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

2024-10-19

[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通用10篇)

[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 篇1

[教师讲解]顽固派是清朝统治阶级中与洋务派相对立的一股政治势力。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惟祖宗之法是尊,闭目塞听,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新事物。他们对洋务派提倡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引进先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等活动,深恶痛绝。

与顽固派相对立的洋务派,是当时清朝地主阶级中较开明的一派,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几千年来的“大变局”,传统的一套措施已经不能应付新的形势,认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担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张之洞等人。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洋务运动的概况归纳一下,内容应包括时间、口号、主要内容等。

3.洋务运动的概况(时间范围、口号、内容)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②旗号:“自强”“求富”

③主要内容:a.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c.筹划海防、创建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的时间范围是什么? [学生回答]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教师提问]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分为几个时期?每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前后分为两个时期,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前期,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为后期。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在前期,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又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洋务派在各地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上面的回答中,能否得出“洋务”的含义。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洋务”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务,它包括军事、民用工业的创办、训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后又扩展到修路、开矿、办厂等。(注:学生如果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则可由教师讲解解决)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明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之间的联系。

[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到了七十年代,又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弥补军事工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燃料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又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教师小结]从前面的内容看,洋务运动的概况一问题里,我们讲了①时间、②旗号、③主要内容几点,请同学们把洋务企业的介绍迅速浏览一下。请同学们在阅读内容中找出洋务企业的特点。

[学生回答](1)安庆内军械所生产的子弹供湘军自用,经费由军费中拔给。(2)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拔,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用管军队的办法来约束工人,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3)福州船政局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后来福州船政局改变了这种状况。

[教师过渡]上面我们学习的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到19世纪90年代破产,以1895年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标志。那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导致它失败的因素中,哪一个因素是主要的、根本的呢?下面我们对此来作一分析。

4.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原因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讲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我们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我们所找的洋务企业的特点,来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生产过程中不计成本,不讲效益。

回答二:洋人挟技自居,不肯真正地帮助中国。

回答三:产品质量不过关,比如,洋务企业制造的炸弹,铜箍不合格,战时需用挫刀加工,然后才能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使用过这种炮弹,深受其害。

回答四:官吏贪污,中饱私囊。比如上海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从1873年到1893年,它获利白银六百多万两,但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回答五:闲散人员过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工人没有政治上的、人身上的自由。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教师分析]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下面,我具体地把这个问题分析一下。

一、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内部为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朝统治而采取的学习西方技术的措施。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变器不变道”(器指技术,如坚船利炮。道指的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封建专制制度)。也就是说,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因此,我们把洋务运动称作是技术层面上的变革。在近代化问题上,洋务运动只是在经济上的机器生产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由于没有做配套改革,因此,失败是必然的。而且,对曾、李、左这些人来说,他们也不会、不可能实行政治上的变革,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二、由于只是技术上的改进,因此在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近代化的机器生产面对的是中世纪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不计成本、不讲效益、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洋务企业中司空见惯。从军事工业来看,完全采取官办的形式。经费主要来自海关关税、厘金、军饷等。它们的产品,不是普遍的商品,不参加市场的交换。它们所生产的枪炮、弹药、船舰,一般是由清政府调拔使用,不计算产品的价格。在经营管理上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就组织而言,每个局、厂不是独立的企业单位,而是政府的一个分支部门。上有总督、巡抚监督、总理衙门节制;下有总办、会办、提调、委员、司事等。另外还有一批挂名支薪,并未到差的人员。工厂衙门化,是企业办不下去的原因之一。以当时的福州局为例,据1873年闽浙总督李鹤年等奏称:闽局(福州船政局)每月“洋员匠薪”“监工员薪水”“书役工伙”“工匠工食”“使丁运夫挑工口粮”“各船薪费”等项开支共约三万九千余两。当时该局每月额定经费为五万两,“薪水工食”等竟占去将近百分之八十,无怪乎该厂造船费用大大超过了向国外购船的费用。

三、洋务运动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只凭几个热心的督抚在办理,力量分散,难成大势。再加上顽固派的阻挠,因此,进程举步维艰。

