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一课时优秀教案

2024-08-21

酒店管理一课时优秀教案(共15篇)

酒店管理一课时优秀教案 篇1

第一节、酒店服务基本内涵

【教学目的】

掌握酒店服务质量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真正懂得服务的真谛; 【教学内容】

1、酒店服务基本内涵;

2、酒店服务模式;

3、酒店服务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赏析、漫画展示、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 【重点难点】

酒店服务的基本内涵 【讲授新课】

一、酒店服务的涵义

定义:酒店员工以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一定的操作活动为内容,以客人的需求为目标,同时倾注员工的感情而形成的行为效用的总和。

酒店服务的国际涵义: 在英文中,“服务”一词(SERVICE)通常被解释为如下七个方面: 微笑(smile):微笑待客。

优秀(excellent):为顾客提供无可挑剔的服务。

准备好(ready):随时准备为客人提供服务,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

看待(viewing):将每一位客人都视为特殊的和重要的、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贵宾。邀请(inviting):酒店员工真诚地邀请每一位顾客再次光临酒店。

创造(creating):酒店员工要为客人创造一个温馨的、使客人享受热情服务的气氛。眼光(eyes):时刻关注客人。

二、酒店服务模式与发展趋势

(一)酒店服务模式

1、无差异性服务和差异性服务

无差异性服务是对所有客人提供的统一的服务模式。例: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

差异性服务是对个别客人提供的非标准化服务模式。例:西方客人不喜欢有带数字3和13房号的客房。

2、全方位服务与超值服务

全方位服务是酒店在自身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再根据客人的口头或书面要求提供额外服务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不具有服务的主动性。

例:如酒店提供婚宴服务,则根据自身条件从各方面给予满足客人要求,而这种服务往往不具有主动性。

超值服务是酒店在给客人提供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的基础上,用超出常规的方式满足客人偶然的、个别的、特殊的需求,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例:酒店金钥匙常能够给客人提供超乎其想象的服务。而皇金管家则会根据我国古代皇室标准来提供御式服务。

3、短期服务与长期服务

短期服务一般指酒店为入住时间较短的客人提供的服务。

长期服务指酒店为长包房客人或与酒店签有协议的公司客人提供的服务。

4、个性化服务与标准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指酒店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提供与其他客人不同的能满足其个性需求的服务。

例1:酒店为超过2米的“巨人”客人提供特质床。例2:五星级酒店提供宠物照看服务,甚至出现宠物酒店。标准化服务是不同酒店都能够为客人提供的大众化的服务。

(二)酒店服务的发展趋势

1、简捷化服务模式

以经济型酒店为主体,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力求节约成本的简单、快捷的服务模式。倡导简捷、实用

2、定制化服务模式

是以高档酒店为主,在标准化基础以高度个性化为特点的服务模式。

1、大规模定制,即提供特殊功能、接待特殊顾客的主题酒店;

2、局部定制,即局部区域和范围的个性化,如无烟楼层、个性化的餐厅、女性楼层;

3、高度定制,如私人管家;专业男仆服务;精品酒店(boutique璞缇客精品酒店,准管家服务)。小结:

1、酒店服务涵义;

2、酒店服务模式;

3、酒店服务的发展趋势; 作业:

1、简述酒店服务的涵义。

2、酒店服务的国际涵义包括哪七个方面?

酒店管理一课时优秀教案 篇2

(一) 通过抓作者的两个写作意象 “梅花与雪”体会外貌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 通过比较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习恰当运用对话与比喻的方法。

(三)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他用 “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一) 通过 《梅花魂 》与《钓鱼的启示 》入课, 理清文章内容。

1.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木笛 》读题:预习了课文, 朱丹通过十分激烈的初试, 复试, 终于在高手如云的对手中取得二选一的资格, 朱丹第一次拿出木笛, 文章是这么写的:朱丹轻轻走进屋,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读, 这个句子你重点关注那几个字, 为什么?

当朱丹因为没有按终试的要求吹奏欢快的典子, 被大师取消终试离开考场时, 文中又有一句“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 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 转过身, 默默地走了”。 这句你又关注了哪些字? 为什么?

入夜, 当朱丹冒着大雪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看到那些孩子们, 看到那雪中的烛光, 朱丹又拿出了木笛, 读:朱丹伫立雪中,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这句你又关注了哪几个字?

当那位大师听到了朱丹如泣如诉的笛声, 决定录取朱丹时, 也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读, 这一句你又关注了哪几个字, 为什么?

读这四个句子:

朱丹轻轻走进屋,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 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 转过身, 默默地走了。

朱丹伫立雪中,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小心地”说明了什么?

(二) 一般参加终试的选手为了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会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 文中的朱丹是怎么打扮的。 请你找一下画下来。

话音未落, 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 他看上去修长、纤弱,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 仿佛开在树枝上。

读孩子这一句你关注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打扮? 我们学过《梅花魂》外祖父的一段话还记得吗?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作者为什么让主人公朱丹把自己装束成一梅花? 这一株梅花又是从哪一排腊梅盆景中摘下来的?

