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精选8篇)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篇1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提高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加强“三基”训练,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通过毕业实习,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护理科研管理能力,牢固掌握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和管理方面上一个层次。使护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实习目标 通过20周的毕业实习,熟悉临床各种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掌握其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掌握临床常用基本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临床各专科的护理和治疗技术;通过临床实践,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并能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管理及科研能力,使护生真正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实习报告材料要求
(一)毕业实习总结:(20分)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每人完成一份毕业实习总结,要求: 2000字以上,大标题三号黑体字,小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正文小四号宋体字,A4纸打印(保留电子稿),行间 1
距固定值18,页边距上、下各2cm,左2.5cm,右2cm,页码为阿拉伯数字页脚居中。实习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毕业实习工作的认识及态度(4分)。2.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运用所学护理理论及临床护理知识分析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存在护理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8分)。3.对成教学院护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情况有何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4.在实习期间,劳动纪律遵守情况、医患关系和医德医风情况(2分)。5.观点正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正确(2分)。毕业实习总结统一使用学院提供的格式,可到大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网页下载。
(二)专业工作材料:满分40分 每位护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整体护理病历2份,共计40分。包括:
1.一般患者护理记录(20分)2.危重患者护理记录(20分)学生根据实际临床工作的情况,书写内容包括内科常见疾病、外科常见疾病、儿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疾病。目前,各医院护理病历的格式和内容不尽相同,护生可根据所在实习医院的具体情况按照临床护理病历的要求进 2
行书写。但基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病人入院评估表(2分)2.护理计划单(2分)3.护理病程记录(8分):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4.健康教育计划(2分):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计划、出院指导。5.本病例护理经验和体会(6分)具体要求: 1.及时准确 2.完整:楣栏.页码填写完整。每项记录后签全名,以示责任。3.简要:记录内容应重点突出,文字简洁,语句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应正确使用医学术语,保持表格整洁,不得涂改、剪贴和滥用简化字。
四、实习内容及专业综合课考试复习大纲 专业综合课考核包括内科护理学35分,外科护理学35分,妇产科护理学15分,儿科护理学15分。(卷面满分为100分,折合为40分)
(一)内科护理学 1. 循环系统(1)掌握制定心功能不全护理计划的方法。(2)掌握心功能不全用药的注意事项。(3)掌握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要点。掌握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3(4)掌握风湿性心瓣膜病护理要点,能识别心脏杂音。(5)掌握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心肌酶改变,治疗要点。(6)掌握运用护理程序对心绞痛、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方法。(7)掌握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8)掌握常见心血管病人监护的项目、意义、操作步骤和护理措施。(9)熟悉心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及诱因,发病机制及左、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10)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11)熟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12)熟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风湿性心瓣膜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13)熟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判断、心电图特点及急救措施。(14)了解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熟悉其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15)了解常见的介入性心脏病诊治手术如:起搏、消融、SCA、PTCA及支架手术前后的护理。2. 呼吸系统(1)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发病机制、常见并发症和护理要点。4(2)掌握重度哮喘的常见诱因及其护理要点。(3)掌握各种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4)掌握咯血的护理要点。(5)掌握RICU病人的监护要点。掌握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并发症和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要点。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氧气疗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6)熟悉哮喘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级及护理要点;熟悉常见治疗哮喘的药物及其作用、副作用和用药注意事项。(7)熟悉肺炎的常见病因、分类方法。(8)熟悉胸腔穿刺术、纤维支气管镜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要点;熟悉动脉采血的步骤和护理要点。(9)熟悉COPD、哮喘、呼吸衰竭、肺炎、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10)了解肺结核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及发病机制;熟悉肺结核临床表现及治疗药物的原则、剂量、用法、副作用和服药注意事项。
3.内分泌系统(1)掌握糖尿病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熟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要点;熟悉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副作用和用药注意事项;掌握胰岛素的作用、副作用、给药途径及保存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2)掌握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治疗原则。(3)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熟悉常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名称及不良反应;熟悉甲状腺 5
危象的诱因和临床表现。4.消化系统(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要点。(2)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要点。(3)掌握胃炎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4)掌握胃炎用药的注意事项。(5)掌握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的诊断值。(6)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7)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治疗要点。(8)熟悉肝硬化病因、治疗要点。(9)熟悉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5.神经系统(1)掌握脑疝发生的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护理要点。(2)掌握脑血管意外的护理要点。(3)熟悉格林—巴利综合征、脑出血、脑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4)熟悉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副作用和用药注意事项。(5)熟悉癫痫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6)熟悉昏迷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要点。(7)熟悉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病人的健康教育。
(二)外科护理学 1.普外科: 6
(1)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2)掌握乳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术后护理要点。(3)掌握肝、胆、胰常见疾病;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和及护理措施。(4)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拔管指征。(5)掌握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6)掌握低血钾.高血钾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7)掌握败血症.脓毒血症的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要点。(8)掌握低渗.等渗.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9)掌握病人术前皮肤、饮食准备、术后护理措施;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10)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要点。(11)掌握肠梗阻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12)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13)掌握食管癌、肺癌、肺脓肿、纵膈肿瘤病人术前准备、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要点。(14)掌握腹部手术各种引流管的作用、护理要点、拔管指征(15)掌握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的护理措施。(16)掌握急性阑尾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17)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18)熟悉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措施。(19)熟悉浅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措施。(20)熟悉破伤风的预防措施。7
(21)熟悉烧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现场救护。(22)熟悉肿瘤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病人的护理措施(23)熟悉甲亢的临床表现,术前准备,熟悉术后并发症和预防措施。(24)熟悉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腹膜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5)了解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熟悉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26)了解肝移植术的进展和护理要点。(27)了解低渗、等渗、高渗性脱水的病因。(28)了解低血钾.高血钾的病因。(29)了解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2.颅脑外科(1)掌握颅脑外科病人病情观察特点及内容。(2)掌握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措施。掌握颅脑损伤、颅脑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3)掌握昏迷病人的护理要点。(4)掌握颅脑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3.骨外科(1)掌握骨折的种类、症状、体征、骨折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要点。(2)掌握骨科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3)掌握石膏固定病人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4)掌握脊柱骨折的护理问题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5)熟悉脊柱骨折的并发症。8
