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2024-08-02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篇1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重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难点)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为事业献身的精神。(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伟大的悲剧》,首先检测一下有关字词的掌握情况。

贮(zhù)藏

储(chǔ)存

羸(léi)弱 输赢

告罄(qìng)罄竹难书、钟磬和鸣

二、导入新课:

1、请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南极站)这是哪儿?知道这个实验站的名字吗?(“阿蒙森斯科特站”)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为什么叫阿蒙森斯科特站呢?你能介绍

下他们两个人的事情吗?

(利用白板展示,找一生读大屏幕)为了探索南极的奥秘,1911年英国人斯科特一行和挪威人阿蒙森一行几乎同时往南极进发,挪威人阿蒙森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南极并顺利返回的成功者,而斯科特一行因为种种原因比阿蒙森晚到了5个星期,斯科特成了失败者。以胜利者的名字命名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什么还要用失败者的名字来命名呢?

本文《伟大的悲剧》节选的就是斯科特一行从南极返回的路上发生的事情。

了解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返回的路上发生的事情,你将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整体感知: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完整的概括故事内容,交流时请先说明概括一篇记叙文的内容应从那几个因素考虑?哪个小组首先展示?

(大屏幕显示:自主学习指导:“按叙事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及结果概括全文。)

师评价:这个小组的同学对这个问题掌握的非常全面,同学们都学会了如何

概括故事梗概了吗?

第二课时

一、内容把握:

问题1:同学们,我们看文章的题目《伟大的悲剧》,从题目中,你会产生

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A全部都牺牲了B后到达南极的,认为自己是失败了,心里感到悲。

问题2那么这场悲剧的的伟大体现在哪儿呢?明确:交流:心灵、精神高尚!

问题3:你们是如何寻找到答案的呢?(找主旨句)请你带领大家一起读读

这段话。

这段话是对斯科特一行伟大精神的高度概括,那么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能表

现他们的伟大呢?

学生可能回答:(1)灾难降临

贮藏点储存的燃料少之又少,周围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可是他们勇于和严寒相搏斗,继续前进,努力保持镇静。可以看出他们的伟大。

(2)环境恶劣,预示着灾难降临!

这些人物的事迹给了我们深深地感动,故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呢?也就是说当时南极的天气怎么样?恶劣。请你找出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

暴风雪(呼啸不停、狂口怒号、异常凶猛);气温(达到 零下40摄氏度);

冰雪荒原(像铁一般坚硬)。

(3)还有燃料用尽了。用文中的一个词,“告罄”!这个下组的同学敏锐的发现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手法就是: 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更加凸显典型人物的思想情怀。

问题4:奥茨为何要选择走向暴风雪?体现了奥茨什么精神?

学法指导:第一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第二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去回答。

问题5:斯科特的那些行为和细节令你感动?

学生可能回答:

(1)等待死亡(深深的怀念、爱国的斯科特)(第七自然节)

(2)斯科特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从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斯科特临死前惦记的也是祖国和亲人、朋友,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非常伟大。

(3)在任何希望都破灭的时候,他们骄傲的等待死亡的到来。他们敢于坦

然面对死亡,因此他们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文字,进一步体会:

“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

遇到的种种苦难。”

(小组内互相读,读出悲壮的情绪)

教师引导:为什么这些文字能如此打动我们的灵魂,是因为斯科特一行人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一个被历史尘封的事件,在茨威格的笔下却有了撼人心魄的力量,是什么赋予他笔下的文字有如此的魅力?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茨威格这位伟大的作家。抽生交流,师补充:他的作品擅长细致的刻画性格,以及在特殊命运下的个人遭遇和心灵进行热情的描写。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茨威格满怀热情的来讴歌伟大的英雄。

二、点拨提高:人物性格归纳:

如果让我们为英雄们撰写一段赞颂词!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概括呢?并谈谈你们在写赞颂词的时候从那几个方面去注意?

交流的方式:我的赞颂词是:„„,我们认为写赞颂词应该注意:„„这几点。

教师提示:语言、情感、内容方面。能不能长篇大论?——简练。能不能平铺直叙,感情平淡?——情感热烈。应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精神品质来写。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让我们为英雄撰写一则赞颂词。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待成败?

