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2024-08-31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共12篇)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1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作者:贺玮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06日 07版)

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引擎。创业投资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企业创业难、融资难、发展难的重要手段,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对创新、创业、创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创业投资是指向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创新型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并为之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权益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股权投资行为。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经历了探索、扩张、规范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创业投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创投机构的融资能力大幅提高,创业投资行业规模逐步壮大,投资更加关注兼具高风险与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为增强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创业投资对于高新技术行业具有很强的投资倾向性,并且创业投资的投资对象总是集中在当时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大力发展创业投资。

创业投资的投资特点与高新技术行业高度创新性、高风险性和高收益的特征决定了两者之间具有天然耦合的联系。

一是创业投资作为一种创新的投资方式,可以看作一种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创业投资通过募集资金来选择具有较好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成长性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同时筛选出市场前景较好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和成果,帮助企业将其技术和创新进行商业化运作,将技术推广到市场中,弥补现有融资制度的缺失。

二是创业投资能够优化组合技术、人才、资金管理和政策等创新要素,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企业需要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缓解企业在推出创新技术和产品时所面临的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研发过程中需要不间断的、持续的资金支持,而传统的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难以满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创业投资则不同,它有能力承担技术创新过程中巨大的研发投入,也能很好地适应技术创新过程中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的特性。创业投资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能够给企业引入其他类型的支持,补充企业技术创新链条上的空白。通常意义上,创业投资机构在引入资金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对资金这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推动人力等其他资源进入企业研发创新环节当中。

三是创业投资能够将风险逐步分散,转由多数人来承担。相比于银行资金的来源主体,创业投资资金的来源更趋于机构化,来源主体也趋于多元化,具有更好的风险承担能力,也更能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创业投资严格的项目评估、筛选和审核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其所面临的技术创新风险,创业投资积累的丰富经验使得创新更有可能成功,失败的风险也相对降低,投资的多个项目可以有效对冲其中的非系统性风险。高技术创业企业的存在是创业投资的前提,而创业投资又是高技术创业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二者相互推动从而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实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无论在规模上、质量上都还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要求。“十三五”时期,在学习借鉴国际创业投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创业投资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做大做强一批创投机构。政府应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制定有关扶持政策,尤以政策性引导政策为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制环境、运作机制,建立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性创业资本,引导扶持商业性创业投资发展。结合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探索推动有利于创业投资退出快速便捷的通道。注重发挥外资的作用,打通境外创业投资参股人民币创业投资企业的结汇通道,吸引境外专业机构组建人民币创业投资基金。不断丰富创业投资企业募集资金渠道,鼓励和支持运作规范的创业投资企业,通过上市募集、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资金信托和募集保险资金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大力实施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创新创业企业。继续按照市场运作、政府引导,规范管理、鼓励创新的原则,将投资重点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创期、早中期并且具有原始创业基金再创新的企业。落实国务院常务会决定设立规模400亿元国家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计划的决策,加快组建国家新兴产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在继续发挥好政策引导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好地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的参与。适当扩大创投计划支持的行业领域,加大对创业孵化器和天使基金的支持,对创业投资机构设定更严格的准入门槛,适当降低财政资金出资规模,提高社会资本在基金总规模的占比等。

健全创业投资中介服务体系,着力强化创投行业组织自律功能。通过鼓励开办专门的创业投资中介机构,增加中介机构数量和种类,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观念,促进企业孵化器与创业投资进一步融合,提高创业投资成功率。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发展所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动创业投资企业做好备案管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创投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确保投资行业保持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的重大社会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言简意赅地指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际上是一个改革。回顾过去, 1978年, 为发展农业生产, 中共中央作出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决定, 极大地激发出亿万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1980年, 温州市工商局发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标志着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被认可, 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从此当上了“个体户”, 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探索和社会财富积累的一支重要力量。1993年, 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粮票”被正式取消, 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 闲置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解放, 大量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城市, 为中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奇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简单是一句口号, 也不是要在社会上刮一阵风, 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 实实在在地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 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 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 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 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 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 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 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 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 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 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 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 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 创新投融资方式,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大众创新创业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大众创新创业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领域培育出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 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这些初创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洗, 一部分势必脱颖而出, 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 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大众创新创业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对大众创业者的开放普及, 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 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 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按需生产、规模定制正在变为现实。开放的社交网络使用户作为产业生态中的重要角色, 直接参与到产品构思、设计、制造、改进等环节, 与创业者充分交流产品创意、体验及个性需求。“众筹”“众包”“众创”的融资模式和生产方式, 将优化封闭的产业资源配置方式, 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本更加自由流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提出到现在不足一年, 却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 这不仅仅是因为大众创新创业对经济的推动贡献, 也反映出大众创新创业具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期待。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但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基本保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 社会底层群众和年轻人发展存在“玻璃天花板”的体制性障碍。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就是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 促进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自由分配, 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 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让全体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满足人的最高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列为人的最高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创造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给人民群众创造出满足人生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渠道, 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 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保持着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和精神风貌。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大众创新创业从根本上是要通过完善法治环境和加大简政放权, 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 破除一切不公平、不合理、制约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政策制度障碍, 让政府的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让有权者不可任性也不敢任性, 让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风。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具备了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当前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1600多家, 在孵企业8万余家, 毕业企业超过5.5万家, 其中上市和挂牌企业近5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 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200多家,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2014年,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诞生科技企业1.3万余家、武汉东湖超过5000家, 115家国家级高新区总收入达23万亿元, 每年吸纳应届毕业生超过50万人;技术市场体制不断健全, 201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创业投融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400多家, 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带动我国创新创业愈加活跃, 规模加速扩大, 效率显著提升。