(6)熟悉骨髓炎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掌握护理问题、目标和护理措施。(7)熟悉骨牵引的种类、方法。4.泌尿外科(1)掌握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病人术前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2)掌握留置导尿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3)熟悉泌尿系肿瘤的临床表现,掌握术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4))熟悉泌尿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5)熟悉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要点。(6)了解肾移植术的进展和护理要点。5.胸外科(1)掌握胸外科病人术后的一般护理常规。(2)掌握肋骨骨折、损伤性气胸、血气胸病人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护理要点。(3)掌握食管癌、肺癌、肺脓肿、纵隔肿瘤病人术前准备、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要点。(4)掌握心脏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5)熟悉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护理要点。
(三)妇产科护理学 1.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2.掌握早期妊娠诊断、分娩先兆。3.掌握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分类。4.掌握先兆子宫破裂临床表现。9
5.掌握更年期综合症护理措施。6.掌握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7.掌握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8.掌握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9.掌握妇科肿瘤病人的护理措施。10.掌握产前检查方法:四步触诊法和骨盆外测量。11.掌握剖宫产术前准备,掌握新生儿窒息抢救物的准备,掌握顺产、难产的用物准备 12.掌握分娩期护理:备皮、灌肠、导尿、监测胎心宫缩、肛查的方法。13.掌握产褥期会阴护理、乳房护理并指导正确的喂奶方法。14.熟悉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15.熟悉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16.熟悉预产期的测算方法。17.熟悉产褥期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护理措施。18.熟悉流产的临床表现及分型。19.熟悉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方法。20.了解妊娠期营养需求。21.了解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22.了解早产的概念。23.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概念。24.了解产后出血的病因。
(四)儿科护理学 1.掌握小儿各年龄分期。10
2.掌握母乳喂养优点,掌握添加辅食的原则及程序。3.掌握小儿人工喂养注意事项。4.掌握主动.被动免疫方式、常用免疫制剂及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5.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Apgar评分、足月儿的特点和护理要点 6.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及其护理要点 7.掌握小儿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及护理要点。掌握小儿腹泻病因、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8.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9.掌握小儿T.P.R的测量方法、小儿体格检查、儿科床使用法、更换尿布法、臀红护理法、小儿鼻饲、肌肉注射、吸氧、饮食护理、皮肤护理、脐部护理、血尿便标本的留取方法和技术。10.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11.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12.熟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小儿营养性贫血、小儿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13.熟悉儿科急重症的病情观察、抢救措施,能进行初步的监护(如高热惊厥、脱水、心衰、呼衰、脑衰及休克等)。14.熟悉新生儿暖箱和蓝光灯应用、PPD或OT实验原理和方法,监护仪使用。11
15.熟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并发症。16.了解小儿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17.了解小儿肾病综合症病理生理。
五、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1.毕业实习最终成绩根据毕业实习总结、专业工作材料、专业综合课考核三方面成绩综合评定。2.毕业实习总结、毕业实习专业工作材料的成绩评定,满分分别为20分、40分。该两项成绩之和低于36分者,不允许参加专业综合课考试,其毕业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3.毕业实习专业综合课考核,由学院教务科根据毕业实习计划规定的时间组织命题、考试和成绩评定,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按40%折算,折算后成绩24分为及格。专业课考试缺考或不及格,可申请补考一次。4.在实习期间,病事假累计超过规定的实习时间三分之一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5.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发给结业证书,一年内再申请补实习,补实习及格者换发毕业证书。12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篇2
1 既往教学状况的问题及思考
1.1 开设时间过晚
《护理学导论》通常在学生入学第2学年开课, 护理学生在学完大量医学基础课程后, 对护理专业仍旧没有任何了解。对2005级、2006级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学时进行访谈, 认为护理只是照顾人者占50%, 而对护理专业无概念者也达20%以上, 从而使学生专业思想波动较大。另外, 学生一直学习解剖、组胚、生理、生化这些以实证主义科学观为基础的学科, 缺乏人文科学的引导, 将倾向于采用机械性的方法来看待护理学科。
1.2 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一方面, 现有的《护理学导论》教材中健康教育、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内容, 目前都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学》《护理伦理学》《人际沟通》等专业课程专门讲解, 而这些内容在护理导论课程中由于篇幅有限, 只能简单阐述而无法讲解透彻, 并且不同课程间的内容重复, 削弱了学生对护理学导论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护理理论、护理程序这些导论中独有的内容, 限于篇幅, 以纯理论探讨较多, 在内容上与护理临床实践联系较少, 缺少在实际中应用的内容, 导致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 使学生感到导论课的实际作用不大,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1.3 教学方法单一
《护理学导论》本身内容较为抽象, 仅通过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 普遍反映理论学习枯燥乏味, 学习热情低, 知识遗忘率高, 学习效果较差。
1.4 评价形式机械
传统《护理学导论》的学习评价只通过期末闭卷考试, 主要偏重于记忆, 要求学生回忆以及陈述某一理论或者观点, 不能客观和全面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调整教学计划
《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最先与学生接触的专业课程, 应让学生尽早接触, 从2007级开始将课程调整至第1学年开设。同时, 为了配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加大总学时的同时, 增加实践学时, 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比例调整到2︰1, 计划从2010级起进一步加大到1∶1。
2.2 教学内容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 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健康教育学》授课教师共同备课, 将《护理学导论》教材[2]中相关内容 (包括第六、七、十二、十四章) 从教学内容中划出, 做好课程的无缝对接。同时, 加强对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学科的发展前景的介绍, 增加护理理论与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范例, 加强学生对护理诊断的理解和掌握。
2.3 教学方法改革
从2007级学生开始, 对2007级、2008级共计286名学生开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在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章节内容, 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教学效果。
2.3.1 角色扮演法
对“压力学说”“跨文化护理”“自护理论”等内容,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 由学生进行特定场景的话剧表演, 使学生在扮演和观看的过程中掌握如何用那些“枯燥”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3.2 讨论法
对一些内容相对容易理解且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的内容, 如“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等内容, 将学生分成小组, 由教师给每组学生确立一个有关的题目, 在寻找资料、查阅文献的基础上, 将每一组成员分成问题负责者、报告者、记录者和反对者来进行讨论, 最后将资料整理汇总, 向所有同学汇报, 所有学生都可给予评论。
2.3.3 案例分析
重点运用于“护理程序”的教学中。首先使用既有案例, 通过示教分析、学生自行分析等步骤, 让学生逐步掌握从收集资料到形成有价值护理诊断的系列过程。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到临床收集病人的资料, 教师找出较为特殊的案例, 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 分析病人出现的健康问题、诊断依据以及相关因素。
2.4 评价改革
2.4.1 评价方式综合性
评价尽量采用了开放式的方式, 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鼓励他们勤于思考,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课程成绩由4部分组成, 课堂参与占10%, 平时作业占10%, 分组讨论和最终报告占40%, 期末卷面考试占4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 只有选择题和案例分析。
2.4.2 评价人员多样性
在教师评分的基础上, 加入学生互评,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分组讨论部分, 教师评分仅占50%, 学生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占50%。
3 教学改革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学改革的实效, 对2007级、2008级学生随机抽取进行个别访谈, 集体发放无记名问卷进行意见和建议的收集。
3.1 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除了3位同学反映“全是理论、道理之类的, 印象不深刻, 理解不了它的重要性, 也就不重视”,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护理学导论》作为引导课程, 对他们帮助很大。“我认为《护理学导论》所学的内容很重要, 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护理学导论》是提高我们对护理专业认识的一门课”;“《护理学导论》是一门引导课程, 它将我们引入一个新的领域——护理世界, 它让我们对‘护理学’有了基本的概念, 并且对“护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等等。
