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就业形势分析

2024-08-11

2024年度就业形势分析(精选10篇)

2024年度就业形势分析 篇1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中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

当前就业面临怎样的形势?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最关心的,在企业的招聘宣讲会上、与座谈交流中,他们总会问及。

可是,一遍遍追问,大学生们却难得到答案。

当前校园招聘形势京汉沪穗各地不一

在北京,据报道,虽然主管部门的“校园招聘禁令”要到11月20日才解除,但按照惯例,多数大企业都会在“解禁”前进校搞“宣讲”活动。记者从部分高校了解到,企业的入校宣传已提前进入高峰期,眼下一些名校每周有多达40场的宣讲会。因为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学生们的求职热点向工作较稳定的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一位大学生这样分析就业形势,“美国经济不好,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又减少招聘名额,所以今年我们的就业会格外困难。”

在武汉,据报道,11月9日,2009年湖北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大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这是武汉市今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场大型招聘会。3万多名应届生进场“找饭碗”,由于岗位数较去年明显减少,多数学生主动调低了就业预期。据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有350多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题招聘会,共有450家企业提供岗位5万多个。今年的招聘单位数与岗位数之所以“缩水”,主要是因为一批企业因经济前景不明朗而选择观望,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以及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则明显减少。

在上海,据报道,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了解到,进入这些高校开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减少。11月25日前,在上海交大开的宣讲会将有202场,而去年同期是172场。同济大学已预约的招聘会也有200多场,在综合招聘会之外,学校还计划增开师资专场和卫生行业专场。东华大学毕业生进入机械、计算机、通信等企业的较多,目前看来这些企业都保持着招聘热情。

在广州,据报道,按照惯例,广东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高校的就业办现已着手与用人单位接触,为下个月的招聘会做准备。近日,一些高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反馈的情况看,今年的就业形势比预想中要好一点。广东一所大学的领导说,学校还没有具体监测到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素质最看重的前5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强、可塑性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专家表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处理等非认知技能的缺乏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与此相反,由于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而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显性的指标限制与隐性的行政限制)与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户口、社会保障、流动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

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风险。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

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如何?

据介绍,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比例为70%。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万至400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根据各级学校招生人数的统计预测,2008年以后,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开始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到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2024年度就业形势分析 篇2

关键词:火灾形势,分析,2009年,华北

保定市位于华北地区中部, 面积2.21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1100万, 其中市区人口100.6万, 共辖4市18县3区, 另设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国务院最新批准的118个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之一。该市年平均气温12℃, 年降水量550毫米。全年风向以东北风频率最大, 南风次之, 累年年均风速为2.4米/秒。现就保定市2009年火灾形势进行分析。

据统计,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保定市共发生火灾265起 (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 下同) , 死亡7人, 受伤1人, 直接财产损失514.9万元, 火灾起数比2008年同期上升28.5%、死亡人数上升75%,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和受伤人数较2008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其中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下降15.4%, 受伤人数下降50%。

一、电气类火灾及生产作业电气、用火不慎等引发的火灾占较大比重

265起火灾中, 电气类火灾为109起, 生活用火不慎导致火灾36起, 放火导致火灾34起, 各占总数的40.9%, 13.5%和12.7%, 电气火灾中, 因电气线路故障导致的火灾80起, 占全部电气火灾的73.3%;电气设备故障导致火灾20起, 占电气火灾的18.3%。在全部火灾财产损失的514.9万元中, 电气火灾所占比例最大, 损失高达219.9万元, 占全部财产损失的42.7%;其次为放火导致火灾, 占全部火灾损失的14.8%;再次为生产作业类火灾, 损失共计36.4万元, 占全部火灾损失的7.08%。此外, 农村及县城城区中发生电气火灾较多, 分别占全部区域内火灾起数的41.8%和55.3%。

二、轻工业纺织品较发达地区火灾损失较大, 较发达地区火灾起数较多

2009年全年, 保定市27个县 (市、区) 中, 新市区火灾发生起数最多, 共计29起, 占全市全部火灾起数的10.9%, 其次是涿州26起, 徐水25起;按照火灾损失排名, 安新县全年全部火灾直接财产损失780730元, 占全部火灾损失的15.1%, 其次是涞水13起火灾共造成直接财产损失834204元, 北市区14起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655983元, 其中, 安新发生较大火灾事故一起, 导致3人死亡。265起火灾中, 制造业火灾39起, 占全部火灾的14.6%, 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达1623194元, 占全部损失的31.5%, 其中, 轻工业纺织品类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930475元, 占全部火灾损失的37.4%, 轻工业作坊类火灾频发, 损失较大是该市火灾较为突出的特征。此外, 家具设备、竹木制品类火灾损失达762449元, 占全部损失的14.8%。

