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

2024-07-24

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精选8篇)

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 篇1

来源: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平台【大 中 小】[ 8月1日 ] -

单位名称

电话号码

联系人

贵阳市自考办

0851-5509011、5530246

王晓丽

遵义市自考办

0852-8222839

杨胜福

安顺市自考办

0853-3225437

吴廷合

黔南州自考办

0854-8280108

吕玉明

黔东南州自考办

0855-8503285

梁开模

铜仁地区自考办

0856-5223766、5280702

夏国文

毕节地区自考办

0857-5222439、8222955

刘琼

六盘水市自考办

0858-8202832

陈剑

黔西南州自考办

0859-8700350

杨永昌

贵州大学自考办

0851-8154336

唐瑞萍

贵州师范大学自考办

0851-6702453

文萍

贵阳医学院自考办

0851-6778823

汪婷婷

贵州财经学院自考办

0851-5989574

严建跃

贵州民族学院自考办

0851-3610603

罗劲红

贵州师范学院自考办

0851-5816532、5866467

谢光明

贵州电大自考办

0851-6811793、6811716

刘琳

贵州警官职院自考办

0851-5400399、13985162101

邵斌

武警训练基地自考办

0851-5400419

郑宇

贵州商专自考办

0851-6826002

吴敏行

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 篇2

1 农村职业教育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贵州省“三农”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与市场不适应, 需求不旺, 流通不畅, 部分农产品滞销卖难;需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当务之急, 是农村改革深化的重要课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都需要新型农民, 而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就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最主要手段。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专业化的增强都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民已不能简单地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而需要更新知识和技能,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为此,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2 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素质更好地发展农村社会的客观需要。2007年末, 贵州省常住人口3975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2852.8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71.76%。就业人员2280万人, 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822万人, 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1634.7万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500万人。2006年, 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5.1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5万人。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技能条件。2006年《贵州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了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规划》要求到2010年,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16万人, 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40万人以上。“十一五”期间, 为社会输送5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18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1.3 有利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 促进农民收入增收

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可以使农民尽快掌握农业适用技术, 提高农民应用先进、实用农业科技的意识和能力, 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 使其能经常、持久发挥作用。农民掌握了专业技术, 就有了致富的本领, 拓宽了致富的门路。

1.4 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 位于长江、珠江上游, 全省岩溶地貌占国土面积的61.9%,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少水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改革开放以来, 贵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提高, 但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为提高农产品产量, 过量使用化肥、不当施用农药以及不科学的污水灌溉等问题依然严重, 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吴邦国在贵州考察提出“发展教育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贵州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 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 有利于贵州的生态环境建设。

2 贵州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农村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偏见, 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教育一向处于受歧视的状态。普通教育被视为通往权力和地位的阶梯, 能为社会培养出“精英”;而职业教育, 被称为“次等教育”, 是针对那些升学无望的人而开办的补充式教育。农民不愿意把自己子女的第一志愿报在职业学校上, 就读于农村职业学校只是很多农民迫不得已的选择。据贵州省教育厅的统计资料, 2007年,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33.3万人, 其中在校农林类学生数12578人。上大学, 在体面的岗位上工作才是他们为子女确立的真正目标。再加上,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农村职业学校招生难成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就是对“农”字的理解过于狭窄, 往往仅局限于传统农业。所以农村职业教育急需培养的是第一线和第二、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但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与目标有所偏离;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落后, 适应不了经济的发展, 也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2 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的指标, 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成本远远高于普通教育, 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事实上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远远少于对普通教育的投入。2007年贵州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合计207.09亿元;中等职业教育经费11.41亿元, 占财政总投入的5.5%, 中等职业教育下的职业高中教育经费2.85亿元, 其中用于农村的仅0.089亿元;普通高等教育经费29.2亿元;义务教育经费137.34亿元。与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比重严重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吸引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的能力很弱, 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农村职业教育滞后的基本原因。

2.3 职业教育资源匮乏,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师资问题始终是制约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十五”期末, 贵州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52.5%。据《贵州省领导干部手册》的资料, 2000年,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9.43万人, 专任教师1.15万人, 生师比为16.89:1。按同比计, 2007年,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33.34万人, 则教师总量应达到1.97万人, 而实际教师总数9954人, 至少应增加1万人。可见, 贵州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是严重不足, 而且还呈逐渐减少趋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且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失衡, 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据2007年贵州教育统计资料, 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文化课教师占46.7%, 其中职业高中占58.78%, 成人中专占45%。文化课教师比例仍然偏高, 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另外, 由于农村职业学校的客观条件艰苦, 待遇不高, 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高职称教师严重缺乏, 中等职业学校副高级以上职称只占18.3%。种种原因使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缺乏, 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更加缺乏, 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共计9885人, 其中具有专业课、实习指导课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只有1455人, 只占整个专任教师14.7%。