3.2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学生反馈可以看出, 大部分同学认为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比教师讲课让他们收获更大。有的同学提到角色扮演会“有新的形式, 会有某些亮点, 让众人眼前一亮, 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有的同学认为“分组表演小短剧, 不仅可以使同学对所学知识了解更深刻, 也能增加趣味性”。分组讨论是被最多同学认可的, “可以增强我们上课的积极性, 因为如果完全由老师来讲课一定不会有太多人很认真地上课听课, 而把课题落实到各组上, 各组成员一定会对自己的课题关注很深, 也激起同学们上课的热情”。同学们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则五花八门, 很多同学将老师上课举的例子一概当作案例分析, 强调“比较喜欢听案例, 不太喜欢理论内容”;“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了许多小故事, 这让我觉得学习的气氛比较轻松活跃”, 而对护理程序涉及的案例, 同学们觉得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诊断的书写”, 但是觉得对医学案例理解不透彻。而在面对面的交谈中, 学生认为学时不够, 应该增加“护理程序”的授课时间, “能够在课堂上多拿出些医学病例, 进行分析”。
4 提高改革成效的几点思考
4.1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旧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习惯于教师用作业或者考试来督促他们学习, 所以觉得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管理太少。“我觉得《护理学导论》很轻松, 以致我们课后对自己太放松了”, “我觉得现在的教学方式不错, 只不过老师可以再管严一些, 督促不认真的同学积极一点”“希望老师应严格要求, 给学生的时间太多了, 可以控制在6个学时”。学生的反馈说明, 在前期课程包括课后讲座中,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匮乏的。在学生开课前, 应该通过讲座以及课后辅导等形式, 教会学生“如何学”, 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4.2 加强课堂互动环节
由于安排了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限于学时教师在授课中减少了一些互动。学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是必要的, 因为提问是一个互动环节, 它不仅可以检查一下老师的讲课情况、效果, 而且对同学们的听课情况是一个警醒”“让讲课的同学准备一些题目, 让其他同学回答, 当然答对也可加分”。互动环节有助于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精神状态, 根据学生的反映, 及时、灵活、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把学生的积极性调整到最佳状态。将充分利用新的教学计划学时进一步增加的契机, 加强课堂互动, 促进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参与度。
4.3 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课外资料
课外资料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 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一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播放一些有关医学类的短片”“尽量邀请些临床工作者谈他们的经验”“由老师设立1个公共邮箱, 把想给学生的课外资料, 需要我们分享的内容传到邮箱里, 把用户名及密码公开, 这样我们可以直接去公共邮箱里获取资料”。公共邮箱的建立随着新学期的开课进行实施。同时, 教师将针对不同课程内容, 具体安排讲座或者录像观看, 帮助学生加深对护理学以及医学的理解。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谢虹, 徐淑秀, 金莉.《护理学导论》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4) :351352.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 兴趣 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理论知识的不断扩展,护理模式已经逐渐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朝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护理等方向转变,在护理领域中,人本主义护理理念已经逐渐得到渗透[1]。因此,在《护理学导论》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组研究中,以2013级护理本科专业的24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学导论》第六章、第七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科专业的24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8名女生,5名男,年龄19~22岁。
2. 方法
在对学生讲解《护理学导论》第六章(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要求)和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沟通)内容时,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组织教师对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进行思想动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主动参与意识。然后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个人一组,主要进行盲人体验、对比服务态度、扮演情景角色等场景训练。进行盲人体验时,其中,一个人扮演盲人,主要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训练,如上卫生间、倒水喝、上下楼梯、洗手等活动;另一个人扮演护士,指导、协助、鼓励盲人进行日常活动训练。服务态度对比:安排指导老师扮演护士,其他学生扮演患者,共设置四个情景,每个情景运用不同的服务态度,学生对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情景角色扮演:安排指导老师扮演护士,换学生表演患者,使学生严密观察护患沟通技巧;依据情景模拟需求,编排不同的脚本,布置、选择合适的模拟场景,统一教师思想,对学生分组,每组学生18~28名,并指导学生进行互换角色体验。在各个小组中均安排组长、秘书,其中,组长主要负责本组的讨论工作,秘书负责记录,指导老师只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鼓励、指导;每次讨论时间为十五分钟,结束后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充分根据自身感受、体验,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 观察指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设置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内容结构是否合理、模拟体验是否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培养综合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加深理论课内容理解等方面。共发放243份,有效回收243份,回收率达到100%。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组间计数资料运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有利于理论课内容理解的学生占98.4%;认为有利于内容结构设置的占96.2%;认为有利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占98.0%;认为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占97.6%。详见下表1。
表1 情景模拟教学效果评价(n/%)
调查项目 非常好 好 一般 未回答
理论课内容理解情况 152(62.6) 87(35.8) 2(0.8) 2(0.8)
内容结构设置 117(48.1) 117(48.1) 7(3.0) 2(0.8)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 137(56.4) 101(41.6) 2(0.8) 3(1.2)
综合能力培养 129(53.1) 108(44.5) 4(1.6) 2(0.8)
三、讨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指的是一种具有直观性、实践性以及启示性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演绎沟通技巧、给学生创造动口机会等方法,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为目的,将以往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教学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要课堂主体的教学法,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有研究报道指出[2],学生在掌握知识要领、克服困难时,会产生自豪感,并提升自我价值,进而有效增强学习积极性,使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本组研究中,243名学生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表明,认为有利于理论课内容理解的学生占98.4%;认为有利于内容结构设置的占96.2%;认为有利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占98.0%;认为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占97.6%。充分证明,在课堂理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转化以及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将患者作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要真诚帮助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社会心理、生理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景以及寓教于情的目的,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宝芳.基于情景模拟《护理学导论》教学探讨[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03(15):343-343.
[2]朱丽丽,张金华,张会敏.融人文关怀理念于《护理学导论》课堂教学[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93-1994.
护理学导论 篇4
古代护理
人类早期:自我保护、家庭式、经验式
中世纪:医院护理,修女担任,未受过训练局限于生活照顾 文艺复兴时期
• 开始从解剖、生理角度探索疾病
• 教会医院↓,公私立医院↑↑
• 护理摆脱教会的控制, 成为一种独立且高尚的职业
• 护理人员接受专门训练
现代护理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
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
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立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1854~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护理前后伤病员的死亡率 从50%--2.2% 1859年《护理札记》--经典著作
1907年,获得最高国民荣誉勋章
1907年,国际红十字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
三个阶段: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特点:以疾病为中心:协助医生诊治疾病、执行医嘱和常规、护士是医生的助手、忽视了人的整体性
以病人为中心:确立了人是一个整体、按护理程序护理、医护是合作伙伴、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工作场所局限于医院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展到其他部门、工作范围扩展到所、有人的所有生命阶段、护士成为向社会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主要力量 1888年 福州 美国约翰逊女士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19371964
1909年 中华护士会 → 中华护士学会 → 中华护理学会 1920年 协和医学院 护理学士教育
1934年护理教育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体系
两次低谷:1950年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1966-1976护理教育形成断层 1995年6月 首次护士执业考试
护理学的概念 :1980年美国护士会: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
林菊英: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护理理论逐渐自成体系,有其独立的学说和理论,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科学 护理的任务: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实践范畴 :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 健康: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护理: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学导论》作业题 篇5
作业为: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名词解释.请用作业本做好作业(不能打印,要抄题目),在考试前由学习委员收齐,考试结束后拿到办公楼304室交给我。
填空题
1、人是、、、、的统一整体。
2、压力对个体具有___ _____及___ _____的双重作用。
3、护士可通过三种形式来帮助护理对象满足其基本需要,即:___ ___、__ ____、____ __。
4、汉斯.塞利认为无论是GAS(全身适应症群候)还是 LAS(局部适应症群候)都分为三个阶段:、、。
