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2024-05-12

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有感(共13篇)

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

最近,我拜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鲁滨孙那知足安命,不畏艰险,机智勇敢,聪明乐观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我,但其中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他的知足安命。

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遭遇翻船,同伴们都葬身海底,只有他一人幸免遇难,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人在这时最害怕的不是食物短缺,而是孤独寂寞。鲁滨孙在孤岛上季度孤寂,即使有一条狗和两只猫,但无法陪他说话、解闷。不过,鲁滨孙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理智的面对现实,积极调整心态,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能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的奇迹,在岛上生存了二十八年,最终回到了故土。

在全文对于鲁滨孙“知足安命”的部分描写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这段描写:“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就这一点来看,我是远远不如鲁滨孙做得好。在我会做饭之前,连泡面都不会泡,每天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时还不知足,给家长发脾气,遇到逆境就放弃而不去尝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要向鲁滨孙那样,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逆境时,要向鲁滨孙那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像鲁滨孙那样知足安命,不畏艰险,机智勇敢,成为一个强者。

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2

鲁滨逊的每个动作, 每种精神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在岛上, 鲁滨逊几乎遇尽了人生种种苦难, 但他并没有被一件件难题给难住, 也没有逃避, 而是勇敢去面对、去挑战。

黑暗, 饥饿, 恐惧, 孤独, 这样的生活真是显示了命运的不公, 命运干嘛要对一个人如此残忍呢?命运是不是有问题了, 可以让人过上好日子, 不过就算了, 还想尽办法捉弄他人, 可现在, 我认为给你逆境是幸运的, 经过逆境可以加速一个人心灵的成长, 以至那个人今后的磨难视之尘灰。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天不总是蓝的, 草不总是绿的, 水不总是一尘不染的, 人生坎坷不会避着你走, 哪一天它来了, 你也不用躲着它, 要像鲁滨逊那样去正视面对, 想方设法解决, 一个成功者是不怕任何困难的。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3

我读了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让我感受到了鲁滨孙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特别是那极强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能力,永远值得我学习。

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鲁滨孙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下来。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为了不被野人吃掉,他竟冒死救下“星期五”,并把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合格的助手。最后鲁滨孙终于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实在令人敬佩!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像鲁滨孙那样的遭遇很少见,但也会遇到危险或灾害,我们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顽强生存。如有一次,我上山寻鸟蛋、抓野味,遇到一只狗熊想吃我。我正想拔腿逃命,突然想到老人讲的“遇到熊瞎子千万不能狂跑”。于是,我一边注视着狗熊的举动,一边慢慢地向后退。当狗熊快要追上我时,我连忙脱下衣服放在地上。狗熊走到衣服前闻一闻、扒一扒,我又逃出了一段路。狗熊一次次追上来,我的衣服也脱光了,怎么办?这时,突然刮来一阵风,狗熊摆一摆头,眼睛眨巴眨巴,想竭力睁大。哇!我发现狗熊的睫毛特别长,如果迎着风跑,睫毛就会把它的眼睛遮住,这样必定影响它追我的速度。这个发现让我如获至宝,我马上折转身向上风撤退。果然奏效,狗熊的速度慢了许多!我终于成功逃脱!

鲁滨孙身陷绝境,竟能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危险,也应该勇敢地面对,保护自己,去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滨孙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4

《鲁滨孙漂流记》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国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还让我从早忙到晚上,而且还在“加班加点”的才把它看完。

它大概讲述的故事就是:一个叫作鲁滨孙的男子去航海,不料船翻了,而海浪把它冲到了一个孤岛的海岸边,他的其他船员都送葬了,只有鲁滨孙幸存。鲁滨孙开始了他艰难的孤岛生活。可想而知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啊!面对饥饿、黑暗、野兽、没有地方可住与孤独等重重困难,他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勇敢的面对,最后,他靠着自己坚强意志回到了英国。

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鲁滨孙就比我坚强多了,我没有他那样的坚强毅力,也没有信心。看完了这部书,我才发现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而且还是晚上,我十分胆小,于是我把家里的灯全部都打开,连走廊的都不放过,家里一下子都明亮了起来,心里感觉不再害怕了。但是,门外一但有人经过就以为他们像怪物一样看着我,心里想着他们是不是坏人,会不会把我带走------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妈妈回来,她惊讶的看着我说:“你怎么把所有的灯全都打开了?”我红着脸不敢看她,小声的回答说:“我怕黑!”对比起鲁滨孙的经历来说我的这点困难算什么!

