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

2024-09-22

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精选12篇)

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 篇1

对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通过社会结构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而被揭示出来的。作为人类社会结构之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又可以被分析为生产的技术关系和生产的经济关系。前者标志着人类生产活动和生产力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后者则是制约这种技术水平的生产力实现的社会性力量。只有通过社会经济关系这个中介,我们才能够理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对社会政治结构变动的推动作用;才能够更为深入地把握社会的内在规律。

作 者:杨谦  作者单位:天津纺织工学院社科部,天津,300160 刊 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7(2) 分类号:B03 关键词: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发展规律   生产的技术关系   生产的经济关系  

 

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 篇2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90后学生的吃苦精神欠缺, 力量耐力素质轻差, 在寒暑季节部分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低迷, 这就影响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目标任务, 也会影响学生勇敢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而科学运用体育游戏法教学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它不仅是低年级体育教学常用方法, 更是我们中职体育教学值得重视的教学手段。那么我们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法呢?在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谈一点粗浅体会。

一、在课的不同部分选用不同游戏

1.在准备部分专门性准备活动中, 根据各项内容的主要任务, 有选择地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此阶段我们可以选择趣味性较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且运动量和强度适中的游戏。例如, 上跳跃课前可选择兔跳、单脚跳、跨步跳等游戏。在准备部分的一般性准备活动中,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运动密度小, 时间短的游戏代替慢跑。例如跑动中的听数抱团、蛇形跑、传球叫号、老鹰抓小鸡等, 使学生肢体充分得到活动, 心情愉悦。

2.在课的基本部分技能形成巩固阶段, 可大量使用体育游戏。要求选用运动量较大, 竞争性较强, 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游戏。如学习了三级跳远后, 可结合多级跳接力游戏。学习了篮球运球可结合运球, 组织接力游戏。

3.课的结束部分主要任务是学生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体育游戏是心理、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 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 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 达到较好的身心状态, 以便投入其他课程学习。

二、根据学生身心情况的不同选用不同游戏

中职学生身心情况差异较大, 需要教师认真了解学生情况, 归类分组进行分层教学或补习。有的学生身心素质普遍很好, 可选用大强度, 大运动量, 长时间的游戏来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有的学生胆怯运动, 身体素质又差, 可选择趣味性强、动作简单、强度和量较小的游戏来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并循序渐进加大量、强度、难度来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有的学生速度素质好, 而力量耐力素质差, 可针对弱项选用多种同类游戏来渐渐提高素质。

三、根据人数多少和不同性别选择不同游戏

教师上课都以班为单位, 有的班人数多, 有的班人数少。人数多的班级要注重对运动密度的加大;人数少的班级可选用跳绳接力, 双人对抗等游戏。纯男生班级选用力量性, 竞争性强的游戏;纯女生班级可选用柔美, 活动量不大, 时间长的游戏。

四、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游戏

暑夏季节选用强度小、密度小、时间短的游戏;严寒季节选用强度大、密度大、时间长的游戏;春秋季节的游戏选择范围广阔, 大多游戏都可使用。

除了选用好游戏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游戏一般要准备器材, 画好场地, 在课前必须要有周密的准备, 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应救措施。

2. 做好游戏组织工作。

游戏组织工作的周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例如, 如何快速调动队形;如何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如何分组;如何把握好游戏的时间;以及裁判员体育骨干的使用和训练等等。

3. 做好教育总结工作。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要有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勇敢拼搏精神。在学生做游戏中, 他们处于良性兴奋状态, 易接受技能学习以及批评教育, 教师应趁势而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运用批评和表扬方法总结游戏, 启发学生树立顽强拼搏的信念, 向更快、更高、更远、更强而奋斗。

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游戏教学 直击误区 反思自我 设计策略

一、巧用游戏,倡导任务理念

游戏是儿童喜爱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游戏科学地、恰当地引入课堂,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辅助功效。

二、直击误区,剖析问题源头

在具体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老师或为游戏而游戏,或滥用游戏,主要表现如下:

1.重形式,轻内容

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双基”教学得不到有效地落实,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发展。

2.重欢乐,轻学习

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对问题,不管难易程度,总是响起“Good,good,very good.”的鼓掌声。学生争先恐后,个别学生甚至纪律常失控。活动设计存在着“一般性游戏多,竞争合作性游戏少”“形式乐趣多,语言乐趣少”等问题。

3.重游戏,轻目标

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有些教师为了求新求异,盲目注重形式上的与众不同,过多过频地使用游戏,致使教学目的不明,主次不分,重难点不分。