2.4 职业教育改革滞后

2006年, 贵州省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5.1万人, 超额7.18%完成教育部下达14万人招生任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5万人, 超计划数65.1%。虽然从统计数据上看, 贵州农村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农民数量大大的增加, 但实际上农民技能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据陈宁华从教育对象、教育条件、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对我国31个省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综合状况综合评价, 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综合评价排名第27名, 其中教育对象排名第29名、教育效果排名第31名。可见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总体水平是相当落后的。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在课程和专业设置方面的不合理, 职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课的学习, 更重要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能够把专业课知识直接指导学生用于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同时贵州省职业学校在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方面滞后, 一些培训学校跟不上发展需要, 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往往面临培训方式老套、培训理念落后、实践设备器材缺乏且陈旧等问题。还有就是一些职业学校招生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 盲目招生, 造成部分学员就业积压。

3 加快发展贵州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上包括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有偏见, 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首先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 要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 许多人习惯将普通教育视为“正统教育”, 而将职业教育看作“次等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一直未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另一方面, 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来认识农村职业教育本身, 积极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实际表明, 大多数适应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要求、办得很好的农村职业学校无不转变了观念, 甚至为了更好地服务好农村经济和社会, 设置了适应农村现代化对新型人才需求的专业, 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同时,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要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树立起职业技术人才观念, 为社会培养出所需技术人才。只有社会各界人士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才能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而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3.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将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建立多元经费投入机制, 不断扩大资金支持及培训规模, 满足农民对培训的需求。

政府部门应根据专业情况制定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 划定举办者和学校分担经费的责任, 各级政府应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保证职业教育财政拨款持续增长。增加专项经费, 加速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只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 必须借助社会、企业和个人力量。政府应采取激励政策, 建立激励机制, 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农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 支持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资金投入的企业和个人,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学校特色兴办相应的企业, 在审批、税收、财政补贴、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措施。利用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实用技术性强、与企业具有天然紧密合作关系特点, 积极吸引企业对相应职业学校的投入。政府还应宣传、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职业教育投资, 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形成政府部门、社会资本、企业和农民都投入、参与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多元投入机制。

3.3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以建设“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为目标, 以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支撑, 以推进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 通过制度创新和广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 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完善制度、加强交流, 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适应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职业学校教师数量, 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必然对职业教育教师数量的补充提出新的要求。因此, 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 培养和吸收一大批优秀人才充实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同时, 建设一支有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首先要针对这支队伍特色不明显的现状, 优化队伍的结构, 重点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能力。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形成以全省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主体、校本培训为基础的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教师到企业进修实践的制度, 职业学校教师要能够定期到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考察、实践、进修。

3.4 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 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一方面, 要立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培养出所需要的各种职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 要根据剩余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和各种劳动力稀缺地区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 实现劳动力跨地区的合理流动。在专业设置上, 拓广思路,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需要制定发展规划, 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 走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 与支柱产业相结合, 与骨干企业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政府办公厅, 贵州年鉴社.贵州年鉴[M].贵州年鉴社, 2007.

[2]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M].远东出版社, 2007.

[3]陈宁华.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 .

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 篇3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1.读准字音。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

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

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一、设疑导趣

学习要靠自己思索而得。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该课教学时,我首先引题激趣,巧设悬念: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接着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启发学生弄清课题的关键词及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主体,掌握学习方法。

二、质疑导思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质疑设疑,从而知道学生那些内容不理解,学习重点在哪里,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教学到李大钊同志被捕前的一个段落“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我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在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出“我”的惊慌,敌人的凶残,李大钊的沉着,领悟革命者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读中悟情,质疑导思,使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析疑导法

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 篇4

黔府办发〔2011〕13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为推动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顺利实施,切实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计划”的基本内容

(一)实施范围。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断提高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根据国办发„2011‟54号文件精神,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连片特困地区65个县(市、区、特区,以下简称“县”)启动国家试点工作,同时鼓励非连片特困县逐步开展“计划”地方试点工作。

(二)补助标准。按每生每天3元、全年学生在校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600元。65个连片特困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为学生提供营养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学校公用经费支出。非连片特困地区的县“计划”试点所需资金由各市(州)、县自行承担。对试点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在争取中央财政奖励性补助的同时,省财政给予一定额度的一次性奖励补助。

(三)供餐方式。通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的实施,我省村级以上学校已全部建有食堂,村级以上学校原则上由学校食堂供餐。不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教学点,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有关地区和学校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学合理配餐。供餐内容可包括完整的午餐,或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加餐或课间餐等。

