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自考试题

2024-10-18

护理学导论自考试题(共8篇)

护理学导论自考试题 篇1

护理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名的依据是 ( )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2、社区护士为居民开设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时的角色是 ( )

A、护理者 B、沟通者 C、促进康复者 D、教育者

3、指导妇女自检乳房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属于疾病预防中的 ( )

A、一级预防 B、病因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4、由于战争给人带来伤残,甚至死亡,属于影响健康因素中的 ( )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物理环境因素 D、社会环境因素

5、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满足病人 ( )

A、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6、人们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想的标准,属于人格结构中的 (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本能

7、病人对护士说:“我伤口疼,是不是感染了?”,属于 ( )

A、礼节性沟通 B、陈述性沟通 C、分享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8、护士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时的人际沟通距离是 ( )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9、王先生初到美国,在住房和交通问题上遭遇挫折,萌生了返回家乡的念头,这种情况属于文化休克发展过程中的

( ) A、兴奋期 B、意识期 C、转变期 D、接受期

10、下列属于西方文化特征的是 ( )

A、崇尚群体本位的价值理念 B、保持和谐,不走极端 C、主张谦虚,以和为贵 D、鼓励个人欲望的满足和个性张扬

11、不同组织部位的炎症表现大都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这种认识体现了思维的

(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逻辑性 D、物质性

12、罗依的适应理论认为 ( )

A、护理是帮助人减少压力源,以扭转压力对人造成的影响 B、护理是帮助人们控制或适应刺激

C、护理是预防及治疗人的自理缺陷 D、护理服务是由三级预防保健护理完成的

13、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认为 ( )

A、机体抵抗线的完整与否是判断机体处于健康还是疾病的标志

B、护理是护士与患者在护理情境中分享感知而进行的行动、反应和互动过程

C、护理活动是控制压力源或增强人体各种防卫系统的功能

D、护理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促进机体的修复

14、首先提出健康信念模式的学者是 ( )

A、格林 B、霍克巴姆 C、潘德 D、克鲁特

15、依据知信行模式的观点,促进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是 ( )

A、知识 B、信念 C、行为 D、技能

16、一个人为了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坚持勤奋学习,体现了希望的 ( )

A、认知性 B、行为性 C、依附性 D、情景性

17、悲哀在认知方面的反应表现为 ( )

A、痛苦、愤怒、焦虑 B、头疼、失眠 C、心不在焉、健忘 D、睹物思情、行为怪异

18、下列关于死亡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濒死期生命已处于不可逆阶段

B、临床死亡期病人的神经系统及其他各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停止,组织与细胞相继死亡

C、在低温条件下,尤其是头部降温脑耗氧降低时,临床死亡期可延长达1小时

D、生物学死亡期重要器官的代谢过程尚未停止

19、当临终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得到证实时,病人抱怨“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属于罗斯博士临终病人心理活动分期中的

( ) A、否认期 B、愤怒期 C、沮丧期 D、磋商期

20、法律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体现了法律的 ( )

A、国家强制性 B、普通约束力 C、明确公开性 D、权利义务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影响个人对待疾病态度的因素有 ( )

A、医疗设备情况 B、病人的社交团体 C、社会经济状况 D、过去的患病经验 E、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

2、主动—被动型护患关系模式适用于 ( )

A、昏迷病人 B、慢性病病人 C、休克病人 D、精神病人 E、急性病人

3、在护理评价中,生活状况及自理程度的评估内容包括 ( )

A、饮食形态 B、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形态

C、活动与运动形态 D、自我感知与自我概念形态 E、应对与应激耐受形态

4、影响悲哀反应的因素有 ( )

A、年龄 B、性别 C、家庭经济状况 D、丧失的性质 E、社会支持系统

5、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全面治疗原则 B、全方位照护原则 C、舒缓照护为主的原则 D、延长生存时间原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2,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护理诊断可分为现存的、潜在的、和综合的。

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包括意识的层次、和性心理发 展阶段。

3、被誉为跨文化护理和人类关怀理论的创始人是。

4、评判性思维由智力因素、认知技能因素和

5、护理计划的过程包括排列护理诊断顺序、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生存质量(WHO)

2、护理程序

3、压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25分)

1、简述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

2、护士应如何提供跨文化护理措施?

3、简述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D 3、C 4、D 5、B

6、C 7、C 8、A 9、B 10、D

11、A 12、B 13、C 14、B 15、B

16、B 17、C 18、C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CD 3、ABC 4、ABCDE 5、BCE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健康的 2、人格结构

3、莱宁格 4、情感态度因素

5、确定预期目标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存质量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

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2、护理程序是以增进和恢复人类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包括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列出护理诊

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计划和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3、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

过程,包括刺激、认知评价及反应3个环节。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25分)

1、①营造良好护患关系的氛围;(1分)

②健康的工作情绪;(1分)

③与服务对象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1分)

④为服务对象树立角色榜样;(1分)

⑤良好的人际沟通。(1分)

2、①采取与病人文化背景一致的护患沟通方式。(1分)

②安排合适的个人空间。(1分)

③帮助病人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④确保与健康有关的环境稳定。(1分)

⑤注意价值观念的差异。

⑥尊重病人的风俗习惯。(1分)

⑦在病情观察时注意病人的生理差异。

⑧帮助病人寻找支持系统。(1分)

3、护理诊断是护理人员独立采取措施能够解决的问题;合作性问题需要医师、护理人员共同干预处理,处理决定来自医护双方。对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的重点是监测。

护理学导论自考试题 篇2

1 既往教学状况的问题及思考

1.1 开设时间过晚

《护理学导论》通常在学生入学第2学年开课, 护理学生在学完大量医学基础课程后, 对护理专业仍旧没有任何了解。对2005级、2006级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学时进行访谈, 认为护理只是照顾人者占50%, 而对护理专业无概念者也达20%以上, 从而使学生专业思想波动较大。另外, 学生一直学习解剖、组胚、生理、生化这些以实证主义科学观为基础的学科, 缺乏人文科学的引导, 将倾向于采用机械性的方法来看待护理学科。