我们学过《钓鱼的启示》, 作者说那个夜晚, 虽然四周无人, 但距离开放捕捞鲈鱼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在放与不放之间他们选择了什么? 作者还当他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他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他的话: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今天我们要学的木笛这一文中朱丹面临了人生中怎么样的抉择? 他是怎样做的呢? 打开课本自由读一遍, 思考:他面临怎么样的选择?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三) 讨论 (对话) 。

你从课文哪些写了朱丹放弃了终试, 选择了离开。

为什么?这个日子这么重要?

出示对话:过了一会儿, 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很久, 很久, 考场一片沉寂。

师读引语, 大家读内容;男女生对读。

如果作者这样写, 你看有什么不同。读一下。

过了一会儿, 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

很久, 很久, 考场一片沉寂。

谈不同的语感 (破折号;强调了原因;孩子有时把一句话的分开来, 用上标点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为什么这个日子朱丹不能吹奏欢快的曲子? 因为……因为……还因为 (作者赵恺在5岁那年他的父亲就是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死的, 这里的朱丹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 其实就是他自己。 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就是他看到在12月13日国难日里, 有很多人……用他的话来说他是在战争与苦难中成长的人。 ) 你看:

师: (课件加音乐) 屠杀持续了40多天, 近1000个小时, 大约60000分钟。 屠杀了我们300000万同胞, 约12秒就有一个生命在消逝……

(课件屏幕继续呈现:)

屠杀持续了 (师引读) /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

屠杀了我们300000万同胞, 约12秒就有1个生命消逝……

短短的12秒钟, 在南京城就有一个国人鲜活的生命结束了, 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 这是什么?

(四) 研究意象 “雪与笛声”。

不对, 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我们的大作家没有写啊? 但我们读了却感到这个日子无比的感痛, 凄凉, 是不该吹欢乐的曲子的? 作者在后面用了很多笔墨写“雪”, 你看:

“入夜, 南京城开始飘雪。 朱丹披着雪花, 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

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 仿佛一片幼松林。

顷刻之间, 雪大了, 一团一团, 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 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写“雪”。 结合自己的经验想想雪一般象征什么?

如“《江雪》中的“雪”;林冲雪夜的雪;忽如一夜东风来, 千朵万朵梨花开;

读句子, 思考:作者给我们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孩子不对啊? 坠落的雪花为什么纷纷扬起? 有风吗? 有什么力量使雪片纷纷扬起?雪在天地间翩然回旋是什么力量? 没有风是什么力量? 笛声。 这时在纪念碑广场上只有笛声, 在天地间只有笛声, 这里所有声音只有笛声, 这里所有的人只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笛声, 这就是朱丹的笛声。

出示:并放音乐。

笛声凉凄切, 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 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同学们在静静地倾听, 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引读“笛声, 生:悲凉凄切。 师:犹如。 生:脉管滴血。 师:寒冷。 生:凝冻着这声音。 师:火焰、生:温暖着这声音。 师:孩子们。 生静静地听着。 师:他们似乎听懂了这。 生:如泣如诉的笛声。

(五) 研究比喻。

就是这如泣如诉的笛声让天地动容, 让雪片纷纷扬起, 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那是什么力量让朱丹如此动情? 如此悲伤? 如此凄切? 读:出示:“临近石碑, 只见一片莹莹光亮, 像曙色萌动, 像蓓蕾初绽, 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那是什么?

是烛光, 是孩子, 是一群自发的孩子?

统计数据调查内容人数百分比 (%) 摇摇你有没有预习A.有76 27.1那一片在雪中的烛光, 作者比做了 (曙色萌动、蓓蕾初绽、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曙色?萌动后是什么?、蓓蕾?初绽后是什么?这难道仅仅一片烛光吗?是什么?力量, 是责任, 精神。朱丹的那笛声仅仅是笛声吗?是的, 就是心中的力量, 就是那种民族责任, 就是那种梅花般的精神, 让朱丹不肯在这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吹奏欢快的曲子;因为这个日子对南京的人们来说不能忘记, 对全中国人来说不能忘记, 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来说不能忘记, 所以他选择了放弃终试。

实用文课程?B.没有 (六) 小结, 升华中心, 余意未尽。

人生的抉择是痛苦的, 悼念亡灵是悲伤的, 但我们更要化悲痛为力量, 文中是不A.是内还容有单一薄个也在抉择?7025

摇摇坐在在学主习考实席用正文中的B., 文是体一感位差声名远扬的7外0国音乐大25师。

时遇大到师的什问么题也是没什说, 只是默默地打量着朱丹。 那神色, 仿佛是罗丹在打量雕塑作品。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 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 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 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

大师说:“不, 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 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 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

说完, 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默读: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紧握的是谁的手? 他这觉得朱丹是一个 (德艺双馨的人才)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将在艺术道路上吹更多更好的曲子。

