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2024-07-28

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精选12篇)

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1

安全生产承诺书

中建三局三公司:

我代表对你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如下承诺:

一、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遵守你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决做到安全生产。

二、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无建筑施工作业禁忌的身体疾病,不的使用18岁以下工人(童工及未成年工),不使用年龄超过45岁以上的人员。

三、及时向你司上报作业人员名单,接受你司安全教育,保证不私自乱雇工人。

四、按照合同约定,保证为工人配备合格有效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认真教育和督促工人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证安全生产。

五、听从管理人员指挥人员和安排,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督促,教育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作业,不违章冒险作业。

七、保证特种作业人员的经教育培训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自带各类工具符合国家及行业安全要求,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设备和工具

八、遵守项目上的一切管理制度,积极组织落实开展本队内的班前安全教育活动。加强班前安全喊话等多样化教育。

九、教育本队所有施工人员,遵章守纪,服从项目管理。如有违章行为,经项目及其他人员再三教育不改者,愿意接受项目罚款,不服从管理及教育者,及时办理退场手续。

十、支持项目安全员的工作,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及了解、学习,保证现场施工用电、机械设备(小型机具)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做到用电要申请,接线找电工,机械设备(小型机具)在使用中要做到定人定岗,操作人员懂的本设备的性能,操作办法及操作规程。

十一、参加项目部各种应急预案的演习,熟悉操作规程,教育工人遇有险情时,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参加事故抢险工作。

承诺单位盖章:

法定代理人或法人委托人签字:

项目部签收:年月日

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2

广东省档案馆是广州亚运会期间的重点安保单位之一。为了做好亚运期间省档案馆的安全保卫工作, 省档案馆成立了安保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安保工作实施方案, 完善并落实了安全保卫、消防安全、保密安全、档案安全保管等各项工作责任制, 同时还与相邻的部队、消防武警、公安派出所和街道等有关单位加强沟通协调, 建立了互为一体、齐抓共管的安保工作格局。根据亚运安保要求和档案馆安全管理的实际, 省档案馆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库房、网络等重点部位应急处置预案, 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消防疏散演练和消防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邀请专区民警给档案馆物业公司安保人员上安全课, 并组织针对外来人员冲出档案馆辖区、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档案馆大楼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提高了档案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省档案馆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仍投入资金购、更新安防系统, 并聘请专业公司对档案馆大楼消防系统、动力电自控系统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测, 提高了档案馆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

广州亚运会正式开幕后, 省档案馆加强值班工作, 实行上班时间专管人员负责、夜间由居住在档案馆附近宿舍楼的干部带班, 周六、日由馆领导带班值班、各处室干部轮流值班的制度。同时, 还加强对档案馆前面的文化广场的安全管理, 既维护了档案馆的安全, 又考虑到市民群众在文化广场的休闲文化活动, 也照顾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

(广东档案信息网)

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3

党委重视,督导到位,重点突出一个“优先”。泗水联社党委始终把有效防范安全责任事故作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保卫工作在联社党委会上享有优先权,议题优先讨论,安保支出优先考虑。党委成员在坚持定期不定期查岗制度的同时,每逢重大节日、敏感时期积极开展以联社党委成员任组长的专项安全风险大排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堵塞风险管理漏洞。同时,在联社综合考核中,实行安全、信访、案防事件“一票否决制”。

抢前一步,早防一招,突出三个“早”字。为转变工作理念,增强保卫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变被动防御风险为主动规避和掌控风险,泗水联社突出三个“早”字,积极开展14个“百分之百”建设。一是“早知道”。2015年,组织全员学习通报了4次“案件信息”、进行了2次安全风险提示,做到对安全保卫工作面临形势的“早知道”;二是“早防范”。联社每半年都进行典型案件的剖析,通过对同业和行内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做到对同类同质案件的“早防范”,切实感受14个“百分之百”建设的针对性;三是“早关注”,加强对高发、频发及高危案件的定期通报分析,做到对重点风险领域的“早关注”,深刻体会办事处14个“百分之百”建设的前瞻性,真正做到风险防范“抢前一步、早防一招”,使其在安全管理上发挥积极作用。

以人为本,激发热情,突出一个“情”字。为进一步加强对保卫及押运人员的人文关怀,泗水联社实行了押运人员“每天有例会、每周有学习、每月有评比、每季有总结”的“四有工作制度”。通过每天早晨出发前的例会、每周的定期学习、每月的定量评比、每季度的汇报总结,及时了解和掌握押运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组织押运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购买人身保险,增发就餐及押运补贴并按季配备作训服,通过以上举措有效地激发了押运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了“我以保卫部为荣,保卫部以我为豪”的相互支撑、团结互助的工作局面。到目前为止,押运队连续6年执行任务2300余次,无任何责任事故。

强化培训,狠抓训练,突出“三性”建设。为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御敌本领,泗水联社注重在“实”字上下功夫,形成技能体能训练常态化。一是讲求训练的实用性。强化对枪弹常识和操作的训练,熟悉掌握武器性能,通过擒敌拳、健身锻炼等,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讲求训练方式的灵活性。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请进与走出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重点,分段实施,确保工作训练两不误。活动以来,保卫部共组织业务培训9次,体能训练30余次,组织岗位技能业务考核2次,请武警进行集中培训6次,2次负重野外拉链,组织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及常用消防器材使用培训4次,防抢防盗应急处置演练和火险应急处置演练1次。三是讲求理论学习的经常性。保卫人员除执行年度练兵计划的规定内容外,还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一次保卫工作会议,做到上级文件必学,基础知识常温,基本操作熟知,“各种预案”牢记。

