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优势教育”课题实验工作报告

2024-10-11

“多元优势教育”课题实验工作报告(精选6篇)

“多元优势教育”课题实验工作报告 篇1

“多元优势教育”课题实验工作报告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学课题组

欧阳琳

石教红

2000年我校在省“自我发展”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借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素质教育的操作模式——“多元优势教育”。经省课题组批准,申报成为国家教育部 “十五” 重点课题的子课题。五年来,在冯教授的指导下,科研组成员和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结出了丰硕成果。“多元优势教育”的实验使我们学校办出了特色,办出了质量,办出了品牌,如今的容桂小学是容桂乃至顺德一张闪亮的教育名片,容奇、桂洲两镇合并,竞争加剧,我校升中考试2003、2004、2005连续三年夺冠,文艺、体育、棋类、球类比赛名列前茅,容桂小学成为容桂地区千万孩子入学的首选。因此,街道政府斥资2000多万元,将青年路、朝阳两所小学重建,并入容桂小学,学校由26个教学班,扩为60个教学班。

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管理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题研究机构,设立科研室、科研组。骨干成员由全体行政干部和科组长组成,形成了一个严密系统、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

科研活动的制度上做到四个固定:一是定时间。每周三下午的第二节课为科研时间。二是定专题,围绕“多元优势教育”各科组每个人根据学科特点定出小课题。三是定纪律,每次活动对缺席迟到进行考勤,与奖惩挂钩。四是定期公开总结,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公开活动,每月每人要写出一份个案反思。

经费落实,专款专用,即使是一费制,也多方筹措,把钱用在科研上就是用在刀刃上,用在学校的发展上。每学期的“科龙”“万家乐”奖教奖学金,重点用来奖励科研积极分子,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的教师和组织。评先评优、申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把科研成绩作为一项硬指标。形成浓厚的教研风气,鼓励教师走学者型专家型的成长之路。

二、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一项教改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更新。理念的更新靠的是不断的学习,对新知的追求,为了让老师们了解“多元优势教育”的本质和实践的运用,我们定期聘请冯教授来学校或是讲学,或是听课点拨,或是指导写作案例,为了完成《多元优势再探》一书我们多次诚邀冯教授,梁锋教授来校赐教,《多元优势再探》一书倾注了我们教师的心血,也融入了教授们的关爱。为了拓宽研究的视野,我校积极参加省课题组组织的研讨活动,派人到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兄弟学校,借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让教师参加轮训,学习新课标,使“多元优势教育”的实验与新课改进密联系,既把“多元优势教育”的实验汇入新一轮课改的大潮中,又显示我校的弄潮儿的特色。为深入探讨“多元优势教育”我们要求每位教师研读一至两本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书籍,写出读书笔记不少于一万字,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作主题发言。每学期由欧阳校长、郭校长、潘晓曼、石教红等人举办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案例写作方法的讲座,全校教师共写出个案400多个,还出版科研月刊《教苑》,发表教师点点滴滴教育教学积累,展示“多元优势教育”的教育思想。

三、与时俱进,深化改革

这个课题原名是“优势教育”,其本质是20个字: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必定成才。但随着我们的研究,如何深入拓宽课题的研究,必须寻求一种理论的强有力的支撑。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豁然开朗,他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语言、逻辑、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加纳德教授有这样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他启示我们这样去构建多元优势的教育:每一位教师必须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材,化劣势为优势,让每个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最好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学校要成为适应孩子发展的学校。在冯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引进了多元智能理论,更名为“多元优势教育”,拓宽了我们研究的视野,使我们的实验向更深更广更科学的领域发展,使学校的评价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发生巨变,把实验整体地和谐地向前推进。

四、“十五”阶段课题研究的内容

“十五”其间学校将继续深化多元优势教育的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加强模式的理论探讨,发展优势教育理论,使其在可操作性方面有所突破,形成我校多元优势教育较为完善的体系。

多元优势研究内容及进度安排:

1.“弘扬优势,自觉发展”的育人目标及育人模式研究(2001.2——2003.7)2.“优势互动,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01.2——2004.12)3.校本课程体系研究(2002.9——2003.12)4.社区教育网络研究(2002.9——2004.7)5.校园文化育氛围研究(2001.2——2005.1)6.模式系统总结阶段(2005.2——2005.12)

五、课题实施的条件保障

1.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形成教师队伍的优势。

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和新技术革命冲击的时候。教育必须谋求自身的变革,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求教师树立现代大教育观、现代教育质量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师观、现代教学观等现代教育观念,以高标准,终身教育的观念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师学历的提高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尽快形成我校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师资队伍。

2.弘扬资源优势,建设一个现代化信息畅通的育人环境。

目前,我校电教已初显特色,已有“五网、一站、六室”,即广播系统音频网,电视系统视频网、校园电话网、教育教学电脑网、校长管理校园网、卫星电视接受站、两个网络电脑室、64座语音室、多媒体主控室、综合电教室、软件制作室及视听阅览室,并与国际网互联。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软件资源库的建设,使我校的现代教育环境再上一个台阶。

3.建立环境优势,发挥潜在课程的育人功能。

我校坐落在环境优雅的康富花园里,育人环境已算一流,但如何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还需要系统规划,精心设计。朝着校园文化的“长廊化”、“系列化”、“主题化”的方向发展。

