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2024-07-06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通用9篇)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篇1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的空间布局、基本框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探索四川体育新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政府决策、项目建设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都都市圈体育圈空间布局发展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在未来15-内,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0%以上,建构都市圈都市圈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伴随着都市圈的崛起,体育也被卷入都市圈的发展建设,这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现代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目前,依据体育圈理论研究四川城市体育的发展问题,尚属空白。鉴于此,成都都市体育圈的空间布局和战略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成都都市体育圈空间布局

成都都市圈占全省总面积的16%;人口3789.8万人,占全省46.5%;生产总值6840.13亿元,占全省的54%。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镇人口1/3以上,成都都市圈已成为四川现代产业、人口、城镇以及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集聚地,跨入了全国大都市圈域的行列。随着成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已基本形成了半小时都市圈、1小时都市圈和2小时都市圈三个都市圈。在成都都市圈内,第一层是以成都为中心、半径为50公里的内圈,包括环绕城市的两大副中心、卫星城镇以及以通勤流为衡量标志的紧密层;主要是发挥成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体育旅游风景点―体育休闲休憩区。第二层为半径为100公里的`外圈,以乐山、资阳、眉山、遂宁、雅安等城市为节点,以城际快速通道为连线,形成放射状结构的过渡层和松散层。在积极接受核心圈层吸引辐射的基础上,突出各自优势,发展成为都市体育圈中的特色旅游区。

2、成都都市体育圈基本框架

2.1共建都市圈体育竞赛联动市场

利用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体育竞赛市场。一是形成几大城市的大型传统赛事;二是培育全民健身竞赛表演市场。打破行政区划,义务权利平等,责任利益均分,市场共育共荣。三是大力发展国际商业性比赛。成都市近期内接连举办了WBC职业拳王争霸赛和A1世界杯大奖赛两项国际大赛,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以及国际篮球邀请赛,ATP冠军巡回赛,08世界拳王争霸赛和07女足世界杯,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2.2搭建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发挥规模效应,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合作形成,组建大型跨地区体育产业公司,吸引跨国体育中介机构、管理集团落户本圈;形成体育产业链,联合招商引资,整合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优势;合作建设体育工业园区,加之承办大型体育博览会。更新观念,遵循市场规律,淡化行政和区域色彩,以体育市场价值为取向,形成新的体育投融资机制。20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成都,未来成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期。而且近年来成都连续举办国际大型赛事,并以此拉动了体育产品销售、场馆运营、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职业俱乐部投资等多样的体育产业形态发展。

2.3建设都市圈体育旅游休闲园区

在建设都市体育圈的基础上,根据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开辟新的体育旅游热线,建立休闲健身区,完善服务导游网络,促使体育锻炼与旅游休闲、医疗保健等有机结合。位于成都三圣花乡,投资8亿占地2400亩的高威体育公园正是成都都市体育圈共建体育旅游休闲园区的典范。

2.4建立都市圈体育科技攻关基地

成都都市圈聚集了四川绝大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是全省劳动者素质最高的地区,具有较多的体育科技人才以及现代化的科研器材设备。成都都市体育圈应成为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的展示圈、现代高科技体育的先行圈。主要由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体育会议展销中心和体育休闲体验运动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的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同时具备了共建体育科技攻关基地能力。

3、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的战略对策

3.1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拿出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现有的体育产业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与资源景观和旅游文化相协调的基础服务设施。全面加强区内旅游景点与周边旅游中转城市之间的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认真做好重要景区的精品策划,同时把沿线的历史、人文和独特民族风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带。

3.2完善的管理机制,强化城市之间的合作

都市体育圈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城市关系的有机整合。因此,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要发挥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各方有效参与圈内体育资源开发管理的机制。特别是那些行政区划不同,但规模等级相同或接近的城市,应就基础体育设施、体育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的、事关全局的、单一城市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建立协商机制。

3.3优化行业结构,强化企业活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通过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特别对成都都市圈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旅游开发;树立“大体育旅游”的观念,加强宏观指导力度、组建股份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等。

3.4科学细分体育旅游市场,优化成都都市体育圈产品结构

首先通过大众健身和举办一些高水平、精彩的比赛来扩大客源;其次,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在产品全面开发的同时着重开发一些高消费,需求弹性大的体育旅游产品,如高尔夫球、探险、攀岩等项目,以及举办一些专业化的体育邀请赛。同时针对国际二三级市场,通过度假旅游与体育旅游的完美结合来挖掘成都都市圈的体育市场潜力。

3.5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快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体育产业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是成都都市体育圈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应争取政府的重视,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制订体育产业人才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对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的建设。

4、小结

构建都市体育圈有利于城市和谐建设与发展。对于成都这座西部休闲之都而言,融合休闲化、大众化和专项化三大趋势的都市体育圈模式的构建,将推动体育与其他相关产业一起,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增长,人们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主要杠杆。

参考文献

[1]周克瑜.“都市圈”建设模式与中国空间经济组织创新[J].战略与管理.(2).

