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学选择题

2024-08-21

小学儿童心理学选择题(共8篇)

小学儿童心理学选择题 篇1

小学心理学选择8.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不同的学习结果D.具体目标

1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题试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B

B.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综合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

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2.皇帝__皇帝就是沙皇”,祖国____“美丽的地方”,说明儿童掌握概念的水平处于

A.第一级水平B.第二级水平C.第三级水平D.第四级水平

3.最佳学习效果的过度学习程度需达到

A.50% B.50%~100%C.100% D.100%~150% 4.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A.知觉 B.记忆C.注意 D.思维

5.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A.二年级 B.三年级C.四年级 D.五年级 6.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7.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A.多维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D.守恒观念形成B.学习层次的高低 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

9.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A.行为一认知主义者B.认知主义者

C.建构主义者D.行为主义者

10.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11.在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鸡和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A.比较 B.变式

C.正例与反例 D.概括 12.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阅读 B.吹拉弹唱C.运算 D.记忆 13.组织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调节策略

14.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A.扩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 D.独立性15.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6岁 B.7岁C.8岁D.9岁

16.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 D.学会调适 17.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B.行为产生的条件C.行为的标准能在于

A.引导 B.促进和维持C.反馈 D.评价

19.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A.信度 B.效度C.区分度 D.难度

2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为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C.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A.归属 B.自我实现C.尊重D.生理

2.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定属于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C.总结性评定D.非正式评定

3.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A.高 B.低 C.一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4.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水平

A.高 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5.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6.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 B.示范C.练习D.反馈

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A.原因性维度B.稳定性维度C.可控性维度D.两极性维度

8.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可分为

A.二介等级 B.三含等级 c.四个等级D.五个等级9.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依存型占优势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D.内倾型10.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A.定势 B.功能固着C.认知风格 D.顿悟1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12.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自我反省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13.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

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14.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2.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思想 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11.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A.记忆知识 B.直观知识 C.理性知识 D.应用知识 12.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E.知识提取 2.教学环境包括

A.基础条件 B.师生关系 C.下级关系 D.物质环境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5.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C.奥苏贝尔 D.贾德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目标是

A.运用 B.分析C.综合 D.评价7.“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子

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18.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19.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20.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A.服从 B.从众C.去个性化 D.模仿

一、单项选择题1.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管理

A.有直接影响 B.有间接影响C.没有影响 D.有一定影响

4.基于某种特定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

5.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A.布鲁纳 B.加涅 C.罗森塔尔 D.波斯纳 6.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

A.习惯 B.定势C.功能固着 D.定向 7.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C.桑代克 D.华生

8.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9.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1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段,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A.知识 B.能力 C.练习D.活动

13.随意识记属于策略。A.组织 B.复述 C.精细加工 D.计划 14.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

A.创造性 B.认知性 C.有结构 D.无结构 15.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16.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人格测验 C.兴趣测验 D.成就测验 17. 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A.应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的功能。

A.培养动机 B.激发需要 C.促进和维持 D.培养纪律 19.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

A.心理测验 B.心理分析 C.心理辅导 D.心理咨询 20.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一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1.学生对E.社会环境

3.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有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C.去自我中心

D.命题思维E.具体逻辑推理 4.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有

A.应答性行为 B.习得性行为C.操作性行为

D.强化行为E.消退行为 5.期待包括

A.过程期待 B.结果期待 e.方法期待 D.效能期待 E.自我期待

6.对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有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安德森 D.加特纳 E.吉克

7.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的方法有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E.探索研究

8.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操作技能B.闭合性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性操作技能 E.徒手型操作技能 9.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 A.设置学习目标B.浏览阅读材料

C.对注意力加以跟踪D.产生待回答的问题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0.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 A.认知性问题解决B.常规性问题解决 C.发展性问题解决D.创造性问题解决E.理论性问题解决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调查法 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3.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4.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

D.有意义接受学习

6.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C.自我效能感D.成功动机 7.“植物”“动物”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这是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8.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这种想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B.深度加工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9. 也叫做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具体知识 B.陈述性知识C.理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停滞现象 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12.常常用砖头垒砌,却没想过可以用它来画线,这种情况是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4.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15.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6.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17.下列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18.分配学生座位时,老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

19.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阶段的重要标志。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1.在小学教育中,往往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遵循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B.发展是跳跃的 C.发展是平均进行的 D.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 2.比奈一西蒙量表和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可以用来测量

A.意志B.情绪 C.智力 D.行为

3.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A.生理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 C.尊重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错的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个案分析法D.文献研究法

5.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C.惩罚 D.替代强化 6.语文成绩好,语文自我概念强,这说明

A.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有较高相关

B.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不相关

C.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互相干扰

D.自我概念决定学习成绩 7.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

A.访谈法 B.开放式问卷法 C.封闭式问卷法 D.实验法

8.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理想我9。下列能够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10.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A.游戏 B.运动 C.工作 D.学习

11.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这种现象是

A.同化 B.条件反射 C.顺应 D.无条件反射12.影响小学生生理发育的因素是

D.发展性原则

3.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A.新旧知识的联系B.对新知识的理解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

12.阿虚的“三垂线”实验,说明了

A.从众现象B.社会助长现象C.社会阻抑现象D.去个性化现象

13.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A.宏观策略 B.微观策略 C.通用策略 D.基本策略 E.支持策略

19.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有A.接纳者 B.处理者 C.加工者 D.记忆E.作用者 A.遗传和环境 B.教育C.文化 D.政治

13.老师上课板书时,用红色粉笔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这运用的原理是

A.刺激强度大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B.色彩对比明显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C.新颖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D.活动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14.善于综合、分析,善于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思维的哪一品质的体现?

