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评论论文

2024-05-27

实事评论论文(精选5篇)

实事评论论文 篇1

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这是著名歌手韦唯、廖昌永共同演唱《星空下的告别》。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10月31日晚在上海举行。随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上海世博会闭幕,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10月31日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主任委员王岐山在闭幕式致辞。他表示,上海世博会汇聚了人类文明创新的成果,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走过了一段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之旅。

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闭幕式上评价本届世博会时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是世博会事业的成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在世博会闭幕后流传下去。

上海世博会组织方代表向2015年下一届世博会组织方意大利米兰的代表移交了国际展览局的旗帜。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世博会。自从5月1日开幕以来,世博会吸引了7308.44万中外游客入园参观,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汇聚其中,展示了创意绝伦的展馆、先进科技发展成果、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并着重展示了各国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在闭幕式上,中国众多知名艺术家和演出团体与各国参展方代表们为人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上海宣言》倡设世界城市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昨日下午闭幕,闭幕大会上宣读了《上海宣言》。

《上海宣言》提出倡议,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

据介绍,《上海宣言》是一份意愿性宣言,它是对世博会展览展示、文化活动和系列论坛思想成果的总结。在宣言初稿形成后,主办方充分听取和吸收了各参展方的建议,并对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温家宝: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10月31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让世博精神发扬光大》的主旨演讲。温家宝在演讲中说道,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的场馆,不仅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

闭园日30万游客入园

上海世博会的最后一天,各个入口处依然滚动着“欢迎您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红字符,留给世界一个“曲终人难散”的美妙意境。数十万名游客仍久久地沉浸在世博园的欢乐海洋里,各场馆歌舞升平,众游客意犹未尽。

截至10月31日12点,石油馆排队12小时;截至15点,通用汽车馆排队7小时;截至17点,当日入园游客29.36万人,入园游客总数7307.38万人。在世博大道上,昨天照常巡游,所不同的是,在巡游车的车尾,贴着醒目标语:“记住世博,留恋上海,感谢世界,难说再见”。

上海世博破多项纪录

“参加规模之最”——中国的盛情诚邀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最终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参展,轻而易举打破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保持的1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纪录,改写了历届世博会国际参展方数量的历史。

“参观游客之最”——184天的展期吸引海内外超7000万人次参观,刷新了大阪世博会累计入园6421.8770万人次的世界纪录,上海世博会成为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届世博会,将以最广泛的国际参与度载入世博会史册。

“举办活动之最”——上海世博会排定的国家馆馆日和国际组织荣誉日的规模均创世博历史新高。此外,本届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突破2万场次,平均每天演出100场,创下历史之最。

此外,上海世博会首度将“城市”作为展品,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堪称世博会历史上两大创举。所以2010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呈现什么呢?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呈现出一个成功,壮观而难忘的展览会。

我们中国人在世博中宣扬出了创新互动呈现出宏伟。

2010年世博会是将21世纪的城市生活的潜力完全开发以及城市进展重要阶段的一项盛事。预计在2010年将有50%的世界人口会居住在城市。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与世界各国,开发或欠发达国家和人民。城市在作为第一个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在2010博览会将吸引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国的关注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其184天,参加各国将全力显示其在新世纪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发展的经验、传播先进城市发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环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条件。他们将会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生态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2010世博会的核心是创新和互动。创新是灵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纪元,2010世博会将致力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差异以及双赢的未来合作,因此在新世纪高度的创新和互动将会是组成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会也是一个宏伟的国际集会。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吸引大约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7千万国内外的参观者来参加世博会,以确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会。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全球视野来看世博会,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获得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为了使2010世博会成为全球各地人民的欢乐地大聚会。

总而言之,世博展现了我们中国魂,我们中国的魅力让世界知道,世博为我们大家带来了快乐为我们展现了科技,我我发现世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我们的生活因世博而美丽!

学术评论应当实事求是 篇2

起先,我委托在南京的朋友去南大附近的“先锋书店”看看有没有此书。因为我几次出差途经南京时曾去过几回该书店,知道该书店专门经营学术书籍,且能及时上架新书。但这次颇为失望。不得已,便向北京的朋友求援。感谢北京友人的热情襄助,终于让我如愿以偿,得以一睹此书之庐山真面目。

我之所以急欲读到这本书,除了自己对学术批评比较感兴趣外,首先是想了解一下这个突然“浮出海面”来的“学界王海”究竟何许人也。因为,在我所接触的史学圈子中,从事学术批评事业十数年的杨玉圣先生似乎在学界的口耳相传中是个“学界王海”,至少在中国美国史学界有相当多一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如今中国美国史学界的人大都能比较安分守己,都说是因为与玉圣先生的学术批评努力有关(毋庸否认,在中国美国史学界,也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提起“杨玉圣”这三个字可能就咬牙切齿)。其次,是想了解一下该书是否如评论者所说那么伟大。可是,待读到此书,结果不仅是令我大失所望,而且让我大为吃惊。

在这里,我主要想结合上面提到的评论《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的两篇书评文章,探讨一下学术书评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问题。