[2]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篇2

人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的体育和健身服务,特别是大众体育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维方式、观念的变化,体育将与教育、卫生、文化等发展一样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1]。湖北省黄石市是全国的体育先进城市,是中国乒乓球队建立的第一个训练基地,1996年黄石体育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1997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全国业余训练高水平人才基地。黄石地处荆楚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的积淀和自然的天赋给予这片热土异彩纷呈的旅游资源,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构成了“水乡泽国”的绮丽景色。在祖国的江南,黄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旅游者。黄石风景秀丽,开发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黄石开发区是黄石四个城区的几何中心,是黄石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省级“磁湖风景区” 位于开发区中心地带,它由团城山公园、东方山风景区、月亮山风景区和西塞山风景区组成。“磁湖风景区”自然风貌秀美,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黄石市应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体育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环磁湖体育圈”,促进体育、经济、文化、旅游业等共同发展。

2 “环磁湖体育圈”的发展构想

2.1 指导思想

“体育圈”是从国外很多“经济圈”和“共同体”概念中得到启示。它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体育与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的经济社会优势和人文、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加速体育事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把江苏的“环太湖体育圈”、北京的“龙潭湖体育公园”和天津山野运动基地同并列为中国首批三大重点体育景观之一,并给予了专项建设资金的资助。“环磁湖体育圈”应借鉴这三个体育景观的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市体育旅游和体育产业结合作为发展重点,建立现代化的“环磁湖体育圈”。

2.2 总体构想

“环磁湖体育圈”应以磁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应以“山水冶矿文化为特色、以旅游度假为主要形式、以休闲健身为最终目的”为特色内容,充分发挥黄石山水资源的优势,将体育和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以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等四项原则为指导[2]。重点建设团城山体育中心、人民广场健身带、湖北师范学院、黄石理工学院、黄石二中体育馆、沿长江体育休闲区、西塞山旅游休闲度假区,这些标志性建设应与黄石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基本框架相结合,逐步构建城市圈中“环磁湖体育圈”的整体格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体育发展格局。黄石应充分发挥体育、旅游、交通、商贸的优势,适度超前,以整体规划为龙头,以政策引导为凝聚力,高起点、高标准整合城市圈旅游和体育资源,应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投入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积极探索[3]。

3 “环磁湖体育圈”的发展对策

3.1 落实政策、主动规划

中央八号文件的部分法规规定:体育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群众性体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体育事业经费要随财政收入提高逐步增加。国家体育总局张发强副局长说:“如何理解将三个代表贯彻到体育工作中,我想中央八号文件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接下去我们要做的是将中央文件具体化,抓住工作的三个关键,即建好健身场地、健全健身组织、搞好健身活动。”。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划拨专项资金资助“环太湖体育圈”、北京的“龙潭湖体育公园”和天津山野运动基地的建设。这些举措为“环磁湖体育圈”的构想和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黄石市应根据中央八号文件的部分法规精神,结合黄石城市实际情况,发挥整体优势,整体构建和规划“环磁湖体育圈”的发展格局。建议黄石成立“环磁湖体育圈”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旅游局、城建局、高等体育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管理机构。争取国家和湖北省体育局专项投资,吸引开发商积极投资和建设,建立多个能吸引旅游人群及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的、各具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体育产业。将“环磁湖体育圈”纳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和旅游区建设的总体规划。黄石市应凭借2008年奥运会和武汉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东风,使体育发挥更强大的社会功能。

黄石市政府部门要塑造“环磁湖体育圈”的整体形象,对黄石的体育旅游资源、旅游特色、精品体育健身工程,广场、公园和学校的体育设施等进行整体策划。加强对 “环磁湖体育圈”的宣传力度,提高“环磁湖体育圈”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对“磁湖体育圈”要进行时间上的总体规:2005年至 2010年内即5年时间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环磁湖体育圈”总体发展格局,对一些标志性工程开设建设。2010年至2020年为全面建设“环磁湖体育圈”时期,部分工程已开始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积极拓展“环磁湖体育圈”体育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大规模、高标准国际化的“环磁湖体育圈”,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又一个重点体育景观。“环磁湖体育圈”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要协调一致,顾全“环磁湖体育圈”发展的大局,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应重点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加深全民健身运动的投资的广度和深度。未来的“环磁湖体育圈”将有“四个亚体育圈”组成,即“广场、公园、学校为中心的全民健身圈”、“中心城区体育休闲娱乐圈”、“近郊康体娱乐旅游圈”和“远郊冶矿文化及自然观光体育度假旅游圈”。

3.2 突出黄石江湖、山水之特色

长江穿黄石而过,境内湖泊众多,山川秀丽,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江苏、浙江就是利用太湖独特的水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环太湖体育圈”,黄石也可以利用长江、磁湖、青山湖、大冶湖等丰富的水资源大做文章,建立“环磁湖体育圈”。2003年朱子丹和黄波提出的“环东湖体育圈”这一概念集中体现了现代旅游和体育观念,建议武汉市政府应充分整合体育、旅游的产业优势,联结上下游相关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对“环东湖体育圈”构建所需的基础条件,发展的战略构想及对策提出了有关见解[2] 。磁湖自然风光优势明显,在开掘人文资源的同时,可利用湖光山色多做文章。可策划依托水体的各类体育赛事,发展和丰富水上运动项目,应根据各个季节的特色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冬季沿湖长跑、汽车赛等;夏季垂钓、游泳、划船、皮划艇、滑水;春秋赛龙舟、沿江湖公路自行车赛等。利用西塞山、东方山、黄荆山脉等开发山地体育旅游,如开展武术比赛、无线电测向、徒步穿越森林、定向越野、野外生存训练等;将黄石山水风光、古矿文化和体育赛事的精彩之处充分表现出来。使游客的活动空间逐步从岸上转移到水上,由城市体育资源开发为主发展到城市乡间共同开发的局面。