三、反思自我,优化课堂结构

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是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们设计的游戏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2.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要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首先在游戏开始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在游戏过程中即使出现一些混乱,也要理解学生的心理,不能一味批评,而要积极讲清楚,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应该遵守规则。

3.运用得体,适时适度

游戏可以用于教学的许多环节,但选择游戏的时机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或任务都可以或需要转化为游戏教学,何时开展游戏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我认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把英语课上成游戏娱乐课,那就适得其反了。

四、设计策略,追寻理想课堂

在设计和运用游戏教学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

1.游戏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和竞争性

游戏应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竞争性。“新、奇、趣”是游戏深深吸引儿童的内在因素,将游戏设计得妙趣横生、形式新颖,才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参与。如在pencil,ruler的图片上加上“眼睛,鼻子,嘴巴”,让它们活起来,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大声向它们打招呼Hello,Mr pencil. Hi,Miss ruler.本来乏味,单一的操作就轻松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

2.游戏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任何一种游戏的设计都应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边游戏边学习语言,从而熟练掌握语言,进行交际。如教学What’sthis?It’sa...句型,我设计了“小魔术师变变变”,让学生猜我在魔术箱里变出什么东西。又如教学8种文具单词,我设计了“What’smissing?”和“快速闪烁Guess”游戏。

3.游戏的形式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要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要灵活处理和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如:(1)传话比赛:教师给每组第一位学生耳语一个句子,看哪组传得最准、最快。(2)小组比赛:看图说话,看哪组说得最多、最好。(3)背诵比赛:分为男女两组,看哪组背得最多、最快。

4.游戏的层次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游戏中还应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多媒体画面上显示几个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猜,学生有的把圆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座钟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张照片、一幅地图、一张桌子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游戏学生最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5.游戏的评价要体现多元性

对教学设计的再认识 篇4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精心构造和选择具体方案。不同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学科性”特点。不管哪一门学科,其课堂教学设计都包含三个环节,即教学目标的陈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

主讲人:陆伯鸿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助理物理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

裘腋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文科部主任地理学科教研员

姚剑强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理科部主任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

课堂教学设计中为什么要陈述课堂教学目标?其实,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为了达到在课堂教学中预期的结果,有必要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教学方法,要选择教学媒体,要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要处理教学材料,要设计教学效果测评,要确定教学策略,所有这些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和准绳。

那么,课堂教学目标又该如何陈述?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人们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的描述,如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产生的行为予以描述和改变,是教师期望学生的变化,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关注学生经过教学之后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

在具体地陈述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明确行为主体

学习者是行为主体,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如:使学生能够在填充图册上填出欧洲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2.明确行为指向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如:记住世界人口的数量;叙述世界海洋盐度分布的大势;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会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源地、气压中心、风向:能绘制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

3.明确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要明确行为条件,即对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要明确地陈述出来。如:对照“世界海洋盐度分布图”叙述世界海洋盐度分布大势;观察世界交通图,在5分钟内说出世界上主要的海峡、运河的分布。

4.明确表现程度

教学目标要对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程度或要求作明确陈述。如:至少能写出两种以上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能列举影响某地气候特点形成的四项因素;在“中国地形图”上至少找出三条东西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

陈述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三维目标如何陈述的问题。大家都已经知道,新的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关注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领域,主要关注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主要关注兴趣与态度、方法与习惯、合作与交流等。尽管我们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但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其目标领域的重点可能会是不一样的。有时我们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心中有三维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强求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地陈述三维目标,有的时候要有所侧重。

目前,在对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存在的问题比较集中,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向不明确

比如有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①通过复习(行为条件不明确),扎实掌握(行为指向不清晰)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征及区别。②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行为主体模糊)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行为指向不清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事物时空变化的理解能力。2.目标过多、过杂

比如有位教师在其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部分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利用学习软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探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师生合作建立简单的世界气候类型空间分布模型。②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气候资源,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至少一组气候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制“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建立简单的气候类型定量分析模型。③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等已学知识分析本组选定的气候类型的特点与成因,并以此方法迁移到探究其他气候类型,初步学会探究气候类型的方法。④交流(口述)与展示(网上论坛)本小组的探究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结论进行质疑。⑤能够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分工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尽可能多的气候类型。这样的设计不仅目标过多,而且过高、过大。

3.目标笼统、空泛、模糊

比如,有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①知识目标: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并知道他们的特点。②能力目标:渗透图形的分割和组成,培养学生的个性。利用多媒体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③情感目标:利用多媒体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设计过于笼统,教学目标失去了对教学实施应有的重要作用。