三、农村火灾呈高发态势,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占较大比重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全市共发生农村火灾117起, 占全部火灾起数的43.9%, 直接财产损失2616019元, 占全部损失的50.8%。县城城区火灾56起, 占全部火灾起数的21%, 城市城区发生49起火灾, 占全部火灾起数的18.4%。各类火灾中, 住宅、交通工具、厂房、物资仓储场所发生火灾分列各类火灾起数前四位, 分别为48起、46起、44起和33起。4起亡人事故中, 市区发生2起, 死亡3人, 县城城区发生1起亡人事故, 死亡1人, 农村发生一起较大亡人事故, 死亡3人。

四、午后及深夜起火较为集中, 夜间火灾损失重大

按照火灾24时分布来看, 12-14时共发生火灾32起, 14-16时发生29起, 22-24时发生火灾28起。其中所有亡人火灾发生在2-4时、4-6时及16-18时, 死者全部为烟气窒息死亡。此外, 有13%的电气火灾及22.2%的用火不慎火灾发生在12-14时之间。凌晨2-4时及22-24时火灾造成损失较大, 分别为107.5万元及110.3万元, 占全部火灾损失的20.8%和21.4%。

五、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期间火灾形势稳定

2009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大庆, 人流、物流、车流增大, 致灾因素增多。为确保建国六十周年期间全市消防形势稳定, 公安消防部队发扬连续奋战、不怕疲劳的优良作风, 全力以赴投入国庆六十周年消防安全保卫。在上半年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 以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为重点, 开展专项消防安全大检查, 落实执勤备战措施, 确保了节日期间火灾形势稳定。据统计, 国庆节期间 (10月1日至10月7日) 保定市共发生火灾3起, 死亡0人, 受伤0人, 直接财产损失1503元, 与2008年国庆节相比四项指标稳中有降, 确保了全市火灾形势稳定。

六、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成果显著。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保定市全市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1088起, 出动车辆2295辆, 出动警力12977人次, 抢救被困人员264人, 疏散被困人员609人, 抢救财产价值12056.5610万元。同比2008年接警数量上升156%, 出动车辆、警力数上升160%、153%, 抢救被困人员、疏散被困人员上升90%、175%, 抢救财产价值上升240%, 全力确保了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3年度广西就业形势分析 篇3

一、主要指标数据完成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

1.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0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5万人的113.44%。

2.失业人员实现就业9.7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万人的121.38%。

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万人的154%。

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0%。

5.2013年新增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6.18万人;实现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5.86万人;期末实有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0.43万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全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2.68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0万人次的118.1%,其中跨省(区)新增转移就业50.21万人次,跨县新增转移就业32.47万人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38.86万人次。

(三)人力资源市场供求

需求总人数141.94万人;进入市场登记求职的人员100.78万人;求人倍率为1.41。

(四)职业培训

2013年度全区参加政府财政补贴的各类职业培训34.76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17.35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26.39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14.72万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03万人次;创业培训4.21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2万人次,其中成功创业1.53万人次。

二、数据分析

(一)城镇新增就业等情况分析

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三项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同比数,第一季度、上半年、第三季度、全年分别为-7.24%、-5.17%、4.73%和-5.54%,第三季度出现增长态势。城镇新增就业同比数(全年)北海、崇左、来宾分别下降22.32%、19.05%和17.29%,而贺州、南宁、柳州、贵港分别增长5.83%、4.44%、3.83%和2.26%。

尽管城镇新增就业等指标呈下降趋势,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不增反降,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各项正指标同比下降的原因:一是全球经济继续向下滑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一些企业减少产能甚至停产,新上项目放缓投资步伐,导致减员、员工流失等现象;二是2013年广西工业、投资、财政、外贸等主要指标增速同比均出现下滑,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人口红利”下降,2013年广西人力资源需求总人数和求职总人数双双下降,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6.53%和15.45%;四是一部分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技能素质低下,就业期望值较高,当岗位不能满足就业期望值时,宁愿不就业;五是改制后的原国有企业的“4050”人员有部分已经到达退休年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自然减少。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09万人,同比减少0.85万人,下降4.49%;城镇登记失业率3.30%,比年度目标控制数4.5%低1.2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根据城镇新就业人员各行业分布情况表(见表2)分析,本年城镇新就业人员总量比去年减少3.75万人,下降6.45%,但机关事业单位新就业人数增加0.68万人、增长33%。从比重变化情况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所占比重分别增长1.51%和2.26%,而个体工商户、灵活形式就业和其他方式新就业人数比重有所下降,其中灵活形式新就业人数比重下降2.86%。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新增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和期末实有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同比减少,后者下降幅度为50.32%。反映全区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成绩显著,积极就业政策对就业工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效果明显。