A.思维的广阔性B.思维的深刻性 C.思维的批判性D.思维的灵活性 15.“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

A.不稳定性 B.可控性 C.深刻性 D.社会性

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为

A.教师、学生、学校B.教、学、环境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学生、领导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对新知识的应用

4.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C.7~11-岁 D.11岁以后 5.归因理论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即

A.天资、能力和心境B.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C.个体的力量、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

D.内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6.知识的基本单位是A.概念 B.表象

C.概念和表象 D.符号 7.瞬时记忆又称作为

A.知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视觉记忆 8.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迕移

9.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

A.学习策略 B.学会学习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10.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A.提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发现问题 D.提出方案 11.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动机因素是

A.迁移 B.定势 C.移情 D.策略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

A.男性与女性相等B.男性多于女性 C.男性少于女性D.与性别无关

14.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5.以下哪种关于师生关系的特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师生关系是一种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

B.师生关系是一种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 C.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性的人际关系

D.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以下哪几类?A.合作 B.竞争

C.个人主义 D.内在E.外在17.下列活动中,属于智力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E.书写 18.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

20.班集体形成的阶段有A.松散期 B.熟悉期C.同化期 D.凝聚期 E.形成期

小学儿童心理学选择题 篇2

现代儿童文学意义上的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 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适合他们阅读、吟诵, 是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儿童诗既是诗歌的一个分支, 同时又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因而必然具备“诗歌的”“儿童的”这样双重属性:一方面, 运用精炼的文字, 借助诗歌的技巧和形式, 表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传达诗的内在意蕴;另一方面, 站在儿童的立场, 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契合儿童的心理, 适合儿童阅读。

儿童尽管是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 但他们尚未具备独立的审美意识, 其文学鉴赏能力也不成熟,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 他们正处于文学艺术的启蒙认知阶段, 而此时所接触的文学作品品位的高低,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因此, 在小学文学活动中, 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引导至关重要。反映在对儿童诗的选择上, 则应主要把握以下标准:

一、儿童诗不仅要有“诗形”, 更要有“诗味”

儿童诗自然需要具有诗歌的外在形式, 具有音乐性, 讲究韵律和节奏, 这是其能够成为诗歌的基本前提。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具有诗歌外形的作品都能称作诗歌。儿童诗必须以鲜明生动的意象表现隽永丰茂的意境, 具有诗的情韵情致, 传达诗的内在意蕴, 即所谓的“诗味”。某些直白的叙事、道德说教、习惯养成, 即便具有规范的诗歌的外在形式, 也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顶多算是用诗歌语言写作的散文, 甚或“四不像”。因此, 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儿童诗时, 既要注重诗歌形式的完美, 更需关注其特有的诗味。把握了这一标准, 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内在属性, 感受儿童诗独有的意蕴和美感, 从而找到进入儿童诗乃至整个诗歌欣赏大门的钥匙与途径。

请看芬兰诗人伊迪丝·索德格朗的《星星》: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听, 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你别赤脚在这草地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辽远深邃的夜空、点点闪烁的繁星、一个少年夜幕中执著的凝望与倾听, 由此营造出安宁静谧、充满梦幻与遐想的神秘意境, 可以让读者沉浸其中, 驰骋想象, 回味无穷。

再来看张晓风的《打翻了》:

太阳打翻了/金红霞流满西天/月亮打翻了/白水银一直淌到我床前/春天打翻了/滚得漫山遍野的花/花儿打翻了/滴得到处都是清香/清香打翻了/散成一队队的风/风儿打翻了/飘入我小小沉沉的梦

这首诗运用了排比、顶针、比喻, 同时借助通感的手法, 充分发挥想象, 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充满联系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读者在欣赏诗歌和谐的韵律、整齐的句式等外在形式之美的同时, 更扩展了想象的空间, 获得奇异的美感。

二、儿童诗应具有真挚动人的情感激发力量

雪莱说,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中的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纪录[2] 。真正的诗歌应该是真、善、美的结合。而诗人沙白曾将儿童诗称为容易为儿童心灵感应的诗, 认为儿童诗是天籁之最天真最美妙的声音。儿童诗更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 具有真挚动人的情感激发力量, 并借助于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设置引起儿童读者感情的共鸣, 从而激发他们求真向善的生命本能。

例如, 台湾诗人谢武彰的《阳光》:

阳光, 在窗上爬着, /阳光, 在花上笑着, /阳光, 在溪上流着, /阳光, 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流动着的自然, 洋溢着的母爱, 透过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音节, 形成一道最为美妙的风景。其中最令人感动的, 是那对大自然的深情的凝望和对母亲的甜蜜的眷恋。

另如, 张继楼的《共伞》:

风来了, 雨来了, /幼儿园里放学了。//“看一看, 谁来了?”/“妈妈撑着伞来了。”/走出门, 回头瞧, /屋檐下站着张小宝。//招招手, 笑一笑, /伞下多了一双脚。//一二、一二齐步走, /踏着水花回家了。

可能小读者都会有这样的阅读感受:回家路上的点点水花必定会因为小伞下多出的那双小脚丫而绽放得更加美丽。

再如, 谢采筏的《海带》: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 /但每次都没找着, /今天总算不坏, /捞到了她的飘带。

