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课堂(共11篇)
不一样的课堂 篇1
9月5日,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来到xx实践基地学校参加了实践活动。经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明白了:社会实践是为了让我们以后更好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并通过活动磨练我们的意志力,只有正确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当然,这次的社会实践也让我们为将来踏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体验了不同的课堂。我们班先去的是抱石馆,在那里我第一次体验了攀岩的滋味。这是一次体验,也是一次收获。身体的协调、胆量的锻炼、观察的训练……这些都是攀岩课带给我的。
接着我们又去了普法课堂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中国的法律以及各方面的知识。最后我们去了xx博物馆,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海洋生物、xx往事、漆器的制作过程......面对博物馆内这一件件满载智慧和历史的物件,我们浮想联翩,我们心潮澎湃。一天的活动丰富而有意义。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现在许多家长都只重视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其实实践比学习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步入社会。如果只会死读书,那么将来走进社会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这次实践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我在这次实践中得到最重要的收获:
一、学会观察,充满信心。但这不是盲目的自夸,而是对自己做出肯定。挑战自己,做从未做过的事,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
二、了解社会,了解法律。这能够更好地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拥有团队精神,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了解文化,了解历史。了解中华的博大精深,了解xx的历史文化,家乡往事。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却一直在继续,不一样的课堂,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
不一样的课堂 篇2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想象力
片段: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 (出示图片) (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狐狸和小猪)
出示题目:我的幸运一天
师:小朋友们, 请你猜一猜是谁的幸运一天呢?
故事开始, 老师口述:咚咚咚, 小兔子, 我们去玩了。狐狸很奇怪, 打开门一看。
师:小朋友们, 你们说小猪在想什么?
生1:小猪很害怕, 因为他的脚在抖。
生2:小猪很害怕, 他可能吓得小便都要解出了。
生3:小猪很紧张, 他在想我敲错门了, 因为他的眉毛都竖起来了。
……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 那狐狸这个时候在想些什么呢?
生1:小狐狸想, 我肚子正饿呢, 这只小猪可以给我当早饭。
生2:小狐狸会想, 我正愁没东西吃, 这只小猪就送上门来了。
……
【这是小幼衔接时听幼儿大班的语言课, 上课内容围绕着一个绘本画故事展开, 故事的主体是一幅幅的画。老师通过故事主人公的揭示, 同时让大家根据故事题目猜一猜, 拉开了孩子们想象的闸门。故事开始, 两个主人公见面了, 根据图片, 孩子们开始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这既需要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 更需要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在说小猪的心理活动时, 生2的回答让全场为之一笑, 我想不是笑他说的离谱, 更应该理解为对他符合事实的想象的肯定。同样是害怕的心理, 他想到了图片上看不出的东西。在对狐狸心理活动想象时, 孩子们想当然的认为狐狸会把小猪当美餐, 所以到这里为止大家可能会以为这幸运的一天是属于狐狸的, 为后面故事的转折做了铺垫, 同时也吸引着孩子继续看图, 继续想象。】
二、利用多媒体, 刺激想象力
片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5课《太阳是大家的》
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太阳一天中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
师:太阳只做了这些好事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看出?
生:因为这段最后用了省略号。
师:真棒!那你能说说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吗?
生自由回答。 (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太阳做的好事, 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示图片, 边看图片, 边和同学一起组织语言说一说太阳做的好事:太阳照在小花上, 小花开得更加旺盛了;太阳洒进树林里, 树木更加郁郁葱葱;太阳照在水泡泡上, 水泡泡变得五光十色了……)
请同学们写一写: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 () 她 () 她 () 她 ()
【由于没有可参照的想象物, 学生的想象力受限, 一时说不上更多的太阳做的好事, 课堂因此冷了下来, 但老师没有因为学生没有创造性的回答而感到手足无措, 而是准备了丰富的多媒体图片, 经过老师的图片一展示, 加上老师适当的语言引导, 同学们的想象就插上了翅膀, 各式各样的优美的句子脱口而出。】
三、无声胜有声, 引领想象力
片段:
生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作者看到白鹭飞。
师:白鹭怎样地飞?
生:白鹭悠闲地飞来飞去。
师:在这样的季节, 作者还可能看到什么鸟在西塞山前飞?
生:燕子。
师:可以。
……
师:为什么只写白鹭飞, 换成燕子行吗?
生:不行, 因为西塞山到处是绿色, 白鹭是白的, 比较明显。
师:什么样的地方能看到白鹭?