(三)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情况分析

全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同比减少7.25万人次,下降8.06%;跨省区新增转移就业同比减少3.12万人次,下降5.85%;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同比增加3.71万人次,增长10.55%。

主要原因:一是广西“人口红利”下降,导致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总人数同比下降;二是随着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相当数量人员外出就业意愿在减少,同时,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外出就业成本上升,这也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与数量增幅放缓的原因之一;三是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区内用工量增加,部分农村劳动力选择就近就地就业,跨省区新增转移就业减少;四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劳动力供给结构也随之调整,但在教育培训结构难以及时转变的情况下,部分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难度进一步加大;五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年龄结构变化,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年龄不断变大,大部分都选择回乡安身,并且随着全区经济不断发展与壮大,企业待遇也得到了相对的提高,所以外出务工人员开始选择回乡就业、创业或自主耕种。

(四)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

1.需求和求职同比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受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国内整体经济形势趋于放缓,广西一些本地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也受大环境影响,存在减员、减少生产线等现象。例如今年以来机械方面的企业因经营性资金困难导致人员流失较严重,而受到更为严格的行业制度及国家政策影响的餐饮业、服务业等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务量下降、员工流失现象,这些都限制了新增就业的较快增长。同时,失业人员与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在历年的帮扶以及退休等因素影响下,也呈减少趋势,导致同比数据有所减少。

nlc202309051139

2.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着季节性、行业性和结构性招工难。一是部分企业对技能型工人(勾机、电焊、车床、钳工等)需求大,但技能人才求职相对偏少,供不应求,两种矛盾并存。部分企业招工难度加大。特别是烟花、电子、制鞋、缫丝、编织、木材加工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较为严重,二是大部分工业园区企业的工资待遇不高,员工文化活动不多,相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招得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三是部分劳动者的择业观念以及对岗位的期望值过高,制约了劳动者就业。

3.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用工要求不相适应,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广西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服务业为主,吸纳高校毕业生、城镇人员就业能力不强,但随着现代服务业岗位需求的增长,对人员素质要求高,将逐步带动市场岗位需求层次的提高。市场招聘难的问题将长期存在,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济业务人员少,企业难找到合适的人。二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工资待遇低,就业环境较差,本地人员不愿求职,外来农民工来源又不足,这将困扰不少企业发展。同时受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岗位需求偏少,大学生不愿去较远的单位就业,单位需求期望值与毕业生实际职业能力差异以及毕业生自身定位等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4.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凸显。部分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眼光较高,对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意向不大,就业人员的稳定性较差。全区大量的用工单位都根据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提供了大量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但从人力资源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他们喜欢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大型企业,在选择岗位时则喜欢待遇好的。而事实上,在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及个体经营业主,但这些往往不是大学生选择的对象,这些能够发挥高校毕业生作用的地方往往招不到人,因为很多高校毕业生认为在小型企业工作会埋没了自己,所以择业时更喜欢报考公务员及进入大型企业。

5.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导致企业用工不稳定。企业为减少生产经营成本,时有发生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减少社会保险费用,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另外企业没有文化建设、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较长、工资偏低、工作条件简陋等现状,导致员工辞职退工,跳槽走人,造成社会层面的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失业的怪圈,为政府和社会就业工作增加了压力。

(五)职业培训情况分析

2013年度全区职业培训总数与上年度相比略有下降,主要指标有降有升,先抑后扬。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培训人数同比下降较大,第二季度起到下半年逐步回升,全年全区职业培训34.76万人次,比上年38.61万人次减少9.97%,其中就业技能培训26.39万人次,同比减少19.48%,但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同比增加61.84%达到4.03万人次、创业培训同比增加25.61%达到4.21万人次。

职业培训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占培训数量较大的就业技能培训人数减少,而就业技能培训中减少较多的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本年度培训3.23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3.87%;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本年度培训18.6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4.92%;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本年度培训1.3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9.09%。

2013年度创业培训人数继续创新高。创业培训发展良好的原因:一是各级政府对创业培训工作十分重视,继续加大创业培训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宣传,鼓励劳动者特别是大学生积极创业,激发创业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培训氛围;二是各定点创业培训机构都积极组织创业培训班,把创业培训办到各高校、城区(县),开班期数不断增多,效果明显;三是国家今年调整了政策,把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由毕业年度改为毕业学年的学生,方便组织开展培训;四是自治区本级定点培训机构今年也开展了创业培训,共培训了0.98万人次。

三、2014年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2014年广西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8.50万人,比去年增加约0.70万人,再创新高。而社会总需求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多,毕业生期望值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仍然有不匹配的地方,加上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之间在用工标准和需求方面还存在交流不畅现象。2014年将是更难就业年。