简短的四句却向我们揭示了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 (对童话世界海的女儿的无限憧憬, 满怀希望) ——“但每次都没找着” (希望落空后的极度失望) ——“今天总算不坏” (希望被重新点燃) ——“捞到了她的飘带” (略带失落的小小的满足) 。而将海带比作海的女儿的飘带的新奇构思又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韵味。

此外, 如台湾诗人林武宪的《鞋》:“我回家, 把鞋脱下/姐姐回家, 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台湾诗人林良的《蘑菇》:“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前苏联作家普罗科菲耶夫的《我扶起了一棵小树》:“我扶起了一棵小树——/它横长在草地, /像掉队的战士, /和树林失去了联系。/它从来没有和天上的星星交谈, /也不曾欣赏夜莺歌喉的美丽。”冰心《春水·一〇五》:“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这些作品或歌颂母爱, 或传递亲情、友情, 或展示博大的自然之爱、人文关怀, 贯穿于其中的情感线索应该是诗歌最撼动人心的音符, 也是作品最大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三、儿童诗应该具有睿智而明快的心智启迪作用

台湾儿童诗人林良曾将儿童诗称为“浅语的艺术”。在儿童诗中, 没有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生, 也没有晦涩朦胧的意象、典故、内心情愫, 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诗就可以一览无余, 可以浅陋、浅薄, 可以用直白的语言袒露直白的思想。真正优秀的儿童诗应该于浅显的语言之中寄寓遥深, 于朴拙的形式之下蕴藏睿智与趣味, 能够在儿童读者乐于欣赏、阅读的同时, 禁得起咀嚼品味, 并起到促进其正面成长的作用。

在教育学领域,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最恰当的教育是比儿童既有水平略为提前, 即儿童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教师在对儿童诗的选择上, 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一览无遗、平白如话的儿童诗并不能真正引发儿童的兴趣, 即使一时喜爱, 也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我们所选择的儿童诗, 应该是在儿童所能解读的前提下, 能够给他们以启迪, 值得思考、品味, 使他们透过精妙的构思、灵动的意象或飞扬的想象, 与作者达成心领神会的默契, 获得探求的乐趣, 体会发现的满足。

比如, 杜荣琛的《月光幻想曲》:

月光流进池塘里发亮/我口渴了/想舀一杯月光来喝/让肚子里藏着嫦娥的微笑//月光躺在院子里发亮/我的口袋破了/想剪一片月光来补衣袋/让口袋里装着桂树的花香

新颖的构思、奇特的想象, 使诗歌充满了稚气与温情。同时也启发着读者:如果能够转换视角, 以一颗细腻灵动的心去感知世界, 我们必然会发现一个新奇的、明丽而纯净的生活空间, 一种怡然自适、恬淡自守的美妙心境。

此外, 刘饶民的《海水》:“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咸?/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了汗。//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管用和的《夕阳》:“太阳公公走了一天, /累得面红耳赤。/他跳到清净的湖中, /把一天的疲劳浴洗。//哎呀!他不见了, /是不是沉进了湖底?/不!他扎了一个猛子:/第二天又从湖东岸冒起。”邱易东《岁月的书签》:“夏天为秋天/准备了一枚书签/是绿色的/秋天把它夹在/自己的日子里/让风吹它/让雨淋它/还让太阳晒它/等它变成一朵火苗/再送给冬天。”这些诗歌无不以字里行间融入的睿智和机趣发人深思, 逗人遐想。

四、儿童诗应该是真正属于儿童的诗歌

儿童诗虽然是为儿童创作的, 但由于儿童诗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 并且, 儿童在对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往往要借助于教师或家长的选择和引导, 因此难免要将成人的审美意识带入作品之中。诚然, 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审美意识, 在不同程度上需要成人审美意识的介入和引导, 但如果作品中成人的审美意识掩盖了儿童审美意识, 儿童诗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儿童诗与一般成人诗歌的区别既包括题材和语言形式的差异, 如儿童诗要表现儿童所熟悉的生活, 这是题材取向的不同;傅天琳《我是男子汉》一诗中:“叔叔说男子汉就是有出息/妈妈你也有一个出息”, 这是话语方式的不同——而更重要的是, 儿童诗应体现出立场、情感、思维方式等的儿童化。此处不妨举刘饶民的《春雨》为例:

滴答, 滴答, /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 下吧, /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 下吧, /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 下吧, /我要长大。”//孩子说:/“下吧, 下吧, /我要种瓜。”//滴答, 滴答, /下小雨啦。

诗歌开头以两个“滴答”模拟春雨的声音, 接下来分别记下了种子、梨树、麦苗和小孩子所说的话, 最后又以“滴答, 滴答, 下小雨啦”呼应开头, 形象地说明雨下个不停, 把春雨对作物的好处以及小孩子充满期待的喜悦的心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可能我们会由此联想到杜甫的一首表现同一内容的诗歌《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相比较而言, 杜甫的这首诗歌流传得更广, 艺术性更强, 但儿童诗《春雨》却以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视角, 展示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 充满了童真、童趣, 而这正是“春夜喜雨”所不具备的。

那么, 在小学文学活动中,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选择的儿童诗是真正属于儿童的呢?首先, 教师必须熟悉儿童的生活, 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情感, 同时, 能够把握学生既有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选择适合其阅读层次的儿童诗。其次, 教师应该从“儿童本位”出发, 站在儿童的立场, 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审视儿童诗中所展示的社会和生活, 选择那些切合儿童心理特点, 能够为他们所欣赏、喜爱的诗歌。再次, 教师揣摩儿童的心理无论多么得惟妙惟肖, 但毕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而儿童自身的阅读体验和评判才是最客观、最有价值的。因此, 教师在选择儿童诗的过程中, 应注意对推介内容的分析、记录, 对阅读效果的总结、归纳, 在长期的阅读指导实践中, 筛选出那些真正为儿童所喜爱同时又能促进其正面成长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周作人.儿童的文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37.