关于国耻日

韩国:把8月15日定为光复节, 首都汉城遍插国旗, 全国纪念, 放假一天。 而且那一天所有的餐馆都贴着:我们今天不欢迎日本人来就餐, 我们不为日本人服务。

法国:战后每年11月11日, 法国停战节, 纪念死难者, 如同国庆节一样隆重。

以色列:每年犹太历7月27日, 以色列“灾难和英雄”大屠杀纪念日, 广告和娱乐活动停止, 降半旗, 警报长鸣两分钟, 行人肃立, 车辆停驶。

波兰:波兰11月1日亡灵节, 全国警报长鸣两分钟, 行人肃立, 车辆停驶。 人们到墓前志哀, 连儿童都异常安静。 奥斯维辛集中营举行沉痛的悼念活动。

俄罗斯:从1996年开始, 俄罗斯把德国入侵苏联的6月22日纪念日作为“缅怀和哀悼日”, 全国默哀一分钟, 降半旗, 文化单位和广播、电视停止娱乐活动和节目。

小结:忘记大屠杀, 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板书

木笛———————朱丹

梅花雪笛声烛光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歌颂在这件事中涌现的许多无名英雄,有人满怀激情谱写了这样一首歌,请看——(播放歌曲《为了谁》)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为什么要歌颂他们?

今天我们学习22课,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2、指课题:解释“大江”,你知道大江指的是哪里?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课文思路

1、自读课文

2、读生字词

3、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段

1、[录像]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此时,

2、荆江出现险情!武汉出现险情!九江出现险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面告急。情况真是……[板书:万分危急]。

A、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B、提问:常言道:水火不留情,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面临灭顶之灾,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顷刻间将淹没在滚滚而来的滔滔洪水之中,许多人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C、如何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

3、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于是――(点击课件:出示部队出发的录像和文字,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4、从“日夜兼程”“挺进”体会到什么?(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再读,读出“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5、教师过渡: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将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抢时间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找到哪一句?[课件出示所有句子]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官兵抢险的速度快?

3、学生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手势理解“穿梭”。

4、重点指导读:大堤,保住大堤。狂风为我呐喊……

5、过渡: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尽管伤痕累累,可是他们却全然不顾。这就是人民子弟兵(指板书)铮铮铁汉的本色。

6、我们来看一看抢险后的官兵,此时,你想对这些铮铮铁汉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上。

7、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也充满了无比的敬意:[点课件:出对联]一起读。指导:这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呀,师范读。(读得再深情些)齐读。

8、小结:这副对联,是对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英雄形象真实写照。

9、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大特写。

2、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做上批注。

3、全班交流。请2、3个回答。

教师相机评价:人物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难怪令人感动。语言描写也另人物形象动人心弦。点课件)

4、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课文怎么说?。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还知道那些?

5、指导朗读。

六、回顾歌曲《为了谁》

[背景音乐《为了谁》]同学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让我们在一次深情的赞颂:(出:齐读对联)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大江保卫战,去感受他们的感人事迹!

七、课后作业。

1、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

2、大江保卫战

万分危急

一课时教案洗手 篇4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辅读学校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第十二课,本课为看图学文,课文配有洗手图片,通过让学生学习,能够学会正确洗手,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生:

1、认读词语:洗手、毛巾、肥皂;

2、知道洗手的流程,并且会自己洗手; B生:

1、尝试跟读词语:洗手、毛巾、肥皂;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洗手; C生:

1、能安静坐在座位上;

2、能配合练习。(2)过程与方法: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洗手。(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读词语:洗手、毛巾、肥皂;

2、懂得洗手的流程。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游戏法、情景教学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相互问好。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大家欢迎吗?(我们鼓掌欢迎小动物)

师:(出示布偶)看,这是谁? A生:小白兔

师:你们喜欢小白兔吗?有听过《小兔子乖乖》这首歌吗?小兔子也很喜欢这首歌,瞧,她唱起歌来可好听了(教师边唱边做动作)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哎呦,(动作:小兔子不小心摔倒了)教师问:小白兔怎么了? 生:小白兔摔倒了

师:看,小白兔的手怎么了? 生:小白兔的手脏脏的

师:小白兔不高兴了(带上语气)怎么办呢?(看学生反应)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小白兔洗洗手,好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洗手

二、新授

出示小白兔,小白兔的手太脏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洗洗手,大家会洗手吗?洗手要先卷起袖子,(帮小兔卷起袖子,也可以一边让学生卷起自己的袖子)把手放进水里,搓搓手心,再搓搓手背(教师把小白兔的手呈现给学生看)看,小白兔的手是不是洗干净了?小白兔的手湿湿的,要用什么来帮它擦干?(学生回答:毛巾)教师做动作:帮小兔擦干手。

2、师:我们帮小白兔的手洗干净了,小白兔可开心了,现在呢?你会自己洗手吗?教师要按步骤再回顾一遍洗手流程

3、师:老师今天给你准备了一些食物,等会跟小白兔一起分享,(拿出食物)在吃东西之前要先做什么呢?(洗手)

三、结束

教师让学生和小白兔一起分享食物(播放音乐)

《江南》第一课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 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3、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三拼音节