(二)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较多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

(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压力大。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普遍存在等、靠思想,过于依赖政府扶持,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满后,难以重新自主就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推进,新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区外务工返乡农民工呈增长趋势,一部分重新进城务工,也加大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压力。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开展就业实名登记工作为抓手,提高全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覆盖率,加强全区统一的广西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大力推进全区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积极推进就业实名登记工作。以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为载体,以加强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为手段,切实做好就业实名制登记工作。抓好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求职信息,开展各项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当地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为重点帮扶对象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和就业平台。

(三)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等技能培训工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充分整合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努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就业。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缺工收集力度和发布用工信息量,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加强区域劳务合作,与外省劳务输入地搞好对接,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新的渠道。抓好劳务输出的同时,注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或者区内跨县转移就业。

(五)促进效能建设年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抓好窗口服务质量。继续加强学习,把效能建设活动坚持下去,加强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反思、整改,确保能够更好更快的服务群众。同时抓好窗口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学习,准确把握政策精神,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

就业形势分析 篇4

(一)、就业形势的背景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90后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经过了2013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4年的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研究生、大学毕业生有727万。2014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

(二)、就业形势的现状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有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

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就业形势的分析

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刁”。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大专院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加之大多数同学自身认为热门专业好找工作盲目报考。

四、薪酬低:虽然现在有人大学生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私有企业虽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再次是扎堆现象严重。(1)专业扎堆,高校纷纷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同学们也纷纷报考,导致大家一起来哄抢就业机会,而有些就业机会却受到冷落。(2)就业单位扎堆,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06届数据显示达29.85%);政府机关(15.2%)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这也使得“公务员热”不继升温。(3)地区扎堆,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四)、就业解决方法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冷静来思考。

要做好准备在就业遇到各种困难,困难是只阻碍你成功的绊脚石,但他也是是陪伴你走向生命制高点的经之路。在面对困难时只要我们能挺过来,那就是你又一次跨越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失去自信,只有你充满自信,你才能够跨越这制高点。

机械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5

系别:机电工程系 班级:姓名:张学号:092142辉 021409048

第一章:认识自我一、职业兴趣

喜欢从事教育类职业,机械、外贸研究者等职业。

二、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初步掌握了本专业领域广阔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三、个人特质

㈠我的性格是:

我的性格类型是内向、实感、思维、判断。

㈡特长:

能很快适应各种环境。

㈢特点:

遇事冷静,善于思考和发现,沉静,认真;做事能贯彻始终、得人信赖而取得成功。讲求实际,注重事实和有责任感。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

四、职业价值观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职业。

五、自我分析小结

为人正直,做事沉稳,处事细心,作风正派,有高度责任心,情操高尚,乐观宽容。但有时脾气很倔。

第二章: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一、家庭环境

㈠父母的职业:

父亲:农民母亲:农民。

㈡父母对我的期望:

希望我能诚信为人,安居乐业,平安幸福

二、学校环境

㈠学制

专升本两年

㈡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合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社会环境

㈠我来自:

河南南阳

㈡当地文化:

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名士文化。

㈢当地的价值观:

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提倡合作,提倡互帮互助。提倡“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㈣地区对我的影响:

使我树立了诚信宽容乐助的品格;不卑不亢的人格;奋发向上,沉着的性格。㈤社会对机械制造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使机械工程学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阶段。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工业的生产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巨大的产业背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职业环境

㈠我目前的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㈡专业前景:

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

㈢相关行业的从业要求:

①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广阔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③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④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五、分析小结

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所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就业率应该算是很高。但还需要不断增强专业技能。要在机械制造业有所作为,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一、职业目标的确定

学好专业课程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证书和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并成为技术人员。

二、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㈠目标分解:

1、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以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以便修完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证书。

2、对于第二个目标,又可以分解为了解市场,应聘职务,熟悉工作,实习并顺利就业。㈡目标组合:

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证书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有利于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目标。

第四章:具体执行计划

一、在校期间

㈠专业知识和技能上:

大四考出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大学毕业获CAD应用培训证书。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㈡能力和素质上:

培养自己的①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③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④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步入职场(初期)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完成从一个择业者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如果你不是技能型人才,如果我不是企业的核心员工,那我就需要在步入职场好好努力,用实际的成绩来证明你自己在公司的作用。确立短期的目标,并且踏踏实实地工作,以帮助我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第五章:分析小结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6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首先要把就业问题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我国经济社会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及问题分析

1、大学生就业情况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就业情况统计,2010至2011年本科毕业生中工学专业最为热门,其中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8个专业的就业率均超过了95%。在统计表中列出的68个工学专业中,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的就业率在75%~80%之外,其他专业的就业率均超过了80%。