四、洋人挟技自居,唯利是图。从内部对洋务运动加以破坏。

五、除了上面四点之外,还应注意的是洋务运动中,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为“平衡”势力,利用顽固派压制洋务派,导致了洋务运动进展缓慢。另外,1891年后,慈禧太后把海军军费移作修颐和圆。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力量,甲午战败,不能说与此无关。

[教师过渡]同学们,洋务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评价这场运动呢?如何面对对洋务运动毁誉参半的评价呢?怎么样给它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是我们应掌握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引导]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提示]同学们在思考时可以看课本上所引的李鸿章反省的一段话。

[学生回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办了三十年,不管在客观上它有多少进步作用,总而言之,它在挽救清朝统治方面是没有达到目的。

[教师引导]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学生回答]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创办有那么多的军事工业,并没有使中国强大。创建有三支海军,也没有使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

[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清朝的统治。但它没有达到目的,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我们讲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是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的伦理纲常及其管理制度,经营方式方面的问题和外人的破坏,顽固派的阻挠等。其实,洋务运动不能挽救清朝的统治是必然的。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变器不变道”的指导思想注定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近代化的经济模式的建立必须用近代化的政治制度来做保证。思想文化的传播乃至成为主流也是必要的。而洋务运动做不到这点。

二、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而这两个因素增长的速度越快,封建生产关系瓦解的速度就越快。这是洋务运动不能挽救清朝统治的

[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 篇2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通过初读,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背诵赞美母爱的古诗(学生背诵《游子吟》)2 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导入 今天,大家要认识一位小姑娘,和你们差不多大,在妈妈生病的时候,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心。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同学们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什么花的花瓣飘香呢?为什么不说花儿飘香呢?)

二 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

俯在 捧着 惶恐 拿着 懂事 摘花瓣 不知所措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舍不得 惹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同学互相正音。

(3)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 惶恐 惊慌害怕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齐读生字词。

指几名同学读课文,及时纠错。

三 感知主要内容

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围绕“花”写了哪些内容?交流

第一段(1)我家门前开满了月季花。

第二段(2)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跑远了。

第三段(3—10)我和小女孩谈话,知道了她摘花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第四段(11)我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给母亲。(引导归纳:花开 摘花 谈花 送花)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题中的花瓣指什么花?哪里的花?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指名读生字 口头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3 重点指导

摘:右边不是商。“捧”与“棒”比较。惹:上大下小。恐、拿:上下大体相当。4指导学生描红临写。5 展示、欣赏。五 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两遍。

6花瓣飘香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体会小女孩对母亲的一片爱心。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陶冶高尚情操。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体会小女孩对母亲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

领悟课题“花瓣飘香”的双重含义,尤其指导学生弄懂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花朵是她既爱花儿又爱妈妈的唯一选择。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捧着 惶恐 拿着 懂事 不知所措 2 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 摘花瓣 自由读2小节 提出问题 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默读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很爱花?标出有关词语。3 指名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练习朗读 读出小女孩爱花的情感。(二)研读第三部分(3——10)小节 谈花瓣

面对这样的一个小姑娘,我的态度、情感是怎样的呢?读第三自然段,归纳:不生气、惊异、疑惑。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引导注意提示语:轻轻地问 不好意思地说 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3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⑴“轻轻地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比较句子: a摘花瓣做什么?

b摘花瓣做什么呀?(体会加上“呀”字语气更委婉了。)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读了对话,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有一颗爱心,一份孝心,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三)朗读第四部分(11)小节 送花

小结:面对这样一个小姑娘,“我”没有责怪,所以讲话的语气也那么温和,最后当我明白她摘花是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时,我更是从心底喜欢上了小姑娘。所以 2 齐读第11自然段。

3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4交流(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 总结全文。

1默读全文,思考 课题叫“花瓣飘香”,在这里,飘香的仅仅是花瓣吗?