生1:环境好的。
生2:安静幽雅的。
【这里的想象看似跟词意理解不怎么搭界, 其实往深里想, 关系很密切, 老师没有明白地引导学生说字面意思, 却是通过替换白鹭让同学们感受在此地此景, 白鹭更适合, 同时通过想象白鹭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 让人不难理解出作者对西塞山的留恋。】
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精彩 篇3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老师的手来翻阅,我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怎样去翻阅孩子们的生命呢?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激情,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学习呢?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心态,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素质教育下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各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和“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蕴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所以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
教师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多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或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教学《小乌鸦和妈妈》时,我们接触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等。对“渴”和“喝”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感动,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1、引领学生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经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商场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不能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
1、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山青青》时,我引导学生给课文画插图,孩子们充满热情地画了一幅幅图画,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心理的世界》是一首非常美的小诗,“看到一棵小草,我想起了草原……”我带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简直喜欢极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说出:
看到一棵小草,我想到了田野,
看到一片树叶,我想到了森林,
看到一滴水,我想到了大海,
看到一颗流星,我想到了宇宙……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别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不一样的课堂作文 篇4
上个星期,我无意之中看到一株绿绿的芽,如此的纤细。那嫩芽,如似一种透明,又有着似有似无的绿。这绿,好似随时能融化般,我甚至能清晰的看见它细细的脉搏。那叶脉如一根柔软的弦,弹着弹着,就断了。
我小心翼翼地抚摸它。它娇嫩的身姿是那么的弱不禁风……
我望了望,四周散落着破旧的瓦盆,密密的枝叶挡住了它赖以生存的阳光,有的只是挡不住的风吹雨淋。
“哎,小家伙,你真可伶,你肯定坚持不到几日就会夭折,罢了罢了!”我在心中怯怯地想着。
第二天,我便回到了学校。天气变冷了,一条条如利剑般的雨丝伴着狂风的嘶吼斜斜的刺向地面,灰暗的大气层带着乌云厚厚的遮住天空。
我脑中浮现出小草的模样“哎,那珠小草长不成了,这么大的雨,肯定被打断了。”
回了家,我迫不及待的奔向那珠小草,眼前却并没有出现我想像中的一幕。小草还是那么绿,它挺直了身子,迎风摇曳着绿色。叶上有豆大的雨珠,仿佛是它与风雨搏斗成功后喜悦的泪珠。它是一位勇士,一位顽强不屈的勇士……
不一样的课堂作文 篇5
——题记
每逢周末,我都会去外婆家看望她老人家,顺便美美地享受一顿外婆烹调的佳肴。在我看来,外婆不仅仅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更是一名优秀的厨师。平常都是骑自行车,但是这个星期比较特别,“连日不放晴”,所以我只好坐公交车了。
在车站驻足了十几分钟,车来了。上车后,放眼望去,我没找到座位,就这么站着。
在车上,我发现一位漂亮的姐姐坐在了我右边,一位衣着邋遢的农民工哥哥则坐在了我后面。
那位漂亮的姐姐,她脸化精致的妆容,身着白色的连衣裙,背着某位明星的同款包包,脚上穿着一双银色尖头高跟鞋,全身俏丽的打扮衬托着她那纤细的身材和唯美的脸蛋;而跟在漂亮姐姐身后的却是一个身着工装,鞋上带着点脏泥土的农民工哥哥。
过了一会儿,有位老奶奶扶着把手,缓慢地上了车。她缓缓转过身来寻找座位。这时候,我发现“漂亮姐姐”瞟了一眼后,居然快速地插上了耳机,跟着音乐哼唱了起来。“老人家,您请坐!”突然背后一只大手从我头顶伸过,搀住老奶奶的手,原来是他——农民工哥哥。行车过程当中,他还时不时低头看看老奶奶的情况。下车时,农民工哥哥搀着她,腋下夹着一只倾斜的伞。离开时,我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他送完老奶奶又顶着雨回到车站……
到了外婆家后,我把在公交车上的所见所闻讲给外婆听。外婆微笑着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对我轻轻地说道——“这是多好的一堂课啊!小琼啊,永远记住这一堂课,这是一堂不一样的课。你要记住,做人,重要的是要心灵美,心灵美比外表美更加重要。你可得好好地向农民工哥哥学学!”
不一样的课堂作文 篇6
在吃饭时,我突然想起今天还要上网课,是在6点半,我看了下闹钟,六点二十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饭,跑到书桌前,还好赶上了。我将摘记的笔和本儿放到手机前,准备以最精神的样子,迎接最帅气的张老师。
不一会儿,就开始上网课了,张老师身穿咖啡色的毛衣,虽然隔着屏幕,但也可以看出身穿一套西装。
我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一边听张老师讲,一边拿笔做摘记。心里在想:这该死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
张老师今天在讲关于网课的作文,说上网课可分成三段:上网课之前,上网课之时,上网课之后。
我的妈妈也非常负责任,也坐在旁边一起陪我听讲,一起写作文。而我爸……在我妈旁边玩手机,是不是还会放个轰天屁。
我们张老师也十分善良,知道我们上网课费眼睛,过个40分钟后,就给我们下课休息。下了课,我伸了伸懒腰,上了个厕所,喝了口水,继续等待上网课。
因为有了这次新冠病毒,才让我有了这几个月不一样的生活。其实是我们人类在吃野味,打破了生态平衡,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不一样的课堂 篇7
老师,除了看课本、看历史书籍还有你剪辑的历史视频,我们能不能找些身边的历史故事给大家分享?
老师,历史上的匈奴听起来好凶残啊!