除工学各专业外,就业率同样较高的还有经济学、农学、管理学等专业,其中经济学类所列8个专业就业率均高于80%,农学类和管理学类九成专业就业率超过80%。

尽管2010年各本科专业的就业率均较高,但教学类、法学类、医学类各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其中法学类所列的8个专业中,有6个专业的就业率低于80%,教育类所列的10个专业中有8个专业就业率低于80%。根据统计,就业率低于75%的12个专业分别为审计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社会学。

2、就业存在的问题

(1)总量失衡仍然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原因

社会大学生总量的扩张与需求的相对不足既是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倍增期与全国就业高峰期重叠,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近年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也就由过去的“卖方市场”日益走向现在的“买方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全国性的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下岗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路劳动大军同时汇入劳动力市场,必然使得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

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挤压也就是势在必然,而巨大的就业岗位缺口将使我国的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这对未来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来说,仍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2)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不同行业对人才供需的不匹配

除了总量失衡原因外,大学生就业难更重要的方面在于结构失衡,这些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等等。

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就业难,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就业岗位的不充分。除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比较集中外,近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许多产业和行业又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关系甚大。

(3)包括区域与城乡在内地空间结构失衡问题严重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另一个表现是空间结构的失衡,包括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

从区域发展情况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层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那就是,北京、上海、东部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比较大、生存环境比较好、经济回报也比较高,而广大的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一方面是能够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不多,另一方面,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经济回报相对低得多。这样,东部发达地区就成为主要的人才输入地,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出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媒体报道,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的大学毕业生。

二、大学生对就业态度及形势

调查显示:45%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 79%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主要是缺乏技术与经验;56%的大学生选择了工作薪资期望在2000元以下。

1、大学生关注就业从高年级蔓延至低年级

45%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大二占31%;大三占20%;到大四才关注就业的只占4%。反映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焦虑情绪已经从高年级蔓延至低年级。

据了解,目前大学生对工作单位的选择,29%选择了无所谓,占比例最高。说明大学生首先渴望有一份工作。其次是,选择国企人数最多,占26%;外资企业22%;事业单位16%;民营企业7%。回访中也印证了国企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已超过外企。而大学生对国企的普遍印象是待遇好,工作稳定。

2、缺乏实际技巧与经验 10%大学生坚持专业对口

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缺乏技术与经验的为79%、就业人数太多是51%、就业期望太高的为46%、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30%、企业的要求太高的为19%、而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倒闭则占3%。

大学生在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是否对口方面,66%认为“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17%表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10%认为“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7%表示可以“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3、就业困难导致薪金期望值下降

在“对第一份工作薪资期望”的问题上,56%的大学生选择了2000元以下。其中,1000元以内的占1%,1000-1500占22%,1500-2000是33%,2000-3000为31%,3000以上仅有9%。

三、大学生创业形势分析

1、大学生创业面临三不足

资金不足。资金短缺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创业的时候没有资金支持。

经验不足。经验的不足开始带来的只是经济损失,后来就出现了客户和供应商的流失。

心理准备不足。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心里就萌发退意,很难坚持下去。这种做法主要是由于创业之前没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心理准备。

2、政 策

多措并举,助推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面临不少困境,仍需国家大力扶持。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6月24,在吉林大学召开的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2011年年会上出具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10.9万人,比往年大幅提高。

目前,一方面,大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所以,应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这需要政府再支持。

目前,许多鼓励政策已出台,比如德州市已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筹措和扶持激励机制。毕业生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在当地公共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后,就可申请最高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扩大贷款规模;

今年,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在创业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给予培训补贴。

3、专家建议。

创业忌盲目,要在指导下进行。

有了政策扶持,大学生要在创业之前做好哪些准备。现在大学都会有创业孵化园,有专门的老师进行项目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不要盲目,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

2014年漯河市就业形势分析 篇7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支撑:

1.从就业部门统计看。2013年至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50540人, 2014年至11月份新增就业51195人, 同比增长1.3%;从领取失业金人数看, 2013年11月份, 参保职工85687人, 领取失业金总人数7053人, 其中新增领取2461人, 占参保总人数的比例为2.8%。2014年11月份, 参保职工93523人, 领取失业金总人数6749人, 新增领取589人, 占参保总人数的比例为0.6%。就业、失业数据一升一降, 说明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就业岗位比较稳定。

2.从人力资源市场监测看。2013年, 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 (市场上提供岗位与求职人数之比) 为1.08, 2014年市场求人倍率为1.2, 供大于求的比例进一步拉大。2014年市人才市场进场招聘单位5140家次, 比去年增加540家次, 累计提供就业岗位约19万个, 比去年增加1.38万个。