透过大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的现象, 不难看出其出现的必然原因和基础条件。一是新技术革命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便捷工具。互联网、大数据、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 让社会大众可以方便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 并快速转化为现实产品, 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二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保障。我国信息产业在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超级计算、卫星导航、智能终端、光通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走在世界前列, 互联网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O2O等创新平台, 带动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三是高素质人才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智慧源泉。由于几十年坚持不断的教育发展, 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创业群体具备了扎实的科学基础、网络技术和开放视野, 可以轻松快捷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社会大众需要什么, 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四是改革开放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商事改革、第三方支付、P2P金融等改革措施创造了政策支撑条件。宽容失败、鼓励个性的社会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观念, 理解、认同和投身创新创业, 使得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落实《意见》精神, 将大众创新创业作为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抓手

新时期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 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将大众创新创业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 形成发展共识与合力。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亟须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更广范围内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的战略意义, 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任务抓实抓好, 使科技创新的“小局”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各地区之间要建立联系机制, 交流借鉴工作方法与经验, 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创业资源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 形成大众创新创业全国“一盘棋”的良好格局。

二是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和政策,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发展众创空间不是“大兴土木”搞建设, 而是要把已有设施条件用好, 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创业资源, 激励高校、院所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服务, 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 发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优势, 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发展众创空间要认真梳理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 发挥政策集聚和“互联互通”的系统有效性, 切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让所有创业者都能“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 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强化资本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推进作用。着力发挥传统孵化器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互补优势, 促进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深层融合, 联合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 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依托传统孵化器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机构, 引导创新创业服务向着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开放化方向发展, 满足新时期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需求。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从“重资产、轻服务”逐步转向“轻资产、重服务”。高校、院所要结合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试点政策和正在修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 积极探索调动各方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新机制。

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的宏观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 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凡是市场机制有效的领域, 政府要顺势而为,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让市场选择大众创新创业的方向和路径, 让价格机制和供需关系来调节大众创新创业的规模和形式, 避免直接干预创新创业活动, 更不能用已有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手段去“引导”大众创新创业发展。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阶段, 政府要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保障创新创业者合法权益和竞争秩序。不断夯实创新创业基础设施,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方式要从选拔式、分配式支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转变, 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 用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小投入”吸引来社会资本的“大投入”, 形成市场化的创新资源配置格局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秩序。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3

一、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展

创新驱动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层面第一份关于创新驱动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普惠、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一系列重量级改革均已突破,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动力和活力。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在京津冀、上海、广东(珠三角)、四川(成德绵)、安徽(合芜蚌)、西安、武汉、沈阳等8个区域率先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加速。启动建设转化医学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谋划形成了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建设思路。在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又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认定了第22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布了《关于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的指导意见》。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新高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统筹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双创开展了大量工作。按国务院要求牵头成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成功举办了2015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北京主会场,以及上海、深圳、西安、成都、武汉、沈阳、合肥等7个分会场,举行专题活动1000余场,组织投资对接活动350场,签署合作协议963项,达成合作意向1890项,合计投资金额361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399人,接待观众170余万人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按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推动设立工作。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

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政策问题得到解决。依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平台,强化对重大改革和重点任务的督导落实,国务院和各部门围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台了土地、财税、新药审批、充电设施等一系列政策,突破了一批长期制约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制度瓶颈,新兴产业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突破融资制约瓶颈,批准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点,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工程加快部署。国务院批准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支持27个省(市)建设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各地检测中心建成后,每年将为1100万患者提供检测服务。组织实施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云计算、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重大工程,以关键领域的技术和应用突破促进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国家持续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启动东北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在32个城市培育了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性能材料、生物制药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一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印度、韩国、古巴、加拿大等国家在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深化合作,推动建立新兴产业全球创新网络。