3.3 将“体育圈”的建设与黄石文化结合起来

“体育圈”的建设要结合黄石文化的特色,黄石有东方山、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西塞山、东方山、仙岛湖等人文和自然景观。黄石作为革命老区,革命传统遗址众多。独特的山水资源、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黄石鲜明的文化特色,奠定了黄石良好的文化发展基础。“环磁湖体育圈”可利用黄石冶矿文化丰富的优势,开展爬山、古矿山洞探险、冶矿职工丰富的体育活动等。利用西塞山、东方山、大冶湖、仙岛湖等开发体育、康体健身、休闲娱乐等产业。应积极将体育与红色旅游景点相结合,开展登山、攀岩、定向运动、徒步穿越森林等,让广大市民学习革命先烈光荣的革命传统,激发自己将身体锻炼和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

3.4 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积极倡导“学区体育”

目前,体育教育专家提出“学区体育”的模式,“学区体育”是指适应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要求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新型社区体育形式。它以一所或几所相对集中的学校为中心划分地区范围,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居民为对象(包括学生),通过有效利用学校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日本在学区体育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如日本成岩体育俱乐部成立5年来,在经营理论、经营方式、组织活动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4]。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是“环磁湖体育圈”发展的基础。目前,由于黄石各地社区体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性,体育圈中社区体育还处于过渡期,其社区体育发展需要与单位体育、学校体育相互交织。发挥社区内学校优势,以学校体育推动社区体育,形成以学校体育为中心的学区体育正成为新世纪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5]。黄石市应合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人力资源和场地资源,充分发挥体育圈中学校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的优势,充分发挥“学区体育”的功能,为“环磁湖体育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湖北省黄石市不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显示了较高的体育发展水平,具备建设“环磁湖体育圈”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环磁湖体育圈”构建所需的基础条件,发展的战略构想以及相应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见解,并认为黄石市应抓住机遇,大胆构想,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环磁湖体育圈”。

关键词:湖北,环磁湖体育圈,黄石

参考文献

[1]虞重干,刘志民,李志清.“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6):6.

[2]朱子丹,黄波.试论构建“环东湖体育圈”的基础条件、发展战略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24.

[3]朱子丹.构建“环荆州体育圈”的基本条件、战略发展和可行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8).

[4]杨新生,李明学.发挥学区体育优势促进全民健身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33.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篇3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的空间布局、基本框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探索四川体育新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政府决策、项目建设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都都市圈 体育圈 空间布局 发展研究

【中途分类号】G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在未来15-20年内,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0%以上,建构都市圈都市圈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伴随着都市圈的崛起,体育也被卷入都市圈的发展建设,这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现代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目前,依据体育圈理论研究四川城市体育的发展问题,尚属空白。鉴于此,成都都市体育圈的空间布局和战略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成都都市体育圈空间布局

成都都市圈占全省总面积的16%;2008年人口3789.8万人,占全省46.5%;生产总值6840.13亿元,占全省的54%。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镇人口1/3以上,成都都市圈已成为四川现代产业、人口、城镇以及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集聚地,跨入了全国大都市圈域的行列。随着成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已基本形成了半小时都市圈、1小时都市圈和2小时都市圈三个都市圈。在成都都市圈内,第一层是以成都为中心、半径为50公里的内圈,包括环绕城市的两大副中心、卫星城镇以及以通勤流为衡量标志的紧密层;主要是发挥成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体育旅游风景点—体育休闲休憩区 。第二层为半径为100公里的外圈,以乐山、资阳、眉山、遂宁、雅安等城市为节点,以城际快速通道为连线,形成放射状结构的过渡层和松散层。在积极接受核心圈层吸引辐射的基础上,突出各自优势,发展成为都市体育圈中的特色旅游区。

2 成都都市体育圈基本框架

2.1 共建都市圈体育竞赛联动市场

利用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 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体育竞赛市场。一是形成几大城市的大型传统赛事;二是培育全民健身竞赛表演市场。打破行政区划, 义务权利平等,责任利益均分,市场共育共荣。三是大力发展国际商业性比赛。成都市近期内接连举办了WBC职业拳王争霸赛和A1世界杯大奖赛两项国际大赛,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以及国际篮球邀请赛,ATP冠军巡回赛,08世界拳王争霸赛和07女足世界杯,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2.2 搭建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发挥规模效应, 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合作形成,组建大型跨地区体育产业公司,吸引跨国体育中介机构、管理集团落户本圈;形成体育产业链,联合招商引资,整合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优势;合作建设体育工业园区,加之承办大型体育博览会。更新观念,遵循市场规律,淡化行政和区域色彩,以体育市场价值为取向,形成新的体育投融资机制。2008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成都,未来成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期。而且近年来成都连续举办国际大型赛事,并以此拉动了体育产品销售、场馆运营、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职业俱乐部投资等多样的体育产业形态发展。

2.3 建设都市圈体育旅游休闲园区

在建设都市体育圈的基础上, 根据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 开辟新的体育旅游热线, 建立休闲健身区, 完善服务导游网络, 促使体育锻炼与旅游休闲、医疗保健等有机结合。位于成都三圣花乡,投资8亿占地2400亩的高威体育公园正是成都都市体育圈共建体育旅游休闲园区的典范。