4.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

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不同国家的地理中,几乎每节课都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能读图说出某国家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②通过互联网认识某国家的地理特点。事实上读图的要求应随着国家地理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也应该随着学习的深入在不同阶段提出具有层次性的要求,每个国家的教学都是相同的设计,肯定是有问题的。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1.心理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心理化组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或操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的分析,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与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2.问题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教师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以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开端,可以以问题贯穿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以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归宿,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而展开。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能都设计成用“是”或“不是”,即可回答的问题,而是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定要与教材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这样会适得其反。问题有多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是何,即是什么;为何,即为什么;如何,即怎么样了;若何,即假如怎样;由何,即由于什么。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能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有的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有的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有的能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这么多的问题类型中,我们应该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挑战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另外,一节课设计多少问题、问题的范围、问题的难度、发问的频率、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花瓶。每个花瓶的单价是X元,这一天卖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随后展开的教学过程如下:

问:每个花瓶的单价是多少元?

生:X元。

问:上午卖出几个花瓶?

生:3个。

问:那上午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

生:3个X元。

生:3X元。

问:下午卖出几个花瓶?

生:4个。

问:那下午卖花瓶的钱一共是多少?

生:4个X元。

生:4X元。

问:这一天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

生:3X+4X元。

问:3X和4X各表示几个X?一共是几个X?

生:3X表示3个X,4X表示4个X,一共是7个Xo

问:那么3X+4X就是几个X,可以写成„„

教师连续问了有8个问题之多,但是每个问题都很简单,思维的容量也较小。

另一位教师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商店老板上午卖出了3个花瓶,下午卖出了4个花瓶。晚上回家不会记账,你能帮他把这一天的账目记下来吗?”紧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与前一位教师有很大的不同:

生l我觉得可以列表式记账。

花瓶

(个)

上午:3个

下午:4个

生2:我觉得这样只是记住了花瓶个数,不能表示出总收入是多少。所以我认为应该用未知数X来表示每一个花瓶的元数,这一天的收入就是(3+4)X元。

生3:这样表示很好,可还是不简单易记。我认为用7X元表示更简洁。因为上午3个+下午4个,共7花瓶,就是7X元。

生4:老师,我想补充一点。3X+4X=7X其实这里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乘法分配率:3X+4X二(3+4)X=7X。

师:你们说对吗?(边说边板书)

显然,这个问题带来了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学生也可以运用前面学过的内容来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3.目标笼统、空泛、模糊

比如,有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①知识目标: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并知道他们的特点。②能力目标:渗透图形的分割和组成,培养学生的个性。利用多媒体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③情感目标:利用多媒体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设计过于笼统,教学目标失去了对教学实施应有的重要作用。

4.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

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不同国家的地理中,几乎每节课都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能读图说出某国家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②通过互联网认识某国家的地理特点。事实上读图的要求应随着国家地理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也应该随着学习的深入在不同阶段提出具有层次性的要求,每个国家的教学都是相同的设计,肯定是有问题的。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1.心理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心理化组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或操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的分析,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与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2.问题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教师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以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开端,可以以问题贯穿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以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归宿,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而展开。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能都设计成用“是”或“不是”,即可回答的问题,而是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定要与教材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这样会适得其反。问题有多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是何,即是什么;为何,即为什么;如何,即怎么样了;若何,即假如怎样;由何,即由于什么。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能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有的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有的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有的能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这么多的问题类型中,我们应该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挑战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另外,一节课设计多少问题、问题的范围、问题的难度、发问的频率、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花瓶。每个花瓶的单价是X元,这一天卖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随后展开的教学过程如下:

问:每个花瓶的单价是多少元?

生:X元。

问:上午卖出几个花瓶?

生:3个。

问:那上午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

生:3个X元。

生:3X元。

问:下午卖出几个花瓶?

生:4个。

问:那下午卖花瓶的钱一共是多少?

生:4个X元。

生:4X元。

问:这一天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

生:3X+4X元。

问:3X和4X各表示几个X?一共是几个X?

生:3X表示3个X,4X表示4个X,一共是7个Xo

问:那么3X+4X就是几个X,可以写成„„

教师连续问了有8个问题之多,但是每个问题都很简单,思维的容量也较小。

另一位教师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商店老板上午卖出了3个花瓶,下午卖出了4个花瓶。晚上回家不会记账,你能帮他把这一天的账目记下来吗?”紧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与前一位教师有很大的不同:

生l我觉得可以列表式记账。

花瓶

(个)

上午:3个

下午:4个

生2:我觉得这样只是记住了花瓶个数,不能表示出总收入是多少。所以我认为应该用未知数X来表示每一个花瓶的元数,这一天的收入就是(3+4)X元。

生3:这样表示很好,可还是不简单易记。我认为用7X元表示更简洁。因为上午3个+下午4个,共7花瓶,就是7X元。

生4:老师,我想补充一点。3X+4X=7X其实这里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乘法分配率:3X+4X二(3+4)X=7X。