四、信息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和发展信息经济的构想,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从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新兴业态、政务应用四个层面夯实网络经济发展基础,拓展了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持续推进信息网络重大工程包,支持开展“宽带乡村”和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宽带普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去年我国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已接近8Mbps,与上年末相比速率提升近80%。将跨部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重点,力求让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走在全社会前面。协调各部门、地方、企业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网络经济新业态潜力进一步释放,2015年,网络零售总额3.9万亿元,增长33%。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组合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动新兴产业大发展。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4

前言:近年来,西岳华山的传奇突破和品牌化发展之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他们以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标准化建设示范景区为引擎,科学谋划目的地建设,强力打造“山—城—庙”一体的大华山旅游发展格局。在文化造山、市场为先、县域统筹、全面提升等一系列务实措施的推动下,华山景区迎来了旅游“井喷期”,一跃成为全国山岳型景区突破发展的代表和游客追捧的旅游目的地,其惊人的提升速度被专家和旅游业界称作“华山传奇”。本报特别推出“华山传奇”系列报道,为读者解读这一“传奇”的缔造故事。

在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背景下,华山景区的旅游如何升级?除了旖旎风光、四时美景,山岳型景区还应靠什么提升附加值?对此,华山景区给出了准确的战略定位——“文化立山、文化兴山、文化强山”。

华山是中华五岳最高峰,其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人文资源蕴涵深厚,是陕西山水人文旅游的地标和符号。自古以来,华山就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历代名人吟颂华山的名作多达1800余篇。据考证,“中华”之“华”源于华山,因此华山又有“华夏之根”之美誉。

近年来华山景区管委会先后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各方面专家编制了《华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华麓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等,并就景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论证和咨询,解决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克服了景区建设中所存在的盲目性,增强了旅游发展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使华山旅游发展走上科学化轨道。

深挖传统文化,做足“华山”特色

华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真正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却很少。为改变现状,华山景区管委会积极致力于华山历史渊源资料的搜集,整理了仰韶文化、战国时期魏长城遗址、历代道教圣地、中华民族“华”之起源等丰富的华山文化根基,在“华山特色”上下足了工夫。举办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道教文化”三大精彩主题内容于一体的“三月三朝华山”祈福迎祥活动;推出汉皇迎宾大典、汉踏鼓舞、太极剑阵、老腔表演等富有浓郁汉代风情的民俗文化活动;举办华山论道、玄门讲经、修学养生等道教活动„„通过自然、人文、宗教与旅游的有机交融,打造包装道教旅游文化产品,“西岳华山——道教圣山”的品牌得到了有力的推进。

文艺演出是满足游客需求,宣传地方文化的重要环节。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历史悠久,华山景区大打文化牌,紧紧把握华山文化脉络,对当地这一文化亮点进行包装和宣传,推向旅游市场。老腔艺人多次赴国外和全国各地演出,展示和弘扬了华山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受到高度赞扬,原生态的演出备受游客欢迎,“华阴老腔”已成为华山景区的一张新名片。

2011年重阳节,由华山景区管委会和陕西电视台携手泰山、衡山、恒山、嵩山四岳及山东、湖南、山西、河南电视台和台湾中华电视台、澳门有线电视台等联合打造的“五岳重阳”大型电视活动在华山景区游客中心隆重上演。此次活动以山岳文化和孝文化为主线,五省联动,现场直播,再一次将“文化华山”推向全国。

与名家同行,发现华山之美

为了繁荣华山景区的文学艺术创作,丰富华山旅游的文化内涵,同时为文学艺术家体验采风提供创作平台,探索山岳型景区文学艺术创作的新路子,华山景区管委会邀请了梁衡、蒋子龙、阎纲、晓雪、何西来、雷抒雁等十余位国内文化名家走进华山进行采风。在登山拓思、以文会友、挥毫泼墨、抒发情怀,感受了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特殊魅力之后,著名作家蒋子龙动情地说:“此次来华山我觉得不能用‘登’,应该用‘拜’,华山是中国的脊梁,充满了阳刚,带给人的冲击思索性很强。”当代作家梁衡把华山誉为“地根天柱,华夏脊梁”。

与此同时,华山景区管委会还举办了“镜美中华——与名家同行,发现华山之美”活动。邀请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吕厚民和朱宪民、任国恩、胡颖等十余位大师级摄影艺术家齐聚华山,以大师独到视角发现华山之美,举办摄影文化论坛。此外,华山景区还通过名人效应,宣传华山,扩大影响。2011年7月25日—27日,著名企业家、登山健将、社会活动家,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华山景区宣传社会公益,拍摄“华山公益形象代言”广告片,在主流媒体进行播放,使全国观众充分感受到西岳华山奇险峻秀的自然风光和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