2.4 建立都市圈体育科技攻关基地

成都都市圈聚集了四川绝大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 也是全省劳动者素质最高的地区, 具有较多的体育科技人才以及现代化的科研器材设备。成都都市体育圈应成为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的展示圈、现代高科技体育的先行圈。主要由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体育会议展销中心和体育休闲体验运动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的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同时具备了共建体育科技攻关基地能力。

3 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的战略对策

3.1 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拿出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现有的体育产业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与资源景观和旅游文化相协调的基础服务设施。全面加强区内旅游景点与周边旅游中转城市之间的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认真做好重要景区的精品策划,同时把沿线的历史、人文和独特民族风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带。

3.2 完善的管理机制, 强化城市之间的合作

都市体育圈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城市关系的有机整合。因此,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 要发挥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 形成各方有效参与圈内体育资源开发管理的机制。特别是那些行政区划不同, 但规模等级相同或接近的城市, 应就基础体育设施、体育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的、事关全局的、单一城市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建立协商机制。

3.3 优化行业结构,强化企业活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通过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 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特别对成都都市圈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提供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旅游开发; 树立“大体育旅游”的观念, 加强宏观指导力度、组建股份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等。

3.4 科学细分体育旅游市场, 优化成都都市体育圈产品结构

首先通过大众健身和举办一些高水平、精彩的比赛来扩大客源;其次,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在产品全面开发的同时着重开发一些高消费, 需求弹性大的体育旅游产品, 如高尔夫球、探险、攀岩等项目,以及举办一些专业化的体育邀请赛。同时针对国际二三级市场,通过度假旅游与体育旅游的完美结合来挖掘成都都市圈的体育市场潜力。

3.5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快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体育产业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是成都都市体育圈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 应争取政府的重视, 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 制订体育产业人才的相关政策和规划, 加大投入, 加强对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的建设。

4 小结

构建都市体育圈有利于城市和谐建设与发展。对于成都这座西部休闲之都而言,融合休闲化、大众化和专项化三大趋势的都市体育圈模式的构建,将推动体育与其他相关产业一起,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增长,人们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主要杠杆。

参考文献

[1] 周克瑜.“都市圈”建设模式与中国空间经济组织创新[J].战略与管理.2000(2).

试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篇4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他又多次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攻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具标志性的思想理论符号,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发展与公正原则的坚持与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主要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既有发展的内容,比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公正的内容,比如释放社会创造活力。全面依法治国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领导力量保证,又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政治保证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篇5

成都技术支持工程师: 郑国全(原创)

一、通信机房的范畴:

通信机房是指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所属的通讯网络、数据中心机房以及配属的无线或是有线基站等等的统称,通讯网络耗能的特点主要是消耗电能。

二、通信机房降温节能的意义: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通信机房基站的耗电中,降温耗电比例大约是总耗电50%以上;通信机房基站在运行过程中,各类型设备因为耗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要尽快的送出机房基站,否则由于热量的积累会造成机房基站内设备的损坏。所以提高机房降温效率,减少机房降温耗电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任务,达到中央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对降低运营商的运行成本,增加运营商的经济效益也有重要益处。1度电可折算为0.33kg标准煤;1kg汽油可折算为1.4714kg标准煤;1kg柴油可折算为1.4571kg标准煤;国家实行对每节约1吨标准煤资助300元以上奖励的政策。

三、对通信机房降温节能技术的要求:

1、综合性:要综合的来考虑在目前机房基站中采用哪一种节能技术,即从当地环境、气候条件、技术能力、现有设施等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当地缺水,肯定就不能选用水蒸发式冷气机方案;地处南方,空气潮湿,就需要设置预先除湿设施等等。节能必须从长期性着手,忌讳短期、临时行为。

2、安全性:在通信机房基站中,所有节能工作的开展,必须是以确保通信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不伤害其使用寿命为前提,要确保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的畅通无阻,不允许试用任何哪怕有一点可能对通信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带来危害的技术处置方法,3、成熟性:成熟性是节能技术能够在通信机房基站中可以推广应用的必须具备的特征,没有经过验证的、不成熟的技术方案不能在通信机房基站使用,所有节能技术方案就必须进行非常充分的论证评估,并且必须有经过现场验证,有测试数据、有结论。

4、经济性:成本很高,节电不省钱的技术方案不要采用,比如虽然采用这个 方案后有节电效果,但是增加了不少的人力成本,或是平时运行需要增加耗资较大的辅助材料等等情况的都不适宜在降温系统中使用。

5、先进性:技术方案必须具有先进性,是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不会是落后技术很快面临被淘汰;产品有正规检测报告,有生产许可证。

四、当前通信机房在使用的主要降温技术:

1、机房专用精密空调; 1)什么是机房精密空调?

机房精密空调是针对现代电子设备机房设计的专用空调,它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都要比普通空调高得多。通信机房中摆放计算机设备及程控交换机产品等,由大量密集电子元件组成。要提高这些设备使用的稳定及可靠性,需将环境的温度湿度严格控制在特定的一个范围。机房精密空调可将机房温度及相对湿度控制于正负1摄氏度,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及可靠性。2)机房为什么需要精密空调?