写书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好说好,有坏说坏。经过学术界多年的努力,这在当下已成为书评界之共识。然而,说易做难,落实到自己的身上更难。

凡读过《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的人都不难看出,作者杨守建对书评的八股化倾向和做法、对书评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温情主义,是极力痛斥的。但是,不无讽刺意味的是,该书一面大加痛斥,另一方面,该书的责编却明知故犯,自甘沦为被痛斥者流。

我目前还不知道给杨守建先生戴上“学界王海”桂冠的张群先生是何许人士。封《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为“第一”外加三个“最”(在我看来,三个“最”没有一个能够成立的)的张献忠先生,现在知道就是该书的责任编辑。

从我业余做图书责编的经历看,责任编辑对于一部书稿的审读,加上校对(至少是终校一遍),绝不少于读四遍。审读过程中,为了较好地把握书稿,责编还必须阅读一些相关的图书或文章,即对书稿所涉及的问题做点学术了解;若条件许可,还须尽可能地核对书稿所援引的书籍和文章。因为我的编辑经验告诉我,十之八九的作者在书稿或论文稿中所引用的材料,不可能每一条都是他/她亲自查阅的,或多或少总搀杂着一些冒似作者亲自查阅实则转引而来的材料,何况,即便是作者亲自查阅的材料,也有可能出现笔误或电脑输入时摁错键。因此,如果说张群先生对《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及相关问题也许了解得不深,那么图书责编张献忠先生是理应深切地了解该书的内容的。

无论张群先生的评论,还是张献忠先生的评论,对《中国学术腐败批评》的捧赞,都几至于上天绝地,甚至肉麻。但在二张的评论中,伍铁平、葛剑雄、曹树基、杨玉圣、徐庆凯、钱乘旦、孙周兴等先生卓有成效的学术打假努力及其贡献,却全都被一笔抹杀了,全都被一股脑儿记到了所谓的“学界王海”杨守建——这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的本科学生身上了。

我们且看二张是如何进行这种乾坤大挪移的。

张群先生的书评称:“学界的‘王海’——杨守建浮出海面了。而这个‘王海’,他的第一声号角就如此犀利和有力,锋芒又是如此锐利。《批判》甫一完稿,就以其大胆而客观的揭露和入木三分的分析、严密无懈的逻辑(体系),让圈内人士‘大惊失色’,拍掌叫好。原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潘国和、复旦大学年轻的语言学博士申小龙、西南师大历史地理博士陈国生,这些曾几何时被誉为‘杰出的天才’的学界诸公(其中潘国和最富传奇性:十年之间,他从一名中学化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为著名的法学家、法学院院长,其中端倪,自不得而知),将不得不在这里摘下他们虚伪的高贵面具。而所谓填补国内法学研究空白的《南极政治与法律》、国内第一部《世界文明史》及其主编唐河、中国社科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成果《中国历史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第八届中国图书奖获奖专著《文化语言学》(申小龙博士‘著’),也不得不脱下他们头上那层玫瑰色的光环。”“中国第一大辞书案、九十年代中国第一书评案、中国语言学界第一诉讼案,还有众所周知的华东理工胡黎明案……虽语涉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等中国学术重镇,作者亦毫不隐讳,秉笔直书,诸多内幕,俱现纸上,告知读者一个真实、具体、完整的中国学术界。”

张献忠先生也在书评中写道:“在《批判》一书中,作者对……近几年来关于学术腐败的大案、要案一一进行了揭露,无情地剥去了罩在王同亿、申小龙、潘国和、陈国生等这些曾几何时被誉为‘杰出的天才’的文抄公们头上那层玫瑰色的光环,批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学术丑闻,告诉了读者一个真实的学术界:在神圣的学术界里也有马屁精、骗子、剽客、惯匪和强盗。”“《批判》……作者直斥潘国和、申小龙、陈国生等文抄公为‘文坛窃贼’、‘学苑大盗’,将他们的腐败行径一一展现于世人。作者还将大学教材的互相‘借鉴’谑称之‘学者的乱伦功夫’,将申小龙通过重新组装产生的大量著作(这些著作很多都是抄袭来的内容)戏称为‘学者的积木游戏’”。

通过这番乾坤大挪移,辞书学界徐庆凯先生等对王同亿事件的揭露(见于光远、巢峰等著:《我们丢失了什么——“王同亿现象”评论文集》,商务印书馆版),语言学界伍铁平先生等对徐德江、申小龙的无情揭露(见伍铁平著《语言与文化评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版),历史学界张伟然、蓝勇先生等对陈国生的揭露(见《学术界》2000年第3期),钱乘旦先生等对高校教材低水平重复的批评(见《中国书评》1995年总第4期),杨玉圣先生对学术腐败现象的抨击及其学术批评(见杨玉圣著《学术批评丛稿》、杨玉圣编《书的学术批评》,均为辽宁大学出版社版),哲学界孙周兴先生对张汝伦抄袭问题的公开批评(见《中华读书报》2000年4月),法学界段晓英先生等对潘国和严重学风问题的批评(见《学术界》2000年第4期),等等,两位书评作者视而不见,通通记在了还在读大学的杨守建的名下。

不知情者,初读这两篇书评,必然会认为是:“杨守建先生挺身而出”,“对学术腐败分子当头棒喝”,才“无情地剥去了罩在王同亿……等……文抄公们头上那层玫瑰色的光环”。最后,读者自然也会得出结论:揭露了这么多学界的大案、要案,摘下了这么多“杰出的天才”的“虚伪的高贵面具”,杨守建怎么不会是“学界王海”、“学术打假英雄”呢?