华山论“见”,阐释大华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理念

2011年11月28日,由华山景区管委会主办的“华山论剑”——华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古城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西安论“见”华山,在为华山文化旅游业发展献计建言的同时,也为我国文化旅游业的相融共生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华山景区的文化与旅游发展如何才能更好的结合?陕西省旅游局局长董宪民指出,一是要做大,以“险”吸引游者,以文留住游者,拉大景区的骨架,形成大华山旅游发展的格局;二是要做“精”,要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底蕴通过电影、电视、实景演出等多种新形式展现出来。

针对华山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肖云儒指出,首先应对华山悠久的道教文化做进一步的开发与弘扬,同时可以将目光投向高端精品市场,发展个性化的订单旅游。此外,华山是山之根,黄河是水之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父亲山在华山交汇,因此未来可以依托华山黄河山根河源的文化底蕴,整合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在整合历史与名人资源的问题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何西来表示,在深挖秦罗敷等华山一带美人文化的同时,将杜甫、白居易、崔颢等生于华山一带或留居华山的文人墨客的资源体现出来,把沉香劈山救母、智取华山、华山论剑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侠义文化发扬光大。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5

依托资源优势 对接市场需求 倾力打造“杜仲之乡”绿色发展新引擎

慈利县人民政府(2016年10月16日)

杜仲,地球上仅一属一种,有“活化石”之美称植物,在中国有2000多年栽培利用历史。慈利,因“土俗淳慈,得物产利”而得名,是“中国杜仲之乡”,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是张家界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427个行政村(居),总人口70.3万人。全县现有林地面积369.7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森林覆盖率66.53%,森林蓄积量695万立方米。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素有“金慈银澧”之称。近年来,随着国家及社会各界对杜仲产业的日趋关注,杜仲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慈利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不懈努力,致力于杜仲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慈利县杜仲资源情况

(一)资源总量丰富。上世纪九十年代,慈利县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各乡镇大面积栽植杜仲、厚朴、黄柏等“三木”药材,全县杜仲总面积一度高达40万亩。后受市场行情影响,杜仲面积逐渐下降,根据十二五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县杜仲保存面积仍达15万亩以上。其中集中连片杜仲林主要分布在江垭林场、青龙湾林场、高桥镇、三合镇、广福桥镇、南山坪乡等地,仅江垭林场杜仲纯林达1万余亩。此外,现存的杜仲绝大部分是成熟林,随时可以进行开发利用,通过产业带动,我县可迅速利用丰富的杜仲种植经验、有利的土壤气候条件等优势进一步扩大杜仲面积,为杜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种质资源极优。慈利是杜仲主要的原产地之一,有数千年的野生和人工栽培杜仲的历史。慈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7,这里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应杜仲的生存生长。慈利杜仲不但品种好,而且有效成份含量高,其含胶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叶的含胶量高出2%,籽的含胶量高出10%。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全国各地杜仲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爆炸期,这一时期是我县江垭林场杜仲籽产量的高峰期,年均产杜仲籽2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当时杜仲籽的主要用途就是育苗,我国其他地区栽植的杜仲,大多都是从江垭林场引进的杜仲籽繁育而成。此外,经湖南省药食管理局监测,慈利杜仲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优质的种质资源是我县杜仲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多年来,吉首大学的杜仲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北林大等科研院所,在培育杜仲良种等科研工作过程中,江垭林场始终是重要的引种对象。而民间,也常有慈利杜仲枝条及杜仲籽被拿到外地去做专门的检测。

(三)地域品牌响亮。“慈利杜仲”闻名全国。1983年12月原国家林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将慈利县定为《杜仲商品生产基地县》,1987年11月,原林业部再次将慈利县定为《名特优杜仲商品生产基地县》,1996年慈利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特产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杜仲之乡”荣誉称号。荣誉源自昨天曾经辉煌的历史,也必将鼓舞我们早日迎来希望的明天。话杜仲,绕不开“慈利杜仲”。近年来,随着杜仲产业新的机遇来临,各地客商不断慕名而来,寻求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二、慈利县杜仲产业发展现状