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恒温恒湿的机房,这些设备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负荷,同时对温度或湿度的变化又非常敏感,这可能会给通信系统带来巨大危险。精密空调系统的设计是为了进行精确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精密空调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终年连续运行,并且具有非常好的维修性、组装灵活,可以保证通信机房四季正常运行。

3)机房精密空调与普通空调的区别:

A、传统的舒适性空调主要是针对于人员设计,送风量小,送风焓差大,降温 和除湿同时进行;而机房内显热量占全部热量的90%以上,它包括设备本身发热、照明发热量、通过墙壁、天花、窗户、地板的导热量,以及阳光辐射热,通过缝隙的渗透风和新风热量等。这些发热量产生的湿量很小,因此采用舒适性空调势必造成机房内相对湿度过低,而使设备内部电路元器件表面积累静电,产生放电从而损坏设备、干扰数据传输和存储。同时,由于制冷量的(40%~60%)消耗在除湿上,使得实际冷却设备的冷量减少很多,大大增加了能量的消耗。机房精密空调在设计上采用严格控制蒸发器内蒸发压力,增大送风量使蒸发器表面温度高于空气露点温度而不除湿,产生的冷量全部用来降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湿量损失(送风量大,送风焓差减小)。

B、舒适性空调风量小,风速低,只能在送风方向局部气流循环,不能在机房形成整体的气流循环,机房冷却不均匀,使得机房内存在区域温差,送风方向区域温度低,其他区域温度高,发热设备因摆放位置不同而产生局部热量积累,导致设备过热损坏。而机房精密空调送风量大,机房换气次数高(通常在30~60次/小时),整个机房内能形成整体的气流循环,使机房内的所有设备均能平均得到冷却。

C、传统的舒适性空调,由于送风量小,换气次数少,机房内空气不能保证有足够高的流速将尘埃带回到过滤器上,而在机房设备内部产生沉积,对设备本身产生不良影响。且一般舒适性空调机组的过滤性能较差,不能满足计算机的净化要求。采用机房精密空调送风量大,空气循环好,同时因具有专用的空气过滤器,能及时高效的滤掉空气中的尘挨,保持机房的洁净度。

D、因大多数机房内的电子设备均是连续运行的,工作时间长,因此要求机房精密空调在设计上可大负荷常年连续运转,并要保持极高的可靠性。舒适性空调较难满足要求,尤其是在冬季,通信机房因其密封性好而发热设备又多,仍需空调机组正常制冷工作,此时,一般舒适性空调由于室外冷凝压力过低已很难正常工作,机房精密空调通过可控的室外冷凝器,仍能正常保证制冷循环工作。E、机房精密空调一般还配备了专用加湿系统,高效率的除湿系统及电加热补偿系统,通过微处理器,根据各传感器返馈回来的数据能够精确的控制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而舒适性空调一般不配备加湿系统,只能控制温度且精度较低,湿度则较难控制,不能满足机房设备的需要。

综上所述,机房精密空调与舒适型空调在产品设计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二者为不同目的而设计,无法互换使用。通信机房内必须使用机房精密空调。4)机房精密空调的特点: A、显热量大; B、潜热量小; C、风量大、焓差小 ; D、不间断运行、常年制冷 ; E、送回风方式较多; F、静压箱送风; G、洁净度要求高;

2、机房智能通风; 1)智能通风的工作原理:

通信机房基站内电气设备耗电运行就会发热,所以全年内每天都需要空调工作降温来保持室内温度,但是冬、春及秋季的早晚时段室外低温便可散热降温的有利条件被忽视,从而导致电能的浪费、营运成本居高不下。智能通风系统充分利用机房基站室内外的温差而形成热交换,依靠大量的空气流通,有效地将机房基站内的热量迅速向外转移,实现机房节能降温,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来减少营运成本、延长空调使用寿命。2)技术指标:

3)技术性能:

3、水蒸发式冷气机;

1)工作原理:

机房用蒸发式冷气机是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利用空气与水接触,水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的原理。蒸发式冷气机中核心元件就是填料(一般称为湿帘),水泵从蒸发式冷气机的蓄水池中把水送至位于填料顶部的布水器,布水器把水均匀的喷淋在填料上面,进风机送进来的空气与水在填料中做充分接触,最终多余的水又流回到填料底部的蓄水池。如此循环,填料的吸水性、抗菌性、降温性、除尘性等重要性能都能对直接蒸发冷却效果起到良好作用。

2)工作过程:

3)型号规格:

4)系统功能和特点:

4、智能新风水帘系统; 1)系统原理:

智能新风水帘节能系统以先进的温湿度控制理论作为设计依据,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温湿度控制理论是以空调系统中的“风系统”为理论依据,结合大自然的能量与自动化控制理论进行改造,在保证机房温湿度及洁净度的前提下,实时的比较机房室外空气的温湿度状况,当温度低于某一个设定值时,开启进风单元的新风风门,风机启动,将机房外的冷空气吸进机房,关闭机房空调,应用大自然的能量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2)降温原理:

节能风机降温原理是:水分蒸发时带走周围的热量,从而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风机抽风,机内产生负压,空气穿过湿帘,同时水泵把水输送到湿帘的布水管,水均匀的湿润整个湿帘的接触面,而且湿帘的特殊角度使水流直接流向空气进风一侧,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使通过湿帘的空气降温,同时得到过滤使送出的风变得凉爽且清新。未蒸发的水落回底盘,形成水路循环。当水位下降到设定位置时,会自动打开进水阀补充水源,水源补充到位后会自动停止进水。

3)控制原理:

控制方式为无源控制,当室内外温湿度满足风机开启条件时,节能控制模块首先进风机状态是否是开,对未开的风机下达开机命令。当节能控制模块判断风机已经开机后,排风设备也随即开启。当引入的新风达到降温目的后,进风机会自动关闭,把机房的温湿度控制在一个需要的区间内,进风机不是每天24小时都是在工作。风机工作状态取样采用的是隔离取样方式,空调与风机等设备是否工作工作可以通过风机电容带电与否做判断,为了实现安全无源的控制取样目的,把风机工作设定为高电平,不工作设定为低电平,通过光耦的转换,高电平转换为COLSE,低电平转换为OPEN,达到电源取样隔离的目的。

4)与精密空调的联动控制:

本系统采用控制空调的Remote On/Off专用接点的方式或按键脉冲来控制空调的开关机,所以要求空调应具备Remote On/Off专用接点或开关机按键,若不具备则需要增加中间继电器进行空调电源的控制。

5)进风设计原理:

只要室内外存在一定温差,新风节能系统就能在节能控制模块控制下,引入室外低温空气以使室内温度恒定在要求温度以内,不同季节室外温度也有很大差距,温度从零下—10度--32度,湿度根据机房要求55--75,节能效果突出的月份是10月至次年3月。进风机设计原则是:⑴在机房安装许可的条件下,进风口越低越好;⑵进风面应尽量安装在不被太阳西晒的地方;⑶根据机房条件,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进风口,以保证风口的风量均匀;⑷进风管道越短越好。

6)排风设备的设计原则:

⑴排风口应高于进风口并安装在进风口对面,一般高于机房地面2米; ⑵规则机房(正方形或是长方形机房)尽量考虑使用被动式排风(即密封效果好的排风方式,防止空调运行时热风从排风口倒灌);

⑶若使用主动排风,排风量必须小于进风量,一般为进风量的50%--80%; ⑷若机房条件许可且有必要的情况下,排风口的数量尽量多一些。

五、目前我国该领域专利技术的大致分布状况:

目前在通信机房基站的降温节能技术领域,是以安装新风空调和水蒸发式冷气机为主,专利技术的分布区域是在我国的沿海地区,比如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广东以及福建地区,该领域95%以上的专利都是这些地区的企业或是院校所拥有,企业以福建澳蓝实业有限公司及浙江、江苏一些公司为代表,它们从20世纪的90年代就开始在该领域从事开发研制,至今已经超过25年了,确实成果累累,在上面介绍的技术领域里面,这些厂家已经挖掘梳理了多年,不管是在系统设计、产品研发、材料替换、安装运行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专利技术,后来者要想在这些领域申报专利困难比较大,特别是想拥有这些领域的核心基础专利技术更是十分不易。随着新兴降温节能技术的兴起,西部地区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企业在通信机房基站的降温节能领域正发力追赶,专利的申请量也在不断飙升,后劲发展值得期待。

六、为什么企业要搞专利战略布局?

在知识经济逐渐成为新经济模式重要支柱的今天,通过技术创新,以自身拥有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对所在行业领域形成受专利法保护的技术垄断,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获取市场优势地位争取更大市场份额更多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企业的专利战略,正是从企业角度出发,以专利资源获取经济价值最大化为目的,规划如何根据专利制度的特性与功能,在市场中建立持久有利的竞争地位。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在技术创新之路上,选择正确的专利战略,不仅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与诸多世界知名企业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与成功机会,也是现代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集约经营重要特点之一。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要素,企业采取何种专利战略会很大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相关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的竞争能力。企业专利战略不仅仅只是着眼于对自己产品和技术的保护,还必须具备开发、利用及挖掘创新发明价值的功能,具备拓展市场份额、抢占更多企业生存空间的能力,也有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在技术合作谈判及市场竞争中掌握充分的“话语权”的作用。再简单的说,制定的专利战略如果能够达到“霸占住所有道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种效果,这个战略就是大大成功的战略。通过专利战略的合理制定与实施,可提高企业主动运用专利规则与专利制度为我服务的能力,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活动,企业获得最大最佳的利益。

专利战略的操作方式方法主要有:

1、设置专利网,以专利集群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依据情况对侵权行为作出必要反应:或谈判、或诉讼;

2、控制、转让、许可相结合的专利经营,就是让躺在资料室的死专利“活”起来,让公司拥有的所有专利给公司创造财富创造效益;

3、专利技术标准化:让专利技术成为某一项行业的技术标准,这就让专利技术做到了利益最大化;

4、外围专利包围基础专利,在常用的通用技术领域,由于国外企业起步早,技术力量雄厚,该领域的核心(基础)专利都被它们所掌握,我们就可以采用外围专利包围基础专利的方式,争取最后取得和基础专利持有人相互许可,相互授权的方式以避免我们向这些国外大公司上缴大额专利许可费情况发生。