(四)鼓励参与。鼓励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以及企业、基金会、慈善组织,在当地政府的统筹下,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学生用餐安全。新建学生食堂一律不得对外承包,已承包的在2012年春季开学前收回。严把食堂饭菜卫生、质量关,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堂原材料进货查验索证登记、食品留样、安全检查、餐具消毒、校领导付费陪餐等制度。完善学生食堂监督机制,学校成立伙食委员会,由教师、学生、家长、媒体和教育、卫生、乡镇负责人共同参与食堂管理和监督。严格中小学食堂管理责任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校长及本级教育局长必须第一时间到场妥善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县级政府要制定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提供服务主体和托餐企业、单位(个人)的食品安全检查。

三、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制定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建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学校秩序。各县成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处理。指挥长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乡(镇)长为成员,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应急办。乡镇政府和学校相应成立本乡镇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机构,履行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职责。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领导机构。

各地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和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各级政府职责。省政府负责统筹制定全省“计划”实施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统筹规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指导和督促市、县政府做好“计划”实施工作。

市(州)级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根据省的方案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督促所辖县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严格履行职责,为试点地区和学校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县级人民政府是实施计划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包括制定本县实施方案和配餐指南,确定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制定工作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和监督检查等重要工作,对全县学生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计划实施负总责。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县级政府应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土地、经费和技术等支持。

2.有关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要把“计划”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牵头负责“计划”的实施、指导和督促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托餐家庭(个人)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把“计划”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对有关学校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托餐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物价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牵头研究制定“计划”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新闻、宣传、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学校职责。“计划”实施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行校长负责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工作。

(三)规范组织管理。

各市(州、地)、县政府要按照《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加强组织管理。

五、加强宣传教育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大力宣传“计划”实施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计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引导和促进全社会参与和支持“计划”实施;向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附件:1.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管理办法 2.贵州省连片特困65县名单

附件1

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为加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金管理

(一)完善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政策。

补助标准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按5∶5分担。各地要做好“计划”专项资金与补助专项资金的统筹衔接工作。按照各自的资金管理要求,统一管理,分账核算,严禁产生挤出效应,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二)资金拨付。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专项资金预算文件后,要尽快将预算分解到县,并在预算分解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中央专项资金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县级财政部门开设的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县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专项资金预算文件后,应当及时下达预算,并区分中央专项资金的支出类型,通过特设专户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

(三)资金使用。

国家试点补助资金要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有条件地方可实行餐卡(券)制,将补助资金直接打入受助学生个人就餐卡或发放餐券。

资金的管理和拨付工作由各县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如原上报的在校学生人数有变动,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差额部分由县级财政给予补足。各县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的结余部分存放于县级财政专用帐户上,用于抵扣下一学期的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

为保证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全部用于学生伙食,食堂工勤人员的工资支出、按规定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劳务补贴、添置、维修各种燃具、炊具、餐具、冷藏设备、交通等相关费用由县级财政性经费予以保障,不得从学生伙食费中开支;食堂煤水电等相关费用可由学校公用经费中给予补贴。

(四)资金监管。

1.各县要制定“计划”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将专项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节余留用。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计划”资金。

2.各县要进一步健全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充实财务机构,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对试点学校食堂实行成本核算。

学校要按照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食堂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单独建立食堂账目,实行成本核算,厉行节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3.各县应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学校、供餐单位或托餐家庭(个人)应定期公布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食品数量和价格,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4.各县应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

5.建立“计划”资金专项审计制度。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计划”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每年都要将“计划”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列为审计重点。

6.建立专项资金管理问责机制。“计划”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二、食品安全管理

(一)“计划”实施坚持安全第一、稳步推进。各县要将“安全、卫生”作为学校实施“计划”的首要条件,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有关法规标准,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所辖学校供餐条件进行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评估,按照评估情况,安排所辖学校分期分批实施“计划”。不符合条件的学校,不得纳入“计划”实施范围。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分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县级人民政府要指定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工作。

(三)各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教育、农业等部门与学校、供餐企业(单位)和托餐的个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并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原料定点采购、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环节监督管理,保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有效实施。建立食品留样监测制度,坚持食堂从业人员体检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食品采购管理。

1.各县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结合学校实际,针对“计划”所需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招投标、配送等环节,制定和完善食品采购管理制度。学校所需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一般要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商;蔬菜、肉(禽)类等农副产品可实行定点、集中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食品配送服务要纳入招投标合同或采购协议。

2.各县要根据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建立食品供应准入制度。凡进入“计划”的食品及原辅料供货商,应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供应学校的米、面、油、酱、醋、盐等食辅材料应有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