3.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看。2013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0%, 201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3.5%。而且市外转移比例进一步降低, 市内转移比例进一步增大。2013年市外转移占总量的54%, 今年基本各占50%。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态势愈加明显。

二、就业形势稳中有忧

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1.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越来越大。目前未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多为“4050”等劳动能力较弱的人员, 继续转移难度增大。至2013年11月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680人, 至2014年11月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619人, 同比下降1.08%。

2.二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是就业的重点也是难点, 近两年在漯河就业的大学生约为1.1万人, 大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85%左右, 每年都有近千名大学生不能实现当年就业。就业难的原因除受就业观念的影响外, 很大程度上与学用脱节有关, 50%以上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3.“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选择性就业成为就业新常态。求职者找工作对薪酬、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为生存而就业正向体面就业、质量就业转变。 (最近我们的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显示, 求职人员中, 12%的求职者是新生劳动力求职, 26%的求职者是因为失业重新找工作, 62%的求职者是因跳槽而找工作。) 另一方面, 我市大部分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随着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 (近两年来, 每年企业员工的工资涨幅都在15%左右, ) 企业的盈利能力有限, 工人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调整空间较小, 继续涨薪压力较大, 交齐社保更是有心无力, 与职工要求存在差距。

4.就业压力初现端倪。前一段我市银鸽集团“退二进三”淘汰落后产能, 一下子有2100多人分流, 经内部安置后仍有近1500人马上要进入失业状态。

三、就业形势忧中有喜

2014年, 在进入人才市场企业中, 服务型企业占65.7%, 如信息服务、物流、家政、餐饮、销售等。生产型企业占34.3%, 如食品加工类、电子科技类、建筑类等。说明第三产业发展快, 用工量呈上升状态。

四、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调整趋向

医学专科类就业形势分析 篇8

医学技术系现有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两个毕业专业,根据我校实际,结合社会需求,下对我系各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作简要分析: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由于我国各学校开办影像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该专业拥有较大的就业空间。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影像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才需求占较大比重,也需要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的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对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而言,虽然在学历上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我们学校在办学上比较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和临岗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习过程中,又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顶岗实习,毕业后可以直接胜任岗位工作,这是我们的优势。

从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看,我校影像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一致认可。90%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少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行业

工作。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

二、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不断建立的新的检验技术,如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免疫检验中的放射免疫、酶免疫及化学发光、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鉴定技术和最近发展起来的以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特异性越来越好,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

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在医学检验领域更是惹人注目,生化、临床检验、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中的部分项目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

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医学检验专业成为当今医学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90年代起,一些医科大学相继建立了医学检验专业,目前许多大、中型医院的检验科室都已有医科大学检验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

2024年度就业形势分析 篇9

2010年年底以来,在国家政策刺激下的经济反弹的大形势下,我镇工业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但企业用工方式转变,从企业内部挖潜,扩大国内市场,增长势头平稳。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平稳增长,增速较前两个月有所回落。今年1—6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2.23亿元,同比增长10.4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11.51%,增速比5月份回落4个百分点,比4月份回落5个百分点;实现自营出口8577万美元,同比增长22.8%;实现新产品产值2.87亿元,同比增长 74%;实现工商税收1.5156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2、中小企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1—6月份亿元企业表现平稳,共实现产值12.71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余规上企业1—6月份实现产值7.93亿元,同比增长41%。1—6月份产值增幅最大的企业为:华亚杯业,实现产值7969万元,同比增长430.87%;力楠工贸,实现产值1802万元,同比增长105%;宗盛机电,实现产值2557万元,同比增长113.84%,超越休闲用品,实现产值3145万元,同比增长122.26%等等。

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6月份,我镇实现工业

性投入2.306亿元,同比增长27.41%,其中设备投入1.228亿元。1—6月份技改立项5项,新产品立项2项。企业技改热情高,投资项目大。如星月集团的年产120台数字化地毯簇绒机技改、中信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750万只铸铝、锻压锅不粘锅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都在亿元以上。

4、分行业看,日用品行业、休闲家具及健身器材、金属制厨房用品行业增幅最好,分别增长128%、55%、53.5%,有色金属行业与通用手工具行业略有增长,而汽摩配、电动工具行业形势相对严峻。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近期我们调研走访部分工业企业的情况看,我镇经济运行的环境不容乐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需要各有关方面群策群力,共度难关。

1、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获利空间明显缩小。(1)目前金属材料、化工原料、农副产品、燃料动力等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运输成本显著提高。

(2)企业春节开工以后,用工短缺,虽然到目前企业用工已基本稳定,但用工成本已大幅度提高,工资上涨幅度在20%以上,操作工、一线工人的工资上涨幅度更是在40%以上。