1.2 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一方面, 现有的《护理学导论》教材中健康教育、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内容, 目前都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学》《护理伦理学》《人际沟通》等专业课程专门讲解, 而这些内容在护理导论课程中由于篇幅有限, 只能简单阐述而无法讲解透彻, 并且不同课程间的内容重复, 削弱了学生对护理学导论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护理理论、护理程序这些导论中独有的内容, 限于篇幅, 以纯理论探讨较多, 在内容上与护理临床实践联系较少, 缺少在实际中应用的内容, 导致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 使学生感到导论课的实际作用不大,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1.3 教学方法单一

《护理学导论》本身内容较为抽象, 仅通过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 普遍反映理论学习枯燥乏味, 学习热情低, 知识遗忘率高, 学习效果较差。

1.4 评价形式机械

传统《护理学导论》的学习评价只通过期末闭卷考试, 主要偏重于记忆, 要求学生回忆以及陈述某一理论或者观点, 不能客观和全面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调整教学计划

《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最先与学生接触的专业课程, 应让学生尽早接触, 从2007级开始将课程调整至第1学年开设。同时, 为了配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加大总学时的同时, 增加实践学时, 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比例调整到2︰1, 计划从2010级起进一步加大到1∶1。

2.2 教学内容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 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健康教育学》授课教师共同备课, 将《护理学导论》教材[2]中相关内容 (包括第六、七、十二、十四章) 从教学内容中划出, 做好课程的无缝对接。同时, 加强对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学科的发展前景的介绍, 增加护理理论与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范例, 加强学生对护理诊断的理解和掌握。

2.3 教学方法改革

从2007级学生开始, 对2007级、2008级共计286名学生开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在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章节内容, 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教学效果。

2.3.1 角色扮演法

对“压力学说”“跨文化护理”“自护理论”等内容,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 由学生进行特定场景的话剧表演, 使学生在扮演和观看的过程中掌握如何用那些“枯燥”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3.2 讨论法

对一些内容相对容易理解且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的内容, 如“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等内容, 将学生分成小组, 由教师给每组学生确立一个有关的题目, 在寻找资料、查阅文献的基础上, 将每一组成员分成问题负责者、报告者、记录者和反对者来进行讨论, 最后将资料整理汇总, 向所有同学汇报, 所有学生都可给予评论。

2.3.3 案例分析

重点运用于“护理程序”的教学中。首先使用既有案例, 通过示教分析、学生自行分析等步骤, 让学生逐步掌握从收集资料到形成有价值护理诊断的系列过程。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到临床收集病人的资料, 教师找出较为特殊的案例, 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 分析病人出现的健康问题、诊断依据以及相关因素。

2.4 评价改革

2.4.1 评价方式综合性

评价尽量采用了开放式的方式, 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鼓励他们勤于思考,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课程成绩由4部分组成, 课堂参与占10%, 平时作业占10%, 分组讨论和最终报告占40%, 期末卷面考试占4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 只有选择题和案例分析。

2.4.2 评价人员多样性

在教师评分的基础上, 加入学生互评,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分组讨论部分, 教师评分仅占50%, 学生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占50%。

3 教学改革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学改革的实效, 对2007级、2008级学生随机抽取进行个别访谈, 集体发放无记名问卷进行意见和建议的收集。

3.1 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除了3位同学反映“全是理论、道理之类的, 印象不深刻, 理解不了它的重要性, 也就不重视”,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护理学导论》作为引导课程, 对他们帮助很大。“我认为《护理学导论》所学的内容很重要, 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护理学导论》是提高我们对护理专业认识的一门课”;“《护理学导论》是一门引导课程, 它将我们引入一个新的领域——护理世界, 它让我们对‘护理学’有了基本的概念, 并且对“护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等等。

3.2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学生反馈可以看出, 大部分同学认为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比教师讲课让他们收获更大。有的同学提到角色扮演会“有新的形式, 会有某些亮点, 让众人眼前一亮, 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有的同学认为“分组表演小短剧, 不仅可以使同学对所学知识了解更深刻, 也能增加趣味性”。分组讨论是被最多同学认可的, “可以增强我们上课的积极性, 因为如果完全由老师来讲课一定不会有太多人很认真地上课听课, 而把课题落实到各组上, 各组成员一定会对自己的课题关注很深, 也激起同学们上课的热情”。同学们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则五花八门, 很多同学将老师上课举的例子一概当作案例分析, 强调“比较喜欢听案例, 不太喜欢理论内容”;“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了许多小故事, 这让我觉得学习的气氛比较轻松活跃”, 而对护理程序涉及的案例, 同学们觉得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诊断的书写”, 但是觉得对医学案例理解不透彻。而在面对面的交谈中, 学生认为学时不够, 应该增加“护理程序”的授课时间, “能够在课堂上多拿出些医学病例, 进行分析”。

4 提高改革成效的几点思考

4.1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旧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习惯于教师用作业或者考试来督促他们学习, 所以觉得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管理太少。“我觉得《护理学导论》很轻松, 以致我们课后对自己太放松了”, “我觉得现在的教学方式不错, 只不过老师可以再管严一些, 督促不认真的同学积极一点”“希望老师应严格要求, 给学生的时间太多了, 可以控制在6个学时”。学生的反馈说明, 在前期课程包括课后讲座中,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匮乏的。在学生开课前, 应该通过讲座以及课后辅导等形式, 教会学生“如何学”, 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4.2 加强课堂互动环节

由于安排了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限于学时教师在授课中减少了一些互动。学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是必要的, 因为提问是一个互动环节, 它不仅可以检查一下老师的讲课情况、效果, 而且对同学们的听课情况是一个警醒”“让讲课的同学准备一些题目, 让其他同学回答, 当然答对也可加分”。互动环节有助于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精神状态, 根据学生的反映, 及时、灵活、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把学生的积极性调整到最佳状态。将充分利用新的教学计划学时进一步增加的契机, 加强课堂互动, 促进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参与度。

4.3 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课外资料

课外资料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 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一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播放一些有关医学类的短片”“尽量邀请些临床工作者谈他们的经验”“由老师设立1个公共邮箱, 把想给学生的课外资料, 需要我们分享的内容传到邮箱里, 把用户名及密码公开, 这样我们可以直接去公共邮箱里获取资料”。公共邮箱的建立随着新学期的开课进行实施。同时, 教师将针对不同课程内容, 具体安排讲座或者录像观看, 帮助学生加深对护理学以及医学的理解。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谢虹, 徐淑秀, 金莉.《护理学导论》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4) :351352.