学校要设立专门食品检验员严把食品质量关,对进入食堂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有条件的要对采购或配送的食品查验“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建立食品质量档案。要定期公示采购物品的数量、价格等情况,接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3.各县要指导学校统一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实行索证(索票)登记制度;学校定期同供货商结算账目,采购员与供货商之间原则上不得发生现金交易;从农户个人采购的食品及食材,应做好购货记录。

4.加强对食品及原辅材料供应商的监督检查。定期对供货商进行综合评议,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一律取消其供货资格。

5.严禁采购下列食品及食辅原料:“三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产品;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五)食品存放管理。

试点学校要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储存场所,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收发登记制度。食品在校储存期间,要按照食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安全管理,严防食品在储存期间发生霉变、腐烂和生虫不洁等现象。对过期食品和霉变食品要按规定及时处理,严禁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食品流向学校食堂和学生餐桌。

(六)各县应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原料供应、加工操作、包装贮存、餐具消毒、场所环境卫生、人员健康检查等各个环节,制定和落实具体的监管措施。要定期对纳入“计划”的食品及原辅材料供应企业、供应商和供餐企业、托餐家庭(个人)依法进行食品卫生专项检查。明确专人负责,加大抽检频次,及时查处校餐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

(七)县和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

(八)各县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卫生专家巡查各试点学校,通过现场指导、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学校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师生和餐饮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有条件的试点县在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活动期间,可将涉及“计划”的食品供应商、供餐企业和供餐家庭(个人)等一并纳入培训计划,通过学习指导,提高校外食品供应方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食堂建设和管理

(一)各地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1‟23号)要求,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实现全省除教学点外“校校有食堂”的目标。村小和片区完小要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建食堂,乡镇所在地小学食堂不应小于100平方米,初中不应小于200平方米。

(二)各地要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117号)规定。农村中小学食堂实行自办自管,按照公益性、零利润的原则,中小学学生食堂一律不得对外承包,已承包的在2012年春季开学前妥善收回。

(三)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考核学校工作时,将食堂规范管理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学校应加强对食堂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把其列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食堂经营服务工作。学校食堂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确定一名校级领导分管,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堂管理员。设立伙食管理委员会,由工会干部、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具体行使食堂的监督、检查等职能。

学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验收、仓库卫生管理、食品加工卫生管理、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卫生检查及奖惩、除虫灭害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和紧急处置等制度,并上墙明示。

(四)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各县要严格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79号),结合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齐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问题。招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时,要对其身体、品行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有问题的不能录用。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饮食卫生专业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和学校炊管人员专业知识岗前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从事食堂工作。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食堂炊事员不得兼管理员,管理员不得兼采购员。

(五)加强学校食堂供餐管理。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合理控制伙食价格,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

学校食堂实行三种供餐方式: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一般适用于小学;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一般适用于中学;三是蒸饭制,即由学生自备米菜,由学校统一蒸饭,主要适用于一些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

实行包餐制的学校食堂,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营养需要、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粮油等原料市场价格、不同年龄段等因素,根据价格管理部门设定的最高限额,合理确定不同的伙食费标准和收费方案,并报教育、价格管理部门备案。

实行自购制的学校食堂,应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饭菜价格,每餐供应的主副食、菜肴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在食堂就餐的教职工,应与学生同菜同价,伙食费据实结算。

实行蒸饭制的学校食堂不得收取费用。

试点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

学校食堂可单独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支票户),单独设置食堂会计账簿。采用蒸饭制方式的小规模学校,其食堂财务可纳入学校事业财务账中统一核算。

学校食堂收入核算以自身的经营服务活动为依据,主要包括伙食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收入等。不得将学校的小店承包收入、房租收入、其他非食堂经营服务收入记入食堂收入。上级部门下达的学生伙食补助拨款,直接计入财政补助收入。

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为保证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全部用于学生伙食,食堂工勤人员的工资支出、按规定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劳务补贴、添置、维修各种燃具、炊具、餐具、冷藏设备、交通等相关费用由县级财政性经费予以保障,不得从学生伙食费中开支;食堂煤水电等相关费用可由学校公用经费中给予补贴。

学校食堂结余款项,要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得用于发放学校教职工福利奖金或其它非食堂经营服务方面的支出。

学校食堂应实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学生及其家长、伙食管理委员的监督。学校食堂每学期期末应将食堂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结算,并将结果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公开,同时报送教育管理部门备案。

严禁学校食堂发生下列行为: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弄虚作假,虚列支出;克扣、挤占、挪用学生伙食费;其他违纪违规行为。

四、校外供餐管理

(一)建立校外供餐准入机制。

各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外供餐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形成轮流更替和优胜劣汰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审定,并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

对预进入“计划”的供餐企业、托餐家庭(个人)等,试点县要组织职能部门,先期进行严格的资格(资质)审查,通过筛选,最终确定校外供餐推荐名单,指导试点学校做好选择。

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要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作为确定供餐模式的首要条件,要在县级确定的推荐名单中选择供餐企业和家庭(个人),原则上应优先选择最安全的供餐模式。