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全面贯彻“规范化”要求。一是管理制度规范化。本着内、外兼防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定岗定责,规范行动,做到遇事不乱,指挥有序,协调默契,增强了保卫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管理程序规范化。根据工作实际,泗水联社制定完善了《泗水县农村信用社押运期间安全保卫工作操作细则》、《泗水县农村信用社防尾随门使用管理及违规处罚办法》、《泗水联社安全保卫非现场检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及相应的操作规程,制定了《泗水县农村信用社安全防范设施动态管理办法》,确保了“14个100%”规范化建设先期规划的前瞻性、建设期的有序性、后期管理的科学性。三是管理措施规范化。建立了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全面进行交流思想,确保队伍团结;建立了思想工作分工负责制,采取主管领导和保卫部门负责人与员工谈心、家访、重点帮助、集中谈话或个别谈话等方式,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积极帮助他们抒解心中的困惑,化解思想上的“疙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建立健全了《保卫值班人员日常考评制度》,把每个同志的值班和工作情况,与奖金分配和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分清优劣,奖罚分明,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坚持每周和重要节日前后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制度,采取常规性检查与突击性抽查、白天查与晚上查、电话查与现场查相结合的办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文/李超钱豪)

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4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

本人是

(工程名称)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承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

单 位 公 章:

承诺人签字:

身 份 证 号:

签 字 日 期:

****年**月**日

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

本人受

(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

授权,担任

(工程名称)的(建设、施工、监理)项目负责人,对该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组织管理。本人承诺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履行职责,依法对工程安全生产承担法律责任。

单 位 公 章:

承诺人签字:

身 份 证 号:

注册执业资格:

注册执业证号:

签 字 日 期: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5

一、积极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自觉接受政府及安监部门的监督管理,把安全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

二、确保安全资金的投入,配备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器材;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督促其按规定佩戴、使用;不断完善设备防护设施,定期做好设备检修,记录齐全,认真做好改进安全生产条件工作,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三、在本单位开展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认真查找各类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及时上报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四、对重大危险源和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实施有效监测、监控;落实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应急措施,建立定期巡回检查制度;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五、定期做好本单位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保证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表彰安全先进典型。

六、及时组织人员加强生产事故防范,发生事故及时上报,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在本单位公布事故处理情况,教育全体职工,坚决落实事故批复单位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整改落实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各项防范措施。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对事故死亡人员的赔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如违反上述承诺,我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

法定代表人签字:

承诺单位(盖章)

项目建设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6

承诺单位:(加章)承诺时间:

柳林乡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制

项目建设安全承诺书

柳林乡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之规定,我作为投资项目的法定代表人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建设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本人保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市、区、乡关于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积极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努力做好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工作,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作为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者,我单位郑重承诺如下:

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规范建设行为,全面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对项目建设安全负总责。

二、践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违规为零,事故为零”的理念,确保我单位项目建设工程从即日起到工程结束止,工伤死亡事故为零。

三、严格落实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建设需要的专职安全人员和各种管理人员,结合本项目实际,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建设施工中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施工安全。

四、切实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做好统一协调管理工作,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不盲目赶工期、抢进度,不多头多面建设。坚持“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范围)动态管理,全面做好“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五邻边(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坚决杜绝个人作业违章、管理违章和管理者违章,构建文明的施工环境和良好的安全气氛。

五、加强施工、监理等队伍管理,严格落实施工单位人员入场培训和人员的备案及管理工作,严禁施工等单位使用未经培训或培

训不合格的人员上岗;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六、加强项目建设基础工作,为施工方提供真实、准确的地质和设计等技术资料,为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条件,保证安全投入及时到位。

七、加强建设过程中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现场管理,积极做好安全自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建设施工中需要的各种施工设备、临时设备的安装、使用符合安全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定;杜绝工程转包、违规分包和挂靠资质现象的发生。

八、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教育、队伍建设和演练,熟知应急知识及避灾路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工迅速撤出人员。

九、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许可。依照有关规定,依法办理各种证照,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组织建设,不进行任何违法违规建设活动,确保按照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

十、自觉接受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的监督管理,绝不弄虚作假;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如果违反上述承诺或未执行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自愿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及经济处罚,并自愿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

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7

驱车前往博罗的路上, 时值傍晚, 道路两旁的田野里已没有耕作的农人, 眼前尽是新鲜的绿色。省农业厅农情调度显示, 目前, 全省已种下各种春种作物万亩, 粮食作物1690万亩, 占春播作物计划面积的64%。早稻基本完成播秧任务, 部分地方陆续开始插秧, 春耕生产此时已进入关键阶段。

广东省人民政府李容根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颜学亮副秘书长主持了会议。省农业厅谢悦新厅长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李容根强调说, 抓好全省40个产粮大县建设和春季农业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意义重大, 任务艰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 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是农业, 重中之重是粮食。目前40个产粮大县水稻播种面积占全省的65%, 稻谷产量占全省的67%, 提高产粮大县水稻生产能力, 对提高广东省口粮自给水平、确保城乡居民口粮安全非常关键。

据了解,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2008年广东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有所增加, 但总产量减少42万吨, 减幅达3.3%, 共有15个地级以上市没有完成粮食产量的考评任务。与此同时, 粮食单产低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基于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粮食产不足需的省情, 如何大力开拓发展广东农业生产, 其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谈及当前产粮大县普遍存在“五难”问题时, 李容根副省长着重强调了两点:如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他向与会者介绍了惠州市惠东地区这方面的做法——实施马铃薯与水稻轮作, 二者相辅相成, 不但提高了耕地使用率, 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 是可供各地借鉴的成功经验。他指出, 冬种、轮种大有潜力可挖, 各地应根据自身条件, 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 为实现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集思广益。在农业装备方面, 由于农民种粮规模小、收入少, 加上农机具购置费用高、油价大幅上涨等原因, 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具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机械化程度低, 不少产粮大县机耕率在50%以下, 影响了粮食生产现代化进程和规模化经营。他认为, 要实现到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950万吨, 新增生产能力120万吨, 其中水稻总产量820万吨, 新增生产能力110万吨的目标, 就必须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尤其是机插水平若不提高, 粮食增产将会比较难, 应作为重点问题来研究。