护理学导论自考试题 篇3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    兴趣     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理论知识的不断扩展,护理模式已经逐渐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朝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护理等方向转变,在护理领域中,人本主义护理理念已经逐渐得到渗透[1]。因此,在《护理学导论》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组研究中,以2013级护理本科专业的24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学导论》第六章、第七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科专业的24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8名女生,5名男,年龄19~22岁。

2. 方法

在对学生讲解《护理学导论》第六章(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要求)和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沟通)内容时,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组织教师对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进行思想动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主动参与意识。然后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个人一组,主要进行盲人体验、对比服务态度、扮演情景角色等场景训练。进行盲人体验时,其中,一个人扮演盲人,主要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训练,如上卫生间、倒水喝、上下楼梯、洗手等活动;另一个人扮演护士,指导、协助、鼓励盲人进行日常活动训练。服务态度对比:安排指导老师扮演护士,其他学生扮演患者,共设置四个情景,每个情景运用不同的服务态度,学生对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情景角色扮演:安排指导老师扮演护士,换学生表演患者,使学生严密观察护患沟通技巧;依据情景模拟需求,编排不同的脚本,布置、选择合适的模拟场景,统一教师思想,对学生分组,每组学生18~28名,并指导学生进行互换角色体验。在各个小组中均安排组长、秘书,其中,组长主要负责本组的讨论工作,秘书负责记录,指导老师只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鼓励、指导;每次讨论时间为十五分钟,结束后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充分根据自身感受、体验,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 观察指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设置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内容结构是否合理、模拟体验是否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培养综合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加深理论课内容理解等方面。共发放243份,有效回收243份,回收率达到100%。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组间计数资料运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有利于理论课内容理解的学生占98.4%;认为有利于内容结构设置的占96.2%;认为有利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占98.0%;认为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占97.6%。详见下表1。

表1 情景模拟教学效果评价(n/%)

调查项目 非常好 好 一般 未回答

理论课内容理解情况 152(62.6) 87(35.8) 2(0.8) 2(0.8)

内容结构设置 117(48.1) 117(48.1) 7(3.0) 2(0.8)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 137(56.4) 101(41.6) 2(0.8) 3(1.2)

综合能力培养 129(53.1) 108(44.5) 4(1.6) 2(0.8)

三、讨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指的是一种具有直观性、实践性以及启示性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演绎沟通技巧、给学生创造动口机会等方法,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为目的,将以往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教学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要课堂主体的教学法,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有研究报道指出[2],学生在掌握知识要领、克服困难时,会产生自豪感,并提升自我价值,进而有效增强学习积极性,使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本组研究中,243名学生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表明,认为有利于理论课内容理解的学生占98.4%;认为有利于内容结构设置的占96.2%;认为有利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占98.0%;认为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占97.6%。充分证明,在课堂理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转化以及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将患者作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要真诚帮助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社会心理、生理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景以及寓教于情的目的,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宝芳.基于情景模拟《护理学导论》教学探讨[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03(15):343-343.

[2]朱丽丽,张金华,张会敏.融人文关怀理念于《护理学导论》课堂教学[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93-1994.

护理学导论自考试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滚雪球”技巧最利于 A.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B.参与社会活动

C.调动组内所有成员的潜能 D.发展学员会谈技巧

2、应用提问的方法来自古代哲学家 A.卡尔?罗杰斯 B.苏格拉底 C.库斯

D.Lawrence

3、开放式学习类型不包括 A.学习班形式 B.地方体系 C.遥控体系 D.咨询体系

4、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学习大纲是 A.学生的自学过程 B.小组讨论

C.由导师小组讨论后形成的学习问题 D.探索新知识

5、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特点不包括 A.突出以教师为中心 B.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C.促进学生的自学动机

D.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小组教学中,对出现个别好说的活跃学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 A.不要压制他(她)B.不可使其积极性受到打击 C.有礼貌地提醒对方 D.让其不要出声

7、下列哪一项不是小组教学的目的及目标的关键性范畴 A.智力范畴 B.情感范畴 C.社会范畴 D.知识范畴

8、在小组教学法中,组的大小意义哪项是正确的 A.组内成员达25人以上,组员相互交流作用好

B.组的规模愈大,每个成员为组所作出的贡献会愈小 C.组的规模愈大,每个成员为组所作出的贡献会愈大 D.教室在课堂上灌输的愈多,学生参与的机会也愈多

9、对上课迟到的学生应该 A.私下里找他(她)交流看法 B.问他迟到的原因 C.让他站在教室门外 D.让他向全班同学致歉

10、讲授法的优点不包括 A.短时间内传递知识丰富 B.容量大 C.效率高 D.角色重

二、多项选择题

1、能增进演示教学效果的措施有 A.不能边看边讲

B.明确观察目的、内同及要求 C.确保演示项目的效果 D.演示要适时 E.演示过程要正确

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教育目标包括 A.讲述知识在临床的应用 B.发展有效地学习自主技能 C.明确学习问题

D.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E.发展临床推理技巧

3、进行小组 A.命令式 B.启发式 C.苏格拉 D.情感式 E.协商式

4、小组成员之间彼此认识、相互交流的常用技巧有 A.配对练习B.滚雪球 C.”U”型座位 D.长方形桌面 E.模仿表

5、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要 A.少而精

B.强调原则性和基础性 C.突出重点 D.解析难点

E.基础性知识可忽略不讲

6、影响讲授计划的因素有 A.学生因素 B.题材因素 C.环境因素 D.心理因素 E.内在因素

三、简答题

1、简述增进课堂提问法效果的措施。

2、简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3、简述小组教学的功能。

4、简述影响讲授汁划的因素。

四、填空题

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实施一种新的教学过程,学生以()为单位进行学习。

2、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组的()是顺从性的强有力因素。

3、在进行教学时,组的规模愈大,每个成员为组所作出的贡献会()。

4、讲授的目的是与听众交流信息,其主要媒介就是讲授者的()。

5、一个教师无论有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都应当使用(),否则很容易忘记讲授的重点。