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对校外供餐者进行两次测评,测评结果上报县级营养办备案。

未经资格(资质)审查、不在县级校外供餐推荐名单之列的企业和家庭(个人)严禁从事“计划”的供餐、托餐和原辅材料供应业务。

(二)建立校外供餐退出机制。

校外供餐名单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要及时上报县级营养办,停止其供餐资格并将其清退出供餐名单。

1.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签约人无故更换的。

2.出现违反供餐合同(协议)的行为,包括严重降低供餐质量标准、随意变更供餐食谱、供餐期间严重缺失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条件等。

3.供餐期间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者,包括已进入名单但尚未实施供餐的企业、家庭和个人。

4.供餐期间对就餐学生进行克扣、延时、减量、拒绝供餐或服务态度恶劣、有打骂(体罚)学生等行为,情节较为严重者。

5.在协议供餐时间内连续停止供餐三天以上者,或频繁发生停止供餐情况者。

6.在学校组织的测评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

五、实名制管理

各县对中小学学籍实行电子化统一管理,对初中、小学各年级学生进行实名登记,严格转学、休学管理程序。县教育局负责对学校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并负责中学的学籍审批和管理;各乡镇中心校(教辅站)负责小学学籍的审批和管理。

各县应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实名制动态监控,实时动态掌握学校在校生人数。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坚决杜绝套取学生补助资金和冒领学生补助资金的行为发生。

六、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计划”实施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绩效评价,严查违法违纪问题,严格责任追究。

(一)监督检查重点。1.相关职能部门是否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管理责任是否到位。2.学校食堂建设是否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

3.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格证和健康合格证,是否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4.食品配送服务和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是否公开招投标,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5.食品采购、加工、贮存、配送等环节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6.对供餐企业、原辅料供应者、农产品种养殖和经营户是否实行严格的资格准入和退出制度,相关手续和制度是否健全。

7.学校选定的供餐模式是否科学,供餐食品是否有营养,食谱搭配是否合理,实行“计划”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有明显提高。

8.国家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落实到学校或供餐单位和个人,是否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有无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克扣专项资金现象。

9.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执行,是否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10.“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整改,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是否及时有效处理,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是否追究到位。

(二)监督检查方式。

采用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内部监督检查与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督检查。

1.加强行政监督。监察、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预防腐败。教育督导部门要把“计划”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定期督导。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把“计划”覆盖的试点学校作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重点场所,制定和落实具体的监管措施。

2.重视舆论监督。各地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准确、深入宣传“计划”,总结推广正面典型,曝光反面典型,及时改进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计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3.发动群众监督。试点地区和学校应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参加的“计划”实施监督小组,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4.专业机构监督。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检查或审计;一些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可委托符合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三)监督检查机制。

1.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省定期编发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好的经验与做法,反映普遍性问题,加强对“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督办。市(州、地)、县定期以工作简报、工作报告等形式上报本地“计划”实施情况。

2.建立目标责任考评机制。从上至下,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每年对各地、各单位及个人目标责任、食品质量安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根据考评结果,对未能切实履行责任的,限期纠正,必要时暂停拨付专项经费;对工作组织得力、按期完成任务、服务质量好、无违纪违规行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3.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地要定期将工作方案、实施进展、运行结果向社会公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主动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

4.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在省教育厅纪检监察室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并在省教育厅政务网上设立厅长信箱,在省级新闻媒体上公布。每个试点县也须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公布,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四)对“计划”实施过程中查出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事食品种植、养植、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由于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或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学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取消与学校商品交易资格,并依法追究该业主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对校外供餐企业和家庭(个人)托餐点违反食品卫生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不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的,一律停止供餐(托餐)经营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严肃处理。

附件2

贵州省连片特困65县名单

遵义市(8个):桐梓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湄潭县、习水县、赤水市

六盘水市(2个):六枝特区、水城县

安顺市(6个):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

黔南州(10个):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县

黔东南州(15个):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

黔西南州(7个):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毕节市(7个):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

铜仁市(10个):碧江区、江口县、玉屏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万山区

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 篇5

《贵州省情》期末考查论文

教师评语:

成绩: 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题目,居中 姓名,居中(班级 学号„„),居中

前言、主体、结语

其它要求:

1.字数3000字左右,杜绝抄袭与网上下载,必须手写,不能打印; 2.每部分采用先说论点,再用论据论证的方式;

3.要求紧扣题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格式规范,语句通顺; 4.从以下参考题目中任选一题(学生也可以按照上课内容具体命题):

4.1围绕“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题目自拟,写一篇论文,谈谈您对贵州文化的综合认识