不仅如此。据该书责编张献忠先生说,《中国学术腐败批判》的作者“言辞犀利、批判性强、风格明快”,“而且语言幽默、笔调辛辣,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责编献忠先生的笔下,年纪轻轻的杨守建俨然就是一个再世的当代鲁迅!

其实,不客气地说,评论者如此不顾基本客观事实,把一个年轻作者如此捧上了天,大概和作者一样,恐怕只有一个目的,即为作者争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之“老大”的交椅,为《批判》一书争“原创性”。由此看来,如果说责编没有读懂书稿,实在是冤枉了他。事实表明:张先生不仅读懂了书稿,而且可以说达到了与作者心心相印的境界。

为民办实事 篇3

2011年9月29日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为谋”,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强化监管,各项考核指标顺利进行,使实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完成情况

今年,通过全镇共同努力,目前,各项指标任务进展顺利。具体情况如下:

1、完成乡村道路硬化6.5公里;其中豪坡村3.1公里,白毛村3.4公里;

2、镇自来水厂已竣工;

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0811人,参保率为82.58%;

4、农村低保、五保录入工作已接近尾声;

5、林权发证100%完成任务;

6、镇区垃圾焚烧场已建成;

7、小水镇卫生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完工;

8、镇文化站主体建至二层;

9、完成30个站点农家书屋建设。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民办实事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在领导小组的带领导下,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各项为民办实事工作顺利进行。在党政联席会上,领导小组专门听取实际进展情况,督促领导干部到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并将实际困难反馈到为民办实事考核办公室。

(二)落实工作责任。为有力推进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任务,我镇做到“六到位”(领导精力到位、项目分解到位、资金落实到位、政策兑现到位、部门配合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促进工作落实。一是目标责任明确。镇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区为民办实事工作,镇为民办实事考核办按照省、市考核办要求,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为民办事实工作,明确工作任务。二是任务分解迅速。全镇立足于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召开了为民办实事动员大会,把为民实事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村和具体责任人。三是激励措施过硬。为加快实事工作推进和落实,我镇将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纳入镇村干部考核,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兑现奖罚,对完不成任务的干部实行行政问责。全镇上下全力配合,搞好服务,形成了为民办实事的“绿色通道”,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强化监督管理。为民办实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急功近利。一是严格实事办理程序。每件实事都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实事办理实效。对实事涉及的项目工程,实行阳光操作,通过严格的工程招标和质量标准,从源头上杜绝“豆腐渣”工程。对已完成的项目工程,严格按照工程验收制度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切实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二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及时将实事办理的有关情况予以公布,特别对实事的具体内容、相关政策、资金流向、工程进度、工作成效等外界予以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镇财政吃紧、村民收入低、配套资金筹集困难等原因导致通村公路建设进度较慢,建议市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以全面完成我镇为民办实事任务。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为民办实事的气氛,采取各项措施,不断优化项目建

政治实事[最终版] 篇4

A、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B、停用“阶级斗争”

C、恢复民主集中制,审查历史遗留重大问题和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

D、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标志着:改革焦点,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完成核心问题: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及思想地位

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A、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总体思路)

B、将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及原则,具体化

5、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A、制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B、“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6、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7、十六届四中全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位——>四位一体)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一、中共十二大

A、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党在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分两步走——>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20世纪末翻两番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显著特点

二、中共十三大

中心任务:加快和深化改革

A、系统阐述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

B、规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体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C、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温饱——>小康——>现代化

三、中共十四大

A、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

B、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概括了主要内容

四、中共十五大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内容:A、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B、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C、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五、中共十六大

A、“三个代表”

B、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C、小康社会目标

六、中共十七大

A、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B、十个结合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谈实事求是 篇5

__学习邓小平理论有感

2007年5月

本学期主要开设了五门课程,其中《邓小平理论》所学的知识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其中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实事求是”四个字。

所谓实事求是,在《汉书注》中将“实事求是”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谓做学问务必取得事实根据,才能求得正确的结论。另有,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毛泽东的这一解释,赋予了“实事求是”以全新的含义。还有,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想前看“的 方针。同时它也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谓精髓,是指贯穿一切的东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又贯穿于这一理论各个方面的精髓。不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个精髓,就不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整个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指出:“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不能仅仅以了解它的某些论述和某些词句为满足,而应真正读懂读通。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把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归结为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是实事求是的东西。毛泽东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即靠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精髓”说是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所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质规定。它从世界观上升华了实事求是。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之所以能够成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就是因为实事求是在哲学实质上“是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实事求是。如果“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这就揭示了实事求是的哲学实质,把实事求是提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高度。

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既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上一篇:成长的九年级语文作文下一篇:孙楼镇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