我在《中国历史》课上开始进行了一些翻转课堂的尝试后,学生思维好像更加活跃了,课后跟他们聊天时也听到了这些貌似奇怪的问题。
既然学生有需求,那我可不可以设计一个“寻找身边的历史”活动呢?但是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活动”成为我必须解决的问题,刚好我接触过“一公斤”公益组织的创育者工具,该工具提供了学生社区探索的系列解决方案 (探寻活动设计、探寻地图绘制等)。随即,我借助工具,编写了小组活动任务单,把学生按照行政村划分成了几个课外探寻小组,让他们在双休日探寻、发现身边的历史,并要求每个小组借助平板电脑拍照、摄录,采集活动资料。
学生的活动开展顺利吗?能不能寻找到身边有趣的历史?我度过了一个忐忑的双休日。周一中午我迫不及待地找了各个小组的组长,并搜集探寻活动的资料。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收获,有逝去的铺子街、干枯了的水库、龙王庙……最让我惊喜的是三岔村小组探寻到了匈奴休屠王城的遗址。刚好七年级上册历史就讲汉朝与匈奴的和与战,而学生对匈奴这一古代少数民族知之甚少。
我决定要设计一堂独特的历史翻转课堂,以学习探寻历史的方法为课堂主线,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通过开放式的课堂内容,对“匈奴休屠王城”遗址探秘活动进行展示和拓展,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真正“翻转”。
翻转课堂实施
1.从专家的讲解中了解匈奴的历史
为录制讲述匈奴简史的微课,我联系历史专家录制了时间为5分钟、信息丰富的微课。课前学生们观看微课的热情很高,主动完成了自主学习单上的任务,并记录了所遇到的有疑惑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通过互联网查阅了有关匈奴的历史知识,主动地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微课激发了学生了解匈奴历史的兴趣,在上课之前学生就开始私下讨论,并带着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课。
2.展示“探寻身边的历史”活动切入主题
探秘休屠王城的小组上台介绍探秘过程。如下图所示,由组长讲述对一位九十多岁老人的采访内容,包括休屠王城内部原来的布局和地理位置等。与此同时,小组绘图员在黑板上根据探寻成果,画出休屠王城遗址的复原图;负责图片、视频拍摄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探寻活动的图片及视频补充小组长的讲述。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兴趣盎然。学生们在亲身实践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到了真正在身边的历史。
3.引导学生注意在民间曲艺中发现历史
这个点睛之笔来自于我跟学生的赌约。为了让三岔村小组的学生做好他们的展示,我跟他们约定“如果你们展示得好,教师也要为你们寻找身边的历史”。我们镇有“凉州贤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可以在这里发现匈奴的历史呢?刚好我校一位教师对民间曲艺颇有研究而且还熟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我们合作对民间流传的匈奴故事进行挖掘与改编,录制了饱含历史沧桑的凉州贤孝《话休屠》。课堂上师生共同观看视频,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霍去病击败匈奴休屠王、昆邪王以及匈奴人投降汉朝的故事,学生们仿佛置身那波澜壮阔的古战场,并从金日磾的一生中感受到西汉时各个民族的融合,也因此对匈奴有了新的认识,更是对“凉州贤孝”有了传承的愿望。
4.学以致用,设计“汉朝大穿越” 活动
讨论与探究是“翻转课堂”的核心活动。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皇帝的谋士,穿越回汉朝,想一想在那个时期,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好,还是发动战争好。并以此为辩题,把学生分为主和派和主战派,展开课堂辩论。为了此次辩论,有的学生在课前到网络上借助百度、维基百科等进行搜索,翻阅历史书籍……做足了准备的学生们,在辩论环节辩论得很激烈,他们根据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不断地反驳对方,抛出观点。 思想的火花在教室上空绽放,学生们感受到了思维碰撞的乐趣,这场激烈的辩论将整节课推上了高潮。
反思
对这节课的设计有许多教师持有不同见解。焦点集中在学生探寻活动的展示、曲艺展示及大穿越活动是否属于翻转课堂的元素。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录制的微课属于翻转课堂,而其他活动不是。另一部分教师则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这些探究活动、辩论活动原本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所倡导的,不能狭隘地以微课来衡量是不是翻转课堂。
但是,学生认为这堂课习得了比课本上多得多的知识。这堂课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方法,更使他们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 这些已经就足够了。
点评
翻转课堂的标志
我曾经在了解翻转课堂的教师群体中做过一个小型的调查。当问及翻转课堂中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时,结果有67%的教师选择了微课。他们认为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最重要的标志,甚至有的教师对翻转课堂和微课两个概念混淆不清。借着这节历史翻转课堂的案例,我想对翻转课堂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做些澄清。
“学习”其实分为两个环节:学+习。 “学”是学生获得认识,把相关知识输入进大脑,“习”是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即通过输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习得能力。“学”是基础,不过“习”更重要。传统课堂把“学”这个环节放到课堂,“习”环节放到了课外。翻转课堂则把“学”前置到课前,把“习”放到了课堂。“学”相对于认知心理学是“输入”, “习”则是“输出”。因而,更加注重“输出”,并把这一环节放到课堂中,这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标志。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输入的渠道仅靠教师的讲授,输出方式也只能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来表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输入不再局限于教师在课堂内的集中讲授。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知识,微课则是其中一种用于帮助学生输入知识的学习资源。也就是说,翻转课堂不一定需要微课。
对微课的过度关注、甚至认为翻转课堂必须依赖微课等行为和观念,显示了教师们仍然停留在关注知识的输入这一传统教学理念上。如果教师们的观念没有转变到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输出环节上,即便开发再多的微课也无法切实开展翻转课堂。最终微课成为“人灌到电灌”的帮凶。
回看这节创新的历史翻转课,正好是对微课和翻转课堂误解的有力回击。 学生对知识的输入,除了用到微课外,还涉及了实地考察、访谈、互联网搜索等; 而知识的输出,也不一定就是练习题,还可以是展示、辩论等,这些行为进一步可以延伸到博客、微信等社交平台。
不一样的课堂 篇8
一、挑战常规阅读,锤炼学生质疑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离不开对常规阅读的挑战,因为如果阅读总是拘泥于常规化的阅读,那么就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挑战常规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允许学生对作品有不同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见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从而向大家提出来这样的问题:谁是真正的英雄呢?很多同学通过阅读文本,深入思考,看到了船长哈尔威在生死危难之际,能够冷静果断地处理一切事情,认为船长就是真正的英雄。在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宣扬这种英雄主义吗?有的同学认可,还有一部分同学提出并不是这样。甚至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面对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那么船长也有自己的家人和父母,那么在灾难面前如果船长选择了自保,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这个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进了一层。