对一般国内企业来说,专利战略主要需要考虑设置组合专利问题,就是如何以专利集群的形式来对企业的核心专利进行更好的保护,对侵权行为做更有力的反击,拓展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效的压制竞争对手。从早期专利竞争态势看,主要体现为单项专利之间的竞争,但是人们很快意识到,仅仅依赖单项专利竞争对企业的发展和运作存在着太大的风险,为了确保企业核心技术的安全,进而弥补单个专利的缺陷,企业必须要从单项专利的战术性竞争向专利群的战略性竞争转变,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专利是“法律”和“技术”结合的产物,从竞争防范角度讲,它更多的是靠“法律”而不是“技术”来阻止他人仿制以确保自己专有,专利的特点就是以公开技术换取法律保护。鉴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专利法本身的特性,如果想仅仅依靠一个专利去独占市场肯定是不行的,其中的道理不难明白:实现一个市场需要产品的功能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技术方案,硬件方案不同,软件方案也有很多不同,如果要想在市场上有效的保护自己防范竞争对手,唯一的方法就是将这些可能的技术方案全部分别申请专利,从而形成一个“专利群”,“专利群”战略的核心是对目标市场的法律“合围”,就是围绕企业的核心专利进行布局设置。专利群设置以发明专利为好,实用新型效果较差,但是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时间短,也有一定的防范作用。专利群中有一~几项是实际用于生产的,其余多数主要用于战略防御当然也是可以随时进攻。专利群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专利构成,其特征就是围绕一个产品生产它的所有的N种技术方案方法,不是有N项专利就可以叫专利群,相互间如果没有内在有机联系的都不能称之为专利群。市场需要的是某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专利法不保护功能(专利文件中,功能性语言也不受专利法保护),只保护技术方案。专利是技术制式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以标准指导市场,用专利垄断和巩固市场,这是目前所有全球顶级公司都在采用的方法,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本身更加重要。

讨论QQ:893454012。Zheng12998@126.com

七、专利战略布局的含义及方法

1、专利战略布局的含义:专利是企业知识产权中科技含量最高的要件,专利布局是指对企业某一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进行系统筹划,以形成有效的专利技术层面的精细排列组合,而达到自已预想的目的结果;如果把这种布局行为提升到战略层面,实质上就是在进行整个公司专利的布局筹划,是在把所有技术主题的专利申报统一规划。

2、专利战略布局的方法:

图1大致描述了企业专利战略布局的一般方法,当然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一些不同,图1仅是作为参考。

瑞典的Ove Granstrand教授早前把专利布局划分为6种模式: 1)特定的阻绝与回避设计 2)策略型专利 3)地毯式专利布局 4)专利围墙 5)包绕式专利布局 6)组合式专利布局

图1

3、有效的专利布局方法:最有效的专利布局方法就是组合式,也是我们称之为专利群的布局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一个本技术领域的基础专利为核心,再辅以无数个次要专利作为对这个基础专利的充实或是维护,从设计、工艺、外观、安装、材料、工程等等方面来进行补充、完善,夯实基础的核心专利,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阻绝竞争对手的侵袭,保护公司现有市场地位。根据我国现行的专利法规,一个专利文档只能包含一个专利技术,所以采用多个专利申报的方式,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专利申报效果是最好。

图2

图2中红色是代表核心基础专利,兰色是代表次要围绕专利,兰色要尽可能多的围绕红色进行布置,只要对红色有补充有说明有延伸都算数。

八、如何做好技术领域专利的战略布局?

1、扎扎实实的做好技术分析:

1)关键技术的特点分析,区分出基础专利和外围专利;

2)技术的名称、解决的问题、技术效果、还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3)掌握关键技术公司的实力分析:

4)掌握其关键技术的公司、该公司对其的垄断情况、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 5)专利技术分析(含同族专利);

6)专利的主要功能和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其他解决方案,该专利是否有技术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2、做好专利文档的检索:专利检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绝对不能省略减少的首要工作。对准备申报的专利技术,应该一开始就在专业的专利文档检索平台进行仔细检索。检索过程需要经验和技巧,是要靠时间和耐心的累积才能稍有心得。检索完了以后,对这些专利文档要进行仔细分析、对比,如果申报的技术方案与其中某一个或是某几个存在高度相似,这个准备申报的专利前景就非常令人担忧。专利检索应该围绕下述范围进行:

1)与方法保护相关的专利、与产品保护相关的专利;

2)申请人(竞争对手)分布及特点;

3)关键专利技术的定量及动态分析;

4)关键专利技术的年度分布、申请人分布和法律状态;

5)了解竞争对手不同年度对技术的关注;

6)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状态;

7)专利点挖掘,关注关键技术领域的重要及关键专利点;

8)分析基本专利、开发从属专利;

9)外围专利的改进以及创造性关键专利的突破;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篇6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陆续得到清晰的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构建成型。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基础,又对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四个全面”之思想脉络 开辟中国道路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科学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生动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极大鼓舞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激情。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提出和成型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重申这一奋斗目标,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则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强调“四个全面”协调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深刻表明我们党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勇于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必将开辟中国道路新境界,成为当代中国新航标,书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四个全面”之现实逻辑 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

中国人历来重战略。在中央看来,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达到总体小康的目标之后,中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并未改变,但是其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新变化集中体现为,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四个全面”在这个时候提出,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确立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如何让这喷薄的洪流奔涌在既定的河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总书记在我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四个全面”之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通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篇7

作为四位一体的一个重要战略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和有机统一的,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从实施措施和实现目标的相互关系来看,只有做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不管是措施的实施,还是目标的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强力支撑。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重要内容,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道德体系,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一系列理念和要求的宣传与弘扬,提升每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与水平。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只有通过切实措施提升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才能够促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顺利实施。高校教师要认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大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坚定大学生对未来道路的信心。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几代中国人的一个梦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具体来讲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管是政治、经济的发展进步,还是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和谐,都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保驾护航。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提倡诚信意识,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诚信经济。“如果欺诈横行,人们互相都不信任,还能有健康的市场经济吗?”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每个人的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践行才能更加到位,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完善。科教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正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科教文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道德引领和价值标准。也正是由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扎实开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使得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净化社会空气,使得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的殷实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富足,还包括生活环境和氛围的安定团结,这也同样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总之,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上达到小康,还包括着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的道德风气也应该提升到小康的标准。只有如此,才是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自从确定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虽然有时面临一些困难,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只有进行时。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延续和深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中随着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的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显现,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因而使得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改革的深化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一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艰难事业。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目前,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一方面,改革调整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要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提升每个人的社会主义道德自觉意识,使得社会主义道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样,就能始终保证改革事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当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每一名改革者和改革参与者的信心与勇气。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需要每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树立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道德理念。此外,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营造崇尚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为改革深化营造有力的大环境,也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不可少的支撑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也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