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课题叫“花瓣飘香”,在这里,飘香的不仅仅是花瓣,更是小女孩的一颗爱妈妈的像金子一样闪光的心灵。

说说与小女孩比一比,你爱妈妈吗?平时你是以怎样的行动来爱妈妈的?(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四 作业

想象送花时我和小女孩的对话,写一段话。

第6课 洋务运动讲稿 篇3

在讲新课之前,大家先来欣赏一段视频,这是有人试图用3D技术还原圆明园被毁前的盛况,这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现在仅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在默默倾诉那段屈辱受凌的历史,那么它是毁于什么时候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时间从1856~1860年,但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内部还发生了一件让清朝统治者头痛的一件事,大家联系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想一想它是件什么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时间从1851~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属于外患,而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内忧,所以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大家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清朝政府的一位官员,面对这样的局面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听之任之让这样的局面继续下去,还是想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力图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来看两则材料,分析一下当时的主要官员他们是怎么想的!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远,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国藩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李鸿章

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达到自强的目的。我们把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这些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达到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开明官员成为洋务派。他们进行的这场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那我们今天就进入第6课洋务运动的学习!(与洋务派相对的人成为顽固派,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反对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有哪些呢?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同学们从课本28页第二自然开始阅读一直到30页上面洋务运动的评价前的内容。想一想洋务运动的内容分为哪几个方面?四个方面分别是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教育。那么我想把大家分为四个小组,第一小组讨论回答找出洋务派创办哪些军事工业,有什么特点?第二小组讨论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举出代表企业。第三小组找出洋务派筹建了哪几只海军?第四小组讨论一下洋务派有哪些教育方面举措?内容第一个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主要生产子弹、火药和炸弹,供湘军自用,经费由军费中拨给。近代第一家军工企业。它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同洋务运动后的机器生产相比,过去是用什么进行生产?手工劳动,洋务运动后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生产,促进生产力的进步,这也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清军将士使用的武器由鸦片战争前的刀、剑、长矛、弓箭的冷兵器开始向使用枪,炮等火器转变。(2)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再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结合小字部分和以下材料思考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发挥了什么作用?“洋船往来长江,实获厚利,喧宾夺主,害不独商。”为“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72年底,李鸿章奏请筹建轮船招商局,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该局主要经营长江、海洋航运,“揽载为第一义,运漕为第二义”。冲击洋商垄断,抵制经济侵略。(3)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观察地图册上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思考洋务派为什么大力发展海军?巩固海防,保卫领土安全。(4)培养新式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旧学堂学习儒家文化,苦读四书五经。学习目的是科考做官,“学而优则仕”。新式学堂学习外语、近代科学,改变以前只学习儒家文化的局面,内容多样化了。学习目的在于适应办洋务的需要。

洋务运动实现了它的目的吗? 提示:请大家结合上一单元所学中国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遭遇加以说明。中国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遭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维护统治,反而清政府沦为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自由讨论: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A.彻底否定,没有作用 B.全面肯定,无可挑剔 C.虽然失败,但有作用

提示: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应该是以下三点:

1、该事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该事件是否推动了生产力

3、该事件是否有助于社会进步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它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失败的原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作用:

1、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

2、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3、客观上促进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小结:

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以后的史实也证明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上越陷越深,那么还有哪些人,哪些社会阶级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做出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了解。

[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 篇4

班级:姓名:小班编号:

5泉水

活动一:课前自主学习

1、我能给课文标出自然段,能熟读课文,至少读上三遍。

2、我能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词,给生字注上音,并拼读三遍以上。

3、我能用生字组两个词。

瓦()()泉()()然()()结()()股()()脆()()塔()()杜()()鹃()()

4、我能给形近字组词。

然()结()股()杜()泉()绢()燃()洁()没()肚()原()鹃()

5、我能给多音字组词。

fãng()jiē()tán()缝fâng()jiã()dàn()活动二:小班合作探究

1、在小班长的带领下,认读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词:

瓦房清泉天然一股清脆结果水塔杜鹃瓦罐石缝

2、小班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泉水从哪里来?流过哪里?最后流到哪里?一路上,他都帮助了谁?都说了些什么?泉水有什么特点?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活动三:小班展示交流

1、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生字的形音义。(出示、认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汇报交流上面的问题。

3、品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活动四:课堂检测

1、听写生字词。

()()()()()()()()