加一加:氵+工=江。字谜:工人在水边——江。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2、学习“南”。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3、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2)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新|课 | 标|第 | 一| 网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春笋》第一课时教案 篇6

“学程导航”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春笋

共几时

2时

第几时

第1时

讲读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朗读文。

2学会本的9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声、冲、破、块”以及3个偏旁。

4整体感知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资源

收集与春笋有关的资料。

预习设计

读准字音,读通文,标上小节数。

2会用“声、冲、破、块”组词。

3收集与春笋有关的资料。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春笋的信息。

2[出示题]指读,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8页,借助拼音,把文读正确、通顺,读完一遍就标上小节符号。

学生自由朗读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开火车抽读

3逐句朗读

全班交流,指读句子,从中强化或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4数一数文有几个小节?请两位同学分小节朗读文。

师生点评,评出“小小朗诵家”

全文朗读。

这么嫩生生的小春笋能够长成这么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了不起!老师很佩服它,你呢?一起来把它再读一遍吧?男生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又一节”、“再向上”时男女生齐读。

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

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揭题、解题

小朋友们,仔细听,[播放:雷声]这是什么声音?

2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

3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谁来读读题?

二、正音、朗读

小春笋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听过文,你能自己朗读吗?

3、出示词语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逐句出示: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4句子读正确了,就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再把文朗读一遍吧?待会老师要请你推荐读得最好的或者有进步的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好吗?找到你的好朋友,一起读文。待会老师要请你来推荐朗读优秀的同学来表演。

二教学生字

我发现交了节节向上的小春笋做好朋友啊,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变得更加好学上进了,真好!下面来做小老师,学写四个生字,好吗?先把我的问题回答正确,然后你就是合格的小老师了,可以带领大家一起来组词。

作业

设计

熟读文。

描写习字册,“声、冲、破、块”。

酒店管理一课时优秀教案 篇7

以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花样跳绳“一带一跳”的动作要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身心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教材分析

花样跳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因其花样多、趣味性强、锻炼价值较高、方便易行,深受大家的喜爱。“一带一跳”是众多花样中的一种。本课是水平二(三年级)花样跳绳第5次课,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是巩固学过的单人和双人花样跳绳动作,学习“一带一跳”动作。

本教材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好进出跳绳的时机,配合同伴连续跳绳的能力,发展学生身体的灵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及弹跳能力。

本课虽然趣味性强,但跳绳毕竟是一项对协调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所以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经历跳会—会跳—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的过程,才可能掌握一定的跳绳技术和锻炼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从而体会到跳绳带来的成功喜悦,并积极地参与跳绳运动,去锻炼身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学好花样跳绳充满信心。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弱,学生喜欢学习运动技巧,表现欲望比较强,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但兴趣容易转移。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安排灵活多样的跳绳练习,让学生人人享受跳绳,人人都有进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氛围,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学练,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通过榜样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到优美的动作,从而能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动作,促进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课堂上还要让学生互相配合,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此学生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还能掌握更多的有关跳绳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

课堂以永登县非常熟悉的兰州拉面开头,顺势自然地用跳绳做起“兰州拉面”来,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师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学习。在课的准备部分,播放《大家一起来跳绳》歌曲,学生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热身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主课教学。基本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分别进行了1min并脚跳绳、单人及双人自由跳、“一带一跳”、闯关游戏、鸭子步行走游戏等,学习的内容由易到难逐步过渡,通过教、学、巩固等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突破教学难点,采用教师示范、先分解后整体、榜样引领、鼓励教育、兴趣引导等方法。在结束部分,采用《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放松练习的歌曲,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放松目的。

点评:

从技术动作教学走向运动能力教学

本课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的设计思路清晰、形式新颖、有创造性、有特色,导入设置合理;能根椐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技能等方面的有效发展。

采用“启发式”、游戏和竞赛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准备部分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兰州拉面”为情境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奋性,为迅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和身体基础。

基本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单人速度→单人花样→双人花样的练习为本课主教材“一带一”双人跳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有效地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闯关游戏”有利于巩固提高“一带一”双人跳的技能水平,体现了从技术动作掌握到技术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游戏“鸭子步行走”能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符合身体素质“课课练”的教学要求。

结束部分,在《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的伴奏下,全班学生跳起舞蹈,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恢复。

值得商榷的方面:

1.学习目标设计欠缺发展体能的目标,如,通过本课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弹跳力、灵敏性等。

2.基本部分的1min跳绳和单人花样跳绳(并脚跳、单脚跳),二者动作的完成有相同之处,选其中一个内容就可以,建议选后者,同时放到准备部分练习,在作为常规跳绳练习的同时,又达到热身的作用,还为本课主教材增加了练习时间。

3.关于双人花样跳绳的概念:双人花样跳绳包括单绳和双绳。本课教材双人花样跳绳——“一带一跳”不清楚、不明确。应该是“双人单绳一带一花样跳”。

点评人: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

盐类的水解一课时 篇8

本节为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内容理论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运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有关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应注意发挥学生运用能力并对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从整体看本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既有概念又有规律总结,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知识总结规律,并配合实验验证,引起学生兴趣。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提问)酸碱水溶液为何显示酸碱性?