初一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篇5

这部书讲述了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英国人,不顾父母的劝阻,去海外探险,不料却被困于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孤苦伶仃的生活着。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靠智慧和勇气生活了下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运用了自己的所学所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顽强的生活了下来,并且救助和教化了野人。给它取名为“星期五”,自己也成为了岛主,最终经过28年的等待,找准时机回归了祖国。

谁会想到那么多人遭遇危险,却只有他一人幸存,谁会想到一个孤苦伶仃、缺乏食物的人能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谁会想到他会制作粗糙的面包来解除饥饿,谁会想到他让一个不懂语言的野人变得文质彬彬。

他靠的是什么?是那顽强的毅力,是那非凡的智慧,更是那不怕危险强大的心!身为衣食无忧的我们怎能不向鲁滨逊学习呢?学习他那种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学习他优秀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许我们不会遇到像他那样的大灾大难,我们也不会流落荒岛任凭自生自灭。但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挫折。

初二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篇6

鲁滨逊本可以在家享受富裕轻松的生活,但是他坚持要到海上冒险,命运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他在一次海难中流落到一个荒岛,没有生活用品,没有同伴,他陷入了绝境。可是命运之神却眷顾了他,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被淹死,他活了下来,活着就好。

我感触最深的是鲁滨逊面临着恶劣的环境,他没有坐以待毙,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垦土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并搭救野人星期五。他与野人展开了多场以少击多的战斗,最终也取得了胜利。他在荒岛上整整呆了,在这20年里,他忍受着孤独,艰辛和危险。在岛上,他除了遇到残忍的野人和可怜的俘虏外,再也没有遇到任何人。没有人会懂得这份痛。

记得,刚进初中的那段日子,面对陌生的环境,突然增加的学科,应接不暇的考试,高手如云的氛围,我深感压力。我成绩不理想,遭遇小的挫折,便会精神不振,心情跌入谷底。这时脑海中闪现出鲁滨逊,船长,星期五等一系列的故事情节。这个西方离奇的故事,经过无数例证不可否定,在我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仅可以安慰我那受伤的心灵,还可以启迪我战胜自我的精神。无数次仿佛身临其境面对面地与鲁滨逊交流。这个时候,我看见鲁滨逊微笑着对我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他也笑,你对它哭,它也哭。”

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7

1.以《鲁滨孙漂流记》阅读为例,学习略读一本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阅读前言,了解书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前言中的故事梗概和课文中的故事梗概,感受小说梗概的不同写法。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进一步了解小说内容,体会鲁滨孙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猜想小说内容

1.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阅读一本书,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了解一本书呢?“略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略读一本书”。(板书:怎样略读一本书)

2.指导:略读一本书的第一步,是阅读封面。(板书:封面)

师(PPT出示封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阅读封面,然后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

(1)书名:鲁滨孙漂流记。(板贴)

(2)作者:笛福。

你了解这书的作者笛福吗?请你迅速看一看,你了解到了什么?出示作者简介:

(3)译者:徐霞村。

出示译者简介:

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家帮我们译成中文,才能让我们很好地阅读。

(4)插图。封面上的内容,除了文字,常常还有图画,它提示了书中的重要内容。

(5)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师:出版社与书的质量有着重要关系。这是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出版社,来看一看,译林出版社排名第五。很多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中文版,都出自这家出版社。

小结:一个封面,居然能让我们读出这么多信息,可真不能忽视了。

3.让学生根据得到的这些信息,猜想:书里可能会写些什么?