(一)区域特色依旧明显。杜仲,是慈利的一张名片,慈利,也是杜仲的一张名片。过去是,现在仍是。1952年,全国中药材普查时慈利境内有杜仲2万亩,1953年建立了国有专业化杜仲林场-国营慈利江垭林场,并由原苏联3位知名专家驻场进行科学实验和指导,对江垭林场乃至全县全省的杜仲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掀起种植热潮,到90年代全县杜仲总面积达40万亩,杜仲成为慈利县支柱产业,依托于充足的杜仲资源,国有江垭杜仲林场在同一时期进行了杜仲系列产品开发,主要产品有杜仲酒、杜仲茶、杜仲中成药、杜仲纯粉、杜仲饮料、杜仲牙签、杜仲筷子、杜仲工艺品等。2002年,省人

4传统的药用栽培模式,加上多年来杜仲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后期培管有所缺失,造成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二是杜仲的利用方式较为单一,杜仲产品有杜仲茶、杜仲雄花茶、杜仲茉莉花茶、杜仲金银花茶、杜仲皮、杜仲籽、杜仲酒、杜仲粉丝、杜仲速溶茶、杜仲皂。但按规模及经济效益来看,主要是以茶系列产品为主,生产经营处于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前景堪忧。三是由于林业项目的投资收回周期比较长,对招商引资的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慈利还没有真正形成杜仲产业龙头企业,不能有力带动杜仲产业快速发展。

(二)科研成果转化滞后。主要是杜仲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存在矛盾。一是现有杜仲良种和关键技术不能满足产业升级需求。由于我县历史形成的栽培习惯,杜仲品种改良程度不高,栽培模式较为落后,另外,从全国来看,杜仲橡胶的提取、加工等技术目前还很不成熟,随着杜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高产、高抗良种的培育升级需求越来越强烈,现有的良种不适应杜仲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以满足产业化升级的需求。二是研究成果与生产脱节。我国杜仲的研究主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由此导致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全国如此,也是制约我县杜仲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产品市场准入制约。由于受相关法律、政策的制约,造成杜仲系列产品(如杜仲茶系列)销售时较为尴尬。绿春园公司生产的“情有杜仲.雄花茶”、“情有杜仲.原味茶“均斩获2015第七届湖南茶业博览会“茶祖神农杯”名优茶评选金奖、天润公司生产的“杜仲金银花茶”获2013年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各种荣誉收获不少。民以食为天,杜仲茶市场原是不可小觑,但想要真正打开市场,却存在诸多问题和阻碍。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准入制约。杜仲不属于国家规定的药食同源物品,而是列入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我们的杜仲茶没有办法取得QS认证,又因为程序复杂性及资金等问题难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国食健字”认证,因此,茶系列产品目前没有办法在市场上大量销售,就难以靠自身力量扩大规模化市场,无法延伸自己的产业链。

五、思路与建议

(一)强化领导,制定发展规划。我县将进一步加强对杜仲产业发展的领导,依托我县资源现状,制定杜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确定位发展方向,搞好产业布局并逐步实施,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绝不因领导异动和市场变化而动摇信心。真正将“慈利杜仲”打造成知名品牌,由此保全我县现有杜仲资源及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6

问:臧主任,您好!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对“创新创业”作了深层次的解释。农办作为全民创业的牵头部门,将如何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稳步推进全民创业,助力打造创新创业型城市?

答:农办作为牵头部门将以创建首批“省级创业型县”为目标,坚持财富创造与创业就业并举,重点依托工业龙头企业、建筑板块、商贸物流、标准厂房等创业平台,通过树立和宣传全民创业典型、优化服务手段、完善激励措施等方式,引领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能人志士积极投身创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托宣传阵地,打造创业名片。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树立创业典型,充分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激发创业热情。二是整合创业政策,扶持创业项目。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完善创业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和创业项目信息库,重点抓好新生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开发。三是强化创业载体,加强创业对接。筛选一批行业排头兵作为创业实习基地,鼓励规模企业加强与小微企业产品协作配套;继续对接产学研合作,提升创业企业的竞争力。四是优化服务体系,提升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跟踪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同时,积极推行“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新模式,针对不同创业对象实行分类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让更多劳动者懂创业、会创业。

问:全委会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要“持续壮大村级经济”。请问,下一步农办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村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安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答:农办将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资金、资产、资源、区位、人脉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经济,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创新构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机制。全县确保年内所有的行政村村营收入达到30万元,其中50%的村达到50万元。

问:“三农”工作可以说任务重、难度大。请问臧主任,农办下半年打算如何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答:我们将加快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并采取奖励补贴等多种办法,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机制转换,推进部门挂钩、村企合作、村村互助等共建活动。

彰显特色,提升中心镇建设水平。一是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早出形象、见实效;二是强化跟踪督查,每个季度对中心镇建设情况进行自评、分析,并及时弥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加强考核;四是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7