如何选择儿童牙刷 篇3

在中国6岁儿童约有9成罹患龃齿,12岁以下儿童每人平均有4.2颗蛀牙。为降低幼儿龋齿发生的机率,医师建议从0岁起就应该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从2岁起就应该用幼儿专门的牙刷,从小做好牙齿保健。

儿童牙齿成长最重要的三个阶段为:2至4岁的幼儿期、5至7岁的学龄前与8岁以上的学龄儿童,这三个阶段因牙齿的成长情况各有不同,选择针对不同年龄设计的牙刷来保健幼儿牙齿较为恰当。

2至4岁

此时期的宝宝常用奶瓶喝奶,最容易发生奶瓶性龋齿,且正处于牙齿发育初期,手掌与口腔也较小,初次刷牙,建议选择窄小刷头的牙刷,这易于深入小朋友的口腔,同时握柄也较粗胖,让肌肉未发展完全的幼儿掌握。

5至7岁

在6岁时第一颗恒齿已长出,因此要特别注意牙齿清洁。建议所选择的牙刷毛刷边缘柔软,能完全包围每颗牙齿以达到彻底清洁,刷毛可帮助清洁大臼齿,帮助深入清潔后排牙齿。

8岁后

小学儿童心理学选择题 篇4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2.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3.一般认为,婴儿从()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4.在()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在()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 6.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A.涂鸦期 B.象征期 C.联想期 D.定形期 7.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智力 C.成熟 D.教养 8.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9.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A.谦让 B.帮助 C.合作 D.攻击性行为 10.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

A.观察学习 B.自我学习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 11.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2.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13.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 15.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

A.早期依恋关系 B.正常母爱 C.细心照料 D.必需的营养 1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18.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A.谦让 B.帮助 C.合作 D.攻击性行为 19.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20.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

A.1岁 B.2-3岁 C.3-6岁 D.7岁 21.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22.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23.一般认为,婴儿从()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24.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进行思考。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 25.在()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6.“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阶段。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一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27.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韵-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28.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

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 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 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 29.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 30.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智力 C.成熟 D.教养 31.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2.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33.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3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35.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6.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 他们缺乏()。

A.早期依恋关系 B.正常母爱 C.细心照料 D.必需的营养 3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38.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A.谦让 B.帮助 C.合作 D.攻击性行为 39.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40.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

A.1岁 B.2-3岁 C.3-6岁 D.7岁 4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42.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43.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44.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45.在()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6.()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 B.哭泣 C.愤怒 D.张嘴 47.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阶段。

A.无分化阶段 B.低分化阶段 C.依恋形成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48.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A.年长同伴 B.教师 C.家长 D.其他同伴 49.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他律道德水平 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50.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A.涂鸦期 B.象征期 C.联想期 D.定形期 5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52.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3.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54.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55.在()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56.()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 B.哭泣 C.愤怒 D.张嘴 57.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_黔段处于依恋的()阶段。

A.无分化阶段 B.低分化阶段 C.依恋形成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58.在()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 59.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A.涂鸦期 B.象征期 C.联想期 D.定形期 60.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

社会心理学 选择 篇5

1、动机______是动机的第一个特征。()

A清晰度 B转换 C强度 D稳定性

2、在霍妮看来,儿童在生活的早期学会了对他们做出反应的方式,其中属于背离他人的方式有:()

A.交往 B.孤独 C.自主 D.对立 E.仇视

3.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

A自我知觉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对应推论理论 D三度理论

4、——提出的定义是目前有关态度的最流行的定义。()

A.奥尔波特 B.克雷奇 C.纽科姆 D.弗里德曼

5、假设下列每组给出的数字和字符代表P-O-X模型中态度的强度和方向,那么,按照海德的平衡理论,属于平衡的态度有:()

A.(-1,2,3)B.(-3,-4,2)C.(1,1,4)D.(-1,-3,-1)E.(1,-2,-3)

6、弗洛姆认为,爱的基本要素包括()

A.关心 B.认识 C.亲密 D.责任E.尊重

7、_______是阿希关于印象形成实验中的中心特征。()

A热情 B文雅 C聪明 D果断

8、________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A行为 B偏见 C认知 D情感

9、——成分是态度的基础。()

A.认知 B.情感 C.行为倾向 D.社会

10、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属于广泛动机的有()

A.责任感 B.超越感C.义务感 D.自我荣誉感E.民族感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6分)

1.和基本归因错误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是:()

A.“行动者-观察者效应”B.“前台-后台效应”C.“首因-近因效应”D.“主我-客我效应”

2.表明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B.洛伦兹效应C.托马斯效应D.唐璜效应

3.电影和电视中的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的:()

A.侵犯行为B.劳动行为C.消费行为D.群体行为

4.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现代社会科学,主要研究:()

