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2024-08-15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精选15篇)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1

一、直接法:根据选择题的题设条件,通过计算、推理或判断,最后达到题目要求。这种直接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判断或推理而得到的答案的解选择题的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二、间接法:间接法又称试验法、排除法或筛选法,又可将间接法分为结论排除法、特殊值排除法、逐步排除法和逻辑排除法等方法。

(1)结论排除法:把题目所给的四个结论逐一代回原题中进行验证,把错误的排除掉,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一逐一验证所给结论正确性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称之为结论排除法。

(2)特殊值排除法: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在解决这类解答题,可以考虑从取值范围内选取某几个特殊的值,代入原命题进行验证,然后排除错误的,保留正确的,这种解决答题的方法称之为特殊值排除法。

(3)逐步排除法:如果我们在计算或推导的过程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进行,即采用“走一走、瞧一瞧”的办法,每走一步都与四个结论比较一次,排除掉不可能的,这样也许走不到最后一步,三个错误的结论就被全排除掉了。

(4)逻辑排除法:在选择题的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四个选择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尽量避免等价、包含、对抗等关系的出现,但实际上有些选择题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原则,致使又产生了一种新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它是抛开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四个选择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取舍的一种方法,当然最后还有可能使用其他排除的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返回目录

如何学好数学

要想数学成绩好,首先在思想上要把数学的重要地位确立起来。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公认最难的科目,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难把它学好。数学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特别多,只有每天多拿出一些时间去学数学才能日积月累把它学好。

学数学光靠努力还不够,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比如常见的代入思维、试值思维、画图思维、分类讨论等。数学公式是必须要熟记的,背会以后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做题,根据题眼去分析,即使没有思路也要尽最大努力尝试解题。

学数学做题是一方面,在做题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反思和总结,要懂得举一反三的道理,做一道题目要学会一个类型的题目,要在做题过程中触类旁通。学数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踏踏实实去做题和训练才能学会数学。

学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自学能力,听别人讲多少遍也不如自己做会一遍好。实践出真知是没错的,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多自学能力非常强,遇到不会的题目能自主研究、琢磨,一道难题甚至能思考好几天,直至弄明白为止,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返回目录

数学怎么得高分

1.数学基础要打好

如果是要提高数学成绩,那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基础,因为数学的基础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那么后续的提高难度非常大,这样对于自己的做题效率,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部分学生之所有成绩一直无法提高,就是因为没有打好数学的基础,这样自然是对后续的学习影响非常大的,要积极做好基础的积累工作。

2.数学的学习方法

另外学生还要知道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建议各位学生要在课堂上多听老师的做题方法,还有就是了解到数学公式的应用以及具体的性质,这些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建议各位学生在课后要保持足够的训练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不可能在听了老师的讲课之后就完全掌握知识点,还需要足够的训练才能稳固这些知识点,自然才能提高数学成绩。

3.提高做题的效率

之所以长期训练数学,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做题效率,因为在考试过程中,如果因为运算而浪费太多的时间,这样对成绩的影响自然是非常大的,一定要了解到数学的提高方法,通过综合的方式来提高数学成绩。另外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多了解关于数学公式的运用,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重点。

<<<返回目录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2

数学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是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关于数学中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数学是进一步学习、工作的基础.搞好初三数学总复习, 这是一门学问, 复习得法, 事半功倍;若不得法, 事倍功半.下面就新课程数学的总复习教学, 谈谈自己对具体做法的几点看法.

1 全面复习, 加强双基

这个阶段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 提高基本技能, 形成知识系统.

1.1 立足课本, 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编, 部分题虽然“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教材中题目的拓展、变形或组合, 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深钻教材, 把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做会, 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 也要学生认真完成, 集中精力把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各知识块组织复习, 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四大块: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将几何部分分为四大块: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变换、图形与证明.复习中提出每块知识的复习目标, 指导学生按“目标”复习, 同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部分知识进一步巩固, 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 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 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1.2 夯实基础, 关注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 中考数学命题有足够的分值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 从中考数学试题来看, 整卷用于评价学生毕业水准的基础分值在105分左右, 约占总分 (150分) 的70%;如果再计入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 所占分比例更大.因此,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 必须夯实基础, 通过系统的复习,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高效.

中考数学命题时一定会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 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 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 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 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 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 教师能教的, 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 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

1.3 加深理解, 指导方法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知识结构, 形成整体的认识, 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轴交点之间的关系, 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 在复习时, 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 从结构上把握教材, 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 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 如配方法, 换元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 它所适应的题型, 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1.4 提升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 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 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 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 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 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 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 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 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有关, 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 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 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 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 所以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 让学生细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和转换的.

2 综合运用, 加强能力

这个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系统为主, 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 提高能力.

2.1 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

此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能综合运用.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稍有难度, 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又要使学生能从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 且侧重双基, 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 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 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解决疑难,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 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 查漏补缺, 做好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等的归类, 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和记忆.

2.2 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 大致包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复习中, 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呢?

1) 尝试变更一些命题的表达形式, 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训练, 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 尝试多样化解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 产生的解题方法各异, 如此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 开拓思路, 优化解题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 尝试变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多层次变换, 既加强知识之间联系, 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尝试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如此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 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 狠抓重点, 强化提高

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多边形”、“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 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近几年的应用题有所增加, 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 总复习中要把近三年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进行集中研究, 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另外, “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 此类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 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是很高, 但题型新, 背景复杂, 文字表达冗长, 难于审题, 所以在最后阶段要适当训练, 以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 热点专题, 战前练兵, 模拟中考, 查漏补缺

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 必须做适量的模拟试题, 来检查复习效果, 并查漏补缺, 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 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并加强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和训练.知识的积累在于点点滴滴, 要使学生在应考时能够镇定的应对不会的题, 回顾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从条件入手, 挖掘隐含条件, 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 从而争取解决问题, 就算争取部分解决也可, 力争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4 面向全体, 关注发展

总复习工作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次开展复习教学, 分类推进, 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 要面向潜能生, 第一阶段的复习教学要注重“低起点、多归纳、勤反馈”.