5、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
6、实施计划的过程分为三步:、、。
7、南丁格尔根据她的护理实践撰写多篇护理论著,其中____ ___被认为是护士必读的经典著作.8、护理的基本内涵包括、、。
9、护理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整理和分析资料两部分。
10、人们对抗压力源常采用的防卫机制是:第一线防卫——
、第二线防卫——、第三线防卫——。
11、护理诊断的四个组成部分是、、、。参考答案:
1、生理 心理 社会 精神 文化
2、消极 积极
3、直接满足病人的需要 协助病人满足需要 进行健康教育
4、警觉期 抵抗期 衰竭期
5、促进健康 预防保健 合理治疗 社区康复
6、准备 执行 记录
7、《护理札记》
8、照顾 人道 帮助
9、收集资料
10、生理与心理防卫 自力救助 专业辅助
11、名称 定义 诊断依据 相关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现代护理发展经历了
A.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B.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C.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 D.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
2.患者张某,女,38岁,乳腺癌刚入院,常哭泣,焦虑万分,首选的护理措施是 A.通知主管医生 B.按医嘱注射镇静剂 C.通知家属 D.允许陪伴 E.让患者倾诉其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诱导和安慰
3.患者王某术后腹胀,排尿困难,给予热敷和按摩下腹部,条件反射效果不佳,行导尿术,解除患者痛苦。其满足了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4.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体温38.0℃ B.黄疸 C.发绀 D.头晕 E.颈项强直
5.患者男性,48 岁,手术后第二天,护士通过评估认为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属于首要问题的是 A.体温39.0 ℃ B.尿潴留 C.气体交换受损 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E.生活自理能力缺乏
6.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区别的关键在于
A.是否能通过护理措施干预和处理 B.是否单纯由医疗完成
C.是否属于潜在的并发症 D.诊断名称是否为疾病名称 E.诊断名称是否是某种症状 7.属于远期目标的是
A.住院期间患者不发生感染 B.1 周内患者体重下降0.5kg C.24 小时内患者疼痛缓解 D.5 天内患者能自己行走200m E.3 天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范围 8.描述完整准确的护理目标是
A.使患者1 周内下床活动 B.护士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C.患者在帮助下能下床活动 撑物下床活动 E.患者能下床活动 9.贯穿于护理活动全过程的是
A.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B.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C.护理计划与护理评价 D.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E.护理评估与护理评价 10.采用PIO 格式进行护理记录时,P 指
A.健康问题 B.护理措施 C.护理评价 D.护理效果 E.护理评估 1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包括下列哪项
A.躯体没有疾病 B.有完整的生理状态 C.有完整的心理状态
D.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E.有社会适应能力 12.护士素质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思想品德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专业技能素质 D.艺术鉴赏素质 E.心理身体素质 13.护士素质的核心是指
A.职业作风 B.职业道德 C.职业思想 D.职业纪律 E.职业技能 14.护士的多功能角色应除外的是
A.健康咨询者 B.健康教育者 C.病人的代言人 D.提供照顾者 E法律保护者 15.关于整体护理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妥 A护理工作是对病人生活和疾病的护理
B护理工作能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 C护理服务的对象包括病人也包括健康人 D护理服务与人的生命全过程
E护理工作服务于个体、家庭和社会 16.奥瑞姆在自理缺陷结构中阐明了
A.自理的概念 B.个体自理能力的评价 C.人的自理需求 D.个体需要护理的时机 E.自理缺陷个体的护理 17.“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常用下列哪种方式陈述
A.PSE公式 B.PE公式 C.ES公式 D.PS公式 E.P公式 18.护理程序是一个具有决策功能的过程,其决策功能是指 A针对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护士有权做出一切决定 B针对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护士有权做出一切决定 C护士是护理活动的主体
D护理程序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E护理活动的内容不需有医嘱
D.2 周内借助支2
19.护理诊断是针对
A.病人的疾病诊断 B.病人疾病的病理过程 C.病人对疾病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D.病人疾病现存的和潜在的病理过程 E.病人疾病的发生和转归 20.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是
A悲观失望 B信仰不同 C焦虑 D恐惧 E担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护理学的工作范畴主要涉及
A.临床护理 B.护理科研 C.护理管理 D.护理管理 E.社区保健护理
22.下列不是护理学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
A.以清洁卫生为中心 B.以疾病护理为中心 C.以病人护理为中心 D.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E.以人的需要为中心
23.护理程序的特点是
A.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B.以疾病为中心 C.有特定目标 D.护理工作按计划进行 E.是一个需要不断反馈的过程 24.下列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头晕2天 B.感到恶心
C.体温39度 D.睡眠不好多梦 E.腹部压痛
25.有关制定护理目标时注意事项叙述正确的是
A.目标主语可以是病人,也可以是护士 B.一个目标可出现两个行为动词 C.目标应是可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 D.病人无需参加目标制定
E.目标应可测量可评价
26.下列有关潜在并发症描述正确的是 A.潜在并发症是护理诊断中的一种类型
B.通过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C.所有可能发生的生理并发症都可用潜在并发症来描述 D.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需要医护双方共同配合医生
E.对于潜在并发症护士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配合抢救 27.下列属于独立性护理措施的是
A.口腔护理 B.遵医嘱给药 C.进行病情监测 D.记录24小时出入量 E.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8.有关评价叙述正确的是
A.评价只涉及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
B.进入评价阶段就意味着护理程序的结束
C.通过评价可发现新问题,做出新诊断和新计划 D.通过评价可对以往的护理计划进行相应修改
E.评价是将病人的健康状态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的过程 29.压力源作用的大小及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压力源的
A.性质 B.强度 C.频率 D.数量 E.可预测性 30.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A.人 B.环境 C.文化 D.护理 E.健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护理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
A.从事病人生活护理的科学 B.从属于医疗的辅助科 C.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D.进行诊疗技术的科学 E.系统性的科学 2.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核心和基础是
A.对人的认识 B.对环境的认识 C.对健康的认识 D.对疾病的认识 E.对护理的认识 3.患者张某,女,38岁,乳腺癌刚入院,常哭泣,焦虑万分,首选的护理措施是 A.通知主管医生 B.按医嘱注射镇静剂 C.通知家属 D.允许陪伴 E.让患者倾诉其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诱导和安慰
4.患者王某术后腹胀,排尿困难,给予热敷和按摩下腹部,条件反射效果不佳,行导尿术,解除患者痛苦。其满足了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5.护士长指定一护士专门护理某脑外伤患者,这种护理方法是属于
A.个案护理 B.成组护理 C.功能制护理 D.责任制护理 E.整体护理 6.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的是
A.分析论 B.方法论 C.系统论 D.解决问题论
E.需要论 7.贯穿于护理活动全过程的是
A.护理诊断 B.护理计划 C.护理评价 D.护理措施 E.护理效果
8.患者男性,48 岁,手术后第二天,护士通过评估认为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属于首要问题的是 A.体温39.0 ℃ B.尿潴留 C.气体交换受损 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E.生活自理能力缺乏 9.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区别的关键在于
A.是否能通过护理措施干预和处理 B.是否单纯由医疗完成 C.是否属于潜在的并发症 D.诊断名称是否为疾病名称 E.诊断名称是否是某种症状 10.属于远期目标的是
A.住院期间患者不发生感染 B.1 周内患者体重下降0.5kg C.24 小时内患者疼痛缓解 D.5 天内患者能自己行走200m E.3 天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范围 11.描述完整准确的护理目标是
A.使患者1 周内下床活动 B.护士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C.患者在帮助下能下床活动 D.2 周内借助支撑物下床活动 E.患者能下床活动
12.贯穿于护理活动全过程的是
A.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B.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C.护理计划与护理评价 D.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E.护理评估与护理评价 13.采用PIO 格式进行护理记录时,P 指
A.健康问题 B.护理措施 C.护理评价 D.护理效果 E.护理评估 14.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不包括
A.规范的操作技能 B.敏锐的观察能力 C.灵活的应变能力 D.经济策划的能力 E.改革创新的能力 15.护士在操作前向病人耐心解释的作用不包括
A.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B.尊重病人的权利 C.使病人感到安全 D.得到病人的理解 E.使病人愿意合作 16.现代护理关于人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妥 A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B人有多层次的需要 C人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 D人包括医院、家庭和社区中的病人 E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等综合因素组成的整体的人 17.按照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下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水电解质平衡 活动 发挥自我潜能 受称赞 获得友谊 B.食物和水 活动 免受伤害 良好的人际关系 受尊重 C.活动 生活有情趣 营养 受尊重 获得友谊 D.受尊重 活动 营养 友谊 良好的人际关系
E.食物和水 免受伤害 娱乐 友谊 受尊重 18.奥瑞姆在自理缺陷结构中阐明了
A.自理的概念 B.个体自理能力的评价 C.人的自理需求
D.个体需要护理的时机 E.自理缺陷个体的护理 19.“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常用下列哪种方式陈述
A.PSE公式 B.PE公式 C.ES公式 D.PS公式 E.P公式 20.护理程序是一个具有决策功能的过程,其决策功能是指 A针对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护士有权做出一切决定
B针对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护士有权做出一切决定 C.护士是护理活动的主体 D.护理程序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E.护理活动的内容不需有医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A.人 B.环境 C.文化 D.护理 E.健康 22.下列不是护理学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