二、读前言,了解故事梗概

1.过渡:我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打开书看看。

翻开第一页,是这本书的“前言”,有的书也写成“序”(板书:前言)。前言写了些什么呢?请你快速浏览,看看前言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2.学生阅读后交流反馈。

(1)作者简介。

你是从前言的哪一段得到的信息?(第一段)

作者的生平经历,往往跟小说创作紧密相关。

(2)故事梗概。

前言部分哪几段都在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至四段)

你看,编者把长长的小说写成了这样简简单单的3段话,这样把小说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几段话来概述,叫作梗概。

(3)阅读启示。

哪一段告诉我们的?(第五段)

3.小结:这篇前言就包括了“作者简介”“故事梗概”和“阅读启示”三部分内容,前言对于我们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4.对比阅读“故事梗概”。

(1)迅速浏览课本中的故事梗概,要求:从篇幅上看,你能发现什么?(课本中的比较具体,前言中的简洁)。

(2)比较着读一读,前言是怎样做到更简洁的?结合具体内容来说。

(3)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4)谈谈:作为故事梗概,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读目录,粗知情节

1.过渡:书中到底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往下翻,便是书的目录。(板书:目录)书的目录就像书的骨架,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目录?(指名读)

2.小结:读完目录,我们对这本书内容的了解更加清晰了。

四、读精彩片段,感受人物形象

1.过渡:读完目录,我们可以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阅读。(板书:片段)你最想看哪一部分?(指名说)

课本推荐我们阅读“记述荒岛上的新生活”,课本将它命名为“精彩片段”,让我们来读读“精彩片段”。(板书:记述荒岛上的新生活)

2.默读精彩片段,把握情节。

(1)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对于我们六年级学生来说,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般1分钟不少于300字,这部分内容约有1800字,我给大家6分钟时间。边读边思考,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阅读完后,完成阅读卡。

出示学习单:

(2)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学习小贴士)

(3)小组展示,全班讨论。

预设:计算日期—收集物品—制作栅栏—比较利弊—调整心态

3.请学生闭上眼回想刚才阅读的片段,思考:你觉得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你阅读的片段来说明。(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词语:坚强、勤劳、能干、知识丰富……)

五、总结方法,课外阅读延伸

1.激发阅读兴趣。

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出示):

鲁滨孙是不是像大家读到的这样,或者评论的这样呢?课后请你继续阅读这本书,验证自己的看法。

2.引导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我们是怎么阅读的?(学生回顾阅读方法)

以后,我们想很快了解一本书是不是自己想读的,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反思】

一本书的略读技能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例如去图书馆挑选与自己的研究专题相关的书籍,到书店选择购买自己想阅读的书等。在短时间内确定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阅读,并尽可能多地在短时间内获取书的信息,就要运用一本书的略读技能。

在人教版教材的略读课文中,安排了不少由经典名著节选或改编的课文,以第三学段尤为集中。如果我们的略读教学将目光仅仅停留于这些节选或改编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学生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一本书的略读技能,引导学生课外细细阅读这些亘古流传、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对于提升学生素养,提高阅读品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短短的一节略读课,如何充分发挥其导读作用,实现由一篇课文的阅读转向对整本书的略读,进而激发学生课外细细阅读或研究整本书。笔者在《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探索。

一、关注封面、目录,在检视阅读中实现从一篇到一本

在阅读教学中,从一本书的阅读指导入手,把课文不仅仅看作是教材中的一个部分,更是一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就会站在更为整体、全面的角度去阅读。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明确指出:检视阅读,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其基本步骤:先看书名页,然后看序,接着研究目录页,对整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课始我首先出示了这本书的封面,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丰富的内容。

从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封面,我引导学生展开了细致而深入的阅读,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乃至插图,都成了学生阅读的对象,同时拓展了作者和译者的简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猜想书中内容,能让学生产生一种阅读期待,为下一步的阅读做好了铺垫。

