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参考标准

2024-09-27

保障房参考标准(共7篇)

保障房参考标准 篇1

申请廉租住房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①申请家庭符合我市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收入标准(人均月收入400元以下含400元

②无房、申请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或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上,但属于危房(即危房签订达到C,D级)以及设施不配套,近期需拆除重建的简易住房。③申请家庭为本市户籍的常住户。

④申请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

⑤符合我市廉租住房政策的其他标准。

申请廉租住房办理程序

①申请家庭把材料交给社区以后各社区进行入户摸底调查,评估、研究讨论,决定符合条件的家庭公示(公示期限为15天)

②经15天无异议的家庭上报到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调查,经调查符合条件的家庭公示(公示期限为15天)

③经15天无异议的家庭上报到民政局,民政局主要评估认定申请家庭的收入情况

④最后移交到住房保障管理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批,通过的家庭进行公示,无异议的按规定条件办理。

购买经济适用房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①有本市城镇户口。

②无房或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以下(含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③家庭收入符合划定的收入线标准。

④未购买过房改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解危解困住房或未购买过经济适用房(安居工程)。⑤符合其他规定的条件。

购买经济适用房提供什么样的材料?

①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②现住房的产权证明或房屋租赁合同、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

③申请人及配偶所在单位或所辖出具的收入证明和住房状况证明。

保障房参考标准 篇2

保障房建设标准之惑:

(1) 前不久,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些关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方面的观点, 廉租房的建设标准要降低, 不要修建配套的私人厕所, 而是采用公寓式的公共卫生间模式, 一方面降低建设成本, 增加廉租房的数量,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硬件设施上阻碍不符合条件者争夺廉租房的热情。

低标准的廉租房还有一个优点, 就是当他们的收入提高以后, 会主动退出廉租房, 去寻找条件更好的住房。别的国家实施廉租房的经验之一就是客户条件改善之后不愿意退出廉租房, 还想继续享受廉租房的优惠。如果条件差, 他们比较容易自动退出, 去寻找适合于自己收入水平的住房。

(2) [人民日报时评:别让保障房成“闹心房”] (2012年7月31日) 近日, 河南省审计厅对6个省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审计, 结果显示, 6个省辖市廉租房的空置率居然高达51%, 同时还有4390户违规享受保障房待遇。空置原因是设计与需求“不对接”, 地段离市中心太远、生活通勤不便、租金定价不合理。

(3) 据福州《海峡都市报》 (2012年7月27日) 报导:福州鹤林新城小区 (福州大型经济性-拆迁、安置房小区) 许多住宅变成商用后, 问题层出不穷。

2 解读

保障性住宅是国家正在大量建设的建筑类型, 但是对于保障房的标准, 大家理解并不一致, 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现在我们拿到的设计要求都是要向商品住宅看齐。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的发展, 贫富差距的扩大,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出现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 社会文化、城市管理存在诸多矛盾。处理不好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激化社会矛盾。

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提出的廉租房采用公寓式的公共卫生间模式曾在媒体引起轩然大波, 网络上认为这是歧视低收入人群, 加剧贫富差距, 从某种角度引发激化社会矛盾。这是典型的由保障房建设暴露的社会问题, 值得引起我们从业者关注。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也经历过大量发展集合住宅的阶段。Jane Jacobs (1961) 《美国大城市之生与死》, Jane Jacobs批评美国五六十年代经济大发展时期城市规划朝向垂直化、郊区化发展, 被高层建筑所取代, 破坏传统社会的生活形态, 造成人际关系逐渐淡薄, 疏离感增加, 抑制犯罪的社会非正式自然监控力量 (natural surveillance) 减弱, 以致犯罪率上升。因此, 到七、八十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大量的集合住宅出现空置现象、被边缘化、成为引发犯罪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出现了大量爆破、拆除集合住宅的现象。

3 相关研究

最近一段时间, 我们大量接触到保障房住宅项目, 同时看到了北京、上海和福建省关于公共租赁房的实施导则和图集, 也在各种专业杂志看到了国外发达地区如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的保障房研究资料。根据我们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 和同行对保障房的建设标准做些讨论, 希望能对我们的以后的工作有些帮助。

影响保障房建筑设计的控制标准有:

(1) 容积率

保障房项目容积率多在3左右, 现阶段在城市中心区容积率开始超过4, 如万科上海新村安置房容积率达到5, 这是高地价的结果。决策者通常以香港为例说明超高容积率的可行性, 香港、新加坡地区有大量的超高层住宅案例。但香港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我们不同, 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和人们对法制的尊重都是我们比不上的。容积率过大造成区域人口过于密集, 交通压力过大。我们对区域交通压力的分析还停留在拍脑袋阶段, 缺乏有效的科学分析手段。出现大量的高容积率保障房对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埋下隐患, 现在城郊已经出现大量保障房集中区, 低收入人群大量集中居住, 带来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

建议:保障房小区容积率控制在3.0左右

(2) 层数

早期保障房 (拆迁房) 建设, 我们的概念是经济性用房应该是不带电梯的多层住宅, 这样的住宅管理费较低、得房率高。随着地价提高, 建设容积率相应需要增加, 生活标准提高和人们观念的变化, 保障房设计标准很快过渡到高层住宅。现在的保障房多为100米左右塔式高层住宅, 甚至出现了超高层拆迁安置房, 如福州上海新村和福州王庄安置房。

我们的物业管理水平、设备维护能力、法规执行力度、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条件达不到香港等发达地区的水平。对于严重依赖电梯上下行的超高层住宅一旦进入电梯维修期将严重影响高层住户正常生活。而且物业管理费用和消防设施的维护水平带来的纠纷也在报纸和网络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建议:保障房层数控制在18层 (公摊较小、得房率较高) , 和30层以下塔式住宅。限制超高层保障房。

(3) 标准层单元户数

标准层单元户数是影响保障房居住品质的重要因素, 建筑设计规范上对标准单元户数是没有限制的。

《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设计指南》 (2011) :公共租赁住房的标准层设计户数应注意:以中、大户型为主的楼栋, 标准层设计户数不宜低于4 户;以单居户型、小户型为主的楼栋, 标准层设计户数不宜低于6 户。

在《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 (2011) 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共租赁用房的标准单元户数达到16户 (图2) , 大多数方案都在12-14户之间。

在《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汇编》 (2012.1) 中有1个方案做到单元14户 (图1) , 大部分方案在4-6户之间。