由于潜能生基础较差, 因此复习教学的起点必须放低.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作为起点, 通过所学知识类比进行复习.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 “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复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给予学生多归纳、多总结, 让学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三线八角”复习教学中, 由于图形较为复杂, 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F”型, 内错角找“Z”型, 同旁内角找“C”型, 并总结区分“三线八角”中的截线是形成“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公用线, 能够分清截线和被截线, 从而正确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和特征.只有不断的总结归纳, 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及时反馈, 可以提高补缺的效果, 使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受到激励,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潜能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 因此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 正确地对待潜能生, 认真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 有意识地“偏爱差生”, 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态度存在反复, 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并试图创造条件让潜能生体验成功.

其次, 也要注重中等学生的大幅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 解题时经常出现完全可以避免的失误.因此, 对他们要求要更严格, 注重其分析和解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使其不会失分太多, 尽量大幅提高复习成效.

另外更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解题时注重逻辑关系, 力求解题完美, 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 课外适当单独培养解题技巧, 提高灵活度, 使其真正冒“尖”.

切切实实提高复习实效是数学复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 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结合实际定好复习计划, 用心探究有效的复习方法, 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群策群力, 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 切实提高复习实效.

摘要:中考数学试题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指导思想”, 具有“知识基础化、题材生活化、能力层次化、思想开放化、试题结构稳定化”等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复习工作.本文从“全面复习、加强双基;综合运用、加强能力;战前练兵、模拟中考;面向全体、关注发展”等方面阐述自己对中考数学备考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参考文献

[1]方国志.浅谈初中数学中考备考复习[J].数学学习, 2009, (Z1) .

[2]李艳辉.中考数学复习的备考建议[J].成才之路, 2010, (17) .

中考数学备考复习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考复习;双基

对多年中考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考不好,从教师方面来讲,主要原因没有对中考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九年级数学的复习,不仅是对已知知识的再现与巩固的过程,更是从整体的高度出发对已学知识的再认识过程。这一再认识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不断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及提高能力的过程。

一、加强学习和研究,准备把握备考复习的方向

我们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的好胜任九年级的备考复习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数学改革的新形势,并逐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学习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认真参加本市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消化吸收每次教研的经验。学习中,发现中考数学试题的主要方向是:重在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从学生在中考中失分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1.审题不够仔细;2.书写不够规范;3.基础不够扎实;4.思维不够灵敏,表达不够清楚。

因此,加强对试题研究,把重点放在《考试要求》和近年的中考试题上。因为《考试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中考的目的和性质,提出了考试的内容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考试的方法和题 型示例。还对试卷的结构,题型比例,难易程度、各知识块的内容比例等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与教材,复习过程以学生为本

备考复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进入复习之前,我们通过与学生个别会谈,召开小型座谈会,问卷调查,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楚,摸清学生的底子,听取学生的需要与要求,让我们的复习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反映学生的愿望。

备考复习的内容主要源自教材,研究教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2012届的复习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知识的网络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整个复习过程中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三、注重基础,抓落实

中考命题的原则是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基础知识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是思维判断、推理的材料。没有扎实的“双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与学生交谈及对学生的习题,测试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在解题时突破口的寻找,范围的缩小归结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公式:

(1)绝对值的化简。

(2)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3)同底数幂的乘法与乘方。

(4)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

2.公理

(1)全等的条件 (SSS、SAS、AAS、ASA、HL) 。

(2)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①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相互平分。

(5)矩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四个角都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且相等。

(6)矩形的判定:①有三个角是90°的四边形;②对角线相互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

(7)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且平分对角。

(8)菱形的判定: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②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的四边形。

3.作图题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角平分线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作三角形:a.已知三边作三角形b.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c.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d.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三角形.

(6)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四、深入研究考点明确三个阶段的复习任务

九年级复习是从具体的知识点开始的,要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首先应深入研究考点,全面,准确掌握《考纲》中列出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要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提炼(包括实数、整式与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圆、视图与投影、图形与证明、统计、概率等)。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性的备考工作,才能在“三个阶段”的复习中得心应手。

复习的“三个阶段”我们从实践上做了大致的划分,第一阶段,注重知识的梳理,突出对重点和知识的考点,知识的挖掘,重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则应发挥基础题型在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作用,重点训练学生的审题,解题的习惯和能力。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中考常见的题型展开专题复习,练习以专题题目的强化训练为主,以增强学生应对考试的信心和能力。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做过的试卷进行查漏补缺。练习偏重于综合运用训练,同时对解题方法,思路进行整理。

五、精选习题,科学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还需要具备必要的解题模式,方法和步骤。因此精选习题,进行科学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题的选择应在“巧”字上下功夫,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具体来讲要注意:①针对性,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依据学生基础设置习题。把平时学生练习,测试中出现的疑点,错误作为出题的素材。②典型性,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广东题)及测试题最具典型性和权威性,可认作为学生练习的主要内容;习题教学是九年级复习的常见课型之一,它作为基础知识复习与学生练习之间的一座桥梁,起着巩固基础,拓展学生思路,归纳,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最后,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对学生备考心理的辅导。

参考文献:

[1]景永明,赵仁育.合理安排,充分备考——中考数学备考复习浅谈[J].数学教学研究.2012年05期.

[2]李艳辉.中考数学复习的备考建议[J].成才之路,2010年17期.

[3]方国志.浅谈初中数学中考备考复习[J].数学学习,2009年Z1期.

[4]马红艳.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实效性[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Z1期.