耕地“撂荒”的问题, 有些地方情形较为严重。李容根表示, 一定要综合运用政策、项目、市场等手段, 挖掘潜力, 努力扩大粮食作物种植, 坚决遏制耕地撂荒现象。广东本来可耕地面积就少, 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 决不能“有田无人耕”。建立“耕地托管所”就是一个可行的好办法。

谢悦新厅长也在讲话中指出, 建设40个产粮大县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实施粮食发展战略, 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 是李容根副省长今年主抓的重点工作。他要求各级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特别是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省农业厅将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40个县, 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确保产粮大县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广东省各市县分管领导和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惠州市博罗县、梅州兴宁市等5个典型代表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博罗县人民政府代表在发言中表示, 会议的召开使他们更加明确了产粮大县的目标任务, 接下来, 将全力提高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方面博罗以往的成功经验是:一是因地制宜扩大中季稻种植。利用5-9月绝大多数菜场休闲不耕这段闲置时间, 从2006年开始进行以中季稻为核心的“123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 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5000亩, 仅此一造, 为该县增加粮食产量约4500吨。二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 李容根副省长在讲话中重点介绍的冬种范例正在博罗。过去几年, 该县加大力度, 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冬种生产, 有效推动了冬季农业生产发展。2008年全县冬种生产面积达25万亩, 其中马铃薯、番薯、甜玉米、豌豆等粮食作物面积13.2万亩, 比上年增加2.3万亩, 增加产量7820吨。

兴宁市政府采取了三点做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是扩大生产基地, 增加优质稻的种植面积。二是强化龙头带动。采取民营投入、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 培育有规模、有档次的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同时引导种粮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实行订单生产。三是培育精品。重点是把本市“穗颖”、“家福”、“家旺”等三个品牌大米打造成全省知名产品;除此以外, 市政府还专门拨款对种粮高产户进行奖励,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给予奖励5000元、3000元和1000元, 对成绩突出的技术员也给予奖励, 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广东省“强师工程”实施方案 篇8

一、总体目标

(一)教师队伍规模满足教育需要。到2016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量能充分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需要;珠三角地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教师数量满足优质教育要求,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

(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到2016年,全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达到国家规定学历标准,学历达标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提高学历层次教师比例达教育发达地区平均水平;本科院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高职院校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分别达到40%和55%。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优质师资的区域分布及学段分布上趋于合理,解决农村边远地区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现象。高等学校教师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化水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一体化”教师比例达到60%,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10%;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三)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广大教师普遍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行,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较强的教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到2016年,培养出一批具教育家素质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省级名教师10,000人,名校长(园长)3,000人;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均有在全国具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高等学校汇聚一大批在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实施原则

(一)遵循规律,改革创新。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渠道,突破制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

(二)总体规划,分级落实。全省整体规划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各市、县(区)及高校相应分别制定本地、本校的目标和任务,分级实施。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急需优先,适度倾斜经济欠发达地区;分门别类、按地区差异分别确定政策措施。

三、具体措施

(一)幼儿园教师达标工程(略)

(二)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略)

(三)职业教育教师技能提升工程

1. 工作目标。

到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量能满足学生规模需求,专任教师学历达到国家要求,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比例达到10%,“双师型”和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60%,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10%。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比例达到55%;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素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每个专业至少引进1—2名高技能人才。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3,000人,省级培训20,000人;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培训2,000人,省级培训10,000人。

2. 工作措施。

(1)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素质。

①拓展专业教师来源,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在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五邑大学、湛江师范学院等院校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班培养规模,每年3,000人;委托省外工科院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每年500人;依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联合相关院校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每年500人;面向社会广泛吸引具有高水平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资助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聘请300名高技能人才,带动各地和各校聘用高技能专兼职教师。

②实施专业名师、名校长孵育计划。组织优秀校长、教师高级研修400名,培养中职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1,000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1,500名;5年完成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3,000人次,省级培训20,000人次。

③实施中职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计划。以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及有条件的企业为主要依托,建设一批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④技工院校师资提升计划。组织技工院校新教师培训每年500名,“一体化”教师培训每年500名,专业(学科)带头人培训培养每年100人,优秀管理人员培训每年200人。充分依托现有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一批省级技工教育师资基地。

(2)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①实施高层次技能人才吸引计划。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聘用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高等职业院校任教。

②开展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素质提高培训,5年完成国家级培训2,000人次,省级培训10,000人次。

③实施高等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国家和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每年遴选100名骨干教师进行人才项目资助,促使其成为专业领军人才和行业大师。

(四)高等教育“育英培青”工程(略)

四、市县和高校责任

(一)科学规划,做好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欠发达地区应按编制标准配足补齐职业学校、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促进民办幼儿园参照标准配置教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根据生师比、班额等因素综合统筹配置各类型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教师数;5年内各地应补齐补足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解决教师因进修、病假、产假造成的短时间不足问题,防止代课教师问题反弹。发达地区应创新教师管理新机制,落实教师聘用制,积极开展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实践。各地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刚性约束机制。完善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支援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政策措施。中等职业学校要想方设法从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补充专业课教师,各地要按编制标准及时为中等职业学校核定编制。高校要按照编制标准逐步配足教师,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规模积极补充专任教师,确保高校生师比在适当的范围,切实减轻教师过重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本科院校补充教师要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为主;高职院校补充教师要以有行业企业经历的研究生为主。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各地要采取集中安排、学费资助等多种方式,组织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通过脱产学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学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欠发达地区重点落实农村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并按教师队伍总量10%的比例开展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发达地区重点开展教育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全员培训。有条件的地区除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名教师境外培训外,还要组织开展本地区骨干教师的境外培训。各级财政和学校要按规定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及时足额用于教师培养和培训。加强本地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训资源支持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园(含民办)教师申请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职称,每年在岗幼儿园(含民办)教师申请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职称的比例不低于队伍总量的15%。各地和各职业院校要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的资助经费,确保专业课教师落实每年到企业实践的规定。高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依法安排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教师培养培训;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安排不少于教师队伍总量2%的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访学或研修,每年有20%青年教师在省内、校内接受培训,5年内高校青年教师完成全员培训;完善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参与重要学术活动、重大项目研究等,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经济欠发达县、山区县要采取积极措施稳定骨干教师队伍,5年内彻底改变骨干教师的非正常流失状况。各职业院校应积极面向社会招聘高技能人才担任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各市要明确制定每年引进高技能人才数量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高校要加大人才引进经费的投入,想方设法通过团队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以及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带头人。加大对引进人才的资助力度,对引进人才除提供安家费、周转房外,还要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工作助手,适当给予科研启动费,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稳得住,全身心投入工作。切实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创设“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学术研究环境。妥善处理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加大对现有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使广大高层次人才能够立足本职岗位,潜心研究,教书育人。

