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节教师征文

2024-07-03

大学教师节教师征文(共9篇)

大学教师节教师征文 篇1

大学教师优秀征文

大学教师优秀征文

教育的美丽在于感动

从育秀山麓到翠湖之滨,xx学院这方繁花烂漫的土地上我已走过15个春秋。15年来,红了希望,绿了梦想,收获过成功的喜悦,也承载过许多彷徨与困惑。一路走来,我试图以真情、真爱感动学生;以真求、真知感动课堂;以真实、真挚感动同事;以真心、真诚感动社会。在付出感动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这些感动筑就了我事业大厦的基础,书写了我人生的精彩华章,让我深深领略到教育事业的深邃和美丽,更令我活得平凡,但决不平庸。

以真情、真爱感动学生

十五年来,除了上课,我承担过系团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女教师,我希望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和耐心,帮助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以真情、真爱感动学生。

辅导员工作使我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成长的烦恼和喜悦。记得当时我所在班级有一名女生因甲亢不能在食堂正常饮食,经学校同意,特准其另开小灶,在“非典”两个月的相对封闭管理期内,我每天为该女生采购所需饭菜水果。数年后这个学生回母校看我,她深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您每天给我送菜的情景”。那一年端午,我担心学生回不了家思乡心切,就去超市买了粽子、绿豆糕等食物到宿舍和学生一起过节,虽然每个学生只分到一个粽子,但他们说那是他们一生中吃过的最有味道的粽子。记得有一届还有一名学生因家境困难交不起书本费,我就从工资中拿出钱替他补上,以不影响其正常学习„„在学生心目中,我是他们可亲可近的大姐,在付出真情、真爱的背后,我也享受着被尊重和认同的喜悦。

07年以后我不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但我始终没忘记一名教师“育人”的责任。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在黑板上写下我的电子信箱和电话,便于学生随时和我联系。这些年来,我不知给学生回了多少邮件、发了多少短信,涉及的内容除专业问题外,还包括考研、转专业、就业选择乃至情感上的困惑等。

作为一名女性教师,我还特别关注女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以及就业观的形成。劝诫女生在积累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气质和涵养的修炼,摒弃功利型的婚恋观,在未来的职场能以得体的举止、过硬的技能以及全面的素养赢得别人的尊重。“有你的地方/总是天堂/无瑕的萤火/过目不忘/蒲公英为了寻梦而流浪/你的翅膀/承载、指引了多少无助的前往”。这是一名女生在毕业之即写给我的话。

由于公管专业就业面相对狭窄,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向社会推介本系毕业生,帮助他们把握每一个就业机会。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下午,我亲自陪同学生前往xx集团面试,浑身被雨淋得湿透。接待的同志笑着说,“老师亲自来坐镇,这不是给我们压力吗?”该生现已签定了就业协议,并在总部办公室担任秘书一职。

平时我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和学科知识竞赛。今年由我指导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项目《孝行天下老年服务公司》获得院级一等奖、省级铜奖。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我希望以这样的真情、真爱面对学生,给他们以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也让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能在制度规范和人文关怀的双重引领下闪烁人性和谐的光辉。

以真求、真知感动课堂

作为教师,我深知“教书”是第一要务,讲台是我最重要的舞台。一直以来我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服从系部教学安排,致力教学改革,科研方面也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希望以对真知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

15年来,我先后承担了财政学、税收学、税法、国际金融等横跨两大学科、不下十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一次的教学任务我都认真应对,努力做到严谨但不刻板,宽容但不纵容,生动但不随便,严格但不苛责。

教学方面,我着力将本学科最新理论成果及研究动态传达给学生,紧密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并运用相关理论予以分析和解读,结合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及改革实践,结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增强学生应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课后我还利用多种平台帮助学生答疑解难,认真听取学生意见,以求教学相长。

鉴于我在教学方面的努力,我所授的课程多次被学生测评为“优秀”,连续多年荣获铜陵学院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xxx年度获得xxx学院“教学名师”荣誉称号。xxxx年我所撰写的教研论文两度参加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讨会交流并获好评。

科研方面,我也一直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先后在《税务研究》、《财政与税务》、《财会月刊》等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主持各类课题研究近十项。三年来,我

以副主编身份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财政部应用型本科教材共三部。20xx年获铜陵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基于我在科研方面的努力,20xx年我被认定为xx学院学术骨干,并获“科研先进个人”称号。以真实、真挚感动同事 除了教师的身份,我还肩负多种角色,现任公共管理党总支组织委员,教研室主任,公共管理系工会主席兼女工委员,兼职教学督导员。我深知每一份职责都是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期许,我也希望以自己真诚的努力、真心的付出以及真实的成绩回馈大家的厚爱。教研室工作琐碎而繁重,但我力求尽心尽力,认真到位。我还很关注本系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手段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带动他们参与课题研究;作为系工会主席,除组织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外,平时能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努力为广大职工谋福利。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公共管理系的同事们,作为一个有着高度凝聚力和责任心的团队,我们坚持在逆境中求发展,弯道中求超越,历经磨砺,上下求索,形成了开拓进取、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工作氛围,熔铸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是我一直孜孜以求的动力,我将永远珍惜并心怀感激。以真心、真诚感动社会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希望以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于社会,以乐于奉献的真心、不辞劳苦的真诚感动社会。在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之余,我多次受邀为安徽各地财税干部进行讲座和讲学,多次为铜陵市企事业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培训服务,并受到各地学员的一致认可;20xx年我响应学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前往铜陵市民政局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挂职锻炼,切实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此外我还配合系领导就校地合作事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当今社会,一个教师的名字就是他的商标,“教书育人示范岗”这个品牌的打造会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将结合学院“八百”工程建设,和所有的同事、同学一起,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为“八百工程”添砖加瓦。笔墨春秋,书写着我教学生涯的喜怒哀乐,讲台岁月,浸透着我不懈追求的炽热深情。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我的学校,我更爱我的学生们。在熙熙谋名、攘攘赴利的世俗红尘中,我愿坚守我淡定而执着的脚步,演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诗意人生。教育的美丽在于感动,我想用一位藏族诗人的诗句表达我对教育事业的虔诚和挚爱: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叩首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近你的温暖;那一次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大学教师节教师征文 篇2