6、在采用讲授法时切忌冗长、乏味、缺乏()的做法。

五、名词解释

1、扮演角色的方法

2、演示

3、开放式学习

4、组

5、讲授法

六、论述题

1、试述在小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2、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应考虑的“学生因素”有哪些?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组教学常用的技巧。“滚雪球”技巧是每个小组成员均单独为解决一个问题进行工作,然后成对共同完成这个问题,每对再与另一对结合,随后经历4对1组,8对1组……。按此方式连续进行下去,直到全组都汇集到一起,为某一个问题而工作,共同享有全部工作的见解,使工作开展得越来越详细、深入、全面,就像滚雪球一样,这种技术最利于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参与的目的。

【答疑编号10208246】

2、【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应用提问的方法来源。应用提问的方法来自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一种古老的完全依赖回答技巧的方式。

【答疑编号10208244】

3、【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42】

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学习大纲。在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时,首先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问题,并向学生提供一套经过仔细设计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是由导师小组认真讨论后形成的,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问题组成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学习大纲。

【答疑编号10208241】

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特点。该方法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以促进学生的自学动机、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答疑编号10208239】

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一个组里,常常会出现个别好说的活跃学员,她(他)几乎可包揽全组的课堂活动。对此,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压制她(他),不可使其积极性受到打击,以致丧失动力。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有礼貌地提醒对方。

【答疑编号10208237】

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35】

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组教学法中组的意义。在进行教学时,如果组内成员人数达到或超过25人,就很难实现各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作用。组的大小尚有其他意义:组的规模愈大,每个成员为组所作出的贡献会愈小。且教师灌输的越多,涉及愈多,学生参与的机会也就愈少。

【答疑编号10208233】

9、【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增进讲授效果的措施。对待上课迟到的学生,如果教师当众处罚迟到者,不仅得不到多数学生的支持,反而会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不符合授课的真正目的。对待迟到者的最好办法是私下里找他(她)交流看法。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疑编号10208224】

1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21】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增进演示教学效果的措施。增进演示教学效果的措施有:明确观察目的、内容及要求;确保演示项目的效果;演示要适时;演示过程要正确。

【答疑编号10208258】

2、【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教育目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教育目标有:讲述知识在临床的应用;发展临床推理技巧;发展有效地学习自主技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答疑编号10208257】

3、【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56】

4、【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组成员之间彼此认识、相互交流的常用技巧。常用技巧有配对练习、滚雪球和模仿表演。

【答疑编号10208254】

5、【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教师增进讲授效果的措施。对于高等院校学生,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注意及时补充科研新成果,介绍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补充新信息。也就是说,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要少而精,强调基础性和原则性,强调关键性的必要知识,突出重点,解析难点。

【答疑编号10208251】

6、【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48】

三、简答题

1、【正确答案】:(1)问题应简洁、明了:教师所提问题应该简明,以便学生能记住并准确回答;组成问题的词句要保证学生容易理解。

(2)提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要注意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也应包括高层次的问题在内。(3)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直接影响着提问的有效性。(4)准备开放性问题。

(5)围绕目标设疑。所提的问题应该围绕课堂目标,所问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6)提供思考时间。

(7)合理安排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能太频繁,应在必要时采用。【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75】

2、【正确答案】:(1)促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增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3)促使基础学科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统一。【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74】

3、【正确答案】:一个教学小组的功能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达到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目的,应使学生有机会同其他组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相互交流,促使他们接受其他人观点的挑战;最终目标是要开阔学生们的知识领域。【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73】

4、【正确答案】:(1)学生因素:听讲学生所学的课程类型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2)题材因素:所选题材的培养目标对讲授计划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讲授计划有一个实践性的约束。(4)心理因素:在制定讲授计划时,需要考虑许多心理因素。

此外,师生间的关系也会直接影响授课计划和授课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授课计划的实施过程。【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72】

四、填空题

1、【正确答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实施一种新的教学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4】

2、【正确答案】: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组的(压力)是顺从性的强有力因素。【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3】

3、【正确答案】:在进行教学时,组的规模愈大,每个成员为组所作出的贡献会(愈小)。【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2】

4、【正确答案】:讲授的目的是与听众交流信息,其主要媒介就是讲授者的(声音)。【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1】

5、【正确答案】:一个教师无论有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都应当使用(备课笔记),否则很容易忘记讲授的重点。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0】

6、【正确答案】:在采用讲授法时切忌冗长、乏味、缺乏(条理性)的做法。【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59】

五、名词解释

1、【正确答案】:扮演角色的方法:是依据心理剧理论派生的,它是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景,以启发学员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的认识;要求学生对另一个人相同的行为采取行动,并按自己想象人们应有的行为去动作。【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70】

2、【正确答案】:演示:是对事实、概念或过程的直观解释,是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很常用的一种方式。【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9】

3、【正确答案】:开放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所谓“开放”是指为适应学习者控制学习能力而灵活变化的一种教育过程。【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8】

4、【正确答案】:组:是有共同的目标、相互依赖性、(小)组存在的共识、相互作用及有代表性的社会团体。【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7】

5、【正确答案】:讲授法: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系统而连贯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65】

六、论述题

1、【正确答案】:在小组教学工作中,指导教师可以承担多种角色功能。如,可以是一个领导者,对小组指导工作承担主要责任,或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不同程度的干预,也可以作为促进者、知识的资源者或小组的训练者等。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即使自己是组的领导,也应该相信这个集体在很大程度上能控制、掌握、支配自己组的讨论。【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08278】

2、【正确答案】:学生因素是讲授计划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因为护理专业课程的内容不仅限于“注册”护士考试的内容,个阶段的课程都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此外,要考虑到学生的教育背景,在多层次、多轨道的护理专业教育中,包括部分成人教育及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在受教育的学生中,有些学生还不具备任何正式的执业资格,而另一些却具有相当水平的证书。因此,教师在制订计划时,只能把目标定在中点,那些处于两个极端的学生则需要配合个体化的指导,以保持其学习热情,促进其长进。【答案解析】:

通信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篇5

1.室内传播模型: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较大。典型模型包括路径耗损模型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

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

特点:1.频谱资源有限 2.传播环境复杂

3.存在多种干扰

4.网络拓扑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二请给出光导纤维结构。工作窗口和将之应用于通信场合时的优势?