2、照样子,写词语。

丁丁当当

3、在()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世界()的杜鹃花()的身影()的镜子()的泉水()的山谷()地歌唱()地喝水一()清泉一()水塔一()镜子一()玫瑰

4、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①湖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②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③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

5、完成练习册和词语手册上的习题。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活动一:课前自主学习

1、我能给课文标出小节,能熟读课文,至少读上三遍。

2、我能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词,给生字注上音,并拼读三遍以上。

3、我能用生字组两个词。

冒()()雷()()需()()迈()()迷()()迹()()叔()()锋()()滴()()洒()()泥()()泞()()

4、我能给形近字组词。

冒()雷()洒()迈()迷()锋()帽()雪()酒()边()谜()峰()需()泥()泞()瓣()赠()滴()须()呢()宁()辫()曾()摘()

5、我能给多音字组词。āi()

长ánɡ()曾ēnɡ()差ā()露ù()

zhǎnɡ()ãnɡ()à()òu()活动二:小班合作探究

1、在小班长的带领下,认读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找反义词和近义词。

2、小班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诗歌的主要内容,完成练习。

我们沿着(),顺着(),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背着()。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

3、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交流: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活雷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活动三:小班展示交流

1、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生字的形音义。(出示、认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班展示交流。

3、品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悟情。背诵课文。

活动四:课堂检测

1、听写生字词。()()()()()()()()()()

2、扩展填空。迷路的()泥泞的()年迈的()()的小路()的小溪()的细雨()的春风()的露珠

3、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坐汽车到公园去玩。车停了()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上车来了()小红和小明立刻把座位让给他们()老爷爷和老奶奶说()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好学生啊()

(1)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发生的地点是,写到的人物有。

(3)照样子写句子。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坐汽车到公园去玩。

(时间)(谁)(干什么)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教案 篇5

汪桂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

2、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阿育王和佛教;

3、基督教的产生、传播与分裂;

4、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过程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与传播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三大宗教的产生的时间、创始人、教义、经典及它们的传播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归纳分析历史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宗教基本教义,使学生认识为什么统治阶级要利用它。【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图片;

2、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二、学生准备

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比较法、列表格等方法。【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具】

PPT课件、教材、讲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法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交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哪两种方式? 生:„„ 讲授新课:

师:很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六课的内容——世界三大宗教。在开始新课之前请跟老师观察这幅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以便学生对三大宗教的地域分布有个直观的概念。)

师:区域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教派? 生:基督教。

师:是的。那么对我国影响最大、建筑物最多又是哪个教派? 生:佛教。

师:非常好。请你们继续判断以下三幅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个宗教的建筑物? PPT:显示三幅人物及建筑图片 生:„„

师:这三个建筑分别代表三种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现在全世界有将近一半的人口信仰这三种宗教,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世界三大宗教。那么你身边的哪些现象与三大宗教有关?

课堂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学著作、称谓上、谚语中及实际生活中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师:看来世界三大宗教是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啊。关于宗教很多的东西 同学们只知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追朔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创始人和宣扬的主要思想吧。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的大字内容,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重点部分画线,疑难之处做好标记,并填写表格: 教师精讲:

一、佛教(板书)1.佛教的产生(板书)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及创始人。2.佛教的教义(板书)

知识梳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达到“极乐世界”,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后来阿育王皈依佛教和弘扬佛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是如何向外传播的。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板书)

知识梳理: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时(前268-前232年),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阿育王兴建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让他们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还派僧侣去邻国传教。从此,佛教开始广泛传播。(展示《佛教的传播》图,并依次显示出传播路线的箭头方向。)佛教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一是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称为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中的一支是藏传佛教,也称为喇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的佛教,称为南传佛教。

二、基督教(板书)1.基督教的产生(板书)

教师提问:耶稣是什么人?(生„„)