在读完封面之后,我引导学生阅读目录。叶圣陶、朱自清先生合著的《略读指导举隅》一书中指出:“目录表示一部书的骨干,具有提要的性质,也须养成学生先看它的习惯。”通过目录页的阅读,学生对书的内容更加清晰,对于整本书有了概括性的理解,也对于课文中节选或改编的部分在书中所在的位置有了基本的了解。

二、拓展相关篇章,在比较阅读中实现从一篇到一本

教材选编的节选片段不是孤立的文本,这类课文都是从原著中选取或改编而成的,因此书中其他内容可以作为课文阅读的补充与拓展。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从一篇课文的阅读拓展到对书中相关篇章的阅读,乃至对整本书的阅读。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的认知将从较单一、浅显提升为较系统、深刻。

1.异中求同。

求同指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揭开不同阅读材料的表面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求同之妙,在于使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将新旧知识自然联系起来,迅速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我出示了原著中的一篇前言,引导学生与课文中的“梗概”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这篇前言,看看与课文中的故事梗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发现,两篇文章中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学生发现都写到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如制作简易帐篷、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防御敌人等内容。

2.同中比异。

比异指通过分析、探寻同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的个性特征。求异之妙,在于使学生更准确、更具体地体会阅读材料的个性魅力,从而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

书籍的前言有别于教材中的“故事梗概”,一般而言,前言除了介绍书籍的基本内容外,还常包括编著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等,因而对于“内容”的介绍往往比单纯的“故事梗概”要更简略些。让学生把教材中的梗概与前言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阅读,采用“比异”策略,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角,丰富了阅读体验。

三、随意跳读,在“碎片整合”中实现从一篇到一本

所谓“随意跳读”是指根据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路来寻找阅读的注意点,捕捉最感兴趣的信息,形成新的思维流程的速读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出: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这就是“随意跳读”。

因此,在课的最后教学板块中,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目录,随意跳读《鲁滨孙漂流记》一书,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翻阅全书,读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以此进一步感受小说主题,感受人物形象。

课文仅仅是书中的一个片段,它所呈现的仅仅是一个“碎片”而已,而这种对于整本书的跳读,能够将这些“碎片”像拼图那样去“拼装”,进行信息的整合与重组。学生通过这一层次的阅读,更全面地感受到鲁滨孙勇于冒险、坚强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更深入地体会了“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做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这一小说主题。

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在第三学段,进行“从一篇课文到一本经典”的略读,正是逐步引导学生从阅读“单篇短章”,走向读“整本的书”,这必将对开拓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8

一个叫鲁滨逊的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他每天都要在木桩上刻一个斫痕,用来计算日期。后来他每天去森林打猎,把捕到的山羊蓄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为了防止野人的攻击,他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又过了两年,鲁滨逊再一次看到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野人们野蛮的宴会。他在荒岛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上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死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鲁滨逊救了这个野人,并给他取名‘星期五’‘星期五‘渐渐学会了说话,他愉快地生活在岛上。后来,他们回到了英国,回到了文明世界。鲁滨逊一共在岛上生活了28年。

看了这本小说之后,我久久地沉思着。我看看窗外,全是小汽车和高科技产品。科技这么发达,而鲁滨逊生活了28年的荒岛除森林之外什么也没有,一片荒芜。我不知道在温室里待久了的小花似的我能否在那种没有阳光、没有淡水、也没有养分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如果换做我,我一定会崩溃,发疯似的撕扯着喉咙,甚至会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来,慢慢的,我终于明白鲁滨逊在那个地方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希望!鲁滨逊一直怀着一颗希望的心,他渴望回家,渴望见到自己的亲人,他更明白:自己一旦倒下,永远也爬不起来,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永远见不到最爱自己的父母亲!于是,他选择在一无所有的环境下活下去,他认为‘希望’这只小鸟一定会回到自己身边,并帮助自己回家、回到文明世界……生活是一只小木伐,在茫茫大海里硬着头皮前进,稍不注意,这只小木筏就有被巨大波澜掀翻的可能,什么样的木伐才能不被掀翻,安全滑向海岸;上帝是公正的,他给每一个人的材料都是一样的,这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组装,去加固。这又好像一游戏,需要不断积分,武装自己。在我们所有的人中,一部分的人是大赢家,他们懂得怎样生存,怎样活下去,怎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那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并使他不断翻倍,从而使自己成功。当然,有成功者就会有失败者,那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点希望,对生活不报任何信心的人就一定会是失败者。只有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像鲁滨逊一样不抛弃,不放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勇往直前,你才有可能驾驶着狂风掀不倒、巨浪打不翻的胜利的快艇在生活的海洋里自由地徜徉……