学生活动:(讨论并小结)酸溶液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溶于水后电离出的氢离子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生成水分子的方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c(H+)>c(OH-)。碱溶于水后电离出氢氧根,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向生成水分子的方向移动,氢离子浓度降低c(H+)

教师活动:(总结)酸碱溶液呈现酸碱性是由于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导致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引起的。

(提问)盐溶于水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是否盐溶液一定显中性呢?

布置试验任务要求学生操作

学生活动:(实验)用PH值试纸检验CH3COONa、NH4Cl、NaCl、Na2CO3四种溶液的PH值

(现象描述)CH3COONa、Na2CO3显碱性、NH4Cl显酸性、NaCl显中性。

(结论)盐溶液并不都呈中性

教师活动:(总结)可见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也发生了移动

(提问)盐类溶于水后会发生电离,请思考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离子间是否反应?

学生活动:(讨论小结)CH3COONa溶液中存在CH3COO-、Na+、H+、OH-等离子,其中H+与CH3COO-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

教师活动:(讲解)当水电离出的H+与CH3COO-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后溶液中H+浓度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导致c(H+)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NH4Cl溶液和NaCl溶液为什么显酸性和中性?

学生活动:(讨论小结)NH4Cl溶于水电离出的NH4+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OH-浓度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生成水分子方向移动,c(OH-)

教师活动:播放动画模拟醋酸钠、氯化铵的水解过程

(总结)盐溶液呈现酸碱性,是由于盐电离出的离子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移动,使得H+和OH-浓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提问):硝酸钾、碳酸钠、氯化镁溶液显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请在讨论基础上实验验证。

学生活动:(讨论并验证)硝酸钾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镁溶液显酸性。

教师活动:(讲解)盐类根据组成的酸根及阳离子可以分为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归纳这些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活动:(总结)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碱弱酸盐呈现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

教师活动:(讲解)只有弱酸酸根或弱碱阳离子才能与氢离子或氢氧根形成弱电解质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含有它们的盐溶液才呈现酸性或碱性。所以以上规律可以总结为:有弱才水解、谁强显谁性

(讲解)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盐类水解的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ppt演示)CH3COONa+H2O=CH3COOH+NaOH

(讲解)书写方程式时可以把水解看成是中和的逆过程,请同学们书写碳酸钠的水解方程式。注意多元弱酸根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碳酸根要先水解成碳酸氢根,碳酸氢跟进一步水解成碳酸根,且第一步水解程度远大于第二步。

学生活动:(书写方程式)NaCO3+H2O=NaHCO3+NaOH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盐类水解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平衡有关化学平衡建立和移动的原理同样适用于盐类的水解,大家应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

布置作业:1.课外探究:推测并检验碳酸氢钠、硫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2.认真总结本节知识。

3.世纪金榜本节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一、盐溶液的酸碱性

二、盐类水解

1.盐类水解定义。

2.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电离→(弱酸酸根→结合H+弱碱阳离子→结合O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水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3.盐类水解的特征

中和反应逆过程为吸热反应

水解程度微弱无气体沉淀生成

水解的盐是溶于水的

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必须含有弱酸酸根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阴阳离子所对应的酸或碱谁相对强,显示相应的酸碱性)

同强显中性(阴阳离子所对应的酸或减,强度相同显中性)

六、教学反思

1.基本满意,学生接受程度良好。

2.本节配有实验,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3.通过学生的练习可以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

4.有些练习没时间当堂完成只能留为课下作业。

《除法》第一课时教案 篇9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笔算。

3、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页例题,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中的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9÷3 6÷3 12÷4 30÷6

90÷3 60÷3 120÷

4选择60÷3。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2、口答。

600里面有几个百?900呢?1800,3000呢?

3、笔算。

86÷2 57÷

3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二、新知教学

1、谈话: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养鸡场参观。

老师提供图片及数据,“谁能依据老师提供的数据介绍一下养鸡场的状况。”

学生叙述题意后列式:600÷

3“你认为得多少,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指名学生交流算法,同学们评价并选择得出正确的算法。如:

(1)6个百除以3得2个百即200。

(2)先不看600后面的两个0,直接算6÷3=2,然后在后面添上两个0即可。

(3)快速口算:900÷3 2500÷5 3000÷6 1200÷4 700÷7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比没一竖行中的三道题,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一题是基础题?”

2、谈话:咱们继续参观。

出示数据,“怎样列式?”

“你估计尚大约是几百,并说一说估计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写竖式,完成第一步。提问:“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

“百位上的9除以2后有余数吗?余下的1 怎么办?请同学们继续完成。”

让学生说说算法。

“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特别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的问题及每一次余下的数如何处理的问题。)

”你有哪些检验的方法。”

3、回顾、小结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5、反思学习过程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完整叙述题意,然后解答。

2、“想想做做”第5题

“你有几种方法来求证是否够装?”