通常认为标准层户数越少住房品质越高, 标准层户数少带来问题是标准层公摊大, 得房率低。对于高层塔式住宅平面过小带来的问题是结构造价的提高。这些都与保障房的建设目标相矛盾的。

建议:标准层单元户数建议控制在6-8户。

(4) 层高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5.5.1住宅层高宜为2.80米。

现在的保障房招投标对住宅层高一般不做具体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 由于多为百米高层住宅, 考虑到梁高因素, 和有利于通风, 层高多在2.9-3.0米, 较少看见2.8米层高方案。控制层高不仅可以控制投资, 有利于住宅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百米30层以上住宅2.9米层高可以比3.0米层高多盖一层。

建议:高层保障房层高宜控制在2.9米。

(5) 户型面积

《福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七条 (二) 、标准层的建筑面积分别为45、60、75、90、105平方米。安置房建筑面积超过105平方米的, 可以分房型安置。

福州市保障性住宅户型方案征集面积标准同上, 但增加了:户型平面适用于19层及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

《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导则 (试行) 》 (2011.1) 第3.2.1成套建设的住宅类公共租赁住房, 其套型建筑面积不大于60平方米, 高层套型建筑面积不大于66平方米

第3.3.2条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 其套型建筑面积不大于30平方米, 高层套型建筑面积不大于30平方米。

第3.3.3条住宅类公共租赁住房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不宜低于70%

在《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 (2011) 公共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为30~60m2

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7) 24号) 规定, 廉租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经济适用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一般公共租赁房在60平方米以下, 限价房则低于90平方米。

对于户型建筑面积标准的演变, 早期的保障房 (拆迁房) 多为不带电梯多层住宅, 且阳台不计容, 如 (福州仓霞新城) , 标准层单元公摊可低于10%, 现阶段的保障房多为百米高层住宅, 公摊可达25%左右, 因此住户实际得房率偏低, 当然考虑到住宅产业化发展, 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 例如平板液晶电视已经取代显像管电视, 居民观念的变化, 对于户内空间也可适当减小。

我们认为在高层住宅中60平方米左右可以完整做到卧室、起居室 (厅) 、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建议:保障性住宅的户型面积建议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6) 电梯设置标准, 公共空间设计。

标准层电梯设置在《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导则 (试行) 》 (2011.1) 并没有做除规定。而在《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设计指南》 (2011) 中对于电梯的配置作出明确而详细的规范, 我们建议采用当公共租赁住房楼栋户型以厅室合一的单居户型为主时, 该楼栋的电梯服务户数可按照100~120 户/梯进行配置。其他公共租赁住房楼栋应按照普通住宅标准60~90 户/梯进行配置。在实际住宅项目设计中往往被忽视的是30层一梯八户时应设置3部电梯。

走道宽度.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01) 第6.5.1条、…….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米。考虑到走廊有可能出现消防栓或管道等凸出墙面的设备, 及建筑模数问题, 建议走道轴线尺寸宜大于1.5米。在住宅建设的日常投诉中, 住户反映担架无法出入的状况, 这大多与住宅开门方向不合理, 走道过窄有关系。

建议:保障房公共走道宜做到直接采光、通风。电梯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

(7) 停车位配置

《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导则 (试行) 》 (2011.1) 第2.0.9条公共租赁住房机动车位按照0.1-0.2辆/户配置非机动车位按照不少于2辆/户配置

《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0.1) 对住宅停车位规定是0.6辆/户和0.3辆/户

在北京的公租房规定并没有对停车位配置作出规定, 说明他们是按普通住宅停车配置来要求的。

对于2000年制定的福州技术规定, 现在我们在实际工程中通常认为已经偏低, 现在的实际工程通常要求按1辆/户配置。

制定公租房机动车位标准0.1-0.2辆/户的原因, 应该是基于公租房面对低收入人群拥有车辆数少的原因。但我们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是否拥有机动车已经不能作为区分高低收入的标准, 且保障房大都位于较偏远地段, 拥有机动车和停车位有现实的需要, 从现状看, 机动车停车已经成为目前小区管理难以解决的矛盾。而且停车位多位于地下室结合人防设置, 地下停车位的销售价格可以覆盖地下室的建安成本。因此提高保障房停车标准并与商品房看齐, 对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缓解机动车停车矛盾有现实的意义。

建议:提高公共租赁住房机动车停车标准, 建议参照商品房标准执行。

(8) 立面设计

保障房的立面设计, 在实际工程中, 因为实行了招投标制度, 设计师为节省工作量和迎合评委的口味, 大量采用仿欧式外观立面, 由于保障房小区体量较大。因此已成的保障房小区大都形式单一, 完全缺乏地域特色, 立面设计无法让人满意。

《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导则 (试行) 》 (2011.1) 第5.0.3条公共租赁的外装修风格、色彩应与小区其它建筑相协调。

建议:我们在保障房建设满足功能要求和经济性的同时提倡有地域特色的住宅设计, 创造具有福州城市精神的建筑作品。

(9) 节能环保技术设计

节能环保在住宅设计中的运用是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的一项新技术。外墙保温, low-e玻璃在住宅设计中已经普遍得到运用。

太阳能、空气能的运用是现在环保节能措施中最直接的技术措施。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空气能热水、空调在住宅设计中都有成功的样板。我们建议在小区公共设施中可采用上述节能措施。在住宅内使用时应考虑设施的日常维护费用。

在网络上福州被列全国最热城市。福州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福州在住宅设计中需要考虑福州的地域气候特点, 比如福州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福州主城区东南面为闽江、乌龙江等大面积水面, 因此东南风会带来凉爽的空气, 可以达到节能降温的目的。虽然随着城市中心大面积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这一气候效应有减弱的趋势, 但是长期的生活习惯还是使人们喜欢居住南北通风的住房。

在北京和福建省的公租房方案中我们都看到的全北向的户型, 虽然可以作为单身公寓的名称出现, 但与消防规范和节能规范有抵触, 将来运用实际工程中势必引起纠纷。因此我们反对采用全北户型的做法。 (图3、图4、图5)

我们认为住宅单元的平面布局方式的合理化对于节能环保, 改善居住品质更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建议单元标准层平面设计尽量方正, 平面内空间 (包括卫生间) 尽量全明, 达到通风采光效果。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东、西向户型。这是评定保障房户型优劣的重要因素。

建议:保障房建设应充分运用节能新技术, 在住宅平面设计中避免全北户型, 减少东西向户型。

4 结语

保障房建设是国家一项重要国策, 为缓解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其它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 体现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怀。解决好住房这一民生问题, 有利于创造平安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通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问题, 以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发展。努力将保障房建成具有“安全感、归属感、便利感、舒适感、和幸福感”的高品质住宅。

参考文献

[1]《福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1998年8月31日福州市通过) (2000年7月28日福建省人大批准) .

