具有实际效果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本课题研究重要内容。
(2)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根据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景,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设置悬念,或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3)问题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辨证统一关系的研究: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实际教学的复杂情况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事前完全预料的,完全按预设教案施教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研究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
系,以便从容应对各种生成性问题,提高探究活动质量。(4)学生探究活动及其过程调控的研究
主要研究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教师如何适时、适地、适度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如何有效地点拨学生的思维,调控探究活动的方向等。(5)学生探究活动及其过程评价的研究
着重研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及其探究过程的评价问题,重点是对学生思维及探究方法的评
.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1)第一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①学理论、搜集资料、动员发动、制定研究方案。②召开课题研究动员会。③完成子课题研究县级立项工作。④建立子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及相关材料。
(2)第二研究探索阶段(2013年4月——2014年9月)。①分析整理资料,每个研究教师都要上研讨课、通过巡回听课,集体评课、研讨等形式,构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的教案撰写和课堂教学程序的探索性设计。
②组织研究教师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科研能力,实事求是地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建议。
(3)第三研究的深化阶段并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①进一步强化对研究的认识,促进教师把握教材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有实质性、创新性的突破。
②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深化研究,积累个案资料,形成优秀论文、教案和典型案例。召开研究成员座谈会,对研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③认真总结研究和实践经验,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在全县具有指导性和推广性的中学物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④以研究学校为龙头,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推广。
阶段负责人:宋文文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两个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物理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通过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在课题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尝试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探索有效途径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文献资料:丰富充足。2.课题组成员:组成合理。3.课题经费:自选课题,经费自筹。
4.研究方法与手段: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共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第一阶段:研究论证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1、文献研究、情况调查,确立课题;
2、确立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
3、开题论证;
4、进行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分项调查(问卷法、谈话法)。阶段成果:调查报告、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9月)
1、进行实验,个案研究;
2、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
3、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论证,并设计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阶段成果:课堂教学个案及课堂教学实践阶段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
课题实验 篇6
关键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生态环境
一、引言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出版了《教学社会学》一书,在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这个概念;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人们相继在这个范围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本文以我校的小环境为样本进行研究,拟对海沧实验中学班级生态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建设生态化的课堂。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无论是在生态环境还是文化环境方面,社会、学校、教师都应注重班级环境建设,但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很多困惑和问题。目前有关中学班级生态环境的研究也很多,我们试着以我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知网、图书资源查询等方法,了解课题的研究情况,明确课题的必要性及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来调查、比较学生和随机人群对该课题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和差异度等。
3.实验法
通过监测仪器如测距仪、照度计等,对海沧实验中学不同楼层、朝向,选择三间教室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题研究成果
1.我校班级生态环境调查问卷
首先在我校初、高中分校区调查学生和教师对班级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我们海沧实验中学是一所完中,初中部作为老校区紧邻集市为海沧居民生活闹市区,而且设施陈旧;高中部为2009年新建投入使用,地处厦门最美道路海沧大道边上,傍山面海,占地面积广阔。
2.海沧实验中学教学环境卫生监测报告
为了获得我校各项教学环境指标更加全面、真实确切的数据,2013年9月中旬,我们特邀海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我校进行实地监测。监测对象是位于海沧大道的高中部。
(1)监测内容和依据
教室卫生监测,包含建筑设备、采光照明和课桌椅卫生三方面内容,具体监测指标为教室人均面积、照明等。
检测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和《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进行监测。
(2)评价标准
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和《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评价计分表》进行综合评价和计分,其中教学环境卫生部分分值为60分,各监测分项实际得分达到相应标准分的60%及以上者,判为分项合格。
3.监测结果与分析
(1)监测结果
(2)结果分析
从监测结果看教室人均面积、教室照明、教室采光等符合衛生标准,课桌椅分配符合率不符合卫生标准。
从监测结果看教室人均面积、教室采光、微小气候、环境噪声卫生符合率均为100%;黑板卫生指标符合率为80%;教室照明卫生指标符合率为80%;课桌椅分配符合率为50%。
在课桌椅分配符合率方面:共抽查30名学生,但是课桌椅与身高符合率为50%。
在教室照明卫生管理方面:未安装控照式灯具;在黑板卫生要求上:黑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不符合卫生标准。
4.建议
(1)教室照明
尽可能安装控照式灯具,以减少产生眩光;改善黑板灯管,使黑板照度符合卫生要求。
(2)黑板
加大黑板下缘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减轻学生的视力疲劳。
(3)课桌椅
学校要按照要求配备课桌椅,对课桌椅及时进行调节,使其与学生身高相匹配,以确保学生良好的坐姿。
5.现状及探析
(1)教室人多地少
我们在对课题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我校在建设班级生态环境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是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其次,我校初中部由于是老校,各种配套设施比较落后;班级由于面积小,几乎所有的班级都没有空余的位置搞班级绿化……
(2)噪音污染
初中部由于地处海沧居民闹市区,旁边是号称“海沧八市”的石塘村菜市场和海六路集市……这些都对初中部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高中部由于地处较为僻静的地方,但也有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高中部的教师使用便携式扩音器的人很多,那么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听力呢?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只要正确使用还是利大于弊的。
(3)粉尘污染——粉笔灰
从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师生都公认粉笔灰是班级的首要污染源。大众都普遍认为现在的教育设施和仪器非常先进,恰恰是粉笔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本研究过程得到了海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科的大力协助,同时我们也参考了知网上一些相关研究的进展,这篇调查报告是他们和我们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课题即将结题,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考文献:
徐业林,陈进,张新明.测定教室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实验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2(1).