光导纤维的结构:画图光线是由涂覆层纤芯和包层组成,纤芯完成信号的传输,包层与纤芯的折射率不同,将光信号封闭在纤芯中传输并起到保护纤芯的作用。外边还有涂覆层。

工作窗口:石英光对特定的波长的光波的传输损耗要明显小于对其他波长的光波,这些特定的波长就是光纤的工作窗口。

窗口分为三个1。0.8-0.9um最低耗损2.5db/km,采用是石英多模光纤,主要应用于近距离通信。2。1.31um最低耗损0.27db/km,采用石英单模光纤3.1.55um最低耗损0.27db/km,采用长距离传输系统。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主要优势:1传输频带宽2传输距离长

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4保密性好节省大量有色金属

6体积小,重量轻

7需要经过额外的光/电转化过程

四请给出同步技术原理,分类和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

同步技术是指收发双方在时间上步调一致,故称为定时。在数字通信中,按照同步的功用可以将同步技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振同步,和网同步。

1、载波同步:载波同步是指在相干解调时,接收点需要提供一个与接收信号中的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这个载波的获取成为载波提取或载波同步。在模拟调制以及数字调制过程中,要想实现相干解调,必须有相干载波。因此,载波同步时实现相干解调的先决条件

2、位同步:位同步又称为码元同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任何消息都是通过一串码元序列传送的,所以接收时需要知道每个码元的起止时刻,以便在恰当的时刻进行取样判断。这就要求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为定时脉冲序列。该序列的重复频率与码元速率相同,相位与最佳取样判决时刻一致。提取这种定时脉冲序列的过程即称为位同步。

3、帧同步:在数字通信中,信息流是用若干码元组成一个帧。在接收这些数字信息时,必须知道这些帧的起止时刻,否则接收端无法正确恢复信息。对于数字时分多路通信系统,如PCM39/32电话系统,各路码元都安排在指定的时隙内传送,形成一定的帧结构。为了使接收端能正确分离各类信号,在发送端必须提供每帧的起止标记,在接收端检测并获取这一标志的过称,成为帧同步

4、网同步:在获得了以上讨论的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之后,两点间的数字通信就可以有序,准确可靠的进行了,然而,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多个用户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构成了数字通信网,显然,为了保证通信网内各用户之间的可靠地通信和数据交换,全网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准时钟,这就是网同步的问题

三请给出数字调制的定义。ASK.FSK和PSK的原理和波形?

数字调制:是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的过程。ASK(振幅键控)的原理:利用载波浮动的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频率和初始位置保持不变

FSK(频移键控)的原理:利用载波的幅度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

PSK(相移键控)的原理:利用载波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

五请给出市话呼叫接续示意图及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 篇6

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研究变量的是()

A. 因变量 B.分析变量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

2.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适合采用()取样方法。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3.取样过程中,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A.200 B.150 C.50 D.100

4、以下不属于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的是()

A.明确规定总体 B.合理的样本容量 C.取样的代表性 D.取样的随便性

5、以下不属于形成科学假设的条件的是()

A.经验基础 B.客观条件 C.思想方法论 D.背景知识

6、()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出某特定假设。

A.归纳假设 B.演绎假设 C.研究假设 D.描述性假设

7、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有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性 B.表述的明确性 C.主观性 D.可检验性

8、“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三次文献 C.一次文献 D.二次文献

9、查找的文献资料比较杂乱,缺乏时代感的方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综合查找法 D.引文查找法

10、以下不属于教育档案类的是()

A.教育年鉴 B.教育法令集 C.学术报告 D.碑刻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A. 选定课题 B.课题论证 C. 历史分析 D.文献检索

12、“文献”一词最早见于()A.《论语·八佾》 B.《文献著录总则》 C.《学记》 D.《孟子》

13、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 B.课题论证 C.课题评估 D.课题鉴定

14、以下哪种不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A.教育本质说 B.教育社会化 C.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综合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创新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二、填空题

1、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形成了___________研究方法为主的潮流。

2、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_____。

4、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代表性呈现________,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5、简单随机取样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分层随机取样

2、顺查法

3、归纳假设

4、样本

5、因变量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2、简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的基本特征。

4、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5、简述进行教育研究设计的一般过程。

五、论述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注意很多细节。试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的基本特点,以及选题的主要方法。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B

6.B

7.C

8.D 9.D 10.C 11.D 12.A 13.B 14.B 15.A

二、填空题

1、实用主义

2、基础性研究课题 应用性研究课题

3、资料性工具书

4、正相关

5、课题论证

三、名词解释

1、分层随机取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2、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3、归纳假设:是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经验定律。

4、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成为样组。

5、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一,教育研究的真实性。即教育研究问题、过程、数据资料以及结果都是真实的。

第二,教育研究的创新性。这是教育研究最突出的特征。理论和时间的创新是教育研究的灵魂,也是衡量、评价教育研究的重要标准。第三,教育研究的生态性,即进行教育研究是要强调研究的自然性与现实性。

第四,教育研究的反思性。对教育研究活动各要素以及整体的反思,是完善教育理论、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2、简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第一,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第二,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第三,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3、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的基本特征。

第一,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第二,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第三,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在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的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第四,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

4、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第一,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第二,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第三,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

第四,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第五,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

第六,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5、简述进行教育研究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一,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第二,选择研究对象; 第三,分析研究变量; 第四,形成研究计划。

五、论述题

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特性;问题要有可行性,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护理学导论自考试题 篇7

1对象

以2013级护理专业护生为研究对象。

2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导论》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法, 试验组《护理学导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法教学。

3加强课程认识, 转变教学观念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基础课, 是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 了解护理学, 树立护理事业心的重要课程。其内容本身理论性强, 专业术语多。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缺乏生动性, 课堂气氛沉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倦怠, 学习兴趣不浓。在《护理学导论》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结合《护理学导论》课程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打造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单向交流局面, 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从而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护理高等专业人才。

4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法

4.1应用启发式教学法,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古已有之, 孔子精辟地概括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启发式教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 让学生学会学习。《护理学导论》这样护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而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很多, 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制定学习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2讲授法+录像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史》中我们运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对护理学的概念、知识体系和范畴进行阐述,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的同时我们结合播放录像如:南丁格尔故事, 又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学生听课认真, 课堂效果良好。

