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音乐名词解释(精选8篇)
基本音乐名词解释 篇1
基本音乐名词解释
音(Ton)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振动的状态。
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
共鸣(Resonance)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这种振动就是共鸣。
基音(Fundamental tone)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其余为泛音。也就是发音体整段振动。基音决定了音高。
泛音(Harmonic overtone)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基音外,其1/
2、1/
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比如:当奏大提琴的最低音C音时,弦的振动里就包含了图示的那种振动。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在这里。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音高(Pitch)用一秒钟的振动数来表示。频率次数多者音高,频率次数少者音低。将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定为“a”,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
音名(Pitch name)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因国家而异。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唱名(Syllable names)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音域(Compass)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调性(Tonality)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如:C大调、d小调。在乐曲中,主音处在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成了有调性的乐曲。
音阶(Scale)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排成音列。根据调式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可分为:“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大调(Major mode)调式的一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通常比小调明朗。
小调(Minor mode)西洋小调式的简称,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三种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
纯律(Just intonation)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由于使用不便,现在较少使用。
主音(Key-note)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
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这一律制的理论最早由中国明代大音乐家朱载育确立。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在西方,十二平均律起源于16世纪,到了18世纪被普遍采用。
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音程(Interval)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音区 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和声 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 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 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1.旋律、节奏、拍子、速度:
也叫曲调,是组织在一起的音的线条,在音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音乐内容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节奏:就象旋律的脉搏,象动作一样,能给旋律带来鲜明的性格。
拍子:节奏在音乐中,总是和拍子结合在一起,如二拍子强弱交替反复,常用于进行曲、舞曲或表现欢乐;
速度:一般来说,快速多表现活跃或激动的情绪,慢速多表现安静、抒情或低沉的情绪。
2.调、和声: 调中包含调的高度和调式两个方面调式的转变对比是发展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贝多芬的作品中,C大调常用来表现光明和刚毅;F大调常用来表现田园的大自然美景。和声是单个和弦按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的和弦序列,在调式的基础上产生,帮助旋律更丰富地表现音乐内容。和声除了能够给主要曲调充当背景外,自己还能够在表现音乐内容和情绪上起色彩性作用,本身能极大地丰富音乐内容。
3.力度、音色:
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力度越强,音乐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越缓和、委婉,因此音乐作
品中常运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发展音乐。
音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一般来说,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欣赏大型音乐作品时,能听出主题是很重要的,但之还不够,还要学会听懂主题是怎样发展成一首大型作品的。主题的发展手法主要有重复、变奏、展开、对比、再现等,而这些发展手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是混合使用的。现分述如下
(1)重复:原样地重复一次乐句或主题,是最基本的发展手法。重复已经不再是主题的第一次陈述,而是起强调和巩固的作用。