课题实验 篇7
作为学生最先接触的实验类课程, 物理实验具有其他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
(1)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类型单一;
(2) 实验教学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
(3) 实验教学过程以学生“做会”实验, 实验结果符合要求为基本目标, 只重结果, 忽视过程。
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 我们尝试从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入手, 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题型物理实验, 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我们认为是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我们尝试的“课题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强化操作规范、重视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 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前提下, 以“物理选修课”形式开展“课题型实验”教学, 将物理实验内容组合构建为一系列实验课题, 使学生在探索、比较、总结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研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 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建立以“课题研究型”实验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1. 确立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为“课题型物理实验”作出准确的定位。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目前最佳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是:基础性物理实验、设计性探索式物理实验、设计性探究式物理实验和设计性研究式物理实验。
基础性物理实验我们在五年制高职学生第一学年已开设, 基本内容包括:
(1) 实验基本知识的学习, 包括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测量结果的正确表达, 有效数字的概念与运算, 等等。
(2) 实验基本仪器的使用, 包括力、运动、电、磁、光的各种实验的常规仪器的操作, 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物理天平、温度计、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常用电学仪表、光学器具等仪器的应用, 包括这类仪器的正确读数, 规范操作。
(3) 基本实验方法的学习, 如比较法、补偿法、混合法、模拟法、平衡法、基本放大法等。
以上教学内容是通过10个左右的简单实验的开设而完成的, 两人一套仪器, 强调独立完成, 有较详细的实验讲义, 实验后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分析报告。
通过基础性物理实验的开设, 学生了解了做实验的一般过程, 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技能, 掌握了必要的实验方法, 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 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 能在实验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在实验装置上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能对得出的实验数据能作出理性的、客观的分析, 甚至能对一些实验方法提出质疑。这些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正是我们进行“课题型物理实验”的主体和对象。
通过学习和讨论, 我们将“课题型物理实验”定义为建立在基础性物理实验基础上的设计性探索式物理实验, 这类实验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探索物理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 人为地控制某一变量, 找出另一变量的变化, 从而得出和完善结论。实验的开设方式是只给题目和器材, 不给方法和答案, 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查阅资料和设计装置深入进行探索和完成实验。
2. 建立以“课题研究型”实验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1) 以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作为“课题研究型”实验的主要特点, 使研究型实验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我们在确定课题内容时, 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对原有实验项目在深度、广度上进行扩展, 如“眼镜度数的研究”就是“测量透镜的焦距”在实验广度上的扩展, “特殊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就是基础实验“物体密度的测定”在实验深度上的扩展;二是开设自制半成品实验, 让学生通过设计、选材、组装、调试、检验, 在实验结束之后制作出具有实际效应的产品, 如学习“自动控温元件及电路设计与研究”后制作电热毯;三是开发、设计新实验, 如“交流电桥的研究”。
(2) 为了突出“课题研究型”物理实验的特色, 我们以课题论文的形式编写实验讲义, 确定“重视原理、突出方法、强调思维、简化步骤”为编写的整体思路。每个实验课题讲义由五个部分组成:①课题意义及要求;②提供仪器及材料;③开题报告及预习;④课题内容及目标;⑤课题结论及论文。
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 自己查阅资料和设计装置, 以做课题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如“单摆的研究”主要是探究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 虽然理论上推导的关系学生已经了解, 但是在实验上怎么来探究这个关系呢?首先提出一个假设, 设计一个数学模型, 也就是一个初步判断:假定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满足关系式T=ALB, 可能是线性关系, 或者是指数关系, 也可能两者同时存在;然后进行数学推导:对关系式T=ALB两边取对数得lgT=BlgL+lgA;最后设计实验装置, 改变摆长L测出对应的周期T;获得五组数据以后用作图法确定A、B两个待定量, 代入原式, 再与理论关系比较。这才完成了对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全面探究。
二、摸索出一套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包括从选题到结题等六个环节的教学体系。
“课题研究”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启发为主导, 学生独立研究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体系。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①选择课题;②查阅资料;③设计方案;④研究实践;⑤综合分析;⑥课题报告。
在“课题型物理实验”选修课上, 学生根据实验讲义, 自主选择课题, 然后根据选题要求、提供的器材和参考文献目录, 自查资料, 针对问题写出开题报告和设计方案, 教师审核后到开放式实验室独立设计完成所选课题内容, 最后得出结论, 写出相应的论文式实验报告, 在小组宣读并答辩合格后, 由教师给出相应的得分。学生在一学期的选修课中需要完成3—4个课题型实验。这种教学体系为爱好物理实验、有动手能力、有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提供了发挥潜力的场所。
三、探究尝试“课题型实验”的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题型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讨论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走弯路或遇到挫折时, 我们不会立即指出并加以纠正, 而是换一种教学方法, 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进行集体讨论, 发掘问题的症结所在, 不勉强学生接受他人的观点, 希望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实验, 有时小小的失败可能带给他们的是更大的收获, 这样更加开阔了他们的思维, 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让他们用研究的心态来做实验。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一致认为对学生实验成绩的测评, 应注重于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估, 课题实验的结果不是一份普通的实验报告所能全部涵盖的。我们要求学生把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索的过程, 其中感兴趣的问题, 获得的结论, 甚至所经历的失败, 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 可以通过组织答辩、研讨等方式来进行。为了指导学生撰写“课题型物理实验”报告 (或论文) , 我们编写了《物理实验论文写作指导》。
实验成绩的测评, 应注重实验的过程, 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测评, 因此我们建立了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