A.以清洁卫生为中心 B.以疾病护理为中心 C.以病人护理为中心 D.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E.以人的需要为中心
23.护理程序的特点是
A.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B.以疾病为中心
C.有特定目标 D.护理工作按计划进行 E.是一个需要不断反馈的过程 24.下列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头晕2天 B.感到恶心
C.体温39度 D.睡眠不好多梦 E.腹部压痛
25.有关制定护理目标时注意事项叙述正确的是
A.目标主语可以是病人,也可以是护士 B.一个目标可出现两个行为动词 C.目标应是可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 D.病人无需参加目标制定
E.目标应可测量可评价
26.下列有关潜在并发症描述正确的是
A.潜在并发症是护理诊断中的一种类型
B.通过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C.所有可能发生的生理并发症都可用潜在并发症来描述 D.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需要医护双方共同配合医生
E.对于潜在并发症护士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配合抢救 27.下列属于独立性护理措施的是
A.口腔护理 B.遵医嘱给药 C.进行病情监测 D.记录24小时出入量 E.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8.有关评价叙述正确的是
A.评价只涉及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 B.进入评价阶段就意味着护理程序的结束
C.通过评价可发现新问题,做出新诊断和新计划 D.通过评价可对以往的护理计划进行相应修改
E.评价是将病人的健康状态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的过程
29、压力源作用的大小及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压力源的 A.性质 B.强度 C.频率 D.数量 E.可预测性 30.护理学的工作范畴主要涉及
A.临床护理 B.护理科研 C.护理管理 D.护理管理 E.社区保健护理
名词解释
1、素质:
2、护理程序:
3、健康:
4、压力源:
5、护理学:
6、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模式。
7、人的基本需要:是个体为了生存、成长与发展及维持身心平衡的所有最基本的要求。
8、护理: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简答题
1、举例说明人、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答
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人类的健康与环境状况息息相关:(1)人们通过自身的应对机制在不断地适应环境,通过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来不断地改善和改变自己的生存与生活环境;(2)环境质量的优劣又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3、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有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使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健康方向发展。
2、举例说明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分哪几个层次?
3、病人常面对的压力源有哪些?护士应如何协助病人适应压力?
4、制订护理措施时有哪些要求?
案例分析
1、患者,男,42岁,以高血压病入院,主诉头晕、头胀,血压200/120 mmHg,该患者高血压病史3年,由于担心长期服药会引起耐药性而末按医嘱坚持服药,住院前曾晕倒2次。请根据以上病人资料,(1)列出护理诊断。(2)根据护理诊断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答 护理诊断1:有受伤的危险:与高血压头晕有关。
护理措施:(1)监测病人血压
(2)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并观察疗效。
(3)嘱病人变换体位时动作要轻慢,不要单独外出。
护理诊断2: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应的用药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向病人讲解长期坚持服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性。
(2)向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法
2、某患者,男,40岁,于今晨6时排柏油样黑便约500g;7时,病人恶心,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2次,约800ml,伴口干、心慌、乏力、出冷汗,以上消道出血急诊入院。查体:T:36.8,P102次/分,BP:90/65mmHg。请根据以上病人资料,列出护理诊断,并根据护理诊断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答 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与呕血、黑便引起的体液掉失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1)遵医嘱迅速补血、补液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出血的征象。(3)遵医嘱应用止血措施,并观察疗效。
护理诊断2: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护理措施:(1)遵医嘱暂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流食或半流食。
(2)做好口腔护理、肛门皮肤护理。
(3)观察排泄物的量、性质、次数,并及时送检。
护理诊断3: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活动耐力,制定活动计划。
护理导论复习总结 篇6
1.护理: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整体人,是协助人们达到其最佳的健康潜能状态。
2.护理学:是健康学科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提高
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现规律。
3.护理专业性工作:指范围广、复杂多变、无章可循的护理工作,它要求护士依据自己的专业知
识及能力,敏锐的观察、分析及解决护理问题。
4.健康:WHO在1948年给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亚健康状态: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
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下降,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
时,这种生理状态为亚健康状态。
6.生存质量:也叫生活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多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
7.患病:指患者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患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
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8.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
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9.一级预防:有成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影响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
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和特殊保护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10.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 预防。
11.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
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伤残,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 度。
12.心理性休克:一般发生于突患某病或病情加重时,表现为发呆、茫然、言语行为无目的、无真 实感。
13.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
观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14.人的基本需要:是个体生存、成长与发展,维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它是人类所共有 的,必须满足的基本需要,如果缺乏可导致机体失去平衡而产生疾病。
15.自我实现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层
次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才出现并变得强烈,其需求的程度和满足方式有很
大的个体差异。16.刺激的需要: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层次之间,包括性、活动、探索、操纵和好奇。17.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自尊指个体渴求能力、自信、自主和成就等;他尊是
个体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认可、重视和赞赏。
18.成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改变,是
量的变化,可用量化指标来测量,如身高、体重、骨密度、牙齿结构的变化等。19.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变,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是质的变化,往往不易被测量。
20.时序年龄:指个体自出生之日起计算的年龄。21.发展年龄:代表身心发展程度的年龄,包括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精神年龄、道德 年龄等。
22.意识: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如感知觉、情绪、意
志和思维等,被形容为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巅部分。
23.潜意识: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部分,通常主要是不被外部现实和道德理智所接受的
各种本能冲动、需要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被形容为害平面以下的冰山部 分。
24.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的货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
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被形容为介于海平面上下的冰山部
分,时隐时现。
25.本我:处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与原始的欲望组成,其中性本
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是人类非理性心理活动的部分。26.自我:大部分存在与意识中,小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是人格中理智而符合现实的部分。27.超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是人格中最具理性的部分,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组成。28.道德发展:指个人在社会话过程中岁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到的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照标准去
表现的道德行为。29.认同危机:即个人在自我认同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危机感,导致角色紊乱,迷失生活目标、彷徨,可能出堕落或反社会的行为。30.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排异性的生理紧张性
反应状态的过程。
31.压力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32.全身适应综合症:指无论任何因素侵犯人体恒定调节系统时,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应,也就是相
同的应激反应群。
33.疲溃感: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工作所造成的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
34.认知评价:指个体觉察到情境对自身是否有影响的认知过程,包括对压力源的标定、思考及期
待,以及对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价,主要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思考、推理机决策等。
35.危机: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命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引
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及瓦解。危机是人体的平衡状态突然遭到破坏后的反应 36.发展性危机:是成长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或危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