(2)变奏:在原来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了的重复,比简单重复要复杂一些。
(3)展开:从陈述过的主题材料中,抽出一些小片段加以变化发展,其中有一种手法叫做模进,即模仿进行。就是把主题的某一小片段,在不同高度上重复。
(4)对比:把不同性质的主题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能产生矛盾的因素,从而丰富音乐内容。对比发展中又可能引出新材料,这就又出现新旧主题之间的对比和矛盾,从而使乐曲的发展更为复杂。
(5)再现:是一种特殊的重复,这是音乐经过一段发展之后,或者在出现一段新的音乐材料之后,原来的主题又重新出现。这种主题的再度出现,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音乐内容经过呈示、发展之后。这是的主题再现,已经具有了结论的意义。因此主题的现对于乐曲结构的完整和内容的统一,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常用音乐术语 ★★
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献嗵浊?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单乐章的标题****响音乐
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托卡塔toccata 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练习曲study 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
无词歌songs wighout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浪漫曲Romance 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ballade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谐谑曲scherzo 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 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 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
卡农canon 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
轮唱曲round 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创意曲invention 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 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进行曲march 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
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晨歌alborada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
田园曲pastorable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船歌barcarolle 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悲歌elegy 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berceuse 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
嬉游曲divertimento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即兴曲impromptu 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 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
小品bagatelle 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
幽默曲humoreske 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新事曲novellette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
演绎曲paraphrase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小步舞曲menuet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
加沃特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塔兰泰拉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
探戈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合唱chorus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
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返回
基本音乐名词解释 篇2
1对精液和精液分析的基本认识
精液是由含有精子的附睾液和附属腺分泌物在射精时按一定的顺序排出体外,排出后精液有一个凝固和液化的过程,这些因素导致了精液成分和精子分布的不均一。精液分析的主要指标是通过精子相关的数值来反映的。但是精子有别于任何体液中的细胞成分,精子是一个有极向外形并能够自主游动的细胞。精液的非均质性和精子的特性容易致使检测误差,同时增加了质控的难度,因而分析结果易出现较大的波动。
性交时精液排入阴道,阴道内的温度、酸碱度、肌肉的舒缩等因素对精液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精液分析是在体外基本静置条件下,所以其结果未必能完整、真实地反映生理环境下的精子状态和功能。
一次性排出的精子数量,以及来自于附属腺占精液体积90% 以上的精浆受到禁欲时间长短的影响,因而禁欲时间可以直接影响精子的浓度和精液量。精液检查所界定的取精时间为禁欲后2 ~ 7天,这与育龄男性性活动频率相吻合,而精液的参考值取值正是建立在这个频率的基础上。虽然有报道禁欲3 ~ 5天精液质量较好并且结果较稳定,但认为只有这个时间的精液质量最佳,或者只有这个阶段精液才适合生育的观点尚欠缺足够的证据。
睾丸每天产生上亿个精子,精液中精子是一个庞大的细胞群体,但是真正受精过程只需要为数不多的精子,最终与卵结合的仅有1个精子。就男性而言,精液指标可以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达到生育的需求。但是什么是达到生育必须的最低限度,通常是通过参考来源于有生育男性群体的精液指标,但是当这个参考值用于个体,并不能绝对真实反映个体的生育能力,必须结合个人的情况综合评价。