(四)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各地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校(园)长的任免、调配、考核等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校(园)长(含民办校、园,下同)交流或跟岗学习,5年内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面应达到100%。各地要建立名校(园)长培养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对校(园)长进行办学理念、领导力提升、学校改革行动研究、办学思想提炼与传播等内容的培训,提升校园长的办学水平,形成名校(园)长培养梯队。

(五)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优化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各市、县(区)应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落实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教师工资和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要制定出台当地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各地要因地制宜,通过建设、租赁等方式为交流、支教教师提供周转房。进一步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体现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业绩的教师收入分配体系。充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保证其享有与工作职责相应的福利待遇。关心青年教师生活,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解决。继续做好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活动,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南粤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评审活动。民办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教师队伍。

五、组织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是实施“强师工程”的责任主体,要依据“强师工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本地区、本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分级实施,形成省、市、县和高等学校共同推进实施“强师工程”的强大合力,确保“强师工程”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各级政府要按规定落实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教师培训、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教师表彰奖励等经费。高等学校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资金投入,按规定落实教师培训经费。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师工程”所需资金以市县和高等学校投入为主,省财政于2012—2016年每年安排5亿元,5年共投入25亿元用于“强师工程”。省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奖补制度,对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清晰、措施到位、进展顺利、成绩突出,或在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中有创新措施、成效显著的市、县(区)政府实行资金奖补。按不同地区和目标要求分别制订奖补办法(另行颁布)。对区域内教师队伍数量、质量满足教师发展需求,各项指标明显提升并处于全省前列的市、县(区)给予综合奖。对区域内教师队伍建设在某一方面的指标有明显提升或某方面工作有明显成效的市、县(区)给予单项奖。单项奖包括:加强县域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农村中小学周转房建设、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创新、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素质提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民办学校教师权益保障等等。

(三)加强督导检查。省制订《强师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监管,加强项目和效益评估;将“强师工程”实施列入基础教育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作为教育强县(市、区、镇)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县(区)督导检查的重要指标;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部门配合。各级教育、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强师工程”工作的统筹协调,财政部门要多方筹措,加大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创新教育人事管理方式,从有利于教师交流出发简化教育人事管理办事流程,加强对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的督查;机构编制部门要及时按标准核定教师编制,督促编制标准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五)落实责任追究。各级政府、各高校要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强师工程”建设中的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在 “强师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要追究部门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涉及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通信工程的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9

1、严禁在非行业默许时间内操作(含远程操作)现网运行设备(包括对现网设备的软件查询和设置、对现网设备的硬件连接,对现网在用设备的硬件触碰或变更等),严禁未经客户正式授权许可便擅自操作客户设备,严禁擅自进行超出技术授权范围的设备操作,严禁无方案、方案未经审批便操作或不执行方案盲目操作,严禁操作后不与客户共同进行必要的业务、计费等相关验证。验证完成后必须由双方书面确认。

2、对于网络变更的所有操作必须在行业默认时间(0:00—6:00)或授权批准的时间内完成,不允许将晚上才能进行的操作放在白天做。

3、进出客户机房必须有书面申请许可,且申请内容要与操作方案相一致。

4、项目割接方案、割接申请、操作授权电子件(方案必须要包括整网结构、本网络特殊性总结、操作对整网的风险评估、业务验证方案、回退方案等)必须提前5—10天(具体要求参照项目规定)提交PM、项目技术总负责。中小型项目割接提前3天提交PM、技术负责。重大项目割接提前3天审核完毕,中小型项目割接提前1天审核完毕。审核结果由技术负责人通知合作单位工程负责。

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我省有关安全文明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相互协调配合,切实履行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和义务,承诺如下:

一、建设单位

(一)严格按照国家及我省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以及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工程建设,把工程建设安全,包括工程安全、作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安全,保护环境卫生纳入管理范围,并落实监管人员,配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做好安全文明生产工作。

(二)负责提供施工作业现场及其毗邻区域的供排水、供电、供气和通信等设施的空中和地下管线配置情况,可能影响到的建、构筑物情况及地质资料,对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为本工程安全文明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不以任何理由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有关工程建设安全文明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和监理。

(四)不要求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安全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

(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安全文明生产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施工作业的行为,并监督检查其具体措施的`落实。

(六)督促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安全文明生产实施监理,并监督检查其具体监理措施的落实。

(七)接受并积极配合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实施监督管理,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监察。

二、施工单位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我省有关安全文明生产的法律、法律和强制性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保证体系,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切实履行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和义务,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公众安全,保护环境卫生,保持施工现场整齐有序,做到文明施工。

(一)建立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监管人员,赋予监管权力,确保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实施有效管理。

(二)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经费的投入。安全文明生产设施、设备按标准设置,配套齐备,牢固可靠。

(三)强化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培训,严格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做到全员执证上岗。在日常监管和各极检查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汇检制度,发现隐息立即进行整改,不留死角。