4.2结合本专题所学内容,以“我心目中的贵州文化”为主题,写一篇论文 4.3结合贵州的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风俗节日、历史文化等素材写一篇文化评论文章,题目自拟

4.4以大数据背景下贵州制药业环境调查为主题,写一篇论文,字数2000字以上;(制药学院同学必作题,平时作业)

4.5论贵州旅游资源类别的多样性对多彩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4.6论贵州***族的民族风情

4.7论贵州***(市县乡)的工业化 4.8论贵州***(市县乡)的城镇化 4.9论贵州的特色旅游资源

4.10浅论贵州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4.11情系三农,服务三农,建设贵州新农村 4.12浅析贵州餐饮业的发展前景

4.13论贵州交通运输建设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5.上交论文统一使用A4纸,双面手写。

注:讲座论文规定于14周星期五(2015年12月4日)班长或学习委员收齐,按学号排列,标明未交人员学号及姓名,与考勤表一起统一交给任课教师。

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 篇6

【例题】分数4/

9、17/

35、101/203、3/

7、151/301中最大的一个是()。

A.49 B.1735 C.101203 D.151301

【例题】(8.4×2.5+9.7)÷(1.05÷1.5+8.4÷0.28)的值为()

A.1

B.1.5

C.2 D.2.5

【例题】1999

1998的末位数字是()。

A.1

B.3

C.7 D.9

【例题】有面值为8分、1角和2角的三种纪念邮票若干张,总价值为1元2角2分,则邮票至少有()。

A.7张

B.8张

C.9张 D.10张

【例题】某市现有70万人口,发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参考答案及解析

【解析】D。

【解析】A。原式=(2.l×4×2.5+9.7)÷(1.05÷l.5+8.4÷0.28)=(21+9.7)÷(0.7+30)=30.7÷30.7=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解析】A。由9x尾数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可知9x的尾数是以4为周期进行变化的。而1999的,1998÷4=499余2,所以9

【解析】C。要使邮票最少,则要尽量多的使用大面额邮票,所以要达到总价值,2角的邮票要使用4张,1角的邮票要使用1张,8分的邮票要4张,这样使总价值正好为1元2角2分,所以要用9张。

【解析】A。可以设现有城镇人口为X万,那么农村人口为70-X,得出等式4%X+5.4%(70-X)=70×4.8%,解出结果为30。

1998

1998的尾数是由9

贵州10年前农村教育 篇7

1.读“世界银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列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成就显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2)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2.读“贵州省高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贵阳(北站)是贵州省高铁枢纽中心。其向东可以到湖南省的中心城市长沙,向西可以到云南省的中心城市昆明,向东南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等,可以到广东省的中心城市广州。

贵州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篇8

——以六盘水盘县为例

内容摘要:就全国而言,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问题已成为建设社会注意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就是贵州也不例外,也面临着农村的养老问题。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贵州农村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以贵州盘县地区为例分析农村的问 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去解决农村所存在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可行路径解决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十三亿人口中就有九亿农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农村的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所以农村的老年人口是我们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就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在贵州六盘水市常住人口的分布情况中:0—14岁人口为696542人,占24.43%;15—64岁人口为1943683人,占68.17%。其中60岁以上的占总量人口的比例为10.9%,较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84个百分点;65岁以上占总量人口的比例为7.4%,较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2.56个百分点。当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其总人口10%就意味着开始进人老龄社会,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标准。由此可见贵州六盘水市老龄化趋势已开始显现。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会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压力。这些压力表现在:一是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沉重。二是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较高,使得社会医疗资源出现压力。据了解,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其他人群的3至5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也随之高速增长。三是为老龄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需求。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生活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贵州农村老年人口问题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关键问题,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民生问题的一部分,是建设我省不可抛弃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贵州农村秩序稳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更应该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本文以贵州的盘县地区为例,通过对这一地区养老现状的研究,从中找出我省养老的普遍问题,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盘县经济发展概况。

㈠盘县经济发展概况

盘县是位居于水城,六枝当中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也相当快,它是一个煤资源丰富的县城。在2011年盘县已经建设完成响水 1

煤矿、松河煤矿等大型矿井;对地方煤矿也加大了关闭整合力度,由246对

整合为140对,生产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设计产能和原煤产量分别

由968万吨、2076万吨提高到2765万吨、3326万吨。煤化工、电力、建材

重点产业快速发展,资源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首黔新工艺新材料循环经

济工业示范基地、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盘县电厂“上大压小”、盘北煤

矸石电厂、万家口子水电站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盘南电厂240万

千瓦机组和120万吨产能的三合水泥厂,发电量由2005年的70.3亿度提高

到2010年的175亿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

年的1.77下降到2010年的1.47。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产业。可

盘县是一个人口大县,盘县有近120万人口和97万农民是盘县最大的县情,我们的农民不可能完全去搞煤资源。农村的人口给盘县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