质疑的重要性完全超过一个绝佳的答案,能自主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贵有疑,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强,甚至问题意识淡薄,不会提问,这样的缺失必将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进而进一步提高质疑能力,提升阅读质量。
二、注重多元阅读,培养学生创造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有这样的说法:不同的读者赋予了文学作品不同的生命意义,因为文学作品从表面上说是没有生命的,阅读的角度不同,体会到的意蕴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创造性地阅读文本,这样,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多元阅读、个性化阅读,使学生深入思考,个性解读,寻找作品的生命意义。
例如在教学短篇小说《孔乙己》时,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分析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里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利用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关于这篇小说的相关资料,归纳文章表现的主题。通过大家的努力,形成了几种意见:有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直指封建的科举制度和相关的文化背景,是封建科举制度害了孔乙己,逼得孔乙己走投无路,最终死亡,显然这种看法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认识到当时的政治背景,应该是不错的。还有的学生认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是当时社会人们的冷漠,人们普遍没有同情心,等等。这些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作为教师都应该予以认可并给予鼓励。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就具有了独立性,即便是作者本人,也不能左右别人的阅读体验。读者不同,阅读的角度不同,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同,那么对于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要充分鼓励,积极呵护,注重引导,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对文章获得全新的感悟。
三、实施开放评价。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现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发展,个性化阅读受到极大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实施开放性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自主评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学《济南的春天》,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语言优美,可以用来作为朗读教学的典型例子来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从中掌握阅读的方法。首先教师提示学生:通过朗读,可以使我们从中很好地体会到作家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并在学生朗读后,请他们提出改进的意见。学生们纷纷讨论交流,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认为,某个同学读得好,因为在读到将山比作摇篮这个比喻句时,他轻松愉悦的语感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山的喜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互相评价,让评价更加客观,获得最佳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让课堂知情相融。
不一样的课堂作文 篇9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赶忙做回自己的位置,等待着老师来上课。“滴哒……滴哒”几分钟过去了,咦?老师怎么还不来?平时老师都是很早就到教室的呀。就在这时,一些“好动分子”渐渐地按捺不住了,随即我们班就像炸开的锅,热闹起来:同学们则像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表现着。景同学正在夸张的向众人展示他那“美妙动听”的歌喉,“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他那怪异的歌声引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当然,我也不例外。这时,他又用故作深沉的声调开始讲故事,活像一位说书先生:“人们种下太阳后,太阳结果了。于是天上冒出了十个太阳,人们酷暑难当。然后你们猜怎么着?后羿在这时出现了,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我们都被他的形象和语气逗乐了,捂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腰来,个个都很佩服他胡说八道的能力。
周围如此热闹,我也没心思做作业了。也和前后桌谈笑风生,时不时还发出一阵爆笑声。班长也不甘落后,走上讲台,用力拍了一下讲台,模仿老师的口吻说道:“现在开始背课文,不好好背的,我记名字啦!”可总有人不安分,故意把课文读得“抑扬顿挫”,平时上课可没见他们如此认真过。班长已经被他们气歪了鼻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生气的说:“等会儿我将你们现在的举动全部告诉老师,看你们还能不能这么神器!”说完拿起粉笔往黑板上记名字……
老师不在场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无拘无束,我想大声说:“自由的感觉真好!”
想到这儿我忍俊不禁,在我的记忆长河中,这件事将是最闪亮的一颗星。
不一样的课堂初三作文 篇10
没过多少天,妈妈朋友圈上有信息说旁边有小区出现感染者了,整个小区都被封了。再过几天,公交车都停了,温州高速出入口都封了。奶奶回来说小区不能出门了,每户人家2天才能出一个人,还要拿通行证,验体温之类的。哇,原来疫情真得这么严重了啊,我要乖乖待家里,不去外面添乱了。眼看马上要开学了,老师却来通知,开学时间延迟,改为在家上课。延迟开学,太好了,我暗暗高兴着。可是在家上课怎么上呢?
星期一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就被闹钟拉起来上课。早读,做操,怎么还跟在学校一样啊!“妈妈,我能不能再睡会儿啊?到时间上正式课了再来?”我这想法一说出就被妈妈狠狠批了一顿。唉!一个人早读,做操一点兴趣都没有。
第一节语文课开始了,“停课不停学”——老师的声音伴着身影出现在电脑上。声音很轻,调到最大了还是有点听不清,我有点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想到一个办法,用手机APP登陆,调到与电脑同步,这样,我就可以听着手机的声音,看着电脑大屏幕,舒服多了。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20分钟的课一下就上完了,比平时的上课时间少多了。我正想放松一下,玩玩电脑,老师的微信就发过来了,要我们做练习题,还要拍照发给她。老师肯定有千里眼的,要不怎么就抓准时间监督着我们呢?真希望老师也偷懒一下。
一天的课好少,早早就上完,然后看班级优化大师写作业,提交作业。网络上课有点很好,就是我不懂还可以再重新去看视频。但是我还是想回到学校,跟同学一起上课学习,这样的学校生活才有趣味。
不一样的课堂 篇11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奥运,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不一样的视角特写·“网白”VS网红
“网白”·白岩松:“国家级段子手”
里约奥运第一天,白岩松火了。作为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央视新闻频道解说奥运开幕式时一本正经说起了段子,“国际玩笑”一个不落,“自黑吐槽”毫不手软,甚至到菲律宾代表团入场时的沉默,都获赞无数,“国家级段子手”“自带弹幕”等评论扑面而来。就连同为主持人的欧阳夏丹连线白岩松时,也引用网友的顺口溜“努兹曼的话,吉赛尔的腿,火炬的创意,白岩松的嘴”,调侃他“有没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网红’了?”白岩松“段子手光芒”再进一阶,称自己姓白,应该叫“网白”。
【白岩松金句】
1.“有钱没钱,跳舞过年。”
2.“吉赛尔和姚明的共同点是都出生于1980,那是一个神奇的猴年,一个个子很高,一个收入很高。”
3.“里约奥运会,不再是由一个漂亮的礼仪小姐举着牌子引领运动员入场,而是骑着三轮车领着运动员入场,相信北京奥组委看到,会想:这应该是我们的创意啊!”