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和困难, 唐山市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总量不断扩张, 增幅逐步升高, 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逐渐成为推动唐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总量大幅提高

2009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09.3亿元, 同比增长13.0%, 高于GDP增幅1.7个百分点, 占GDP的比重34.6%, 比上年提升3.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6.6%, 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

2、投入持续加大

2009年全市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1046.3亿元, 同比增长1.4倍, 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1%, 增速比上年增长19.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3、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随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服务业提供的税收成为全市税收新的增长点。2009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达113.5亿元, 比上年增长13.2%, 服务业税收增速高于全市税收增速9.1个百分点, 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3.4%, 比2008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4、从业人员大幅增加

随着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务产业的发展壮大, 服务业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到2009年底, 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32.9万人, 占全市从业人员的30.7%, 较上年增长5.8%。

5、用电量快速增长。

用电水平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2009年全市服务业用电26.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2.5%, 比上年同期增速高出个1.6百分点。

6、重点行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2009年是全市第三产业发展亮点闪耀的一年,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75.2亿元, 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39.8亿元, 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7.1亿元,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3.2亿元,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0.0%、14.5%、30.7%、7.9%和25.2%。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教育业实现增加值50.9亿元,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实现增加值30.8亿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5%、13.7%、16.6%和20.1%, 其增速均快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二、自身优势和发展潜能

(一) 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 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层次、范围提出了高要求, 将导致消费、服务产品市场需求空前膨胀;随着工业各行业逐渐向产业高端化发展, 对技术、商务和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特别是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唐山市要建立钢铁强市, 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心, 必将对主导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信息、资本等市场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

(二) 坐落的地理区位优势

唐山市位于津、京、唐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我市具有良好交通地理优势, 地处东北与内地交通要道。2009年公路通车里程达13459公里, 高速公路密度达百平方公里3.4公里, 居全国前列, 唐山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7559万吨, 曹妃甸港被国家定位为北方大宗能源和散杂货集输港、商业化储备基地、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随着大北京发展战略规划的逐步实施, 首钢迁移唐山, 一些产业将被转移,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为唐山市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天然的基础资源优势

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 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政策、人才基础;拥有丰富的原油、煤炭、铁矿、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主导产业产品以钢铁、煤炭、陶瓷、能源为主。2009年全市原煤产量3399万吨, 铁矿石原矿量8001万吨, 钢材产量7064万吨, 卫生陶瓷2040万件, 水泥3282万吨, 原油173万吨, 这些产品为交通运输、专业市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市场资源。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 以抓实重点产业为突破, 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

一是继续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和商贸服务业。二是突出发展现代金融业。三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二) 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提升服务业层次和竞争力。

目前唐山市服务业的发展, 既要下大力气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 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实现重点突破, 又要加快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步伐, 逐步优化服务业结构, 提升服务业层次和竞争力。

(三) 加快城镇化步伐, 促进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

城镇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平台,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进程,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率成正比。唐山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达省市还有较大差距, 城镇化水平不高依然制约着服务业的发展, 所以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四)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加强其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不断扩大产业聚集地基础服务设施的覆盖面, 从客观上增加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特别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二是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发挥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服务业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和调节, 但政策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也非常重要。一是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领导, 应成立服务业发展专门领导机构.二是制定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 谋划好长远发展。三是加强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四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业统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钱宝琦通讯员志双慧莉.唐山56条政策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N].河北日报, 2006, (2006-04-09)

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篇8

探究中国动力的生成机理和增长路径,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当中国经济在10万亿美元、超过世界份额13%的大规模、高基数上继续增长,如果按照原有发展方式,增长就必然消耗更多资源能源,依赖更多资金投入。而受制于资源环境瓶颈等外部因素,靠拼资源投入维持增长的路终将难以为继。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艰难转型,归结起来就是适应发展变化、顺应发展规律,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动力生成,以确保发展动力源源不断,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今年以来,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迸发。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双创”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热情高涨。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6.7%;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新增超过1.1万家,注册资本增长40%以上。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接近10%,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投资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投资明显快于二产投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明显快于高耗能行业。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2.5%。工业结构加快调整,传统产业中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轨道交通设备等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经济体量较大的东部地区以及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起步早、力度大的地方发展态势普遍较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加快从蓝图向现实、从规划向项目转化,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棚户区改造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五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继续好转。