4.发挥科研优势,树立向科研要质量意识。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教师要树立科研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建立一支有钻研精神的科研骨干队伍,设立科研奖教金及岗位津贴,鼓励教师参加科研的积极性。

5.发挥人本管理优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主体的人的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我校人本管理采用以下策略实施:

(1)取向策略——学校管理的一切都是以育人为中心的管理。

(2)有效激励策略——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竞争激励、经济激励、管理作风激励。

(3)人格培育策略——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学会做人。

六、模式实验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欧阳琳

副组长: 郭小茹 成员:潘晓曼

文坚

吴远初

陈玲

石教红

2.成立专家指导小组: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冯国文副研究员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办主任

任洁博士、副研究员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

梁永丰、卢晓中教授 3.成立学校科研室

主任:石教红

教研员:

郭小茹

文坚

吴远初

陈玲

芦涛

廖萍

周凤心

辛洪惠

罗照能

4.设立实验班,各子课题实验先期设立实验班,实验班范围逐步扩大,直至全校实施。

5.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组织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专家论证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实验的进行。2003年和2004年课题组两次对全顺德区召开了“多元优势课堂教学研讨会”,还召开了两次对街道公开的“校本课程研讨——综合实践研讨课”,得到了听课教师及区教研室冯毅主任的高度评价。为课题的结题积累了素材。

2004年至2005年课题进入结题和成果申报阶段。

6.制作学校网页,实验情况及成果在互联网上发布,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七、构建多元优势、自觉发展的德育模式

1、设计“星级达标实验”,为学生多元优势创设多维的舞台

在实施多元优势教育中,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又让学生人人乐意参加,个个获得自我发展,这是改革德育的一个新课题。在我校设计了“优良品德九星”加“特长”星开展十星达标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星”成为学生成功、胜利、荣誉的象征,我们开展德育的各项活动,通过借“星”起兴,借“星”铺路,激发学生创校园之星的美好愿望,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其有各显其能,展示多元优势的舞台。

立“自我发展记录本”,记录学生每周成长的历程,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对学生设立“自我发展记录本”,每周要求学生填写一次,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指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从而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各班开展激发动机,完善自我;自定目标,启发自觉;告诉方法,克服矛盾;借助集体,自我监督;引进竞争,促进参与;描述成功,满足兴趣等活动。

八、探究“多元优势教育”的新型课堂教学

1、把音乐带进课堂

音乐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易于理解和接纳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专注于课题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与课文所表现的情感一致的音乐提供给学生,在音乐中融入课堂。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成为任何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音乐可以创造出一个有益于学习的正面情绪环境。

2、把运动带进课堂

传统的课堂要学生正襟危坐,或双手平放,或反剪背后,这是抑制学生身心的发展的。孩子天生好动好玩,动觉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经验。我们学校的课堂要求,孩子运用触摸、游戏、表演、排列、电脑操作为学生提供运动的机会。英语课表演课文剧,时装表演秀,数学课让学生进行图形的组合,丈量面积,与生活紧密相连。

3、把观察引入课堂

具有认识自然能力的孩子喜欢探索大自然,善于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相信没有孩子不喜欢大自然,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却是后天培养的,孩子们对大自然长久的兴趣也是后天培养的。其实,每个老师都知道,一个喜欢大自然的孩子,他的小脑袋中一定有许多他认为值得问,值得学,写下的东西。

4、把交际引入课堂

我们的祖先早注意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有过这样的古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唐僧取经,历尽艰险,终于成功,靠的是有一个多元人才组合的团队。唐僧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有威望但不独裁,充分发挥各人的优势。孙悟空能力超群,不绝对服从领导。猪八戒幽默人缘好,一旦孙悟空与唐僧有矛盾,他能调解,但贪吃贪便宜。沙僧塌实肯干,但创新精神较缺乏。中国“神五”“神六”的成功,是几代人、无数人共同合作的结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要求规模化集团化,应对竞争。合作决定了个人、集体、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加那德把人际交往作为八大智能之一,新课标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开展论辩教学,进行小组学习,打破秧田式教学模式。语、数、英三科在课堂上经常开展分组学习比赛,数学分组讨论一题多解,英语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5、把空间视觉智能引进课堂

新一轮课改开始了,作为这次新课改理论支柱之一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他的智能优势,如果学校和老师尊重他们的智能特点,创设情境,让其发挥特长,在充满自信的环境中学习,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活起来,让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孩子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应用绘画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形象思维的很好得手段。

6、加强学科联系,实现课堂多元化综合性

新一轮课改倡导: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我校多元优势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融合,使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展示,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潜能得到最佳的开发,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一是同一教学内容采用多元方式来教;二是开设学科综合实践课。如郭校长的《走进粤曲》,曹九英老师的《走进李白》,学生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书籍查阅、上网搜索,收集、处理、交流信息。在研讨课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就讲述介绍,朗读背诵,有绘画智能优势的学生画粤曲的脸谱,服装,画李白诗歌的意境,有表演智能优势就唱粤曲选段,把李白的诗歌谱成曲边吟边唱。有逻辑智能优势的对粤曲、李白的诗歌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探究,有人际交往智能优势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有自我认识智能优势的同学对这次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得与失。这次活动得到了区教研室冯毅主任的高度评价:开我区课改之先河,值得推广。