A.个人心理B.社会心理C.人类社会行为D.人类社会结构

5.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只能通过:()

A.社会互动B.个人冥想C.历史演化D.学术研究

6.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前后相继的:()

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七个阶段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有:()

A.教育学B.社会学C.文化

2.米德认为,通过“类化他人”而产生的自我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A.玩耍阶段B.游戏阶段C.结群阶段D.模仿阶段

E.类化他人角色阶段人类学D.政治学E.心理学

3.因冲突而发生的调适的具体方式有:()

A.和解B.妥协C.容忍D.调解E.仲裁

4.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规律有:()

A.邻近率B.对等率C.一致率D.互补率E.个人特征的影响

5.构成中国人群体意识的基本要素有:()

A.权威集中B.一盘散沙C.血缘关系D.“礼”的规范E.平均分配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6分)

1.目前通行的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主要是建构于什么理论的基本框架之上:()

A.精神分析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生理解剖理论D.符号互动理论

2.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怀特的《街角社会》在收集资料时基本上采用的是:()

A.访谈法B.文献档案法C.实验法D.观察法

3.最早提出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的是:()

A.阿希B.戈夫曼C.林语堂D.卢钦斯

4.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行为和思想的身心系统的:()

A.动力组织B.内在潜能C.情感侧面D.心理面貌

5.刻板印象一经形成便具有较高的:()

A.变化性B.反复性C.稳定性D.联想性

6.表明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B.洛伦兹效应C.托马斯效应D.唐璜效应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4.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是:()

A.有自己独特的信念或理想B.有自己的组织形式C.有流言传播

D.采取实际的行动E.有后现代的特征

15.造成偏见的原因一般有:()

A.群体间利害冲突B.信息不对称C.社会化的影响D.权力E.人格缺陷

19.角色的创造通常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它们是:()

A.角色认知阶段B.角色移情阶段C.角色扮演阶段

D.角色行为阶段E.角色反思阶段

20.阿多尔诺等人对权威人格的研究发展出的量表是:()

A.反犹太主义量表B.种族中心主义量表C.政治和经济的保守主义量表

D.潜在的反民主倾向量表E.潜在的反法西斯主义量表

13.流言与谣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A.其基础是不确切的信息B.开始容易停止难C.开始难停止容易

D.是信息的传播过程E.是信息传播过程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自我贬损属于下列哪种归因偏差()A.自我防御性归因

B忽视一致性信息C.行动者——观察者效应D.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以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作用D.刻板印象

3、_______是阿希关于印象形成实验中的中心特征。()

A.热情B.文雅C.聪明D.果断

4、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

A.自我知觉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对应推论理论D.三度理论

5、________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A.行为B.偏见C.认知D.情感

6、——提出的定义是目前有关态度的最流行的定义。()

A.奥尔波特B.克雷奇C.纽科姆D.弗里德曼

7、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现一位同学交友广泛时,往往推断他口才好、讲义气、精力充沛、机敏等,这属于下列那种效应:()

A.首因效应B.相似假定作用C.隐含人格理论D.积极偏见

8、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W.James提出的是()

A.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实用自我、原则自我C.公我意识、私我意识D.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9、“在选择各种行动时,某人会选择他认识到的结果的价值乘以结果实现的概率后得到较大值的那种行动”。这句话是对G.C.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中哪一个命题的解释。()A.理性命题

B.剥夺——满足命题C.攻击——赞同命题D.成功命题

10、E.H.Erikson认为,4-5岁的儿童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危机是()

A.勤奋与自卑B.自主与怀疑和羞怯

C.信任与不信任D.首创性与内疚感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A.观察法B.实验法C.访谈法D.问卷法E.档案研究法

2、法国群众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A詹姆斯.鲍德温B加布里尔.塔尔德C古斯塔夫.黎朋D E.迪尔凯姆

3、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包括()

A.反对机械主义和实证主义B.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C.蔑视低级心理学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学的研究

D.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兽论

E.主张建立统一规范、具有普适性的社会会心理学理论体系

4、以下属于非强制性再社会化的情况有()

A.大学生支援西部贫困地区B.监狱中对罪犯的改造

C.移民国外D.新兵入伍E.产业工人节假日进修专业课程

5、下列角色中属于自致角色的有()

A.父亲B.法官C政府外交官D.世袭公爵E.人民代表

6、当个体在失意时,为了达到自我增强的目的,采取的方式有()

A.降低自我觉知B.向上的社会比较

C.缺陷补偿D.自我防御性归因E.自我设障

7、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动机强度的有()

A.选择行为的自觉性B.能量高

C.可以测查的语言行为D.持续性E.内隐性

8、社会认知图示类别包括()

A.自我图示B.性别图示 C.人的图示D.角色图示E.事件图示

9、每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研究都要遵循以下三条伦理原则()

A.“风险最小化”原则B.被试者自愿原则

C.对受到重大伤害和永久性伤害的被试予以经济补偿

D.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

E.可以容许研究者对被试油适当的隐瞒和欺骗

10、有助于消除偏见的措施有()

A.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B.加强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教育

C.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D.不同群体间的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E.消除刻板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和转变的三阶段是()

A.服从、认同、外化B.服从、内化、外化C.服从、认同、内化

D.认同、内化、外化E.服从、内化、外化

2、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的是下列哪种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A.原有经验B.价值观念C.情感状态D.积极偏见