1. 强调随堂考核, 突出素质评价。
在考核学生成绩时, 我们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包括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在内的实验者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查。
2. 拓宽考核渠道, 多种形式并进。
课题实验 篇8
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蚕学实验室公共平台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的同时又获得提升水平的机遇。现时期,蚕业专业出现许多困难:一是蚕学本科招生出现困境;二是教师编制锐减;三是学校对科研用房以职称与科研经费限额和收费管理。新政策迫使各教授与课题组重视建设自已的科研实验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华南农业大学蚕学公共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近5年来,蚕学专业取得600多万的各项研究经费,其中有近100万投入了课题组实验室的建设,2010年蚕学专业又取得了150万元的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支持。经费的获得为实验室的进一步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课题组或教授 (或PI) 的实验室建设固然重要,但专业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也不能忽视。
1 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社会所发展与时代的要求以及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有必要加强专业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
进入21世纪, 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一日千里, 同时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也赿来赿高。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外,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理想的硬件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专业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 如, 集中经费购置一些大型仪器以提高实验室水平。一个拥有高端仪器的实验平台, 对进行更高前沿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提升了研究的水平并能更好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1.2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利于学科的总体发展, 公共实验室建设是对弱势群体和研究方向健康发展的保证。
由于人员编制的关系, 弱势专业的人员梯队不能象以前的老中青配备, 学科大多数研究方向都只能是单枪匹马的一两个人, 甚至一人身兼几个方向。由于各方面原因, 各人的研究经费参差不齐, 差别巨大, 经费充足的教授 (或PI) 可以建设自己独立的实验室。而经费少的或没有经费的, 则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如果没有一个公共实验室, 那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同时阻碍了整个学科的健康发展。弱势专业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特色, 走特色专业建设道路, 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公共实验平台为整个学科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1.3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利于实验室的有效利用和降低成本, 是课题组实验室的有力补充。
高校仪器设备的投入增加, 大大提高了研究的硬件水平, 但, 如果仪器设备分散管理、必将造成使用不方便, 进而降低使用率, 造成了资源浪费, 并影响科研的进展。公共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大型仪器的购置, 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水平, 并促使资源的充分利用, 利于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4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利于研究实验交流与进步。
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在一个实验室实验, 凝集人气, 有利于他们的技术交流与借鉴, 促进研究的进展和学术的提高。
1.5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利于团队建设与对外宣传。
清华大学原校长高景德院士说:实验室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学术水平凝聚最有特色的地方, 也是一个学校学术水平最主要的标志之一[1]。把有限的资源整合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研究型实验室并组建成研究团队, 团队内和团队之间分工合作, 职责权明确,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促进了学科的总体提高, 也利于对外宣传。
2 公共实验平台建设措施
科研型院校的各个专业实验平台建设有其特殊的情况,如专业人员结构,实验室的基础,其建设和管理的措施不尽相同,但会有许多共性。华南农业大学蚕学公共实验平台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建设与管理。
2.1 房舍:
一是争取学校学院对弱势专业的支持,在额定教学与科研使用面积时给予照顾。并预留出一定的房舍给公共实验室建设。二是以各团队的科研经费能享用的实验室面积的一定比例留给公共实验室。
2.2 仪器:
包括211工程、本科教学和专业建设以及其它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
2.3 日常管理:
硬件的提高并不等于实验室总体水平的提高,必须有相配备的管理措施,管理跟不上就等于浪费。蚕学公共实验室管理可采用蚕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多年的管理经验:师生共管,责任到人[2]。主管老师与全体研究生共同负责管理,各室,各仪器落实专人管理,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入室申请制度(包括入室培训制度、入室登记制度、实验室日志、仪器使用制度、维持费收取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2]。对于实验室主管老师的额外付出,在提取的维持费中给予适当补贴。
2.4 经费支持:
对使用者收取费用。一是对使用具体仪器收取维持费用,二是对使用本实验室完成实验收取维持费。三是积极以全体老师参与的团队申请各种研究或建设经费,并以其对实验室提供部分支持。
3 展望
在未来的实验室建设中,课题组实验室与专业公共实验室将相互依存与补充,向更利于管理与使用的方向发展,使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课题组实验室为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专业公共实验平台为学生熟悉高端仪器和参与科学研究前沿工作提供了阵地。现阶段,正值我国大力推崇科技创新,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的投入, 华南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在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蚕学专业的老师在思考专业出路的同时, 要合力起来, 把蚕学公共实验室建设成能适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 适应新时期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生命科学实验室。把蚕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国内同行认可的, 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同时, 使实验室成为蚕学专业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使蚕学专业在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与国际培训都取得进一步的提升。
摘要: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与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大, 研究型大学逐渐形成课题组或教授 (或PI) 的实验室, 这种实验室对以课题和研究方向为导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的发展, 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在课题组或教授 (或PI) 的实验室逐渐形成的同时, 各专业也在着手于专业的公共平台实验室的建设。以华南农业大学蚕学实验室为例, 对基于课题组实验室的公共平台建设必要性和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基于课题组 (PI) 实验室的公共实验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题组 (PI) 实验室,公共实验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彭新一, 童燕青.构建实验室科学管理体系的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1) :61-63, 69.