九、个性特长生和名师不断涌现

我校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不以成绩论成败,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喜悦,美术书法获全国大奖有40余人,还参加人民大会堂领奖,大风车节目录制,乒乓球在顺德获个人和团体冠军。文艺节目获亚太地区金奖。作文比赛获市、区一等奖4篇,英语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1人。我校有全国骨干教师1人,享受政府津贴的区镇骨干教师4名,有3名教师获全国教学比赛一、二等奖,10多篇论文获省、市、区一、二、三等奖,20多名教师获镇区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多元优势教育专著三部。

2006年3月28日

“多元优势教育”课题实验工作报告 篇2

当前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是网络技术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结果,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学习”为全面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创造了技术可能。著名咨询师王磊的《无边界:互联网+教育》(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从全球互联网教育市场、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两个层面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的性质、形式、成功案例、可能危机等,不过主要是基于技术的分析,而不是基于教育、学习的分析。“互联网+教育”的相关论文非常多,部分与本项目研究相关。东南大学王乔峰等在《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第15期发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一文,提出要从教育理念创新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建议宏观政策引导发展,在互联网课程、教师、课程定价和行业准入机制方面进行调控,并提出“互联网伊教育”发展方向。该文对“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讨论较为系统,尤其是“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具有显著意义。清华大学王继龙在《中国教育网络》2015年第7期发表《课联网———网络空间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提出互联网新技术升级教育手段,带来颠覆性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使教育和学习更加高效和便捷,从而形成“课联网”。该文深度说明了“互联网+学习”的课程形态,对本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成果甚为丰富,对本课题有具体基础性价值,此处不赘述。

关于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有相当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学习优势研究也已经具有相当显著的成果,而且形成了多种学习优势分析工具。但适性发展研究尚属空白。三者结合更是尚无系统研究。这是本课题的独特的学术价值。

本课题不仅将进行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而且将开展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形成相应的教育实践方案,这是本课题的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是课题研究与实验的领导和管理部门。委员会中的英语教育教学专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英语教研员,以及各地优秀的英语教师是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全过程中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指导者。课题研究与实验以英语教育教学专家、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信息技术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核心领导团队,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技术和资源开发、实施指导和相关评价总结等。总课题下各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实验省、市和实验基地分别组成以专家引领、骨干教师参与的各实验课题的核心研发小组。

1. 总课题核心领导团队成员

负责人:鲁子问:教育部教师教育资源委员会专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专家,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库”专家;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伦敦三一学院中国学术代表,美国Pioneer Academic学术顾问等。

成员:刘兆义、孙毅、黄自成、许时升、付蕾、李成、张鲲、张雪莲、张小海

2. 实验课题的核心研发小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县(市、区)实验区、实验基地承担本课题的实验课题的核心研发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若干组成。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中基于学生的学习优势的学生适性发展为研究对象,即本课题不仅关注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而且关注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与学生学习优势的适应性,与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2. 本课题的总体框架

本课题首先将学生的各种学习优势融入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创造出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然后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的适性发展。

3. 本课题的重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创造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则是研究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与学习优势的适性发展。

4.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的理论目标是: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创设,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对适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态与方法。

本课题的实践目标是:通过教育实验,发现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特性,发现通过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

5.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6.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文献研究:本课题将对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学习优势、适性发展进行文献研究,发现已有研究的价值及其不足,形成本课题整合与创新的基础。

(2)设计研究:本课题将对“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设计研究,包括对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

(3)实验研究:为发现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适性发展的可能方式与形态,本课题将开展实验研究。

本课题将在教育实验中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多维迭代研究。

A.网络环境维度迭代研究。本课题通过实验,不断优化基于学习优势的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从而探索真正促进适性发展的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

B.学科迭代研究。本课题教育实验先从中小学英语学科开始进行实验研究,在初中英语学科取得成效后,进入小学、高中阶段,在后续实验研究中不断完善之前的学科实验。

C.区域迭代研究。本课题先从东部省、市互联网环境较好的学校开始进行实验研究,取得成效后,进入中西部网络环境较好、东部互联网环境发展中地区进行实验研究,然后进入中西部互联网环境发展中地区进行实验研究,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之前地区的实验。

7. 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1)本课题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特色和创新

本课题认为,外语网络学习空间本身非常丰富、多元,使学习者可以进行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都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只有适合学习者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才能促进学习。而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能显著促进适性发展。应该说,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与适性发展的研究尚属空白,填补这一空白,乃是本课题的创新。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特色和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特色是:本课题将在教育实验中对设计的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多维迭代研究,在教育实验中从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维度、学科维度、区域维度进行迭代研究,并不断完善,从而探索形成促进适性发展的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对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适性发展的多维迭代研究是对迭代研究方法运用的新探索。

四、课题重点探究的方向

1.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与学习优势的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研究与实验;

2. 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对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态与方法研究与实验;

3. 通过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4. 促进适性发展的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迭代研究与实验;

5. 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6. 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高中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7. 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8. 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环境较好的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9. 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环境一般的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1 0. 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环境较弱的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本课题各实验区、实验校(实验基地)单位可选择上述所列研究与实验的方向申报实验课题,开展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拟定具有校本特色的实验课题内容。

五、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课题将分为三阶段进行研究:

生物研究性课题课题实验报告 篇3

候庄中学综合组

2012年9月,我校综合组的两位教师申报的《新课标下义务教育生物知识呈现顺序的探究》通过县教育局的评审立项成功,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的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不少学者提出,新基础教育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教育目标和新的培养模式,并对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多样性以及新基础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等进行了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新基础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基础,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开发早已呈现新的态势,一个好的教材应体现在知识呈现顺序先后性应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体现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目前,义务教育使用的生物教材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和浙教版等。侯庄中学自2005年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人教版教材知识呈现顺序进行了探究,主要观察分析各知识呈现顺序在使用中是否顺畅,学生是否利于接受,还存在那些问题等对于不同的章节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较为适合,进而总结如何安排教材中的知识呈现顺序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成长的过程,有利于教材的改编等。这对于我县生物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提高教材的使用价值,为教材的改编提供宝贵的意见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2012年我们提出的《新课标下义务教育生物知识呈现顺序的探究》顺利通过县教育局的评审而立项成功。

二、研究基础

1、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初中阶段认知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如下:(1)记忆的发展

初中生以有意识记忆为主,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一些无意义的材料,他们还能通过谐音、编顺口溜等方式赋予其意义进行识记,且在初中阶段,抽象记忆已开始占有优势。

(2)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有一定的程度,他们能够初步运用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进行一定思维活动,并能按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高假设、验证假设的步骤去初步解决问题。

1、教材的使用

侯庄中学自2012年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的生物教材,我们生物组教师对该版教材已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并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陕西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等把握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的呈现顺序的合理性。

三、研究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评价,了解我县初中生物教材使用的现状以及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在初中生物苏教版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根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构建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呈现的科学体系

(3)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论证知识呈现合理顺序和科学体系的适用性。

四、研究内容

(1)选择我县两种类型的初中(农村初中与县城初中)进行抽样调查与测试,以了解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现状(主要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呈现顺序、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

(2)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呈现顺序体系,总结新旧版本的教材的差别,人教版知识点与学生水平测试的联系。发现人教版教材的亮点及不足,为教材的进一步改变提供合理的依据,进而对我省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3)对实验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推断统计和分析比较,以检验相关策略的实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

1、分班教学对照分析法

(1)对教材前后章节内容进行联系归纳,使知识呈现前后有个合理的顺序,并能正确抓住重、难点。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过程。(3)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将知识呈现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4)根据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问卷调查法

(1)对不同年级的生物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 教材中知识呈现顺序是否符合多数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②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知识的呈现顺序。③ 对所使用的教材总结其优点和存在哪些不足,并写出好的建议(2)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顺序是否与教材相同,哪一个更适合学生的接受。② 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存在哪些问题。

③ 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顺序的安排有何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呈现合理性还比较满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一些内容的安排教师也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

3、案例分析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对每一章节进行分析,对一些好的调整会以总结方式记录下来,如教学案例等。如在讲细胞种类和结构时,教材是先安排讲解细胞的种类后分析细胞的结构,我们发现这样会使学生在接受该部分知识过程中有些吃力,不利于他们的理解,于是我们把该部分知识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细胞的结构再讲细胞的类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接受。课后我们把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公案供大家参考。

六、研究的成果

我们认为,现行的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几经修改完善,基本形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覆盖生物科学各方面的知识体系,而且选取的基础知识很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和已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

1、选修为主要体现的“生物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生物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转化为生产力,不仅已经体现在理论上,更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利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工程新领域。例如:转基因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等的诞生和发展,已经在工业、农业、医疗和卫生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2、用“生物圈”知识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生态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生态学的范畴,而是扩展到对整个生物圈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爱护地球,关爱生物,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这些意识的树立,正是现行教材的目的和要求。

3、《生物(人教版)》以“积极思维”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栏目,辅以“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栏目.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生物(人教版)》设置了“积极思维”、“边做边学”、“课题研究”、“放眼社会”、“评价指南”等数量有限而功能独特的栏目.希望学生通过栏目不仅获得知识,也获得能力和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就是现行教材力求达到的。

当然,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觉得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可能会影响上述目的的达到。我们在此提出,一方面是与大家交流与探讨,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是总结我们的一些做法,并把此推荐介绍给大家。因此,很希望在这方面有研究和探讨的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这样我们将能更好的提高水平、改进工作。

下面介绍我们的总结。

1、现行教材比较缺乏科学家生平事迹及成就方面的知识。科学家们的成就,虽然属于某一领域,但更是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不朽贡献,特别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不仅应该被记住和传颂,更应是启迪和激励后人的力量源泉,所以应该“大书特书”;

2、现行教材应加大科学素养教学的内容与力度。这不仅是生物的学科特点,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除了已有的基本技能等实验素养的培养外,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更应该加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现行教材在知识的衔接上还有待改进与加强。我们认为,可补充的内容有:动物和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生殖的知识);植物形态、分类的知识(如花、果实的结构);生物分类的知识;进化的知识等等。这样,可以弥补有些知识的缺陷,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补充这些知识,既作为教材的正文内容,也可安排为课外阅读的内容。

4、对重要的知识的更多的诠释。由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的局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差异,使学生觉得一些知识深奥难懂,学起来很吃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应该增加对相关知识的解释,更可以通过增加图解、资料等多种形式,详细分解,化难为简,化抽象为直观。

5、对有疑问的知识的准确处理。由于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问,给教学带来困难,所以,我们认为应对这方面进行修改。