师:你们说对吗?(边说边板书)

显然,这个问题带来了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学生也可以运用前面学过的内容来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以上的例子说明,不同的问题所展开的教学过程也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问题的数量,更要考虑问题的质量;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考虑问题的过程。

3.操作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操作化组织,将“做”“想”“讲”“看”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

比如小学《科学》“冷水与热水”课题中,教师让学生体验冷水与热水的不同是通过以下教学设计来实现的:观察教师手中的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请学生用冷水和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倒水比较合理);请学生用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来了解四杯水的水温差异,并描述烫水、热水、温水、冷水。其中,有看(观察),有做(倒出),有讲(说说),也有做想讲的结合(可靠的方法、描述),学生通过这些操作性的学习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结构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内容有机整合,关注学科各章节或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比如有位地理教师在上“地貌”时,他在教学设计中不仅分析了其与前后章节知识间的联系(前面一个专题《专题15:板块运动》,介绍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是直接相关的,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这些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就是这节课要介绍的内容——地貌,这也是理解《专题仆人类与岩石圈》的基础),还分析了其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专题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地貌”专题之后的教学内容有铺垫作用;本专题内容是人地关系的交点,地貌是自然条件综合影响下的产物,而人类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是以地貌为落脚点的。像这种对教学内容与其前后的内容及其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思考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对美育作用原理的再认识 篇5

对美育作用原理的再认识

美以真、善为前提,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同时就是对真和善的追求与发展;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有知、意、情,美育活动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对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具有特殊推进作用.因此,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间接美化社会生活,进而培养优良公民群体,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作 者:葛茂林  作者单位: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马列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801 刊 名: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4(2) 分类号:B83 关键词:美育   直接目的   间接目标   作用原理  

对函数的再认识的教学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分析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认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优缺点,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3. 通过函数的学习,体会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规律的变化的.

学习重点:会求简单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及函数值。

学习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函数关系式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上节课我们举了许多关于函数的例子,你还记得吗?

(2)通过上节课的函数例子可以发现,这些函数都是用数学式子表示的.你知道函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吗?

(3)一枝蜡烛长 2Ocm, 点燃后每小时燃烧 5cm, 求蜡烛点燃后剩余长度 y (cm ) 与燃烧时间 x (h) 之间的关系式 , 并指出 x 的取值范围 .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

(1) 第十四届全国图书展销会于 年 5 月 12 日 -5 月 23 日在桂林市国际 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书市总收入约 1800 万元 ( 包括批发和零售 ), 其中零售收 入约 500 万元展销会期间的`零售收入统计如下 :

日期/日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零售收入/万元 40 42 48 50 46 42 40 38 35 37 42 44

展销会期间 , 哪一日的零售收入最高 ? ②零售收入是日期的函零售收入是日期的函数吗 ? 为什么 ? 它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 ?

(2) 如图 24(图见40页) 是某气象站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描出的某一天气温变化情况的曲线 .它直观地反映了变量 T( ℃ ) 与 t(h) 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 , 回答下列问题 :

①在这一天中 , 何时气温最高 ? 何时气温最低 ?

②气温 T( ℃ ) 是时刻 t(h) 的函数吗 ? 为什么 ? 它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

⑶表示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 。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例 3 求下列函数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⑴ ⑵ ⑶ ⑷

例 4 用总长为 60 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 , 求矩形的面积 S (m2) 与它的

一边长x(m) 之间的关系式 , 并求出 z 的取值范围 .

(三)应用探究

1、求下列函数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的计算程序,输入的数x和输出的数y的数据如下:

输入的数Z 2 3 4 5

输出的数y 1 2 3 4 5

2 3 4 5 6

在这个问题中 ,y 是 Z 的函数吗 ? 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用哪种方法表示的 ? 你能 用一个函数表达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

3、在边长分别为6cm,8cm的矩形纸片的 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cm的小正方形,求剩余纸片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市,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

三、学习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四、自我测试

1、求下列函数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⑴ ⑵ ⑶ ⑷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腰长为xcm,底边长为ycm,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当x=8时y= cm

对寓言教学的再认识 篇7

(一) 正确认识教材中的寓言故事

1. 小学阶段所精选的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

的哲理, 它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 揭示人生的真谛, 歌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为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利的凭藉。寓言故事人文底蕴深厚, 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 再现了作品的形象, 与作者、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