[2]《福建省2008-2009年廉租住房设计方案选集》 (2009.12) .

[3]《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户型设计方案》 (2011.1) .

[4]《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导则 (试行) 》 (2011.1) .

[5]《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设计指南》 (2011) .

[6]《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 (2011) .

[7]《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汇编》 (2012.1) .

保障房参考标准 篇3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可能引起的问题,为租赁型保障房的后续完善提供政策建议。运用情景模拟方法,文章从资源配置效率、制度运行成本、财政压力、公共治理等视角对两房并轨政策自身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剖析。研究发现,尽管有不少优点,但两房并轨可能存在帕累托改进难度大、保障对象信息甄别成本增加、财政负担加重、总房源供应监督难、公众信任度弱化等问题。文章还为租赁型保障房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保障房并轨;租赁型保障房;政策完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将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点,提出“逐步实现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的发展方向。随后并轨试点工作在一些地方逐步展开。《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3〕20号)要求“有序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建保[2013]178号)正式规定从2014年起,廉租住房并入公共租赁住房(简称“两房并轨”),改革落地。

“两房并轨”的后续改革面临许多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每一步决策都将面临一定风险。行为经济学研究认为,“宽框架”(Broad Framing)比“窄框架”(Narrow Framing)更适合风险决策,为了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需要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的选择进行整体考虑(Kahneman D,2011)。由于改革前对改革的积极意义探讨较多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有限,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本文将侧重于从对立面分析改革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提供政策参考。

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两房并轨”的原因与意义,然后详细探讨了两房并轨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 保障房并轨:目的与意义

之所以进行两房并轨改革,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廉租房和公租房都是非产权式保障房,其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比较接近;二是两类保障房并行运行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

其一,两类保障房之间不易调剂。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行时,房源是分开的,之间很难调剂余缺。在某一特定时期,当某一类房源有余而另一类不足时,会导致房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其二,申请不便。由于两类保障房性质接近,往往造成申请人的混淆,造成申请不便。

其三,动态管理难。当保障对象收入变化时,不再满足廉租房条件的家庭需要先退出廉租房,再重新申请公租房,费时费力。

其四,制度不衔接,管理成本高。两类保障房在土地供应、中央投资补助等方面有差别,造成行政管理成本较高。通过“两房并轨”改革,希望能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方便群众、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二、 保障房并轨:问题与成因

1. 并轨与帕累托改进。分析发现,将廉租房并入公租房,既可能损失效率又可能伤害公平,故难以做到帕累托改进。

一方面,“轮候排序”可能增加排队成本。表1中,n1、n2、N分别表示相应的窗口数量,表中的A、B分别表示申请两类保障房的个体,此处假设廉租房和原公租房的申请人分别有2人和3人,办理一个申请的耗时为15分钟。则廉租房窗口和原公租房窗口的等待时间分别为15分钟和45分钟(15分钟+30分钟)。将廉租房并入公租房后,设置的窗口数量有三种可能情形:

情形一:N

情形二:N=n1+n2。此时新公租房窗口数恰好等于原来的两类之和,申请人的等待时间将等于原来的总耗时,即合并未损失效率。

情形三:N>n1+n2。此时新公租房窗口数大于原来的两类之和,申请人的等待时间由于窗口的增加必定小于原来的总耗时,即合并后导致申请人花费更少的时间排队,提高了效率。

综上,两房并轨后轮候的效率最终取决于合并后公租房窗口设置的数量,只有在N>=n1+n2即不减少受理窗口的情况下,申请等待时间才不会增加,效率才不会受损。而在实际中受行政管理传统的影响,出现概率最高的情况是N<=n1+n2,这意味着效率受损的可能性较大。

另一方面,“两房并轨”有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表2中,第二行的数字为假定的房源套数,并假定并轨后保持原有供给规模。情形1至8的数字代表假定的申请家庭数量,并假定并轨前后需求规模不变。最后一列中的“中”和“低”分别代表申请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家庭,括号中的数字代表受影响的家庭数量。

情形1中,并轨前房源充足,并轨后的房源依然充足,能实现应保尽保,并轨对中、低收入家庭均无影响。情形2中,廉租房房源充足(余4=10-6)而公租房不足(缺口为2=22-20),且总房源充足(2=30-28),并轨后不能承租公租房的2个家庭将可以获得新公租房,因此并轨有利于中等收入家庭。情形3中,廉租房恰好满足低收入家庭的需求,但公租房不足(缺口为2=22-20),并轨后原来不能获得公租房的家庭依然不能得到满足,即并轨对中、低收入家庭均无影响。情形4中,廉租房不足(缺口2=12-10)而公租房充足(余10=20-10),且总房源充足(8=30-22),并轨后承租不到廉租房的2个家庭将能获得新公租房,并轨有利于低收入家庭同时不影响中等收入家庭。情形5中,两种保障房均短缺(廉租房缺1=11-10,公租房缺2=22-20),并轨后依然短缺(3=33-30),但按照并轨后优先保障廉租房对象的要求,原来得不到廉租房的1个家庭将能得到新公租房,结果挤掉1个中等收入家庭,因此并轨有利于低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等收入家庭。情形6中,廉租房房源充足(余4=10-6)而公租房严重不足(缺口为11=31-20),但总房源不足(7=30-37),并轨后原来得不到公租房的4个家庭将能得到新公租房,因此并轨在不影响低收入家庭的情况下,有利中等收入家庭。情形7中,廉租房不足(缺口5=15-10)而公租房充足(余2=20-18),但总房源不足(3=33-30),并轨后承租不到廉租房的5个家庭将能获得新公租房,却挤出本来可以获得原公租房的3个中等收入家庭,因此并轨有利于低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等收入家庭。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近年来中央政府持续扩大保障房建设规模,表明政府已经认识到保障房短缺的现实,即房源充足(情形1)目前很难满足,但由于统计数据欠缺,很难准确估计保障房的短缺数量。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截至2014年9月底,约有450万户城镇低保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解决,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即廉租房恰好满足低收入家庭(情形3)或有富余(情形2、6)。如果此估计可靠,则并轨至少不会影响任何一类家庭的利益,还有可能实现帕累托改进。然而如果适当扩大目前偏低的廉租房保障范围,则很有可能出现廉租房和总房源不足(情形5、7)的情况,此时的并轨则非帕累托改进。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将廉租房并入公租房很有可能不是帕累托改进,即使构成帕累托改进,若并轨后的新公租房服务窗口减少,“轮候排序”仍可能增加排队成本。可见,改善住房保障的关键在于增加房源,尤其是在基本实现城镇低保家庭应保尽保之后,扩大新公租房建设规模应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2. 并轨与信息甄别成本。“两房并轨”将增加对保障对象信息的甄别成本。按照保障房申请程序,申请人提交收入等申请材料后,主管部门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在保证信息真实的情况下评定申请人是否具有资格。并轨之前廉租房和公租房的保障对象是分别申请的,两个收入层次的申请人自然分离,减少了一次甄别,可以节省成本。并轨之后两类申请人则混在一起,信息甄别成本会增加。