中考数学备考方法 篇4

2、分情况讨论思想就是当一个问题用统一的方法不能继续做下去的时候,需要对所研究的问题分成若干个情况分别进行研究的思想方法。

3、化归思想是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进行等价转换,把生疏的题目转化成熟悉的题目,通过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规律,并能进行适当的变式变形。

4、函数与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有些数学问题要学会用变量和函数来思考,学会转化未知与已知的关系。

中考数学备考失分点要 篇5

这是从来没有考过高分学生的通病。如果100分的题你考了95,那这条跟你的关系不大,但如果你只考了5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这一条了。

相信只喜欢讲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看课本了解基础知识点的老师并不只是存在在传说中的。当然不是说老师不好,毕竟一个班那么多人,只要有绝大部分人能适应他的讲课方式,就不算失败。

但不排除有个别同学,可能连基础定义都不清楚。

不清楚等式的定义(还有等号的式子),所以他认为1=2不是等式,而认为π≈3.14是等式。

不知道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他认为X+1=X-1不是方程,因为它无解。

有这类问题的孩子默默的在心里举个手吧,现在从零开始还来得及。

二、基本运算能力差

这大概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孩子从小计算能力就不好,他也不太可能中学后突然变成人体计算机。

还有的孩子习惯使用计算器,长此以往,计算能力不弱才怪。

(-10)?2;÷5×(-2/5),这个题,有多少人是算出来得-50的?唉,冲动是魔鬼啊,谁让你那么冲动把后面给结合了呢,说多了都是泪啊。

三、应用能力差

到了方程和不等式,数学题就偏向于应用题了,大多与生活相结合。这个时候,有的学生不是很懂怎么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这简直就是要命呐。

如:6名教师和234名学生外出活动,准备租用45座大车或30座小车,若租用1辆大车2辆小车共需租车费1000元;若租用2辆大车1辆小车共需租车费1100元。

求大小车每辆车的租车费是多少元?若每辆车上至少要有一名教师,且租车费用不超过2300元,求最省的租车方案?

这个题,肯定有孩子的反应是这样的:哇,这题我见过,就是那什么什么上面的,我真的见过的……怎么做的来着?唉呀妈呀我忘了……

四、没有细致审题和规范解题的习惯

这大概是个人习惯吧,很多人性格比较急躁,题都没看完就开始做。比如说选择题,开始几题总是比较简单,一看就知道答案了,然后有的孩子就看了半句话,诶,这题以前做过的,答案是A,然后……5分没了。

让你快速做题,也不是这样快速法吧,你怎么知道这题的问题还是跟你做过的一样呢?

五、艺高人胆小

考试中总有部分学生,在做选择和填空的时候,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就会反复的检查验算,总是不放心自己的计算能力,结果就耽搁了后面做题的时间。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你不自信,胆子小。

六、速度太慢

每次考试都有学生说,我明明是会做这个题的,可是时间不够了。但是考试时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别人的时间就够,你的就不够呢?

原因就是前面应该快速完成的题做得太慢。为什么做得慢呢?平时练习不够,对相关题型的熟练度不够。为什么对这些比较简单的题反而不熟练呢?这就是一些数学比较好的同学的通病了,时间都用来攻克难题,对基础题型的掌握反而稍显荒废。

七、压轴的题的后两歩不知道如何下手

一般来说,后面两题都是拉分题,前面的题也许你能平时努力点,考试仔细点而不落人后。最后的题就不是想努力就能努力的了,考的就是数学思维,数学的综合运用,所以拿不到那十分也不算冤。

八、考前做题事倍功半

很多同学一到考试就忙得根本停不下来,忙着背书,忙着做题……然而考试结果并没有给你带来惊喜。

原因么,考试前做题,除了给点自我安慰,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效果。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之前的错题复习一下,看一下自己哪类题还不会,重点放在不会的那类上。

2022中考数学备考应试技巧 篇6

二、遵循“从前往后、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基础题千万不能放松,要保证“一见就会”的题“一做就对”;对中档题,要静下心来,力争拿足分,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对于难度大的题,应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尽最大努力解决。对于那些“久攻不下”的“难题”可暂时性“放弃”,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尴尬局面。总之,要相信,只要把简单题、中等题的分得到手你就成功了一大半,成绩揭晓后,你的分数绝对不离谱。

三、把握“一慢一快”的节奏。一慢一快,指的是审题一定要细心、要慢,做题一定要快、要准。审清题是制胜的关键,宁可三审三分钟,也不抢一秒去解答,审清题目,看清要求,便可一气呵成、十拿九稳。对于生题,一定要耐心地多读几遍。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把题目和四个选项看完整再做答,可以采用直接判断法、排除法、取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猜想度量等方法。填空题,计算要准确,要特别注意答案的正负号,答题卡上题号和答案一定要对号入座。解答题,一定要抓好关键词,在过程的规范性上做文章,保证解题过程严密、规范、完整、消除不必要的隐性丢分。综合题,要设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切不可因为第(1)问不会而放弃第(2)、(3)问。总之,做题过程中对于每个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要仔细阅读,从多层面挖掘隐含条件及条件间的内在联系,为快速解答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在慢中求快、快中求稳,特别是容易题要注意细节,不因粗心大意导致丢分。

四、答题过程要把好四关。1.把好计算的准确关,会要算对。2.把好思维、书写的同步关,对要全对。3.把好过程表达的规范观,细节决定成败嘛。4.把好难题的分段得分关,要有“一分我也要,一分我也不放过”的执着劲,把遗憾降至最低。比如,实在不会的题如果能猜想出答案,那过程就可以跳跃解答;若第(2)问不会,可以联系(1)、(2)问的结论去解答第(3)问。总之,过程的把握,难题考能力,易题考规范。

五、重视检查。答题过程中尽量立足于一次成功,不出差错,但百密难免一疏,所以当答完25个题后应耐心的复查。检查时应注意以下6点:1.查整套试卷有没有漏做的题目,尤其是一题多问的题目,文字与图表均有的题目,要求画图和计算的题目;2.查填空题和解答题是否漏写单位,解答题是否漏答,多解题是否漏解;3.查计算结果,数值很怪或者很繁,一经发现立即重算,还要检查计算时是否按照给出的参考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是否按照题目要求取近似数等;4.重点检查标记出来的不确定或者是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变换思维、转换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挖掘已知条件与隐蔽条件间的内在联系,争取有全新的思路,并计算出正确答案;5.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首先要写出正确的,再把错误的划掉,而且只画一道斜线即可(千万不要把先前做的过程划掉而又感觉后写的过程是错的,哈哈,要慎重哦);6.草稿纸可以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使用,以便复查时,盯对某个关键步骤。