课题实验 篇9
1《数字图像处理》实验现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内容繁杂,难度偏大,并且实践性很强,由于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将全部内容一一讲透,传统教学模式中多以基本理论讲解为主,配以实验结果演示及学生对基本理论的验证性实验强化教学效果。虽然学生能够感受到抽象理论的具体用途,但忽视理论实现步骤,造成学生在一些繁杂的数学推导面前望而却步,也难以掌握算法设计细节,当面对新的图像处理问题时仍然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思路,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这种现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等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
由于图像处理算法最终要通过计算机或其它硬件实现,课程教学应结合课堂理论讲述配以相应的实验环节,使学生通过实验消化和掌握图像处理的原理和用途。但由于内容庞杂、学时少、难度大等因素,现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实验时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探索一种适合《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听讲、查阅资料、编程实验等学习方式掌握教学内容,解决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实验教学矛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教学思想,在教改过程中我们想到以课题为主线来驱动整个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2《数字图像处理》课题驱动式实验教学的探索
课题驱动实验教学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原理,强调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学生的实验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课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为此我们在课题设计、组织实施及实验效果评价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2.1 实验课题选择
《数字图像处理》课题驱动式实验部分要求学生围绕数个课题,在“课题驱动”下模拟科研活动的大致流程展开实验。课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课题设计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经过对课堂及实验教学的多届次讨论,我们确立了以下选题原则:
1)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涵盖关键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训练加深对课程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2)难度适宜,以课本为基础而稍高于课本,让学生通过刻苦努力能够解决;避免因实验任务过于饱满,学生产生“反正许多同学也不会”等畏难与松懈思想而放弃努力的现象。
3)实验顺序安排上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实验中均包含部分课堂未讲解但要求自学的知识点,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允许参考,杜绝拿来主义,由于MATLAB等开发平台中有现成的图像处理模块,实验存在直接调用系统函数的可能,这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参考系统函数,但要求自己重新编写相关函数。
根据以上原则,选取的课题内容包括图像统计特征分析及几何变换、图像时频域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压缩、图像分割等,每一部分包括2~3个题目。可结合科研课题进行设计,但需注意课题的独立性与可视性。学生选择课题时允许有所侧重,但均需形成文献综述、算法设计、编程实践的完整性模块。
2.2 组织实施
课题确立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人/组,为避免学生找借口,中途不允许更换),在教师引导下,根据给定课题涵盖的知识点,模仿科研方法,在图1所示的流程下开展实验。在课题调研阶段,首先通过钻研教材、笔记、参考书籍上的相关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然后查阅数字图书馆中的相关期刊论文,资料、网络信息来深化知识内涵,拓宽知识面。在文献综述阶段,每人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终形成明确观点,撰写综述报告。在上机实验阶段,小组根据综述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编程验证。在实验答辩阶段,小组同学协助完成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及算法验证,并通过PPT报告实验工作,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质疑和评价,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和教师提的意见修正文献综述报告、实验方案设计及研究论文,教师和学生根据平时表现、汇报结果共同打分作为学生实验成绩。若实验学时所限,为充分锻炼同学,每组可选一位同学报告其中一个部分。由于课题作为有机整体,每一同学对各部分都必须熟悉,能够避免搭便车的偷懒行为,此外由于课题的相似性,不同组之间可交叉评价,辅助老师起到监督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实验课题强调学生组独立完成,但并非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放任自流。相反,教师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单一验证性实验中的作用。除了课题拟定阶段的工作,教师在各阶段均有明确的角色分配。在课题调研阶段,教师的角色是任务安排者,应当限定学生查阅范围。在文献综述阶段,教师的角色是智库人员,应当采用“启发但不代替”的指导原则,提供综述报告格式,并预防学生文献综述过偏过泛现象发生。在上机实验阶段,教师的角色是评价者,应当遵照“评价但不解答”的原则,检查学生文档及算法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在实验课题答辩阶段,教师的角色是评判员与汇总员,应进行总结性的点评、纠正、补充、阐发、归纳等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系统、深刻的认识。总体而言,为取得较好的课题驱动式实验效果,教师应当拥有“放而不散”的心理准备和指导原则。
3 教学效果
3.1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课题驱动式实验教学的学生从被动的授课对象及单一的实验验证者转变为自主学习与探索的主体,学习积极性被调用起来,学习兴趣大为提高,“等靠要”的思想被彻底摒弃,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极大热情,不同小组之间存在竞争,每一小组都认真开展实验,组内每人都尽其所能提高课题质量。他们充分利用课堂及业余时间,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热烈讨论并编程实践。最后制作PPT展示自己的成果,从内容到形式,都经过精心准备。从课堂上汇报者的专注程度及讨论热烈程度可以看出,学生对待每次课题都是认真投入的,不少学生反映,像这样全程必须亲自动手的实验并不多见,劳动量也很大,开始存在无法完成的心理压力,但全程下来,觉得特别充实,收获很大。
3.2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在每一课题中,均有课堂上未讲授的知识,并且不少知识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生必须通过查阅文献或创新思路来优化自己的项目,不仅要了解知识,而且要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学生主动性的去探求知识,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通过协作和互助,学生在交流探索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答辩中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对比其他组的成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反复加深印象,从而巩固了相关理论知识。
3.3 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等多方面,虽然同学们意识到学习能力培养很重要,但较少接受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训练。在课题驱动教学模式下,没有教师灌输,也没有现成答案,学生只能通过自己努力及团队协作查找整理资料。解决课题过程中,能较规范地书写研究报告,梳理相关概念,进行程序设计,总结课题开发过程通过这一系列训练能提高获取知识能力、程序设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学生通过课题答辩能检验自主学习能力的成效,加深对课题及所学知识的理解。
3.4 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在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常体现在课余活动之中,学习上则历来强调独立性。在“课题驱动式”实验教学中,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中也需要团队精神,这和独立思考并不相悖。不少同学反映,“两个苹果”的比喻在此体现得尤为形象,学生既能吸收同组及同班同学提供的新知识(即交换别人的苹果),也必须为其它同学提供新知识(即自己也要有苹果)。这种交换通过团队来进行,团队形成的成果往往大于个人所想所做。学生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均需要依托项目组开展工作。在本科阶段训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同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课题驱动式实验教学结束时,不少同学认为这一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4 结束语
在课题驱动模式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在目标约束下“在实践中学习”,并通过实践检验和加强学习效果。这和传统教育体制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训练和掌握方面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内也有很多高校开始重视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将越来越多的实践环节引入到高校本科教学中[2,3,4,5]。本文以上述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背景,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中实施课题驱动模式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实验教学矛盾,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GONZALEZ R C,WOODS R E.Digital Image Processing[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金炜,周亚训.“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7):82-83.
[3]李熙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8,68(08):17-18.
[4]赵泉华,宋伟东.测绘工程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4):435-437.