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9

书的主人公叫鲁滨逊,他从小就有探险的梦想,终于有一次机会,他偷偷地离开了父母,登上了朋友的船当了一名水手,随船去远航。在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幸运的是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活下来,其他的乘客和水手都淹死了,他奋力游到荒岛,在岛上开始了他28年的历险生活。

岛上荒无人烟,没有吃的食物,没有御寒的衣服,更没有武器抵挡野兽的袭击,这个岛被他称作“绝望岛”。这样恶劣的环境他放弃了吗?没有,他要活下去。在一条搁浅的船上他找到了绳索、帆布等有用的东西做了帐篷,做了石墙抵御野兽的袭击,训化了山羊,点羊油有了光明,种植了大麦,打猎等等。鲁滨逊在“绝望岛”并没有绝望,他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在小岛上生存下来。

鲁滨逊在岛上经历了两次大的灾难,疟疾和地震。他得了疟疾,一直高烧不退,他想到用巴西烟叶治病,病才很快好起来。地震让他知道了必须找一个安定的住所,他勘察小岛找到了生存的方法,并从食人族手中救下一个"俘虏”,给它取名叫“星期五”。他教“星期五”学英语,想办法和他沟通,教他烤面包、割麦子、打猎等。星期五也做的很出色,成了鲁滨逊最忠实的仆人和好朋友。终于,又过了几年,鲁滨逊终于发现了一艘英国船路过这里,他和星期五才搭乘离开了荒岛。

《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0

从前,有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航海时遇上大风船翻了,船上的人只有鲁滨孙幸存。但他也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

二十八年啊!他从缺衣少食到丰衣足食,从孤立无援到独立生存了二十八年。初到孤岛时,他是绝望的,因为他整天生活在悲痛的环境里,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没有住所,没有房屋,怕野人会吃他。但他慢慢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开始对他的生活充满希望,一心一意的建房定居,养牧种植,还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孙是一个刚毅的人,他没有经验,没有助手,工具不全,所以他做每件事都很吃力,不免会有失败的时候,但他却没有向挫折低头,而是更加努力上进,最后有了自己的牧场,有了自己种的粮食,有了住所......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1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人知道,英国大作家迪福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闻名遐迩--这不,我们在课本上也领略了它的风采。虽然仅仅是一小部分,但也可想到全书情节,令我得益颇多。

起初,我就完全明白了鲁滨孙流落到那地方的荒凉和可怕。我以为,鲁滨孙会放弃生命,在饥寒交迫中忧郁而死。但他的举动把我深深震撼了--鲁滨孙凭借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先“安家落户”,再“自备粮草”,然后开始自力更生,最终成功脱险。

这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我与鲁滨孙相比,又会怎样呢?

记得有一个难度很高的数学题,我被自己含糊不明的思路紧紧缠绕起来,把自己“封印”在不知方向、不知出路的迷宫里。我拼尽全力地左冲右撞,试图靠近迷宫中央闪烁着璀璨夺目光芒的金

钥匙,却根本无从下手。我看着四面八方的厚重、坚实的围墙,逐渐变得失望。任由绳子把自己捆绑,也无动于衷。我绝望了,我放弃了,我无情得告诉自己:心甘情愿的放弃吧。

现在,我认识了鲁滨孙。他被困荒岛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地闪略而过。我不仅为自己的知难而退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懊恼和悔恨。鲁滨孙机智勇敢、聪明能干、、顽强乐观、自信勤劳……为什么我不行呢?不甘示弱的我开始为自己加油,让自己充满自信,坚定地告诉自己:我能行!