2. 正确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

(1) 哲理性。寓言故事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 可帮助学生去认识故事本身, 揭示寓言的本质。 (2) 激励性。寓言故事中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 在学生的心目中树起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形象、传统美德的形象、道德规范的形象, 这些形象激励着学生学做善人、智人, 并能付诸于日常行为, 激励学生豁达大度, 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与素质的全面提高。 (3) 想象性。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需要学生展开想象, 进行思考、归纳、揭示寓意, 其本质是引发联想, 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 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

(二) 正确掌握寓言教学的策略

1.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读上做文章。

寓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读上做文章。让学生想读, 多读, 会读, 就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 老师应注重读的方法、读的层次的指导。可灵活地采用引读、点读、分角色读、自由读、比较读、齐读等方式, 并用亲切肯定的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地读, 读出语气, 读出表情。如《亡羊补牢》一课教学时, 首先播放录音, 让学生先静听, 再轻声随读;其次, 让学生自己练读;最后, 再分角色朗读, 要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如街坊的人说话要读得亲切。体现出关怀、劝告的语气;养羊的人说话要读得低沉、有气无力, 表现出灰心丧气、不愿接受劝告的语气。

2. 利用表演填补空白。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利用表演进行教学, 本身含有创作的诸因素, 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 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

如教学《寓言二则》时, 我请学生上台表演。在《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要指导学生把种田人捡到野兔和未捡到野兔的神态模仿出来;在《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中, 要抓住种田人的表情、语言、动作来表演。然后, 一起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故事的寓意, 学生对教材也有一个再创造、再想象的过程, 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3. 教给学生揭示寓意的方法。

寓言教学以读懂故事为表, 理解寓意为理, 联想实际为真。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核心。揭示寓意的过程也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化为现实生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揭示寓意的方法, 如:从分析人物语言中揭示寓意;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揭示寓意;从分析事物特点发展规律中揭示寓意;从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中揭示寓意。

4. 培养发散思维, 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在寓言教学中, 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 为某种需要对客观事物的叙述中, 调动积累, 融入个性, 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让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写想象中的事物。如《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实际上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转折点。从小鸟的话中可以引出“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等问题, 让学生思考, 使学生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 使教学过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对信息作战的再认识 篇8

【关键词】信息作战 电子战 网络战

【中图分类号】E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189-02

一、什么是信息作战

美军对信息作战最新的定义出自于美国国防部的联合出版物JP3-13。美军将信息作战定义为:“综合利用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心理战、军事欺骗和作战保密等核心能力,在特定的支援和相关能力配合下,影响、破坏、扰乱和剥夺敌方人工和自动决策能力,同时保护己方的类似能力。”美军认为,信息作战不仅是电子战和网络战,还包括心理战、军事欺骗和作战保密等。纵观美军信息作战条令发展,2006年之前,其关于信息作战的定义可以说时常有变,但是自从2006年在JP3-13中提出信息作战的最新定义之后,变动就很少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军对信息作战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候,研究借鉴美军的信息作战理论,对指导我军信息作战理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军对信息作战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信息作战内容的划分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三种:“两战说”、“三站说”和“五战说”。简而言之,“两战说”认为信息作战只包括电子战和计算机网络战,即所谓的“网电一体战”;“三战说”是在“两战说”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心理战;而“五战说”则在“三战说”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报战和信息设施摧毁战。

无论是“三战说”还是“五战说”,都对信息作战的要素和最终目的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军信息作战的发展。因此,深入剖析认识偏差之后的深层原因,对信息作战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作战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

目前我军对信息作战存在众说纷纭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信息作战的复杂性

作为一种新兴的作战样式,信息作战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美军认为:信息作战不仅仅是电子战、网络战,还包括心理战、作战保密、军事欺骗、物理摧毁、公共事务、民事活动等一系列复杂的内容,涉及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三大领域,分为影响性、进攻性和防御性三种样式。因此,要想完全透彻的认清信息作战的本质,具有一定难度。

2.认识问题的片面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在认识一个新事物时,一般只关注到自己原来熟悉的部分,因为较容易理解和很快适应。对其他行业的观点,存在不管不问的现象。这种固守自身而懒于创新的现象普遍存在。用“盲人摸象”来形容人们对信息作战的认识尤为恰当。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棵树;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就说大象像条蛇;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就说大象像堵墙。这种“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现象是由于对信息作战认识不全面而造成的。

3.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也要客观的去看待在信息作战理论研究中所出现的差异。如今的众说纷纭只是在信息作战理论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然而,笔者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经過不断的讨论和研究,人们对信息作战的认识必将归为统一。

三、我对信息作战的认识

我觉得在信息作战认识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信息作战的最终目的是影响决策,不管是人工决策能力还是自动决策能力。