<<<返回目录

零基础如何学数学

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基础不牢固,学再多知识,做再多题也没用。

2.做完题目一定要认真总结。思考这道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以后再遇到相似的题目就会很轻松的解决。

3.举一反三。要尽可能掌握题型的多种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分析习惯。从而找出最优解,最佳答案。

4.分析各章节的内容,使之互相联系。要将所学知识贯穿在一起,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能帮助我们系统深刻的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5.利用口诀将相近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搞清楚它们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返回目录

学好数学的窍门是什么

1、数学要通过做题掌握理论

数学虽然有不少公式、定理需要同学们去背诵跟记忆,但不是死记硬背就能会的,需要学会数学思维,理清数学思路,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自然就能把理论知识掌握了。

做题是一个不断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对数学理论重新认识的过程,不做题根本不能知道哪里不会。当然,数学光靠做题还不够,还要多总结错题,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成绩。

2、学好数学的方法是多做题

这种做题虽然可以理解为题海战术,但是不不等同于搞题海战术,因为数学不做题就想学会、想提高分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一味的多做题而不反思总结的话,也是有弊端的。数学最忌讳的就是眼高手低,看似会做了,可一到自己动手做题目,就卡壳了。

这类现象往往出现在,考试卷子上题目做错了,老师上课讲完以为自己听懂会做了,就丢到一边不管了,可如果自己真正做一遍才发现,处处卡壳,哪哪都是问题,所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7

关键词:复习质量;合理分类;独立思考;注重方法

初三中考的卷面分是120分,进入初三学生的课堂课桌上摆放的是各种复习资料,摆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的困惑是:教师不停地讲例题,学生不停地做练习,做试卷,结果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容易疲劳,老师也感觉收效不大。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教学复习质量,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复习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一定的提高。这是我们数学老师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研究探索的问题,以下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对策。

一、初三數学复习时常见的几个问题

1.复习中过多地追求复习资料和训练题量,忽视资料和题目的质量进入初三的毕业班的教室,每个学生桌子上摆放着不同的各种复习资料,每个学生手上相对于数学来说就最起码有二至三本复习资料,学生下课要做老师布置的试卷或例题,课堂上几乎是整堂课听老师讲解。面对如此多的复习资料和题目练习,整个课堂的讲解,学生一直处于疲劳于应付学习中,最多是班级中几个尖子生在帮老师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应付学习的状态,题目量的增加也只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混乱状态。

2.学生习惯于机械模仿,不注重独立思考。教学中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确实听懂了教师讲解的例题,但是课下自己做题目时,一旦题目变换条件,综合加以运用时,就不知道怎样去下笔了,找不到合理的解题方法了,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独立的精神,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思路,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解,在复习中倾向于做大量的练习,模仿中考题的练习,期待着中考时可以出现类似的题目,长期下去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常常很快浏览题目,不会解决,旧来翻看后面的答案讲解,或求助于老师、同学,还有的依赖于家教老师,并且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可以做很多练习和看其他的书了,其实不然,带来的是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下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必备的能力。

3.教师喜欢习惯于拔高题目,忽视学生的基础题型。每个老师都知道通过解题方法的训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这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是说几个星期的突击就可以了,数学总复习中,有些老师认为学生丢分比较多的在中等难度的题型上,所以加强难度题忽视基础题型的复习,盲目地训练和提高,让学生做一些难度很高的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被“难倒”了,到时候平时的考试感觉还好,模拟考试学生还是效果没有,更多的学生对难题都有一种“恐题症”,这种教学方法只对班级中的尖子生有点帮助,对大部分学生是揠苗助长,效果反而事倍功半。

二、对中考复习环节出现问题的一些对策

1.老师要把好教学质量关,注重适当地练习。数学复习不管是专题复习还是综合性的总复习,的确有必要进行一定数量的解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些训练和提高要以质量为保证,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首先要从传统的思维观念上由多做题,转变为精选题注重数量和思维方法的积累;再者,教师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注意复习的分类,总复习和专题复习的精选例题,和练习题,课堂上精讲和精练,每节课要认真总结。最后,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得分类,对不同的知识、方法、手段等做好必要的梳理,使他们结构有序,让学生更能很好地把握好复习的内容,把握好解题的注意点,这样掌握好方法比解题数量的多少更重要。

2.打好学生的基础,适当地拔高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学生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在总复习时,要适当做一些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但是这应该建立在加强教学基础上。复习的同时老师要选取一些具有典型示范、典型和探索性的例题和习题,在次基础上加以引申,变型,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总结,反思题目中出现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这样不仅使例题和习题的教学功能得到发挥,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得到提高,为后面综合性题目复习作好铺垫。

3.教学中对数学的教学要注重数学思想渗透,多总结方法。每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都会渗透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领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进一步学好数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比如,对应思想,公理化思想,抽样统计思想。突出强调一些常用的如:数形结合,化归,函数与方程,概率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强调这些内容时要选定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特别是包含这些思想方法的例题,培养他们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教学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方法如:消元法、代入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配方法、平移法、翻折法等等,这些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起的作用非同小可。

总之,初三下半学期的复习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要做得非常扎实,方法选取的是否得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平时的点滴积累和总结,及时反馈信息,做好调整,及时地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相互借鉴,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认真做好教学复习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育》(初中版)[J].2008,(4).