2、学习了本文之后,以你的感受写给自己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四、质疑解惑:

文章我们学习完了,你们小组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吗?提出来大家帮助解

决。

五、梳理本节课的收获:找一生谈感受来进行。

六、课后作业:

1、搜集那些为科学、为正义而献身的英雄们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情怀,让他们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

2、推荐阅读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世间最美的坟墓》,进一步感知茨威格人物

传记蕴含的深刻思想。

七、板书设计:

执着

诚信

团队精神坚毅

献身精神博爱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悲剧)

失败之悲

作证之悲

死亡之悲

世人之悲

(伟大)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篇2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 但文学味非常浓, 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 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抓住课文主要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的精神令人感动, 值得学生学习。教学时应通过品读文章中有强烈抒情色彩的句子感染、引导学生感悟出来, 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灌输。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 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品读文章中有强烈抒情色彩的句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默读、研读、品读、探讨

课前预习:

1、查字典, 为生字词注音、释义。

2、根据导言, 预习课文, 给每自然段标序号。

方案A

一、准备工作:

1、导入:

(学生欣赏乐曲《It'sMy Life》) “这不是一首给伤心人的歌, 这是为坚守信念的人们而唱, 我不想长生不死, 我只想趁我活着的时候认真地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它似一曲哀而不伤的史诗, 为坚守信念的人们唱响, 诗中的主人公没有长生不死, 但他们认真地生活, 活得明白, 死得悲壮。这就是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撰写的《伟大的悲剧》 (板书课题) 。

2、介绍作者茨威格 (课件) :

斯蒂芬·茨威格 (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 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说巨匠, 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3、检查预习, 给字词正音。

二、默读全文, 理清文章脉络, 整体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课件明确:

(1) 时间:1912年

(2) 地点:从南极点归来的途中

(3) 人物:斯科特一行五人或斯科特等

(4) 事件:不幸遇难 (罹难, 牺牲, 覆没等等)

2、寻找英雄离开的足迹。

(课件展示五人探险照片) 从图片中看出了什么? (学生明确:情景艰苦) 每个人是如何走向生命的终点的?

明确:埃文斯因疯掉而死亡;奥茨为不成为队友的负担走向死亡;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三人冻死。

三、研读课文, 探究“悲剧”之“悲”。

教师:鲁迅说过,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 那么在这“悲剧”中都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 (斯科特一行五人的生命) 所有队员全部遇难, 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 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如果不是, 那么文中还有哪些令人悲哀的地方?

1、学生研读, 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发言。 (要求:先概括出词语, 然后在课文中指出自己总结的依据)

课件明确:

(1) 失败之悲:

“对于人类来说,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 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你认为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呢?

(2) 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3) 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 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2002年, 安妮公主登上南极, 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斯科特一行五人是国王的臣民, 国王却向他们跪下来, 因为他是全世界的精神领袖。)

四、品读课文, 领悟精神。

教师:文章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 这“悲剧”的伟大之处在斯科特等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品读课文, 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朗读、批注。

1、就勾画出的句子, 有感情的朗读, 动笔批注。

2、同桌互读, 要让对方体会到你的感情。

3、全班资源共享。学生个读 (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改进朗读) 、陈述感动理由,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感悟英雄高贵的精神。

学生发言, 教师随机板书:诚信, 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坚毅, 执著, 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爱。

例:学生朗读第十自然段奥茨走向死亡一段。

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奥茨说话时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故作轻松的、严肃的) 他的表情呢? (坦然的, 可能带有几分对队友的不舍) 请同学们进入角色, 自己试着读这一自然段。

请这名学生再次朗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奥茨身上, 我们不难看出一种精神, 是什么精神呢? (集体主义精神, 舍己为人的精神)

4、教师感言:死神撕毁了美丽的生命, 精神却获得了涅槃;命运给你的是一场暴风雪, 你却用悲壮来回报它。

五、拓展延伸。

试一试:用一句自己的话, 或者引用别人的话来评价一下这几位英雄的行为。

1、学生发言:

亦余心之所向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 补天裂。——辛弃疾

2、教师总结:

展示投影: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文天祥

总结:

你是要当一辈子懦夫/还是要当英雄, 哪怕只有几分钟/你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来自心底的革命呐喊, 只为惊醒少数人。

方案B

一、导入激趣:

我们班的同学个个生龙火虎、朝气蓬勃, 老师也心潮澎湃。今天带同学们外出做一次探险之旅, 我们要去一个地方, 这里没有“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的雄伟和粗犷, 也没有“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清新和幽静, 有的只是一片白雪皑皑的雪的世界, 它在地球的最南端, 聪明的你猜出来了吗?哪里? (南极) 你能用学过的诗句说说你印象中的南极吗? (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地白风色寒, 雪花大入手/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南极可以说是莽莽一片的“白色地带”, 亘古以来人迹罕至, 但是勇敢的探险家却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设立在南极的“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就是为了纪念两位来到南极的探险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伟大的悲剧》 (板书) 。

