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空心村治理方案

2024-07-24

乡镇空心村治理方案(共9篇)

乡镇空心村治理方案 篇1

乡镇空心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农村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按照中央、省市县等空心村治理的相关要求,结合乡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我镇农村内部存在的大量危旧房、闲置房,严重影响了村庄整治建设的品质提升,严重制约了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拆除农村危旧房,实施“空心村”整治,是一项突破性工作,通过“空心村”整治拆除村内连片危旧房,充分挖掘农村内部潜力,有利于整合盘活宅基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畅通村内道路,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位。

二、基本原则

1、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

2、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镇内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空心村”整治计划,突出本村特色,把示范村打造成为全县“空心村”整治的亮点。

3、稳妥推进的原则。本镇的“空心村”整治工作要按照县里的总体要求稳妥推进,整个程序做到规范有序,确保取得实效,不留下任何后遗症,为全县的“空心村”整治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好路子。

三、工作目标

(一)整治目的。

通过“空心村”整治,提高整治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文明、美丽新村。

(二)整治标准。

经过整治,一是村庄规划得到实施,村庄规模不盲目外延,杜绝建新不退老宅和私占、乱占宅基地的现象;二是村内空闲地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村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亮化、环卫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三是建立公开公正的群众监督机制,杜绝乱批乱划宅基地现象;四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三)整治形式。

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拆迁闲置无人居住的旧宅以及影响规划实施的房屋、茅厕、猪圈等,打通主干道路,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村内原有土地,使村庄用地趋于合理,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四)整治要求。

1、村内空闲地一律收归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调整使用。2、对房屋无产权且无价值、有产权且无利用、有产权且在居住又影响规划等情形进行分类施策,妥善处置。违反规划占用村内公共场所的临时建筑物(如厕所、猪圈、小卖部等)一律拆除;堆放的垃圾、柴草、建筑材料一律清除;人员长期在外、家有宅基地者,在不影响村庄规划、老宅基地上有房产且不影响村容村貌的,可以保留一处宅基地;没有房产或虽有房产但破烂不堪,影响村容村貌的,可采取协议拆迁,承诺回乡定居时再批划宅基地等方式处理。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镇“空心村”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空心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办公室设国土所,__任办公室主任。

五、步骤和措施

1、成立一个理事会和同乡会。理事会人员由村组威望较高,公道正派,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担任,人数控制在7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要成立同乡会。理事会和同乡会成员名单必须上报至镇政府办公室。

2、开好一个动员会。督导组在村理事会成立后,必须召集村理事会成员、村支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开一个动员会,在会上解释好空心村政策、优惠条件,对村组的好处以及明确空心村的实施主体,初步讨论并通过拆迁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村理事会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拆迁实施办法。

3、整治对象登记造册。空心村整治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原有地块房屋资料齐全的基础上,资料包括房屋面积、是否发证、四至界址、房屋现状、照片。

4、下发一份告农户书。以村里的名义撰写并下发一份告农户书,对空心村整治惠民的实质进行宣传。

5、签订一份协议。对需拆除的民房,督导组必须督促村组与拆除对象每户签订一份拆除房屋协议,并督促其在协议签订后半个月内进行腾房,对腾房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6、统一拆除。农户腾房后,由村里统一拆除,督导组应做到有序拆除,安全第一,对少数有抵触情绪的农户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做到拆除工作平稳推进。

7、统一规划。房屋拆除后,村委和理事会要在每户预留出30%左右的公共用地(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公共设施用地)的基础上,由县国土、城建、新农村办等部门统一指导,搞好整治区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做好其他后续工作。

五、奖惩措施

1、镇政府将按各村空心村整治面积大小和拆除房屋数量进行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村奖励1-5万元。

2、对能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的村,年终优先考虑评优,村干部个人优先考虑评先进。

3、对空心村整治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只要符合县事业单位招考条件,镇党委、政府将优先予以推荐。

4、凡是能按要求完成空心村整治任务的村,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老建扶贫、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将重点倾斜。

5、8月15日前能按要求完成拆迁任务的村,拆迁费用由镇政府全额负担。

6、其他村如符合要求、条件成熟可以先行先试。

乡镇空心村治理方案 篇2

一、“空心村”造成的治理参与困境

1.参与主体多元性缺失

“空心村”的直接表现是青壮年人口的外流, 留守在村内的基本上是“286061部队” (妇女、老人和小孩) 。从参与者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看, 直接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村民们中, 妇女的比重相当小, 小孩基本没有参与进来。在村的中年男性通过选举进入村委会的途径参与治理的几率非常大[1]。从参与者的身份看, 乡村内部参与村内事务的村民在绝对数量上就急剧减少, 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外出务工者自动放弃对村内事务的治理参与权利, 而可能参与治理的主体主要是一部分在村的村民。村内“治理精英”的外流, 使参与的权力很大一部分落入到少数人手里, 不利于民主性的充分发挥。而乡村外部的NGO (非政府组织) 、NPO (非营利性组织) 参与农村社区事务, 进行有效干预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留守者的文化层次偏低以及知识更新滞后, 不善于和外界打交道, 同时因为村外组织被视为一个被排斥在“熟人社会”中的外来客, 不太容易得到村民的认可和信任, 所以在实际的农村社区治理主体中也难以“进得去”、“站得住”。总地来说, 参与的权力在实质上落入了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村经济组织成员等少数人手里, 甚至因为权力的固化、性别歧视以及地方宗法势力的干预而愈演愈烈。