3、“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体现出态度构成要素中的()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偏见成分

4、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W.James提出的是()

A.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实用自我、原则自我C.公我意识、私我意识D.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5、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D.活动参与法

6、“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体现了哪种人际关系()

A.合作型B.竞争型C.主从型D.混合型

7、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现一位同学交友广泛时,往往推断他口才好、讲义气、精力充沛、机敏等,这属于下列那种效应:()

A.首因效应B.相似假定作用C.隐含人格理论D.积极偏见

8、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

A.自我知觉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对应推论理论D.三度理论

9、“在选择各种行动时,某人会选择他认识到的结果的价值乘以结果实现的概率后得到较大值的那种行动”。这句话是对G.C.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中哪一个命题的解释。()

A.理性命题B.剥夺——满足命题C.攻击——赞同命题D.成功命

10、E.H.Erikson认为,4-5岁的儿童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危机是()

A.勤奋与自卑B.自主与怀疑和羞怯C.信任与不信任D.首创性与内疚感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当个体在失意时,为了达到自我增强的目的,采取的方式有()

A降低自我觉知B向上的社会比较C缺陷补偿D自我防御性归因

2、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E.自我设障

A.观察法B.实验法C.访谈法D.问卷法E.档案研究

3、法国群众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A詹姆斯.鲍德温

B加布里尔.塔尔德C古斯塔夫.黎朋D E.迪尔凯姆

4、以下属于非强制性再社会化的情况有()

A.大学生支援西部贫困地区B.监狱中对罪犯的改造

C.移民国外D.新兵入伍E.产业工人节假日进修专业课程

5、下列角色中属于自致角色的有()

A.父亲B.法官C政府外交官D.世袭公爵E.人民代表

6、“远亲不如近邻”的主要原因()

A.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似特征导致喜欢与吸引B.积极性偏见

C.接触的频繁而熟悉D.两人的特征互补,趋向喜欢E.生活中的彼此帮助与照顾

7、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动机强度的有()

A.选择行为的自觉性B.能量高低

C.可以测查的语言行为D.持续性E.内隐性

8、社会认知图示类别包括()

A.自我图示B.性别图示C.人的图示D.角色图示E.事件图示

9、每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研究都要遵循以下三条伦理原则()

A“风险最小化”原则B被试者自愿原则

C对受到重大伤害和永久性伤害的被试予以经济补偿

D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E可以容许研究者对被试油适当的隐瞒和欺骗

10、有助于消除偏见的措施有()

A.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B.加强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教育

C.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D.不同村体检的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E.消除刻板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埃里克森(E.H.Erikson)认为从出生到1岁,婴儿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危机是:()

A.亲近与孤立B.自主与怀疑和羞怯C.信任与不信任D.首创性与内疚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以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在社

会心理学中称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作用D.刻板印象

3、小王是所在单位业余篮球俱乐部的会长,请问“会长”这一角色对于小王来说()

A.规定性角色B.期望角色C.开放性角色D.先赋角色

4、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

A.自我认知B.自我情感C.自我意向D.自我觉知

5、同时存在的许多不同性质的动机中决定个体行为并实际发挥作用的动机,我们称之为:()A.权力动机B.作用动机C.内部动机D.优势动

6、——提出的定义是目前有关态度的最流行的定义。()

A.奥尔波特B.克雷奇C.纽科姆D.弗里德曼

7、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现一位同学交友广泛时,往往推断他口才好、讲义气、精力充沛、机敏等,这

属于下列那种效应:()

A.首因效应B.相似假定作用C.隐含人格理论D.积极偏见

8、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W.James提出的是()

A.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实用自我、原则自我C.公我意识、私我意识D.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9、在我们形成印象的时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称之为印象形

成的()

A.一致性B.评价的中心性C.中心特性作用D.表面性

10、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把自己不受社会赞许的欲望反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这种

心理现象称为()A.补偿B.投射C.反向D.否认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具体包括()

A.管理领域B.犯罪领域C.心理健康领域D.环境领域E.新闻传播领

2、法国群众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A詹姆斯.鲍德温B加布里尔.塔尔德C古斯塔夫.黎朋D E.迪尔凯姆E.A.舍夫勒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包括以下哪几个过程()A.注意过程

B.模仿过程C.强化和动机过程D.行为再现过程E.保持过程

4、以下属于非强制性再社会化的情况有()

A.大学生支援西部贫困地区B.监狱中对罪犯的改造

C.移民国外D.新兵入伍E.产业工人节假日进修专业课程

5、下列角色中属于自致角色的有()

A.父亲B.法官C政府外交官D.世袭公爵E.人民代表

6、霍尔(E.Hull)曾经对人际空间距离进行分类,下列属于这种分类的区域有()

A.自我区B.亲昵区C.个人区D.社会区E.公众区

7、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动机强度的有()

A.选择行为的自觉性B.能量高低

C.可以测查的语言行为D.持续性E.内隐性

8、社会认知图示类别包括()

A自我图示B性别图示C人的图示D角色图示E事件图示

9、利他行为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

C自愿的D利他者的行为目的是自我报偿E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10、有助于消除偏见的措施有()

A.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B加强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教育

C.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D不同群体间的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E.消除刻板印象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致性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德B.费斯汀格C.奥斯古德D.纽科姆

2、费斯廷格关于态度转变的理论是()