二、作者简介

过渡:讲述故事的人就是来自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

三、做一个细心的收藏家 (同方案A给字词正音)

过渡:老师想看看你是不是一个细心的收藏家, 盘点你对字词的掌握。

过程:出示课件, 学生注音, 教师强调易错字词的书写。

四、做一个勇敢的小记者

过渡:假设你是一名记者, 随从当年的搜寻者到达南极, 你怎样向国内的观众用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可以多角度、多细节报道, 也可以把此次行程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做为你的“特写定格”。

过程: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搜集报道素材。

2、学生诵读、报道, 从“特写定格”中感悟英雄伟大的精神。

五、撰写墓志铭

2002年2月, 英国安妮公主到达南极, 纪念斯科特逝世90周年。茫茫冰雪, 浩浩雪原。斯科特等人长眠的地方, 只有一方矮矮的坟墓, 一个简陋的十字架“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 请你为他们撰写墓志铭。要求:语言简练, 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格特点, 寄托撰写者的景仰和哀思。

六、教师总结:

从《伟大的悲剧》看斯科特的悲壮 篇3

有人说,历史只对成功者微笑,成王败寇便是明证。并不尽然。因为在过去的岁月中,历史也不乏对失败者报以微笑的,比如项羽、谭嗣同等。他们虽然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失败了,但他们败得大气,输得英雄,毁灭得壮丽。他们这种宁死不苟活的英雄气,这种杀身以成仁的悲壮,不是令人们记住了他们,令历史记住了他们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何等礼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等豪气,璀璨了华夏历史的天空!

斯科特亦然。虽然风萧萧兮南极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长眠在了南极的冰天雪地中。但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而奋勇争先,为自己的梦想而矢志以之,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战士情怀;那种为人类的壮丽事业——探险而迸发出来的超人的力量和勇气以及坚毅、执着和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那种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和高尚品格;那种在与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抗争中,在死神一步步逼近的森然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忍坚强,没有一个孬种的响当当的男子汉气概,无不令国人敬重,令世人敬佩。所以,1912年11月12日,在大不列颠英格兰——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主教堂里,哀乐响起,尊贵的国王双膝跪下,向斯科特等五位壮士肃然致哀,沉痛悼念。雪落南极静无声,壮士殒命征途里;肃穆教堂泣声饮,举国哀恸悲何极!这是英雄的悲壮,这是悲壮的英雄!人们在心中默默祈祷,在千声万声呼唤,在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对着茫茫天宇喊:魂兮归来!盎格鲁——撒克逊的优秀儿子们,联合王国的英雄们!

哲人有言:有梦想的人生是美丽的。有梦想的人生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昔司马迁怀揣着“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梦想,虽身遭腐刑,“肠一日而九回”,但他矢志不移,忍辱含垢,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孙中山先生满怀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革命梦想,并艰苦卓绝地奋斗之,于是便有了满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胜利,以及他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履任。他们都以伟大的梦想而成就了伟大的人生。

斯科特亦有梦想。虽然他与千千万万的英国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虽然他不是有着像李白那样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但他的“梦”却也同样是极具英雄豪气的:他要征服“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南极,他要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脊梁上放眼壮观天地间并向世人宣讲这无尚的光荣,这是何等的胆气啊!当然,这也是他的祖国乃至全人类的骄傲。由是,看似普通的斯科特也就不普通了,也就有了他的美丽人生,伟大的人生。

本来,斯科特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妻如玉,孩子如花;自己又在皇家海军供职,身为上校,待遇优厚,生活优裕。上帝是多么的眷顾他,他应该感谢上帝了。是的,他完全可以躺在这安乐窝里悠游岁月,悠哉以终。然而,斯科特不!他不愿被安逸“收买”,不愿庸庸碌碌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他要有所追求——“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斯科特给妻子绝笔书中的话)他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携梦想而前行。这就是英雄与凡夫的区别:凡夫安于现状,英雄则永不停步;凡夫只是“想”,英雄则既“想”且“行”。于是,他选择了探险——人类的这一不朽事业;他选择了远征——去征服远在万里之遥的亘古以来人类未曾踏访过的南极。于是,他积极行动了起来:变卖家产,多方举债——筹措资金;他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者,组成了一支探险队。一切都筹划好了,一切都准备停当:帆在张,浆在划,心潮在激荡。于是,他告别自己亲爱的祖国,也告别自己的“安德洛玛克”,向南极进发了,向心目中的圣地进发了,也向另一个人——挪威人阿蒙森发起了“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的挑战。扬帆击楫出英伦,雄心万里向南奔。为探千年处女地,何惧绝域雪纷纷。然而,尽管他们餐风露宿,紧赶慢赶,历尽千辛万苦,可结果还是迟到了一个月,成为了最不愿成为却又偏偏成为了南极的第二批到访者;尽管他们的一切努力成了徒劳,与伟大的荣誉失之交臂,但他无怨无悔,而是觉得很值——“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同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尽管死神在一步步地向他逼近,但他坚持把“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看看,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抗争不止——坦然面对死亡,从容走向死亡!