2.参与客体针对性错位

参与农村社区治理, 其对象是村内各项事务。但是因为“空心化”, 村内公共资源减少、集体事务由多到少, 在村村民将生活生产的重心放在了自身经济生产中来, 无心过多关心村务。加之农村社区场域中权力的分化与交叉, 使得在压力型体制下的主要参与主体更多地将村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扮演“政府的脚”的角色中来。广大的在村妇女、儿童以及老人甚至没有充分的知情权、质询权、监督权, 磨灭了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冷漠渐渐凸显。“空心化”带来的主观参与权的放弃和“行政化”压力下带来的客观有效参与权的剥夺, 相互影响, 恶性循环, 最终使得参与客体由理论上的村民自身事务变成了占整个村干部工作很大比重的行政事务。

3.参与形式民主性虚化

参与主体多元性的缺失, 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民主局限性。“空心化”使一部分村民“不在场”, 无法有效参与社区的治理工作。“弃权”是一种权利转移的形式, 容易让实际有精力参与治理的组织或个人形成“小圈子保护主义”。而行政化色彩体制的压力下, 参与的方式不排除“自上而下”。“村民议事会”、“村民大会”因为在村人员的数量少、到会率不高而召开的频率较低, 村务很少及时准确的公开。在为数不多的“讨论会”上, 村民因为主观原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 不能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或者个人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与满足, “讨论会”实际上成为了“宣布会”。

二、“实心化”思路下的参与对策

摆脱治理参与的困境, 无疑要解决农村社区“空心化”问题。资源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回归农村, 向农村倾斜, 是推动农村“实心化”的关键所在。资源不仅仅包括物质资源, 更包括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提供参与平台

公共基础设施的缺失, 是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的城市优先, 让农村在基本物质条件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在资源的有关分配政策方面, 上级政府应该向农村适当倾斜, 在建设城镇化中努力提升中小城镇建设水平。不断加快国家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农村的覆盖率, 尽可能地免除村民回乡回村后的“后顾之忧”。尽管有政策精神表明“各级财政支出要向农村倾斜, 财政收入新增部分要增加对农村支出的比重。要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 向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2]。但是国家在推行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的财力有限, 所以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村内资金条件下引进外资, 发挥村内的本土资源优势, 充分挖掘村内投资潜力。通过就地取材, 合理安置的方式, 有效缓解农村人地矛盾, 给更多的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方式, 有效控制和缩短人口外流距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分批回流, 从利益上实现村民与投资企业的双赢, 是实现“实心化”的一个可行性方法。

2.加大农村文化宣传力度, 树立参与意识

“空心化”后, 在村村民参与治理的动机和维权意识不强。所以, 应该加强文化宣传力度, 树立“每个村民都是主人翁”的信念, 村务的协商与决策都与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相关。打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一方面让他们开始习惯并且有能力参与治理, 不再对“村委会”、“村党支部”等干部的行政“安排”“言听计从”。要求村干部及时透明公开村务、财务, 提升“村民大会”或者是“村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频率, 通过平等、协商、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农村社区的治理中来。让村民主动争取自身对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质询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 消除村民对一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的误解, 打破对“外来人”存在过多警惕和戒备心理的枷锁, 允许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对其村务进行有效参与和帮扶性干预。从参与广度上讲, 要全面多元参与, 达到均衡。从参与深度上讲, 要实质参与, 充分履行参与权利。从参与效果上讲, 要健康持续参与, 拒绝过度功利化和片面化。

3.加快农村村委职能归位, 回归参与重心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农村社区中, “村委会”是双重职能的结合体。往往行政职能超过自治职能。所以, 国家行政权力尽量回缩, 清除其渗透在农村村落中的压力。充分归还“村委会”自治性质, 褪去“村委会”的行政色彩。让“村委会”的选举、决策、执行真正来自于民意, 让“村委会”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对村内事务的自治上, 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走群众路线”, 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才是调动村民参与的前提和基础。

国外经验表明社区建设的前提是完备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内容是完善的社区公共基本服务、措施是健全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与机制以及国家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3]。中国本土农村社区治理应该针对“空心化”提出符合这一客观事实的探索。应该全方位调动国家、社会、个人、市场等资源, 多效合一, 才能有效推进“空心村”的“实心化”进程, 从政治、经济、文化、人力资源的多维角度树立参与意识、打造参与平台、回归参与重心、提升参与能力, 真正达到农村社区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分配, 实现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朱道才.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进展与启示[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2, (10) .