6、建议增加与教材相关的教辅用品。现行的教材几经修改,内容已有很大修改,而与之配套的教学挂图、模型、音像制品等大多不能使用。另外,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虽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但也是参差不齐,各有所长,不能随心所用。因此,我们很希望能有与教材完全配套的、全面、科学、系统的相关的教辅用品,更好的指导教学。

课题主持人:刘文奇 报告执笔人:刘文奇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篇4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我校科学综合组于2009年4月开始参加了自治区小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研究》的实验研究,迈开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的一步。我组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主导思想: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手段,加大学校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力度,让孩子在乐中学科学。在一年多来的整合实验中,随着我们实验的深入,对信息技术做为工具如何服务于科学课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我们实验情况做以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此次整合研究探讨的目的是在小学科学中高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要求师生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和开发好科学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所以,通过什么方式与方法使小学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变“学会知识”为“学会学习”,从而更有助于使小学科学向着研究型、互动型、综合型、创新型等发展。二.总目标:

信息网络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而且使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既促进科学教师在知识性的科学课中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促进教学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整合的方向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我们注重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评价与拓展四个方面进行有效整合。

(一)两个培训;三种整合 两个培训

(1)校本研修培训,为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积极参加培训。此次培训从自我学习、同伴互助、反思研讨、专家引领入手,通过研读一本书、研究一个问题、研备一节课、组织一节上课、开设一次专家讲座等方式,使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信息技术培训,改变教师的观念,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熟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培训,写心得体会,使自己的视野得到开阔,提高了信息技术水平,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三种整合

(1)自主整合,教师钻研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新课标,钻研教材,进行整合前分析学生以及教师的基本情况,根据现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首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整合资源,制作课件。重点是提高教师解析教材、处理教材,借助信息技术将有效教学资源与课程相整合的能力。

(2)集体整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两周一次,定时间、地点、主题、。各位教师围绕主题,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如论坛交流,集体备课,共同议课。重点是提高教师交流合作、加强理论指导并用于实践当中。

(3)反思整合,通过整合课的研讨交流,不断进行实践思考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正不足之处,反思课件应用效果,甄别如何修缮,如何强化。重点达到最佳优化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 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这两者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首先,教师根据小学科学课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什么样类型的课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书本的局限性,拓宽了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使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是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信息技术进入了课堂,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信息技术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学《恐龙时代》这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研究问题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师生一起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自主、开放 的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 科学论坛:

论坛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具有丰富智慧资源的模式。为了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我通常会采用这种形式组织活动,指导孩子们选定课题,上网搜集资料,并发布研究进展与相关成果,教师通过论坛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①在线答疑:具有强大的交互能力,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可以进行不限时提问与回答;

②在线测试:利用计算机程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每次测试成绩只有学生自己和本班负责老师知道(从后台管理进入),保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③学生讨论区:这相当于班级的论坛,学生可以通过它上传科学研究成果,提问有关研究问题,并自由发表评论和观点;

④试题下载:教师可以将优秀的科学试题进行上传,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下载;

⑤学习指南:教师可上传一些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方向性,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⑥热门图书:教师可将近期优秀科学学习辅导书的介绍进行上传,方便同学们购买;

(四)教学评价与拓展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科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与信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科学教师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学生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同时网络资源又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才能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

我们根据一些科学课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课后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未来的世界等问题。主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科学课经过整合拓展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及时反思、即时评价,多元化的评价,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首先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能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并实施符合自我发展的可能性调整,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学生通过讨论,小组独立地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解决研究的内容。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主题研究报告。学生通过各小组学习效果的反馈、同学间的评价,使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得到锻炼、培养。这种让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及时对学生给予必要的、适当的评价,及时对学生间的评价作出总结。达到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中心

四、整合后的成果

(一)教师方面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整合能力加强,过课题研究,广大教师掌握了教学课件制作的标准是: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化解教学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我们以后在制作课件备课的过程中养成好的习惯打下了基础,促进了我们的教研教改活动。同时也掌握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有效性。

(二)学生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科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2、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在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鲜活的画面、真实的声音,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小学科学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大量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的学习成果或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选择并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网络知识的丰富性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保证,通过检索与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能够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找到合理的答案。这会极大提高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工组成学习小组,以网络为媒介搜集相关的资料,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使获取知识的途径成为多维的,轮式的。如《太阳系》一课,信息量较大,很多内容课堂根本无法完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小组,“水星探索组”、“金星探索组”、“火星探索组”、“木星探索组”、“土星探索组”……,大家分组行动,遨游网络、遨游太空,搜寻信息,然后在网上班级讨论区交流讨论各组的学习收获,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教学课件资源库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主要问题:

1、学校的电脑台数太少,制约了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自主获取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探究活动的开展,2、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厚。