(3)银行贷款利息的不断提高。从去年10月份至今,银行已三次加息,三次提高准备金率,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实际上浮了60%左右。

2、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外贸企业影响较大,人民币兑美元从年初的6.58到现在的6.47,升值了1.67。外贸企业虽然订单不缺,但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企业对外销售额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出口退税的减少,企业利润明显下降。

3、土地、资金短缺。土地紧缺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企业有技改项目、要扩大生产,但苦于无用地。

4、部分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近期劳资纠纷有增多趋势,到我镇劳动部门投诉的民工明显增多。

2024年度就业形势分析 篇10

关键词:新医改,卫校护生,对口就业,就业趋势

1 需求与政策共振, 全国各地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仍在大幅度持续增加

1.1 结构性需求增加

直到目前, 我国医院护理人员的编配方案主要参照国家卫生部在1978年制定的编制原则, 床护比标准为1:0.4, 而美国为1:1.6, 法国为1:1.2[1]。可见我国护理人力配置标准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国出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这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 卫生部计划到2007年, 全国三级医院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配备标准 (1978年制定的床护比1:0.4) , 到2010年, 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配备标准。另外, 按照卫生部要求, 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 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的医护比例还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根据卫生部组织制定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 截至“十一五”末, 我国注册护士总数已经达到205万, 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最新规划纲要再次指出, 到2015年, 全国100%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护士配置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 平均年净增加达16.2万人。全国执业 (助理) 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2。即便这样, 医护比例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还很大, 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1]。可见, 在我国, 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 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些刚性需求为护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2 内需式需求增加

据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 截至2011年底, 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 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末, 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 300多万, 达到2.21亿。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将来从事老年医学、长期照护工作的人才将走俏, 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加上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保健意识普遍增强, 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必将增大。这些内需式增长需求也将是护理人才需求增加的重要原因。

1.3 新医改直接刺激增加

在国家大力发展民生工程的大背景下, 新医改方案出台, 确定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确定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并相继兑现了政策措施, 包括覆盖全民医保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大规模支持基层医院建设, 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投入, 加大政府补贴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支付金额等。从现阶段情况来看, 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主动看病就医的积极性, 大幅度提高了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使得不少县级和乡镇级医院出现了住院加床还爆满的局面。正是由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总量的扩张, 从而引发了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护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

2 卫校护生对口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且不论连续多年来全国大中专学校扩招和每年城乡新增劳动力形成的就业竞争, 单就护生对口就业而言, 卫校护生就业也面临着多重竞争。虽然全国各地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仍在持续大幅度增加, 但是, 在国家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对护理专业重点扶持和新医改政策的环境下, 医学类高校和中职卫校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以广西为例, 最近几年, 区内4所医学类本科院校都不约而同地增设了全日制本科和全日制专科 (高职) 护理专业, 建成相对独立的护理学院, 进行较大规模的本、专科层次护理专业招生。广西区内的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招生数量更是翻番增长。以玉林市卫生学校为例, 2000级护生5个班, 本年级护生才300多人;2005年, 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和对护理专业的重点扶持, 2005级护生扩大到9个班, 本年级护生达到了640多人。从2009年新医改启动的当年起, 直到2012年, 每个年级护生的班级数保持在19~21个班, 一个年级的护生就达到1 400人左右。因此, 卫校护生不单要面临因招生数量翻番增长而带来的毕业生翻番增长的同专业就业竞争, 还要面临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就业竞争。但是因为护理专业男生比较少, 在体力方面, 男护士也比女护士更有优势;在急救方面, 男性的行动和反应也相对要迅速得多。所以, 卫校男护生的就业前景普遍比较乐观。

3 卫校护生就业选择低等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区域内相对欠发达地区是大势所趋

3.1 这种趋势是就业竞争的选择

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文化生活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需求历来是大中专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的主要因素[2]。由于高等级卫生医疗机构和发达地区能有更多机会满足这些方面需求, 因此, 高等级卫生医疗机构和发达地区一直是护生就业的首选。相对高校毕业的护生而言, 卫校护生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更稳定, 低级的基层医院也更乐于接受卫校护生。随着整体护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 对护理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达地区、高等级医院, 他们招聘护士也往往会提高招聘门槛, 更容易接收高校毕业的护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 卫校护生只能更多地往低等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区域内相对欠发达地区分流。同时, 选择民营医院也将成为趋势。