4.“球王贝利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出现在开幕式,但是一个月前,他刚刚和他的日本后裔女友完婚,很多人想知道,一个月之后,他的身体为什么变得这么糟糕。当然他毕竟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这个国度,我们祝愿他早点恢复健康。”
5.“我觉得中国代表团的西红柿炒鸡蛋的服装还可以吧?毕竟很多中国人学会炒的第一个菜就是西红柿炒鸡蛋啊,低调又平民,中国人的国民菜!”
6.“阿塞拜疆代表团是来打巴西人的脸的吧,他们虽然申办2020年奥运会失败了,但和巴西不同的是,2011年的时候,他们就把奥运场馆给建好了。”
7.“格鲁吉亚有很多人反对格鲁吉亚代表团的服装,因为不好看,会影响格鲁吉亚的形象,但设计师自己不这么认为。是的,很多被评价为不好看的服装的设计师都不这么认为。”
8.“对于索马里来说,多一个人当运动员,就少一个人当海盗。”
9.“塞舌尔是个海岛国家,对中国是免签的,但这个国家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免签的。”
10.菲律宾出场,瞬间安静。白岩松用沉默拒绝解说。这段视频被网友剪辑下来,取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画外音】白岩松的身份是央视主持人,但他在奥运会开幕式解说中依然不遗余力地展现自己的审美趣味,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存,展演自己的个性表达。白岩松的放松和个性审美,给我们一个启示——可以以自己的视角,自由地收看、解读奥运会。而从端着架子到段子连篇,央视主持奥运会风格的变化,不只是体现出了主持的水平在提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时代进步的声音。(李劭强《北京青年报》)
【别视角】一场开幕式4小时下来,白岩松看似随意的调侃背后,却是一番苦功夫:有媒体报道,为这场解说白岩松看了200万字的资料做准备。果然,新闻评论式的严肃加上过硬的知识储备才造就了现场的驾轻就熟和白式幽默。
【素材运用】个性审美趣味;自己的视角;时代进步的声音;培育起我们的文化积淀能力……
网红·傅园慧:“行走的表情包”
巴西奥运会开幕第三天,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国选手傅园慧以58秒95的成绩位列第三,晋级决赛。
刚从泳池走出来的傅园慧从记者口中得知了自己的成绩,原本表情淡定的她,瞬间张大嘴巴,像小孩子一样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被吓到的表情,“58秒95?啊?我以为是59秒。我有这么快?我很满意!”
记者问她:“今天的状态有所保留吗?”
傅园慧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这是傅园慧第一次游进59秒,她100米仰泳的最好成绩。“我用了三个月做了这样的恢复,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有的时候感觉我已经要死了,奥运会训练真的生不如死。”
当记者问她对决赛有什么期待,她疯狂地摇头,“没有,我已经很满意了。”然后,傅园慧一路小跑尖叫着离开……
夸张到直逼动画水准的表情,变调得超越戏剧舞台的笑声,一副沒心没肺的样子,满嘴脱口而出的段子。因为赛后的这段魔性采访,傅园慧迅速成为新晋网红,圈粉无数,被粉丝亲切地称为“行走的表情包”和“游泳界的泥石流。”
【画外音】人们喜欢作为表情帝和段子姐的傅园慧,是因为她的真实、纯粹、活力,以及对于体育的“享受”。这其实是体育的本质,即便是竞技体育,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金牌,而应该是更好的自己——成绩不过是更好自己的一部分,除了成绩,运动员还应该有对体育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有热爱,才能真实,因为越真实才能越纯粹、越享受。对此,《人民日报》评论道:“淡定从容享受快乐体育,又何尝不是一种超越。”
【对比素材】
周洋夺冠后陷入“感谢门”
nlc202309091337
这一次,傅园慧没有感谢国家。她感谢了那个当初拼尽全力的自己。
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周洋为中国首次夺得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赛后在接受采访时,周洋说:“拿了金牌以后会改变很多,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这个被认为充满人性的获奖感言随即感动了很多人。据报道,周洋出生于一个清贫的家庭,父母有残疾,全家仅靠一个彩票站和妈妈给人织毛衣维持生计。
然而,在3月7日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时,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对周洋提出了批评:“感谢父母可以,但应该先感谢国家,把国家放在父母前面。”
于是,迫于压力的周洋在做客某网站聊天时,又感谢了一次:“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去征战奥运会,也要感谢支持我们的人,感谢教练,感谢工作人员,感谢我爸妈。”爸妈的位置从第一变到了第五,领导的教育果然是立竿见影。
这次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被称为“感谢门”。
【别视角】相比“感谢祖国,感谢父母”的标准模式,傅园慧的走红,刷新了我们对中国运动员的传统印象:哦,中国运动员原来也可以这样。——这就是真的力量。真实,真诚,纯真,返璞归真。这说明公众与个性的觉醒。公众早就厌恶了各类滴水不漏的“感谢”,厌恶了违心说的官话套话,厌恶了千篇一律的采访模式,傅园慧的肆意表达打开了公众压抑许久的内心阀门,让我们看到,奥运是全球顶尖的赛场,也是个性张扬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中国运动员的言行举止,也折射着他们所处时代的多彩与生动。傅园慧的这一块铜牌在中国的奥运史上无足轻重,但她在镜头面前的上佳表现却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块人性金牌并将载入史册。令人称道的是,这个在过去可能要挨批评、写检讨的傅园慧,反而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的高度称赞:“傅园慧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并获得奖牌,她在赛后采访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欣喜正是对享受体育运动、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这也是中国体育的另一种进步。
【素材运用】真实、纯粹、活力;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自信开朗;张扬鲜活的个性;个人价值;你用尽洪荒之力,才抵达体育本身;享受体育之美……
【对比素材】
从李宁失金的落寞到喻丹摘银的无视
曾几何时,奥运金牌成了一个符号,承载了过多体育之外的价值意义。赢了,狂热!输了,责骂!在20多年前,一块金牌的得失就能掀起滔天波澜。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卫冕冠军、被寄予厚望的“体操王子”李宁因发挥失误,与金牌无缘。赛后他只是对着镜头微微一笑,但人们的情绪还是被这一笑点燃了,不满与苛责如潮水般向他涌去,有人说他丢了中国人的脸,更有甚者,直接邮寄刀片给他。从巅峰上摔下的李宁是如何的落寞,他回国时只能悄悄走一条偏僻通道。正是在这次比赛后,李宁选择了退役。
就是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还是有很多人唯金牌是重。当年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易思玲获得了金牌,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她。而獲得铜牌的喻丹不但无记者在意,甚至在官方发来的贺电上都没有提她的名字。
【别视角】一块金牌背负整个国家的希望,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今,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稳居世界第二的位置,我国也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所以,对于中国人,这注定是一届不同以往的奥运会。当下的中国,还需要用金牌去证明自己的强大吗?