(四)施工现场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机具、机械设备和电气装置等,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否则,一律不投入使用。

(五)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各种材料分类存放、堆码整齐,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处理,不从高处向下抛投建筑材料、施工用具及建筑垃圾。

工地设保洁工或卫生值班人员,各工种完工后做到“二完料尽场地清”。现场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做到场内道路平整、通畅、不积水,泥浆、废水不外流,不尘土飞扬,不排泄有毒有害气体。

(六)保证施工现场及周围人居环境良好,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原则上应明显分开或进行隔断。按规定设置食堂、饮水处、厕所、浴室并符合卫生要求。

(七)按规定设置现场标志牌(五牌一图)和安全警示标志,对涉及社会公众安全的,要在显著位署设警示牌,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八)重大安全事故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上报,并进行调查处理。

(九)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建设、监理单位的督促检查。建筑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监察。

三、监理单位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我省安全文明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把工程建设安全文明生产纳入监理范围,与工程建设、工期和投资控制同步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安全文明生产监理机构及规章制度,配备监管人员,落实责任制,依法履行安全文明生产监理职责。

(三)监督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制和具体措施,及时制止违法违规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不文明施工等行为,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督促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并及时报告建筑安全监管部门。

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10

粤建管字【2000】45号

各地级以上市建委,深圳市建设局,顺德市市政建设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提高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现将《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省建设厅建筑管理处。

广东省建设厅

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和 制度化管理,提高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部《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和〈广东省工程建设安全监

督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以下简称安全评价),是指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以下简称〈标准〉)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的结论。

第三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构)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具体的安全评价监督工作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简称安监机构)进行。

第二章 安全评价程序与内容

第五条

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办理施工安全监督手续,施工单位应同期提供下

列资料,由安监机构审查安 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制;

(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管理要求;

(三)施工组织设计;

(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制度;

(五)安全教育制度;

(六)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

(七)物料提升机(钢井架、龙门架)、塔式起重机、外用电梯等设备和施工机

具进场及安装使用管理制度。

安监机构应在2个工作日内对以上资料审查完毕,向施工单位提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的审查意见。对审查不合格的工程,安监机构应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重新报送审查,审查合格方能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六条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专职安全员配备情况,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基坑支护、模板工程等专项技术方案和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名和加盖公章后才能使用。

第七条 安全评价按下列五个阶段进行:

(一)施工准备评价。在施工现场准备完毕后,对场地平面布局、围蔽、临时用电、给排水、办公和生活设施进行评价。

(二)达标评价。该阶段的评价应在工程施工至下列进度时进行:

1、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基坑超过3米时;

2、地下室深度不足3米或无地下室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至第三层楼面时;

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开工一个月后或完成工程量15%时。

(三)结构施工评价。10层以下的房屋建筑工程封顶时作一次评价;l0层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其主体结构施工应在每完成10层时,分别评价一次,结构封顶时还应进行一次评价;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结构施工阶段,每 3个月评价一次,直至结构完工。

(四)装饰施工评价。在外脚手架拆除前,进行装饰施工安全评价。

(五)竣工评价。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前,进行一次工程竣工评价。

第八条

每次安全评价前,施工单位必须对照《标准》,组织班组、项目、企业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检查,如实填写记录、检查情况,对需整改的,应提出整改意见,并由施工单位技术、安全部门按《标准》规定的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的内容

填写自评意见。

第九条 安全评价检查组必须由3名以上安监人员组成,其中电气和机械专业的安监人员各不少于l人,依据 《标准》对现场进行逐项检查评分,作出评价意见和评定 等级。竣工评价还应对施工材料、设备清场等文明施工情 况进行审查。检查组应综合五个阶段的评价意见、安全事故记录,并作出总体评价结论意见,报安监机构负责人核定等级和 签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书》

第十条

工程施工每一阶段的各次安全评价,根据《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文明施工单项检查80分及其以上为优良,80分以下、70分及其以上为合格,低于70分为不合格。竣工评价结论按历次评价评分的平均值评定等级,施工阶段发生1起重大安全事故或安全评价及文明施工单项 检查累计2次不合格的,竣工等级降低一级;施工阶段发生2起重大安全事故或安全评价及文明施工单项检查累计

3次不合格的,竣工等级评价为不合格。

第十一条

安监机构在各次安全评价中,如发现施工 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问题,应向施工单位发出限 期整改通知书,并对其整改情况跟踪监督;不按期完成整 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安监机构应及时向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由建议行政主管部门按 有关规定对施工单位作相应的行政处罚。对评价不合格的,应及对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当遇到可能危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不可弥补的 重大损失的紧急情况时,由安监机构签发《停工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停工,组织抢险,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补办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安全评价实行季报制度,每季度结束10天内,由各地级市安监机构汇总统计本地区安全评价及文明施工检查情况,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和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统计全省安全评价及文明施工检查情况报省建设厅建筑管理处。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书》一式三份,安监机构、施工单位各存一份,另一份由建设单位归入工 程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第三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四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以下简称双优工地)的评比活动,每半年应组织一次对本地区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状况和安全评价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落实安全评价制度或不按《标准》进行安全评价的安监机构和工程安全评价不合格的施工企业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对安监机构的安全评价有异议时,可提请安监机构的主管部

门组织复查。

第十六条

安监机构不履行监督职责,弄虚作假,提供虚假《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书》,或不落实评价制度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除应退还施工安全监督费外,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七条

安监人员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提供虚假安全评价意见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记过直至取消安监员资格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在本一项工程竣工评价不合格,一年内不得跨地区承接