从美军信息作战条令的发展可以清晰的看出信息作战目的的演变。1998年版的JP3-13将信息作战定义为:“信息作战包括为影响敌方信息和信息系统、同时保护己方信息和信息系统所采取的行动。”同时,1998年美国空军对信息作战的定义是:“为获取、使用、保卫或攻击信息和信息系统而采取的作战行动。”当时美军对信息作战的目的都是停留在影响信息和信息系统上,显然具有局限性。因为信息作战的焦点并不仅仅是信息和信息系统,它还包括这些信息和信息系统影响下的决策。任何影响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作战行动,包括在OODA环中,其最终目的就是影响决策。

2.影响决策的作战行动,并不都是信息作战。

很显然,信息作战最终目的是影响决策,但影响决策的作战行动,并不都是信息作战。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但也易被大多数人混淆。以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例,按照信息作战的定义,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战、军事欺骗和作战保密等信息作战核心能力,改变了司马懿的决策。但这究竟算不算信息作战呢?显然不是。因为诸葛亮并没用综合利用电子战和网络战这两大信息作战核心能力。如,如果一发炮弹击毁了敌人的指挥控制中心,亦或是击毙了敌指挥官,从而影响了敌人决策,那么这次作战是不是信息作战呢?显然也不是,这个案例和上个例子一样,都没用综合运用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军事欺骗和作战保密等5大信息作战核心能力。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军通过电子战压制了敌人的电台使其部队之间通信受阻,通过网络战窃取了敌军重要情报并利用网络向敌军散发错误命令,诱使敌军做出预想中有利于我军的决策,并且此次军事欺骗都处于严格的保密计划之中,那么我们就可以称这次作战行动为信息作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定义,信息作战核心能力中的核心是电子战和网络战呢?笔者认为可以。任何不涉及到电子战和网络战的作战行动,哪怕心理战、军事欺骗、作战保密等作战能力运用得再好,也不能称之为信息作战。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诸葛亮空城计等古代一系列战役不能称之为信息作战。那么,仅仅利用电子战和网络战这两种手段,达到影响敌军决策能力的作战行动能否称之为信息作战呢?笔者认为不可以,或者说那只是狭义上的信息作战,即网电一体战。信息作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的电子战或是网络战只是信息作战在实现影响决策过程中所需的必要手段,只有将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军事欺骗和作战保密等核心能力综合利用,我们才可以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信息作战。

严格区分信息作战的范畴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美军当前对信息作战的定义很好的解决了将信息作战狭隘化或广泛化的问题。如果将信息作战定义得过于狭隘,如信息作战就是网电一体战,那么信息作战过程中各能力要素之间的协同、因果关系链的演变将会被忽略,从而使信息作战的能力大打折扣。如果将信息作战定义得过于广泛,如将信息作战定义为综合利用信息来影响敌方决策能力,那么任何人类当前的商业斗争亦或任何古代战争都可称之为信息作战,这很显然不利于人们把握信息作战的特质。同时,将信息作战定义得过于广泛将加剧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地盘争夺战,这也不利于信息作战的健康发展。

3.信息作战的力量可以是多样化的,但其核心力量却是确定的。

美军在JP3-13中将信息作战的能力划分为4种,即核心作战能力、相关能力、支援能力和其他支援。严格区分信息作战的能力对消除地盘争夺战并将信息作战可操作化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既然计算机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作战保密和军事欺骗是信息作战的核心能力,那么与之相关的网络战分队、电子战分队和心理战分队就是信息作战的直接力量。如此划分力量,有利于信息作战在部队的实际发展。设想,如果信息作战部门在组织信息作战时自身没有可直接运用的力量,所有的力量运用都要通过协调,势必影响信息作战的效率,也不利于应对突发情况。因此,笔者建议将电子战部队、网络战部队和心理战部队直接划分到信息作战部门下。

当然,仅仅拥有以上三种力量想要进行一场信息作战还是远远不够的。除了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心理战、作战保密和军事欺骗等核心能力,信息作战还需要特定的支援和相关能力配合,才能最终达成作战目的。然而,诸如信息保障、物理安全、物理攻击、情报等相关能力是要信息作战部门向上级或其他部门协调而来的。针对物理攻击、情报、军民关系活动等相关能力,信息作战部门无需相应的作战力量,而只是通过上报力量需求,由上级统一协调来完成。而自身只需掌握电子战部队、网络战部队和心理战部队。这就很好的避免了因所涉及的力量太多而导致的地盘争夺战,既很好的开展了工作又避免了冲突。

同时,我们在制定信息作战方案时,不要拘泥于到底有哪些力量是属于信息作战的。我认为,只要其能够达到我最终作战目的,任何力量都可以被我所用。无非是属于我的我直接运用,不属于我的通过协调再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圆满的完成信息作战任务。