37.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满足自身的我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
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3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测与判断过
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39.心理方位: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程度,是评价及
衡量人际关系的基本指标。
40.心理差位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一方从心理上具有主导性或权威性,彼此之间具有心理上的上
下之分的关系。
41.心理等位关系: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么有心理上的上下之分关系。
42.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 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43.护患关系:是指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的
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44.首因效应:即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的效果。45.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的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46.晕轮效应:即人际关系中光环效应,是人际交往中队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以此
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47.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互相作用的过程。
48.科学思维:是人类智力系统的核心,是人类在学习、认识、操作和其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
解、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讨论等所组成的综合思维。
49.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形式对客观事物间接、概
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最普通、最基本的形式。
50.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
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
时候,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
51.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52.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对现存或
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动态、决策和反馈性的思维及实践过程。53.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及判断的过程。它是护理程序的
第一步,又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也是最基本的步骤。
54.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诊
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55.护理计划:是以护理诊断为依据,设计如何满足患者的需要,增加患者的舒适,维持和促进患
者的功能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动态决策过程。
56.护理评价:是将患者的健康状况与护理计划中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并作为判断的过程,通过评
价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诊断和计划,或对以往的方案进行修改,而使护理程序循环往复的进行 下去。
57.潜在并发症: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共同
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问题。
58.护嘱:又称护理处方是指护士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可独立完成的护理活动。
59.文化:是在某一定群体或社会的社会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60.主流文化:是统治阶级和主流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代表了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61.亚文化: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流文化的某种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
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62.文化休克:又称为文化震撼或文化震惊,特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不熟
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
神紧张综合症。
63.跨文化护理: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护理对象的心理,使其能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康复。跨文化护理根据护理对象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护理对象的生活方式、信仰、道德、价值观和价值去向,向护理对象提供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和全方位有效的护 理。
64.理念:是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包括相关的知识、价值观以及信念。国际护士协会对理念的定义
为“理念为指引个人思维和行为的价值观与信念。
65.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知和判断护理现象和本质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和信念。66.护理理论:护理理论是指护理现象及其本质的系统的、整体的认识,用以描述、解释、预测和
控制这些现象。
67.护理模式:是使用独特的框架结构,以笼统而较为抽象的方式阐述护理的实质:是护理理论的
雏形,需要用科研及实践不断检验、总结及明确,以发展为完善的护理理论。
68.完全补偿护理系统:患者完全丧失自护能力或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才承担执行自我照顾的
角色,需要护士进行全面帮助,以满足患者的自我需要。
69.护理伦理:是指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及规范 的总和。
70.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71.举证倒置:是指当事人提出的主张,由当事人否定其主张而承担责任的一种举证分配形式。
72.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
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73.健康促进:是指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
境,以促进健康。
护理学导论 总结:
1、护士的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沟通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代言人及保
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者。
2、护理学的任务: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
3、护理学的范畴:(1)医院护理、(2)社区护理、(3)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主要的工作场所为学校。
4、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1)良好的人生观和职业动机。(2)敏锐的观察及感知能力。(3)精确 的记忆力。(4)良好的分析及评判性的思维能力。(5)稳定的情绪状态机积极地情感感染力。(6)
坚强的意志力。(7)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8)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5、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不良有哪些?答:患者角色行为冲突、患者角色行为强化、患者 角色行为缺如、患者角色行为异常、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6、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性致病因素;一类是生物遗传因素导致的人体发育
畸形、代谢障碍等。
(2)心理因素。主要是通过对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而影响人的健康。(3)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7、目前普遍引用的致病模式主要有三角模式和轮状模式。
8、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内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和医疗保 健手段更好地控制、干预和预测人的健康问题,诱导和激励公众的健康行为,去除或减少不良
健康行为。
9、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整体性、参与性和持续性。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公平、可获得性、充能、文化感受性、自我决策。
10、医疗护理服务中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影响健康问题的
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和特殊保护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二级 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
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以达到最大可能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
低限度。
11、需要的分类:生理的需要社会性的需要情绪性的需要智能的需要精神 性需要
10、影响需要的因素:
(1)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情绪因素、认知因素以及其他个人因素等。(2)外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
11、需要的特征:(1)需要的动力性及无限性(2)需要的共同性与独立性(3)需要的整体关联性
(4)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12、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即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13、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指导意义:(1)识别患者未满足的需要(2)领悟和理解患者的行为和情感
(3)预测患者即将出现或未表达出来的需要(4)识别患者需要的轻重缓急
14、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容、规律、影响因素。内容:成长与发展的6个方面包括:生理方面、认知方面、情感方面、精神方面、社会方面、道
德方面。
规律:可预测性、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关键期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15、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
主要要点:认为人的本能是追求生存、自卫及享乐,而刺激人活动的原动力是原欲或称性本能,原
欲是人的精神力量,也是性心理发展基础。其学说包括意识的层次、人格结构和性心理发 展阶段3个要点。
人的心理活动分: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人格结构的分析: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口欲期:0~1岁 肛欲期:1~3岁 性蕾期:3~6岁 潜伏期:6~12岁 生殖期:12岁以后
16、压力及其应用
压力源的种类: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
压力的积极作用:适当的刺激是维持正常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 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适当的刺激能使机体处于应对刺激的紧张状态
17、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席尔认为人体面对压力源产生一般适应综合征,也叫全身适应综合征。同时,还出现局部适应综合征。压力的反应按照一定的阶段性过程进行,分为3期:警告期、抵抗期、耗竭期。
在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中,认知评价包含3种方式,即初级评价、次级评价、重新评价。
18、个体在压力源面前常用的应对方式:(1)去除压力源(2)增加对压力的抵抗力(3)运用心理防卫机制(4)采用缓解紧张的方法(5)寻求支持系统的帮助