[2]蔡建武.农村社区建设系列讲座之四:探索村落社区建设的运行模式和发展动力[J].乡镇论坛, 2008, (8) .

浅谈空心村的现状及治理 篇3

一、空心村现象的现状

1.农村土地浪费严重

调查发现,造成村子“空心”的原因,村镇规划方面的因素,也有农民传统观念、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村庄规划严重滞后。规划部门对村庄规划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由于村镇建设没有规划不到位,农民建房是想建哪里就建哪里,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二是村民建新留旧,导致占地面积不断扩大。修了新房子不扒老房子,建了新宅基不退老宅基,仍然保留对老房子、旧房地产的所有权,导致大量的旧宅基地闲置浪费。三是部分村民向城镇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民都举家搬迁到城镇经商居住或是到外地打工生活,长年不回家,导致老宅年久失修甚至倒塌,但宅基地还是占着的。住宅是私有财产,户主不处理别人也不好干涉。

2.造成村内环境恶化

空心村里新房,旧房、破房随处可见,使村庄环境卫生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公共设施落后,基本上没有绿化、硬化和排水沟渠,一碰到下雨天,污水横溢,道路泥泞,生活和生态环境差。不少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不少旧房年久失修成危房,却仍用于堆放柴草、养鸡、甚至住人,碰到灾难性天气就要动员转移。

3.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土地的大量闲置和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外出,加上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空心村的旧房给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使农村的特色文化、风俗等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空心村的形成机理

1.传统观念落后

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和投资观在“空心村”的形成中起着很大作用。挣钱建房几乎是所有农民的主要需求,受传统消费观念的支配,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建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建房欲望的扩张必然导致村子向外围扩张。同时农民还有虚荣、攀比的心理,因而大家都想往村子外围和交通方便或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建房。另外,由于历史、社会原因,许多农民对村建规划的目的、重要性、意义等熟悉不足法律法规意识差,全村一盘棋的观念淡薄,致使新建房布局杂乱无章。

2.治理机制不健全

村镇规划治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把村庄规划工作和法律宣传放在首要位置,村民想怎样建就怎样建。有些村庄即使出台了规划,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更没有系统化的治理,乱批耕地,只批新地,不收旧地,有的农户建新不拆旧,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的“一户一宅”要求,这也是造成“空心村”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3.宅基地制度残缺

现有无偿使用的宅基地制度是造成空心村的主要原因。首先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乡镇、村委会权责不明,造成宅基地治理混乱;宅基地无偿使用也诱使农民大量占用耕地建房,浪费土地,并且形成畸形的消费结构,造成生產性建设投资不足,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户籍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在城里打工或经商农民虽然在在城市居住但却很难成为城市居民,而且没有社会保障,必然使得农民仍然以让其房屋闲置的方式保有宅基地使其成为生活的最后保障。

4.经济利益驱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了农村空心村现象加剧,由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二、三产业的就业需求量急速上升,并且其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分布于城市,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离开故土,向城市地区集中。同时,城镇高收入岗位和就业机会对农民相对收入较低、就业不足的劳动力产生持续的引力效应,促使更多的农民到城市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收入的差距为空心村的出现提供了生存空间。另外,农村建房更多的考虑交通方便和区位增值等因素,也促进了空心村的形成和蔓延。

三、对策与建议

“空心村”治理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作,既要合理规划,以强大的资金作后盾,又要同农村封建陋习作斗争;既涉及县、乡镇国土资源、城建、农业、环保、民政等部门,又涉及乡村基层组织。因此,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各方面力量,制定合理规划,共同做好“空心村”治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治理方案

由县政府组织牵头,成立有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财政、农业、林业、民政、交通、农村信用社等有关部门治理 “空心村”领导小组,制订出台 “空心村”治理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可与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套班子一套人马,负责全县“空心村”的治理工作。制定“空心村”治理规划。标定全县需要治理的“空心村”,作出分规模类别、分长期近期治理计划。规定治理的“空心村”,村民只能拆迁房屋,不准新建房子,国土和规划建设部门严格把关。新的村庄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建立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原则上,采取 “三种模式”的办法来处理,村庄合并;原址规划;重新选址的模式。

(二)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农民思想意识

农民头脑中“宅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轻易改变。所以,我们要在理解农民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一是要用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空心村”治理的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按规划用地、建新宅必须退旧宅等共识,使“空心村”治理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要用政策引导。当地政府要尽快制订相关规定,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和建新宅必须交旧宅的政策。要向群众明确,今后凡是村内有闲置宅基而又向村里申请新宅基的,必须无偿将旧宅基交回村里,“以旧换新”,否则一律不予安排,坚决杜绝新空闲宅基的出现。对前些年已经建了新宅但未退回旧宅,“一户多宅”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的,要严格执行有关农村宅基地面积问题的规定,对超出规定面积又拒不退还的,要收取“超占费”。超占费的标准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至少也应该按本村承包土地的价格标准收取,以引导鼓励村民主动交回闲置的旧宅基。