这就是斯科特:拒绝懒散,拒绝平庸,拒绝安逸;这就是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的人留给尘世间的最后的告白:了无遗憾,无比自豪;这就是英雄本色:永远探索不止,永远追求不断,永远奋斗不息。因为他深知:只有永远追求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只有永远探索的人生才是响亮的人生;只有永远进击的人生才是壮丽的人生!

记得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有这样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此,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斯科特不正是这样的么?所以,他没有悔恨,没有羞愧,没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憾。他感到的只是自豪,只是幸福,只是此生不虚。因为他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昔基督为担荷人类的全部罪责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无怨;普罗米修斯为盗火种给人类带来光明而被绑在岩石上,遭鸟啄食,无悔;刘胡兰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无惧。他们都是悲壮地死去,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因为他们都是为人类的幸福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都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都比泰山还要重。斯科特去南极探险,去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乃殒厥身,同样是献身于人类的幸福事业、壮丽事业,所以,他也同样是不朽的。

所以,当刘胡兰烈士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主席悲痛万分,当即为她挥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样,当斯科特等人的尸体被找到后,英国的主教堂为他举哀致奠,国王跪了下来……魂断南极的斯科特受得了英雄般的礼葬。他虽死犹生,虽败犹荣。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总理在弱冠之年负笈东瀛时而写的一首言志诗。说的是自己今日击楫东渡,去日本求学,决心精研各科知识,学成文武艺,回来报效祖国,强我中华;即使壮志未酬便蹈海而死,那也无愧为英雄。何等的壮哉豪哉!斯科特为远征(探险)南极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亦正是难酬蹈海亦英雄么?

因此,伟大的悲剧,是英雄的悲壮,悲壮的英雄。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篇4

这里有雪域冰山,有南极冰川,有深不见底的冰窟,有平均最低—88。3℃气温,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

这里也有过这样一群人,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这里是南极。

这里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19,英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间为1月18日,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瑞典人阿蒙森迟了一个月,只好沮丧地踏上归途,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在恶劣的气候下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答疑

默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和有疑难的句子

1、文中哪些语句、情节、事件或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你?并说一说,这些情节为什么会打动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示例1: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示例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真正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高洁的品质。英国人普通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合作答疑

在我们的阅读中,那些语句理解上有疑难?把你标示出的有疑难的语句,进行小组讨论答疑,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讨论交流。

示例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

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示例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表现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

示例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指美好的往事,以及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这样比喻更加突出了悲剧给人心灵的冲击。)

示例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失败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三、说话练习

作者把斯科特一行的壮举称为“伟大的悲剧”,“伟大”体现在那几个方面?“悲”又体现在在哪几个方面?

(一)“悲”体现在:

失败之悲

死亡之悲

作证之悲

世人之悲

(二)“伟大”体现在:

精神品质

1.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热爱自己的事业并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2.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3.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的无私的爱。

“伟大”还体现在:

有意义的事业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四、体验反思课后练笔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篇5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但由于篇幅长,思想内涵较深,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难度。整体感知课文、解决疑难字词以后,学生仍觉得难于理解。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哪里才是文章的关键?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突然,课文的题目让我眼睛一亮:何不从题目入手来设计教学呢?

下面就是我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大家看课文的题目,“伟大的悲剧”,大家都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

生:(沉默)……

师:(进一步启发)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

生A:因为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

生B:(思考后):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在人类的伟大事业中,这些探险队员代表的是国家,是民族的荣誉,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斯科特一行因为后到达南极,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失败了,感到了“悲”。

生C:斯科特他们除了后到达南极外,还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带信作证。文中说:“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所以,我想,斯科特他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

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是”,作者是这样认为的吗?读者是这样认为的吗?这里又表现出世人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情感?