课题实验 篇10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是实验与研究的指南,任何成功的实验与研究都是以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为先导的。没有创新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创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观念结构的调整与转换。要实现观念结构的调整与转换,就必须向结构中注入新知识,用新知识、新观点去冲击或剔除旧知识、旧观点。因此,对教师而言,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补充教学新知识,并以此审视教学活动,进而调整教学观念结构,对于其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验初始,就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
在研究过程中,鼓励教师形成批判性的精神,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以批判旧观念、理解新观念为前提的。通过批判,教师逐渐地检视、修正和改造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批判精神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反思和质疑意识,它集中体现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只有不断地对其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质疑,才能逐步形成教师的批判精神,才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转变。不具备批判精神的教师,其在教学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么信仰权威,人云亦云;要么满足现状,消极对待。因此,教师批判精神的形成是教师个人主观教学观念的转变的基础。
在研究任务上,主要从课程的传授、内容及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展开,形成符合课改理念的教育教学的理念:
1.课程传授:由注重传授转向学会学习。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知识的传授突出在教师指导学生学好、学会学习方法。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学会学习。更注重传授知识的育人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课程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重视与终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克服传统课堂的学习缺失。
4.课程评价:由甄别选拔转向师生共同发展,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二、关注数学情境的创设,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往的数学课堂注重数学知识的本身,注重对习题的处理与演练。而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是“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这就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就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基于此,在实验之初,我们着重从数学情境入手。教师对数学情境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创设情境具有许多层面的意义,只有教师真正理解,真正用好,才会产生好的课堂效果。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意义
1.能够反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内部有,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而帮助学生了解、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课程的任务之一,而数学情境恰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2.能够体现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化”就是《标准》里说的那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就是如何把生活中的事儿一步步“化”成抽象的数学,在“化”的进程中学习数学应用的过程。从数学情境到建立数学模型,就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情境既是这一过程的起点又是终点,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更加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3.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及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现在我们大家都会有一个共识,即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能力包含两方面:一类是一般思维能力,如观察、抽象、概括、分析、交流、综合等;一类是学科思维能力,如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等。恰当的数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猜想、观察、思考、交流、概括的机会,加强能力的提升。而数学应用意识也一直是我们的学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字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面对新的数学知识能主动的寻找其数学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些都需要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去体会,有机会去创新和发现。
(二)创设数学情境的原则
1.围绕既定的目标或某些数学知识点。
数学情境的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有利于重点内容的得出。
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发展水平。
数学情境创设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且与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接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难易适中。
3.具有科学性、探究性、发展性和趣味性。
科学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科学的,自然合理的,可信的。一是情境的内容选取要科学,不可无中生有;二是情境内容表述要准确,不可含糊不清;三是情境结构要科学,不可东拼西凑。
探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并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因此,我们的情境材料或活动应富有探究性,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利于学生积极、广泛地思考。
发展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应当具有发展性,尽力做到使学生在两个方面得到发展:一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能适合某一小节的数学内容之需要,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整个大节(甚至全章)内容所需要的大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二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在多方面有收益。
趣味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让学生感兴趣。为此,要求情境一要有吸引力,能使学生爱看、爱想、爱提问:二要形式新颖,让学生有新奇感;三要生动形象,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实效性: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切忌哗众取宠,不讲实效。
(三)创设数学情境的途径
1.充分理解教材意图,挖掘其中的素材。
2.从学生的典型错误中选取。
3.从现实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取。
4.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
5.从数学史实、中外名题中选取。
6.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本地特有的资源中选取。
7.利用新生成的问题创设情境。
8.借助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手段。
(四)创设数学情境的类型
1.生活与操作(测量、统计调查)的情境。
2.来自于数学自身发展的问题情境。
3.故事与史实的情境。
4.悬念或矛盾(改错)的情境。
5.游戏或竞赛的情境。
6.类比或猜想的情境。
7.音像动态情境。
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情境将更多地来源于数学自身,并且在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还会引发新的数学情境。
三、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自主探索上的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以强调创造为主题。采用“自主探索上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达到共识,在理解掌握运用数学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课堂上虽经常呈现“交流合作”的场面,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在盲目地寻找答案,这种缺乏思考的交流是低效的、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因此,课题组成员针对这一现象,开展“自主探索上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一)实施原则
1.独立性:必须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2.主动性: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明确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并有所创新。
3.合作性: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既要充分表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见解,互相合作与讨论,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
4.创造性:要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励和发扬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
(二)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从中使学生形成探索的欲望并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结论。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合作交流。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见解,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法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还可以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相互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能更好地表现出来。另外,同学之间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合作融洽,学习就更加愉快,同时,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即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在交流中创新,最后形成共识,得出结论。教师在难点上、关键处、思维障碍方面,适时诱导和点拨。