学生会提到用乘法,把130×4的积与540比,或降540÷4的商与130比,指出两种都可。

3、“想想做做”第3题

《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篇10

第一:巩固深化,应用练习

(1) 创设情境 :运动会快要到了,老师打算搞个小小运动会,但是老师不知道应该开展什么运动,你能帮助老师吗?

(2)学生举手投票。教师在黑板显示结果。

(3)师: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图表示吗?

(3) 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这样图? (半格)

(4) 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师点拨 知识点、 重点、 难点。学生填涂统计图并讨论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

第二步:课堂总结

师: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你表现的怎样?今天学习的和一年级学的有什么区别?学生反馈:一年级一格代表一,现在一格可以代表多。学生通过小结和对本节课的自评,加强对自己的认识。

第三步:后续激励

师: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例如我们可以统计一下今天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最好,或者统计一下我们班一个月以来哪位小朋友得的红花最多等等,数学源于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能用到。

师统计今天小组比赛情况,最高分的得到其他小组的表扬,并激励其他小组明天继续努力。学生对本节课最高分的大组进行表扬。通过联系本节课的内容和评比表,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

(二)教学检测安排

该课时的教学检测重点是巩固学生填涂条形统计图的能力。在本课时,教师采用直接画图的检测方式,包括小组讨论、收集数据和填涂统计图,训练学生的填涂能力。在本课结束后预留五分钟为学生自评和他评时间,教师进行解疑和检测。

《日本》第一课时说课 篇11

一、说课程标准

结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学生尝试利用日本地形图,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提高学生的读图、指图能力。

(2)学生根据日本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方式,学生概括日本的位置范围,找到主要岛屿,归纳地势、地形特点,简要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从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看待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二、说教材重难点

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影响。

三、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一个人一旦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1)展示日本的地震视频资料,引出话题: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点明学习主题,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观看多组图片,从多角度认识日本,再次加深对日本的印象,为探索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设下铺垫。

(3)展示日本的国旗、国徽、国花、国歌等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合作探究,探索新知。教学中我设置了探究问题:

活动一: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因此这部分首先通过“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及地图,多角度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生上讲台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对其结论进行质疑和补充,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通过展示交流环节,可以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二:日本的地势、地形特点。学生阅读地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日本的地势地形特点,选派代表汇报组内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再一次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三: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突出特点。

(1)读图识理:学生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以及上学期所学知识,说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2)畅所欲言:通过日本3.11地震与我国汶川地震的数据比较,学生畅谈日本应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从而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3. 总结归纳,设置悬念。教师简要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并梳理本节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用悬而未解的问题设置悬念,这样既与课题遥相呼应,又预示了新知识,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最近发展区。

4. 巩固练习,展现风采。针对教学内容和重点和难点,设计巩固练习题,以此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篇12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 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幼好动, 有强烈的好奇心, 注意力分散, 因此, 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

2. 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 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 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知识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 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 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 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 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 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 在学法中, 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 从而达到发展思维, 提高能力的目的。

2. 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 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 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我将按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知识运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图, 通过“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动, 引出“50+50=100”的等式, 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 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 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 观察探究——形成概念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突出这个重点。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图, 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交流,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通过展示图片,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观察比较】接着, 我提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 认识到列出的式子中, 两个式子是等式, 还有两个式子不是等式。而这里的等式与前面的等式不同, 它们都含有未知数。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 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 从而得出方程的概念, 即“像x+15=150, 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为突破这个难点, 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础上, 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帮助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 体会方程就是一种特殊的等式。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知识运用

“试一试”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体会方程的思想, 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准备。

“练一练”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采用学生抢答的方式, 通过判断题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引导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逻辑联系, 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第二题通过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用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 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的模型, 内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题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 根据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维特点, 又有利于学生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4. 引导小结

本课的小结采用学生小结的模式, 这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总结。

5. 布置作业

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我布置了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个人写一篇数学日记, 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同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布置了探究题。

酒店管理一课时优秀教案 篇13

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这幅图画,看谁的眼睛最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嘛? 我们先来看音节,它的声母是,韵母是,我们知道 iu并列。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字,我们学过这个字的左半边,…… 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秋天这一课。齐读课题,秋天。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师:哦 你关注了植物的变化 生:结果实,师:果实累累

生:动物冬眠,师:你关注了动物的变化)

新授课:

哎,来看看,这节课和我们以前学的不一样了,看一看,这是这篇课文,后面这一页有条框里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后面还有课后作业。条框需要认准,田字格必须认准会用,明白了么?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里面出现的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里的生字,你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

看看这个你能读准嘛?