(三)治理“空心村”要与土地整理开发相结合

治理“空心村”,其目的是要把原址土地进行整理复垦,把“空心村”转化为耕地,把国家、省、市级土地整理项目与“空心村”治理挂钩,为“空心村”整治补充资金来源。①通过 “空心村”治理新增的耕地与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筹措资金。闲置宅基地整理复垦成本,与省里收取占用耕地指标费用有较大的空间。从中提取部分差价,用于“空心村”拆迁和回收闲置宅基的补偿,以便更好的治理和利用好“空心村”的闲置土地。②试行治理“空心村”同整理复垦市场化运作方式。不用政府投资,将 “空心村”治理复垦项目向社会公布,由项目开发者筹措资金负责“空心村”的拆迁、闲置宅基收购、项目整理复垦,达到农用地标准由政府收购并置换建设用地指标。③偏远地区与靠近城镇的耕地指标进行置换。偏远地区开发整理出的耕地,近期单靠耕种价值不高。城镇附近整理开发耕地的空间很少,建设项目用地确越来越多。通过置换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城镇附近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既治理了“空心村”又储备了耕地指标,即可以搞绿化还可以搞基础实施或公益事业,更加充分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为集约节约用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5.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是解决空心村治本之路

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就业间的不平衡,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才能基本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城市就业压力过大的局面。要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首先应实现农业生产和组织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的素质,从而增强农业在整个产业中的竞争力。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使农民能够乐业而安居,从而在根本上“治理空心村”现象。政府应加大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扶植力度,弥补市场机制对弱势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不足,夯实国民经济基础,保证国民经济安全,是治“理空心村”现象的根本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增加农业生产收益是改善农村经济,促使农民节约用地的根本途径,是整治“空心村”的长远方针。

6.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建设新农村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社会资本的积累水平与各种生产活动的成本直接相关,要形成低成本的有竞争力的產业,就必须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公共投资。公共投资的重心有两方面:①消除社会经济发展所碰到的“瓶颈”,如低效率的交通运输;②满足产业发展的前期条件,如工业用地、用电用水、道路设施等。也是吸引外来资本的重要条件。现如今,农村公共投资不足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也是促使空心村出现的原因。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力度:(1)通过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林渔经营的现代化、中小企业的培育、外部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旅游业开发等措施,达到振兴产业和增加就业的目标;(2)通过改善公路和其他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确保空心村与其他地区间以及空心村内部的交通和通信的畅通;(3)通过改善生活环境、老龄人口的福利、完备的医疗条件以及通过振兴教育和文化,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定和福利提高;(4)通过核心村落的整理和培育适度规模的村落,重新调整地区的社会结构。

8.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

乡镇空心村治理方案 篇4

江西省南昌县县委书记 郭 毅

《 人民日报 》(2013年02月03日05 版)

无论补偿标准还是安置政策,无论产业发展还是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都应着眼于维护农民利益,着眼于让农民的生活质量更好、生活水平更高。

南昌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人口100.9万,其中农业人口81.1万。2011年12月,南昌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全国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验任务的4个县市之一。这为南昌县在“空心村”治理上赋予了先行先试的“特权”。

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对“空心村”的成因和现状进行进村入户的深入调研,对“空心村”的治理方式进行具体研究,坚持治标与固本相结合、规划与改造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将“空心村”治理变成让人民得实惠的过程。

大量闲置房、危房、空闲宅基地等的存在,是“空心村”治理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南昌县一方面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实行严格的巡查问责制,完善村庄发展规划,规范农民建房;另一方面整合有限资源,打好政策组合拳,解决“空心村”治理遇到的资金和土地问题。我们在黄马乡调查时发现,该乡有6个“空心村”需要治理,涉及农民765户、1154人,仅房屋补偿款就需1.1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从哪里来?我们整合中央、省、市有关政策资金,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稳步推进,确保实效;利用城投、农投等平台,开展投融资;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耕地“补占平衡”政策,为“空心村”改造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土地。

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是“空心村”治理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打造平台、创造条件,同时注重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农民收入,努力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趋势;另一方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运用政策和税收杠杆等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积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组织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以产业转型推动实现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效果。“十一五”期间,共投入3亿元推进1044个新农村村点建设。2012年,投入农业产业化扶助资金1400万元,培育规模以上种养基地和生态小区596个。

乡镇空心村治理方案 篇5

根据县卫计局文件精神,按照本院村卫生室“三定”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细则,为了科学规范管理乡村医生队伍,将本辖区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全面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强化责任,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使本辖区村级卫生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村卫生室必须按照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或推诿,出现一次扣10分。

2、每次下达的接种通知单必须在接种之日之前全部送达到受接种者家中,出现一次不及时送达或根本就不送,一经核实扣5分。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负。

