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精选3篇)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篇1
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一个国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来推进科学,并推广科学的运用,它就不能长久继续存在。
——英国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科学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合作探究(提高难度,学会分析)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体现在哪里?
2、分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知识总结(完成以下知识结构)
参考答案
预习反馈:
1.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2.发电机 电动机 美 徳
3.电车、电话、电灯、电报等
4.美国 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有1300多种发明 “发明大王”
5.谦虚好学、善于钻研、善于思考、治学严谨等等。
6.卡尔·本茨 19世纪80年代 1885年 “汽车之父” “奔驰”
7.1912月 美国的莱特兄弟
8. 内燃机 石油 ①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速度,扩大了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② 增强了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检测答案:
1.C 2.C 3.D 4.D 5.B
6.(1)深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广度: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电灯、汽车等。
(2)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要长久继续存在就必须推进科学、推广科学的运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等。
合作探究:
1.⑴大量新发明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⑵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分析过程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篇2
沧州中捷一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本课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媒体
幻灯片、图片、视频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已习惯了借助了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我们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汽车来来往往,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还有今天的世博会,这些都让我们自然的联想起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引导]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在生产领域又有一次大变革。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相关的知识。
[板书]
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力广泛应用。[教师引导]同学们家中或周围都有哪些电器,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电灯,可以用来照明;电视,可以了解世界大事和娱乐;电饭锅,可以煮饭;电熨斗,可以熨衣服;电脑,可以查资料、玩游戏;电热水器,可以用来洗澡„„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的生活和“电”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电是如何发明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第一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即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那么电是怎样发明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三段小字内容。
[学生复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存在许多缺点,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
[教师讲述]刚才大家说了电的发明的理论基础,那么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回答]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使用方便、清洁高效、价格便宜等。
[教师小结]由于电力作为能源具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板书]
二、电器的发明与使用 1.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已经说了电与我们生活中的密切联系。那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没有电,我们将不得不熬过一个个漫长而漆黑的夜晚;我们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聊天;没有电,自来水没有了,冰箱也不能使用,食物的储存成为难题;城市里,电车不能行驶,学校里,电教设备也不能使用;„„
[教师小结]总之,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很不方便,所以说,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在生产领域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教师引导:第二次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领域的发明,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讯领域。[出示图片]早期的电话。
[教师讲解]这是最早的一次电话通话演示,图中的通话者就是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在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贝尔展示的电话引起了轰动。电话及电报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而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教师过渡]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爱迪生和他的发明。
[板书]2.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了解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在电灯发明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不但亮度差,而且烧起来有黑烟和臭味,要时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还很容易引起火灾。自从电出现以后,很多人都想用电来照明,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效果都不理想,以至电灯很难普及使用。
爱迪生立志解决这一难题,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助手们废寝忘食,试验过从世界各地找来的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终于造出了耐用的白炽灯。
[教师补充]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近两千项发明,正式注册的就有一千三百多项,其中最著名的除了电灯以外,还有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许多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而他本人却回答说:
[投影显示]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教师提问]请大家就这句话结合自己对爱迪生的了解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感受。[学生回答]回答一:这说明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辛勤的耕耘。
回答二:爱迪生的成功表明,其实世上并没有什么超人一等的天才,他靠的不是“天才”,而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这告诉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靠努力,靠奋斗,靠不断地探索,靠持久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积极拼搏,勇于奋斗,开拓创新,创造出自己的成功和辉煌!
[板书]
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1.汽车的发明与应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来看一幅图片,认识一下19世纪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和最早的汽车。
[投影显示]
[教师引导]在汽车发明以前,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交通工具——汽车被制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概述一下汽车的发明过程。
[学生看书]„„
[学生概述]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了第一台轻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这种汽车的尾部有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卡尔•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
[教师补充]后来,德国的一名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
[教师提问]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与马车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回答]汽车速度快,使用新型动力,力量比马车大等。
活动与探究: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请你谈一下汽车的出现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一:出门旅行的时间缩短了,人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
回答二:上班变得更方便。有了汽车,人们可以在远离单位的地方买住宅,这样,城市的规模就扩大了。
回答三:出现了新的生产部门和就业岗位,如汽车生产厂、汽车配件的制造、石油开采、加油站、汽车修理厂等新部门会产生。同时也出现新的职业,如司机、汽机修理工、汽车制造工人等。
回答四:汽车也带来了噪音和有害气体,威胁人的健康。„„
[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汽车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汽车工业呢?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学生甲:应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因为汽车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而且还能为国家增加税收、解决就业、出口创汇,没有汽车,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想象。
学生乙:汽车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消耗能源、交通事故等,所以应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学生丙:汽车工业应该发展,否则就会像“因噎废食”一样可笑。但在发展时应尽量减少或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
[教师总结]一方面应积极发展汽车工业;另一方面尽力减少或消除它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趋利避害。
教师导入:现在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了,人类的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想像鸟一样飞上天空,这个梦想由美国人首先实现。
[板书]2.飞机的发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倒数第二段大字,了解飞机的发明过程。[学生阅读]„„
[教师提问]飞机在什么时间由谁制造出来?
[学生回答]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并试飞成功。把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教师引导]在飞机制造方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人物是谁?请同学们简单说说他的事迹。
[学生回答]冯如。他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教师提问]飞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
[学生回答]越洋飞行成为可能,且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如今的飞机,载重量越来越大,速度不断提高,航程也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人乘坐飞机出行,飞机离普通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近。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的发明和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等内容,通过学习,大家可以总结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回答]无论是电的发明和应用,还是汽车、飞机的问世,它们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为下节课设疑: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走在最前,那么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美德为代表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要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这就引发了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兴趣离开课堂)
● 课堂板书 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力时代的到来
二、电器的发明与使用 1.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 2.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1.汽车的发明与应用 2.飞机的发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补充一些内容做为充实课堂的需要。
本节课利用大量图片,形文并茂,引发学习学习兴趣。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学生讨论题,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辩证评价能力。
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把学生的思维往教师设计的路上引,如何贴近学生,更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还需摸索。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篇3
十九大确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伟大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必须要深入理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真正实现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的“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新时代”为未来开创了“新局面”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 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种新局面具体的体现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总结的十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二、“新时代”为中国燃起的“新希望”。十八大以来,秉持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习近平同志带领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开启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新征程。当前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向世界燃起“新希望”,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新时代”面临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最重大课题,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不变”的前提下,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新时代”为前进中国蕴藏了“新力量”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蕴藏着伟大力量,中华民族的“复兴号”必将乘风破浪。伟大的力量体现在:一是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二是民族聚合之力。拥有着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这是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三是发展的前进定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四个自信”,保持前进定力。
五、“新时代”为未来奋斗赋予了“新方向”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赋予了“新时代”的具体内涵,更赋予了“新时代”的五大奋斗方向及其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六、“新时代”要求我们大步迈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大步迈入“新时代”,具体地说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推荐阅读:
迈入青春门,走好人生路09-29
“迈入青春门,走好人生路”寄语09-20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05-22
3Q战争,中国产业“迈入大学”的里程碑07-22
破解重点难点堵点 “最多跑一次”改革迈入“深水区”10-22
21世纪人类大健康产业时代的机遇与挑战09-04
《植物与人类健康》教案07-21
历史教案:中国远古人类07-31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