4.实践应用。
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制作标准体”式的练习,往往造成思维定势,妨碍思维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还必须重视设计结构不全、条件不明、必须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要重视开发性练习的设计。
(三)注意问题
1.确定合理的内容。
“自主探索上的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要把握好知识的难易程度,太浅显的知识,合作无意义;有关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未必让小组合作学习,要追求其教育价值。
2.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师生之间也要加强交流,教师要在师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指导。
3.防止合作流于形式。
要把握学生学习活动的适度和适量,不是多多益善,要恰到好处。学生在活动中研究探讨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及时点拨。不要认为课桌摆放成形、活动场面热闹、活动次数多就是有效活动。
四、形成多角度、多方式的教学评价策略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与学具有诊断、反馈、激励、调节、导向的功能。开展教学评价研究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课程评价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目标,为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评价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课题组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形成了以下几种评价的策略。
1.强化激励。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往的评价,往往以选拔人才或评优为主要目的,在评价时常常是鼓励了一方面打击了另一方,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可以这么说,激励是教学评价的精髓。
评价应是无形的激励。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以及自主行为的调控力。所以,教师要有一种伯乐的眼光、宽阔的胸怀,要用亲切的口吻评价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趣味的语言点拨学生……
教师应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失误、不足,应持宽容态度,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给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宽松的环境、不衰的兴趣、积极的动因。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因,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2.及时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改进教师的教学也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是新课程对传统教学评价目的的有机延伸。以往的评价,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成绩等,而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显然,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利于师生发展的。通过对教师教学状况的评价,可以促使教师认识、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调整教学方式、进度、目标等。因此,反思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对自我教学的反思。
3.多元感悟。
新课标确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具体目标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形成多维性、全面性的评价目标体系。对不同目标的评价,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或场景来进行评价。如对某一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以在综合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可以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的考察来评价。
4.整合方法。
自我评价:被评价人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自我评价是由动机引发出来的自我教育的活动,是一种自觉行为。通过成功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和明确努力方向,获得亲身体验,就会不断增强这种评价的动机,从而不断促进发展。自我评价时,教师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
伙伴评价:由于伙伴对被评价人的了解远远胜于教师的成人化的目光,因而伙伴的评价也最容易让学生接受。要引导学生对伙伴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面对面的相互交流,深化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主要找优点,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教师评价:教师在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把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发掘出来,充分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励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用亲切的语气指出他们应努力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另外教师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要有变化,尽量不重复同一句式或同一词语,学生才会有新鲜感,易于接受。同时,教师的评价要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样的回答,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中等生、对后进生要有所不同。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评价也要有所变化,对外向型、自我感觉好的学生,评价时不妨泼点“冷水”,使他们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戒骄戒躁。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更多些鼓励,让他们充满信心。
5.张扬个性。
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评。实施个性化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是要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个性化评价更多地是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评价尺度,给不同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课题实验 篇11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53-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达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积极推动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推进新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将促进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1 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5年9月23日,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交流研讨会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交流会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及《纲要》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承担着重要责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教学是中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是现代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内涵要求。
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有利于学校发展与办学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学校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抓好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对开展达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各项实践研究活动工作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
2 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观念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达州市辖区内有8个县市区,8个县市区分别设有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负责各中小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各类功能用房、各类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管理,负责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硬件、软件的采购划拨,负责教学仪器设施设备质量检测等工作。一段时间其工作理念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认为教育装备部门就是以装备为主,对实验教学研究工作认识不够,认为研究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事情,与教育装备部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对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工作职能职责认识不清 他们认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工作就是为学校配置实验室及各个功能用房里面的各种教学仪器、图书馆(室)的各类图书等,帮助他们对实验室及功能用房建设进行规划、指导。他们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概念理解很狭义,认为就是理化生实验课上教师和学生做实验而已。