生:世人不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是”。这篇文章能够流传至今,感人肺腑,本身就说明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

师:同学们把“悲剧”之“悲”挖掘得很好。概括起来就有“四悲”:“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壮”还是“悲哀”?为什么?

生:悲壮。(讨论后)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师:很好,这就谈到了题目中的“伟大”二字。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那么大家现在就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经过激烈讨论)

第一组:

生A:我们组认为,斯科特他们对探险事业有着深深的热爱。课文开头写到:“191月16日……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课文第5段:“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读声中充满骄傲)

生B:我补充一下。斯科特他们在回来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当他们与死亡抗争时,当他们一个个牺牲时,没有一个害怕,第11段写道:“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第13段写道:“斯科特……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读得低沉有力,同学报以掌声)

师(总结):这一组同学领会到了他们勇于探索、为事业现身的崇高精神。现在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刚才谈到的段落和句子。

第二组:

生:我们这一组讨论后发现,文中最感人的是奥茨走出帐篷,走向死亡这一节。第10段中说:“奥茨突然站起身来……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朗读得很好,高昂中有着颤抖,表现了该生内心的激动,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点拨):奥茨为了同伴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叫“集体主义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也需要这精神,比如大家都生活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就需要有顾全大局的思想,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三组:

生:我们这一组讨论后发现斯科特他们很诚实,守信用,如果斯科特等人是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销毁阿蒙森留下的痕迹,而取代“世界第一”的资格,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毅然决定去为阿蒙森作证,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他们仍然去做,所以我们认为他们守信用。课文第二段,特别是段尾部分都是写的这种痛苦。(读课文,但不太好。另一位同学再次朗读,声调低沉,表现出一种痛苦,同学报以掌声。该生再次朗读,全班同学朗读)

第四组:

生:我们组认为斯科特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甚至临死前,惦记的始终是祖国和亲人、朋友,而不是自己!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课文第12段谈到这个问题。(朗读。全体朗读)

师:很好,同学们从内容和情节的分析中,体会到了“悲剧”何以“伟大”的精神实质,把握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么,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一下。

生:“伟大”和“悲剧”不矛盾!因为斯科特他们虽然在探险中牺牲了,虽然他们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但这“悲剧”中,他们始终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了他们“伟大”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为你们的聪明才智而高兴。从课文题目中大家就感受到这么多,领会到了文章所颂扬的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怎样分辨和对待成功与失败。作者写作的目的正是为了用他们的事迹、精神教育世人要有一种“伟大的精神”。下面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会作者对这五位英雄的情感……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4 篇6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2、品味细节,品味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抓住细节,品味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古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意思是说你做一件事,如果成功了你就可以得到一切荣耀,否则在世人眼中你就什么也不是。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畅谈)

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结果斯科特等人失败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没有关注胜利者却选择了为在角逐中失败的斯科特一行人作传,在他们身上到底有什么感人之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谈谈对中国古语的理解,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提示: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及结果概括全文。2、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比如:震撼、钦佩、崇敬、悲伤等 复述课文。师出示几个小标题: ⑴奔向极点; ⑵奥茨之死; ⑶埃文斯发疯; ⑷斯科特的绝笔;

⑸骄傲地等待死神。学生可以选择其中感受较深的一个进行复述。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文中人物对话,进行复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领悟细节,品味语言

1、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蕴含着“伟大”两字呢?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细节或语言深深打动了你,并简要评析: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细节:

⑴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⑵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⑶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

流满面)

⑷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语言品味示例;

比较下列几组句子,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

⑴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⑵挪威国旗在风中飘扬着。

第⑴句用了拟人手法,在悲伤、沮丧的失败者斯科特等人看来,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在“耀武扬威”,仿佛他的对手洋洋得意地在嘲笑他们。第⑵句只是客观地描述一种情况,缺乏感情色彩。

⑴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⑵刺骨的寒冷吞食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吞噬”比“吞食”更能体现寒冷的恐怖。

设计意图:细节是最令人难忘的,也是最具有感召力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领悟细节之美,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但在分析时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可以通过增删、替换词语或变换句式等手段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加强朗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学时宜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肯定鼓励,适时点拨引导。

四、探究主题,拓展延伸 1、说主题:

⑴文中有一句话:“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他们角逐失败后的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并非作者本人观点。茨威格不选成功者赞美,却满怀深情地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正是对他们的肯定。

⑵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题目的含义:

悲剧体现在死亡之悲、失败之悲及为对手作证之悲,但从中所现的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精神、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及对祖国、朋友、亲人无私的爱,又让他们显得那么伟大。