依我的习惯, 在回答一个问题之前, 先要对这个问题本身做一番思考。因为,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本文想就这个征文的主题是否有价值做些探讨。

“教师眼里的好学生”这题目, 就是让教师说说自己心目中, 什么样的学生被认定为好学生。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 全体学生在老师心里被分了类, 即好学生和非好学生;其二, 这“好”的标准是每一个教师的主观认定, 即首先不是存在于生活中而是产生于教师的心目中。

我觉得这个命题对于教育教学本身没有价值, 还是不提为好。理由是:

一、如果一名教师在心里确定了好学生的标准, 他也就认定了自己眼里哪些学生是好学生。那时, 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被认定的好学生的身边总是站着同时被他认定的非好的学生, 而且这种情况会永远存在下去。这其中的原因我们的先哲老子早就告诉我们了:“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好学生不会撇开非好的学生孤立存在。西方的哲人斯宾诺莎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一个规定都是一个否定。”即我们规定了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也就同时规定了与这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好学生总是与非好学生同时产生, 换句话说, 那些非好的学生就似乎因为好学生的出现而出现的。想不出现这种尴尬, 除非我们放弃认定好学生的标准。

当然, 有人会想出另外一种逻辑, 就是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好学生, 也就是在我们的眼里根本就不存在非好的学生。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上面提到的尴尬了。这当然好。但这又会面临另一种困境, 即学生的表现差异极大, 当我们把具有各种表现的学生都认定为好学生的时候, 也就意味着这好学生的标准已经被泛化, 已经自然消失了。这时, “好学生”的概念已经和“学生”的概念划了等号, 这意味着“好”字已经没有意义。

二、学生是正处于发展中的人, 还远没有成熟。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现都是合理的, 都是出于一种发展的需要, 都是一种暂时的行为。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需要教师做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与引导、帮助, 而不是做好与不好的判定。退一步说即使可以做判定, 由于学生在发展, 我们认定为好的学生明天就可能被我们认定为不好的学生, 反之亦然;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被认定为好的学生, 在步入社会之后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而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被认定为非好的学生, 在步入社会之后有可能被社会认可。那么, 这好与非好的判断到底有多大价值?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只标明了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 跟好与不好无关;学生的差异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根据, 不能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好与非好认定的根据。

三、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由于是教师主观判定的, 学生的某种行为可能会被不同的教师做出不同的判定。例如:上课爱打断老师的讲课发表个人意见, 有的老师会认为这名学生有个性、思维敏捷、敢于挑战教师, 有的老师会认为这名学生没有礼貌、爱出风头、哗众取宠。不同的标准影响了教师的判断, 这名学生有可能在前面那位老师的心里是一名好学生, 而在后面那位老师的心里就不是一名好学生。如此说来, 这种教师主观的判断, 对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

对学生的评价是有标准的, 那就是基础教育的目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此为依据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是由某一名教师来决定, 教师更没有资格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四、想一想被我们认定为非好的学生吧。他无端地, 因为你的主观认定, 而成为你眼中的非好的学生。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结果, 他们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这公平吗?

我们习惯于用好与非好为标准来评判人, 用于成人, 没意思;用于学生, 没价值。人的生命形态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设计成为他自己。真正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 包括爱犯错误的学生。

如果一定让我来回答“教师心里的好学生”这个问题, 我会写下:“我”的眼里没有好学生。我的眼里, 只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 而不是变成一个模样。我希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无限种可能, 他们思想和作为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大学教师节教师征文 篇3