精液指标的参考值确定,是基于生育等待时间12个月内能够发生妊娠的“正常生育力男性”精液分析的调查结果,按照医学统计学中的平均值、中位数或百分位数取值所得。参考值标准的调整,应该视为方法学向更客观更科学回归,而不应该机械的诠释为男性的精子质量甚至生育力下降。
精液本身、分析技术及其取值存在以上不确定因素,其结果在男性生育力评价中仅提供参考价值,要防止过分依赖精液指标的做法。
2精液分析的基本要求
精液由于存在上述的特性,同时又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还受到性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不确定因素对精液分析结果带来的误差,精液检查中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受检者检查前应该有2天以上7天以内的禁欲时间,这个时间内不应该有任何遗精、手淫和性交发生。取精的方式应该采用手淫的方式完成,尽量避免采用性交方式,尤其要禁止性交后由阴道排出精液和采用避孕套收集后送检。即使无法手淫不得已采用性交中断体外排精,应该收集全部排出体外的精液。精液的采集必须完整,因为依次排出的各段精液中成分不一致,不全收集常对精液结果带来意想不到的误差。由院外取精的精液标本应该收集在医院提供的专用容器中,加盖后在30分钟内送交至实验室。寒冷条件下应该注意保温在接近体温条件下。这些要求应由医生事先对患者明确交代。
一份完整收集的精液对于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对于精液量过少,精子浓度过低或存在明显和被检查者情况不符合,必须首先排除由于取精不当所带来的影响。应该询问患者取精的方式和是否收集完整,如有必要进行复查。
对精液指标的评价应该基于至少两次正规的精液分析,两次之间的间隔应大于7天,小于21天,2次的检查结果如有明显的悬殊时,应要求再作一次检查。结果显示无精,应该注意是否离心后镜检。一部分患者属于隐匿性精子症,必须离心后方能鉴别。对于无精症的诊断,至少应该基于3次检测,并且首次和末次检测最好间隔3个月以上。
计算机辅助的精液分析( CASA) 由于对精子及其运动轨迹的识别依赖于目标像素的大小和距离,容易导致误判,尤其结果出自是没有专门从事精液分析的技术人员,因此对单纯CASA检测的结果应该谨慎。
3精液指标及其解读
对于精液分析的指标,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接近真实越有临床价值,动态的观察也是必需的。分析结果中不同指标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3. 1精液量决定精液体积的主要因素是附属性腺的分泌功能和男性泌尿道是否通畅,而附属性腺的功能受到体内雄激素水平、年龄等的影响。一般而言,禁欲时间越长精液量可能越多,精液量过少可能见于射精功能障碍、逆行射精、输精管道梗阻等。
3. 2精液的外观及性状精液的外观颜色是灰白色,禁欲时间过长可稍发黄。精液呈血性、过于清稀透明都不正常,前者精囊腺炎的可能性较大,后者则可能存在严重少精或无精。精液内有少量颗粒样的果冻胶状物属于正常。但有大块的凝胶状物表示可能存在液化障碍。精液凝固与液化是人类精液的一个生物学现象,精液的黏稠度取决于精浆的成分,因而精液凝固和精液的黏稠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二者应该加以区别。黏稠度增加的生理病理意义并不太清楚,轻中度增加对精子运动的影响不大,但重度增加除了影响精子的均匀分布还可能对精子运动产生负面的影响; 而未液化呈凝固状态下的精子处于不能前向运动的近似静止状态,真正发生液化不良的情况并不多见。许多实验室常常把黏稠度增加误判为液化障碍,这种误判容易掩盖对真正不育病因的诊断。
3. 3精液的酸碱度精液的酸碱度主要取决于精浆的主要成分,即碱性的精囊腺液和酸性的前列腺液。精液的p H对于精子的活动能力有所影响,也反映精道的通畅与否,p H过低( < 7. 0) 同时有合并无精和精液量减少常常代表精道梗阻,如输精管、精囊腺、射精管发育不良,射精管开口处囊肿、结石或狭窄梗阻。
3. 4精子浓度虽然受精最终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结合,但精子在女性生殖道的运输中要大量损失,自然受精过程也需要众多精子共同的作用,所以一定浓度的精子是保障正常受精的必备条件。精子浓度反映了睾丸生精的能力和输精管道是否通畅。少精常表示生精功能障碍,或见于输精管道的不全阻塞。无精则由于生精功能严重低下或丧失,或输精管道的梗阻引起。进一步检查睾丸发育情况、有无精道梗阻的病史体征、性激素水平测定、无精症因子 ( azoospermiafactor,AZF) 基因检测、睾丸活检或穿刺吸取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有助于发现原因。
3. 5精子活力精子离体以后获得很强的自主运动能力,精子的运动有利于精子穿透宫颈黏液,在女性生殖道迁移、黏附并穿透卵周的结构,与卵结合。精子活力这项指标主要反映精子运动的矢量特征及其所占比例。精子运动的前向性和速度固然反映了精子的运动效率,对于精子克服迁移中的距离是必须的,从而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精子参与精卵的反应。然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的运动方式远远复杂于离体实验容器中,体外检测并不能全面反映受精前精子运动真实的状态和受到环境改变后的变化规律。轻度、中度的弱精症,或者波动的精子活力常常可能受附睾疾病、生殖道感染、过氧化损伤、微量元素缺乏、高温、环境或生理因素等影响发生,而持续的严重弱精症常常会由某些系统性疾病、基因缺陷或遗传性疾病导致。后者除了借助于辅助生殖技术,其他治疗目前常难于达到生育目的。
3. 6精子存活率精子的活力反映精子的运动能力,并不代表精子群体的存活状态。精子存活率试验借助于一些生物染料和溶液渗透性对精子膜的完整性和功能进行检测来评价存活精子所占比例。如利用伊红染色、精子尾部低渗肿胀来判断精子的死活。精子存活率降低可能由于生殖道感染、过氧化损伤、缺氧、低p H、严重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导致。部分男性不育患者表现出精子活力和存活力的严重分离,即活力严重降低甚至丧失,但存活率正常或接近正常,这种现象常常表明精子的尾部结构存在严重的发育缺陷,如微管或动力蛋白臂缺失、鞭毛结构发育异常、线粒体鞘分布紊乱等,从而导致精子运动能力的严重低下。