从金牌至上的狂欢到首日无金的淡定
北京时间8月6日,在女子10米气步枪、男子10米气手枪和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项决赛中,中国运动员最终均与金牌擦肩而过,中国代表队收获了二枚银牌、三枚铜牌。奥运首日,中国无金。这是中国自1984年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第二次首个比赛日未收获金牌,上一次可追溯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
同样是奥运会,同样是卫冕失利,当相似的情景重演,这一次国人对待奥运竞赛的态度却悄然变化。四年一次的奥运,其实也是我们衡量社会前行的时间坐标。
花絮
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孙杨以0.13秒之差获得银牌,卫冕失利。有网络媒体以“痛失金牌”标题表达遗憾,引起网友们的不满。“无论拿没拿金牌,他们都是中国的骄傲!”“银牌、铜牌也一样优秀。”“痛失这个词太功利了,我们夺金别人痛不痛?”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浏览当天有关新闻,面对孙杨夺银,有媒体用了“祝贺”,也有媒体用了“憾获”,还有媒体用了“惜败”“无缘卫冕”等词,鲜有媒体用“痛失”这样的词。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花絮。从“痛失首金”到“憾失首金”,国民心态的这种细节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进步。
读图
里约奥运会第二个比赛日,女子10米气手枪的比赛中张梦雪为中国队拿下首金,8月9日各家报纸的头版基本都被张梦雪刷屏了,“中国首金”占据了很多头版上的显眼位置。也有一些头版没有特意突出“首金”概念,而是呈现出张梦雪黑马逆袭的惊喜。
热议
在庆祝小将张梦雪拿下金牌的同时,有不少媒体刊登了首日无金所引发的讨论,多数传递出看淡首金的观点,“人性比金牌更重要”越来越成为国人共识。
《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淡看首日无金”的成熟与自信》:
“不会因为一两场失利就怀疑自身的实力,就大喜大悲,而归咎于运气,这说明中国人看奥运的心态已经越来越从容。”“奥运会是国家之间综合体育实力的比拼,中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实力摆在那里,不必以一两块金牌论英雄,不必计较一两场比赛的输赢。强者强大的表现之一,就是不介意一时的得失。”
《京华时报》刊登评论《奥运首金,没那么复杂》:
“无论是杜丽还是易思玲,在领奖的时候都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这种微笑彰显了中国运动员的自信和从容,或许在未来的征程中,这比金牌更重要。”
nlc202309091337
《人民日报》社论《扬我中国精神,共享奥运荣光》:
体育是国家形象的缩影、国家实力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今天的中国人,相信“没有什么力量,比感受到祖国的支持更令人鼓舞”“没有什么精神,比为祖国和人民拼搏更加可贵”,也认同“金牌诚可贵,拼搏价更高”“尽力了,你们就是最棒的”;充分理解“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同样推崇“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奥林匹克信念。运动员们仍然向“更高更快更强”伸出双臂,这是奥运精神希望抵达的目标。但是,成绩却不再是唯一的意义。里约奥运的中国心态,成为开放、多元、包容的时代写照。人们不仅关注成绩,更关注每一个运动员的成长;不仅为胜利喝彩,更为每一次超越自我的努力点赞。过去,我们用体育展示一个强大的中国、拼搏的姿态;今天,我们正向世界讲述一个开放的中国、一种包容的心态。当个性绽放与国家形象奏响雄浑交响,这是时代的馈赠,更孕育着未来中国蓬勃的希望。
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谈奥运金牌:
“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
【素材运用】淡定与理性;自信与从容;学会欣赏比赛的过程;大国心态;开放、多元、包容的时代写照;回归奥运精神的本质,回归体育的本质、人的本质……
里约奥运谢幕,精彩的比赛为我们带来了激动与欢呼,也带来了温暖与感动。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竞争,也看到了竞争背后大写的“人”字。他们的光荣、爱情、坚毅、遗憾……营造出一个个感动的瞬间,直抵我们的心灵深处。
最美的尤丝拉·马尔迪尼
【素材运用关键词】追梦的权利;生命的尊严;勇气与希望;平等和尊重;人文的力量
跳进泳池,奋力划动,冲向终点,尽管马尔迪尼最终以1分04秒66的成绩女子100米自由泳无缘半决赛,但又怎么样呢?没有一个奥运选手曾像她一样,为了逃难,在冰冷的海水中为生存而拼命游泳。他们走过多少生死才来到这里。
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运动员马尔迪尼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支由10人组成的奥运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难民代表团,没有国旗、没有国歌,不代表任何一个国家征战里约。没错,他们夺冠的希望非常微茫。他们为何而来?——他们本身就作为勇气和希望而来。诚如18岁的马尔迪尼所言:“懦弱的人总想着退却,勇敢的人从不言弃。”“我想向每一个人展现我们在苦难之后的安宁生活,我也想鼓舞大家在生活中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永远不要放弃梦想。”在她的背后,站着全世界6000多万颠沛流离的难民。生而平等,是整个人类的一种精神追求。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到,但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至少我们给了饱经战火洗礼的难民们一份平等和尊重。是的,尤丝拉泳池“飞跃”,那是里约奥运赛场上最美的镜头、最美的一分钟!那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