设N为并轨后总的申请人数量,并假设并轨前廉租房和公租房的申请人数量均为N/2。由于并轨后申请人数量N很大,单位甄别成本a也大,而并轨前两类申请人数量小,单位甄别成本a1和a2也小,有a>a1且a>a2。设并轨后信息甄别的总成本为C,并轨前两类申请人信息甄别的总成本分别为C1和C2。则有:C=a*N,C1=a1*N/2,C2=a2*N/2, C1+C2=[(a1+a2)/2]*N。

这里计算的是保障房准入环节的信息甄别成本,在退出环节也会发生类似情况。因此,总的来看,两房并轨在准入和退出环节都会导致信息甄别成本的增加。

3. 并轨与财政负担。一方面,两房并轨可能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导致建设成本增加。住建部2009年出台的《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规定,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201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规定,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廉租房并入公租房后,其上限将和新公租房相同,也提高到6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增加势必增加建筑成本。用c表示单位建筑成本,SL和SG分别表示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建筑面积,有SL

并轨前的总成本为:CL+CG=c*(SL+SG)。

并轨后原廉租房面积和公租房相同,故总成本为:CL+CG=c*(SG+SG)。

显然c*(SG+SG)>c*(SL+SG),即并轨后新公租房开发成本会比原来增加。

另一方面,两房并轨可能增加租金补贴总额。从各地的一般情况看,廉租房租金通常约是公租房租金的1/5左右。廉租房的划拨土地是能够维持低租金的原因之一,并入公租房之后,新公租房用地将转为“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有偿方式”,这势必导致开发成本进而租金水平的增加。尽管考虑到原廉租房对象的支付能力,政府将对其增加补贴,但这却会加大政府的租金补贴支出。

保障房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建设规模的瓶颈,两房并轨造成开发成本和补贴金额提高,将加重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更是火上浇油,可能挫伤地方政府本来就不高的积极性。

4. 并轨与房源供应。并轨之前,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计划是分列的,各自建设规模一目了然,也方便和以前对比,房源供应增减情况容易受到公众监督。并轨之后,房源数量的混合使得公众不易分清增减情况,即表面看新公租房房源有增加,但要弄清楚其相对于原廉租房和公租房之和是否有增加则会变得有难度。因此,在信息透明度下降时,两房并轨有可能造成新公租房总房源的减少。

5. 并轨与公众态度。两房并轨确定的“轮候排序”规则有可能缺乏公众信任而降低公平感。

公租房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是比较棘手的,绝对的公平很难实现。从理论上来看,最公平的分配方式应该按住房困难程度大小排序,最困难的家庭应当优先得到保障,然而这种方式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不易实施。目前各地采用的轮候排序主要是按资格证编号,即取得资格的时间,实质上是先到先得。这种方式由于透明度较低,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因而难以得到公众信任。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住房发展研究中心在2014年11月对重庆市公租房的调研,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摇号”比“排队”公平。

三、 保障房并轨:政策启示

两房并轨之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房分离的弊端和问题,争论推动了两房并轨改革。并轨的积极意义不容质疑,然而并轨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之后还会出现新问题。因此,换一个角度重新审思两房并轨的另一面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侧重于分析并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使进行宽框架评估成为可能。宽框架评估有利于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两房并轨改革,为后续改革及保障房制度完善提供思路和建议。

基于本文的分析,廉租房并入公租房以后,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 并轨后保证申请服务窗口数量不减少才能方便公众,提高效率。既然采用“轮候”分配规则,排队成本的损失就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政府可以采取增加服务窗口的办法尽量减少等待时间,尽可能节省排队成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申请,以节省时间。

2. 重视房源开发才能促进两房并轨改革效率的实现。分析表明,充足的房源可以避免并轨引起的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准确调研保障对象的需求才更科学的,毕竟房源过剩还可能冲击市场。

3. 科学设计申请表格,降低信息甄别成本。例如可以将申请人按收入状况分为A、B、C三类,要求分类填写,并规定弄虚作假导致类别不符将不能自动进入另一类,这样就将信息筛选的第一环节交由申请人完成,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信息甄别成本。轮候排序也按类别进行,收入最低的优先,能尽量保证公平。

4. 重视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这里应至少做到六公开:建设计划公开、分配房源公开、保障资格公开、分配进度公开、分配结果公开、退出房源公开。还要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对公众发现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分配舞弊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参考文献:

[1] Kahneman D.Thinking, fast and slow[M].Macmillan,2011.

[2] 严荣.改善上海保障房社区的运行[J].现代管理科学,2014,(7):34-36.

[3] 邓宏乾,王贤磊,陈峰.我国保障住房供给体系并轨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9-37.

[4] 葛扬,贾春梅.廉租房供给不足的事实、根源与突破路径[J].经济学家,2011,(8).

[5] 贾春梅.保障房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3,(12).

保障房参考标准 篇4

《关于印发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津政发〔2008〕39号)、《关于落实〈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国土房改〔2008〕291号)、《关于放宽限价商品住房购买条件的通知》(津国土房保〔2009〕13号)

二、办事须知

限价商品住房购买申请人,持以下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向户籍所在区房管局提出申请:

1、本人身份证;

2、家庭户口簿;

3、家庭现居住情况有关证明; 

三、办事程序及时限

1、向户籍所在区房管局提出申请。

2、区房管局对申请家庭户籍、人口、住房等情况进行初审,工作时限5日。

3、申请人持家庭成员收入证明材料到区民政局进行收入核查,工作时限15日。

4、区房管局对申请人购买限价商品住房资格进行审核,工作时限5日。

5、区房管局将申请人相关情况公示,公示期限5日。

6、区房管局开具《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购买资格证明》。

一、2013年住房保障政策调整

(一)2013年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申请条件进行了哪些调整?