3. 7精子形态正常形态精子的标准,是通过性交后宫颈黏液中或从卵子透明带表面获得的精子的形态来定义,以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来表示。精子形态参考值由过去的80% 、50% 到第5版WHO精液分析手册的4% ,除了取值的方式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临床证据更充足的基础上更加客观认识畸形精子症对生育的影响。而不能凭此主观的误认为人类精子形态畸变程度严重恶化。实际上畸形精子的现象早在约三百多年前就被列文虎克( Leeuwenhoek) 所描述。自然受精固然需要正常形态的精子,由此推断定义为畸形的精子不能受精似乎就顺理成章。但是精子的畸形类型繁多,哪些形态结构变化具有病理学意义以及发挥什么样的机制,大多数始终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况且这项指标的惯用表达仅仅是所有精子畸形或精子头体尾各部分畸形综合的百分比。除此,临床中畸形精子症患者成功致孕的案例并不鲜见。这导致了对这项指标的临床意义理解存在极大的争议和困惑。有人把精子畸形类型分为两大类,即特异性( 系统性)和非特异性( 非系统性) 畸形。前者多由于存在基因或蛋白源性的异常,精子群体整个或大多数表现出一种特定的畸形类型,如圆头、大头、短尾等畸形。这一类畸形对生育的影响几乎是肯定的,并且常规治疗多不能收效。而非特异性精子畸形多表现为混合性的,可能由于一些非特异性的因素所致。这种畸精症有望通过消除病因得以改善。因此对畸形精子症的解释更需谨慎。
基本音乐名词解释 篇3
摘要:戴维森的彻底解释是否可能的问题其实就是他所描述的证据与好意原则的结合是否足以用来给出意义的问题。而对于证据,戴维森所给予的条件是否足以使得它本身得以成立成为彻底解释的决定性环节之一。戴维森对证据提出非语义学性的这一基本要求。并由此引出证据的基本因素:解释者所认为的说话者的信念与明显事实。而这两个基本因素由于其相互依赖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恶循环与无限倒退。
关键词:证据;非语义学性的;明显事实;信念;决策论
1非语义学性的
信念与意义的相互依赖决定了对于它们各自的归属不能够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开始,而彻底解释正是为了归属说话者的信念以及他所说的句子的意义,那么,要打破这个僵局,只能够求助于不同于这两者的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就是证据,它不仅决定了彻底解释是否可以开始,而且,当我们给出句子的意义和归属说话者的信念以后也即解释完成之时,它又是确证标准。因此,对它的要求是否适当从彻底解释内部决定了自身是否能够成功。
首先,“非语义学性的”意味着我们不能够以使用意义、信念、愿望和意向行为等意向概念描述的事件作为证据。但是,戴维森这里的不能够使用意向概念只是指不对某一具体的句子赋予直接的信念内容,也就是说,不用这些意向概念描述这一句子的命题内容。在戴维森的解释理论中,证据被描述为人们在特定条件下认为句子为真,而认为句子为真需要有相关句子的信念。但他一再强调,当认为句子为真时不需要引入语义学事实,即可以在不知道句子意义的情况下,知道某人认为句子为真。在这种情况下,所讨论的是有着详细内容的信念,即一个纯句法描述的句子为真。
其次,“非语义学性的”这一要求固然有逻辑上避免无穷倒退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哲学中长期以来的还原论倾向。还原论认为“每一个有意义的陈述都等值于制成直接经验的词项的逻辑构造”。在其1951年的著名论文《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奎因在语言整体论的基础上对还原论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指出语言中的句子一方面和直接经验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和其它句子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可能为语言中的每一个句子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但他自己的哲学仍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还原论,他想把关于整个语言意义的事实还原为关于说话者行为的事实。透过奎因的失误,戴维森通过承认一个意义理论的证据并不完全是非语义学的,拒绝了意义的还原论。语义学事实终究不能从象行为主义者和其它还原论者所希望的那种纯粹的非语义学事实中提取出来。戴维森的观点是更为温和的一种,他主张从人们认为的某些未解释的句子为真的信念的简单结构中建立起这些句子的解释理论。
最后,“非语义学性的”指出了证据所必须采取的形式。
意义理论的证据潜藏在说话者将认为句子为真的条件中。它由大量这种形式的句子构成:
(1)玛丽认为“天在下雨”在语言L中为真当且仅当在她的周围天在下雨。
这以及其它象它一样的句子最终构成了这一理论的T语句的证据,T语句如下:
(2)“天在下雨”在L中为真当且仅当在说话者周围天在下雨
如果(1)为真,则(2)也必须为真,那么,如何构造(1)这样的句子为构成意义理论重要部分的(2)这样的T语句提供证据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1)和(2)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戴维森一再强调:“信念和意义用以共同解释表达。说话者之所以认为某个语句在某个场合下为真,这部分地根据他通过说出那句话所表达(或想表达)的某种意思,部分地根据他的某种信念。如果我们必须进行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作出诚实的表达,那么,我们在不知道说话者的话语的意义的情况下,不能由此推出他的信念,并且,我们在不知道说话者信念的情况下,不能推出他的话语的意义。”,也就是说,说话者认为一个句子为真,包含着两个因素;一个是他的信念,一个是句子的意义。因此,如果(2)的证据可以采取的唯一样式是(1)那样的句子,困难将是明显的。如果(1)是真的,那么一方面是因为玛丽有这样一个信念:天在下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玛丽的语言中旬子“天在下雨”的意义是天在下雨,换成戴维森对于意义理论定理的描述,则为在玛丽的语言中,句子“天在下雨”为真当且仅当天在下雨。而(2)只记录了后一方面。那么,除非我们已经知道第一个方面的条件已经满足,即我们已经知道玛丽相信天在下雨,否则我们不能用(1)作为(2)的证据。因为,(1)的真与(2)的错并不矛盾。比如,在许多她周围在下雨的场合中,玛丽实际上相信不在下雨,她可能只是错了或者有更为复杂和怪异的一些原因,甚至一个有意念控制能力的外星人喜欢向玛丽的心灵中移植关于天气的错误信念,或者如著名的“缸中之脑”所显示的。但是,对于现在的目的,她的信念为什么是错误的详细说明并不重要。在这一情况中,如果还没有理解她的语言,如果她说出“天在下雨”,按照我们的观察,她就认为句子“天在下雨”为真。但是如果我们有关于她信念的知识,我们就知道在许多天在下雨的情况下,她实际上并不相信天在下雨,那么,(1)作为(2)的证据就不充分,我们不会把当且仅当天在下雨时她认为某一句子为真的事实作为在她的语言中旬子“天在下雨”意谓着天在下雨的证据。
此刻,我们显然陷入了两难:(2)给出了我们的理论必须采取的形式,(1)给出了我们的经验证据必须采用的形式,但是,(1)自身不能作为(2)的证据。克服这个两难的方法就是上面所暗示的按照我们的观察来假设人们的信念。在现在的这个例子里,如果能够假定玛丽相信在下雨当且仅当她的周围在下雨,我们就能够把她认为句子为真当且仅当她的周围在下雨的事实作为证据,说明在她的语言中,这个句子为真当且仅当它的说话者周围在下雨。换句话说,(1)就能够作为(2)的证据了。