工程

第十九条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工或安监机构 责令整改的工程,施工单位未经许可擅自开工或不按要求整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吊销该项目经理的资质,并对施工单位给予相应的资质处罚和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在按建设部有关规定施工企业资质进行年检时,将本对施工单位在建、竣工项目的安全评价列为资质年检的重要指标,如施工单位本内有 二项(含二项)以上竣工评价不合格的工程,资质年检只能定为基本合格或缩小承包范围;一年内有三项(含三项)以上竣工评价不合格的工程,资质年检不予通过。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经理在同一项目施工管理中,一次安全评价不合格,给予警告处理;累计2次安全评价不合格,调离工作岗位,并建议发证机关降低一级资质使用;竣工评价不合格或在新的项目施工管理中仍有2次安全评价不合格,作吊销资质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责令停工、警告、通报批评的行政处罚,由工程隶属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停止安全机构开展监督业务和取消安监机构及安监人员资格的行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资格证书的机关决定。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文件名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国家建设部 实施时间:1999年12月1日 文号:建设部【1999】第71号令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装修装饰和与其配套的线路、道路、设备的安装,以及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发证机关)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限额进行调整,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必须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应该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限额以下的工程项目,规避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四条

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提交相应的证明

文件:

(一)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二)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施工场地已经基本具备施工条件,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经确定施工企业。按照规定应该招标的工程没有招标,应该公开招标的工程没有公开招标,或者肢解发包工程,以及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所

确定的施工企业无效。

(五)已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施工图设计文件已按规定进行了

审查。

(六)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施工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制定的相应质量、安全技术措施,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编制的专项质量、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照规定办理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七)按照规定应该委托监理的工程已委托监理。

(八)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30%。建设单位应当提供银行出具的到位资金证明,有条件的可以实行银行付款保函或者其他第三方担保。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

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单位向发证机关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

(二)建设单位持加盖单位及法定代表人印鉴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并附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证明文件,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三)发证机关在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和所附证明文件后,对于符合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颁发施工许可证;对于证明文件不齐全或者失效的,应当限期要求建设单位补正,审批时间可以自证明文件补正齐全后作相应顺延;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通知建设

单位,并说明理由。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当重新

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六条

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应当与依法签

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一致。

施工许可证应当放置在施工现场备查。

第七条

施工许可证不得伪造和涂改。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在期满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并说明理由;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三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次数、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九条

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发证机关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中止施工的时间、原因、在施部位、维修管理措施等,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当向发证机关报告,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第十条

对于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为规避办理施工许可证将工程项目分解后擅自施工的,由有管辖权的发证机关责令改正,对于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并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处以罚款。

第十一条

对于采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施工许可证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施工许可证,责令停止施工,并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对于伪造施工许可证的,该施工许可证无效,由发证机关责令停止施工,并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涂改施工许可证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改正,并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中的罚款,法律法规有幅度规定的从其规定,无幅度规定的为

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第十四条

发证机关及其作人员对不符合施工条件的建筑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循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不得继续从事施工许可管理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符合条件、证明文件齐全有效的建筑工程,发证机关在规定时间内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格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施工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复印的施工许可证无效。

第十六条

本办法关于施工许可管理的规定适用于其他专业建筑工程。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抢险救灾工程、临时性建筑工程、农民自建两层以下(含两层)住宅工程,不适用本办法。

军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管理,按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

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给水城一个安全的承诺 篇11

生态文明给聊城这个江北水城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让广大市民在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就业,逐步实现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幸福安康、民主法制健全、公共服务良好的和谐氛围?这是水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现实。

随之而来的首先是民生之策。民生之本即安国之策,民生乐则国之安。沿着这一思路,聊城市首先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保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几年,全市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仅2008年,聊城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万人,转移市外就业1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05%以下,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存量消零”的目标,保持了城镇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另一个为着眼点,就是要实现社会保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全市实际,又极具发展张力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此,聊城市建立起以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为主的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以促进社会公平,让群众“老有所养、失有所补、病有所医”。对于城市低保,也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有5万余人纳入城市低保。

遵循民生为先,聊城市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工作蓬勃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于2007年正式实施,全年共投入资金1.59亿元,为55万农村中小学生免除杂费:实施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进步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稳步推进。从2003年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经过短短5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参合农民已达411.37万人,参合率达到95%,为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用近3亿元……

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12

甘蔗是传统岭南园艺经济特色与优势作物, 是粤西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广东省推动农业发展模式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很快, 2011年底全省甘蔗种植面积16.67万hm2 (250万亩, 1亩=667 m2, 下同) , 居全国第二。但全省甘蔗生产机械作业水平不高, 除机耕整地水平75%外, 其它环节机械化水平非常低。尤其是甘蔗种植、培土和收获环节机械化, 目前还处试验、示范阶段。而这些环节用工量最多, 占整个甘蔗生产用工量70%以上, 人工种植效率仅266.8~400.2 m2/人·d (0.4~0.6亩/人·d) , 人工费60~80元/667 m2;砍收0.5~0.7 t/人·d, 人工纯砍费从2006/2007年榨季40元/t提高到2010/2011年榨季的120元/t, 超过印度、巴西、古巴等甘蔗主产国成本的150%, 造成广东省甘蔗多年增产不增收。目前蔗区雇请劳工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严重制约着甘蔗产业的发展。国家对此高度重视, 农业部向全国印发《关于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办机[2011]38号) , 要求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

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 能够彻底改变以往依靠人、畜力作业的落后生产方式。通过实施机械深耕深松、开行、中耕施肥培土、喷灌、收获、装载及蔗叶粉碎还田等技术, 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 培肥地力, 改善甘蔗生长条件, 提高单产, 节约农业用水和化肥、农药, 避免焚烧甘蔗叶造成污染;同时可减轻劳动强度,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率和甘蔗产业市场竞争力, 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1 国内外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国外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现状