4.3以案例分析为引导,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运用媒介 (语言、书面、音像) 手段, 将所描述的客观真实的特定教学情景 (或教学实况) 带入课堂, 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在群体中共同讨论, 甚至作为某种角色进入特定的情景和学习过程, 建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1]。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提前准备案例, 设计问题及相应的答案, 再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 让他们查找相关的图书资料并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上课前首先展示案例, 指明教学的目标及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学生讲述案例, 然后通过分析讨论, 大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 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 学生是主角, 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 便于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 通过认真思考, 提出解决办法。案例分析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促使他们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护理对象的病情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4.4 PBL教学法的应用PBL (Problem-Base-Learning) 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源于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 目前这种方法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2]。在第七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中主要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掌握了相关的人际沟通原理、技巧及沟通中的注意事项后, 教师给出一个案例并提出多个相关的问题, 留给学生10分钟的分组讨论时间, 学生根据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及看法给予肯定及评价, 并对问题进行最终的分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积极发言, 互动良好。

4.5应用情景互动式教学,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通过先前实行的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方法外[3], 我们在课堂上还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教师要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要根据教学目标事先设计教学环节,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适宜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锻炼能力。在学习第十二章《健康教育》中让学生以3-5人为一组, 根据内容进行自导、自由组合、自己设计场景、自演等, 有的同学扮演护士、有的演病人、或家属等。角色扮演后先由表演者谈自己的感受, 然后让其他同学积极参加评价讨论, 教师做总结。情景式教学体现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4],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 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 恰当地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认识的新发展。

4.6采用多媒体+练习法教学, 加深学生知识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板书、挂图、投影片。费时, 费力, 影响教学进度,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现在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将图像、文字、声音、录像等结合于一体,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使思维、情感、行为融合起来, 多感官获得知识。在《护士的基本素质》这一章节, 结合护士礼仪要求, 先播放护士的职业礼仪的录像片组织学生观看, 组织学生按8人为一小组进行护士举止礼仪先进行练习, 再让学生表演, 最后评价学生的表现, 这样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给学生创造出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良好状态下学习,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用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发现法等, 这样使教学内容更生动, 教学效果更理想。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发展、科研的思维与能力, 进而才能去带动和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5效果

依据现代护理学科发展和学院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多种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模式, 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综合训练,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 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法如案例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启发式教学等来探讨如何提高《护理学导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活跃《护理学导论》的教学氛围, 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冯立民.《护理学导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2 (3) :130.

[2]郭娟.几种课堂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导论》课堂上运用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1) :31.

[3]郑修霞.护理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8:114.

护理学导论 篇8

1.护理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护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2.护理实践的范畴:临床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 3.现代护理学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

(2)以患者为中心阶段:对健康的新认识标志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3)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第二章 护理学发展史 1.南丁格尔与现代护理学:(1)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

(2)著书立说指导护理工作《医院札记》《护理札记》(3)1860年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4)创立了护理管理体系

2.中医护理学:(1)特点:整体观与辩证施护(2)原则:“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未病先防,即病防变”(3)技术:服药、压豆、刮痧、针灸、推拿等

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

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性质和规律的理论 2.贝塔朗菲是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的创始人

3.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素组合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4.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整体性、相关性、开放性、目的性、动态性与层次性

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步骤:输入-输出-反馈 5.用系统的观点看护理(特点):(1)护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结构的系统(2)护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护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4)护理系统是一个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系统 6.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7.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成正相关。8.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1)了解护理对象未满足的需要(2)领悟护理对象的言行

(3)预测护理对象尚未表达的需要(4)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5)用于确定满足患者需要的层次 9.弗洛伊德-性心理理论 创立潜意识的概念 10.性心理理论内容:

(一)意识层次: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二)人格结构:本我(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理想原则)

(三)人格的发展阶段:

(1)口欲期 0~1岁 口腔和嘴唇(2)肛欲期 1~3岁 肛门

(3)性蕾期 3~6岁 恋父、恋母情节

(4)潜伏期 6~12岁 注意力集中在智力和身体活动上(5)生殖期 大于12岁 异性、生殖器 11.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2.发展过程:

(1)婴儿期(口感期)出生~18个月(2)幼儿期(肛肌期)18个月~3岁(3)学龄前期(生殖运动期)3~6岁(4)学龄期(潜伏期)6~12岁(5)青春期 12~18岁

(6)青年期(成年早期)18~35岁(7)成年期(中年期)35~65 岁(8)老年期 65岁以上

1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和行为 14.认知发展理论内容:

(1)感觉运动期(0~2岁):通过身体的动作感觉和认识世界,思维的萌芽阶段

(2)前运思期(2~7岁):开始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从事思考活动,缺乏逻辑推理能力(3)具体运思期(7~11岁):开始对具体事物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4)形式运思期(12岁以上):能运用概念的、抽象的、纯属形式逻辑的方法去推理

第四章 护理理念与工作模式

1.护理理念:是有关护理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2.我国护理理念的发展:

(1)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养”指的就是护理。

(2)把患者作为一个“人”来全面考虑,这是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核心内容。(3)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3.人、环境、健康、护理构成了护理理念的主要要素。

4.健康:不仅没有躯体疾病和身体障碍,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5.影响健康的因素有:

(1)生物因素(2)心理因素(3)环境因素(4)生活方式(5)获得保健设施的可能性 6.环境包括:(1)内环境:心理环境、生理环境(2)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的内涵是照顾,人道和帮助性关系。

8.常用的护理工作方式:(1)个案护理(2)功能制护理(3)小组护理(4)责任制护理(5)综合护理(整体护理)

第六章 护士的角色功能与要求

1.角色: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力和义务中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模式化的行为。

2.现代护士的角色与功能:(1)健康照顾者(2)计划者(3)管理者和协调者(4)咨询者(5)保护者和代言人(6)教育者(7)研究者 3.1900年美国护理杂志首次提出专科护理的概念。4.护士应具备的资格:

(1)正式护理学校毕业(2)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3)申请护士职业注册

5.1993.3.6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4.1.1开始实施,建立了我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制度,1995.3.6日首次考试。《护士条例》2008.5.12开始施行。6.护士应具备的条件技能方面包括:(1)娴熟的技术(2)敏锐的观察力(3)协调沟通能力(4)解决问题能力(5)自我评价的能力(6)教学能力 7.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1)思想道德素质

1)具有“三热爱”“一奉献”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较高的慎独修养(2)科学文化素质(3)专业素质