19、危机的分类:
发展性危机——是成长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或危机,一般式可以预测的 情景性危机——是不可以预测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机 20、危机的特征:普遍性、时限性、循环性和综合性。
21、适应的层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技术4个层次。
22、压力的预防及应对原则:(1)减少压力刺激(2)正确认知评价压力(3)减轻压力反应(4)寻求专业帮助
23、人际关系的特征:人际关系的互动性、心理性、明确性、渐进性、多面性、动态性、复杂性。
24、社会认知的特征:知觉信息的选择性;社会认知的互动性;认知行为的一致性;社会认知的评估性。
25、社会认知的常见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固定印象
26、按照心理方位关系确定的方式,简述其基本类型:
法定权威性——确定交往的双方心理方位关系的因素是社会地位后角色关系决定的,是外因性的。精神权威性——将往的双方的心理方位关系的确定来自于双方心理上的共同认可,是一种没在的认可关系。
27、人际关系心理距离的等级划分:根据人际关系心理距离、行为指标及交往模式,将人际关系分为9级。(1)正性心理距离。有近及远分4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其中四级最近,限于知心朋友;三级很近,局限于好朋友;二级较近,局限于朋友;一级心理距离一般,为初次相识的人。(2)零级。心理距离无所谓,关系如匆匆过客。(3)负性心理距离。有近及远分为4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一级距离稍远,为“对手”;二级较远,为“冤家对头”;三级很远,为“劲敌”;四级最远,为“宿敌”。
28、常见的人际吸引规律:相近吸引、相似吸引、想不吸引、相悦吸引、仪表吸引、才能吸引。
29、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适度原则:自尊适度、表露适度、忍让适度、热情适度、信任适度、谦虚适度、幽默适度、期望适度、频率适度
人性原则:交互原则、真诚原则、理解原则、守信原则、人道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文明原则
选择原则:择善原则、调衡原则
30、护患关系的特征:护患关系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帮助性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关系;是一种多方位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是一种短暂性的人际关系。
31、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主动-被动型知道-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31、护患关系的分期:观察熟悉期、合作信任期、终止评价期
32、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创造良好护患关系的氛围 与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 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为患者树立角色榜样
健康的工作情绪,良好的工作热情
33、常见的引起护患冲突的原因:因角色模糊或定位不当而产生的关系问题 因责任冲突产生的关系问题 因权益差异出现的关系问题 因理解分歧产生的关系问题
34、预防及解决护患关系问题的策略:消除角色不明确的影响 消除责任冲突的影响
自觉维护护理对象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患沟通及理解
35、沟通交流的层次:一般性沟通事务性沟通分享性沟通情感性沟通共鸣性沟通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的触发体、信息发出者、编码、信道、译码、信息接受者及反馈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语言性沟通好非语言性沟通
人际沟通的特征:双向性、情景性、统一性、整体性、客观性 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1)信息发送的最佳方法
(2)促进人际沟通向纵深发展的技巧包括:沉默、自我暴露、触摸、接纳及容忍不同价值观念、幽默
(3)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技巧 核实、小结、倾听的技巧
36、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1)治疗性的会谈技巧概念:是护患双方围绕与护理对象健康有关的内容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工作会谈。过程:包括计划与准备会谈阶段、开始会谈、正式会谈、结束会谈(2)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设身处地的为护理对象着想,理解护理对象的感受,体谅护理对象。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维护护理对象的权利。对护理对象的需要及时作出反应。
随时向护理对象提供有关的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对护理对象所提供的信息保密。
37、护理工作常见的错误:突然改变话题;虚假的、不恰当的保证;主观判断或说教;信息发出的量及速度超载;言行不一;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过度发问或调查式提问
38、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和物质属性。科学思维的方法有观察、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科学思维的形式包括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数理思维、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的组成主要包括智力因素、认知技能因素和情感态度因素。
39、临床护理决策分护理对象决策护理对象决策、护士决策模式、共同决策模式。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临床护理决策
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明确问题、陈述目标、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与反馈
询证护理的步骤: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信息并列出证据、评价证据、使用最有效的证据、评价应用证据后的效果。
发展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实践反思法、归纳性思维的教育模式教学法、苏格拉底询问法、采用促进评判性思维的九个问题。
40、护理程序的特征:目标性、个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互动性、普遍性。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
护理诊断的三部分陈述方式包括P、E、S,分别指护理诊断、相关因素、症状和体征。护理诊断的组成:名称、定义、诊断依据和相关因素
护理诊断的分类:现存的护理诊断、潜在的护理诊断、健康的护理诊断、综合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的形成过程:分析资料;确认健康问题、危险因素和护理对象的需求;形成护理诊断收集资料的途径:护理对象、护理对象的亲属及有关人员、病历和记录、其他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文献。
护理计划包括:排列护理诊断的顺序;确定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措施;护理计划成文
41、文化休克:
原因:沟通交流;日常生活活动差异;孤独;风俗习惯差异;态度和信仰不同 过程: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调整阶段;适应阶段。表现:焦虑、恐惧、沮丧、绝望等。
预防:预先了解新环境的适应情况;针对新文化环境进行模拟训练;主动接触新文化环境中的文化模式;寻找有力的支持系统。
42、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模式:
莱宁格的“日出模式”:世界观和文化与社会结构层;文化关怀与健康层;健康系统层;护理照顾决策和行为层。
43、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文化背景影响疾病发生的原因 文化背景影响疾病的临场表现
文化背景影响护理对象对疾病的反应 文化背景影响就医方式 文化背景影响死亡的原因
44、帮助护理对象融入医院的文化环境:帮助护理对象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尽力少用医学术语 掌握文化护理的技巧
45、提供适合护理对象文化环境的护理: 理解护理对象的求医行为 明确护理对象对疾病的反应 尊重护理对象的风俗习惯 寻求支持系统
注意价值观念的差异
重视护理对象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46、护理理念的基本要素:人、环境、健康及护理。护理理论;理论的组成:概念、定义、假设和现象。
理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操纵或控制现象。护理理论的分类:
按照护理理论的抽象程度及其实践指导意义分: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
按照护理理论的着重点不同分:以需要及问题为中心的理论;以护患关系为中心的理论;以系统为中心的理论;以能量源为中心的护理理论。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1)护理理论与科研(2)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3)护理理论与护理管理(4)护理理论与教育
47、奥瑞母自护理论
奥瑞母自护理论包括3个相关理论结构:自护理论结构、自我护理缺陷理论结构和护理系统理论结构。
护理系统理论结构:全补偿护理系统、部分补偿护理系统、支持-教育系统 奥瑞母自护模式中对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人:护理的对象主要是服务对象及潜在的、可能患病的人。健康: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完美状态。
环境:“存在人的周围滨河影响人的自护能力的所有因素”均为环境。
护理:护理是一种科学、艺术与技能想结合的学科,是预防自我护理缺陷发展并为不能自护者提供治疗的活动,是帮助人获得自护能力的过程。
48、罗伊的适应模式对护理学4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人:罗伊认为人作为护理的接受者,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社区或社会人群。人是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适应系统。健康:是个体“成为一个完整和全面的人的状态和过程。”
环境:是“围绕并影响个人或群体发展与行为的所有情况、事件及因素。护理:是帮助人控制或适应刺激,以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的科学。
49、健康教育程序:评估、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效果评价。50、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目标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执行预防为主的保健方针,降低发病率和医疗费用。
51、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为护理对象提供大量有关健康的信息(2)帮助护理对象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3)帮助护理对象确定存在的健康的问题(4)指导护理对象采纳健康行为
52、健康教育的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启发性、规律性、通俗性、直观性、行政性。健康教育的程序:包括评估、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及效果评价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按随机原则抽签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护理本科1班、2班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取形成性评价, 对照组采取终末性考核。两班学生性别、年龄、学习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班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内容、学时数、期末考试试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流程组织教学, 以教师讲授为主, 期末闭卷考试为课程终结成绩;实验组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讲授相结合、案例讨论与课堂提问相结合、平时作业与护资模考、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第一次授课即向学生介绍形成性评价的意义、授课方法、评价方式、评价指标等, 使学生了解形成性评价。
1.2.2 评价方法
1.2.2. 1 出勤成绩
考勤分班级日常考勤和教师随机点名两种。课前由班级纪律委员以寝室为单位快速点名, 寝室长负责本寝室同学的出勤考核, 无故旷课1次扣10分。授课教师在授课期间会随机点名5次, 满分按100分计算, 无故旷课1次扣20分, 无故旷课≥3次者必须重修该门课程。出勤成绩占综合成绩的10%。
1.2.2. 2 平时作业成绩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如指导学生课后观看电影“Florence Nightingale”、纪录片“军中南丁格尔—黎秀芳”、视频“急诊室风云—多元文化护理”等, 并要求学生撰写影评或心得体会;以寝室为单位讨论如何理解中医学的“天人相应”与“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式”;以寝室为单位整理我国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南丁格尔永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撰写“现代护士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等心得体会;利用“五一”假期与父母座谈, 了解他们的健康观和疾病观, 并总结父辈有哪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以“罗伊、适应模式”为主题词,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近五年的文章并下载阅读;制作个人职业生涯规划PPT;给糖尿病患者开健康教育处方;结合教师所给疾病案例, 制定护理计划。此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