世界甘蔗和蔗糖主产区在巴西、印度、中国、美国、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俄罗斯, 这些国家产量占全球总产75%。美国、澳大利亚已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巴西、墨西哥、泰国等国在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率都超过50%。甘蔗机械早在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开始研发, 凯斯等公司1940年将收获机投放市场, 一直引领甘蔗机械研发生产走向, 深耕、种植、培土、植保、灌溉、施肥、切断收获、蔗叶还田等机具得到推广应用, 并朝着大型联合复式作业方向发展。但国外机具动力多配备147 k W (200马力) 以上大型拖拉机, 我国进口价需百万甚至数百万元, 且投资大配件贵, 三包服务周期长, 经常影响生产, 当前难以推广。

1.2 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现状与趋势

多年来, 我国十分重视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是解决近年来凸显的雇工难问题, 在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 研究开发和推广各种适用综合机械化技术。通过多年努力, 多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已趋成熟, 在生产中取得显著效果。技术成熟适用为全面实施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现行技术路线见图1。

总体而言, 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很低, 导致甘蔗生产效率低、成本一直高企。而世界主要甘蔗生产国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生产成本较我国低。如泰国吨蔗生产成本为60~80元, 巴西为70~80元, 而我国则高达160~200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城镇化战略实施, 农村劳力将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 特别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已呈现逐年提高趋势, 如甘蔗砍收人工费用从2004年的30元/t上升到2011年的120元/t。甘蔗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长期依赖人畜力劳作必将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 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依靠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 发展机械化作业, 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量。推动甘蔗生产由简单集约生产向高层次规模化和产业经营化发展, 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 广东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基础

2.1 拥有自主项目成果的甘蔗中耕培土机械化作业技术

1K-30型甘蔗中耕培土管理机是广东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甘蔗生产农艺要求,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 实施广东省农机化议案科技攻关项目, 研制开发的甘蔗生产培土、开沟及多功能管理机具。该机创新性地采用双旋耕刀轴, 功能要求为可开出倒梯形垄沟, 沟底干净, 两边与水平面夹角65~70°, 达最佳覆土保肥效果, 特别符合甘蔗培土要求;同时可更换刀具, 还可进行旋耕、犁耕、整畦、除草、覆土等作业。该机现已在番禺、湛江等地应用。

2.2 拥有自主项目成果的甘蔗切段式机械化收获技术

广东科利亚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自“十一五”以来联合攻关, 在消化、吸收日本文明牌甘蔗切段式联合收获机技术基础上, 研制开发出甘蔗切段式收获机, 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已有数十台样机在广西和湛江进行生产试验, 广受农民欢迎。同时广东省积极引进河南坤达、浙江三佳等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蔗收割机产品, 大力扶持徐闻通用机械厂、麻章海锋机械厂自主研发甘蔗种植机、培土机, 已有多台样机在湛江进行生产使用, 具备面上推广条件。

2.3 甘蔗机械深松耕技术已经推广应用成熟

“九五”起广东省实施农业部科技兴农项目, 在遂溪等糖蔗产区推广机械化深松耕技术, 经多年推广应用, 湛江蔗区机械深松耕率超过65%, 为甘蔗其它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打下基础。

2.4 探索建立起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模式

2005年起, 湛江大华公司购置了深耕、种植、培土、植保、灌溉、施肥、切段收获、蔗叶还田、转载运输等生产机械设备, 建立甘蔗生产服务队, 除为自有蔗场进行机械化服务外, 还为垦区及大户甘蔗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 初步探索建立起符合湛江地区种植特色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 为下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培育和带动社会化服务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开展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活动

本世纪以来, 广东省致力为甘蔗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装备, 举办了现代农业装备推广演示会、甘蔗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和水肥一体节水灌溉技术推介会等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活动, 并在番禺等珠三角果蔗产区举办了多场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 向甘蔗产区农民进行直接宣传培训, 广受农民欢迎和好评, 具备了全省面上推广的基础。

3 广东急需适用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2011]38号文《关于印发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 结合实际, 广东省急需适用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 其推广技术与要求建议如下:

3.1 蔗地深耕机械化技术

用大型拖拉机配套重耙耙地或大型旋耕机或铧式犁浅耕、深松铲深松、轻耙碎土平整地, 作业深度30~45 cm, 使土壤疏松透气, 改善土壤结构。与传统浅耕种植相比,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2倍, 土壤容重降低14%, 667 m2 (1亩) 蔗产量平均提高1 t。

3.2 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

推广开行联合种植技术模式, 采用73.5 k W (100马力) 级联合种植机, 进行开行、施肥、播种、施药、覆土、盖膜联合作业。开行深度30~35 cm, 达到甘蔗深种浅覆土 (覆土厚度5 cm) 的要求, 沟底宽20~25 cm, 沟底平整。为配合收获机械作业要求, 种植行距为1.0~1.5 m。机械开行与种植比人蓄力作业提高工效10倍以上, 有效降低单位作业成本。

3.3 甘蔗中耕培土管理机械化技术

用中拖配套中耕施肥培土机, 适应种植行距1.0~1.5 m, 要求施肥分布均匀, 覆盖严密, 肥料覆盖率在95%以上;肥料利用率从人工中耕施肥的约30%提高到45%以上。培土高度15~25 cm, 使土壤松碎透气,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增强土壤保墒蓄水能力, 增强甘蔗抗倒伏能力。机械除草为甘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引进73.5 k W (100马力) 以上功率级高地隙 (1.7 m) 中耕施肥机, 进行跨顶除草、松土、施肥、培土联合作业。

3.4 植保、喷灌机械化技术

植保采用大型宽行 (20 m以上) 植保机具, 按照农艺要求, 灌溉主要根据基地地形地貌确定, 可选择大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用固定式滴灌系统进行滴灌作业或卷盘式喷灌机。

3.5 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

引进、示范国外183.8~220.6 k W (250~300马力) 级大型收割机, 以大型收割机为主、辅以58.8~110.3 k W (80~150马力) 级中型收割机, 完成收割、剥叶、切段 (或留整秆) 、输送等机械化收获作业。切段甘蔗在24 h内压榨。用整秆式及分段式收割机进行收割, 收割适应行距1.2~1.5 m, 切割高度合格率≥90%, 宿根蔗破头率≤20%, 总损失率≤7%。收割时蔗头留低茬, 利于宿根蔗低位分蘖, 蔗芽整齐粗壮, 提高甘蔗产量。