高校组

一等奖: 杨正先 刘奕涛 林观德 陈 慧 冯 晓 金 伟 向 璐 曾俊敏 梁健惠 刘行坦

二等奖: 卢佳芳 洪 清 马 骊 曾锐祥 梅献中 翟伟原 王志刚 叶宇华 谢秀珍 耿之矗 吴 炜

史育群 刁佩珍 李 洁 郝雨洁 何秋萍 罗婵媛 汤海艳 薛 萍 谢光强

三等奖: 张晓霞 卢霏霏 王浩发 高 巧 陈华强 曾繁花 余洁英 刘 倩 陈宝琴 高钰琳 黄静惠

林玉巧 王枫云 卢 莹 杜晓兰 史亭玉 杜龙鼎 周根飞 孙晓晖 郑秋强 孙秀青 刘日飞

何建芬 刘松燕 罗漫妥 洪 虹 余煜刚 王兆玉 上官望 费良华

高职组

一等奖:郭 敏 肖 旭 伍青珠 王烁生 欧俊勇 苏 鸽 李亚玲 陆洁瑜 刘 洁 阳 雁 甘小华

二等奖:关树基 郭志棠 梁肇群 蒋 婷 吴 辉 张任武 刘乐平 陈琴珍 丘桂芳 李沅泽 李燕红

任 科 谭江天 黄煌华 周 悟 赵道飞 赵 晨 吴丽春 陈丹丹 陈明发 曾碧瑶

三等奖:张 芳 黄 隽 陈德余 苏冰星 陈楚明 刘春霞 李春梅 林 珂 翁楚歆 刘月芳 陈 华

罗樱樱 陈德祥 李荣敏 廖维真 陈永遥 杨 虹 程 文 张立新 罗英迪 林静选 王家祺

贾仕刚 甘子超 廖昌明 任慧晞 丁文峰 李春兰 周春水 谢素莉 林国生

中职组

一等奖:冯子川 查锦艳 杨茂健 张朝振 陈畅足 梁敏结 雷艳琼 张婉珊 李自强 黄嘉宏

二等奖:叶利风 蔡梓淇 武青帅 张日威 舒 慧 李 旷 董 瑶 李 桦 温文美 黄益章 缪耀梅

刘晓君 林燕霞 黄文娟 庄财川 易朝东 黄 静 郑玉芳 漆秋霞 朱璇珑

三等奖:曾 珎 张贺珍 廖冬玲 李进豪 欧肖萍 刘国忠 杨海友 谢卫平 陈怀珍 张肖娟 全卫群

黎丽芬 黄玉凤 胡秀娟 李洪泳 刘玉晗 李成清 林祝花 汤雪琼 崔月娇 黄燕芝 谭颖思

叶竞熙 曾雪梅 刘子龙 李善挥 王哲丰 费阿芳 康小明 黄红旭

中学组

一等奖:吴丽花 林桂芳 林 钰 梁美霞 李伟雄 陈 婷 陈秀君 陈日秀 毛益培 唐东丽

二等奖:廖燕兰 吴伟婷 孙书凯 李观清 伍小元 黎小玲 林梁峰 卢 萱 陈兴荣 林武忠 彭海兰

吴永键 雷素郁 洪 婷 周聪宵 田佩丽 纪瑶文 卢水金 梁军磊 陈跃芝

三等奖:杨 焜 关相兰 黎爱娟 赖丽萍 黄文彬 卢海琼 梁 榕 陈灿熙 汤自然 黄志棉 陈欣欣

劳咏芬 丁之境 刘燕湘 周雪梅 李 婷 滕忠美 许炳杰 谭洁玲 黄翠红 郑少焊 冯雪梅

邓立春 李俊玲 刘 秋 魏培琳 徐卫红 陈敏玲 陈良湾 潘卫清

小学组

一等奖:卓林清 徐 静 郑旭珊 罗素丽 周艺锋 许燕文 石洪芳 王小乐 敖杏桃 扶治炎 郑惠玲

二等奖:柯满玉 黎健儿 周 玲 李苑花 王秀丽 周淑芳 李 颖 欧阳熹 邓琼芬 谢肖红 向 炜

黄建青 黄学渊 张文红 陈爱华 张余波 何小雅 范瑞琴 曹敏贞 李燕红

三等奖:陈业铭 张绮韫 钟泉钦 林彩霞 魏茹冰 郑培飞 刘 静 伍娉娉 张珍娥 李明海 尹祥蓉

彭馨仪 林佩珊 陈世明 黄晶慈 张锦芸 卢曼霞 刘曲辉 廖思艳 曾雪凤 黄美珊 曾庆群

韦兰英 李燕银 闵玉瑞 陈海燕 欧阳斌 叶梦兰 陈秀花 杨 艳

幼儿园组

一等奖:谭华芳 郑凯梨 郑春绿 黄少钰 彭松山 林斯琪 邹丽静 肖宝莲 林丹婉

二等奖:张慧新 钟秋霞 黄绮丽 宋正大 甘瑞如 邹 婷 曾晓萍 纪蔚旋 魏锡连 黄静丽 陈奕丽

麦 颖 杨海霞 何理梅 黄丽碧 叶秀丽 郭逸鹏 卢颖欣 刘文惠 陈洁莹

三等奖:陈小青 林燕虹 王炳文 杨 妍 黄嘉雯 黄配坤 张莉华 陈 聪 伍剑云 张巧彤 刘润枝

张丽娣 赖丽志 郭 佳 高新艳 陈静怡 黄惠婷 黄汉德 马维维 黄少丽 金殊含 王 飞

教师节感恩教师征文 篇4

我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孩童,怀着对校园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了校门。从幼儿园至今,我就像一块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是老师给于我知识的滋润和品德的熏陶。老师对我的思情似海深,我怎能轻易忘怀?悠悠岁月,似云烟,一触即破,似红茶,喝过后嘴里仍留有淡淡的余香,我的成长之路似梦境,让我不能忘的就是那比天高,比海深的悠悠老师情!

难忘怀,老师对我的一个个教导与微笑;难忘怀,老师对我的一次次批评与鼓励;难忙怀,比赛场上加油的喊声,课堂上老师信任的目光……

记忆的帷幕慢慢拉开,最令我自豪的就是我的成绩。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曾多次尝到成功的滋味。记得那一次数学测验,我考了第一名,老师您也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心里那是一个喜洋洋,打从那回起,我的学习也在一天比一天好。

致教师——教师节征文选 篇5

面对你,我手中的缰绳,怎么也拉不回那奔驰的思绪——

从原始洪荒,到轩辕黄帝;从茹毛饮血,到尧舜禹,人们怎样摆脱了蒙昧和野蛮,华夏怎样踏上了文明的阶梯?艰辛的创造,代代传递,从那遥远的年代里,不也能寻觅出师徒相袭的踪迹?

古往今来,伟人、学者、战将、豪杰,那一个不是出自你的熏陶?理论、发明、学说、创造,哪一件不包含着你的辛劳?

新的纪录,是从你的跟前起步;宏伟蓝图,先在你的心中描绘。

你用知识的汗水,浇灌着无知的土地;用智慧的乳汁,滋润着天真的孩子……

你身居斗室,却想着替国分忧;你两袖清风,却时时为学生操劳,讲读、谈心、家访、辅导……严寒酷暑,从来闲不住你的脚步;月沉星移,你还在把教案仔细推敲……

你没有宽敞的住房,没有五花八门的“特权”,你不能攀登歌德巴赫猜想,不能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不能写出名垂千古的经典名著……你只能挂着一身粉尘,勤于辛劳,安于贫穷,甘于默默无闻、乐于兢兢业业地做一块托起高楼大厦的基石,但是,你却无怨无悔,无悔无怨!因为你深知,你的价值在于塑造未来的创造者!