4.信息作战是一长串具有因果关系的行动,而不仅仅是某一次直接行动。

认识到信息作战是间接行动而非直接行动对理解信息作战计划制定很有必要。我们在制定信息作战计划时,不要试图通过一次行动来达成最终作战目的。相反,负责信息作战的人员需要通过不间断的情报搜集和效果反馈来决定是否需要修订或重做信息作战计划。信息作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其对信息的依赖性和建立一个完善的作战效果评估系统是其他作战样式所不能比拟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我军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重新认识什么是信息作战对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缩短与世界强国的差距,我们必须尽快确定一个正确而统一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减少弯路,赶上这次新军事变革。

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再认识 篇9

我参加了******培训班,时间虽然很短,但学到了很多知识。整个教学计划安排很好,既有领导科学、依法行政等传统科目的学习,也有一号文件的解读、应急管理、应对媒体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与学员互动,案例教学效果很好。短时间充电对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很有帮助。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官员在服务社会的时候面临着越来越大地挑战,提高综合素质十分迫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很多方面,现在哪些方面更加关键呢,我认为如下几点十分重要:

一、坚定理想信念。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决定了我们能否自觉执行党的决定。

二、依法行政。法制政府是我党的现实要求。依法行政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我们必须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与水利有关的法律法规。

三、应急管理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出现多个利益主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出现。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改革开发的大局,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成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

对自主品牌机遇的再认识 篇10

对于这种观点,我认为有必要对自主品牌的优势与机遇做一个重新阐述。必须看到,自主品牌过去将战略重心放在低端车上,是符合当时行业实际情况的,那就是跨国公司不愿意放下身段造低端车型,因此我们找到了一条差异化的竞争道路。如今,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品牌低端车型和合资自主放下了身段,自主品牌则难以在成本方面有更多优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自主品牌应该抛弃低成本和低价格。在我看来,所谓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量化概念。发挥价格优势并不意味着继续在低端车型上压成本,而是要研究在哪里能更好发挥这种优势。在目前的情况下,中高端车型区间恰恰是自主品牌发挥成本和价格优势的理想舞台。

首先,由于产品定位和利润水平方面的原因,跨国品牌中高端车型难以采用低端车型区间的产品定价策略,这为自主品牌车型创造出了较大的成本和价格空间。其次,出于维护高端车型品牌形象的考虑,跨国公司不会将很多应用于高端车型的配置下移到中高端车型上,而这类配置往往是传统汽车技术之外的高科技配置。对于自主品牌企业而言,这类配置相对更容易获取,也可以跳出传统汽车技术的制约。比如,东风裕隆纳智捷大7 SUV上配装的360°全车影像装置就是应用于少数跨国品牌高端车型上的配置。最后,由于国内大多数跨国品牌中高端车型都是照搬海外原型车,或仅在国内进行了部分适应性改进,难免“水土不服”。不久前我曾试驾过一款售价超过100万元、却连倒车影像系统都没有的跨国品牌高端车型的顶配版,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中高端车型区间恰恰成为发挥成本和价格优势的理想舞台。那么如何抓住机会呢?我觉得,自主品牌至少需要做到三个方面,即“用心做、重细节、人性化”。一方面,企业应充分了解并迎合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创新的配置引导消费潮流。正如前文所说,跨国品牌车型在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上存在欠缺,而这种欠缺恰恰体现在细节上。若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自主品牌企业需要在细节与人性化配置上下更多功夫。在这方面,有两款车不得不提。其一是大7 SUV,这款车“空间大、做工精细、电子化配置丰富”的特点可谓针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量身打造,也因此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另一款车是上汽荣威350,其上应用的Inkanet系统,使汽车的概念拥有更多外延,也更好满足了年轻人群的消费需求。

对合作学习的再认识 篇11

关键词: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合作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持续了多年,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课堂模式的探索、革新和发展。新的数学教学要求不再是仅仅传授数学知识, 而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因此合作学习自然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在今年上半年的一堂市级公开课上就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了教学,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本人对合作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以下就课堂上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合作成员的搭配分工必须合理

搭配可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及性格特征进行综合考量, 一般以4~6人为宜。在具体分组时, 还要从学习成绩的优、中、差以及学生的不同性格的角度来考虑, 以使每个合作小组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带动帮助后进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性格活泼的能带动内向的学生, 久而久之, 能使整个小组的成员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成为一个共同的学习整体。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时, 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价值,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经过精心策划, 既能使一部分学生产生疑问, 又可以通过讨论可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 千万不要给出那些浅显、无多大价值, 甚至一看就知道结论的问题, 避免无效的合作。笔者认为, 问题的设计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讨论的问题要适度, 有明确的目标, 要能调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积极参与, 不能变成优等生的独角戏, 其他学生干看着, 无所适从。