威胁。同时我们还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农业

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持续增收还较困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社会事业

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还不相适应等问题。在农村贫富差距尤其突出,有的农村煤资源丰富自然就要富些,而没有的地方就只有靠苦力种地来养活自己。

开煤矿的大老板成了爆发富,而打工的仅仅得到的只是用生命换来的一点微

薄收入,人与人之间的贫富的差距就拉大了。有的人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而有的人却温饱就成问题,尤其是缺乏劳动力的老人,就更不难想像他们的生活了。老年化的加剧,对盘县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农村养老现状和养老设施现状。

关于盘县的农村养老,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

体现出来。

㈠..盘县养老中存在的问题

(1)盘县家庭养老方式进行养老的方式日益弱化。我国农村历来基本实行的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也是当前盘县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家庭

养老是一种完美的养老方式,然而,近几年盘县的计划生育的推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家庭人口的小型化,削弱了家庭养老功

能。其次,多数老人生活负担繁重,经济来源单一,体力劳动是他们生存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向城市,开始务工,或

经商,求学,留在家的只有老人了,只有靠他们自己去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盘县的人口素质是普遍很低的,孩子不孝顺的同时,老人的法律意识也淡薄,所以老人的后半生是得不了保障的,尤其在农村说到孝道,在农村来说是不

现实的,基本孩儿成家后都不管老人了,老人还得想办法自己好好的活着。

自己还得储蓄拿去养老。

(2)老年人收入缺乏保障。养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老年人的收

入保障是养老问题的核心,收入保障是农村人口养老支持的核心所在,它直

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盘县农村的绝大多数老年人在经济上享受不到

社会保障。在此种前提下,他们很大程度所依赖的只能是自我经济支持。目

前我县老年人的自我经济支持力相当有限。农村老年人由于受教育水平普遍

偏低以及缺乏离退休金和医疗保障,个人收入主要依赖农业。农业收入的相

对不稳定性,往往又使其养老自我经济支持的能力相当脆弱。而事实上问题

远不止这么简单,前面的假设是建立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一旦他

们遭遇疾病或丧失了劳作能力,等待他们的将是收入来源的断绝和疾病的折

磨。(3)制度保障不健全或缺失。盘县的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长

期游离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边缘,政府对农村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救济和

低保投入严重不足,目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还是极少数人,而得到补助的这

些人往往不是贫困的人,那些大量真正的特困老人反而因种种原因得不到保

障,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农村基于集体建立起来的传统“五保”制度因种种原因

得不到好的实施。(4)土地保障功能日趋弱化。盘县的农村国家为了开矿等的活动,农村的大量耕地被政府征用,农民没有了土地,传统的农村家庭养

老保障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㈡.盘县对养老现状采取的措施。

①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搞好老年

服务工作,盘县老龄办决定,从2010年4月1日起,免费办理《贵州省老年

人优待证》。这一决定,为全县广大老年人旅游出行、看病就医等享受优惠照

顾,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这一举措,将惠及全县十多万老年人,为他们

参观游览、旅游出行、看病就医等创造了极大便利。②盘县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农村计生的“两户”养老问题。在2008年,盘县被省人口计生委确定

为全省农村计生“两户”家庭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县。日前,盘县县委县政府及

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制订下发了《盘县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家庭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建

立农村计生“两户”家庭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列入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

容。宣告农村计生“两户”家庭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

③盘县首次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从2011年2月起11万60周岁

城乡居民领取养老金12月2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盘县县委、县

政府及相关单位举行了盘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首发仪式,这标志着盘

县11万年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从本月开始,每月将按时领取55元的社

会养老金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友宾出席首发仪式并讲话。④ 全面实施了农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困帮扶网络不断完善,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

水平从64.41元提高到113.24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达59.7元。积极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8.76%,基本实现全覆盖。虽然盘

县政府对农村的养老问题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我们应

该精益求精,找出他们的不足,进一步解决盘县的养老问题

㈢,养老设施的不足之处。

①提供给敬老院的住房不好,生活条件差,政府对养老院的老人不是很关心。现在一些偏僻的地方的敬老院的老人生活困难,政府采取不管的态度,敬老院的养

老对象也单一,基本上只面向„五保,‟老人;同时它的数量不足,规模小,远不能满足盘县众多农村老人的实际需求。②多数农村老人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思淡薄。农村的低保老人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他们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在政府发的低保户中有不公平的现象,不是每个低保户都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钱国家提供的。有些该得的不得,靠关系的到获了低保。盘县农村的低保制度并不是真正的健全了,喊口号的时候到是很多的。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喊喊口号也无妨。③在医疗方面,盘县的乡村医疗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农民需要。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整理,乡镇卫生机构的管理层多是中专学历人才占比39.5%,大学本科仅占比3.2%,硕士学历人才占比0.1%。大多数的管理者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培训,管理知识很难适应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需