答:重残和双残家庭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的收入准入条件,由家庭上年人均月收入低于800元(含),调整为家庭上年人均月收入低于960元(含)

(二)2013年对廉租住房租房补贴申请条件进行了哪些调整?

答:廉租住房租房补贴收入准入条件,由家庭上年人均月收入低于1060元(含),调整为家庭上年人均月收入低于1160元(含)。

(三)2013年对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申请条件进行了哪些调整?

答: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收入准入条件,由家庭上年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含),调整为家庭上年人均月收入低于2200元(含)。

(四)2013年对限价商品住房申请条件进行了哪些调整?

答:2013年将具有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和蓟县(简称“两区三县”)非农业户籍,申请时在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工作并在市内六区、环城四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且符合我市限价商品住房申请条件的人员纳入限价商品住房申请范围。

(五)两区三县人员到哪里申请限价商品住房?须提供哪些要件?

答:符合限价商品住房申请条件的两区三县人员,需到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房管局提出申请。

申请人需携带以下证明材料:(一)申请人本人身份证;(二)家庭成员户口簿;(三)家庭住房有关证明材料;(四)家庭成员收入证明材料;(五)申请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六)申请人社会保险缴存证明。有特殊情况的,需按受理申请部门要求,提供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六)具有两区三县非农业户籍人员申请时,工作地址及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如何认定?

答:申请人工作地址原则上以申请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记载的单位地址为准。劳动合同记载的单位地址与申请时实际工作地址不符的,可由用人单位据实开具《工作地址证明》。

申请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按社会保险缴存证明认定。

(七)2013年限价商品住房其它政策有没有调整?

答:2013年除扩大了限价商品住房申请的区域范围外,还对两项政策有所调整。

一是对申请家庭出售或置换住房的认定政策。对申请人及与其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将原有私产住房出售或将原承租公有住房置换且名下确无住房的,由原“2008年1月1日以后,申请人家庭成员将原有私产住房出售、赠与他人或将原承租公有住房置换的仍认定为申请家庭住房”,调整为私产住房买卖合同或公有住房置换协议记载的交易时间距申请之日已满3年的,可不认定为申请家庭住房面积;不满3年的仍认定为申请家庭住房面积。

二是对离异人员的申请政策。离异人员符合申请限价房条件的,由原离异满2年后方可申请调整为满1年后方可申请。离异时间以法院相关判决文书或离婚协议注明的离异日期为准。

二、“三种补贴”政策问答

(一)哪些家庭可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

答:具有本市市内六区非农业常住户籍、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9平方米(含)以下、人均财产5万元(含)以下、未享受其他住房保障的两人(含)以上的五类家庭:

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一年以上或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待遇;

2、享受民政部门特困救助一年以上、符合“孤老、大病、四级以上(含)残疾”认定条件;

3、上年人均月收入在960元(含)以下的重残或双残家庭;

4、上年收入在4.5万元(含)以下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保持荣誉)家庭;

5、上年收入在4.5万元(含)以下的不享受政府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遗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以下简称“三属”)家庭。

(二)哪些家庭可申请廉租住房租房补贴?

答:申请廉租住房租房补贴的家庭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籍;

2、家庭上年人均月收入在1160元(含)以下;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保持荣誉)家庭、不享受政府定期抚恤金的“三属”家庭上年收入在4.5万元(含)以下;

3、家庭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在9平方米(含)以下;

4、家庭人均财产5万元(含)以下;

5、未享受其他方式住房保障政策。

(三)哪些家庭可以申请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

答:申请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的家庭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籍;

2、家庭上年人均月收入在2200元(含)以下;

3、家庭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在9平方米(含)以下;

4、家庭人均财产5万元(含)以下;

5、未享受其他方式住房保障政策。

(四)到哪去申请“三种补贴”?须提供哪些要件?

答:申请“三种补贴”家庭,由户主或由户主委托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到户籍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申请时需提供以下要件原件及复印件:

1、本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

2、家庭户口簿;

3、家庭成员上年收入的相关证明材料或《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定期补助人员证》、《定期抚恤金领取证》、《特困救助卡》)等相关证件;

4、现住房有关材料;

5、其他特殊情况需提供的相应证明。

(五)市级以上劳模、“三属”家庭申请廉租住房补贴须提供哪些身份证明材料?

答:申请廉租住房补贴的市级以上劳模家庭、不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三属”家庭,在提供上述要件基础上,还须提供:

市级以上劳模家庭,须提供市级劳模证书和市劳模协会开具的《天津市市级以上劳动模范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不享受政府定期抚恤金的“三属”家庭,须提供“烈士证明书”、“因公牺牲军人证明书”、“病故军人证明书”的原件及复印件。未持有“烈士证明书”原件的遗属,须提供复印件及区、县民政局开具的身份证明。

(六)廉租住房租房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廉租住房租房补贴标准为:市内六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36元,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34元,武清、宝坻区和静海、宁河、蓟县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28元。

(七)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标准为:市内六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19元;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17元;武清区、宝坻区和静海、宁河、蓟县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15元。

(八)租房补贴住房面积保障标准是多少?

答:租房补贴住房面积保障标准均为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九)租房补贴月补贴额如何计算?

答:月租房补贴额=月租房补贴标准×家庭应补贴面积

家庭应补贴面积按照家庭现住房使用面积与租房补贴面积保障标准的差额计算。即家庭应补贴面积=租房补贴面积保障标准(12平方米/人)×享受租房补贴家庭人口-现住房使用面积。家庭应补贴面积小于15平方米的,按15平方米计算。

例如:市内六区某三口之家,家庭成员为申请人、配偶和未婚子女,其家庭收入、财产均符合廉租住房租房补贴条件,家庭现住房使用面积为24平方米。该家庭月租房补贴额计算:

1、家庭应补贴面积:12×3-24=12(平方米),该家庭应补贴面积小于15平方米,故按15平方米计算。

2、家庭月租房补贴额:市内六区廉租住房租房补贴标准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36元,该家庭月租房补贴额为36×15=540元。

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月补贴额计算同上。

(十)享受廉租住房租房补贴家庭,每月最低可申领多少补贴?

答:符合廉租房租房补贴条件家庭,每户最低月租房补贴额为:市内六区每月540元、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每月510元、武清区、宝坻区和静海、宁河、蓟县每月420元。

(十一)享受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家庭,每月最低可申领多少补贴?

答:符合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条件家庭,每户最低月租房补贴额为:市内六区每月285元、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每月255元、武清区、宝坻区和静海、宁河、蓟县每月225元。

三、限价商品住房政策问答

(一)申请限价商品住房需具备哪些条件?