执着的丘索维金娜
【素材运用关键词】热爱;执着、坚韧;为爱坚持;挑战极限
41岁的老将第7次参加奥运会,先后代表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丘索维金娜是绝无仅有的神话。
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她,17岁夺得首枚奥运金牌。2002年,她3岁的儿子被查出患白血病,当时已27岁的她为了赚取奖金给儿子当医药费,又重新回到赛场。那一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更是让她以伟大母亲的形象打动无数人。2008年,她代表德国参加北京奥运会,以33岁的“高龄”获得了跳马银牌,成为一段传奇。如今,儿子已基本痊愈。她依然站在赛场上,这一次,她为自己而来,为自己的祖国而战,“我爱体操,它能给我一种力量”……她的执着、坚韧,也恰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体操女子跳马决赛中,丘索维金娜以7.000的最高难度动作出战出现了失误,最终获得第七名。雖然没有带走奖牌,但她带走了所有人的尊敬和祝福。当被问及是否还会选择征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她的回答很简单:“为什么不呢?一切皆有可能!”
浪漫的秦凯求婚
【素材运用关键词】遗憾与美好;个性、真实和可爱;生动的变化
“爱情的味道飘荡在奥运跳水场馆。”里约奥运会女子单人三米板决赛颁奖仪式后,“银牌得主何姿被求婚了,感谢上帝,她答应了。”“这是里约奥运会上最美丽的时刻。”当世界各大媒体将镜头对准这一对幸福的中国选手,许多人眼里有感动的泪花。
秦凯与何姿相爱6年。4年前,秦凯在伦敦奥运会错失金牌的时候,何姿以拥抱安慰男友;4年后何姿摘银,秦凯以如此特别的求婚方式让女友喜极而泣。何姿坦言,被求婚有点不知所措,最感动的是秦凯承诺“他能让我欺负一辈子”!
诚挚的誓言、幸福的眼泪、祝福的笑容……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运动员的个性、真实和可爱,这让残酷的竞技比赛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而这些运动场上生动的表情,是更多中国人开放心态的缩影。
高贵的吕斌
【素材运用关键词】高贵;热爱;委屈;呼唤公正
男子拳击46—49公斤级复赛,几度把对手打至数秒。他本来赢了,可是裁判判决他输了。全场惊愕,连对手也一脸错愕。他完全可以用任何可以接受的方式发泄不满和愤怒。但是我们中国的这个内心高贵的大男孩,选择了平静地接受这匪夷所思的裁决。但是他令人心碎地选择了一个让人骄傲、让人心疼、让人泪奔的方式,表达他的情感,他跪下来,深情地吻别拳击台。全世界都读懂了这个拳击运动员的意思:“裁判偷走了我的梦想!”他爱拳击,但是他抗议这不公正的裁判。
这一幕,让多少人都心疼不已。
阿戈斯蒂诺、汉布林:两个人的跑道
【素材运用关键词】友谊;价值;温情一刻;人性的光辉
nlc202309091337
田径女子5000米预赛,新西兰选手汉布林途中突然摔倒,带倒了身后的美国选手阿戈斯蒂诺。但阿戈斯蒂诺爬起后并没有立即回到比赛,而是扶起了摔倒在地的汉布琳。阿戈斯蒂诺继续比赛,不过她似乎扭伤了右腿膝盖。这时汉布林又停下,将摔倒在地的阿戈斯蒂诺搀扶起来。最后阿戈斯蒂诺一瘸一拐冲过终点,原来她的右膝十字韧带撕裂,是忍着重伤跑完的最后4圈。两人最后冲过终点线之后也拥抱在一起。后来阿戈斯蒂诺和汉布林都获得了决赛资格,但前者因为重伤无缘决赛了,她的这个赛季也随之报销。但是,她们获得了比奖牌更有价值的东西。
“我跟她素昧平生,但她展现了伟大的奥运精神,我永远不会忘。”美国选手阿戈斯蒂诺这样说道。
新西兰选手汉布琳赛后则说:“我很感谢迪阿戈斯蒂诺,大家都想拿奖牌,但比赛的意义绝对不只于此。我可以肯定我们之间有了友谊,当20年后有人问起我里约的事,这就是我的故事,她就是我的故事。”
埃、德同场竞技:文化与传统
【素材运用关键词】文化交流;同与异;和谐
8月11日,里约奥运一场沙滩排球比赛中,出战的国家是埃及和德国。为了伊斯兰传统,埃及两位女选手用衣服将全身包住,并且戴着头巾上场。而另一边跟埃及运动员对战的德国运动员,却是将她们大部分的身体裸露在外面,只用少数布料做成的运动衣包覆。她们同场竞技的照片成为不同文化、不同传统相遇的有趣例证。“我已经戴了10年头巾了,它不会影响我做我喜欢做的事。”埃及女选手这样说。而网友评论:“这样的比赛才是促进文化交流最好的方式,在比赛中看到了不同文化对于这项运动的坚持。”
悲壮的李宗伟
【素材运用关键词】对手;失败;勇气;遗憾;坚持;败者为王
这位长期世界排名第一也赢得无数冠军的马来西亚伟大的运动员,却从未拿过奥运会金牌。两次进入奥运羽毛球男单决赛,两次败在超级丹拍下,林丹似乎是他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一次终于战胜林丹闯进决赛,对手又是几次交锋败北的中国的谌龙。一个男人,一生的梦想,在那一刻,几乎已经触到了胜利女神的足尖,可是,不曾想宿命未改,他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败在最后一刻。当他绅士般与諶龙握手离开赛场后,在更衣室视频照不到的一角,他一个人痛哭了十多分钟。队友们静静看着这一幕,谁也没有去劝解。
记住这十多分钟吧。和万众欢呼的成功比,我更喜欢独自饮泣的失败。想象一下他掩面痛哭的这个场面,就足以让人鼻尖发酸,人生有些失败的确太刻骨铭心。就如同李宗伟大赛一败再败,却始终有着绝境之下奋起的勇气。或许有些悲情,但这不折损英雄分毫。纵然没有奥运会金牌加持,李宗伟依然值得这个时代的敬意。
孙杨:用泪水和微笑,书写泳坛勇者的风采
【素材运用关键词】坚强、坚持、坚定;蜕变;成长;担当
今年1月,孙杨在澳大利亚的一次陆上训练中“右脚第五跖骨骨折”。原本需要6周才能痊愈,他只卧床了三天就带着沉重的护具下水训练。5月,第四跖骨也出现了“疲劳性骨折”。孙杨没有任何犹豫:“不管怎样,我都要参加奥运会!”“逆风更适合飞翔,伤病更让我坚强!”