3、当出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所有乡村医生必须听从指挥,全力以赴配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妥善处理,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不听从指挥,如因推诿或不听从指挥而引起的一切后果,将由公安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医院将报请卫生行政部门停发当事人的养老保险并吊销他的执业资格。

4、医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室长负责制,所有村卫生室工作人员都必须服从室长的工作按排,不得顶撞上级,发现一次扣当

事人5分。

5、各村卫生室负责本室服务村的所有公共服务工作,并及时上报各类报表,发现一次不报扣当事人5分,迟报扣当事人2分。

6、每月07日为例会日,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无故缺席,迟到一次扣1分,无故缺席一次扣3分,无会议记录扣5分,无学习笔记扣5分。

7、村卫生室每日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发现一次扣1分。值班不在班,借值班为名去打牌的发现一次扣10分。

二、医疗卫生工作

乡村医生要严格执行医疗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书写各类病历和医疗文件,杜绝一切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对玩忽职守,造成重大责任事故者,除经济上要全额赔偿外,行政上也要以予处罚。

必须按规范处理医疗废弃物及医疗垃圾,不得私自变卖,发现一次扣5分并处1:10倍的处罚。要有每次送医院集中处理的交接记录,并对每天产生的医疗垃圾有登记,规范使用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装袋。

三、药品管理

根据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药品代购规定,乡村医生日常使用的所有药品应由当地卫生院统一代购,乡村医生不得从除卫生院以外的任何药品经销单位或个人手中购进药品,医院防保组将加强日常监管的力度,一经发现任何人从除卫生院以外的任何药品经销单位或个人手中购进药品,将处以查获的药

品按零售价1:10进行处罚。

村卫生室在本年11月份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医院将根据市卫生局统一布置,村卫生室用药将由医院调配,村卫生室不再自行进药。具体工作等市卫生局相关文件下达后,再进行相关工作调整。

四、人员工资按照市卫生局规定分三块:一块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块是政府补助;一块是诊疗费。

五、村卫生室日常工作由室长负责,室长对医院负责。室长要及时向本室职工传达上级下达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思想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六、医院防保组对村卫生室实施日常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管。

乡卫生院

2016年02月02日

2016年06月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负责人参加遵义基层常见病医疗技术培训

2016年12月08日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负责人参加县人民医院

乡镇四项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集中治理行动,严格规范收费,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上级公布取消、取缔、停止征收和规范管理的收费项目,出台的有关规范收费行为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工作的意见真正落到实处,使群众尽快见到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效,为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二、治理重点

重点对今年以来违法违规设定收费、罚款项目,继续执收上级已公布取消、取缔和停止的收费项目,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以集资、保证金、摊派等形式变相收费,收费不按规定使用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对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乱设站卡、乱收费、乱罚款和收支挂钩,以及治超工作中存在的不卸载,收费罚款放行等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三、方法步骤

(一)自查自纠。各单位、各部门,对各自执收的收费项目逐项进行清理,看上级公布取消取缔停止征收和规范管理的收费项目是否按要求和标准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变相收费或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新设立的收费项目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是否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收费是否按规定使用了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对查出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予以纠正。乡纪委负责收集、汇总全乡自查情况,形成专题报告,于5月13日前报乡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重点检查。乡纪委会同财政、民政、法制、公安、农业、林业等部门组成督察组,对全乡三分之一的部门进行重点抽查,看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及不规范的收费行为。检查主要采取“听”、“查”、“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取部门汇报,了解清理工作整体情况;查阅有关文件和收费账目资料,核实清理工作落实情况;电话访问或实地走访收费对象,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检查结束后,乡督察组要撰写督察报告,内容包括总体评价、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等,于6月5日前报乡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完善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边治理边整改完善的原则,按照省政府《关于规范收费行为工作的意见》(冀政[XX]214号)要求,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逐条逐项对照检查,认真查找本单位、本部门在落实《意见》规定、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同时,督导全乡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执法执收具体行为规范,建立健全执法执收制约监督制度,不断改进和理顺执收部门财政保障和管理体制,从源头上防止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的发生,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推动我乡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全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乡纪委要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密切协作配合,确保高质量完成这次专项治理行动。

(二)深入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收费政策、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和收费对象,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大胆抵制各种乱收费乱罚款行为。要加强对执法执收部门干部职工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的现实意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自觉约束执法执收行为,坚决纠正乱收费乱罚款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乡镇空心村治理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这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目标要求:

1、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2、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

3、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强化我县农村基层监督机制落到实处。

4、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升,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治理工作与促进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围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我县“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我县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效,为我县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二)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根据产生“难点村”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系统研究制约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全县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达到标本兼治的较好效果。

(三)坚持制度建设,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我县“难点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治理“难点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治理“难点村”的工作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着眼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等做法,创新公开形式,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村民群众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三)帮助发展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村务公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中心任务。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增强“难点村”自身发展能力。