答:申请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的家庭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人具有本市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范围内非农业户籍;具有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和蓟县(简称“两区三县”)非农业户籍的人员,申请时在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工作并在市内六区、环城四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 2、3人及3人以上家庭上年人均收入低于3万元,2人和1人家庭上年人均收入低于4.5万元;

3、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

4、家庭人口2人及以下的人均财产低于13万元(含)、3人家庭人均财产低于11万元(含)、4人及以上的家庭人均财产低于10万元(含);

5、未享受其他方式住房保障政策。

(二)单人是否可以申请限价商品住房?

答:男超过25岁、女超过23岁的未婚人员或离异、丧偶人员,如果符合申请须具备的户籍、收入、财产条件,且名下无私产住房也未承租公有住房的,可单人申请限价商品住房。

(三)申请限价商品住房家庭成员如何认定?

答:申请人家庭成员按申请人、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确定。与申请人长期共同居住的近亲属,可作为申请人家庭成员。

(四)户籍为本市集体户口是否可以申请,有无年限限制?

答:因就业在本市单位落户的城镇户籍集体户口可以申请且无年限限制。

(五)公有住房计租面积如何换算为建筑面积?

答:家庭住房为公有住房的,高层和多层成套住房建筑面积,按计租面积乘以1.3计算;平房和非成套住房建筑面积,按计租面积乘以1.15计算。

(六)到哪去申请限价商品房?须提供哪些要件?

答:申请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区房管局提出申请。申请人需携带以下证明材料:(一)申请人本人身份证;(二)家庭成员户口簿;(三)家庭住房有关证明材料;(四)家庭成员收入和财产证明材料;(五)具有两区三县非农业户籍人员,还需提供申请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存证明。有特殊情况的,需按受理申请部门要求,提供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七)限价商品住房价格如何确定?

答:限价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原则上比测定价格之前3个月内,周边或同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低20%左右。

(八)购买限价商品住房有区属限制吗?

答:持有《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购买资格证明》的人员,可以购买市集中建设的限价商品住房,没有区属限制。区组织建设的限价商品房,只面向本区符合条件人员销售。

(九)购买限价商品住房可以贷款吗?

答:购买限价商品住房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或商业贷款,手续与购买普通商品房贷款一样。另外,政府为了减轻限价商品住房购买家庭的负担,目前对购买限价商品住房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政府有关部门对其贷款担保费给予50%的补贴;通过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进行个人限价商品住房贷款的,政府还给予为期5年0.5%的贷款利息贴息和贷款利息5%的补贴(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贷款专线:23287787)。

(十)申请人家庭其他成员可以作为贷款人购买限价商品住房吗?

答:与取得《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购买资格证明》的申请人共同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的,共有人须为申请人的配偶、父母或子女。共有人可以作为贷款人购买限价商品住房。

(十一)购买限价商品住房后是否可以上市转让?

答:限价商品住房购买人在交纳契税满5年后方可上市转让。

(十二)到哪里购买限价商品住房?

答:我市有关政策规定,新建限价商品住房的销售主体为开发企业,严禁开发企业将开发建设的限价商品住房委托给中介机构、其他组织及个人代理销售,因此,持有《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购买资格证明》的人员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到限价商品住房开发企业设置的销售场所购买限价商品住房。

(十三)如何获知限价商品住房的开盘信息?

答:请关注天津住房保障网(http://)所发布的信息或拨打限价商品住房项目售楼处电话了解情况。

(十四)申请限价商品住房购房证满一年后,未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的,是否可延期或重新申请限价商品住房购房证?

答:申请限价商品住房购房证满一年后,未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的,不可延期也不可重新申请限价商品住房购房证,请慎重选择申请时间。

天津限价房申请人条件1.具有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范围内非农业户籍;2.家庭上年人均收入低于3万元,并且在计算家庭上年人均收入时,2人(含)以下家庭的家庭人口可按实际人口数的1.5倍计算,即单人户上年收入不超过4.5万元,2人户上年总收入不超过9万元;3.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认定住房面积时,家庭住房为公有住房的,高层和多层成套住房建筑面积按计租面积乘以1.3计算,平房和非成套住房建筑面积按计租面积乘以1.15计算;4.男超过25岁、女超过23岁的未婚人员及离异、丧偶人员可作为单人户申请。关于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区房管局、各有关单位:为做好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审核工作,规范认定标准,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已申请且已购买定向销售和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除申请人本人及其配偶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可以申请购买限价商品住房。

二、离异人员须在离异满两年后方可申请限价商品住房。离异时间以法院相关判决文书或离婚协议注明的离异日期为准。

三、未婚人员单人申请限价商品住房的,申请人须提供由所在区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登记记录。

四、申请人取得《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购买资格证明》后在有效期内未购房的,其《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购买资格证明》作废,申请人及其配偶不得再次申请限价商品住房。

五、与取得《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购买资格证明》的申请人共同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的,共有人须为申请人的配偶、父母或子女。共有人与申请人在同一户籍的,向销售企业提供家庭户口簿原件及一份复印件。共有人与申请人不在同一户籍的,向销售企业分别提供共有人和申请人家庭户口簿原件及一份复印件。共有人与申请人不在同一户籍,且共有人为申请人父母或子女的,还须提供公证部门出具的证明双方关系的公证文书原件。共有人为申请人配偶的还须提供结婚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销售企业人员当场对申请人及共有人提供的相关证件原件与复印件进行核对,核对一致的,在复印件空白处标注“该复印件与原件核对一致”,核对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加盖销售企业章,原件退回,留存复印件,其中公证文书留存原件。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限价商品住房:具有本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非农业户籍3年以上且家庭人口在2人(含)以上;家庭上年人均收入低于市统计局公布的本市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具体收入线标准由市国土房管局定期向社会发布);家庭无私产住房且未承租公有住房.申请人家庭成员按申请人、申请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确定.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审核程序:

(一)申请.由户主或户主委托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到户籍所在区房管局提出申请,领取并填写《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购买申请审核表》(一式两份).申请购买限价商品住房须携带以下要件: 1.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家庭成员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推进保障房方案 篇5

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洋河镇人民政府,各园区(指挥部),各办、局、中心,各单位:

《洋河新城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工作方案》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日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工作方案