[2]北京教育学院教学研究部.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参考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中考数学复习备考经验交流材料 篇8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其实在座各位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复习备考经验,比我丰富的大有人在,在这里我只是谈一点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中考复习备考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和模拟考试阶段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复习阶段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系统的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中考数学具体考什么内容我们不能确定,但试题中要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重要的思想方法等,即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可以确定的,所以抓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去复习是中考获胜的关键。总复习既不是知识的反复再现,也不是所学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科学地引导学生将以往所遗忘或散落在记忆深处的数学知识,按一定组织方式梳理穿线,形成一个个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板块,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每个板块的“核心”内容。

第一阶段,要依据《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的具体要求,按知识板块系统

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全部内容。首先,可以先复习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我们应该以教材为载体,按数与式(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分式)、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函数(函数及函数表示法、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顺序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可复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可分为图形的性质、图形与坐标、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证明这4部分;最后,是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领域。

2.重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中。它比具体的数学知识具有更大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是数学的灵魂,也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力,有利于优化认知结构,活化所学知识,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结合“双基”训练,对初中阶段学生应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梳理、总结,逐个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思维方法和应用范畴。在复习中选编的例题一定要揭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如,在复习函数时,结合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归纳、总结图像、表格、解析式3种方法表示函数的基本特性,梳理、归纳解决函数问题所用到的数形结合、方程、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求函数表达式的基本方法——待定系数法和等量关系法(通过找等量关系列函数表达式)。

(二)加强专题复习,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发现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专题复习,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化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专题复习可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丰富数学体验,感受数学魅力。

近几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以突出考查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能力为重点的新型试题层出不穷,例如,可以试题的素材为主线进行专题复习。分为:衣食住行问题(储蓄、保险、电信、纳税、旅游、水电费等)、市场营销问题、经济决策问题、方案设计问题、航海问题、图形变换问题、图形证明问题、代数与空间图形综合性问题等等。也可以试题考查的内容为主线进行专项复习,如:不等式与函数问题、函数与方程问题、坐标、动点问题、实验操作问题、信息获取问题、阅读理解问题、探索规律问题、图形变换问题、作图题、开放与探究性问题。也可以知识板块为主线进行专题复习,如数与式的运算、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一

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一次函数及其应用、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三角形问题、四边形问题、图形变换、有关圆的计算问题、统计初步问题、简单概率的计算问题等等。

(三)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以平常心态面对中考

模拟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实力、复习效果与心理素质的一剂良药。通过模拟考试学生可以发现复习过程中的漏洞,调整复习方向,训练心理素质,克服复习中的厌倦与懈怠;通过模拟考试,学生可以丰富应考经验,增强战胜中考的自信心,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发挥出最佳的状态。

二、复习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标准》中删掉的内容不能再捡回来,降低要求的内容不能再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把《数学课程标准》删掉的内容又补充了回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充斥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因此,一定要严格依照《标准》的具体要求复习相关内容,2.精选复习题目,不搞题海战术

复习课时间紧,知识容量大,一定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精选例题、习题。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所

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范例,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因此复习课的题目选择一定要做到具有典型性、层次性、适量性和组织性。典型性是选择的例题所涉及的知识应该是所复习内容的核心知识,所用的数学方法应具有良好的迁移性、广泛性,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层次性,同一类问题应具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适量性,即同一类型题选择要控制数量,不能多多益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这类题目中挖掘出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从而提高数学能力。组织性,例题要编组,每组题要有基础题和变式题,通过各组题目的复习,学生不仅能强化基础知识,更能使能力逐步提高。

3.教师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自主复习的空间

教师要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当中,要坚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同学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复习教学模式。

毋庸置疑,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和精心制定备考计划是中考获胜的前提,考生和教师要高度重视起来,切不可无目的、无计划。教师和学生只要认真研究《标准》和《数学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认真执行复习计划,就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复习备考工作,我相信每个考生都会在火热的六月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微笑着走进理想的高中。

谢谢大家!

中考数学复习备考经验交流材料

省中考数学备考研讨会听后感 篇9

3月15日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中考科学备考研讨会,这两天的学习让我获益颇多。让我不仅对中考方面有了深一步的了解,还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专家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了中考:从课标中的学生观说考试,从课标中的评价观说考试,从课标中的教材变化说考试,从课标中的教学观说复习课,从课型说中考复习。他告诉我们学生应当是富有个性的活动主体,教师别一辈子为差生纠结痛苦,从而影响专业发展和幸福质量。数学最重要的是“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于中考复习,教师要特别关注新旧课标的区别,关注新课标增加的内容和舍弃的内容。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动脑,而非在于形式。尤其,他讲到了复习课改怎么上,要做到复习课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复习课应该如何设计。他是设计了一连串恰到好处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自主的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了一个体系,并查漏补缺,延伸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了提高。“如何突破数学中考复习的要点和难点”主要从三方面来介绍:

1、从试题看命题思路和价值取向

(主要从中档题和压轴题这两方面看命题思路和价值取向)

2、突破重点难点需要谈中考复习的思路

(主要从教师示范和学生训练这两方面来寻找突破口。教师的示范要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如何审题,学生的训练要注重基本技巧、实际应用、图形变换、开放探索和重要的思想方法。)

3、从实效谈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以夯实基础为第一要务,练习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二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主,总结提炼解题思路和技巧,第三阶段一模拟为重点,注重应试水平的提高)

这些专家的教授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不仅对中考有了新的认识,更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的学习机会。

2013年三月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10

其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10年中考作文题繁花似锦,全命题作文占据“半壁江山”,半命题作文仍然走俏,但也没有把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完全打入“冷宫”,体现了命题形式并存互补多元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2011年中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是趋势。

其二,命题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根据对近三年特别是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内容的综合分析,2011年中考作文在内容上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体现以下四个方向:一是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更加关注人生体验,更加突出对学生自身成长思考的引领:或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或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或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特别是2010年部分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呈现出一种“换位”思考的趋势,从强调关注自我这一角度,转向于要学会关注他人,譬如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江苏泰州题《他(她,它)也很重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只关注他人而已不注重自我了,也没有绝对化,而是一种思维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同学们重点强化这方面训练。二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地,大自然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带给人类心灵上真正的舒坦,带给人类视觉上的和谐,无论今天和未来,人类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上挂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不仅如此,人类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也是来自于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赐予太多太多,惟有时时感恩,不断反思,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就是中考命题的方向,2010年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目都很明显地打上“自然”的烙印。二者强调的是,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掠夺!在自然中保有心灵的清纯和快意。那么,对2011年考生来说,这是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类的活动是离不开社会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作,那么,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亦如此。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时事,必然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一直都是热点,一直深受关注。譬如2010年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就体现了这一命题意图。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2010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唱高调的人有,脚踏实地的“行者”也有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由此可打开思路,写一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关于“行”的亲身经历或动人的故事,也可写一些关于“行”的社会现象。2011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很多,譬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人世”十周年、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京沪高铁建成通车等为世人瞩目。可以大胆地预测,命题者是不会远离现实,出一些比较虚的题目。四是关注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中考作文的命题总是相互借鉴的:或借鉴其它省市或地区的命题经验,或借鉴高考作文的命题经验。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出新,是2011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走同。同时,各地的作文题将更具地方特色:或命题体现了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或命题内容反映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借鉴创新,凸现特色将成为2011年作文命题的又一趋势。