A.认知均衡理论B.认知和谐理论

C.心理免疫理论D.认知不协调理论

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

A.总加量表法B.社会距离尺度法

C..投射法D..生理反应法

4、人际沟通理论的提出者是()

A.勒朋B.奥古斯德C.纽科姆D.特纳

5、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但总是以固定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

6、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上的问题。

A.角色期待B.角色冲突C.角色认知D.角色矛盾

7、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

A.哲学世界观B.专门方法论C.具体技术和手段D.各种理论

8、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最突出是()

A.学科分化B.整合趋势C.产生危机D.学科繁荣

9、文化人类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A.群体心理B.国民性C.人格D.文化

10、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A..随心所欲B.事业心强

C.成名成家D.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比较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德B.费斯汀格C.辛格D.沙赫特

2、费斯汀格关于态度转变的理论是()

A.认知均衡理论B.认知和谐理论

C.心理免疫理论D.认知不协调理论

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

A.总加量表法B.社会距离尺度法

C..投射法D..生理反应法

4、人际沟通理论的提出者是()

A.勒朋B.奥古斯德C.纽科姆D.特纳

5、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

6、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上的问题。

A.角色期待B.角色冲突C.角色认知D.角色矛盾

7、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

A.哲学世界观B.专门方法论C.具体技术和手段D.各种理论

8、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最突出是()

A.学科分化B.整合趋势C.产生危机D.学科繁荣

9、文化人类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A.群体心理B.国民性C.人格D.文化

10、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A.随心所欲B.事业心强

如何选择儿童学习桌 篇6

首先,升降桌椅最适合。孩子长身体非常迅速,如果桌椅选择不当就会浪费,用一年两年就无法再使用,所以挑选一款升降桌椅还是很有必要的。现在专业学生桌椅不仅椅子可以升降,桌子也可以。桌面采用多角度调节构件,可以调整到最适合学生看书和写字的角度。

其次,环保、安全第一位。挑选时要看桌椅各边角是否有毛刺和棱角,避免孩子受到物理伤害,选择结实稳固、做工精细、经过全方位棱角处理过的产品。此外还要问清桌椅的材质,尽量避免钢铁玻璃等不具弹性的构件和各种大量使用胶黏剂的合成板材(密度板、夹芯板、刨花板等)。

第三,高矮调节科学。学生桌椅的规格一般是桌子高63厘米,而椅子要选到32厘米,这样更适合孩子身材的比例,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这样高度的椅子坐上去更舒服。孩子上初中后,椅子和桌子都要相对提高5~10厘米。使用不合身桌椅,孩子容易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而且,身体、桌子、椅子三者搭配合理,孩子的腰板才能笔直。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班干部选择 篇7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机构。班干部是班级的精英、领军人物、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表现,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质量。班级制度再好,班主任再强调,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2]。如果班级工作没有挖掘出合适的人来组织,那么一切工作开展起来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合理选择班干部对班级建设非常重要。

一、班干部的素质要求

班干部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具备两方面的积极素质:一是德,一是才。

首先是德,所谓厚德载物。“厚德”即最高尚的道德,“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还指人。“人” 与“物”可以联用,称之为“人物”。厚德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只有具备了崇高的道德才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关心人、爱护人,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并不是一般的干部,他们是以干部之名为班集体服务的特殊群体,更需要道德高尚的人来承担。

其次是才,学生干部应该具备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才能顺利开展班级工作,落实班主任交给的各项任务。他们也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从中体验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增加工作热情,带领团队前进。

简而言之,班干部是班级特质塑造的主要力量,他们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学生代表。

二、班干部的选择

班干部的选择一般要经过学生调研、考察和竞选三个环节。

1.学生调研

积极心理学认为,当机构、个人特质和工作变得一致的时候,事情就简单幸福了,三方面的和谐一致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开始。因此,班干部的设置要合理,班干部的选择要做到人职匹配。

一个班级的班干部组成包括班委和团支部。在班委方面,有三个板块即学习板块、纪律板块和班务板块。

学习板块:班长———学习部长———科代表———组长。

纪律板块:班长———纪律部长———组长。

班务板块:班长———劳动部长和生活部长。

在团支部方面:有两个板块的管理功能,宣传板块和文体板块。

宣传板块:团支书———宣传委员———板报小组。

文体板块:团支书———文体委员———各队长。

选择合适的人员来担任各个职位,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搜集学生简历的形式进行。

笔者是通过两条途径对学生进行调研的。其一,利用班会课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特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过去担任过的学生职务。其二,请语文老师布置一篇题目为《自我介绍》的课堂作文,课后亲自阅读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并逐一做好记录。

2.考察

教师获得资料以后进行信息整合,绘制成表。

接下来对目标学生重点考察,可以是谈话式沟通,也可以是暗中留意式观察。例如,笔者发现班级的陈XX、成X以及贵XX都有绘画基础,他们就成为宣传委员和板报组长的候选,然后通过谈话方式了解他们的性格品质和生活习惯。再比如班级的候XX,这个男孩热爱篮球,集体主义观念强,是体育委员的候选。体育委员是班级集会的召集人和队列队形的整顿人,职位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具有外向乐观、人气高和专业过硬等特点。因此,笔者利用学生军训、班会课、体育课仔细观察他。

另外,班干部的考察时间要充足,可以是一个月也可以更长一点。

3.竞选

竞选是班干部产生的必要途径,通过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更有威信,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竞选前要进行两次动员,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动员;二是针对考察对象的私下动员。