为了播撒知识的种子,使人类生活的古老球面上不再有愚昧、野蛮;为了探求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源,为了我们的民族崭新的崛起,你像春蚕,鞠躬尽瘁;你像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尽管你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是,你却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这就是爱,就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地爱!对学生至真至纯的爱!

教师师德征文教师的爱 篇6

最美教师张丽莉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每位教师最真实的震撼。张丽莉老师为了孩子忘记了自己,把自己年轻如夏花的人生燃烧在教师这一崇高光荣的事业上,面对危急情况,把生的希望给了孩子,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人性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的教师默默地践行着。我们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教师们,每天做着琐碎而不起眼的工作,可是,你有没有看到,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细小末节之中包含了他们多少的爱和心血啊!

我们xx中心学校位于太行山区的峡谷之中,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很多特殊之处,教育之花在这里的生长就显得尤为艰难。作为20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名新教师,从我来到这里的那天起,就无时无刻不被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感动着。

刘xx老师是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从接着这个班开始,刘老师就数年如一日地把班里的每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和呵护。刚刚开春的一个晚上,班里的一个孩子忽然发高烧,刘老师忙前跑后,为孩子取药喂汤,但孩子仍然高烧不退,无奈刘老师拨通了孩子家长的电话,不料家长不仅不领情,还在电话里埋怨刘老师,你为什么让孩子发高烧,你是怎么照顾他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通知我。家长的不理解让刘老师痛苦气急地掉下了眼泪。但是,放下电话,刘老师就把这个孩子安排在自己的住处打点滴,孩子输水输了一整夜,刘老师就一眼没合在床边照看了一整夜。孩子的高烧退了,老师笑了……

低年级的班主任可以说就长在了学生的生活里,学生病了需要及时喂药,学生想家了需要及时用自己的手机让他们与家里说说话,学生衣服脏了需要老师亲自为学生清洗,天气转凉,需要老师找出自己孩子的衣服让学生穿,怪不得刘老师的女儿对妈妈说:“你对其他同学比对我还好……”

去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我看到李xx老师慌慌张张地跑前跑后,我很好奇地走进了她的房间,<莲 山课件>眼前的一幕让我进退两难。她正在为一个因拉肚子而拉到棉裤里的孩子洗刷衣服,孩子身上的脏物已被清洗干净,李老师关切地让孩子躺进了被窝,掖好被子。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我有很多不理解,换做是我,为一个男孩子洗澡,我会害羞,为一个孩子处理脏物,我会怕臭。了解了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后,我心中豁然开朗,这就是人民教师的神圣和伟大。师爱无边,大爱无私,所以,教师不愧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大学教师节教师征文 篇7

2000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大学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化。改革是多角度的,作为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他们的改革步伐如何?根据访谈结果,文章对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访谈的变量与结果

本研究于2008年1月至4月对山西省部分高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研究变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共10个问题,访谈教师20名,男女各半。其中,35岁以下教师8名,35-45岁教师6名,45-55岁教师6名,他们教授的学科涉及哲学、教育、数学、艺术、经济、历史等领域。为了表述简洁,A代表访谈人,B代表受访人。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体来说,大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掌握本专业的概念或知识;发展相关技能;研究与学习方法的掌握。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目标是否被全面关注,关注的程度如何?

教师访谈录之一:

A:你是如何设置教学目标的?

B: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嘛,(笑)没有做深入思考。坦率地讲,只是每学期课程开始时,有一些想法。

A:能具体说说这些想法吗?

B:就是想让学生通过上我这门课,专业方面的信息掌握得再多一些,思路再开阔一些,最好思维再灵活一些。

A:那每次上课之前,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B:这个具体的嘛,思考得比较少。不过,我想不是我一个人思考得比较少,很多教师都和我一样,普遍现象,普遍现象,呵呵。

教师访谈录之二:

A:你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提高?

B:那多啦!比如说掌握大量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基本研究方法等等。

A:还有吗?

B:说实话,这些方面能提高就不错了……

在笔者进行访谈的20位教师当中,有16位明确回答: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其它较有个性的回答中,一位教师区分了课程的类型,认为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不同的。理论课较多锻炼学生思维,而实验课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际动手能力。另一位教师坦言相告:“从理论上讲,知识、思维、能力、方法都很重要。但实际上,平时上课就是讲知识,至于其他的什么思维、研究方法,应该是学生悟出来的。这些东西靠老师讲是讲不出来的”。另外两位老师谈到教学应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其中一位教师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还说,“扩展知识、锻炼思维固然重要,但做人是首位的。如何做人要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并且是教学前应该首先考虑的。”另一位教师谈到:“教学中应该有一种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看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得再多、再好也没用。”

在谈到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时,近半数的教师回答是“教学大纲”。那么,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又是如何规定的呢?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目前的大学教学大纲多对知识、能力做出规定,而对兴趣、态度、动机等非认知因素并未做出明确表述。这样,教师依据大纲确定教学目标也自然不会顾及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可见,在大学课堂教学目标中非理性目标的严重迷失。也就是说,人们过多关注的是显性的专业知识、能力等可观察、量化的行为变化和结果,却忽视了隐性的、不可观察的主体精神世界的培育和拓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的发展。在这种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只是知识的仓库,毫无智慧、个性与灵气可言。正如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指出的:“在古代的学园中,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今天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的却是教授各种科目。从古人追求向往神圣的智慧,降低到现代人获得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这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1

(二)教学内容

蔡元培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前瞻性、探索性等特点。同时,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不断完善,大学教学内容还应具备丰富性、来源多样性、生成性等特点。首先,丰富的教学内容是促进个体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因为“占有、掌握人类历史所积累的文明成果是陶冶完美人格之所必需”,2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的教学内容自然必不可少。其次,教师与学生独特的人格特征、知识背景、思维方式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这些资源往往超越学科界限,比教科书的内容更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再次,大学教学内容不应该是既定的、不变的,而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合作而生成的。生成性的大学教学内容极具生命力,既做到以人为本,又能满足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进步的需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符合如上特点的教学内容到底有多少呢?我们还是来看看教师的回答吧!