(4)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七章 人际关系与沟通 1.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1)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偏差: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社会刻板印象(2)人际吸引

2.护患关系:护患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3.护患关系的性质(性质):

(1)“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是专业性人际关系。(2)护患关系是一种工作性关系。(3)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中心。(4)是一种多方位的人际关系。(5)是一种互动关系。(6)是一种短暂性的人际关系。4.护患关系的3种基本模式:(1)主动-被动型(2)指导-合作型

(3)共同参与性(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有充分了解)(4)护患关系模式的转化

5.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分为:(1)初始期(观察熟悉期)(2)工作期(合作信任期)(3)结束期(终止评价期)6.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1)角色模糊(2)责任冲突(3)权益差异(4)理解分歧(5)文化因素 7.沟通的基本要素:

(1)信息背景(2)信息发送者(3)信息、编码与解码(4)信息接收者(5)传递途径(6)信息反馈

8.沟通的层次分为:

(1)一般性沟通(礼节性沟通)(2)事务性沟通(陈述性沟通)(3)分享性沟通(4)情感性沟通

(5)共鸣性沟通(共享性沟通)9.常用的沟通技巧:

(1)倾听(2)重复(3)澄清(4)提问(5)反映(6)阐明(7)沉默(8)移情(9)自我暴漏(10)幽默

10.非语言性沟通主要包括:表情体态、触摸、空间距离、环境信息 11.空间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霍尓将人际沟通中的距离划分为:(1)亲密距离(2)个人距离(3)社会距离(4)公共距离

第八章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发展(职业发展):一个人的生命过程要经历成长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也要经历几个相对应可以预测的阶段,每个职业生涯阶段也有一些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或任务。

第九章 评判性思维与循证护理

1.评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和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式与形式。2.评判性思维的组成:

(1)专业知识基础(第一构成要素)

(2)护理经验(护士的经验水平对决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3)认知技能(是评判性思维的核心)

(4)态度(积极的态度是护理实践中进行评判性思维的动力)(5)判定标准(包括智力标准和专业标准)3.评判性思维的特点(1)是一个主动思考过程(2)是一个独立思考过程(3)是一个提问过程(4)是一个反思过程(5)是一个开放过程

4.评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评判性思维是对已知产生质疑;创造性思维是探索创造未来。

5.循证护理: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士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其核心是强调证据,要求在严格的科学证据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6.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1)发现循证问题(2)查找证据支持

根据所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找;来自于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的可信度级别最高,专家的经验级别最低。

第十章 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其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是一种系统地、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是一种科学的识别,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有机划得对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护理工作方法。

2.系统论构成了护理程序的基本框架。护理程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3)护理计划(4)护理实施(5)护理评价 4.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5.收集资料的目的:

(1)为正确提出护理诊断提供依据。(2)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3)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4)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5)为其它医务人员提供有益信息。6.收集资料的方法:

(1)交谈法:分为正式交谈和非正式交谈(2)观察法(3)体格检查(4)查阅 7.整理资料:(1)核实资料

(2)整理资料:按马斯洛5个需要层次理论;按戈登11个功能健康形态分类;按护理诊断领域分类。

(3)分析资料(4)记录资料

1)记录时应客观、真实、准确 2)及时、认真记录:避免错别字

3)记录格式:反应不同专科疾病的特点;清晰;方便护士记录。

8.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9.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1)三部分陈述

P-问题 即护理诊断的名称problem E-原因 即相关因素etiology S-症状和体征 symptoms and signs(2)两部分陈述:多用于潜在的护理诊断,即PE公式。(3)一部分陈述,即只有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10.书写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护理诊断只能针对一个健康问题(2)要有充分的资料作为诊断依据。(3)明确找出每一个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4)避免将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相混淆。

(5)有关“知识缺乏”的表述:“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6)应该是护理职责范围内能够处理的因素。(7)避免使用引起法律纠纷的词句。

11.根据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将护理诊断分为:

(1)首优问题: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去解决。(2)中优问题:不威胁生命,但能导致其身体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3)次优问题:不属于此次发病所反映的问题。12.排列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1)按照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排序(2)注重护理对象的主观感受(3)分析和判断护理诊断之间的关系(4)护理诊断顺序的可变性

(5)“潜在的护理诊断”和“潜在并发症”的排序(6)科学的安排和解决护理问题 13.书写护理目标时的注意事项:(1)目标应以护理对象为中心(2)目标要有明确针对性

(3)一个预期目标只能出现一个行为动词(4)目标必须具有现实性、可行性(5)目标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6)目标不应超出护理范围

(7)目标应由护士和护理对象共同制定(8)关于潜在并发症的目标 14.实施后记录的要求:

(1)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可靠地反应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及其进展状况(2)描述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体现动态性、连续性

(3)记录要客观、具体,避免使用含糊、不明确的词句,以免引起歧义 15.实施后记录的方式:(1)P-问题problem(2)I-措施intervention(3)O-结果outcome 16.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贯彻“整体”观念(2)注重科学性(3)注重安全性(4)注重灵活性(5)不盲目执行医嘱(6)鼓励护理对象参与

18.护理评价:是将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与护理计划中的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评定的过程。19.护理评价的步骤:(1)收集资料

(2)对比标准,评价目标是否实现

可分为三种情况:目标完全实现;目标部分实现;目标未实现(3)分析原因(4)重审护理计划

第十章 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其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是一种系统地、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2.系统论构成了护理程序的基本框架。护理程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3)护理计划(4)护理实施(5)护理评价 4.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5.收集资料的目的:

(1)为正确提出护理诊断提供依据。(2)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3)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4)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5)为其它医务人员提供有益信息。6.收集资料的方法:

(1)交谈法:分为正式交谈和非正式交谈(2)观察法(3)体格检查(4)查阅 7.整理资料:(1)核实资料

(2)整理资料:按马斯洛5个需要层次理论;按戈登11个功能健康形态分类;按护理诊断领域分类。

(3)分析资料(4)记录资料

1)记录时应客观、真实、准确 2)及时、认真记录:避免错别字

3)记录格式:反应不同专科疾病的特点;清晰;方便护士记录。

8.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9.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1)三部分陈述 P-问题 即护理诊断的名称 E-原因 即相关因素 S-症状和体征(2)两部分陈述:多用于潜在的护理诊断,即PE公式。(3)一部分陈述,即只有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10.书写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护理诊断只能针对一个健康问题(2)要有充分的资料作为诊断依据。(3)明确找出每一个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4)避免将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相混淆。