第二,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 不能流于形式。问题一提出, 学生刚开始交流探究教师就打断, 这就是标准的走形式。

第三, 讨论的次数要控制。一堂课不要一味地追求讨论次数, 表面上课堂内轰轰烈烈,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而实际却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是典型的为了合作而合作, 而不去考虑是否需要合作, 什么时候合作, 完全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应有作用。

三、教师的参与引导作用须恰到好处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走下讲台, 来到学生身边,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 与学生一起探讨、思考。

四、合作探究的结果评价要到位

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小结及评价, 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 要让参与合作的所有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小组发言交流时, 要考虑让所有层次的学生均有发言的机会。可让每个小组各自派其代表发言, 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发言, 发言内容的正确性可由学生评价, 也可由教师评价, 正确的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不正确的要帮助纠正并给予鼓励。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又能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但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了其不足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若不引起重视, 不及时纠正, 久而久之, 可能会影响整个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发现的不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容易流于形式, 走过场

此问题前文曾有涉及,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几种:其一, 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 无需学生合作探究即可获得结论, 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二, 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充分, 学生来不及讨论, 这主要是教师设计的课堂结构太紧凑, 内容较多, 容不得半点闪失, 因此课堂的主动权仍掌握在教师手中, 放不开, 所谓合作学习只是形式而已;其三, 提出的问题难度大, 学生即便合作时间再多, 也不能探究出结果, 这种合作其实也是徒有虚名, 到后来还得教师给出结果, 解决的办法是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 可采用问题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有路子可走, 有目标可循;其四, 不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得出的成果, 而把教师自己的一套灌输给学生, 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容易冷落后进生, 使后进生失去学习兴趣, 导致不良行为的形成

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 学生在探讨问题的同时, 会有机会和时间闲谈, 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和纪律都较差的学生, 此时他们会感觉十分自由, 做起小动作等, 如果教师或小组成员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或视而不见, 把他们冷落在一边, 这些学生对新知会越来越不懂, 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兴趣, 导致他们的成绩一落千丈, 并且不能遵守纪律。因此, 如何收住这部分学生的心, 使之积极参与探究学习, 将是每位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 否则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再认识 篇12

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笔者认为,应重新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

1、安全贵在管理、重在落实。

深刻剖析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真正的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事故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与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责任事故。按照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并非是偶然的,偶然中孕育着必然,是人、机、物、环以及管理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的必然结果。一要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抓住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在严细管理、狠抓落实上下苦功夫,必须苦练内功。二要高度重视,抓过了不等于抓好了,关键是要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善于抓住“牛鼻子”,善于发现并及时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短板”,善于查找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链环。三要切实提高各级人员抓安全工作的执行力问题,保证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杜绝抓安全,上紧下松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突出问题,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四要抓落实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也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大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是用来执行和落实的,不是像古玩一样的观赏摆设。五要实现责、权、利的有机对称。责、权、利的不对称,是管理的大忌讳。抓安全不能吃“大锅饭”,必须体现高风险、高责任与高收入的统一,否则会直接挫伤人员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2、必须从根源上解决人的思想认识及技术业务素质问题。一要抓好安全工作,必须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一个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的人,是绝对抓不好安全工作的,特别是身居区队管理重要岗位的人员,其思想认识会不自觉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名职工。可以说,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家庭、一个班组,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在思想认识问题。

二要切实抓好职工素质提升滞后管理装备的突出问题。随着煤-1-

矿装备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队伍来驾驭。但是,从当前多数煤矿职工队伍的构成来看,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业务技能不高等制约因素,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要求。

3、装备的高自动化不等于“高保险”,不能过分的依赖。在现实中,往往存在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装备了先进的检测、监测、监控装置,就可以“高枕无忧”,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思想认识,装备再先进,也会出故障,也有误报警的情况出现。过度的依赖先进装备,等于自觉地放松了安全管理,是不可取的做法。

4、必须严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安全压力的等量传递。

从人性的惰性来看,对于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以及毫无责任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来承担管理责任的。即便是与自己有关的,也应当承担责任的事情,也会出现故意转嫁责任于他人,从而减轻自己所受处罚或责任的现象。从这一现象来看,也映衬出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必须根据每一名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所在的岗位,根据随担负的责任制定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责任制,并严格抓好监督落实及考核,从而有力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实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该是谁的责任就必须由谁来负,切实弥补安全管理空档。

上一篇:辅警检讨书玩手机200字下一篇:圆的认识导学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