打造文化新引擎 提升文化软实力 篇9

杨柳荫《 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10日07 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北京市来说,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由北京原东城、崇文两区合并而成的东城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突出的文化优势。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东城区牢固树立“文化强区”理念,加快推进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努力打造文化新引擎、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彰显古都文化魅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达7.8公里的旧城中轴线,是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也是东城区历史遗存最集中、文化特色最鲜明的区域。在坚持旧城整体保护的前提下,东城区以传统中轴线为依托,多途径探索文保区风貌保护、民生改善、人口疏散与产业发展“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模式;以故宫、天坛为核心,推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和节点间联动发展,逐步恢复玉河、前门护城河、三里河等水系,在建筑形制、人文景观、商业业态等方面再现古都风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民俗体验、饮食、休闲娱乐等特色产业,努力将该区域建设成古都风貌集中展示区、首都文化示范引领区。

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培育文化品牌,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东城区依托皇城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注入时尚元素,着力打造“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皇城文化旅游节”、“前门历史文化节”、“国学文化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展现首都文化魅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巩固提升王府井、前门大街、南锣鼓巷等历史街区品牌和“老字号”民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探索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同时,大力集聚国内外顶级品牌企业,推动实现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相互交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瞄准文化产业高端环节,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按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要求,东城区积极把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经济强区转变。近年来,东城区瞄准研发设计、版权服务、要素交易、企业总部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建设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三个功能区,积极培育中医药、体育休闲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文化与商业、旅游、金融、商务、信息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增强了文化对其他产业的渗透能力,推动了文化经济的高端化、差异化发展。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10

资溪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

资溪县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大局,以“服务全民创业、服务项目建设”为主题,以全面推行指纹考勤、佩证上岗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机关绩效管理,创新创业服务举措,着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务实型机关,将全县创业服务年活动向纵深推进。

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确保活动开好局。针对过去少数单位存在的大局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不优、工作作风不实等机关管理顽症,我们广泛动员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了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面排查服务活动中存在的关键症结,采取过硬措施予以解决,为全面推行“指纹考勤、佩证上岗”制度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清理离岗人员。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行政事业离岗人员清理工作,涉及各类干部119人,经单位动员、个人选择,共返岗上班49人,自动辞职11人、自动离职55人、辞退1人、解除劳动关系3人,全面解决了少数人占编不在岗、岗位无人服务、单位吃“空晌”的机关管理顽症。二是清理“小金库”。为规范单位收费行为,杜绝服务活动违规收费,在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清查出“小金库”金额24.9万元,全部进行了严肃处理。三是清理公务用车。为确保公车全部用于公务活动,针对少数单位未经审批自行购买、公车挂外地牌照、公车无牌照、公车私用等现象,由县纪委监察局责令进行限期整改,整改未到位的统一封存拍卖,全县共拍卖公车29辆,处理科级干部1人。四是清理审批手续。进一步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县精简压缩行政许可事项105项、投资项目审批30项,压缩率分别达到36.08%和44.12%,清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48项,降低收费标准3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清理整顿活动,全县各级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更强了,工作作风更实了,干事创业氛围更浓了,干部队伍和单位的精神面貌有了大改观。

二、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确保活动起好步。在开展“四项清理”的基础上,从今年3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含5个国有林场企业)实行“指纹考勤、佩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有力推动了全县创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一是严格上班考勤。每日上午、下午上班时间指纹签到,超过规定签到时间30分钟以内的为迟到,未按指纹的为旷工;4次迟到折算1天旷工。二是执行公务活动备案制。凡因出差、招商、开会等活动,不能按时录入指纹的,要在当次考勤前,填好《外出公务审批表》,按分级管理原则,经领导批准后,交办公室备案;同时在单位《去向告知栏》中表明去向,以便监督。三是完善请假制度。干部职工因私、因病等原因,不能上班的,需履行书面请假程序,填写好《干部职工请假审批表》,假期满后按规定进行销假。四是实行上班期间外出告知制。一般工作人员向科室负责人、中层干部向分管领导、单位领导向办公室说明外出事由,并在去向告知栏中标明去向。擅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五是健全督查通报制。县四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对分口负责单位工作人员考勤情况进行督查,每周至少1次以上,并填好督查记录;每月10日前,对分口负责单位上月出勤情况进行通报。通报情况作为考勤结果,纳入年度