随着洋河新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为保障拆迁安置的有效开展,以及为农场职工提供住房保障和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等的住房问题,加快推进洋河新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根据《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洋河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以解决新城拆迁安置问题、以及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问题为出发点,以增加各类保障性住房供应为目的,紧紧围绕宿迁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开展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重点推进限价保障性安置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工作,突出抓好一批重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推进工作,确保新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建设总体计划

为了尽量安置新城内更多的征收户以及棚户区改造对象,新城2012年将完成2个保障性安居住房的供地及建设实施2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工程及。2块供地为:453亩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安置小区项目供地、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供地210亩。2个建设工程为:453亩限价保障房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套数约500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套数约2204套。

三、组织机构

(一)洋河新城成立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审定项目建设计划和各项工作方案,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工作,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的督查。

组长:杨太敏洋河新城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副组长:秦川洋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洋河新城规划建设局局长

成员: 徐浩波党政办主任

陈岗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周刚国土分局局长

张义录洋河镇人大主席

城投公司总经理

朱祥林房屋征收办主任

张治国洋河新城规划建设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招投标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贺恒军财政审计局局长助理

李毅规划建设局局长助理

朱利猛东圩社区党支部书记

刘修平黄桥党支部代理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住房保障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李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职责分工

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项目建设管理职责分工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规划建设局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规划选址定点,出具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蓝线图,提供项目的规划设计指标,办理规划设计审批等规划许可。并研究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相关政策。负责与上级部门对接将新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纳入宿迁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中,并优先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列入新城建设计划,以及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周边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步列入城建计划。以及负责办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和工程建设的审批工作;负责项目建设阶段施工质量、安全的各项监管工作,协助推进项目的建设进度;负责项目竣工备案手续。

(二)经发局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立项、可研、初步设计审批等工作。

(三)财政局(筹资办)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筹措及配套;并负责申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和自其它关于保障性补贴。

(四)招投标中心负责审核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上限控制价、合同的备案、审核设计变更增减费用等工作。

(五)国土分局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供地计划编制,用地预审、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发布征地预公告、审核土地权属、提供相关地籍资料,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手续等。

(六)征收办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

(七)城投公司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办理、承担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任务以及负责融资任务,会同财政局、前期办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定融资方式,包括BT模式、申请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与有实力的公司合作开发等。

(八)监察局负责全程监督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

五、进度要求

第一阶段项目启动准备阶段

2011年12月底前,由规划建设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与宿迁市对接,将新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项目全部纳入宿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范围。

第二阶段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2012年1月31日前,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选址、立项、土地报批、可研、初步设计、筹融资等项目前期工作。

第三阶段建设实施阶段

保障房申请资格 篇6

1、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应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工作或居住;申请人的子女未满18周岁且户籍不在本市的,若与申请人共同生活和居住,可作为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

2、申请当月前12个月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220元以下(含1220元)

3、家庭人均资产在73200元以下(含73200元)

4、无自有住房,或者现自有住房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

5、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超生家庭,在有关单位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满14周年,并落实结扎措施后方可提出申请。

说明:

(一)申请廉租住房保障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家庭应当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

家庭的认定:

1、夫妻双方及未婚子女构成一个家庭;

2、已婚子女与直系亲属独立分户,构成一个家庭;

3、与申请人同住且存在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的,经有关村(居)委会证明,可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申请;

4、离异或丧偶不带子女的人员、年满30周岁的未婚人员可视为一个家庭。

(二)从1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线为510元。

办理材料

(一)户口簿、身份证、婚姻关系证明和户籍地镇(街)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二)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房屋产权证明材料或村(居)委会、工作单位出具的住房情况证明;

(三)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申请当月前12个月的收入情况证明材料;

(四)家庭资产情况相关证明材料;

(五)因就学、服兵役迁出本市户籍的,提供原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证明;

(六)申请人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户籍不在本市但在本市居住和生活的,应提供与申请人共同居住和生活的相关证明;

(七)中重度残疾人(一、二、三级)家庭需提交有关证明;

(八)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规定的各类证明材料,应当提交经申请人签字确认的复印件,并提供原件核对。

属低保家庭的,提供《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保障证》,免交本条第3、第4项规定的资料。

办理流程

申请及资格审核程序 :

申请→受理→镇级公示→审核→市级公示→登记

实物配租用表.rar

租赁住房补贴办理程序:

选择租赁房屋→签订租赁合同→审核→划拨补贴

租赁补贴用表.rar

租金核减办理程序:

公房管理单位受理→发出核减通知单→存档

租金核减用表.rar

房屋修葺办理程序:

修葺预算表→核定补助资金→下拨补助资金50%→验收结算→下拨余下补助资金→公示→交付使用

房屋修葺用表.rar

说明:

(一)租赁住房补贴按照人均保障居住建筑面积、家庭人口、补贴标准等因素确定。

租赁住房补贴计算方法:租赁住房补贴=(10-1)×(保障面积-自有住房面积),其中保障面积=人均保障居住建筑面积×家庭人口。

具体标准如下:1、人均保障居住建筑面积标准:18平方米;2、家庭人口计算标准:1人家庭按1.5人计算,2人家庭按2.5人计算,3人及以上家庭按实际人数计算;3、若保障面积减去自有住房面积后不足27平方米的,按27平方米计算补贴。

(二)廉租房租金为每月1元/㎡。

(三)实物配租申请人放弃摇号累计2次、已摇号但放弃选定住房或签订《东莞市廉租住房合同》后放弃入住的,视为放弃本次保障资格。

(四)房屋修葺的人均补助标准上限为1.44万元(按人均18平方米,每平方米不超过800元计算)。

一人家庭最高按1.5倍给予补助,即人均补助标准上限为2.16万元;二人家庭最高按1.25倍给予补助,即人均补助标准上限为1.8万元。

莫让保障房真的“无保障” 篇7

湖北省建设厅日前通报,截至6月底,该省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2.4万套,占目标任务的65.5%,开工率在全国领先。这显然是一条报喜的消息,而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来推算,65.5%的建设进度,只能算勉强过线,而“开工率在全国领先”这一自我评价,却再次透露出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总体不乐观的情况。据住建部调查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实际开工率仅为34%,其中,超过70%的城市开工率不到20%,这使得很多地方后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压力大增。不济的建设力度,拖沓的建设工期,忧心的建筑质量等,使得保障性住房这个曾被部分购房者寄予太多厚望的楼市调控的“美味佳肴”,如今正成为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千万保障性住房供应这一曾经被形容为最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对楼市的调控作用正被肢解、抵消。