众所周知,法律和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两个主要方式和途径。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道德和法律如同鸟之两翼和车之两轮,是密切联系和相辅相成的。道德离不开法律的支撑,法律离不开道德的相助。因此,全面依法治国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从传统来看,中国的法治传统和中国人的法治思维有时是薄弱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升每一名中国人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只有成为一个全面法治的国家,中国社会只有成为一个全面法治的社会,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角逐当中。一个文明国家首先是一个法治国家,一个文明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

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依法治国必须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治国理政的最佳效果。通过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效提升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气,就能够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前提和基础,减少其深入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人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了,就能够加快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建成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能够早日实现。

4.全面从严治党同样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

治国必先治党。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历史已经证明,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的党创立伟大的事业和梦想,伟大的事业和梦想需要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现在她的先进性、纯洁性上。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全面从严治党。要使得党员干部从不能腐、不敢腐到不想腐,仅靠党纪国法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通过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提升每一名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之策。“对党员干部首先是要求做道德模范,在家里是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好兄长,在单位是个好职工、好干部,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思想决定着行动。通过社会主义道德的学习,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真正做到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这样,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才能实现以党风正政风,以党风促民风。

二、充分重视和认真抓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不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不管是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在“四个全面”总体战略布局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且需要认真抓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把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来看待,做到常抓不懈。每一位中国人都渴望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这种重新唤醒的使命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因此,我们不但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德治国家,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放到同样的地位上看待。不容否认,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人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缺乏使命感,道德素质下滑,进而导致一些地方和一些行业的潜规则盛行,社会风气下降,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前,要大力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入脑入心,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此外,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整体合力综合施策。一方面,个人、家庭、单位、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统一步调、密切配合,形成道德建设的合力;另一方面,要综合考量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现状,既要突出道德建设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齐头并进。

三、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有依托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才具有自身的实际意义并获得深入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只有密切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顺利实施。通过激发大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鼓舞大学生积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共同致力于中国梦的实现,从而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摘要: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认真抓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只有密切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顺利实施,并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读本[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简述你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 篇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清晰明确。而“三大抓手”的提出,无疑应对着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招招实招,是支持和推动“中心目标”实现的重要和必要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是向目标前行的动力。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趋势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步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区,如何更进一步,避免停滞不前?改革依然是强大的利器,当然,更关键的是要“全面”和“深化”式的改革,就是统筹考虑眼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渐进和突破间的关系,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也要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推动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是向目标前行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而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对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要牢固树立法律权威。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引导群众信法尊法,既使改革沿着法治轨道进行,又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治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法治的阳光下享受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全面从严治党,是向目标前行的关键。党的报告提出,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来,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作风建设同步推进,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党中央宣示了“全面从严治党”,吹响了党加强自我管治的集结令。一方面,继续大力推进反腐败工作,保持高压态势,另一方面,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弛而不息,久久为功,使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

★ 增强四个意识的认识和体会

★ 从康德浅谈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谈谈对美的认识

★ 对党的认识范文

★ 对秘书工作的认识

★ 对初中的认识作文

★ 对成功的认识作文

★ 我对招聘的认识

★ 对数学的认识论文范文

★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体育圈布局战略的研究论文 篇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方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它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强调二者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居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标志着向实现中国梦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位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只有靠法治,才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根本性、全局性、持续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前提条件。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全局、着眼未来,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作了创造性回答,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战略目标,制定了战略举措,勾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必将使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总体思路更加清晰,战略举措更加有效。

实现伟大的梦想,要一步一步走出来、一个一个关隘迈过去。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问题为导向,攻坚克难,爬坡过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的,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又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此,一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做到“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而目前的现实是,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位左右,全国仍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出硬招、实招和新招,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眼下最需关注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方向问题。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是要走“回头路”,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因此,要对“一切向西看”、狭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等观点旗帜鲜明地说“不”。另一个是落实问题。党的以来,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是全党的首要任务之一。现在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对改革举措落实不力,甚至阳奉阴违。有些干部认为,“改革出头鸟”不好当,利益调整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致强烈反对甚至群体性事件,把“乌纱帽”搞丢了。因此,要采取措施,使积极推进改革者受到重视和重用,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当前,仍然有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拍脑袋”作决定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相当普遍。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注意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匹配关系。改革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同时,改革也往往意味着要冲破既有规定,这就要求立法工作本身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适时清理旧的法律,修改废除不合时宜的法律,使法律成为改革的保护者、推动者;还要加强释法和法律宣传工作,把违法和改革失误准确地区分开来,对一些需要试点的改革领域开“绿灯”,在改革中推进法律完善。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巨大成绩,要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如今,有一种说法认为,反腐要适可而止,否则会损害经济发展。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横下一条心,在“严”字上铆足力气、下足功夫,认真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政治保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

上一篇:苏州刻章授权委托书下一篇:申请书(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