考核范围。

三、严格考核,绩效挂钩,确保活动落实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方能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全面优化创业服务行为。一是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将指纹考勤、佩证上岗情况列入绩效管理,各单位每人设立基本绩效分值150分,每旷工1天扣10分,按每月考勤通报情况进行汇总,年终统一计算绩效得分;单位总体绩效得分,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平均绩效得分。二是实行“双挂钩”。与个人工资挂钩,将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40%和和第13个月奖励工资,与个人考勤挂钩,实行奖惩;与单位经费挂钩,拿出财政安排的单位公用经费的30%,与单位考勤结果挂钩,视情况扣减或奖励公用经费。三是突出处罚重点。对违反中央颁布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省委部署开展的“四项整治”活动和《抚州市党政干部廉洁从政“十条禁令”》的行为,予以重罚,每人次折合为旷工3天,扣绩效分30分;其中参与赌博或者受党纪和政纪处分的,每人次折合旷工15天,全年绩效分为零,扣全年考勤费。上班期间未佩证的,每人次扣10分;发现单位存在弄虚作假的,每次扣单位平均绩效得分的10%。四是设立全勤奖。对全体干部职工全年出满勤(因私、因病请假列入考勤统计)、且单位总绩效得分排在前三名的单位,分别按单位公用经费的20%、15%和10%,由财政予以奖励,其中60%奖励个人、40%奖励单位。

四、围绕大局,优化服务,确保活动见成效。通过实行严格的指纹考勤、佩证上岗,干部作风有了大转变,服务水平有了大提升,创业环境有了大改进。一是健全公开透明的服务平台。重点打造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创业服务平台,开通重点企业绿色通道、返乡创业者绿色通道,推行了“两集中”,真正做到“一个门受理,一条龙服务,一口子收费,一次性办结”,极大地方便客商及群众办事,至今未出现一件涉及服务行为的投诉事件。二是完善高效推进的服务机制。坚持把优化创业服务与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构建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业服务机制:即县领导“一招五挂”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六个一”推进机制、招商引资“四帮”服务机制、服务基层的“一线工作”机制、目标管理考核的激励机制,发扬“白加黑”、“5+2”精神,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强化调度,破解创业难题,保证项目质量。三是打造低碳工业和生态经济示范园。重点推进创业平台建设,在用地指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县城火车站以东,精心规划3000亩创业平台,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范围内先行先试的低碳工业和生态经济示范园,年内完成新增1000亩工业用地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并划出区块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园或“资溪面包”创业园,作为创业孵化基地,用于安置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建设标准厂房或办厂兴业。四是提升创业金融服务水平。县财政安排创业扶持专项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各类初始创业者贷款贴息,以及厂房、店面、土地、生产工具租赁或购置等补贴奖励。优化担保服务,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担保基金,用于增加担保机构的资本金。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11

今后三年,我国将培养一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20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要实现国际国内市场协调发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培育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同步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促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要适应全球服务业加速跨国转移新趋势,进一步扩大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不断拓展新业务和营销网络构建多元化市场新格局。三是优化国内市场布局。要立足服务外包产业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深度挖掘国内服务外包市场潜力,构建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主体,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要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从事服务外包业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强服务外包各类人才培养培训。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中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扶持。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订《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服务外包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二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双边经贸合作质量,在现有机制框架下有序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务实合作,营造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现有财政资金政策,优化资金安排和使用方向,改进支持方式,加大对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支持,鼓励开展国际服务外包研发、人才培训、资质认证、公共服务等。四是完善税收政策。从区域和领域上扩大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加强金融服务。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创新符合监管政策、适应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开展应收账款质押、专利及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扩大融资,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六是提升便利化水平。深化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实行备案为主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缩小核准范围,简化审批手续。

实现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更需要建立健全各项服务保障。一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法律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和规范经营行为。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地方性立法,适时出台有关服务外包产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驻外使(领)馆要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境外开展合作的指导协调力度,主动加强与国内主管部门的沟通配合,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和政策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服务和促进水平,加强行业自律,研究制订服务和人才标准。加强对服务外包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和政策信息。三是加强统计分析体系建设。科学界定服务外包产业内涵和外延,健全服务外包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加强服务外包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统计监测功能,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发展创业投资 打造创新引擎 篇12

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迫切要求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新时期提供了遵循。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主动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举。在深刻把握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不断强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从街道社区党建到城市基层党建,这是对党建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我们党做好城市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助力街道体制改革,让街道“归位、专注、高效”。街道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枢纽。街道强起来,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巩固,基层治理各项任务才能落地。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把建强街道党组织这个“轴心”、发挥其领导作用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先手棋”。不仅赋予街道对公安等有关上级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街道规划的参与权等还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派驻街道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以及人财物等下放给街道。使街道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党建、服务和治理等主责主业。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促进完善融合共建机制,形成夯实党建基础、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探索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体制、隶属、级别壁垒,建立开放型的互联互动纽带,条块融合,双向用力,不断增强整体效应。把一个个“党建孤岛”串联成“党建高地”,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城市基层党建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独角戏”,逐步变成城市各领域党组织的“大合唱”,共同构筑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

上一篇:君子行,君子行齐己,君子行的意思,君子行赏析下一篇:坚定信念放飞理想班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