教师访谈录之三:

A:你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

B:教学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教材。通过讲解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接受本学科的知识。

A:除了教材之外……

B:当然还有,我说过了,教材是主要的,学生手头只有一本,但是我们教师有不同版本的教材,每本教材都有合理的成分,在备课时以学生的教材体系为主,在内容上将不同版本教材的合理成分和基本观点进行综合,这样,我想信息量会更大一些。除此之外,现代科技非常发达,网上资源也很丰富,同时也比较新,所以它也算是我这门课教学内容的一个来源吧!

访谈其他教师,他们无一例外都认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可见教材在今天的大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当今大学教材陈旧的现象比较严重,用过去的教学内容来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显然有失偏颇。在访谈中,有的教师显得有些无奈:“有的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掌握不了,再补充课外的?我认为没有必要”。有一位教师谈到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完善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从学科目前的研究状况出发,介绍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等),谈谈一些最新的观点以及自己对这些观点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尽量打造同学生进行讨论的平台,希望能对学生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注:在此问题上,仅有这位教师谈到学生)。但是他也承认这样的内容仅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至于公共课,“学生缺乏热情,我何必剃头刀子一头热?给学生把教材说清楚就行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仅有一位拥有博士后头衔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有两位教师如实相告“按道理,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但实际上科研是与职称评定联系在一起的,和教学是两码事”;“在授课内容中基本没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由此可见,教师最主要教学内容就是教材,没有将师生独特的人格特征、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也基本没有通过交往生成教学资源。从目前我国大学教材来看,大多是按照知识体系来编排的。这种编排方式不考虑教师的情况,也不考虑学生的情况,即使偶尔考虑,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最终还是为知识而知识。从访谈中我们看出,许多教师唯教材是尊,很少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我们所推崇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内容来源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生成性犹如海市蜃楼。由于目前这种教材编排方式和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较多地重视现成的结论,忽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它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不利于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至于完善人格的养成更是无从谈起。它只能培养以适应、服从为主要特征的被动生存的人,而不能培养能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自我负责的主动生存的人。

(三)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大学教学过程具有“认识已知与探索未知相统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个体认识社会化与社会认识个体化相统一,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统一”等特点。3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教学过程还具有鲜明的人性关怀:首先,大学教学过程应该真切地关注师生的生活世界。因为“生活世界”是大学教学能够促进师生精神丰富、展示个性的奥妙蕴藏的处所。其次,大学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内在力量来促进、深化、拓展教与学,学生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纯洁、深邃,同时教师也展示了自己丰富、独特、完整的个性。再次,大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在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中不断进步的过程。这正如怀特海所说:“大学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会产生令人兴奋的环境氛围。知识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会发生变化……它充满活力,像诗人一样激发我们的梦想,像设计师一样为我们制定目标。”4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如此,但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太大。

教师访谈录之四:

A:通常情况下,您是如何上课的?

B:一般情况下嘛,先根据大纲、教材系统备课,然后……仔细思考,以便在课堂上把这些东西讲深、讲透。

A:您上课时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B:讲授法。

A:能不能说一说您对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B:运用?就是讲嘛!

教师访谈录之五:

A:你通常是怎样上课的?

B:先备课,整合教学内容,然后上课时系统、条理地把这些东西教给学生。

A:怎么教?

B:讲呀!你讲得越清楚,他理解起来越容易,掌握起来也越快。

A:能不能说一说这么讲的依据?

B:好多东西,你不讲,他就不会。让他们自己套公式解题还可以,要求他们自己讲就不太容易了。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很抽象,即使让他说也说不全,还不如我自己说。你要是让他们讨论,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他还觉得你应付差事,而且讨论太费时间,何苦呢!

在20位教师中,有17位教师明确回答上课前先备课,然后将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以讲授的方法教给学生。其他两位教师的回答较有个性。其中一位教师是多年的教学能手,认为“在对学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教师、学生两张皮,教学效果不会好。”所以,“上课前通常先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对我所讲的内容了解到什么程度。以此为依据确定要教的内容以及如何教。”在上课过程中,尽量“与学生互动”。但是,这位教师对今天的大学教学不无忧虑,“近年来由于学生结构多元化,层次参差不齐,专业思想不稳定”,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积极思考、讨论,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缺乏热情,“仅满足于把重点记在笔记本上,考前突击记忆,以便顺利过关”。另外一位教师已有十多年的教龄,他区分了课的类型:“如果是专题讲座那就讲呗!因为专题嘛,学生有兴趣,他能给你反馈,你也有激情。可是平时的教学就不行,你如果一味地讲,学生就不愿意听,你得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演示、讨论、情景、案例……这样,学生爱听,自己也不至于太累。”

所有访谈教师中,仅有以上两位教师或多或少地注意到学生的需求,而其他教师更多地关注知识,他们通常是将事先备好的内容以讲授的方式条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在这些教师看来,教学过程毫无疑问就是讲授既成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听懂并且记住这些知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理论讲深、讲透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掌握了,教学过程自然就完满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生活世界显然遭到冷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被简化为“讲授法”,甚至滑向“灌输式”,我们孜孜以求的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只能是美好的梦想。这样的教学过程只有教师的声音,没有学生的声音;只有知识的流淌,没有情意与心灵的交往。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缘何获得精神的丰富与生命的成长?