知识梳理: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人中间,它的产生是有历史根源的。犹太人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先后遭到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侵略,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犹太人同侵略者进行过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遭到失败。在罗马奴隶主统治集团长期的血腥征伐和野蛮统治下,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为摆脱罗马帝国的高压政策,他们曾掀起过无数次的斗争,但最终都被残酷镇压。他们对现实政治上的解放感到无望,在现实世界中也无法寻找思想上的安慰,于是,缺乏科学思想武器的人们便把摆脱人间苦难的希望寄托在宗教幻想之中,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当时,传道者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被称为基督,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2.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板书)

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3.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板书)PPT出示基督教分裂图: 知识梳理:基督教宣扬耶稣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这对于对现实绝望的穷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这种宗教首先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地中海沿岸的穷人中传播开来。信徒们结成很多小团体,后来逐渐形成统一的基督教会,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镇压,但到4世纪时,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基督教迅速得以传播。提问:罗马皇帝为什么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基督教劝人忍受苦难,有利于皇帝的统治,所以罗马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使基督教逐渐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工具。

三、伊斯兰教(板书)1.背景(板书)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伊斯兰教产生于何时何地?②6至7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什么情况? 知识梳理: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社会和阶级危机严重,各部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经常爆发残酷的战争。因此,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掠夺新的土地,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人民也渴望打破部落局限,谋求一条生路。总之,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2.名称由来(板书)“伊斯兰” 是“归顺”、“顺安”,意译为“清真”或“真教”,我国称之为“回教”,由于回族人曾信这教的人甚多,所以称“回教”,又叫“清真教”、“天方教”。回教徒不喜欢人称这教为“穆罕默德教”,认为是一种侮辱。提问:那么伊斯兰教的信徒自称什么? 生:穆斯林

PPT出示穆斯林的图片

3.伊斯兰教的“圣城”(板书)PPT展示三大“圣城”

知识梳理:穆罕默德首先在麦加传教,因此,麦加就成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穆罕默德号召大家都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安拉”,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自称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他的说教后来集录成册,这就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伊斯兰教宣称在信仰一神教的前提下,所有的穆斯林都以兄弟相称,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虽然符合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但遭到有钱有势的麦加贵族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克尔白神庙中供奉着多神,其中一块黑色陨石被视为神物,最受人们崇拜,在每年的朝拜期间,神庙周围举行集市贸易,麦加贵族由此获利颇丰;他们害怕穆罕默德的说教损害自已的政治、经济利益,就百般迫害伊斯兰教徒。那么,伊斯兰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4.发展(板书)

知识梳理:622年,穆罕默德带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麦地那的许多农民、手工业者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即回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穆罕默德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也做了让步,把克尔白神庙改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地,克尔白神庙内的黑色陨石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伊斯兰教还规定,穆斯林做礼拜时,要面向麦加克尔白神庙的方向。(学生看一些虔诚的穆斯林在旅途中做礼拜的情景。)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学思之窗: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别从三大宗教的教义和统治者的需要两个方面回答)

提示:

1、三大宗教都有忍受苦难、顺从命运的教义,迎合了渴望解除困苦的人们的精神需要;

2、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持,成为麻痹人民,加强统治的工具。

【课堂小结】

三大宗教产生对世界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身边信仰宗教的人很多,这是因为许多人崇尚善良,有些人不太理解现实或对现实失去信心,仍然把精神和希望寄托在宗教上,我们不能反对从们对善良的追求,因此,我们的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要保护宗教,我们对待教徒不能采取歧视、反对的做法,现在很多人是相信科学的无神论者,要指出的是,有些伪教徒以信教为善良的招牌,招摇撞骗,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或敛财的目的,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一定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反对有些人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随堂练习】

1.《古兰经》是哪一种宗教的经典?()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西方的“圣诞节” 与哪一个宗教信仰有关()。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3.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4.世界三大宗教,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第 6课平等对待你我他教案 篇6

【前置检测】(相信自己我能行)周恩来身为国家总理,处处平等待人:他要找秘书、警卫员、保密员、理发师办事从来都用“请”字;服务员给他倒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并微笑着点头表示谢意;外出视察工作结束后,他也要和当地的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道谢。周总理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学习目标】(学会学习,一起体验求知的快乐)知识与能力:

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够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诚互信的人际关系,也能使自己获得尊重与肯定,反之,歧视和不尊重不仅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敌意,恶化人际关系;社会不平等则会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冲突。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论人的品质。

【学习重点】 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难点】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学习过程(学会探究,一起体验知识海洋中波及的乐趣)【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一目和第二目的资料总结

【小组合作再学交流】小组组长负责,交流自学成果,互相帮助解疑释惑 【班级展示】组内充分合作,要勇于表达,小组间竞争积极 【探究拓展】

郑板桥有一次去茶馆,老板见来客是个老头,随便说了声“坐”,并对小儿说了声“茶”了事。郑板桥对此没有理睬,对几张前人留下的墨宝观赏起来,老板见此情景,向这老头是读书之人,于是改口对郑板桥说“请坐”,又对小儿说“泡茶”,郑板桥对此仍不理会,这是邻座认出了郑板桥,高喊:“板桥先生,板桥先生!”老伴才知道这个老头原来是著名的郑板桥,忙说“请上坐”,又丢小儿说“泡好茶”。临走时,老板让郑板桥留下墨宝,郑板桥不假思索地为他写了一幅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郑板桥用这幅对联勾画出了那位老板的嘴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主要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2、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七嘴八舌话收获】(只有总结出来,认识才能清楚。相信你一定能行)时间,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平等待人

1、学会平等待人(1)、体现对他人和自己人格的尊重;

(2)、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2、人格无高低(不以家境、身体、智能和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1)、身体有差异,人格无高低;(2)、智能有差异,人格无高低;

(3)、家境有贫富,人格无高低;

3、不凌弱欺生和故意排斥他人与集体之外,真诚友善待人

(1)、凌弱欺生是对他人的歧视;

(2)、故意排斥他人与集体之外;(3)真诚友善对待处于困境的人;

【当堂检测】(查缺补漏,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一请选择

1、背后议论、取笑有残疾的同学的行为是()

①不尊重残疾同学的表现②侵害了残疾同学的平等权③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④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每个人上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下列做法可取的是()①学生犯错误时,成绩好的同学可以不挨批,成差的同学就得多受批评 ②小强是从乡下来城里念书的,经常听到同学叫他“黑娃”

③③老师对那些平时调皮的学生一有优点马上表扬④河北省国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真大肆收受贿赂,非法占有公物,依据 《刑法》,人民法院最后判处李真死刑

3、平等是人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平等待人体现着我们对他人和自己人格的尊重。下列对平等或平等待人理解正确的是()

①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②平等待人要求我们不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③不凌弱欺生是平等待人的表现④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

4、八年级3办的宋老师很受大家欢迎,他在上课时不强硬呵斥学生,从不打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都把他当成一个大朋友看待。因为他()

①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②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③在 人格上与学生们能够平等④没有顾忌自己的尊严

5、下列做法违背人格平等精神的有()

①某工厂拒绝雇佣女工②某校拒绝农民工子女入学③某幼儿园只招聘男老师④政府给下岗职工进行再培训

6、学校为了片面强调强调分数,分了一个重点班和一个差班,分到重点班的学生自负狂傲 分叉班的学生自卑自暴自弃,这种分班的做法

①错误的,造成学生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②正确的,同等水平智力的同学不会不平等③错误的,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差异④正确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7、德国有句谚语:“高贵的血和普通的血都是一样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人们不应有贵贱之分 ②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③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④社会不存在差异

8、要做到平等待人,这就要求我们

①以真诚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人②真诚的帮助处境不佳的人③为那些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④只有不歧视他人就可以了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篇7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了解春秋战国起迄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

②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③分析各国变法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

④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侯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代变革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③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之一。〖教学要点〗

1.重点 商鞅变法

2.难点 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朝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需要。〖教学分析〗 1.春秋时代

①讲清东周概念、起迄年代及主要特征。

②分析春秋时期周天子与诸侯国地位的变化以及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原因,从而了解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

③介绍“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强调齐桓公是五霸中的首霸。

④强调争霸战争是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争霸战争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2.战国时代