(5)有关“知识缺乏”的表述:“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6)应该是护理职责范围内能够处理的因素。(7)避免使用引起法律纠纷的词句。

11.根据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将护理诊断分为:

(1)首优问题: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去解决。(2)中优问题:不威胁生命,但能导致其身体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3)次优问题:不属于此次发病所反映的问题。12.排列护理诊断时的注意事项:(1)按照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排序(2)注重护理对象的主管感受(3)分析和判断护理诊断之间的关系(4)护理诊断顺序的可变性

(5)“潜在的护理诊断”和“潜在并发症”的排序(6)科学的安排和解决护理问题 13.书写护理目标时的注意事项:(1)目标应以护理对象为中心(2)目标要有明确针对性

(3)一个预期目标只能出现一个行为动词(4)目标必须具有现实性、可行性(5)目标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6)目标不应超出护理范围

(7)目标应由护士和护理对象共同制定(8)关于潜在并发症的目标 14.实施后记录的要求:

(1)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可靠地反应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及其进展状况(2)描述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体现动态性、连续性

(3)记录要客观、具体,避免使用含糊、不明确的词句,以免引起歧义 15.实施后记录的方式:(1)P-问题(2)I-措施(3)O-结果

16.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贯彻“整体”观念(2)注重科学性(3)注重安全性(4)注重灵活性(5)不盲目执行医嘱(6)鼓励护理对象参与

18.护理评价:是将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与护理计划中的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评定的过程。19.护理评价的步骤:(1)收集资料

(2)对比标准,评价目标是否实现

可分为三种情况:目标完全实现;目标部分实现;目标未实现(3)分析原因(4)重审护理计划

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 1.奥瑞姆—自理理论 2.自理理论内容:

(1)自理理论:自理;自理能力;自理需要;治疗性自理需要(2)自理缺陷理论:是整个理论的核心部分

是自理能力不足时出现的治疗性自理需要与自理能力之间的差异。(3)护理系统理论:(选择题)完全性补偿系统 部分性补偿系统 支持—教育系统 3,.罗伊—适应模式 4.适应模式基本内容:

(1)刺激:主要刺激;相关刺激;残余刺激(2)适应水平

(3)应对机制:生理应对机制;心理应对机制

(4)适应方式: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5)应对结果:适应性反应;无效性反应 5.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1)一级评估

生理功能方面的无效性反应 自我概念方面的无效性反应 角色功能方面的无效性反应 相互依赖方面的无效性反应(2)二级评估

对引起反应的刺激进行评估(3)护理诊断(4)制定目标(5)干预(6)评价 6.纽曼—系统模式 7.系统模式的内容:(1)机体防御机制 应变防御线(弹性防线)正常防御线 抵抗防御线(2)应激源

(3)反应与护理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减少个体与应激源接触,增强应变防御线抵抗力 二级预防:发现早期症状,对症治疗

三级预防:再适应,再教育防止复发,维持稳定

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健康相关行为:指人类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1)健康行为:

特征:1)有利性2)规律性3)合理性4)同一性

分类:1)基本行为模式2)预警行为3)保健行为4)避开环境危害5)戒除不良嗜好(2)危险行为

3.健康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1)评估健康需要的能力

(2)设计,组织与实施健康促进规划的能力(3)评估健康促进计划实施效果的能力(4)开拓健康教育资源的能力(5)健康信息传播的能力 4.教与学的三个领域 布卢姆——目标教学

(1)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领域:接受与注意,反应,价值内在化(3)技能领域:模仿,操作,自动化 5.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

知(基础)信(动力)行(目标)

(二)健康信念模式 经历三个阶段:

(1)获得“暗示”(提示因素)(2)知觉到威胁

(3)对行为效果的期望:知觉到利益,知觉到困难

(三)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四)保健教育过程模式:评估阶段,执行阶段,评价阶段

6.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7.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护士是健康教育具体的组织者和实验者(2)护士是健康教育的联络者(3)护士是开展健康教育的研究者 8.确定教学内容:(1)疾病的防治知识(2)日常生活起居(3)心理健康(4)合理用药

(5)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教育(6)健康行为的干预 9.教育计划实施的原则(1)患者需要优先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整体性原则

第十三章 文化与护理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文化的构成:(1)价值观

(2)信念和信仰:中心信念是牢固的根本性信念,是决定人们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3)习俗: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反应 包括饮食,沟通方式,家庭,传统医药等 3.文化的特征(1)超自然性(2)超个人性

(3)地域性与超地域性(4)时代性与超时代性(5)文化的象征性(6)文化的传递性 4.文化的分类

(1)根据文化现象的不同特点分类:硬文化,软文化

(2)根据文化的固有性质及其与社会关系不同分类:专业文化,社会文化(3)根据文化的功能属性分类: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信息文化,人本文化 5.文化休克的原因(1)风俗习惯(2)活动差异(3)态度与信仰(4)沟通交流(5)孤独 6.文化休克的分期

兴奋期,意识期,转变期,接受期7.跨文化护理的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2)以因人施护为主导(3)以康复为主旨(4)发挥文化的正面效应

第十四章 护理与法律

1.卫生违法: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组织或个人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破坏社会公共卫生秩序和卫生关系的行为。

2.卫生法律责任:是行为主体因违反卫生法律义务或未正当行使权力而应当或必须承担的不利后果,是卫生法律法规的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

3.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4.护理法:是卫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地方以及专业团体等颁布的关于护理人员的资格,权力,责任和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的总称。5.护理立法的意义:(1)促进护理管理法制化

(2)有利于切实保障护士的执行权益(3)有利于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4)有利于维护护理对象的正当权益 6.护理工作的法律范围主要包括:(1)护理质量标准(2)执业资格(3)执业许可

7.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给患者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8.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护理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9.护理事故:因护理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

10.护理纠纷:是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和护理后发生不良后果,并因此与医院就这些不良后果的产生原因,性质及因果关系等方面的分歧或争议。11.护理事故的分级:

(1)一级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伤残疾的

上一篇:春景作文150字下一篇:网络管理员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