保障性住房到底怎么了?一方面,我们有已见雏形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及两限房等名目繁多的保障性住房种类,为什么发挥不了人们最初预想的调控效果?另一方面,不缺市场需求、不需要高端技术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何这么困难?“无资金、无土地”,地方政府的理由看似很充分,考虑到在上半年土地出让金完成率不甚理想的大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要好于上半年的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略:无利可图,这句话并不仅仅是某些政府的心声。万科等一些大型开发商明确表示,他们准备投资保障房项目,但希望至少能够取得盈亏平衡,“哪怕只有一块钱利润,万科也愿意建保障房”。这句话的潜台词则是,如果没有利润,他们就不愿意做。

保障房建设成了政治硬任务

7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是今年的硬任务,必须完成。人们或许会认为,这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在个别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今年已经超额完成的情况下。可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让我们明白一点,不少地方政府是有底线的,大多数地方政府似乎都在守着最后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既得利益。

其实,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留给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对于北方大部分城市而言,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率能否按期完成,并不用等到今年年末,由于供暖期的限制,最晚在11月底前便可见结果,因此从现在算起,最多或许只有5个月时间。

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一下,当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由一项措施成为政治任务,而且是政治硬任务时,完成目标无望的城市如何避免受到惩罚,住建部并不乐观的数据或者便是最好的答案,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差距较大的大量城市存在, 极有可能出现“抱团不达标”, 以期达到“法不责众”的结果;另一种可能就是出现数字做假情况。

不出所料,虽然住建部之前的调查显示5月底还有超过70%的城市开工率不到20%,但8月12日,同是住建部公布的2011年1~7月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情况,开工率一下子提高到72%。从6月下旬开始,从各地对外公开的数字看,情况喜人,辽宁、山西等地的开工率已达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陕西省,开工项目总数甚至占目标任务项目数的101.1%。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会发生如此巨变!

保障房建设因何频陷“质量门”

今年4月,总投资8亿元的青海省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被曝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7月,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最大拆迁安置小区龙安商贸小区的房屋被曝存在承重梁、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等现象,部分住户甚至出现楼板踩穿、房屋沉降等严重现象。安居房变成“闹心房”,不少人有家难宿,顶着酷暑借住在外。

据悉,造成保障房质量差的原因不少,但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低成本建设中的“跑冒滴漏”。此前的一份数据显示,2011年准备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按照每套住房60平方米的面积计算的,住建部计算总投入需要1.3万亿元,折合每平方米的成本仅为2166元。而这样的成本,包含了税费、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等。低成本投入,让不少参与企业仅能获得微薄利润,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有业内人士就直言,保障房建设利润偏低,企业缺乏建设的积极性,容易出现预算不足、投入过低情况。此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报的检查情况显示,部分保障性住房质量情况堪忧,其中,建筑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成为本次督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广西曾出现“瘦身钢筋”的问题。另一方面,短时间内要求完成任务,这容易造成赶工期、求速度的结果。保障房建设任务繁重,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不少项目不排除匆忙上马的可能,甚至有业内人士说“边开工边办手续”。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管理制度缺乏、监理人员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带来的结果就是,只顾眼前、不及长远,只重速度、不顾质量。

质量低劣的保障房不如不建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10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使得“速度”的重要性凸显。提速、提速、再提速,成为地方政府为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的工作重点。仅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住建委表示,截至7月底,全市保障性住房已开工约14.2万套,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71%。并力争9月底前,提前2个月实现20万套保障房全面开工建设。这也就意味着,8、9月份,保障性住房月平均开工量必须达到2.9万套。有的城市更是把所有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列为“应急工程”,将对“速度”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代表“速度”的高速列车脱离轨道时,大多数人才开始意识到“速度”也有其危险的一面,并真正关注起“速度”以外的事物,例如:安全、质量。千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快速开工,是否会加速保障性住房原有“质量痼疾”的恶化?毕竟在过去几年时间内,“瘦钢筋”、“薄墙壁”等“质量门”事件一直困扰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而且延续至今没有根治。

确保工程质量,无论对参与建设的企业还是各级政府而言都至关重要。对企业来说,参建保障房尽管利润不高,但不管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还是为了获得稳定收入,确保工程质量都是必须的,否则一旦出现问题,何谈企业形象?对于各级政府而言,保障房建设作为政府主导的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本是一件得民心的好事,如果因为质量不过关,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反而失去民心,影响政府公信力,岂不得不偿失?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质量门”,无疑为当前保障房建设再次敲响警钟。如果建造的是质量低劣的房子,那真是既浪费资源又伤了民心,还不如不建。

从制度上根治保障房“无保障”

我们不要求已在楼市热潮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房地产企业应该尽一下社会责任,我们只希望地方政府踏踏实实地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执行好。毕竟地方政府不是开发商,不应该有牟利的想法。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布局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也明显地被吸引了过去,当购房者已经视供给不力的保障性住房为“鸡肋”时,抱有侥幸心理,企图通过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地方政府,时间也可以证明他们所做的一切。

刚刚发生不久的动车追尾事故,已经触动了国人脆弱的神经,其背后暴露的积弊之多,令人动容。其中,高速飞奔的发展步伐,在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对于质量问题频频的保障房,这何尝不是一个警示。

保障房关系房地产调控全局,其质量问题牵涉面极广,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有丝毫懈怠,受损的不仅仅是群众生命财产,更是各级政府的形象。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如果长期无法落实,就会产生“狼来了”后果,彻底让民众失去耐心。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特别强调,所谓质量,就是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都要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要确保每根钢筋的使用、每块混凝土的浇注、每个门窗的安装都要达到安全要求。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河北省石家庄考察时也指出,各地都要尽快制定落实保障房质量监管办法,在设计、建材、施工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存在的问题、隐患发现一起,整改一起。住建部也于8月初在其网站上的一份公告中要求各级政府“深刻吸取‘7·23’甬温线动车追尾等事故教训,做好保障性住房和市政工程的建设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

面对各地仍然不断曝光的质量堪忧问题,当务之急是如何从根子上解决。从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行动看,一是出台了系列法规;二是纳入地方考核,建立约谈制度。如在地方政府层面,长春市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回迁房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对保障房质量控制链条上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逐一提出约束性要求;湖北省与安徽省也各自出台了保障房质量管理办法及建设导则。国家相关部委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纳入地方任务考核,并将对发生质量问题的市县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

这些规定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其关键在于人,而实际上,除了上述“软约束”外,更应通过立法建立“硬约束”,以此来保障保障房质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为保障房保驾护航。可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才能对相关责任人真正有制度约束。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对保障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

上一篇:专题讲座发言稿下一篇:电气班2012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