(四)师生关系

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教学应体现为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正如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所说:“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亮……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5因此,大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表现出如下特征:首先,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和独特性的人,他们都是未知领域的探索者、文化的创新者,没有贵贱之分,更无高下之别。其次,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在研究高深学问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没有绝对权威的存在,教师和学生一起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是在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新的知识得以生成,师生的生活世界得以交融,并因此而获得精神的丰富与生命的成长。再次,以上述关系为基础,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具体表现为“我-你”关系。建立在“我-你”关系基础上的“教”“学”才能构成对人的发展有意义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融洽和通达,教学才是真正属于人与人之间的活动。那么,现实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呢?

教师访谈录之六:

A:你在课堂上是如何跟学生进行交流的?

B:提问。

A:通过提问交流?

B:我这个提问,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随机的,主要是用来引导学生跟着你的思路走,或者是看看他对有关问题的掌握情况。另一种是事先安排的,就是在一节课上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查资料。过一段时间后,在课堂上提问,看看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程度。

A:在进行后一种提问时,有学生向你质疑吗?

B:也有,但是很少。学生不喜欢被问,也不习惯向教师提问,尤其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A:嗯?

B:现在的学生最关心的是考试,担心在课上向教师提问,考试被挂。

教师访谈录之七:

A:你在课堂上是如何跟学生进行交流的?

B:我上课很少提问。不是我不愿意问,而是课时太紧,提问浪费时间。

A:那是不是说你和学生很少交流?

B:那倒也不是。我经常用表情和学生交流。

A:表情?

B:是呀!通过学生的表情,我可以知道他们听懂了没有,也可以知道他们对我讲的感不感兴趣。要是没听懂,他眼神一片茫然;如果他注意力不集中,眼睛里面肯定没神儿。

A: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B:调整。比如说,他走神可能是由于一段理论内容过于枯燥,你就可以活跃一下气氛,讲个轻松一点的话题什么的。

A:这个话题与教学内容有关吗?

B:当然有关,否则学生的思维跳跃性太大。

A:要是没听懂呢?

B:继续解释,要是还听不懂,就只能靠他自己课后解决了。真正爱学习的下课就找你,不爱学的就自便了。

课堂教学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通过课堂上师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在20位访谈教师中,有17位教师谈到“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是课堂提问,另外3位回答较有个性。其中一位年轻教师坦言相告“上课时间太紧,没法交流”;一位资深教师也很坦率:“交流?现在的学生和从前不同,知识面窄,还不愿意思考。你想,交流和知识面以及对问题理解的透彻程度有很大关系。面对这样的学生,连平台都没有,怎么可能交流呢?”还有一位教师这样说:“我平时上课很少提问,多用肢体语言和学生交流。”在20位教师中,这是唯一一位谈到用肢体语言和学生交流的教师。

可见,在今天的大学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过于简单,以“提问”为主,而且提问是由教师发出单向交流,由学生一方发出的交流很少,生生交流严重匮乏。另外,师生交流应包括许多方面,比如知识、情感、生活经验等,但从教师访谈中能看到的只是知识层面的交流。由此,教师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基本上是让教师充当着文化传统的传递者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老人智慧’之被动的、驯服的接受者角色”。6师生关系表现出明显不平等、不民主的特征。

三、访谈结论及分析

(一)教学目标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显性目标为主,非理性目标严重缺失

这种状况与主知主义的影响不无联系。以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为首的主知主义者认为,教学应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以认识为本位,以知识为要素。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理性认识,人的诸方面才会得到发展。由于它强调理性,重视知识,而理性“在塑造了教育者作为园丁角色的同时,也把教育对象化约为具有普遍人性、受动的、单一的知识人”,7这就使得人们把传授和追求纯粹理性的东西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至于知识之外的情感、意志、人格等非理性的东西统统被消解、拒斥甚至否定。受这种观点的影响,部分大学教师也将拓宽知识面、增大信息量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将非理性目标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以传授既成知识为主

科学主义思潮对大学教学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科学主义者的视野里,“科学以认识世界为目的,它表述的是经验事实,并通过数学计算和经验证实的方法,建立起各种世界秩序的体系,因而在认识上是有意义的;而一切诗歌、艺术等非科学文化则以体验世界为目的,其依据是价值判断,采用的是表达性语言。这种语言……在认识上是无意义的。”8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传授既定知识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全面、鲜活的人在知识的传授中变成了消极传播和接收信息的工具,有生命色彩的独特个性被置于单一的、凝固的知识之下,充满灵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无处可寻。

(三)教学过程被简化为教师讲授备课内容的过程

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教师应据此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这种观点给大学教学过程“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入规范,依样操作”。9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大学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将既定知识按照如上程序传授给学生。这样,本应充满智慧的教学成了一种简单的逻辑操作,窄化为简单的信息传递活动。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早就指出:“必须记住,教育绝对不是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10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先哲的训导被抛到九霄云外,原本充满生命意义的教学被异化为僵化的、机械的“授-受”过程。

当然,相当一部分教师当前的授课过程与传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正如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K.Knapper)指出:“课堂讲授之所以作用显著,仅仅是因为它是大学教师在学生时代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教学方法的指导,他们使用从自身所受的高等教育中唯一能够学到的角色模型也就不足为奇了。”11同时,根据人类学的研究,人们的行为方式正是建立在习以为常的习惯和传统之上的,而“人们对传统的信任没有经过哪怕是一丁儿点的理性思考。”12正因如此,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不假思索地模仿着从前教师的授课方式,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内化到自己的习惯当中。

(四)师生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不平等、不民主

这种状况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儒家文化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之上,等级制度是维护封建秩序的手段,而建立在等级制度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尊卑关系根深蒂固地扎在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这种意识一旦与人的权利、地位相结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上下、长幼、尊卑的观念,师生之间的人格不平等就是这一观念的直接表现之一。

在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教师先知先觉,被认为是真理的化身,因其闻道先于学生,也就先占了话语权,在师生关系中具有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我们认为,尊重教师无可厚非,但是若将这种观念带到教学之中就会使本应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异化为上下级的命令服从关系。

此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普遍缺乏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习惯于依赖性的学习,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甚至直言不讳地要求教师按部就班、全面系统地讲授。“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依然是大学校园的主旋律。因此,许多学生自主意识淡薄,顺从、依附心态明显,尤其缺乏质疑、批判、创新的精神和挑战书本、教师的勇气。他们早已习惯了“满堂灌”,只愿听讲,不愿发言。这也是造成大学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英)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52.