2困难
首先,戴维森以解释者所认为的明显事实作为给出说话者句子意义的证据基础,而解释者与说话者的各自所认为的明显事实并不是绝对重合的。其次,他以解释者认为的真信念作为说话者的真信念,而解释者所具有的真信念可能不是说话者所具有的。这两者显然都是信念问题。“只有另外一个信念才能充当持有一个信念的理由”,而信念与意义又是相互依赖的,这就决定了彻底解释的证据必须包含信念因素,那么,证据不再是完全不同于信念与意义的第三者,信念与意义的循环如何打破?戴维森的处理方法是引入关于信念整体的一般性信念:“信念本来就一般来说是真的”。之所以我们的信念大部分为真,“理由是:引起我们最基本的口头反应的刺激也决定了这些口头反应的意义以及与之相伴的信念的内容。正确解释的本性不仅保证了我们大量最简朴的信念是正确的,而且保证了这些信念的本性是可以为他人所知的。当然许多信念是由与之联系的更深的信念给予内容的,或者由误导的感知引起;关于周遭世界的任一特殊的信念或者信念集都可能是错的。不能够发生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总体图像以及我们在其中的地
位是错误的,因为正是这一图像我们能够获悉我们的其余信念并使他们可理解,无论他们是正确或是错误。”这里所谓的“刺激”其实就是明显事实。明显事实保证了信念的正确性。这一理由同时也回答了信念与明显事实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问题:明显事实决定了相应的信念的内容。那么,彻底解释能否成功转而依赖于对于明显事实的处理。
戴维森认为对于明显事实或者刺激有着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近端的(proximal),一种是远端的(distal)。“意义的近端和远端路向的对立可以看做是以证据为根本的意义理论和以真理为根本的意义理论之间的对立。如我们所见,当奎因不把证据等同于感官刺激的时候,在定义刺激意义时他把感官刺激的作用看做系意义于证据的方法,而远端理论则把意义直接联系于在主体间使句子为真或假的条件。”戴维森赞成后一种处理方式。这种方法说明了意义、信念与明显事实的联系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中介。但这种方法无法逃避的是对意义的成真条件论的一般责难:它可能是一个恶循环或者是无穷倒退。
关于恶循环。人们不知道意义,所以去观察使句子为真的条件,但如果根本不知道句子的意义,他怎样知道自己应该观察那些条件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知道句子的意义,我们如何知道句子何时为真何时为假?戴维森的解决方案是直接认为说话者的句子为真,以解释者认为该环境中说话者的句子为真的真值条件作为说话者句子的真值条件。这个循环立即就消失了。但消失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里只是解释者所认为的真,它还没有达到对于说话者句子的真值条件的真正把握,反过来,它的真正解决又依赖于信念问题的解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戴维森参与了形式决策论的研究,这很明显地影响了他的观点。“决策论力图用有序的方法说明什么变量影响了选择。”它所关注的变量是主观概率和预期效用。这两个理论概念分别对应信念和愿望,一个事件的主观概率就是认为它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预期效用就是评价它的出现有多大的价值。决策论对这些概念以及其它相关概念有许多不同的限制条件,比如偏好的传递性限制。主观概率和预期效用是信念和愿望的量化形式,决策论用它们说明在行为中被显示出来的选择。对此,戴维森写到“我们所必须作的是对S宁愿A而不愿B拿出一个清楚的行为解释,决策论,即包含起初未解释的偏好(prefer)的句子的特定集合,就成为一个有力的经验理论,具有不同寻常的可验证性和明显的可错性。”换句话说,如果偏好被给予了“一个清楚的行为解释”,而且我们用一个特殊行为表明了偏好,而这个经验显示出人们有时候宁愿A而不愿B,宁愿B而不愿C,却又宁愿C而不愿A,那么控制它的限制条件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戴维森并不认为决策论完全是一个经验理论,他提出了理解它的另一种方法:“假设决策论是正确的(这至少看似可信),就可以用经验来测试偏好的一个或另一个标准有多好”我们假定这个理论对它的理论术语所说的(比如偏好的传递性等)都是正确的,把行为的或其它经验的偏好看作是和理论的异质的东西,那么,除了符合构成偏好的限制条件外,偏好不可能为其它任何东西所说明。决策论提醒戴维森我们的众多的概念以及信念是有一定的理性样式的,它们的组合符合一定的限制条件。在彻底解释中,这一定的理性样式或者限制条件就是好意原则。
决策论用主观概率(信念)和预期效用(愿望)来解释行动者(agent)的行为,而彻底解释用语言的意义和信念来说明在特定条件下人们为什么认为特定句子为真。在决策论里,主体面临着语言所描述的选择,因此必须说明主体对选择的理解。如果意义与信念是相互依赖的,信念和愿望也是相互依赖的,那么,最终这三个概念必然是相互依赖的。因此,戴维森力图寻求意义和行为的统一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意义、信念和愿望将被看作理解行为的完全同等的元素。用来完成这一整合的主要方法是作为意义、信念和愿望的理论证据的东西不仅是关于人们在什么条件下认为什么句子为真的信息,而且是在什么条件下他们宁愿一个句子为真而不愿是另一个。
认为句子为真是信念和意义理论的证据基础I通过在证据基础中引入偏好,我们能够把愿望整合进统一理论。通过人们在句子对(pairs of sentences)中的选择,戴维森提纲挈领说明了给人们归属信念和愿望以及给他们做选择的句子对归属意义的方法。比如,当一个教练不断地对他的队员说着“左!右!左!右!”时,即使我们不知道这些语句是什么意思,我们也可以判断出在不同时刻他对句子对“左!”“右!”的真值偏好,通过这一事实,再利用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可能样式的限制条件,根据好意原则对信念、意义等概念的限制条件,我们就可以知道教练的信念、愿望以及他的句子对的意义是什么。
词语的基本解释 篇4
共同享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牙税》:“与该房分享其利。” 柯灵 《香雪海·岛》:“他分享人们的欢乐,也分担人们的烦恼。”
二、分享词语的近义词
瓜分 [ guā fēn ]
共享 [ gòng xiǎng ]
三、分享词语的造句
1、在友谊中,没有语言,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欲望,所有的希望都在沉默的喜悦中分享。
2、现场附近的居民也将加入并分享他们的住宿。
3、他不仅没有骚扰穷人,还和他们分享了掠夺。
4、假设我们是生活的朋友,你有食物,而我没有,你会和我分享食物还是会饿死我?
5、幸福是充分享受你拥有的一切的能力。
6、如果你给我一半蛋糕,我会和你分享我的苹果。
7、蚂蚁虽小,但是心里却时时想着别人,有好东西能够大家一起分享,还有它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对比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向小蚂蚁学点什么吗?