(四)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我县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坚决纠正和制止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择举中的“贿选”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村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我县农村社会治这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2010年6月)

各乡镇要认真做好排查,摸清本地区“难点村”的具体情况,包括“难点村”数量、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后果,并对“难点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本地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二)宣传教育、统一思想(2010年7月)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工作,把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将我县全体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行动统一到治理工作的要求上,把村民群众动员、凝聚到治理工作的实践上。

(三)组织实施

各乡镇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围绕本地治理工作的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促进治理工作扎实稳妥进行。

(四)评估总结

组织纪检、组织部、农委等有关部门对全县“难点村”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治理工作经验,制定规范性文件,建立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保障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齐抓共管。

各乡镇要分别建立“难点村”治理协调(领导)机构,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发挥好协调指导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工作落实。

(二)强化问责、加强督查。

采取派工作督导组,召开专题督办会议,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等形式,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治理工作走过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予以通报,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建立机制、动态管理。

乡镇空心村治理方案 篇8

关于在全乡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中深入开展

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各站所:

按照市委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正风肃纪、整章建制、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在优化发展环境、利民惠民便民上取得新成效,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在全乡开展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民生突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工作。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专项整治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法治##、文明##建设为统领,强化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切,集中整治一批土地、交通、环境等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批行政审批、资源配臵、政府采购、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一批教育、医疗、涉农等社会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达到整章建制、正风肃纪、提高效能、优化环境的目的。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 篇9

学院:廊坊师范学院院系:数信学院 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班级:姓名:王晓艳学号:

11级

11040432031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查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有关农村空心村现象,因为没有办法进行实地考察,所以通过对一些新闻报道和一些典型的空心村例子的分析,我总结了农村出现空心村现象的原因,做出一个对农村现状、原因、改造困境以及改造建议的系统报告。关键字:空心村、土地浪费、宅基地 名词解释:

空心村:农村建设上,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即所谓的“空心村”。经济上,空心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涌入城市打工,除出过年的十几天,其它的时间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因此,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残的现象。因其农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树之空心,故名之空心村。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个农村村庄,住的农民很少,占用的土地很多,大面积范围是浪费和空置状态。

宅基地: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价值:是土地经济作用的反映,是土地权利和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即地租的资本化。具体来讲,一宗土地或成片土地在一定权利状态下某一时点的价格。权利和日期是构成地价的两大主要因素。地价的本质是地租的资本化,是土地权利及其土地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

一、调研内容

1、农村空心村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一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翻建老屋,改造旧屋,重建新屋。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农村建房逐步蔓延。新建住宅大部分分布在村落的外围或新建道路的两旁,而村落内不出现了数量不等的空闲房屋和闲置宅基地,有的形成了内空外建的格局;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中许多年轻人经过拼搏在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和位置,纷纷把家安到了城里,造成原来的旧宅“人去房空”的现象,这就是中国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空心村现象。从目前情况看,“空心村”的现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弊端: 一是浪费土地。建新房而保留原有住房,增加了房屋的闲置率,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空心村”占用的土地,既不能耕,又不能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农业生产需要土地,发展工业离不开土地,土地是我们的生命线。如果各种建设滥用土地,我们的生命线将会受到威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二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空心村”的房子多以木结构为主,有的是四合院、连片房,容易发生火灾。有的“空心村”内杂草丛生,老

鼠、毒蛇盘踞,对村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有的大片老房子里居住着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房子破旧,随时有倒塌的可能,对老人的生命有危险,对行人同样存在隐患。

三是严重影响村容环境。许多“空心村”变成猪舍、牛棚,造成粪便成堆,污水横流,蚊蝇乱飞,既败坏了村容村貌,又影响村民出行生活。

四是宅基地纠纷增多。许多人出门在外,多年没有回家,对老宅基地的四至、界址已变得比较模糊。土地资源紧缺,随着村民拆建房屋增多,宅基地纠纷争执相应增多,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五是阻碍了村庄的发展。“空心村”多是农村老房子,地处村中心位置,要规划全村的道路、排污等公共设施,必须要经过村中心,中间位置卡住了,就影响了全局,所有建设都受到影响。而且“空心村”的存在,浪费大量的建设资金。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城市资本流入农村,农村住宅的更新频率远远超过了基础设施的更新水平,由于村庄建设的大幅度扩张,耗费了基础设施和村庄改造的配套资金。与此同时,空闲房屋逐步增多,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村庄内部的衰落,基础设施的薄弱,居住环境的恶化,使村庄的整体居住质量并没有因为新宅建设而得到改善; 相反,由于住房投资过大,生产性投资过小,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的后劲。