[2].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18.

[3].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79-183.

[4].(英)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37-138

[5].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2-3.

[6].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

[7].阎光才.教育的生命意识——由荒野文化与园艺文化的悖论谈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52.

[8].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2-57.

[9].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

[10].(英)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59.

[11].(加)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等.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徐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2.

大学教师节教师征文 篇8

姓名:高钢 城市:北京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学科:新闻学

科学和严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高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非常德高望重的一位教师,他在中国新闻业传播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除了在新闻领域,高教授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新能源汽车首要关注的就是它是否真正能够节约能源,因为这是新能源汽车诞生的原因之一。其次,针对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骗补贴的问题,高教授认为政策在设计之初一定要科学,要确定这些政策能否推动理想目标的实现,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漏洞出现,否则一纸政策也成了白纸,新能源汽车若想要迅速发展起来,保持科学和严谨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姓名:李佳武 城市:北京 学校:北京科技大学

学科:材料工程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卡罗拉双擎

智能科技化

已经有20年驾龄的李老师,对于传统汽车了解颇丰,从品牌到品质,从燃油经济性到驾驶感受,了解的细致入微。但是当新能源车型出现时,自己了解的那些在这里并不能派的上用场。新能源车型操作更加简单,一切都开始向科技智能化发展,一些新能源车型还增加了科技感十足的车道保持功能、抬头显示功能、360度全方位影像功能,如果以后新能源车型在充电时间上能够大大缩减,李老师自己绝对会购置一辆新能源车型。李老师还希望在以后的新能源车发展中,加入自动驾驶技术,让驾驶员与其他乘客一样享受乘坐的乐趣。

姓名:刘森 学校:北京现代音乐研究学院

学科:理论教研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比亚迪e6

音乐改变生活

刘森作为一名音乐类型的教师,无时无刻的都在与各种类型的音乐打交道,同样在车里,也在享受着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对生活品质的享受是自己追求的目标,所以对自己爱车的音响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还表示曾经购买过一辆对外形特别喜爱的车,但是因为车内搭载的音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在提车后直接换掉了原车搭载的音响。所以刘老师认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中也应提高各个硬件的搭载设备,让消费者心动几个亮点,就会下定决心购置车辆。

姓名:黄潇潇 城市:北京 学校:中央教育台网站在线教育

学科:金融财经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北汽EV200

电池技术有待考察

炎炎夏日,每天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黄老师,也希望有一辆自己的爱车,让自己在上下班的路上可以有属于自己舒适的空间。可是受困于“摇号”政策中,让自己迟迟没有得到这个购车的“门票”。而在新能源车型中,黄老师认为电池会有损耗,在冬天使用时损耗过大,第二年继续使用时,可能自己的爱车行驶里程又会逐步减少,久而久之就需要更换电池组,可是更换电池组将又是一比高额的费用。按照现在新能源车型的发展速度,几年之后科技技术和电池提供车辆的续航里程将会变的更好,原来的新能源车型还能否置换更高的价钱,这些问题让黄老师现在很是纠结。

姓名:刘小月 城市:北京

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特斯拉

互联新时代

“互联网购车”“新能源车”这些都是新时代新时期的产物,对于所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刘老师来说,并不陌生。早在购物网站就已经看到过“互联网购车”这一新鲜栏目。网上购车将不会占用太多教师的休息时间,更加省心、省时、省力。在选购好车型后等待摇号提车就可以了,省去了中间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购车会更加轻松。可是网上购车,在新能源车型选择上不够丰富,自己平时对新能源车型的了解也较少,并且对充电设施方面也无法进一步沟通,希望电商平台能够提供更多方案,在充电设施方面有更加详细的内容介绍使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姓名:曹宇鑫 城市:北京 学校:廊坊师范学院

学科:数学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北汽EV200

异地奔波

对于曹老师来说,每周一次从北京到廊坊的往返并不算很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每周回家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学校的校内事务耽搁掉自己本应准备返程的时间,让自己乘坐公共交通的时间变得不自由。曹老师更希望以后在新能源车型中出现更多车型选择,因为混合动力的汽车依旧离不开汽油,对环境保护方面依然有很大影响。对于经常固定往返两地的曹老师来说车辆能够行驶350公里左右就可以完全满足日常生活了,同时家用220V电源充电也是可以接受的,虽然充电的时间稍长,但是的确很方便。

姓名:吴琼 城市:北京 学校: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学科:钢琴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比亚迪唐

“二车”败给摇号

谁说女司机就开不好车,吴老师就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女司机。可能这跟她的职业有关,吴老师是一名钢琴教师,双手的灵活程度非常高,开车也是她锻炼双手的一种方式。当家里有小孩子之后,一辆车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的需求。平时吴老师夫妇上班需要开车,她的父母带着孩子出门也需要用车。夫妻俩合计再买一辆汽车,无奈败给了摇号。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让吴老师眼前一亮,选来选去比亚迪唐这款SUV完全满足吴老师的需求,预计不久后吴老师就会把这台车开回家。