哎,在这些生字里面啊,有一个,树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看看有什么变化吗?(捺变成了点)

我们再来看看叶的偏旁也出来了,叫什么?(口字旁)会的头上是?(人字旁)

老师这儿有几个字想问问大家,看看谁能读出来,(秋天,天气,树叶,一片片,一会儿,一群大雁)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面都有一(你关注了汉字);解释不一样的读音(他发现了读音不同),在不同词语中一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在读词的过程中要看准拼音度准确,让我们再读一遍。

第一段授课:

词语读的准确,句子也要读的正确,赶紧借助拼音读一遍吧。谁来试试。(你能把字音读准确,真棒。)(一定要看仔细,要做到不加字)(能做到词语连读,把句子读通顺)

读了这段文字,你发现秋天有什么变化么?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你关注了天气的变化,还发现了植物的变化(树叶黄了,然后它落了下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片叶子落了,这是……,书上用的哪个词(你真会读书),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就像美丽的蝴蝶,你能把秋天的变化读出来么?自己试试。来试着读读。她能够把句子努力的读下来,但是我没有感受到秋天的变化,请你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请你学着我的样子,读出秋天的变化。(生:齐读)谁来试试? 天气凉了,快加件衣服吧!我好想看到了满树的黄叶,可真美啊。

其实,这句话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文章是由自然段组成的,听,小伙伴告诉我们什么了,谁发现了?(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就有两个空格,所以我们在这里标上1,表示第一自然段,赶紧找找第二自然段在哪?第三自然段呢?哎呀,你们找的真准,赶快拿起笔来标一标!

看一看,数一数,一二三,标对了,你标对了么?没标对的同学赶快改一改!

秋天啊悄悄的来到了我们身边,请你小声读读第二自然段,再看看55页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先读再看。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大雁排成了人字)大雁在哪啊? 书上那句话描写了天空。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真美啊,怎么读出来呢?谁来试试? 那么那么……把天空的美展现出来了。真高呀,我们一起来读读。刚刚我们第一眼看到了(大雁),快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大雁,找到的同学赶快读一读。谁找到了,给大家读读!

他们在飞行的过程中,不断变换着队形,一会儿……一会儿……,这一会儿一会儿把大雁不断变换队形的样子展现在我们眼前了,你能读出来么? 嗯,他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哇塞,它还会在天空中写字呢,可真有趣。

老师有问题,你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老师么? 天空什么样?

一群大雁在做什么?

第二自然段先写了天空,再写了大雁,把两句话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二段,让我们闭着眼睛想象着这个画面,说一下第二段的内容。

孩子们,第二自然段,我们要读的是,你一定要看仔细了!

秋天,真的来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我们高兴地说:啊!秋天来了。天空那么高,那么蓝,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一会儿……,我们兴奋的叫到:啊!

秋天真的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张开双臂,大声的赞叹道:啊!秋天来了。

第一课时教案(本站推荐) 篇14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5.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6.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诱情激趣

师生活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我们一起写“恐”这个字。“恐”是生字,上面是一个“巩”,下面是一个心字底,当你看到心字底时,你想到了什么?(很恐怖、很害怕、可怕的恐龙等等)“心字底”表示这个字常常和心情有关系。随机板书:恐龙。

大家了解恐龙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3人)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恐龙(2种)的图片,想看吗?——认识它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霸王龙、马门溪龙)。

看过了图片,恐龙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难怪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最初把它叫做“恐怖的蜥蜴”!

当你看到“飞向蓝天”这四个字时,你又想到什么?

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飞向蓝天的恐龙”(加上“的”字)当你第一次看见到课题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板书:问号

看来大家的疑问时一致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号吧。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字词学习

教师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带着老师的要求:

可见出示朗读要求: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遇到疑难的地方,多思考,做上标记。喜欢的 句子多读几遍。

2.变朗读边思考:恐龙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学习的非常认真。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其中有些很不错但难读的词

语和句子,我们先来认读两组词语。

1、出示词语:

认读第一组词语:恐龙

鸽子

顿时

描绘

骨骼

后裔

崭新

隧道

繁衍

毋庸置疑

出示第二组词语: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

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

凶猛异常

轻灵

敏捷

五彩斑斓

身体轻盈

凌空翱翔

天之骄子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纠正字音)

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这两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

当你读了第一组词语时,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读了第二组词语呢?

对比这两行,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排描写的是鸟类,第二排描写的是恐龙。)

男女生分读、齐读。

(利用课件,教学难读字音——读、难写字词——教师板书、难理解的词语——讲解)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教师活动:迟钝的反义词是什么?课文中找一找。(预设:敏捷)钝——吨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三、疑问回顾、文本学习

(一)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

教师活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我们现在一起来回顾刚才的疑问:恐龙

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

教师活动: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一个恐龙飞上蓝天的结论的句子,你们找到了吗?(出示句子: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谁会读?自己试一试。指名读,提示:注意句子中的停顿。齐读。

1、这个结论多么不可思议,自己再把它读一读,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1)“二者”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根据上下文思考。(2)“一支”:强调“一支”。(3)“漫长”:讲解“漫长”。

2、这段话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资料出示:中生代: 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 2.5 亿万年至 6 500 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 1.8 亿万年左右,当时还没有人类,只有爬行动物和数量繁多的恐龙,因此也被称为恐龙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4、朗读句子

教师活动:课文中也有描写恐龙的句子,老师觉得很难读,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一)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

1.过渡:科学家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请同学们一句一句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能不能发现每一句中关键的词语。课件出示:

①发现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②没有找到相关的化石

③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许多相似之处 ④提出亲缘关系的假说 学生排序:③④②①

2.说说恐龙和鸟类的相似之处。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是怎么说的呢?(课件出示:科学家指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多种形式的朗读。(1)再次回顾“后裔”是什么意思?