六是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

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社会现代化的难点在农村,农民富裕、农村振兴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所以尽早的解决“空心村”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繁荣,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2、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1.农村基层政府没有规划意识。各地普遍存在规划意识淡薄情况,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村镇规划建设所有的名存实亡,有的与土管所两所合一各唱一台戏,有的干脆撤销机构分流人员。有些乡村干部随意批宅基地,对于得到新宅基地的农民又没有按照规定收回他们的旧宅基地;有些农民只要给村里和乡镇交一定数量的钱,或者同相关干部拉拉关系走走后门,就可以自己选择新的宅基地,并且他们所选择的宅基地一般都选在村边靠路、风景好、有商业价值的地方。还有些地方将建房指标分割减小面积或干脆作废,变相纵容、故意怂恿农民超面积建房和未批先建,从而达到“创收”目的。

2.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而集体又缺乏管理和规划。农民的原则是能占就占,哪怕占有的土地常年闲置。如果有新户要建房子,只能在自己老宅基地上建,老宅基地不够的农民,如果建房只能建在自己家的耕地上。这也是中国农村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耕地里违法建了不少房子,而村庄里面很多闲置的旧宅基地。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约束了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和流转利用。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这完全是一句空话。

宅基地的流转,是需要支付流转费用的。但这宅基地是集体的土地,让集体内部的农民利用集体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而支付费用给那些长期霸占集体宅基地的农民。建房农民不愿意,只好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房。如果让那些拥有大量旧宅基地的农民无偿交出旧宅基地给集体使用,这些农民又不愿意,因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是占用了大量的旧宅基地,集体凭什么让我一户农民上交闲置宅基地,而不是所有农民都上交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这就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弊端,集体的土地,宁可闲置也不愿意让别的农民使用。

3.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老村庄因无统一规划, 宅基布局乱, 房屋间隙小, 出路狭窄。而许多农民相信“出门冲墙, 心灰意凉”;“厕所对厨房, 倒霉不吉祥”等封建信条, 尊奉“树挪死, 人挪活”的古训,或听信风水先生“宅大进财, 路宽出官”的胡言乱语, 纷纷向村外寻求“ 风水宝地”。以前由于不富裕, 无力重建新房,只能囚居于老屋。一旦富裕起来后, 为求“风水”, 就舍弃老宅破屋, 在村外或公路边修建新房, 以满足自己占风水、摆阔气、高人一等或“想致富, 临公路”的狭隘心理, 纷纷在村庄道路出口旁修房, 导致东边六七家, 西边八九户, 村中空闲一大片的现象。

4.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许多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占着了就是自己的,所以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二是有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阻碍了拆旧建新的实施;三是有的农民认为拆旧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后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怕“老”人在新

房有霉气,并且旧房还可以用来堆放杂物及圈养禽畜;四是有的老房子是几兄弟或几户几姓共有,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建新房走了,有的还住在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于先前居住产生的矛盾、隔阂以及补偿等问题导致房屋所有人间无法就老房子权属及拆建达成一致,导致无法拆除旧房。

5.旧宅基地纠纷多。一些农民的旧宅基地,或是祖传下来的,或是与人串换的,大都很不规则,因采光、通风、排水、出路等实际问题,很容易与左邻右舍发生矛盾,造成人际关系难以相处。翻建新房时,高了惹人闲言,遭人忌恨;低了对己不利,心里别扭。倒不如弃旧图新,在村外找处新宅基地建房,省心省,悠闲自得。

6.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土地观念,认为我自己的责任田,我自己负责税费,盖个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置、倒塌。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罚款就让他罚吧,反正也不在乎这几个钱。

7.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这些人由于政策允许他们保留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所以他们的宅基地并没有上交,形成了空置。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通过考学、当兵等方式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不愿将父母接走或父母不愿入城仍住在乡下,怕人说闲话,就通过关系批地建房供养老人,因而将老房子闲置。在一些地方还新建宗祠等形成大量房屋闲置。

8.自然条件的原因。有些老村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比如地势低洼、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注重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人首先选择离开原来的旧宅,另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新村,原来的旧宅也就成为了“空心村”。

二、“空心村”改造的困难和问题

“空心村”改造已成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并在一些乡镇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以下诸多问题和困难,使“空心村”改造举步维艰:

1.部分乡镇、村委会不够重视,规划意识淡薄,管理力量不足,服务不到位。“空心村”改造首先要考虑的是拆旧建新还是整村搬迁、旧宅返耕问题,还要考虑道路、排水和关牛、养猪等实际问题,这就要规划,就要拆旧房,就要考虑新建住宅面积的大小、结构、朝向等问题,而这些都是一家一户无法全盘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这就要靠乡镇和村委去帮助,但由于乡镇和村委重视不足,力量薄弱,服务不到位,现在大多数自然村尚无规划。改造工作也进展缓慢。

2.部分乡镇、村委会和土管、规划部门执法不严。建房审批未严格按村庄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办事,建了新房不拆旧房的也未采取相应的行政、经济等手段去做工作,去收回宅基地,导致“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