⑶齐读结尾段。2、谈感悟:

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待成败?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

师以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句话小结。“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的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中雕刻并矗立起五位英雄的形象,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让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由书本向现实生活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五、课外延伸

1、阅读斯科特的日记。2、创意写作:(任选一题)

⑴发挥想象,补写斯科特给妻子写绝笔时,把“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时的神态、心理。

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策略 篇7

一.营造特定的情境

特定的情境产生特定的情感。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就必须首先有意地营造特定的情境, 使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入审美体验状态。例如, 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利用《葬花吟》这首歌曲, 当悲切悱恻的乐曲在教室里响起时, 学生无不动容。再加上感人的歌词“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学生的头脑中会很自然地出现那凄惨、悲凉的场景, 对林妹妹的柔柔弱弱、孤立无援顿生怜惜、同情, 对她“昨被双亲抛下、今又面临爱情的失落”深感惋惜, 在思想上会对封建思想进行深刻反思。这样, 在歌声的帮助下, 课堂的气氛被渲染起来了, 教师、学生以及作品也在音乐声中产生了共鸣。

二.引导学生分析

光有情境感染还不够, 要达到通过悲剧人物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还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时候, 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首先, 要精心分析人物的语言, 要从悲剧人物的语言中让学生感悟到人物的性格美。例如, 讲授《孔雀东南飞》这课时, 在刘兰芝明知婆母刁难的情况下, 她的语言“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就很能说明她是一个孝敬的人;对丈夫“君当做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这又看出她是一个坚贞的人。在如此不公的待遇面前, 刘兰芝具有如此美德尤其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 给人以深深地思考。其次, 要精心分析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动作与神态虽然无声, 但却可以形象地展现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 在讲授《祝福》这篇课文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神态, 以此理解人物的经历与精神世界, “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传神的神态描写把祥林嫂内心的悲苦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让学生有疑

疑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恰到好处的疑问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会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悲剧性作品而言, 要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教师就要根据悲剧性作品的教学目标设计能达成目标的疑问。同时, 还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的反应, 针对学生反应进行深入的追问, 并进行必要的点拨, 这样, 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悲剧中蕴含的美感。例如, 在讲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杜十娘攒百宝箱的原因是什么?明明有百宝箱, 怎么不让李甲知道呢?有了百宝箱, 杜十娘依靠自己就可以过上‘小康’生活, 那她怎么还要自杀呢?大家想一想, 杜十娘似乎不同于一般的妓女, 她是有追求的?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学生能互相研究, 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给出合理的答案, 那么, 一个虽身在肮脏之地, 却向往美好至纯爱情的杜十娘的形象就会丰满起来, 作品的内涵与意义也会被学生所掌握。这时, 为了达到审美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如果作者在结尾, 不是让杜十娘投水自尽, 而是让她不再相信爱情, 带着万贯家财, 到清净的地方去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样的结局岂不是更会令人满意?”学生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后一致认为, 原作设计的结局更好, 因为这本身是一出悲剧, 不这样设计就没有悲剧性了。悲剧的特点就是把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杜十娘的纵身一跃, 虽然悲烈, 却永远的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贞烈与不屈的背影, 是对情感世界的美的召唤。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篇8

1、能以“悲”为学习线索,感受悲,分析悲,评价悲,认识悲,较深入理解斯科特等人的悲剧意义,形成对悲剧事件的系统思考和认识。

2、学习根据语言材料,独立分析判断事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步骤:

导入:悲剧是伟大的,但悲未必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斯科特一行出于伟大的目的,历经一个艰难的过程,终止于生命的消失,这中间弥漫着无限悲伤。

一、悲情重现

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暴风雪中遭遇的悲剧过程和悲剧结局,不仅表现在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残酷上,还体现在心理的煎熬上。让我们重新来回顾它们历经的最后的悲情日子,具体感受队员们死亡前所承受的悲凉。

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二题或自主选择其一完成,具体学习形式可以多样:

1、按时间顺序划出有关描写自然环境残酷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2、按时间顺序划出描写斯科特等队员心理感受的语句,串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体会他们在心理上最后历经了怎样的煎熬,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教师提示:这些语句基本能找出来,主要是进行简单的筛选。正是他们面临了残酷的自然环境和明知是走向死亡却还要顽强地走下去、不断趋向绝望的心理煎熬,使他们的结局显得尤为悲壮。)

二、悲情探源

小组一起分析讨论:造成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原因在何处?(鼓励自主探究、多元探究。教师做好引导,帮助归纳提炼。做到紧扣原文。)