8、晚秋,夜逐渐凉了,特别是在雨后的黄昏,漆黑的夜在黯淡的灯光下跳着寂静的舞,无人与我分享这片落寞。
9、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紧随其后,分享着四季的风光,欣赏金秋的麦浪,在秋风的摇曳下,呈现出金色的辉煌。
10、冬天是美丽的,是独特的,是快活的,是大家一起分享的。
11、农民伯伯去采摘那些诱人的果实,把它们运到城市里,让城里人一起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12、家就是累了有人让你靠,哭了有人听你说,甜了有人于你分享的地方。
13、天边的晚霞露出了笑脸,好像在分享我们的喜悦。
14、过年,是国人共同分享的记忆,从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对于春节有着怎样的体验和观察。
15、当你可以跟一个人不说话,分享片刻寂静,且不会觉得尴尬,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你遇到了对的人。
16、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争名利,不计得失,人生因付出而快乐,幸福因分享而增值。
17、即使散步,不求悦人,只为悦己,自己的快乐,不需与人分享,自己的幸福,不需有人懂得。
18、孩子,家是你温暖的避风港湾,是你成长的摇篮,你的心事可以向爸爸妈妈讲,伤心地和快乐的,我们可以与你一起分享,一起共同承担。
19、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你快乐时想分享给的人,它会让你的快乐分享更有价值。
20、阳光、雨露我们共同分享,月光、冰霜我们也一样向往。
21、奋斗是分享成果的先天条件,可谓是天经地义的事。
22、穿上花衣,与别人分享,履行节日义务,不只是置身其中,更多是作为人的使命的驱动。
23、这些馓子又会被女孩的母亲分送给左邻右舍,就像分享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幸福。
24、喜欢摄影,喜欢在在网络上搜集各种美图,然后把它们整理成相册,标上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传到博客上和大家分享。
25、总有那么一些日子,珍惜地握住一把好时光不知如何分配与消费,拥有一份好心情不知与谁共分享的时候。
26、好茶好水与心有灵犀、心境合一的人分享,那是再惬意不过的事。
27、河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河边的小动物也要分享。
28、从这里,许多食用菌被送往全国仍至世界各地,让人们分享着这得天独厚的天然绿色食品,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给我们带来人间美食。
29、十余年来,快乐、悲伤、得意、失落,我都愿意与她分享和承担,而她也从不拒绝。
30、孤独的守望,最初的伤,一个人的无奈,一个人的苍老,爱情也好,失败也好,只是一个人分享,一个人束缚。
31、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我们起了个早,沿着村子看了个遍,既分享到了节日的快乐,又目睹民风习俗和方土人情。
凋零词语的基本解释 篇5
零落。多指草木花叶。 《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也。” 宋 王易简 《齐天乐·蝉》词:“怕寒叶凋零,蜕痕尘土。” 元 王翰 《题败荷》诗:“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杨朔 《风暴》:“庄稼倒了,草木凋零了,每个村庄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形容事物衰败或耗减。
二、凋零词语的近义词
式微 [ shì wēi ]
凋谢 [ diāo xiè ]
败北 [ bài běi ]
三、凋零词语的造句
1、凋零的梨花飘飘洒洒地落下,融入泥土,回报曾给予她生命的老梨树。
2、窗外,雨淅淅沥沥的在下,屋内,人断断续续的在忆。嫣然轻笑,我们又走过一季的凋零。
3、秋天一到,百花就会一起凋零,叶子就会纷纷扬扬的落下,欲就会连绵不断的冲洗大地。
4、其实草香与花香无异,只是不引人注意,更适合这白话凋零的秋天。
5、传说世纪兰可以活一百年以上,其实,这种植物的寿命只有二十五年而已,它们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朵凋零后就会死去。
6、到了冬天,花草枯萎,万物凋零,看不到一丁点生命的颜色。
7、秋天,草木凋零,杨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你依然花荣不改,寒冬的脚步在悄悄地向你逼近,而她依然花团锦簇,毫不畏惧。
8、秋风吹起,树上的叶子慢慢枯萎凋零。
9、冬天,是万木凋零的季节,而我,却看到了冬天别有一番生机。
10、又是一季深秋,泛黄的枯叶,袅娜的落花,凋零了几度哀婉的缠绵。
11、渐渐凌乱的思绪,随花瓣的凋零隐隐荡漾,本无心舞动的忧伤,却也奈何不得那些纷飞的念想,弥漫了心田。
12、待到暮春来临之际,花落憔悴,鹧鸪悲阙,只有江心一阕残月,铭记哪些如昙花般已经匆匆凋零的青春。
13、回望眼,你的笑刺痛了我的心,繁华不过朝朝暮暮,只是阑珊一时,凋零之期,此生早已消遣不剩。
14、西雅图的秋天,美得像是一朵凋零的花,让人看到却无法回转。
15、有点感叹,感觉秋天挺残酷的,树木从枝繁叶茂,到树叶的凋零,使大山也变成了深沉的颜色。
16、片片浅绿色映衬着花朵的荷叶也是稀稀拉拉,凋零着的,边缘残破的口子已经染成了浅浅的褐色,在风中半死不活地喘着气。
17、人生短暂的旅途中总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起起伏伏,就宛如一朵花,既有春天盛放的姹紫嫣红,亦有冬日凋零的凄楚寒酸。
18、冬天,柳树也要离开池塘了,它慢慢的凋零着。
19、这时,花还没有凋零,树叶也没有枯黄,仿佛还是那个草木旺盛的夏天。
20、湖边的树木渐渐枯萎、凋零了,没有了春天的百花盛开,没有了夏天的勃勃生机,只有满地的落叶。
21、宁静的秋天,默默地沉淀了夏季所有的浮躁,承接了繁华过尽留下的所有凋零。
22、秋天来到了,屋外的果树纷纷凋零,黄叶一片片地落下来。
23、当狂风吹过田野的时候,平原大地霎时卷起旋转的黄土,如果是冬天,庄稼都收割完了,草木凋零了,那时,每个村庄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24、路旁的树木静立于无风的季候,叶子在温暖的空气中慢慢的变黄,由于没有秋雨的洗濯,蒙尘已久,却不甘凋零。
25、北方的树叶在凋零之前从不会害羞,那种红彤彤的样貌不是北方树的风格。
26、挥手告别痛不欲生的思念,如同寒流撵走秋后的黄叶,片片凋零,寂寂淹没。
27、秋,是一个值得爱也应该去爱的季节,因为秋中蕴藏着太多太多,不仅仅有深邃的天,朦胧的雨,凋零的叶,寂寞的夜,更有绵绵的思。
28、青春如花瓣般凋零,只是在这样充满着童话般气息的季节里,如约地赶来为圣诞装扮快乐,为心灵装扮清纯。
29、我是一朵不开花的花,尚未学会绽放,就已习于凋零。
30、七月,凋零颓废的季节,心底总会些有种莫名的伤感,不知道为什么?