3.资金缺乏或者不足。空心村改造,农民要搬迁,搬迁就需要新建房子。虽然目前很多农民有经济实力建新房搬迁,但还是有部分农

民没有能力建房搬迁。

4.老房拆除难。农民“宅基地私有的”陈旧观念和“老房是祖宗家业不能拆”的封建思想还比较严重,加上老宅养猪、关牛、堆放杂物等实际需要,造成村庄规划难、老房拆除难,特别是要腾出自己的旧房宅基给别人建新房或建设公共设施就更难,致使“一户两宅”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5.是法律和现实的冲突。法律在农村来说,如同一张废纸。多部法律强调,不允许一户多宅,宅基地面积超标。而在空心村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违反了这些法律。是按法律来收回这些宅基地,还是尊重现实,承认农民拥有这些宅基地的权利。这种冲突需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三、空心村改造建议

改造“空心村”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耕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为民办事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精神,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尤其是乡镇党政一把手都要高度重视,按照村、镇所在地和公路两旁的自然村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循序渐进方式,坚持不懈地抓好“空心村”改造工作。

1.如果政府用法律为依据,强制回收农村那些浪费和闲置的宅基地,肯定会遭到农民的抵制和抗议,会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政府尊重现实,认可农民对目前大面积宅基地拥有的权利。那么政府就要修改

法律,不仅从法律上认可农民的这种权利,还必须从法律上保障农民流转这些宅基地的权利,那么“空心村”的现象肯定也会日益严重。所以我们应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力度。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条件下,要尽快实现农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目标,就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特别是政府的有力支持与保护。同时也要加强土地的监督检查,规范土地流转。

2.建议国家制定《村镇房屋拆迁条例》,按照农村的特点、传统和农民的要求,制定适应农村发展的房屋拆迁条例,用于指导农村建设,规范拆迁行为,做到村庄整治有法可依。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开展土地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向群众宣讲目前的国土资源形势和任务,大力宣传“空心村”整治的目的和意义,使群众明白“空心村”整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广泛开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有关农村土地、住房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性质、农民审批建房条件、耕地保护、村庄规划的认识,让农民明白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是属村集体,个人仅有使用权,并且规定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建房要先批后建、先拆老屋后建新房,并要按照村庄规划建设,为“空心村”改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大力宣传整治“空心村”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对乡(镇)村干部进行国土政策、规划建设业务培训,巩固工作积极性,克服怕苦怕难的心理。特别是驻村干部,要下定决心,干一番事业。每个村的整治,驻村干部就是整治工作的领导人,相关部门都要服从指挥。

4.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根据村庄规模的大小、“空心村”的规模,测准地形图,精心编制村庄规划,对村庄的道路、供水、排污、电力等做出全面部署,使村庄建设可以按图选址,按图实施,减少浪费,保证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

5.执行“一户一宅、先拆后建”。村民在审批宅基地时,必须拆除原有老宅,将老宅基地交还村集体,除合理分家析产外,不得以隐瞒、变通、买卖等手段规避老屋拆除、退回老宅基地,坚决防止产生新的一户多宅;除对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经县名城办认定,不予拆除,经过适当经济补偿后,统一收回村集体,修缮后开发经营或作公共场所,其他老屋一律实行新房建设前拆除。

6.加快中心村建设。科学规划中心村、整治村和搬迁村,在集镇、城郊确定一定数量的中心村、移民新村的对象与选址,搬迁村实行只拆不建,不再审批新的建设项目,并规定撤并期限,整治村只允许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维修和拆建,中心村作为移民搬迁安置的重点,通过“空心村”改造和搬迁村用地置换等办法,解决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和接纳外来人员,在集镇安排宅基地,村集体可向宅基地安排对象户收取整理成本和区位差价,移民户可凭宅基地安排村证明迁入户口,城郊建造多层农民公寓,推行立改套,尽快落实选址,启动新的移民新村建设。

7.大胆创新,探索流转交易途径。搞好闲置宅基地的整理复垦,关键是要如何解决好宅基地的流转问题。一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流转交易新途径。在整理复垦宅基地过程中,要给农民明确村庄整治、旧村改

造腾退土地的产权界定、处置飞使用及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充分考虑农民土地补偿及腾退土地收益,引导农民进城就业安居,对接城乡用地供需,既使城市发展有了土地保障,有效配置建设用地资源,也使农村村庄规划走向正规,农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复垦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流转交易,以填补城市用地缺口,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项目。

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统,成为了解中国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生动地展现着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们看似陈旧,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它们融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伦理秩序、民风民俗、文化理念、建筑特色于一体,表达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亲切动人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抢救古村落,留下宝贵的文化遗存,已是刻不容缓。

空心村的改造将是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十二五期间关键的的一步,它的改造将有力的推动我省经济发展,为我省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东净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查》 Internet资源

2、《空心村改造》Internet资源

3、河北省永年县整治22个“空心村”节地造地千余亩 新华网

4、袁永熙主编《中国人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5、刘冬梅,冯之军《关于农民弃耕情况的调查》

6、谭善凯《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上一篇:告别四月唯美语录句子下一篇:幼儿园教师以老带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