3.2 这种趋势是国家政策导向的结果, 是当代卫校护生的历史使命

纵观卫生部组织制订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 在2005—2010年版《规划纲要》中提出, 到2010年, 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 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50%, 二级医院应不低于30%。而在最新颁布的2011—2015年版《规划纲要》对护士学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规划纲要》提出, 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的比例, 缩减中专层次护士的比例。到2015年, 在全国护士队伍中, 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 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应当不低于80%, 二级医院中, 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应当不低于50%。可见, 医院等级越高, 大专以上学历护士的比例要求越高。卫校护生分流到低等级的基层医疗单位就业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国家政策导向意图。另外, 现阶段国家要实现新医改的总体目标, 就必须首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医疗机构, 配备充足的基层医护人员。在当前新医改过程中, 国家和地方对低等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等) 给予了重点扶持, 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 使得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套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是, 由于历史条件和医护人员培养需要一定年限周期等多种原因, 基层医护人员配备还相对滞后。现在, 基层医护人员缺口普遍较大, 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更为突出。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国家需要的双重影响下, 这个责任就历史性地降临到卫校护生身上。

4 卫校护生对口就业后在一个时期内还将维持高流动性

4.1 毕业生本身的原因

当前大多数人还只是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 能把工作作为事业进行经营的毕竟还是少数。虽然目前大多数卫校护生能顺应需求, 选择到县医院或更低等级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卫生室就业, 但是, 在城乡文化生活差别大, 高低等级医院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相差悬殊的条件下, 卫校护生的这种选择本身就带有不少被迫和无奈的成分。同时, 相当一部分卫校护生也把这种就业选择当作临时安置和跳板, 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招聘, 这部分已经就业的卫校护生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辞职再应聘。客观上, 这也成了卫校护生到基层和乡镇低等级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不稳定性和高流动性的重要原因。

4.2 医院本身的原因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 医院扩建、医护业务持续增长和医护人员不足是各级医院的普遍现象。虽然, 高等级医院集合了多种优势, 在护生就业过程中吸引并吸收了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的护生[1], 但是, 每年高校毕业的护生毕竟有限。从广西区内的部分高等级医院的情况来看, 即便是三甲医院, 护理人员不足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高等级医院也不得不招聘部分卫校护生进行补充。出于国家政策对护士学历的要求, 医院既想进行成本控制, 又不想降低本身身份地位和招聘门槛等多方面原因, 这些高等级医院在招聘卫校护生时往往没有实施国家政策指导的毕业生待遇, 有的实施往往也有附加条件。从广西的情况看, 最常见的做法是大专学历护士能纳入医院正式编制计划内用工, 实施国家政策指导的毕业生就业待遇;而卫校护生除非特别优秀, 否则多为编制计划外用工, 有合同工、有临时工或日工, 没有实施国家政策指导的毕业生待遇。有的医院则会附加卫校护生必须考得护士执业证并在本医院工作够若干年条件, 有的医院还要求护士在职攻读大专, 待获得大专毕业证后, 才能逐步纳入编制计划。卫校护生遭遇的是同工不同酬, 就连身份和政治待遇也不同, 卫校护生在这种不平等的, 甚至还容易导致受歧视的环境下工作很难长久, 这也成了卫校护生就业不久就主动调离高等级医院的重要原因。

4.3 政策和机制方面的原因

新医改的人事制度和政策性补助补贴还相对滞后, 用人编制受限, 本来基层医院各方面条件就差, 部分医院还有岗无编, 自然导致卫校护生就业后很快流失。另外, 护士上岗需要持有护士执业证 (下称持证) 才能上岗单独从事护理工作, 否则要有持证护士带班。从多年来大中专就业双向选择的情况看, 用人单位从护生中招聘护理人员往往是提前到护生毕业当年的春节前后。尽管国家出台了《护士条例》并配套了相关政策, 允许完成学习任务的护生在第三年参加全国统一进行的护士执业考试, 但这一考试每年只在5月份有一次安排。所以,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招聘护生时, 很难保证都能招到毕业就持证的护生。在实际情况中, 有一定优势条件的医院招聘时往往这样设定招聘条件, 即要求毕业应聘到岗的护生必须在一两年内通过执业考试, 拿到执业证, 否则, 到期按自动退职处理。有的条件较优越的医院, 为了控制成本, 不愿花成本培养毕业生, 有时候干脆直接面向社会招聘持证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这在客观上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卫校护生就业后在各类医院之间的流动、流失。

4.4 护士工作制度方面的原因

24小时倒班工作制度不但对护士的健康不利, 与常规作息时间冲突, 而且长期影响其家人的正常作息, 加上岗位本身责任重大, 且在大多数医院现行的分配体系中, 护士往往是技术人员中收入最低的群体。这使得一部分护士不堪重任, 往往在组成家庭后, 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最终选择了转行。

参考文献

[1]管雪娇, 徐玲芬, 史平, 等.新形势下护理毕业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 :16-18.

上一篇:作文爸爸那髙大的形象下一篇:竣工验收前应向质监站提供的工程资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