求。同时,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素质也不容乐观。盘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医务人员对老人的服务态度非常差,老人得不好的服务。虽然盘县农村医疗基本得到了覆盖,可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是存在农村老人看病难的问题。药贵医不好病在农村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有好多农村老人是不敢怒也不敢言的。农村老人的医疗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

三.我认为合适的养老体制。

限于盘县所处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完全的依托家庭养老还是完全依

靠国家和集体的大包大揽都不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㈠盘县的农村养老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

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沿着前面研究其困境的思路分析解决路径如下:

(1)巩固并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传统的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最佳养老模式。就老人而言,在家里居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保持原来的生活节奏;一方面老年人可以通过照料孙辈、简单的农业生产等方式在家庭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所以我们必须巩固并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它对于解决农村养老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2)提升农村经济支撑力,鼓励个人养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

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养老的经济支撑力。从宏观层面来说,财政应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让工业切实“反哺”农业,城市真正“反哺”农村。同时鼓励并采取一些优惠措施推动一些企业到农村因地制宜地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应提高个人经济的独立性。目前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受其所处时代和各方面条件的制

约,其储蓄情况和条件已经成为定局,土地已成为其目前拥有的唯一资源,必须由国家出面,无论是在土地政策上,还是年老农民的土地收益上,想办法使这一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经济自我支持力。值得一提的是,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对于摆脱老年人对子女的绝对依赖性、提高独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素质的提高,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强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更好的机会,增强自我经济支持力。(3)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措施。然而,在盘县的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

发展是非常的缓慢的。根据盘县农村当前的现实,应该逐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在盘县好多贫困的地区由于受集体、农民经济水平低的制约,不具备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但往往这些地区农民的养老需求最为迫切,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政府当承担这些地区的养老重担。首先,政府要调整财政分配格局,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欠发达地区农村老人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就是吃饭和看病,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其次,完善社会化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以确保能应对因突发灾害造成的养老困难以及无子女老人的养老问题。最后,政府应该对有老人尤其是有多个老人的家庭予以补贴。随着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加剧,养老所需要的费用也在不断上涨,对于有老人尤其是有多个老人的家庭来说,赡养老人将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有许多贫困家庭因供养老人而愈发艰难。政府的补贴,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的这一困境。(4)变革和发展农村敬老院。我县农村现在的敬老院对解决部分农村老人的养老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需要改革和发展。首先,扩大敬老院的养老对象范围,对全部老人开放,以家庭和养老院互相结合与支持进行养老。例如,在农村农忙时节和其他情况需要时,子女可以把老人送到敬老院照料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其次,针对养老院数量不足,规模小的状况,需要积极发展,不但争取在全国农村乡镇普遍建立敬老院,在有条件的村也要建立村一级的敬老院。

㈡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我们还应该坚持其他的基本对策

(1)搞好宣传教育,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由于我县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远未健全,农村老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还要依靠家庭养老,因而要重视家庭养老。为此,必须搞好对中青年农民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建设活动,如评选好儿女、好婆媳、好村民、文明家庭等

(2)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加强道德规范建设。要在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村规民约”。

(3)及时处理家庭养老纠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农村养老纠纷发生后,要及时妥善处理。处理方式以通过亲朋、邻里、家族和村组织解决为主,以劝解、教育为主。同时,也要说服老人,注意与子女关系的处理。

(4)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1.积极兴办敬老院,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都应积极兴办敬老院,并注意开展以副养院活动,不断提高入院老人的生活水平。2.加强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服务。一要大力倡导建立老年服务组织,如老年福利资金会、老年服务社等;二要加大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增加和改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三要大力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奉献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活动。

四.养老探究的意义。

⑴,构建盘县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盘县新农村的现实要求。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新体制的研究和建立对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调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缩小城乡差别,改善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⑵,它可以改善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口老年化带来的经济滞后发展,解决好村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缩小城乡差距,把我县建成一个人口与经济,环境

与资源相协调发展的经济强县。

⑶,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它是我县经济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它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1]六盘水市人口分布网。

[2]盘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3]

[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EB/OL].转

[6]丁润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撑条件〔J〕.理论探索,2005,(4).[7]盘县人民政府网-盘县快讯。

[8]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社会保障制度,2005,5,12.[9]吴志远,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2003,11 38-40.[10]盘县活动办。

[11]六盘水人民日报。

上一篇:制冷设备维修实习大纲下一篇:冬季周末祝福短信给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