目前在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网络硬设施的构建,轻教育教学应用系统的建设,轻教师培训。“建网容易,用起来难”,网络利用率和效益都不高,而硬件设备价格又逐年下降,造成设备的闲置和贬值。1.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学习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永远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有的教育家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就要淡化教师的作用。这是不正确的。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心灵的塑者。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教师固然不能越俎代庖,但却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学生的主动性靠谁来激发?靠教师;学生的活动由腐朽来设计和组织?由教师;学生的才能靠谁来发现和扶植?靠教师;学生遇到挫折靠谁来帮助?靠教师,教师的品格风貌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不论在什么时代,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抹灭的。因此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必然会改变教学过程的模式,会优化教学过程,较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它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有所认识,会操作和运用,并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这种认识和操作运用不只是简单的技巧,而且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化。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转为,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软件教材,他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但教学方法是旧的,与普通的挂图 8 没有什么两样,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电脑的优势。这样使用信息技术无疑是一种浪费。因此只有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从而改变了教学方法,才能使信息技术发挥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

2.必须加快加强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缺乏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网络化教育发展的“瓶颈”。一些中小学投入大量资金组建了校园网,正是由于缺乏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路无车无货”,致使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网站)缺乏总体规划,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和指导,造成资源浪费,热门课文,不同网站出现好些个CAI课件,而一些相对较难理解又不是一般教师所能制作成课件的知识却谁也不愿去碰。

教育行政部门是否能统一部署,组织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校,按照一定的要求,按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分工共建。各级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中心网站)相对独立,相互之间通过“链接”方式达到资源共享,属松散型和学术型的联系。重点组建一至两个全国性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中心网站)。

3.优化上网环境,降低上网费用

加强和完善网上学校的管理。对开办网上学校的单位与个人的资格、条件、教学内容、范围、收费等研究制定出网上学校的管理办法。创造上网环境,净化网络资源。创造上网环境,在有条件的学校强化对学生的网络化教育,使学生具备上网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净化网络资源和环境,保护中小学生不受有害信息的影响。

与电信等有关部门协商,争取中小学连网资费的优惠、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以及技术帮助,否则,中小学网络化教育将会出现“建得起网,上不起网”的 9 尴尬局面,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建校园网的学校因交不起昂贵的费用而被迫关闭校园网与Internet的连接。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其次,网络学习,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有些学校难以实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要求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学校的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教育发展了不平衡,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学校无法全都具备购置必要教学设备的能力,即使有些学校能够购置了目前流行的全部设备,具备了上网的能力,但要它能够支付起每月的网络信息费,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此外,先进的教学设备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要求也较高,一些学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做到每名教师都可以自如驾驭先进的教育设备,这些都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施行带了局限。

(二)今后的设想: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学观念发生转变,教学手段丰富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思路也更明确。下一步我们将提炼的成果用之于教学实践中去,并加以丰富,不中断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推进教师素养发展。

下面以《与恐龙同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科学课网络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

片段一:

▲师: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生:鲸。

生:蓝鲸啊!

生:恐龙

▲师:蓝鲸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是恐龙。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恐龙生活的年代,看看恐龙是怎样生活的?(播放恐龙的影片)

师:影片中出现了哪些恐龙?

生:霸王龙

生:三角龙

生:蛇颈龙

生:偷蛋龙

生:有天上飞的飞龙

生:有海底的生:翼龙

▲师:你知道的恐龙还有哪些?

生:霸王龙

生:鸭嘴龙

生:异特龙

生:剑龙

生:扁兽龙

生:陪天翼龙

这一环节是教学引入,主要共享视频,这段视频最主要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发兴趣,让孩子回忆对恐龙的已有了解,为本课的教学展开奠定基础。

片段二:

▲师:关于恐龙,大家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生:恐龙是怎样生活的?

生:恐龙会不会吃人?

生:恐龙分哪几类?

生: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

生:恐龙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死的?

生:恐龙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生:什么恐龙的年龄最长?

生:恐龙如果和人在一起,会伤人吗?

生: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生:最早的恐龙是什么?

生:恐龙吃什么?

生:目前科学知道多少种恐龙?

生:恐龙为什么会死?

生:什么恐龙最温顺?

生:恐龙是怎么交配的?

生:恐龙最多可以活多少年?

生:恐龙会结婚吗?

生:什么是垃圾龙?

生:恐龙研究对人类有好处吗?

生:恐龙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

生:恐龙在当今世上还有吗?

生:恐龙最适应哪种气候?

▲师:要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有哪些办法?

生:看科学影片

生:看有关恐龙的电影

生:看百科全书

生:问科学家

生:去时光隧道,呵呵。

生:去研究恐龙化石

生:请教老师

生:去恐龙博物馆

生:上网查资料

▲师:大家说的方法有些是可行的,有些有点幻想色彩。今天我们要利用网络对恐龙进行研究,解决大家对恐龙的疑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平时你是怎样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

生:进GOOGLE 生:去百度查找

生:打关键字

生:上找恐龙

生:雅虎

生:搜狐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孩子汇报对恐龙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开放式的。这一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分别是:关于恐龙大家还有哪些问题?要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有哪些办法?今天我们要利用网络对恐龙进行研究,解决大家对恐龙的疑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平时你是怎样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

片段三:

▲师:由于网络上的资源非常多,也有点杂,因此,研究恐龙去恐龙专题网站寻找资料是一个比较快捷的办法。

▲师:老师从一些书籍、电影和网站中收集了很多太阳系的资料,建了一个太阳系学习网站,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输入网址,协同浏览,介绍各版块的主要内容。)

▲师:网页内容相当丰富,估计很多同学在一节课内无法看完,建议有选择的去点击,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就去寻找哪些方面的资料。对于有些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在日志的评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线作业现在暂时无法打开,等大家先对恐龙有了较多了解之后,我会给大家在线作业的密码,你就能提交作业了。有些问题这里面找不到答案的,我们还可以去其他地方找。主页上有百渡、GOOGLE、牙虎的连接,还有几个专题的恐龙网站。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网站,从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在浏览操作中有什么问题,请在空中课堂给我留言,我们一起来解决。

这一环节是引导孩子进行网络学习,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在空中课堂的发表评论、交流,同时教师要通过屏幕共享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并进行相关的教学监控。

本课教学还利用博客的回复功能,布置在线作业,讨论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片段四:

▲师:谁能说说通过刚才的网络学习,你们都解决了哪些有关恐龙的问题?对恐龙有哪些新的了解?