1.2.2. 3 护士 (师) 执业资格模拟考试成绩
教材中的护理程序、护理学相关理论、护理理论、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等内容是护士 (师) 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掌握, 在期末闭卷考试前两周组织1次考核, 直接采用护士 (师) 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 提高考试通过率。护士 (师) 执业资格模拟考试成绩在综合成绩评定中占20%。
1.2.2. 4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该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案例分析及论述5种, 重在考核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中开放性试题如病例分析题、论述题占50%。期末闭卷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3 效果评价
通过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进行, 并采用自制问卷对观察组护生进行调查。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两班《护理学导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的考试成绩较对照组提高 (P<0.05) , 见表1。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观察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授课方法的满意程度
课程结束时对观察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了解学生对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态度和满意度。随堂发放问卷, 匿名填表, 当堂回收, 回收率100%。观察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授课方法的满意程度见表2。
3 讨论
3.1 形成性评价促进了护生的学习
传统评价方式一卷定终生, 学生往往考前死记硬背, 考后不知所云, 导致学生缺乏系统知识结构的搭建, 自主学习意识明显薄弱。《护理学导论》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 教学内容不乏枯燥的理论知识。看电影、写影评、开处方、制定计划、寝室晚间讨论、查阅文献、与父母座谈,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平时作业使书中的枯燥理论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形成性评价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寝室、图书馆、自习室、家庭, 95%的护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90%的护生认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护士 (师) 执业资格模拟考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提高了学习成绩, 能更有信心面对将来的执业考试, 观察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
3.2 形成性评价促进护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入门和启蒙课程, 担负着培养护生职业情感的重任。我校该课程开设于大一下学期, 以一年一度的“512护士节”为契机, 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护生的职业情感, 94.3%的护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他们职业情感的培养。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各种主题讨论有利于护生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 《护理学导论》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及教师的工作量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须不断实践, 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柏丁兮, 高静, 吴晨曦, 等.形成性评价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 2014, 11 (4) :265-268.
《物联网技术导论》实验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实验实验教学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是物联网相关专业入门的课程,由于物联网技术涉及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RFID、网络技术、信息处理等技术,并需要集成以前技术进行创新应用。特别是物联网实验涉及到通信、电子、网络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如何掌握这些理论与技术知识,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物联网实验教学教什么、拿什么教、怎么教等,也成为我们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来进行物联网技术导论实验课的设计,旨在抛砖引玉。
1.运用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物联网技术涉及技术多,对于没有专门学习过这些技术的学生来说,本身很抽象、生涩,如果以课堂教学为主,仅靠填鸭式的讲授,课堂效果无疑会很不理想。比如:在讲授无线传感器温湿度检测时,如果仅是在课堂上讲解理论及编程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但如果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代码,试验过程,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课加强学生对于物联网理论内容的理解,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的实验内容,对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2.实验教学設计
21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物联网技术导论作为物联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这门课为我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所上一门专业课,目的是为培养物联网方面的应用人才,这也是我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软件的开发上。我们将实验设置为多层次。学生边学习物联网理论知识同时,边进行实验操作,设置的基础型的实验使其对原理有透彻的认知。当学生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通过设置综合型的实验使学生进行系统学习与提高。此外,为了达到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创新型实验的设置也必不可少。减少基础型实验,同时增大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并加入选学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主制定实验内容。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浅到深、由基础到综合地进行实践操作,符合渐进性的教学规律。为了解决课时少的问题, 设置了一部分课外可操作的实验,使一部分有兴趣而不满足于课内学习设计的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时间与空间。
22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
我们把实验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无线传感器网和物联网应用上。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应用实验和课外创新实验。
221 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包括:
(1)建立实验环镜
主要是认识实验设备,安装配置IAR、KeilC开发环境。
(2)数据感知实验
主要是物联网感知层的实验,包括温湿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酒精传感器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信号及编程方法。选学内容设置为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3)认识RFID系统实验
使学生掌握RFID 的基本原理,学会RFID 模块使用方法及相关程序分析。选学内容为超高频RFID模块分析等。
222综合应用实验
(1)Zigbee组网实验
要是让学生熟悉Zigbee协议栈原理、工作流程,掌握点对点、星状网通信原理及相关程序应用分析。选学内容为树状通信实验等。
(2)网关通信实验
使学生掌握网关上各种通信接口如串口,网口、GPRS的使用及程序分析修改。
(3)物联网应用实验
是物联网应用层的实验,主要是对智能家居系统、智能超市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从系统功能、架构、原理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各种模拟系统进行实际分析等。选学内容为智能农业等。
223创新实验
在实验课堂上,学生难免会依赖于实验箱以及教师的指导,而缺乏自主思考的动力,再加上实验室学时和场地的限制,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自主创新设计有点困难,所以在课余时间开放了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未完成的或自主创新的实验。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渗透性的认知,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基于此,在课程设置上,加进了学生自主安排时间。
22.4实验教学课堂设计
2010年我们建成了物联网实验室,购买了无线传感器及物联网实验箱,智能家居、物流仓储等实验平台。因而我们的实验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对于基础实验,教师先介绍一下实验箱相关的原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实验,先设计然后编码和验证。让学生在实验中设计几种方案然后进行分别验证,得出最优方案。另外每次都会留出一些难一些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创新。对于应用综合型实验,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功能框架、实现原理,最后剖析核心部分代码。也会留出一部分代码或功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剖析。如智能家居实验,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及演示智能家电、智能窗帘、智能防盗、主控台等各部分,同时进行功能及原理剖析,然后剖析核心代码部分。留出联网部分及、智能监控部分的功能原理及代码让学生独立完成剖析。另外留出课外选修创新实验, 让学生课外完成。
3.实验教学的效果评析
学生初学本门课时,都在高深的概念、庞杂的体系前表现出迷惑,随着实验教学的开展,实践性、应用性的体现,学生的课堂状态明显发生变化,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性得到激发。在无线传感器这章,对于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同学们都摸不到头脑,而通过数据感知实验,对各种传感器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不但理解了各种传感器是如何工作,更是可以通过编程来获得数据,从而更深刻理解“感知”的含义,增强了对无线传感器相关理论内容学生的积极性。
4.结论
物联网产品发展迅猛,不断渗透各个行业,人才要求也日益迫切。近几年来,为顺应社会和企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或将物联网的课程加入专业教学体系,使之成为专业选修课甚至专业必修课。然而,物联网教学体系还未成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从分析开设实验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层次性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环境,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突出自主性与创新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良,王粉花 物联网工程概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4.
[2]魏晓宁 物联网实验教学初探[J] 计算机时代 2011(10).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护理学导论实训07-29
护理学导论完整教案08-27
护理学导论试题与答案08-19
护理学导论自考试题10-18
兰大护理学导论课程作业A-C05-11
双语教学护理学07-23
内科护理学教学11-06
临床护理学教学11-26
内科护理学教学实践07-31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09-24