31、秋色渐浓,荷塘早已是一片残败,曾经的骄傲已随着秋风凋零。
32、过去的一年,你或许有忧愁烦扰,那么,就让它像落叶永远凋零,再让冬日的雪把它深埋。
33、回首来时的路,一路凋零的花瓣,一路斑斓的血迹。
绝境词语的基本解释 篇6
与外界隔绝之地。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风景绝佳之处。 唐 张乔 《游歙州兴唐寺》诗:“山桥通絶境,到此忆 天台 。”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宜兴 善权 、张公 两洞,天下絶境也。” 极为高超之境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絶境乎。” 唐 戴叔伦 《九日送洛阳李丞之任》诗:“为文通絶境,从宦及良辰。”
二、绝境词语的近义词
绝路 [ jué lù ]
绝地 [ jué dì ]
三、绝境词语的造句
1、当生活必须屈从于生存的时候,人陷入困境,若挣扎不出,便入绝境,无法挣脱,人成了困兽。
2、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
3、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绝境,只要你用坚毅的恒心,在困境中发展自己强壮的根系,总会有一天,你会一飞冲天,达到你所想拥有的目标。
4、当无聊、压力来到我们身旁时,我们就知道我们走出了童年,于是苦闷、烦恼、甚至绝境都会接踵而来,我们不再清闲。
5、爱心是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面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6、杉木河,真是一处漂流的绝境,亿万年的低调造就着今日漂流的高峰。
7、梦碎长安,前程无路,人情凉薄,他的人生陷入一种绝境,最后带着伤痛的记忆,浪游天下,去了山上独居。
8、进大门没多久,一条洁白的飞瀑立即占据了我们的视野。这是宝峰湖景区中四大绝境之一的宝峰飞瀑。
9、其实这半生历经了太多患难,早已学会了淡然,只是绝境的孤独让我心里感到不安。
10、后人研读中感受了山人的无奈和无助、辛酸和辛辣、愤恨和愤怒,更欣赏山人在绝境和困境中,那始终贫贱不移的傲骨。
11、世上没有说谓的绝境,只有对绝境绝望的人。
12、希望,就是拐杖,支撑我们走出绝境。
13、通常,每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让她成长的男人,一段让她大彻大悟的感情经历,一个把自己逼到绝境最后又重生的蜕变过程。
14、我们的推理把犯人逼到绝境,并眼睁睁看他自杀,那么我们和凶手又有什么区别。
15、如果不是面临过穷到窒息的绝境,你不会理解有些人为了生存曾如何苦苦挣扎。
16、农房摇摇欲坠,那扇门打开后,霍布斯太太就出现在陷入绝境的这家人面前。
17、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于陷入背水一站的绝境,没了后路的依赖,唯有努力向前,才能闯出一条新路。
18、一个人也许只有在遇到绝境时才能激发大的潜力,才能释放强的能量。
19、陷入绝境时,内心深处笼罩着无助、失望、孤单、厌倦,让人想逃避,周边凝滞的空气也令人窒息。
20、五年间他开过旅行社、咖啡店,还有花店,可惜每次创业都失败,也陷家庭于绝境。
21、世界上本没有真正的绝境,危急关头,不为外物迷惑,冷静地寻找解决办法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22、刚刚与病人接触,他们立即明白,现在甘地已身临绝境。
23、在外国轮船公司的强力排挤下,川江航业的生存和发展已到了绝境。
24、这几个落难的人毕竟陷入绝境,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萎靡不振。
25、幸亏一位裁缝发现,才将他救出绝境。
26、多年以后我回想那个时刻,还是认为那是上帝给处于绝境的我的一个机遇。
27、玄鸿宗的修士们群情激昂,他们已经被逼到了绝境之上,反败为胜已经没有希望,只有临死之前一点余勇可贾。
28、勤工俭学生被推入了绝境,他们采取进占里大的行动。
29、强敌环伺,外无援军,就连王巡抚也被不幸被鞑子俘获,王师已处于绝境之中。
30、非要头破血流才会放弃,非要陷入绝境才会回头,非要死里逃生才会超脱,非要一无所有才会珍惜。
基本音乐名词解释 篇7
1.在以下动词后,只能跟不定式作宾语。如:agree,ask,aim,arrange,choose,decide,demand,expect,fail,help,hope,lean,long,manage,offer,plan,prepare,pretend,promise,refuse,wish等,这些词大部分可接that引导的从句。如:
(1)I decided to ask for my money back.
(2)I decided that I would ask for my money back.
(3)When our visit to the farm was over,we expected to start back on foot.
(4)When our visit to the farm was over,we expected that we would start back on foot.
2.当复合宾语中的宾语是不定式时,先用形式宾语it代替不定式,把不定式置于补语之后,即主语+动词+it+补语+to do句式。如:
(1)We think it quite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2)He feels it his duty to help the poor.
3.介词but,except,besides+to do(do)。在这种句型中,如介词前有动词do,后面应接不带to的不定式;如无do,则接to不定式,即带do不带to,带to不带do。如:
(1)The enemy soldiers had no choice but to give in.
(2)On Sunday afternoon I had nothing to do but watch TV.
二、动名词作宾语
1.在以下动词后,只能接动名词作宾语,如:admit,appreciate,consider,delay,enjoy,finish,keep,imagine,mind,miss,practise,resist,risk,save,suggest,don’t mind,give up,insist,on,put off等。如:
(1)I suggest spending our summer vacation in a seaside town.
(2)You must give up smoking,for it does too much harm to your health.
2.动名词作介词的宾语。如:
(1)I should go to attend the birthday celebration instead o staying at home.
(2)What about inviting Li Jun to make a speech?
动名词前的介词有时可以省略,如:have difficulty(in)doing,have no trouble(in)doing,lose no time(in)doing,prevent/stop...(from)doing,there is no use(in)doing等。
3.部分动词后面,既可接动词不定式,也可接动名词作宾语,意义不变。如:begin,continue,start,hate,like,love,need,require,want等。
在need,require,want后接-ing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也可接不定式,但要用被动形式,如:Your handwriting needs improving(to be improved).hate,love,like接不定式表示特定的未来事件,接动名词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或一般的行为。
在下列情况下,一般要用不定式:
(1)hate,like,love前有would(should)时,如:I’d like to have a cup of coffee.
(2)当谓语动词begin,continue,start等是进行式时,如:The students are starting to work on the difficult maths problem.
(3)begin,continue,start与know,understand等状态动词连用时,如:I soon began to understand what was happening.