(2)把课文中的“有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讲解科普文章的用词准确性)3.刚才是科学家的假说,那找到相关化石了吗?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朗读: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找到。)你读到了什么?抓住关键字:一直。

4、现在我们都很相信鸟儿是有恐龙演变而来的,但是科学家得出这个结论容易吗?你从哪儿看出来?学生再次默读,找依据。

1.科学家做这些研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觉得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品质?你想对科学家说些什么?(由此讲解“赫胥黎”。)赫胥黎就是当时对这项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出示简介。朗读课文原文: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4.这时候,辽宁西部传来了喜讯,到底文中是怎么说的?我请同学来读一读。抓住并讲解“欣喜若狂”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会做什么?朗读。3.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点睛’之笔”什么意思?(结合成语画龙点睛来讲解)有一个成叫——“画龙点睛”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最后、最关键的一步)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 通过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吗? (2) 齐读课题。 (3) 指导读课题。(要读得轻一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月亮的不同读法,读得洪亮感受明亮,读得舒缓感受朦胧。)【设计意图】开始上课时,通过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看?做?)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谁在望月?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 (1)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闪烁、船舱、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外甥。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作者与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一起望月时看见的景色,产生的联想和进行的对诗比赛。)

三、欣赏月下景色,感受美景

课文的内容我们理清楚了,下面我们和作者一道,去江轮的甲板上欣赏那迷人的美景。请同学们用心听,你从中仿佛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都记在脑海里。

1. 教师配乐范读第二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色。

2. 学生初读第二段,感受月色的美丽,思考:月光的美是怎样的美? (1) 你认为用哪些词能说出这时江上景色的特点?(柔和、安详、宁静、静谧); (2) 你还能用哪些学过的词语形容月光下的景色?(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3) 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月色的美? (1) 月色宁静美。(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2) 月色灵动美。(出示)“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3) 月色朦胧美。A.“隐隐约约”说明两岸的黑色剪影看不清楚,有一种朦胧美。B.指导朗读这句话,突出“隐隐约约、伸展、起伏”几个词语,感受朦胧美。C.理解“镀”字。将“镀”换成“染”比较,体会用“镀”更显得有光泽。D.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江两岸景色的美。

4. 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交流朗读心得。

5. 齐读第二段,把对月夜景色的感受融入其中。

6. 如此美丽的月色,这样的夜深人静,你能从其他地方找一个词形容这时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吗?(强调环境和心情) (1) 学生回答时适时解释“清幽旷远”。(联系图画,幽静、宽阔、辽远) (2) 适时解释“沉醉”。你有过沉醉的感觉吗,什么情况下你会沉醉?(指导用“沉醉”说话)

7. 读3-5自然段,思考: (1) 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和小外甥沉醉在优美的月色中? (2) 我们为什么会沉醉?(多媒体出示“月光,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的形式,强化了朗读训练,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配乐,创设了月下江景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月色的静谧美好,激发了朗读热情。

四、吟诵月之诗句,体会诗情

皓月当空,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们如果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他们有的会吟诗作画,有的会饮酒助兴,甚至有的会轻歌曼舞,那文中的小外甥想到什么呢?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好不好?

1. 投影出示小外甥和作者背诵的古诗。

2. 分角色朗读。 (1) 男女声分角色读。 (2) 教师和全班学生分角色读。(师读舅舅)

3. 看到后面有什么号?表示什么?那哪位聪明的小外甥接下去?(学生对诗)

4. 月光下,我们尽情地对着诗。此时此刻,(课件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5. 写月亮的诗句非常多,老师也搜集了一组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家一起读(同时多媒体出示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6.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在诗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有时月亮天真、童趣,有时孤独、惆怅,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发出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声声叹息,自读诗句,从诗句中,你能找到怎样的月亮。

7. 写月亮的诗真是又多又美,不过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歌曲也很美哟,你们谁知道,唱一下: (1) 指名唱写描写月亮的歌曲。 (2) 描写月亮的歌曲非常多,同学们请听。播放歌曲片断:《明月几时有》、《静夜思》、《月亮之上(凤凰传奇)》

8. 这些美妙的诗,这些美妙的月光,此时此刻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里。请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总结: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使旅途之夜变得其乐无穷,而且使文章丰富多彩,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诗句、格言,可以使文章更有魅力、有品位。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体会到诗与月的交融,本环节紧紧抓住了“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这句点睛之笔。第一次在学生对诗后,第二次在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听完歌曲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中月,月中诗。

五、观察月亮图片,启发想象

过渡:当我还沉醉于诗的意境和月的清辉之时,聪明的小外甥却已经在想月亮像什么呢?

1. 观察一组月亮的图片,展开想象,把你心中的月亮写下来,下节课与小外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课后交流。

上一篇:小学儿童心理学选择题下一篇:oppo总部对分店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