姓名:范建东 城市:北京 学校:雅宝路俄语培训 学科:俄语教师

爱车:沃尔沃XC60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特斯拉

置换更合理

范老师每天开车上下班,但是因为车型相对老旧,也准备置换一辆新的车型。但是附近的充电桩分部普遍较为分散,公共停车场的充电设施不够齐全,自己如果购买新能源车型的话,需要每天在家充满电,平时出行的话需要计算好距离。另外一方面,秦老师想用置换的方式购买新能源车型,但是还不知政府政策方面有没有更多的优惠,毕竟自己是作为传统汽车车型置换电动汽车,这样做既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又降低了自己的使用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身边的同学和同事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姓名:范扬 城市:北京 学校:中国国家画院

学科:中国画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腾势、BMW i3

限行不再是问题

范老师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因为热爱,他为教育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现在工作时间不像以前一样固定,上课时间都随自己,这在出门时会产生一些问题。由于北京采取限号的政策,范老师经常需要在自己的爱车限号的那一天出门,这就给出行带来了很大的烦恼。有的时候需要去到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写生,那些是公共交通所涉及不到的地方。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让范老师眼前一亮,既可以立即上牌照,又不受到单双号的限制。在众多新能源汽车中腾势、BMW i3是范老师心仪的两款,他准备过几天就把其中一辆买回家。

姓名:迟芨 城市:北京 学校: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学科:理论教研 最心仪的新能源车型:腾势

渴求一个安静的驾驶环境

大学老师的工作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轻松,一部分老师是在一线教书育人,与学生打交道;另一部分,是默默在背后对学校的一切精心打理的教师,迟老师正是后者。相对于一线大学教师松散的上课时间,迟老师每天的琐碎工作需要他整天都待在学校。迟老师是一个非常要求安静的人,所以他希望能够选择一款噪音小、隔音好的车型。新能源汽车依靠电力支持,起步很稳,没有冲击感,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噪声相比普通汽油车小很多,能够真正实现相对“静音”的效果。对迟老师来说,新能源汽车是他的不二选择。

教师节征文 篇9

——新教师成长之我见

蓉园小学熊小红

2008年8月,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召开,我的人生也收获了一枚比奥运金牌还要珍贵的“奖牌”——我当上了人民的教师!9月1日的开学仪式上,我站在鲜红的五星红旗下,面对蓉园小学1000多名师生做自我介绍时,那种初为教师的激动和兴奋令我终生难忘。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这将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意义非凡,为纪念自己的第一个教师佳节,特写此文与所有新教师共勉。

做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过教师节肯定是寂寞冷静的。不像老教师,每逢教师节,祝福的电话铺天盖地而来;精美的贺卡、温馨的话语令人目不暇接;鲜花和掌声更是令人陶醉„„,教师的幸福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做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过教师节,我们的心情又是激动的、沸腾的。这一天,我们更应该想一想教师的真谛,想一想教师的责任,想一想我们与一名合格教师的距离?我个人认为,新教师当务之急,便是迅速适应学校工作环境,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具体来说,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心实意爱学生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著名的学者普洛丁有过一句名言:“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 1

美。”俄罗斯有句俗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师生之爱是师生之间理解和信任的桥梁,爱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动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好象春风拂面一般来得那么自然,而学生却感觉如此的心宜;就好像高山的清泉,细细地滋润学生的心脾。

在我看来,新教师尤其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将爱的阳光雨露均匀地播洒到每个孩子的心灵上。尤其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信任和爱护。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生活中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

二、精心备课,上好每一堂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前提就是精心备课。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掌握和教法的把握都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新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领会教参的精神,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应仔细斟酌,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内涵。

其次,新教师备课的时候不能像老教师一样只写大致教学流程,有经验的老教师即便不备课也能上好一堂精彩的课。新教师备课建议备详案,包括教师导语,每一知识点要提到哪些问题?怎么提问?学生会怎样回答等等,都应考虑具体、细致。教案要多推敲,这样提问是不是最理想?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语言是不是精炼、准确,内容安排是否紧凑,思路是不是清晰等等。

另外,时间把握不准也是新教师常出现的问题,要么一节课完了,内容还没上完,要么内容早早上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有十几分钟,这

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将每一环节具体划分时间,比如,复习旧知5分钟,导入新知20分钟,休息2分钟,实践操作7分钟,小结3分钟,课外延伸及布置作业3分钟等等。

最后,新教师备课时,可将备课纸右边预留1/5空白,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对第一次备课的某些地方进行修改、批注或做补充说明。只有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我们的教案才能越写越好,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三、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教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往往侧重知识的教学,而勿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但学生认真听讲,用心学习的习惯则更为重要,若是一堂课下来,学生有的听,有的玩,有的讲小话,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不仔细听,这样的课即便将全部知识讲授完毕,又有何意义?效果是肯定没有了,长此以往,学生便养成了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势必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把握不好的话将会导致恶性循环。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认真的学习风气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言传身教,以教师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作为教师首先是传授高尚人格,然后才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学内容,传授新知识,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达到真正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要求我们的教师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拿学校卫生这一块来说,如果我们的老师平常看见地上有纸屑却视而不见,凭什么指望学生养成发现垃圾便捡的习惯呢?我时常发现我们各年级组的教师办公室杂乱不堪,东西堆放乱七八糟,地面一个星期也

不见拖一次,我们的教师都是如此不爱整洁、不爱卫生,为何又要求学生做到爱环境、爱卫生呢?因为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我们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师们先行动起来,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跟着教师自然而然的进步,并不要我们每天空洞地说教。教育教化每一个学生改掉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必须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

五、加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教育是无止境的,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桶水,那么自己就得有更大的一桶水。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再是一大桶水了,而是常流常新的溪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刻牢记教师职业道德,加强自身的修养,新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平常多听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上课,虚心接受领导、老教师的批评指正,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观看优秀示范课。努力钻研教材,养成写一课一得的好习惯,发现不足及时改正,不懂就问,不懂就学。

六、吃苦耐劳,勇于奉献

上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励志格言座右铭下一篇:服务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