4.advise,allow,encourage,forbid,permit等动词后接动名词作宾语,或带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如:
(1)Our teachers don’t permit our swimming in the lake.
(2)Our teachers don’t permit us to swim in the lake.
5.部分动词后接不定式或动名词时,意义差别较大,应根据句子语境选择使用。
5.1 forget,remember,regret后接不定式,表示现在或未来的动作,接动名词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如:
(1)Don’t forget to post the letter for me.
(2)Have you forgotten meeting her in Beijing Airport?
(3)Remember to close the windows before you leave.
(4)I remember writing him a letter a year ago.
(5)We regret to tell you that all of you are not invited toattend the meeting.
(6)They regretted ordering these books from abroad.
5.2 mean to do打算做某事;mean doing意味着……,如:
(1)I meant to catch up with the early bus.
(2)This means wasting a lot of money.
5.3 try to do设法尽力做某事;try doing试着做某事,如:
(1)You should try to overcome your shortcomings.
(2)Try working out the physics problem in another way.
5.4 stop to do停下一件事去做另一件事(不定式作目的状语);stop doing停止做某事,如:
(1)On the way to the airport,I stopped to buy a paper.
(2)You’d better stop arguing and do as you are told.
5.5 can’t help doing禁不住……;can’t help to do不能帮助干……,如:
(1)They couldn’t help jumping up at the news.
(2)Sorry I have lots of work to do.So I can’t help to make up the room for you.
5.6 go on to do做不同的事或不同内容的事;go on doing继续不停地做某事,指同一动作的继续,如:
(1)He went on to talk about world situation.
(2)We’ll go on fighting so long as there is oppression in the world.
5.7 leave off to do离开某地去干什么(目的状语);leave off doing停下某事,如:
(1)It’s time to leave off talking and to start acting.
基本音乐名词解释 篇8
一、音乐游戏的实践
案例一:在苏少版一年级《大树妈妈》的教学中,这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歌曲用拟人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这首歌曲的教学难点是一字多音的唱法。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的。
传统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一字多音,会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练习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老师也费力费神。
游戏教法:为了让学生容易的掌握歌曲的正确的一字多音,首先是按节奏读歌词,在一字多音处加上夸张的动作(如声音的拖长,变大,动作的加大等),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动作时要多注意抓住关键词:高高,睡着了等。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记忆住了哪里是一字多音的,哪里是该拖长的音。
案例二:在三年级《七个小兄弟》的教学中,这是一首以联系学生的音准为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易于演唱。但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项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课中,有一项认识1 2 3 4 5 6 7六个音符的教学任务。将用两种教法对比进行说明。
传统教法:为了让学生唱准音,首先让他们只是从听觉上感受音准。在哼唱一下音准,反复的听唱对于音准练习来说是一种不错方法。但是在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这种方法使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苦心,使他们开始讨厌学习音乐了,把原本开心的事变成了这样。
游戏教法:在音准的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孩子们学习兴趣很浓,记得很牢。由于五线谱的提示,学生很快地唱准了音高,并能记住每个唱名的具体位置,学生基本能唱准每个音符的音高。
案例三:在学习歌曲《外婆桥》时,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描写的是回忆故乡情景。在这首歌曲中,多用连线、跳音去表现歌曲。因此连线和跳音就成为了歌曲的主要的部分。
传统教法:讲述连线和跳音的基本概念,给学生自己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概念。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歌声,结果是学生能辨别出了跳音和连线的不同,但是无法做出。
游戏教法:为了让学生感受记忆旋律,将其歌曲中,旋律音排列较规律的部分,让学生在演唱时徒手画弧线;不规律排列的地方让学生用点表示。这样学生就会更具体的感受旋律特点。老师既避免了知识的复杂性又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不觉得乏味,在快乐中学习。
二、音乐游戏的优势
结合以上的表格充分的说明了,音乐游戏法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无效为有效了。也使学生在自娱自乐中学到了知识。下面将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1.基于校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我校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从来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学生对于音乐的概念就是听音乐跟唱歌曲,用自己大而高的嗓音诠释着歌唱艺术。从周一的国歌到放学的队歌无一例外。对于音乐知识,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开始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反而使学生害怕上音乐课了。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游戏教学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音乐知识的掌握率。
2.立足校情,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我是一名刚走上讲台音乐教师。面对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无从下手。通过交流发现学生本身是爱上音乐课的。由于自己的严厉,打破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我觉得只有自己好好研究教法,才能使学生爱上音乐课。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游戏教学,这样的小小的改变不仅让我找到了教学中的快乐,同时也使喜欢上音乐课了。
3.追究实效,从教师与学生的结合的角度。音乐课在一般老师看来就是唱歌,跳舞。没有什么难度,可是要想去唱好歌,跳好舞,就不得不对音乐教育加以重视。既然学生爱学,老师就有责任把学生教好,教正确。而音乐游戏教法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更多的儿童爱上音乐课,并能及早的发现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
三、音乐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1.进行游戏教学时,正确处理内容与游戏的关系。音乐游戏是依附在教学内容中的,什么样的内容有着其相对应的音乐游戏。在运用游戏教学时,一方面要求游戏紧扣课本内容,严格贯彻教学思想;另一方面还要求儿童必须端正态度、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
2.进行游戏教学时,正确的处理“教”与“玩”的关系。“玩”是与“教”相结合的,两者只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有机的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也就是说,应该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边玩边学、边学边玩。
【基本音乐名词解释】推荐阅读:
音乐基本理论教案10-17
初中音乐基本乐理11-07
高考基本能力音乐全09-25
对音乐各基本要素感知能力的培养战略论文07-16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小学音乐)08-21
音乐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10-11
电力基本名词解释10-09
基本建设名词解释10-12
基本名词短语11-30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