全体动员,班主任提前一周发布班委竞选公告,让学生思考是否竞选以及竞选的职位,并提醒有竞选意向的学生利用周末准备竞选演讲稿。私下动员,班主任要抓住“偶然”机会,创造“偶遇”。比如,在课间“碰到”目标学生要闲聊几句,诸如听说你喜欢画画啊,宣传委员适合你,周末好好准备演讲稿等等。另外,针对目标学生也可以利用角色来鼓励,如本班有三个目标学生都获得了“军训优秀学员”称号,就可以适时进行面向“优秀学员”的竞选动员。

总之,班主任要在不让其他学生产生“冷落感” 的情况下,想尽办法鼓励具有积极特质的学生参加竞选。

选举办法建议采用民主集中制。民主,即全部学生不记名投票,票数多者胜出;集中,即胜出的学生和班主任组成班委会,班委会成员协商确定各自职位。这样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选出人气最旺的学生,二是班主任可以协调职位做到人职匹配。

选举时班主任要营造严谨认真的选举氛围,如做好竞选PPT、精美的选票以及鼓励性的竞选前讲话。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重视选举,选举结果也会更加理想。

三、班干部竞选后的指导

1.新任班干部会议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在从事的职业中获得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时效率会提高。对新当选的班干部,班主任要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首先要祝贺他们,针对职位肯定各班干部的优势;其次从德的方面提出要求,正己正人是班干部开展工作的保障;最后针对各班委做简短的工作指导。

2.落选学生安排

参加竞选的学生都是班级的积极分子,是班级积极机构形成的储备干部。落选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适时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帮助他们疏导情绪。接下来,班主任要跟进这部分学生,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相应的管理职位,诸如班级小组长、宿舍长和课代表等。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本机构,班干部是班级的中流砥柱,是营造班级文化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对班干部的选择要特别慎重。一方面,有一支道德高尚、乐于助人、善于沟通的班干部队伍,班级的氛围会更加和谐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级各项事务会井然有序地开展,扎扎实实地落实。总之,积极的班干部是打造优秀班级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摭谈儿童习作的路径选择 篇8

一、日记训练,儿童习作源头活水

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懂得习作的内容来自生活: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己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唯有日记。

写日记,是我当语文教师之后的习惯。寻找契机指导学生写日记,我也写日记,师生共同演绎日记的书写过程,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学生的日记我点评,我的日记,贴在教育博客里,大家看,有时还拿出来“晒一晒”,让学生说看法,顺便还不忘说说扫记中的某句话是引用某某同学的,被引用到的学生,脸带微笑,心里肯定比吃了蜜还甜。

日记点评一般是在放学前的十分钟进行,点评的关键词是题目、好词佳句、真情实感、内容具体等。主要策略有,看看谁的日记“顶呱呱”,一周获得五颗“顶呱呱”印章的日记,是周冠军,然后按层级推选月冠军,获得月冠军的学生可以到学校的“书香石”旁留影……每周推出两三名写日记进步最大的学生,颁发“进步奖”,称之为“日记黑马”,对他们进行热情洋溢的赞扬:“孩子,你真棒!”我相信“鼓励是进取的动力。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日记训练与点评,就是告诉学生怎样慢慢地学会去做一个小摄影师、小记者。渐渐地,他们就会将生活中的素材定格,到习作的时候,再也不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事儿了。

二、交往体验,下载补丁添砖加瓦

为了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我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记得那是一次我组织的修改习作草稿的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修改习作草稿。但是,我们换个新鲜的玩法,谁愿意上来读自己的草稿,老师就给他的习作加5分。听众也有要求,如果谁能帮上来读的同学打‘茬’,就给谁的习作加10分。”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看来学生对此举非常赞同。

第一个上来的是吴显曼,一口气顺顺溜溜地读了下来。文章前后照应,过渡自然。其中有一处是说她家的小猫“白白”将一泡尿撒在了好朋友的腿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第二个上来的是薛吴天。读着读着,其他学生就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指出了习作中的毛病,这一点上我可真是服了这帮小家伙,很有点火眼金睛的味道。

读了三小组学生的习作,大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眼看就要下课了,我问:“你们觉得这样下去能不能把习作写好?”好多学生笑着点头,自信的样子。

快下课的时候,我说:“其实,今天有很多同学都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就是帮其他同学的习作打‘补丁’。”听到这儿,大家都乐了。薛昊天接着说:“我知道了,这个‘补丁’有没有效果,还要看我有没有下载好呢!”我顺口说:“嗯,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给它起个名,叫什么好呢?”大家一起说:“习作补丁下载课。”

这节课之后,引领着我思考的是学生在打“补丁”时提出的意见,让我发现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匮乏: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可以观察的对象,即使有,他们的观察也只是“走马观花式”,所以他们写出来的习作有的是牛头不对马嘴,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有的学生写自家的“霸王”公鸡打鸣,其他公鸡都吓得“没有一点声音”;还有的写出了自己的老水牛长着细细的耳朵……这些都是学生们不经意中留下的“漏洞”,幸亏在“习作补丁下载课”上予以补丁下载。“安装”之后,我翻阅学生的习作,一篇篇习作充满了灵气,其中吴显曼的《小猫白白》发表在省级刊物《阅读》上,七八篇习作在“宜兴市家长网校”的“风采展示”台上闪亮登场。

上一篇:外贸俄语翻译下一篇:酒店管理一课时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