生:我知道了霸王龙的身体结构是那么不协调。

生:我知道了恐龙中最大的是霸王龙。

生:恐龙主要分两类:一个是食肉性的,一个是食****性的!食肉性恐龙前两脚不碰地,牙齿锋利!食****性恐龙四脚碰地,最一般是必着的!

生:我知道梁龙身体最长,也是最大的。

生:我知道了恐龙灭绝现在还没有最终原因!

生:我知道腕龙体重50吨,身长25米,高6米。它的主要食物是树叶。据推测,腕龙一天吃掉的植物超过220公斤。

生:对于恐龙的灭绝有许许多多猜想,但是不能100%的肯定。

生:我了解到了对于恐龙科学家的看法,这些让我知道了恐龙怎样灭绝!

生:我知道了人类是根据化石而作出世界上曾经有恐龙的理论。

生:我了解到恐龙的灭绝有可多可能,比如行星撞击,海啸淹没。。。

生:我知道了最后灭绝的恐龙有素食的恐龙有三角龙、肿头龙、爱德蒙托龙等等;而肉食恐龙则有霸王龙和锯齿龙等。

生:我知道了我们人类用眼睛看东西,有耳朵听声音,用舌头尝味道,用皮肤感知外部事物,由神经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我们就有了各种感觉。恐龙也是如此。恐龙地智力与脑子有大小有关,一般越是庞然大物,脑子相对来说越小,行动也要迟缓一些。

生:我认为恐龙死亡是因为气候变化造成的。

生: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

生:我找到一份资料里面说霸王龙是腐食性动物,只吃死掉的东西。

▲师:能把你的资料来源与大家分享吗?(共享屏幕)

生:我和大家介绍一篇关于霸王龙的小文章,希望对大家了解霸王龙有帮助——我是霸王龙,我有一个大脑袋。我的前肢短小,每只手有两个手指;后腿大而有力,每只脚有三个脚趾。每个手指和每个脚趾都带有爪子。我有条又细又硬,带个尖的尾巴。我一共有60颗牙,每颗牙长9英尺,都很锋利。当有一颗牙掉了时,会有颗新牙长出来。我走路时用两条腿,跑的很快,每小时的速度可达30英里。70000万年以前,我和我的同伴***了整个地球。所有的小动物都害怕我,每当我们仰天大啸时,山河震颤,犀牛、老虎、大象都把头缩进窝里,生怕成为我的口中美食!可70000万年后的某一天,火山爆发了,我们死的死伤的伤,渐渐消失在这个世界。

……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做几道题目,请点击投票栏,用鼠标点击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所有问题回答好了就点击确定。(利用网络程序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做即时的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新颖的问题方式也将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刺激。)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反馈阶段,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收获,并创造积极发言、15 *****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可以利用网络程序及时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

片段五:

▲师:恐龙由盛极一时、称霸地球到最后却全部灭绝了,面对这样的现实,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恐龙如果还活着,对我们人类应该是一个威胁。

生:可怜。。

生:我觉得恐龙死的真壮观,要死一起死。

生:生命是不能预测的。

生:我发现,恐龙的灭绝有多种说法,但是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和环境有关。

生:是的,环境。

生:悲哀啊,不要破坏环境,否则人类会和恐龙一样灭绝。

生:命运呀。

生:人类迟早会像恐龙一样的,只是时间问题。

生:保护环境咯。

生:我们现在也不快面对冰河时期啊

生:我看一亿年以后人类都灭亡了,恐龙好歹还主宰地球一亿多年哦。

生:恐龙、人类都是玩偶,操控人一捏就死,但操控人是谁?这是个迷。

生:操控人就是地球环境呀,其实也就是生物自己。

生:学科学,让人类更强大!!!!

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师::今天我们主要借助网络初步研究了恐龙,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关系,很多问题还没来得及研究。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用今天这样的方法把其他问题也研究下去。查资料的途径可以在网络中,也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途径查找。当然,查阅资料也不是唯一的研究方法,如果有条件,我们更可以直接研究实物,找来恐龙的化石进行研究,或到博物馆实地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报告。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研究发现成果拿出来,通过网络、报刊与大家 16 共享,让我们一起与恐龙同行。

课题实验工作制度 篇5

一、各学科子课题实验必须按照总《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并认真制定好本学科实验计划,科学安排进度,确保每学期实验课节至少在15节以上。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课题实验的课业技能,设计可操作的课时计划、使用教材。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恰当地确定电教媒体。并严格遵守申报和监制制度。

三、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拟定好信度较高的形成性测试题目或抽样分析方式,并做好对比班的同步村料积累。