对实验教学以及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概念模糊不清 有些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认识不清;不开或者少开实验课,黑板上讲实验课和背实验比较常见;课堂传授与动手实验相互脱节,做实验仅满足于验证性实验,自主和探究性实验薄弱;不少教师实验技能不强。
教学课题研究工作起步晚,科研成果不明显 2004年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才引入达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内容被明确提出来,由实验管理办公室负责。2005年底,召开一次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动员会,聘请专家做动员报告和现场培训。2006年,全市立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10项,能够结题的很少。2007—2010年,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直到2011年,对该项工作进行调整,才得以初步开展,选配了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的高级实验师负责该项工作,全市立项11项,2013结题率达99%,有1项荣获达州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全市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立项14项,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才步入正轨。
3 开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
领导要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首先是领导的工作观念必须更新。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职能职责转移,从以前对各中小学校硬件建设配备为重点,转移为政府集中采购;从以前的学校自主花钱建设配备到现在的由国家出钱集中采购配备为主(比如“农薄计划”“全面改薄”计划的实施)。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工作职能的转移,说明在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方面装备部门的职能职责已经被弱化,那么工作重心就应该转移为对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等方面。尤其对实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方面应该加强。
教育装备部门要积极宣传新的装备工作理念 让学校重新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新时期的工作职能职责,明白技术装备部门的具体工作范围、具体的工作重点以及为学校的具体服务项目等。实验教学工作的范围面很广,涉及学校开设的所有学科,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技术和器材、设施设备的支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不仅要建配、管理,而且要推动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还要推进新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等,开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激发教师对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课题研究的信心,提高对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实验教学不像单纯的知识传授,记住了就马上能够见成效,实验的作用可能在将来的几年,甚至人的一生都会受益。教师要先转变观念,不要只为眼前的分数着想,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课内外结合,将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学习场景自发转移,适度地、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组建课题组,以实验课题研究的形式寻找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实验课题研究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习的边界。教师(学生)在实验教学实践活动中,对遇到的问题,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自我反思,这个反思的过程和阶段,就是教师(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问题及课题。
其次,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中小学实验教学评比、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示、实验技能比赛、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优秀实验室评比等交流平台,培养一支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能力双优的理科教师队伍。
最后,建立一支专业指导和服务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研究队伍。实验技能是理科教师的基本能力,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队伍、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实验教学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打造一支专业指导和服务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研究队伍。
加大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的组织管理 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负责编制年度科研指南,组织课题申报立项;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人员参加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指导;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人员参加结题及成果宣传推广工作。
建立激励机制,共同搞好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制定系统的激励办法,充分发挥各县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积极作用,充分发动宣传,鼓励学校积极参与,激励教师踊跃申报立项。达州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在单位财政预算中单列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专项科研经费,主要用于课题的申报、论证指导、结题的奖励等。对于已经结题的实验教学研究课题,达州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可以直接推荐给达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参加达州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的评比。同时将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各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校的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课题实验 篇12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将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革新,很好地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面貌,实现课程改革目标,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构建“自学----讨论----归纳---迁移”型教学模式,研究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恰当时机和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实现从“教”到“学”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通过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养成合作学习习惯和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通过该课题研究,使我校老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新课改一起成长,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并不断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研究法、综合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使课题研究步步深入。
三、研究的过程
(一)完善组织管理,扩大课题影响。
1. 化整为零,组织实施研究。
我校以“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为主课题,下设6个子课题,分别由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思品、历史6个学科组进行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调查学生学法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发言,课后主动复习,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也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建立了课题组长负责制。6个子课题分别确定了课题组长,每学期课题组长制订研究计划,期末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平时召集并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听课、研讨等活动。学校教科室通过课题组长完成对课题研究状况的指导、督促、分析、总结。
2. 定期活动,形式多样,扩大影响。
课题组从建立起,就一直坚持两周一次的学习讨论会,活动时间定于双周三下午教研组活动之后,主要是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力图使研究工作变为教师个人自觉的行为。或者组织老师对近阶段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出成功经验,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开学初,进行一次子课题研究计划的交流,使教师不仅清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而且了解其他课题研究内容,以便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学期末,各子课题组进行一次子课题研究现状、成果的汇报交流。
课题组坚持每学期的研究课制度。每个子课题每学期至少搞两节研究课,研究课内容要与课题研究内容一致。其余课题组成员只要没课,都要听课;课后专门进行研讨、评议。研究课不仅展示了教师课题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教学方式,而且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和业务的提高。
3.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积极参加专业研讨,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二)具体操作。
1. 调查学法现状,提高研究效率。