教师参考分析之一:可以集中于批判斯科特科学精神的缺乏——这也是传记中有意回避的方面——他们已较强烈预感到会发生悲剧,却不能清醒地制止走向悲剧的行动。明知阿蒙森已经到达南极,补给不足,自己步后尘已意义不大,却仍旧心怀侥幸,在盲目的倔强意志力下,冒险前进,以致于使探险充满了冒险的意味,最终酿成悲剧。他们此时追求的东西也许早已经超出了探险本身,探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失衡下寻求心理的补偿已成了他们当时真正追求的目标了。如果斯科特此时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在后来南极点的表现还是体现了面对失败的现实的理性态度),也许事情的结局就不是这样。

参考资料: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圏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三、悲情评估

斯科特的悲剧行动,到底有怎样的悲剧意义?是否真如题目所说?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请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的评判。(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自主判断,畅所欲言,又要注意对观点作适当的引导,不统一看法。可在适当范围内进行交流。)

四、悲情同构

课外完成,任选其一:

1、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达南极后,你还会像同斯科特一样悲壮地走向南极吗?你还会为阿蒙森作证吗?请想一想,写一写。

2、你有过一些(曾经失败的)探险之类的经历吗?如有,请回忆,写成文章,希望回忆能建立在理性的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就找一找相关的文章看看吧。

★ 《伟大悲剧》说课稿

★ 伟大的悲剧教案

★ 伟大的悲剧的读书笔记

★ 《伟大的悲剧》的读后感

★ 伟大的悲剧 教案

★ 伟大的悲剧颁奖词

★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 《伟大的悲剧》练习题及答案

★ 《伟大的悲剧》七下15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篇9

由于没有布置课前的预习,所以在课堂上采用了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将几个要素串联起来复述全文的方式来了解课文大意,再用一句话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学生思考之前,我又提出了以下要求:

1、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3、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以让学生寻找最感动敬佩的情节的方式,直入文章内里,符合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感知思维切中肯綮。学生在朗读相关语句时,第一遍往往不能达到“有感情”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迅速体会当时作者或者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后面的朗读中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地感受思考、讨论交流,体现学习的主动与合作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示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本堂课在生成教学中,由于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是在预料之内。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遇到了一个多音字──粘。这个字到底应该读“zhān”还是“nián”?很多学生都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愣在那里。我马上提示他们:“解释为‘橡胶或糨糊的性质’时读‘nián’,解释为‘用胶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读‘zhān’。”学生马上就理解了,读作“zhān”的时候作动词用,读作“nián”的时候作名词用,课文中的原句是“粘住鞋”,毫无疑问应该读作“zhān”。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我从学生的笑脸上看到了他们内心小小的成就感,马上抓住时机提醒他们:“学习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向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

本课堂中,也有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1、如果在课前布置预习,就能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对主题的探讨上;

2、在介绍作者时,可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

3、在设计问题上,可拉开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回答问题;

4、在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这一环节上处理稍欠。如: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伟大的悲剧》 篇10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洛阳市四十四中学齐亚宇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充满悲剧性的故事。斯科特探险队虽然没有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但在他们身上,处处闪耀着人类勇于探索的光辉体现着为祖国和梦想的责任感和尽力而为至死方休的献身精神,以及强烈的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以充满激情的文字描述了探险队员与恶劣天气搏斗的经过和壮烈牺牲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探险队员的钦佩和崇敬之情。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学生的心目中,探险活动充满了神秘、刺激和无穷的乐趣,在他们心中探险者都是英雄,因为那是勇敢者的事业,但是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对探险的有关知识接触较少,对探险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人生意义、生命的价值较难深入理解,教师应把握孩子们的好奇心,把这种好奇心转变成求知欲,使他们认识到探险活动并不是一场轻松美丽的旅行,而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勇气,这是一场有关梦想、责任、诚信、合作甚至献身的艰难跋涉。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还要注意培养其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和快速默读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将有助于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快速默读课文将十分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的能力,抓住主要信息,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把握内容。

2.品味文中细节,推敲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文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客观辩证的看待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重、难点:

1. 关注文中动人的细节,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2. 深入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有很多的疑问,比如:什么是悲剧呀?为什么作者称这个悲剧是伟大的悲剧?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那么你们一定会接着问,老师,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呢?它是怎么毁灭的呢?好,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一起开始我们今天的南极之行吧。相信这一路走来,我们的谜底会一点点揭开。