四、认真做好课前的研究准备,写好《课时计划》,确保每节实验课的质量。不得擅自串课、停课、随意更动教学内容。

五、住址搜集随堂、课后、平时、期末等资料和数据,并及时归类、整理与存档,拖延材料。

“多元优势教育”课题实验工作报告 篇6

当前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是网络技术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结果, 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 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 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学习”为全面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创造了技术可能。著名咨询师王磊的《无边界:互联网+教育》 (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 从全球互联网教育市场、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两个层面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的性质、形式、成功案例、可能危机等, 不过主要是基于技术的分析, 而不是基于教育、学习的分析。“互联网+教育”的相关论文非常多, 部分与本项目研究相关。东南大学王乔峰等在《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第15期发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一文, 提出要从教育理念创新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 建议宏观政策引导发展, 在互联网课程、教师、课程定价和行业准入机制方面进行调控, 并提出“互联网×教育”发展方向。该文对“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讨论较为系统, 尤其是“互联网+教育”的理念, 具有显著意义。清华大学王继龙在《中国教育网络》2015年第7期发表《课联网——网络空间时代的“互联网+教育”》, 提出互联网新技术升级教育手段, 带来颠覆性的教育信息化平台, 使教育和学习更加高效和便捷, 从而形成“课联网”。该文深度说明了“互联网+学习”的课程形态, 对本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成果甚为丰富, 对本课题有具体基础性价值, 此处不赘述。

关于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有相当广泛、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学习优势研究也已经具有相当显著的成果, 而且形成了多种学习优势分析工具。但适性发展研究尚属空白, 三者结合更是尚无系统研究。这是本课题的独特的学术价值。

本课题不仅将进行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而且将开展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实验研究, 从而形成相应的教育实践方案, 这是本课题的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是课题研究与实验的领导和管理部门。委员会中的英语教育教学专家、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英语教研员, 以及各地优秀的英语教师是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全过程中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指导者。课题研究与实验以英语教育教学专家、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信息技术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核心领导团队, 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技术和资源开发、实施指导和相关评价总结等。总课题下各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实验省、市和实验基地分别组成以专家引领、骨干教师参与的各实验课题的核心研发小组。

1.总课题核心领导团队成员

负责人:鲁子问:教育部教师教育资源委员会专家,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专家, 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库”专家,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上海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 伦敦三一学院中国学术代表, 美国Pioneer Academic学术顾问等。

成员:刘兆义、孙毅、黄自成、许时升、付蕾、李成、张鲲、张雪莲、张小海。

2.实验课题的核心研发小组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市 (地区、州) 、县 (市、区) 实验区、实验基地承担本课题的实验课题的核心研发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若干组成。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中基于学生的学习优势的学生适性发展为研究对象, 即本课题不仅关注外语网络学习空间, 还关注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与学生学习优势的适应性, 与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2.本课题的总体框架

本课题首先将学生的各种学习优势融入外语网络学习空间, 创造出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 然后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的适性发展。

3.本课题的重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创造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则是研究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与学习优势的适性发展。

4.本课题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的理论目标是: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创设, 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对适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态与方法。

本课题的实践目标是:通过教育实验, 发现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特性, 发现通过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

5.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6.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 文献研究:本课题将对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学习优势、适性发展进行文献研究, 发现已有研究的价值及其不足, 形成本课题整合与创新的基础。

(2) 设计研究:本课题将对“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设计研究, 包括对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

(3) 实验研究:为发现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适性发展的可能方式与形态, 本课题将开展实验研究。

本课题将在教育实验中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多维迭代研究。

A.网络环境维度迭代研究。本课题通过实验, 不断优化基于学习优势的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 从而探索真正促进适性发展的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

B.学科迭代研究。本课题教育实验先从中小学英语学科开始进行实验研究, 在初中英语学科取得成效后, 进入小学、高中阶段, 在后续实验研究中不断完善之前的学科实验。

C.区域迭代研究。本课题先从东部省、市互联网环境较好的学校开始进行实验研究, 取得成效后, 进入中西部网络环境较好、东部互联网环境发展中地区进行实验研究, 然后进入中西部互联网环境发展中地区进行实验研究, 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之前地区的实验。

7.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1) 本课题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特色和创新

本课题认为, 外语网络学习空间本身非常丰富、多元, 使学习者可以进行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都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只有适合学习者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才能促进学习。而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能显著促进适性发展。应该说, 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与适性发展的研究尚属空白, 填补这一空白, 乃是本课题的创新。

(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特色和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特色是:本课题将在教育实验中对设计的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多维迭代研究, 在教育实验中从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维度、学科维度、区域维度进行迭代研究, 并不断完善, 从而探索形成促进适性发展的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对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适性发展的多维迭代研究是对迭代研究方法运用的新探索。

四、课题重点探究的方向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与学习优势的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研究与实验;

2.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对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态与方法研究与实验;

3.通过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4.促进适性发展的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迭代研究与实验;

5.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6.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高中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7.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8.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环境较好的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9.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环境一般的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10.通过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环境较弱的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研究与实验。

本课题各实验区、实验校 (实验基地) 单位可选择上述所列研究与实验的方向申报实验课题, 开展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拟定具有校本特色的实验课题内容。

五、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课题将分为三阶段进行研究:

上一篇:主题班会设定目标策划书下一篇:浅谈钢琴教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