面对外界质疑和蓄意攻击,孙杨用“所有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应该被尊重”大气回应;面对首日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摘银的遗憾,孙杨用实力和拼搏突破自我,首次夺得奥运会200米自由泳金牌;面对身体不适,孙杨强吞6片抗生素出战,坚持游完1500米自由泳预赛。孙杨这个“爱哭的大男孩”,时而霸气,时而脆弱,还经常闯祸。不过这次在在里约,孙杨不仅收获了1金1银,也展现出中国体育明星的成熟、责任、担当和自信。他说:“我有责任撑起中国游泳的一片天。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相信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中国游泳需要我!”
中国女排:里约没有不可能
【素材运用关键词】向死而生;永不言弃;拼搏;逆袭;奇迹;冠军的心;笑看输赢;女排精神;振兴中华;中国自信;爱国情怀
小组赛接连失利,负于荷兰、塞尔维亚、美国,跌跌撞撞,最终以小组第4成绩排名惊险晋级八强。里约之行,这支队伍经历了太多的挫折、磨难、痛苦、心酸和质疑。淘汰赛第一轮,中国女排就面对过去八年只赢过一次的的卫冕冠军巴西。生死战!是万丈深渊,还是绝境逢生?虽然赛前无人看好中国女排,但女排12名队员,一条心!一个信念!赢!5局苦战3-2奇迹般将巴西淘汰出局晋级四强!不可思议的逆袭!里约没有不可能!
从这一刻起,那支“燃烧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半决赛,“咬着牙顶,一分分顶,你死我活,杀出一条血路来”。那是何等的惨烈场面,那是何等令人窒息的气氛!27 : 25!25 : 23!29 : 27!25 : 23!4局苦战,累计总分中国只赢了4分!但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中国女排“复仇”荷兰,挺进决赛。
决赛,对手是小组赛3-0赢了自己的塞尔维亚。中国女排出师不利,在第一局被塞尔维亚全面压制。第二局开始中国1 : 2落后时,眼见排球即将落在界内,丁霞飞身扑出,鱼跃倒地,单手救起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救起的球,为中国获得了宝贵的一分,此球之险,让观者无不深深为之动容。随后的每一次跃起、每一次跌倒、每一次重扣、每一次拦网……面对凶悍的对手,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连扳三局,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金牌!
这一刻,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缓缓升起,看着12个笑靥如花的女孩跟着雄浑的节奏欢快地唱起国歌,无数国人深藏心底的爱国情怀在这个瞬间如山洪海啸般迸发,无数激动的眼泪在这个夜晚恣意流淌。对于中国人来说,里约奥运最美好的比赛最难忘的时刻,无疑是中国女排的逆袭夺冠。中国女排崛起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呼应,赋予了一种外国人无法理解的遗传基因密码。什么是女排精神?主教练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让我们记住郎平,这个与一个国家女排的光荣与梦想息息相关的传奇。让我们一起记住12位中国女排姑娘的名字吧:1号副攻袁心玥,2号主攻朱婷,3号接应杨方旭,6号接应龚翔宇,7号二传魏秋月,9号主攻/接应张常宁,10号主攻刘晓彤,11号副攻徐云丽,12号队长/主攻惠若琪,15号自由人林莉,16号二传丁霞,17号副攻颜妮。
不一样的姿态成就不一样的结果,不一样的姿态成就不一样的人生。中国女排,她们配得上世界冠军的荣耀,配得上一个民族和国家永不磨灭的精神凝聚!
里约奥运落幕。体育竞技,是生命的狂欢。奥林匹克,是人类的盛筵。一幕一幕,刹那之间,已是永恒……
再见,里约。东京,再见。
(编写/编辑/华放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人民网、新浪体育、腾讯体育、澎湃新闻、凤凰网、媒体札记等)
【不一样的课堂】推荐阅读:
构建不一样的语文课堂09-16
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人生!10-01
一样的青葱不一样的岁月作文600字10-23
不一样的风景05-29
不一样的色彩05-29
不一样的中秋06-28
不一样的春节07-30
不一样的华为10-25
不一样的精彩07-15
名人经典语录: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