为了合理选择课题研究切入点,增强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初期,采用问卷法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90%以上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72%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处于盲从、模仿的状态,92%的学生缺乏主动质疑、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行为,71%的学生对基本的学习方法缺乏了解,9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针对学生学习现状,我校决定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作为研究主要方向,力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有意义,变苦学为乐学。
2.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分数仍然是命根子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在乎学生的理想了,而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在哪个重点学校读书,这是不科学的。应引导学生树雄心立壮志,感受时代的呼唤,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自己的愿望、追求、目标,充满向上的积极性,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驱力。这是一个人能成才的关键。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不知疲倦地学,越学越爱学,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再次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注意培养并爱护它。最后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矛盾;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3. 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步。学习基本方式是预习、听课、巩固、作业、检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把这些教给学生应用,并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相关学习方法、复习方法,如观察法、记忆法、抽象概括法、逻辑推理法、总结提高法。特别让学生尽力记忆材料,有些材料是必须记住的,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主动复述、重复、抄写或记忆关键词汇,做笔记、运用想象或其他有意记忆的方法。如有些材料不需要记住,只要记住材料的要义以便以后应用,就要教他们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和概括材料,将它与原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以便理解记忆。让学生尝试运用,在实践中总结创新出高效学习法,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做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积极的注意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善于集中注意力,在心理上是学习积极的表现,不善于集中注意力,是心理上消极的表现。老师要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兴趣盎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注意。此外,教育学生带着想要的情感学习,全身心投入,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毅力、受益终生。因此,教师施教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元认知是个人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始终记得学习目标,始终意识到他们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当方法没有效果时,他们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以及付出的努力。老师还要教给他们处理混淆或错误的方法:返回前面的步骤并重新阅读,仔细查看原文;澄清令人混淆或错误的部分;查找漏掉或被误解的信息;追踪每个步骤,以检查方法是否妥当;产生更好的方法。学生通过元认知,能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自主学习的最高表现。
四、研究的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一年来,我校老师全身心投入学习、研究、实践,并不断总结,使课题实验顺利推进。学生重视培养自我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显示出更强的上进心、自信心和学习能力。可以说,一年的课题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学生喜欢学习。
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是紧张的,但情绪是放松的,心理上是安全的,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学习自信心。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与以往相比,让他们自己说话和思考的机会更多了,小组学习方法与以前不同了,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唱歌、舞蹈、小品、课本剧等展示形式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再加上师生关系发生了转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随心所欲地向老师提问,老师就像他们的朋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1.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能主地学习,有主见地学习。
在完成老师统一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能根据自身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制订一些计划,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按既定的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寻找到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具有一定的质疑水平,质疑的问题直击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探索学习方法,主动尝试各种学法,及时做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改进、学习状态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中。
2. 学生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课堂上经常出现由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作答的现象,并能各抒己见,进行辩论。课堂上没有处理完的问题,课后可以继续合作讨论。这种讨论式、争辩式、问题探究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 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在愉悦、民主的氛围下,我校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学习,综合素养大大提高,讲文明、懂礼貌、会学习、会巩固、作业佳,教学质量明显上升。由此,我校被区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许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星期天在家也能认真学习。
(三)初步建构起运用新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先学———小组讨论———共同归纳———迁移提高。
1. 自主先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自信,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自觉管理、调控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创新高效学习法,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做学习的主人。
2. 小组讨论。
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自学情况,一起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以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 共同归纳。
这一活动实际上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由老师主持。活动内容主要有: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或讨论还没懂的、没有把握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理解。
4. 迁移提高。
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或一些典型例题进行引导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总结归纳,或者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拓宽和加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老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校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经过锻炼,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对教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位,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下的学习必须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转变;真正领会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内涵,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能科学、合理、适时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1)一般性的问题,应采用“自主”性学习。(2)重点问题,应采用“合作”性学习。(3)难点问题,应采用“探究”性学习。
摘要:通过“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课题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有了变化,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学习方式,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6.
【课题实验】推荐阅读:
课题实验设想06-14
课题科学实验05-31
英语课题实验方案08-08
课题实验交流材料12-31
中一实验课题计划08-30
2011课题实验班计划09-08
小学英语课题实验报告11-22
“多元优势教育”课题实验工作报告10-11
《高三语文分层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07-23
金水区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小结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