3.6 甘蔗装载运输机械化技术

采用甘蔗装载机, 将集堆的甘蔗平稳地输送到运输车厢内的作业。甘蔗提升机可以直立提升物料, 机架小巧, 结构简单, 质量轻, 不但可以挂在汽车栏杆上工作, 而且能方便地移动工作地点。有效替代人工劳作, 解决雇工难的问题, 并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1倍以上。

3.7 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用大中拖配套蔗叶粉碎还田机将收割后蔗叶粉碎还田, 要求捡拾率≥97%, 粉碎率≥80%。适用于种植行距1.0~1.5 m, 可在宿根蔗行间进行蔗叶粉碎还田或宿根蔗更新换茬蔗叶粉碎还田作业, 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可提高甘蔗单产7%~10%。

4 推广应用适用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前景与成效

4.1 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从全国大力发展蔗糖产业经济、从国内外近年来对食糖的需求来看, 蔗糖销路越来越看好。2001年11月国务院颁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 提出到2010年我国人均年食糖摄入量为9 kg, 按14.3亿人口计算, 共需食糖1 280万t, 预测同期工业用糖120万t, 合计食糖需求总量为1 400万t。我国人口众多, 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食糖消费量一直居世界前列。2005年食糖消费量1 050万t, 2006年增长到1 060万t。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中, 工业消费的比重逐年增加, 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成为拉升食糖消费的主要动力。未来, 随着下游用糖工业的加快发展, 我国食糖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政策贯彻落实,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广大农户发展区域优势农经作物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2010年, 广东省主要经济作物面积超过200万hm2 (3 000万亩) , 占农作物面积近一半。在确保粮食作物稳产基础上, 甘蔗等南粤特色农作物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 已形成16.67万hm2 (250万亩) 的年种植规模。农机服务产业化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最终发展方向。近年来, 通过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 我国甘蔗生产的机械开始逐步加速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对甘蔗中耕培土、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甘蔗割铺机、剥叶机、提升机、蔗叶粉碎还田机等还有专项补贴。但广东省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很低, 尤其是种植和收获环节, 还处在试验示范推广阶段。这两环节用工量最多, 约占整个甘蔗生产过程用工量70%以上, 高昂的生产成本, 造成蔗农增产不增收。

从甘蔗生产机械装备现有水平来看, 远远不能满足甘蔗生产需要, 满足不了农民需要。如全国甘蔗机种水平要达到20%, 机收甘蔗水平要达到40%, 需分别新增加甘蔗种植机约3 000台、甘蔗收获机约7 000台, 因此, 甘蔗生产机械化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市场, 问题不是市场需求不足, 而是供应不足。专家预测, 未来几年我国甘蔗机械化栽植和收获将是新的热点。随着中央扶持“三农”政策进一步落实, 甘蔗潜在的、广阔的市场将转化为现实的市场, 甘蔗生产机械化市场将会有较大发展, 市场前景极其广阔。

4.2 广东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

4.2.1 直接增加经济效益

以1年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面积333.33 hm2 (5 000亩) 为计算单位, 甘蔗新增产量1 t/亩, 共增产5 000 t, 蔗农可增收140万元 (以原料蔗280元/t价格计) 。项目建设完成后, 可辐射带动面积0.67万hm2 (10万亩) , 新增产甘蔗0.5 t/667 m2, 甘蔗增产5万t, 农民可增收1 400万元。

机械作业不但提高生产率和产量, 且降低生产成本。据生产测定表明, 与传统人工作业对比, 每667 m2 (1亩) 机械深耕成本降低20元、机械开行种植降低10元、机械中耕降低成本20元、机械收获降低成本35元、机械装运降低10元、其它环节机械作业降低25元, 即每667 m2 (1亩) 综合节本增效可达120元。如推广应用333.33 hm2 (5 000亩) , 直接增效60万元。在面上推广应用, 机械化生产节本效益按试验结果70%计算, 则0.67万hm2 (10万亩) 机械化生产可降低作业成本总值为:120×10×70%=840万元。

推广适用的各环节机械作业配套动力与湛江等甘蔗主产区现有动力机械相配套, 并且大型综合复式联合作业功能强, 适应性强, 便于开展社会化服务, 也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用户购机仅从事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 可当年收回全部投资并实现长期服务盈利。

4.2.2 生态效益亦显著

机械深耕实现耕作层深、土壤破碎均匀、团粒小;培土机一次完成碎土、除草、培土、整畦和施肥作业, 利于土壤通风透气和改善土壤;尤其耕作层深, 垄形稳固、土不回沟, 肥料被土壤严密覆盖;节水灌溉通过管道、滴管完成施肥、浇灌、防治病虫害等作业;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培肥地力, 避免焚烧蔗叶产生的大气污染, 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有机肥。据测定:鲜蔗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7%、0.31%、2.2%。667 m2 (1亩) 蔗地, 约产1 t鲜蔗叶, 将蔗叶粉碎还田, 相当于施尿素7.5 kg, 钙镁磷肥10.3 kg, 氯化钾18.3 kg。试验证明, 蔗叶还田蔗地的新植蔗与未经蔗叶还田蔗地的新植蔗相比, 前者苗期高而粗壮, 产量优势在苗期就已显现出来, 应用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可提高甘蔗单产7%~10%。

甘蔗生产机械化, 不仅符合甘蔗生长, 同时还大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减少化肥施用量和挥发流失, 也保护与改善了土壤质量, 节约了水资源,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提供了生态基础, 是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打造广东特色作物品牌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举措。

5 建议

上一篇:禁毒的征文作文下一篇:OA系统模块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