①结合“战国七雄形势图”,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家分晋的简况,讲清七雄的地理位置,并配合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让学生在短期内记住战国七雄的方位,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②“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与“春秋五霸”的五个霸主先后出现有所不同。

[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 篇8

教学目标:

1.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横画的写法。2.学习垂露竖的写法。

3.练习垂露竖的组字。土、士、王、上、止、正。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认识了田字格的作用及用途,学习了横画的写法,练习了“一、二、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基本笔画“竖”。

二、垂露竖的写法指导

今天,我们学习竖的另外一种――垂露竖。(教师示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两种竖有什么不同。(重点是在末尾,悬针竖末尾是尖的,而垂露竖的末尾是圆的。)这种竖的末尾,如一下垂的露珠,故名垂露竖。在写垂露竖时,先同写悬针竖一样,起笔后向下行笔,在末尾处,不是提笔,而是顿笔。(示范书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临写三遍。

三、组字指导

下面我们将学习带垂露竖的几个例字。

(一)“土”的写法

“土”字,是由前面我们学过的“二”和垂露竖组成的。但不是在“二”的基础上,直接加上垂露竖就行。原因是“土”字中加上了垂露竖,就应该结构重新划分。把“土”的横画下移,给垂露竖上面留出空隙。(示范)短横在横中线起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注意竖在末尾要顿笔,最后写长横。学生临写三遍。

(二)“士”的写法

下面,我们把“土”的长横和短横反过来,长横在横中线起笔,最后写短横,注意把最后的横写得平一点。(学生临写,老师巡视纠正。)

(三)“王”的写法

把“三”和垂露竖组合在一起。第一、二根横是短横,中间的一根最短,注意,三横中的间距不能太小,写出竖的挺拔。

(四)“上”的写法

先把垂露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的起笔在竖中中间稍偏上的地方,最后写长横。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后,在练习本上临写三遍。

四、练写“桨、排、仆”

1.出示“桨、排、仆”这三个字。

[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 篇9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句子再来揣摩一下这种情感。首先看“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母亲去世,作者为什么会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联系下文:“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伤心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

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写对祖**亲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亲的魂牵梦绕?①“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这句也出现了一个“频来入梦”你是怎么理解的?问题设计:祖**亲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②在日记里找到了哪些关键句,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首先“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在这段中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吗?作者为什么而凄凉,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吗? 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语气上的区分。其次是“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思念)这种思念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你积累的诗句来形容吗?艾青曾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通过读传达出来呢?读一读。

(二)巩固小结,升华情感

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无论是生母还是祖**亲,我们的感激之心是不能也不会消逝的。季羡林先生到老也在怀念自己的母亲,在漂泊他乡的日子里深深地感受到对祖**亲的思念和眷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这样的情结。

(三)作业布置

[教案二]第6课洋务运动 篇10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缆车》,听辨男声音色,感受童声、女声、男声3类不同音色的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

2、认识拍,理解其含义和强弱规律。教学内容:

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意大利歌曲《缆车》欢乐兴奋的情绪,使学生从旋律上行、下行的进行方式中想象出缆车上下飞速滑动的音乐形象。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拍的拍号、含义、强弱规律和指挥图式,并且能够在歌曲与练习中。

2、通过视唱、歌曲演唱、节奏拍击与听听唱唱拍拍等系列音乐活动,掌握拍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缆车》。

1、欣赏书上的插图,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听第一遍时,能感受男高音独唱高亢嘹亮的音色,并与童声、女声音色加以区别。

2、介绍歌曲两部分不同的表现内容与情绪。听第二遍时,想象这两部分的音乐形象。

3、请乘坐过缆车的同学讲讲自己那时的心情与所见所闻。

4、听第三遍,感受歌曲的风格,并用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的力度变化,轻声哼唱旋律。(二)认识拍、拍号及其强弱规律、指挥图式。

1、学习音拍的含义、强弱规律与指挥图式。

2、看谱视唱

一、视唱三,用拍手与拍腿表示强弱规律。

3、听歌曲录音或用钢琴演奏,帮助学生巩固拍的有关知识。

(三)课堂小结。

上一篇:河包镇卫生院党支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下一篇:集团签约仪式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