其三,命题的考查思路趋于综合。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试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作文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这一点看,评卷者对学生作文的评判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判过程,因而一篇作文的得分也就不可能是学生某一个方面语文知识或能力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了。但从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中考作文试题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整体思路曾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故笔者大胆预测,在201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中,你肯定很难看到有作文试题附带考查学生某个单项语文知识或能力的表述了。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评判,符合作文本质的特点,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在命制上越来越科学和规范的体现。

其四,命题设计的背景理性回归教材。中考作文命题跟初中生的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过程相关联。这是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一个必然选择。2010年中考命题者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尝试。譬如,浙江杭州题由初中教材中宋濂少时苦学、丑小鸭逆境成长、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三个故事引出文题《成长路上无捷径》;浙江温州题《做一个“行者”》,文题前的一段提示材料来自鲁迅《朝花夕拾》;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导语选用了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的材料,等等。返璞归真,走向并彻底地融入生活,强化社会生活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可以预测,2011年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着“课文”,进一步理性回归教材,这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现实的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近3年特别是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前作文中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自然对2011年中考作文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要吃透课标,明确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作文复习效率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中考作文的“器”。“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吃透课标精神,复习便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要关注自我,思考生活,提高审美素养。根据中考作文发展趋势,侧重“自我”和对生活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的命题会成为201年中考主流。平时要注意积累成长中经历的点滴,抒写心灵,做到“我手写我心”。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能有自己的判断与评析。关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素养。

再次,要加大阅读量,积累丰富素材。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我们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考场佳作的。积累素材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最后,要扎实进行作文规范训练。笔者认为,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写出有鲜活独特的内容、有独特新巧的构思、有新颖绝妙的切人视角和与众不同的语言的考场佳作。建议同学们首先注重题型之训练,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譬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找准材料的关键点写感想;发挥联想,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挖掘材料深意,提出深刻观点。其次注重方法之训练。一是强化全程训练。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强化局部训练。主要是列提纲、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三是强化创新训练。平时要加强对“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趣,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之效。四是强化速度训练。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快速修改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11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8年中考数学备考指导。

1、精做题

数 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但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

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 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做三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

2、学会节省做题时间

要 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还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追求解题质量,少费时,多办事,以赢得足够的时间思考解答高档题。要不断

积累解选择题的经验,尽可能小题小做,除直接法外,还要灵活运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检验法、数形结合法、估计法来解题。解法的差异,速度的差异,正体现了 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

3、做好改错反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改错本

在 复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误,也会遇到一些拦路虎,这时候,可能要么束手无策,要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解决,要么是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自 我感觉不好或是思路不清,东拼西凑才找到答案;或是解法繁琐,不尽人意。碰到这种情况不要紧张,这正是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契机,不要轻易放过。

“错 误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认真的纠正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三、五个字,一、两句话都行,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利于吸取教训,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轻描淡写,文过饰非的查错因是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的。只有认真的追根溯源的查找错因,教训才会深刻。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学习,多更新,不要固守自己熟悉但落后的方法习惯,要向老师学,向其它同学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清理解题思路,寻求最佳解答方法,以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4.养成好习惯

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终生后悔,吃亏。

一慢一快,稳中求快,立足一次成功:

解 题时审题要慢,要看清楚,步骤要到位,动作要快,步步为营,稳中求快,立足于一次成功,不要养成唯恐做不完,匆匆忙忙抢着做,寄希望于检查的坏习惯。这样 做的后果一则容易先入为主,致使有时错误难以发现;二则一旦发现错误,尤其是起步就错,又要重复做一遍,既浪费时间,又造成心理负担。

注意书写规范,重要步骤不能丢,丢步骤=丢分。

考试中应统筹安排时间,先易后难,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有时放弃可能是最佳选择。

5.正确处理传统内容与新增内容。

无论是陈题新题,传统内容还是新增内容,要点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提高运算能力。

坚持长期训练培养,注重算理,注意近似计算,估算,心算,以想代算。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12

一、勤练习勤思考

在中考二轮复习中,同学们无论是自己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训练,还是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都要明确复习的这个专题是什么。在做练习的时候,多思考,多总结解题的方法技巧,学会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性思维。

二、扎实基础概念

二轮复习阶段,同学们要扎实数学基础概念,这是提高解题技巧的突破口。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复习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解题技巧,在主观题上多拿分。这里所说的解题技巧并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它是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是提高解题技巧的方法之一。

三、学会推导常用公式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13

【关键词】中考作文 肖像描写 千人一面 特征 人物性格

中考作文如何能把人物写得“像”,写得“好”,写得“活”呢?要表现出人物的特征,肖像描写是最为简洁的方法,它是记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一条捷径。现在中考作文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有诸多问题,比如有些肖像描写完全多余,有些肖像描写太多、太细,却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特征,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这样的人物肖像不仅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引起读者共鸣,反而让人感觉拖沓累赘,影响了人物形象塑造。中考作文肖像描写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一、肖像描写纯属多余

作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常常用到肖像描写,但并非说对作文中的所有人物都要来一番肖像描写,这要根据作文主题和行文需要来决定。如果对作文中的人物,分不清主次,不管其地位轻重都有一番肖像描写,这样会消耗大量的篇幅,中心不突出也就不明确。读者也分不清谁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留不下深刻印象。如下例:

【例1】我们来到山脚下,眼前出现了三条上山的羊肠小道。到底哪条通向最高峰的路呢?正在我们不知往哪走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一位老大爷,拉着一个小姑娘。那老大爷,两鬓如霜,古铜色的打皱的脸像核桃皮似的,一双向里凹陷的眼睛闪着有神的光;那小姑娘,红扑扑的脸,就像一只大苹果,用红绸扎起来的两只小辫儿,向上翘着,怯生生地躲在老大爷的身后边,两颗乌亮的眼珠看着我们,滴溜溜地转。我们向老大爷打听通向最高峰的路是哪一条,他用手一指,说:“喏,右边那条。”我们谢过老大爷,又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分析】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游山的经过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至于半路向人打听路,则是非常次要的情节;为了打听路而出现的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也与主题无关。因此,上面这段文字中对老大爷和小姑娘的肖像描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修改对策】可删去大段的肖像描写,直接换成“有个老大爷给我们指出了通向最高峰的路,我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这样整篇文章就显得简洁而主次分明,可以省出大量的篇幅来写游山的经过、所见所闻及心理感受等,更加鲜明地突出文章主题。

二、肖像描写太多太细

许多中学生的中考作文里的人物肖像描写,都是从头到脚细描细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得过多过细,但是却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我们要求人物描写不一定要十分全面,但一定要突出人物的某一方面特征,让人感觉到“他”与别人的不同。特征明显的人物,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描写过多,过全,往往让人不知所云,例如:

【例2】有一篇《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的作文里对老师的肖像描写是这样的:这位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矮矮的身材,胖胖的体态。上着深灰茄克装,下着蓝色西裤,脚蹬一双双星牌中老年旅游鞋。头发已经花白,向后抿着;脸上刚刮过的络腮胡子茬儿青乎乎的;宽阔的前额上,皱纹清晰可见;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嘴角上,总是挂着微笑。他环视了一下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

【分析】这篇文章,应当扣住“生动”二字,表现老师讲课的独特而科学的方法,赞扬老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改革精神。因此,对老师的肖像,只要作几笔简单的勾勒。像上面的肖像描写,面面俱到,细而又细,结果使人物形象毫无特点可言,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修改对策】建议可以删掉大篇幅的人物肖像描写,这段描写与“生动”的课堂教学艺术没有紧密的联系。如果这个老师有明显的相貌特征能够帮助读者记忆或能突出老师性格,则可以简笔勾勒出来。

三、肖像描写千人一面

作品中人物不同的穿着打扮和相貌,能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反过来,不同思想性格的人,其穿着打扮和相貌也往往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根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人物肖像的典型特征。但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往往是一样的打扮一样的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肖像的个性特征。如:描写美人,都是“瓜子脸儿”,“柳眉杏眼”,“樱桃小口”;描写老教师,都是“两鬓斑白”,“皱纹刀刻似的”;写小姑娘,都是“梳着羊角辫”,“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如此千人一面,岂不是违背了生活真实?又怎么能表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独特性?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多加观察,仔细对照人物的不同,不能描写人物时都套用一个固定的格式,形成千人一面的人物描写。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又怎么会有相同的人呢?看以下对一对双胞胎姊妹的肖像描写:“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园。”这里既突出了两人的相似点,又描绘出了不同点,让读者很容易分清两人的不同特征。

总之,人物肖像描写是突出人物特征和性格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通过比较,分析出人物的不同特征。在作文中要分清主次,删除多余的肖像描写,不求全面,但要突出人物能给读者留有深刻印象的某些主要特征。

中考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14

语文:背诵过关

就复习语文这一科来说,最基础的背诵一定要过关,尤其是文言文、古诗文这部分,背功一定要扎实。默写这一块是中考试题中最简单的题目,如果在这个部分扣分实在是很不值得,同学们要争取把该拿的分全部拿下。另外,作文和阅读是中考语文分数比值最大的,也是难度相对较高的。所以,在备考末期同学们要多背一些热点、常用素材,丰富自己的资源库。

数学:认真审题

复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多练,在做练习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认真审题。有的同学们就是在考试中读题不认真,没有审好题,明明会做的题却做错了,把可以拿的分给白白丢了。由此看出,认真审题有多么重要。

英语:认真细致

中考语用常见题型分析与对策 篇15

广州市长兴中学 刘亚萍

摘要:语言运用题以其“切入点小,内涵丰富”的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但因其题型涉及的面较广,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成为众多考生的软肋。本文通过分析语言运用题型的命题走势和常见形式,从语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专项突破入手,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资源利用,从提高语文素养到解题技巧的指导,对中考常见语用题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考

语言运用题

题型分析

素养和能力培养

教学流程

专项突破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语言实际运用的核心是语言的表达,包括信息提取、信息表述、读图表述、读表表述、拟写标语或广告词。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语言运用题以其“切入点小,内涵丰富”的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考查内容多样,形式灵活,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最活跃,最具人文关怀,最富创意的部分。纵观最近几年中考语言综合运用题,在命题上有以下一些趋向:

1、知识覆盖面广,强调对具体语言环境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2、加大整合力度,倾向学科渗透,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3、加强对名著的考查力度,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2005年的广州中考题就考查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

4、体现文化传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文化知识积累的考察。在近年来广州市的命题中多次出现具有乡土特色的知识考察。

5、体现时事特点,在生活中体验,聚焦丰富人生,在热点话题中,体现人文关怀。

6、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和自身修养,富有鲜明时代感和浓郁生活气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结合广州市考题特点,广州中考语言综合运用在题型上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文段概括类

2、信息筛选类

3、仿写类

4、活动设计类

5、对联类

6、图文转换类

7、情境对话类

8、乡土文化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考语言运用题型涉及的面较广,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中在考试题中,语言运用题成为众多考生的软肋。日常教学中,老师教起来千头万绪,学生学起来困惑重重,常有吃力不讨好的感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依从题目的外在形式,分门别类、单打独斗,不注重它们的内在关联,那么仅语用考察过程的主观性和考察内容的创新性就足以让我们疲于应付,因此,笔者花了一年的时间,尝试从全面提高和专项突破入手,进行了一些中考语用教学的摸索和尝试。