二. 感读课文----细节决定成败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拽癫狂凛冽吞噬 羸弱 告罄 遗孀销蚀步履

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语无伦次精打细算与其……毋宁

2.了解作者茨威格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3.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斯科特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的发现已经

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故事。

4.读完此文,同学们的眼前展现出了哪些画面?请用描述性的语言说给同学们听。要求:说的时候请用这样的句式:“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

示例: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在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白色雪原上,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那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诉说着独占鳌头的胜利者的荣耀。

其他画面:

(1)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斯威特五人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中历

经千难万险,却发现梦想破灭后那一张张沮丧的脸。

(2)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归途中,刺骨的寒冷吞噬者他们疲

惫不堪的躯体,但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研究。

(3)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同大自然召

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作斗争。

(4)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精神

失常,语无伦次的样子。

(5)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劳伦斯.奥斯为了不拖累他的同伴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6)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的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样坚硬的冰雪荒原。

(7)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斯威特海军上校临死前眼中的温情,他温柔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和他爱的一切的朋友。

(8)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斯威特海军上校用冻僵的手指给所

爱的一切人写信的的情景,直到笔从手中滑落。

(9)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斯威特海军上校坚决的把“我的妻

子”改成“我的遗孀”时眼中的痛苦和无奈。

(10)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斯威特的妻子读到信时的泪如雨下,但依然骄傲的告诉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你的爸爸是个英雄”

(11)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帐篷里英雄们的尸体冻僵在睡袋

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12)读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我仿佛看到国王那庄严地一跪表达了对英雄最深的敬意。

教师小结:听完同学们的描绘我仿佛看到了这一幅幅的画面,他们或让人激动

不已,或让人无声叹息,或让人沉默不语,或让人泪流满面,或让人心灵震撼。那么就请爱好绘画的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最感动你的那一幅画面,展示在我们的语文学习天地上。

三. 研读课文----有故事,人生比戏更精彩。

1.找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或段落,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示例: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呢的眼睛”“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者薄薄的帐篷”等句子描写了南极气候的恶劣,五位探险者在往返途中一直在于这种恶劣天气做着顽强的斗争。

2.面对刺骨寒冷的吞噬,面对燃料的告罄,面对死神威逼,斯科特一行五人是如何选择的,请逐个简述。

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精神失常而死

奥茨不希望拖累他的伙伴,选择了自杀

剩下的三个人死于饥饿和寒冷

3.从以上研读中,你读到了他们身上怎样的人性的光辉?

拥有梦想坚守梦想诚实守信舍己为人团结协作

4.作者除了对五个探险者详细的描写外,还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发出了议论,请找出并说说其作用。

课文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用:文章的主旨句,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四.品读课文----看成败,人生豪迈,只遗憾不能再来

1.课题“伟大的悲剧”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又因何而伟大呢?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悲剧体现在:梦想破灭环境恶劣全军覆没

伟大表现在:甘当证人品格高贵永不言弃

启迪:勇于探索献身事业

教师小结:同学们,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科考队攀登夏帮马峰时遭遇雪崩,5人遇难,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山鹰精神的全部内涵“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斯科特他们不是也像一只只山鹰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选择将来谋求高薪的职位,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选择容易发挥自己才干的领域,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种梦想。我们说第一种选择是自然地,社会没有权利去指责;第二种选择是合理的,人们没有权利去挑剔;不过我还是要说第三种选择是高尚的,是我们特别需要提倡的。

五.悟读课文----读别人的书,走自己的路

1.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有什么新的思考?

示例:我觉得活着真好,有事情做真好,有家可回真好,有朋友在身边真好。

教师小结:据后来的营救人员的考察,他们已经在茫茫冰雪中行走了140天,行程1450公里。然而却死在距大本营只有275公里,大约只有15天的一个“贮藏点”。跋涉千里历尽千难万险却倒在距离生存只有15天行程的地方,亲眼看着一个个情同手足的兄弟的生命的离去,满含着对世界的留恋和对亲人的眷恋多么的震撼人心。同学们,15天,对我们来讲也许只是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对南极的他们来讲却意味着生与死,让我们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认真周密的去做事,要勇于探索,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敢于为事业献身的勇气。

六.作业布置:

1.假如你想要为这些我们可敬的英雄立一块碑,你会在上面写些什么?请用墓志铭的形式来表达你对这些英雄的敬佩和追思。

示例:

追念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奥茨----

一个毅然的转身,铸就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在难以抗拒的自然面前,你永远是不屈的战士。

2.《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上一篇:部队就职演讲下一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