果不其然,我依靠自己的努力,咬断了捆绑我的绳索,又重新回到起点,试验了不同的道路。终于,我拿到了金钥匙,解开了谜题。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应该怀着一颗坚定、执着的心迎难而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我坚信,我们有这个能力!

教师评语:本文是我班学生在开展名著品读活动

中涌现出的最优秀的文章,除个别遣词用句需要琢磨外,全文基本上一气呵成,整体布局谋篇非常到位,对作品、对人物、对现实、对自身的思考探讨也非常深入,体现出该同学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写作功底,更体现出当代小学生自信自强和意气风发,人和文谐不可多得。

迎难而上解开迷题-----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2

那次,读了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后,我深受感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一天,他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从此,他便顽强的生活在这座荒岛上,在岛上种植养牧。终于有一天,他与仆人“星期五”发现了一艘船,船上的水手叛变了,他们帮船长夺回了大船,船长为了报答鲁滨孙,将在这个岛上生活了28年的鲁滨孙带回了自己的祖国。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鲁滨孙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28年!28年哪!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日子啊!在同伴们被大海无情的吞噬,只剩下鲁滨孙一个人的时候,他却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向上,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鲁滨孙没有绝望和妥协,而是勇敢的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同困难作斗争,创造了不朽的奇迹。

由此,我想到了,我从电视上看到过的一则新闻:“一个小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歹徒绑架的一座废楼里,他虽然害怕,但是,他慢慢冷静下来,一边机灵的与歹徒周旋,一边想办法,经过尝试,他终于解开了手上的绳子,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发现远处有一扇窗户,窗户旁边就是楼梯。于是,等歹徒外出的时候,他爬上窗户,跳到楼梯间里,成功的逃脱了。这个小男孩可真了不起!再想想我自己,我感到非常的羞愧,我们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世界里,父母、学校为我们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我们在平坦的大道上走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苦涩,没有坎坷的道路,还抱怨这,抱怨那,现在的我们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就一个真正坚强的人,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这个小男孩学习,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学习鲁滨孙的品质。我们要能够去适应周边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并且我们要有聪明才智,顽强的毅力以及不畏艰苦的精神。

阳光总是在风雨之后。鲁滨孙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与挑战,不要轻易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受伤了,不哭泣。只有扬起 自信的风帆,心态乐观,勇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铸就辉煌人生。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3

当我郑重地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59岁时创作的。主人公鲁滨逊怀着云游四海的远大志向,踏上了航海的征程。他越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历经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终于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唯有他一人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从绝望的裂缝中得到生命的启示,在孤岛上瞬间便几十年。他在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

曾有人说过,“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鲁滨逊并未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和我们一样在生活着。但这些琐碎的细节却又是鲁滨逊同困境对抗的过程,而这些困境又是几乎每个人都曾体会到的:黑暗,饥饿,恐惧,孤独。鲁滨逊的经历之所以具有传奇性是因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对抗困境的时间被拉长了。

如果我是他,当船遇到暴风中失事的时候,我会像他那样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难和波折,因为我有自信。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我会像他那样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积极自救,因为我有那个能力。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同类开宴会时,我会像他那样勇敢的站出来,与他们搏斗,因为我有那种胆量。

生活就像是一幅画,有的人画出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绿荫,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却画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凉,冬天的悲哀.画的色彩如何,全取决于作画人本身对生活的态度.鲁滨逊那种对生活不断追求,对交往的向往都源于他那对生活无比热爱崇尚的精神.如今,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我们是否有去珍惜,甚至还有人会去轻生,多么愚昧的举动啊.想想鲁滨逊,他为了生存下来,回到正常的社会中去,一直坚持不懈地拼搏着.而对于那些人们,我不知他们领悟到了什么.生活中是存在着千千万万个困难,但也共存这许许多多的精彩与幸福,我们应该去挖掘去体会,那我们才会得到更多。

上一篇:关于颅内动脉瘤的MRA和DSA对比分析下一篇:出租房管理试点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