(一)课堂上立足教材,加强语用教学,培养能力。首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要立足教科书,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所具有的语言运用模本的功效,把语文课堂转化成语用教学的主阵地。要在落实“双基”、狠抓积累的同时,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将生活中的各种语文现象与课堂知识融合,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活动中,让学生用合作方式,把读后感设计成册,分类命名。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类型设置读书栏目,创办自己的班级刊物;让学生从《读者》中精选出喜爱的六个栏目,2“原创精品”——心香一缕○3“书摘”——精品练习拟题:①“文苑”——永恒的诗意 ○4“人物”——历史的脊骨⑤“人生”——岁月之河 ⑥“话题”——人类的声音 荟萃 ○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以“语言运用“为主线,“以语言带动内容”。备课时找准语言训练点,教学时强化并落实语言训练点,借助语言分析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规律,将运用语言的训练有机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买橘子的描写的那一段,训练学生的用词准确;《敬业与乐业》里何为“敬业”的第三段,训练学生的句子连贯衔接;冰心的《生命》里关于生命的比喻句,训练学生仿写;《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和《范进中举》都可以通过续写,改写以及心理补白的练习训练学生语言的连贯、得体。在说明文教学中可进行文段概括和信息筛选训练,在散文教学中可进行仿写训练,在记叙文教学中可进行情景对话训练,不同的文体可设计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

(二)联系课外,把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入课堂 生活是语言运用的广阔天地,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要关注一切可供学生锻炼语言能力的资源和机会,对于生活中那些学生喜闻乐见,并蕴含丰富的语用资源,我们要加以充分利用。

影视 报刊、网络的资源可以说是学生在各种传媒资源当中用率最高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语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分组搜索和交流展示影视、报刊、网络中文气十足的春联,妙趣横生的灯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让他们在自己的赏析体验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再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以小组为单位模仿中考语用题型设计语用题目,学生兴趣盎然;流行歌曲中有很多歌词都是具有思想哲理和艺术性的,歌词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经过分组搜集、交流、筛选、合作、能够找出具有仿句特点的歌词,并能借鉴歌词的主题,运用到仿句中去。(生活)“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那也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很多广告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飞白„„修辞方法,例如:化妆品:“趁早下„斑‟,请勿„痘‟留”,酸汁饮料:“小别意酸酸,欢聚心甜甜”,理发店广告:“虽为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戒烟协会:“千万别找吸烟女子做朋友,除非你愿意去吻一只烟灰缸!”,交通安全:“系好安全带,阁下无法复印”,环保标语“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绿草茵茵,她想安静!”,“自来水不自来,点点滴滴是钱财!”、“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将这些生动、有趣,新颖难忘的广告语引入课堂,作为对联、仿句、情境对话的练习素材,拓宽了视野,开启了语用题的解题思路。

此外,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关注广州本地文化风俗,如:向朋友介绍广州的一种小吃、介绍一座地标性建筑,介绍一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合热点话题,设计生活实际问题:给地震灾区的同龄人写慰问信、为广州亚运写宣传标语„„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语文的作用和魅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整合资源,专题讲练,明确思路,举一反三,中考语用题型考察的内容丰富,出题方式和角度千变万化,如果不进行分类筛选,学生做再多的练习也不过是简单而低效的重复。我们利用网络对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在科学的归类后,筛选出学生容易丢分的几种常见语用题型(仿句、对联、图文转换),进行专题教学。

在确定教学专题后,仔细筛选真题和各种练习题,从众多真题中选取典型的题例,寻找规律,明确教学思路,按照:“真题引入——知识梳理——题型归类——例题解析——技巧归纳——实战演练——反馈总结”的框架,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的前提下,从具体而细致的切入点入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设置例题,边分析边演练,让学生在梯度明显的教学过程中,渐渐熟知并掌握常见语用题型的基本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附仿句教学实录:

一、2009年中考真题引入

以下是2009年湖北枣阳的中考题,几个考生给出了不同答案,请你给这些答案评分,并说明理由。

•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音乐从耳边走过,留下缓缓旋律;______,_____。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什么?(2分)• 考生甲:小鸟从天空走过,留下翅膀的痕迹。得分()• 考生乙:朋友从身边走过,留下暖暖问候。得分()• 考生丙:知了从树枝走过,留下阵阵噪音。得分()• 考生丁:阳光从窗前走过,留下淡淡温暖。得分()小结(判断标准:句式 修辞 立意/内容 想象力)

二、分项解析练习

1、O的断想(想象力)

O是谦虚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骄傲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发散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

2.按照给出的句子结构,再写两个句子,使下面的一段文字成为一组排比句,注意所写的句子必须含有加点的词。(句式)我不是最美丽,但我可以最可爱;我不是最聪明,但我可以最勤奋;

我不是最,但我可以最 ;我不是最,但我可以最。

小结(观察句式,找出句式中的提示语或重合点,既要形似又要神似)3.采用比喻手法,组句排比句:(修辞)

青春,比朝霞更加鲜艳;青春,;青春,;青春。小结(观察例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仿句的修辞要与例句一致)

4.展现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立意)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小结(语境契合,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三、知识梳理:

仿写原则:仿写句子既要 “形似”又要 “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

四、技巧归纳: 仿写三步曲:(1)揣摩分析:根据例句上下文意及语境,明确仿写要求。

(2)调动积累:平时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关注生活,仿写时调动信息储备,拓宽解题思路,仿写出富有新意的句子。

(3)检查验证:在完成句子仿写后还要推敲语言(字、词),使仿句意象优美,蓄满真情,富有新意。

五、实战演习(略)

六、反馈总结

有些学生仿出来的句子虽然准确,但意境不优美„„。(略)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技巧指导与积累并重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较轻松的掌握各种题目类型的解题技巧,这对于时间有限的初三学生来说,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兼顾语文教学的点和面,才能真正达到中考语用题型备考效率与效果的优化。以上观点仅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有偏颇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峰,《中考命题热点及备考指导》,《学语文》,09年2月

2、陆秀筠,《中考语言运用三大解题法则》,《学语文》03年5月

3、陈乃云,《把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学语文》,09年2月

4、刘增仁,《让语文回家——语文教学新思路》,福建教育出版社,09年8月

上一篇:小学教学副校长下一篇:时事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